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33: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运筹学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运筹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运筹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得到深入发展,在工程、管理、经济等领域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作为一门课程逐渐成为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经济、金融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然而,由于运筹学知识的综合性及内容上的数学复杂性,使得这一课程的教学表现出强烈的自身特色。结合几年来十几次运筹学教学的体会,对运筹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个粗浅的分析,以供探讨。
一、注重其发展背景及现实意义的讲授
运筹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既不同于数学等经典学科,又不同于普通的应用学科,这一点可以从其发展背景中略见一斑。从运筹学的早期的发展来看,它可追溯到1914年提出的军事运筹学中的兰彻斯特(Lanchester)战斗方程、1917年丹麦工程师爱尔朗(Er-lang)在哥本哈根电话公司研究电话通信系统时提出的排队论的先驱者、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的存储论最优批量公式等等。这些发展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对于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学科的特点、以及其中问题的解决思路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运筹学课程的讲授人员,要把不应在课程绪论的讲授中一带而过,而是要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有所体悟。
二、注重其“学科交叉、多分支”的特点
应该说“学科交叉、多分支”是运筹学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特色,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处理、仔细推敲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学科交叉使得运筹学表现出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复杂性——既具有数学学科的理论特性又具有应用学科的自身特性、既具有理工学科的定量特性、又具有人文学科的分析特性、既追求“完美”又注重“实用”。作为授课教师而言要始终把握运筹学的这一特点,做到对发展现状的较好跟踪,注重对学生启发性引导;做到对授课对象的仔细区分,既包括对学生学历的区分又包括对学生专业的区分,对学生学历的区分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授课学时、授课方式、课程要求等环节,而对学生专业的区分则主要体现在理学、工学和经管专业在知识深度与广度上的差异以及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差异。而多分支特性则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各个分支有针对性的选择并能够做到对该分支理论及应用的充分把握。
三、注重“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的综合运用
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在运筹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在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既可做到由浅入深、又可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深入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又可在知识的运用上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既激发学生的知识运用的兴趣又加深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细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引导手段,特别是对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是一个较好的锤炼,同时也对学生长期以来单纯的“分数为上”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效的冲击。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在运筹学的讲授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运用,充分考虑二者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比重和搭配问题。
四、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越来越普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率,同时又带来相应的弊端。尤其是多年的高校扩招和运筹学课程的普遍适用性使得多数运筹学课程为大课教学,这就促使教师为了避免后排学生看不清而几乎抹去了板书的运用。所以,在大班化的背景下,板书与多媒体的矛盾始终是运筹学教学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五、注重对考核方式的研究
考核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好坏对整个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考试方式中,往往过多得强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运用,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不仅包括学生对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考核,还要包括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的考核。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运筹学考核过程中“专题考核”和“研究论文”都可作为传统考核方式的重要补充。
总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介、考核方式都是运筹学授课教师始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仅如此,还要综合考虑自身高校的教学特点,特别是该课程在专业体系中作用的考虑以及该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管理特点。该文仅仅是笔者一点粗浅体会,不足深论,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course teaching, some of the more focus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Mining engineering; Operations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eaching contents
运筹学是六盘水师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1]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对偶理论、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决策论、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可靠性理论等。运筹学要求先修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
2010级采矿工程专业的运筹学课时为64,但到2012级采矿工程专业运筹学的课时压缩为36。课时压缩,但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能删减。再加之,运筹学要求数学计算量大,步骤复杂等特点,笔者认为应从教材选择、方法改进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
1 教材选择
运筹学作为理工科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它的教材建设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出版社,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编写。种类繁多,各有千秋。理科的学生偏重理论,而工科的学生特别是我们采矿专业的学生,重点在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胡运权、郭耀煌编著的《运筹学教程》一书中,涵盖的内容较全面,理论也比较系统化,对运筹学的主要分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原理都比较全面,故选用作为教材。选用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著的《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和胡运权主编的《运筹学习题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书。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
2.1 教学方法
师范学校的工科类学生,兴趣多样、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三年来我和郭树琴二位老师经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工科类学生的教学方法[2-4],具体说明如下:
2.1.1 研究型导向多层次矩阵教学法
在本教学法中将数学基础差异大的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教学中分出层次,形成矩阵式的学习模式,从而使优秀学生有延展空间,活跃学生有用武之地,基本学生学有所获。研究型导向多层次矩阵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对“填鸭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的革新,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新型教学观,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2.1.2 自组织自主学习教学法
儒家的创始人认为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比被动更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相长”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程的特点,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启发式教学的结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简明扼要的讲解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与逻辑体系,逐步地建立起学生应该掌握的运筹学理论框架。以经典案例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关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3-5名学生自己组织“运筹学小组”,参考老师提供的案例,运用本课程所学内容,分析解决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的管理问题。教师通过案例引导教学,学生通过“自组织自主学习”真正地体验如何将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2.2 教学手段
针对工科类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运筹学的教学重点应该侧重于应用,所以数学证明之类的应淡化,应当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运筹学的能力。设想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长篇大论用一个数学理论来证明一个定理的正确与否,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我们以一种通俗的易懂的方式来切入主题,并且结合有代表性的案例,就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的提高。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一些动画、图表等,使原本枯燥的运筹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也更快,并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内容
规划论、图论、决策与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等运筹学的理论分支,基本是相互平行的,难度大致相当。但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涵盖了现实生活中的众多实际优化问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优化了教学内容:
(1)以精选的例题和案例来复原典型运筹问题的情景,在讲解这些从实践中抽取并经过精心改造和设计的例题和案例的过程中,逐步地建立起学生应该掌握的运筹学理论框架。所选例题都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尽量做到算法有效而互不重复,并基本覆盖各自的教学对象在实际中最常见的运筹学问题的各个类型,从而为学生实际求解提供足够的启示和指导。
(2)运筹学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我们更强调运用现代运筹工具来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精心设计有关实验内容,如Excel的电子表格建模方法、Solver的线性规划求解方法、Solver Table的线性规划敏感性分析方法、Treeplan的决策分析方法、Sensit的决策问题敏感性分析方法、CrystalBall的管理系统仿真方法等等,并且撰写了详细的实验手册,然后结合实际运筹问题,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3版.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是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二级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全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300多所,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院校、矿业类院校、电力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等,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工程建设事业和房地产事业建设与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和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基本统一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各院校在办学的实践中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建设行业发展的实际,结合本校、本院的办学条件及学科优势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理念、风格和特色。这使得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有较大的差别,尤其是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而管理类课程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管理类课程体系尚处在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对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整合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这期间,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相对于21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管理类课程的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稳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根据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在专业方向上,共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二个方向。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平台课程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掌握。专业方向课程仅为主修该方向的学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平台课程的设置不稳定。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5门专业课。在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门专业课组成。在最近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另外,对同一门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定位不准。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纳入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课程归入任意选修课。而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放入必修课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必修课中。
2.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个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之间有着逻辑关系。课程的逻辑关系,在时间安排上有两种关系:一是顺序关系和平行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先后顺序关系,同一类课程中各课程间的平行或顺序关系视课程内容而定。二是有些课程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少,但又是构成工程管理专业复合性知识结构所必需的,这类课程开课的时间则应根据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统筹考虑。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部分课程之间曾出现逻辑关系混乱,衔接顺序不合理的情况。如工程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做基础,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之前开设;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需要工程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后开设等。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开设,但管理学原理在运筹学课程之前开设。组织行为学课程帮助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前开设,但工程项目管理却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之前开设等。
3.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过于追求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样,三大目标控制和生产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质和目的有所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三大目标控制重复,工程项目管理与物业管理课程中均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城市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均有土地开发的内容,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的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重复,房地产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和定价的内容在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与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重复。
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平台课程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2门专业课程组成。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4门专业课程组成。对以上课程按照专业基础课先于专业课开设、平台课程先于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原则梳理关系。
平台课中管理学原理是本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工程项目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前开设。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开设。会计学原理为工程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应放在工程财务管理前开设。工程财务管理是全面分析业主和承包商双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应在工程项目管理后开设。工程财务管理也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提供经济分析方法,应先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开设。组织行为学是培养与人沟通、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因此,组织行为学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物业管理前开设。工程估价是专业核心课,为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提供基本知识和方法,所以工程估价后开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工程合同管理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奠定基础,工程合同管理后开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为后续的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提供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应放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前开设。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中的管理类课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是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应放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后开设。工程审计课程主要内容是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审计、效益审计和运营管理审计,应在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后开设。
对于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中的管理类课程,城市土地管理不需要其他课程做基础,应该先于房地产开发开设,房地产开发后开设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得出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按照梳理出的课程逻辑关系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之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避免重复。整合原则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应用性知识。整合后各课程内容如下:
运筹学:线性规划和单纯形法,对偶问题,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马尔可夫链决策规划,网络优化模型,排队论,库存论,博弈论。
管理学: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设计,领导,激励,沟通,控制。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和群体冲突,非正式群体及行为,人际关系与信息沟通,领导及其影响力。
会计学原理:会计帐户和复式记帐,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会计凭证和帐簿,核算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
工程财务管理: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与资金结构,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等。
工程估价:工程费用结构,工程建设定额原理,施工资源的价格确定,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建筑工程招标标底与投标报价等。
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合同体系,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工程合同的审查谈判与签订,工程合同的履行,工程合同索赔管理等。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计划,工程项目的组织,工程项目采购,工程项目时间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等。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职能,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管理组织,建筑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战略管理,建筑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建筑企业计划管理,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等。
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监理企业,工程建设监理组织,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协调等。
工程审计:工程计划审计,工程招标投标审计,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收支审计,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程管理审计等。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项目选择,土地开发,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与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管理等。
城市土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城市地价管理,城市土地的经营与储备,城市地籍管理等。
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营销计划及组织,房地产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营销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招标与投标,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前期物业管理,房屋维修管理,物业设备管理,物业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物业安全管理,物业综合管理与综合经营,物业服务收费等。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项目由于施工规模大、设计专业广、施工条件复杂,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因此,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优化非常重要。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管理主要内容是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工程建设时间以及工程安全。那么就上述四个方面而言,在实际工程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及流程
对工程建设而言,项目管理是从投资立项至合同结束的全过程,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是四个基本要素,管理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内实现建设时间短、质量有保证、工程成本低和安全生产。以下着重对四个要素的项目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1.1进度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有些管理人员常凭借日常积累的经验进行项目安排,而忽视工程进度计划的重要性。对于大型工程施工而言,建设期很长,环节多,且发生意外情况也较多。因此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进度计划,则较难掌握该类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状况,并且对人力资源的调配难以做到平衡优化。另一方面,进度计划编制不够准确,就难以反映确切的施工状况,使进度计划失去指导作用。同时管理人员也可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编制的进度计划过粗或过细。进度计划过粗,则较难控制施工的进展,易存在隐患;进度计划过细,则容易使施工专业之间自然联系受到阻碍。另外进度计划内容过多无重点,不利于对计划跟踪控制。
1.2成本管理
在大多数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因此,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未注意到用节约材料与科学操作的方法来控制项目成本,并且在成本管理中只关注静态控制而忽略动态控制,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1]。同时,有些管理人员将成本管理责任推于财务部门,使得不能落实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相关人员,造成权责不明的现象,从而难以将成本管理落实和推进。另外,在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项目经理权责不对等,使得成本管理方案无法实行,难以执行成本管理措施。对于成本控制而言,大多是进行直接成本的控制,未将安全成本、风险成本或工程进行期间费用包括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中。这不仅不利于对项目控制成本的宏观管理,还对相关的考核与控制产生影响。
1.3质量管理
对于建设期长的工程项目,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设计、设备、施工和技术水平等因素,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项目质量事故。在工程施工当中,还存在工序交接和中间产品多及工程材料供应商多、隐蔽工程多等工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中间产品质量和各个工序,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1.4安全管理
有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如果不能认真贯彻各项安全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将会阻碍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进展,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管理不到位,也会产生安全隐患。
2.基于运筹学方法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运筹学是全面分析计划工作的方法之一,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从内容上来说,运筹学是一种定量、分析和实验的方法,用于物质条件已固定的情况下,为达到计划目标,进行整个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统筹兼顾,并制定一个最好的方案和提供数量上的参考,以达到最有效、最经济合理安排人、物、财,从而实现最好的管理效果[2]。
2.1工期管理优化
编制好施工进度的总计划,使计划内同尽量符合变化中的实施条件,再根据计划表将不同专业施工队伍进行调配安排。那么对计划中的人物、物力、周转材料和机械设备进行安排时,可应用运筹学方法进行合理调配。建设工程在时间紧急、资源有保障的情况下,打破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料的限制,进行工期优化以达到最短工期。工期优化首先应确定好工程重要工作的项数,利用网络计划图,进行工期优化。因工期由关键项目的时间决定,优化工期就在于对关键项目的时间的优化。那么,缩短关键项目所用的时间方法有:在关键项目上赶工、利用平行或交叉活动缩短时间[3]。通过进行工期的优化,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
2.2成本管理优化
缩短工期与消耗资金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为缩短工期、加快施工速度,就需增加投入资源,且费用也将会增加,最终提高了工程成本而下降了效益。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果是为寻求最低成本并要求最短工期,或者在工期确定的条件下要求最低成本,可采用工期-费用优化的网络计划。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成本管理的优化,控制成本的增加,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2.3质量管理优化
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使一些项目工程无法同步进行,并必须推迟施工时间。这种情形下的优化工作应达到下述目标:一是消除原计划中施工资源供应的高峰期,促使资源需求量达到供应限值。二是在削除高峰期的计划时,应始终坚持工期最短的原则[4]。在网络计划中,关键项目的工期总和就是网络计划的时间。因此,工期未发生变动表示关键项目不可移动。在该类限制条件下,可通过资源优化即为在时间限制内移动非关键项目,从而达到资源均衡供应的目的。进度计划中的各项工作资源的分配均衡,各专业的施工质量也得到良好的控制,有力与于工程质量的提升。
2.4安全管理优化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抓紧抓实。在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的权责不明,使得工程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改善并优化安全管理工作,可通过运用运筹学方法中的线性规划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内部各个部门的人员编制,了解人员的分配从而将责任人落实到具体人员,确切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3.结论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在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的管理中对工程质量的保证和建设安全。注重安全、工期、成本及质量四个方面的管理,通过在管理过程中应用进运筹学方法来优化管理措施,不仅可以规范项目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使项目管理获得最大化的效益,而且可以提高项目管理所属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使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茹.运筹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42(23):245.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253-02
0 引言
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如今,运筹与优化课程已经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一门系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它针对实际应用领域的具体问题,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以此达到最优的目标。目前,运筹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管理、交通运输、计算机通讯与网络的各个领域。
80多年来,运筹学学科中的新理论、新模型和新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研究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线性问题发展到非线性问题,连续问题拓展到离散问题,确定性问题延伸到不确定性问题,运筹学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目前,运筹学已经囊括了数学规划、组合优化、随机优化、博弈论、管理科学、智能计算、金融工程和统计优化等诸多分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运筹学发展又呈现出与许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多元化趋势[1],例如运筹学与生命科学、网络科学、管理科学的交叉。
运筹与优化课程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决策问题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它求解问题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2]:①在实际问题中提取相关要素:决策变量、目标和约束条件,将其表示成一个运筹学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②根据①所建立数学模型的特点,寻求合适的求解算法求出问题的最优解或者满意解;③若求解问题的规模较大,则需要编程实现算法,并对数值结果进行分析;④判断模型和解法的有效性,提出解决原始实际问题的方案。这些阶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也决非依次进行的[3]。
鉴于实际问题的跨学科交叉性,而利用运筹学求解问题涉及到数学建模、数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编程仿真等多个阶段。从目前我校运筹与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来看,我们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理论环节,注重理论讲授和公式推导,缺乏与实际相结合,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缺陷,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利用系统的思想解决优化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们采用拓展化的教学模式,对运筹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 教学过程中注重优化思想的渗透
运筹与优化课程的核心就是将所学习的优化的思想和相关数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运筹学问题的求解包含了建模、设计算法和编程求解三部分。建模的过程就是利用数学的思想和语言去近似地刻画实际问题,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设计合适的运筹学算法,并用计算机完成求解。在学生利用运筹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认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运筹学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数学认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满足于单纯的只是理论的灌输,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优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实,优化思想的渗透体现在日常授课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背景知识的讲授中渗透优化的思想。在介绍理论知识之前给学生先介?B一些数学背景,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中讲授“运筹帷幄”、“田忌赛马”的典故,华罗庚烧水泡茶的统筹方法,在图论中介绍哈密尔顿环游世界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路网连通规划问题等等,这些实际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介绍,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处处优化的思想。
其次,在概念和原理公式的讲授中渗透优化的思想[4]。运筹学中很多原理性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和公式推导,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难度很大。但是很多知识都是有一定的背景的,如果能注重实质,在讲授中渗透优化思想,就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动态规划理论中的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感觉相对繁琐,我们可以在讲授过程中结合设备更新的具体问题,从而引入多阶段决策,阶段,状态,状态转移等概念,避免了直接讲授概念的枯燥性。
2 将课堂教学体系向横向和纵向拓展
目前现行的运筹与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论五部分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的定义、定理的证明、算法的描述和解题技巧的介绍,唯独忽视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我们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如何结合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如何利用数学软件完成模型的求解和分析上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从而将教学内容向横向和纵向拓展。
教学内容的横向拓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在背景知识的引入中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教师引入实际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定性研究,建模分析,定量计算和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来,在师生互动的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相关的重要结论,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优化思想存在于实际问题的方方面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现代优化方法的求解与计算机学科紧密联系,所以教学内容的纵向拓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最优化计算软件的使用方法的介绍,例如如何调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函数求解数学规划的最优解,如何通过编写Matlab程序设计算法来求解最优解。同时,在介绍解析算法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只利用函数值信息来寻求优化问题最优解的直接搜索算法和现代优化算法,以此来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3 拓展第二课堂,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理念
由于目前运筹学课程的课时限制,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计划拓展第二课堂,在课下引入实践环节,将教学过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一来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第二课堂的执行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种是教师针对某一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课下设计解决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算法,?程求解,学生在一起参与讨论,撰写论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动手能力。第二种是开设开放性实验课堂,为学生开设一些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让学生运用运用Matlab软件完成实际问题的求解。
4 将单一考核方式向多元化考核体系拓展
目前本专业的运筹学课程普遍采取一次性期末考试来测评学生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多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与我们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初衷相去甚远。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既要掌握工程技术知识也要掌握工程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是许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很多高校加快了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希望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大多数学校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是因为很多学校仅仅片面强调实验项目的开展和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而忽视了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和改革。
2.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理论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来增加对专业的理性认识。工程管理专业实验主要有三类, 一是专业基础课的实验, 如运筹学、CAD工程制图、系统工程的实验;二是专业课的实验, 如工程招投标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编制等课程的实验;三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是安排在某个学期期末,集中一两周时间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实验。目前工程管理课程设计包括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操作和工程造价编制课程设计。从整个实验教学效果和工程管理专业特点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没有考虑工程管理专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特点,实验内容设置顺序不符合工程项目程序。如按照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把工程项目的全生命期大致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实施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阶段。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招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原理与编制等,学生上实验课程存在先上工程招投标,然后再来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先上施工组织设计然后再上工程招投标课程等情况,这样造成学生知识运用上的分散和零乱。其次,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目前根据培养方案目标要求实验教学要能形成学生的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学校在原来的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项目上增加开设了很多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项目,但是从整体开设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明显。许多学生仍然依赖老师的讲解和演示,缺乏主动性。最后,实验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形式主要是软件的操作,没有硬件配套辅助。如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用P3软件编制进度计划,缺乏沙盘实战演练,工程招投标实验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编制招投标文件而没有招投标情景模拟训练等。
3.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
3.1以项目生命周期划分实验模块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结合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特点,可针对工程项目根据项目运行每个阶段设置实验教学模块。各个实验教学模块不仅要综合考虑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更要注重知识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涉及不同的参与方,包括建设管理单位、业主、施工、设计和监理等单位,应使得每个学生在实验模块中能熟悉每个参与方的内容和作用。根据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阶段划分,本文将工程管理实验模块分为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五个模块。
(1)项目决策实验模块
项目决策阶段主要通过投资机会分析和市场调查作出投资决策。重点内容包括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本阶段中主要针对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作出分析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
在项目决策实验模块中让学生掌握项目决策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学生掌握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技术经济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价以及编制投资估算造价文件。可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经济预测和决策、运筹学、工程可行性研究原理和方法。最后完成完整的项目建议书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设计模块
项目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工程结构设计、设计方案的比选以及概预算的编制。本阶段是项目决策阶段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是实现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关键阶段。
在项目设计实验模块中让学生通过项目设计软件能进行方案设计,完成项目设计文件,并编制项目概算和施工图预算造价文件。在该实验模块中可开设的专业课包括道路设计软件、工程造价原理与编制等。
(3)项目招投标模块
项目招投标阶段是建设单位选择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和材料供应单位的过程。招标是业主的要约邀请,投标是承包商的要约,中标是承诺。学生不仅要熟悉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的编制还要使学生在该实验模块中熟悉每个参与方的工作内容。在该实验模块可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包括工程招投标模拟、标书的编制以及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制。
(4)项目实施模块
项目实施过程中包括了业主、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的管理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施工单位的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是项目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在该实验模块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工程结算的方法、工程变更的内容、工程计量和支付、工程索赔以及项目管理方法。可开设的专业使用课程包括项目管理沙盘演练、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计量等。
(5)项目竣工验收模块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应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与试运行、项目结算和项目决算以及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在该实验模块模中使学生掌握质量评定、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决算和项目后评价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工期分析、质量分析和成本分析。
3.2实验模块信息共享化
一个项目从项目的决策到项目的实施甚至到项目的收尾都是一连贯的过程,都涉及到上面的实验模块的内容,要使得学生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内容必须实现项目信息的共享化。目前,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每个老师上实验课程都是根据自己所获得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散分段教学,学生不能真正实现经历一个项目从头到尾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应建立一个以工程项目为单位,项目内容按照实验模块环节来补充和完善的项目信息库非常必要。项目库中应尽量描述项目概况、项目的环境、项目设计文件、项目招标文件、项目实施情况以及项目管理文件等完整的工程项目信息,让学生在已知项目基本情况下开展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实验课程老师可以从项目库中找案例让学生模拟一个项目的全部实施过程,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会在项目某个阶段上脱节。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项目库应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制定项目库的整体规划和要求,使老师能及时主动的添加项目库信息以及在建项目的资料。其内容范围涵盖道路桥梁工程、建筑工程以及其它相关工程。
4.工程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实施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比理论课堂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1实验环境的开放性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中心对学生实行开放式实验,学生除了可以在安排的实验时间进行实验项目外,还可以在课外自主完成相关实验课程。灵活的时间安排有利于创造激发和实现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可事先跟实验室预约时间,或不预约时间在实验中心实验项目时间不饱满时直接实验。学生可登入项目库选取符合自己实验内容的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完成相关实验。工程管理实验中心尽量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教学条件。
4.2实验项目的可选性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完成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项目外,还可以在实验中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实验中心开出的实验项目是在培养方案中没有包括的但又主要涉及的是具体某一个专业知识或技能,如工程方案设计等,能进一步填充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4.3实验方式的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001-02
一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原因
据调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通常为工程咨询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管理部门、建筑公司等单位,主要从事技术、经营、经济、管理等工作。根据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部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从事施工企业一线施工工作的素质较差,缺乏工程师基础训练和工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即使简单地按图施工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适用期过长,“工匠型”的特征较为突出。
第二,部分从事设计工作的毕业生底子薄弱,对简单的CAD操作不甚了解,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培训,且缺乏对行业规范、设计标准知识的深层次了解。
第三,部分从事项目管理的毕业生协调能力较差,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审查、施工图预算等工作,有些人根本无从下手,没有形成对事情的组织、控制、协调的应有能力。
第四,从事招投标工作的人员对招投标最起码的程序不清楚,缺乏对标书的审查以及信函归档的基本常识。
二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在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改革。
1.创建“4+1+1”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4”学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前4学期按照本专业学生必备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及课程实践技能。
第二,“1”学期的生产性实践能力培养。围绕本专业学生必备能力的要求,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安排生产性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并达到生产要求;通过生产性实践项目的训练后,学生选择参加一种以上中级或高级工种考核,取得证书。
第三,“1”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到生产单位参加顶岗实习,使其能在生产单位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的指导下,通过真实的生产项目,更加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4+1+1”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中学到真实的本领,并能在毕业时取得双(多)证书,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建以能力为要求、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课程
根据专业岗位和技能要求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课程两大类。专业能力课程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划分为项目组织协调能力、制图及造价软件操作能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四大模块。按每一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项目与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原则安排教学进程。
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模块开展工程结构、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筑设备概论、电力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以及建筑结构实训、工程力学认识实习、土建综合实训及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相应实践课程;制图及造价软件操作能力模块课程设置,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安装与市政工程估价、建筑结构辅助设计、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及制图与识图实训、线路测量实训、工程软件实训及计算机制图实训等相应实践课程;工程项目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应用能力模块开展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城市规划及建筑招投标实训;项目组织协调能力开展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管理统计学、工程经济学、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及经济统计实训。
3.创建“双体系”的课程教学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长期招聘企业共同进行职业分析,根据人才培养和生产的需要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遵循理论学习、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设计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双体系”的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起对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 结束语
基于工作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有利于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转变;有利于把握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主要特征,使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提供便利,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有利于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的有机联系;有利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利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剑锋、王琴.基于工作项目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2]谭敬胜.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1(1)
由于小浪底工程庞大、技术复杂,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果,吸收各方面的先进经验。②遵循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人员、设施设备、环境、技术等多种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发挥系统整体优势,实现整体功能。③综合性原则。全面考虑主管部门、设计部门、实施部门的要求,兼顾其利益。④统一化、标准化的原则。信息分类编码(如图纸和文件编码)、软件开发、网络规划建设等都应贯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保证系统的通用性,防止造成数据交换和信息集成的困难。⑤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要遵循急用项目先开发,分步实施,不断完善的原则。⑥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保证技术先进的前提下,进行性价比分析,坚持“以现有管理为基础,逐步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思想。⑦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相兼顾的原则。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在满足当前管理工作需要的同时也应考虑长远的发展需求,如软件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以满足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
1.2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
为保证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结合目前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状态和小浪底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如下:①在小浪底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基础上,进行网络升级和改造,建立小浪底工程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使郑州总部、洛阳基地及北京水利部等构成广域网,为小浪底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个畅通的网络环境。②基于数据的稳定性原理,规划主题数据库,建立稳定的数据库模型。③逐步形成“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项目协调、合同管理、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的国际化的管理模式。④各办公软件系统应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使各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支持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情况,便于综合分析,辅助决策。⑤基于网络应用平台,逐步开发公文、财务、人事、劳资、档案、计划、统计、固定资产、经营管理等各项业务管理子系统,所有子系统的日常运行均在Internet上进行,全面实现数字化、无纸化办公。⑥应用软件需提供充分的、可扩展的接口,便于以后的扩展、升级。
2管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基于急用先上的原则,小浪底工程前期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各类文件、工程合同管理、投资预算控制等,为满足以上几方面的管理需求,选用P3软件提高业主和工程师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化管理。①工程师运用P3软件的报告系统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对承包商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和评估。②工程开工后,工程师运用P3软件制定工程师的进度计划。随着工程的正常进行,不同的使用者、施工区,可以对工程师的进度计划进行进一步的深化。③工程正式开启后,承包商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工程师提交进度报告。工程师根据现场监管记录和合同对工程的要求,对工程进行跟踪与控制,从而保证工程按期、保质的完成。④除了运用P3软件对小浪底工程进行管理之外,还可以处理多币种的索赔和反索赔、方案选择和资源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3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
3.1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是在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概率统计、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设项目和高科技开发项目的实际经验,逐渐形成的边缘学科。它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对策等内容。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工程,也是一个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由于该工程浩大、难度系数高,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风险。针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对可能导致失败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处置,将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3.2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风险分类
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①技术风险。很多新技术、新工艺都是伴随着新项目的实施需要而同期研究的,因此,在实施初期,对这些新技术、新工艺能否在规定的时间、既定的资源条件下完成要求的技术任务,具有不确定性。②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指在管理运作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过程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从而影响管理的水平。③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的发生概率。
3.3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包括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可能影响项目,并为风险分析提供重要信息。德尔菲法(DelphiMethod)又称专家会议预测法,是一种主观预测方法。它以书面形式背对背地分轮征求和汇总专家意见,通过中间人或协调员把预测过程中专家们各自提出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归纳后反馈给他们,然后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3.4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的量化和对策
项目风险量化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风险相互作用的评估来评价项目可能的结果,综合考虑损失率、损失程度及其它因素,分析风险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影响,寻求应对风险的对策。风险时刻存在,要采取对策对风险进行控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若完全控制风险,不仅不可能,而且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若控制得太松,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大,就有可能会导致较大的损失。通过风险量化,可以明确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值得。
1.1成本控制并不是对单一目标进行控制
在成本目标控制管理中不能将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作为唯一目标,而应该认识到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并行的,而成本目标控制管理则是整个目标系统中的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兼顾进度目标以及质量目标。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和论证信息工程的费用目标,并对目标系统的统一与协调做出综合考虑,不仅要确保信息工程的成本能够符合业主对投资的要求,同时确保信息工程的成本能够满足业主对信息工程质量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对业主的整体需求做出分析,做好成本、工期、质量之间的协调,力求实现三者的平衡;其次在对信息工程成本作出控制的过程中,要实现进度目标与质量目标之间的协调,当对工程成本作出决策时,应当考虑决策会不会对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起到消极作用。
1.2对成本的控制要体现出全面性原则
进行全面性的成本控制需要信息工程管理者能够从信息工程项目本身进行系统的成本问题考虑并开展综合工作,通过预测多方面问题并采取多方面措施来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经济方面的控制,同时要将投资控制的技术、组织以及合同等作为重要的管理对象,在对成本问题作出考虑时要以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不能局限于信息工程项目的某一部分投资。
1.3成本控制是微观性的成本控制
信息工程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微观性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信息工程管理者所进行的成本控制自然也是微观性的成本控制,其着眼点并不是信息技术的投资结构、投资方向、资金筹措渠道与方式,而是以预算为依据来控制投资。为了确保信息工程管理工作中成本目标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工作要将整个投资进行分项并进行逐一控制与管理,做到以整体控制为出发点从细节处入手、从多方面入手来全面的开展信息工程成本控制工作。
2信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进度目标控制
信息工程的进度控制需要建立在对信息工程进行严谨分析并确保所确定的工期目标具有合理性的基础之上,同时信息工程的工期要求有必要纳入承包合同,在信息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通过网络计划技术、运筹学等手段来对信息工程进度做出审查与修改,从而在做好监督与协调的基础上排除影响工期目标实现的因素。
2.1对进度的控制应该是对信息工程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
信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进度目标为信息工程项目在经过分析论证以后得到的预期工期,所以对进度目标的控制不仅应体现在信息工程的实施阶段,同时应该体现在信息工程的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所以对进度目标的控制涵盖了项目的整个过程。
2.2对影响信息工程项目进度目标的因素进行控制
影响信息工程项目进度目标的因素体现在多个方面,如管理人员素质、施工人员技能以及数量、设备是否能够按量、按质、按时供应、工程资金的到位情况、技术水平、能否进行新方法以及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要在信息工程项目管理中对进度目标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选取合理方案来控制以上因素来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
2.3对进度目标进行管理控制的关键是实现组织协调
在信息工程管理工作中要做好进度目标控制需要以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为基础,在信息工程项目中涉及到进度目标的单位较多,如承建单位、项目业主、资金供应部门等。如果这些单位不能实现协调合作,那么进度目标控制工作则很难有效开展并影响目标的实现。
3信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质量目标控制
信息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控制同样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其过程涵盖了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投入使用以及项目后期维护等各个阶段,内容包括了比选设计方案、磋商设计方案、审核设计方案、把控设计变更。质量目标的实现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在施工以前对承建单位的资历做出严格审查,并确保相关规范以及标准的落实与贯彻,在项目验收阶段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
3.1项目质量目标管理要与政府的质量监督结合
在成本目标、进度目标以及质量目标中,政府的监督部门尤其重视对质量目标的把控,所以对信息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和标准作出衡量是需要管理人员与政府监督部门共同来承担对信息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和监督的任务。
3.2对项目质量目标的控制是一种过程控制
对信息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工程质量本身的形成过程,要在信息工程管理工作中实现质量控制目标并取得良好成效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在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持续的进行质量目标控制工作。
建设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实际的现实需求,也是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具有深远意义。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富国富民理想的一大支柱。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整体提高土木工程行业建设科技水平的有力手段,并将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样一个新产业。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建设领域信息化是政府改革和建立高效、透明管理机制的催化剂。从土木工程企业的角度看,土木工程信息化可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速企业在宏观及微观上管理模式的创新,并极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1 土木工程信息化涵义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2 土木工程项信息管理实例分析
市政管网系统工程的一般信息管理基于GIS的某油田管网信息系统的研制是基于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SuperMap GIS 5,结合Su- perMap Objects 5、现代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Ba- sic 6.0以及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而进开发的。具体功能有: (1)管网浏览与属性信息查询。 (2)管网横剖面信息查询。 (3)管网事故分析功能。管网系统工程中的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推动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灾研究由“被动”抗震阶段向“主动”抗震阶段发展,建立相应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减灾决策系统,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工程减灾领域中的优势。因此,在参考国内外生命线防震减灾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以某工业区为背景的城市生命线震害预测系统。具体特点为: (1)在结合已有的震害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将震害预测理论形成震害预测模块,并开发了通用的 Monte-Carlo模拟程序,该程序可打开.txt形式存储的网络邻接矩阵,并可将震害结果保存于各种文本格式的报表,便于进行大型的网络连通性计算分析。
3 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途径
3.1 建立土木工程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
3.2 建立土木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3.3 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 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4 结束语
在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符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潮流,同时也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因而在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