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1 16:49: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

篇(1)

【中国分类号】G623.71

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对此,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榷。

1.加强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1参与到学生当中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1.2与学生一起合作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1.3灵活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例如在教学西洋乐器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留下很深的印象。

2.改进教学方法

2.1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2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课堂语言如果说“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使学生放下羞涩跟着教师一起学习,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3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小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三是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3.结束语

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17-0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的进步和改善,本文就近两年来在音乐新课标下的新的教学方法作以小结。

一、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法

新课标在音乐欣赏部分表述了四方面内容:音乐表现要素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欣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欣赏音乐表现要素时,我们可以采取发现法和练习法,通过聆听某首乐曲,找到其中的一些简单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然后通过演奏、演唱、音乐创作等方式,练习巩固已发现了解并掌握了的音乐表现要素;

2、在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时,采用情境法和演示法,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借助情境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手段,是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才能完成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3、在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时,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使施教者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讲内容,使受教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知识。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满堂灌”,因此还需要结合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在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时,采用问题法和研究法,通过老师或是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赏―提问―假设―推理―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表现教学法

1、演唱教学方法

演唱时音乐表现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中小学校中的基本的音乐活动形式。演唱教学的方法主要应该通过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来体现。提倡鼓励式教学,强调演唱中情感的抒发,选择音域适中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美感价值。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演唱的技巧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唱要完整有感染力。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歌词,继承我国声乐演唱字正腔圆的优良传统,但因是普通教学不宜做理论上的阐述和分析。

2、演奏教学方法

演奏教学也叫器乐教学,在普通中小学中主要是竖笛、口琴等小型乐器的教学,它是一种易被学生接受并喜爱的音乐艺术教育形式。器乐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至两件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能。中小学器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乐器演奏中体验到乐趣,表达音乐的美感,而不要因为涉及技能技巧训练问题造成机械枯燥大量的重复操练,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范奏,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优质乐器演奏的音乐录像或录音,也可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进行竞赛或奖励等练习方式,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练习,以保持学生对器乐学习的持久乐趣。

三、音乐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中提到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音乐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有些人把音乐创造教学看得很神秘很复杂,以为是从事音乐专业创作人员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编排音乐节目,利用乐器即兴演奏一段旋律和随口哼唱的自编自曲的歌谣都属于音乐创造的范畴。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加以表现,或即兴做舞蹈动作编排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这些都是常用的音乐创造教学法。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篇(3)

音乐是一门感染人的艺术,任何人只要走进音乐的世界,无不为它的神奇魅力倾倒。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之所以不能主动学习、大胆表现,是因为他们还站在音乐的门外观望。所以,我首先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神奇世界。如学习新歌时,我特别注重歌曲的范唱,事先录好伴奏,上课时声情并茂地演唱,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之后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也能像教师这样演唱呢?”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又如,上欣赏课时,因为配套的音乐磁带年代久、效果差,学生虽然在听但他们实际上并没进入到音乐中,更别说感受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自费购买了一些光碟、磁带,良好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遨游,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

二、改变教学观念,变“师教生”为“生要学,师指导”

学生不能主动学习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往的音乐课堂中他们都是听教师讲解和演唱,而且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我刚开始教学时,发现学生一直等教师教,视唱时等教师一句句唱谱,学歌曲时等教师带歌词唱。他们只需机械重复,不需要动脑筋,这当然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如学新歌时,教师范唱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我会对学生说:“你们也能唱得像教师一样好,先试一试好吗?教师会帮你们的。”教师的鼓励使学生开始尝试自己学习了。最难的是曲谱的学习,学生视唱的能力不强,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多花点时间让学生试,发现他们有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手把手”地教学生,而是充当了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慢慢地,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上不用教师提醒也能主动去进行学习,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了。

三、改变教学方式,变“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玩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要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就不那么容易了。现行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学生往往只对唱歌感兴趣,对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等一些枯燥难懂的内容不感兴趣,每次学习这些内容时,不少学生总是愁眉苦脸,勉强为之,而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很有帮助。面对这一情况,我把枯燥难懂的内容设计成了有趣的游戏或比赛,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学习音乐知识“力度术语和力度记号”时,我没有采用惯用的讲述式教学,而是设计了几个游戏。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听曲走”的游戏,学生听音乐原地踏步,并随音乐踏出力度变化。然后我还设计了“找朋友”和“排排队”两个游戏,将写有力度术语和力度记号的卡片分给学生,学生给术语找相对应的记号,再按强弱顺序排列,最终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记住了所有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又如,四年级第十一课的活动与练习(二)“用固定节奏给歌曲《金扁担》伴奏”,这首歌曲是四三拍子和四二拍子的混合拍子,练习中所提供的固定节奏有三个层次,学生编排有一定的难度。我在第一课时将“四三拍”和“四二拍”设计成比赛形式,两个节奏轮流拍击,错了的学生停下来,最后留下的学生为胜出者,并给予加分鼓励。这样,学生兴趣很高,玩得也很开心,同时又区别清楚了两种拍子不同的强弱规律。第二课时学生学会了歌曲后,再用这两个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就非常容易了,学生发现原来音乐学习这么容易又好玩,自然就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了。

四、改变表现方式,变“单独表现”为“小组表现”

学生的学习主动了,效率也提高了,但却不敢主动表现自己的才能,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信心,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我采用了小组表现制,即每节课新学的歌曲、视唱、节奏等都会在下节课抽组表演,由于是整组学生一起表演,学生的恐惧心理消失了,就能大胆地表现自己了。同时,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我会给予加分鼓励。学生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学习新内容时就更加积极主动了,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采用小组制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求胜心理较强,想得到教师的表扬,为组争光,这样每个组里音乐水平较高的学生就会督促成绩不太好或有点懒惰的学生做好抽查表演的准备,由此,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甚至不需要别人的帮带了。

篇(4)

一、新课标下音乐在中小学田径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尤其是中学女生由于进入青春期,不仅表现出体力差、

肌肉力量不足,更有着“爱美”“怕羞”和“喜欢静”的特点。在田径教学中通过播放充满朝气、刚毅果断的音乐,创造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课堂由静态变为动态。

2.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促进技能的学习

音乐的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节奏来表现的,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从动力学规律上来看,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力”与“速度”的节奏性变化。在田径教学中,练习者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来表现其技术动作的力与速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

3.迅速激活人体机能,推迟疲劳的出现

音乐具有一定的能量,能通过声纳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丘脑下部兴奋,使人体心率加快,血容量增大,改善供养能力,增强肌肉协调性,使人精神振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活人体机能。音乐还有助于学生摆脱训练的单调和乏味,克服疲倦感,使学生感到轻松,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推迟疲劳的出现。

二、新课标下中小学田径与音乐配合教学的设计

1.热身准备活动音乐

热身活动是为将要进行的运动健身做好生理、心理上的准备与动员。此时可播放如《动起来》《健康歌》等一些节奏明快、充满朝气乐曲,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关节、肌肉活动,也可教一些简单的动作配合音乐热身,如有氧操。当热身活动达到运动时所需要的适宜状态时,音乐即可停止。

2.田径教学与音乐的配合

(1)短距离跑与音乐配合的设计

短跑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本能,并以无氧代谢供能的方式供能。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坚持跑步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从而促进了骨的正常发育,能更好地磨炼人的意志和毅力,提高灵敏度,促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速度素质,可以采用往返接力跑、变向跑、追逐跑等形式配合快节奏的音乐,促使学生加快步频,从而提高速度。

(2)长距离跑与音乐配合的设计

长跑能有效地增进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增强韧性和耐心,培

养坚毅的品质和拼搏向上的精神。而发展耐力素质,则可以采用快慢交替变化的音乐节奏来有效的控制变换节奏跑的速度和强度,有效控制学生体力分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耐力跑变得不再枯燥。

(3)跳跃类项目与音乐配合的设计

田径竞赛项目中的跳跃项目能充分发展学生下肢力量,能有效地增强腿部力量和腰肢力量,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性、柔韧性、灵巧等身体素质,改善他们的心肺功能,培养顽强、勇敢、果断、坚韧的体育品质。

3.结束部分的音乐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消除田径教学中的大强度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应当让学生在整理活动时进行肌肉放松按摩并配以旋律优美、意境高雅的抒情歌与轻音乐,如《回家》《天空之城》等,使学生在放松过程中既能够得到身心的有效调整,也受到了音乐的熏陶。

三、音乐在田径教学中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中使用音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来选择音乐,不同年龄的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理解会有所不同。还需根据课的任务来安排音乐,即根据一堂课中的每个练习的内容、强度、量来选择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还需要考虑音响放置的位置,音乐伴奏时间的长短等。在田径教学中音乐只是陪衬,是一种教学手段,且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总之,音乐的运用必须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篇(5)

音乐节奏常常比做音乐骨骼,如果没有节奏,失去载体的旋律就无法有序进行。事实上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均以节奏为开展基础。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如人们交谈说话、鸟儿鸣叫、汽车、火车鸣笛、狂风暴雨、四季变换、昼夜更替都有着各自节奏,所以培养小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和准确掌握节奏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从广义上说,节奏包括音乐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一定节奏运动是一切音乐情绪的体现,音乐中所要表达情绪不同,节奏变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节奏稍慢、欢快时节奏可稍快等。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只有用整个身心才能正确感受音乐。”以此说明他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有感受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音乐,而在音乐各构成要素中,节奏是最敏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要想使学生感受音乐,首先要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通过音乐节奏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虽然节奏是音乐的本质,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音乐节奏是困难的,需要教师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不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节奏感,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事物表现很强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应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效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击节奏练习和实际操作后,会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类型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包括乐器音色、乐器节奏长短、乐器节奏强弱等。这样,学生就能在音乐课堂上正确选择打击乐器,节奏感有所增强。其次,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指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是“动”的艺术,能有效促进学生节奏感发展。学生正确选择打击乐器后,如果加以身体动作表现,更能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身体动作跟随音乐一起进行节奏训练,增强自身节奏感。

3.多读多看,促进抽象理解。

音乐新教材中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多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图形谱中颜色的深浅变化表示声音的强弱,图形大小表示节拍力度的强弱,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表示等。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明白节奏的内在关系,同时为读谱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一开始是感性的,通过读谱能让他们抽象地理解节奏。老师引导学生用音乐方式阅读,可以选择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比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或交通工具等作为基本节奏训练。通常,低年级学生读一些本身就有节奏的儿歌更容易上手,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无规律歌词节奏朗读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用“哒”这类象声词读谱会很流畅,实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认识的目标。

4.观察生活,运用生活。

音乐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乏生活气质的音乐只能说是声音。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越相近,他们的自觉接纳能力越高。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有意创设或富有立体感的生活情境中时,学生会情绪高涨,拥有想象空间和超常的思维能力,进而表现出以往没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节奏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象,通过生活强化音乐节奏学习,进而把音乐贯穿“音乐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中。

5.通过创编,提高节奏认知能力。

音乐具有创新性,学生对节奏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试着创编节奏。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关键是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积极地创编。如“节奏伴奏”、“二声部节奏”、“节奏接龙”、“节奏问答”等都是较好的即兴节奏创编形式。“节奏伴奏”是在歌唱活动时,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踏脚,也可选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二声部节奏”是根据先前准备的二声部节奏练习,采用男女生或分组,一个声部用拍手,一个声部用跺脚以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是由教师拍击两小节节奏,学生甲重复教师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及时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学生乙重复学生甲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再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以此类推。创编节奏,使学生的节奏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应该寓教于乐。音乐是耳朵的享受,从听发展到其他感官的结合,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听节奏、打拍子,还要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表现音乐节奏。让学生创作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学习和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熟悉和掌握节奏。

参考文献:

篇(6)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致命弱

点,那就是贪玩。因为学生贪玩、爱玩的心理,小学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来教导学生学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学会采用互动教学,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接受各种类型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小学音乐的认知水平。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在现代人类社会中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而且音乐也逐渐走进教学课堂,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但是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小问题,如,教师教学方式不得当,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讲小话等一些轻微的小问题。所以为了改变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

二、互动教学采用的意义价值

互动教学最早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因为这样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并鼓励学生与同学或者教师互相交流,加强小学生之间纯洁无暇的感情,极大打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当在教学中采用具有特色的互动教学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强化学生的小学音乐知识。

三、构建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

由于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理念都有所改变,也逐渐把教师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小学生身上,这样的改革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互动教学模式,并探索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在互动教学中加入自己的特色,使小学音乐课堂充满魅力,从而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的潜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灵感以及社会所需的音乐人才。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构建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呢?

1.小学音乐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现代社会学习生活中,小学音乐教师需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打破常规教学,更新教学方式,并能够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声像来设计课堂,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与小学音乐产生共鸣,挖掘出最深层次的音乐内涵,从而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2.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小学音乐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音乐,但是两者有着共同点――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而一个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够把小学生带到一个奇幻的精彩世界,所以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让小学生认识音乐的美妙,并利用互动教学模式逐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轻快的小学音乐与学生产生共鸣,体现出音乐的美好之处。例如:为了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某校小学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互动教学。教师经常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首轻音乐,平静学生内心的情感,并在课堂中用多媒体播放即将要学习的歌曲,并在播放的同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来倾听,了解其中的旋律,让学生能够和小学音乐产生共鸣,之后让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感觉。这样为小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独特方式适用于各门学科,所以教师必须重视互动教学的作用。

3.创建情景合作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最早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互动教学并为学生创建合作互动的机会。因为互动教学并不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上小学生的合作互动,使得小学生能够通过教学中的相互互动而增进彼此的感情,并逐渐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的能力。例如:某校小学音乐教师以某故事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并通过排演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所学的音乐知识。教师采用这样的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配合能力,还能使小学音乐教学得到有效开展。

4.开展与音乐相关的比赛

小学音乐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化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适当举办校级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明白“重在参与”,不能看重比赛的奖励,而是应重视参赛所得的经验以及发现自己在小学音乐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自己的不足强化学习,改变现状,增强音乐素养,懂得“重在参与”的意义。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艺术,是能够反映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品。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享受,放松心情,并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重视互动教学,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当在教学中采用具有特色的互动教学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强化学生的小学音乐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30-01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倾注着爱,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就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平时音乐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时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时用多媒体课件,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先是讲述一个真实的平凡母亲的故事,并配以精心制作的课件,创设母子情深的意境,让学生在引导下进入角色,用心灵去感受、触摸诗歌中妈妈的爱,真正体验歌曲意境中所蕴含的艺术美。其次,我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妈妈慈爱的神情、妈妈轻柔的歌声、温柔的、温暖的怀抱、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幸福感和满足感,达到精神境界的和谐共鸣,进而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我还鼓励学生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2 利用网络获取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应当将课堂对知识点讲授的环节,变为学生主动探研、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人音版第十册《欢乐的村寨》这一单元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多地领略少数民族音乐丰富的色彩,独特的节奏,美妙的旋律。网络让学生更感性、更全面地认识和学习音乐,取得课堂欣赏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深化音乐鉴赏的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同时又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大大扩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利用网络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不再是教师“演讲”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特别是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另外,每个学生的注意习惯也不相同,有的倾向于视觉注意,有的则倾向于听觉等。实践证明,合理利用计算机,使用网络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4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8)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来说是一种更为强有力的工具,节奏与和声有一种渗入人的灵魂深处的特殊方法。”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具,它以其特殊的手段和方法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净化学生心灵。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的发展都很不成熟,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教导和家庭的影响,小学[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阶段的德育教学对学生未来观念的正确树立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小学音乐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美妙的音乐能够展现美好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起到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作用。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教学方式的改变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课中,有的课程需要开展相关的活动来进行,小学生有着爱表现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活动会让学生们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在这种冲动的作用下,学生的大脑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在课堂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想象力得到发挥。

3.能够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素质的好坏,还在于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倾向、心理健康等方面是否达标。小学音乐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时,会熟记歌词,无形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品格,比如有的音乐是斗志昂扬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品格,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促进了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在小学音乐中贯穿德育教学的措施

1.在课前计划中增加德育内容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对德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只有教师端正了态度,才能在课前计划、教学过程中[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以及课后渗透德育教学。教师在课前计划这一环节,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做好规划,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掘潜在的德育因素,保证课程进行中德育观念的渗透。小学音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这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基础,对学生未来人生观的树立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紧抓这一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彩桥架到台湾岛》时,要让学生明白台湾属于祖国的一部分,并在歌唱中结合自己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教学开展的主要场地是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音乐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祖国、母亲、学习等积极向上的因素开展的,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比如《阳光牵着我的手》《爱我中华》《可爱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内容很明显的是爱国思想,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生唱这些歌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有感情的歌唱,了解歌中蕴含的思想。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德育的情境,比如在学《卖报歌》时,学生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卖报郎生活的艰辛,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篇(9)

所谓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理解音乐和再现音乐情感的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然而,音乐作为高度普及的听觉艺术,其作品质量明显存在着高低良莠之分,而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决定了他们对音乐认识的相对肤浅,造成了他们的音乐审美常常会受周围社会环境和时尚追求左右的事实。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在中小学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完满实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欣赏教学要求呢?这里,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个人观点。

首先,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必须有序进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培植、发展过程。尽管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几乎每次欣赏都会经历大体相同的审美过程。但在渐进式的音乐欣赏活动中,依然需要遵循从浅层次对听觉表象的感知体验,到深层次对音乐作品艺术形象的理性认知,以及循序渐进的提高、升华、演进、发展和进步的进程。例如,对作品《空山鸟语》的赏析,可以先让学生从音乐欣赏中倾听二胡以拟声手法模仿的莺啼燕语、百鸟啁啾声响;次而让学生体味山林静穆、空谷回声的幽邃、深远;继而引导学生感悟秀丽的自然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清新愉悦的心境和自由不羁的宽松情态;最终得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存的理智的升华。

另外,在音乐欣赏教学的曲目安排上,还应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自简而繁的合理配置和调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感知、理解、认知能力完全合拍。具体来说,在欣赏教学的作品安排上,先从形式上做到由单乐段的小型声乐、器乐作品逐步向大型、复杂的声乐、器乐作品过渡;从内容上实现由单一思想感情表现逐步向复杂情感和强烈戏剧冲突转化的过渡;从艺术格式上采取自标题音乐向无标题音乐,自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自单一调式调性到复合调式调性再到多调式或无调性音乐的过渡;在文化背景上采取从学生熟悉的当代、本国、本地区、本民族音乐,逐渐向不同历史时期、地区、国别和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过渡等等。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点滴审美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欣赏知识,逐渐地扩大自己的鉴赏视野,主动地积累自己的感知体验和经验,持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艺术素质,最终实现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健全心理,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3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的深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简称《 新课标》)的修订后,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能力、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音乐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探讨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 是学生进行 “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乐园。以黑板、钢琴、录音机和书本为主要工具的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死板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差。传统的教学内容局限、更新慢、知识老化。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在音乐课堂中大大得到运用,使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得以改革成功,信息技术提供了大量最新的音乐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表现在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形象而生动的音乐教学,情景而又直观地教学法,融视听、示范教学为一体,形象化了音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提供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相关网址等,扩大了视野。充分启动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求知欲望,感受体验音乐,这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符合音乐素质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其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如在欣赏《民歌拾萃》 这一单元时, 教师把知识设计成一个个有难有易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回答问题,让孩子们弥补在其他课堂中的遗憾[1]。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利作用

传统音乐教学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教学媒体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有多媒体投影仪、数字化教学、互动式个体化音乐软件、现代远程教学等。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新的教材都配备了精美的教学电脑光碟,为中小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形相互结合的教学途径。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查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 使学生学习音乐由被动变主动,人机交互方式,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认识音乐的美,使抽象的音乐概念直观化, 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在学习《 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这首歌时,描绘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等小二黑归来的纯朴可爱的形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感知小芹在村外河边抒发的对二黑的痴情的场面,仿佛进入山清水秀的山乡村落, 其次是思念的回忆,使抽象的音乐作品形象化。创设具体的场景时,可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如歌曲《木兰从军》,该曲的故事创设的情景中身临其境的背景、独特的音乐风格,充分体验木兰从军的内心情感。信息技术能能展示和播放各种图像、声音,清晰地展示各种抽象的、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 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准确把握歌曲形象的同时,深化对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

三、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

音乐教师 的素质和能力对青少年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不够的现象,信息技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音乐教学中,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实现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信息技术的知识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所含知识联系、沟通。使歌曲、教学、文字说明、解说、背景、其它音乐作品等组合,音像同步、情景交融。机器、学生、教师很好地沟通。通过网络、实物投影仪,将教学歌曲、乐谱自如放大、形象展现在课堂中。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切感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新信息文化生活,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中,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充实音乐教学内容, 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 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等[3],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运用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整合,在有利于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全过程,可适时应用。要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并突破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重点突出。音乐教师应在中小学《 音乐课程标准》 指引下, 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勇敢大胆地去探索、创新、实践、 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断完善,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阵地,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素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从一些电视节目中得到最新的音乐信息和知识,获得音乐灵感。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动物医学研究 下一篇: 金融理财策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