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质量分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1 16:48: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的质量分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的质量分数

篇(1)

关键词:初二数学 两极分化 教学质量

引言

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甚至初一年级,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可是到了初二,成绩出现分化,呈现每况愈下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只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丧失信心,无法自拔。那么,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分化严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学生的成绩分化呢?

一、初二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二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

从理论上说有以下几点:系统性、抽象性、空间想象能力,中学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初中数学的逻辑性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分化。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这也是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

2、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

到了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极小稳定。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集中到学习上来。

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逐渐缺失

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连贯性较强,逻辑性较高,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元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趣味,一味的让学生沉浸在繁杂机械的重复计算中,就会自然的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直至厌倦数学,抵制数学。

4、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形成分化,

二、如何防止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1、提前准备,预防分化

初二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过好有理数运算的符号和有理式的运算关,有理数运算和算术运算比较,虽然只增加符号运算。但是,无论是运算方法还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把这一特点,无论是在讲课还是对学生进行运算训练,都要突出“符号”二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作业或复习中,也要突出“符号”二字,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在代数式教学中,要讲明白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着眼点放在代数式的运算能力的培养上,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丧失了数学兴趣,在学习上将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也就不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更不可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创设良性的学习竞争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追逐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独特的学科魅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技巧、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等。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也才能自觉修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偏差,使学习行为始终建立在良性的轨道上。

例如,优秀的新课引入犹如一节课的引擎,它能有效牵引学生朝着课堂目标前进,更能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形成了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乘方”的知识时,给学生出示问题:将一张足够大的纸不断折叠,假如折叠30次,其高度与我们的教学楼相比,哪个更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当然的回答,而此时教师给予断然否定后,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先预习再上课,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果学生能进行自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分领学、导学、自学三步进行。初二数学特点是几何概念多,结论多,不好理解,推理方法难度大。不易掌握。因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拟好自学提纲,由教师领导学生根据提纲学习。可边领学,边提问,边讲解。使学生渐渐习惯自学。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好的自学提纲自学,教师巡回辅导,排疑解难;第三步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要求学生边做笔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解,根据,总结出知识重点,遇到疑难问题再由老师点拨,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也有时间重点辅导。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培养对“分化”的免疫力。

4、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要动辄斥责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数学成绩下滑不全是学生的错。数学成绩不好也不是世界末日,只要你努力了就行。平时就多做一些课本的题日,争取考得及格就行。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这些学生要求太高,达不到要求而过多的责怪,学生不高兴老师也不愉快,导致恶性循环,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而对学生降低要求,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和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缩小两极分化。建议每位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试验,总结经验教训,来推动教学工作的改进。

参考文献: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方法】

自学法

交流讨论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 溶质、溶剂、溶液是什么?

2、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课堂探究】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题1: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交流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

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题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步骤?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在30

℃时,将10

g食盐溶解在40

g水中,该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25%

C.40%

D.20%

2.从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5

g,所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3.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

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

A.0.9

g

B.9

g

C.90

g

D.18

g

4.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100份质量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②在110份质量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③在100份质量溶剂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④在90份质量溶剂中溶有10份质量溶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在一定温度下,往某饱和溶液中加入原溶质,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无法判断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二、填空题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食盐溶液50

g,一般可用________称取________g食盐,再用________量取________毫升水,倒入已盛有食盐的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搅拌即可.

三、计算题

篇(3)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之一。能否有效止血和恢复正常血容量是能否挽救患者生命的根本之所在。随着生长抑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少数患者单纯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严重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却不尽如人意。本组采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静脉输注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研究对象为2004年3月—2006年10月介入放射科采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1例、消化内科同期采用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6例。患者入组标准:本次发病前无心血管病病史、无脑血管病病史。介入科收治的患者为消化科会诊认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一般治疗:吸氧,禁食,胃肠减压,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根据患者循环血容量合理输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或平衡液;当血红蛋白

1.2.2 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 患者临床治疗除垂体后叶素剂量不同外,其他治疗基本相同。患者治疗开始时立即给予垂体后叶素80 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快速静脉输注,直至患者出现明显腹痛时减慢输注速度,保持患者有轻微腹痛持续存在,维持垂体后叶素输液,直至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停止8 h以上,后改用垂体后叶素10~15 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以15~20滴/min的滴速维持24 h。治疗过程中,维持患者存在轻微腹痛使用的垂体后叶素剂量为12~36 U/h,平均为21 U/h。 2 结 果

常规治疗26例,发现出血后的第1个24 h出血量为1100~2700 ml(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史判断),平均出血约1642 ml,入院6~59 h,平均出血17.8 h后出血停止,血压保持稳定。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11例,发现出血后的第1个24 h出血量为1800~3400 ml,平均出血约2156 ml,入院3~12 h,平均出血6.5 h后出血停止,血压保持稳定。

3 讨 论

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常规治疗剂量的垂体后叶素能够收缩胃肠道小动脉,可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减轻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但是疗效不够确切;而生长抑素类药物则能通过舒张门静脉系统血管平滑肌,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随着生长抑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少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虽然使用了大剂量生长抑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多数有肝硬化病史。此时,患者肝内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全身的高动力循环又引起门静脉血流量增多,加重了门静脉高压;肝动脉分支与门静脉属支沟通吻合,使肝动脉压传到门静脉,使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升高,引起充血性脾肿大、腹水、侧支循环建立,继发食管、胃冠状静脉曲张等。在胃底部,门静脉系统的胃冠状静脉等与腔静脉系的肋间静脉、膈静脉、食管静脉和半奇静脉吻合,形成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静脉由不结实的黏膜下层组织所支持,经常受到食物的摩擦和反流到食管的酸性胃液侵蚀,容易发生破裂而出血,严重者可以致死[1]。生长抑素类药物能够通过扩张门静脉,显著降低患者的门静脉压力,达到使其上消化道出血停止的目的。少数患者经过较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而上消化道出血仍然持续存在,让我们注意到单纯扩张门静脉降压的局限性——随着患者病变不断发展,肝内循环阻力不断增大,门静脉系统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门静脉扩张代偿达到极限后,继续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所产生的疗效就极为有限了。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了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缺陷:①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在剂量上没有体现个体差异;②没有从垂体后叶素的作用机制上建立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观察指标,也就无法通过指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垂体后叶素使用的剂量以适应患者临床治疗的要求。

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收缩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可以减少消化系统供血量,减少自肠管回流入门静脉系统的血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然而,临床应用结果却表明,采用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经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影像显示: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动脉内注射可导致肠系膜上动脉等血管发生中重度痉挛,止血效果良好,且患者术中均伴有中重度腹痛。本组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借鉴动脉内注射垂体后叶素发生肠系膜动脉痉挛时伴有中重度腹痛的临床症状,制定了患者静脉输注垂体后叶素的最大剂量标准——维持患者输注垂体后叶素期间有轻度腹痛,即维持患者肠管处于轻度缺血状态;在保障不发生肠管坏死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等向门静脉的供血量。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的个体差异较大,垂体后叶素剂量从12 U/h至36 U/h不等。这个结果从另一方面反证了垂体后叶素常规剂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不佳的原因——给药剂量太小。

本组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患者出血后的第1个24 h内平均出血较常规治疗患者平均出血量大,但平均止血时间却较常规治疗患者缩短了11.3 h。这样的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通过强烈收缩门静脉的供血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向门静脉的血液注入,从而达到减少门静脉内淤滞的静脉血量、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与单纯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扩张门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相比,使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无疑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篇(4)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并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结果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采取超声乳化术治疗基本用费为1000元,手术治疗住院的总收费4 d 3000元左右,不进行治疗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每日需要21元左右。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后的生存质量明显好转,其花费的金钱第一次比较多,但长期下来对比起来十分少,所以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尽早进行超声乳化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生存质量;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26-02

目前,白内障作为老年人的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老年白内障患者不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重大的障碍,不管对于患者还是患者的家属都造成了负担[1]。作为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外科手术,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肯定,而如何评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标准也值得研究。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是评判手术治疗效果的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于136例老年白内障的手术前后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后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67例,女性患者为69例;患者的年龄为54~69岁,平均年龄为61岁;选取患者标准为患者无青光眼等影响治疗的疾病,无影响质量调查表的精神类疾病,患者能够自觉的接受生活质量的调查。对这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13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年龄、身体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表格设计采取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量表主要对于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量表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每大部分分为五小部分,每小部分的分数为0~10分,统计表的总分为200分。

1.2.2 采集数据在医院中选取一名经过训练的专业医生,在得到调查患者的同意之后,对于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按照表格的内容进行调查和提问,医生对于患者在填写和提问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该调查的时间为术前一周左右以及术后3~4个月[3]。对于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每日使用的药物金额以及手术中花费的金额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得分,若P<0.05,则说明该临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在进行手术之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分数为(84.03±26.65),手术之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分数为(139.23±38.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有统计学意义。采取超声乳化术治疗基本用费为1000元,手术治疗住院的总收费4 d 3000元左右,不进行治疗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每日需要21元左右。详细情况如表1。

3 结论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所以我国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发病人数很大,而近年来,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外科手术,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肯定,然而现代医学不仅要求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病患,还要保证患者在术后的全面恢复,从而使得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全面改善[4-5]。生活质量测量包括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它能够全面而且完整的测量患者的各项生活指标,这也是评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临床指标之一[6]。

对于眼科手术进行生活质量测量主要从上个世纪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使用,主要是对于眼科患者产生的视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等进行全面调查,它替代了单纯以视力功能作为标准的传统调查方式,虽然我国的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国学者研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文化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与我国有巨大的差异,所以照搬西方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是不现实的,而我国学者研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准确的有效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测的评价,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用[7-8]。

本研究对13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等基本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统计,其调查内容包含了人体的基本情况,具有十分强的全面性,在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之后,再次对患者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并进行统计后发现,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平均得分普遍高于术前得分,治疗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好转;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治疗时花费的金钱第一次比较多,但是患者可以完全的恢复健康,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金钱进行药物治疗,但长期下来与药物治疗对比起来就十分少,而且其治疗效果比药物治疗更加好,手术治疗减少了医疗成本,减轻了国家医疗的负担,同时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综上所述,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术手术后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病人的身体上的痛苦,减少患者在生活上的障碍,减少患者及其家庭为了照顾患者的投入,避免因为病患而导致的家庭困难;而使用视功能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表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统计学统计与分析可以极大程度上的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在术后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提高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江志华,苏汉权,谢芳,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人术385例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284-3285.

[2]李辉军,林咸平,崔刚锋,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研究阴[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479-480.

[3]关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58-59.

[4]赵洁.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综合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168.

[5]代山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40例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123.

[6]巩丹慧,任春惠,池成涛.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468.

篇(5)

结构化学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分配各章的分数,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等情况;命题内容涉及面广,每一章主要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等部分,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调整各部分命题内容的分数比例。评分时,教研组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对每一位学生做到评分公正、规范,这样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学质量的好坏。

篇(6)

(1)他俩将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盐酸,在蛋壳上很快就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可判断,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和测定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小刚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4.3 g”,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勇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10 g+100 g-106.7 g=3.3 g)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小刚和小勇根据不同的数据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有明显差别,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2)小刚测得“蛋壳残渣质量为4.3 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

10 g-4.3 g=5.7 g

(3)小刚求得的结果比小勇的小,可能是小刚计算所用的蛋壳残渣未干燥,实际蛋壳残渣质量小于4.3 g(或小勇计算所用的数据“3.3 g”中包含了反应过程中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的质量,即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小于3.3 g)。

点评:计算与实验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计算的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通过上述计算,分析是什么操作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同,找出问题的所在,强化了能力的训练。这类考题往往从多角度对实验进行全面分析,除了实验操作之外,还有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等。如运用例1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能否计算出锌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只要认真思考我们就不难得出肯定的结论。

例2 东方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 g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1)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01)

分析与解答: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三份混合物的溶液跟

25 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成反应,且得到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

篇(7)

烃是有机化合物中最简单的一类,是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母体,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因此理解并掌握烃含碳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快速准确地解决有关烃含碳质量分数的问题对同学们学习烃乃至其它有机物都有很大的帮助。

现对各类烃含碳质量分数情况分析如下:通式为 (n≥1)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 ;通式为 (n≥2)的烯烃(或环烷烃), ,为一定值;通式为 (n≥2)的炔烃(或二烯烃), ;通式为 (n≥6)的苯及其同系物, 。

据此,现将各类烃含碳质量分数随碳原子数增加的变化情况,绘成如下曲线:

(说明:为更清楚地表示各类烃含碳质量分数变化规律,已将点图连成折线图)

从上述曲线能直观地得出各类烃含碳质量分数有如下规律:

1、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四类烃的含碳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2、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 逐渐增大,烯烃(或环烷烃) 为一定值, ;炔烃(或二烯烃)和苯及其同系物的 逐渐减小。

3、上述各类烃 。

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含碳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苯及共同系物

[解析]从曲线图中可直观地看出,选A。

例2、在下列各烃中,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的是( )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苯及共同系物

[解析]从曲线图中可直观地看出,选C、D。

例3、某人坐在空调车内,跟在一辆卡车的后面,观察到这辆卡车在起动和刹车时都排出黑烟,由此可判断这辆卡车所用的燃料是( )

A、酒精 B、汽油 C 、柴油 D、液化石油气

[解析]按一般常识,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且酒精、液化石油气燃烧一般不会产生黑烟,所以答案应在B、 C中选择。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5~C11的烷烃,柴油的主要成分为C15~C18的烷烃,柴油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于汽油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根据上述曲线知,碳原子数越多的烷烃,其中的碳的质量分数就越大,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碳等而产生黑烟。故排出黑烟者,其燃料为柴油。选C 。

例4、在下列各组烃的混合物中,含碳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烯的是( )

A、甲烷和乙炔 B、乙烯和乙炔 C、乙炔和苯 D、乙烷和苯

[解析]从上述曲线中知,只有二者的含碳量曲线均在 上方的炔烃和苯及共同系物的混合物或它们分别与烯烃的混合物的含碳质量分数才一定 大于 。故选B、C。

例5、燃烧下列各组混合物,所产生的CO2质量一定小于相同质量的丙烯燃烧所产生的CO2质量的是( )

A、乙烯和丙烷 B、乙炔和乙烯 C、乙炔和丙烷 D、乙烷和环丙烷

[解析]同例3,选A、D。

例6、质量相同的下列各烃,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量最多的是( )

A、丁烯 B、丙炔 C、丙烷 D、苯

[解析]因为含碳质量分数越低,则含氢质量分数就越高,而对等质量的碳和氢来说,氢消耗氧气量多,所以完全燃烧等质量的烃,耗氧量就越多,故选C。

例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质量和水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的是( )

A、CH4 C2H6 B、C2H6 C3H6 C、C2H4 C3H6 D、C2H4 C3H4

[解析]因为不论二者以何种比例混合,总质量一定时,要求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和水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则要求组内物质含碳质量分数和含氢质量分数对应相等,即组内物质的最简式相同,故选C 。

篇(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这类题目让学生思考,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有帮助。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比如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知识、溶解度的概念等,如果用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死记硬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掌握起来也颇感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骤减。笔者在教学中编了一些辨析题,让学生通过否定与肯定,正确与错误的讨论,去伪存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下笔者在概念教学中采用的一些辨析题:

(关于原子的)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电子数=中子数;

(2)原子是最小的结构微粒;

(3)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氧原子核内有8 个中子,说明它的核电荷数为8;

(5)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说明1 个氢原子重1 克。

二、把握难度,循序渐进

在日常测验、考试中,对试题的难易把握是很严谨的。我们有一条原则,不出偏题、怪题,不出学生没有学到的知识的题,不出内容重复的题。题目量要足,覆盖面要广,但难度要控制。比如在化学用语的题目中这类题目是比较难的:“某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为____。” 我们用它压轴。但类似“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22%,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 34% B. 44% C. 66% D.无法确定”属于偏题,我们则坚决摒弃。

在平时学生作业中,如遇到没有教过的知识,或者怪僻的题目,我们也坚决删掉。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做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若经常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反而会增加学习的恐惧感,使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受挫,这样反倒适得其反。

三、日积月累才能出好题目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平时学校的测验、考试题都要原创的话,是不现实的。但怎样利用现有的题目,改编成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整体试卷难易的题目,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比如这道题:“已知A、B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原子量之比为2∶1,又知A 元素的化合价为+n,则该化合物中B 元素的化合价_____”若要降低难度,只需在其原子量之比为2∶1 后面加一个问题:“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便可以了。

又如这样一道中考题:“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_____ A 铁和铜、B 铁和银、C 铜和银、D 只有银”中考以后的各种试卷中,这道题经常出现,笔者觉得这道题不错,它既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的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照搬,就题讲题,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一点。若能举一反三,效果会更好。下面是笔者让学生考虑的一道题: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铁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篇(9)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建构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上.从内容上看,九年级化学出现了煤和石油、天然气、乙醇、蛋白质、糖类、油脂和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常识,了解有机化合物特点,为高中《化学2》中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符合认知规律,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的要求.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有机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时,教材介绍了科学家及现代化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有机物结构的介绍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有机化合物,重点放在系统的、较抽象、具有规律性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上,如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同分异构体的识别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结构决定性质,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和化学性质.教材中介绍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时,均是通过典型物质的性质来归纳、演绎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一类别的物质的性质和反应.也是在学习有机物性质的同时认识了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氧化、加聚、缩聚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教材在介绍完有机物的性质之后,紧接着出现了有机物的合成.从简单的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再到稍微复杂的有机物的合成.对学生而言,合成时要考虑到选料的选择,经历的过程,还要综合考虑需要的条件.当然学生学习有机物的合成和应用还能更直接的体会到有机化学的价值,可以更好的服务和造福人类.

二、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的特点

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其原因是:①有机物组成丰富.不同的有机物中,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很多有机物不仅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S、O、N、P、Cl、Br等元素.②有机物结构多样性.首先,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多样;其次,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分类与表征的困难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主要是官能团发生变化,官能团是对有机物分类的依据之一.然而,很多有机物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此时,对它们进行分类就显得比较复杂.此外,描述有机物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等.有机物还可以直接用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表示,也用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表示其空间构型.性质与反应的丰富性有机物在发生反应时,分子的各部分可能都受影响,使得有机反应就变得非常复杂.具体体现为:①副反应很多.由于有机物的分子中各部分相互影响,就使得反应并不限定在分子某一特定部位发生,往往并不是按照某一个反应定量进行,常常会多种反应同时进行.②反应条件影响大.反应条件的变更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产物,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③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很多有机物往往含有多个官能团,而官能团的不同决定了性质的不同,所以很多有机物在与另一种物质反应时往往会发生多重反应.合成与应用的多样性不同的官能团性质不同,转化的方式也不同,有机物的合成有时就会出现多种选择.比如: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最终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醇来自乙烯先与水的加成,乙酸则可以有多种路线合成:可以先由乙醇催化氧化到乙醛,乙醛再氧化到乙酸;也可以由乙烯氧化到乙醛,乙醛再氧化到乙酸;还可以乙烯直接氧化到乙酸.

篇(10)

(1)一旦汽车发生有足够强度的意外碰撞时,一个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使叠氮化钠放电并在0.03 秒内全部分解,生成钠并放出单质气体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的金属钠与硝酸钾发生二次反应,又有X生成,同时生成氧化钾和氧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其中产物氧化钾和氧化钠,能与安全气囊中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硅酸盐。

(3)碰撞后瞬间释放的气体使安全气囊胀大,从而能阻挡人体前冲。若安全气囊内放有260 克叠氮化钠,产生的气体有______升(假定此时气囊内压强为101325 Pa,温度为300 K)。在此后的0.1 秒内,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4)在上述安全气囊的配方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至少为_______________。

(5)气囊中的二氧化硅是为了与氧化钾和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硅酸盐,这一步有必要性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是受一道初中试题[1]的启发创作而来。以汽车发生意外碰撞时安全气囊中的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载体,融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方程式配平、阿佛加德罗定律、化学计算等知识于一体,实现了“情境载体――知识融通――能力实现”的基本命题思路,对学生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科学素养等进行综合考查。本题以生活实际中情境为切入点,期望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科技和社会现实,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感悟、体验化学的价值与意义等情感目标的落实,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

[试题点评]

1. 情境来自现实,贴近学生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汽车安全气囊对学生来说都不再是陌生的话题,不少学生家里都有私家车。解决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化学反应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联通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使学生培增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运用化学的理念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而这正是科学素养的体现之一。

2. 弘扬化学学科的价值。汽车安全气囊可提高汽车安全性的作用无容置疑。本题让学生领略和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科形象,拓展知识视野。试题的内容和解题的过程有着鲜活的时代气息。

3. 体现人文关怀、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安全气囊中的主要反应结束之后,对产生的K2O和Na2O的处理,正是从环保角度思考,使解题过程充分体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4. 强调主干知识。试题考查的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阿佛加德罗定律、化学计算等都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一直是高考重点,上述这些主干知识也一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5. 问题设置由易到难,具有较好的梯度。第一问是叠氮化钠的分解,题干的表述非常清楚, X是氮气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第二问是钠与硝酸钾的反应,对反应产物题干中亦有明确的表述,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此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及方向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难度大于第一问。第三问要求算出300 K时的氮气的体积,必须先根据第一、二问的方程式算出氮气物质的量,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然后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算出300 K的氮气体积。第四问由化学方程式算出K2O和Na2O的物质的量,再由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方程式算出所需SiO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叠氮化钠的质量与百分含量算出SiO2的质量分数。最后一问,要求学生从题干中提取信息,K2O和Na2O会随气体一起从气囊中散出,会喷到驾驶员、乘客身上以及环境中,联想到K2O和Na2O都是典型碱性氧化物,极易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对驾驶员、乘客与环境都有危害,利用它们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硅酸盐。本问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试题解析]

(1)叠氮化钠分解,题干的表述非常清楚,不难得到X是氮气,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叠氮化钠的分解条件――放电。

(2)钠与硝酸钾的反应,反应的产物题干中亦有明确的表述,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此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及方向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得到产生氮气物质的量共为6.4 mol,设气囊温度是300 K,要算氮气的体积必须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同压下,一定量气体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温度之比,即6.4 mol×22.4 mol・L-1/273 K=V/300 K,求算出300 K时氮气的体积。

(4)根据方程式②算出K2O和Na2O分别是0.4 mol和2 mol,再根据方程式:

算出所需二氧化硅的最小质量:2.4 mol×60 g・mol-1=144 g,这是与氧化钾和氧化钠恰好反应所需的二氧化硅质量,其质量分数为:

144 g×0.5/260 g=0.277。

(5)从材料中提炼信息:气体会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不可避免氧化钾和氧化钠也会从气囊里散出,就会与驾驶员和乘客的皮肤直接接触,生成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的物质,所以利用它们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硅酸盐。

[答案]

(1)N2 , 2NaN3 2Na+3N2

(2)10Na+2KNO3K2O+5Na2O+N2

(3) 157.5; (4) 0.277

(5)有必要。因为氧化钾和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氧化钾和氧化钠随氮气从安全气囊逸出,就可能与驾驶员和乘客的皮肤直接接触,在与空气环境中可发生反应生成强碱,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所以,可利用它们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硅酸盐把它们处理掉。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下一篇: 工会经费审计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