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7 16:28: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学生家庭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学生家庭教育

篇(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二、注重沟通

良好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并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以及给孩子的建议要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反馈。让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去理解孩子。

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

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勤于沟通,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激励启发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即对人的动机的激发,是对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是人这个有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映。人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来实现其预期目的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刺激或情境——人(有机体)——行为反应——行为结果(达到目的)。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发展。

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她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四、信任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

五、挫折教育

篇(2)

一、转变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

二、注重沟通

良好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并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以及给孩子的建议要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反馈。让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去理解孩子。

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

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勤于沟通,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激励启发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即对人的动机的激发,是对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是人这个有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映。人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来实现其预期目的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刺激或情境——人(有机体)——行为反应——行为结果(达到目的)。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发展。

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她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四、信任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

五、挫折教育

篇(3)

案例二:何B,因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在原班初一年级时因基础差又无人管理,初一未上完就转到父亲打工的福建学习,后又转回降级学习。因父母关系的问题,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父亲看问题偏执,他认为整个社会对他不公。孩子做的任何事与自己没有关系,都是学校没有教育好。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进步,在班上也爱帮助他人,人缘还不错。父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务工。后来,因其堂弟与同学的争斗他尝到了甜头,尤其是其与成人的争斗得胜。加上父辈的推波助澜,暗地里,他就吆喝几个人对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叛逆达到顶峰。

案例三:王C,原班班长。由于到初中后,多了竞争对手,难免会失去独占鳌头的机会。学生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愧不如人。于是,面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者虽及时给予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上的指导帮助,但家庭引导出现缺陷,父亲在外地务工,只能利用电话引导;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时不时地到校来做一些过激的事,难免丧失孩子的自尊。本来是学习不错的孩子也产生了叛逆心理,做出叛逆的事。

案例四:夏D,与贪玩的同学走得较近,拒绝父亲的教育。

案例五:李E,由于学生本身基础一般,初中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比在小学有所下降,缺乏自信心。在家里,由外婆照顾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再婚。虽然长辈都爱他,在经济上都能满足其要求,但都缺乏心理的沟通。于是渴求更多友爱,开始早恋。

从以上几个案例看,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家庭教育中的第一环节——父母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亲密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飞跃,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他们在心理上出现成人感,独立性也增强;他们开始讨厌老师、父母对他过多的照顾和过细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感。因此,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满足其合理的要求,但又不能不教育。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上已接近成人,但心理上远未成熟,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处于人生第二次叛逆的时期。对孩子的教育既应当讲究教育方法,更应讲道理、摆事实,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孩子只要从内心信服了,教育效果才是良好的。

二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1.纵容放纵祸害无穷

这几例父母除一位带病的母亲、另一位同学的父亲在家外,其余都不在家。由于父母缺乏对学生的管理,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在到校的途中,不正当的交友,学习或模仿社会生活中不良青少年的行为,染上某些恶习。这也是学校教育很无奈的地方。

2.言传不如身教

父母的修养对于孩子的影响深远,一个好的父母应当具备一定的修养,要培养“爱”的修养,要具备良好的品格修养和文化修养,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修养,让兴趣去感染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快乐。孩子有了兴趣,才会接触和了解自己所关心的事物。孩子有了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全神贯注地观察它,详细地了解它的特性,发挥丰富的想象来逐渐认识它。

3.多表扬、多激励,少冷漠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是责任,又是义务。由于生计所迫,自己要务工挣钱来养家糊口,于是,将孩子交给父母来管理,疏于对孩子的教育未能履行教育责任。而隔代教育带来的是孩子所期望的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就缺失了。孩子所感受到的似乎更多是一种冷漠。

4.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

孩子犯了错误,要让他明白是非。有时一个眼神,一个肢体语言,都可给以警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家里对孩子的错,父母的外出务工或因挣钱的忙碌而缺乏对孩子进行惩戒教育,这无异于增加了孩子对自己犯错误的肯定。

5.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要让他们快乐学习。家长首先提出的目标应是“跳一跳,能摘到”。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孩子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如果要求过高,目标不易达到,就会望而却步。其次,培养孩子快乐学习,要因人而异,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因而孩子的气质就不同:有的文静,有的张扬;有的内秀,有的急躁。在引导他们克服畏难情绪的过程中,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培养孩子们学会学习,动手、动脑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快乐中逐渐克服畏难情绪。因此,对孩子的要求,要随着他们能力的增强来逐步提高。

6.多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家长(或监护人)与教师的沟通十分必要。既可电话联系,也可指定相邻同学把问题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反馈给老师,加强与老师的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在家里,没有人与之交流,好学生难免也会有心理障碍,何况是问题学生呢。

7.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长觉得孩子很难管,“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沟通问题。关键在于双方能否换位思考,让彼此进入对方的世界。”贾改莲认为,孩子说自己很听话,经常理解和顺着父母的意思,也有对的地方。出现双方认知的偏差,主要是由于角色不一的沟通问题所导致。“家长忙着干事业,忙着应酬,却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做游戏。”贾改莲认为,这就是一个是否拥有高质量的“陪伴”问题。其实,除了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不协调外,还有母亲与孩子的矛盾问题。在传统教育里,妈妈负责内部的生活教育问题,而父亲往往“板着脸孔”承担外部大事。小时候,孩子会受到妈妈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感觉与妈妈更亲近。但是,长大后,他们会认为这其实就是“唠叨与啰唆”。而父子的“疏远”问题,主要是父亲的“粗线条”教育所导致。“孩子喜欢父亲不过多过问其生活细节,也反感父亲的直接和粗心。”

篇(4)

英语是一门外语,是属于语言学科。而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英语学习必然也需要进行语言表达练习,进行口语练习。因此,口语教学也成了初中英语教育,乃至所有阶段的英语教育都视为重点和核心的教学内容。英语的交际功能,在现代英语教育阶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一是素质教育要求改变“哑巴英语”的教学弊端,二是国际化进程的加深,使得英语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

1 营造和谐氛围,扩大听的渠道

传统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局限在以句型、 对话为中心的教学中, 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 和记忆,信息的输入量明显不足。而平时做的听力技巧专项训练,多是测试性题目,目的性 太强,做得多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排斥、甚至反感,从而失去对听力的兴趣。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 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尽可能地用英语教学,包括问候、课堂用语、评价、布置作业,并且也要求学生努力在课堂上尽可能说英语,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事实证明,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完全能听懂你的指令、要求,甚至还能学会你的一些用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感到身处异域,而自己能应付自如地与人交流,从而 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比如,在上课刚开始 5 分钟内,规定为“Free talk”自由对话时间,可安排师生对话,或同学间问答。问答中,学生的情绪是紧张而兴奋的,能使他们迅速进入英语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如果能坚持这样练习,并且不断提高要求,由教师参与慢慢变为学生的自主对话,不出一年半载,学生能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还乐此不疲,遇到不会表达的语句,也会主动地来请你。一边是绘声绘色 地表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一边是绕有兴致地欣赏,练习了自己的听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课外,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利用一切机会用英语会话,鼓励收听、收看一些少儿英语节目,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

二、创设情景,激发听的欲望

小学英语听力的培养宜视听结合, 培养利用情景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的视听结合是指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师的动作、表情、投影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境,模拟情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理解和强化刺激,加深记忆。而不是边看文字材料边听,因为这种视 听结合会助长听觉对书面文字的依赖,也不符合听的真实性。比如,在教授新知识点时,应遵循由听——说——读——写的规律。首先应强调合书静听,不见文字,在一些情景(如课文图片)提示下,独立地听懂内容,再 Open your book. 检查你的听力效果如何。在教授一些新单词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其发音、词义,而把它 放在一些问答里,或一些短小的句子里介绍。学生可以脱口而出,而且因为是“听”来的, 感到特别有新鲜感,记得也特别牢。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 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有很大的帮助。

篇(5)

当今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导致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大批出现。在这部分学生中,差生比例往往高于完整家庭。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因为这些学生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二是由于家庭失去管教,孩子流向社会,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失误。

在这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行为习惯较差,甚至染上一些恶习,此外还容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按其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忧郁类: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第二、散漫类: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第三、多疑类: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第四、霸道类: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也使他们更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如何关心教育单亲家庭的学生,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入学门槛低等原因,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此外,此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增强,也增加了教育引导的难度。怎样结合年龄特点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等。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

多给与一份关爱和尊重。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安排班主任、科任老师和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结对子,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他们的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交往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此外,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从而把集体温暖、同学之谊、师生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耐心细致与严格要求并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致自由散慢、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多做、善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首先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认识到父母离婚是迫不得已的事,要学会包容、原谅父母,消除逆反、报复心理。更关键的是要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这类学生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法码。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把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相结合,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老师要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深入了解儿童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还应向家长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信息,分阶段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动态,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此外,多和家长平等地沟通商讨教育孩子方法,通过促膝谈心讲清情理,鼓励家长克服困难,解除隔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残缺家庭的学生在完整

总之,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应尽责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育工作者对这些学生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残缺家庭带来的不良心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成绩真正健康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篇(6)

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谈到最多的就是“子弟教育”问题,都归责于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功夫,而家庭、社会教育完全不去谈及,甚至政府、公安部门都这样认为。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切不良问题全都归结于学校教育的失误和不是,包括学生生活习惯、家务劳动、人身安全、犯罪行为等教育,把责任都推卸给学校负责,这样的教育就等于学校教育。这是夸张和泛化了学校作用,把沉重的任务都推在学校身上,让其负担本身压力和外力压力。怎样正确看待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下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充分注重家庭基础教育

教育在人有生命之后就开始了征程,从婴儿出生到上学,最先进入家庭,他们成长的摇篮是家庭,是实行教育全过程中进行最根本、最起步教育的家庭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这是学校和社会教育都很难做到的根本功能。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培育人才需求,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和其他年长成员依照国家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对孩子实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应该依照国家教育目标,参看园、校教育教学规划、要求进行,以配合园、校教育完满完成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早期性、根本性、长期性、持久性特征。家庭教育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起来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对错、善恶、美丑等使人终生受益,为今后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应把家庭教育单纯等同于协助老师促进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要看作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体系工程。教育本身重点是应以品德教育为主的,培育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家务劳动、生活习惯、青春期教育、个性意志形成等方面,这样才能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自古以来,有很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时期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为大家、名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看法对孩子成长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功能。

二、大力发展学校主体教育

在上学阶段的青少年受到的教育是最系统、最集中、最牢固的,它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学校教育优势诸多,所以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在学校。当前学校是对孩子实行专门教育的机构,实行对孩子知识、技能、品行等全方位的补充教育。在校学生由于受教育时间几乎聚集,一天当中除睡觉、吃饭外,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全部时间的学习和活动,因此,学生们不得不全心接受学校教育和各种知识传播。雅致的校园、完整的校舍、洁净的楼道及各种教学设备、环境布置等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也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不断向上。在这样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里,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们对外部优秀环境的创新。学校育人作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学校教育起着主体作用,对个人起着动力、导向、保证作用。

三、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继续

社会教育无所不在,既是全方位的也是终其一生的。它对学生思想影响颇为广泛,提出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只要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人际关系等都会给学生渗透很多的影响力。特别是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侵入、安全诚信、不良文化因素等,都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冲击,因此,对各种社会信息要积极引导学生并及时反馈,在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让学生不断加强应变和分析能力。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则,增进社会交际,适应现代社会。学校面对社会,社会投入教育。只有把学校和社会教育联合好,才能使教育切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求,也使人的智慧、潜能能够全面展现。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担教育责任,互相促进,紧密相连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同时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一名在校学生、一个社会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成长都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开来,在具有一定教育的基础上走入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引申、补充和完善,是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当然,优秀的家庭教育也对学校教育附有某种程度的影响、补充和促进。同时学校也需要积极与社会沟通,使社会了解学校情况,发动社会力量为学校教育施与积极帮助和除去不良隐患。家庭教育让人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学校教育使人知古鉴今、博览群书;社会教育让人知书达礼、和谐共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需要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尽管具备一定分工,但也要密切连接、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略任何一方教育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后果。需让孩子多方面健康成长,一定要树立完整教育思想,体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自然平和。

总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建“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极为深远地影响着我们。一个人成长、发育与发展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构成,往往教育成效全是这三方面综合的效果,假如三方面教育协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会被削弱。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篇(7)

一、引言

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影响着中学生的政治、情感和价值观的倾向,其教学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实际上,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很多地方的教学多是流于形式,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认为这门课程考核要求低,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工作。实际上,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看作是今后学习政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也对中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思想和健全人格体系有比较大的帮助。新课改之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跟其他学科几无差别,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不断输出自身和思想品德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被动低效率的接受老师输出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教学效率非常的低,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获取思想品德的知识,学习形式比较机械,这种教学模式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越来越引人关注,当今社会环境下,很多单亲家庭存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较严重。众所周知,学校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之后,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才能厘清二者的关系,供思想品德老师制定教学方案时借鉴。

二、家庭教育的内涵、地位、特征与开展原则

家庭教育本质上就是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产生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非常的广泛,包括家庭的收入水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所居住的环境、父母的处事方式以及个性特征还包括家庭是否健全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等会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对父母尽孝模仿。在入学前,中学生已经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可以说从中学生出生直到初中阶段,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中学生的成长,很明显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要早于学校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在中学生接受的所有教育形式里面,地位之高,重要程度之深不言而喻[1]。父母对中学生的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印象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教育。从中学生丫丫学步时,父母已经开始言传身教,教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时的“中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可谓言听计从,家庭教育开始对中学生产生影响。相比于学校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家庭教育的持久性更强,对中学生的成长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与父母相处,受父母的影响,即使在读初中时,父母也依然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换句话说,即使中学生离开校园,父母健在,家庭教育就永远不会缺失。其次,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更好。中学生长期与父母接触,父母对中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中学生需要什么,缺失什么,父母了解的一清二楚,可见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更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有针对性,也知道从哪方面锻炼中学生,以弥补其生长过程中的不足与缺憾。并且对中学生来说,如果离开学校可能与老师的练习日渐减少,但与父母的联系是不会中断的,父母对中学生的教育也不会发生中断。最后,家庭教育更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可能无法顾及到每一位中学生,对老师和班主任来说,需要考虑几十名学生,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唯一的或者为数不多的,关注程度更高。父母也更加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社会压力以及青春期的情感压力,父母也会及时的与孩子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反观学校教育,受教育资源的限制,无法做到这么细致,并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无法准确衡量,也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在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既能对中学生的成长起到帮助作用,又不至于导致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中学生,不能以成人的观点去衡量中学生的思想,更不能采用嘲讽的方式伤害中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过于溺爱,要多沟通多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其次,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不允许孩子犯的错误,自己也坚决不能犯,否则对孩子的教育就严重缺乏说服力[2]。最后,在教育时既要保持理性也要顾及对孩子的情感。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时予以指正,教会其如何改正,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三、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

篇(8)

2讨论与分析

初中阶段生理发育迅速,身高体重增加速度较快,各种机能逐渐增强,形态和功能趋近成人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反映人体的长、宽、围和厚度以及密度,是评价营养状况和形态发育及匀称程度的重要指标。近五年总体上辽宁省初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现状令人堪忧!70%学生亟待改善和提高,同时说明初中学生的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严重欠佳,说明政府、学校及家庭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农村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城市为25%,说明城市初中生的循环机能好于农村。由此,农村学校体育体育工作必须加强,政府、学校甚至是家庭都应为此作出应有的努力。目前,初中学生呼吸机能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身体机能的良好发育才能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此项如此重要的机能指标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是当务之急!整体上农村学生的上肢力量明显好于城市。城市学校和家庭应引起相应关注,这与每天锻炼一小时尚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证现状有关。初升高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一直是必测项目,相比之下当前状况不容乐观,说明学校、家庭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应详尽办法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此项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影响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目前状况与相关体育活动内容设置较少有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男女生之间等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非均衡发展的态势近五年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目前初中生整体体质健康综合水平虽出现提升趋势却仍没有突破及格线,学校、家长、政府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状的严峻,必须共同努力尽早突破此瓶颈。

3结论

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50%偏轻体重态势,超重、肥胖学生出现增加态势。循环机能良好以上水平有提升,超过60%的初中生呼吸机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超过30%的初中生上肢力量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下肢力量优良以上水平有明显提升,城市不及格率超过10%,柔韧素质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有待提升。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有提升,仍为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初中生的平均分高于城市。城市学生的不及格率接近25%,各城市初中学生总平均分出现不均衡态势,多数地区初中生不及格率超过20%。总之,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4建议

4.1家庭教育机制必须适时跟进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保障。特别是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近乎成为盲区。必须跟进家庭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和投入更多精力的责任意识,初中期间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启蒙阶段,家庭的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加紧促成家庭教育立法,并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4.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必须有效落实

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应重点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只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篇(9)

初中生的诚信教育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教育,一个是诚实的教育,一个是守信的教育。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两个方面相互作用,互为基础。尽管在当前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有着很多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容,同时关于诚信教育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主要从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两个方面探讨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对策。

一、当前初中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在初级中学的诚信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有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诚信意识丧失。在日常生活中,初中生不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一些自己犯的错误不能够清楚认识,初中生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采取的态度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这已成为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一大缺陷。

家庭环境对于初中生诚信教育的缺失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编造各种理由找家长要钱、买零食、上网吧、玩游戏等。如,初中生就经常借口学校要买资料,向家长要钱,造成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误解。

在学校中,学生诚信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在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上面,有的学生在做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时往往都是在抄袭别人的作业。在考试过程中,不诚信的现象表现为带纸条、做小抄,在考试过程中东张西望抄袭他人的试卷,不能够诚信地进行考试,所以说在期末考试中和一般的家庭作业上面学生都不够诚信。

二、初中生产生诚信问题的原因

产生这些诚信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来自学校环境的影响,三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上对人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导致了一切问题向钱看,这样就影响了初中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因素中学校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很少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和诚信教育,这样就直接导致了诚信缺失。家庭教育中,学生家长在履行诚信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表率作用。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只要能够让孩子不犯错误就可以了。同时家长的文化素质也是造成初中学生诚信教育比较薄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开展初中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在日常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健康成长方面下工夫。在进行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对学生诚信教育环境进行加强,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诚信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诚信素质。

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学生家长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优化诚信的家庭环境,让学生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诚信信息的影响。家庭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并在诚信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在学校的环境中,教师应该成为诚信教育的典范,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成为诚信教育的典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诚信。另外,从制度上对学生进行规范和影响,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可循。同时学校和家长应该积极沟通,不断消除社会不良影响对于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梅秋华.诚信在召唤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07).

篇(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27―01

农村初中学生给教师起绰号,折射出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德育教育。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这些孩子在家中饱受溺爱,缺少良好的家庭德育养成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环境。笔者提出这一问题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广大同仁探讨,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质量,找到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之爱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时代在农村已显现,随之而来的是全家人对孩子的疼爱、呵护,对孩子应有的批评、责备不见了,他们适当的家务不做、劳动不参加了。据调查,我校17岁以上80%的女生不会做饭、洗衣服,80%的男生没有干家务、农活的经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少了,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家务活、农活都是大人的事。他们主观上给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但客观上剥夺了孩子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们为片面地提高孩子学业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言谈举止、思想变化,甚者对孩子随便骂人、说脏话的现象充耳不闻,更谈不上对孩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等良好品德的熏陶和培养。

这是典型的溺爱,它使孩子缺少了必要的劳动锻炼,缺少了独立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经验的锻炼机会,缺少了学会吃苦、学会努力、学会自我磨练、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事务、学会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殊不知通过说教把良好品质灌输给孩子是徒劳的,说教苍白无力,灌输无济于事,实践的教育才是无言的,在劳动锻炼、社会实践中社会问题的存在引起孩子的思考和思想冲突,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条件、情景和过程。这些都不存在,何来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呢?

二、农村初中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现状

农村孩子出生于农民家庭,农民的小农意识,文化素质低,无可非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与之相比精神文明、文化素质的提高相对滞后。笔者在与家长交流时发现,家长从来不给孩子订阅健康的读物,家长更不读书看报。对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简单粗暴、放任自流的,粗俗语言是家长的口头禅,粗暴行为已成习惯,这使得农村初中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榜样可模仿,没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家庭氛围,他们在家庭中的德育教育几乎是空白,这更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大缺失,从而使得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三、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亟待提高

家庭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德育教育的升华。家庭是孩子长期生活的居所,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和做事,首先是从家庭获得的,因而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尤其是在早期的教育中起着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农村家庭德育教育现状已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做到:

上一篇: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 下一篇: 加强地方金融监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