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50: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方剂学基础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三、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四、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 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七、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八、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 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
三、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四、 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五、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在提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 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六、 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进行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的教育呢?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数学课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在数学课中让学生追求真理
1.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困惑,是一种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如:教学中学生用“滚动”的方法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量出圆形的周长时,设问“如果要测量圆形喷水池的周长呢?还能用滚动码?”学生经过商讨,想出了“测绳”的方法,先用绳子绕圆形一周,然后将绳子拉直测量。这时,用课件创设情景“如何测量堰塞湖圆形湖泊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周吗?”学生体会到“滚动法”和“测绳法”都有局限性,不得不另辟蹊径,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新的探索。紧接着:“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圆的周长究竟有没有普通性的规律呢?”把包袱递给学生,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质疑――小组合作――开导点拨――交流反馈。”分别量出用纸片做成的“大、中、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经过比较归纳,学生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们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样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感悟了课标内容的内涵,而且锤炼了他们的质疑问难,思考解惑的能力。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过程”中来
鼓励学生运用直观和已有的经验去探究,鼓励学生尝试用以进行计算、推理或证明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正确合理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中去。
如“一块长方形纸板,长是11厘米,宽式8厘米,现要剪成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的三角形,能剪成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形,将这样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有的说:11×8÷(4×2÷2)显然是符合常理的,怎么会错呢?”有的说:“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材料不能全部用上的”,还有的说:“我们的错在被表面现象迷惑,缺少灵活思考,对本质的把握。”正确答案应是20块。一道“陷阱”题,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场大争论,学生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活动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禀赋,多层次,多维度审视同一个问题,个性在独立思考中产生顿悟,在自主探索中主动生成。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缜密了,思路开拓了,见解独特了,思维品质就会逐步提高。
“符号形式化、概括公式化、数量精确化”等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把研究的问题形式化、把问题的内在含义用数学算式表达出来、通过推理论证及运算得出准确的结论,是用数学方式解决问题的、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途径。知识是思想方法的载体,传授书本知识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沉溺于题海的作法是得不偿失的。掌握数学语言和数学的表达,思维的逻辑、灵活、缜密和准确等,是数学素养的表现。数学学习在于掌握书本知识,更在于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认知是“特殊――一般――特殊”周而往复的过程,对数学的认知同样如此。数学教材很多情况下采取的“特殊事例――一般规律――例题习题”的编写方式,要求学生通过知识点“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学习来探寻、总结、验证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这种作法符合认知规律,是思想方法教学工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欠佳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是有过打]:经历的往届生,他们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基础差,知识层次不一,对学习毫无兴趣。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号业课教学已有十多年,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授法,化难为易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问内获得大量而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肓,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表述得生动、浅显易懂,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二任务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程序和数据由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入到电脑,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将这些数据送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运算后再将结果返回到存储器中,最后南输设备(显示器)显示出来.控制器在整个运算的过程中都在发出指令,协调各部分的r=作。”这样的讲授,学生一定不会听明白.更不会乔懂。如果教师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捕仪等)。人脑能够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南口、手输,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把主机及内存比作人的大脑.书本比作外存.以此来启发学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这一如识点时,要求学生了解“于文件夹”和“父文件夹”的慨念。我们可以利用“背包——钱夹——钱”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钱是放在钱夹中的,所以钱是一个“文件”,钱夹是一个“文件夹”:钱夹又是放在背包里的,所以背包也足一个“文件夹”。但两个文件夹中背包是装钱夹的,所以它针对钱夹来说,就是“父文件夹”;钱夹是被装在背包里的.所以它针对背包来说.就是一个“子文件夹”。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我们除了可以这样举例讲解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建文件夹”和“在父文件夹中建立子文件夹”的具体操作来理解“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问的关系。
再比如讲“只读存储器”和“读写存储器”时,可以用银行存钱、取钱来比喻读和写的区别。如此之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是看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好讲授法,让理论教学摆脱填鸭式教学的老路。
二、现场演示法,化抽象为具体
理论课只用讲授法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纯粹足口头上讲解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烦闷,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好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演示法加以辅助,使之生动形象。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了让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发现、充分感知和理解这些材料,教师的演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颖生动的课件演示和示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圊地掌握知识,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多刚进职高的新生毕业于农
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他们虽然上过信息技术课,但根本不熟悉计算机,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第一章时.教师讲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这些学生对“示器、主机、主板、CPU、内存”等名词模糊不清.教师不如把学生带到实作室,针对具体的部件具体阱解,这样效果会更佳。
同样,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用Flash做一个动态演示闭,将整个运算的过程通过箭头的指向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物,学生也好理解。当然,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个工作原理.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法:找5个同学,分别扮演输入设备(如键盘)、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再找几个同学来扮演数据,然后让这些“数据”扮演者在“控制器”扮演者的口令下进行移动。这样的演示方式,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进行学习和了解。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
三、实作练习法,化知识为技能
新课程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泛泛地讲解,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听不懂。就如同学游泳,如果我们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游泳姿势、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实践,那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如此。计算机学科以实践为主,上机时间占70%,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体会计算机的奥妙。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给学生留下实验题目并及时指导.做到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大家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规程,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而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自己动手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不会成为“口有理论.动手无能力”的“理论家”。
学生在学习五笔字型打字时,记忆字根困难.导致打字速度很慢,天天打字也会觉得很枯燥.慢慢地热情下降,变得不耐烦。为帮助学生记住字根,活跃气氛,笔者把字根表编成顺口溜。并将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建立文档.然后要求同学们通过“打字高手”程序进行录入,并将结果同步显示。这样的方式,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产生了竞争意识及奋斗目标,原本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比,学生的打字速度有明显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职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
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计算机班的学生帮班主任老师一个忙: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内心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一下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同样,在教学Powerpoint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观看,随即布置任务让学生也做一个电子相册。学生的创作灵感马上被激发,随即就去搜集照片开始制作。制作完毕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五、小组协作法,化被动为主动
清营汤方源及其制方原意
清营汤方出吴鞠通《温病条辨》,书中提及此方凡三见,《卷一·上焦篇》载:“十五、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1]同篇又有“三十、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1]又在《卷二·中焦篇》载述:“二十、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1]综上所述,清营汤主治病症,吴氏再三强调“热在营中”、“邪在血分”、“舌绛而干”、“烦渴,舌赤”、“舌黄燥,肉色绛”,加以吴氏名之为“清营汤”,足见制方者初衷乃为用治温病邪热蕴于营血病症,然则后世学者基于方中组成各药既有清除营血邪热之品,复寓清除气分邪热之物,以至对《温病条辨》原意并未予以认同。
有关文献对清营汤功能的不同认识
虽然吴氏创制清营汤原意未被后人接受,但其方药组成对于温病邪热已然入营、气分邪热尚未尽除之际,仍有临床实用价值,故有关中医方剂、治法等专著均予录载,以至流传颇广,而且对其功能亦进行补充,只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遂使所说功能并不一致,为了能较为全面地了解有关文献的不同认识,仅据手头资料略予归纳,引录如下。
1、认为清营汤功能为“透热转气”的有以下5书:
①《中医方剂学讲义》说:“温邪乍入营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本方立意即在于此。”[2]
②上海中医学院编《方剂学》说:“邪热乍入营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本方就是根据‘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意思所制定的。”[3]
③《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说:“综合诸药……使乍入营分之邪热,可以透出气分而解。”[4]
④《医方发挥》说:“本方是治疗邪初入营的代表方……热邪初入营分,是由气分而来,此时……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其治法是使营分之邪仍转至气分而解,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1]
⑤《古今中医治法精要》在“透热转气法”概念中说:“温热之邪初入营分,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可采用……综合治法,以截止温邪深入,使邪由里达外,由营分转出气分而解……清营汤作为本治法代表方剂。”[5]
2、认为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体现了“气营两清”治法,以及认为清营汤可达到“气营两清”目的,“亦即”或“并有”“透热转气”意思的有以下4书:
①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说:“本方是清营透气的代表方……温邪初入营分,根据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体现了本方气营两清之法。”[6]
②陈伟等主编《方剂学》,所说与上书雷同。[7]
③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说:“本方治症是温热之邪由气分转入营分……宜在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达到气营两清的目的,亦即《外感温热篇》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意思。”[8]
④《中医治法与方剂》说:“本方犀角清营凉血,……银花、连翘、竹叶以清气分热见长,配入方中,不仅协同奏清热解毒功效,并有‘透热转气’的意思,使营热因开达作用转出气分而解。”[9]
综上所述,可见主张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者,9书均皆涉及,而认为功能“气营两清”者仅有4见,即此4见亦尚未摆脱“透热转气”之说,只占小部分,似应认同“透热转气”为是。然则学术问题并非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准则,尚需根据正确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实践予以衡量,何况其中尚有某些概念有待澄清,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因而还不足以作为定论。
“透热转气”与“气营两清”功能机制不容混淆
上述中医方剂及治法专著,或认为“透热转气”体现了“气营两清”,或认为“气营两清”亦即“透热转气”的意思,将两个不同功效全然或几乎视为相同作用,如此混淆概念的论述不够妥当,因为对于“透热转气”,《医方发挥》解释非常清楚:“其治法是使营分之邪仍转至气分而解。”[1]《中医方剂学讲义》亦明确指出:“温邪乍入营分……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2]而“气营两清”则是双管齐下,直接同时将气分、营分邪热一并清除,并不通过宣透作用将入营邪热使之再回到气分,怎能说“透热转气,体现了气营两清”或“气营两清,亦即透热转气”呢?这些混淆概念、不合情理之说,需要力予纠正。
对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的不解之处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仅举犀角、玄参、羚羊角三药为例[5];吴鞠通《温病条辨》创制清营汤仅历述主治病症,并未说明即是禀叶氏“透热转气”治法所制,可见二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各自表述。自从1964年南京中医学院所撰《中医方剂学讲义》将两者撮合,认为清营汤立意即在叶天士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于是一唱众和,广为流传,诸凡方剂教材、中医治法专著无不采纳,认为清营汤具有“透热转气”功能,甚至推许为“透热转气”的代表方,形成医家、学者之共识,惟是其中存有不合情理之处,不能令人无惑,由于迄今尚未见有详予说明可释疑团者,爰将一己不明之处述之如下。
1、清营汤中犀角、生地、丹参均无宣透作用,何以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既然认为清营汤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则必须具有能入营血,并兼有宣透作用的药物,才能在药性到达营分以后,发挥宣透功能,达到将邪热向气分透出的目的,此乃极为浅显之理,毋庸详析者,然而清营汤中虽有犀角、生地、丹参等能入营血之品,却无一具有宣透之性,试问怎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此不能无惑者,一也。
2、清营汤方用金银花、连翘均为气分之药,怎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基于上说,如欲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必须具备能入营血、且有透发作用的双重功能。金银花、连翘二药均为气分之药,除了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指出连翘“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已之。”[10]《中医方剂学讲义》还进一步认为:“身热烦渴,是气分犹有温邪……故用……银花、连翘……清泄气分之邪。”[2]《中医治法与方剂》亦说:“银花、连翘、竹叶以清气分热见长。”[9]谓其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怎能令人信服?此不能无惑者,二也。
3、据雷载权《中药学》称:金银花“本品有透营转气之功”[11],陈家英《古今中医治法精要》说:“银花、连翘等宣透疏导……使邪由里达外,由营分转出气分而解。”[5]《中医治法与方剂》说:“银花、连翘、竹叶……并有‘透热转气’的意思,使营热因开达作用转出气分而解。”[9]《医方发挥》说:黄连、竹叶心、金银花、连翘“四药合用并能‘透营转气’,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1]此外,广东中医学院主编的《方剂学》[8]、陈伟主编的《方剂学》也说:“黄连、竹叶心、连翘、银花……并透热于外,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7]与《医方发挥》持相同认识。对于以上诸多看法不知究以何者为是,抑或功能并无差别?果真上述诸药均能“透热转气”,是否还要加用犀角、生地黄等药进行治疗?如果不必加用,还能称为清营汤否?如果仍需加用,岂非浪费药材、增加病家负担?此不能无惑者,三也。
4、清营汤是为治疗温邪已入营分、气分邪热尚未全解所制,此时将入营邪热透出仍至气分,岂非促使气分热势愈威,怎能反会“而解”呢?广东中医学院《方剂学》说:清营汤是治疗“温热之邪由气分转入营分……而气分之邪尚未尽解者”[8]之剂,《医方发挥》也说:“本方是治疗邪初入营的代表方……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1]的病症。两见相同,都突出气分邪热尚未尽解,因此如果服用清营汤确能将营分热邪透出、仍转至气分,可想而知必然会导致气分热势益炽,怎么反会有如《医方发挥》与陈伟等主编《方剂学》等书所说的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1,7]呢?此不能无惑者,四也。
以上四惑,皆在阅读诸家文献论述清营汤功能后而萌发,感到或有违情理,难以自圆其说,或不符推理,自相矛盾。追其源流当是既崇信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又将清营汤奉之为“透热转气”治法之代表方使然,不仅令人读后难免疑团丛生、不能理解,抑且由于人云亦云,广为流传,误导后学,诚非治学者应有之严谨态度。鉴于迄今尚未见质疑者,笔者愚钝不敏,敢以同道浙江上虞柴中元先生所说“应为后学指迷、无为贤者讳失”[12]为铭,历举不解之处如上,尚祈高明者赐予开导,以启茅塞。
清营汤功能似以“气营两清”为宜
称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显违情理已见上述,吴鞠通命名“清营”未及清气,疏于全面亦非允当,唯有关文献认为“气营两清”,则切中肯綮,符合实际,深以为然,理由有三,述之于下。
1、从所治疗病症来看,既然气分邪热尚未尽解,而入营邪热已现,理应“气营两清”、双管齐下始为恰当,如下述文献皆有述及。
①《温病条辨》引用汪延珍所说:“此条以舌绛为主,绛而中心黄苔,宜气血两清。”[1]
②广东中医学院《方剂学》说:“本方治症是温热之邪由气分传入营分……气分之邪尚未尽解……治法上宜在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达到气营两清目的。”[8]
③傅衍魁等《医方发挥》说:“温热之邪由气入营,热伤营阴,而气分热邪尚未尽离……故治法上应将清营解毒和清气泄热之品互相配伍。”[1]
以上三说,均从所治病症的病因、病机角度阐明采用气营两清治法的必要性。
2、从方中组成药物来看,既有清泄气分邪热之品,复寓清营凉血之物,可奏“气营两清”之功。
①《中医方剂学讲义》说:“方中犀角、地黄、丹参清营分之热……身热烦渴是气分犹有温邪,故用竹叶(原方为竹叶心)、黄连、银花、连翘……清泄气分之邪。”[2]
②成都中医学院《中医治法与方剂》说:“本方犀角清营凉血……银花、连翘、竹叶(原方为竹叶心)以清气分热见长。”[9]
③《医方发挥》说:“犀角咸寒,入营入血……既能清除营分热毒,又能凉血散瘀,为方中主药……佐以黄连泻火解毒,竹叶心……专清心气……是以清气分之热。”[1]
以上三说,均从分析方中药物性效,阐明本方将清气药与凉营药合于一方,为证实本方确具“气营两清”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3、从临床具体应用可根据气、营双方的热势强弱进行加减变化来看,也反映了本方既具清气、又能清营的双重作用。
①《医方发挥》说:“若气分热盛而营分热轻,宜重用金银花、连翘、竹叶心等清热解毒之药,相对减少犀角、生地黄、玄参的用量。”[1]
②《中华本草(精选本)》在连翘条中说:“热邪入里,初涉营分而致……斑疹隐隐……可与水牛角、生地、金银花等配伍,以清营透热。”[10]
以上二说,前者指出若气分热重可重用银花、连翘、竹叶心等清气药;后者虽未明言营分热盛,但从“斑疹隐隐”四字推敲,可以认为营分热势较为炽盛,因而需与犀角、生地黄等配伍应用;足见从临床具体应用亦可了解本方具有“气营两清”功能。
综合上述三个理由,认为清营汤是“气营两清”之方,理法相符、药症相当,既具说服力,又有可信度,在教学上可使学生易于理解,在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建议今后对其功能采用此说,舍弃纠缠不清、存有争议之“透热转气”说,未稔能否获得首肯?
【参考文献】
1 傅衍魁,等主编.医方发挥[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4:193~195.
2 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医方剂学讲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89~90.
3 上海中医学院编.方剂学(上海市大学教材)[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74:38.
4 上海中医学院中药系方剂学中药学教研组编.中医方剂临床手 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33.
5 陈家英主编.古今中医治法精要[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171.
6 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医中药专业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59.
7 陈 伟,等主编.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丛书)[M].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0:113~114.
8 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中医学院试用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9.
9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63~264.
清营汤方源及其制方原意
清营汤方出吴鞠通《温病条辨》,书中提及此方凡三见,《卷一·上焦篇》载:“十五、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1]同篇又有“三十、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1]又在《卷二·中焦篇》载述:“二十、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1]综上所述,清营汤主治病症,吴氏再三强调“热在营中”、“邪在血分”、“舌绛而干”、“烦渴,舌赤”、“舌黄燥,肉色绛”,加以吴氏名之为“清营汤”,足见制方者初衷乃为用治温病邪热蕴于营血病症,然则后世学者基于方中组成各药既有清除营血邪热之品,复寓清除气分邪热之物,以至对《温病条辨》原意并未予以认同。
有关文献对清营汤功能的不同认识
虽然吴氏创制清营汤原意未被后人接受,但其方药组成对于温病邪热已然入营、气分邪热尚未尽除之际,仍有临床实用价值,故有关中医方剂、治法等专著均予录载,以至流传颇广,而且对其功能亦进行补充,只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遂使所说功能并不一致,为了能较为全面地了解有关文献的不同认识,仅据手头资料略予归纳,引录如下。
1、认为清营汤功能为“透热转气”的有以下5书:
①《中医方剂学讲义》说:“温邪乍入营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本方立意即在于此。”[2]
②上海中医学院编《方剂学》说:“邪热乍入营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本方就是根据‘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意思所制定的。”[3]
③《中医方剂临床手册》说:“综合诸药……使乍入营分之邪热,可以透出气分而解。”[4]
④《医方发挥》说:“本方是治疗邪初入营的代表方……热邪初入营分,是由气分而来,此时……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其治法是使营分之邪仍转至气分而解,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1]
⑤《古今中医治法精要》在“透热转气法”概念中说:“温热之邪初入营分,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可采用……综合治法,以截止温邪深入,使邪由里达外,由营分转出气分而解……清营汤作为本治法代表方剂。”[5]
2、认为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体现了“气营两清”治法,以及认为清营汤可达到“气营两清”目的,“亦即”或“并有”“透热转气”意思的有以下4书:
①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说:“本方是清营透气的代表方……温邪初入营分,根据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体现了本方气营两清之法。”[6]
②陈伟等主编《方剂学》,所说与上书雷同。[7]
③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说:“本方治症是温热之邪由气分转入营分……宜在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达到气营两清的目的,亦即《外感温热篇》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意思。”[8]
④《中医治法与方剂》说:“本方犀角清营凉血,……银花、连翘、竹叶以清气分热见长,配入方中,不仅协同奏清热解毒功效,并有‘透热转气’的意思,使营热因开达作用转出气分而解。”[9]
综上所述,可见主张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者,9书均皆涉及,而认为功能“气营两清”者仅有4见,即此4见亦尚未摆脱“透热转气”之说,只占小部分,似应认同“透热转气”为是。然则学术问题并非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准则,尚需根据正确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实践予以衡量,何况其中尚有某些概念有待澄清,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因而还不足以作为定论。
“透热转气”与“气营两清”功能机制不容混淆
上述中医方剂及治法专著,或认为“透热转气”体现了“气营两清”,或认为“气营两清”亦即“透热转气”的意思,将两个不同功效全然或几乎视为相同作用,如此混淆概念的论述不够妥当,因为对于“透热转气”,《医方发挥》解释非常清楚:“其治法是使营分之邪仍转至气分而解。”[1]《中医方剂学讲义》亦明确指出:“温邪乍入营分……但犹可透营泄热,仍转气分而解。”[2]而“气营两清”则是双管齐下,直接同时将气分、营分邪热一并清除,并不通过宣透作用将入营邪热使之再回到气分,怎能说“透热转气,体现了气营两清”或“气营两清,亦即透热转气”呢?这些混淆概念、不合情理之说,需要力予纠正。
对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的不解之处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仅举犀角、玄参、羚羊角三药为例[5];吴鞠通《温病条辨》创制清营汤仅历述主治病症,并未说明即是禀叶氏“透热转气”治法所制,可见二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各自表述。自从1964年南京中医学院所撰《中医方剂学讲义》将两者撮合,认为清营汤立意即在叶天士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于是一唱众和,广为流传,诸凡方剂教材、中医治法专著无不采纳,认为清营汤具有“透热转气”功能,甚至推许为“透热转气”的代表方,形成医家、学者之共识,惟是其中存有不合情理之处,不能令人无惑,由于迄今尚未见有详予说明可释疑团者,爰将一己不明之处述之如下。
1、清营汤中犀角、生地、丹参均无宣透作用,何以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既然认为清营汤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则必须具有能入营血,并兼有宣透作用的药物,才能在药性到达营分以后,发挥宣透功能,达到将邪热向气分透出的目的,此乃极为浅显之理,毋庸详析者,然而清营汤中虽有犀角、生地、丹参等能入营血之品,却无一具有宣透之性,试问怎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此不能无惑者,一也。
2、清营汤方用金银花、连翘均为气分之药,怎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基于上说,如欲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必须具备能入营血、且有透发作用的双重功能。金银花、连翘二药均为气分之药,除了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指出连翘“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已之。”[10]《中医方剂学讲义》还进一步认为:“身热烦渴,是气分犹有温邪……故用……银花、连翘……清泄气分之邪。”[2]《中医治法与方剂》亦说:“银花、连翘、竹叶以清气分热见长。”[9]谓其能将入营邪热透出气分,怎能令人信服?此不能无惑者,二也。
3、据雷载权《中药学》称:金银花“本品有透营转气之功”[11],陈家英《古今中医治法精要》说:“银花、连翘等宣透疏导……使邪由里达外,由营分转出气分而解。”[5]《中医治法与方剂》说:“银花、连翘、竹叶……并有‘透热转气’的意思,使营热因开达作用转出气分而解。”[9]《医方发挥》说:黄连、竹叶心、金银花、连翘“四药合用并能‘透营转气’,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1]此外,广东中医学院主编的《方剂学》[8]、陈伟主编的《方剂学》也说:“黄连、竹叶心、连翘、银花……并透热于外,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7]与《医方发挥》持相同认识。对于以上诸多看法不知究以何者为是,抑或功能并无差别?果真上述诸药均能“透热转气”,是否还要加用犀角、生地黄等药进行治疗?如果不必加用,还能称为清营汤否?如果仍需加用,岂非浪费药材、增加病家负担?此不能无惑者,三也。
4、清营汤是为治疗温邪已入营分、气分邪热尚未全解所制,此时将入营邪热透出仍至气分,岂非促使气分热势愈威,怎能反会“而解”呢?广东中医学院《方剂学》说:清营汤是治疗“温热之邪由气分转入营分……而气分之邪尚未尽解者”[8]之剂,《医方发挥》也说:“本方是治疗邪初入营的代表方……气分症状尚未全解,营分症状即已出现”[1]的病症。两见相同,都突出气分邪热尚未尽解,因此如果服用清营汤确能将营分热邪透出、仍转至气分,可想而知必然会导致气分热势益炽,怎么反会有如《医方发挥》与陈伟等主编《方剂学》等书所说的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1,7]呢?此不能无惑者,四也。
以上四惑,皆在阅读诸家文献论述清营汤功能后而萌发,感到或有违情理,难以自圆其说,或不符推理,自相矛盾。追其源流当是既崇信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又将清营汤奉之为“透热转气”治法之代表方使然,不仅令人读后难免疑团丛生、不能理解,抑且由于人云亦云,广为流传,误导后学,诚非治学者应有之严谨态度。鉴于迄今尚未见质疑者,笔者愚钝不敏,敢以同道浙江上虞柴中元先生所说“应为后学指迷、无为贤者讳失”[12]为铭,历举不解之处如上,尚祈高明者赐予开导,以启茅塞。
清营汤功能似以“气营两清”为宜
称清营汤功能“透热转气”,显违情理已见上述,吴鞠通命名“清营”未及清气,疏于全面亦非允当,唯有关文献认为“气营两清”,则切中肯綮,符合实际,深以为然,理由有三,述之于下。
1、从所治疗病症来看,既然气分邪热尚未尽解,而入营邪热已现,理应“气营两清”、双管齐下始为恰当,如下述文献皆有述及。
①《温病条辨》引用汪延珍所说:“此条以舌绛为主,绛而中心黄苔,宜气血两清。”[1]
②广东中医学院《方剂学》说:“本方治症是温热之邪由气分传入营分……气分之邪尚未尽解……治法上宜在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达到气营两清目的。”[8]
③傅衍魁等《医方发挥》说:“温热之邪由气入营,热伤营阴,而气分热邪尚未尽离……故治法上应将清营解毒和清气泄热之品互相配伍。”[1]
以上三说,均从所治病症的病因、病机角度阐明采用气营两清治法的必要性。
2、从方中组成药物来看,既有清泄气分邪热之品,复寓清营凉血之物,可奏“气营两清”之功。
①《中医方剂学讲义》说:“方中犀角、地黄、丹参清营分之热……身热烦渴是气分犹有温邪,故用竹叶(原方为竹叶心)、黄连、银花、连翘……清泄气分之邪。”[2]
②成都中医学院《中医治法与方剂》说:“本方犀角清营凉血……银花、连翘、竹叶(原方为竹叶心)以清气分热见长。”[9]
③《医方发挥》说:“犀角咸寒,入营入血……既能清除营分热毒,又能凉血散瘀,为方中主药……佐以黄连泻火解毒,竹叶心……专清心气……是以清气分之热。”[1]
以上三说,均从分析方中药物性效,阐明本方将清气药与凉营药合于一方,为证实本方确具“气营两清”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3、从临床具体应用可根据气、营双方的热势强弱进行加减变化来看,也反映了本方既具清气、又能清营的双重作用。
①《医方发挥》说:“若气分热盛而营分热轻,宜重用金银花、连翘、竹叶心等清热解毒之药,相对减少犀角、生地黄、玄参的用量。”[1]
②《中华本草(精选本)》在连翘条中说:“热邪入里,初涉营分而致……斑疹隐隐……可与水牛角、生地、金银花等配伍,以清营透热。”[10]
以上二说,前者指出若气分热重可重用银花、连翘、竹叶心等清气药;后者虽未明言营分热盛,但从“斑疹隐隐”四字推敲,可以认为营分热势较为炽盛,因而需与犀角、生地黄等配伍应用;足见从临床具体应用亦可了解本方具有“气营两清”功能。
综合上述三个理由,认为清营汤是“气营两清”之方,理法相符、药症相当,既具说服力,又有可信度,在教学上可使学生易于理解,在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建议今后对其功能采用此说,舍弃纠缠不清、存有争议之“透热转气”说,未稔能否获得首肯?
【参考文献】
1傅衍魁,等主编.医方发挥[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4:193~195.
2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医方剂学讲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89~90.
3上海中医学院编.方剂学(上海市大学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38.
4上海中医学院中药系方剂学中药学教研组编.中医方剂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33.
5陈家英主编.古今中医治法精要[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171.
6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医中药专业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59.
7陈伟,等主编.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丛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0:113~114.
8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中医学院试用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9.
9成都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63~26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74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学生学好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其他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尤其新课改也提出了很多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下面,笔者就几种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一、树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展教学的理念
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持有何种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开展教学的理念,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教师经不住诱惑,可能将精力转移到其他事项中去,对教学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现实的。教师只有认识到身负的重要责任,认识到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才能使之产生更强的责任心,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多种方法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如果用新的、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势必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也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学习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只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想要顺利地将数学题目解出,还需要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而能否从众多个知识点中找出能够解出数学题目的知识点,就要看学生是否有解题思路,因此,解题思路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难度适中,正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的大好时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引起重视。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教师可以从各方面入手,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解题步骤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告知学生解题步骤,一边告知学生解题的思路是什么,使学生逐渐产生关于解题思路的概念,也逐渐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继而更好的进行运算。而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本人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占用较多的时间,而在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思考方面却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这也就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当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也应该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达到通过思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教师不应该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应该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r间,使学生通过有效思考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回顾,检测自己是否有效掌握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如果发现有不理解或不懂的知识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
五、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打造趣味课堂,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之于其他学科,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依然有很多十分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提升教学趣味性
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如果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自然整个课堂教学十分枯燥,如果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不同的环节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教学十分有节奏感,那么,就很好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无意中看到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一切知识的获得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看罢,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大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颜色、实验现象主要依靠机械记忆,学生易东拉西扯记不全,取得好成绩者必须化更多时间去记忆。若在教学中教师能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那就事半功倍,收获成功。下面就化学记忆方法,结合初中科学教材,谈点拙法和体会。
一、初中化学记忆的基本方法
(一)趣味记忆法。曾有人说过: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着。记忆是一门苦差,若将其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的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在教学电解水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记住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l,教学时将这一知识归纳为:“负氢正氧”,谐音为“父亲正痒”等着为他挠,且痒的部位占身体一半。这时全班哄堂大笑,在开心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很快就牢记这一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谐音记忆法。谐音可使枯燥、零散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对那些难记易忘,必须反复记忆的知识点,可用谐音记忆法。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的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新的昔千金统共一百斤。”再如:地壳中各元素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音为“养闺女”。学生们愉快地进行记忆,经久难忘。
(三)会意记忆法。初中生的大脑兴奋性比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且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一特点,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引导学生自我理解,再作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再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化合反应(合二为一),分解反应(一分为二),置换反应(取而代之),复分解反应(等价交换)”。实践表明:大多数同学都容易记住。
(四)顺口溜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语言和谐,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可将化学中一些记忆量大,难记又常用的知识编成顺口溜,增加学生兴趣。如盐的溶解性可编成:“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其实很简单,能溶只有钾、钠、铵”。再如,记忆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价铜汞最常见。”同学们齐读几遍就记住了,大大缩短了记忆时间。
(五)关键词记忆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记整个概念。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二不变),可归纳为“一变二不变”。同样,过滤时的注意事项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实验时取固体粉末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又有浓硫酸稀释的十字方针:“酸入水沿器壁,慢慢搅动”。既有重点又化繁为简,容易被学生掌握。
(六)联想记忆法。联想可以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暂时的联系,从而引发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形成多种联想,可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如:学习氢气的性质时,可与氧气比较,由氧气的助燃到氢气的可燃,讲明助燃与可燃不同,由氧气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到氢气容易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发生还原反应。当学生建立起氢气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的概念后,讲一氧化碳时,可与氢气的性质进行比较,说明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此外还有剧毒性,那就容易记忆。
(七)综合记忆法。该法把记忆法推向,是多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比单一的记忆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更好的作用。如:在教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时,就采用了趣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一句话来记忆,既简单明了,学生易接受,又对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有帮助。
二、化学记忆方法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一)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运用。方法乃记忆之母,科学的记忆法对化学中难记易忘的知识确实有不少帮助,但切忌生搬硬套,那些容易记住的知识无需用上述中的记忆法,难记的也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并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综合运用。
(二)注意教学活动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为了便于记忆,教师也许会把一些难记的知识事先编好歌谣让学生去背,有的学生根本不理解,只是为了记忆而记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科学的记忆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的记忆方法很多,但记忆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法,可使枯燥的材料变得饶有趣味,呆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自信心。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与运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繁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可再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做好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呢?应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3.表扬鼓励法
一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是指书面语言。现存的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文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众所周知,方剂课是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之一,在整个中医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是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之一。增强古汉语知识,对于更好地理解《方剂学》里面的知识,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是尤为重要的。
古往今来,牢记方剂的组成配伍为医家所重视,例如《汤头歌诀》等,对中医方剂的传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歌诀受诗歌韵律等规则的限制,语言雷同,内容呆板,没有趣味性。学生通常需要反复背诵很多次才能记牢。而在中医药高等院校,课程日益增多,方剂课时逐年减少,要求学生在短短半学年中掌握熟记大量方剂组成实属不易。
针对学生提出的“课上一听就懂,课后一放就忘”“上方剂课轻松,过方剂考试难”等现实问题,方剂学精品课程课题组教师与学生一起,历经三年时间,结合古汉语基础知识尤其是记忆培养的知识,摸索出一整套融合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内容的培养方法,并逐渐在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准确牢记大量方剂,消除记方剂的痛苦,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打造出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二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利用课堂抽问,或者课后的抽背等形式进行检查。告诉教学生最好在晚上进行方剂的识记,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复习,这样的识记效果最好。其次,教学生将方剂识记内容分组归类,减少记忆的无序性,这样就较容易记住。
1.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越深记得越牢
例如,同为脾胃虚寒证的证型,泄泻、呕吐、脾胃虚寒证的代表方剂选用理中汤,而胃痛脾胃虚寒型的代表方却选用黄芪建中汤。若死记硬背,学生必然感到内容繁多,即使当时记住很快也会忘记。
2.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来帮助记忆
根据方剂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等内容,可以编撰成幽默诙谐、工整对仗、寓意风趣的顺口溜或短语。例如小柴胡汤,方剂由半夏、生姜、柴胡、大枣、黄芩、人参、甘草组成,可编为顺口溜:夏姜胡枣芩人草;或者趣编为:下江湖找情人草。
3.运用汉语言的知识
(1)读写看听结合,并同时用脑思考,即对不同的方剂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尤其对同一大类方剂,或不同类但组成相似,功效、主治却不同的方剂,或组成、功效不同而用以治疗同一类疾病的方剂,加以分析、比较、概括等。例如,五苓散和猪苓汤、麻黄汤与桂枝汤、桑菊饮与银翘散等。在方剂教学中,教师也要正确运用思维的方法组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想象的方式教学。有人比喻“联想、想象是挂资料的钩子,方便放置和提取”。方剂学中尽量利用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想象形成联想帮助记忆。
(3)学生方剂学的成绩好坏、背方数量的多少,不仅与他们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是否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这就是意志。在对大专医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同困难作斗争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学校作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一方面教师的品行、性格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方剂课的教育目的,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全方位教育的同时塑造每位中医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广泛应用古汉语和汉语言的基础知识,不仅能深挖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方剂的积极性,解决现代中医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医方的困难,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打造出完美的方剂课精品课程。当然,这种将这些汉语言基础知识运用于方剂课教学的方法并非十全十美,其中可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得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高校教师仍需继续求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