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市场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9 09:01: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船舶工业市场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船舶工业市场分析

篇(1)

这七年间,中国船舶业发展迅猛,一时风光无限,曾两次斩获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殊荣,也因大干快上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

七年行业利润增长65倍,只是看上去很美。如今,中国造船业深陷订单荒、融资难、成本上升的泥潭,不能自拔。

1995~2007:造船冲动

1995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超过德国,占世界市场份额5%,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屈居韩国和日本之后。

直到200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世界份额的11.8%,突破了10年来占世界市场份额5%到7%的徘徊局面。当年全球对船舶的总需求是1亿吨,而当年全世界的生产能力也只有6000万吨左右,

“中国造船业的繁荣主要是靠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需求增长带动。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原油对外依赖度提高,中国船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迫在眉睫。”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市场分析部副主任张永锋表示。

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占世界海上运输半壁江山的干散货流量同比增加约48%,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砂等原料;同时,中国的集装箱年吞吐量也跃居世界第一。

在大宗海上运输业务原油运输中,中国进口石油约占世界油轮总运力的1/3。2004年,中国全年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过了1亿吨,原油对外依赖度也接近了40%。其中,进口石油的90%以上需要从海上船运。“但中国进口石油大部分是由外轮承担,中国的石油安全受制于人。”张永锋说。

因此中国船舶工业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接近日本、韩国当时的水平。在造船总量上,到2005年船舶产量达到10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6%左右;到2015年达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在吨位方面达到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全国涌起造船热潮。2005年6月3日江南长兴造船基地正式开工,规划年造船能力达1200万吨,是当时国内内最大造船基地。在环渤海湾,辽宁省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开展跨地区合作,仅在大连就计划形成400万吨的造船能力。江苏、福建、山东等省份也纷纷出台造船发展投资战略。

江苏和浙江的一些渔村甚至也开始造船。据此前媒体报道,大部分船企投资少,分布广,数量多,单个企业仅投资一两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占地面积只有10~20亩。更有甚者,仅仅只有几个简易船台而已。仅在浙江台州一地,就有超过200家造船企业,而其中将近60%的船企是在2004年后成立的,超过日韩两国的船企的总数。

轰轰烈烈的造船运动短期内看到成效,据广发证券2007年研报数据,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6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首超日本,2007年迎来历史性一刻,造船订单与世界造船霸主韩国只有0.3%之差。

2008~2010:危机中成世界造船一哥

2009年、2010年连摘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桂冠,其中2010年创造了三项指标大满贯的记录。

中国造船业向世界“一哥”的目标一路狂飙,但中途遭遇洪水猛兽。

2008年。灾难性的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海通证券分析师何志刚表示,本轮船市衰退要比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堪比1979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情况。

从08年第三季度,美国次贷危机像癌症细胞迅速在全球扩散,造船业受此影响进入“寒冬”。何志刚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海运量增速大幅度放缓,信贷极速收缩,加之本轮造船兴旺周期创历史之最,长达五年,行业存在调整要求。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反映干散货航运景气度的BDI指数在2008年12月5日报收663点,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记录,而就在七个月前,BDI指数创下了史上最高纪录11793点。另外,油运市场在2008年第四季度跌破千点价位。

中国订单的主要来源是价格相对便宜的散装船,08年底全球散货船出现了零成交记录,对中国造船业产生了巨大打击。当年造船订单跌至2007年的一半以下,与韩国差距扩大到6.1%。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针对我国船舶工业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规划》明确指出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内部订单刺激,中国造船业相较于其他国家率先走出低谷。

除了政策激励,低廉的成本也是缓解危机的途径。“金融危机导致船价大幅下降,欧美日韩等国因为技术领先成本较高,为了不扩大亏损范围,只能降低订单量并缩减产能来规避风险。我国造船成本相对较低,受危机影响成本又有所下降,企业依然可以实现盈利,导致船舶订单从造船强国陆续转移到中国。”

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23.9和3个百分点。三大造船指标中的两个都超过韩国。2010年更是创造了三项指标均创第一的记录,中国成为了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中心分析师梁志勇称:“中国造船业成为世界第一的头衔只是规模取胜,但是技术创新等还远不如日韩。中国已经成为造船大国,但离造船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永锋也认为,中国造船业两年连冠其实是短暂繁荣。“前些年全球船舶需求旺盛,一些船企盲目上马造船项目,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新上马的造船项目面临更大的困难。”

2011后:产业升级

两年间,中国造船业就从世界第一的宝座上滑落。从2011年的接单占全球比例来看,中国仅占29.2%,远低于韩国的47.2%,退居第二位。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出现10.1%、47.3%、27%的下降。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6亿元,同比下降27%。

造船业成本由钢材、机电设备、人力工资三块构成,中国最直接的竞争力在于人力成本,主要是低工资。但由于管理效率低,低工资并没有转换成市场竞争力。

据专家评估,中国船厂的人力成本只有日韩的20%~30%,船厂工人的年工资在6万人民币左右,可推算出韩国和日本的工人年收入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

据浙江一家私人船企内部人士介绍,由于管理效率很低,图纸的错误率很高,所以窝工、等工、待料时间很长。一年完工40艘左右、100万载重吨的船厂,在日本只需要1500~2000名工人,而他们要5000多人,光工资一年就要发掉3亿元,人力成本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篇(2)

造船业两极分化

现如今,航运业的低迷直接导致了各大航运公司缩减开支,纷纷抓紧钱袋子,一些企业甚至要求造船企业降低之前的合同价格。航运公司采取的种种举动直接导致了造船厂的冷清与低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受全球船舶市场继续低迷的影响,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船舶出口出现下滑,经济效益增幅呈回落走势。

数据显示,1-5月,全国造船完工量为225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1%;承接新船订单量为9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3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7%,比2011年年底下降10.4%。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承接新船订单量为217万载重吨,比4月份的178万载重吨有所回升,不过同比仍然大幅下滑。

订单的大幅缩水使得船厂的经营举步维艰,国内福建、山东、江苏等造船大省陆续陷入开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甚至连浙江省台州市最大规模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也于日前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

相对于民营小船厂的接连倒闭,大中型船厂的日子虽然艰难,但也能勉强维持,而且对于已经上市的造船公司来说,至少在集资方面要比其它公司宽裕很多。

有业内公司证券部门人士透露,目前,在公司订购船舶配件的造船厂多以大型船厂为多,但这些订购零配件的船厂本身也因为订单减少的原因影响到零配件的购买数量有所下降。

舜天船舶董秘冯琪表示,订单荒并不代表没有订单了,只是订单减少了,使得一些弱小企业变得无单可接。据冯琪介绍,相对于那些后兴起的小船厂,有一定规模的船厂还是有单可接的。

造船公司业绩下滑

虽然一些有规模的公司也会接到订单,但是,在僧多粥少的造船市场中,仍旧不够分。在各个船厂的竞争中,船价的下降也成为必然趋势,而船厂的业绩因此不断下滑。

据统计数据显示,以生产船舶零配件为主的中船股份从2007年到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逐渐下滑,分别为2227.78万元、1516.60万元、806.89万元、730.84万元、427.08万元、347.82万元。

另有数据显示,以造船为主业的广船国际、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近两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数据显示,广船国际、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2011年1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7.04亿元和13.23亿元;2012年1季度净利润则分别为7940.95万元、2.63亿元和10.29亿元。

据了解,造船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不仅仅是订单减少,还有船价下降的因素。由于各大船厂纷纷降低船价招揽本就不多的订单,因此船厂收益也在减少,甚至有的船厂在降低价格后不得不亏本造船。

伴随订单和新造船价格下降,全行业利润也大幅下滑。有数据显示,1-3月份,船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1.8亿元,同比下降7.3%。其中船舶制造业65.7亿元,同比下降14.4%;船舶配套产品制造业8.1亿元,同比下降3.5%;船舶修理亏损0.38亿元,同比减少5986万元。

造船业何时复苏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目前日子尚可维持,但是如果将近几年的最后一批订单做完之后,又该如何呢?

“现在的造船业已经跌入低谷,跌无可跌了。”舜天船舶董秘冯琪说道:“无法预测何时造船业能够复苏。”据冯琪介绍,造船厂的业务一是要靠航运公司淘汰旧船更换新船;二是靠有新技术船只被航运公司相中。

冯琪分析,有实力的船厂最主要的并不是看规模大小,而是看核心技术。“公司卖的最多的船往往是新技术研发的船,例如节能减排或是降低污染的船都是目前市场销售较好的船只。”

除了核心技术外,生产有特色船只的船厂也较为受欢迎,如生产私人游艇的太阳鸟,在造船业跌至谷底的现今,业绩保持增长。有数据显示,公司2012年1季度实现净利润976.97万元,比2011年1季度的760.97万元增加了216万元,同比增长28.38%。

篇(3)

近年来,日本航运企业为适应不同国家对碳排放、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标准,要求甚至出资协助造船企业在相关方面加强技术研发,以提高船舶产品的相关标准。2009年,日本国土交通省还资助了民间船企15个减排领域的科研项目。日本金融机构和财团在审批贷款时,对于技术研发项目也较为宽松。

有专家提醒,日本在“低碳”、“环保”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在发动机等船用配套技术领域的长期经营,已成为其在未来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的宝贵资本。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宋晓军分析,造船业的国际标准名义上系国际组织,但实际上多掌握在欧洲老牌造船强国手中。这些国家尽管造船业严重萎缩,但仍在利用制订标准的优势主导世界市场。例如,船用柴油机领域的主要核心技术目前为芬兰的瓦锡兰公司和德国MAN公司所掌握。中国和韩国虽在造船市场份额较大,但船用柴油机或直接进口,或由国内厂商向上述企业购买专利技术许可生产。

与此同时,“低碳”、“环保”等概念也已成为个别老牌造船强国应对新兴国家挑战的工具。国际海事组织和一些欧洲航运大国不断对民用船舶排放和环保等方面的新标准,这实际上有其利益背景。只要这些国家仍旧拥有相关方面技术优势,就可以不断升级排放和环保等方面“门槛”,提高后起国家赶超核心技术的难度,加强技术封锁的效果。

在这一问题上,日本造船业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基本上能够与欧洲老牌强国站在相近起跑线上。此外,日本着力发展船舶行业低碳和环保技术,一方面源于其一贯重视技术研发的“惯性”,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不断加码的“环保门槛”做好准备。这些都是确保其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砝码”。

篇(4)

熔盛重工从云巅跌落是市场之手逐渐显现力量的一个例子。

早在2009年,众多的商业银行就已经意识到造船业处于周期性调整期,产能呈现严重过剩局面,欲从严控制对造船业的贷款。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国务院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给银行吃了定心丸,也让骨干造船企业获得了大规模信贷支持。

“那时造船企业贷款很好贷,而且很多都是信用贷款。”浙江海昌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欠飞对《南风窗》记者证实。

熔盛重工也借着国家“4万亿”以及在香港上市的东风,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2000多亿综合授信,其中进出口行和中行授信额度高达500亿元,国开行、农行、光大和中信授信额度则分别为350亿、280亿、100亿和110亿元。

熔盛重工的贷款主要开始于2009年前后,此前其资金多来源于张志熔做房地产生意的自有资金,以及2007年高盛、德劭基金的注资。2009年,高盛从熔盛重工退股,董事会中张志熔开始一家独大,逐渐失去了控制。一心想成为造船业的老大的熔盛重工在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下急速扩张。

但可惜的是,2008年没有被金融危机打倒的熔盛重工这次却倒在了信贷泡沫中了。

我国造船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很多船只是出口的。但是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欧美经济的下滑导致船东没有更多的资金来交预付款。虽然首付款比例下滑到了5%左右,但由于有银行和政府的支持,造船企业仍在不断接单,熔盛重工就是其中之一。

熔盛重工2009年营收为94.7亿元,2010年增长33.7%,达到了126亿元,2011年增长了26%,达到了159亿元,这个企业为了冲击上市在一瞬间达到了高成长行业的标准。

这是一场没有持久需求支撑的扩张。记者了解到,2005年到2008年中国的航运市场很红火,运费也很高,很多的新船两年就能收回成本,所以很多船东那几年都拼命造船,运力大量累积,已经逐渐过剩。所以尽管2009年短暂出现了小阳春,但新船订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还在逐年不断地负增长。 熔盛重工在上市2010年及此后的2011年,分别获得8.59亿元、12.7亿元政府补助,超过公司净利润的一半。2012年上半年获政府补贴额为6.72亿元,勉强盈利。

但熔盛重工无视这一大背景,依然选择了依靠垫资逆市扩张。

记者也观察到,从2009年开始,虽然营收增幅每年都在30%左右,但熔盛重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续3年均为负值,这也是垫资扩张模式说的一个注解,这也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与垫资扩张模式相关的就是弃船风险的上升。业内人士还介绍,交船前船东只需预付20%~30%,船东弃单成本大幅下降。有债权银行人士也反映,早在2012年就观察到,熔盛重工也存在新增订单下滑以及船东弃船的风险。

2012年确实是熔盛重工的2012,熔盛重工的辉煌到此戛然而止。“熔盛重工2011年中,接到一个大订单,但是船东付的预付款比较少,所以熔盛重工自己垫资,这个就是导火索。”某工程公司知情人士袁贺对《南风窗》记者证实。

逆市扩张的熔盛重工,2012年上半年已出现了危险的信号,当时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已经出现了亏损。而根据熔盛重工2012年的财报,其应收合约客户账款比2011年度激增了10亿元,但客户的预付款却为0。应收账款大增说明交了船,船东却迟迟不肯付款,而预付款为0说明其2012年新增订单已经大幅萎缩。根据2012年财报,熔盛重工2012年仅接到了两艘矿产运输船只订单,远逊于2011年的24艘。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银行开始对其收贷。2012年6月底,熔盛重工负债为399亿元。现在,这一数字变为326亿元。 熔盛重工在玩踩钢丝游戏

此前,针对外界对其高达73%的资产负债率的质疑,熔盛重工的现任董事会主席陈强公开反驳称,行业内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0%,这反映了当时熔盛重工背靠银行巨额授信的充分自信。

但任何行业超过70%的资产负债率都很危险,除非你有很高的毛利率以及周转效率来抵消利息压力。

“300多亿的债务,如果资金回笼速度变慢,新船价格下跌,它连利息也吃不消。你要知道,中国造船厂的贷款利率都在8%以上,而国外造船厂贷款利率一般在3.5%左右。”浙江合兴船厂总监郑卫敏对记者分析。

在新增订单减少,交船后船东迟迟不肯付款以及新船价格下跌的这两年,那些身负巨额债务的造船企业已经在劫难逃,2011年、2012年已经不断传出造船厂破产的消息,只是熔盛重工的危机来得稍晚一些。

其实,熔盛重工的负债结构也明显不合理,流动负债比例过高,这在生产周期较长的造船行业中实属异类。熔盛重工有限公司2012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材料显示,该公司流动负债占比较高,2008年占负债总额的100%,2009年占比97.98%,此后虽然有所降低,但上市之后的2011年9月,流动负债占比仍高达69.92%,到了2013年6月底,其流动负债占比仍然高达73%。

这种模式的背后就是2009年前熔盛重工靠供货商或者外包企业的钱而扩张,而2009年以及之后所隐含的则是其一方面在用供货商以及外包企业的钱扩张,另一方面这些钱又流向了造船所需要的垫资。但问题是资金周转到了和船东打交道时候开始卡壳。

“这几年,造船厂与船东之间博弈地位发生了逆转,船东逐渐占据了主动,他们会讨价还价,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而且交了船也迟迟不肯付款。”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市场分析部张永峰对《南风窗》介绍。

资金周转不畅导致了熔盛重工和供货商以及外包施工队之间关系异常紧张,2011年中吃下14艘船的大订单后,因为拖欠供货商和外包施工队的费用,2011年底,追债方开始联合起来围攻熔盛船厂。

由于船东在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这种三角债也使得其必须不断从各种融资渠道包括银行等渠道补充营运资金,所以尽管上了市,其流动负债占比仍很高。

这是在踩钢丝,如果有银行支持,还能玩得转,但2012年下半年起,由于行情不好再加上银行压贷,公司日子逐渐难过起来。

到了2013年熔盛重工一季度财报公布时,公司的流动比率已经低于1。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果然,一季度报公布后仅两个月,就发生了堵门讨薪事件。 巨额补贴 错误的信号

在熔盛成长过程中,江苏如皋和南通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可以说,地方政府是熔盛重工的强大信用背书者。一个显著的例子是,熔盛重工在上市2010年及此后的2011年,分别获得8.59亿元、12.7亿元政府补助,超过公司净利润的一半。2012年上半年获政府补贴额为6.72亿元,勉强盈利。

其实除了银行的首鼠两端,熔盛重工陷入困境部分也是政府那只辅助之手造成的。熔盛重工发展之初得到了政府的大量扶持,因为政府要GDP,要大项目,而且南通作为一个“通江达海”的城市具有天然的发展造船业的优势,这尚符合逻辑。但是在造船业下滑的背景下,政府却没能及时预测和市场信息给企业预警,而是不断地补贴该企业,传达了错误的信号。

可以说政府的“支持”客观上粉饰了熔盛重工的报表,这也让银行对其趋之若鹜,直至2012年上半年之后。

到目前为止,熔盛重工仍然有15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借款,这完全可以成为压倒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路可走的熔盛重工只能去找PE,这也是熔盛重工引入信用背书者郑裕彤的一大背景。

据香港媒体报道,疑陷入财务困境的熔盛重工8月1日宣布,发行14亿元于2016年到期的7厘可换股债券,认购人是与新世界发展创办人郑裕彤关系密切的鼎佩投资集团的成员公司Action Phoenix Ltd,若该批债券获全数兑换,郑裕彤的这家公司将占扩大已发行股本约16.67%,成为第二大股东,仅次于大股东张志熔的24.43%。

14亿的资金加上郑裕彤的信用背书能否帮熔盛重工暂时渡过危机,现在还是未知数。 管住政府之手

其实中国造船业发展是从2003年开始的,最火的是2005年到2008年,伴随着以大出大进为特征的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以及“铁公基”的大规模建设而取得了长足发展,可以说那时是有需求支撑的。但到了2009年,航运运力已经过剩,进出口贸易也在放缓,但依然出台了振兴规划,而且本来以调结构为方向的振兴规划却在操作中严重变形。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介绍,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其实是结构性过剩,目前,我国船企建造的船型多以油轮、散装船等低附加值船型为主,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不足。

其实,中国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各地政府以及一些央企都在割据山头,各自为政,造船业更是如此。在4万亿政策刺激之下,原来的造船企业如熔盛重工在冲规模,各地方政府也大干快上,各地包括山东、湖北、辽宁等地也新建了很多船厂。不仅如此,2009年振兴规划出台后,央企为主的航运企业也加大了在造船业务上的投入。在航运市场已是严重运能过剩的2012年,国内的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却打着国油国运的旗号选择建立自己的运油船队,开建4艘超级油轮。

针对造船业不可持续的现状,8月初,国务院印发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着眼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和促进转型升级。而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方案提到要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推动产能的有效整合,并淘汰落后产能。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对此建议,“推动产能整合不要搞成国进民退,不要拿所谓的集中度忽悠人。中国的造船业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管好政府的辅助之手,不能以补贴手段给企业传达错误的信号,政府的补贴应该用在社会保障等急需用钱的地方,健全了社会保障,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产业退出机制,促进落后产能的退出。而且要让冲动欲望之下陷入亏损央企破产或者退市。”

其实推动产能整合,最重要的是放手让市场的力量推动产业整合。据张永峰透露,虽然造船业处于低谷,银行也不看好,但投行非常看好其资产升值的潜力,正在低价抄底。由此来看,如果没有太大的地方保护阻力,未来的行业整合已经不远。

但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磊对此并不乐观,“为了当地就业及税源,地方保护主义阻力其实非常大,并购难以掀起多大浪花。”

篇(5)

首先在探讨港口人力资源发展时,我们必须了解人力资源的特性。 “人力资源”并非“人力”或“人事”。事实上,人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所有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物质资源,如土地、原料、与机械设备;财政资源,如现金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与其所能运用的外在人力。狭义而言,人本身就是资源、能源,人可以被运用于搬运物品,制造产品等等,但人还能整合其他资源,结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脱离单纯资源的地位,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人力资源可引申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理想、创造力等特质,以及应用上述特质而有所作为。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和源泉,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秦皇岛港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一、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现状(1)港口人员构成:目前,秦皇岛港务集团拥有各类人员约两万人。其中,管理人员约四千人,技术人员约三千人,生产作业和生产辅助作业人员约九千人,装卸及农民轮换工约三千人。 (2)人员现状分析:从秦皇岛港务集团当前的人力资源构成状况来看,存在阻碍港口的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一,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例如理货员、皮带粘结工岗位人员偏少。其二,从事生产作业人员配置和使用不合理,也需从新整合,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的实现。其三,生产作业人员年年龄老龄化,不利于企业高效率的提升其生产效率,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港口人力资源必然面临的问题。这是由港口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和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共同决定的。发展的越迅速,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越明显,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也越明显,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这种矛盾不仅使港口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加,而且也成为港口发展的主要障碍。(1)企业的人才储备与培训开发能力都有限,单纯通过内部调整适应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限。就是这有限的内部调整,还受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不能迅速实现。 (2)由于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秦皇岛港受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能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限制,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招聘到所需的各类人员。 (3)通过外部引进,调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还受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制约。

三、秦皇岛港港口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方向

(1)工程管理

1)工程类人才:机电工程、机械管道工程、工民建、热能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中专或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

2)管理类人才:急缺具有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熟悉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

(2)港口建设

1)港口建设人才:需要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相应年限工作经验的港口工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机械操作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例如,港口工程人才需是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方面经验....以上各类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机械操作人才需要中专或技校毕业生。

2)船舶工业人才:紧缺有船舶工程、机械制造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船舶设计、制造人才;对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需求。

3)环境保护人才:需要海洋资源、海洋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人才紧俏。

4)工业规划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业规划布局、工业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也很受欢迎,需求集中在相关的机关部室。

(3)外向型经济人才

1)国际贸易人才:急缺高级外贸人才、外贸业务人才、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高级外贸人才需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洞察力及谈判能力......

篇(6)

首先在探讨港口人力资源发展时,我们必须了解人力资源的特性。“人力资源”并非“人力”或“人事”。事实上,人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所有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物质资源,如土地、原料、与机械设备;财政资源,如现金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与其所能运用的外在人力。狭义而言,人本身就是资源、能源,人可以被运用于搬运物品,制造产品等等,但人还能整合其他资源,结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脱离单纯资源的地位,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人力资源可引申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理想、创造力等特质,以及应用上述特质而有所作为。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和源泉,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秦皇岛港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一、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现状

(1)港口人员构成:目前,秦皇岛港务集团拥有各类人员约两万人。其中,管理人员约四千人,技术人员约三千人,生产作业和生产辅助作业人员约九千人,装卸及农民轮换工约三千人。

(2)人员现状分析:从秦皇岛港务集团当前的人力资源构成状况来看,存在阻碍港口的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一,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例如理货员、皮带粘结工岗位人员偏少。其二,从事生产作业人员配置和使用不合理,也需从新整合,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的实现。其三,生产作业人员年年龄老龄化,不利于企业高效率的提升其生产效率,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港口人力资源必然面临的问题。

这是由港口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和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共同决定的。发展的越迅速,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越明显,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也越明显,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这种矛盾不仅使港口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加,而且也成为港口发展的主要障碍。(1)企业的人才储备与培训开发能力都有限,单纯通过内部调整适应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限。就是这有限的内部调整,还受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不能迅速实现。(2)由于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秦皇岛港受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能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限制,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招聘到所需的各类人员。(3)通过外部引进,调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还受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制约。

三、秦皇岛港港口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方向

(1)工程管理

1)工程类人才:机电工程、机械管道工程、工民建、热能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中专或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

2)管理类人才:急缺具有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熟悉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

(2)港口建设

1)港口建设人才:需要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相应年限工作经验的港口工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机械操作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例如,港口工程人才需是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方面经验....以上各类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机械操作人才需要中专或技校毕业生。

2)船舶工业人才:紧缺有船舶工程、机械制造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船舶设计、制造人才;对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需求。

3)环境保护人才:需要海洋资源、海洋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人才紧俏。

4)工业规划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业规划布局、工业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也很受欢迎,需求集中在相关的机关部室。

(3)外向型经济人才

1)国际贸易人才:急缺高级外贸人才、外贸业务人才、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高级外贸人才需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洞察力及谈判能力......

2)物流人才:急需熟悉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具有现代物流组织协调、运行策划和市场开拓的高级人才;大量需要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同时具备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超级秘书网

篇(7)

商务部近日公布《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管理办法(试行)》,8月1日起我国将对大豆、油菜籽、豆油、棕榈油、菜子油、豆粕六种产品实行进口报告管理。商务部已经委托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负责进口报告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核对等日常工作。对于违反规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大宗农产品有关进口信息的,商务部可以禁止违法对外贸易经营者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内从事有关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有关专家表示,加强进口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国内供给缺口和国际市场价格走势,有利于指导企业掌握进口节奏,既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又将利于避免高价进口。

茶饮料销量迅速增长

近年来,非碳酸饮料领域中,茶饮料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同,市场规模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

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品牌集中化的趋势较为明显。据统计,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市场份额超过96%。据预测,今年我国饮料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全年饮料产销量预计将达6000万吨,同比增长17%左右。

西红柿有了国际标准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创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日前推出西红柿的国际标准。首先,合格西红柿必须呈圆形、伞拱形、椭圆形或泪滴形。其次,西红柿外观必须完整、干净、新鲜且没有异味或虫眼。西红柿蒂也必须新鲜、干净、不带叶或其他可见异物。

2008年中国大豆产量1650万吨

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报告预计,2008年中国大豆、玉米、稻谷、小麦、油菜籽等农作物产量较200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大豆产量增幅最大,预计为1650万吨,同比增加26.93%。

轻工

9月1日起毛绒玩具填充物不均匀将禁售

从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毛绒、布制玩具安全与质量》国家标准已完成修订工作,新标准将于9月1日起实施,不符合标准的不得销售。新标准中要求玩具中的填塞物要均匀、软硬适中且无硬块。毛绒、布制玩具不可拆卸的塑料小物件应装配牢固,而且塑料零件表面无明显色差、变形、裂纹及划痕等。

美国药品包装市场规模将达160亿美元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Freedonia Group公司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今后几年里,对产品的先进功能的诉求将会主宰整个药品包装市场,这其中包括可以帮助病人遵从服药要求的那些包装功能。美国药品包装市场将以年均5.5%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将达到160亿美元。

欧洲电视市场未来4年复合增长或达24%

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预计,2008~2012年间,欧洲地区电视市场将以24%的年复合成长率增长,整体市场出货量将从2007年的4.3亿台增长到5.3亿台。东欧地区的快速成长将是主要的驱动力,预计2012年东欧地区电视机出货量将达到1.5亿台,平均年复合成长率达到31%。

食品外包装成本拟不超售价12%

国家标准委近日了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的征求意见稿。标准拟强制规定,饮料酒、糕点、茶叶、化妆品这四类商品的包装层数必须不超过3层,粮食的包装层数必须不超过2层。在“包装空隙率”指标上,要求饮料酒、糕点的包装空隙必须不超出商品体积的55%、化妆品不超出50%、茶叶不超出25%、粮食不超出10%。不属于饮料酒、糕点、茶叶、粮食的其他食品包装空隙率应不大于45%,包装层数应不多于3层。以上均属强制性条款。此外,标准拟规定,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宜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2%。

纺织

出口儿童服装安全项目添加新要求

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儿童服装上的绳带和小部件存在潜在危险,被召回和通报的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出通知,对我国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的儿童服装的质量安全项目提出新要求,要求各检验检疫机构严格按照输入国的法规、标准对出口儿童服装进行监督和抽测。据悉,此次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儿童服装的新要求主要针对产品所使用的绳带和小部件等质量安全。

七种新型纤维的鉴别有标准可依

近日,检验检疫系统和有关高校合作编制了行业标准《七种纺织纤维的系列鉴别方法》。该标准综合运用燃烧、显微镜观察、化学溶解、着色试验、熔点测定法、红外吸收谱图等试验方法,并导入特殊元素显色反应等最新检测手段,建立了一整套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操作程序,对莱塞尔纤维、竹浆纤维、甲壳素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聚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等七种新型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作出了科学有效的判定,并制定了鉴别这七种新型纤维的具体方案。该标准的制定实施,使目前使用较多的七种新型纤维的认定和鉴别工作有标准可依,改变了以往相关工作较为随意的局面。

我国家居服消费年增长率超三成

据了解,中国家居服年消费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三成,是服装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品种。与成衣多为贴牌生产不同,中国家居服以内销为主,受到汇率、贸易磨擦的影响小,发展前景相对更为看好。

中东纺织服装业有望快速发展

根据最新的报告,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纺织工业有望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达到650亿美元,纺织品制造和贸易将持续增长。

建筑

《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环境保护部日前了《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自2008年9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水泥工业除尘工程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和验收、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使用中的维护保养、运行管理等内容。适用于水泥工业新建、改建、扩建除尘工程从设计、施工到验收、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和已建除尘工程的运行管理,可作为水泥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我国建筑保温加快聚氨酯替代传统材料

国家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新型建筑要严格执行节能标准,现有建筑要逐步施行节能改造。为此,建设部将全面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将聚氨酯材料作为传统建筑保温材料的替代品进行推广。专家表示,这对于我国的聚氨酯产业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据悉,国家将在立法和政策上支持建筑节能材料的生产和应用。

中国台湾地板的相关法规

近日,中国台湾镶木地板、拼花地板、地板条和复合木地板的法规。本公告涉及由于粘结结合的木制品散发出的甲醛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并且要求限制在镶木地板、拼花地板、地板条和复合木地板中使用甲醛粘合剂。

我国木门窗出口额有望实现7亿美元突破

我国木质门窗行业近3年来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6年产值已经达到320万元,出口额约5亿美元;今年的总产值将会突破400亿元,出口额有望实现7亿美元。

美国特种平板玻璃需求呈上升趋势

近日,美国深加工玻璃生产商Freedonia集团研究表明,特种玻璃的需求将以5%的速度逐年增长,到2012年将会增加到72亿美元。特种玻璃增长源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建筑业的复苏,各种先进玻璃加工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如智能玻璃和自洁玻璃的问世。

化工

纳米抗菌材料国家标准8月实施

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已于近日,并定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从2004年开始制订,历经4年,是目前我国抗菌产业第一个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方法、检测报告等内容,为纳米无机抗菌材料的市场规范提供了可靠保障。

马来西亚今年天然橡胶出口量将达116万吨

马来西亚种植工业部官员近日透露,由于需求和产量双双增长,预计2008年马来西亚天然橡胶出口量将达到116万吨,较2007年出口量增长13.7%。该官员还表示,中国、德国和美国对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有较大的需求量。

目前中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项目开工

年产100万吨的聚氯乙烯生产项目,近日在河南平煤集团煤盐联合化工产业园开工建设。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80亿元,分3期建设,预计2015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其中,年产量30万吨的一期工程,总投资25亿多元,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6亿多元。

医药

中药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上海

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国家发改委已批准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建设“中药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以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为中心实验室和实验基地,联合了药物所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地奥集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在中药标准化研究领域各具专业特色以及产业化特长的大学院校、研究单位和知名中药企业。主要任务是建设中药标准品和对照品生产技术、中药标准综合评价技术、有毒有害物质脱除技术等研究平台,开展中药材、饮片、提取物、中成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解决我国中药产业的标准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问题。

我国首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正式运行

我国首座现代化的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内落成并于日前正式运行。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收集和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专业种质库,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完成,对于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保存、药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药用生物安全将发挥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加拿大公司投资14亿元在长沙建流感疫苗基地

近日,加拿大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就投资14亿元人民币在长沙建流感疫苗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这是近10年来加拿大对华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加中最大、最重要的医疗合作项目。工程建设期为4年,预计2012年可投产,可年产1亿元的流感疫苗,在满足中国国内需要同时,可提供亚洲其他地区。

药品零售企业应严格开具销售凭证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销售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就加强药品销售管理发出通知,要求药品零售企业切实履行销售药品开具销售凭证的义务。通知强调,药品零售企业对开具的销售凭证要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11条第2款的要求,载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等内容。同时,药品零售企业对所销售药品的上述信息也要留存备份。

电子

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将落户上海

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曙光公司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在北京联合举行“曙光5000落户上海”签约仪式。这标志着中国用户即将拥有国产品牌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届时,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也将成为世界较大的通用计算平台之一。即将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曙光5000将拥有200万亿次的浮点运算能力。

2010年印制电路板将达290亿美元

中国由于在产业分布、制造成本等多方面具备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目前中国大陆的印制电路板产值已占据全球总产值的25%以上,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印制电路板制造地,预计2010年中国印制电路板年产值将达到29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42%。

2008年全球触控面板出货预计可突破4亿片

Display Search首度发表针对全球触控面板(Touchscreen)所做的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触控面板出货量达到近3.1亿片,2008年估计将超过4亿片,并比去年增长38%。

机械

欧盟投资4亿欧元支持欧洲机器人研发

近日,欧委会宣布了一项推进欧洲机器人研发的政策,欧盟决定将2007~2010年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翻倍,共投入4亿欧元支持欧洲机器人研发。此项目目标是加强学术界与工业界的联系,计划对科研人员和工业界的试验予以广泛资助。欧委会还呼吁欧洲工业界加大在关键部件如传动装置等生产上的投入,以应对来自亚洲的竞争,避免对其他地区的战略依赖。

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500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克服雪灾、震灾以及原材料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500万辆大关。

统计显示,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519.96万辆和518.22万辆,同比增长16.71%和18.52%。与上年同期22%以上的增速相比,增幅明显回落。

上海出台《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

篇(8)

0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这种消费结构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逐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我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另外,内陆地区还有一些局部风能资源丰富区。

风电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约90个风电场,已经建成并网发电的风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广东、浙江、河北、辽宁等16个省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60万千瓦。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小,关键技术依赖进口,零部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文对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1 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

1.1发展迅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建立了单台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农村、牧区、海岛等地方对电力迫切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风力发电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应用又给予了重视与支持,但在这一阶段,其风电设备都是独立运行的。直到1986年,在山东荣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后,从此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建设进入了探索和示范阶段,但其特点是规模和单机容量均较小。到1990年已建成4座并网型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4.215MW,其最大单机容量为200kW。在此基础上,风力发电从1991年起开始步入了逐步推广阶段,到1995年,全国共建成了5座并网型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36.1MW,最大单机容量为500kW。1996年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500kW。据中国风能协会最新统计,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3,144台。与2006年相比,2007年当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145.8%,累计装机增长率为126.6%。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6,458台,装机容量5,890MW。

1.2 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风力发电

为了支持风力发电,原电力部制定了《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电力行业标准,明确了风电上网及电价确定的原则,允许风电就近上网,风电价格要在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的基础上,允许有合理的利润,超出电网电价部分由全电网平摊,有力地支持了风电的发展。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同时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风力发电是电力工业发展的一支方面军。

《电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洁净能源发电”。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积极发展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国家计委实施“光明工程”和“乘风计划”。1996年3月,国家计委交能司、科技司、机电轻纺司在北京召开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工作座谈会,对大型机组国产化提出许多建议。不久,国家计委提出两个计划,一个是“光明工程”,一个是“乘风计划”,前者是支持国内微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后者就是支持国内风电场建设和大型机组国产化。

国家经贸委在“双加工程”( 即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中,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列入大型技改项目,在“九五”期间投资18亿元,支持风力发电的发展。国家科委在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六五”至“九五”期间,都有关于风力发电的科技攻关项目。对55 kW、200kW国产机组的研制,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一些经验。“九五”期间,科委又立了一个“加强项目”,投资300万元,由浙江机电设计研究院风力发电研究所承担,对“八五”200kW国产机组进行技术改进,再生产2台200kW机组,期望实现200kW机组国产化。

1.3 专业队伍和国产化水平逐渐提高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真正进入了现代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无论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设计制造方面均有了不小的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解决了边远无电地区的农、牧、渔民的用电问题。但其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仅为几百瓦到10kW,均属独立运行的风电机组。为了发挥风力发电的优势,降低成本,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单机装机功率的提高,是所有风力发电研究、设计和制造商的不断追求。最近几年进展很大,不断有新型大型风机出现,并很快得到推广。现代风力发电机在不断改变其翼型,增加其塔高,改善其运行特性。此外,现代微机控制技术、并网技术、电子电力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也使风力发电机组系统越来越可靠实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为今后大规模发展风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我国已基本掌握,主要零部件国内都能自行制造,如发电机、齿轮箱和叶片等(国际知名的叶片制造商丹麦LM公司独资在天津设厂生产),600 kw机组的本地化率可以达到90%。随着大型风电设备产业的形成,船舶工业的主要认证机构中国船级社开始筹建中国风电机组产品的认证体系。

2 风力发电存在的问题

2.1 对风能资源勘察不够全面

通常风力发电的有效风速为3~25m/s,风电场选址的首要条件是风能资源丰富,因而一般以风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为选址对象,具体风电场内风机的选址还应根据测出的年有效风速累计小时数(累计时数越高,投产后风机发电量越大)和有效风能密度确定,在风电场内不同位置的这些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合理选择场址对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而我国现有的风资源分布图很粗,无法满足现在风电场选址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化。

2.2 风电设备和制造技术落后

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这是风电发展的核心。目前我国风电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兆瓦,丹麦主流2.0~3.0兆瓦,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据调查,2004年国产机组只占18%,2005年也只有28%,每年的风电设备进口总额高达60亿元,尤其大型风机设备几乎被丹麦、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全部垄断。国内整体的风电制造水平比国外发达国家至少晚10年,而且技术差距还在拉大,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2.3 风电成本高

风力发电的成本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约占总投资的85%以上。按照我国增值税抵扣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税不能抵扣。风力发电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因为没有购买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风力发电实际税负明显高于火力发电。另外,国内已经建成的微不足道的风电容量几乎全部为进口的成套设备,导致风电场投资高、电价高,与火电、水电比,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国产的风电设备可以显著地降低风电成本,但由于现在国内设备制造水平较低,应用规模小,国产设备的价格并不低于进口设备。

2.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风电开发前期投入巨大,而国内的风电项目缺乏正常的投融资渠道。国内商业银行对风电项目的贷款期限远短于火电和水电项目的贷款期限,偿还期限大多为5~8年,利息也没有优惠,使风电只能上一些小规模项目,导致风电难以普及,电价下降缓慢。对风电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足,则制约着风电技术向高端发展,并会导致科技人才的稀缺。

尽管政府于2003年实施了风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并于2006年正式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以促进风电发展,但由于长期给予风电的实际关注力度不够,缺少对风电扶持的长期具体措施,与国外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3 风力发电前景的建议

3.1做好风能资源的勘察

风资源的测定是发挥风电作用的前提基础,因此将来应该在这方面增大投入,对我国实际的风资源在总体上有细致准确的了解,为政府和风电的决策者合理地规划风电提供正确的指导。为进一步摸清风能资源状况,必须加快开展风能资源的普查工作。这方面,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筹集一定资金用于加大风力资源勘测工作的投入,各地也要自筹资金开展本地区风力资源的勘察,认真调查确定可开发风电场的分布和规模。

3.2提高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

要提高我国风力发电应用的技术水平,需要不断增进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学习其先进技术,只有清楚彼此差距,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风电技术水平。我国提出,到2010年风电装机要有80%的国产化率,必须在技术上占领竞争制高点。《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这一规定为风电技术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提高风电技术也是降低风电成本和上网电价的关键所在。

3.3 依托政策发展风电

2006年国家正式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发电并网、优惠上网价格、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性政策来激励发电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体现了政府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给予了风电在法律上的保护,为风电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00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有关部门要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有关规定、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将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使用指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试点项目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评价、标准制定和设备国产化等工作。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风力发电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在具体的措施和规则上还要细化、规范、便于操作,使风电的发展稳步,快速的发展起来。

4 结束语

中国的风电发展迄今已经有30多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由于基础薄弱,风电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技术落后、政策扶持不够及上网电价高等诸多困难。随着政府和民众对风电的逐步认识、《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以及风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方面不断提高,风能利用必将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能源结构的调整做出巨大的贡献。风电产业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为风电的全面发展作一个系统可行的规划,逐步解决风电发展中的困难,完善风电机制,在提高风电战略地位的同时,早日使风电普及惠民。

参考文献

[1]于建辉,周浩.我国风电开发的现状及展望[J]. 风机技术,2006(6):46-50.

[2] 易跃春.风力发电现状、发展前景及市场分析[J].风力发电,2004,8(5):18-22.

[3]刘文洲.风力发电现状及展望[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12-14.

[4] 仲昭阳,王述洋,徐凯宏.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对策[J].林业劳动安全,2008,21(3):34-37.

[5] 刘朋光,崔健生.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J].林业科技情报,2008,40(3):98-99.

[6] 常青,叶云龙,于江利.河北省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前景[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26(1):62-64.

[7] 王晓蓉,王伟胜,戴慧珠.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和展望[J].中国电力,2004,37(1):81-84.

[8]张愉.中国风力发电现状浅议[C].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MIEM?6)论文集.2006.

上一篇: 保险公司投资管理 下一篇: 人事档案一般管理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