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内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0 16:33: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课堂的内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课堂的内涵

篇(1)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59—01

临洮中学在高效课堂理念的引领下,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体会到,只有建立起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关系,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化运作。因此,高效课堂的实施还任重道远,需要全体教师认真体会并领悟其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及基本要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改革及其实践活动的途径和目的,应当做到“两个减少,两个增加,两个提高”。“两个减少”是指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减少教师对教材内容不分难易、学生是否熟悉而面面俱到的讲解时间,减少学生对已熟悉教材、已掌握内容的被动听讲时间。“两个增加”是指增加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启发引导、拓展延伸时间,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巩固训练时间。“两个提高”是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作用由传统教学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为主;教师职能由传统教学单纯的“管教”为主,转变为“管学”为主;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学的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评价由传统教学“教得如何”为主,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为主,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由传统的“听讲”为主转变为“探究”为主;学生学习方法由传统的“听讲”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学生学习态度由传统的“苦学”为主转变为“乐学”为主,从“你要学”转变为“我要学”,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学生评价由传统的“知识评价”、“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能力评价”、“过程评价”为主。

2.坚持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

坚持以问题探究为主线的原则,就是问题探究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能力为主要目标,把传统的“知识型”为主的培养目标转变为“能力型”为主的培养目标。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在讲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尽可能地在学案上给出恰当的预习建议。

(2)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导向明确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学、相互讨论、拓展延伸。

(3)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必须做到“五少五不讲”,即凡学生能自学看懂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凡学生自己能回答的,教师少回答或不回答。

(4)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必须进行拓展延伸。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对简单问题、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变化提出各种变式,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对课堂内容在广度上进行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使新知识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5)教师在课堂中必须保证学生适当的自学时间,包括讨论、思考、巩固训练的时间等。

2.对学生的要求

篇(2)

关键词:绿色生态课堂;高校;内涵;构建

【中图分类号】J616-4 ;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7-01

谈及“生态”,简单来说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1]。联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2]。故而生态课堂研究的是人、物质和精神三个因素,通过对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的把握,最终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效果。

一、绿色生态课堂的内涵

“绿色生态课堂”的提出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绿色生态课堂”,主张以人为本,是一种能够顺应学生个性发展、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能够营造高度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教育和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课堂。“绿色生态课堂”具有人文关爱和环境关爱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育的宽容性,教学关系的平等性、师生切磋的合作性。

在高校中开展“绿色生态课堂”实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有助于帮助深化教育内涵,凸显高校教育教学的前瞻性和时代性。同时,在这个理论上升到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始终贯彻人本思想,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关于高校绿色生态课堂建设的探讨

大学课堂相比于中小学课堂而言,更具研究性、实践性和复杂性。教学方式和教授对象发生改变,因而新的问题开始突显出来,总结来说,高校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期间沉默寡言、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等,如何加以改善?接下来就如何建设高校绿色生态课堂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掌握绿色生态的课堂管理艺术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绿色生态课堂则提倡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发展,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正确对待学生学习的差异化,真正做到师生之间人格上的相互尊重。另外,绿色生态课堂应该是师与生相互学习知识、共同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与学生之间的依存关系,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既要积极引导,也要鼓励欣赏,从而发挥出强大的教育合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2)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3]。通常在大学课堂,座位的编排往往容易被忽略,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座位,因此常常会出现学生座位排布整体分散、局部扎堆的现象,这必然会限制绿色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同时散乱的排列也会影响知识的传输。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对课堂环境进行设计,包括座位的编排和氛围的调节,要能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科学地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设计和管理,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更有融入感,另一方面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帮助在教学中迸发出更多灵感的火花。

(3)课堂纪律的管理要张弛有度

课堂纪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在高校课堂中,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因而教师一方面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同时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切不可放之任之,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正确引导。此外,大学生作为一个已拥有健全人格的成年人,他们自尊心强烈,因此在纪律维持上要把握好一个度,不可采取过激方式,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总而言之,绿色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要尽量做到既不约束又不散养,提高自身对课堂纪律的把控能力,并善于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和相互竞争来提高其自我约束力。

2.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对主观能动性的理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4]。联系到教学中来,如何促使学生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对未知的探索,适时的抛砖引玉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说也未尝不可,此外适当的提问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思考的驱动力。而如何让学生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呢?那么教师可以尝试“问题源于生活”的原则,预先创设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当下、审视自身、联系生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发现、认识、研究、改良、创造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手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声、光、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G色生态课堂的性质应该是回归本真、自然的,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教材,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发挥其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度使用视频、动画、音效等手段,不仅能够优化知识的呈现效果,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此外,要正确认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重要性,明确其之间的互补和穿插。以第一课堂为主导,以第二课堂为补充,以第三课堂来检验,发挥三个课堂的联动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均受到系统的绿色教育,实现绿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见成效即“三进一见”的目标[5]。

三、结束语

绿色生态课堂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方面,还是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方面,它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只有将绿色生态理念真正渗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才能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毅.生态美学与环保使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6):144-149.

[2]解希静.试论实施生态式教学的必要性[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13.

[3]夏F.浅谈有效课堂管理[J].评价与管理,2012(2):14-17.

[4]陈淋生.浅谈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情感读本,2014(35):27-31.

篇(3)

尽管现代学校的进步在于以新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实现了对大多数人的道德教育,但是,现代学校依旧面对古老的道德教育难题:道德是否可教。现代学校进行道德教授所预设的人性基础及使用的手段,只是为了方便达成它所追求的现实目标,即对人行为的规范和控制。而着力于此目标是以放弃仰望更高的道德,以及偏离道德教育的真正目标为代价的。因此,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限度,并为人更高的道德追求和道德需要开辟空间。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51-01

课堂高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正是当下教师践行的新途径。与传统课堂相比,生本高效课堂更显人情味。首先,正确理解生本高效课堂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其次,笔者认为可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和教学方法具体探讨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

1 生本高效课堂的内涵

生本高效课堂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两大要素:一是“生本”,二是“高效”,与非生本的低效的传统课堂相对立。所谓“生本”,即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于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所谓“高效”,即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限内让教学进度达成并超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甚至是更高目标,是人们理想的期望值。生本高效课堂,由“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伙伴角色,高度尊重学生,教学上从文本指向生活,帮助其学习在不同层次上建构由感悟到认知到熟知的过程,营造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课堂效益更显著。

生本高效课堂包括三大基本要素:以人为本、教材、教学方法。其中“以人为本”是先行原则条件,教材须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修订,而教学方法得按教材展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决定了生本高效课堂是否“生本”,是否“高效”。

2 苏教版课标、教材的特点

课标是制定教材的标准和依据,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而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知识载体。课标和教材的制定直接决定了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构建的成功与否。在新课标的指示下,以国内各类版本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其中三者(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作比较,可得出人教版偏重教学知识点细化,数量多,习题量少;北师大版有大量贴近生活的例子,利于教师的教学展开,习题量最多,且层次分明;而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偏少,但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例题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帮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对比发现苏教版高中数学更为符合“生本高效课堂”的教材标准。此外,苏教版高中数学从具体内容上更显其亲和力,例如: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的引言部分写到;“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茫茫的草地上,一群羊在悠闲的走动;清澈的湖水里,一群鱼在自由地游泳……”鸟群,羊群,鱼群,童真诗化的语言不约而同指向同一类对象,那就是集合。

但是苏教版优势愈加明显,劣势便更加明显。表现主要为三方面:一是苏教版教材知识点过少过简,教师在教学中不免要挖其他教材的知识点来作补充;二是习题设计部分一些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三是教学中一些实例过于牵强。总的来说,苏教版教材在课改中更显大胆创新,对于其劣势,可用其他教材辅之。

3 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之策

3.1贯彻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推行生本高效课堂首先要理念先行,为此学校要通过行政力量普及理念,首先,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生本高效课堂的讲座,让大家领会生本高效课堂之内涵,认识构建生本高效课堂之重大意义。其次,让教职工以各学科小组形式,集中学习生本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例,研习各类生本高效课堂之系列丛书,达成课堂教学一致共识。

3.2“以生为本”改革课堂模式

对于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课堂必须“以生为本”,教师可以按阶段性学习对学生开展各学科课堂问卷调查,了解各学科课堂现状和学生学习心理,针对反馈信息调整课堂模式,去除课堂的繁冗环节,增设学生喜欢并能高效学习的新环节,调整各环节时间。

3.3生本高效课堂五环节实施步骤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在生本高效课堂的具体教学方法设计环节上,我们可以采取“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的五环节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伊始提出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简单预习发现新知,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开始自主阅读学习,把提炼知识点进行分享交流,小组形式派代表进行课堂即兴主讲,其他学生进行知识点整合,在关键时刻,教师对争议的知识点也就是重难点进行即是点拨启发,最后学生间进行二次互动交流,学习达到新的达标与拓展。

教学方法,无论传统或现代,都必定要服务于生本高效课堂。科学之教学手段符合人之认识规律,可提高课堂效率。苏教版高中数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相互联系,整体连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学习思维;注重联系实际,创造新的教学范式,将平时作业与实时资讯相联系,将所学知识与现代科技联系在一起,运用所学知识在电脑等科技设备上完成作业。但是苏教版的教学方法,手段显然是为城市学生设计的,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显然是不太现实可行的。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除了实施以上策略外,我们还需要培养更为强大师资教学队伍,教师需要“锤炼”,不断地提升自己,与时俱进。教师是学生学习之路的指向灯,优秀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开展生本高效课堂教学。

从苏教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来看,从具体中概括出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可行性,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劣势因素的存在,这都需要教育工作者今后的不断改进。生本高效课堂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学目的是为其健全人格提供知识修养,注重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关振国.“以生为本”高效课堂内涵解读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4(01).

[2]邝尔安.生本高效课堂之问[J].中国教育学刊,2012(10).

篇(5)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关于高效教学的内涵说法不一,但大家都更关注如何达到高效,许多一线教师和学者都致力于研究高效教学的策略。 喻平探索了如何高效教学,把教学分为基本型教学、智慧型教学和创新型教学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依托教师的基本知识结构、学科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1]。本文从新教师成长的角度,提出一个高效教W的路径,即高维――高质――高效。

1内涵

1.1高效教学内涵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数学教师充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优化教学行为,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地整合到一起,促进学生高效地参与数学学习,并获得优秀的认知成绩、良好的认知结构、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较强的效率意识、浓厚的理性思维、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的那些行为[2]。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1.2高维教学的内涵

高维教学即教学中要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由关注双基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评价单一维度走向多元过程性评价;教学内容上由过分重视数学一维过渡到数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相互交融的高维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上要从教师(讲授)或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维过渡到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和师生交流等。这里第一点是目标性的,关注的正是课标里要求的。以高维的视角来看待目标,可以统领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并让教师有参照的标准和执行的路径。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相应的评价方式。相应于目标的高维,评价必须多元化和过程性,评价的指标应该高维。教学十分充分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必须通过教学的过程来评价。由果索因,要达到高维目标,适应评价,教学内容上应当适时适当地把数学知识放入到整个学生应当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去。当然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主体是数学知识,但适当融进其他知识,可以起到增加兴趣,提高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效果,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前面这些都要通过教学方法得以实现,教学方法也就应当高维的,有机融合的。就像人的营养摄入一样,教学应当注意各维度的均衡发展,只发展某几维是达不到既定目标的。

1.3高质教学的内涵

要实现教学中的每一维都健康发展,就要都逐步实现各维度的高质。高质的教学是教师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能较好地遵循教学规律,恰当关注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在高维教学的基础上,使得教学更有效,学生能获得较好的认知成绩、良好的认知结构、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的理性思维、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

1.4高维――高质――高效三者的关系

从量变到质变,高质是高维的进一步追求。高维、高质和高效三者不是完全独立和严格分开的,三者之间互相渗透,有的教师最开始追求高维时就同时注重高质与高效。但普遍的现象是教学中先追求高维的教与学,再到高质。做好前两点并把这两点有机结合,就很容易达到高效。高效的教学也必须是高维的,高质的,高维和高质都是包含在高效之中的。但对一位教师初始就要求高效教学,也是很难达到的。通过高维――高质――高效的路径逐级递进,教师就可以脚踏实地,逐步登高。

2专业发展与高维――高质――高效

高效教学是新课改以来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避免无效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教育能力的一种体现[3]。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又与教师的知识结构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教育观念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影响。要达到高维教学,教师要从知识上具有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经过教学实践,逐渐掌握能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能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技能,具有高维教学的意识。

高质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MPCK,要具有反思、诊断和自我监控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是关于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该如何表述、呈现和接受,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 MPCK是数学教师特有的、影响其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4]。 高质除了教师要具有较好的MPCK,能高质量地组织教学以外,还要求教师要有提高质量的意识与观念,以及各种知识的良好运用能力。

高效主要是要求教师不断优化各个环节,有机融合各个维度,逐步向研究型教师、创新型教学迈进。高效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PCA。所谓PCA,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学生群体、特定的教学环境,在自身认识信念的支持下,在自我监控的作用下,从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中选取、组合、贯通相关知识,用于设计教学进程和解决教学操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1]。高效教学还要求教师不断研究和创新,在理论指导下勇于开拓,勤于实践,努力追求更高、更优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要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的只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看学生是否掌握的知识。教师要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实现自我知识的积累,要在课堂中充分的实现高维教学、高质教学、高效教学。实现了自我的成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喻平.数学教学的三种水平及其理论分析[J].课程 教材 教法,2012,32(1):63-69

[2] 王光明,王迎. 高效与低效数学课堂导入的案例比较[J].教学与管理,2011,49-51

篇(6)

洛新局磁涧小学 郭晓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当前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带着学校的重托,我参加了 2010年10月23日-10月24日在郑州举行的《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暨高效课堂经验交流研讨会》。虽然只有两天的学习时间,但洋思中学刘金玉校长详细解读了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阐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先进教学理念。他长达三个小时题为“探课堂真谛,寻高效之路”的专题报告使我收获颇丰。

一、怎样认识高效优质课堂。

高效的内涵就是变传统低效课堂的少、慢、差、费为现在高效课堂的多、快、好、省。高效包含两个层面:教师的高效和学生的高效,教师的高效,是学生高效的前提。教师的高效是指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高效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学业成绩的高效(没有分数,今天谁都过不了关;理直气壮抓分数,不屈不挠求成绩。)、学生素质的高效(只有分数,明天谁也过不了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和每一分钟的高效(抓好每一分钟)。

二、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使课堂真起来。

“先学”: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师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下达自学达成的目标,让学生“以我为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

“后教”:学生自学之后,解决问题,哪怕有一个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教师都不要出场,教师要在真正没有一个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才最后出场。教师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

“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这样发现的问题才具有实效性和真实性。要做到“千忙万忙,课堂训练不慌不忙”,学生有为才是教师的最大有为,自学是“培优辅差”的关键。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特点是:1、真实;2、有序;3、紧张。我想高效、紧张、有序可以使整个课堂动起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效、紧张、有序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只是参与者、指导者,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变讲堂为学堂,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益。

三、采用怎样的思想来实现课堂的高效。

首先要从实际出发。课堂上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是学情。学情决定教情,学情大于天,学情缘于学生。其次要按规律办事。刘校长讲了学游泳的故事,这个故事充分体现出我们的课堂要想高效就必须符合学生的实践认识规律。最后他提出问题教学论,我们要把课堂打造成问题课堂。有这样三句话如今我还记忆犹新:不发现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不积极分析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不有效利用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

篇(7)

一、撰写论文的缘起

纵观古今中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著述颇丰,其教学经验也灿如明星。但其经验大都是零星的、片面的,是从语文教学的某个角度出发,这样虽然可以更深入的发现某个方面的问题并细致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当然,也有些学者和科研人员能抓住重点,聚焦课堂,系统而完整地创造出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和学情以及学科特点,初步探索出一种高效的语文新授课模式。笔者以为,这融合了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和“高效课堂’等词汇人们并不陌生。党和国家的重视、广大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促进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素质教育内涵的哲学思考》(《职教通讯》,1997、12)、熊和平《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嬗变》(《求实》,1999、07)、《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合格人才》(沈金生、吴连英,《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期)、《开放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构成浅析》(《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期)、《素质教育内涵之我见》(陈小饮,《现代教育科学》,2006、04期),还有名声在外的“271”高效课堂模式等等。总之,人们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其共同之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发展。其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有“自主预习”(文学常识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字词注音和解释、疑问)——“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和授课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延伸拓展”(课外相关内容的补充)——“巩固练习”(相关内容的习题)。课前教师要集思广益、讨论通过,力求科学适用。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导学案,根据学习成绩层次的不同而要求各异:成绩为A层的学生要求全部完成,其他学生依次降低要求。

(二)、上课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一般的环节是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点评——质疑——延伸拓展——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其中,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组讨论首先是同层次的一对一进行,之后是全组讨论并专人负责记录问题答案,再推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和点评其它组的回答。实践证明,这既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点评和加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紧密结合高考实际,旨在夯实基础并提高解题能力。因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分数。例如,上《荷塘月色》这一课,开始就叫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点评。接着布置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中设置的问题(1、2组完成第一题,3、4组完成第二题,5、6组完成第三题,余下三组负责点评)。至于”延伸拓展”部分,全班齐读,加深对散文的理解。而“巩固练习”就是教师讲解并传授相关的解题技巧。当然,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具有人文性、文学性和思想性。我们不能忽视语文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我们不应抛弃富有语文特色的朗读和背诵教学法。

(三)、至于课外小组培训,它既是高效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科班长和语文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培训他们的管理检查和辅导本组组员的能力。例如,要求他们在课前检查各组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板书各组得分,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合理安排上课内容——完成得比较好的题目可以一笔带过,而做得差的地方就要多花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多练习强化。另外,这也可以促进导学案的优化。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尖子生,还要对其进行学科知识的指导,使其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实,这是培养尖子生的有效途径。培训通常在课外活动进行,每周两三次。

综上所说,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和点评——延伸拓展——质疑等为主要环节,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效语文课堂,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当然,它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玉琴,周成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哲学思考[J].职教通讯,1997(12).

[2]熊和平.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嬗变[J].求实,1999(07).

[3]沈金生,吴连英.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合格人才[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篇(8)

教育的职责,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培养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为家庭培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应该是指教学效率或效果相当高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克服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讲究轻负担,低消耗,高效率,优质量;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

所谓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换句话说,语文素养的内涵包含有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因此,语文素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在金水区“强化内涵发展提高办学品位”的理念下,我们学校扎扎实实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扎实的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典型的课型研讨为抓手,聚焦课堂,探索促进学校课堂文化内涵式发展的有效策略。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直以来,我都在认真思考,学校高效课堂的打造。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我,应该如何从语文教学的层面,静下心来,深入的想一想,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实践证明,作为语文教师,对于高校课堂的理解与把握,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语文课堂,更离不开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打造。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还是要回归最本质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精心的准备,课中精彩的呈现,课后深入的研究与提升,下面就来谈一谈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做到了认真贯彻深化课堂教学“三环节”的研究,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增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课前备课---要深要细。

教学就是生活,课前的设计有如准备做一盘菜,要把材料准备充分,要在心中酝酿好步骤。上课前,教师要深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的教学资源,认真梳理、比较、分析,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取舍,要深读学生在心智起点、知识水平、基本经验等方面的已知和未知,结合学习主题,设计适合的问题和方法。同时使课程纲要、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学生评价序列化、一致化,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因此,每一节语文课,我都做到精心备课,不但会有感情的通读、多读课文本身,认真钻研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校本化实施开发,“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做到认真了解本节课语文训练的重点,以及在本单元中,所体现的对学生进行的语文素养的训练的要点和重点。同时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的经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的客观条件,精心编写导学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课堂实践----要活要实。

高效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重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课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思维发展和生命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关键,灵活处理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预设与生成的时机和方式,扎实遵循课型研讨的规律和学生心智需求,通过自我观察、实践、调整,注重生成。

高效的语文课堂,目标一定要明确,过程一定要紧凑,效果一定要良好。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使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生命得到成长。

高效的语文课堂有好的课堂氛围。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注重讲究营造教学气氛的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也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储备,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在人文氛围中展开,在人文关怀中进行,在人文体验中深化。

高效的语文课堂设计巧妙,思路新颖。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在深挖教材,研究学情、教法的基础上,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我借助课件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给学生设置情境,激发其想象力,帮助学生领会安塞腰鼓的艺术内涵。借助配乐朗诵用声音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腰鼓的铿锵激越、恢弘气势,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并受到感染.,为深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再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我首先播放历史电影片段,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对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在通过品读、精读文章,让学生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兴趣高涨,对“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理解的十分透彻,最后又进行语文课本剧的准备、表演、与展示,极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超越教材本身的语文课堂的学习。俗话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例如在学习《钱学森》之后,拓展学生阅读《华人十大科学家》、《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时代名人传记》等文章;学习《船长》等文本让学生走进雨果的世界,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是学生充分体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事迹,进而与陶行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阅读《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生平及其生活教育》、《先生》、《好读书》等文章,是学生阅读的空间超越所学课本的本身。而超越文本得语文课堂,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让自己的每一节语文课有意义,扎扎实实。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自己的每一节语文课充实,有实效性。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语文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的,有相互的讨论、有思维的碰撞,充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3、课后研究----要深要精。

课后,教师要及时收集、梳理、分析课前与课中的相关信息,长期坚持进行教学反思、课例研究、课型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做到要深要精,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思维发展和生命发展。

总之,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要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和实践,促使每一节课堂都是高效课堂,达到每一个教学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常言道:真实的精彩方能恒久地打动人心。“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一节好的、高效的语文课,应把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学生受益终生作为最高的追求。让语文课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与真实的生命力。

篇(9)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艰难地探索实现课堂高效的途径,大家花了很多心思,终于有了多彩的课堂形式,有了流畅的课堂流程,有了民主的课堂气氛,温度上去了,但没了深度,课堂活而不实,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低,何故?笔者认为,课堂的有效、高效是师生合力的成果,这种合力的最优体现又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自然包括师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语文素养自不待言,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应重视。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向学生传授文本知识,也不能仅仅是为了追求一流教学质量,更应注重指导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备各种相应的能力,并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我们的教学实践应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基础。可以说,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以说,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在内的素质,而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读写的语言实践能力上,更表现在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上。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挖掘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强化阅读教学,发展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为重要。在众多基础学科中,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教育应最先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甚为深广,充分把握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能靠教师的“灌输”,而要靠学生理解、感悟、内化、认同而“生成”。我们的语文教育更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阅读大量文学作品,让学生感悟文本中的丰富人文内涵,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具有丰富的心灵世界和细腻的情感, 逐步建构起自己的人文理念,形精神,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二、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应通过大量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我们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语言环境中开展活动,提高各种能力。

(1)发掘基本教学资源,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课堂教学是最好的语文实践资源,课内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为利用好课内实践资源,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文本、教师、学生三者间的关系,把握好教师指导与学生操练相结合的紧密度,引导好与学生自主相融合的和谐度,让学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参与课内实践,活学活用。

(2)发掘多彩生活资源,培养动手感悟能力。生活是语文的天地和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实践活动。

(3)发掘有益自然资源,培养审美探索能力。广博的自然环境带给人类情的触发和美的熏陶,它是有益的语文实践资源。教师要让学生关注人类、自然与环境,将他们带进大自然,亲近并融入大自然。在这里,学生审美力、探索力得到实践,求知欲、创造欲得到激活。

(4)发掘宝贵历史资源,培养思辨扬弃能力。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历史素材。语文实践要结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加以发掘和利用,对学生进行思辨、扬弃能力的培养。

(5)发掘时文名著资源,培养良好阅读能力。光靠教材文章,要使学生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带着孩子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阅读范围,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通过有计划的课外阅读,实现以读促积累、提升文化素养的目标。

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在语文实践中一起进行的,而语文课又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课堂。所以进行高效课堂建设,既要注意研究形式、内容等显性因素,也要研究诸如语文素养等对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乃至对于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隐形因子,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内涵基础,以期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广,姜英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J].

篇(10)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是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中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正确理解高效课堂内涵

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理解高效课堂内涵:首先,高效课堂不等于高容量课堂,单纯增加课堂容量,不分主次“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教师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头昏眼花,而且学生也难以抓住课堂重点,疲惫不堪;其次,高效课堂不等于高强度课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大教学强度,或者“满堂问”却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的教学方法,都会超出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仅使他们难以接受课堂知识,而且会对语文产生畏惧、厌烦等情绪,得不偿失;最后,高效课堂不等于高抓分课堂,进行“题海战术”或过分强化解题技巧训练,而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高分低能”不符合现代人才的需求,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深挖教材的同时不断向外拓展,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他们以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文中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并为他们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让“高效”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首先,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为课堂的开始设计精彩的导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跟随教师进入课堂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其次,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摒弃教材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错误思想,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边学边思考,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发挥;最后,教师要在课堂小结留下悬念和思考,实现课堂向课外学习的过渡和延伸,使学生课后主动地去找寻答案,思考问题,并为下次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主要依靠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师的正确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对教师教授内容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并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网络安全的保障措施 下一篇: 传统文化的特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