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0 16:33: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

篇(1)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对此国家积极开展各领域、各环节的可持续发展观落实,河道治理工程也不例外,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专业的生态水利研究也不断推进,以期将生态水利理念切实贯彻落实,现阶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贯彻到河道治理的每一环节,可以有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与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着重介绍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及其应用。

一、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概述

针对当前的水利工程环境破坏现象,河道治理工程着重从理念入手进行了理念革新,提出了更加符合生态发展的工程理念,现代的城市河道治理一改传统的观念,着重进行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研究,提出了生态水利的设计理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具有综合性,也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目标在于改善城市河道质量,提高工程生态效益。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可以指导河道治理结合安全、生态的原则,进行河道工程的相关设计与施工,既能保证城市河道的正常排涝、排污与通航的效用,又提高了城市河道的功能性与生态性,可以说是集多功能、多效益于一体。

生态水利新理念集以人为本理念、功能理念、生态理念、文化理念于一体,在河道治理中应用将更加广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主要协调周边水文环境,设置合理科学的河道,并结合工程中配置系统的控污设施,维持河道内的生态,实现工程设计与生态的协调,新的水利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中将居民环境需求与工程需求相结合,创造生态效益较高的水利工程景观,并着重综合完善城市河道的功能,以保证在关键时期发挥应用的效用为居民造福,此外,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还着重结合文化理念,保证设计出的工程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之外的景观效益,生态水利设计主要从生态可持续性出发,进行工程设计,建立良好的水利设施与水利体系,该设计理念的落实可以完善工程性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效益,更有利于生态平衡。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可以实现多重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落实应用,不仅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理念指导,还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新的内涵,指导建成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综合水利系统。

二、河流综合治理指导思想和治理目标

河流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恢复河道功能,提高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基本原则如下: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要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流域、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

治理目标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畅:通过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主要河道保持水流畅通,河势与岸坡稳定。水清:通过综合整治,结合河道两岸污水直排处理,达到水面清洁,满足水功能区功能,做到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河道水质逐步改善。岸绿:岸边无垃圾,岸坡整治应为植物护坡,河道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景美:通过水系沟通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河道的自然特色。

三、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篇(2)

Biological measures to control small mountain river Discussion

Zhao Xue-yi

(Anshan, Liaoning Xiuyan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Anshan Liaoning 114300)

【Abstract】The use of biological measures small mountain river training, can achieve savings of project investment,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flood control, river beautification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aspects, the real river regulation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organic unity.

【Key words】River training;Biological measures;Maple;Social; economic;Ecological benefits of unified

采取工程措施整治河道一直是传统的、重要的、有效的方式。大量的工程措施势必需要有大量的投入。按照水利产业政策,大江大河的治理,投入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预算内资金及可用于水利建设的其他财政性资金,基本有所保证。但对于地方中小型河流的整治,因地方财力有限导致资金很难保障。针对这样的情况,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既能节省资金,又能加快整治进度、提高中小河道防洪标准,近年来岫岩县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即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治理中小河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基本情况总结介绍如下。

1. 岫岩县基本情况

1.1 自然情况。

岫岩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行政区划上隶属鞍山市。全县土地总面积4507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全县地势为北高南底,平均海拔79.6米,最高点为帽盔山主峰,海拔高程1141.5米,最低点为大洋河出境处,海拔高程仅16米,高差达1125.5米。全境以低山、丘陵为主,沟谷交错,河川密布,境内有2条较大干流,即哨子河和大洋河;流域面积过100Km2的主要支流有15条;河长2Km以上的小河526条。各级河流总长度2642.23Km,县内可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

1.2 岫岩县山区河道特征。

1.2.1 中小河道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岫岩县地处辽东半岛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区。由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夹持及岫岩地处千山山脉东南迎风坡,又南临黄海,加之地势南低北高低抬升作用,每年夏季均有不同程度的暴雨灾害,是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暴雨中心之一。全县年平均降雨量840.5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580.7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多集中在6~9月份,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6.7%,特别是7~8两个月的降雨量占年平均降雨量的56.5%。

1.2.2 河床比降大、汇流急。

岫岩县境内大部分河流属低山丘陵区雨水补给型河流。支流密度大,沟谷呈陡峻、狭窄的“V”字型,山坡坡度均在25°~45°之间,河床比降大,汇流时间短,暴雨形成径流汇集成尖瘦型洪峰下泄。洪峰流量大,冲刷破坏力强,中下游河流河滩地都十分开阔,比降平缓,主流切割较浅,河道主流发育呈游荡状态。

1.2.3 河床地质条件差,植被状况差,冲刷破坏力大。

岫岩县山区地层古老,岩体破碎,裂隙发育,风化强烈,有供泥石流活动的足够的松散碎屑物质。山区河流河床比降大有利于松散碎屑推移质和地表径流的汇集及能量转化,而主河由于河床比降平缓,河滩开阔,输沙能力十分有限,必然造成泥沙在主河大量淤积,抬高主河河床,使河床变成宽浅游荡型。主河成为宽浅游荡型河床后,山洪暴发时极易泛滥,给两岸造成洪灾,同时宽浅游荡型河床必然导致曲流发展和河流侧向侵蚀,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河岸被冲刷,土石堤防坡脚淘空失去稳定而坍塌、溃决,形成洪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1.3 岫岩县山区河道洪涝灾害。

(1)岫岩县是辽东地区中小河流泛滥,山区泥石流灾害十分活跃的县之一。山区经济发展对环境索取过多,而对于水土保持建设、中小河道治理投入过少,加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不足,致使山地灾害、泥石流、中小河流泛滥成灾。据调查,岫岩县仅20世纪80年代就发生较大中小河道洪灾三次,经济损失惨重。第一次是1982年8月8日,岫岩县西部、西北部普降大暴雨,大洋河岫岩镇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4250m3/s,相当于50年一遇标准洪水。有关乡镇发生泥石流和中小河道决口19976处,造成死亡54人,毁坏房屋4800间。大洋河城镇段环城堤三处溃决,造成县城全部被淹,水深3m,经济损失1.2亿元;第二次是1987年8月19日,岫岩县东部、中部的大营子、红旗、岭沟、兴隆,苏子沟等乡镇降暴雨,大营镇3小时降雨318mm,岫岩县内1小时降雨104mm,发生泥石流和中小河道决口13781处,冲毁农田3万亩,毁坏房屋2897间,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第三次是1995年8月17日,全县普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各河水位猛涨,形成洪灾,全县10万亩耕地受灾,其中8万亩绝收,冲毁、沙压耕地6000亩,毁坏房屋385间,倒塌房屋384间,直接经济损失5662万元。

(2)水灾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水灾将全县人民多年来辛辛苦苦修筑的水利工程毁于一旦。

2. 生物措施治理山区中小河道的实践

2.1 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大力提倡生物措施。

岫岩县山区河道比降大,洪水流速快,洪峰来的快,去的也快。因此山区河道防洪有着“怕冲不怕淹”的特点。基于此,岫岩县选定了喜水性植物,当地有苗种优势、生命力强、根系发达、固床(滩)效果极佳的枫杨作为河道绿化品种。绿化方式为育苗栽植和种耔直播。枫杨是岫岩(以及辽东)地区当地的树种,属胡桃科,阔叶乔木。其生物学特征是:易繁殖,播种和育苗栽植都适宜,初期生长快,喜水性强。据实地考察,育苗栽植枫杨当年生的株高都在0.35米以上,地茎0.7~1.0厘米以上。枫杨根系发达,两年生苗木其根系扎入深度与地面以上株高相近,故此,枫杨有“树多高,根多深”的说法。正是基于枫杨的这一特点,岫岩县将其列为堤防绿化的首选品种。从1992年开始,岫岩县将枫杨绿堤工程列入鞍山市星火科研项目加以研究推广。由于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防洪效果,该项目获得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2 生物措施治理山区中小河所取得的实效。

(1)岫岩县境内的雅河河道两岸分别为雅河乡和前营镇,右岸雅河乡长13公里,防洪工程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而左岸的前营乡15公里堤防,只有工程措施,无生物措施,堤高路宽,迎水坡为干砌石护坡,工程形象和质量明显好于右岸。1982年雅河发生洪水,左岸决口5处,长度2.4公里,冲毁耕地1200亩,而右岸堤防因由生物措施而未受损失。

(2)杨家卜乡在15公里长的黄岭河两岸按河道整治线营造枫杨护岸林8公里。林带平均宽4.3米。1992年8月中旬河道上游一次降雨达100毫米,洪峰流量227m3/s,沿河两岸未受任何损失。

3. 生物措施治理中小河道的效益分析

岫岩县对山区中小河道治理实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方式以来,已体现了较大的效益。

3.1 社会效益。

(1)生物工程实施的结果固定了河床,扭转洪水泛滥的局面。河床普遍下降,洪水的流势、流态稳定。在增强防洪功效的同时,美化、靓化了河道环境。龙潭乡境内河流总长度为46.6Km,全部实现绿化,河岸稳定、河床下降。据1995年10月选取不同河段的5个断面测量结果,河床普遍下切1.4m。

(2)杨家卜乡黄岭河流域,1995年8月19日一次降雨135mm。9月初对黄岭河上游无生物工程措施的张家卜段和下游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邓家段进行观测对比:上游张家卜段,堤防被冲毁400米。下游邓家卜段长度由于1991年在堤坡上播种枫杨树籽,现在枝条已达2米以上,起到固定河堤作用,此次洪水,受枫杨保护的堤坝未受任何损失。(见图1、图2)

图1

图2

(3)实践证明:生物工程措施起到了疏河固床,稳定流势,增大主槽泄量,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的作用。

3.2 经济效益。

3.2.1 节省河道整治工程投资。

按现行价格计算,修建1公里堤防(干砌石护坡,坝高2米,基础深0.8米),需要动用土方1.90万立方米,护坡石方0.11万立方米,基础石方0.04万立方米,挖基土方0.04万立方米,碎石垫层0.074万立方米,合计需要资金34万元。而利用生物措施整治河道,按绿化宽度20米、每平方米栽植枫杨3株计算,计需苗木6万株,需要资金1.8万元,栽植人工费0.4万元,加上3年的管护费1.2万元,合计需要资金3.4万元。二者的投资比例为10:1。

3.3.2 生物工程环境生态效益。

(1)生物工程实施起到了疏通河道、固定河床的作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抑制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对改善山地环境,探索山区河道整治开拓了新路。树种的选择因地制宜,又符合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充分发挥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生物工程的建设,不仅增强了河堤的防洪功效,节省了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投资,而且靓化了河道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4. 生物工程规划设计

(1)实践证明:生物措施在防洪固岸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护岸林本身根系发达,这些根系成林后深入在河岸和护岸丁坝,护砌中,起到网状受力筋作用;与土、石结合成有机整体,提高河床对洪水抗冲抗塌能力,起到中水河床时减缓流速、拦截落淤、疏浚固床作用。高洪水位时起到削减风浪淘刷、固岸护坡作用。

(2)规划设计原则:“以疏浚固床为主,除为保护重要城镇及大片耕地可筑堤外,均应按工程措施(护岸,丁坝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工程措施为主”。

(3)在实施生物工程措施前,要对山区中小河流进行系统规划设计,确定整治标准和整治线。布置控导工程时必须纵观全局,上下游呼应、左右岸兼顾,作为整体统一考虑,生物工程措施的布置符合整治线要求和稳定上下游河势及主导控制河岸目的。

(4)山区中小河道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但应辅之以工程措施,为生物措施发挥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对重点整治河段、整治导控节点还应强化工程措施,以稳定河势,保证整体工程完整性。

5. 建议和想法

5.1 中小河道整治工作不容忽视,各级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

近些年来中小河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抗御洪涝灾害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资金投入少、抗灾能力低、防洪标准不高,极易出险,甚至溃堤决口,特别是城市和防洪效益大的地区一旦发生灾害损失不亚于大江大河。所以中小河道整治工作应该引起各级政府重视,从战略高度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舍得投入,在河道整治工程预算中加入生物措施治河费用,做好中小河道整治工作。

5.2 以防洪效益确定防洪标准,搞好中小河道整治规划

中小河道整治防洪标准确定涉及到社会综合效益和经济投入,一定要按其防洪效益确定防洪标准。城市和重要经济区确定的防洪标准高些、防洪规划超前些、工程标准先进些,而山区和防洪效益低的地区确定的防洪标准低些、工程标准低些或只搞些生物工程和河势控制工程。

5.3 因地制宜,因河就势,就地取材确定中小河流整治措施。

篇(3)

近年来,甘肃省的水利河道治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疏漏,在河道治理中存在违规治理、过度采砂等现象,给甘肃省的环境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因此,对于水利河道治理,应考虑环境因素,进行生态水利修建,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今后甘肃省水利河道治理应该明确的方向。但对水利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却需要作进一步分析,只有分析好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才能打好生态水利的基础,促进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两不误。笔者对于甘肃省的河道治理现状、水利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间的关联性以及下一步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联作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1甘肃省河道治理的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多次召开了河道治理研讨会,探讨甘肃省的河道治理问题。甘肃省70多座城市都是依靠河流而发展起来,如果河道治理不好,将会影响到这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甘肃省整体发展水平严重下降。但从甘肃省近期的河道治理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对于河道采砂仍没有严格的制度要求,违规河道采砂的事件经常出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甘肃省的河道治理问题一直难以改善。

2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存在的关联性

2.1水利河道治理影响生态环境

水利河道治理关系着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建水利工程可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要,但人们往往过度重视对水利的开发,而忽略了自然因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有些水利河道治理甚至还出现了违规治理,治理不到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水资源遭到破坏,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河道砂石是维系河道河流走向的关键,维护着河堤的安全,但在河道治理中过度采砂将会导致河堤坍塌,河流走向发生变动,影响自然河流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关键性的破坏。

2.2水利河道治理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生态的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而水利河道治理作为河流整治的需要,也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水利河道治理的好与不好,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好与坏,两者之间关联性很强。对于环境复杂的地区,如果河流分支多又没有统一的流向,就会影响河道水流的走向,从而会导致河道不通,加之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污染严重,就会加剧河水污染,河流不通又污染严重,不光会影响河堤安全,又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做好水利河道治理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2017年1月份,根据人民网甘肃频道报道,甘肃省开始依法进行水利河道管理,维护甘肃省河流的生态健康。甘肃省政府开始重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出台了《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其中不仅对河道治理中的违规治理行为进行了法律条文的处罚规定,还对于河道治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了改进规定。甘肃省把好水利河道治理的关卡,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对违规治理的行为进行处罚,整治好河道水流,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3水利河道治理是实现生态循环的需要

水利河道治理是改善生态循环的一个办法。在干旱地区,气候炎热,降水缺乏,大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工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获取生产生活用水,就会过度开采地下水,由于过度开采,将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多,从而影响该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利,改善河道,做好蓄水的准备,将可以在降水不足的季节引水灌溉农业,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减少人们对地下水的开采,在降水多的季节,水利工程可以蓄水,降雨充沛的情况下,对河道进行治理,做到水资源的合理调整,降低发生洪水的危险。但是,如果河道遭到污水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因此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污水要做好处理,对于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的行为要进行处罚,及时清理河道,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生态循环的效果。

3如何处理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的关联

水利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维护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生态效益,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针对两者之间的关联,如何进行处理,做到水利河道治理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河道治理中的不足,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制定严格的河道采砂制度,对于违规河道采砂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做好河道治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促进河道治理工作人员严格进行河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可进行生态水利修建,利用植被保护河堤,对于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整治,加固河堤,做好防洪抗洪准备,避免洪水对河道的破坏,改善河道治理的现状,从而维护好生态环境。

篇(4)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1 武安水系规则综合说明

1.1 基本情况

1.1.1 武安概况

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洺河上游。武安市地处山区,是海河子牙河水系的洺河发源地,洺河在武安市境内主要有三条支流,分别是:南洺河、北洺河和马会河。武安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1.1.2 武安市总体规划

宗旨是: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市区的中心地位,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节约型城市。

综合考虑城市区位、交通、安全、景观环境、经济、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等因素,确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为“东接、西扩、南延、北拓”。

1.1.3 河流概况

武安市地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洺河上游。武安市地处山区,是海河子牙河水系的洺河发源地,洺河在武安市境内主要有三条支流,分别是:南洺河、北洺河和马会河。

1.2 基本原则及任务

统筹考虑、综合治理的原则;河道治理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原则;新旧结合、远近结合原则;效益原则;技术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原则。

本次规划主要是对武安市市区段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加强南洺湖周边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心城区周围的群山生态绿化和尾矿生态修复,依托山体,有机组织城市建筑群与自然山体对景,形成通视廊道,体现山城特色。

1.3工程规划

河道现状断面形式为基础,根据不同河段的地形、地势,结合武安市城区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1.4 工程管理

由武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防汛调度预案,武安市水利局负责对该段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城市防洪的调度进行节制闸及橡胶坝的启闭。本工程为防洪、灌溉、休闲、旅游等综合利用工程,工程的防洪安全是第一位,保证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是重中之重,工程管理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理、维修、调度等规程、规定,并依法管理、严格执行。

1.5 工程投资匡算及效益分析

本工程的主要效益为防洪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其次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工程实施后,一则提高了河道的行洪标准,减免洪灾损失,二则改善了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沿岸居民的身心健康;三则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的魅力,带动了河道两岸土地增值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武安市的招商引资和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武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立市、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建成了以冶金为主导多业并进的工业体系。

2 规划原则及任务

2.1 规划目的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南、北洺河及玉带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等综合效益。

2.2 基本原则

统筹考虑、综合治理的原则;河道治理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原则;新旧结合、远近结合原则;效益原则;技术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原则。

2.3 规划任务

对于市区段段河道,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美化等方面的需要,丰富断面形式,在适当河段扩大河道断面,增加景观水面,两岸设交通路。

3 工程规划

3.1 河道治理规划

3.1.1 河道水力要素的确定

根据各段流量不同,结合现状已建护坝,在充分利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如维持北洺河铁矿河道治理段的护坝),分段确定河道宽度,然后根据各段设计纵坡,确定设计河底高程。最后采用推求水面线的方法即能量方程法推算各断面水深、流速等水力要素。

3.1.2 水面线推求

河道设计水面线,南、北洺河及玉带河治理段均采用矩形断面,河道经清淤后,根据设计纵坡、断面及设计洪水流量,计算不同断面处的水深。

能量守恒方程式法主要理论依据是伯诺里能量守恒方程式,从下游断面向上游断面逐段推算水位,最终得出整个河段的水面线。

3.1.3 方案比较

本次河道治理工程堤防设计进行了两个方案的比较:

(1)土堤

若采用土堤,则为保证河道断面具有足够的过流能力,断面需加大,土方工程量大,且占地多,而现状洺河河道两侧滩地已大量被厂矿及村庄所开发利用,若重新征地非常困难;再者洺河河道上游段河道主槽摆动频繁,若采用土堤,由于行洪时流速大,水流淘刷堤脚严重,一方面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水土流失,因此不可取。

(2)混凝土堤

土堤较经济,但断面较大,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存在着征地问题。混凝土堤相对来说断面较小,施工较为方便,且施工质量较容易控制,综合考虑,本次方案采用混凝土堤防护,根据各河段设计防洪标准的洪峰流量,河道设计为多种断面,河床均为梯形断面,两侧堤防为混凝土挡土墙。挡墙外侧回填卵石土,分层夯实。

3.1.4 堤防设计

河道治理段河床采用梯形断面,拟建河床防洪墙采用混凝土挡土墙,外侧用砂卵石回填;现状已建浆砌石挡土墙的河段若挡墙质量尚好并且满足设计标准的行洪要求的维持不变。

3.2 河道建筑物规划

新建橡胶坝:规划于玉带河城区段上新建橡胶坝3座,可以使城区段玉带河形成阶梯式生态水面。橡胶坝为枕式橡胶坝,设计坝高4m,坝长50m。

4 工程管理

4.1 管理机构

由武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防汛调度预案,武安市水利局负责对该段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城市防洪的调度进行节制闸及橡胶坝的启闭。

4.2 管理办法

本工程为防洪、灌溉、休闲、旅游等综合利用工程,工程的防洪安全是第一位,保证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是重中之重,工程管理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理、维修、调度等规程、规定,并依法管理、严格执行。

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河道堤防的巡查,对闸涵等工程管护,对枢纽建筑物进行维修保养,做好各项工程岁修维护。依法查处向河渠乱排污、破坏水利工程等不法行为,保证工程良好运行。

要加强对沿河单位、群众的宣传报道,使大家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工程建设中来,共同把这项利市利民的好事抓实办好。利用广播、电视、民间秧歌等多种形式,教育群众尤其是那些自我行为能力低下的沿岸居民,树立安全意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避免溺水事件发生。

5 工程投资匡算及效益分析

5.1 投资匡算

工程投资匡算以现行的设计标准、规范、定额为依据,并参照已建同类工程投资指标,采用综合单价的形式,进行本次工程规划的投资匡算。

本工程总投资30595万元,其中南洺河6118万元、北洺河11137万元、玉带河13340万元。

5.2 工程效益分析

工程实施后,在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效益。

5.2.1 防洪效益

通过合理的调度,可以对洪水起到一定的削峰调蓄作用。

全段工程实施后将大大提高河道现有防洪标准,减免洪灾损失,可以确保在20年一遇的情况下,河道沿岸村民和武安市县城居民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秩序稳定。

5.2.2 生态效益

武安市地处华北,降水偏少,气候干燥,风沙较多。本工程实施后,将大大增加武安市境内的水面面积和绿化面积,生态效益明显,通过橡胶坝梯阶蓄水,可以在市区内形成生态景观带,增加了生态水面、绿地,结合两岸的景观建设,能起到稀释污水、改善水质、减少灰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将大大改善城区水林生态环境,有利于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城市规划,滨水区域可建成集供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亲水景观,营造出秀美的水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味,优化旅游资源配置,进而带动投资环境和县城面貌的改善。

5.2.3 社会效益

工程实施后,一则由于水面的增加、环境的改善,将在城区内形成风景优美的景观水带,使城市品位得以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吸引外来资金发挥作用;二则通过河道的治理,可以沿河在适当地段增设水上旅游项目,比如在河道纵坡由陡变缓段,水流由急变慢,适合开展漂流项目。

随着城区两岸环境的改善,肯定会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催生出拉动城市发展的经济带,让武安市成为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中原风水宝地.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河道生态治理是城市河流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建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介绍城市河道的各种功能和河道治理生态理念,重点针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河道;生态理念;生态治理;护坡;实施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他们对于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建立一个生态型城市也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河道作为城市河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常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防洪、抗旱、灌溉和运航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许多河道的功能局限在防汛上,忽略了河道的美观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生态统一性。若城市规划人员没有做好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不仅会影响到河道内外生物的多样性和河道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如何实现河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现代化的河道生态工程,就成为了城市规划人员面临的难题。

1.河道治理的传统模式?

传统和道德治理,往往基于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如抗旱、排涝、防洪等,进行裁弯取直,清淤挖泥,河岸加高,采用硬性材料护坡等,而对于生态功能则考虑较少,其很大程度上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这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了河道内部以及周边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同时,在河道建筑中,往往运用硬性材料,而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河流,必然对河水质量产生影响,引发生活用水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再者,河道的传统功能性,以实现实用性为主,在实际治理中往往以人为性变化为基本,而忽视了流势的自然性,出现一些河道被迫改道,浅滩深潭缺失,水流快慢得不到控制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基本性功能的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有失自然美观性。

2.河道治理生态理念?

秉持着生态理念来进行河道治理,会减轻河道治理工程对该地区各个方面的破坏和影响。坚持怎样的生态理念,把河道治理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呢?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做好河道整治的具体统筹。尊重自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重视水污染的治理。

河道施工用水产生的废水要经过有效的处理。可以将废水先排入专门的废水收集池,然后经过污水处理和水质检测再考虑是否回放。严禁工作人员随地丢弃废弃物,机械的清洗可以在施工区以外进行,经常清理施工区周围的卫生以避免影响周边卫生环境。并告知周围地区的人们慎用治理中的水资源。?

2.2有效防止和处理水土流失。?

(1)严禁在河道两旁大量堆积施工所用石料、土料堆放的施工材料上要用塑料膜等物体进行覆盖,并在材料底部用编织袋等东西压盖,以免降雨时造成大量冲刷。?

(2)在废弃土区,要建有专门的防护基础设施,合理挑选弃土场,应该表面平整,周围要设有防护不易冲刷的防护植被。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保障河道治理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每一次的河道整治工作中都要把水土保持的问题首先考虑在内,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的设计工作,否则,一旦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河道治理工作的进程也会受到阻碍。?

2.3有效处理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施工时可以给机械作业人员配备防噪用具,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机械进行施工作业,柴油等燃料方面也要慎重选择,避免因机械状况不佳而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在日常作业中要做好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在通过施工道路的时候,车辆应该减速行驶,不用喇叭以降低噪声,并尽量在晚上10点以后作业。同时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居民生活区周围尤其是晚上尽量不要大声喧哗人为地制造噪音。?

2.4有效处理所在河流生物的生存问题。

先了解所在河流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做好水生动物的安全保护工作,专门设置活动区域范围,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水生动物因水域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大量迁徙。对于水生植物,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对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应该尽量进行补救,并合理配置植被。?

2.5对于河道周围居民的健康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

搞好施工区的卫生,在施工区经常进行现场消毒,妥善处理废水和生活垃圾;保障现场工作人员良好的生活条件,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搭建施工人员暂住房屋,制定相关制度,安排专门的卫生工作人员,做好施工区的卫生防疫工作;时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并监督他们严格执行操作章程,做好全面的应急措施;在工地食堂和操作区域配设专门的消毒器具,保证施工人员的清洁用水,饮用水具定期清洗。?

2.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度。

积极宣传生态理念,让人们都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实现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居民们积极配合整治河道工作,减少河道治理所带来的破坏。?

2.7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证生态治理工作带来的持续性效果。

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要协调统一各个方面,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与统一,将生态理念用于治理河道的工程建设中,这不仅可有效恢复河道本身的防洪排涝功能,同时对于改善河流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生活环境也有较大的帮助。

3.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措施?

河道生态治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向,其不仅面向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而且越来越突出人与自然、水与动植物、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以求实现河道回归自然,河道文化以及生态河道的目标。?

3.1河道形态尊自然。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采用裁弯取直的方式,这不仅改变了河道的天然走向,而且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生存的空间,在现代河道治理中,要进行河道形态恢复,采取工程措施把曾经裁弯取直的河道进行适度修复,保留一定自然弯曲河道,恢复河流低水槽,以不同的弯曲度、滩岸深度以及流沙控制度,来实现对河水的速度控制,以更好地实现河道的流速自我调节功能,实现河水自我净化,进而实现河流生物多样性发展。?

3.2河道护坡生态化。

河岸生态是河流生态的关键,传统的硬性材料建设虽然起到了加固堤坝的作用,但是影响了生物的生存,所以,在河道护坡建设中,要注重选材、护坡以及自然可用资源的合理化使用。?

(1)首先,在河道治理中,尽量减少混凝土、浆砌石块等硬质材料的使用,而采用一些新素材,如采用河底淤泥,在现场脱水、固化后将淤泥整袋用于填土或是护岸,同时,将袋口用植物封扎,这不仅减少了硬性物质对水源的污染,而且很大程度上促使植物再生。以卵石填充,充分利用现场产出的混凝土弃渣,这不仅有利于鱼类生存空间,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统一。?

(2)其次,天然石铺坡,通过天然石砌垒,让石块达到口口吻合状态,这在急流处较为常见,在洪水时间较长的缓流处也可使用,其石块与石块之间讲究天然造成,即为通过水草、水中或是土地泥沙等物质自然填充,不必利用水泥等,这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投入,而且很大程度上为水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3)天然抛石是最简单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式,这不仅可以有效阻止洪水,而且抛石之间存在缝隙,可以为鱼类以及其他生物提供嬉戏场所,利于生物多样性繁殖。?

(4)最后,采用植被护坡。植被不仅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河道与周边环境的生态性过渡。在坡面分层处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如柳树、槐树等,以其根系的含水与护土功能来保持河道岸坡的水土。在缓坡或是普通河段多用草坪和低矮植物进行护坡,尤其是对野生草种的使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植被的成活率,而且能够很快实现生物环境的适应,这就起到了生物生存环境的保持与优化作用。?

3.3河道断面重实际。

河道的断面设计,依据河道实际功能的实现,往往采用复式、矩形、双层以及梯形等形式,其选择必须根据河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河道功能的适应性。?

(1)首先,复式断面的选择。复式断面的主要性能在于行洪、排涝,在一些山溪河流中,枯水期流量少,水流主要在主河道,而洪水期流量大,允许出现洪水漫滩,洪水位低,一般不用建设高达防洪堤,而在枯水期时,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进行河道功能开发,如在地势低而且地面宽阔的滩地,可以开发大型运动场,如足球场,而在相对较窄处,则可以修建一些辅道路,小型休憩场所等,这就使得河道空间利用率提升,不仅满足了河道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河道经济功能实现。?

(2)其次,矩形断面的选择,一般用于人口较为密集地区,其占地面积小,通常在原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挖深,在城市河道中被广泛采用,这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其基本功能,而且起到了点缀城市环境的作用。?

(3)再者,双层河道的选择,一般来说,双层河道上层是明河,下层是暗河,这较长运用于城镇区域内河治理,这就使得河流呈现出暗河排涝、泄洪,明河休闲、娱乐的双层特征,有效实现了河道的实用性与经济型的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距离。?

3.4河道景观天然化。

景观河道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不仅在于在河道形态、护坡实现上关注河道的景观与自然相统一,而且在河道治理的周边环境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设计上也遵循人造天然的规律,这就要求在因地制宜,在城市河道条件具备处,设置景观水面,在河道内部进行水草种植,在河岸边缘,在不影响正常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适当采用灌乔木以及设置相应的人文性休闲娱乐场所等,以实现河道景观天然化。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治理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据各地河道的地理要素以及河道实际功能的发挥进行适量选择河道治理方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治理过程中的首要位置,并注重河道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的发挥,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篇(6)

一、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成效

船寮港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源头黄洋钼矿的百法无序开采得到有效遏制,投资1602万元建造了6道矿山废碴固碴坝,固定废碴1785万方,植树种草绿化1300亩,新建大型排水沟1**0米;十一都源中下游的河道疏浚工作已基本完成,畅通河道取得明显成效。河道清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治理区河床淤积抬高,降低了水位,有效地降低洪灾的发生率。

温溪镇防洪堤累计完成4190m,完成投资4276万元,将温溪镇集镇横溪以下段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

四都港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油竹新区防洪堤、田步洋、下尾段、徐岙段、赤岩段防洪堤;仁庄镇防洪堤、山口下殿潭、板石防洪堤、汤洋乡防洪堤、方山乡防洪堤等防洪堤长度的建设工作。

水毁工程以奖代补项目。20**年完成投资1278万元,07年完成投资892万元,**年完成投资685万元,近两年对山塘整治的力度逐步加强,**年投入约880万元。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生态林保护制度,加强生物防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4.5%,有效地改善了沿河沿溪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详细措施如下

(一)重视前期规划,强调综合治理

1、小流域治理坚持“合理开民、得用,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水旱灾害”,坚持以“上蓄、中拦、下疏、疏围结合、因势利导、防冲防淤,降低水位、减少水患”为指导思想,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目标明确,治一段成一段。先后编制完成船寮港、四都港、祯埠港、管庄源、贵岙源等各主要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和中下游滩地开发规划报告。

2、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工程项目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山洪条件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又没有实施防洪工程项目的区域,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洪避洪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小流域防洪避洪应急预案。**年完成编制《全县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指导各乡镇完成《乡镇小流域山洪避洪YU案》编制。

3、开展全县水域调查与水域保护规划工作。20**年底,根据省水利厅统一部署,我县开始着手部署全县陆地水域调查工作,对全县范围内所有河流、水库、山塘进行了普查。调查工作历时一年,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我县现有水域基本数据,为加快水域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基础数据。

4、20**年12月,完成《青田县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丽水市水利局审查:现阶段水域划界以开始野外测量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监管我县水域,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河道打好基础。

三、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施工硬件方面

部分河道疏浚不规范,该挖的没挖掉,挖掉的地方高低不平。寮港赤岩段河道疏浚时,疏浚的太深,防洪堤的堤底都在外,洪水来的时候,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后续管理不到位,部分河道刚疏浚完,就有很多废渣、弃渣倒进来。

(二)资金拨款安排方面

我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由财政局下面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导的小流域生态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由县里上报,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目的是偏远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水利局主导的防洪堤建设,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三是由砂石料办公室主导的河道采砂疏浚工作,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但有时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到工程的开展进度。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专业规划有发生交叉现象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面相当广,由于青田的特殊地理环境,河道治理经常会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有发生交叉,在有关的专业规划上也经常出现冲突,给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

四、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建议

1、编制规划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订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

对小流域要采取“治理、保护、管理”的方针,治理是指河道疏浚;保护是指原生态保护;管理要依法、科学、到位,不得对河道采砂行为乱收费。船獠港流域要重在治理,有科学地进行河道疏浚;四都港、祯埠港和小溪流域要重在保护,其中四都港和祯埠港流域要规定不好挖砂,严格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小溪流域民间用砂可以就地小规模挖取,但不好作为商业用砂外运,破坏生态环境。

2、开展试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为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强化管理

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加强和规范小流域的采砂管理:对小流域要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原则禁止小流域内的外运型商业采砂活动,搞好小流域保护和疏浚规划,规划疏浚区域之外原则不得安排商业及填方用料的采砂;积极探索村民自用用砂开采与小流域保护的有效管理办法。

篇(7)

1.工程概况

阿不都拉河流域总面积6255.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800km2,流域内辖四乡、三场即阿西尔乡、阿不都拉乡、喀拉哈巴克乡、博孜达克农场和恰合吉牧场、也门勒乡、窝依加依劳牧场,总人口为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0.3万人,主要由汉、哈、维和达翰尔等少数民族组成。

阿不都拉河奴拉段总面积1421.23hm2,水土流失面积800.35hm2,占总面积的56.31%。本次将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奴拉段作为重点治理区,合计治理面积306.67 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8.32%。

2.基本资料

2.1气象

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5.9℃,多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2.4℃,多年平均降水量289.6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93.1mm,一日最大降水量56.9mm,最大冻土深度1.46m。多年平均风速1.8-3.1m/s,无霜冻日数147天。

2.2水文

根据水文资料阿不都拉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18×108m3,P=50%和P=75%年份河道来水量分别为0.9423×108m3,0.7262×108m3,全流域地下水总补给量0.9076×108m3,可开采量0.5846×108m3,泉水量0.61×108m3(包括喀浪古尔河和锡伯图河侧向补给)。详见下表1。

2.3工程地质条件

塔城盆地是一个新生代山间凹陷,在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继续不断下陷,堆积了厚达几十至上百米的卵石、砾石、砂和土层,形成了从四周向中部分布的含水层,构成了一个水文地质盆地,根据自治区水文地质大队对塔城盆地水文地质分析,由于塔尔巴哈台山山前有一粘土组成的不透砂层以隆起,阻止山间裂隙水流向山前倾斜平原,因而平原区的泉水、地下水绝大部分是河流出山口后后沿河床、渠道、田间等渗漏形成,阿不都拉流域地处塔城盆地西北部,受北和西北两面山区河水影响,泉水较多。依据自治区水文地质队调查资料、阿不都拉流域可分三大水文地质单元,其中山区是地下水的补给区,洪积平原即是地下水的补给区也是地下水的径流区,冲积平原则是地下水的排泄区。

阿不都拉河流域潜水深藏带分布于洪积平原上、中部,埋藏深度50m 以下,涌水量少,渗透系数10~20m/d,潜水浅藏带位于洪积平原下部,以黄土岗地南缘为界,南北宽8~12km,由西向东延长达100km,潜水层为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层与上更新统洪积平原下部;其它地方属中等富水区,岗地北面的浅藏带,潜水层主要是更新统洪积卵砾石与含粉土砾石,岗地以南潜水层主要为更新统,洪积平原承压水主要分布在潜水浅藏带,含水层以砂砾石与粉土砾石为主,隔水顶板以亚粘土为主,局部为厚层亚砂土,浅层承压水顶板埋深10~30m,局部30~50m,深层承压水顶板埋深50~120m,洪积平原黄土岗地井孔资料表明系一个自流带。

冲积平原的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埋藏深度浅,都在5m以内,潜砂层以都是全新统冲积层,加尔苏河两岸是富水性中等含水层,厚度10m,渗透系数一般为3~20m/d,在冲积平原沼涌起地区附近,潜水层为亚砂土、亚粘砾质砂夹层,矿化度达2.23g/L,冲积平原承压水主要分布在叶尔盖提河东西的冲积平原内,井孔资料表明浅层为全新统冲积层,深层为更新统冲积层,浅层埋藏在21~38m之间,含水厚度20m,两层承压水都为淡水。

3.工程设计

3.1工程总体布置

本次治理措施以种植水保林、经果林及封禁治理为主,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供给水源以保证水保林及草场生长。

3.2水保林和封禁治理工程

3.2.1荒坡造林工程

为了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选择在水土流失严重并有一定治理条件的奴拉村,村东南角种植水保林带6.67 hm2,村南种植经果林50hm2。

水保林及15hm2经果林利用渠道来浇灌;剩余35hm2经果林用有压滴灌进行浇灌。

3.2.2封禁治理工程

该项目区北至喀拉窝依西村,南至地区草原站,西至加尔苏河道,东至喀拉窝依东村。为了保护阿不都拉河下游草场的植被,预防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本水土流失的地段,修建混凝土桩刺铁丝围栏。围栏长度9.6km,封禁治理面积250hm2。

4.工程方案分析

4.1所选水保林治理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

项目区采用水保林治理工程,将减轻沟蚀割切、吞蚀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使阿不都拉河两岸的土地和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使下游河道能正常泄洪。植被覆盖度的提高,使表层土不直接暴露在风力之下,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地表的侵蚀,为当地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4.2所选封禁治理方案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

通过围封禁牧,植被不致被重复践踏,能使其正常生长,结籽繁殖。

4.3所选两种设计方案有效促进当地水圈、土圈、气圈、生物圈等的生态效益

4.3.1水圈生态效益

各项治理依照规划逐步实施的同时相应的保水能力逐渐增大,地表径流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洪水总量将减少,降雨经过生物措施的截流渗入地下,补给土壤,增加常流水量,形成水圈生态良性循环。

4.3.2土圈生态效益

随各项治理措施的增加,保土能力将逐年增大,土壤的水分、氮、磷、钾有机质也免于流失,相对的土壤肥力增大,在水肥气热作用下,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使土壤孔隙率提高,加快有机质的熟化,增加植物的有效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形成土圈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4.3.3气圈生态效益

篇(8)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对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各河道的水域面积不断的减少,水生态开始失衡,河道周围的动植物也逐渐减少。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的增加,以及工业废物对河道的污染,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多农民围湖造田,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盐碱地的出现、生物多样化丧失等。再加上近些年以来,全球气候问题,导致了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炎热、高温、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大大增加,许多河道出现断流或者暴发洪水的情况。这样,严重的影响到了居民的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因此,建设生态河道迫在眉睫。

一、河道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河道治理无非就是将河道裁弯取直,疏浚整平,两岸河堤多采用浆砌石或干砌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等比较坚硬的材料进行护砌。这种河道治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当时防止河道对两岸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却隔断了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导致河道失去原始生态的结构和作为生态长廊的功能, 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的致力于改变这一现状。

二、生态河道治理方案

1、以南水北调中线为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水,全面考虑到沿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汉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以及河北地区的供水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渠道不仅是一条清水渠道,还是一条绿色渠道,与传统的河道治理不同,过去大多采用钢筋水泥进行筑坝,不顾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今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生态放在第一位,大力开展生态林建设、有计划的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用现代生态农业的清洁生产方式、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原则。其技术主要依据国调办环移[2006]134号文件。将其分为一二级保护区,设计明渠和暗渠,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禁止向河中排污,不能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严禁在主干道附近建设庞大的工程。

除此之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矛盾的冲突的,各地都要调整相应的规划,水资源保护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使沿岸的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2、构建生态植被

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需要,要对其各水域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去污,使之成为真正的生态水。在水中种植一些植物,例如黑藻、金鱼藻、苦草、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改良水中的生态环境,提高河水的净化能力,提供充足的氧气;多放一些螺、鲫、水蚯蚓等,这些生物可以达到生态平衡、净化水体的效果。在河道周围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美化环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暴发洪水等。

三、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1、应用新型水工建筑物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需要同步解决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两个问题。河道治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洪排涝安全,更重要的是为了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质量安全。为达到这种协调统一,橡胶坝、钢坝等多种既不影响非汛期蓄水,又不影响汛期行洪的建筑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橡胶坝是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可以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加工成坝袋胶布,将柔性坝袋锚固在基础底板上,形成密封袋体,充入水(气)体,构成壅水橡胶坝。橡胶坝是适用于平原、山区河道治理中的低水头,不同跨度的中小河流之上的壅水建筑物。与常规闸门相比,橡胶坝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工期短、抗震、防洪性能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中小河道治理中经常使用。钢坝是近年来新兴的景观蓄水建筑物。钢坝为底横轴旋转闸门,是由带固定底轴的钢性闸门、两端驱动装置设备、支撑钢轴的底板组成的新型挡水建筑物。与橡胶坝相比,钢坝具有管理方便、使用年限长、安全性高、不易老化等特点,但是对底轴要求较高,在基础处理工程中难度加大,工程量会有大幅度增加,所以钢坝技术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尤其是底轴设计还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

2、各种生态护岸的应用

实现人水和谐, 特别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创建碧水蓝天、绿树夹岸的河道生态景观,需要改变传统的采用混凝土和浆砌石护岸的理念, 恢复河道的原始生态功能和自然面貌, 将河道的护岸功能从最初的规范水流流向这一单一功能, 增加为给人类提供休闲和亲近水体等多重功能。通过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亲水设施,使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护岸这一载体的灵活变化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岸主要有: 采用植物保护河堤以保持自然河岸特性的自然原型护岸模式;不但采用植被护岸,而且采用石材、木材护底的自然型护岸模式; 以及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等材料,确保达到抗洪能力的工程自然型护岸模式。生态护岸能改变传统的护岸做法, 尽量减少人工硬质护岸、护底,以人为本,降低河(湖)岸,为人们亲近水面,提供沟通与交流的亲水平台,与城市景观设计相协调,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从而更加有利于景观配置。

3、历史人文景观的应用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历史、传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应把这些历史、传说和特色体现在河道治理中, 把水利工程与当地的文化完美结合起来, 打造出一条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艺术长廊。

4、自然景观的应用

天然河道有湿地,也有深潭。不同的地带有生物不同时期需要的生存环境。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裁弯取直往往会破坏这些地带, 而使生物不能正常的生殖繁衍。河道治理中应尽量保留河道天然形态、走向及断面形式,控制河道断面宽度及形式,避免均一化和单一化。坚持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以本地物种为主, 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总之,生态水利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这里涉及了生物学、生态学、水利学、工程学等等,将这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建设出具有生态效益的、社会效益的河道。建设生态河道是我们以后重点建设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水利工作者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建设更加环保的河道,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参考文献

篇(9)

1、前言

鄞州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鄞州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2、小流域概况

鄞州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鄞州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3、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

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

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

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

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

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

鄞州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4、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20万人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据此,我市小流域防洪标准宜为:

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对策措施

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

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

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

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

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3强化管理。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

5.4加大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新晨: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TV8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5.017

1生态水利工程概念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基于生态发展理念,其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生态水利工程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河道的质量,提升河道工程的生态效益。生态水利设计符合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具体涉及生态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等的应用,实现对河道工程的科学性设计及规划,确保河道的正常通航、排污,增强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性。

在现阶段河道规划工作中,进行生态理念、人文理念、文化理念等的结合直分必要,这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涵,实现河道规划建设与周边水文环境的结合,实现河道的科学性设置,实现河道内生态的平衡性。

2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2.1开发与治理相结合

在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实行开发及治理并重原则的结合是必要的,实现河道区域开发与周边景观生态性的结合,进而适应河道整治工作的要求,打造河道周边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居住。在这个过程中,将河道生态环境与现代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给居民提供更多的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河道规划长远性设计方案的制定是必要的,实现河道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河道规划设计的同步进行,确保河道周边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实现自然资源与人类开发建设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制定规范性、科学性的河道规划设计方案,为后续规划及建设留出余地。

2.3以人为本原则

在河道规划设计及景观建设过程中,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必要的,在河道规划建设中,需要考虑工程的生态、娱乐等功能,实现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对生态用地的利用效率,确保河道景观规划环节与生态环境保护环节的结合。

3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方案

3.1提升对生态发展的重视

健全河道规划设计准备体系,有利于提升河道的整体规划效益,这需要在河道规划设计之前积极收集各类资料,积极组织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讨论,及时解决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实现河道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性发展,实现休闲景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等模块功能的共同发挥,这需要深入分析河道环境的大气状况、水|状况、人文气息状况,实现河道生态建设的发展。

在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进行生态系统功能及结构的综合性考虑是必要的,深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充分发挥景观建设的生态,满足后续河道规划及建设工作的要求,提升河道水利景观的观赏性,维护其自然景观的生态多样性。

3.2城市景观与市民休闲相结合

在河道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对生态质量的要求,实现居民休闲生活与景观建设的结合。这需要结合本区域建筑风格及景观形式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实现水利工程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突出本区域河道规划设计的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周边居民休闲设施、景观建设、水利工程规划结合起来,提升周边居民的景观亲近感。比如在景观规划中加入相应的座椅及亭廊,在其附近种植富有特色的花草树木,提升河道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观赏性、生态性,这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河道规划及设计原则。

城市环境形象与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密切相关,为了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必须进行河道工程的整体性规划及改进,充分发挥景观的环境功能,实现对生态环境面貌的合理性改变。这需要以艺术美的思想进行河道的规划及设计,做好河道环境中各类建筑设施的分析工作。

断面及驳岸是河道规划设计的关键组成环节,其对景观设计的整体效益影响深远。为了满足周边居民的不同需求,必须综合考虑断面及驳岸亲水性,这需要根据本区域实际河道环境,进行亲水平台及护岸工程的设计,增强河道的整体规划功能,提升河道的防洪效益,提高河道周边景观的亲水性,满足人们休息、亲水等生活休闲需求。在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降低滩地的高程,扩大防洪面积,充分发挥河滩的防洪功能,实现河道规划整体效益的增强。

4结语

河道是一个完整性的生态体系,其河道规划及设计水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深远,因此需要以生态水利工程为基础进行河道的规划设计,实现河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优化河道规划设计方案,适应现阶段城市河道规划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韦光林.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考[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5).

上一篇: 土木工程的基础 下一篇: 合理规划原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