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9:01: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在线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1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发展历程
2004年,萨尔曼•可汗用计算机远程指导他表妹学习数学,后来他开始录制十几分钟的教学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其他人下载学习。2007年,在前期的积累下,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兴起了“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1]。近10年来,在线课堂不仅在国外发展迅速,在我国也是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2000年以前,受制于电脑硬件软件价格高昂,国内大多数高校非计算机类的专业的教学过程只有较少的使用电脑。进入21世纪的前5年,PPT这种教学手段广泛进入了国内高校的课堂,但是大学生个人电脑的持有率还较低。2005年以后,个人电脑基本在大学生中普及,虽然这一时期电脑软硬件价格下降了,但是网络通信的费用还是比较高,同时网速较慢也制约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这一阶段,虽然国内很多高校制作了精美的精品课程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基本没有互动,且较少更新。2010年之后,智能手机迅速发展,同时网络资费大幅度下降,为国内高校在线课堂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2]。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大量的在线课堂纷纷呈现出来,但是基本偏向文科类和通识教育,理工科在线课堂不多,其中的化学类在线课程就更加少了。截止2017年3月15日,在国内几大主要在线课堂平台上搜索题目中带有“化学”的课程,其结果如下:(1)在超星公司尔雅通识课有复旦大学的化学与人类、浙江大学的化学与人类文明2门;(2)“智慧树”在线学习网有兰州大学的化学工程基础、中国海洋大学的食品化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生物化学3门。第三,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课程有9门,分别为清华大学的有机化学、四川大学的化学反应工程、清华大学的材料化学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水分析化学、北京大学的化学与社会、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微观化学世界、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原理、麻省理工学院的固体化学导论、美国戴维森学院的药物化学。第四、网易公开课在线学习课程较多,有大连理工大学的改变世界的化学、南开大学的化学类专业导论、化学与社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中国石油大学的身边的物理化学世界、济南大学的化学与人类健康、天津大学的化学漫谈、安徽大学的化学与科学素养、湖南大学的化学与能源、南京理工大学的神奇的化学元素、河北工业大学的绿色化学技术、河南大学的走近化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导论、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麻省理工学院的魔术背后的化学、固态化学导论、化学原理、耶鲁大学的新生有机化学、可汗学院的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可以看出国内大学的课程仍是以科普通识教育为主,虽然也有少数高校为专业性比较强,但相对于国外高校较弱。
2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有统计分析表明,可汗学院制作的一些课程比美国常青藤高校制作的一些免费课程还受欢迎,因为在国外许多高校的在线课程,依旧主要是只录制教师上课的过程,某种层面来讲,依旧是满堂灌的一种形式,而可汗学院则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无法在接近一个小时的课堂里高度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可汗学院的每个在线课堂视频则比较简短,在十几分钟内完成,可以保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3]。同时把教学的时空界限打破,不在拘囿于过去的学校,而可以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进行提前自学,然后将某些不理解的内容带到课堂上由授课教师答疑解惑,从而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除了以上这些共性的优点之外,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还有自身的优势,就是化学演示实验,对于专业学习化学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必须了解的,但是由于某些危险性存在以及课时的限制,无法在学校实验室课堂上展示,这时利用在线课堂的安全性就体现出来了。
3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
但是由于在线课堂在高校中推广的时间短,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高考等一些大型考试的指挥棒,学生课下提前自学的热情和态度相对不高,甚至在一些网购平台例如淘宝出现了代看在线课堂视频的服务,尤其是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居多。这主要是由于在线课堂时空分离的带来的一个不足,无法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施监控。产生这样的一个很大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迷失,缺乏对专业、对课程的应有热情。其次,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有限。由于高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学生不再像中小学那样有固定的教室可以长时间的在一个教室里,而教师在在教室的时间同样较短。再加上学生人数往往较多,甚至有一百人以上的大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定的默契和了解,这对于开展在线课堂中的课堂答疑环节存在一定的不利。第三,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存在过度简化的缺陷,因为在线课堂时间较短,有些本来需要用数学公式做严谨证明的内容,往往用特定的例子去解释说明,从而不具有广泛的应用性[4]。以高校化学类课程为例,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物理化学,还是需要数学公式的推导,在过去已有的PPT模式之下,已经存在学生反映进度较快,没有用黑板板书效果好,而现有的在线课堂这样的过渡简化进一步加深了。最后,在线课堂模式不可替代实验动手操作,化学类课程虽然有些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在线课堂的模式,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实验技能需要学生通过在实验室中亲手操作才能掌握。这些实践技能用教学视频是无法替代。
4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对策
首先,不同专业的化学类课程授课教师应具有交叉化的学科背景。高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在化学类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往往这些课程由纯化学背景的教师任课[5]。化学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虽然能保证化学教学上的深度,但是无法保证化学教学的广度,教师需要完善自身的学习,才能更好的通过简短的在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二,在线教学设计需要更多的引入案例教学,例如环境专业,可以以大气污染引入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学习,如果只是简单罗列物理化学的基本公式,会造成学生本专业上缺乏认同感,进而影响学习兴趣。只有深入研究教学过程,并通过准确的案例指出哪些化学知识点在哪些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中如何应用,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强化。第三,完善考试考核形式,不能只注重在线考核,也要注意线下的考核。但是同时要注意考试考核的难度与广度,不能所有的专业一刀切,采用一个难度,还是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根据这个专业的课时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要求,进行设计考试考核,实现课前在线课堂预习、教室答疑解惑、课后作业巩固等环节的全方位考核。第四,强化高校化学类课程的考核测量与评价。在高校虽然一般考试有试卷分析与考核评价,但是形式过于简单,往往是简单的划定一下成绩的比例,再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主观性的文字描述,缺乏大量的数据分析。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化学类课程的考核相对于中学较少,中学一般一个学年有多次考核,能达到月考甚至是周考,而在高校一门化学课程往往只有在一个学年考核一到两次,这样的考核,无法使任课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这时候,对学生成绩的测量与评价更加显得重要,一方面可以给本学期授课学生成绩进行合理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指导下一学期或者学年的教学工作。
5结论
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化学教学中还是比较新颖的,在今后的推广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其优点,克服其不足,使之能够较好的为高校化学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牟新利.公共选修课“疾病、药物与健康”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2015(7):147-148.
[2]瞿旭晟.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国内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6.
[3]张小坡,魏娜,靳德军,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法探索天然药物化学教学[J].广州化工,2016,44(12):191-193.
(一)高校国际合作教学模式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高校国际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检索分析,并对北京、上海开展国际合作教育较好的几所大学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对外合作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中外联合培养项目。该合作模式的根本特点是学生需要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合作的双方院校可以是签署合作协议的院校,也可以是某缔约联盟或跨国学术合作组织中的成员。该模式实施中包括:(1)互认学分,两地培养,双授学位。我国院校单方或与国外院校双方互认学分,学生毕业后可分别获得双方院校的学位证书。目前我国高校有“3+2”、“2+2”等合作项目,一般学生需先在国内学习2至3年基础课程和语言,然后赴国外合作院校1至2年学习专业课程。(2)交流生或暑期海外学习。合作双方互派学生到对方院校学习,一般学习时间较短,多为6个月至1年;或者学生暑期到合作院校交流学习,一般2个月左右。(3)海外实习。此类项目我国目前多见于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中外合作工程师的联合培养。
二是引入外方师资力量。该类合作模式不需要学生到国外学习,而是由外方教师到国内授课或培训中方教师。具体包括:(1)师资交流。主要是指中外合作院校的教师互访、教师互换项目、邀请外方教师对国内院校教师进行培训等。(2)引进师资。包括邀请外方教师到国内院校开设专门课程或讲座等。 (3)聘任客座教授。国内院校聘请在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和一定造诣的国外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不定期开设讲座或对学术活动进行指导。(4)暑期研习班。邀请外方教师开设暑期课程,一般暑期课程可以计入学分,使学生不出国也可以短期体验国外院校的教育方式。
三是建立中外合作大学。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中外合作大学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一般由外方派师资讲授部分课程,外方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学生只在国内培养。
四是开设网络公开课程。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相继宣布加入世界最大在线课程网络教育联盟“MOOCs”。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网络平台上国外院校的公开课程,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文字资料和外方教师授课视频。目前我国院校尚未签署合作协议,因此网络公开课程不能计入学分。全球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种网络教育方式,推动着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但这种模式并不能实现在线实时交流和互动。
(二)高校国际合作教学信息技术平台分析从已有文献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至今并没有应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在线实时教学的案例。当前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只限于本校使用,很少用于校际间合作。已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网络教学平台。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网络教育,目前使用较多的有vclass、nclass等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完成教学资源库管理、流媒体授课、师生互动等功能。部分平台还可通过SNS、微博等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不能实现视频实时互动教学。二是远程教育平台。近年来国内有些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始试验性地将视频会议系统引入教学会议、学术交流和远程教育培训中,弥补了传统教育平台交互不足的缺陷。
二、在线国际合作教学需求与认识调查:以高校学生为对象
(一)问卷设计为了了解基于Internet的在线国际合作教学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和学生对此的认识,以北京市属高校注册会计师、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四个专业大学一、二、三年级的在校学生为例,进行了在线国际合作教育需求和认识的随机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48份。其中男生111人,占24.78%,女生337人,占75.22%。一年级学生153人、二年级148人、三年级147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1.24%的人没有海外旅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22.25%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家庭年收入在3万到9万元的学生占39.23%,家庭年收入9万到15万元的学生占25.84%,12.68%的学生家庭年收入超过15万元。从学生家庭收入分布看比较符合北京市属院校学生实际情况。问卷设计了8个与此相关的问题,见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中的数据),60.9%的学生对基于Internet的国际合作教学模式有所了解;67.81%的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国外大学课程;59.38%的学生期待和很期待“学校开设国外院校在线教学课程”,只有3.57%的学生认为无此必要。在“选择在线国际合作教学项目主要考虑的因素”方面,师资力量和国外学校品牌是学生最为重视的因素。关于“采用在线国际合作教育平台上课你最感兴趣的方面”,73.44%看重其课程安排灵活,45.98%认为可以学习专业知识,35.49%认为费用低廉,增加培训经历也是23.21%学生对在线国际合作教育感兴趣的因素之一。在“通过网络进行国际教学合作可能遇到的问题”上,60.94%的学生担心课上与外教的互动不畅,41.96%担心有可能听不懂,分别有38.17%和36.38%的学生担心课后遗留问题缺少解决途径或网络平台不稳定。被调查者对“在线国际合作教学可采取的评价方式”的建议相对较为平均,其中有22.54%的学生建议采用两种以上的评价方式。而对“在线国际合作教学可采取的考勤方式”,45.54%的学生建议以在线时间统计,并且其中只有5.58%建议采用两种以上的考勤方式。财会专业在线国际合作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对基于互联网的国际教育合作是感兴趣、有需求的,同时对教学中的交流和考评等问题也有担心。
三、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理论架构
(一)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及其特点 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是基于高速互联网通讯技术建立的能够完成具备面对面交流体验的在线实时交互国际合作教学活动的系统。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育与传统国际合作教育相比,存在着虚拟化、实时性和灵活性三大特点。其中,虚拟化表现在国际合作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同时空,国际合作教育需要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实时性表现在处在不同时空的教学活动双方可以隔时空实现面对面交流以及更多途径的教学互动;灵活性一方面是指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不受次数、人员限制重复课后点播,而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的时间、地点和教学内容;同时也指教学工具和手段更加灵活和多样。因此,为了实现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育目标,需要建立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该平台需要具备如下特点:(1)教学活动场所能够满足跨时空的无障碍互动交流的教学活动需要。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应该使教师和学生如同置身同一教室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完全捕捉对方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实现无障碍教学互动。(2)技术上易实现。为了能够使课前花尽量少的时间调试系统,及时达到在线实时互动授课的条件,以及实现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媒介的无障碍切换使用,在构建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时应尽量选择技术上易实现的信息化系统。(3)教学平台性能要求高。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不容分秒浪费,不可随便中断。这就要求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必须具备良好性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的构成 国外网络教育平台发展早、应用也更为成熟,类似的Blackboard、Moodle、Virtual-U等开源学习管理系统和高校使用网络教育平台等都更为普遍。但这些系统只是网络教学平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平台。从总体上,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安全保证系统三部分构成。硬件系统包括教室、教学设备和辅助设施三部分。(1)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的教室应该是布有满足位置需要和数量需要的摄像头、音响系统及投影仪的小型标准化配置教室。(2)教学设备包括教学活动需要的编解码器、全景摄像机、超大显示屏、自动翻转屏、麦克风、高保真音响、专用触控屏、液晶电子白板,以及存储录播设备、通讯设施和接口等。如果在线教学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则还需要有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通讯介质等设备。(3)辅助设施包括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圆形会议桌、椅子、照明设施,以及保证硬件设备长久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空调、加湿设备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系统、WEB会议与协作系统、录播系统和液晶电子白板系统几部分。通过视频会议和WEB会议与协作系统,实现不同国家间在线实时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录播系统实现教学音、视频和课件的全高清录制,以及实时直播和课后点播;液晶电子白板系统,可以实现观点随写、随改、随存,书写内容随时发表到投影和远程教室。为了保证在线实时教学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还需要考虑建设安全保证系统,如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安全机制,教学平台的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安全保障技术和控制措施,以及经过认证的安全产品的选择使用等。
四、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课程分析
(一)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育课程的选择标准 由于受国际教育合作中中外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差异、授课和听课主体之间距离远、采用英语语言交流限制、实时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因素等影响,国际教育合作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用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课程选择标准。
(1)基础或原理性的课程。以财会专业为例,目前我国财经专业的基础性、原理性的学科知识,如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会计学、审计学、公司理财学等都是建立在西方相关理论和方法之上的,甚至有些大学的相关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等本身就采用经典的外文教材。这些课程如果由国际合作院校外方教师授课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重点、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2)合作院校的经典课程。对我国高校来说,国际教育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因此,合作院校的经典课程本身是外方院校已经过时间和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效果好、受欢迎程度高的课程,这些课程由国际教育合作中外方教师授课无疑更有助于我国高校国际合作目的的实现。
(3)教学人数少,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为辅的课程。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对基于Internet的软硬件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能够使授课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虽远隔千里却如处一室进行现场式沟通的感觉和效果,限于目前远程在线实时软硬件系统条件的限制,在线实时互动课程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教学人数相对少,如控制在32人以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为辅的课程。而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频繁互动的案例课、大班授课等课程并不宜采用在线实时教学。
(4)计算机类基础性课程。由于我国高校计算机类基础性课程讲授和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办公工具软件系统、统计软件等系统本身就是Windows、Internet、SQL Sever、ORACLE、Office、SPSS、MATLAB等英文软件或其汉化版,这些课程讲授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中外没有差别,甚至掌握原英文系统更有助于学生未来在此基础上的深入开发、应用,因此计算机类基础性课程适于国际在线实时互动教学。
(5)不存在意识形态差异、与现实环境结合不多的课程。由于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市场化环境等与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那些受文化、意识形态等影响大,应用性强,与我国经济、法律、金融现实环境结合紧密的课程,如政治经济学、税法、金融、财政、中高级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不宜作为国际在线实时互动课程由外方授课。
(二)在线实时互动课程适应性分析 按照上述标准,笔者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对国际教育合作中适于在线实时教学课程和适于传统方式教学的课程进行了划分,如表2。
五、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需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设置方面的问题 (1)在线实时互动课程的选择。由于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在人数方面的限制和对教学效果的考虑,我国高校国际合作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因此应该建立适合在线实时互动课程的选择标准,合理确定在线实时互动的课程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首要基础。 (2)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在线实时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实施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大到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引导,小到板书写什么、每次内容保留多长时间等都需要仔细分析;教学评价对作为教学活动主、客体的教师和学生,以及改进教学至关重要,如果教学评价方法不当、教学评价标准不明确,不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还可能影响国际合作教育的持续进行。
(二)信息技术平台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1)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本身的问题。首先,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最可行的构建方式是引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并做局部改变。为了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全程清晰地显示在画面中,达到全面面对面仿真的效果,目前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对参与人员数量等有所限制,所以选择在线实时互动合作课程时需考虑学生是否全部同时显示在画面上,以及参与人数为多少。其次,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必须购买特定的软硬件,针对具体系统的使用必须对教师、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这无疑增加了国际合作教育的成本和工作量。(2)教学平台基础环境的问题。首先,要进行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对教室、网络带宽等基础环境方面都有所限制和要求。如必须设置专门的教室,为了尽量避免网络阻塞、延迟等发生,必须保证足够的网络带宽等。其次,是各种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基于课堂教学特点,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的稳定性要求很高。然而由于设备和软件性能、网络基础架构的复杂程度高、教师学生实时互动造成的瞬间有限IT资源上负荷的明显增加、由合作双方院校距离带来的信息传递的时间延迟等问题对在线实时互动教学中网络性能提出了考验。因此,确定适合的国际合作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选择什么样的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软硬件产品、建设什么样的备份机制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3)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之一就是提高了合作教学的灵活性,但灵活性提高的同时必然带来对教学平台安全性的考验。教学的在线实时互动本质上是教学信息的实时加工、传递和存储,信息在各处理环节的安全对整个在线实时互动教学的实现变得非常重要。信息流加密、媒介流加密、线路加密、硬件加密、身份识别、制度规范等必不可少。(4)其他方面的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外,国际合作教育双方教学平台的维护问题、合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如“课件、教学视频的复制”)、双方院校的时差问题等也会对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育产生影响,需要实施中给予关注和明确。
[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实时互动式国际合作综合教学平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引言
资源的在线查看是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文档类的资源查看占了很大的比例,如:Word、PPT、PDF等。传统的查看模式在用户体验、资源保护、资源控制上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教学资源库需求。在线文库是文档类资源在线查看的一种解决方案,对资源的保护和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对在线文库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与研究。
2 在线文库实现方案研究
在线文库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文档的在线查看,浏览器对于大部份文档类资源无法支持在线查看或体验不好,但对Flash却有着良好的支持,因此,如何将文档类资源转换为Flash类型资源并最终实现资源的在线查看、保护、控制,是实现在线文库的一个重要思路。
2.1 利用FlashPaper实现在线文库
借助FlashPaper的虚拟打印机,我们可以把doc、xls、ppt、pdf等类型的文档资源转换成支持在线查看的Flash资源。FlashPaper支持本地转换,也可以在服务器端以编程方式实现在线转换,编程方式需要在服务器端安装FlashPaper,并使用程序中通过编码来调用FlashPaper进程,从而实现文件类型的转换工作。
FlashPaper的优点:把flash播放功能与所转换成的swf文件容为了一体,在展示文档的时候操作十分简便。自带播放功能可以很灵活的操作内容,适用于简单的文档在线阅读应用。
FlashPaper的缺点:由于把播放器与内容生成为了一个整体,并且一个文档资源只能生成一个对应的swf文件,当文件较大时容易导致客户端加载慢的问题,由于无法实现资源部分加载,也就无法对资源的开放程序进行控制,无法适应业务逻辑较复杂的应用。
2.2 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
FlexPaper同样也是以Flash方式实现文档在线查看,同样也需要对用户所上传文档资源进行转换,与之配套的转换工具有pdf2swf,pdf2swf用来将pdf文件转换成swf文件,其它类型的文档资源,如:doc、xls、ppt等,需要借助其它的工具来完成到pdf的转换过程,可选择工具有:FlashPaper、PdfFactory等。
相比FlashPaper而言,使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具备如下优点:
(1)FlexPaper是开源代码,可以根据项目功能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2)支持界面定制,展示方面理为灵活。
(3)由于pdf2swf可以将一个文档资源转换为多个SWF文件,为实现在线文库的文档预加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由于可以实现文档资源的部份加载,便可以根据用户权限进行资源开放程度的控制。
3 在线文库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库
高校教学资源库面对教师、在校生、社会培训者、未注册用户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根据用户的权限,可进行资源的查看、部分查看、下载等操作,其逻辑业务较复杂,使用FlashPaper方案虽然简单,但难以满足高校教学资源库的需求。
由于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可支持二次开发、界面定制、预加载、开放控制,因此,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并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文档资源在线查看,是解决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文档类资源开放的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3.1 PDF文件转换至SWF文件
3.2 FlexPaper的具体应用
FlexPaper以角本的形式进行调用(具体代码在此不列出),在高校教学资源中,可以根据访问用户的权限,在服务器端生成不同的角本,比如:针对教师和在校生加载完整的文档,支持在线查看和下载,而普通用户则加载文档的部分页面并不可下载。再结合系统文件访问控件,拒绝文件直接访问,便可实现文档的在线查看与开放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4 结语
文档资源是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FlexPaper实现的在线文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文档资源的在线查看、开放控制,只要不断深入研究与二次开发,其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强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Computer Teaching Status and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o Ji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College,Chengdu611745,China)
Abstract:Article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eaching university computer,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to carry out follow-up to better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of proven ability to lay the foundation.
Keywords:Computer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atus;Problems;Development;Strategy
一、计算机教学在高校中的现状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起点。新世纪以来,在我国,学们从小学开始便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计算机的教学也日益受到各界领导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计算机教学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实施。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到过相对完善的计算机教育,或者是高考之后,参加过专门的培训班学习,掌握的知识显然相对较多,这就形成了大学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而对于此种情况,很多的大学计算机老师也缺乏一个合理的教学起点,最后的结果就是弄巧成拙,使得水平较差的学生没听懂课程,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又觉得太过简单。
(二)缺乏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基于计算机考试过关的压力,计算机的教学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应用的目的。例如,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计划中,除了最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之外,就是程序学习,笔者认为,对于程序教学,很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不懂,更多的时候是用不上。而一些应用软件和计算机基本维护的教学内容,慎之又少。
(三)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学方式。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在很多时候是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学方式。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课程一般作为选修课程安排,在考查也相对宽松。据统计,在历年的计算机考查中,一般采用的是笔试,笔试的题型也相对单一,一般就是选择题,学生往往在临考之前看看书本,背背题库里面的题目,考试过线都不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偏重于讲书本知识,同时,不去机房,课堂秩序也相对好维护,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计算机教学的理论大干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改善高校计算机现状问题的发展策略
(一)采用分级教学的办法。针对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可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然后根据自愿原则施行分级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将基础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中组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实施分级教学,根据学生水平按教学内容进行分级。
(二)选择适合学生专业应用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要注意使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在开设公共必修课的同时开设大量的计算机选修课,以使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到最适合的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使得计算机知识能够服务于本专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积极参与本专业教学改革,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本专业教学联成一体,对不同的本专业分别开设侧重点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确定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强调掌握计算机科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本专业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是为指导“上机”实践服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讲一段理论进行一次专项实践,然后再讲理论,再实践。具体做法是:讲完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之后,即安排一次学生自己“上机”实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快捷键运用、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以及让学生自己实践、摸索。老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上操作学生跟着操作,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讲解进行同步操作。老师给出时间让学生反复操作,这次实践不仅达到了实践目的,同时也有学生自己探索出自己更方便的操作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加深了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淡化考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上机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四)加强配套的教学设施建设。高校应及时购置和更新计算机设备,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具体落实到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教材、课件、习题与实验指导、试题库、教学实践教材、综合实验项目、网上自测练习、网上讨论及答疑、在线考试系统等等。这些教学资源的建设,能扩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应用技能。当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了较强的学习环境,并具备了较强的上网学习能力,就应该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应该将庞大繁杂的网络资源加以整合。即将各种载体、来源的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类聚、排序、建库加工,重新组合成一个效能更高的信息资源体系。便于使用者通过统一的检查平台查找和浏览相关信息的工作。具体做法,常常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平台,将各类资源进行整理,放入网站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点。如网上教室、精品课程网站、自建课程学习网站、教务系统、数字图书馆、远程教学资源等。网上教室应具有课件、电子教材等资源展示、电子备课、作业布置、作业提交、网上批改、智能答疑、BBS等板块。利用网络延伸课程教学,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扩大学生视野,不仅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形成了服务合力,也能有效地带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我国社会正在从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转变,用人单位最终看重的是学生的真才实学。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使他们学到真才实学,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文章重点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改善问题的发展策略,为后续更好的开展高校计算机教学、培养真才实学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网络新技术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最新出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网络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大学教师的工作方式。他们用电子信箱和即时通讯工具传递信息,建设课程网站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一些思想前卫、较早接受新技术的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社交媒体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
一、可在教学中应用的网络新技术分析
(1)课程网站。网站是指在互联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网站是一种方便的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受众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课程网站是最早应用在高校教学的网络新技术,具有信息迅速、广泛的特征,是教师课程内容网络传播的基本工具。
(2)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即时交流消息的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传递文字讯息、语音与视频交流。飞信、QQ、阿里旺旺、微信等都是国内较为成熟的即时通讯软件,使用人群庞大。年轻人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频率甚至高于电子邮件和手机,这为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
(3)社交网站。社交网站也叫社会性网络,是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通过社交网站人们可以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的联系,扩大交际圈,方便地共享信息资源。国内的社交网站和服务以人人网、新浪微博为代表。在社交网站上,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者,网站上的每一条信息都由用户直接参与生产,每一个人都是社交网络的一个频道,都是一个向外传播的自媒体。社交网站为大学教学中以课程为核心的信息传播和话题讨论提供了可能。
(4)云计算。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的一种模式。目前与普通用户息息相关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云计算中的云存储技术。网络用户可以把文件存储在云服务器上,而不必放进本地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只要在接入互联网的环境中就能随时调用和查看云中的文件,并且能够方便地与外界分享。互联网上提供云存储服务的运营商越来越多,像360、百度甚至提供2TB以上的免费云存储空间,这为高校教学中大型文件的共享和传递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新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课程网站。大学课程专题网站一般采用静态网页的方式构建,一般包括课程简介、教学讲义和课件下载、课程教学视频在线播放等功能,各类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均采取建设课程网站的方式参与教学。课程网站以提供信息为主,与学生的互动渠道较为单一,一般采用搭建论坛的方式,个别网站可以让学生在线答题、测验、与教师实时互动,在引导学生在线学习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课程网站是展示高校课程网络资源的窗口,是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讯网站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和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几乎在每个学校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群”,这种虚拟的“群”可能是一个班级、一个学院,或者以一门课程、一个教师的名义建立。无论是QQ群还是微信群,都起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信息交流的作用。这种沟通方式成本低廉,随时随地,“群”内成员平等沟通,容易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对于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大有裨益。
(3)社交网站。新浪微博、人人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为高校教师与学生搭建了全新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实现“教”与“学”的无障碍双向交流。目前高校中采用社交网站作为教学工具的大多为年轻教师,他们通过创建人人网课程专用账号、建立新浪微博和QQ空间的方式将学生汇聚在一起,形成松散的网络课堂,定时有关课堂的教学内容、行业动态以及与课堂相关的拓展资料,吸引学生浏览和参与互动。社交网站具有自由、平等的特征,更容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云计算。云计算,尤其是云存储的发展将给高校教学带来无比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信息分享方式。为避免将数据存放在个人计算机上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采用云存储服务来备份保存自己的教学资料,同时教师也把云存储当作其他网络新技术的有益补充,用来给学生共享图片、文档、视频等课程资料,与其他教师交换教学资源等等。未来云计算将在更多方面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
三、网络新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网络新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转换。传统的教学中,语言表达清晰、生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推广以后,教师辅助计算机、投影等技术手段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大大提升。计算机及网络新技术普及又对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善于利用新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材料,以最能增加教学效果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同时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播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知识,但也容易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取舍,或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因此,网络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努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运用恰当的方式深入学习内容。
(2)网络新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策略。传统教育讲授的是知识,而网络时代中知识只是一种运用方便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获取的信息,教育的功能主要应表现在促进信息的共享与增值,引导每个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和课题深入钻研,创造性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利用网络新技术进行教学,各种教学形式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教师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教学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课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间物理意义上的教室,教学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3)教学内容的革新策略。网络把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整合在一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能更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认知和学习,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是任何文字教材不可比拟的,这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为适应这一变革,传统的教学内容也要相应调整和革新。
网络新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滞后,基于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社会步伐,吸收最新的资讯。此外,网络新技术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交互性。通过交互,学生能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和计划,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司存瑞,苏秋萍,黄希敏.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研究[J].
陕西教育,2012(12).
[2]洪岩,董虎.社交网站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影响[J].教育与职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为了培养适应新时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容忽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 高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将是人们的生存能力之一。搞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在全国的各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公共必修课。
1.2 课程体系。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计算机教育更新较快,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1.3 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各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差距大。经对每年高校新入学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考查发现: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高,很多学生可以相当熟练地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各种计算机工具,如多媒体、办公软件操作等等;大多数从小城市或从农村来的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学过计算机课程。
2.2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师资等条件不足。较前几年,全国各高校都大规模地扩大招生规模,教师队伍也相应地扩充了。由于部分高校对教师业绩的考核和职称评审以科研量为主要指标,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工作量大、科研含量低,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致使从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和学习的教师生源比率下降得很多。基于授课教师不足,计算机基础课都采用大的合班课教学,教学采用“计算机+大屏幕”这种投影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授课为主,与学生的交流很少,在教学中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针对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2.3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自律性差导致沉迷网络。这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导致大学本科教育已不是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而变成普及式教育。伴随着扩招而来的大学生分配难等社会问题,使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加上由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方式突然过渡到大学的自主教育方式,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一时还不能改变,无法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甚至有人进入大学后缺乏学习的动力,不思进取,沉湎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
3.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3.1 合理安排课程,优化教材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作为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应该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授课,这样更有利于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更有利于学生较早地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3.2 完善方法,改变手段。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授课+上机实验”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说还是比较切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与教学要求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学生对授课缺乏兴趣、学生无法及时消化教学内容、学生自学积极性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提高办学条件,改变授课环境。最好做到人手一机,然后通过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使得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这样一来,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与操作演示时可以对学生机进行有效控制。
(2)提高课件质量,注意精讲多练。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要注意内容上的要点提示,还要注意声音、图片、动画之间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授课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对于操作性的内容要以多练为主。
3.3 构建配套教学网站,利于学生自主化学习。在实验环节上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研究。针对计算机基础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在实习部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辅导方式的转变。构建和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网站,将课程网站作为学生课后学习和答疑的远程教学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交流,从而使学生快速入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4 改革考核方式,提出“考证促学”。为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掌握21世纪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目前,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编软)。考试分笔试和上机测试两部分,笔试和上机测试都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
4.结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学是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大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一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二是掌握与提高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三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任务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教学过程①。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对学生做艰苦的智力开发和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等工作。为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身体活动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1体育视频资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随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不断的变革和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视频媒体在多媒体教学网络化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教师依照书本知识和自身掌握的技术技能肯定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视频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在体育课中运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体育作为一门课程,网络视频教学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教授形式,最大的优点是在视觉上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利用视频资源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2)通过视频资源利用,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成课件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克服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3)利用视频资源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4)利用视频资源把运动技术的难点、重点以及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的课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践,教师只需稍加示范或讲解,较之传统教学相对而言,便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5)增加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借助体育视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2.1教学质量受任课教师的制约
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但由于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地域经济、师资等,在大面积范围内都由优秀教师任教很难实现,这样, 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之间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差别很大,这也是我国各高校在不同省市招生起分线不同的原因之一,也是择校风盛行的重要原因②。
2.2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能力缺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只是被动的学习,尤其是对一些体育教学中理论性强的内容,往往只能死记硬背,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而失去学习兴趣。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3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实现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进度是一致的,但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都是有差异的,高校体育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很难顾及到所有学生,都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从整体上讲,这必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课余体育指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设置单一:传统学校教学内容设置基本包括为三大球、三小球、武术、健美操、健身、游泳、等十几项比较常见和普及的运动项目,内容设置不够广泛且安排了大量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广泛而又个性十足的兴趣爱好。
3体育视频资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利用视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将复杂、真实、重要的图形、图片在课堂中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利于细致、长久地观察事物现象,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非常有益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人们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教育。当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对教育领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学校体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结构,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③。
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在教学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与其他媒体相比,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能更真实反映现实世界的信息。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可以实现视频的播放、暂停、快速播放、反序播放、单帧播放等功能。视频具有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适宜呈现一些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事物。视频媒体声像结合、声画同步,呈现的信息量比较大,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①可提供丰富的、真实的、分层次的建构主义学习案例,为广大教师提供直接观察课堂事件,拓展认知空间,激发行动与反思。②理论与多种方式切入课堂教学实践,提供观察理论的机会,有利于提供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③可直接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提供学习的样例。④易于传播,能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水平学校学科的课程改革,促进资源共享。⑤有利于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联网最大的优点是资源共享。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在留言板、论坛上向老师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老师在网上交流。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在网上放一些互动性的教学课件,可以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在课堂上放一些体育基本原理、篮球基本战术、足球基本战术、国际上的一些重大的比赛等课件,学生可以在线欣赏,这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互动教学,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注释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74-02
一、引言
当今世界各国加大力度争夺人才,而与国际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七百万左右,面对用人单位日益苛刻的人才需求,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想在各用人单位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得不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目前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线性代数》是一门具有抽象、推理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的课程,是高等院校非数学类理工科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是实现理工、经济类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另外,对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有较大影响,同时《线性代数》内容一直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来讲该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线性代数》中行列式、矩阵、线性变换等知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是大多数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学校建校历史短、学生整体水平不高、课时较少等情况,所以在讲授《线性代数》时基本上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应用的加强。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转变,许多学者都对《线性代数》的教学及方法进行研究[1-6]。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结合所在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地方高校《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在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线性代数》的教学方法做了相关的探讨。
二、《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现状
由于《线性代数》课程学时少,内容多而抽象,多数教材基本保持理科教材框架,部分章节很难自学,学生学习该教材困难很大。当前多数的《线性代数》教材大多数包含以下内容: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内容的结构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矩阵的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是线性空间及线性空间上的线性变换的理论知识。教材模式相对单一,基本上不同的教材只是在上述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有所变化。教材中对行列式、矩阵的基本运算及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等内容都花了大量的学时进行细致的讲解,而对难懂的、教师不好讲的核心理论知识——空间和变换的理论往往只是点到为止,有些高校甚至根本不讲,这样无法达到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另外,现行的教材基本是重视定理、结论的推导,而忽视了概念、定理和模型出现的实际应用背景;同时多数教材都重公式推导而忽略了《线性代数》是进行数值计算的一种工具的事实。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对此门课程不感兴趣,总是觉得学而无用,或者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手足无措,甚至对于摆在眼前的线性代数问题视而不见,直接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线性代数》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对线性方程组求解,核心内容是线性空间和变换,强调以矩阵为工具,在线性空间内,利用线性变换解决问题。根据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目标以及本课程的特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1.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线性代数》课程中“主”是矩阵、解线性方程组以及向量空间的结构,而行列式理论与线性关系的讲解是《线性代数》课程的“次”。为了适应地方高校的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关改革,减少“次”内容所占的篇幅,对矩阵、线性方程组解、空间等理论进行重新组织,加强了矩阵与空间理论,并在每块内容的后面增加相应的数学实验。
2.以基础知识为基点展开教学。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是本课程的最基本问题,而对矩阵实行初等变换是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行列式理论为基础展开课程,从学生熟知的消元法解方程理论展开课程,通过对利用消元法解方程组的讲解,让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引入矩阵的必要性,加强了学生对基本内容与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的了解与掌握,也使矩阵、初等变换等概念的引入更加自然。
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上课直接讲解涉及章节的定理、概念,很少涉及相关知识的背景。同时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做书面作业,对于很多烦琐复杂计算学生还是用笔计算,完全忽略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利用数学软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上述情况,充分利用计算机,使用MATLAB数学软件解决《线性代数》问题,把MATLAB渗透到《线性代数》的各章中去,方便检验运算结果的正确性,节省讲解例题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概念、定理的讲解上去。另外,提高学生对《线性代数》课程的兴趣是上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要了解所上专业的情况,知道《线性代数》的知识将在该专业的哪些方面、哪些后续课程中被应用到,这将对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门课程很重要,但是切忌让学生感到该课程很难学,产生畏惧心理。《线性代数》概念抽象,如果仅仅采用定义、定理加上推导的方式上课,学生很快就会厌烦并失去兴趣。《线性代数》基本上是在非数学理科、工科、经济类等专业中开设,在这些专业中开设《线性代数》的目的是利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也就是说《线性代数》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它并不是进行推导和证明的,所以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教学,遵循“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解答应用于专业”的教学过程。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大量信息的优势,有必要在课堂上讲解一下《线性代数》的相关发展史,对知识的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加强对定义的理解。
4.分类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对计算机、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实施45学时教学计划,对其他工科专业实施36学时教学计划;对经济、农村区域等专业实施54学时的教学计划。实行分类教学可以加强教师对不同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改革考核方案。以往的考核方案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该方案的弊端是:重记忆、重理论推导而轻理解、轻实践,不利于地方高校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以培养具有应用能力人才的目标,考核方案的重点应该放在实践应用,力求在知识记忆、技能技巧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和后续专业课的应用等方面都有体现,各种题型在考试中都应占有适当的比例。平时分数的分成以下方面:(1)实验报告(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数学软件解决问题);(2)平时作业;(3)课堂练习。这种评分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便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根据目前就业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当今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多数地方高校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课程关于培养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加强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今后将数学软件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用数学知识结合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科研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25):21-22.
[2]刘三明.以创新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545-546.
[3]王圣祥.新建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0,2(12):109-110.
[4]刘娟,崔润卿.《线性代数》应用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改创新,2013:36-37.
[5]王颖.探析多媒体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正确使用[J].信息技术,2013:199-200.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CAI)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将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当今高校教师必须直接面临的问题,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之一。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应建立在是否有利于教学,是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来进行讨论。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本文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当前易出现的问题,对复现法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以引导思维,激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多媒体教学促使了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多层次的需求。
(二)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课件利用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创造出一种新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些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形象感受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依赖于头脑中表象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逼真的画面,以及画面的静止、移动、旋转等效果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观察更清楚,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印象更深刻。
(四)有利于增强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过程是人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日常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总量达到9400。而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等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五)有利于创造良好清新的课堂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黑板板书的粉尘干扰,促进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经调查发现,目前90%以上的高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多媒体教学已经完全取代了粉笔板书。
二、多媒体教学当前易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展示速度过快
一些教师在授课时,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输人到多媒体课件中。教师成了放映员。由于教学内容的增加,在授课时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就加快了课堂教学速度,从而忽视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忽视了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大屏幕教材。学生只能快速浏览,而没有时间去思考。这样学生逐渐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课件的来源与制作方式单一
多媒体课件的来源与制作方式往往关系到多媒体课件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多媒体课件大部分为教师个人或与其他教师合作完成。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是依据教学要求、教师所掌握的相关教学资源、教师自身经验等因素制作的。通过调查分析,多媒体课件制作方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被调查的所有教师对Word}Power-point等软件都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对于其他高级软件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水平;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仍以大量的文字为主,甚至个别课件仍存在着教材搬家的不正常现象。如果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文字的堆砌,那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不具有任何实质上的先进意义,而且还会成为许多教师的负担。
三、复现法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的教学方法之一复现法是指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到的知识,不能形成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一整套作业组织他们进行活动,使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和他们看到的活动方法不止一次地得到再现。这里可将“复现法”进一步引申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
(一)复现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于与板书教学相比速度过快。据调查,这也是一些青年教师在多媒产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出现问题时,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不能适应多媒体的教学速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减慢”多媒体演示速度,“还原”板书教学手段,复现传统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重在“讲解”与“播放”相结合,不应只“播放”而不“讲解”,也不应只“讲解”不“播放”。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由教师来控制课件的速度,不能每页一“控”,应每句一“控”,甚至对于一些关键字词,应采用特效手段,每字一“控”。教师应通过控制每行(个)字的播放,注重每一个知识点生动地讲解,如同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出一样,辅之个人的肢体语言,调动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控课堂的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复现大师风采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播放一些大师(专家)的授课视频来解决这一难题。这些视频可以外购,也可直接从网上链接,或是在国家或国际的一些重点大学精品课程等相关网站下载。这些视频的复现,不仅带来了“大师”,还带来了该领域前沿的专业知识,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通过观看“大师”授课,让学生开阔视野,领略到当前在该课程方面国内专家乃至国际专家的风采,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震撼,一种熏陶,一种享受。同时对于青年教师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青年教师也会不断地找差距、寻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渐地成长起来,最终成为“大师”。
(三)复现原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工科课程有许多工作原理或者生产加工过程等,这些不仅不易用语言来描述,而且还难于理解,加上高校部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很难构建出空间想象能力,这些都给授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现场录制的相关视频或个人制作的三维动画,复现其工作原理或生产加工过程等,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如机械原理课程中齿轮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差动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等,教师通过适当讲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升多媒体教学质最的措施
(一)增强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它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高校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原有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式教学方式。现代教学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互动有三种主要的形式:学生与内容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良好的课堂互动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多媒体课件只是师生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习材料,相互协作交流的认知,课件本身不具有替代教师教学的思维与理论。教学的实施和调控仍由教师来主导。教师应利用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生动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多媒体课件具有许多优势,但绝不能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制作代秀多媒体课件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多媒体激励机制,如开展多媒体教学比赛、加大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资金支持、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培训等等。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号召广大教师制作优秀的课件,广泛开展优秀多媒体课件的评比活动,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进而提高多媒体的教学效果。
(四)制作积件库,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传统教学和电化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造和创新,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现代教育的根本特点就是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融入到教学中去。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卫星电视传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等。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不象师生所想象的那样理想或显著,以致会产生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疑问。
一、当代外语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主体”关系不明晰
1.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的意识淡漠
1.3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仍然陈旧落后
1.4学生普遍缺乏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意识
2.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
传统意义上教育理论中的教学概念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活动。韩愈的《师说》中所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关键。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中依然深受它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以口语表达来传授知识内容,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师如何完成这个教学计划来实施的,这里考虑最多的是教师如何能完成“讲授”教学,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如何更好地接受。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态度还是比较淡漠。这一点我在工作中的感受比较深。中老年教师和一些青年教师缺乏运用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教师缺乏对教育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新的技术手段和资源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去学习,归根到底就是旧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
在近些年的高校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特别一些重点院校,都比较重视外语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舍得花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教学设备由模拟化向数字化的转型。但在这些价格昂贵、功能先进的设备中,平时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几种功能还是几十年来所使用的录音机功能、电视功能、录象机功能,真正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示范功能、讨论功能、提问功能等等都被束之高阁,很少使用。这里既有课程安排的问题,如单位授课时间短等,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中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观上不愿使用,怕麻烦的心理很重。在外语教学资源方面,对于教材建设普遍存在被忽视的现象,许多学校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一用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立体化教材在教学中使用得更是凤毛麟角。辅助外语教学的软件和课件也相对比较少,有很多都是“新瓶旧酒”式的多媒体“新式课本”。
正如上面所介绍的,各学校在外语教学硬件建设都在加强,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真正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极少,教学设备在课余时间都被封闭,教学资料也很少对学生开放,所说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辅教而不是辅学。
二、现代外语教学存在问题对当前外语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外语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这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使学生能够比较简洁有效地掌握系统知识,教学效率较高。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
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愿望,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从根本上掩盖了教学活动真正的意义和目的,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较高语言技能的外语人才。
高校外语教师使用媒体的态度和习惯,也影响高校外语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由于对教育技术理论掌握少,对功能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比较陌生,平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导致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即使使用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电子文字课本。这必然会阻碍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在当今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重硬件建设,轻软件资源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硬件建设立竿见影,而教学内容和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投入人力和时间,经过长期的、系统的研究和准备,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评价。
好的工作,无论校方还是教师,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有大的投入。这样会导致知识结构陈旧,课堂教学内容基本隔绝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难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追求更新知识的愿望受到抑制。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提供的帮助是两方面的,既有辅助“教”的方面,也有支持“学”的方面,而这个“学”的方面主要指学生主动地学。教学观念转变,学生成为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之后,自主、能动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行为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也是未来复合型外语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忽略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会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失去意义,使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失去动力,象人失去一条腿一样,使现代教学模式失去“教”与“学”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李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5.4, 105-106.
[2]张丽华.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4,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