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请流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0 16:33: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课题申请流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研课题申请流程

篇(1)

需求是系统开发的基础,系统的开发过程都是以获取需求为目的的活动,即理解用户根本需求和目标。准确获取用户的需求是系统成功的开端。

通过需求描述,完成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即建立系统的需求模型。

1.现状调研与分析

通过走访和调研高职院校科研处参加课题项目的教师和主管,了解到通常的课题的管理流程如下:省级课题主管单位(下发科研课题指导文件、选题目录等材料)校级课题管理人员及教师(校级课题管理人员组织教师进行选题并申请课题)校级学术委员会(对申请的课题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校级课题管理人员(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对课题进行推荐)省级课题主管单位(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研究审查,决定其可行性,进行意见反馈,对可行的课题下达课题研究任务书,并批准立项)校级课题管理人员(提示反馈省级课题主管单位的意见)各课题负责人(①根据课题任务书要求进行开题和课题的研究,并审查课题参与人员上报的阶段成果。②根据研究成果及开题计划,提出结题申请、申请课题延期或撤消课题。③提交结题材料或课题延期、撤消申请。)校级课题管理人员(①对各课题的阶段成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②对课题负责人提出的各种申请进行审查并上报③结题时检查结题材料并上报)省级课题主管单位(①动态监管各学校各课题研究情况。②对上报的结题材料,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对结题申请进行批示,并下达结题证明。③对延期或撤消课题的申请进行审查,并进行批示,反馈意见)校级课题管理人员(提示传达课题主管的批示)各课题负责人(根据批示,进行一下步工作,如同意结题,表示此课题的研究周期结束,自动转移到结题成果汇总;如果同意延期则重复课题的研究过程;如果撤消,则此课题取消。)

2.系统功能总体目标需求

在开发设计本系统时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便于管理,这种管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输入、输出、查询等功能的实现对各系部科研课题工作的进行管理、监督和服务支持。二是利用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来减少科研主管部门繁重、复杂的手工科研管理;第二是系统要进行安全性设计。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心血的结晶,为此系统通过进行加密算法设计,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以及系统在网络环境安全运行。第三要可扩展性,即系统开发完成后,不仅仅只能满足现阶段的科研工作需求,还能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信息处理对工作量、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处理能力的需求。

从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待开发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应达到以下几点:

(1)待开发科研课题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协调各个部门系办的科研工作。

(2)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涉及到对院校科研处管理员、校学术委员会专家、科研课题参与人员等人员和工作的管理,也涉及到科研成果奖励信息、科研课题项目信息的管理。

(3)对科研项目课题要及时进行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并督促教职工将各种科研成果信息及时录入到系统,以便于统计查询各个职工的科研工作情况、各部门的科研工作情况;查询统计全校的科研工作情况。

(4)教职工根据学校的科研计划,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课题申请人进行立项申请,每个部门负责审核,并把符合条件通过审核的课题,提交到校科研处审核。学校科研处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已经申请的科研项目课题进行审批,对审批通过的项目课题进行立项。

(5)对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应组织相关的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并及时收录到系统中,实现成果共享。各项成果可作为学校评定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依据之一。

3.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根据目前的流程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课题管理系统功能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管理、课题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管理等。

3.1信息管理。由院校科研课题负责人,采用内容管理的形式,对需要进行通知和公告的信息进行及时,方便相关人员了解信息和情况。也可以修改、删除相关错误和过时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根据管理者和使用者权限,设置功能和权限。

3.2课题项目管理。课题项目管理是科研课题管理的重点内容。课题项目从申请、审核、专家评审、立项、中期管理、结题等各环节完全借助本系统来管理,根据流程和用户决定对应的功能模块。课题有其生存周期和各个阶段。根据课题管理要求和通常流程,课题管理需要课题信息管理、课题申报管理、课题评审管理、课题研究管理、结题管理。

3.3科研成果管理。各个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可以进行个人科研成果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以及成果的统计,部门科研负责人可以对各个成员的成果信息进行审核,查询和汇总。对于审核通过的成果不能修改和删除。院校、部门科研负责人可以审核全校或本部门所有人员的成果信息,并可以进行汇总统计。

3.4系统管理。进行系统信息、系统参数、系统初始化等信息录入和设置。由于使用本系统的人员比较多,所以应该根据各自的人员和角色,决定各自的功能和模块。如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信息设置、系统信息初始化、数据库管理等。

4.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需求源于用户的限制,包括预算上的约束、机构政策、与其他软硬件系统间的互操作性,还包括安全规章、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等外部因素。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性要求等,具有以下:

篇(2)

2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功能需求

实现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任务书提交、项目审核、结题申请、结题验收全过程系统化、信息化、项目化管理。实现项目申请立项、结题验收专家网上评审功能,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排名。申请人提交立项或者结题申请材料后,由科技秘书对项目进行汇总分类,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组,安排评审专家。课题评审专家接到任务后,在系统设置的规定时间内,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和相关附属设备(键盘、鼠标等)即可登录系统开展评审工作,时间灵活度高,同时也节约了纸张的大量使用,节约学院办公经费,提高评审效率。项目立项申请流程如图1:建立项目补录模块。把学院历史立项的所有项目和院外申报项目进行电子系统进档,建立项目数据库,使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实现科研项目综合查询与统计功能。对相关类别科研项目数据实现图形化统计,生成水晶数据报表;实现科研课题项目化管理。

2.2用户功能需求

系统的用户角色有:普通教师、二级部门管理者、科研处管理人员、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各用户角色功能如下。普通教师:普通教师即课题的申报者,访问系统具有的权限主要有:浏览、录入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填写、上传课题立项申请、任务书、结题验收的材料;查询项目评审情况;查询科研课题进展;科研档案输出打印、项目补录等。二级部门管理者:在系统中设置学校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主要是对属于本部门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合同任务书和项目结题验收申请作基本的审核,查询本部门科研情况。科研处管理人员:主要是科技秘书,主要权限是查询项目立项申请、验收申请情况,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核、分类,安排评审专家,填写科研处、校学术委员会意见;补录历史项目和院外项目;同时,对优秀项目进行成果推广。

2.3系统架构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以MVC三层架构为依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管理权限层,使其更符合本系统开发的需要,增加的全新权限层,能更好的控制权限管理,使其可实现到对每一底层按钮的控制。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3.1系统时间段设置模块的实现

通过对系统时间段的设置来限制系统使用者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同时也为规范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主要有立项申报开始、结束时间,任务书提交开始、结束时间,中期审查开始、结束时间,验收申请开始、结束时间等4个时间段(点)的设置。并提供了新增时间段和修改已设置时间段的功能。

3.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的实现

项目申报模块:主要页面元素有:列表窗控件、按钮、下拉菜单等等。通过该页面可以完成项目申请立项书的录入和保存;项目修改导出模块主要提供了在查询、修改、输出打印和删除申报书的功能。项目任务书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任务书的录入和输出打印功能。对已超出系统规定的立项申请时间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进行操作将出现相应报错提示。项目验收申请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验收申请信息录入和结题验收申请表的输出打印。对输入数据格式不正确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操作显示报错提示。项目主持人可以查看立项评审、验收评审的评审专家打分情况和评审意见。

篇(3)

中图分类号: R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021-02

科技计划项目是政府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计划。是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政府财政的科技经费支持或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等意见协调、引导,由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的科技研究开发及相关的科技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科研项目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大工程中的重要技术问题,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科学选题在项目申报中的作用

科研选题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和关键。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起点;又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和关键;是科研人员实施课题研究前瞻性计划的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课题质量的重要措施。因为提出新的问题,要从不同角度来论证它的可行性,从创新的角度去处理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需要新技术来实现,这本身就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申请科研课题,是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所必需进行的重要工作。许多的科学研究项目,都是通过对各类研究课题进行申请,从而获得项目经费资助,进行深入研究。所以科学选题是争取项目立项、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经费资助与否的重要环节,它的依据是每年国家和地方项目申请指南,找准支持方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向,拟定研究题目。因为拟定题目是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指导设计科研工作的主线,题目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成败,只有找准申请课题的切入点,科学选题才能获得经费支持,这就是科学选题的作用所在。

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计划研究领域,是重大项目实现;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研究专项来实施,研究专项由若干重大项目组成。通常采用课题制管理方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允许跨部门、跨单位择优聘用课题组成人员,最好是以产学研结合形式来承担科研课题。在立项过程中,采取专家评审遴选项目和按项目任务审核经费相结合,在专家评审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同时,加强了预算编报和审核。

自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即从2001年起,国家的科研经费采取项目招标的方式进行投入,以推动科研机构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取得活力和动力,从此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是项目,而项目的取得靠申请,科研机构必须通过申请,来获得政府支持和市场支持,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清楚国家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以及申报程序,认真作好每个环节的申报工作。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科技计划有着不同的侧重。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近年来政府对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于科技计划的投入经费也在大幅增长。随着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科技计划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三、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国家的科技计划主要包括: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政策引导类计划等。

1. 基础研究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如陕西省2007新一代铁路编组自动化项目;陕西省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项目。

3.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致力于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如:由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及监测系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相关部门的专家验收。

4.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项目。如陕西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项目,陕西省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项目。

5. 政策引导类计划通过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辐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营造促进地方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

四、选题原则

1. 需要性原则: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根本任务,就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每年出台的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和各省项目指南,都是按照国家与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如:陕西省2010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重大专项其中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支持范围,(1)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2)苹果、猕猴桃主要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3)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陕北红枣防裂增效技术研究与开发;(5)陕北山地经济林旱作丰产技术研究与示范,(6)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系选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等。均是陕西省农业生产重点支持范围,是农业技术发展需求。准确选题必须了解掌握“项目指南”等相关文件,力求符合《项目申报指南》所列的选题范围。

2. 创新性原则:申报课题时必须坚持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立项尽量以前人或他人未曾研究过,或有研究尚未解决,或出现新问题需要解决,或原有技术的不能满足新需求要进一步提高为前提,研究的结果也应该是前人所不曾获得过的成就,这样,才能体现出研究的创新性,研究出的成果也才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3. 先进性原则:申请科研课题要求起点高、选题新、方法先进、技术现代化。在这四点的基础上,要瞄准世界先进或世界领先水平,力争在科学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的在于试图发现新的现象,探讨新的规律,通过科学研究能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理论,在技术领域是具有先进性的,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是国内空白,国际领先。

4. 科学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不要主观臆想;要有独特见解,一般不能与科学规律相矛盾,具有实用性;具体反映申报者科研思路的清晰度和深刻性,所选课题要突出研究工作的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不能过于分散。另外题目不宜过大,内容不宜过多,在有限的资助强度和资助期限内要能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如: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申报《陕西省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建设(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08ZDKG-33)》建设项目,申报很合理,已按时完成。

5. 可行性原则:每一类研究课题都有一定的研究周期,在选题时必须考虑到研究周期要符合要求,按期结题。有的课题研究周期太长,选题太大,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和先进性。因此选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工作基础,有多年积累研究工作经验和知识沉淀,有近年研究结果和经验。其次需结合本人在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所掌握的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进展程度,认真构思和选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可行性的课题。

五、熟悉科研项目类型

1. 基础研究:是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以观察事实基本理论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的研究。特点: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强,研究周期长,对研究手段要求比较高。其成果以科学论文为主要形式,常成为普遍的原则、理论和定律。

2. 应用研究:是为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而采取新方法的研究,即把基础技术理论知识物化为生产技术的可能。特点:研究周期一般较基础研究短,成功率比较高。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3. 开发研究:是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设计、流程和系统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方面的研究。特点:研究所需经费较多,并受生产或试用条件的制约。成果形式是专利、专有技术、原始样机等。

只有了解科研项目的类型,选题才有方向和目标,才能做到科学选题,课题申报命中率才能相对较高。

六、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注意事项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历来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项目获资助的情况常被上级管理部门视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科学研究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在项目申报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项目选题、论证要体现“新"字

课题选题、论证是科研项目申报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选题、论证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判明情况、研究本课题有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选题、论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立项。因此,选题、论证时必须花费大力气,立争以新内容、新观念赢人。

2. 使用材料要新

每一位申请者都需要对项目研究方向上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深入研究,要准确地把握该研究方向的前沿动态。在选题、论证过程中保证所参考和引用的观点、资料必须是最新的,在国际国内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3. 选择题目要新

研究人员要在参考研究观点和材料的基础之上,构思一个好的题目。项目的题目是项目的点睛之笔,是项目的灵魂、核心、主题,是项目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好的项目题目,应该是项目研究主要内容及价值意义的集中体现。因此,申请者在拟定题目时,要简明扼要、用词准确、易于理解。

4. 规范申报书填写

项目申报时必须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是作为项目申报者与评审专家之间沟通的依据,要准确、全面地反映申报者的申报信息以及申报者对该项目基本内容和大体框架的理解.

5. 项目申请经费预算合理、详细

目前,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项目资助计划在申报过程中,都要求项目申报者对项目申请经费中支出的各项条款有明确的用途说明,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经费的支出比例花销。因此,在项目申报时,一是要注意项目主管部门能给予的经费支持强度,申请金额不可过高;二是准确计算项目进行所需的各项费用,注意比例的划分,保证支出时不超过预算的15%为宜。

6. 及时上报

现在科研项目是在线申报。如2010年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工作采用“陕西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单位按照拟申报项目类别,在陕西省科技厅网站下载相应的申报说明、项目申请书、申报表和申报软件。实现在线申报。

结束语:一项科研课题的选题是建立在研究者对相关学科或领域研究历史和现状的深刻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要求研究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研究技术最新水平。[4]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一个特定研究领域,研究者对一个普遍期望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构建和预期科研成果的展现。要求科研行为达到设计的科学性、科研方法或技术的先进性、科研实施的可行性、科研结果和结论的可靠性,科研选题的准确性。应该说科学选题是一个具体科学研究的目标、方向、展望和灵魂体现。

参考文献:

[1] 赵醒村.科学选题是获得科研课题资助的重要环节[J].医学信息,2010(2):318-319.

[2] 焦向炜.浅谈科研选题在项目申报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9(3):161-163.

[3] 李幼玲,刘中国.浅谈医学科研选题及项目申报的方法[J].护理研究,2006(1):267-268.

篇(4)

工作流(Workflow)管理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1.2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驱动工作流实例执行并提供运行环境。对过程定义进行解释;控制过程实例的创建、激活、挂起、终止,负责过程实例状态的转换;控制活动实例间的转换,对工作流的执行进行导航;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过程实例和活动实例的执行;维护工作流相关数据和控制数据;调用外部应用程序。

2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高职学院科研管理主要包括科研课题、论文、著作、专利、获奖和对外技术服务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以科研课题为基本载体,在研究的过程中会、编写著作、申请专利,研究成果进行技术转化,并且获得奖励等。因此一个科研项目有丰富的研究内容,也会产生大量的研究成果,加上高职学院的科研项目数量多,转化快的特点,人工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科研管理适时性的需求。科研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生命周期要经过申请、审核、立项、开题、研究、中期检查、结题和成果鉴定等一系列过程,其中还包括科研经费、调研、交流、出版等内容,流程十分复杂。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开发平台选择

系统的开发基于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以SQLServer2005作为公用的数据库,以2005为软件开发工具,采用B/S和C/S混合构架,运用工作流技术,开发高效、实用的科研管理系统。4.2数据库设计基于工作流的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部分主要包含组织机构方面的表和流程方面的表。组织机构主要设计的表有:部门表、职工基本情况表、著作信息表、论文信息表、项目申请表、项目合同表、进度检查表、项目鉴定表、经费来源表、经费使用计划表、科技奖励情况表、成果应用情况表、角色表、用户所属角色表、权限代码表等。

3.3工作流设计

系统工作流引擎采用HFBPM,HFBPM采用微软.NET平台开发,与项目采用的开发环境保持一致。HFBPM具有支持多启动节点、支持共享任务的处理、任务节点少,配置简单,却能支持任意复杂的流转等特点,符合科研管理系统对工作流引擎的要求。

3.4系统实现与测试

①数据访问基础类设计。为了提高编码效率,针对数据库的访问编写了基础类DB-Helper,专门负责对数据库的访问。②业务逻辑实现。业务逻辑层将用户对系统的操作与数据库的访问隔离,并将它们联系起来,实现内容与表现的分离。业务逻辑层实现了系统所提供的业务处理过程,根据科研管理信息的结构,业务逻辑层也划分为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和系统管理三个命名空间。用户通过表示层(Web页面)提交访问请求和参数,经过表示层的处理然后传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根据所定义的业务处理过程对数据进行加工,将加工后需要存储的数据传递给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采用存储过程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数据访问层将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以内存实体对象的方式传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对数据进行重组之后返回给表示层,表示层再以Web的页面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

篇(5)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在高校和很多企事业单位里,科研项目相关信息量的积累越来越多,科研项目管理软件和信息管理平台开始进入了一个全面改善和应用的阶段。本文阐述了一个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科研综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它能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减少繁重琐碎的工作量,并做到数据更准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系统需求分析

在我国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及科研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等单位,他们一方面承担着国家与地方科技计划等科研课题,另一方面也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专利、论文、产生新成果等,这些工作任务繁重,但科研项目的研发管理工作目前大多停留在纸质办公阶段。那么,研发出科研综合管理系统就能大力推进精细的科研管理,强化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控制,把精细管理全面落实到不同研究层次、不同研究单元,并贯穿于研究工作全过程,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

3系统设计

3.1系统开发技术

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遵循J2EE标准,可跨WINDOWS系列、UNIX、LINUX等多种平台运行,真正的B/S三层架构,支持远程办公和异地操作,数据集中存放管理,支持SQLSERVER、ORACLE、DB2、SYBASE、MYSQL等多种主流数据库,基于面向对象动态建模技术,可使用户进行流程、功能、界面、权限、审批等自定义操作。三级缓存技术及数据压缩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2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科研综合管理系统核心是对科研课题进行生命周期的管理,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申请”“立项”“执行”“结题”等几个阶段,根据这几个不同阶段,系统为领导提供项目审批与统计功能,为研发部提供项目全程管理与监控功能,为项目负责人提供项目计划与调度管理,为任务负责人提供课题执行与成果管理,为财务人员提供经费与合同管理,为档案人员提供专利与成果库管理。以下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阐述。

(1)立项管理。立项是学术研究时针对具体研究课题进行项目、资金、人员、研究方法、操作过程、完成标准等进行设置,是论证的第一道程序,一般都是有以下的步骤:阐述自己需要申请的项目、科研方向、技术方法、成果预测、项目预算、科研组成员等。此模块功能包括课题上报、浏览课题、形式审查、课题审核、外部课题导入、立项信息查询。

(2)合同管理。科研项目合同书一般包含以下内容:课题技术要求及成果形式、履行合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与方式、项目验收的标准、方式与期限、委托(或合作甲)方与承担(或合作乙)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此模块功能包括合同生成、合同管理、合同浏览。

(3)经费管理。科研经费泛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科研经费通常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基金会等通过委托方式或者对申请报告的筛选来分配,用于解决特定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此模块功能包括拨款计划、经费拨付、课题经费划拨查询、拨款情况查询。

(4)过程管理。此模块是整个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模块,从课题的申报开始管理,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是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课题申报人可以登录系统进行浏览申报的结果,上传材料,申请在课题开发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等。此模块功能包括课题执行申报、执行申报浏览、过程文档上传、经费申报、经费申报浏览、课题执行管理、院经费上报管理、合同状态控制。

(5)变更管理。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需要对课题进行变更,课题可变更事项有:变换课题负责人、变更课题承担单位、改变预期成果形式、变更课题名称、调整研究内容、延期一年、延期两年、申请撤项、调整经费预算、变更课题组成员、其他。课题变更需要填写“课题重要变更申请审批表”。此模块功能包括合同变更申报、合同变更浏览、合同变更管理、合同计划经费修改。

(6)验收管理。课题验收首先要填写“课题验收申请表”还要提交相应的材料,比如:“课题经费决算表”“课题经费财务审计报告”“取得专利、软件等知识产权证书或受理文件”“技术标准备案文件”“材料、产品检验或测试报告”“成果评价证书、科技成果登记表”“发表专著、论文清单”“技术转让证明文件”“用户意见书”“课题任务书”等,此模块功能包括课题验收申报、课题验收申报浏览、课题验收管理。

(7)成果管理。成果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制订科研成果管理条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对科研成果的评价鉴定,对成果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应用可能性等进行审查评议,作出恰当的评价或鉴定意见。组织科研成果的交流,促进推广应用,使应用性的科技成果尽快地发挥作用。组织科研成果的考核,对优秀成果进行鼓励和奖励。登记、汇总和上报科研成果材料,并协助有关部门建立科研成果档案。贯彻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保护国家科技财富等。此模块功能包括标准管理、专利管理、论文管理、专著文献管理。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young teachers;educat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rain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78-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年轻、最有朝气的新生力量,也是高职院校科研队伍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生力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所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1]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对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使青年教师不仅要能教书育人,还要―边教书一边搞科研,真正做到教学、科研两个拳头都要硬。

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代表着教师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目前,对教师应具备的教科研能力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从各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出发,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其教科研能力构成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1 申报课题的能力课题申报是教科研活动的起点,也是教科研的基础。课题申报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年教师个人教科研能力积累的佐证。该能力集中体现在选题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上,其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课题项目申请书填报的好坏。一个好的课题项目申请应该有新颖的选题、全面的知识背景、实在的研究内容、合理的技术方案、新颖的创新点、强大的研究队伍、可靠的研究基础、恰当的经费预算及恰当的成果形式等。

1.2 组织实施课题的能力课题的组织实施是指课题立项后由主持人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分工协作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其中,主持人作用发挥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教科研课题完成的质量。在此过程中,课题主持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重要。青年教师在担此重任时往往更具挑战性,除思索如何做好科研外,如何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充分调动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如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也是对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提升和锻炼。

1.3 撰写论文的能力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是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论文写作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其撰写论文质量的优劣是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而通过论文的撰写也可提高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科研人员数量普遍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数量相对较低,由青年教师担任完成的课题更是聊聊无几,这种现象表明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总的说来,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科研意识薄弱、功利思想严重高职院校大多数青年教师教科研意识薄弱,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即可,教科研工作搞不搞不重要。据统计有65%以上的青年教师对教科研的概念比较模糊,对教科研工作感到十分陌生和遥远[2]。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无暇搞教研及科研,认为教科研工作费时、耗力,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不大。[2]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年教师只是到了评职称、定骨干教师、申报教学成果奖及精品课程等方面需要教科研成果作为学术支撑时,才意识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对教科研工作抱有严重的急功近利想法。

2.2 申报经验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当前有些年教师虽然萌发了一定的教科研意识,也已经认识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想要在教科研方面有所建树。但是,由于有些青年教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从未申报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因此,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时对申报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运作,缺乏相应的课题申报经验,致使申报教科研课题时无从下手,对课题申报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3 合作意识不强、组织实施能力差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现象十分普遍,合作也只是为了申报课题而进行的名义上组合。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评价制度更多倾向于对教师个人的定量考核,弱化了团队考核,从而加大了教师个体的竞争,忽略了团队攻关意识与合作精神;使得项目的研究因缺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扩展、缺乏个体思想的交流与互动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青年教师在承担科研项目后,在负责项目时由于教科研经验的缺乏,使其在项目的总体设计、规划,分工安排等方面能力缺失,容易导致立项的教科研项目难以如期完成。

2.4 缺乏教科研能力、研究层次较低高职院校一些青年教师由于平时上课忙,缺乏对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的学习,不会利用数字期刊。如陕西工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专门给教师们购进了中国知网数据资源库,但是平时在线检索的教师数量不是很多。另外,青年教师的科研论文的撰写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研究层次和水平较低,很少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而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涉及的则更少。据统计有近80%的青年教师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有90%上的青年教师没有主持过市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

3高职院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方面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现状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学校的教科研状况,并预示着学院以后的教科研发展趋势,面对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下大力气尽快提高现有青年教师队伍的教科研水平切实可行,也势在必行。

3.1 组织学术沙龙,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学院应每学期组织一些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沙龙,传授青年教师如何围绕高职院校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对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探讨;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要把教科研工作当作终生的事业来对待,避免急功近利,做好长期规划。通过学术沙龙,最终使青年教师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提高青年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培养其教科研兴趣和意识。

3.2 举办教科研培训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学院的相关部门如科研处应定期举办教科研培训讲座,向青年教师详细介绍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检查、鉴定、结题的具体要求,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成果的评奖、出版资助的具体程序、学院教科研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中国知网数字化期刊群的使用方法以及科研处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帮助青年教师揭开科研工作的“神秘”面纱,消除其对教科研课题项目申报的畏难情绪,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3.3 建立教科研导师制度,激发教师青年的教科研热情在高职院校中建立教科研导师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特长,形成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带年轻教师;教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欠缺教师的局面,从而保证青年教师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做法如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成立研究小组,共同申请课题,通过这种方法来带动各二级学院的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学科带头人要负责申请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和研究思路,推动研究的进行。从细节上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做科研,包括研究具体方案的制定;数据的搜集、处理;论文的写作和修改等,并推荐。而研究小组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则帮助缺乏教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期望通过一两项课题研究能提高青年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以期能培养出一批教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

3.4 加强团队建设,发挥青年教师的组织协作能力依靠团队的共同奋斗求得教科研持久、突破性发展,是教科研人员取得成功最为重要的条件保障。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心灵沟通、智慧火花的碰撞,会进一步增强信息化的交流。在达到资源共享的同时,可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在互动中及时掌握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抢占学术制高点。在团队中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共同研究,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自我,实现以往未能做到的事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因此,要鼓励青年教师确立协同攻关的观念积极加入到团队中去。另外,青年教师在承担教科研项目后,不仅要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规划、分工安排,还负责项目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在教科研工作中不仅能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还能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从而保证项目的实施完成。

3.5 实施教科研激励机制,建立青年教科研人才队伍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关键。教科研管理工作要根据教师对利益追求的层次和内容的不同,制定出适合的激励机制,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能有效的提高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对参加不同层次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和取得研究成果的课题组成员,按照教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成果开发程度和成果大小,在评聘职称、晋升、进修培训、奖金等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励青年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建立一只优秀的青年教科研人才队伍。

4结语

总之,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才能激励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高职院校的教科研活动成为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不断前进的火车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战。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30-0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高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我校做了很多尝试,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教学改革,本文对我校近年来开展的开放实验室教学进行总结与浅析,借此可以给与我校教学、科研条件相似的医学院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医学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一、开放实验室的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8个广西医学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以7个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为骨干,以20多个医学相关的教学实验室为基础,涵盖了从前沿医学研究到一般教学需要的实验室体系。长期以来,我校重点实验室及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主要是为专业科研人员和硕、博研究生提供科研服务,在本科教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更多地为医学本科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一直是我校探讨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开放实验室的形式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筹协调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地推行了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教学,主要的形式有:

1.重点实验室普及型参观和学术讲座。对于刚入高校的低年级本科生,由于他们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限,我们一般在第一学年末安排他们到重点实验室参观,给他们介绍实验室的一般情况。同时,由重点实验室专职教师举办1~2次学术讲座,重点介绍每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的科技前沿研究。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我校当前的科研水平,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他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验研究中打下基础。

2.延伸常规实验课,开设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一般是在本科第2学年下半年到第3学年上半年期间开展,学生此时只是初步了解相关基础医学学科知识,实验设计、操作仍不规范。因此,我们事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常规培训,如给学生观看示范性实验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在学生基本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并通过考核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其流程主要包括:(1)由带教老师讲解探索性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选题、可行性分析、申请书撰写等;(2)每个课题组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同时要求有课题负责人以方便联系;(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条件,通过查阅文献或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出合适的题目,并按要求写出规范的设计方案;(4)带教老师从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实验方案,确定入选课题;(5)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进行结果处理,老师只是给予一些技术上的指导;(6)学生撰写论文并参加答辩;(7)老师给予学生相应的综合评分。

3.参与到现有的科研课题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由于医学本科学生自身条件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上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学生很难独自开展一个系统的课题研究。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的全程,我校重点实验室每年都开放一些科研项目,吸引本科生参与进来。这种教学形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老师给学生详细介绍课题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才可以让学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其次,学生完成阶段性实验后,老师定期指导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允许学生采用某一部分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投稿。最后,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申报书,申请各类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或参加挑战杯。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学习、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4.设置“未来学术之星”基金课题,鼓励学生自由申请。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项目申报活动。其申请的流程为:(1)每年的6月中旬~9月初为课题申报阶段,在这期间,学生要查阅文献,并按照申报每年的申报指南撰写申报书;(2)9月下旬为课题评估、立项阶段,教务处聘请校内副教授以上专家按照立论新颖、论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的总体要求进行初审,提出是否立项和立项级别的初审意见;(3)各分团委将允许立项的课题申报书及其初审意见一式三份上报至校团委,由校团委提请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复核,确定予以立项的课题及其级别;(4)10月~次年3月初为课题实施阶段,学校对获得立项的课题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采取课题负责人形式开展课题研究;(5)次年3月中、下旬为课题结题阶段,要求有结题报告。最后,教务处组织专家严格审查课题考核指标是否完成,并给予不合格、合格、优秀等评价,如果课题组能超额完成,并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考虑在下一年度给予滚动资助,特别优秀的成果还将被推荐代表我校参加广西区、全国“挑战杯”竞赛。总而言之,“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早期接触科研”的重要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接触和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动向。

三、教学取得的成效

为了打造“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我校近年来比以往更加注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多种教改措施,其中,针对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本科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科研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以我校临床重点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消化内科课题组面对我校本科生开放了“胃肠病循证医学”项目,先后招收了10多名本科“助理研究员”。在教师指导下,这些同学参与了整个科研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实际锻炼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2004级本硕班吴留成,2005级本科生刘莉丹、廖明、黄小丽,2006级本科生苏婷、潘晓芬、尹芳、黄萍、宾琼、李靖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分别在SCI期刊Endoscopy、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Pancreas、Colorectal Disease、Breast Journal、Dermatitis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2.强化和提高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开放实验室特别是重点实验,校团委主持开展了本科生“探索性实验”、“未来学术之星”等大学生科研培养项目。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12年,我校本科生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多篇,代表性的有2009级本硕班叶方慧、张冰、黄路路,2009级本科生杨铭、陆艳梅、刘常远,2008级本硕班陈阳、王洁、杨延龙等同学分别在SCI期刊Genes and Immunity、PloS ONE、Immunogenetics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四、存在的问题

1.开放实验室不像计划内的教学一样有固定的学时数和明确的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如何认定其学分,以此认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要考虑的问题。我校在这些方面是做了一些探索,但仍不够完善。

2.“探索性实验”和“未来学术之星”项目指南尚须改进完善,以适应医学高速发展的需要。另外,“未来学术之星”单个项目资助的力度太小,多数课题是在老师课题经费的额外资助下才能按计划顺利开展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老师带教的热情。

综上所述,多层次开放实验室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为学生早期接触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他们参与科研、从事科研的热情和愿望。这种教学模式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1.经费预算不科学。有些单位在申请课题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往往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客观地予以分析和估算,而是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如国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试验,却出现了试验费等;当项目立项后,科研部门不按照申请数量下拨经费,致使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开支类别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支出。

2.项目资金被挪用。很多科研经费立项审批后,有责任感的课题承担单位,上级批多少钱干多少事,责任感差的课题承担单位,课题经费一到,就用于补充单位经费不足、人员开支、购置固定资产、改善办公条件等与课题无关的支出。

3.财务管理不严格。对争取来的科研课题,资金管理上存在没有专账核算,资金来源渠道分不开,与其它资金有混合,有的课题经费在多个银行开户,白条开支、大额现金支付等,无计划列支管理费现象,财务发票把关不严等现象。

4.项目管理不到位。表现为:一是科技部门未与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二是个别科研项目申报材料不完整,手续不完备。三是个别科研项目中期监管不到位。四是部分科研项目既未按时结题,也未通过验收。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科研项目预算不同于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项目国家有一套成熟的计算方法和规范,科研项目不确定性和没有成熟的可以参照的数据蓝本,给编制准确预算带来了较大困难。

2.一些课题承担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了解少。在管理和使用本单位承担的课题经费方面随心所欲,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和违规违纪行为。

3.现存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规范作用不强。由于受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并非是每发生一笔科研经费都能够对其进行“跟踪问效”。

4.项目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单位领导对课题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以及单位项目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课题承担单位的领导片面认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就是课题组长全面责任,而忽略课题依托单位对课题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对课题经费及项目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和财政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预算的严肃性,增加了可操作性。在项目申请阶段,合理制定支出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做到预算不合理、不科学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要与科研部门签定协议书,严格按预算支出经费,从源头和过程两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有限的经费发挥最优的经济效益。

2.建立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目前我国主要注重的是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很少有人将其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对于那些不太明确是否必要的项目支出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而对于确实必要的支出往往又缺乏事后的评价制度,难以判定支出的效果。因此,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经费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

篇(9)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各级政府均不断加大对科研课题的投入,企业间横向课题规模也不断增加。为了保证科研资金使用的安全与高效,一系列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以规范科研经费支出。如:2006年财政部、科技部共同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并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同时,承担科研课题的企事业单位,为了确保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颇强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近几年的结题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揭示出科研经费支出存在挥霍、挤占等重大问题。本文结合科技型企业的现状,探讨经费管理问题的成因并且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1.在科研经费申请环节,存在课题预算与课题执行存在脱节现象,预算合理性准确性有待加强。如沈婕、张跃明等人所指出,“目前课题经费在立项阶段编制的预算往往与科研课题实际执行内容存在较大偏差”,“不能正确地反映专项课题所需资金数目。”[1]究其缘由,多为下述原因:

(1)一些企业为了更高效的申请到课题经费,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申请部门,这就导致预算编制人员与课题实际执行人员不同,且彼此之间欠缺交流,为后期的预算执行埋下了隐患;

(2)课题申报人员欠缺财务知识,在编制预算时,因不熟悉税收、会计政策,造成数据偏差。如曾有科研人员因不了解国拨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而在预算中少计了设备支出金额,再如,一些预算编制人员,对人员经费理解不够深刻,在预计劳务费及专家咨询费时,往往脱离实际或预计了不应该计入的支出。

(3)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一些单位)编出的预算仅是为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实际所需成本, 造成预算编制与结题结算不匹配。”[2]为了便于通过课题预算评审,编制人员往往倾向于加大设备经费预算,而不考虑部分项目负责人“同时承担着多个科研项目,并且这些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时,会出现仪器共用、资料共享的情况,进一步延伸出部分经费无需支付的情况。”[3]

2.在经费支出环节,一方面经费支出管控不严,违规违纪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实物资产监管不力,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近年来,“科研经费的发放也渐渐成为腐败高发区。”[4]

(1)财务报销方面。审计人员总结了“目前侵占科研经费主要有四种惯用手法 --发票套取、收受回扣、虚假合同骗取、财务人员顺手牵羊”等[4]。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型企业因为本身主要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期间会发生制作费、差旅费、会议费、人员经费、设备材料购置等成本费用,这些成本费用支出与研发经费支出在实践中并不易于区分,而且承担课题项目的负责人往往也是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掌握着报销签字权;同时财务人员对课题的具体情况、每一阶段需要对应的支出也了解较少,报销审核时往往仅形式验证票据的真实性,无法确认是否应该发生此类活动,这就客观上为项目负责人“挂羊头卖狗肉”,以生产支出挤占课题经费创造了便利条件。

(2)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科技型企业的人员往往同时承担着生产、科研任务,而场地、水电等也通常共用,大多数企业未针对这种情况,制定合理的分摊标准,并将之制度化;甚至于个别企业尚未做到按单个课题进行对收支进行单独核算。

(3)实物资产管理方面,由于前述在科研经费申请环节存在的种种弊端,造成课题经费购买的实物资产存在大量浪费或闲置。另外一方面,虽然财务制度要求对达到标准金额以上的实物资产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是课题试制设备支出有其特殊性,大量试制材料的投入往往被消耗,无法形成资产。对此项支出,财务人员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一般会在购入时一次性记入课题成本。而课题组人员因为不熟悉财务制度等原因,通常也不会主动告知财务试制设备是否成功,是否应予以资本化。这可能造成课题结题后,账外资产无人管理。

3.课题决算阶段。该阶段需进行成果验收及经费决算,但往往存在课题整体支出不足、支出细项超支或不合规等问题。为了顺利通过审计验收,此阶段财务人员在压力之下经常盲目调账,课题负责人则突击花钱。一方面牵涉了企业大量人力精力,甚至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课题成本反映失真。

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1.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内控环境。为了保证科研资金的高效合规使用,企业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与科研规律的管理制度,如主管领导负责制、激励机制,并落实到责任人。

(1)主管领导负责制。科研项目负责人虽然有一定的支配资金使用权力,但是能够调用的资源往往局限于承担课题内部,无法从企业整体的高度为课题提供有力支撑。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至少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如院长级)主管科研工作,以便于各部门沟通协调,为科学研究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

(2)薪酬激励机制。毋庸讳言,科技型企业中,主要从事生产的员工与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员工存在薪酬待遇上的差别,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其劳动投入是不成比例的,因此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科研的现象。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体系,适当提取研发基金,以奖励优秀科研人员;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以提高人员科研能力,这些措施都将极大的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挪用、挤占科研资金的情况。

2.加强科研预算控制,从源头上杜绝经费滥用。

(1)预算编制工作既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起点,也是科研经费支出的依据,因此,编制一份切合项目研究实际的预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财务人员、管理人员都应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并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意见,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合规。当然,此种跨部门的合作,须在主管领导的主持下,方能达成。

(2)预算执行中应建立反馈预警机制。财务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科研课题的核算,并依据实际情况定期编制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对比明细表,以书面形式提交项目负责人及主管科研的领导查阅,方便相关人员掌握项目经费支出进度。对经费支出的异常项目,财务人员应予以警示,要求项目负责人说明原因,必要时可以拒绝报销。

(3)必要的预算调整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原则上经费支出应严格按照预算进行,但实际与预算出现重大差异,确实需要调整的,应重新制定预算,并按要求及时申报审批。

3.完善财务核算体系,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1)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除应按不同课题分别核算经费支出外,还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财务人员在审核时除一般票据真实性核查外,应关注支出的合理性,以杜绝项目人员以无关支出挤占科研经费;二是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多数科技型企业本身就具备做相关测试实验的条件与资质,可以满足科研项目测试化验加工的需求。因此制定一个合理公开透明的内部结算价格,能够有效节约项目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在实际处理时,财务人员还应注意手续的完备性,检查是否签订了内部协议,是否能够提供发票等事项。

(2)做好实物资产登记手续,定期盘点实物资产。这里所指的实物资产,不止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还包括购买的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这些实物资产均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规范申报、审批、购买、验收入库、登记入账、签字领用、定期盘点各流程,避免浪费与滥用。

4.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完善经费监督机制。

篇(10)

Abstract: the arm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aged in research work,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my modern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But the army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roblems, restricted military scientific work function. With the state and the militar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military academi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in ceaseless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hould gradually refined, an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scientific work to f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Key words: military academies;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军队院校科研管理的特点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除具备目标性、一次性、唯一性、寿命周期性、相互依赖性外,还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更高,更为复杂,突发性与冲突性更为强烈等特点,并具有不同级别的保密性。以军队院校的组织机构的内外部关系为基础,结合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实践,分析出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有如下特点:

(1)复合型项目多,协调难度大

因国防科研试验任务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军队科研项目的涉及面非常广,而且许多课题的研究需要多专业协调进行,呈现出复合型项目多,持续时间长、差别大,课题在科研进行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时间节点和研究经费控制难等特点,这就要求科研管理者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部署和协调,工作难度很大。

(2)科研人员任务分散,控制力度小

同研究所或研究院等专门科研部门的管理相比,院校的科研管理最大的不同点是:院校科研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还担负着教学与训练等任务;机关对科研人员往往不具有行政所属关系,对科研人员在时间、精力投入等方面的控制力度较小。

(3)管理人员少任务重,保障要求高

军队院校精简整编后,机关人员少,工作量大而课题研究的质量要求高,尤其是有时要出一些咨询性的研究报告,难度大,准确性要求高,机关组织协调的难度大,保障要求高。而科研课题较多、成果比较多、学术交流频繁、管理任务重,科研保障常常需要协调的比较多,这就给科研管理者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传统的军队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

1.重“管”轻“理”

军队院校科研管理是一项探索性、创造性都比较强的工作,起着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作用,需要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但是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管”轻“理”的现象。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认为“管理”就是“管”,对“理”不够重视,不愿意认真、细致的去做“理”的工作。“管”与“理”是科研活动管理模式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既要“管”又要“理”,二者缺一不可,要改变传统科研管理的重“管”轻“理”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因为“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管”和“理”去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圆满完成科研项目。

2.重“量”轻“质”

纵观近些年来军队院校科研管理状况,发现科研成果数量不少且逐渐增加,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高级别的课题立项及成果获国家级别的获奖数却增加不多,一些军队院校在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上,由于利益的驱动,存在着盲目立项,重立项申请,不重研究过程,导致研究的成果不高。这说明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在管理上,既要做“大”,也要做“强”,要从以前注重科研量的扩张向质量并举、以质为主转变。在科研课题立项方面,军队院校要力争有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努力承担一些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在科研成果方面,成果获奖尤其是高质量奖励既是军队院校创建名牌工程的需要,也是军队院校办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贡献的实际体现。对一些可能产生高质量成果并获得大奖的研究课题,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以确保课题高质量完成。

3.重“闭门造车”轻“开放策划”

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过程中,“闭门造车”的倾向普遍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军队院校大门的封闭,也导致了信息的闭塞,军校与军校之间,军校与地方大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在一些科研项目立项之后,一些研究人员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只知道立足于本单位的信息资源,不愿走出去,请进来,单干,蛮干的现象较为突出。军校科研项目管理大多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计划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在管理方法上,采取从外向内,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集权管理,且科研的指令多来自于外部的计划,在管理过程中,局限于立项后至成果鉴定这一阶段,即局限于项目的实施阶段,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可以说,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改变从前那种“闭门造车”式的课题申报、立项、研究方式,代之以“开放策划”式的方式。

总之,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军事科研的长远、协调、可持续发展。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在管理观念、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因此,引进先进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三、军队院校科研实行项目管理的理论分析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对军事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阶段的科学划分上,必须基于军事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阶段进行周密的工作分解上,解决应该进行那些工作和不进行那些工作的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三级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责任界定和工作分配,以解决每项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1.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及阶段

从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和后期管理指标比较明显,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成功率,使科研项目获得各种奖励往往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效益也是十分明显,有一套固定的管理程序。由于科研人员本身既是军人又是院校教员,不只是从事科研工作,还要从事日常教学和管理,实际上造成科研项目中期管理比较复杂。所以中期也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虽然目前对科研项目按阶段进行管理,但在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真正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考虑项目的全过程。科研项目生命周期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仅靠加强某一个过程的管理是不能有效完成项目的目标。

2.军队院校科研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根据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以及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制作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分解结构(WBS),如图1 所示。

图1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WBS

(1)科研项目方向规划管理

科研项目方向规划管理是项目孕育阶段的管理,即根据军队发展的要求和需要,结合院校自身优势,收集有关科研信息,提炼和筛选重点科研方向,项目选题指南,并对征集的选题进行评审,选择重点方向列入立项计划。

(2)科研项目立项管理

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项目申请,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审批。以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试验技术项目立项为例,立项程序一般是:先由申请人填写申请书,再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然后统一由专家初审,再经系批准后上报学院科研管理部门,最后经学院统一审查后上报到上一级科研项目管理机构,由上一级科研项目管理机构批准项目,项目才能确立。

(3)项目实施管理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该阶段是项目控制的核心。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以科研过程为核心的各个阶段一般性的管理;二是对科研项目过程各要素(进度、质量、成本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管理。

(4)项目验收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是委托方、项目承担者、项目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衡量项目的产出和绩效是验收管理的焦点。科研项目的验收管理有利于决策者今后对项目的管理,也有利于今后资源的分配。

3.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三级管理体系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涉及到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系(部)或者二级学院(以下简称系)级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组,按照项目流程控制的思想,需要对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责、权、利分配,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固定下来,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规范和管理制度。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各个具体项目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主体是系级科研管理部门,决策主体是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相应的流程、制度、岗位等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条件。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院校主管科研的领导和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构成一级(层)管理,主要负责科研方向战略规划;系(部)级科研管理部门构成二级(层)管理,主要负责科研服务与管理;项目组构成三级管理,主要负责具体项目实施和协调,如图2所示。

图2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是一种使院校原有的以科研职能部门(如科研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系(部)和项目组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军队院校能够主动适应军队改革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院校职能部门与系(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数字经济实训体系 下一篇: 弱电设计标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