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19:14: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指导教师评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论文写作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音流畅;
3、论文内容较为新颖,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需要引用时,应注明引文出处;
4、论文排版整齐,插图清晰准确,全文篇幅恰当,字数在5 000~8 000之间。
5、学年论文定稿及交稿时间为7月6日。
二、打印格式
1. 毕业论文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 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 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 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 论文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 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 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
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
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9. 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 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11. 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请参见附件样张)
三、学年论文装订顺序
1、学年论文封面(标准格式见管理学院网站)
2、指导教师评语(标准格式见管理学院网站)
3、目录
4、正文
5、参考文献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姓 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年 月 日
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学年
论
文
评语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标题三号
粗宋体居中
国有企业“错位”与非国有化问题
94市场营销 卢家茂 指导教师 蒋良揆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职能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国企改革的最佳途径,…………。
空一行
关键词: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Abstract: This paper relocates enterprise of country’s function……
Keywords:
四号粗宋体
1 一级标题
小四号粗宋体,无缩进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国有企业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
表1 95年 — 98年统计表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项 目
图1 增长趋势图
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既受产业性质所约束,又受国有企业的目标及制度优势所指导,……
空二行
空一行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各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上,因此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和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的测试了反馈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主要方式是教师走访,这种方式不能及时反映学生实习实训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因此有必要改变实习实训的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对学生实习实训活动进行更好的监控,通过网络平台把学校、学生、企业、家长紧密的联系起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不仅能反映一个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意志品质,利用网络平台能更好的反映出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及时使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及活动动态。如何使网络平台能够顺利有效的利用起来,就要有网络平台环境下实习实训制度作为保障,只有大家自觉的遵守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公平、透明的反映学生在实习实训活动中的真实表现。
一、网络平台环境下实习实训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实习实训网络平台的建立是为了保证能够公平、公正、透明的反映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在目前的实习实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1.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片面性,主观先入为主,实习实训测评成绩往往有失公正。2.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方式或指导存在意见而没有反馈的渠道,导致师生之间沟通的不顺畅。3. 没有更好的体现企业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活动中的作用,企业指导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的《实习手册》中签名确认,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学习及表现情况的反馈中没有更多的体现出来。4. 家长不能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平时的表现。家长和学生是单方面沟通,不能掌握准确的信息,会导致家长对学校有一些偏见。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平台可以较好的完成学生、教师、企业及家长之间的互动。由于网络平台具有透明性,可以公正的反映学生在实习实训环节的真实水平,让学生、教师、企业、家长一起参与进来,让实习实训活动成为大家一起努力的教学工作。网络平台的建立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网络平台的有效运行也需要制度作为保障,管理制度是平台运行的有效监督。制度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任何活动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要有遵循的规则。为了保障实习实训活动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就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制度是一切行为活动的准则和保障,制度是约束。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维护学生的合理权益。在网络平台有制度专栏,做到制度一目了然,方便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网络平台的作用就是透明、简化、公平。网络平台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相互监督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教师信息公开透明,教师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表现真实反映,学生可以对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提出课程改革意见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要求。
二、制度建设应该从学校、学生、企业、家长这几方面去考虑
1. 专人负责制度
(1)校内实训课程应该采取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相分离,这样能够更好的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校内实训课程由校内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在实习实训网络平台要有实训室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具体负责事项等。学生在校进行实训课程的全程应该由校内专门负责上该门实训课的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包括实训室的仪器准备、卫生环境、上课设施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等。实训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负责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与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实训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帮助学生完成本次实训课程,得出正确的结果。实训结束时,实训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的情况,组织学生搞好卫生以及仪器设备的整理工作;发现有仪器设备损坏时要做好记录。课后及时在网络平台填写上课记录单及学生出勤、成绩考核表。将学生实训课程表现公开化,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指导教师要及时网上平台填写实训、仪器情况及学生实训成绩及表现情况,如不能及时填写也要在平台上填写说明,真正做到师生相互监督。
(2)校外实习活动由学校指定校企联络员负责。联络员负责校外实习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及与学生家长的联络工作,联络员负责记录学生的考勤,按时填写网络平台的考勤记录,及时填写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测评表》,作为实习成绩的依据,及时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出勤、表现等情况联络员要及时通知家长到网络平台查询,使家长了解孩子实习期间的活动,通过网络平台信息透明化,家长与学校共同监督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对于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期间,不服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安排,不服从实习单位管理的学生,联络员将学生真实表现填写到网络平台,有权取消学生的实习资格,并通知家长。
2. 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将用自己的帐号登录平台管理系统,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阅读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并提交阅读反馈。平台管理员定期统计学生反馈情况,如不认真阅读在实习实训期间出现一切问题将由个人承担责任。课后学生也要对实训指导教师进行打分,起到相互监督作用。对于在校外企业实习的学生,不再采用纸质的实习手册,所有信息将在网络平成。每周进行周计划的填写,完成时间等相关信息。采用网络平台不会出现学生实习手册丢失等原因而没有及时上交影响实习成绩等问题。实习结束后网络上传实习报告。校内外实习实训期间无故旷课的同学将取消实习实训成绩,延缓毕业一年。
3. 企业协作制度
企业需要提供实习指导教师一名或多名,负责学生实习计划及任务的制定,在实习期间指导学生的操作规范,协助校企联络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反馈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情况,将对联络员的考勤记录进行确认签字,对学生网上填写的实习计划进行确认,并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评语打分。做到企业与学校双方监督、管理学生,对学生的测评具有公正性。
4. 家长协作制度
家长要定期登录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在实习实训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了解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或评语,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
完成好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不仅仅单纯是学校的任务,需要企业、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通过大家的努力较好的完成实习实训的教学活动。将各项信息的公开化,有助于学生自己产生一些压力,其他同学和家长随时都能了解自己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见到校内外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评语,会自己督促自己认真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也会给指导教师评分,同样也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和认真程度,真正起到相互监督、相互提高的作用。
大家按照管理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填写网络平台上的数据,利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做到大家收益。
参考文献:
[1]何柏林,王帮元. 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训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2011.5.
[2]张继亮,王映雪,教军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的制度性探索. “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
设计(论文)题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的选题,一是促使本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本人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过论方答辩等途径,让社会认同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讯速向广大读者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意义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用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又能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效率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从认识财务风险,经营者经营心态,企业资金有效运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正确了解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培养人才力量来规避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说白了,就是要里外结合,可管理性的对待财务风险。
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诊断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明确意识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意义。?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经营策略,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做到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规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决策中力求“精”,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强调理性投资建设,有助于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决策。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要求管理人员有全面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视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失去长远收益。
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硬件设施,还应重视人才。对重点部门和重要财务管理上应有相应人才,并在更换管理层时有足够重视,尽量做到宁缺毋滥。实验设计:收集并整理2至3个典型而翔实的案例,对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如下:
案例一: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1996年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1997年,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危机事件走向了灭亡———三株集团在一起消费者病故的法律纠纷中一审司败诉。于是从1998年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
案例二:德隆集团一度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德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神话。然而神话的破灭却比神话的制造更为迅猛和突然。以2004年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
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公安、司法、监管机关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阅读有关书籍及杂志,如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等。
2、进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实自身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2011年9月18日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2011年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完成筛选文献资料、确定翻译的外文文献。
3、2011年9月19日—9月23日:辅导开题报告,就选题明确写作的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写作进度,并经由指导老师审阅通过。
4、2011年9月24日—9月30日: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初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1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6、2011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1,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2,交指导教师批阅。
9、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论文正稿。
10、2011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作好答辩准备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水平、考核评价普遍重视不够,对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监控不到位,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法陈旧、形式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考核评价形式化。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给出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实习成绩主多以学生的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评语、鉴定为依据,而教师和企业的评价仅凭自己的印象和理解给予评语。评价结果没有定量考核,一概泛泛而论,没有实际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全面
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已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但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全面,通常是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日志、出勤等对一些指标进行简单打分,而企业指导教师相应的对一些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将两个分值按一定比例简单相加就得出学生的实习成绩。在这种评价中,各指标权重分配没有进行科学的计算,往往是凭经验和感觉,不能科学客观地反应实习效果。
(三)集中于最终评价而缺乏过程考核
由于多数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实习单位比较分散,校内指导教师不便于监督指导,仅限于定期巡查或远程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考核,仅仅凭借是否参加了实习,或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实习报告、答辩等给出实习成绩,而缺乏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
(四)对实习报告评价流于形式
实习报告是学生回顾实习过程、吸取实习经验、总结实习收获的书面总结过程,是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重要依据,但大部分学校对实习报告的评价把关不严,流于形式。考虑到学生即将毕业,只要学生写了,不管实习报告内容的真实性与否及质量如何,一般都予以通过。
二、基于AHP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为保证顶岗实习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我们从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出发,确立企业、学校、学生个人三方评价主体;通过组织企业专家、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实习指导教师、毕业实习学生等人员对顶岗实习的各环节进行充分调研、多轮次的征询意见;在听取专家的意见、汲取各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确定考核内容和主要观测点,明确学校、企业及学生本人在顶岗实习评价中的作用和职责,最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二)AHP方法原理确定权重系数
我们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根据对校企专家及指导教师的调研及毕业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经统计分析,确定各层次结构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分别建立两两判断矩阵,采用方根法,借助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各层次要素权重值W,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出指标权重的总排序。
计算结果如下:
(三)学生实习成绩评价方法
实习成绩评价是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及学生本人共同完成的,首先由学校、企业、个人根据实习学生的表现对指标体系中各自负责的要素按百分制分别进行打分,最后按指标权重系数计算出其综合得分,即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三、结论
我们运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2011、2012届毕业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评价指标的指导作用,使毕业生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专业知识、训练技能;通过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考核评价,大幅度提升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两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
顶岗实习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操作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具体分析各指标要素的赋值要求,不断观察和积累学生的表现和职业能力的变化,以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同时,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指标及结果,不断充实、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以期真正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为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水平,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积累宝贵经验。
总之,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控和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系统地评价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真实客观地反映实习质量,对于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突出职业特色,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洪斌.高职院校族旅游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08,(28)
【基金项目】201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面上项目,JG02131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人才供不应求。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而业务实习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块,对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许多高校都为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了业务实习教学环节,但从当前实习实际情况来看,大多都难以达到业务实习的设计初衷和预期效果。
一、当前会计信息化课程业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实习的岗位和机会比较少
由于业务实习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加之实习的时间一般较短,致使一些企业和社会公共组织为大学生提供业务实习机会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虽提供了实习岗位,但大多属于内容简单、缺乏技术含量和锻炼功能的岗位,学生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二)业务实习时间达不到教学要求
由于企业的工作安排及学生忙于求职考研、会计资格考试等原因,致使实习经常中断和提前结束,因而使实际的实习时间大打折扣,难以达到课程规定的学时要求,从而影响了业务实习的实际效果。
(三)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不够
目前许多院校一名指导教师往往指导多名学生,同时还不能丢下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致使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时间、精力缺乏而沦为形式。同时,实习地点分散、实习责任不清等原因,使得学校一般只将学生带入实习企业,对学生实习的动态管理和后续指导不够。此外,由于实习学生不属于企业正式员工,因此一些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较松散,很少对实习学生系统培训和指导。
(四)业务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实际评价中,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实际的鉴定评语撰写中有失客观公允,加之学校对实习考核结果审查不严,对实习学生旷工、缺勤等不予处理,致使考核评价流于形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效果。
二、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业务实习效果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业务实习创造更多机会
学校应充分动用教师、校友等资源,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机制构建,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化操作岗位和机会。同时,在业务实习前,学校应主动与实习企业签订业务实习协议,明确实习中的管理和指导职责,加强双方对业务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和帮助。
(二)加强对业务实习的有效管理
学校可尝试建立实习联络中心,加强与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的经常性联络;建立业务实习质量监控中心,对学生实习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有效监控;根据实习分布情况,建立区域实习服务小组,确定小组长,加强与指导教师、学校的联系,提升对学生队伍的自主管理。
(三)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能作用
针对需要带队实习的指导教师,学校要科学配置教学、科研任务,使得指导教师能有较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积极履行职能,通过带队、抽查、走访和电话网络等交流方式,加强与企业和学生的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四)完善业务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学校与实习企业的合作联手,综合考虑和反映到岗率、操作技能、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情况,积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生业务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并提升对实习结果的充分运用,建立良好的实习考核奖励机制,激发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业务实习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基础的主要手段,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提升业务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改庆. 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现状研究[J]. 中国市场,2015,52.
[2]吕能芳. 会计课程业务实习管理策略[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66-03
1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毕业设计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撰写报告的训练。因此,软件学院在严格执行学校的毕业设计各项规定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了强有力教师队伍,制定了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设计督导小组,具体如下:
成立了毕业设计领导小组;
建立了毕业设计督导小组;
组成了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
并抽调一名教师专职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的总体管理和协调。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学院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加强指导教师选派工作;
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
采取毕业设计论文的交叉评阅,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提供和保证毕业设计硬件和场地条件。
此外,学院在认真执行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管理条例外,还建立了一整套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相关措施。同时,学院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还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毕业设计工作。
2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我们把握如下六个原则:
(1) 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专业特点,能达到专业综合训练的目的;
(2) 紧密结合软件工程实际、开发实际,体现学科发展水平和时代特点,尽可能地选择科学、技术、生产、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既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的实际情况,又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题的份量和难度适中,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 大力提倡“真题真做”;
(5) 题目每年更新,且题目数量原则上做到一人一题,对于确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大课题,指导教师要明确给出子课题;
(6) 实行导师、学生双向选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
具体步骤如下:
由教师提出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
经学院组织的专家审查通过,提交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预选;
将预选结果提交到学院批准;
公布选题结果
在整个选题工作中,学院要求参加的教师所选毕业设计题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的,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生产与科研相结合。
对申请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同学,要求与上述要求相同。毕业设计(论文)单位及题目确定后,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更改,应尽快办理相应手续,按时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任务完成后,由学院组织审题小组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对不合适的题目及时进行调整更换。经过严格选题和审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进一步提高。
根据学院最终的数据统计,本次学生的毕业设计中结合工程实际、社会实践和科研课题的选题占90%以上。
3指导教师选派及其工作
毕业设计作为全院的工作重点,学院在指导教师的选派中全面考虑,调动全院骨干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都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在毕业设计工作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规定每名教师指导人数不到6人。
对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采用由学生所在校外单位的指导教师和本院指定教师共同承担的方式,由所在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院指导教师参加指导工作,了解和掌握毕业设计工作进度情况及质量,并协调有关问题。
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必须坚守岗位,经常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学生进度。学院要求指导老师每周对所指导的学生指导时间不少于8学时/人。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学院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独立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工具的掌握,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和随机抽查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全面了解和掌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部分成员,随时到毕业设计工作地点对毕业设计工作情况和指导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在学期中,把毕业设计工作情况列为期中教学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对全院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中期检查,对学生出勤、指导教师到位、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5交叉评阅,答辩成绩评定
学院成立答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等组成了4-5人的答辩小组。形成完善的答辩工作组织和管理机构,健全制度,答辩程序严格,评分有标准统一。
在答辩前,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并在指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和成绩后,由评阅教师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中要求教师严格把关,评语准确、详实。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定情况组织答辩。另外,毕业设计成绩拟评为“优秀”的学生还必须参加学院进行的复答辩。
6毕业设计的保证条件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把各个毕业设计学生分配到各专业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能够满足毕业设计的需要,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学院还专门为毕业设计投入打印、资料查询经费。
7成绩评定规范与质量
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由开题报告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交叉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和答辩成绩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0%、40%、20%、30%。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的工作态度、出勤情况、文献查阅及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及论文撰写等多方面的表现综合进行评定。交叉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指定的评阅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内容的正确性、论证的严密性和创新性等各方面的情况给出成绩。
软件学院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都经过指导教师的认真审查,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制作规范,格式统一。
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客观地评价,学院专门组织学院内的教授和专业负责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自评工作,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8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每年毕业设计结束后,学院都组织全体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自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学院在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2) 个别教师缺少指导软件工程毕业设计的经验;
3) 个别教师在选题、指导过程中有失误;
4) 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量偏小,难度不够;
5) 一些学生受到找工作的影响,对待毕业设计工作不够认真;
6) 有关毕业设计工作方法、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偏少。很多教师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应及时地加以归纳和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思想,发表相关的论文。
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1) 学院应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力度;
2) 学院将严格毕业设计选题的审查制度,对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是否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等进行把关;
3)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树立良好学风;
4)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明确毕业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5) 学院鼓励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方法、改革方面的工作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多发表相关的论文,并给予奖励。
9结束语
回顾过去几届毕业设计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只要牢固把好毕业设计质量关,抓好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的各个环节,毕业设计水平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和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下,软件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为提高软件学院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骆斌,张大良,邵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 王俊一. 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3] 邱鸿江.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2).
[4] 唐桂英,徐宏,孙咏梅.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5] 白忠喜,朱小芳,温军.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举措[J]. 中国大学教学,2005,(8).
[6] 回春光.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辽宁教育研究,2006,(5).
作者简介
张毅(1962-),男,副教授(博士),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新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企业信息化。
地址: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应用软件系400044
E-mail:
Tel:023-65111750(办)023-65112429(宅)
课题基金:本课题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网络系统构建――以国贸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五项改革,把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排在第一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袁部长提出,整合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基于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实践教学理念的“工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将教育和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质量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密切校企关系,有利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5月首次在经贸学院05级学生实施“工学结合”以来,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二、当前工学结合考核方式的弊端
浙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浙江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承担着为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宗旨,真正将该理念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尤其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反思目前工学结合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真正突出能力训练
德国“双元制”下的工学结合模式,着重训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等四大能力,特别是面对未来复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目前实践教学却未明确实习前后及各环节的能力训练。
(二)实习目的较盲目
由于企业对机电类和经贸类学生的岗位需求量不同,学生找工作以分散为主,学生实习前普遍撒网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忙着完成订单、生产、质检等工作任务,但对于自己在实习前要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实习中如何提高、实习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未来职业前景却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锻炼。
(三)实习资料太粗糙
实习手册是学生记录学习历程、收集资料和考核的依据,目前仍以学生周记和总结、企业考核表、实习指导教师评价表等文字资料为主,学生周记是流水账,实结是阎王账,篇幅极长、内容苍白,甚至有的学生抄袭网上资料;企业考核表往往是企业盖章,让学生写鉴定;绝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这些伪造资料闭门造车。
(四)考核标准较模糊
考核项目一般区分为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工作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三项,各项目未明确考核标准,导致各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考核结束后只是给学生打分,不与学生沟通反馈,未肯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五)终结性考核为主
按照学校要求,学生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般每周沟通一次,少数指导教师实地检查也只是走形式,基本以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的实习手册、学习笔记、实习案例等纸质材料判定成绩。
(六)信息系统功能单一
2013年初,学校用浙江省较为先进的工学结合实习网络系统试运行,试运行期实施纸质和网络双线操作。单纯就该系统功能而言,仍沿袭传统学生周记、总结形式,教师考核仍是传统的评语加等级评定,未真正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并且该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未实现短信、在线讨论等功能,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借鉴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机电”)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2011年初至2013年暑期,尝试对大一2周认知实习(2个班)、大二18周顶岗实习(3个班)、大三15周(4个班)毕业综合实践共9个班级的工学结合实习各抽6人进行小组试点,进行对话式教学。考核方案力求学习视野长远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要求个性化、考核标准明晰化、评价主体立体化的科学考核体系。
(一)能力目标递进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原则,明确以培养浙江经济与贸易发展所需的“外语+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校企共建、情景模块、工学结合、交替深化”的思路设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完成专题任务:大一必须明确专业方向,在2周的认知实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点,访谈岗位成功人士和分析某一外贸岗位关键能力;大二必须熟悉专业岗位,14周的顶岗实习需结合本职工作分析如何胜任外贸岗位,为外贸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或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大三必须准备专业发展,针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研究成功外贸企业家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能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上要求必须体现在实训手册要求撰写的3篇专题文章中,提出自我改进方案。
(二)能力标准明晰化
在教改过程中,考核评分表的设计和分值比例进行6次大的改动,近期考核表设计16个考核点,考核方案重视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占比均为30%,社会能力和人格能力各占20%,合计10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五级评定。为使考核有据可依,对考核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进行说明,供学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参考。
以下为大二工学结合考核优秀的部分标准:
1.外贸磋商、签订合同、备货、制单、检验、保险、报关等进出口业务流程基础扎实,能选取合适的工作方法,优化流程和过程,主动监控工作成果(专业能力)。
2.业余时间自学至少一门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3.迅速融入团队,严于律已,宽容他人,为了工作大局和团队能牺牲个人利益(社会能力)。
4.富有工作热情,克服各种因素按时到岗,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各项任务,细心周到,灵活适应新情况(人格能力)。
(三)实习方案个性化
实训前在学院指导教师采用圆桌对话方式讲述职业核心能力后,进行小组讨论,首先进行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厘清当前社会各方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进行个人能力分析,逐项分析个人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人格能力的优劣势,再寻求个人实训过程中亟需完善之处,按周分阶段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完成后,选出小组长负责小组相互沟通和学习。实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自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可以请教企业教师,或每天晚上与学校教师通过实习网络联系,周记在每周日晚24点前提交系统,超时记为零分,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核心能力改善。
(四)考核体系立体化
职业人的特点是要为自己负责,要与他人竞争,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全方位需求,而不是仅对教师负责。为真实体现职业人的考核,考核设计个人自评与小组内互评占50%,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占50%。
学生实习结束后,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每位成员需要展示实训佐证资料,在5-8分钟内口头汇报实习过程,解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方式一是利于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二是利于学生横向比较,鼓励个人进步和发现不足;三是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真正利用工学结合时间在资料造假从事别的事情;四能使学生感知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汇总小组、个人、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后,与学生个别交流,明确指出每个学生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考核最终结果每组只能有1-2名优秀组员,即使碰到组员特别优秀也不能破例。
(五)优良学风传承化
新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案规定,每位考核等级优秀学生必须在学弟学妹实习动员前准备5分钟的发言,传授面试和实习心得,回答下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国贸0881、0832、0941班毕业综合实践的优秀学生为国贸0931班学生传授实习经验,当场解答如何解决找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无形中为下一届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增强了优秀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有助于优秀学习风气的养成,实现顶岗实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六)校企合作深层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与浙江新秀箱包营销有限公司、浙江中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万事利集团、绍兴轻纺城等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业务烦忙的季节请实习生任外贸助理,有意识地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储备人才。在此合作关系下,企业教师自愿到学校担任国贸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与学生有早期的熟悉过程。学生实习前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自我职业能力评价客观,实习目标明确。实习过程中校内外教师密切合作,每2周至少一次定期走访和电话沟通,以观察者、顾问的身份开展教学,观察学生实习过程,评估各方面的表现或哪些方面尚需完善等,与学生保持积极动态反馈。校外教师在学生实习后,需填写一张对学生按职业核心能力细化考核的表格,除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评定打分外,要在实习评语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明确指出改进的方向,避免以往考核走过场和写套话的弊病,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从业者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99(6).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3.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从全国各法学院校法学专业实习的实践看,各高校做法不完全一样,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实习基地建设不够规范
据了解,各高等法律院校在共建法学实习基地过程中,与司法部门关系密切,也能给予一定支持。有的挂了实习基地牌,也签了合作协议,但协议流于形式,双方权利义务不够明确,对怎样规范建设与管理,怎样选派指导教师、解决实习生住宿等都未进行详细计划,后续共建工作较为滞后,导致学生获得真正专业实习机会不多,缺乏互利互惠长效机制。一些实习基地建设依靠法律院校和合作单位领导层私人情感维系,逐年累月就变成双方的一种负担,随着人动,实习基地便难以为继,进而严重影响实习基地的稳定性①。这种既不签订合作协议,也不挂牌的情况,直接影响专业实习质量。
(二)实习经费不足
实习基地建设与维持需要相关管理费、实习生和教师交通、伙食、住宿等补助,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财力支持。一方面,自高校扩招以来,为应付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进行合并、搬迁、扩建改建及校园建设,将大量财力投入到学校基建中,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学生实习经费明显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因为合作共建单位经费来源都是财政拨款,实习经费未纳入政府经费预算,没有专项实习经费,所以用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的经费相当有限,比如,某省检察院仅能解决实习生每天2元餐费。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部分实习基地硬件设施十分简陋,就连必要的办公条件都无法满足。又如,笔者在联系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时,对方答复:我们没有空余的办公桌,今年接收不了实习生。因此,法律院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就形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三)实习前期集中培训不够
严格来讲,学生日常在校参加的专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有一定区别。专业实习一般专指毕业实习,各法律院校教学计划都安排在第7或8学期②,而专业实践则可能贯穿法学教育整个过程,具有灵活性。应当说参加专业实习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法学知识,也了解一些司法制度,但是,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离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法律院校在实习前也未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学生开始实习时显得“笨手笨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导致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四)实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选择第7学期安排专业实习,实习时间1至2个月,是大多数高校通行的做法。但是,根据相关程序法规定,一宗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一般需3个月,多则6个月,刑事案件更是这样。可见,实习时间明显过短。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无法完整处理一个案子,实习效果明显打折。另外,部分法律院校在实习时间选择上也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专业实习、司法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写毕业论文互相冲突,学生疲于应对,迫于就业和前途压力,只能积极应对“三考”及撰写毕业论文。如此,根本无法保证实习教学效果和质量,造成“虚假实习”。
(五)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大部分法律院校的专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即使有集中实习,对实习全程监管一般也较为松散。学校将实习生派到实习单位后,就基本不再检查实习进度与效果,学校及教师认为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就是实习单位的事了,理应由实习单位及指导教师负责管理与教育。相反,实习单位及指导教师却认为学生是学校的学生,应由学校负责管理与教育。这就导致实习工作及实习生处于两不管的真空地带。至于实习鉴定,实习结束后学生找单位盖个章就算完事,既不能反应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也严重影响实习效果。就学生而言,部分实习生以参加公务员等考试为理由请假,想方设法逃避实习,且请假手续不完备,处于“自由人”境地。最令人担忧的是,学生一旦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将无法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这也是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不规范造成的。
(六)实习效果考核不科学
当前,合理性、易操作的实习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在我国法律院校还未建立起来。一般做法是学生实习结束时,自己在实习鉴定表中进行小结,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写评语(评语一般是套话、好话居多),最后由带队教师评分。由于对学生实习全程缺乏了解,带队教师难以完全掌握学生实习表现,只能依据学生的小结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作出判断,从而导致实习成绩普遍偏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如果是分散式实习,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也不去检查,学生是否实习、怎么实习、实习多少时间,根本无法掌握,实习结束后学生找单位盖个章就算完事,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法学专业实习创新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一批高等学校共享共用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①。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
(一)建设多样化实习基地
1.科学选择实习基地
鉴于法学生就业选择多样化及受司法资源限制,我们认为,法学实习基地选择应以法、检、仲裁、律师事务所为主,政府机关、企业涉法部门或法律服务机构为辅的模式。因此,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既可选择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政府机关涉法部门,也可选择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知名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大企业大公司的法务部等。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其未来职业规划选择实习基地,这不但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也增强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提高法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质量。
2.深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我们认为法律院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应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建立稳固、兼顾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的多功能专业实习基地,深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对法学院而言,除了安排学生专业实习外,还可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资源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如“走出去”,即前往实习基地参加观摩审判等活动;或“请进来”,即邀请实习单位将案件带到法学院模拟法庭审理等;聘请有审判经验且理论水平较高的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任兼职教授或导师,为学生讲授司法理论与实践课程,举办司法改革等专题报告会,以及参与法律诊所教学。对法院方面而言,为提高法官、检察官等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及学历学位,可选派优秀者前来法律院校深造,进一步提高审判人员专业素质。法院聘请相关学科法学教授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共同研讨疑难复杂案件,畅通理论联系实际渠道;根据实习单位需要,由相关学科法学教授不定期举办讲座,为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介绍法学理论前沿问题。另外,根据“2011计划”,双方还可建立一定的法学科研合作关系,联合申请和承办一些与司法实践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共同开展法学研究。这种多功能专业实习基地能有效解决学生实习问题,也能达到双方法律资源共享。
(二)规范建设实习基地
首先,应规范建设实习基地。法律院校和实习基地在共建之前,应深入磋商,订立包含双方合作内容、合作方式、权利义务以及解决学生实习中实际问题等条款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举行实习基地签订协议与挂牌仪式,扩大法学专业实习影响。这样,从共建伊始就规范建设,为实习基地规范管理打好基础。然后,应科学管理实习基地。建立实习基地后,不能三分热,而是应按协议内容深入开展实习基地制度建设工作。法律院校应建立健全“法学专业学生实习指导书或大纲”、“法学专业学生实习操作规程”、“法学专业实习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遴选办法”以及实习相关表彰制度;实习基地单位应建立健全“实习生管理教育培养制度”等,起到共同培养法律人才作用,但应切忌只为了“管”实习生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岗位时,应根据实习计划与目标要求进行安排,而不能将实习生安排在与实习不相干的岗位,导致实习生无法适应或无法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人身安全乃实习重中之重,双方应该协商制定“实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相关制度,防患于未然,确保实习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三)加强实习前期集中培训
实习前期集中培训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二是实习动员;三是实习岗前培训①。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就是利用法律院校现有专业见习、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多种实践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体系化训练,使学生循序渐进储备法律理论知识和提高法律事务能力,以便实习使用。实习动员大会一般由法律院校负责实施计划的实习管理部门组织落实,通过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态度、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纪律、实习要求、实习考核、实习安全等内容,在思想上有一个全新认识,并就以上动员内容,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起积极引导作用。同时,引进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工作者肩负的职责和道德标准,理解职业定位,把握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理念,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廉洁等司法准则,为人民谋利益。实习岗前培训主要由法律院校与实习基地联合开展,主要使学生了解实习单位上下班、保密等相关制度,通过办理案件提高法律思维能力、准确适用法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办案技巧。实习前期集中培训,其目的是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实习,了解如何实习才能提高实习质量。
(四)建立健全实习质量监管制度
既然法学专业实习是由法律院校和实习基地实施,那么实习质量全程监管理应由双方完成。法律院校在建立完善的制度基础上,应成立由院系领导、教务与学工部门、带队教师、实习小组长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统一管理,集中实习,建立“法学专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见附表)。这是保证实习质量、确保实习不流于形式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实习日常管理。一是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可以为学生或动员学生购买保险,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实习学生纪律管理,严格请假制度,实习生请假须经带队教师、指导教师、政工部门及学院四方同意,并且在学院办理正式手续,销假后还需补足实习期间的请假时间;三是要求实习小组长认真负责做好考勤,每周向带队教师报告小组实习生一周情况;四是实习带队教师至少两周到实习单位检查1次,与实习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沟通,掌握学生实习信息,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并填写实习检查表;五是开展实习中期检查,由院系领导、实习管理人员组成调查组,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中期检查,了解实习单位想法和实习生问题,协调解决困难。同时,实习管理部门要及时反馈检查情况,督促小组长和带队教师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不足;六是实习结束后,检查或要求学生写实习日记、实结、典型案例分析和实习鉴定表,举办“实习工作总结表彰研讨会”等活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表彰先进,加强与改进实习工作,促进实习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实习基地也应由领导、政工或人事部门、实习指导教师组成实习工作小组,制定相应实习计划及目标。按照实习指导教师遴选办法遴选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岗前培训和日常管理,明确实习生身份,举办“案件讨论会”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实习生参与案件办理,撰写法律文书,适当放手,指导实习生独立完成案件办理;严格实习考核。如此双管齐下,才能监管实习全程,提高实习质量。
(五)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应包含两个方面,即何时安排实习和实习多少时间。我们认为,基于实习目标、以生为本和实习基地实际情况,实习应安排在下半年,从学期来考虑应是第7学期(9月第2周后),理由有四:一是经过3年学习,学生已掌握实习所应具备的完整知识体系;二是下半年实习基地工作任务最紧张最繁重,学生实习可缓解实习单位压力;三是每年9月第2周后,国家司法考试已结束,学生无后顾之忧;四是经过“推免”、“保研”,实习考研的学生不多了。这样,考虑到学生和实习基地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安排专业实习,实习目标就更容易实现。至于实习多少时间,我们认为至少3个月或从国家司法考试后至第7学期寒假。理由是一宗民事案件的处理至少需3个月,多则6个月;刑事案件更是这样。另外,实习时间加长,实习生不但有更多锻炼机会,也能够实现“实习轮岗”设想,而且对于学校管理也有帮助。相反,如果仅1到2个月实习时间,学生基本不可能完整处理一个案子,实习效果明显打折。
(六)优化专业实习考核体系
所谓三步渐进实习模式是指在实习期内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师和酒店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分“适应、思考、研究”三步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工作中主动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具有饭店基层管理者的研究潜质,为成为酒店职业人打下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内容
实习教学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编写训练递性也不强,往往造成实习过程缺乏重点,使得学生如走马观花,无法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大大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一)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以往的传统实习教学指导方法中,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主要承担的是知识与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而没有把实习的不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作为主要任务,所以,很多学校和企业的双方指导教师都各自承担任务,没有任何衔接,产生教学任务脱轨现象。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知识在企业实习中根本用不上,太理论化了。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实习行为过程中的指导者、协调者等角色。故在三步渐进的实习模式中,我们提倡的实习指导教师扮演了关键性因素的角色,为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的角色定位。
1.实习过程的指导者
实习指导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指导实习生的生活适应方面、工作进展状况及酒店工作面临的问题处理等等,它是实习指导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尤其在实习三步渐进的前三个月。另外,指导教师还要为酒店基层管理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而精神生活管理应该是教师管理学生生活的重头戏。学生从象牙塔中学子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转变的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适应,比如酒店实习中的体力劳动关、观念转变关、角色转换关、环境变化关、社会适应关,诸如此类的关非常多。可见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影响正常的实习工作乃至对其学专业产生失望心态,如有些院校酒店管理实习生甚至放弃了毕业证而选择了中途退出实习。为此,指导教师成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是一位非常好的指导师,是学生心理的按摩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学生的服务和服从意识,努力适应酒店的陌生环境,勇敢走出实习的第一关。
2.实习三方的协调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协调者。实习指导教师是代表学院与酒店各部门沟通的联系者,协作落实和完成实习任务,协调与实习酒店管理者、学生、校方等三者的关系,稳定好学生的情绪,指导好学生工作,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尤其作为校方的指导老师,既要关心学生的工作状态,决不允许企业把学生视同廉价劳动力任意摆弄,但同时又不能随心所欲去干预酒店的人事制度和劳动纪律;而作为酒店方的管理和指导教师,更应明确学生实习目的和心理动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一有问题应立即与校方老师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对策。
3.实习工作的管理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管理者。实习的组织安排赋予了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实习工作各方面事务的权力和责任。包括实习组织的管理、实习纪律的管理、实习任务的管理、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成绩的管理等许多方面。把握住实习任务的进度,把握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热度,掌握实习各环节的基本情况,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
4.实习发展的完善者
实习是把学校教育的理论部分应用于实践,给了学生一次充分了解社会和所学专业,并能相互促进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年实习中了解社会,磨练了自己,获得了成长。同时学校通过学生的实习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不足,相应地调整专业教学方向或方法,尽可能培养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从而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指导实习工作中,实习指导老师不断发现学生新问题和新情况,收集第一手的材料,并运用一定的理论去探讨研究,不断改进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等,才能成为教学实习发展中的完善者。
5.实习成绩的评价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评价者。校方指导教师与酒店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共同负责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每当实习结束后,对实习三步骤的每一过程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行为及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通常以检查学生的实习记录、个别谈话、岗位带教师傅评语、客人记录本等方式进行。实习指导教师时常注意观察学生完成全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从而判断每个学生各种能力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给予必要的咨询,以便学生及时进行修正。指导老师是一位合格的裁判者,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具有公正的评判权。
(二)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标准
基于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如何评价实习指导教师是否合格,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核。关注高职院校的人员配备、实习基地的人员配备,及双方人员的管理指导等工作的具体项目的评价,具体如下。
1.首先评价实习基地基础教师配备情况,了解实习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数量等,以防造成师资配备集中在年轻化、低职称、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同时也关注实习基地的带教教师的情况,尤其关于工作培训经历等。
2.具体关注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时,注重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分各等级。
二、营销策划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由于学院2010年和2011年在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的半年集中顶岗实习,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2012年就尝试把集中顶岗实习的范围扩大到营销策划专业。由于集中顶岗实习是后来调整的,在最初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没有,营销专业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且对顶岗实习的岗位认识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抵触情绪大。2.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较差。学生从学校环境转换到工作环境,有的对顶岗实习单位的伙食、住宿条件、工作环境不满;有的对单位工作时间长、加班、上夜班等不能接受;有的难以适应单位严格的管理和紧张的工作氛围,要求中断实习;有的因缺少工作实践与交往的经验,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甚至与实习单位领导、同事产生矛盾和冲突。这部分学生带着情绪不能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进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3.顶岗实习的专业岗位层次较低。学生的实习岗位虽然专业对口,但他们多数被安排在简单重复性劳动的岗位上,没有机会轮岗换岗,不能按计划学习各个岗位的技术技能,接触企业重要技术岗位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多数学生认为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不够积极,这使实习效果也受到了较大影响。4.实习指导难以到位。顶岗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当与校内实践教学一样,有教师全程指导。但由于人力与财力所限,系部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不可能派老师一直跟随学生,对学生进行全程监控和全方位指导,而企业指导教师也只是名义上的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都没有给予指导报酬,他们对学生的指导难以到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5.实习评价机制缺少科学性。目前系部是以实习日记、实结、实习单位鉴定等形式考核学生,由学生自我评价、企业指导教师定性考核、校内指导教师综合考核几方面组成。企业指导教师评语大同小异,没有区分度,学校指导教师由于对学生实习情况了解不多,仅凭实习日记、实结或教师对学生的印象给予实习成绩,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依据不足,评价缺少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