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9:01: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2-
1.引言
从目前民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来看,工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可靠的工程技术作为支撑,民用建筑工程不但无法按期完工,也无法保证建筑质量。所以,我们要对建筑施工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努力研究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从技术层面为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提供重要支撑。由此可见,我们深入研究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民用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些建筑施工难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民用建筑工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施工技术要点制定可靠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民用建筑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2.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梁柱工程、框架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是重点分项工程,这几部分的工程质量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三个分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2.1梁柱工程常见问题分析
梁柱工程是民用建筑中的重要工程,梁柱工程主要包括民用建筑中的所有承重梁和非承重梁,以及所有柱体工程。这部分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起到了支撑作用,保证了建筑能够有较好的支撑质量。目前梁柱工程最突出的问题是节点箍筋的放置位置和放置数量不好掌握,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有些建筑工程中私自改变箍筋的位置和数量,使梁柱工程的质量受到了威胁。
2.2框架工程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框架工程关系到民用建筑的坚固程度,原则上,应严格根据有关规定允许进行合理的搭接,一般对于异形柱纵筋可优先应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技术。但在实际工程中,有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或贪图方便而应用搭接,此类做法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且由于此部位箍筋尺寸没有发生变化,导致形成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的问题发生。所以我们要对此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2.3混凝土工程常见问题分析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是与梁柱工程和框架工程相结合的工程,主要起到填充作用,混凝土现浇工程的质量关系到梁柱工程和框架工程的最终质量,对梁柱工程和框架工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民用建筑工程实际来看,混凝土现浇工程出现的问题主要反映在:现浇框架易出现使根部混凝土漏浆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露筋”和“孔洞”的问题出现,即为“夹渣烂根”现象。
3.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我们应重点控制梁柱工程、框架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整个施工过程的要点也集中在这三个分项工程中。
3.1梁柱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由于梁柱工程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支撑强度和支撑质量,因此我们在梁柱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弄清楚承重梁和非承重梁以及各种支柱的位置情况,并根据所在的位置和强度要求,保证箍筋的放置位置和放置数量,从根本上保证梁柱工程能够达到所需强度。所以,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首先表现在梁柱工程的箍筋位置和放置数量要满足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建筑整体质量要求。
3.2框架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从框架工程施工过程可以发现,目前质量重点主要集中在异形柱纵筋连接上,只要保证了异形柱纵筋能够有效连接,确保连接强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框架的内在强度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提供框架工程的质量,保证框架工程能够符合民用建筑工程的要求。因此,对于民用建筑工程来讲,我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将框架工程作为主要工程来看待,要提高异形柱纵筋的连接质量。
3.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为了减少混凝土工程“夹渣烂根”问题的发生,我们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现浇工程的质量,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首先,我们要根据建筑工程的需要选择混凝土的配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承载力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其次,我们要在混凝土现浇工程中,注意浇筑时间和搅拌时间,要保证分层浇筑和分层搅拌,保证混凝土能够逐层凝固达到预期强度要求。
4.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以上我们分析了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施工技术要点,基于提高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我们需要根据施工技术要点制定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要求。
4.1梁柱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考虑到梁柱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子项工程,因此在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时应将梁柱工程纳入进来。梁柱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应包括:(1)保证原材料质量达到入场标准,并对钢筋质量进行二次检验,确保强度达到要求。(2)按照图纸要求设置承重梁,严禁私自变更承重梁位置,以及改变梁柱工程的主体结构。(3)对箍筋位置和放置数量进行详细规定,保证箍筋位置和放置数量能够满足梁柱工程的实际需要。
4.2框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框架工程中,要从几个方面制定质量控制措施:(1)按照图纸要求,做好异形柱纵筋连接,保证异形柱纵筋连接强度和连接方式达到质量要求,并将异形柱纵筋连接强度作为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2)应严格遵守框架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4.3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设置混凝土工序质量控制点,为了确保混凝土工序质量的需要而进行,从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进行有效管理,以控制工序处于良好的状态。(2)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达标,需要对混凝土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工序活动效果。所以质量检验工作要加强,进行质量状况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总之,要确保整个过程中工序活动效果及质量达到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并制定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满足要求。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要点,切实提高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酆婴垣,李锦添;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试验住宅的建筑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0年02期
[2]董海荣;冀北部边缘城市张家口的多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其自身的属性,它不属于快消品,而是具有历史性长期性的建筑。出于多种原因的综合考量,民用建筑的加固改造一方面是为了匹配城市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是因为年代久远而需要修葺的老式民用建筑,除了改造户型、调整楼层、维修等基本需求外,对民用建筑的加固改造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建筑意义。
一、民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加固改造鉴定步骤
民用建筑的加固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加固改造民用建筑要把握先整体后局部的指导思想,具体要遵循两条原则:
1.承载力验算原则
承载力验算是必要的。因为在民用建筑的加固和改造中,因为是旧建筑,就要详细考虑承载物的老化、缺陷、腐锈等各种实际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承载物结构的尺寸和受力状况。在具体的验算中,除了要仔细考量实际承载结构的物理变形、位置移动、表面及内部损伤和温度、湿度等带来的附加作用,还要考虑待加固改造的民用建筑同即将进行作业的加固改造部分协同受力的程度,以及承载物在加固改造作业时的真实受力程度、加固部分的应力滞后特点,并对加固的承载结构的材料强度进行重新校验,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对其进行数据上的折减。
2.总体效应的原则
为了使房屋等建筑设施更加牢固,所以对其进行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在维护过程中,实施单位不仅仅是按照当事人的要求对建筑等设施进行维护,更要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对维护后建筑实施的牢固程度进行预测,提高维护行为的有效性,保证维护后建筑等设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实施单位在制定建筑设施维护措施以前要全面搜集建筑设施材料和结构等信息,对建筑设施进行力学模拟分析来预测建筑设施的承受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建筑设施进行加固维护,提出恰当的加固方案,切实提高建筑设施的总体牢固水平。
3.加固改造鉴定步骤
民用建筑加固改造需要前期的鉴定,具体的鉴定步骤:
第一,收集信息资料。从各个角度收集有关待改造的民用建筑的一切材料。包括了当初在建造时的设计图纸、监理材料、竣工验收材料、使用期间的维护记录、建筑所处环境等信息,以及改造后的形态、改造的内容、改造后的功能等。第二,要进行待加固改造民房实地的调查。在第一线收集当前建筑的实际情况信息。第三,在分析了待加固改造的建筑的实际状况后,要进行承载力验算分析,对承载结构的实际进行进一步考查,并模拟实验加固改造的方案。这一阶段除了要人工进行实地考查和分析外,还需要借助先进的精准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以保证各项数据结果准确。一般而言,砌体构造和混凝土构造运用PKPM、TBSA;钢构造运用3D3S、Xsteel、PS2000(门式钢架)、网状构造运用MST2000、SFCAD2000。在进行软件验算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到构建参数的实际情况和承载机构的设置等。第四,对民用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要由具备相关资质并有施工经验的单位来进行,并且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审查项目方案,共同做好加固改造工作。
二、民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措施
为了确保建筑设施的稳固性,对年久失修的建筑设施进行维护加固的施工方法有很多,在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典型的加固方法。
1.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
(1)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原来的建筑材料,加大材料的使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建筑设施承重能力,稳固建筑设施的作用。
(2)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添加辅助结构,如钢板、梁柱等来增加原有建筑设施的稳固性,对于这种加固方法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空间、温度和材料等。
(3)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在需要加固的设施面上添加碳纤维织物,以提高原有建筑材料的载重能力,另外,这种新型的加固技术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实用的加固建筑设施的方式。
(4) 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在需要加固的设施面上添加钢类抗压承重材料。但因为钢质材料本身的特点,比如容易被腐蚀和氧化,所以要有有效的图层对加固的钢质结构进行保护。
(5)除了在建筑设施外层包裹钢质结构来加固的方法外,还可以在结构上添加粘贴钢板来加固建筑设施。注意事项同上。
(6)添加受力点来提高原有建筑设施的承重能力。其原理是利用力学基本原理,添加有效的受力支点来减少原有结构的承重大小。
(7)用钢丝代替钢质材料包裹建筑设施结果,效果不如钢板类材料,但较灵活,材料费用亦较低。
2.砌体结构加固改造
如果建筑结构中的墙体类结构的承重能力不达标,通常采用在墙体内加注钢筋的方法来增加原有墙体的承重能力。按照物理的压力、压强原则,可以采用增加受力面积以增大承重能力,加固建筑设施的目的;或者采用在外层包裹钢类承力辅助材料来与原有墙体合力一起承重。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比较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因地制宜的采取最合适的方法来应对。比如:如果遇到墙体裂缝的问题,一定要先采用灌注等方法维护好原有墙体本身,再选择上述方法加固墙体。
3.钢结构加固改造
在现有的情况下,对建筑设施进行加固的材料一般选择承重能力较强的钢类材料,因为其硬度大,相同的质量和体积承重能力亦较大,主要运用物理的压力、压强原则,可以采用加大钢体面积的方式来较小单位面积压强,即提高了总体的承重能力;另外还可以增加承重受力点,来减小每个成重点的压力。
三、民用建筑加固改造要重视的问题
施工单位在对建筑设施进行加固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强严重影响建筑设施的承重能力及美观性、安全性。在不少的年久房屋中,地基下陷的情况我想很多人都见过,这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地基承重与选择合适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没有使二者在建筑实施中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或者说是建筑材料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地基承重的能力。所以在对原有建筑设施进行加固的实施方案中一定要重视的问题就是加固材料的质量和地基的承重限度,否则不但起不到加固原有建筑设施的目的,还容易导致新的问题。再就是合理选择加固材料,并不一定是承重能力越大越好,在加固前,要合理预估建筑结构所需承受的最重承载力即现实的实际承载力,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才是一种明智的理性选择。最后就是专业性的技术问题了,只有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建筑施工团队,才能在综合利用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在确保提高建筑设施承重能力的同时,不减少原有建筑的使用价值。
四、总结
总而言之,要使对建筑设施的加固方案能够起到切实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建筑设施的承重能力和使用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建筑设施局部结构承重的物理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而应该更全面、更系统地综合考量建筑设施整体,现实的实施过程中,在制定加固方案的时候“抓大放小”,多角度分析,综合考虑,以效果为衡量标准,在既定的条件下,最初性价比最高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9-30.
1.1高层建筑划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定,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美国《国际建筑规范》(2009年版)规定,有人员使用的楼面到消防车可以到达的地面的高差大于22.9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建筑设计、管理及使用消防安全技术规范》(BS9999∶2008)规定,顶层楼板到地面的高度超过18m时,应设置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间且前室内设置消火栓。此外该规范按照顶层楼面高度的不同对建筑耐火等级作了规定,如A2类建筑(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法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法规》(2007年版)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及建筑高度大于28m的其他类型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1972年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m),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m),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m),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m)。由此可见,各国对于高层建筑均作了规定,但对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有关高层建筑高度划分标准如下:美国23m、英国30m、法国28m(其中住宅50m)、我国24m,可见几个国家的规定相对而言差别不大,总体上,我国的规定比较适中。我国和法国明确界定了超高层建筑的划分高度,我国为100m,法国为200m,其中我国规范对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作了专门要求。美国和英国没有单独规定超高层建筑,但从消防救援以及建筑耐火等级角度对超过某一建筑高度的高层建筑作了特殊规定。如美国规定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规定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的建筑,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均不低于2.50h。
1.2耐火等级各国规范均根据建筑高度及使用功能规定了相应建筑的耐火等级,有关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对比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规范中有关柱、梁、承重墙等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与其他国家的规定比较接近,但楼板的耐火极限相对偏低。根据国内建筑火灾统计资料,火灾延续时间在1.50h以内的占88%,在1.00h以内的占80%。与之对应国内规范将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50h,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00h。我国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占多数,这样大部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会被烧垮。当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定得越高,发生火灾时烧垮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建筑的造价要增加。
1.3防火间距各国规范均通过限定防火间距作为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蔓延的措施,美国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相邻部位的开口要求,当间距大于9.1m时,则对外墙耐火极限没有要求。英国采用相邻建筑外墙所受热辐射强度来确定防火间距,以是否达到引燃木材的热辐射强度12.6kW•m-2作为判定条件,要求建筑到达公共边界或者假定的边界(而非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为其达到热辐射要求的计算距离的一半。例如,在火灾规模为30MW的情况下,距离着火建筑7.9m的距离处即可达到12.6kW•m-2的辐射强度,从而可以引燃木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到达与相邻建筑公共边界的距离取7.9m的一半,即不小于4m。法国规范要求相邻高层建筑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或具有8m的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也有限制外墙开口的类似规定,如开口面积小于外墙面积的5%时,防火间距可减少25%。对于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的相邻建筑,高民用层建筑与相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3m,与相邻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9m。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
1.4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美国规范规定电梯候梯厅在采取防烟措施的条件下可兼做避难区域,同时对避难区域提出了双向疏散要求。对人员疏散存在困难的医疗建筑,美国规范要求可供患者睡觉休息或治疗的楼层以及其他人员荷载超过50人的楼层均应采用挡烟设施分为至少两个烟气控制区,并对该类建筑中的避难区域面积作了规定,卧床病人按照2.8m2•人-1、其他人按照0.56m2•人-1确定避难面积。英国规范允许避难区域设置在受保护的楼梯间内。此外,美国、英国规范均考虑了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其每人占用的面积美国为0.9m2,英国为1.3m2。我国规范对超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要求设置避难层(间),而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相应的规定,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1.5消防救援确保火灾情况下消防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着火建筑,提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对于营救建筑内的被困人员、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道(包括其宽度、通行高度和坡度、回转场地等)及消防扑救作业面(包括长度、与建筑的距离等)均有所规定。美国规范中消防车辆可到达的位置与建筑内设置消防设施的情况有关,当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距离可相应增加,如消防车道应能到达距建筑入口15m的位置,此外建筑物外墙与消防车道的距离不应超过46m,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到137m。英国规范规定消防车应能到达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8m的位置。法国规范规定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我国规范通过规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要求,限定其与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大于10m。同时规定消防车与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距离为15m~40m。可见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到达位置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要求比较接近,一般控制在15m~40m的范围内。关于超过一定长度的袋形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地的要求,美国规范规定为46m,英国规范为20m。我国规范规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但未明确其长度要求,应进一步细化该规定。
2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如下加强措施:
2.1耐火等级我国规范规定超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从前文对国内外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一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0h,而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均不低于2.00h,可见我国规范对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相对偏低。为给超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救援以及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建议提高楼板的耐火极限。目前,我国有关楼板的构造做法及耐火性能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楼板厚度为100mm(保护层厚度为10mm),其耐火极限可达到2.00h,楼板厚度达到120mm(保护层厚度为20mm)时,耐火极限可达2.65h。结合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我国实际的楼板构造做法情况,对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提出如下要求: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2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此外,规范中规定在设有防火墙等条件下,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可以不限或不小于4m。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较大的防火间距除有利于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的蔓延外,也为消防救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考虑到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及相应的救援和管理条件,建议即使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调整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超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与甲类厂房,与甲类仓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
2.3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没有提出要求。仅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高层住宅需要设置避难层(间)的规定。因此,我国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结合住宅建筑的特点,设置避难间。同时参考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规范对医疗建筑的避难区域或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的规定,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规定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施时也应考虑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为该类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对于高层建筑避难间的具体设置高度要求,需要考虑到当前消防车辆救援高度一般在50m的实际情况。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建筑高度大于50m的高层病房楼,其50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其54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2.4消防救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稿)对消防灭火救援要求的规定,补充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在消防救援规定方面的不足,但对需要设置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的长度要求需补充规定。结合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的规定建议取1/4,即40m。此外,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上下组合建造时,其裙房屋面如果兼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对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提高要求,以确保消防救援作业的安全,可考虑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一致,即3.00h。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一是长度超过40m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该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二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住宅部分通过裙房屋面疏散且裙房屋面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裙房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结论
基于上述比较分析,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送审稿)中增加以下规定:
3.1耐火等级。超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50-02
1我国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的重要性
我国的民用建筑暖通工程主要分为供暖与通风两大部分,而通风工程又分为厨房通风系统与卫浴通风系统。我国民用暖通工程的建筑主要有小施工单位进行承包。由于建筑技术人员是施工人员有限,所以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供暖的主要地区,每逢一年进入11月份,北方地区就开始集中供暖。如今的供暖分为传统式(即在室内安装暖气片进行供暖)和新式供暖系统(即地热供暖)两种方式。而通风系统抱过厨房通风系统中油烟的处理效果以及卫浴通风系统中的安全问题控制。可以说,暖通工程是一个民用建筑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和人性化,并且随着现代民用建筑的档次逐渐升高,民用建筑中的暖通工程的重要性就更加凸现出来。由于人们在入住后需要对室内进行装修,因此加重了暖通工程日后维修的难度。因此,设计师与施工者在暖通工程的质量问题上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暖通工程在建造完毕之后的使用年限之中不出现问题,降低暖通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率和维修费用。
2民用建筑中供暖工程施工要点与管理措施
民用建筑中的供暖工程是我国民用建筑中的重点工程,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的表现尤为明显。早我国早期的民用供暖工程建筑中,多以安装暖气片进行集中供暖,这种方式虽然能使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再循环的过程中提高室内温度,但由于其供热效率低,消耗的煤炭资源量过大,在环保性能上稍有欠缺在我国的发展中已经不能适应民用建筑的要求。近年来,低温热水地板供热(简称地热)已经逐渐取代原有的暖气片式供暖方式。地热供暖以其经济、环保、节能、供热效率高等特点逐渐被我国民用供暖建筑所普遍采用,其施工要点控制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安装地热供暖系统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地热供暖系统与地面之间的传热效率,采用合适的铝箔热反射膜是十分重要的,在合理控制铝箔热反射膜厚度的基础之上在地热管与地板之间安装隔热板,可以很好地提升室内供暖的效率,帮助温度迅速扩散到室内。
其次在卫生间安装地热供暖系统时,隔热板以及铝箔热反射膜的防水性也十分关键。我国一般民用建筑在房间之中一般以铺装地板为主,在卫生间则一般安装瓷砖。因此在卫生间的地热供暖系统设计中应该考虑到防水层的安装问题。防水层在卫生间的地热供暖系统中应该尽量安装在地热层之上。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污水进入到地热曾之中造成供暖热水的污染,另一方面,污水照比一般水泥传热效果要好,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地热供暖系统的压强。尤其是在北方冬天的施工过程中,在进行试热和试压过后,在地热供暖系统中的水不能排放掉,以免造成水结冰而是整个供暖系统爆裂崩溃。与此同时,热水管表面的水泥硬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控制要点。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水泥、沙土的合适比例,在进行水泥浇灌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再水泥之中留下汽包,这样会给整个蓄热系统带来影响,使地热供暖系统的建筑质量减低,减少地热供暖系统的使用寿命。
3民用建筑通风工程的施工要点与管理措施
民用建筑通风工程主要分为厨房通风工程以及卫浴通风工程两大方面,而控制要点主要表现在通风支架的安装、通风管道的排风性等方面。在诸多要点施工的过程之中,每一个过节都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无论是在原材料的选购问题上还是在施工中具体技术的应用以及具体数值的控制上面都不能松懈。由于我国民用建筑的施工队伍多以农民工为主,因此在通风系统工程的安装过程中,现场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挥指导,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安装通风支架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注意所采购的吊杆、型钢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上的规格标准,严格计算通风支架的承重能力以及排风量是否合服洗油烟机的标准。另外,在厨房通风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防腐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是公开控制要点。考虑到烟油对于排风管道具有一定的侵蚀作用,在安装排风管道的过程中要注重排风管道尽量平直,在转弯处用防腐效果较好的软材料进行拼接,保证转弯处在承受风阻的过程中的承重系数,减少烟气在管道中的滞留时间。
在卫浴排风管道的安装过程中,冷凝水的控制也是一项施工要点。考虑到位于系统在排风过程中存在着水汽温度降低形成冷凝水的现象,排风管道在转弯或爬升的过程中管道应尽量成45°角,排风方向应该与积水盘控制阀方向保持一致,方便出现积水等问题时的检修工作。同时,减少水汽在管道中的滞留时间,减少湿气对于卫生间室内墙壁的侵蚀,。另外,在卫浴排风系统的的安装过程中应该尽量与整个建筑的卫浴排风管道保持一致,与整个建筑的结构相协调。
4结论
通过以上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要点。民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包含复杂的施工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让暖通工程的每到建筑工序都给民用建筑的总体质量提供保证。因此,在建筑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清楚施工要点,合理回避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与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在两个方面不断提高我国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相信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我国的民用建筑水平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陈进展.暖通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17).
[2]郎淑艳.浅谈做好暖通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
[3]崔秀帅.关于暖通工程施工管控问题的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8).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给民用建筑带来了机遇,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不断的增长,人们越来越关注房屋结构的设计。不论是外部形象还是内部装修都提倡环保理念,在居住舒适的同时还要降低建筑基础成本。这就需要对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
1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特性分析
民用建筑要按照建筑工程师的设计理念和观点来达到结构设计的根本目的,通过对建筑结构元素的分析来设计民用建筑的方案,良好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是对房屋安全的重要保障。
1.1剪力墙的结构设计
剪力墙在民用建筑中属于承重墙、分隔墙和围护墙,剪力墙的布置需要符合民用建筑结构和平面布置的相关要求。剪力墙具有较强的承载重量的能力和良好的支撑空间作用,因此剪力墙适用于公寓住宅和民用住宅。
1.2简体结构的设计
简体结构具有抗钮性能和抗侧力刚度,一般在高层的民用建筑中应用。在选用筒体结构进行设计时,最好选用方形和圆形的形式,也可选用对称的三角形和人字形的形式。这些平面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整体性能,能够加强民用建筑的稳定性。
1.3框架结构的设计
框架结构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布置相对灵活,承重结构和分隔构件、围护分开,并且要同时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框架结构中所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性和抗挤压性,所以这样的框架结构在民用建筑中也经常采用。
1.4砌体结构的设计
砌体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墙体,墙体有很好的承重和围护功能。而且砌体结构在建筑过程中相对简单,是对技术要求较低的一个结构设计。但是砌体结构抗剪抗拉性能差,抗震性能差,所以砌体结构不可用于高层建筑中。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此安全问题包括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施工现场的安全,尤其是多层民用建筑的抗震性。为了提高多层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在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极可能提高多层民用建筑的抗震能力,因为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关系到相关人员的利益和人身安全,还会对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2.2适用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实际是,首先要了解和知悉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施工要求,此外还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依此预测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在进行建设结构设计时要尽可能不使用高难度的工艺,同时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与现场的适用性,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保证每个细节都符合适用性原则。
2.3经济原则
建筑行业的投资通常都比较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多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多方面的因素,依此来降低多层民用建筑的投资风险,在保证建筑质量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4美观原则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由此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升,所以在进行民用结构设计时要开率明勇建筑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建设的美观性,这样在满足人们实用性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3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
3.1民用建筑的优化因素
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最为优先考虑的就是房屋的用地。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现在城市中普遍出现的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增多使房屋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增大,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应掌控好建筑用地面积和建筑高度之间的关系。民用建筑结构在满足人民安全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经济性,做到房屋整体结构设计与经济性相结合,使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得到优化。
3.2民用建筑的优化
民用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地增加,特别是对房屋质量和外观的设计,不再局限于实用。用现代眼光来看,实体建筑之前应该先建造一个房屋模型,需要有新颖的设计理念。房屋模型在建筑中也应该进行结构优化,结构优化设计在民用房屋结构设计当中非常重要,要对民用房屋的基础结构和房屋的系统进行结构的优化。
4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
4.1选择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
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同一个建筑可以存在多种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工程师根据房屋使用的功能做出不同的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建筑工程师要考虑到材料、荷载和参数的取值,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分析设计建筑物的细节,在多种建筑设计方案中选取最安全、成本最低的方案。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使用性,提高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性。
4.2提高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准确性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度。建筑工程师应该认真的设计,不能缺乏责任心,一丝一毫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房屋出现严重的问题。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建筑师在对民用房屋进行设计和建造时都需要一丝不苟,在进行民用房屋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达到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意图,可以应用平面布置的方式来对房屋的刚度和质量进行相应的控制。
2)在竖直方向最好不使用转换层的方式,避免应力都集中在一起的情况。
3)在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要注意强度大小、应力集中、尺寸变化、裂缝宽度等约束条件,保障这些约束条件能够符合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规范。
4.3重视提高建筑结构体系设计的水平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大多数存在抗震不合格的情况,这与选取的结构体系不合适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优化民用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矩形柱框架结构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无特殊情况下一般使用矩形柱。因为矩形柱承受力较强,计算体系比较完善,在实践中使用的较为广泛,能够保障应用时的安全和可靠。但是使用矩形柱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当民用建筑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矩形柱的承受力界面要随之增大,但是截面不能增大,矩形柱的截面增大会导致民用建筑结构和内部布置造成影响。此时,异形柱就会得到很好的利用。异形柱的框架可以有效的解决民用建筑高度所带来的影响。
2)多采用钢结构
钢结构在与混凝土、砖混结构对比中,钢结构存在着性价比较高、强度较大、综合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所以在民用建筑中应该选取钢结构,钢结构适合进行大开间的布置,避免设计结构之间的距离过大,从而增加民用建筑结构自身的质量问题,使得建筑结构的空间设计自由发挥性加强。同时也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民用建筑的基础造价。钢结构的使用会有助于推动钢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优化地基基础结构设计
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地基的建筑占首要位置,在对地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要选取适合的优化方案。例如:桩基设计,桩基形式可以减少成本,但是由于灌桩桩长受桩端持力层的影响较大,所以在选取时应多备用几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取最佳的方案使用到民用建筑中。
4.4民用建筑应该合理布局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严谨的设计工作,也是一项非常系统化的工程。为了实现民用建筑的适用性、功能性、环保性和经济性,首先建筑工程师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性意识。通过对建筑的整体结构分析,选取材料要与构件布置相配合,按照国家的规定和科学的预算进行设计。
5结语
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各个系统相互协调的工作。在工作当中会存在很多涉及到其他领域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筑师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有强烈的责任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民用建筑设计中,这样不仅能提高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水平,还能使建筑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和雄.关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274.
[2]王山.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J].城市建筑,2013,12:52+57.
0前言
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和火灾发生后能及时的进行火灾扑救,减少火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建筑构造物火灾预防与扑救,制定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颁布实施对我国民用住宅楼的防火和灭火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物质文化需要,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条件和提高居住环境,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其所管辖区域内居民老旧的棚户居住区进行了改造,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大量的开发了住宅小区。那么人们的居住安全、消防安全同时摆在我们面前要加以解决。多年来,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7层以上单元式民用住宅按规定设计安装室内消火栓箱。实践中证明对居民楼内发生火灾后居民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自救,控制火灾蔓延,配合专职消防队的火灾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起到了及其关键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做好民用住宅楼的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和实际应用呢?从我过去从事的消防工作和现在经历的多年室内消火栓安装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居民住宅楼设计的室内消火栓施工图纸与实际安装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缺陷。
一、谈谈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实际与安装应用存在的问题缺陷和建议
1、发现一些中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施工设计图中室内消火栓箱位置都是在楼梯走到的休息平台两侧面的墙上,消火栓的中心距平台地面1.1米,进行半暗装。这个设计完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毫无疑问。但是当施工人员拿着图纸进行现场实施安装时往往在此高度土建未预留室内消火栓箱洞,只好自己开起消火栓箱门洞,当打开抹灰层却发现安装消火栓箱位置正好是建筑物房间的承重梁,此承重梁一般高度在0.4米至0.5米之间,无法开起消火栓箱安装洞,如要钻开必然要损坏承重梁,破坏承重梁这是万万不能允许的,造成房屋倒塌这后果是谁都不能承担的。有的设计要求安装消火栓箱遇有承重梁时可平梁底安装,可承重梁底的高度只有0.6-0.7米,标准室内消火栓箱的尺寸却是高0.8米,宽0.65米,厚度0.24米,梁底高度无法装下标准室内消火栓箱,爱莫能助。
2、发现一些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箱直接明装在楼层休息平台两边任意一边墙上突出0.24米,占用了楼梯疏散平台的宽度,行人一不小心,就会碰着消火栓箱,不是摔跤就会碰伤身体。如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阻碍人员的疏散和物资抢救,甚至会造成人员拥堵导致群死群伤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3、发现中高层民用住宅室内设计配备的消火栓水带均要求为25米,中高层民用建筑层高一般一层为3米,楼梯宽度为1米,非常狭窄,在实际灭火应用中常常发现长25米消防水带容易出现折叠、打绞现象,施展不开,影响火灾扑救。如我市某次居民楼房6层一住户发生火灾,消防队赶到救火时,在狭窄楼梯道内,专职的消防人员一个人要把25米长的水带展开都有些难度,那么居民楼的老百姓想用楼栋内现有的室内消防栓配有的25米长水带和水枪扑救火灾就更难了,这直接影响居民自救扑灭火灾或控制火灾的蔓延效果,等消防队到达现场灭火时,就会小火变大火,会加大居民楼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消防给水管网设计施工方面的问题。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为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一部分工程只对管网进行试漏检修或只进行压力试验,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后,应同时进行两种试验,经检查无渗漏压力合格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少数建筑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作为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将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降低,一旦发生火灾,会引起管道损坏,起不到输送消防用水的作用,无法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塑料给水管道如果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火灾发生时,损坏塑料管道,容易产生泄漏,则不能保证消防流量和水压的需要。因此在消防给水系统中应使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管材不得有弯曲,锈蚀及凹秃不平等现象。
设计时将室内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给水管道。如共用管道,两种系统灭火时将会相互影响并且当消火栓设备漏水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常会发生误报警现象。因此规范明确规定两种系统的管道应分开设置,有困难时,可合用消防泵,但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阀前必须分开设置。另外还有些单位在设计时为节省工程造价,将室内消火栓管道作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稳压管道。如采用此种施工方法,会导致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时泄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局部管网压力不够,不能及时开启报警阀、启动消防泵,起不到有效控制及扑灭初期火灾的作用。正确的连接方式应从屋顶水箱引下一根单独的竖管连接到报警阀前部。
二、针对上述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和应用存在的缺陷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进行参考
1、设计部门在进行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箱设计半暗装时,应与结构设计人员相互沟通、会审进行设计。在遇到承重梁、剪力墙时可否从设计结构上考虑如何预留消火栓箱半暗装消火栓箱门洞,从源头设计解决室内消火栓箱安装位置,使室内消火栓安装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要求。
2、建筑设计部门、建筑消防规范制定部门、消防监督部门和室内消火栓箱生产厂应结合实际,完善室内消火栓箱安装的设计规范。如室内消火栓箱安装标准高度,遇有建筑承重梁结构无法解决时,可平梁底下选用非标准小型室内消火栓箱安装,并制定出非标准小型室内消火栓箱的设计安装规范;尽量避免消火栓安装与建筑结构和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矛盾。
3、在中高层民用住宅楼内室内消火栓箱水带配备,设计部门、消防监督部门不应生搬硬套书本,一律强制配备25米长的水带,应本着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配备室内消火栓的水带长度,只要能扑救到本楼层住宅楼居民住户内最不利点的火灾就符合要求了,即节约了材料又解决了过长的消火栓水带在楼道内打折打绞展不开,影响火灾的扑救。
4、呼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制定部门,消防监督部门,消防设施设备产生厂家应根据中高层民用住宅楼楼梯窄、楼层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开发、研究、规范一种更为适用、简单、使用便捷的室内消火栓箱,这种室内消火栓箱能否是带卷盘水带、水枪为一体的固定式室内消火栓箱,供中高层民用住宅安装应用,使老百姓一看都会用,使用起来方便水带不打折,不打绞。一旦民用住宅楼发生火灾,居民就可以直接自行利用楼层内的室内消火栓进行自救控制火灾蔓延或扑灭初起火灾。同时也能减少专职消防队对居民住宅楼发生火灾出动灭火救援频率,也符合我国目前进行低碳、低能耗地发展经济建设的策略。
5、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施工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消火栓系统管道的安装及消火栓系统的安装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消防部门应该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以次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标准,让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使他们成为技术纯熟、消防素质高,提高建筑物安全可靠性的行家里手。
三、结论
诚然,这里谈论的中高层民用住宅楼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应用及其存在的弊端和提出的建议只能作为引玉之砖,有关这个论题,还有待专家更深入的研究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来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消防安全,让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Abstract: Nowadays, whether it is industrial structure or civil building, the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design as the practical mode is use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types of buildings, various problems in structure design are increasing, and as a structural design to difficulties, focus on follow the criterionsof bold and flexible to solve some structure solu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design principle and key
Keywords: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安全和适用性的基础。如今,人们对于房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居住的层面,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观、结构、时尚都在不断的融入,环保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节能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都在不断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当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应该重点考虑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布局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布局做出合理调整。在计算梁柱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 TAT或SATWE三维软件。三维立体框架比平面框架更能够接受实际承受力的状态。在一些地区对于房屋建设的稳定性摆在首位,所以针对地震力和风力所采用的抗侧移刚度分配, TAT或SATWE的计算能够做到更加的精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快速方便,三维软件计算可以省去单榀框架的过程,可以将整栋楼进行归并。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最大的保证。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对于房屋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房屋的稳定性,以防止地震或者是狂风暴雨的袭击,对于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验算,根据不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楼盖的整体性从而决定采用刚性、柔性或者是刚柔性理论来进行计算,同时抗震验算还要根据土地的类别实施不同的框架结构。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柱、梁、板的构造处理
3.1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边柱节点构造,对于框架结构的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水平荷载对结构内部产生的内部压力随着房屋的高度逐渐增加。对于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边柱建设是建设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框架项层的风荷载人,柱子顶端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偏离中心的问题,也就是工业与民用建筑顶层边节点的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出现距离人只有0.5倍的柱截面高度。这种情况要根据钢筋混凝土的内部构造,对于顶层框架的梁柱数量不少于2 根,在现实的应用情况中一般柱宽比梁宽要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把边柱柱角的主钢筋弯入到房梁内部,还要充分的考虑到一些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实际的操作。
3.2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多根梁在同一柱汇交节点,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来说,在结构平面设计和布置时,经常会碰到多根梁汇交在同一控处的情况,对于这种问题应该充分的重视到梁钢筋的锚固定的问题以及房梁的有效高度,能够充分的满足框架梁纵向钢筋在柱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由于房屋上面是多根梁交叉在一起。为了保证梁的箍筋高度设计值和实际的应用值差距减小,在建设过程中至少有一根梁的上部钢筋能够处在其他两根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的下面,这样才能不断的使梁的交节点处于稳定状态。
3.3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板柱节点的构造,由于板柱节点处楼板的抗冲击能力比较弱,在柱子的周边的板子里面没有设定抗冲击的钢筋或者本身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节点处不平衡的弯矩对楼板造成了一些附加的剪应力。所以对于板柱节点的构造应该适宜的采用托板的板柱节点。由于托板的根部厚度能够达到柱纵筋的直径的16倍为佳,这样对于一些地区的风沙或者是可能出现的地震等都有很强的抵御作用。同时可以在柱上板中设置暗梁,也可以保证板柱节点的稳定性。
四、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件与图纸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全面理解设计文件,并规范进程加以实施,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看懂容懂图纸的每项内容,达到按图纸施工的要求,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审加以解决,对其遗误交易纠正,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必须认真地组织与实施,该项工作由甲方或委托监理工程师进行。
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规程、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水平承重体系一各层楼盖和屋盖连接形成空间的整体结构体系。其中各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竖向承重体系,它们承受由楼盖和屋盖传来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并再传给地基基础。
做好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交底,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队的技术素质状况对其不熟悉的施工工艺过程,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艺参数指标、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和检测办法,并认真的加以实施。
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预制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生产。因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现浇预制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粱、柱、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预制框架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又可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因此它兼有现浇式框架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
五、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1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本身所具备的环境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对于框架结构来说是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并存的,由于框架结构是一种比较柔性的结构体系,所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电梯、屋顶等地方都不能采用砖墙来承受重力还有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短柱问题,为了节省开支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短柱由于本身的刚度较大,吸收地震的作用从而使其受剪,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导致工业与民用建筑材料形成交叉裂缝从而破坏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所以要减少短柱的出现以及对楼层的约束作用。
5.2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需要不断的替身科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例如对于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现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都设置的有地下室和人防,所以对于嵌固端的设置有可能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在人防顶板这个方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技术人员的粗心而导致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以及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相互协调等等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后期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所以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以及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六、结语
总而言之,框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和灵魂,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房屋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房屋建设出现的事故也逐渐的增多,所以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准确的监测和把握,从根本上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正在逐年下滑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管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经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建筑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降低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成本是指生产建筑产品过程中发生或实际发生的工、料、费投入,它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的节约程度、机械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施工组织劳动组织、管理水平等施工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情况。所以,工程成本指标能反映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是评定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能够及早发现施工现场活动的成本超支或有可能超支,以便有机会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消除超支带来的影响或将影响降至最低,对工程项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制定确切的成本控制目标,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每个工程项目都需要以招投标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制定确切的成本控制目标,目标要设立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同时对于项目成交条件的个体差异要予以客观肯定,这样才能确保其成本控制目标是现实、可行的,才能够实现企业增效的目的。由于要针对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教育,将一切力量动员起来,严格控制成本在各个方面的支出,将成本控制的对象以及对成本有直接影响的对象定位于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除此之外,企业中的每个人也都是有权利和义务控制企业成本的成本控制主体,因此,要求企业中的每个人员都必须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成本控制的轨道中要包含有发生在工程中的一切经济效益和业务,将成本控制体系完善,同时,要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控制形成工程项目成本过程中所耗用的工、料、费等,对于随时可能会产生的偏差要能够做到及时预防和纠正,实际发生的成本要尽可能的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制定和完善定额管理工作成套系统。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就是定额管理,但是许多员工甚至是部门领导在建筑项目的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是不能够对定额管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同时,对定额管理和内部定额的制定也不够重视。项目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出现对外劳务分包不合理定价的现象,因此,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工程就是对定额管理的认清工作,这对于成本控制的目标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对于项目部甚至是整个施工企业而言,定额管理工作的完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保障。
3、强化控制施工成本。成本费用落实到各个部门的形式是要以施工项目的整体流程和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为依据的,且其是将成本费用以责任成本的形式分解落实,而后其成本费用责任制的建立是要与责权相匹配的,这是保障组织结构与程序在成本费用中得以强化的基本条件。同时,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是在成本费用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对材料数量和单价的控制是材料费控制主要包括的内容。使员工的行为得以防治、项目资金利用率得以提高、风险得以回避、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等都是能通过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加强得以实现的。
二、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2、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3、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4、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5、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6、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三、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
(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
(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
(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
(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
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坏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四、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五、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建筑公司的信誉和经济效益。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正在逐年下滑。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管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建筑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二、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 %。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订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三、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四、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前言
随着我国高科技技术的迅速更新,民用建筑企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寻觅到了新的发展契机,怎样科学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获取理想的建设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民用建筑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从4个方面对其作出分析,确定出最佳的建筑施工方案,并且作为基本规范为为民用建筑施工服务。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民用建筑施工的方案,此过程是民用建筑施工的重要基础;第二部分指出了民用建筑模板机构施工;而第三部分是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钢筋工程施工技术;第四部分则是对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总而言之,进一步优化了民用建筑施工技术,才是民用建筑建设施工的重要前提。
一、民用建筑结构施工方案分析
1、民用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方案。框架结构中,板、梁、柱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均使用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此方法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适应性,但相对来说工作量大,并且需要大量的模板,以及解决好钢筋的加工成型和现浇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灌、振捣、养护等问题。现浇框架结构柱、梁模板一般采用组合式钢模板、胶合板模,根据其特点整装散拆,可采用滑模施工。在用于楼盖模板设置时,采用组合式模板可利用早拆模板体系,加快模板的周转利用。
2、剪刀墙结构施工方案。大模板和滑动模板的施工工艺一般会用于现浇剪刀墙结构,由于大模板工艺已经在现浇剪刀墙结构施工中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装修湿作业少、机械化施工程度高等特点。所以,在大模板建筑的内承重墙施工中,都会运用大模板进行施工;其次,现浇剪刀墙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滑动模板工艺,也具有着结构整体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的特点。所以,楼板一般是现浇,同时也可以采用预制。
3、筒体结构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简体的竖向承重结构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现浇工艺,由于其能够确保民用建筑的结构整体性,并且模板也可采用工具式组合模板、大模板或滑动模板。内筒与外简(柱)之间的楼板跨度为8-12m,所以,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或以压型钢板、混凝土薄板作永久性模板的现浇叠合楼板,也可以采用预制肋梁现浇叠合楼板的方法。
二、民用建筑模板施工技术分析
1、柱模板用组合钢模板。柱子的四面边一般由钢平模拼成,而且,四角采用连接角模或阳角模,上下左右均用U型卡连接,并在柱子底部设置小方向盘定位。在顶部与主梁、次梁连接处,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尺寸,另行制作顶模板,而且还要设三道支撑,长撑用钢支顶,短撑用木枋并对下竖枋支顶,下撑用木枋。
2、梁板模板采用门型刚架组合式脚手架作支撑,梁板采用木模,门架布置的间距和承载能力要经过核算方可使用,挑檐板门式刚架之间的联接,在垂直方向使用连接棒和锁臂, 在脚手架纵向使用跨度1 .8m,深梁处采用0.9m;挑檐模板必须撑牢拉紧,防止向外倾覆,确保安全。
3、柱拆模要掌握好柱卡或对拉螺栓的拆除时间,过早松脱会导致柱面变形或出现裂缝脱皮现象,过迟松脱会造成模板难拆和抽不出螺栓的情况。拆模后应及时修补柱面,及时清除粘结在模板表面上的水泥浆,重复使用前须涂刷模板隔离剂,涂刷时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施工缝。
三、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钢筋由现场加工成型,由人工负责绑扎。钢筋的绑扎顺序:柱钢筋绑扎梁钢筋绑扎板底钢筋绑扎板支座处负筋绑扎。钢筋进场要有完整的试验报告、原材料合格证。钢筋搭接长度、搭接位置及现场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遵守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1、柱竖筋直径较大者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直径较小者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接头应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搭接长度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接头相互错开35d。
2、柱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3、柱节点加密箍筋采用以下工艺处理:在柱端箍筋加密区Ln范围内,取梁的高度将加密箍筋预先各扎2φ12竖筋,短竖筋上端加长3cm,下端增加长度为密箍的间距,并用电焊机将φ12短竖筋与箍筋的接触处全部点焊牢固,然后穿梁的纵筋。落梁筋前,将绑在竖筋上的扎线拆除掉。落梁筋时,套箍随同梁筋同时落入模板内,到此整个工艺结束。
4、梁的纵向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φ25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φ25mm时,短钢筋与纵向钢筋相同直径、规格,必要时可用电焊将纵筋与短钢筋点焊连接,防止二层钢筋移位。
5、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6、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的净间距应留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先浇筑该层全部柱的混凝土。待每一层的楼面模板安装后,钢筋绑扎完毕,垫好保护层垫块,有关部门验收后逐段浇筑梁、板的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按下列原则进行:
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柱、板的清扫口应先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0左右。
3、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隔,其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后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5、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己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毕。
6、柱浇筑前,或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20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7、施工缝处必须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清除松动的石子和水泥浮浆,并用水冲净,清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8、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来控制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应用刮尺抹平表面。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住宅建设逐渐占据了建筑工程的主导地位,民用建筑在城市的建设中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加强民用建筑施工的技术非常重要,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