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1 16:48: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56-02

1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终身体育的理念也已经初步形成。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合理使用体育器材,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合理运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的。但是,长期以来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体育器材的合理使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对高校体育器材的开发,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合理使用高校体育器材。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器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可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集合,加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学器材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对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体育器材的使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加强高校体育器材的利用效率,适应了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特点,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体育器材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3 导致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利用率低的原因

体育器材的使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器械的使用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学校和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减少事故的发生,部分体育器械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在体育课堂上经常被使用到的教学器械主要有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不会产生安全事故的体育器材。对危险性较大的体育器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率比较低的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为了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事故,极力避免对这些体育器材的使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很少利用存在危险性的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缺乏维护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体育器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少利用,久而久之导致部分体育器械的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同时,也由于这部分体育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到,对这部分体育器械缺乏应有的维护。这样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一些教师不敢在课堂上使用年久失修的体育器材,而学校因为这些体育器材很少被利用,也不去进行及时的维修。

追求课程的新颖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了新的教学项目,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用不到这些传统的体育器材,导致体育教学资源利用率很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已有体育教学器材的充分开发利用,对新的运动项目的引入又不切合实际,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故意省略了教学活动过程中体育器材的教学内容。

4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的使用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进步。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体育课程的形式化,真正发挥出体育器材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中的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体育器材锻炼的强度要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特点,制定相应的锻炼强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打消学生学习兴趣甚至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创新相关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在体育课程体育器材使用过程中,也应该加强竞技性体育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体育精神,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体育器材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某些体育器材在使用中的确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要坚决避免因为保护措施不到位,以及在教学中因为违反操作规范而引起的伤亡事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开展体育器材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在维护好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才能起到预先的效果。

要坚持趣味性原则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极力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性。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要创新教学过程,大力发掘体育器材使用的内在潜力,丰富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发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初衷,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充满趣味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体育器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也难以实现。

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项目的设定以及体育器材的使用并不是盲目的,面对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对体育教学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注重学生生活、学习的背景,对器材的使用也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情况,才能顺利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心理以及生理上的需求,高校体育课程中体育器材的应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5 结语

体育器材理应构成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的合理使用,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应得到重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前言

随着高校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这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要深入探讨新型教学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微课是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类型,是教师按照教学标准或实践指导书的要求,以视频录像为主要表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某一知识点或难点内容的微小课程,或是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实践证明,微课教学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积极结合教学环境与微课教学的特点进行相关应用措施的探索,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水平。

一、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视频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表达方式,一般来说,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而微课所需要的时间仅仅为5-10分钟,这样时间的设置是根据相关科学研究所决定的。根据相应的科学研究表明,成人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在这十分钟内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不断提高其学习效率,一旦超过这一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下降。

2.使用方便。微课视频一般只有5-10分钟,视频较为短小并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播放,这一特点直接决定了微课受众较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相关信息设备,例如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电脑以及手机或是其他视频播放器等,都可以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3.重点突出。通过上文我们已经知道,微课所需要的时间仅仅为5-10分钟,在进行视频制作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制作人员要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一般来说,教师往往会在这一视频中展现相关具体的案例或是实验操作,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重点突出相应的知识点,在制作过程中,就要求其内容短小、重点突出。利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高度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从而让学生一次性掌握这些重点的教学内容。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这一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视频,并在课堂教学开始就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几分钟之内,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思考以及巩固。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二是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述;三是进行课后习题的演练。通过这些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进行教学内容的构建,这不仅仅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全面掌握,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是以视频录像的形式进行呈现,不仅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资源,还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随着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这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环境基础以及设备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以及重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模式。通过学校内的网站,将这些视频传到校园网上去,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相关信息设备,例如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电脑以及手机或是其他视频播放器等,都可以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可以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观看并进行理解,从而积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

3.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可以说,微课不仅仅是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成果的体现,同时,也是相应教师教学经验的表达。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其他内容的分享,例如,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成果、教学表达形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技巧等。除此之外,对于年轻的英语教师而言,由于他们并不具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问题,这些教师就可以观看微课视频,从而寻找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进行相互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就相当于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在学习的过程。通过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便教师进行知识的整合以及管理。同时,在这一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能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是根据学生课后反映的情况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教师可以将相关问题进行记录,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发展。

三、微课应用的局限性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发现进行微课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意识到这一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主要模式还是停留在以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但是由于相关视频的清晰度不高,这导致学生在进行观看的过程中较为费劲,这导致观看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仅仅是从真人授课换成了屏幕观赏而已。在进行微课设计之初我们所要表达的效果是想将声音、动画以及影像等多种表达方式引入到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但是,在进行相关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制作人员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这一技术水平并不是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能够达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

四、高校英语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教学环境以及所能够提供的实际条件,从而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够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

1.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微课制作。在进行微课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做好微课制作工作,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在这一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世纪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进行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微课选题问题。在进行选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保证一课一题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所选择的课题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不应该是无关紧要的内容,而应该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以及难点问题,通过这样的选题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选题的合理性,进而积极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二是合理安排英语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进行“Friendship”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将这一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视频可由亚里士多德的名言“A true friend is one soul in two bodies.”引出“All the Cabbie Had Was a Letter”的主题。接着就可以对生词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三是保证制作质量。做好微课制作工作,是开展微课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其设计方案进行内容的选择,从而为微课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2.合理利用高校现有技术平台做好微课应用。在进行这一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以及优点,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合理利用高校现有技术平台做好微课应用,其主要措施如下:一是积极做好高校网络建设工作。进行网络建设工作不仅仅是微课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必要要求,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网络建设的进行;二是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现代经济的,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去,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室的应用,为微课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做好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模式的互动工作。从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微课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其应用十分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堂教学以及微课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互动,达到积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采取一下相关措施: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要实现同步。微课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要实现同步。众所周知,英语教学内容知识点较多,对于一些不甚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述,然而对于一些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以及重点,教师不要进行讲解,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积极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这些难点以及重点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利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高度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从而让学生一次性掌握这些重点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二是进行互补研究。在进行可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互补研究。例如,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灵活的应用教学方法进行补充,除此之外,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微课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内接受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重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此,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应用意义、局限性以及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够能不断提高微课应用水平,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04):33-36.

[2]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129-131.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55-02

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服务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高校体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1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现代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技术,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手段指的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可以激发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以及热情,可以强化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高校体育课程中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体育动作要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理论课程的学习正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所忽略的方面。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完整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可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丰富,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树立终身体育理念有很大的帮助。

2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动作要领的讲解以及示范构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体育姿势之间的转换也是体育教学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难点。对于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使他们掌握动作要领,难以实现教学的效果。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完全解决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这一难题。根据体育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对动作细节进行分解还原,对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的使用深入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多方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可以在生活中加强体育教学。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水平。

当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要否定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而是要把两种教学手段综合起来,共同服务于体育教学,服务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人性化的原则。

实现了个性化培养 现代教学技术CAI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高校体育网络学习系统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针对自己的兴趣点,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可以因材施教,进行个体教学,实现学生个性的培养。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加体现了现代体育的教育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搜索相关资料,有利于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体育知识,还提高了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时,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时调整好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电子教案的使用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 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理论教学是枯燥乏味的。电子教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电子教案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形象化,强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对视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发展。

3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进行教学的主导,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有通过教师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习惯传统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师往往对新出现的教育技术缺乏敏感性,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以及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使现代高校体育教师可以熟练地运用CAI教学辅助系统,可以使用数字投影仪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来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特点,要及时转变教学方法。

适应时展特点,加强硬件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关键作用,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硬件设施,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计算机硬件环境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中满足了人才的需要以及计算机软件设施,没有良好的硬件环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具体的途径发挥出来。因此,需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这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的物质基础。

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因此,学校对于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的认识不足。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及时转变理念,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首先,要转变学校领导的认识,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投入力度,建立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对已有的陈旧的高校体育教学设施进行升级换代,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其次,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高校体育教师已经适应了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时展的要求,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要求,重新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放法,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4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使用,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高度的重视,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是将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表现进行系统评价,构建一个网状结构,在这种结构框架下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学习方法,最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高校踢踏舞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评价体系是对踢踏舞整体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跟踪和完善。

一、踢踏舞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概述

1.过程性评价的概念界定。高校踢踏舞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感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校踢踏舞教学中发展过程性评价,其主要内涵是指在踢踏舞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并重的价值导向,并将这种价值导向与整个踢踏舞教学过程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分析,分析教师、学生以及所有的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评价是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延续性的一面,也有阶段性的一面。从延续性的一面看,评价关注的是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从阶段性的一面来看,评价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包括智能的与情态的效果。随着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评价功能的不断开放和拓展,踢踏舞教学过程性评价要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质”和“量”的结合型评价。既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过程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在踢踏舞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说,在高校踢踏舞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都能有所体现,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建立一个网状体系,这就是高校踢踏舞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2.踢踏舞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在踢踏舞教学以及众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评价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互动性。也就是说,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入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是在多种主体之间的选择和衡量。选择好评价的主体,进而确定评价方法,才能目标明确,才能有所收获。其次,过程性评价具有功能性强的特点。过程性评价一方面促进学生的继续发展和最佳发展,培养踢踏舞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教师不仅可以发现踢踏舞教学中的问题,而且可以调整、转换和更新教学措施、手段,使教学过程逐步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最后,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强。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在此过程中实现实践环节的最优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踢踏舞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日常学习表现来了解自身的教学所达到的水平,以实际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构建踢踏舞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思路

要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跟踪和监督,有必要对踢踏舞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各方面进行探索:

1.对教材和实践活动的评价。踢踏舞教学主要是实践性的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对基础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消化,因此,对踢踏舞教材的选择和相关工作的评价成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所用的教材体现出较强的内容单一性,课程设置比较呆板。现有的课程和教材缺少综合性,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而设计,且要求偏难、偏深,忽视学生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综合这些,就必然要对教材选用过程进行原则性规划。应该坚持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思想性等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到较为科学的教材进行踢踏舞教学。

2.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具体评价。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做全面和科学的评定,首先必须用科学的教学价值观作为评定指导思想,确立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定的指导思想。具体应注意相关原则的贯彻,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教学手段多样化、灵活性,同时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坚持全面性和多元化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过程性评价较注重主体互动化、评价手段多样性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学生自评要与他评相结合,用定性语言描述、评定等级并结合量化的数据统计的方法全面反映评价的结果。为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以在每学期末进行,目的在于不断反馈、调控和改进教学效果。定期评价只有与日常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和更公正。此外,还要注重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力量,增强家庭的引导作用,将学校、家庭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篇(5)

目前,高校远程教育正处于试点的起步阶段,国家层面上关于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仍然缺位。由于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质量规范要求,开展远程高等教育试点的各所高校,在开展远程教育中难免会遇到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的问题。加之自身条件的差异,也使得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质量参差不齐。可以说,质量保证体系的缺位导致了高校远程教育在软硬件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都难以保证,最终影响到高校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1.2教学监控与管理薄弱

从以上对高校远程教育特点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相比于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对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招生、到培养、教学,到考核等所有的教学教育环节都离不开有力的监管,来确保教学过程各个因素的有机配合与有效运转。但目前由于我国高校远程教育仍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方面仍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也最终导致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成为了当前高校远程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无疑会对我国高校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3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远程教育中,传统教学思想仍根深蒂固,深深地影响着远程教学实践,许多传统高等教育的痕迹仍然存在。首先是教学中重教轻学,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课、被动接受的角色,难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远程教学结果也以传统教学终极性考察为主,教师的授课内容紧绕考试方向,大大削弱了远程教育中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而目前远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多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网络呈现而已。所以说,虽然现代通信手段和技术大大改变了教学的形式与手段,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其次是重传授轻沟通,教学仅限于单向的灌输,学生对于沟通反馈的要求难以满足。在传统的面授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沟通大量存在。但在当前高校中的远程教育中,虽然突破了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在教与学之间及时、广泛的双向沟通交流中却非常薄弱,学生的想法、疑惑得不到表达,对于学生的反馈也非常不足。另外,与传统教学一样,远程教育中重理论轻能力的问题也较为严重,仍然没有摆脱重理论轻能力的错误倾向,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考试评价环节中,都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考察,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与考核却少之又少,实践教学也显得非常薄弱。

1.4教学支持和服务不到位

当前从事高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者,多是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理念与思想没有应因远程教育的特点转变过来,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学方式与内容等都没有完全顺应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特殊需求而作出调整,导致远程教育中教学支持和服务严重不足。目前高校远程教育的现状是,不仅无法提供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支持与服务,甚至连基本的教学支持和服务也严重缺失。如教师只负责讲授知识,对学生的疑惑及问题不及时回复甚至是不回复,对学生上交的作业不认真批改作出反馈,出现了问题不及时指出,降低考试标准,随意教学、不负责任的现象不时发生。可以说,教学支持和服务的不到位已严重影响了高校远程教学的质量,高校远程教育也难以达到人才培养应有的成效。

二、提高高校远程教育质量的建议

2.1建立远程教育统一的规范与指引

从制度层面制定统一的规范与指引,明确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从建设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作出一定的规范,保证高校远程教育的有序开展。

2.2加强远程教育过程的管理

将质量管理贯彻到远程教育中各个环节,从招生、培养、教学,到考核都严格地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改变教学评价侧重于课程终结性测试结果的局面,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把教学过程的质量与课程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2.3树立与远程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因应远程教育的特点,树立远程教育工作者新型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远程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满足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同时,在远程教育中也应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进行知识的有效转化与运用。

篇(6)

民族器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就已经出现了骨笛和石馨等民族器乐,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民族乐器的数量和类型也在不断地增加。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民族器乐风格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且正朝着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阶段逐渐地发展,这为我国民族器乐专业教学范围的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 高校民族器乐专业教学现状

在经历了长达百年时间的发展之后,我国各大高校中民族器乐这一专业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民族器乐专业教育教学和相关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该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教学问题,尤其是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同步性这两个方面教学的忽视。我国高校在开展民族器乐这一专业的初期,由于没有此类型专业的教学经验,所以一直是在借鉴西方的教学模式。虽然借鉴西方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更加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但是由于西方教学不能够准确地掌握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的精髓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更加重视民族器乐的表演形式和演奏难度的教学。忽视了对民族器乐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讲解,导致学生不能够全面地掌握民族器乐和其包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朝着开放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20世纪我国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相比,无论是教材和教学课程的设置,还是授课方式和教学中教学曲目的安排,21世纪民族器乐的教学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并没有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和特点进行适当的改革,所以不具备时代性的特点。[1]此外,对于高校民族器乐这一专业来讲,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忽视了民族器乐发展的时代性,也忽视了民族器乐文化教学的传承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背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渐朝着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但就我国高校民族器乐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无论是从该专业课程和教学的设置建设情况,还是从该专业的授课模式和曲目安排的情况,仍然在“走老路”,显得更加的保守。

2 在民族器乐教学中融入传承性和时代性特点的措施

2.1 做好教学教材的设置

民族器乐专业教学范围的推广,使得与民族器乐教学有关的教材类型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民族器乐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教材,仍旧是以演奏技法的教学为主。有关于民族器乐发展的历史、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流派的传承等内容只是在教材中简单提及,并没有占据较大的篇幅。[2]与此同时,在所有与民族器乐有关的教材中,传统乐曲、独奏曲目和创作型曲目,仍旧是教材中的重点讲解内容,新民乐和小合奏等现代人喜欢的音乐类型,在教材中占据的内容仍旧比较少。而一部好的民族器乐教学教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通过实践教学掌握相关理论,还可以让教师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相关理论来教育教学。因此,相关人员在设置民族器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适当地增加有关民族器乐传统知识和近现代创作出的新的音乐作品、合奏、重奏,以及新民乐等相似音乐体裁。以便在理论教学这一层面上,指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传统器乐和音乐时展潮流上。

2.2 优化调整器乐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我国各大高校,当前使用的民族器乐教学体系是以西方的音乐教学体系为基础,在结合我国高校教学习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使得我国民族器乐专业学生也因此同我国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对于学习民族器乐这一专业的学生而言,了解、亲近和热爱民族音乐,是学习民族器乐的必经之路,学生只有全面的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才能够真正地去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因此,在设置民族器乐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将民族民间音乐、中国传统乐理和中国传统音乐等,同民族音乐紧密相连的教学课程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以此来增强该专业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此外,各所高校需要结合本校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增设一些时代性较强的民族器乐教学课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民族音乐界新的发展动态和资讯,从而让民族器乐专业学生的学习思维紧跟时展的步伐。

2.3 创新民族器乐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国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师,首先需要学会将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带有的地域性特点,融入对民族器乐作品和讲解和分析之中,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前学习的音乐曲目的背景、风格和特点。也可以把当地民间优秀的音乐文化和有特色的音乐风格融入民族器乐教学中。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这一模式,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来了解和掌握一些合奏、新民乐和小重奏等,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再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地避免“填鸭式”教学形式的出现,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多看、多听、多想。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承性与时代性这两大特点,对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要性。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与民族器乐时代性和传承性相关的专题性讲座,以便将已经被深化研究和拓展之后的相关专业性知识,再一次传授给该专业的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的开阔。

3 结束语

我国众多高校的民族器乐专业,在经历了大约百年时间的洗礼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当前高校民族器乐专业使用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将艺术性和时代性这两大特性融入民族器乐的教学体系之中,以便能够在传承和发扬民族器乐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符合时展要求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54-01

心理训练是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训练策略,是一种特殊的身体心理训练方法,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身体训练一起成为高校篮球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篮球心理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篮球比赛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篮球训练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内容,探讨篮球心理训练策略,为高校体育老师在高校篮球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内容

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不同的篮球心理训练计划。篮球比赛与教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体育比赛与教学,它具有激烈性、对抗性以及紧张性的特点,学生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以及比赛过程中,出现心里紧张现象也是极为常见的。通过开展篮球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是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环节。一般来讲,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以下几大方面:第一,老师需要注重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包括学生在投篮中的注意力以及在比赛中与队友合作过程中的注意力。第二,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寻找出他们各自的心理障碍,通过有效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保证篮球训练以及比赛的顺利开展。第三,培养学生的信心,包括理念培养以及信念培养,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成就动机,建立起必胜的心理信念。第四,老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在比赛中战胜困难的能力与信心,努力改进学生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

2 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策略

2.1 篮球心理训练安排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安排,需要从实践出发,在实际的篮球教学或者是篮球比赛中,学生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而发挥出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很多大型的篮球比赛项目中,学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最关键的是赛场上学生可以百分百的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队友之间的配合度以及投篮命中率。篮球教学过程中的篮球心理训练是一项长远的计划,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每一次的心理训练落实到篮球教学的全过程中,抓好每一次篮球教学训练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战术、体力、技术与心理的并行,从而使得学生篮球心理训练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关于心理素质的训练,老师需要按照阶段进行,大体上讲,篮球训练基本阶段主要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基本阶段,三是结束阶段,每一阶段的心理素质训练内容与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例如,篮球心理素质培养的准备阶段,老师对于学生心理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在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上,为篮球比赛做好思想准备。而基本阶段,老师对于学生心理的训练主要是集中在自信心的增强与篮球的驾驭、意志力的控制等。

2.2 篮球心理训练操作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操作,笔者认为也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的训练。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准备阶段训练,也是分为两块的,一块是战前训练,另一块是长期训练。长期训练的基本内容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实际篮球训练过程中运用技术的环节,这一环节由于时间过长,因而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只要是经过了长期训练模块,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技术能力都会有较为大的改善。关于战前训练,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篮球比赛之前,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例如采用心理暗示、快动作高节奏的方法,使得学生以最快最佳的状态进入到篮球比赛过程中。二是基本阶段的训练。基本阶段的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主要是将学生的思想、心理调整与技术、能力调整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从技术上都可以有更大的提高。这一阶段是对于学生进行自信心与意志力锻炼的最佳时期。例如,可运用注意力分配的方法,结合快攻与以多打少,对于篮球运动所需要的对抗性与多变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再如,注意力转移训练方法,尤其是在篮球比赛中的攻防转化,适时的做好防守与进攻的转化,提高在防守与进攻相互转化过程中注意力的转移。三是结束阶段的训练。结束阶段的训练主要是对于学生调整、恢复与补充等环节的锻炼。关于调整主要指的是教学或者是比赛结束之后,学生心理与机理的调整,学生心态由激情到安定,由高涨到平和。恢复与补充是教学后与比赛后的必要环节,结束阶段是恢复的开始,是为了下一次训练而考虑内容的安排,课后的生理上、身体上的恢复,以及课下的心理恢复和物理的、化学的、营养的恢复与调节都应考虑周到。

3 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心理训练是极为复杂的过程,训练中要注意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发展篮球运动所要求的心理能力。在训练中要遵循自觉自愿、因人而异和持之以恒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类型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同时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篮球运动的规律特点,充分发挥心理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姚志国.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2): 42-44.

篇(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14-01

高校领域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由辅导员担任,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的重要力量,对学生在价值观等方面影响较大。在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成效的问题上,辅导员应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创新性改革。在培养综合性实用人才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形势,探索符合高校大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

在一些高校当中,部分辅导员资历较老,工作经验丰富,但其在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上具有滞后性,在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创新性上不具备足够的水平,导致其实际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需要以社会发展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当前学习基础进行创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事件相结合,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高校部分辅导员在创新方面的落后性,直接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且进而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教学效率明显受到影响。

(二)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且情况较为普遍,导致教学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失去思政教育的核心意义。其中,一些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仅仅就事论事,不能将理论同时与实际事件进行结合,导致其教学过程日益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况,教学质量急剧下降。除此之外,辅导员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学习热情下降,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本身包含大量理论性知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厌烦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实际将其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事件相结合,将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思想滞后

一些高校辅导员在思想上对思政教学工作不具有较高的重视度,主要原因为其对于思政教学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出现思想滞后性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辅导员本身对思政学科教学工作的认识上。据调查,目前有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仅对学生的要求比较松懈,其对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实际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幅度上升。

二、改革措施

(一)培养创新意识

辅导员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水平直接决定其后期的教学表现。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实现高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首先在创新意识上进行培养。社会的日益发展为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需要处在指导地位的辅导员能够与时俱进,培养并实际运用其创新性思维。高校辅导员应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其中包含文化和道德涵养等。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榜样,应保证自身素质处在一定水平,才能发挥其榜样作用,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发展。在具体学习渠道上,辅导员可适当离开实体书本,运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等,在一些论坛和微博等互动平台上了解当前社会动向,进而扩大视野,将所掌握的消息等真正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辅导员可与其他专业或院校的辅导人员进行相互学习和沟通,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根据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办法。在遭遇教学难题的时候,辅导员可将本班情况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讨论,吸取更多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而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适用于本班管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二)以人为本

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应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顺利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

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应首先以学生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发生的问题,并留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考虑其接触的人群特点等,体现人本主义发展特点。在大学阶段,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向朋友关系,这也决定辅导员可利用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更多地了解学生心理走向,并运用在教学方式的创新当中。

(三)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辅导员思政教育过程中较为主要的部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辅导员应有效创新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辅导员应在培养学生科学三观上提供足够的教学空间,针对个人品行和道德标准等方面提出见解,并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得出较为完善的理论。另外,督导员可吸收网络上出现的热点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其中涉及到的正、负能量进行阐述和辨析,引导学生如何判断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9)

一、教学交往的现状及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

通过前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教学交往活动在整个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就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学交往进行的现状来看,效果似乎并不令人满意。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有比较满的教学任务,并且也已经完成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如果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摄入教学交往的环节,那么必然会涉及到时间的投入,因此,教师在考虑到课时安排的问题上,通常不愿意花费时间来安排这部分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教师认识并且了解到了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但是在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却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两点原因:第一就是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根本没有意识到教学交往的重要性。虽然在课程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指导,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是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只是一味地增大了教学的任务量而已;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了解了教学交往的重要性之后,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旦交流的方式存在问题的话,便会直接影响到交流和沟通的有效性,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样一份工作,但是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

二、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交往的有效措施

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针对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交往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现状,接下来在高校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下,究竟应如何开展相应的教学交往,从而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提供应有的铺垫作用和促进作用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交往理念

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交往的有效开展来说,首先第一步,需要树立正确的交往理念。根据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就体育课程教学交往的开展来看,其主要的目的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为师生间教学活动的进行和配合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在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的同时,也让学生从大致上掌握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从而在教师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好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简而言之,教学交往交流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为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进行铺垫和修饰,为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奠定相应的情感基础,为教师制定教学的有效策略提供相应的参考。因此,从这一层面出发的话,如果想利用教学交往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铺垫的话,首先应了解教学交往的实质目标,同时对这一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进行接受和接纳,即提高相应的重视程度。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高校体育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中心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就是听众和模仿者的角色。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教学交往交流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建议教师最好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其方式交往活动开展的主置,从而设置好相应的交流步骤和环境。一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必然会得到提升。只有在学生踊跃参与的情况下,教学交往活动的开展才能算是有效的。因此如果要想保证教学交往活动的有效性,那么首先必须要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交往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三)教学交往方式的合理选择

除了从理念上接受教学交往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之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教学交往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交流交往方式的选择和择取。就高校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因此教师在与每部分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都会用到不同的交流方式和方法。为了提高教学交往活动的有效性和交流的质量,建议体育课程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最好能采取区别对待和整体跟进结合的方法。所谓区别对待,即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性格特点或者是不同的理解水平,对交流和交往的具体内容和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保证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保证相应交流内容的质量。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性的话,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先是交流氛围的营造。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交流和沟通的有效进行来说,如果想要保证交流开展的质量,首先需要教师致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交往的氛围。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不仅能放松学生的警惕心,同时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从而提高相应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交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既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体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策略。结合现阶段交流教学的开展现状来说,还存在一系列需要改进的问题,对教学交流进行有效的建构,还需要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做更多的工作和准备,在具体教学交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共同环境,除此之外,体育教育工作者还应以学生为交流的主体地位对具体的交流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保证教学交流的有效建构,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民办高等教育是近些年倍受关注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迅速发展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中国教育在适应国际化教育过程中的产物。民办高等教育模式现呈多样化发展,近几年形成三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一种是具有区域性特色的高等教育;一种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教育;我国民办教育相对于国外,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发展过程肯定会有很多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政策支持,在中国形成多元化教育并存的教育模式。然而无论那种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都将成为其生命线,如果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二、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

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虽然民办高校的学生也是通过国家统招考试进行招生与录取,但其学生高考分数要低于国家一本与二本的录取分数。这个分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说明我们学苗相对较差,但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学苗没有发展的潜力,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的学生高考分数只能说明在高中以前的状况,并不能预测以后的发展,为什么在高考中没有取得理想的分数,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形成的,如高考中发挥失常、严重偏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那么当其进入民办高等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将成为关注的焦点,首先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发挥其特长;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要通过环境的变化激发其学习兴趣;最后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理论教学方法

民办高等学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为国家培养与输送人才,但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于教学教法的区别,虽然进入高等学校都要进行理论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面对不同的学苗,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的问题,我们将有针对性地研究民办高校理论教育方法。首先,理论教学是缺少不了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但在课堂 中谁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参与。今天在民办高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打破传统的教学规律。其次,理论教学过程要引入科技设备作为教学辅助,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上要引入辅助教学设备来完善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枯燥理论的生动性;课下通过互联网进行辅助教学答疑,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慕课”进行自主学习;两者相互辅助,形成对教师理论讲解的有力支撑。最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形成多种授课模式,不再单一的理论讲授,要改变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讲授理论知识点前,形成课前让学生对知识点自主学习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找到知识点的难点和混淆点,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成主动的讲。

四、实践教学方法

为了加强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环节将成为有力的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要形成“边讲、边学、边练”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教师要以项目进行引导,让学生把每一个理论的知识点与实际项目有机结合,知道理论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通过对项目所包含的知识进行查找,通过自主设计与教师样例的设计过程进行对比,查找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及优点,加强了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过程要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体,要培养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进行自主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查找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通过项目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打破传统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单一现象,形成对同一个问题的多样化设计。

五、总结

民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其发展与壮大的基石,要保证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有适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提高,对人才培养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注重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教学教法改革,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我国民办高等学校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迅速,可见市场对其需求性,民办高等院校要想在未来不断发展壮大,就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要根据自身学苗特点,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这将对我国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智慧 杨帅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上一篇: 职中职业规划 下一篇: 传统文化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