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防双重机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1 16:49: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预防双重机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1)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经开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作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经开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悉心指导下,园区管委会通过提高认识、狠抓宣传引导、签订责任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教育培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等方式,2020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认识还不足,偶有存在无证操作现象;隐患排查不细致,特种设备带病运行;双重预防机制不完善,无风险清单和事故隐患辨识标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园区管委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宣传培训抓贯彻落实。加强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宣传和培训,贯彻落实好市县各级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落实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推进方案,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督促企业限期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篇(2)

事故经过

事故调查组经过调查,还原了事故发生时的情况。2016年4月11日20-22时,冯某操作事故起重机进行钢筋吊运作业,工作完成后将事故起重机停放在3号生产线离轨道事故端116 m处,停机后没有将夹轨器放下并夹紧轨道。至事故发生前,事故起重机没有作业。

4月13日2时起,广东省受到一条长约500 km的飑线(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破坏性很大)影响,出现了8~10级、阵风11级以上强对流天气。5时38分许,飑线弓状回波顶突袭事发地,风力迅速增大,阵风达到10~11级。在风力作用下,起重机沿轨道向生活区集装箱组合房方向移动并逐渐加速,速度超过可倾覆的临界速度,到达轨道终端时,撞击止挡出轨遇到阻碍,整机向前倾覆。倾覆后的起重机压塌部分集装箱组合房,造成居住在集装箱组合房内的人员重大伤亡。

事故原因

经调查认定,东莞东江口预制构件厂“4・13”起重机倾覆重大事故,是一起因强对流天气突袭而引发的重大责任事故。事故调查组也明确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经现场勘验,事故发生前,事故起重机的4个夹轨器齐全、有效且均可以正常投入使用,但均处于非工作的收起状态。经抗倾覆稳定性计算验证,事故起重机滑动至轨道终端时的速度已超过造成倾覆的临界速度,倾覆是必然的结果。调查认定,若夹轨器处于工作状态,事故起重机不会沿轨道滑动至终端并倾覆。

通过反复的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模拟计算、专家论证、综合分析,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起重机遭遇到特定方向的强对流天气突袭;起重机夹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机受风力作用,移动速度逐渐加大,最后由于速度快、惯性大,撞击止挡出轨遇阻碍倾覆;住人集装箱组合房处于起重机倾覆影响范围内。

间接原因

事故起重机实际使用单位――新侨公司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不到位;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四航局一公司对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理;中交四航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事故发生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不力;东莞市麻涌镇经济科技信息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站)自2015年以来从未对事故发生单位进行检查,未能发现事故发生单位存在的未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岗位责任等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缺失、以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和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等问题;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麻涌分局未按照上级检查规范执行监督检查,对辖区企业内部监督检查履职不到位等问题。

防范措施

加强起重机安全管理

起重机使用单位要严格落实起重机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完善安全操作规程,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要严格落实起重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核实并确保起重机作业人员资格证真实、有效;要认真做好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的隐患排查工作,清理起重机作业影响范围内人员密集场所,确保起重机夹轨器等抗风防滑装置齐全、有效并处于工作状态,严格执行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规范施工现场临时建设行为

各类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集装箱组合房、装配式活动房等临建房屋(宿舍、办公用房、食堂、厕所等)的安全管理,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要求,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要建立并落实施工现场集装箱组合房、装配式活动房等临建房屋的安全风险评估及专项安全检查制度,确保安全使用。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施工临建房屋要坚决落实搬迁、拆除、撤人等强制措施,杜绝群死群伤事故。

加强灾害性天气安全防范

篇(3)

1、校园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

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制,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队、实验中学扫黑除恶、反校园欺凌、食品安全与卫生综合治理等组织机构,确保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稳定环境。

2、学校安防建设情况

实验中学制定并严格落实值班、巡逻、防范守护、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等安全保卫制度,工作台账完整;按照省厅、地教育局及学校自身需求,配齐配强专职保安员,保安员不存在超龄和无证上岗的问题,安全防卫器械器材配备到位;校园封闭化管理、围墙、护栏等实体防范设施建设达标,校园门口设有符合要求的防冲撞设施;校园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达标,并且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落实公安等相关部门在上下学等重点时段有派出所执勤人员,落实门卫值守制度,并且严格落实外来人员、车辆及物品的出入登记、安全检查制度。

3、校园周边治理情况

校安卫办联合辖区派出所、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落实对校园周边网吧、KTV、无证摊贩等治安、卫生乱点的治理,对校园周边等重大安全隐患认真排查,做好校内外人员互相扯皮,涉校涉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点加强对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的摸排和校园周边重点人员管控情况。

4、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实验中学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形成有效的消防安全监管网络和体制;落实领导干部带班检查和重要岗位24 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工

作档案、消防安全隐患台账以及消防应急预案;落实“双重机制”及“四个一”要求,完善清单与台账,确保消防设施设备齐全有效,消防通道的畅通。

5、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情况

学校结合地区和季节特点,成立食品安全与卫生综合治理机构,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学校食堂、商服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严格执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积极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严密防范夏季食源性疾病,坚决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保证芊芊学子的饮食健康。

6、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 排查,对于危化品的使用建立台账、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准入机制和定期安全培训机制。 对危化品仓库进行整改升级,加装防水防爆隔离门,实行双人双锁制;按装监控探头,升级通风换气系统,确保危化品存储的可靠性,杜绝隐患的发生。

7、防溺水落实情况

学校安卫办联合政教处,开展防溺水专题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介绍相关安全常识;强化家校沟通,将教育部《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以致家长公开信形式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手中。

8、防校园欺凌落实情况

学校开展防范学生欺凌专题教育,聘请专家对学生进行防欺凌主题讲座,瞄准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完善防治学生欺凌工作方案;健全完善防范学生欺凌责任机制、预防机制、考评机制、问责机制,全面提高防治工作水平。

9、防灾减灾开展情况

学校准备充足的校园防汛排涝设施设备;并且对易倒塌的校园内树木、宣传版、墙体附着物等进行加固处理;建立学校防汛应急队伍;储备充足的防汛应急物资;按要求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10、安全隐患自查整改情况

篇(4)

以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统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除患排查行动,继续督促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落实属地监督管理责任(含公共安全)。突出“预防为主”重点,加大隐患治理力度,隐患整改做到责任、时限、措施、资金和应急预案“五落实”,严厉打击“三非”、“三违”和“三超”行为,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排查范围和内容

(一)排查范围。

各村、社区,各行业(领域)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及公共领域。主要包括:

1.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责任单位:应急办、经济发展办、派出所、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2.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排查道路状况、桥梁涵洞、陡坡、急弯、临水、临崖、塌方滑坡地段、场镇过境路占道经营情况。(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派出所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3.农机、水利、渔业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旅游景点。(责任单位:应急办、派出所、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5.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人员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责任单位:应急办、派出所、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责任单位:市场监管所、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7.易受暴风雨、洪水、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8.油气输送管线、涉燃爆粉尘场所。(责任单位:应急办、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9.公共领域居民区、高层建筑、老旧小区消防、电气火灾。(责任单位:应急办、所属村社区、行业分管领导)

(二)排点内容

1.重要设施、装备、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2.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3.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执行情况。

4.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5.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可能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6.学校、教室、校舍、厕所、厨房、锅炉、防雷设施、围墙、堡坎等设备设施情况。

7.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落实情况。

8.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风险。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排查阶段(3月11日前)各村(社区)、镇直相关部门在3月1日前全面动员,制订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和本单位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清责任,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台账,于3月11日前报送镇应急办。

(二)整改督查阶段(5-11月)各村(社区)、镇直相关部门要结合重点时段的工作要求和此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

(三)验收阶段(12月)镇应急办、经济发展办等相关部门对各村(社区)、镇直相关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验收。主要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否到位,是否出现反弹,是否闭环管理、监管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健全等。

四、工作要求

篇(5)

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

今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寄予了更高期待。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国家工信部等机构,密集出台多部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文件,推动并规范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健康发展。

近两年“互联网+”就像一股强劲的飓风,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指出,有些是瞬息万变,有些是因势而变,有时以不变应万变,在充满变数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握好变与不变的方向、分寸与节奏,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让医疗卫生行业真正飞起来?她希望,全体与会者和所有关注医疗健康信息的组织都能够从技术、经济运行、标准、政策、人才、安全等方面为互联网+医疗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互联网+健康”利于疾病早期预防

崔丽称,当前我国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负担。健康促进应该是应对这些疾病的优先策略,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预防,把少得病、不得病、早发现、早治疗作为我们健康中国建设的首选。可以通过“互联网+”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互联网+”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案例,互联网本身将关注的重点和区域用大数据的方式形成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这些无论从过去做的直报信息到未来医院形成的医疗信息和社会的公共信息,都会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早防控非常重要。每年将近有80亿诊疗量的医疗数据大背景下,互联网+健康医疗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篇(6)

一、前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对公路“建、养、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 要求,特别是公路工程机械迫切需要新型的养护机械,高素 质的养护人员,专业化的养护队伍,以适应公路事业飞速发展的 需求。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已成为我们公路人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公路工程建设主要机械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使用较多,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辗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所以在施工中对于起重机械的基本安全要求同样重要,这些基本要求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好性。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翻倒;

(2)超载;

(3)碰撞;

(4)基础损坏;

(5)操作失误;

(6)负载失落。

2、施工场地机动车辆

机动车辆具有装卸和搬运功能,机动灵活,在施工工地石料、钢材、水泥、沥青、设备、其它等物资材料都能普遍适用机动车辆多变的装卸搬运要求。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翻倒;

(2)超载;

(3)碰撞;

(4)载物失落;

(5)火灾或爆炸。

3、碎石料传送设备

最常用的传送设备有带式输送机、滚轴和齿轮传送装置。其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夹钳: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

(2)擦伤: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

(3)卷人伤害: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

(4)撞击伤害: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

4、施工机械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紧密结合施工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害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应要求;

(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3)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气火花引燃源;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8)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是否可靠;

(9)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

(10)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可靠,如集散控制系统(DS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紧急停车装置(ESD)、冗余装置等是否可靠。

三、公路工程建设主要机械设备安全对策技术措施:

1、起重机械安全对策措施

起重机械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如果所装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料,若吊索吊具发生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有直接伤人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件损坏,介质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至发生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汽车吊载行驶过程中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在使用时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检验;

(2)起重机运行时,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3)吊装作业时,设安全警戒标志,设专人监护;

(4)吊运重物应走指定的通道;

(5)不得在有载荷情况下调整起升和变幅机构制动器;

(6)露天作业,风力大于6级一般停止作业;

(7)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有2种作业证,吊装质量大于10t的物体应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

(8)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9)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1985)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10)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

(11)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缆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12)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通用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型机械的操作规程。

2、施工地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机动车辆应性能良好、无缺陷,载质量、容量及类型应与用途相适应。车辆的动力类型,应与作业区域的性质相适应。所有车辆应加强维护,以免重要部件(如刹车、方向盘及提升部件)发生故障。任何损坏均需报告并及时修复。操作员的头顶上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按制造者的要求来使用施工现场机动车辆及其附属设备。

(1)着重就道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含跨线地道、天桥)、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8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它对策措施。

3、碎石料传送设备安全措施

(1)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消除或减弱危险。

①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②遵从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

①操作自动化;

②装卸搬运机械化。

(3)安全防护装置一般要求

①结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

②结构坚固安装可靠;

③装置表面光滑无尖棱利角;

④满足安全距离;

⑤便于检查、修理。

(4)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原则

①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2m以内的各种运动零部件应设防护。

②凡高度2m以上,有物料传输装置、皮带转动装置以及在施工机械施工处下方,应设防护。

③凡在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位置,应设防护。

4、施工机械设备电气装置安全对策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①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TN-S,TN-C-S,TN-C系统)或保护接地(TT,IT系统)。

②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9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部分标准称作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对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3)绝缘

绝缘是指根据环境条件(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气体、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工作环境)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II类)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采用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

(4)电气隔离

采用原、副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电气上的隔离。在隔离变压器的副边构成一个不接地隔离回路(工作回路),可阻断在副边工作的人员单项触电时电击电流的通路。

(5)安全电压

直流电源采用低于120V的电源,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V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6)屏护和安全距离

①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它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入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置。

②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安全距离;当无法达到时,还应采取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7)连锁保护

设置防止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事故的安全连锁保护装置。

(8)其他对策措施

防止间接触电的电气间隔、等电位环境和不接地系统防止高压窜入低压的措施等。

三、公路工程建设主要机械设备安全对策管理措施:

1、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安全要求

(1)机械设备布局合理,应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和堆放物料,同时应便于人员的检查和维修。固定式动力机械应安装在符合规定的基础上,移动式动力机械处于水平状态,放置稳固。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不得经常发生故障。

(3)根据有关安全要求,机械设备必须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例如:

①对于作旋转的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或防护拦板、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装置,以防发生绞伤。

②对于可能超载、超温度、超时间、超行程等发生危险事故的零部件,应装设安全装置,以便当危险情况发生时,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发生。

③对于某些动作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或提醒注意时,应安设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等,如电铃、喇叭、蜂鸣器等声音信号,以及各种灯光信号、各种警告牌等。

2、机械设备操作基本安全守则

(1)必须正确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该穿戴的必须穿戴。

(2)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3)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对坚固的物件要看是否由于震动而松动,以便重新坚固。

(4)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以防出事故。

(5)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更不准将其拆掉不使用。

(6)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

(7)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3、交通建设工程主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①贯彻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②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机构中各级负责人的责任。

(2)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安全操作制度

①安全检查要经常化、制度化,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②制定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形成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3)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

①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运转。对大型机械设备除了日常检查外,还要执行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测制度,确保其安全性和完好性,禁止带病工作,不准超期服役。

②要把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经济制约。

(4)安全技术培训制度

①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严格按规程操作。

篇(7)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7)05―0105―08

技术壁垒是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的简称,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技术壁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壁垒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技术壁垒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SPS)及其它任何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如包装和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1]

目前,技术壁垒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中影响市场准入的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从国际贸易实践看,技术壁垒已成为取代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新贸易壁垒。在WTO新一轮谈判中,贸易与环境、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等议题都将涉及TBT问题。TBT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中影响市场准入的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从国际贸易实践看,技术壁垒已成为取代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新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

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直接影响就是我国许多产品由于环境技术、安全因素无法进入目标市场或被迫退出目标市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二是贸易对象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出口企业无法达到;三是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间接影响则表现在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一是技术环保、安全等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从而丧失了产品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国内缺乏先进的测试设备,进口大量设备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三是企业要获取相关认证的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2]

一、技术壁垒对进口产品的控制机制

贸易壁垒对本国市场的保护,从根本上讲,主要是从关税上形成了对进口产品价格和进口产品数量的控制机制。[3]因此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是两种最基本的机制。对技术壁垒的分析,也应从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着手,以确定技术壁垒的作用机制。

关税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征收关税提高销售成本,降低利润阻碍产品进口,即关税的施加不影响出口商的成本、售价,但提高进口商的购入成本,关税通过价格控制来阻碍产品进口。配额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非关税壁垒,通过改变配额指标来调整产品的进口数量。配额指标一旦确定,则进口数量确定。即配额指标和进口数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配额是一种完全的数量控制机制。

技术壁垒表现为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但是单从法规或条文本身,无法考察阻碍机制、难于判定是价格控制机制还是数量控制机制。因此需从实施过程加以分析,在运用技术壁垒这一措施时,首先是制定法规或标准,其次是依据法规或标准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产品符合规定,则允许进口,否则禁止进口。如果法规或标准的制定使得进口产品不符合要求,被禁止进口,其壁垒作用是显然的。此时,可将技术壁垒看成配额的特例,即零配额。如果依据法规或标准检查进口产品,产品符合规定则其壁垒作用失效。因此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在技术壁垒设立之初,其相当于零配额,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技术壁垒一旦形成并且实施,壁垒对进口产品就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的双重作用。即它既具有配额的数量控制作用,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价格调节作用,其作用类似于关税但有其特殊性,是一种复合机制。技术壁垒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涵性的,它从客观上要求各进入方必须为满足壁垒要求而付出一定的改造产品的代价。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条件下,各进入方存在着利益驱动,它们不得不努力尽快跨越壁垒,否则会丧失市场机会和市场空间,这有别于关税的作用。二是外在性的,进口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为通过技术壁垒的审查支付检查费用及与此相关的或派生的费用,从而增加进口品价格,这与关税作用相一致。[3]技术壁垒这种双重机制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关税加配额的复合性壁垒作用。这也说明了技术壁垒是伴随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壁垒综合化与复杂化的一个典型形态。

从动态角度考察,技术壁垒的设置和对技术壁垒的跨越是无止境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新的技术壁垒出现和进口产品对壁垒的跨越。但是这种跨越不是无代价的,进口产品要跨越壁垒,就必须依据技术壁垒的规定要求,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而产品的改进,往往需要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新的投资,从而使改进后的产品具有相当高的成本,进而削弱了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跨越技术是以进口品成本提高作为代价的,在一段时间会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并使其销售利润下降。即使进口品已满足了壁垒的技术要求并交纳进口的检验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之后,也不可能无限制的输入。这时东道国可以通过对检验过程的控制相应地调节进口品的数量和进口速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不断出现,并被采用于新的技术法规之中,也就对进口产品形成新一轮的控制机制,从而形成新的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的数量和价格的双重复合调控机制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对进口品发生作用,同时在进口品进入的不同时期,这种机制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可变的。呈现出由数量控制――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这一双重控制机制及其主要职能交替循环变化的过程。[4]当产品技术壁垒一旦形成或发生变动后,就会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双重控制机制发生作用,从而对进口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进口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对本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会产生递进影响。在此,本文仅对技术壁垒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机理作一探讨。

二、 技术壁垒引致进口产品价格变化的空间梯度场模型分析

设外汇汇率为1/E,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种商品可交易的均衡价格(含为跨越自然壁垒而支付的运输成本、保险费等)为P,货物进口关税税率为t,技术壁垒折合成等价的关税税率为t*,完税后的产品国内价格为Pt。

(1)只有关税壁垒,没有技术壁垒时,有如下价格标量场关系式:

(6)由式(2)和式(4)可知,当汇率、均衡价格不变时,各种贸易壁垒形成的价格梯度场产生的梯度值的大小,将取决于其贸易壁垒本身量值的大小,在双重贸易壁垒下,只要有一个贸易壁垒的量值上升,则形成的价格梯度值就增大,其产生的控制力度就大,反之亦然。在目前的形势下,虽然关税壁垒有逐步降低的趋势,但技术贸易壁垒的量值则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产生的价格梯度场对污染物品的控制效应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从(5)、(6)式的结果表明,贸易壁垒价格的梯度状态取决于完税后的因素为:本币价格Pt、汇率E、进口物品的外币价格P、关税税率t、技术壁垒壳层形成的等价关税税率t1、t2、t3的种类与数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影响。如果汇率E、进口物品的外币价格P、关税税率t等保持稳定,即没有变化,则出口产品价格变化率即价格梯度就取决于技术壁垒壳层结构所形成的等价关税税率t1、t2、t3的种类与数量。处于不同层次上的技术壁垒折合成的等价关税的税率是不同的,其对出口商品价格变化率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必须研究各个层次的技术壁垒对出口商品价格变化率的不同影响。

在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

(1)当商品的国际价格P和技术壁垒的等量关税税率t*不变,关税税率t提高时,Pt将增大,那么|?荦Pt|会随之提高,贸易壁垒的价格梯度变大,即该进口品的价格最大增加率变大,使其价格增加的幅度变大,商品的竞争力减弱,含有污染、有害物质的商品通过贸易输入的难度增大,其贸易通量将减少。

(2)当关税税率t和国际商品价格P不变,而技术壁垒的等量关税税率的t*增加时,即进口物品将因环境标准、绿色检验与检疫制度的实施而使国外出口企业增加相应的时间和费用,从而也导致|?荦Pt|的提高,贸易壁垒的价格梯度值增大,特定的含有污染、有毒、有害商品将难以进口,其进口的通量也将减少。

三、模型的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结果

现在以我国关税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并进行结果分析。根据式(2)可以计算出关税的价格梯度的变化情况。

按照表二,①从横向看,在技术壁垒形成的等价关税不变时,虽然关税壁垒逐渐下降,但它们共同形成的价格梯度值仍然比没有技术壁垒时的要高。②从纵向看,当关税壁垒保持不变,技术壁垒提高时,其所形成的价格梯度在逐步增加,而且一旦技术壁垒为无穷大,则其价格梯度也为无穷大,满足了最大限度的控制污染物品进入的作用。③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看,虽然关税壁垒在逐步降低,使其所形成的价格梯度值减小,但是技术壁垒在逐渐提高,使其所形成的价格梯度值增加,只要技术壁垒提高的幅度适当,其所形成的价格梯度的增加幅度将超过关税壁垒降低而减小的价格梯度幅度,真正起到控制与污染相关物品进入的作用,如图一所示,这也是我国最近几年工农业产品出口屡屡遭遇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一旦技术壁垒达到无穷大,则其梯度也为无穷大,污染物品被完全控制在国门之外。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8)式和表二中的t*都是技术壁垒所形成的等价关税的总体水平,即平均关税率,它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调整,而不是单独的一种技术壁垒。

四、结 论

在关税税率普遍降低的国际背景下,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和产业,必然会寻求关税的替代技术,而技术壁垒既符合他们的期望,也顺应保护生态的时代潮流。[6]

从我国加入WTO后的近段时间看,由于发达国家关税税率普遍较低,因此其只能通过变换相应的技术壁垒,才能限制我国商品的大量进入,保护其国内产品和产业。例如,为了限制纺织服装进口,欧盟有关国家的OKO-Tex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对进口服装的偶氮游离甲醛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限制;德国法律规定,对用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装等日用消费品,一旦检出含有致癌芳香胺,全部就地销毁,并向厂家索赔;日、美、欧盟对进口羽绒制品则要求残脂率在0.3―0.5%以内,日本还明确要求对我国出口服装的缝针、大头针等进行检验;近几年我国的农产品从茶叶到大蒜进而延伸到各类蔬菜等农作物、从蜂蜜到冻鸡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和水海产品出口遭遇的环境技术壁垒不胜枚举。

面对技术壁垒,我国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既有体制上的原因,如对商品双重管理、缺少非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合格评定程序工作不规范等;也有部分企业技术基础工作薄弱,忽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效手段、质量认证工作不力、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等原因;[7]同时,信息渠道不畅通,预警机制不健全,缺乏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资料信息,对于世贸组织各成员的新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多数情况下我国的标准化组织反映不及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因而谈不上发动国内各专业组织的技术力量,对新的技术标准、法规加以研究,并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向全国广大企业发出预警。

必须根据国际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相应的网络系统和风险评估、预警体系,逐步形成以民间和官方有机统一的对外、对内相协调的风险应急处理与控制体系,并进行总体上的制度设计,确立相应的政策框架。创建市场与政府有效干预、有机结合、并鼓励公众参与的技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首先,树立起危机意识。健全技术壁垒的对外技术情报收集、处理与传递渠道,完善内部数据指标监测报告网络系统构建和公共信息处理、风险评估、预警通报与共享系统,建立与健全对外协调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起相应的生产、加工标准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1]其次,建立起危机预防体系。根据国际、区域和国别技术壁垒的各级结构特点,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应对危机的预案;对于国际性环境壁垒,建立起预警谈判方案或WTO机制解决渠道;对于区域性贸易环境措施,确定出不同区域的能够合作、沟通、交流的各种渠道;对于国别环境壁垒,在对方准备确立时就尽量建立起相互信任、互相沟通和相互认可的机制。最后,实施危机管理。一旦出现突发性的技术壁垒,针对不同的壁垒结构和事先确定的预警方案,实施危机管理,从而突破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基于环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既遭遇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损害,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又深受其转移污染物品、生产技术设备的影响。为了消除、减轻这两种不利影响,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提高工农业产品生产、管理的环境技术标准,加强绿色检验、检疫制度体系的建设,既提高自己基于环境的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跨越发达国家等为此专门设置的技术壁垒,又形成相应的价格梯度场空间控制机制,限制与污染相关的产品、技术设备的输入,实现技术壁垒对关税的替代效应。促进我国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国兴.技术壁垒的作用机理与我国对外贸易[J].经济经纬,2004,(4).

[3]RAVI BATRA,HAMID BELADI.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world trade[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7).

[4]ULPH,A.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when governments and produces act strategicall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30.

[5]曾凡银.绿色壁垒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03,(6).

篇(8)

一、工作目标。

此次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紧紧围绕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二、时间安排。

X年X月X日至X月X日

三、检查内容。

(一)对粉尘涉爆企业再排查、再摸底,全面摸清粉尘涉爆作业场所安全设施运行和作业人数情况,按照作业人数分层次进行摸排,逐一建档,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要围绕建构物、除尘系统、防火防爆、粉尘清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事故隐患,严格排查整治。

(二)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摸排,尤其是长时间未进行作业的区域或死角部位(储存池、下水道、地下管道、暗沟等),要建立台账,设置警示标志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卡,落实作业前安全防范措施,作业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作业场所有持续稳定的机械通风,并配备气体检测仪、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装备。

要利用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活动,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具体作业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培训。要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自救互救能力。

(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公共聚集场所、特种设备是我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基础薄弱、事故易发,要强化监管,督促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落实。

X.建筑施工:城市管理办要结合冬季建筑施工特点,强化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项目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基础,突出防范深基坑、高边坡、起重机械、脚手架、模板支撵垮塌和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事故。

X.道路交通:政法办要联合芝田交警六中队加强对各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和运输车辆安全状况的检查,深刻汲取近年来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教训,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

X.公众聚集场所:政法办、安监办要吸取近期省内外火灾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冬春火灾防控,针对冬季夜间亡人火灾多发的实际,加强对“城中村”、群租房、歌舞厅和“三合一”等高风险场所的夜间“错时制”检查,坚决纠治堵塞通道出口、违章用火用电、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等安全隐患,持续推进电气火灾和电动自行车两个综合治理。

X.特种设备:安监办要充分认识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和安全风险,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好辖区内企业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调查摸底和安全检查,集中开展专项治理。

X.烟花爆竹:安监办要联合X派出所加强旺季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持续深化“分包转包”、“三超一改”、“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

X.危险化学品:安监办要督促危化品企业落实“冬防”方案,做好防冻、防凝、防火、防爆、防泄漏、防静电工作,强化重大危险源等关键部位和动火等特殊作业环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杜绝岁末年初抢工期、赶进度、超负荷生产行为,严防火灾、爆炸、中毒事故;针对危险货物运输异地挂靠、挂而不管、车辆非法改装等问题,深入开展危化品流通运输环节专项治理行动。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单位对这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狠抓落实,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务求实效。

(三)强化整改。

篇(9)

以、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有关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按照“全面检查、严格执法、彻底整治”的要求,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全面检查与督查督办相结合、企业自查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属地负责与部门督导相结合,集中开展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严惩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治理一批严重事故隐患,关闭取缔一批违法违规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联合惩戒一批严重失信企业,全面推动落实各方安全工作责任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全县经济运行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企业主体”原则。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对各部门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要认真梳理,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领导、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做到“谁整改、谁签字、谁验收、谁签字”。

(二)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相关股室、所(分局)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落实问题隐患整改督办责任,执行整改销号制度,做到整改归档、资料齐全、责任清晰、闭环管理。

(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分管领导要履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监管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具体抓好落实。

三、工作内容

推动全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和落实全系统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排查市场监管领域内各类安全隐患并跟踪督查督办,直至隐患消除。

(一)食品安全监管方面

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树立食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建立健全及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及安全生产的培训、教育,对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隐患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1.严查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全面督查食品生产企业落实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其次,要督促库存食用酒精或高度白酒等易燃易爆物品的企业排查库房是否符合存储条件,生产加工车间内粉尘密度较大的企业除尘设备安装是否满足需要、电器设备是否安装防爆装置、是否定期清理积尘等。还要排查生产加工中用电量较大、厂房车间较陈旧、生产用电线路老化、生产相关设备设施及原辅料等属易燃物品的生产企业,是否定期开展防火隐患排查以及生产过程中,涉及使用大池腌渍、发酵工艺的酱腌菜、果脯等食品生产企业(含小作坊),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相关操作流程及制度。

2.严查食品流通重点环节安全隐患。以酒类、校园周边、农村食品市场、食品仓储、冷库及冷冻冷藏、小经营店等为重点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督促经营单位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及安全生产宣传。严查掺杂使假、山寨食品、超过保质期或“腐败变质”、食品,严厉整治食品与非食品混放经营、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把关不严等突出问题;督促食品经营者排查、消除易燃易爆品、码垛、冷冻冷藏介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问题。

3.严查餐饮服务单位安全风险隐患。严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员法规知识年度抽查考核制度(合格率达90%以上),监督抽考企业覆盖率达95%以上;严格落实餐饮单位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加工操作、餐饮具洗消保洁、“公筷公勺公夹”分餐等制度;严格排查食品与非食品混放、“五防”措施不到位、环境卫生不达标、网络订餐不规范等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从“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陪餐制度落实等方面督促学校食堂落实食品安全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

(二)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监管方面

1.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领域,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消防、人员防护等管理制度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岗位培训;企业是否配备了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消防设施是否在有效期内,重点生产部位是否使用防爆灯;企业生产中使用的酒精、汽油等危险化学品是否专库存放、专人管理,专库是否远离其它建筑物;实验用化学试剂是否专库或专柜存放,易制毒试剂是否专柜存放并双人管理;毒性药材是否在视频的监控下,视频是否正常运转;企业实验室管理是否规范并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医用氧生产企业是否按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医用气瓶是否经检验并在有效期内,是否配备防静电设施和防静电工作服;企业是否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生产,是否有不按批准的处方工艺生产、擅自降低生产标准和条件、非法添加等行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是否存在外购饮片分包装、染色增重、参杂使假、非法添加、出租出借证照、走票过票和未经检验销售中药饮片等违法违规行为;企业检验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可溯源,是否存在编造生产、检验记录,随意删改、任意取舍数据等违法违规行为;企业是否落实质量受权人制度,是否建立和落实停/复产报告制度情况;企业是否建立和落实ADR/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

2.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流通使用领域,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非法渠道进货、不按照规定条件储存运输、货账票证款不一致、记录做假等行为;持续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采购销售使用不合格中药饮片行为;疫苗、血液制品等经营使用单位的冷链设施设备、温湿度监测数据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各项记录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购进、使用过期疫苗问题;特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是否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做到流向可追根溯源,确保不发生特殊药品流弊事件;严肃整治执业药师“挂证”行为,对挂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进行处罚;加强含麻制剂的监督管理;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等监管薄弱环节和区域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强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督检查;重点打击流通环节违法经营注射用透明质酸钠、、隐形眼镜等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化妆品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生产未经批准特殊用途化妆品等违法行为。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

重点围绕全县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即落实管理机构、责任人员、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有使用登记,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有上岗证,设备定期进行监督检验,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运行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工作情况两个方面,突出“四个重点”,即:突出危险化学品相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等重点设备,突出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宾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区域等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突出“国庆”“中秋”等重点时节,突出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问题。

1.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重点监督检查各工业园区及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单位、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重点排查整治盛装毒性危害介质、易燃易爆介质等高危介质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移动式压力容器以及各类气瓶等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

2.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区域等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电梯重点整治日常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落实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大型游乐设施重点整治设备无证制造、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使用、未按规定配置专(兼)职管理人员及持证作业人员等问题。

3.锅炉、起重机械及场(厂)内专用车辆。持续强化对煤改气煤改油锅炉、工程建设领域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重点排查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管理和教育。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落实各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加强特种设备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严禁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未持证特种设备从业人员上岗作业。

5.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并有效运行。督促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健全完善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治理和消除本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根据在用特种设备特性,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

摸清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及获证企业户数,建立台账,健全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防止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四、工作安排

(一)深入开展大排查行动。从9月至10月底,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企业系统排查、乡镇所全面检查、县局督导督查,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重点部位、重点领域与重要时期节点检查相结合;二是企业自查自检与部门全面检查相结合;三是督导督查与执法检查相结合。严查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执行制度和规范要求情况;同时要认真落实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

(二)深入开展大督查行动。从10月至12月,在全县范围开展大督查,县局成立4个综合督查组,不定期对专项行动进行综合督查,对排查出的重大问题隐患进行跟踪整治、销号管理,对工作履职不力、问题隐患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导致事故发生的进行严肃问责,依法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责任。

(三)深入开展大整治行动。从10月至12月,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依法依规、依据政策,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治理纠正违规违章作业行为,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局成立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成立4个督查组,负责专项行动的统一领导与督导检查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协作配合,精心组织实施。统一组织精干力量,统一法规政策执行,统一检查办案程序和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篇(10)

1.研究对象:

2011年1~5月我科门诊共146例拔牙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82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8岁。

2.方法:

由同一位医师行拔牙术,以减少手术操作技术上的差异。在术前0.5小时应用曲马多缓释片100mg口服。在拔牙后的12小时再次服相同药物。在普鲁卡因局麻下常规拔牙。根据疼痛5级分类法:设计问卷表格形式,分别观察拔牙患者麻醉中、拔牙中和拔牙后5min、15min、30min、2h、8h、24h、48h和72h时的疼痛情况,并由患者自己填写,72h后来院复查交卷并检查创口情况。

3.结果:

3.1一般情况:拔牙过程顺利,术中、术后意识清醒,无呼吸循环系统异常,术后患者均能自行安全回家。有1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恶心、呕吐和头痛的副反应,停药后消失。全部患者拔牙创口均无感染。

3.2疼痛情况:按疼痛5级分类指数可见,曲马多止痛效果明显

4.不良反应

用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口干、眩晕、嗜睡等症状。昏迷可偶尔发生。少数病例中也可发现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如:心悸、心动过速、性低血压和循环性虚脱),尤其在病人直立、疲劳情况下较易出现。此外,头痛、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皮肤搔痒、皮疹较少见。运动无力、食欲减退、排尿紊乱极少发生。精神副作用极少见,也因人而异,包括情绪的改变(多数是情绪高昂,但有时也表现为心境恶劣)。活动的改变(多数是活动减少,有时是增加)。认知和感觉能力的改变(判断和理解障碍)。个别病例报道过惊厥,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注射高剂量的盐酸曲马多或与神经阻滞剂合用时,口服未见报道。过敏性休克,亦不能完全排除。

5.护理措施

5.1心理护理要充分与患者进行感情沟通,耐心地解释,告之其它患者服药后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患者对手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

5.2按医嘱执行术前、术后用药术前用药是预防手术中出现疼痛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在手术前30min应用曲马多缓释片100mg口服,在拔牙后12小时再次服相同药物.遵手术医生的医嘱严格用量

5.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虽意识清醒,但手术时分泌物会增多,且术中不易排出,极易造成呛咳,故应保持良好的。分泌物多时可暂停手术,让患者及时排出。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和面色、口唇颜色的变化。

上一篇: 金融理财策划 下一篇: 网络信息管理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