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0 16:33: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调查研究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调查研究论文

篇(1)

1.1.1地理位置

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上游,伏牛山南麓,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库区流域地理位置是北纬32°36′-33°48′,东经110°59′-111°49′之间。库区流域涉及南阳市的有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的36个乡镇,其中包括淅川的全部乡镇,有荆紫关、西簧、毛堂、寺湾、盛湾、仓房、城关镇、上集、马蹬、香花、厚坡、九重、金河、老城、大石桥、滔河等16个乡镇,西峡的桑坪、石界河、米坪、军马河、双龙、二郎坪、太平镇、寨根、陈阳坪、西坪、重阳、丁河、五里桥、回车、城关等15个乡镇,内乡的西庙岗、瓦亭及岞曲、师岗的一部分,邓州的彭桥镇的杏山小流城。

1.1.2地形地貌

丹江口水库库区流域位于南阳盆地中西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地形复杂,地貌多姿。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被伏牛山所环绕,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垄岗、平原、南部开敞与江汉平原相连。丹江两岸为红色狭长盆地,属白垩及第三纪,主要是红色泥沙岩、页岩、砾石。北部山区,为元古界及下震旦统变岩系,主要岩性为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并有花岗岩和基性岩脉分布。海拔分布范围121-212.5米之间,构成地形起伏多变、交差悬殊、气候明显的地貌特征。

1.1.3气候水文

丹江口水库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季严寒,夏季较热,春季温暖,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5.7℃,极端最高温度42.6℃,极端最低温度-13.2℃,最冷月平均气温2.4℃,最热月平均气温28.4℃,≥10℃的年积温平均为5123.2℃,年平均日照时数2121小时,年无霜期225-240天,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mm,但自然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基本上雨热同季。

库区流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河流均由北向南流向丹江口水库,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等,大部分河道深,坡降大,水流湍急。部分小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春季则枯水甚至断流。

1.1.4生物、植被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北部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垂直高差悬殊,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各种植物提供了繁衍生存的良好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植物种类达1000多种,可分为药用型、工业原料型、生态型及种质资源植物等。主要森林类型有: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杉木纯林等。森林植被区以北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为主,呈现出南北东西成份交汇变化的特色。地带性植被有:以栓皮栎、麻栎、锐齿栎为建群树种的落叶阔叶林,以马尾松为建群树种的针叶林。海拔800-1200米有油松林,海拔1200米以上有华山松林。常见的用材树种有椴树、桦树、冷杉、湖北枫杨、五角枫等,经济树种油桐、猕猴桃、柑桔、山茱萸、漆树、黄连木、乌桕、核桃等,以及连翘、盐肤木、黄荆、野山楂、酸枣、杜鹃、胡枝子等灌木,林间草木植物主要有黄背草、羊胡子草、龙须草、野等。

库区流域地形复杂,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沟壑纵横,林木葱郁,适宜多种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区内有鸟类约213种,兽类62种,两栖类和爬行类45种。其中金钱豹、白鹳、黑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羊、大天鹅、小天鹅、猫头鹰、大鲵、鸳鸯、红腹锦鸡、雉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2社会经济条件

丹江口库区流域涉及的四县市总面积6361.94平方公里,共有36个乡镇,总人口117.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1.6万人,农业劳动力56.6万人。耕地面积104.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9亩。项目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38.1亿元,财政收入5.65亿元,农业总产值37.0亿元,其中林业产值8.2亿元,占项目区农业产值的22.1%,农民人均纯收入1568元,属经济不发达地区。乡村通车率97%以上,在林业生产和林副产品的运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12、207、209国道穿境而过,已建成的宁西铁路为全市经济发展锦上添花,并与焦枝铁路形成十字交叉,成为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构筑了南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2.1林地利用现状

据近调查,流域内林业用地571.9万亩,占流域区内总土地面积的59.9%,其中有林地421.4万亩,占林业用地的73.7%;疏林地16.1万亩,占2.8%;灌木林地63.4万亩,占11.1%;未成林造林地21.3万亩,占3.7%;苗圃地0.36万亩,占0.06%;无林地49.4万亩,占8.6%。森林覆盖率50.8%。

2.2森林资源现状

该区域林分面积374.7万亩,占有林地面积421.4万亩的88.9%,林分活立木蓄积711.6万m³,占总蓄积93.7%。其中用材林109.7万亩,蓄积187.0万m³;防护林257.8万亩,蓄积483万m³;薪炭林7.3万亩,蓄积41.6万m³。商品经济林46.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1.0%。

2.3生态建设情况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社会安全,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丹江口水库作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森林生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造林就是造水。近年来,国家已将丹江口水库生态建设纳入长江流域防护林重点工程区(两湖一库),地方各级政府,也把库区流域生态林建设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坚持退耕还林,禁止陡坡开荒,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已初步取得较好的成效。2000年以来,库区流域已累计投入造林资金19108万元,共完成大面积造林93万亩,其中进行世行贷款造林15万亩,亚行贷款造林3.8万亩,长江防护林11万亩,退耕还林39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3.7万亩,完成四旁植树1372万株,义务植树867万株。同时,引种了一批优良品种,采取先进的实用技术,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开展不同的造林模式研究,增强了库区生态林的水源涵养和防护功能。例如淅川林椒(小辣椒)、林药(黄姜)、林草(龙须草)造林模式已在库区全面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西峡、邓州等地引种的107速生杨、桃树、日本甜柿和美国杏李等优良树种都起到较好的生态防护功能。在大力发展造林绿化的同时,各地还积极推进环保治理,陆续关停50多家污染重的企业。目前,已初步改善了库区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亩以上。

3存在问题

3.1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乱砍滥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多年来,人们对库区的生态建设认识不足,急功近利,取之林多,用之林少,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分布极为不合理,大部分分布在深山区的河流源头的林分长势不好,森林生态系统呈现结构与功能退化状态,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濒危珍稀动植物受到威胁,生态防护效益低。而地处浅山、丘陵、平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垦植指数高,毁林开荒,陡坡种植。浅山、丘陵区植被稀疏,土壤凝固力差,不少地方地表,提供了大量的泥沙源,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大量泥沙沉积库区。

3.2林种结构不合理,生态防护效益差

据流域内统计,在421.4万亩现有林面积中,确定为防护林的有257.8万亩,占61.1%,一些地方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的措施还没有得到认真落实,造成林木继续采伐利用,严重影响了森林的整体防护功能。在造林树种上,片面的强调省工、省钱、防护功能差的如侧柏、花椒仍被确定某些地方的主栽树种,由于树种结构不合理,营建的标准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较差。同时,林种面积组成中,中幼林面积偏大,占90%左右,有的林间间作农作物,耕作次数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3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建设步伐缓慢

流域内目前规划的天然林保护、宜林荒山造林、环境保护与治理等任务很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库区内重点县淅川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自身财力有限,加上各级政府投入不足,同时,库区现仍有65.5万亩荒山需要绿化,近20万亩坡耕地需退耕还林,大量的稀疏林、残次林需要改造,任务非常艰巨。

3.4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乱砍滥伐森林资源。开山炸石、变更林地用途等,使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目前,保护和发展林业,建设绿色屏障,是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已被多数人们所认识,同时利用库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成为时尚。这些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问题和危机。

4库区生态林建设规划设想

库区生态林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乎着整个丹江口水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和质量,因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分布、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实行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突出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施森林环境保护工程,建立以天然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这项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森林环境的保护和森林保护环境。可通过森林自然保护区和建设防护林工程来达到此目标。一是利用现有郁闭度高、防护效能好的林区,抓紧申报,尽快列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已确定的生态防护公益林严禁任何形式的采伐和利用。对稀疏林地实行封山育林,增加森林的郁闭度;二是建立丹江口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维护库区的自然生态平衡。库区淅川境内现有水面58万亩,库区内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和水生动物几十种,每年春、夏、秋、冬吸引大量南方、北方鸟类来这里繁衍、栖息,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为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等问题。

2、搞好库区生态林造林规划

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划定区域,分类指导。对于整个库区可划定核心区、区和特定区,并根据山、丘、平不同的地类和不同林种林相采取不同的保护和建设措施。对于山、丘、平不同的地类和植被,可采取不同的造林方式和方法,实行飞、封、造、改相结合的造林措施;对15°以上的陡坡禁止开荒种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3、依靠科技进步,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营林技术

品种低劣、造林技术落后是影响生态林防护功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开展丹江口库区生态林建设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优质高效的防护体系。一是要引进推广树冠密、保水保土能力强的乔、灌、草品种,例如常绿的美国火炬松和树冠高大的107、2001杨以及生态经济型的日本甜柿和美国杂交杏李,对适宜本地生长的板栗、辛夷也是最佳的生态经济型树种;二是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可推广ABT生根粉和GGR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地膜覆盖和使用SAP抗旱保水剂,提高造林成活率;三是开展多种造林模式研究,采取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密度、不同的混交方式和立体种植等,探索最佳生态林造林模式,提高生态林的防护效能;四是应用“3S”新技术,用于地理定位,监测库区周围森林面积、蓄积的消长变化、环境变化、森林病虫害发生、森林火灾发生等方面的情况,及时掌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对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能够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降低在最低限度;五是搞好生态林工程与林业技术推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造林质量,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

篇(2)

幼小儿童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证明铅中毒会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首要问题,但国内对儿童铅中毒的研究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对婴幼儿铅中毒发生规律探讨的报道甚少。因此我们通过对400名婴幼儿铅水平的检测,旨在探讨幼小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特点,为预防铅对生命早期的损害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3年11月至2005年5月来我院儿科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采用按年龄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00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各年龄段人数均为100名,其中男236名,女164名。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首先将受检者手清洗干净,消毒后擦干,出专门人员采集末梢血40μl加入仪器配套专用稀释液中混匀,待检。

1.2.2操作使用仪器为BH2100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北京博晖创新光电仪器公司生产),所有操作严格按仪器说明进行。血铅标准液及样品稀释液由仪器厂家提供。

1.2.3铅中毒的诊断标准采用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制定的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2]。血铅≥100μg/L,无论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血液生化的变化,均视为铅中毒。

1.2.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正态性检验、u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测定结果用±s表示,a取0.05。

2结果

2.1总体资料分析调查所得400名婴幼儿血铅数值资料呈正偏态分布,偏度系数为0.648,标准误差为0.122;峰度系数为1.273,标准误差为0.243。将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后,偏度系数为-0.213,标准误差为0.122;峰度系数为0.432,标准误差为0.243,符合正态分布。所有数据经对数转换进行统计分析。400名婴幼儿血铅平均水平为(76.77±30.63)μg/L,范围为13μg/L~246μg/L,铅中毒人数107人,发生率26.75%。

2.2不同性别婴幼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生率比较不同性别婴幼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男童铅中毒率稍高于女童,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表1不同性别婴幼儿血铅水平(略)注:u=0.3928,P>0.05表2不同性别婴幼儿铅中毒发生率比较(略)注:χ2=0.1844,P>0.05

2.3不同年龄婴幼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生率比较不同年龄婴幼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由表可见,1岁~2岁婴幼儿血铅水平较高,3岁以后又逐渐下降。见表3、表4。表3不同年龄婴幼儿血铅水平(略)注:F=1.53,P>0.05表4不同年龄婴幼儿铅中毒比较年龄(岁)注:χ2=5.3459,P>0.05

3讨论

铅是一种有神经毒性的金属元素,对人类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阶段的儿童危害极大[3]。研究证实血铅水平超过100μg/L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损害儿童的神经发育,影响儿童的智力行为[4]。我们调查的400名婴幼儿血铅平均水平为(76.77±30.63)μg/L,铅中毒发生率为26.75%。表明本地区婴幼儿铅中毒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低于国内珠海、太原的报道[5,6],但远高于美国儿童血铅的平均值0.174μmol/L(1μg/d1=0.483μmol/L)[7],并且作为工业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此结果足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婴幼儿血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文献报道相同[8,9]。这种情况可能与此年龄阶段男女婴幼儿多由家人照顾接触铅污染环境的机会相同有关。本文调查结果还显示,1岁~2岁的婴幼儿铅中毒的发生率较高,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可能是由于此年龄阶段婴幼儿户外活动及副食品增加,增加了对铅污染环境接触,吸入增加有关,近几年来许多研究已证实许多膨化儿童食品铅含量超标,使儿童铅食入增加。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使此年龄阶段婴幼儿血铅水平升高,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铅中毒对儿童的损伤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各医疗保健机构应广泛而积极的开展血铅的检测及有关知识的宣传,了解本地区铅中毒的流行状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沈晓明.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J].临床儿科科杂志,1996,14(3):200201.

[2]CDC.Preventinginleadpoisoinginyoungchildren.AStatementfromtheCDC[J].AtlantaGA:CDC,1991.

[3]刘昔荣,秦锐,赵人争,等.孕中期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2(10):1.

[4]CenterforDiseaseControl.Preventingleadpoisoinginyoungchildren[J].Atlanta:CenterforDiseaseControl,1991,120.

[5]宋玫,张红忠,邝忠荣,等.珠海市0岁~6岁儿童血铅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4):220222.

[6]刘建安,刘德华,静进,等.太原市某居民区幼儿血铅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78.

篇(3)

关键词:家庭暴力危害原因对策妇女权益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目前,对于家庭暴力的内涵还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做出权威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认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

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一、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

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中,当家庭关系还没有破裂时往往具有私密性。“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观念又为这种私密性加上了一道防线。因此要对家庭暴力精确统计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以几个区域性的调查和妇联系统收集的资料进行说明。这些区域性调查中首先留下了“家丑不可外扬”的影子,在暴露家庭不和睦方面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报喜多报忧少。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家庭暴力肯定比统计在纸上的多。有关调查统计: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举办了遵循概率抽样原则,采取整体抽样方法的大型婚姻质量调查。样本范围界定在北京市内8个区,发放2400份问卷,回收合格问卷2118份,有效率达88.25%。资料显示:夫打过妻的占21.3%;妻打过夫的占15.2%;吵架现象占81.8%。值得说明的是男女动武的质量有着量级不同的很大差异。妻给夫一耳光(或一拳)和夫给妻一耳光(或一拳)有质的区别。对这项调查的双变量分析表明,男人自己承认被妻子打过的概率大于女人承认自己被夫打过的概率。这说明女性中有些人隐瞒了被丈夫打的事实。近几年来,上海市家庭暴力也呈上升趋势。1991年上海市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因婚姻家庭矛盾激化,当事人扬言或有一定行为的伤害、凶杀和自杀的达800多件。市妇女权益保护委员会统计,1990年全市接待、受理家庭暴力事件3899件,其中发生在夫妻之间的2398件,占61.5%。从对向市妇联求救的348个受害妇女遭遇来看,她们中轻者被打得鼻青眼肿,身上多处肌肉挫伤;重者肾脏出血,耳膜穿孔,鼻梁骨折,肋骨断裂;还有个别的则是头皮拉掉,眼睛抠瞎或留下终身残疾。有一个被打妇女自己曾作过一个粗略统计,一年中被丈夫打过98次,其中有一星期内被丈夫用皮鞭抽打过3次的纪录。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问题公众调查”显示有11.2%的女性曾经挨过丈夫的打,这与14.6%的男性承认打过妻子大体一致。不过有44.9%男性认为妻子挨打总有其自身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暴力行为是受隐型观念支配的。全国妇联处1995年共收到要求保护妇女权益的信件128900件,接待此类来访1600人次。在这些数字中,涉及家庭暴力方面的占三成左右。比起1994年增加了30多倍,尤其以山东、湖南、吉林、四川等地为甚。湖南各级妇联近年接待的中,状告丈夫虐待的占30%,有的地区高达50%。长沙市1993年1月至1995年10月,有登记的家庭暴力事件有1936件次,95%以上是丈夫殴打、虐待妻子。娄底地区两年来有20多名妇女惨死于家庭暴力,30多名被打成重伤,有的还落下终身残疾。双峰县去年调查的1421户家庭中,有82户发生了家庭暴力,其中8名妇女被杀或被迫自杀,7名重伤,13名轻伤。湖南每年约有2万个家庭解体,其中有1/4是因家庭暴力所致。中国妇女报何力记者在吉林省部分地区妇联采访时了解到,自1993年以来,在各级妇联接待的来信来访中,婚姻家庭类占70%~80%,而其中属于家庭暴力的案件达40%左右,农村个别地方达70%之多。这些采访记录,每一个家庭暴力案件都渗透着女性的血泪和,每一位来到妇联诉苦的女性都脸上尚泪心里流血。吉林黎树县北老壕乡的一名农妇,如今已当上了奶奶,却仍摆脱不了丈夫的打骂,结婚30年,挨打30载。马鞍山市妇联统计,1995年接待来访91件,家庭暴力41件,占总件数的45.1%。其中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家庭暴力24件,占总数的58.5%;离婚诉讼期间的家庭暴力2件,占总数的4.8%;离婚后妇女受前夫暴力的8件,占总数的19.5%;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7件,占总数的17.1%。可见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夫妻之间,受害者主要是妇女。

上述点滴统计资料反映了丈夫对妻子家庭暴力的片段概貌。下面一些典型案件也许能增加人们感性认识或视觉效果,它会使你不能不相信中国社会夫对妻家庭暴力的严重性。就在中国第一个国际家庭日(1994.5.5)到来前夕,重庆市李亿琴被丈夫张文勇割掉左耳和鼻子的事件震惊山城,轰动全国;北京顺义县贾艳荣被丈夫黄云明砍断双腿跟踺、挖掉双眼,给即将召开的’95世妇会一个不大不小的示威(1995.5.12);世妇会余波未逝,长沙市37岁的姚亿召被丈夫谭自忠从六楼阳台抛出当即摔死的“高楼抛妻”事件(1996.1.4)震惊中外,舆论哗然;重庆市姚蓉被丈夫杜世平长期虐待的事件披露(1996.1.24)给世妇会唱了一个反调。我们还不能忘记:北京女经理连华被丈夫毁容(1994.3.18);沈阳恶人张伟将妻子严重烧伤致残(1994.3.18);广东一税管员、先进工作者朱乔被丈夫廖某火烧致死(1994.4.13);北京姑娘仇芳被恋爱不成的刘洪启毁容(1994.5.2);江西宜丰县违反计划生育的卢润民虐妻熊秋兰致死(1994.5.2);湖北仙桃农民郑水才只因片言只语不对劲狠心烧妻杨仙娥致死(1995.1.5);河南泌阳县侯发随囚禁妻子吕贵云,限制其人身自由长达半年之久(1995.3.30);河南泌阳县农民曹炳建婚内不成对妻下毒手致使周桂菊次日身亡(1995.5.12)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问题更为突出,因为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和人身伤害的案件不断增多。据全国妇联统计,2004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总数31万多件,有关婚姻家庭权益的占到总数的52.4%。其中有关家庭暴力的投诉又占到婚姻家庭类总数的22.5%。绝大部分是丈夫对妻子施暴。并且家庭暴力的手段也越来越残忍,烟头烫,柴油烧,泼硫酸等等,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杀、重伤害等恶性案件逐渐增多。妇女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仅仅因为生理上的弱者吗?不!妇女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其深层原因。

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1.经济收入的不平衡是家庭暴力产生的经济原因。经济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传统的择偶观是男强女弱。女方希望找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男性,而自己甘愿默默奉献于家庭,一些男性由于有了妻子及其家庭成员的支持,因某些机遇而迅速致富,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所谓的“优越感”得到了体现,于是要求家庭成员绝对服从其意志,否则就恶语伤人,大打出手。此外还有政策的原因,妻子下岗,收入减少,重新就业困难,不得不暂时依赖丈夫,从而受到丈夫的冷落和歧视。一旦发生家庭矛盾,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通常会成为发泄的对象,并且大都表现出逆来顺受。而这种软弱的反应使得施暴者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2.立法不完备和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是家庭暴力滋生的法律原因。我国目前尚无明文惩处家庭暴力法律规定,虽然《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都规定了禁止用暴力虐待、残害妇女,但由于有些家庭暴力事件与虐待罪事实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存在着规定不明确、立法分散、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的缺陷,裁决起来缺少法律依据。

3.司法的漠然态度是家庭暴力产生的社会根源。中国有两句古话:一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二是“家丑不可外扬”。长期以来,我国司法机关对于一般家庭暴力持比较模糊、暧昧的态度;同时受害者认为家庭暴力属于‘家丑’,不足为外人道。致使家庭暴力程度不断升级,因为家庭暴力并非一般的治安问题,还涉及到感情因素。司法人员认为“清官难官家务事”,他们怕自己正儿八斤的去处理了,可当事人之间马上又和好了,反过来还怪自己多管闲事,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基础是男性中心本位文化,男女在家庭及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极不平等,我国古代封建礼教所宣扬的"三从"思想更是其极端表现。“男尊女卑”,夫权统治贯穿数千年中国历史:“三从四德”,将女性置于男性统治之下。对子女则实行惩戒之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叫子死,子不敢不死”推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封建礼教。掌握家庭经济权力的家长,对家属当然地享有至高支配权,从而使干涉与侵害妇女、子女的人身权利的行为合理合法化。直至今天,崇尚男性对女性暴力、父母对子女惩戒的历史传统,依然深刻地影响当代中国家庭。

5.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对酗酒、吸毒、重婚、"婚外情"等很容易引发家庭暴力的丑恶现象尚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手段。另一方面,家庭暴力长期来被视为家庭私事,在通常情况下,很少会有相关部门主动管理。尽管家庭暴力性质比社会上一般暴力恶劣,但它成了相关部门不予介入,惩治过轻的真空地带。实际上是对施暴者姑息纵容,失去了法律应有的震慑和预防作用。

6.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沉重,长期积聚需要得到彻底的发泄,一旦这种情绪被错误地带到家中,就很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导火索。根据暴力发生的“压抑-诱发”模式,种种因素造成了个体需要的压抑,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当遇到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后,很容易外化为攻击性的行为。中国在近二十年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竞争压力。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体制的变革,思想观念的冲击,造成了社会秩序的震动,也带来家庭生活观念的转变。社会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城市人员下岗和农村中劳动力的剩余。由于原有的国有企业的普遍亏损,农村人口的大量增加,部分城市和农村人员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生活的压力积聚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一定因素的刺激下,就容易外化为家庭暴力的行为。

三、家庭暴力的危害结果:

家庭暴力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具体为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和自由权。

家庭暴力伴随着对妇女的精神摧残。由于家庭暴力受害人绝大多数是妇女,因此她们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只不过因为身体上的损伤是外在的、较为明显而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精神上的损伤是内在的、较为隐蔽而容易被忽视。精神的创伤往往比身体上的创伤更难以愈合,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生活在恐怖、紧张的气氛中,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悲哀,有的悲痛欲绝,导致心情抑郁或精神分裂。在找不到正当的解脱途径的情况下,她们只好采取回娘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消极反抗方式。当虐待超过了她们肉体、精神的承受能力时,有些被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有资料表明:我国五成以上的女性犯人是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家庭暴力不但直接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以及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更为危险的是,因家庭暴力而引起的自杀、杀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创造者。而那些受家庭暴力侵害的人,在其生命、生存及人身权利、人格、名誉等这些做人最基本的权利都被暴力所侵害、所剥夺的情况下,在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生产、发展中去呢?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侵害了这部分人的人身权利,而且影响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直接间接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家庭暴力也严重地危害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有统计表明,60%以上的人在对配偶实施暴力的同时,也经常对子女实施暴力。而专家指出,即使没有受到殴打,见到家庭暴力和受到身体虐待的孩子所受的伤害同样严重。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暴力、充斥吵骂、怨恨和悲愤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员会是幸福、快乐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子女,深受家庭暴力的影响,其生理、心灵上必然会受到较大的伤害,也会给下一代人的心理投下灰暗、悲伤的阴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子女,大多数患有恐惧、焦虑、孤独、自卑、不相信任何人,他们性情忧郁,变得懦弱或残暴,学习成绩下降,有自杀倾向等心理障碍。在他们长大之后,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其中有的人甚至会成为敌视社会、报复社会的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一点,已为社会上发生的许多案例所证实。家庭暴力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的范围。不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预防和制止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势在必行。

可见,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破坏现代婚姻家庭幸福,和谐社会的重要威胁。禁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了当前各国都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制定完善的反家庭暴力法:

为了使反家庭暴力法在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制裁施暴者,保障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反家庭暴力法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由于家庭暴力是个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适用的法律规范也十分广泛,

因此,对家庭暴力的防治既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同时更需要形成一个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根据,以反家庭暴力法为主体,包括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刑法、(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我们国家参加的有关国际人权约法在内的法律体系。既然家庭暴力法是这一法律体系的主体,就应当具备相应的“纲领性”和“综合性”;纲领性就是这部法律应明确防治家庭暴力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其他法律规定相关内容提供法律依据;综合性就是要在内容上既有实体法的内容,又有程序法、组织法的内容;既有民事责任的规定,又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既有关于政府组织的规定,又有非政府组织的规定;既有引述、重申性规定,又有协调性、独创性、保障性的规定;既有倡导性、宣言性的规定,又有义务性、强制性的规定。

2.明确反家庭暴力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反家庭暴力法应当:1、坚持依法治家、以德治家的方针,以建设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为宗旨,充分体现关怀弱者、保障人权的精神;2、以宪法为根据,整合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反家庭暴力的实际需要,将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系统化、具体化,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要注意与其他法律的衔接;3、确立预防和制裁相结合的原则,制裁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施暴者应坚持教育、矫治、制裁相结合;对受害者应坚持保护、补偿、帮助相结合。

3.明确政府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

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机关,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极其重要的职责,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各部门有责任结合自身的具体职能,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以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1、采取组织措施,明确义务(责任)主体。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中,采取组织措施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徒法不能自行,为了将有关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设立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是必要的。同时明确相应的监督机构,加强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理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等。2、司法行政部门应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密切配合,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工作,有效控制家庭暴力;解决受害家庭成员的法律援助问题;对要将施暴者告上法庭的受害人,当他(她)们遇有经济上困难的时候,应有一些政府指定的法律机构,为其诉讼,并减免费用,使受害者得到切实的帮助。与此同时,司法行政部门还应与文化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积极宣传家庭暴力行为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男女平等在家庭生活中实现。3、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要求在有关的课程中增加社会性别意识方面的内容,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平等的性别观念。4、计划、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将防止家庭暴力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特别是要拨付必要资金予以支持;并把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加强受害家庭成员的福利保障,特别是女性家庭成员(尤其是农村女性家庭成员)的福利保障列为其中的重要内容。5、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要求各医疗单位建立救助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运行机制,积极与司法机关配合,及时为家庭暴力受害者出具自己掌握的符合处理案件要求的证据材料,并提供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相关指导。6、统计部门应将家庭暴力的有关情况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家庭暴力统计数据系统,为了解、分析家庭暴力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对策提供数据支持。7、各级行政机关要支持和帮助居(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组织、社会团体做好维护妇女家庭权益方面的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专门的家庭保护中心,实施多方面、多层次的家庭保护计划,防止和处理各类家庭暴力案件。各级行政机关要支持有关组织对家庭暴力问题的专门研究,要对在反对家庭暴力的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

当然,在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是要加大公安机关的干预力度。公安机关作为治安保卫机关,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家庭暴力作为一种侵犯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老人基本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它不仅侵害了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而且危害着社会的稳定,破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秩序。因此,作为负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等重要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安机关,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在预防、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此,反家庭暴力法应具体规定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职责和措施,特别是要明确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具体方法、步骤、程序措施,为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依法行使治安处罚权、刑事案件侦查权提供法律依据;明确要求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必须有效地保护被害人,最大限度地减少重伤、死亡、自杀等现象的发生。对于已然发生的家庭暴力案件,在处理时,应做到及时制止、及时救治、消除隐患,减少损害。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稳定施暴者的情绪,避免矛盾升级,造成更大的损害,又要做好受害人的安抚工作,给予被害人以关怀、同情、鼓励,使之有勇气同家庭暴力作斗争,最终摆脱家庭暴力。

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中,而与每个家庭联系最密切是派出所,派出所作为最基层的公安派出机构,遍布在各个社区。社区民警对辖区内的居民情况比较了解,深入基层也比较方便;当家庭暴力发生后,受害者亦便于报案。因此,反家庭暴力法亦应明确要求社区民警作好以下家庭暴力的预防工作:第一,利用下片走访之机,加强同管界居民的联系,广泛宣传法律知识,使居民能够认识到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树立在遭受家庭暴力侵害时应积极报警或寻求其他途径救助的新观念;第二,经常与社区的居委会取得联系,摸清管界内各家各户的情况,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家庭暴力的预防工作,把家庭暴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对于家庭暴力比较突出的家庭,进行重点户的走访,找到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对施暴者讲清法律后果,使之充分认识到家庭暴力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及时化解矛盾;第四,配合其他社会支持系统,为受害人提供多方帮助。

4.明确司法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和措施

由于司法干预是国家司法机关运用国家司法权实施的,其干预措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是各种干预家庭暴力的措施体系中最有效和最后的手段,因此强化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干预力度不够,这一方面有立法不够完善的原因,但司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当在完善司法干预措施、改革司法体制方面有所创新。1、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规定人民法院对家庭暴力案件可以签发禁止令或保护令;2、对于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案件,允许受害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以此方便家庭暴力受害人、参加诉讼;3、增设保安处分,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可能实施家庭暴力的人或虽实施了家庭暴力方面的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适用保安处分;4、设立专门机构以增强司法干预的力度。在这方面我国已有成功的经验,如山西省大同市率先设立了专门审理侵害妇女儿童权利的维权法庭;在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也成立了“保护妇女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办案组”,由一名主诉检察官(女)和两名业务能力强、工作耐心细致的检察官组成,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家庭暴力案件、女被害人案件和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案件的审查工作。该组坚持“专案专办、优先审查”的处理原则,将切实担负起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职责。实践证明,如果在司法系统设立专门的反家暴机构(如家事法院或专门审理家庭案件的审判庭等)就可以大大提高现有反家庭暴力措施的有效性。

5.明确社区组织在干预家庭暴力方面的责任

社区作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在维护本社区居(村)民的合法权益、帮助有需要的人们解决婚姻家庭问题、对婚姻家庭权益受侵犯的人们进行救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北京市的社区建设,使之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赋予社区组织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能;要求社区设立相应的庇护机构,给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临时的避难场所;设立咨询服务机构对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心理、医学、法律等方面的咨询辅导,同时开展对施暴人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设立相应的投诉、导诉机构。

反家庭暴力法之所以将社会救助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社会成员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单位不可能像从前一样对个人的事务包管一切,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救助系统,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功能,充分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已势在必行。

6.明确家庭暴力案件中在证据方面的特殊要求

目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干预现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法律规定不完善外,证据不足也是很大的障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当事人证据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注意收集证据,但更重要的是现行的证据规则在证据的采信、认定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家庭暴力案件的特点,因此,在不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有关家庭暴力的民事诉讼中涉及的证据的采信、证明标准、反证责任、司法鉴定的程序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适当减轻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这些规定既符合家庭暴力案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反家庭暴力法关怀弱者、保障人权的特点,也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

7.明确规定救济措施,强化法律责任

由于“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所以反家庭暴力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应是完善相应的救济措施;特别是有关救济途径(程序)方面的规定;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施暴者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以附属刑法的形式增加制裁严重侵害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犯罪的新规定)、负有法定职责却不履行其职责的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和社会救助机构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应负的法律责任;明确家庭暴力案件鉴定机构的职责及其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明确对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以暴抗暴案件的从轻、减轻处理原则;从而使反家庭暴力法具备较强的“可诉性”,真正成为执法、司法的依据。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虽然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但离开了完善的法律却又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希望国家对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创造的条件,充分利用立法资源,坚决同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作斗争,把家庭暴力降低减少到最低、最小的限度。

所有的妇女应该勇敢的对家庭暴力说“不”。我们的社会应该是和谐美满的人间。

参考文献:

1.刘伯红。女性权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2.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3.参见中国人大新闻网2005年12月8日刊载,《为了家庭和睦社会安宁》。

篇(4)

2财务方面尽职调查

现实投资中很多被投资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基本都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所以投资机构在投资前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以确定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与之相关的风险。了解被投资公司的税收环境和税负水平;揭示被投资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和潜在问题;考虑交易结构和风险投资以后的税收结构重组。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是全部风险投资前尽职调查体系的基础,是对被投资公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审查和分析内容。通过对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来确定对被投资公司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对未来收益的可实现性。财务方面尽职调查可用资料一般包括:过往的财务报表;未来5~10年的财务预测数据;过去2年的按季度财务报表和今后2年的财务预测;过去的财务预测值与实际财务数据之间的偏离等。对被投资公司财务方面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投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现行会计报表的合并原则;利润表分析:销售收入、成本、毛利、净利变动趋势;人工成本、折旧的变化;经常性损益;未来损益影响因素的判断;资产负债表分析:货币资金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存货分析、无形资产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对外担保、资产抵押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关税等;与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情况、所得税申报表、转让定价方法政策。对风险投资进行财务尽职调查常见问题包括:首先,会计准则的应用,国内的会计准则和国际的会计准则有一些不同,特别是在收入确认和会计报表合并等方面。例如国外企业以商品的出厂作为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而在国内却是以卖方出具发票作为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其次,财务信息质量,国内很多公司存在财务报表信息不规范、不完整、不可靠等现象,公司账目经常出现错误或者自相矛盾的地方。企业档案管理混乱,存档文件经常与管理类账目的内容不符。再次,过于重视资本运营,财务尽职调查时有时会过度关注资本的运营状况。在实施风险投资前,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公司的未来经营情况过于乐观,并未对财务承担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估,而只是将财务调查评估活动停留在表面,尤其是未充分考虑投资完成后可能出现的磨合问题并做好充分准备,最终浪费了企业资源,甚至会带来企业现金的无底洞。最后是现金流危机,被投资公司是出现经营困境的企业,投资者一方面需要支付大量资金完成对被投资企业的市场收购,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被收购企业的外债、企业运营成本、员工下岗补贴等。这些都对资金的获得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危机,风险投资机构也陷入现金黑洞中。

3经营方面尽职调查

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尽职调查通常由风险投资机构委托给独立的商业尽职调查机构来进行,但是经营方面的尽职调查并不是必需的,一般只在验证此前对被投资企业所在行业及其市场地位的判断时才需要。从事经营尽职调查首先要了解交易的性质、风险投资后的经营计划,再利用各种信息分析来制定投资战略计划。经营方面的尽职调查可以使风险投资机构了解被投资公司业务和运营的各方面情况,认识被投资公司在经营方面的优势、不足和发展战略的有效性,对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后所付出的成本和所带来的收益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经营尽职调查可用材料主要包括:被投资公司提供的内部资料;被投资公司网站、管理层报告、公告、定期报告及招股说明书;分析人员、评估部门对目标公司做出的评估报告。风险投资经营尽职调查主要内容有:被投资企业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及盈利模式分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等,商业计划分析,是否有环保方面的诉讼和规划等。经营尽职调查的重点问题主要有:董事会决议、会议记录等文件中对过去取得的成就和所犯错误的分析结果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意见;过往新产品的推出记录;供应商的集中度和依赖度是否过高;生产制造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与分销商和供应商在价值链中所处的谈判地位是否降低;对某些特殊方面,如技术的先进性、原油储备能力等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指导意见。

篇(5)

有人说,学生是最“困”的群体。为了解中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近期对本校和附近3所乡镇中学做了有关中学生睡眠方面的调查,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显示,78.7%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时间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包括午休时间在内,282名中学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碍,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时,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时,即222名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占调查人数的78.7%。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八成学生有睡眠障碍现象,近六成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出现日间功能障碍现象(日间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这些直接会影响学生成绩并导致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在6点左右起床,睡觉时间约为11~12点,因作业过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证标准8小时睡眠的学生很少。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未达到成人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年级越高睡眠越不足

统计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别为30.5%和78.7%,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2个小时,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有7.4个小时。

2、毕业班学生睡眠明显偏少

所调查的4个学校中,初三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9小时,而初二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6小时。高中的对比更是明显,高一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7个小时,而高三的一个班级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6.9个小时。除去午休时间,53名高三学生晚上平均睡眠时间仅仅6个小时。

3、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情绪三大因素。睡眠时间少的学生主要是由于晚睡。统计表明,95%的高三学生、80%的高一学生和81%的初三学生经常要晚于23时睡觉,61%的初二学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于23时睡觉。课外作业过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试测验以及作业过多两方面。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4、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

(1)仰卧——睡时身侧屈则精气不散,醒时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而仰卧时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影响呼吸及心脏。

(2)忧虑——睡前思想杂乱或忧虑、焦急,易致失眠而影响健康。

(3)恼怒——凡情绪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恼怒不得。

(4)进食——临睡前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睡眠又伤害身体。如需进食,宜休息片刻再睡。

(5)灯光——开灯睡觉会损害人体健康。电灯光会扰乱人体的自然平衡,使体温、脉搏、血压都变得不协调,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后也易醒。

5、学生睡眠不足隐患多

睡眠不足正在隐害中学生的健康。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现象。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睡眠不足还会随年龄、年级的变化而加重,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神经发育甚至身心健康发展。在该中心接待的中小学生病人中,有许多是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

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周文江认为,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因年龄、个体差异、外界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的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人员对美国伊利诺伊州就读的225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睡眠时间、忧郁症状和自信心的分析发现,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眠时间少的学生自信心低下,容易产生忧郁情绪,学习成绩也欠佳。由于长期缺觉,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学习成绩下滑,自信心也不足。

二、解决失眠的主要对策

医学界研究表明,睡眠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式,可以保护大脑,提高脑力,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睡眠不足会引起反应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记忆力减退等多种问题。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分析说,解决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是要学习上“减负”。此外,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改善学生睡眠环境。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

(一)专家们认为,要睡得舒适安稳,原则上要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光线,就寝时最好看不到任何光线,应选择柔色或暗色窗帘;二是温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最理想,冬天以19℃为适宜;三是空气,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四是饮食,睡前不要吃过多的食物;五是环境,卧室内应保持安静。

(二)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注意生活规律。第一,应控制学生作业量,保证学生在10:30前后完成作业。第二,平时教育学生关于睡眠危害及科学学习方法。第三,能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第四,学生宿舍加强管理,保证学生不在宿舍开夜车、聊天。第五,睡觉时,少与同舍学生讲话聊天,以致难以入睡。把食堂的饭价下调,并能够推出一些营养套餐。第六,为了更好促进睡眠,也可以在睡前喝适量牛奶,睡前听点舒畅悠扬的音乐,最好是无唱词的,如古典音乐等。

三、结束语

2002年2月2日海南省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规定:小学生一天在校活动总量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根据国教委发面《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意见》中明确指出:初中生9小时以上睡眠,高中生8上时以上睡眠,在课业负担那么重、升学考试压力那么大的前提下,这个“确保”的提出,无疑于天方夜谭,一纸公文怎能治疗中学生睡眠不足?

摘要: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4天不睡眠的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类正常生理现象。相对而言,中学生因学业繁重,每天都要奋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学生睡眠不充足,不仅影响次日学习,降低听课效率,还会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睡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健康

参考文献

篇(6)

(一)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即选择某届毕业生,按照预定的答辩程序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随后进行毕业答辩成效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研究对象 

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2人、林业技术专业51人、园林工程专业55人、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57人,共205人,占两校当年毕业生人数3680人的5.57%。学生在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后进行答辩。 

(三)研究内容 

1.答辩准备。包括校方准备和答辩者准备。 

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审定答辩者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由各系部组织。其一,答辩者资格审查。主要审查答辩者学分是否达到毕业答辩要求;是否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有处分者是否已撤销;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形式审查,是否达到答辩要求;确定、公布答辩者名单。其二,组织成立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其中组长1人,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专家担任;成员2~4名,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要求秘书提前1周将答辩者论文(设计)送达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答辩者论文(设计)内容进行审阅,并拟定答辩时提问的1~2个问题。其三,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按照论文(设计)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答辩时陈述、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性、科学性、准确性等评定成绩。其四,布置答辩现场。落实答辩的时间、地点,安排好答辩会场。 

答辩者准备主要包括知识性准备和事务性准备两方面。其一,知识性准备。主要是指为通过论文(设计)答辩就论文(设计)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准备。了解和掌握与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弄清文中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作者的创新观点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艺术。重点是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科学依据、基本原理、新颖之处、存在问题、可能的提问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准备。其二,事务性准备。主要是制作答辩陈述的PPT,陈述时间控制演练、回答问题演练等。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报告陈述。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上,毕业论文(设计)作者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性汇报或陈述。用PPT进行陈述,陈述时间一般为5~8分钟。通过报告陈述,答辩教师了解作者对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思考过程,并考察作者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答辩报告陈述内容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创新之处、存在问题与继续研究的方向。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陈述内容清楚、完整。 

二是质询。报告陈述完毕,答辩教师即开始对毕业论文(设计)作者进行质询,通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质询,以考查答辩者对所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其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进行质询,要求结合实际或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讲(论)述,以考查答辩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就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提出质询,考查答辩者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热点问题的了解情况及专业发展潜在能力。 

三是现场答辩。答辩者针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可以待质询者将问题全部说完后进行答辩,也可提出一个问题答辩一个问题。答辩者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必须注意答辩的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其次,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可分三种情况处理:能明确回答的,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地回答;自己不知道的,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诚恳,承认自己的不足,切忌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对质询者误解的问题要进行阐述、辩解,坚持真理,维护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敢于阐发独到的新观点。再次,在答辩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以答为主,辩为辅,并可适当穿插图表等媒介,助以体态语辅助说明问题,如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力求深刻生动。把握答辩时间,以提高答辩成绩。 

3.答辩调查。设计一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以了解教学成效。可设计8个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 

项目 选择(请在选择项上打√)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 A.是 B.不是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大增强 B.一般 C.没有增强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大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二、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205名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参加答辩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答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发放调查表205份,回收205份,有效卷20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项目 选A 选B 选C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188 91.71 17 8.29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 

A.是 B.不是 205 100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90 43.90 101 49.27 12 5.85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190 92.68 15 7.32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增强 B.一般增强 C.没有增强 56 27.32 70 34.12 79 38.54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23 11.22 182 88.78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205 100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45 21.95 87 42.44 71 34.63 

从表2可以看出:其一,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很重要和重要的分别为91.71%和8.29%,表明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认可、接受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方式,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大学阶段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二,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一个收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很好方式。答辩者通过答辩前的积极准备、陈述和答辩,对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内容和相关知识不仅熟知而且要熟记,所以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此外,在答辩过程中,质询、答辩双方就某些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答辩者又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其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首先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修改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陈述报告的写作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其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经过要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写作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92%,从表达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100%。其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可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通过答辩,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答辩成功是对自信心的正强化,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答辩成功,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把答辩作为学习的动力,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强自信心。答辩是答辩者展示其勇气、风度、才能、智慧和口才的过程。答辩场面学生从未经历过,因此需要勇气;答辩会上要进行答辩报告陈述并进行答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勇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才能、风度、智慧和口才。其五,答辩是答辩者向质询者(教师、同学和有关专家)学习的好机会。质询者多为学识水平较高的教师和专家,所提问题通常是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内重要的基本问题,而答辩者又未能阐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论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和答辩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答辩者可以了解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时参考。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答辩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科学的回答,对答辩者都是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其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答辩者学习、锻炼辩才的一次良机。64%以上的学生认可了这一观点。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是竞争中重要才干,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就是学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过程。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结果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在高职高专中是可行的,它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而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门课程或必修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让学生一入学便了解这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答辩技艺的积极性。同时,在课程教学实习中试行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或可有助于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下转第38页)(上接第20页)论文(设计)的质量。中职学校毕业生亦可尝试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如进行毕业实习报告答辩。 

【参考文献】 

[1]何克抭,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莫春姣,何新风.教案编写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教育与职业,2007(5) 

[3]刘代汉,何新凤.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现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篇(7)

区域方言属豫方言,和北京话同属北方方言,所以发音与普通话比较接近,这也是周口人学习普通话的有利之处。那么区域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同在哪里,又异在哪里,怎样通过对比辨析掌握技巧,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呢?简单地说区域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声母韵母基本一致,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调值,只要调值变化规律能掌握好,学习普通话就能事半功倍。

一、普通话声调的调值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实际发音。描写声调的调值,通常用“五度标调法”:用一条竖线表示“音高”,分为四等分,共有五个点。

阴平,高平调型,调值55。发音时始终没有明显变化,由5度到5度,声音高而平。如“阴、阳、上、去”中“阴”的声调。

阳平,中升调型,调值35。发音时声音由中音3度升到高音5度,声音上扬要像弦乐(如提琴)上的滑音,逐渐上扬,有能像钢琴的按键跃进。如“编、排、有、序”中“排”的声调。

上声,降升调型,调值214。发音时声音先由半低音2度降到低音1度,低音阶段稍延长,然后迅速升高到半高音4度,整个调子呈先降后升的曲折形。四种调值相比,上声全调音长最长。如“高、扬、转、降”中“转”的声调。

去声,全降调型,调值51。发音时由高音5度快速降到低音1度,声音要一气贯通、直线行走,由最高降到最低。四种调值相比,去声全调音长最短。如“非、常、好、记”中“记”的声调。

二、区域方言与普通话调值辨析

区域方言在调类上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即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调类,但调值与普通话调值不同,也就是高低升降形式不同,这成为周口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因此,要辨正声调,首先把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练习纯熟,即要清楚地念出平、升、曲、降的区别,又要掌握好高低升降的程度。其次,要用普通话声调与方言声调反复对照,看自己的方言调类跟普通话调类有没有区别,更要注意自己的方言调值跟普通话的调值有哪些出入,要以普通话的调类,调值为标准,改正自身存在的不符合普通话规范的调类和调值。

首先看阴平,普通话调值为55,而区域方言多读成上声214,如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有句经典台词“咦,飞机!”,留心的观众会发现“飞机”读音“fēijī”,但倒霉大叔念的却是“fěijǐ”,周口人也是这样读的,读成了上声。

那么普通话的上声呢?正好相反,周口人读成了阴平55。如美好理想(měihăolǐxiăng),我们一读就成了(mēihāolīxiāng)。综合以上两点,我们知道普通话的阴平和上声周口人分别成了上声和阴平,正好倒了个个儿!掌握这两点我们就掌握了大概一半字的读音。

接下来是去声,去声比较简单,普通话念51如:贺、难、任。例如周口人读阴平、阳平、上声都容易发生发音不到位的情况,但我们读去声都是不成问题的,起音高,下滑明显,干脆利落。

最复杂的是阳平,普通话调值是35,升调,但周口人读这个不是升调,不是曲调,也不是去调51,这个调值比较复杂,经过多年学习和教学研究,我认为区域方言应把阳平读成了一个起音不够高,落音不够低的一个不彻底的降调,调值记为42。虽说是降调,但这个降调和去声51是不同的,因此看出区域方言读阴平起音是半高音不够响亮,落音是中低音不够低,中间变化幅度小,又没有象去声51一样落的彻底,利索,所以这个音我们读起来不那么爽劲,有点塞,有点意犹未尽,就像屋顶滚下一葫芦,但在中间堵住了,没有直仆下地的畅快;又象空投映秀救灾物质,方位没判断好,结果投在半山腰,总让人心里有点堵得慌,不够酣畅。

阳平是周口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我们要多读、多练、多比较。如:“河南人民”四个字,我们就把升调读成了降调,但这个降调与其它的去声“贺(51)难(51)任(51)”是有区别的,大家要仔细揣摩。

以上所论述的规律可以帮我们推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读音,掌握住这个规律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让自己的读音更优美,更到位。

三、轻声发音辨证

轻声不是独立的调类,它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变化而来的,区域方言中的轻声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将本该轻短弱读的轻声变为降调,且重读,调值相当于42(基本相当于区域方言中阴平的调值),如:“桌子”中“子”本是轻声,但区域方言却将其读为42,降调,“衣服”中“服”本是轻声,区域方言读为降调42。

四、知识延伸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普通话中四声调值本为:55、35、214、51,区域方言分别对应读成了:214、42、55、51,轻声在区域方言中也读为42。普通话中调类有平、升、曲、降,但区域方言只有平、曲、降,没有和缓的升调,把升调阳平和轻短的轻声都读了硬冷的降调。所以在区域方言中,一半左右的音都是降调,这也是周口人说话硬的原因。

篇(8)

关键词:政工工作员工思想调查访谈法与问卷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毛访尚,深圳市宝安区政府物业管理中心综合部部长。

访谈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来进行研究,它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访谈是研究者与一个(或很多个)被访者之间的一种有目的的谈话,由研究者通过询问的方式来引导被访者回答,以此来了解研究对象的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实践证明,访谈是所有管理工作最基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对于政工工作者对员工思想政治状态和结论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政治思想管理中的问题很难从一个单位的表象和特征数据中看到,政工工作中的对象是人,许多方案或者决策的依据信息必须要从工作的对象中获得,这就注定了政工工作要更多地依赖于访谈。

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采用的访谈和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属于一种研究性很强的谈话,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谈话。访谈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而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是一种非正式的谈话,随意性较强。

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访谈是与被研究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直接访谈,为保证被访问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深入性,政工工作者在时间和地点上要进行特别的安排,在使用录音笔录音的同时,认真的观察被访者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等细微内容,确定被访者处于一个放松状态下坦诚地表达对单位领导、单位管理情况、具体工作以及自己思想情况。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当一个研究者想通过社会调查来研究一个现象时(比如什么因素影响员工工作状态),他可以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也可以用访谈或其他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假定研究者已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被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从问卷调查的实际应用来看,可以分为学术性问卷调查或应用性问卷调查。前者多为学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所采用,后者则由调研人员或其他机构的人员所采用,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问卷法是获取员工管理咨询信息的最常用方法,普遍被认为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咨询信息获取方法之一。问卷法的关键在于问卷的结构性程度以及问题设计。最好的问卷设计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形中间,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开放性的问题。

问卷调查方法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调查面广,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与管理员工咨询诊断有关的信息,并可以采取许多科学的、成型的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多方式、多用途的分析。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问卷设计一定要完整、科学,指示明确,并且发放问卷之前,做好问卷调查表填写培训和宣讲工作,并耐心接受调查者的质疑与提问,确保答即所问。另外,为保证被调查者能按真实情况填写,问卷不用署名。

访谈与问卷调查对政工工作者的重要性。

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结果,是员工提供给我们管理员工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深入基层的证据、是整个工作成功开展的基础。

虽然,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我们推断员工的隐性需求,但是,员工面临的工作问题和思想困惑,大多数时候是员工自己告诉我们的。因为,在一些操作层面的细节问题上,比如某个组织结构问题、某个流程问题、某个制度的合理性问题、某个岗位的薪酬公平问题、员工福利待遇问题等等,政工领导很难比资深员工了解得更多。

另外,有些话政工领导不方便直接去讲,也可以借内部员工之“口”(访谈、调查问卷)讲出来。

篇(9)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校,因此,高校翻译教学的优劣不仅影响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翻译人才的培养。穆雷曾就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方面对我国20世纪的翻译教学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1]。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新疆南疆地区,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对外交流等相对闭塞,这些因素给笔者所在高校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一门以翻译实践为基础,进而延伸至了解翻译理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科阶段要求以实践为主,适当了解翻译理论知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该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发面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有必要对该课程教与学的各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该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问卷调查

本研究以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汉族学生(因我校英语专业有汉族本科和民族本科两个层次)作为调查对象,就翻译课教学与学习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就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并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本次问卷调查共提出22个问题,大致分为六组,其中19个问题是单项选择题,其余3个问题是开放式选择或问答题。第一组3个问题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第二组3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所使用的教材及学习资料的看法;第三组5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师个人及讲授方法的意见及建议;第四组4个问题调查学生个人努力提高翻译技能的程度、练习的方法及效果的评价;第五组2个问题了解学生对翻译课程考查方法及题型设计的看法;第六组5个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对整个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总体印象及相关建议。

此次调查的问卷发给53名学生,收回48份有效问卷。访谈是在10名学生中展开的,他们是从提供有效答卷的学生中随机抽取的。其中包括6名女生,4名男生。访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座谈了解一些问卷中无法表现的细节,有利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问卷结果统计如下: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在课程设置、教材学习资料、教法、学法、课程态度及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观点,通过访谈的辅助,分析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置

75%认为不合理,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加大课时量,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提升翻译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希望能将课程安排时间调整为大三的两个学期来上(我校安排该课程的上课时间是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他们希望大四时有更多的时间去找工作和复习考研。有11%认为合理,14%认为基本合理,认为应该加大理论课比重,他们对于翻译效果或翻译质量的评价没有什么概念,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加入有关翻译质量评价方面的内容。

(二)教材及学习资料

75%赞成或基本赞成,25%不赞成。我校使用的翻译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和《汉英翻译基础教程》,两本教材分两学期使用,先开设英汉翻译,后开设汉英翻译。在问卷调查和相关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学生认为没必要分成两门课来上,可以合并为一门课,分两学期上,只要侧重点不同即可;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大多只是片面地浏览教材的内容、目录、出版社等来评价;另外,持反对态度的学生主要认为学习参考资料过于单一,希望增加辅助教材的使用。

(三)教师个人及讲授方法

58%赞成或基本赞成教师的授课方法,42%不赞成。主要表现在:课堂实践训练较少,教师讲解偏多;课程授课速度过快,学生翻译思维跟不上等。

(四)课程态度

令人吃惊的是,有83%的学生表现出对课程无所谓和不喜欢,而且他们大多都认为英译汉比汉译英简单。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问题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大三的两个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课程分布过于密集,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开展翻译实践练习,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进而引起对课程的反感情绪。

(五)课外学习时间

调查发现,44%的学生每周花不到5小时的时间练习翻译技能,47%的学生练习时间在8-10小时之间,8%的学生每周练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

(六)个人努力的效果

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的效果不显著,17%的学生觉得有一定的效果,还有5%的学生认为效果显著。通过访谈了解到,之所以学习效果不明显,一部分原因是和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有关,另外和学习认真程度有比较大的关系。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议

从问卷调查结果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翻译课有比较高的期望,问题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合理,尤其是教学大纲存在一定问题;再者,就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介于此,我依据相关研究以及自己近今年翻译教学的实践,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我校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所涉猎的课程纷杂,多而不精,容易造成学生学得多却收获少的现象,该建议已经讨论过,目前正在调整中。另外,对于教学大纲,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仅对翻译课兴趣不浓厚,对其他专业课的态度也基本如此。经了解,由于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大一、大二两学年课程安排相对宽松,而学生在大四要毕业实习,所以大三课程任务较为繁重,一些学生学习开始吃力;而大四第一学期1-9教学周在外毕业实习,10-18周返校完成本学期的课程学习,这就继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习不再是乐趣,而是苦差事。为此,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目前首先应对教学大纲积极调整,调整课程设置情况。另外,应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进行调整,才可改善教学效果。

(二)应积极调整课程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基础的摸底,我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应该将英译汉和汉译英融合在一起,这样可系统讲解英汉语言的特点以及英汉互译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许卉艳教授也曾建议翻译课分两学期完成:即第一学期适当介绍翻译理论流派及相关历史,重点放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以及词句的选择及翻译技巧方面;第二学期注重各种文体的语篇翻译,涉及题材、体裁要广,内容要紧跟时代,还可增加译文赏析及对比分析内容[2]。我对此观点表示赞同。此外,应根据南疆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按照新大纲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翻译教材和学习资料[3]。

(三)应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积极调整授课内容。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向学生推荐风格相同的翻译范文,尝试构建自己的语料库,检查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4]。开展讨论式课堂,进行小组合作翻译,并尝试让学生练习互评译文,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完成作业时的优点和不足,善于表扬学生,不足之处,应作为重点给学生集体讲解。教师还可以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或让学生欣赏翻译一些名家的译作,总结心得体会等。

(四)加强翻译测试的研究与改革

翻译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有适量的翻译实践训练等,这些方面都应在课程考核体系中有所体现。目前的翻译命题方式单一,多为词、单句和段落翻译,无法系统、明确地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巧运用能力,也难以有效地与相应的教学阶段接轨[5]。建议在考试中丰富命题方式,扩大试题的覆盖面、题型多样化、突出考试重点,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葳.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许卉艳.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6).

[3]文军,俞森林.新世纪呼唤统编翻译教程改革――次翻译调查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4]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9).

[5]徐莉娜.关于本科生翻译测试的探讨[J].中国翻译,1998(3).

课题: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RWJG1305)资助。

篇(10)

案例研究是根据所了解的企业经营情况,围绕企业管理问题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做的客观描述,并进行案例分析。案例研究中的案例是具有典型示范性案例。在研究上,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能够启发别人的结论。案例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明确研究对象。案例研究以企业或行业的事件为依据和研究对象,了解案例的价值,内容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

 第二,资料真实可靠。案例研究论文应具有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资料,反映较为全面的信息。

 第三,理论结合实践,从问题分析出发,提出解决措施。

 企业诊断研究是运用管理理论及方法,可以是企业综合诊断或专题诊断,在企业或行业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诊断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或改进方案。诊断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确定诊断对象。诊断研究对象应为某个企业(不得虚拟),诊断内容应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掌握企业诊断理论和方法,对所诊断的企业进行准确描述。

 第三,根据诊断内容设计诊断方法,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在理论运用和与企业进行必要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企业或行业值得总结的经验或教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有意义的见解,写成调查研究论文。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确定调研对象和目的。调研对象以企业或行业为主,调研目的具有现实意义。

上一篇: 水电监理知识 下一篇: 劳动教育发展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