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情况自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9 09:01: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家庭经济情况自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家庭经济情况自述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列入教育改革发展的十大重要项目之一。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形成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资助、普通高中教育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以及高等教育资助为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不同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全覆盖。

从2011年起,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发放与学费减免;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入伍服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多形式资助的高校助困体系,这一系列资助政策都是为了保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但是,在国家学生资助体系运行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困难学生认定的模糊化和多元化,都直接影响困难学生资助认定的准确性,制约国家学生资助体系持续良好发展。

一、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与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中的解释,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收入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然而由于经济困难程度受地域、家庭成员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变得模糊而不确定。

1、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由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或政府、街道、社区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据此作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用于申请相关资助的依据。

2、学校调查认定

学校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通常会有几个参考标准。如:低保家庭、孤儿、单亲、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家庭多子女等等,同时通过了解学生日常消费习惯等情况,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认定。

二、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1、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管理混乱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主要依据是由学生生源地民政、乡镇,街道等地方政府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即学生贫困证明。按照属地原则,学生家庭所在地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因此这一纸证明一直是衡量学生是否符合资助政策条件的必要材料,也是唯一确定的困难认定标准之一。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学生诚信缺失,故意隐瞒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少报收入夸大困难程度,致使地方政府部门出具贫困证明把关不严,开具随意,贫困证明管理混乱,大大降低了贫困证明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既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也不能帮助学生资助工作困难认定。

2、困难认定标准缺乏科学依据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也是确定资助对象的主要依据,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城乡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各地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不一。目前,我国缺少一套操作性强、科学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学生的困难情况千差万别,而认定的条件又过于宽泛、笼统,按照一定比例统计确定困难生、或单纯地通过对学生穿着打扮、消费水平来判定学生是否困难都是不科学的。困难程度高低是相对而言,学生消费是否必要,生活是否奢侈,这更加难以公断。

3、困难认定程序不规范合理

在资助资源、资助名额有限的情况,为了确保家庭经济最困难的学生获得资助,也为了使困难认定更公平、公正,学校会在贫困学生之间进行评议和选举。学生自述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装贫困、争贫困、相互比困难程度,然后组织其他学生投票选出更困难的学生。评议过程凭印象、靠人气,无偿性资助越多,虚假谎报现象越多,不合理资助比例就越大。表面看这种公开选举困难生的方式很透明,然而这无形中伤害了困难学生的个人隐私,给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更是破坏了学生资助工作帮困、助学、育人的实际意义。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对策的思考

1、加强规范地方政府部门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管理

随着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心的焦点,提高相关地方政府部门政策认识,规范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管理也成为资助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明确相关政府部门贫困认定工作人员职责要求,对出具虚假经济困难证明追究相关责任,形成约束处罚机制。增强地方政府审批部门工作责任心,建立多级交叉审批和实效监督制度,保证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真实可靠地反映学生家庭实际情况,为资助工作提供直接有利的依据。

2、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科学化

科学统一的认定标准是解决困难学生认定难的关键,针对目前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中主观认定多,客观依据少的情况,应该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效认定机制。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特征、参考地区居民平均收入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确定经济困难标准线。同时再将学生家庭性质、家庭人员情况(年龄、职业、身体健康等)、财产情况(收入、债务等)、学生本人专业、个人消费(生活、娱乐、学习支出)以及学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能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因素,按照指标体系权重系数,进行定量认定分析,结合同学、老师的意见进行定性认定分析,尽量使考评认定结果趋于客观,正确认定。

3、建立困难认定动态监督机制

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困难学生认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学生被认定困难成为重点资助对象后,应当建立学生资助档案,保存学生困难证明材料,并定期与学生家庭成员联系沟通,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动态了解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关注学生学习成长,使国家资助惠及更多真正困难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2)

2006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且呈现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的特点[1]。HBV感染相关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且缺乏特效治疗手段,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江苏省启东市(县级市)是我国农村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之一,本研究对启东市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时间段连续病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5月1日开始在启东市人民医院与启东市传染病医院同时针对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至2015年3月31日结束调查。纳入标准:(1)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或有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乙型肝炎肝硬化或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依据分别参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2]、《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和《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排除HCV感染,中毒性、药物性、酒精性肝病,并排除以治疗其他疾病为主的患者;(2)患者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及费用情况齐全;(3)患者及亲属配合调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启东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

1.2调查内容结合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特点设计了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信息(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工作性质、婚姻状况、医保类型等)、个人及家庭收入情况、疾病临床相关信息(包括临床分期、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距本次就诊近3年由HBV感染相关疾病产生的经济负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医疗费用报销情况、直接非医疗费用、患者本人及陪护亲属的误工损失)及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等。

1.3调查方法及经济负担的计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问卷内容及逻辑结构进行论证和修订,通过预调查完善问卷项目及调查流程。预调查和正式调查均由统一培训后的护士完成。调查员在调查对象完成治疗将要出院时进行面对面访谈,填写个人信息、疾病临床信息及近3年内因患HBV感染相关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门诊或住院费用均以调查员查询电子病案系统所得结果为准,而自购药费、直接非医疗费用、因病所致的误工损失及患者在外院就诊的费用则由患者本人及亲属回忆后填写。经济负担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可分为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5]。直接医疗费用是指在医疗卫生部门所消耗的各种费用,如药品费、化验费、治疗费、床位费和自购药费等,通过查阅病案和问卷调查获得。直接非医疗费用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相伴发生的相关消耗或费用,如额外的餐费、营养费和交通费等,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间接费用指因患病致使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减少和工作能力降低,从而引起社会和家庭即现价值和未来潜在价值的损失,包括误工或早亡及劳动能力下降所致的经济损失两部分。由于HBV感染相关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因早亡或劳动能力下降所致的时间损失难以衡量,本次调查仅收集了患者本人及陪护亲属的误工损失,并从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得2011-2014年当地居民的人均最低工资,采用人力资本法估算间接费用。不同年份的费用采用2014年医疗保健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转换。

1.4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进行问卷录入,SAS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使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疾病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医保类型、家庭收入等因素对经济负担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H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HBV感染后不同疾病类型住院患者家庭经济压力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调查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34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24例,均来自于启东市人民医院,男88例(71.0%),平均60.2岁,其中临床分期为Ⅰ~Ⅳ期者分别为23例(18.5%)、30例(24.2%)、42例(33.9%)和29例(23.4%)。乙型肝炎肝硬化116例,其中启东市人民医院57例(49.1%),启东市传染病医院59例(50.9%),男61例(52.6%),平均54.4岁,包括代偿期肝硬化55例(47.4%),失代偿期肝硬化61例(52.6%)。慢性乙型肝炎106例,其中启东市人民医院23例(21.7%),启东市传染病医院83例(78.3%),男66例(62.3%),平均44.3岁,临床分期为轻、中、重度者分别为10例(9.4%)、84例(79.3%)和12例(11.3%)(表1)。

2.2总经济负担、直接费用及其构成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2011-2014年例均总经济负担为94001元,其中直接费用为86098元,直接医疗费用为79620元,占总经济负担的84.7%。住院费、门诊费、自购药费在直接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8.4%、5.4%和16.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1-2014年例均总经济负担为63421元,其中直接费用为57141元,直接医疗费用为53013元,占总经济负担的83.6%。住院费、门诊费、自购药费在直接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3.4%、4.2%和22.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1-2014年例均总经济负担为39360元,其中直接费用为36760元,直接医疗费用为35373元,占总经济负担的89.9%。住院费、门诊费、自购药费在直接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4.0%、4.4%和11.6%(表2,图1)。2.3直接费用亚组分析原发性肝癌Ⅰ~Ⅳ期患者的直接费用分别为64991元、65089元、109444元、90759元,晚期肝癌(Ⅲ期、Ⅳ期)显著高于早期肝癌(Ⅰ期、Ⅱ期)(101812vs65047,Z=-2.637,P=0.008),原发性肝癌的直接费用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但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直接费用越高(P=0.001),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司职员、工人的例均直接费用明显高于农民或农民工(P=0.005),医保类型为城镇居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者明显高于新农村合作医疗者(P<0.001),近一年家庭收入在40000元以上者,直接费用更高(P=0.040)。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直接费用为67947元,略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的45156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6,P=0.09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直接费用不受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男性患者的直接费用高于女性(P=0.046);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司职员、工人的例均直接费用明显高于农民或农民工(P=0.001);享有城镇居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患者的直接费用明显高于新农村合作医疗患者(P<0.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的直接费用为36463元,略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39088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4,P=0.62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直接费用不受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男性患者的直接费用高于女性(P=0.042);城镇居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患者的直接费用明显高于新农村合作医疗患者(P=0.006)(表2)。

2.4直接非医疗费用构成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的直接非医疗费用及其构成略有不同。原发性肝癌患者3年内的直接非医疗费用为6478元,占直接费用总和的7.5%,直接非医疗费用中额外的餐费占32.4%,营养费占22.1%,交通费占19.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内的直接非医疗费用为4128元,占直接费用总和的7.2%,直接非医疗费用中额外的餐费占26.7%,交通费占14.6%,营养费占10.8%。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内的直接非医疗费用为1387元,占直接费用总和的3.8%,直接非医疗费用中交通费占36.7%,营养费占25.5%,额外的餐费占16.3%(图2)。

2.5HBV感染后不同疾病类型住院患者的年经济负担比较HBV相关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述经济压力很大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自述经济压力很大比例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图2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2011-2014年直接非医疗费用构成情况2.6因病所致的误工损失从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得2014年启东市人均最低工资为1480元/月,据此估计,HBV相关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内的人均误工天数和误工损失见表4。3者经济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讨论

江苏省启东市是我国农村地区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之一,当地居民以从事农事相关职业为主,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在启东市人民医院或启东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本次调查采用时间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的方法,保证了调查对象选择的随机性,调查结果可较好反映当地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HBV感染相关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尽可能扩大费用收集的时间范围,可提高费用收集完整性,更好地反映实际的经济负担情况,由于门诊或住院费用均由调查员查询电子病案后填入问卷,数据真实可靠。而自购药费、直接非医疗费用、因病所致的误工损失及患者在外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费用则由患者本人及亲属回忆获得,可能存在回忆偏倚。两家医院的电子病案系统只能获得近3年的费用信息,因此,将费用收集的时间范围设定为当次就诊的近3年,在提高费用收集完整性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回忆偏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的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就越高。直接医疗费用中,住院费占77.9%,门诊费用仅占4.8%,此外,自购药费占17.3%,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自购药费占比最高(为22.4%),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购药费占比最低(为11.6%)。亚组分析显示,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越高,直接费用呈现越高的趋势。启东市居民以农村人口为主,本次调查显示,原发性肝癌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多在初中及以下,半数以上为农民或农民工,家庭收入偏低,多数为新农村合作医疗,直接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偏低。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收入较好,直接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更高。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进展,疾病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重。梁森等[6]曾报道深圳市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家庭收入的28.6%用于支付各种直接费用,低于本研究所得的比例,这表明启东当地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承担的经济压力更为严重,也可能与不同地区医疗服务的费用、经济收入水平和非医疗支出不同有关。因疾病本身的特点及就医方式的不同,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的直接非医疗费用总额及构成略有差异。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直接非医疗费用占直接费用总和的7%~8%,以额外的餐费和营养费为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直接非医疗费用占直接费用总和的3.8%,以交通费为主。本研究所得的直接非医疗费用占直接费用总和的比例与LYU等[7]在我国山东省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直接非医疗费用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不容忽视。本研究发现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进展,患者本人及亲属因疾病产生的误工损失也越来越大。结合当地居民最低工资换算为经济损失后,所得结果约为直接非医疗费用的1~2倍。本研究未能估计由于疾病而造成的劳动力下降及早亡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误工所致的经济损失仅为间接费用的一部分,且未将无形负担纳入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吕静静等[8]在山东省的研究和马起山等[9]在广州市的研究均表明,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的无形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甚至高于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本次调查仅在启东两家县级医院开展,未能对市级医院就诊患者进行调查,所得结果可能低估了实际的经济负担。可见HBV感染相关疾病住院患者承受的经济负担及经济压力可能更严重。预防HBV感染、控制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LIANGXF,BISL,YANGWZ,etal.EpidemiologicalserosurveyofhepatitisBinChina-decliningHBVprevalenceduetohepatitisBvaccination[J].Vaccine,2009,27(47):6550-6557.

[2]MinistryofHealth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Diagnosis,management,and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V2011)[J].JClinHepatol,2011,27(11):1141-1159.(in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141-1159.

[3]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TheguidelineofpreventionandtreatmentforchronichepatitisB(2010version)[J].JClinHepatol,2011,27(1):Ⅰ-ⅩⅥ.(inChinese)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Ⅰ-ⅩⅥ.

[4]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andParasitology,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viralhepatitis[J].ChinJInfectDis,2001,19(1):56-62.(inChinese)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5]HUSL.Researchondiseaseburden[J].HealthEconomicsRe-search,2005,5:22-27.(inChinese)胡善联.疾病负担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5,5:22-27.

[6]LIANGS,ZHANGSX,MAQS,etal.FinancialburdenofhepatitisB-relateddiseasesandfactorsinfluencingthecostsinShenzhen,China[J].ChinJEpidemiol,2010,31(12):1340-1345.(inChinese)梁森,张顺祥,马起山,等.深圳市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2):1340-1345.

[7]LYUJJ,XUAQ,WANGJ,etal.Directeconomicburdenofhepa-titisBvirusrelateddiseasesevidencefromShandong,China[J].BMCHealthServRes,2013,13(1):37.

篇(3)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问题;应对措施

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使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学可上、有学能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概念、认定材料、认定程序和认定方法。

高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格认定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改进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是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的重要保障。现从以下几点谈一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一、认定材料不真实

近年来,新资助政策颁布后,资助范围扩大,资助额度进一步增加。国家奖学金每人8000元, 省政府奖学金每人6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5000元,国家助学金分别为4000元、3000元和2000元,另外各高校还有院助学金、奖学金不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学生为了说明家庭经济情况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学生家庭情况证明,而这些调查表和证明材料却很难体现其真实性准确性。地方政府在没有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情况下,随意出具困难证明;或者有的学生找关系、托熟人等手段拿到困难证明,而高校也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政策,给认定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从而影响了真正贫困学生的正当权益。同时,一些性格内向、自卑的家庭困难学生不愿主动说明家庭经济情况,往往会失去受资助的机会。

二、认定程序需要进一步改进

有些高校在接到贫困生认定通知后,先是由本班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后在本班组成评议小组对申请学生进行评定,辅导员根据认定小组的意见进行审核,交学校审批。认定程序一般是出具困难证明,学生申请自述,参照日常消费情况,通过谈心、班会等形式给予确定。在认定过程中,要求评议小组的学生本着公平、公正的心参与评议,但在实际操作中,同学、老师的主观印象作为评判标准,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于参与评议的学生影响较大,更有甚者,一些同学利用各种关系来使自己当上“贫困生”,混入受资助的范围之中。

有些高校采取按各院系在校生的人数多少分配指标,而不是根据各院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人数来分配名额,从而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人数较多院系由于名额的不足,一部分贫困生享受不了资助。而一些名额偏多的院系,只能降低认定标准,致使一些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也得到了资助,不能真正地达到认定工作的目的。

三、加强诚信及感恩教育

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有些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办的假调查表和假证明材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高校各层面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诚信及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品质。要形成一个观念,需要一个环境,需要良好的舆论导向。学生们的课程有《论语》的内容,让同学们分享读后感,对孔子的“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们的诚信意识。还从课堂内容出发,展开讨论延伸,征集诚信感恩格言集锦、诚信小故事,并在班内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有把机会留给最需要的人的思想。

在班级中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现代的大学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别人的,让他们知道爱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要知道知恩,要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老师及长辈的教诲之恩,亲朋好友的帮助之恩。所以,以“家庭教育投入调查”为起点,使学生充分了解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的付出,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对前途、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通过参与者感悟向父母亲人传递爱的信息,反思父母养育之情,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与父母交流生活情感,汇报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回顾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做好职业与人生发展之路设计规划,向父母汇报好思想、学习规划、生活安排,让远在家乡的父母不再担心,勇敢地表达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唱响感恩歌曲,吟诵感恩诗歌。结合年轻人的心态和欣赏习惯,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演唱《感恩的心》,配乐诗朗诵《天使・翅膀・诚信》等,教会他们用感恩的心歌唱生活,传递感恩诚信的思想,让他们记住感恩你我他。

在班会上还组织同学们集中读书,向同学推荐优秀的书籍作品,如《黑暗中的舞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弟子规》、《暖春》、《我的兄弟姐妹》、《一个都不能少》等,激发学生共鸣,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感言。

四、通过其他措施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实情况,鼓励知恩图报的贫困学生,使受资助的学生毕业后回馈社会和母校

一方面让所有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贫困生评定与监督的行列,客观地反映周围同学生活实际情况,提高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让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在家照个合影,通过合影分析家庭真实情况。认定材料收齐后,全院可通过分区派学校工作人员到家走访调查或电话质询村、乡、镇,发现有弄虚作假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阶段,取消其他评优选先资格和一切资助。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应优先注意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来至国家规定的边远地区农村等家庭经济贫困学生。

在我工作中遇到过多次这样的事:在大学一年级有的学生申请了助学金,听说学院让他适当的参加一些劳动,就撤销了申请。在大学二年级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一名学生哭闹着找到我说:“老师,在大一的贫困生补助中你还给了我4000的助学金,今年你为什么才给了我个3000的”。这些学生认为国家的这些助学金是他应得的,是白拿的,不知道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帮助。因此,对待这一部分学生必须要进行知恩和感恩教育。鼓励那些知恩图报的贫困学生,有些学生在得到奖助学金后,怀着感恩的心,拿出一部分作为班费及帮助其他需要的同学。

国家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感恩诚信教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化”教育,从人性本善出发,以真换真,以善扬善,重树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老师抓住了资助育人这一关键点,能很好地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白了“感恩为动力之源,诚信乃立身之本”,使得广大贫困大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自身努力、刻苦学习、综合素质提升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

[2]教育部.国家资助政策简介.2009年6月.

[3]李少阳,王志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的构建,高校辅导员,2013.4.

[4]杨得利、熊志忠.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煤炭高等教育,2007.9.

篇(4)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ork to identify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39-02

0引言

为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从1994年起,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对切实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入学和成长问题、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和制度、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几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等因素,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其中一直困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上,这也是困扰各高校贫困生工作的一道难题。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学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界定比较困难。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是一项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由于造成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极为复杂,核定经济困难学生的标准也十分复杂。

1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认定模式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

目前,各高校大都根据学校和学生家庭实际,通过实地调查、学生推荐等方式核定经济困难学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适当的指标体系来准确表达,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申请资助往往只凭单一的一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证明表,或者按“学生说-教师定-学校批”这种长期以来资助工作的模式将资助工作做简单化和随意性地处理,从而使得在资助工作中操作有较大随意性,工作过程透明度不高,申请资助人造假的可能性提高,导致真正贫困生的学生得不到任何资助。

1.2 认定贫困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动态性

国家和各省市都制定有区分贫困生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学校管理部门无法掌握学生是否真正贫困,更无法准确掌握贫困生的真实情况。从贫困生认定标准上看,目前大部分高校认定贫困生是根据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交纳学费能力情况来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的。比如以云南省某高校为例:学校将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900元,作为评定贫困生的硬性标准之一,特困生则定在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700元。但由于学生生源所在地、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存在差异,标准有所不同,而且贫困的标准也是动态调整的,因此仅以此来比较评定并不科学。

从贫困生认定过程来看也缺乏科学性。该校认定贫困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家庭所在的贫困证明,辅以学生的自述和来自同学的意见来确定贫困生名单。一方面,学生生源地政府或民政部门开据的“贫困证明”存在很大的“水分”,真伪难以区分;另一方学生因生源地贫困标准不同而使得学生的贫困不具可比性;此外,很难排除一些真正的贫困生因为自卑、爱面子,羞于表达而失去了获得资助的机会,却让一些“假贫困生”乘虚而入,导致贫困生工作的不公平。

1.3 认定人数按比例分配缺乏适应性

从贫困生评定人数规模上看,由于学校资助资金和资助能力有限,学校对贫困生评定的人数一般有一定限制。如:学校通常要求贫困生认定人数尽量控制在在校生总人数的20%以内,特困生则不超过5%。学校也是按照该比例要求下达贫困生人数指标到各个班级的。然而每个班级生源构成存在差异,贫困比例和程度也不尽相同,按统一比例上报各班贫困生评定名单的做法就会导致有些班级真正贫困的同学由于名额限制不能获得贫困资助,有些班级名额多余使不是真正贫困的学生称为学校资助对象。

2关于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措施

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贫困生的认定是做好贫困生资助的前提与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确定经济困难学生范围,实现分层次认定管理,贫困学生信息的档案化。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将有限的资助资源落实在真正有需要的学生身上。

2.1 科学认定经济困难学生范围是前提

篇(5)

2000年高校开始实施国家信用助学贷款政策,2002年开始实施国家奖学金政策,2005年开始设立了国家、省政府助学金政策,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帮困助学政策体系,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任何政策的实施,任何措施的开展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和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很多措施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目前高校资助服务与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仅仅局限于完成资助工作而忽视对人的教育

有些学校或者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地理解为“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就是把国家、学校的资助费用发放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为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忽视了资助工作的教育意义,还有些学校和从事资助管理工作的老师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的困难,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资助就是得到钱。这些都将导致学生认为我苦难我就应该得到资助,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1.2 受助学生和困难程度难以确定

在评选贫困生确定困难程度的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的尺度,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完全公正的现象。

一是,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多,都认为自己比别人穷。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资助面再广、资金再多,名额再多,申请的人也比分配的名额多。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还可以的同学也纷纷报名,在班级同学面前哭诉比穷,真假难辨,有时很难做出完全公平、符合实际的选择。

二是,老师难以确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通过班主任、辅导员老师把名额分配下去。有的根据老师对同学的家庭情况的了解,根据名额多少,分轻重缓急自行确定名单。但这种做法风险较大,尤其是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老师对刚入学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对他们的生活情况并没有完全掌握,往往凭借经验、短时间的调查及学生和家长自述来确定是否贫困和贫苦程度。这种确定也只是相对的,所以很难保障完全公正,容易影响学生情绪,并且一旦名额确定以后很难更换,这样就容易导致一旦真正困难的学生在第一次评选中漏选以后很难得到资助,这些都会给资助工作造成很坏的影响。

三是,证明材料不能保证完全真实,各地区标准差别很大。在开展助学工作时所有申请资助的同学都要上交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这是目前最有说服力也是必须的证明材料,可是,一些家长并不按真实情况填写调查表,而很多当地干部也纷纷做好人,睁只眼闭只睁加盖公章,各个地方困难评定标准也不相同,各地的困难学生进了高校就更难评定。

1.3 激励、诚信教育缺乏实效

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职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而在实际工作中,各类奖助学金对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效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高校、一些老师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激励教育和诚信教育往往停留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片面理解各类资助的内涵。在勤工助学方面,勤工助学的岗位大多属“劳务型”工作而不是学习提高或培养技能型的工作。在助学贷款方面,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不强,同时说明我们的教育缺乏实效性,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 “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具体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资助”必须和“育人”结合起来,否则资助就是苍白的,临时的,意味着不劳而获、一味索取,扭曲了帮助的真正意义。

2.1 无偿资助中出现了严重的依赖现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资金的资助下容易产生产生依赖思想,把“贫困”作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选择解决困难的办法,而是消极等待,觉得学校、社会就应该帮助他们,在得到资助后,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认为是理应得到的。有些学生把学校资助看作“不拿白不拿”,想方设法当上贫困生,甚至有个别学生拉关系,不贫困也办手续,骗取补助或者用助学金吃吃喝喝,铺张浪费。

2.2 家庭成长环境造成了一些心理问题

不同原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家庭贫困,在贫困生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他们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成长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形成自我否定的自卑心理,二是,容易形成孤僻性格、有些抑郁。三是,焦虑、由于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担心学习成绩。

所以说,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3 高职院校“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实践措施

3.1 重视奖助学金发放后的教育、跟踪管理,建立考核机制

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奖助学金评选、认定等发放前的管理,忽视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大学生不合理使用奖助学金的事情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我们应该严格管理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前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重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可以制定具体可行的跟踪考核办法,辅导员、班主任对获奖受助学生跟踪教育和管理,同时要求获奖受助学生书写获奖受助年度的全面总结,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辅导员的跟踪意见等等,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学年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学费的减免挂钩。

3.2 拓宽勤工助学岗位,将勤工助学更多的与学业相结合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培养自立意识的良好途径,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措施。我们应创新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将所有勤工助学岗位公开,学生自主选择,将勤工助学与学生专业学习、科研活动结合起来,起到既自立解决实际困难又不耽误专业知识学习的效果。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由劳务型向学习型转变,对学生在科研项目获奖、学科竞赛获奖以及发表文章等方面获奖给与表彰和奖励,不仅能够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3 加强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贫困生认定等工作相结合

将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如实上报家庭经济情况,诚信做人,让国家的资助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同学。结合助学贷款开展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专题讲座活动,教育贷款学生自觉积极履行信用关系,按时缴息、归还本金等,学会感恩、倾情报恩。同时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新举措,在学校内网就业信息专栏或者助学贷款专栏中专门设立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公告、友情提示栏目,提醒所有贷款同学及时更改信息,按时还本付息,每个贷款同学归还贷款信息等等,加强贷后管理。

【参考文献】

篇(6)

患者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结婚17年,有一个16岁的儿子,正在上高中。从事销售工作,单位效益不好,与领导有矛盾,家中父母体弱多病,爱人下岗在家,夫妻关系不好,经常吵架。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身高158 cm,体重47 kg。一般情况好,表情憔悴;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甲状腺不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未触及包块,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轻度充血,反光度增强,无糜烂及胆汁返流。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胆、胰、脾脏B型超声波检查未见异常。予以抑制胃酸、促胃动力药治疗后症状略减轻。

消化科医生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Ⅱ型(上腹疼痛综合征)。

处理:止酸,促动力药物或加用抗焦虑药物。

全科医生诊断:(1)上腹疼痛综合征;(2)工作压力承受者;(3)家庭经济压力大,夫妻关系紧张;(4)与单位领导关系不好;(5)心身处于焦虑状态。

根据诊断,全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腹痛与工作压力、领导关系不好、夫妻关系不和、家庭经济紧张有关系吗?(2)夫妻不和、领导关系不融洽、家庭经济紧张原因是什么?(3)是否成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吸收全科护士、康复师和社会工作人员参与的诊疗团队,如何协调社会、社区资源及动员单位、同事和家庭参加患者的康复计划?

临床处理

首先与患者进行深入地交流,认真听取其诉述,一起分析目前的工作、生活、家庭情况,必要时到患者家中和单位走访一次,实地了解患者生活和工作环境。

告诉患者病情,对其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教育,解除患者精神压力,让其参与制定治疗康复计划。

召开社区工作人员、所有家庭成员、单位领导、同事、孩子及学校老师参加的座谈会。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向大家通报病情和治疗康复计划,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全科医生对患者的康复。

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缓解患者家庭经济压力,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与患者、家庭成员和单位同事一起制定诊疗管理计划,鼓励患者承担对疾病管理的责任,提高患者就医的依从性。

什么是全科医生思维方式?与专科医生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全科医生临床思维方法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全面、综合、整体地认识疾病及疾病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运用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法,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从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进行临床诊疗决策。所以,全科医生在诊治患者时,不仅仅要关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更重要的是要关心患者患病的感受、精神变化、病后的康复与生活质量;尊重患者的权利、意愿、价值取向和需求;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让家庭成员、亲友、单位同事共同参与临床决策和照顾患者;协调不同的卫生机构,动员各种资源,提供防治结合的团队式、整体性、连续性、综合性照顾的医疗服务。

专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方式是以疾病为中心,把患者作为生物体进行临床解剖分析,致力于寻找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病因、生理、病理的变化,并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专科医生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总认为“他们身上的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常有意无意地认为患者是一架需要修理的机器,医生的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治疗以“修复损坏的零件”。医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搜集资料,明确病因,实行对因治疗。

所以,专科医生的服务宗旨是对患者的疾病负责,很少关注患者患病的感受,不注重患者的心理需要,很少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意愿,不重视患者及其家庭参与诊疗计划;由于过度地强调“正确”的诊断,往往要进行很多的检查,常常会导致过度的医疗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经济负担过重;同时也忽视了对疾病的预防、健康的促进和健康的维护,其结果是患者的总体健康结局不够理想,生活质量不高。

什么是全科诊疗?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诊疗技能?

全科诊疗是指在医院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全科诊室中患者与全科医生的密切交流,在这里,患者或者自疑有病的人向他所信任的医生寻求康复意见,全科医生需热情、负责,像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样认真搜集患者的病情,并与患者一起制定出合理的康复计划。全科诊疗目的:不仅仅是明确患者就诊的原因、明确疾病的诊断、提出治疗计划和帮助患者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要与患者发展稳固的医患关系,协调及利用多学科照顾团队的各种资源,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整体服务,做到防治结合。

全科医生要掌握的诊疗技能包括临床技能、诊断技能、慢性病管理技能、交流技巧、教育技能、治疗技能、动手技能和指导技能。全科医生在社区工作中如何把这些技能熟练地运用到为患者服务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交流技能,交流技能是诊疗技能中的最基本的技能,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是获取完整病历,提供有效治疗的必需条件。医生诊疗疾病分三个步骤:收集病情资料,分析病情、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实施,特别是收集病情资料即询问病史尤其重要。全科医生要完成好这三个步骤,需要掌握以下几点诊疗技能:

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全科医患关系特征是: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向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中心;从主动与被动的需要关系转向需要互补的积极互动关系;从缺乏感彩的“商业关系”转向朋友式的互动关系。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是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特殊技能。

(1)全科医生在患者走进诊室,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以及走路姿势迅速收集对患者有价值的信息;(2)根据收集的信息,以热情、友好和关心的方式迎接患者,尊敬和很有礼貌地对待患者;(3)用合适的、尊重的名字来称呼患者,使其感到温暖和舒服;(4)要营造和谐、安静有序的就医环境,让情绪紧张的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叙述发生不适的经过;(5)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患者身上,认真地倾听,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用鼓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让患者讲述患病的所有经过,包括一些敏感的事情。

病史采取技巧

好的病史是临床检查和正确的诊断基础,全科医生要熟练地掌握病史采取的技巧。

1 从患者的主诉开始,允许患者陈述一个连续的病史,不要随便打断患者叙述;

2 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语言,简单具体地提问引导患者陈述病情经过;

3 用庄重、友善、亲和的目光保持与患者的交流,患者重要陈述要逐条记录下来,让患者感觉到你很重视他来就诊;

4 用心地倾听,聆听患者的主诉是医生给患者的最初印象,而诉说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求的行为,是有放松和治疗的作用。在患者诉说的时候,要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适当地注视患者,要以关心的表情全神贯注倾听;

5 开放式引导,使患者把自己要讲的话讲完,充分表述其对患病的印象、感觉、体验和担心;同时也鼓励患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6 了解患者患病的背景。

7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社会状况,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压力、家庭和工作的问题、社会的动荡变化等对患者的影响和疾病本身对患者的影响。恰当的心理与社会评价是全科医生重要的诊疗技能。

诊疗管理

收集完患者信息、辅助检查后,即可进行诊疗管理,诊疗管理包括即时治疗、预防措施和长期照顾。诊疗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让患者参与对疾病的管理,医患双方经过协商与讨论,共同制订治疗方案,确定健康目标。

1 告诉患者诊断结论,如果无法做出诊断则告诉患者健康存在什么问题。

2 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让他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诊疗管理中的依从性。

3 与患者共同确定健康问题管理计划,包括当前治疗措施、长期疾病管理计划和预防疾病管理计划。

4 鼓励患者承担自己的健康责任、改善患者的就医行为,提高患者遵照医嘱的自觉性。

5 及时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治疗效果。

6 合并使用非药物疗法,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开展康复、营养、群体治疗活动。

篇(7)

本文收治1例双胎妊娠,第1胎分娩24小时后,第2胎正常分娩,胎儿存活无窒息,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孕妇,女,37岁,藏族。因“停经36+4周,产后23小时胎盘未娩出”于2010年12月23日11:00以“胎盘滞留”收住入院。既往月经规律,15 3~5/28~30天,量中,色暗红,末次月经:2010年4月10日,预产期:2011年1月17日。孕妇,文盲在孕期未做过任何产前检查,自述妊娠经过顺利。于2010年12月22日11:37分在家自娩一男性活婴,哭声好,体重不详,羊水颜色不详,胎盘未娩出,自述产后出血不多,于2010年12月23日5:00,胎盘仍未娩出,故步行来到乡卫生院,由乡卫生院转入我站就诊。产妇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17岁结婚,丈夫体健,于1997年4月在家足月分娩一女性活婴,现13岁,体健,此后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及各种检查。入院后体查:T 36.7℃,P 80次/分,R 20/次分,BP 110/80mmHg,神志清楚,面容正常,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心肺无异常,腹软,右隆,肝脾未及,双下肢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产科检查:宫底高:脐上4指,可扪及胎儿肢体,可闻及胎心:140次/分;消毒内诊:可见脐带1根暴露于阴道外口,长约20cm,外端用羊毛线结扎,会阴正中Ⅰ度裂伤,阴道畅通,内有少量暗红色血液,宫颈管展平,软,宫口开大3cm,羊膜囊略突,顶先露,S=-2,骨软产道无异常。入院后辅助检查:腹壁B超检查:宫内可见一胎儿,头位,双顶径87.0mm,股骨长68mm,胎心胎动可见,胎盘位于宫底部及前壁,胎盘功能Ⅱ级,羊水最大暗区35mm,提示:宫内单活胎,顶先露。血常规:WBC 9.8×109/L,RBC 3.58×1012/L,N 80%,HGB 100g/L,PLT 120×109/L,凝血四项,肝肾功及传染病系列均正常。入院诊断:①孕36+4周,孕2产2;②双胎,1胎滞留。

入院后处理:①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向上一级医师汇报病情;决定缩宫素诱导经阴试产;积极备血;家属同意方案,并签字。②于11:40给予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分钟8滴,每20分钟调1次滴速,诱导宫缩,于11:50宫缩规律,30秒/1~3分,宫缩间歇时给予人工破膜,见羊水Ⅰ度污染,于12:45以ROA自娩2200g女性活婴,清理呼吸道,1分钟APGAR评8分(皮肤,哭声各扣1分),断脐交台下,给患者肌注缩宫素20U后,25分钟后任未见胎盘娩出,消毒外阴,给予徒手剥离胎盘,发现1个胎膜两个胎盘[1,2],1个胎盘成暗红色不完整,徒手清宫后,刮齿清扫宫腔1遍,用卵圆钳夹纱布擦拭宫腔3遍后,阴道流血不多,宫颈完整,会阴Ⅰ度裂伤给予缝合,术闭,产后给予抗炎,止血,促宫缩治疗,产后BP 110/70mmHg,术中血200ml。产后第4天行B超提示:产后子宫,抽血化验血项正常,准予出院,产后10天随访正常。出院诊断:①孕36+4周,孕2产3;②双胎(早产儿1男1女)。

讨论

双胎妊娠一般早孕反应较重,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还容易并发妊高征、羊水过多,胎儿畸形和前置胎盘,妊娠晚期容易发生胎膜早破和早产,分娩期容易发生宫缩乏力,难产和产后大出血。子宫大小明显大于同月份的单胎妊娠,腹部可触及两个胎头或多个小肢体,或胎头较小,与子宫大小不成比例,不同部位可听见两个胎心音,胎心率不一致,或两个胎心音之间隔着一无音区。

有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的双胎妊娠,称双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2/3。因双卵双胎的两个胎儿基因不同,故胎儿性别,血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容貌同兄弟姐妹相似,两个受精卵可形成自己独立的胎盘,胎囊,它们发育时可以紧靠与融合在一起,但两者间血循环并不相通,胎囊间的中隔由两层羊膜及两层绒毛膜组成,两层绒毛膜可融合成一层。

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一般双胎妊娠因考虑胎儿安全现在选剖宫产较多,第1胎的窒息率无差异,而第2胎阴道产组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3],考虑可能与第1胎出生后子宫收缩弱、胎盘血流量减少有关,第2胎宫内滞留时间越长,缺氧越重,越易导致出生时窒息,故在第1胎儿出生后应维持第2胎儿纵产式,并同时对第2胎儿进行监护,若胎儿正常且无脐带先露可适时进行人工破膜,第2胎儿先露较高破膜时需先将先露部分导入阴道以防止脐带脱垂,宫缩乏力时应经静滴缩宫素加强宫缩,若宫颈回缩不易扩张、胎儿窘迫、子宫出现缩窄环、脐带脱垂而胎儿不能在短时间分娩、胎位异常、羊水流尽、经阴道分娩困难,为抢救第2胎应行剖宫产。剖宫产第1、第2胎发生新生儿窒息低于阴道产助产[4]。

1胎滞留时间过长原因;①第二产程继发性宫缩乏力,因子宫膨大,肌纤维过度延伸,易发生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第1胎儿娩出后因宫缩乏力而使第2个胎儿娩出时间延长。②第一产程或潜伏期延长所致。若产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很好进食,又不注意从静脉补充水分及营养,则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使宫缩乏力进一步恶化[5]。

因患者系文盲,牧民,住在偏远牧区,交通不便,家庭经济收入低,无产前保健意识,未作产前检查而造成妊娠双胎自己不知,仍沿袭旧传统习俗在家分娩,旧法接生。

参考文献

1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15.

2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

篇(8)

贫困生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培养一两个优秀的贫困生不足以体现教育的成功。在一定范围内,贫困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才能催生出优秀的个体,优秀的贫困生不是单独吃小灶的“精英化”教育的结果,而是在面向群体的“大众化”教育下凸显的个体。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培养优秀的贫困生群体发表见解,实际上是贫困生的常规教育管理探讨,不当之处求与他人商榷。

一、管理重在过程、成于细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1.通过评议小组的民主评议,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

确定贫困程度是一切贫困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纸由生源地县区级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不足以全面真实地说明一个学生的贫困原因、程度和资助方式,等等。各地对贫困状况的理解不同,存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贫困证明本身的真伪也有待考证,因此,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立专门的评议小组确定学生的贫困程度。国家指导意见第六条第四项规定:“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着重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以我院某系2010级学生为例,两个班共80名学生,其中提交特困证明的有29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6%,远远超出国家20%的资助范围。所以,在现实操作过程中,确定贫困程度不仅要区分出10%的特困生,还要在众多的“准贫困生”中选出10%的贫困生,而往往贫困生的家庭贫困原因又非以上所提到的“特殊情况”,因此,评议小组的工作是相当艰难的。

评议小组应该由以下人员组成:辅导员、班委成员、寝室长、普通同学代表等。辅导员在这个小组中起着主要作用,这是由辅导员的责任和所处地位决定的,因此辅导员的评议工作应该是全面而深入的,从迎新的第一印象,到个别谈话的细节询问,再到家访、问卷、群众意见等的信息搜集,最终将所有的意见带给评议小组;其他评议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层面,应该对所有贫困生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与辅导员的评价互为补充。当然评议小组的成员应该遵循贫困生回避原则。评议小组的工作要持续贫困生在校全过程,评议小组应该每年召开一次评定会议,时间定在每学年的开学初,但第一次评定应该在入校后两个月左右,使评议小组成员对每一个贫困生都有充分的了解;每年召开一次是为了将家中发生重大变故的贫困生调整到贫困生档案中,这样才能建立符合客观事实的动态贫困生档案。

在整个过程中似乎缺少了贫困生的自述过程,我建议把这个过程放在辅导员的个别谈话中进行。辅导员深入贫困生的学习生活中,以“朋友”的态度和方式接触他们,宽容、真诚、平等地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能较为真实和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摒弃在班级中采用民主投票“选”出贫困生的方式,因为贫困生“诉苦”演讲缺少人文关怀,真切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且在这种近乎竞争的过程中易产生“争、抢、要”和“必然论”的心理。贫困生的认定工作要注重以人为本,用大爱呵护这些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小苗,并帮助他们成长。

2.严格执行国家的奖助政策,落实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2007年5月13号,国务院颁发了国发13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基本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出席国务院的新闻会时指出:“每年资助500亿,受助学生2000万。”具体地说,今后国家每年用于助学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到500亿元,受助学生约2000万,其中包括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生。政策的制定、经费的投入体现了国家、社会、高校等对高校贫困生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将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虽有政策的保障,但重在落实,具体的执行者是高校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只有辅导员深层理解和严格执行国家的奖助政策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国家的奖助政策体现了一种导向的作用,国家助学金是面向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就是说被学校认定为贫困生(包括特困生)的学生均有资格申请不同等级的国家助学金,申请的贫困生只需要满足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学习成绩等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助学金的名额相对较多,我校几乎所有的贫困生均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具有奖励资助的含义,奖励那些自立自强、勤奋向上、成绩优异的贫困生。因奖励人数相对较少,一般学校会附带获其他类型奖学金等条件,所以评定难度相对较小。国家奖学金不论贫富,只奖励那些品学特别优秀的学生,其别要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国家奖学金名额少,但奖金高,因没有专属贫困生的评定条件,所以,绝大部分的贫困生往往只能望奖兴叹。近几年,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政策宣传得及时广泛,因此,在大一新生入校前,很多家长已经为孩子办理了生源地贷款,特别是西北贫困地区的生源,助学贷款解决的是学费和住宿费,而奖助学金则可以基本解决平日的生活费用,再加上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其他资助方式,贫困生大多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辅导员常常为了自身工作的便利,执行奖助政策时不严格遵循评定条件,不按程序办事,在国家和学校大的政策下又制定自己的“暗规”:平均分配,导致大量有名无实、有实无名等现象发生,或干脆“轮流坐庄”,实现一定时间段内的绝对平均。这样,既违背了国家资助贫困生的初衷,又损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利益。

3.挖掘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解决资助以外的困难问题。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尽量挖掘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解决贫困生在国家资助以外的困难问题。贫困生所面临的经济压力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其家庭自身努力分担,而基层辅导员是融合几股力量的关键所在。除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外,社会力量也是我们应该争取的重要力量。优秀的企业家校友、长期联系的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爱心人士等都可以邀请到校设立奖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面对非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基层辅导员通过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讲明国家奖助政策之后,必须让贫困生家庭明确自身的责任,不能形成“等、靠、要”的思想,让贫困家庭积极改变困境,尽最大的能力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另外,辅导员可以在学校开展各种助困活动帮助贫困生。勤工助学是贫困生自立自强、自己改善经济压力的最好办法。学校通常会提供一定量的勤工助学岗位,比如在图书馆助理管理员、食堂服务人员、办公室助理等,但相对于贫困生总量来讲,这样的勤工助学岗毕竟太少。家教是贫困生从事较多、工资待遇也较可观的勤工助学方式,但“买方市场”使很多贫困生没有较好的家教源。辅导员要积极地做义务的家教中介,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可靠的“自助”机会;学校内有“爱心基金”,辅导员要善于为那些有重大疾病的贫困生申请此类善款,为雪上加霜的贫困生解决问医求药的困难;发动师生为受灾地区的贫困生捐款,帮助贫困生度过暂时的难关。助困活动的目的是消除贫困生因单纯的经济原因而导致的心理焦虑、动力不足等,以利于他们勤奋求学、早日成才。

4.建立资助效果的反馈机制,加强资助后的教育管理。

资助工作应该包括三个层面:贫困生认定、等级资助、效果反馈,而其中效果反馈是下一次认定和资助的依据。通过个别谈话、座谈、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建立资助效果的反馈机制。效果反馈不是单纯的跟踪奖助学金是怎么消费的,还包括资助后贫困生的心理、学习状态、思想境界及家庭的相关反馈。在进行资助后教育的同时要注意两个极端:一个是理所应当论,另一个是思想包袱论。前者认为国家有义务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后者认为接受资助背负感情的包袱。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机制,大学生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是国家财政、家庭投入和个人努力三者的有机结合,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率,这是对国家、对家庭、对个人一举三得的好事。

二、教育重在引导、成于自省

国家的奖助政策中有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德优良、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导向作用,教育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资助工作成为又一个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1.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些年,屡次出现受助贫困生毫无感恩意识的案例,不仅伤害了各方资助者内心的善良,而且暴露出当下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和不尽如人意。高校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1)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宣传板、校园网等途径宣传、解读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让贫困生了解每年国家对资助工作的经费投入情况、受助学生的数量和比例,让每一个贫困生都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爱。(2)加强资助后教育。普惠式的助学金条件低、受众面大,高年级的学生易产生“惯性心理”,认为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资助后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加强对感恩典型案例的正面宣传,对社会上出现的感恩缺失现象进行立场明确的点评,激发贫困生内心深处的感恩主动性。

2.注重贫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

在贫困生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重,自尊心强烈,性格孤僻、离群,精神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缺乏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高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最大限度地优化思想、调整心理,达到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贫困观,积极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和逆境。通过班团会和其他形式的教育,让贫困生理性地认识到以下问题:(1)贫困只反映经济上的差异,不代表人格、地位、能力上的不平等;(2)贫困只反映当前的状况,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3)贫困不应该成为影响学业、人际和消极人生观的理由;(4)善于在逆境中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动力,如坚强的意志、成熟的心理等;(5)坦然面对现实,欣然接受帮助,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早摆脱贫困、回报社会、传递大爱。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积极引导贫困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通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志愿服务和以科技竞赛、社会调查、参观学习、预就业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服务社会逐步提升自我,自觉将社会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目标,从而帮助贫困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优秀品质。同时,帮助他人、参赛获奖、实践收获等亦能体现贫困生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完善性格;在经历更多人间冷暖、互帮互助之后,减轻精神压力,卸去思想重负,以平等、尊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

树立正确的榜样观,积极引导贫困生自立自强、乐观积极。开展优秀贫困生典型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学习典型、道德楷模、科技先锋等,通过报告会、宣传板及辅导员的导向教育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事迹,发挥他们言传身教的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人,以精神的力量鼓舞人。鲜活的典型一方面激励陷入困境的贫困生克服依赖心理,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引导贫困生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早日成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这个在艰苦环境里历练的群体主流所彰显的魅力,影响着一个班集体、一个院系、一所高校的风气和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希望工程”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设计构建,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育人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7年第12次新闻会.教育部介绍高校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人民网,2007-7-3.

[2]马国华,周军燕.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西部科教论坛,2010,(5).

[3]胡世明,彭恩仁,宋俊杰.浅析新形势下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法制与社会,2009,(10).

篇(9)

每年毕业生参加就业前,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都会接待不少就业前焦虑的学生来访。今天来到中心的是一名大三的学生齐某,男,21岁,身高1.75米。独生子。家在农村,父亲是一名农村干部,母亲在家务农。家庭经济收入普通。据了解,该生无重大身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齐某从小爱运动,身体强壮,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篮球,受到老师和朋友的喜爱。因为是家里的独子,父亲又是当地的干部,有一定的优越感,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父亲从小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家庭氛围融洽。在大学里很努力,虽然学习成绩算不上特别突出,但其他方面发展比较均衡,现在是院学生会的干部,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大学生,辅导员、室友对自己评价都不错。齐某在一个多月前,参加了学院举行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本来对自己很有信心的。可在双选会上,看到很多企业提出的招聘要求都比较高,自己“深思熟虑”、“精挑细选”了几家单位,投出了自己的简历,但都没有得到回应。齐某是独自主动来咨询的。穿着一套篮球服,头发理的很短,显得精神奕奕。进门时很有礼貌,主动选择座位就坐。坐下后双手紧握,有时会玩弄左手手腕上所系带的小红绳。谈话时语速较快,逻辑思维清晰,描述细节清楚,愿意配合咨询师的一切要求。对咨询期望程度较高。在咨询过程中,齐某精神状态良好。说话很有条理,表情也比较轻松。特别是在讲述童年趣事、大学生活时,表现的十分放松。对目前自己的感情状况也很满意。但一开始谈起他近期的情绪变化以及就业问题时,情绪就比较低落,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并不断的抖动自己的脚尖,语速加快,能明显察觉到他情绪的变化。

据齐某自述,他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高。白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时经常走神。老师一提醒又能集中注意力。最近也不想去做自己学生会的工作,工作中老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觉得“心里像有把无名火”。为避免影响工作,已经转交给其他同学处理。有女朋友陪伴或者和朋友打篮球时还能比较开心,但一个人时就什么也不想做。食欲有所下降,偶尔会出现消化不良、胃痛的情况。咨询师评估和诊断后认为齐某知、情、意与外界环境相一致,自知力完整,能主动前来咨询并配合咨询师的一切要求。躯体未见异常,情绪反应强度不大,社会功能虽受到一定影响,但并未泛化。人格无明显异常。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咨询师向齐某解释和分析,他目前的情况属于焦虑情绪。其原因可能来自父母或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来自自身。咨询师准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在第三次咨询时咨询师采用了再现情境,让齐某再现参加双选会面试被拒绝以及被父亲批评时的情境,找出当时内心想法及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随后采用RET表格的形式让他明白自己的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以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让他了解到紧张焦虑不是由负性事件引起,而是由不合理信念所致。同时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齐某在经过反复思考后,写下以下内容:诱发事件A——面试被拒绝,被父亲批评。不合理性信念B——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应该找到好的工作;我不能让父亲失望;具体的不合理信念——没有英语等级证书我就找不到工作;我的其他成绩都一文不值;我不能找到工作,真丢父亲的脸。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情绪表现:紧张,焦虑;行为表现:失眠,食欲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咨询师再通过提问和分析,让他回忆和审查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性格的形成。齐某表示通过这样的方法,他的心情放松了不少,并表示将对下一步的咨询工作积极配合。

第四次咨询在前一次咨询的基础之上,咨询师进一步帮助齐某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通过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来访者进一步领悟到其不合理的思维,并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来访者意识到,只有消除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能消除或者减轻目前的情况。咨询结束后一周,齐某再次返回咨询室告诉咨询师,自己的焦虑情绪已经得到极大的缓解,睡眠状况好转,上课也能集中精神了,并已经回到学生会继续工作。他还打算近期与辅导员和父亲好好的谈一下,让他们帮助自己分析分析,以便找准自己的就业目标。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16)01-0115-05

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健康平衡发展。通过分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现状的形成原因,对建立和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建设相应制度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促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专业学生减轻压力、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和学习环境,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照依据。

一、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的设计

本次调查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形式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为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11-14级在校学生,学生总人数为462人,问卷调查共发出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7份,有效率为94.89%。本次问卷设计前,通过对相关学生的开放式访谈、文献查阅、上网调查,结合我系开展学风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本着聚类分析原则,将问卷内容分为基本情况、生源质量、学习现状、教与学的现状、教学秩序的管理、学生毕业意向等几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独立学院学生学费相比一本、二本每年每生要贵一万多元,并且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要求高价格(如配置高的电脑等)或者易耗(如水彩颜料等)的设计工具。我系参与调查的学生,67.68%来自城镇,32.32%来自农村。在“家庭经济能否负担本专业学费及其他学习开支”问题中,来自城镇的学生中30.45%认为勉强能,2.08%的认为很难能;来自农村的学生中29.71%认为勉强能,5.07%的认为很难能。而所有学生因为要补贴学费及其他学习开支而长期会兼职的比例达到11.27%,经常会兼职的达到16.90%。不难看出,不管是来自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的学生群体,有30%左右的学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这必定会使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影响学习状态。另外,这些学生中因为又有接近30%的利用课余时间长期或经常兼职,一定程度上占用自学时间,影响学习效果。

(二)生源质量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回答“开始学习美术的时间”问题中,高达72.83%的学生是高中期间,在回答“选择艺术专业的原因”问题中,高达79.62%的学生选择了“家人期望”、“升学需要”等非兴趣、爱好的原因。这些学生对专业概念认识模糊,对专业学习既没有兴趣又没有天赋(这在学生回答“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中选择“自己没有兴趣学”或者“自己学不会”的比例达25.98%中也可以体现)。可见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风建设困难较大。

(三)学习现状

在“对待大学学习的态度”一题中,只有7.74%的学生选择了“随便混混,都无所谓”,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是比较端正的。但是43.32%的学生选择了“只求及格,不挂就好”又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要求不高,读书只是为了获取一个文凭的现实。因国家招生评价体系的倾斜,艺术类考生在报考大学时,文化成绩要低于普通专业学生,加上社会上繁荣发展的艺术科考前辅导班,流水线的辅导方法,让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应试辅导在短期速成“艺术生”。这类学生不可避免地专业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有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高达35.37%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文化课都不满意”;对艺术感兴趣而选择本专业的学生,又因为长期偏重专业学习,轻视文化课的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个体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所以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满意,文化课不满意”;以11、12级为例,11级(大四)截至到目前(大四二学期)的英语过级率(主要是英语三级)达到36.57%,12级(大三)截至到目前(大三二学期)的英语过级率(主要是英语三级)达到35.25%。这与大三、大四学生中有27.85%觉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必要英语过级和8.86%觉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看个人情况要英语过级的数据基本相符。同时,经过查阅08、09、10级截止到毕业时的英语过级率(08级仅为5.88%,09级为19.59%,10级为27.63%)对比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过级率逐年级增高,一定角度地反映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重视文化课尤其是英语学习的趋势。问题“是否会主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结果见图1;问题“是否会主动参加各类专业讲座”,结果见图2;问题“是否愿意参加专业相关的协会、社团”,结果见图3;问题“是否愿意参加专业相关的活动”,结果见图4。以上四个问题学生的选择可以启发我们,其实大部分学生观察力、创作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愿意参与专业竞赛、讲座、专业相关的协会、社团、活动等。这些内容又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风的发展。但是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保持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高效的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内容,是我们运用这些载体促进学风建设时应该重视的。问题“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自学”,结果见图5;问题“认为有无必要在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果见图6;问题“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结果见图7;问题“是否会主动地去了解和积累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结果见图8。调查结果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大部分学生有一些想法和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欠缺有效的方法或实践途径,没有完善的学习计划,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打游戏、网聊、看电影、睡觉上。因此我们开展学风建设,对学生在这些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是学生最需要的。

(四)教与学的现状

学风不仅是学生的学风,还包括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从专业方向设置上看(见表1),我校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总是在改动,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11、12级是根据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综合成绩排名选专业方向。有些综合成绩不高但专业课成绩较突出的同学往往被迫调剂到第二、第三志愿自己不太感兴趣或者不太擅长的专业方向中学习。学校的艺术学院在云塘校区,而城南学院的设计艺术系在金盆岭校区。两个校区的分化,凸显的问题是金盆岭校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从08级大三开始各班才有自己的专业教室,学生才不再抱着一堆的材料东奔西跑地到不同楼栋、不同教室上课。但目前仍旧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室过小、教学硬件设备滞后、诸多教学材料空白得不到解决等问题,非常影响学风建设开展的效果。一直以来,学校统一订购的教材,大量的过时或者不实用,更有任课老师讲此教材没有用处,或者学生可以7.5折自己到书市买到。目前每个年级的学生对教材问题意见非常大,对学校开展学风建设不解决学生切身问题非常不满。根据调查结果,高达59.7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的专业课堂上只有少数课能或者不能学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4.03%的学生在“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中选择了“老师教得不够好”、“老师水平有限”和“老师责任心不强”。根据平时学生的反馈,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无任何意义;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职称偏低,普遍缺少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专业强的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上,开公司、开工作室等,本职的教学工作却放在非常次要的位置;还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迟到、早退,学校的上课安排让学生在课堂自习或者要学生不用来上课(美其名曰让学生在寝室学习,但是老师不会到寝室去辅导)已经是家常便饭。这些师德、师风不高的老师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跟学校大力开展学风建设的主流背道而驰。

(五)教学秩序的管理

问题“我系开展的学风督察上课签到有无必要”中,46.37%的学生认为“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8.1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从这一组数据结合“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有53.40%的学生选择“学习氛围不够好”或“课堂纪律不够好”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学的学习中有一个有力的督促和管理,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这是符合“‘90’后大学生成为当今大学学生的主流群体后,强调个性,但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差,责任感不强”的总体特征的。而针对我系学生的课堂管理,42.39%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任课老师,44.96%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辅导员。这个答案可以启发我们,在课堂管理促学风方面,任课老师与辅导员能有效配合工作的话,效果会非常地好。

(六)学生毕业意向

在问题“毕业以后是否想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中,仅37%的学生选择了“是的”,达到23.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的”;在问题“你毕业以后是否会选择考研、出国等继续深造”,10.54%的学生选择了“是的”,48.25%的学生选择了“不是的”。根据了解,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对专业不感兴趣,在校期间只要能够毕业,以后将选择其他岗位,从而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主动性,这种思想会影响到班级的其他迷茫同学;根据对往届毕业生情况的追踪,毕业后转岗的学生达到60%以上,这些状况会一定程度地传递给在校学生,对学风产生冲击;今年开始学校开设艺术专业的专硕,这个利好的形势激励了我系相当一部分学生确立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目标,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认真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三、对策思考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风建设,我们不仅要有学风建设的常规措施,更要根据其特殊性和调查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尽最大“作为”,减轻家困生压力

一方面,通过“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自述”等材料、班级同学对家困生在校勤俭情况投票、与家长电话沟通等形式,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名家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实际情况和在校衣食住行的生活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校院等的助学政策,帮助家困生通过有效途径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压力。并且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好学生兼职教育,请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协调好学习和兼职的关系,帮助低年级学生找到合适的兼职;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实习、实践,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缓解经济压力,及早熟悉社会,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总之,尽可能地让家困生同学在学习专业时不会因为家庭经济问题产生太大压力,进而影响学习,影响开展学风建设的步伐。

(二)分年级加强学生专业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一方面,新生军训结束后,就安排一系列高年级学生评价高的专业知识讲座,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培养学生对艺术专业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联系校友、外校学生交流、举办画展、参加设计竞赛等方式,加强专业的学习;鼓励学生到工作室实习,从中得到锻炼和培养。要以这些为切入点,发掘自身教育资源与邀请高水平专家双管齐下,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分年级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有组织地、有老师指导地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省市级的设计比赛,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竞争中发现与弥补自身缺陷,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心;由专业老师和学工办老师带队,成立专业协会、社团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为学风建设服务;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很难自己顺利找到合适的专业实习、实践的问题;由任课老师带队或系学工办组织我系学生去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学习,做出好的有深度的设计作品,帮助他们对市场情况、客户需求、实际空间深入了解;积极为他们搭建各类特色活动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管理制度

通过培养方案更新与制度改革,和谐促学风。科学设置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并保持一定年限的稳定性,做到“为改而变”、“变中求稳”;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条件上,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合理合情”的设置;客观实在地对金盆岭校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资源情况开展调研,责任明确、力所能及地解决目前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问题;从学校的层面统筹教材科购置教材与老师、学生实际需求教材的关系,做好老师、学生的服务工作,避免因为这些因素“因小失大”影响学风建设的效果;从学校的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学风建设全面化。教师队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具有示范功效;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大教学创新力度,建设学生乐于接受的精品课程,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和知识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促进学风转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科内容前沿化等标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促进学风建设。

(五)任课老师、辅导员形成合力,发挥教学管理促进学风功效

课堂质量(氛围、纪律等)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两者要增加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把通过教学管理促进学风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六)以就业教育为抓手,减少学习迷茫

通过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增强学习自主性,减少盲目性;适当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帮助学生将学习动力建立在毕业后的就业发展深造需求上,减少迷茫;考虑到学生毕业就业方向有所改变,从事非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较大,鼓励、指导学生在校考取研究生、公务员、选调生、会计资格证等,帮助学生增强在大环境中的竞争力;组织督促文化课较好的学生加强对外语的学习,提高三级、四级、六级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武莹.高校艺术生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为例[J].音乐大观,2014,(1):96.

[2]刘敏.新时期影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风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改革与开放,2014,(2):67-68.

[3]谭娇艳.如何加强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学风建设[J].华章,2014,(27):137.

[4]杨江龙.艺术类院校学风建设的瓶颈与对策:以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202-203.

[5]高姝佳.关于新建民办高校中艺术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为例[J].才智,2013,(27):136,147.

[6]蔡相国.高校艺术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临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2,(11):105-107.

上一篇: 水利水电工程的分类 下一篇: 中学学生家庭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