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33: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的基本原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以下两点含义: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本土化,是在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之上的改造与加工。第二,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设计与开发的课程,其主体是学校和本校的教师,是在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个人发展需求高度了解之下开发出来,由学生进行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实际上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延伸与补充,甚至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本土化的应用。
二、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既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本土化应用,那么就应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就近取材,从一个典型的知识点入手逐步扩大和联想,并且要在了解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将所学到的抽象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就近取材。教材的编写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内容的选择,既然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延伸和本土化,校本教材就更应该突出当地的特色,从实际生活入手。我们在编写《陕西风俗与陕西旅游》这本教材时,就是从学生们生活的家乡――陕西省出发,通过介绍陕西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传统习俗与旅游景区,引领学生去了解自己家乡的美景,亲近自然,亲近传统文化。
2.精选精编。地理知识是庞杂广博、包罗万象的,一本小小的校本教材不可能将本学科所有的问题和知识点包括进去。所以校本教材在编写时应该选择本学科典型的知识或案例,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编排,让学生有兴趣学,老师有兴趣教。在编写《陕西风俗与陕西旅游》教材时,针对陕西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在植被自然带的变化方面,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理解,选择从北向南对其变化进行介绍。
3.兴趣优先。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热情。课程内容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成为衡量校本课程开发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此次校本教材的编排中,首先教材的标题《陕西风俗与陕西旅游》在这个人人晒旅途的时代可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同时还选择了对陕西饮食习俗进行介绍,目的是想通过饮食习俗来了解陕北、关中、陕南的气候特点以及在气候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让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气候是影响农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
(四)突出活动,学以致用。
地理知识繁杂抽象,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校本教材在编排时,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引入事件分析和应用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校本教材在编排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突出设计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伴随着高效课堂的开展,教学方式也由原来的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的兴趣为先,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带动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
“课程变革,不仅仅是变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在课改的时代下,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是教育家。既然是专家,那么就要有所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的创新。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在对学生兴趣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之下,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种提升,也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拔高,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和锻炼。
基本原则
辨证施膳 施膳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即病证有寒热,食物也有寒热之分;对于不同的部位和脏腑之病,应根据脏腑和部位所喜所克的规律调节施膳;病证皆属正邪相争,所以正气总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耗,必须按其损耗情况予以施膳,即“虚则补之”的原则;《素问・热论篇》所载:“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故病后调剂好饮食和施膳也是很重要的。
三因制宜 三因即因时、因地、因人。气候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它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组方施膳时必须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施用合理的药膳,才能做到因病施治、强身健体。我国地域广阔,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不同地区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为此在施膳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施予相应的药膳。
以脏补脏 它是指用动物的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脏腑,又称“以形活形”、“以形补形”等。动物脏器都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其以脏补脏的作用都在草木之品之上,这种观点在药膳中的应用至今在民间还广为流传,但本人对此种观点持有一定的保留看法,即以脏补脏是否能全面达到防治效果是值得商榷的。
应用药食性能 中药有性味归经的学说,同样食物也有,这是中医药膳的重要观点。中医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视食物的相互禁忌、相生相克、药食同源的特性。
药膳实例
苡米粥①组成:苡米50g,大米50g,白糖适量。②制法:以上二味用水洗净后投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成粥,将稠时放入白糖少许,溶解后即可食用。③功用: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湿性久泻,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苔腻。本方可长期服用。
黄花保肝茶①组成:黄花(干品)10g,甘草8g,五味子5g,大枣50g。②制法:上述各药用冷开水洗净,放入茶壶中,用新沸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每次应加新沸开水冲泡方可。每日1剂,频饮此茶。③功用:清热利湿,养血补肝。该方是肝炎患者的一种较好饮料,有助于稳定病情,使其日益好转。适用于乙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黄疸型肝炎。
莲子赤豆虾肚①组成:莲子50g,赤小豆50g,苡米50g,虾50g,火腿50g,猪肚1个。②制法:猪肚洗净,将莲子等装入猪肚中并扎好,炖烂食用。③功用:猪肚性温、味甘,补虚损,健脾胃;莲子养心安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苡米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虾仁和火腿补益壮阳,营养丰富。适用胃癌等病人补充营养,增强抗癌能力,恢复机体阴阳平衡。
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一直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四大民生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在进行社会治理中的重难点。只有这四大民生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人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幸福、社会的发展才能趋于平稳,经济的进步才能得到保障。但就医疗领域来说,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来抑制药品价格的虚高和“以药养医”的弊端,但是单靠政府制度的介入和维护,来进行医药价格和诊疗价格的控制与调整,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也需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实现医院整体运营成本的降低,在保证经营效益的同时,把一部分成本红利让渡给国家和社会,让当前巨大的医疗压力得到缓解。
一、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意义和作用
(一)提高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
医疗机构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医生是人们心中的“白衣天使”。但是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医院在许多人心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莆田系医院的存在,让人们对于就医寻药变得害怕和畏惧。而有效的成本核算,可以让医院对于各种价格,比如中西药的价格、医疗器械的价格、医生就诊的价格、病人住院的价格等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建立起一个明确的收费标准,让医院运行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投入和对外收费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有效的杜绝部分医生在进行医疗整治的过程总中乱收费、乱开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承担起医疗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实现医患双方和谐共赢的局面。
(二)实现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对于医疗机构本身来说加强对医院经济的成本核算,可以让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营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握,有针对性的按照医院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来进行一些有关医院成本控制的工作,实现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有限的医院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提高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同时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更加健全的成本核算,可以更好为国家的医疗补助金额制定提供参考,帮助医院争取到更多的财政补助机会,让医院的融资渠道变得多元。
二、当前医院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的现状
(一)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
当前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现象的出现,大多是由于医疗机构对机构内部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医疗机构缺少专门的成本核算制度。当前许多医疗机构都没有建立起自己医院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它们大多参照或者直接套用企业机构的会计核算制度,但是因为医疗机构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虽然有获取经济收益的需求,但是与企业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纯经济利益目标之间还是存在差异,医疗机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还要完成“救死扶伤”这样具有道德要求的工作任务。因此,医疗机构在使用企业机构的会计核算制度来进行自己日常运营成本的核算工作时,极易导致过于逐利的不良倾向,从而导致现存于医院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成本核算流程不完善
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它有自己完整的流程体系,但是当前许多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流程在不够完善的同时,还不约而同的出现一定程度的对事后成本核算控制的倾向性,对于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核算控制力度相对不足。但是站在医疗机构健康运营和长远发展的立场来说,只有搭建起全过程动态连接的成本核算体系,才可以有效的保证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让医疗机构能够通过成本核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让整个成本核算的流程能够有效执行,促使医疗机构的工作者建立起严格的成本控制观念。
三、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的方法
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应该是依据医院当前的发展实际和未来的发展目标所进行的一种财务上的维稳措施。它应该是对医疗活动发生过程中所有资源耗费的会计层面的记录和归纳。它兼具预测职能和控制职能,是医疗机构对自己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效进行的一种有效的经济管理方式。接下来,笔者将对存在于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一个应对方法的分析。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
面对当前医疗机构中普遍缺乏自己专门的成本核算制度的问题,相关的医疗机构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医疗水平提高的局限认识,在不断提高医疗能力的基础上,也要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营能力,让医疗机构内部建立起全员知晓、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优质的成本管理方式,来实现医疗机构在改革潮流中的稳健持续发展,走出一条高效率、低能耗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帮助国家减轻医疗压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合理参考企业机构的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的实际,既要对中西药、医疗器材、场地费用等实物性的成本进行核算,也要对医疗机构中如专家诊治、护士护理、环境卫生等无形的成本投入也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让医疗机构的核算体系趋于健全。同时还要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执行阶段人为不良因素的产生,避免形式化任务的出现,让成本控制的工作具体细致,同时落实到人。再次,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各科室部门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不定期抽查,对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制度不断优化。
(二)完善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流程
面对当前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流程不完善的问题,相关的医疗机构要展开对陈本核算流程的整顿和梳理工作。以成本核算流程整治为契机,把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医疗风险、经济效益、管理成效、工作效率等不同医疗要素进行整合和精练,让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控制落实到具体的各个医疗要素中,利用最小单位化的成本核算,实现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的最大功效。合理的把握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获取医疗经济效益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最优保障的同时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全程性动态化的成本核算观念,改变以往的以事后控制核算为主的会计核算方式,建立起会计预算管理的观念,从源头上把握住医疗机构的成本投入,在每一个成本投入之前,进行一个会计账目上的可回收价值的估算,对每一笔投入的成效进行预估,对将来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把握,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建立起一个事前控制、事中调整、事后核算的完整成本核算流程。同时把成本核算的工作落实到个人,建立起以各科室领导为责任人的成本责任制,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部门氛围,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实现医疗机构整体运营成本的降低,促进医药价格和医疗问诊价格的稳定。
四、结束语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是每个医院的目标和追求,但是由于医院的经营和发展成本有限,所以在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医院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和内部管理的方式,来有效降低自己的不必要成本投入,以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医院运营效益的最大化,是医院积极应对改革潮流的有效措施。只要切实把握好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运营收益之间的关系,医疗机构一定可以以成本核算为契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成本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医院需要通过不断强化医院成本管理,努力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走出一条内涵效益型发展之路。
一、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作用与意义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作用与意义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阐
述。
1.从宏观上讲,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财政部门合理制定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经费补助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医疗项目成本是制定收费标准的依据。成本核算人员要深入科室,详细计算不同医疗项目的直接发生成本,如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直接劳务费、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等等。并将医疗项目间接发生的成本,如行政后勤、医辅科室的成本要素消耗,按照科学的分摊系数分摊至医疗项目中去。(2)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深化卫生改革的要求。建立鼓励质量和效益的机制正是深化卫生改革的目标之一。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政府部门按卫生服务社会平均成本制订收费标准,鼓励卫生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有利于建立、培育和完善医疗服务市场。
2.从微观上讲,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制定科学决策、加强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一般商品生产和交换而言,市场竞争意味着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实质是成本最小化竞争。对医疗服务市场来说,虽然价格竞争不是主要竞争手段,但面对政府规定的价格,在保证服务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成本控制己经成为并必将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2)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为评价分析卫生服务综合效益提供信息资料。卫生投资的效益,不论是宏观的社会效益和微观的经济效益都与成本成反比。医院的资源也存在合理配置问题。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针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措施改进工作,挖掘潜力,使各类卫生资源处于最佳利用状态,减少浪费,从而达到提高资源综合效益的目的。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内容
1.建立核算网络。为了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医院需设立由院长主持的成本核算小组,包括医务部、科教部、护理部、院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药剂科、物业部、信息科等职能部门及各核算科室组成的核算网络,负责实施成本核算工作。各核算科室设立1名兼职核算员(可由护士长兼任),协助主任对本科室的收入和支出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进行核算,使成本核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采用常设机构专人组织协调和定期集中研究决策的管理模式。采用HIS系统进行全院的微机联网,建立最小核算单位,并建立各收费项目的编码库。注重对各核算单位录入人员的培训,规范其录入操作和检查审核,以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根据核算单位的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各项收入数字的正确归集。
2.进行分级核算。根据医院医疗业务特点,实施院科两级核算体系。一级成本核算即医院总成本核算,以医院为核算单位,由财务科核算医疗业务的收支,实施对外报告;二级成本核算即科室分成本核算,由成本核算控制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做好一定时期的科室成本的归集和计算,并实施对内报告。同时,要求科室内部拉开档次,实行三级分配。明确了科室对所管理的工作人员奖惩、分配的自。拉开了科室之间和个人之间收入的档次;拉开了不同岗位间的档次,体现出“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
3.实行目标管理。对核算科室以及后勤服务工作部门,按月确定相应的经济指标,完成或超过经济指标,按比例发给奖金,否则,不发或扣发奖金,年终考核完成或超过经济指标的,给予年终奖励。
4.开展全过程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中心负责全部核算科室的收入、成本的归集和核算,各核算科室核算人员负责控制本科室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内容,按支出科目和成本项目分别将成本要素划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按各核算业务对象直接归集;间接成本按确定成本分摊的部门和步骤进行合理分摊。对独立核算的核算单元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才能规范各个核算单元的收入。内部转移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市场价格;以市价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和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根据对4种内部转移价格的比较分析,建议使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这样可以调动各核算单元的积极性,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5.坚持定期成本分析。医院成本核算控制中心运用管理会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把医院合理组织的收入、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核算并编制收支结余表及比较分析表。这些定期作出的对内报告,就如同交给了科室1本二级核算明细账,更明晰地反映了医院各部门在医疗活动中的动态性经济面貌,给医院管理者和科室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院成本核算控制中心运用对内报告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作为修订未来规划的参考;科室取得科室月收支结余表后,对自身业务量和经济运营状况作出分析比较,以便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加以修正。医院和科室运用这些会计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总结或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分析,大大地提高了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水平。
三、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效果
1.加强了核算,使“糊涂账”成为“明白账”,全面落实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后,解决了过去成本不实、收益不准的问题,使“糊涂账”变为“明白账”,即医疗收入和成本消耗、医疗收益、家底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2.规范了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堵塞了漏洞。通过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加强了财务自身管理,发挥了经济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了财产物资出入库制度,完善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规范了各项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和费用的分摊方法。在堵塞漏洞方面,做到了防止在院病人欠费增大,减少了出院逃费现象;在价格管理上防止了科室自定价格乱收费,端正了医风,塑造了医院形象。
3.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月终经过核算后,及时将科级成本核算数据反馈到科室,使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对本科室当月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调整收支计划,提出降低费用消耗的具体措施,教育全科人员增强开源节流的意识,自觉减少浪费,努力提高效益。
一、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我国大多数的医院在进行经济管理当中,对于成本核算问题,大部分是按照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而现行的企业成本核算的制度多是按照财务管理和会计准则实施的。就医院而言,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顶多就是统计每天的资源成本消耗和财务报表,没有可比性,报表的内容和财务处理之间也缺乏必然的联系,致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在经济管理中理论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医院的经济管理中缺乏有效、统一、完善的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和体系,最终影响了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2.成本控制相对滞后
理论上,医院的成本核算内容应该包括事前成本预算、事中成本统计和调查,事后成本反馈三个方面,但实际情况是医院只重视事后的成本反馈,也就是只计算成本的收入和支出的差值,然后以这个为标准对各个科室分配奖金。这样做导致各个科室只是追求表面的收益,过分重视奖金,完全将成本的控制和核算的作用与目的抛之脑后。以致在整体上造成医院的成本控制相对滞后。那么医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成本计划方案,将成本核算的三个环节一一做到,并且全面控制好成本的投入,预算好收益。完整的有效成本计划方案,可以减少人为的资源的浪费,很好地提高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率。
3.与绩效分配的关系处理不当
一定的奖金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医院将发放奖金和各个科室的成本预算结合起来这是不对的。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这跟奖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医院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但同时也误导工作人员,以为成本核算就是为了获得奖金额的多少,导致对成本核算的实际意义出现严重的认识偏差。最终使得各个科室只是盲目、片面地追求成本核算,只注重收入和投入的差值,没有一定的统一成本核算方案,难免会有浪费和耗损资源的现象,整体经济效益也不高。
二、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管理下,医院的医疗价格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上下浮动,依靠市场自身调节价格和价值的偏差。但是,我们也看到,医疗的服务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控于医院的成本核算结果。也就是说,医疗服务的成本核算很高,就意味着服务的价格也很好。医院的医疗价格不仅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也会对医疗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医院要合理制定成本核算计划方案,将医疗价格控制在消费者能接受的范围内,这样一来,既不会损害消费者的实际利益,也不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确定医疗服务合理补偿与消耗的尺度
医院的财务收入中,一部分是由国家进行补贴的,因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家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国家财务补贴具体是按照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进行的。如果医院在其经济管理中没有合理的成本核算数据,国家在财政补贴方面就不能进行正确估算,给予的补贴要么不够,要么多于实际,造成当地政府财务的浪费。所以,医院对成本核算的有效管理,不仅在财务补贴中处于主动地位,给政府提供可靠实际的数据参考,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经营运行能力。
三、成本效益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用客观的角度考虑经济成本及社会效益
医院的经济管理制度完善,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具体怎样才能将两者同时提高,就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控制好成本核算,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比如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就包括设备技术费用、人员的投入和培训成本、水电能源的消耗、材料的选购等。就效益方面,主要有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简化操作流程,强化了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减轻了消费者经济和身体的负担。当然还有些隐形的社会效益,比如医院的品牌效应,消费者的口碑等。
2.重视医疗成本的管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合理的控制医疗成本,是医院经济管理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主要原因之一,充分合理的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利用,进而将稀缺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四、成本核算的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医院的经济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成本核算所具有的价值成了医院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医院的成本核算可以说是其经济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只有认真搞好成本核算,才能够使医院的服务,管理,建设等工作建立在扎实,科学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成本核算,根本谈不上医院的经济管理,更不能促进医院的优质发展。
医院中的成本核算内涵
医院在疾病的预防以及疾病的康复的服务的过程当中,其价值体现就是所花销的货币。历史成本分期核算是目前我国医疗成本测算所遵循的原则,遵循的原则按照口径的一致性和直接成本实计且权责发生制与间接成本分摊等原则,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是:①医院一级的②科一级的③项目一级的④病例一级的⑤病种一级的⑥诊次一级的。现阶段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中体现的丰富内涵和应用广阔范畴中管理层面应包扩:①预算、②计算③核算、④分析。监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督程序则体现了从时间的排序上进行医院成本管理及控制的管理理念,对医院的各类成本数据的精确核算是管理到位与否的具体体现,管理理控制的实施基础实施的过程涉及到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环境和效率效益,其中医疗的质量好坏和技术服务水平的高低以及服务的态度的好坏和信息化的程度到财务的控制管理的力度和法律以及法规等众多个领域,其成功标志就在于:事后发现了的问题能够在事发之前准确的预测并且做到事中控制的有效程度。
医院的成本核算具有两个特征:
作为医院的经济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成本核算所具有的价值成了医院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医院的成本核算可以说是其经济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只有认真搞好成本核算,才能够使医院的服务,管理,建设等工作建立在扎实,科学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成本核算,根本谈不上医院的经济管理,更不能促进医院的优质发展。
一、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内涵
(一)医院的成本核算概念
医院的医疗成本为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当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总和,由劳务费、公务费、业务费等多种费用组成。医院的成本核算为医院管理及决策提供支持,可以对服务过程当中的每项耗费做好分类和统计,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依据。
医院的成本核算同财务中的成本有一定区别,它所具有的内涵更加丰富。比如可以根据不同成本归集的对象,将成本分成单病种成本、单机成本与科室成本等;可以根据经营的需要将其分为社会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等。
(二)医院的成本核算特点
1、成本的核算本质具有非价值的补偿性
成本作为商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具有补偿性和耗费性。但公立医院经营是不能以盈利作为目的的,国家对其医疗经营并不收税,医院各项收费的价格都是由国家物价部门统一制定的。所以,医院通过进行成本核算,并不是实现价值补偿,而是追求和发现同政府定价间的差异,借以降低核算成本,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2、成本核算的对象和方法
确定医院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方法,无法兼顾各项专门技术的特性,只能根据管理需要进行选择,通常分为科室成本,医院成本,病种成本,项目成本等。实践证明医院通常所选择的核算对象为科室成本,这是最佳降低医院可控成本的途径。
二、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作用
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目的在于通过对医疗及医院的服务成本核算和管理来反映医院的医疗活动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增进与提高员工对成本的认识,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为保证医院的医疗活动正常进行,应当对资金的消耗不断进行补偿,成本则是衡量补偿金额多少的尺度。假如医院不能够按成本对资金消耗进行补偿,医院的资金就会出现短缺,不能使再生产按原规模正常进行。
很多指标都可以反映医院的工作质量,其中医疗成本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医院在经营管理当中的工作业绩都可以通过成本进行反映,比如固定资产利用的情况,医疗技术与服务好坏等指标均可以通过医疗成本来反映。
此外,医疗成本对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也起着很大影响。医疗市场不仅靠服务、技术竞争,更主要的是靠价格进行竞争。按市场机制的原则,如果价格越低,则吸引的病人越多。降低服务价格首先应当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这样成本便成为了成为医院竞争的首要条件。
三、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效果
(一)形成了全体员工参与医院管理的良好氛围
成本核算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关,成本核算可以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使大家形成节俭的风气。以往病房申请单等表格随便拿、满天飞,如今则发放至每个人的手里,切实降低了浪费程度。
(二)提高了医院管理人员对核算的意识
成本核算无疑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学会了开源节流,精打细算。以往盲目购买医疗器具的现象逐渐减少,医院的质量效益有所提高。成本核算避免了医院管理人员盲目追求效益的想法,明确了应当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上提高效益。
(三)促进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长
有数据表明,从不全成本核算至全成本的核算,医院经济效益有了飞速增长。另外,由于医院实行以医疗成本核算作为基础的管理制度,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切实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思想,增加了社会效益。
四、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的成本核算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在医院的管理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医院的管理者应当重视和了解成本管理发展的趋势,制定适合自身医院发展的成本核算策略,以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促进医院的发展,最终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会,吴青松.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强医院成本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O4(10)
[2]杨新毅.浅谈医院成本核算[J].中华中西药杂志,2006(9)
近几年医院在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公里医院中存在资源浪费、经济性与公益性失调的问题,这不仅会给公里医院的健康发展带来影响,甚至会影响公里医院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了确保公立医院能够持续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很有必要。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简介
成本效益分析法通过对项目进行科学的比较,能够得到可获得整体效益与投入成本的数据,能够对项目价值评估,将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在经济管理中,能够实现小成本投入,最大化收入效益的效果。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一是明确项目成本;二是确定项目能够节约的成本以及能够获得的额外费用;三是制作可获得效益与预期成本相应的报表;四是对该项目的收益、成本进行量化、评估。
二、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能够对各专科运行情况掌握
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各专科的效益、成本进行核算,进而管理层人员能够通过核算所得到的数据对专科指标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握,了解医院实际的运行状况。并可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状况的管理规划,进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能够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公立医院中的经济管理半酣了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医疗服务、医院利用信息以及财务管理等等,为了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注意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很有必要。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经济活动的成本进行科学的计算,合理的控制,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因此在公立医院中实施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社会效益、经济成本综合考虑
公立医院中存在部分难以用金钱进行衡量的隐性效益,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对该部分隐性效益赋予权重,应用间接的形式表达。社会效益是医院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并且医院必须保持对项目分析的客观性、全面性。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对医院的经济成本、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增加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医院保障制度。
(二)成本控制,医疗资源利用充分
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的目的之一,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促进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国在扩大公立医院与发展私营医院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根据我国国情,由于人口较多,为了确保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必须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成本控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应加强对成本的核算、分析,促进公立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根据相关医院效益评价研究,选择公立医院16项效益评价指标,为了对这16项指标进行论证是否合理,本次研究共发放了100份医院数据问卷调查,调查的人员包含医生、药剂师、管理人眼以及护师等,共收回有效问卷697份,应用SPSS软件因子分析法确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应用少数几个因子对多指标或者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首先应对数据进行表述性统计,本组所有指标中均值最高的三项分别为平均每位医生的出院人次数、病床使用率以及社会评议良好率。其次对原有变量因子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应用巴特利特球度与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为1909.596,相应概率接近与0,结果认为单位阵与相关系数矩阵存在显著差异。最后进行因子的命名解释,本研究应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并按第一因子载荷进行输出,
(三)经营数据监控与反馈
管理部分应对各项收支数据进行核算、分析,对异动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反映医院的实际运行状况与经济运行能力,及时的向医院管理人员进行反馈,促进开源节流工作的同时,让支出得到有效的补偿。
(四)注重社会效益
公立医院担负社会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应始终坚持、维护公益性质。公立医院不能将医疗经营性收入与”以药养医”作为大比重收入,如果公立医院将医疗经营性收入作为生存发展的空间,就不能体现自身公益性。由于公立医院公益性与政府投入以及使用效益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在投入水平方面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立程度有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2012年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各医院提升成本核算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近三年医院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与2015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最新财务制度对中医院成本的划分,可以分为诊次、床日、病种、医疗服务项目和科室。《办法》规定医院的成本核算具体包括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和人员经费等,且成本核算要秉承重要性、成本效益性和相关性原则,将成本运用合理的方法分摊至各部门,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与中成药收入、中草药收入等进行合理配比。但是根据以往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中医院成本核算的研究仍然存在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分摊方法不合理。全成本核算不实际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基础上,着重归纳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与成本分析方法,并提出提升成本分析水平的策略。
一、中医院成本分析现状
目前成本分析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之处,一是成本核算没有真正做到全成本核算,缺少全员参与意识;二是目前成本核算体系仍然不健全;三是成本核算的分摊不合理。首先,成本核算没有做到真正全成本核算,一是目前成本核算意识仍然停留在领导与行政科室层面,缺乏全员参与意识,没有涉及到后勤等部门,二是成本核算只是事后控制,没有事前控制;三是中医院对后勤管理费用等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摊。
其次,目前成本核算体系仍然不健全,中医院主要实行的是全成本核算体系,即主要分为三级进行成本核算。其中一级是核算医院的总成本,二级是核算医院的二级成本,例如管理部门成本、医技科室成本、临床科室成本、制剂成本及药剂成本,三级是核算医院的三级成本,例如管理成本中的管理人员工资费用、总务维修费用等,医技科室成本中的仪器设备折旧费用、医技人员工资费用等,临床科室成本中的消毒物品费用等,制剂成本中的药材成本、研发费用分摊等,药剂成本中的药品的购入成本药房人员工资费用等。但是这三级成本的核算只是局限于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涉及其他人员的成本核算。最后,成本核算分摊的不足也取决于以上两项的不足,成本分摊只是对个别部门的分摊,并没有涉及到非行政管理部门,例如后勤部门。以上三项不足直接导致了成本核算体系构建不尽完善与成本分析方法不先进、不科学。因此,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对中医院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二、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中医对我国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诊疗项目作为中医院的重要成本核算对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财务制度的颁布使中医成本核算对象分为诊次、床日、病种、医疗服务项目和科室。这也标志着该变了以往重科室、轻诊疗项目的状态,未来的成本核算将科室与诊疗项目平衡对待。按照新财务制度和相关办法,全成本核算体系将成本核算分为三级,一级是中医院的总成本,二级为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及其他费用。但是为了更贴近中医院实际成本核算,我们结合新财务制度和相关办法,将二级成本设置成制剂成本、药剂成本、临床科室成本、医技科室成本和管理成本。其中制剂成本主要由药材成本、研发费用分摊、人工工资费用、机器设备折旧费、水电暖费用构成;药剂成本主要由药品的购入成本、药房人员工资费用、水电暖费用构成;临床科室成本主要由医护人员工资费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消毒物品费用、临时工工资、办公用品、水电暖费用等构成;医技科室成本主要由仪器设备折旧费用、医技人员工资费用、水电暖费用构成;管理成本主要由管理人员工资费用、办公家具、设备及房屋折旧费、总务维修费、被服洗涤费、水电暖费用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项二级成本中均有需要强调的地方,制剂成本的核算应该符合权责发生制,为了单独反映制剂的收入贡献,其收入和支出应该单独列支;药剂成本并不计入科室成本,而是以医院整体加权平均进行核算;临床科室成本是以科室为主体进行核算,若是多个科室共同成本,要进行分配;管理成本不仅仅指行政管理人员,还包括后勤人员。同时,根据新财务制度规定,不属于医院其他核算主体和经济活动的支出不能作为中医院的成本核算范围,对外投资支出、捐赠支出不计入成本核算范围,购置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发生的资本性支出不能计入成本核算范围,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不计入成本核算范围。
三、成本分析方法研究
(一)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要结合中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诊断和核算。目前成本分析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本量利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首先,比较分析主要是以会计期间的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其中目标成本主要是采用定额目标、预算目标、同类科室平均水平、同类医院平均水平历史同期水平和历史最好水平等,并根据其差异分析原因。其次,本量利分析主要是基于业务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计算盈亏平衡时的业务量,其中医疗业务收支结余=医疗业务收入-医疗全成本=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保本点业务量=固定成本(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点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其中变动成本主要是水电费、绩效工资等,固定成本主要是物业管理费、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和基本工资。再次,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各费用种类占总费用的比重,例如分析各科室成本占医院总成本的比重,或者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占总成本的比重,通过比重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最后,趋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连续若干个会计期间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说明成本的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过程。
(二)成本分摊
成本分摊主要采用阶梯分摊法进行分摊,可以总结为一级分摊、二级分摊和三级分摊。一级分摊主要是后勤科室的分摊,将后勤科室的成本按照人员比例向医辅科室、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进行分摊;二级分摊主要是医辅科室成本分摊,将医辅科室成本向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进行分摊,分摊权重可以参考各自成本的比例或者工作量比例;三级分摊主要是医技科室的分摊,将医技科室成本向临床科室分摊,分摊权重可以参考收入的比例,全部分摊后就会形成临床科室的成本。且满足一定的关系:医疗成本=临床科室直接成本+医技科室直接成本+医辅科室直接成本+行政后勤科室直接成本=∑临床科室医疗成本。
四、提升中医院成本分析水平的策略
(一)健全信息系统建设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对提升中医院成本分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为后勤等部门进行网络全覆盖,这样更利于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和分享,更利于中医院成本分摊,更利于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目前“互联网+”趋势改变了众多行业财务分析方式,中医院也必须利用互联网实现成本数据分享管理。其次,中医院是一个信息密集的地方,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成本数据,而且可以提供病种信息,获取最新病种的成本数据。最后,信息系统搭建也可以为中医院与综合医院间建立信息联络桥梁,便于进行成本数据的比较分析,相对综合医院而言,中医院更需要外部成本数据进行医院内部控制。
(二)借鉴先进的成本分析方法
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通知》,要求规范成本核算。原来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人员比例分配法,二是收入比率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缺乏合理的分摊基础、缺乏事前控制。目前最受欢迎的是作业成本法,它主要是作业量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成本时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将资源消耗的费用全部归集到作业中心,二是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解至各作业成分中。作业成本核算具体可以按照成本对象确立、成本核算、归集作业成本、确定作业成本动因、分解作业成本、分配作业成本的六个步骤进行成本分析。因此,目前引进作业成本法是中医院进行成本分析最有效的,并且同时引进作业成本设备与人才。
参考文献:
成本效益法需要医院将所有花销按照花费对象进行分类,将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分开计算。这种方式能够将医院运营状况清楚表现出来,并且其表现更为真实。目前公立医院大多同时具有计划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两种特征,管理上缺乏科学性,造成成本无端耗费量大。要想将成本效益法合理运用到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必须先了解目前成本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弊端分析
(一)缺乏有效核算
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并没有制定较完善的监督核算工作,每月财务账目记录只是在经济成本产生后记录,并没有在月底进行核算。但由于医院本身管理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在成本管理点的设定上也存在差异性,加上成本管理对象划分方式的差异,医院并没有统一财务管理办法。在这一情况下,自然无法实施统一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二)制度不完善
医院成本效益已经在新制度中标明,且重点强调了成本效益管理的目标以及要求。但由于各医院均设有较多医疗科室,在管理上想要实现统筹规划效果较差。另外,一些医院并没有根据新规定的提出去制定新管理体系,致使医院行政、后勤以及药品成本管理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三)药价成本对比性不强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医院必须建立医药价格机制,确保药品成本具有可比性。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公立医院都存在改革不同步情况,且医疗价格与药品价格并不相同。公立医院的这种缺陷易造成政府部门必须投入人力物力去审核补助步骤,且对提升政府卫生机制有效程度具有抑制作用。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
(一)健全成本审核制度
成本效益法本就是对成本的合理规划管理,因此将审核制度建立健全也是必然。在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公立医院逐步实行了定额管理制度,在要求医院对自身花费成本详细统计并解释的同时,还确保医院形成了成本管理思想。
在成本效益思想的引导下,医院必须在提升医疗水平的前提下将成本开支降至最低。这就要求医院将成本节省方式多元化,根据自身运营的成本技术、成本费用来对开销进行管理。同时,成本效益法迫使医院必须建立一套成本审核制度,将没有必要出现或是重复计算的成本在下月注意管理,限制这些成本的产生额度。这一举措同时也确保了医院维护公益服务与降低服务管理的实施。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成本的优化
医院在进行临床用药之前,都需要对该药物的用量与配合用药进行研究,研究项目中包含了研究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研究过程水电消耗成本、培训费用以及研究设备的折旧费用等。这些研究成本均需要列入到经济成本中。就目前医院经济管理方式而言,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将研究设备的折旧费用算在每月均摊费用中,直接导致某一月份出现了较大金额的设备购置费用。医院在设备成本管理(折旧费用)上的记录方式可以通过设备购置金额除以设备计划使用月份来得出每月折旧费用。
(三)促进经济成本绩效制度的建立
成本效益分析希望医院能够制定一套成本核算体系,并且对成本支出分责任来管理。例如,将责任中心划分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以及投资中心。当成本责任被划分之后,需编制一套与之配合的成本管理草案,分中心管理成本支出。这一阶段的管理可以交给公立医院经管人员,根据事先计划的预计成本来对照实际支出成本,查看有哪些成本超出预算外,以及哪些成本没有在预算中提及。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对各部门的奖惩。
(四)数据及时反馈
成本效益分析通常以月为周期来进行核算管理,这种频率首先就奠定了结算有效性的提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医院在一个月内收支的对比以及数据的实时更新了解到医院成本产生的主要因素,像一些隐性支出同样可算在数据反馈中,例如水电开销、医患纠纷等,这类开销是能够通过行为控制节省部分的。经管部门需了解导致医院收支异动的各项因素,利用及时反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来节省不必要支出,确保医院的各项支出都能够产生相应收入。
同时,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效益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约束作用,让成本概念深入到医院每位工作人员心中,成为文化向心力,让成本节省与控制成为良性循环。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的一种,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医院自身成本控制降低看病买药支出,一定程度的缓解了看病难问题。
三、结束语
医院经济控制上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医院更好的管理自身财务状况,还能够通过成本控制降低患者看病花销,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在成本效益管理下,公立医院不仅可以将成本管理部门化,还能够将“公立”的社会性充分发挥,切实保障患者利益。总之,成本效益分析方式能够提升医院成本控制效力,促进医疗改革的实施,适合在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