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50: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统计学的局限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07-03
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ce Tutoring System,简称ITS)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能够因材施教的教学系统,使“计算机导师”贴近人类教师的水平,具有推理、诊断、决策的能力。能够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
一、智能教学系统的模型及功能
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原理分析,智能教学系统模型应包含学生模块、教学策略模块、知识库和智能接口几个主要模块,各模块的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学生模块记录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其依据为学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问答历史,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样,系统通过学生模型就可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学。
教学策略模块根据学生模块情况和知识库做出智能化的教学决策,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和意见等。
知识库存储所要教的学科领域知识和教学知识。
智能接口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实现更普遍意义上的人机对话。
智能教学系统与传统CAI相比,具备以下功能:
第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当前的知识水平,以此为依据为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决策,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进度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具有适应能力。
第二,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人机对话,并能对带有学生个性特点的问题做出解答,从而具备更好的交互能力。
第三,能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和给出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具备纠错能力。
第四,大大拓宽了CAI的模式,例如建立虚拟教室、智能导师系统、教学模拟等。从而使CAI不再是简单的课本搬家、教室搬家,而具有更多的创造能力。
二、智能教学系统的局限性分析
智能教学系统虽然较传统CAI在诸多方面有很大改进。但就智能教学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目前的研发现状而言,应当冷静地看到,它自身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
要计算机解决某个问题,有三个基本的前提:必须把问题形式化、必须有一定的算法、必须有合理的复杂度。由于人的智能活动不能完全形式化,因此,机器就不能将人脑的智力活动全部复制出来。教育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学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
1.智能教学系统不能实现自我更新,自我改进
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原理是把现有的专家的知识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的迅猛增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智能教学系统无法像人类教师那样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知识库的自我更新以及教学策略模型的自我改进。还需要人从外界对整个ITS进行翻新,甚至需要从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出发,重新设计ITS。智能教学系统的自我更新涉及机器学习这个难点。
2.智能教学系统适用的学习领域存在局限
以智能模拟的方法实现的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中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习领域。人的智能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领域。领域一是“刺激――反应”领域,其中包括任何形式的条件反射,与上下文环境无关的、各种形式的初级联想行为,最典型的如无意义音节的机械学习。领域二是数学思维的领域,这是比较适合于人工智能的领域。它是由概念世界而不是感知世界构成,这一领域中的问题完全形式化了,并可以计算,这一领域又可称为简单形式化领域,典型的例子如逻辑和有精确规则的游戏。领域三是复杂形式化领域,这是比较难把握的一个领域。这一领域包括原则上可形式化而实际上不易驾驭的行为,包括那些不能用穷举算法处理的。因而需要设计启发程序的系统,如围棋。领域四可称作非形式化行为领域,包括有规律但无规则支配的、我们人类世界中的一些日常活动,这一领域又称作感知思维领域。在这一领域内解决问题都是直觉的遵从,无须求助规则。包括一些规则不确定的游戏,如文字猜谜游戏。以上四个领域中前两个领域适合用数字计算机模拟,第三个领域只是部分可程序化,而第四个领域则很难驾驭。
与此相对应的,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言语信息分为符号学习、事实学习和有组织的知识学习,这些属于可形式化内容,适用于智能教学系统;智慧技能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其中前四项属于可形式化内容,适用于智能教学系统,而高级规则属于复杂形式化内容,部分内容不适用于智能教学系统;动作技能和态度领域的学习。在其认知成分中可以使用智能教学系统,但情感和行为成分等非形式化内容,则难以用智能教学系统来实现。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适用于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系统在教育中应用的重点应放在认知领域中的符号学习、事实学习和有组织的知识学习、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以及规则这些学习内容上。
3.与学生之间无法畅通交流
教育是一种交互活动,智能教学系统的交互功能虽然较传统CAI有所改进。但仍然缺乏在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自然的、畅通的途径。系统只能通过学生输入计算机的信息来判断其掌握和内化程度。而无法像人类教师通过自然状态的交流和观察来判断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机器智能”很容易被蒙蔽“双眼”,无法做到像人与人之间那样自然畅通的交流。此外,系统在遇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不能理解和产生对话,这会影响智能教学系统功能的实施。
4.决策和推理机制不完善
智能教学系统的关键智能所在是其决策和推理机制,即“教学策略”模块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推理做出灵活决策,这种决策基于学生模块提供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智能教学系统虽然加入诊断系统并不断调整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判断,但由于学习风格、认知特点等不能完全被形式化,因此,根据系统的教学策略模块中预先存入的诊断知识来评估不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推理过程也是有局限的。
三、智能教学系统在教育中应用的建议
1.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
虽然智能教学系统具有“智能性”。但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决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明确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导,应该把智能教学系统的应用纳入到教学设计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引领教学
全过程,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程度、情感交流,尽量照顾到每个同学。ITS不是将教师搁置了。而是把教师从ITS能做的事情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机器所无法替代的事情。例如,计划教学,开发教学补充材料,示范成熟的行为,启发、引导学生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特别是一个优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道德的影响和培养,是任何智能教学机器所无法取代的。所以,在利用智能教学系统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智能教学系统取代教师,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
2.注意教学模式的运用
作为一种教育技术的实现,ITS主要依赖于各种技术的发展,但作为一个能够实施完整教学过程的教学系统,ITS的应用效果更多地依赖于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传统CAI在教学中的应用都以个别化教学模式为主。但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青睐。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也为协作学习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目前,协作学习模式因其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和合作精神而日益受到重视。同一个智能教学系统,用于个别化教学模式和用于协作学习模式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智能教学系统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采用个别化教学模式或协作学习模式。
3.有效与网络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与Internet的进一步融合,ITS不仅仅在人工智能上单一发展。它要向多维的网络空间发展。网络化成为当今世界ITS系统的一大优势和特色。“无机不联”正是现代教育计算机使用情况的真实写照。智能教学系统应与网络相结合。借助网络的优势,完成在线学习、实时讨论、网上测试等多种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家中通过计算机登录到系统,系统按其不同的认知水平为其准备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完成学习时,系统通过自适应的测试确定学生新的认知水平,作为其下一次登录学习时为其准备学习内容的依据,并向学生提出进一步需学习内容的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时地与其他在线的学习者进行讨论,并可通过E-mail的形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在教研室或家中登录到系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测试内容进行更新。网络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有机结合,相互补足,必将构建成一个新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士同主编.人工智能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1]王永庆.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舞蹈剧目课是一门艺术表现性课程,是通向舞台的艺术性训练课程,在舞蹈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舞蹈艺术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场地、课时、教师精力等局限性,浪费时间、精力,事倍功半。如今,我们看到了新媒体舞蹈对剧目课教学的影响作用以及新媒体技术在剧目课中应用的可能性。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计算机对舞蹈进行记录和编创,很少涉猎舞蹈的课堂基础教学,或者所采用的技术过于依赖硬件的配置,增加了应用的难度,不适用于舞蹈教师或演员的独立操作。本文立足于舞蹈剧目课教学,设计一套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理念的适用于剧目课教学的交互式系统。
1 舞蹈剧目课与新媒体舞蹈简析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图画),结合音乐、舞台艺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1]。舞蹈剧目课属于艺术表现性的训练课程,每个剧目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它是包含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鲜明的创意、具体的角色、丰富的情感意志以及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众多姊妹艺术的结合体现,加强舞蹈剧目课教学,对当前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艺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舞蹈剧目课是舞蹈教学的本质与核心[2],传统的剧目课教学采用“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口头讲解、亲自示范动作、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想象营造出一个原生态传承的特定环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具有现场感,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临场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当堂提问,但由于场地的面积、人员的数量、教师的精力、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舞蹈艺术的身体体验等原因,使得学生形成了单调和孤立的学习方式,而束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4]。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兴起,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艺术的各个门类当中,正如马晓翔在《新媒体艺术透视》一书中提到的:“新媒体艺术不仅是计算机合作与兼容数码技术创作作品的方式,也是用计算机的计算力量和技术来创作新符号、新定义、新的交流与形式的方式。”舞蹈艺术作为一门多种艺术共同融成的综合性艺术,其与新媒体技术更能擦出不可估量的火花,美国著名编舞家兼数字艺术家阿尼达?程如是说:“新媒体技术不仅是舞蹈记录和传播的物质媒介,更是激发灵感的技术型缪斯。”可见新媒体技术对舞蹈艺术数字化革命的真正含义[5]。如前所述,剧目课作为舞蹈学习通向舞台的表演性课程,可以从新媒体舞蹈的本体特性中找到新的教学理念,即在全新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立足于创意理念,并且融合了高新技术手段和互动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更新传统剧目课的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支持,搭建具有完整资料库、训练实时采录比对功能、远程/在线反馈功能、舞台模拟再现功能等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远程/在线学习的剧目课教学平台,以期做到教学中的事半功倍,对舞蹈剧目课教学改革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该平台的搭建需要多学科的跨界合作,本文仅对平台中所需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与实现。
2 基于新媒体舞蹈理念的剧目课教学系统模型规划
本系统是一套适用于舞蹈剧目课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数据库形式管理课程参考资料和用户个人资料,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用户的个人练习进行原型比对,给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设计允许用户选拼动作进行新剧目的自由开发。
本系统吸纳了新媒体舞蹈的理念,将剧目课与虚拟的数字化舞台直接相连,并允许用户自由创作,激发创作的灵感和表演的热情,为实际的舞台演出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剧目经验。
本系统模型的具体规划如下图所示:
其中,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是技术中的重点,接下来,本文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3 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
3.1 芭蕾舞的算法定义
西尔维亚・蒙托亚:UIS是联合国组织架构内主管教育、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分支机构。UIS在联合国的授权下,在国际层面收集并比较数据。我们遵循双重管理系统:既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管理章程,又遵循联合国统计委员会(Statistical Commission)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后者对全球范围内的数据收集活动进行指导。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依据一定程序收集并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数据。在数据之前,我们会与数据来源国沟通,说明什么样的指标和数据将会被。鉴于某些数据的政治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理解某些信息的无法获得政府批准。作为联合国分支机构,我们充分接受和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即国家是唯一有权决定相关事务的主体。UIS也承担某些独特职务。我们掌握全球对教育、科研、研究者投资的数据,并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商等活动,如参与教育方面SDG4最终指标的建立。除了数据收集以外,我们还帮助国家确立教育发展指导方针,加强能力建设、确定相关指标等。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非常愿意与各国协作努力。这也是我们这次来到青岛参加国际教育信息化会议的原因。
当前,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员流动性增强,数据的流动和发展边界不复存在,这在移动设备、云存储的发展等方面可以窥见端倪。UIS充分认识到这一现实,并将更好地应对挑战。我们将与各个国家共享建立更佳数据和指标的可能性,并愿意帮助国家制定自己的发展框架。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各国自己的事务,而非UIS的核心职能。因此,我们希望与国家和国际社会展开充分合作,但并不会过多干涉各国内部事务。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哪些颠覆性的影响?UIS在促进以上目标实现过程中能够提供哪些支持7
西尔维亚・蒙托亚:此次会议期间,很多发言者探讨了ICT发展的不同方面,他们的职业背景各不相同:有的来自产业界;有的来自政府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同事正在致力于为各国制定共同框架的开放平台提供政策建议。在此方面,我认为指导方针是清晰的:框架首先阐明了可获性的问题,即儿童是否能够真正通过电脑学习并获得相关技能。如果儿童不能阅读、理解和识字,他们同样不可能通过电脑阅读网页。此外,框架阐明了这样的电子设备需要在学校安装,而这需要社会多方努力。首先,政府要激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互联网服务,即学校没有设备和网线,那么ICT的发展进程就很有可能受挫。其次,政府并不是唯一供应商,市场参与者也应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在寻求利益的过程中完成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良好的宽带和软件研发系统,因此科研机构的作用也很重要。
GPS等高科技让我们能够发现过去被排斥在数据统计之外的人群,这说明从前的很多数据都是低质量的。因此,科技是帮助人们精准发现数据对象、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工具,并将直接促进教学的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习相关技术,准确识别学习者的需求。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索思的演讲中提到了教师能力建设的相关内容,而这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关注教师、为教师投资,并铭记一个事实:在家长工作缠身的今天,教师往往是与孩子打交道最多的群体。ICT和SDG4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此外,我认为教师能力建设也应成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需要在不同层面上完善各项指标,包括市场指标、区域指标、国家指标等。我认为,容纳更多维度的指标应被提上议程,以帮助各国从更综合的角度制定ICT计划。我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挑战。中国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将代表其所在的地区,我相信中国有能力将建设更多指标的需要提上议程。此刻是推动《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对该教育议程的重视对全世界来说都有重要意义,我们欢迎中国向世界各国分享愿景、目标和相应措施。
具有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建设能力的国家都希望推动自身教育发展进程。UIS密切关注各国的建设能力和需求的公布,但这一过程应当是各国自主决定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尤其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建设进程中的平等性。《教育2030行动框架》还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一个事实:尽管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社会不稳定,甚至政治危机的状况,但他们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做得很好。该教育议程还可以让各个国家对邻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建设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自身行动和关键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毕竟,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多于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统计或教育评估带来了哪些机遇及挑战7
西尔维亚・蒙托亚:我认为,机遇肯定是多于挑战的。信息技术确实曾被误用,但即便如此,它确实带来了促进全球沟通的机会,这在过去不可想象。如今,借助移动设备,人们可以在全球层面进行沟通、分享和交流。然而,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这造成了不平等。信息技术也带来了很多其他问题,如在数据方面,很多人可以不受限制地收集和数据,这可能会对信息透明度和信息隐私带来影响。同时,某些信息收集过程可能会造成对个人、家庭、学校等主体隐私的侵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同层级的机构应协同行动,包括区域层面、国家层面、超国家层面等。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已经开始着手应对这一问题。对于以上挑战,我认为是可以通过管理和协作解决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追踪学生的表现,并与同事在全球层面分享信息。在很多情况下,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是一种重要手段,有时甚至是唯一手段。例如,在帮助患有亚斯伯格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人群以及残障儿童方面,我们能借助的手段往往就是信息技术。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创造性的方式使用我们的大脑。
三、国际评估项目应审慎和使用数据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PISA。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西尔维亚・蒙托亚:总体来看,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国家更好地认识教师的作用、更好地了解不同评估和合作手段的机会。PISA和很多其他国际评估项目一样,展示了对看似显而易见的问题进行认真评估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有机会思考“什么是概念框架”“如何将问题归位”“如何撰写报告”,以及“如何将学生表现与其他指标相联系”等问题。在这一方面,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为教师提供了获取和使用高质量数据的机会。如果想要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就要在数据获取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包括建立评估模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数据等方面。国际层面的数据可以让国家更有效地决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只是国际评估项目很多作用中的一方面。我们理解各国政府的难处,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现实状况和语言情况,单纯的比较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困难而不切实际的。尽管如此,国际评估项目为国家提供了参考高质量数据并了解学习结果等相关指标的可能性。国际社会对于数据处理过程有严格的程序规则,国际评估项目所获得的数据在质量和获取的规范性方面都是有保障的。同时,数据的和应用应当被认真考虑,任何篡改数据、夸大数据作用或在国家之间进行单纯比较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国际评估项目在教与学过程的信息收集、完善提高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
四、让各教育主体合理参与国际评估
《世界教育信息》:数据收集和统计是教育评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请您举例说明应如何保证数据收集和统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及如何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与制定战略规划。
西尔维亚・蒙托亚:在数据准确性方面,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主要国际评估项目的实施过程,就会发现国际数据质量管理中心在数据准确性的控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于信息收集过程是否合理、问题的设置是否遵循同一标准、如何处理报告中的数据缺失等问题,都要在数据收集和统计过程中被考虑与控制。UIS作为SDCA制定过程中的领导者之一,为处理相关问题,正在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框架,以让相关国家在推动这一进程时有更明确的指导规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81-01
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并且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难以与胰腺癌区分开来。目前AI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分析了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旨在探讨影像学的表现,提高AIP的认识度和诊断率。以下是我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例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第14届国际胰腺病协会公布的AIP诊断的国际标准,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随访证实或手术病理证实[1]。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例,患者的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0.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
1.2 CT检查 采用东芝Asteion/Super4四排螺旋CT机,在患者上腹部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CT平扫:在CT检查前患者口服1000ml清水,扫描范围为自膈顶至双侧肾脏下极。CT动态增强扫描:经患者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80-100ml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注射速度为2.5-3ml/s。之后在35s动脉期增强扫描,在75-85s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扫描层厚5mm。
1.3 诊断方法 至少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进行共同阅片,再进行分析和评价。其内容为:胰管改变情况;胰腺周围血管情况;胰腺形态;胰腺病变的CT密度;胰腺周围是否出现病变,其病变强化方式;是否有其他器官病变;胰脏周围是否渗血和假性囊肿等。超声检查:胰腺为低回声、弥漫性增大,并见所谓的腊肠状表现,也可以表现为受侵部位的低回声团块。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AIP影像学变现:2例患者局限型肿块;5例出现胰腺弥漫肿大。CT扫描病变:5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1例呈低密度。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胰腺病变区呈“雪花状”不均匀强化,病变渐进性延迟强化,强化程度由不均匀逐渐变为均匀。1例胰管出现轻度扩张;5例胰腺周围出现“包鞘样”结构;5例出现胰管狭窄或不规则形态;7例胰腺炎累及胆道系统。胰腺“包鞘样”结构、胰管改变、胰腺周围多发假性囊肿、胆道系统受累结果,见表1。
3 讨 论
3.1 AIP诊断标准 AIP的诊断依据为影像学。采用第14届国际胰腺病协会公布的AIP诊断的国际标准[2]。
3.2 AIP影像学特征 AIP呈“腊肠样”胰腺肿胀;胰腺病变区呈“雪花状”不均匀强化,病变渐进性延迟强化,强化程度由不均匀逐渐变为均匀;胰腺病变周围出现“包鞘样”结构改变。“腊肠样”胰腺肿胀为胰腺外形肿大、边缘光滑,胰腺呈弥散性或香肠形状;胰腺病变区出现CT异常。因为胰腺内间质纤维化,造成腺泡细胞萎缩、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以病变呈“雪花状”不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方式。AIP重要影像学特征是病变周围可见“包鞘样”改变,当其改变进一步增多时,就会出现胰腺周围血管受累呈狭窄改变。
总之,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作为一种特殊的慢性胰腺炎,它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为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依据。
关键词 肺 早期矽肺病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
矽肺系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多见于采矿、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石英制粉、机械制造业的工人 [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ct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笔者搜集我院1998~2002年间23例患者进行平片和ct检查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均为男性,年龄34~51岁,平均40.5岁。均有粉尘长期接触史,无症状者14例,系体检发现;另9例因咳嗽、胸闷、胸痛就诊,其中4例伴有气促。
1.2 方法 采用拍摄x线正、侧位胸片及ct检查。
2 结果
2.1 平片表现 8例平片无异常发现,11例显示双肺纹理增粗、增强并伸展至肺野外带,其分支相互交叉。4例显示双下肺小结节影,其中2例伴有极细的网状纹理。
2.2 ct表现 23例均表现为肺内多发小结节影,直径2~4mm,以肺后部较密集,结节密度较大(95~154hu),边缘清晰,其中6例仅局限于上叶。14例肺小间隔增厚,其中9例局部肺透亮度减低呈磨砂玻璃样改变。7例局部出现小叶中心性或灶性肺气肿,4例显示局限性胸膜增厚,1例显示肺门淋巴结增大,并见蛋壳状钙化。典型x线表现与ct表现见图1~3。
图1(略),男,39岁,双肺纹理增强、增粗。
图2、3(略)同图1病例,双肺散在小结节影,直径2~3mm大小不等,结节密度较高,边缘清晰。
2.3 结果 3例因诊断为“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穿刺活检证实,5例追踪5年以上,9例追踪5年以上,经随访观察由尘肺诊断组确诊。
3 讨论
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进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二氧化硅定为可疑致癌物。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接触二氧化硅的工人患肺癌和肺结核的危险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对矽肺患者要高度警惕,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3.1 平片检查 长期以来,矽肺的诊断有赖于传统x线,但对于早期矽肺患者,x线平片发现率较低,本组病例检出率不足20%。肺纹理增粗、增强缺乏特异性。
3.2 ct检查 ct具有高敏感性、高分辨力,克服了胸部平片多组织结构重叠的不足。能更早检出病变,能更详细了解小结节的范围、分布及一些继发性改变,如显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或局限性肺气肿以及局限性胸膜肥厚 [2] 。
通过本组病例的ct、x线平片表现,结合穿刺活检、随访和手术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我们认为ct在诊断早期矽肺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是可靠的早期矽肺的检查方法。
一、前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是其必然包括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国民统计学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关系的内容。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站在五大核算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属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内容,相关学者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宗旨是及宏观统计之大成。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学必须要建立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否则将会无法很好的满足国民经济管理对统计的要求。
二、现代方法的统计化问题
对于国民经济的统计,主要是能够引入各种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在各个学术领域吸收相关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并且以此来使其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统计学的要求[1]。对于现代化方式的选择,不能够仅仅是模仿现代化的方式,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研究,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必须要重视应用理论的研究,这能够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将经济统计中的问题阐明,如此一来,现代方法也就属于统计化的内容了。要想使统计工作更好的完成就离不开对相应的统计指标的利用,但是目前对于指标的问题,其规定还不够明确,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探讨分析。指标是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反映,但是客观的现象是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其指标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对于统计学的发展与研究,一定要能够对各项指标进行完整的确立,同时也要进行全面的解释,以此来满足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
三、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设计
(一)以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来设计局限性
经济统计学,主要是按照再生产的基本环节进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的,首先是对相应的社会产品进行生产统计,然后是对社会产品的流通性进行统计,尤其是要对其的分配以及使用进行明确的统计[2]。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要的困难是难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界限进行明确,以至于在价格方面以及金融统计的内容方面,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仅仅是按照再生产的环节进行安排,那么很多的内容是无法归纳到相应的学科体系中,这样只能将其归纳到相关的综合统计分析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导致这一模块中的内容越加的复杂与庞大。
(二)以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位置的设计需要深究
近年来,很多的学者都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系统进行研究,并且以此来对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进行设计[3]。首先是对国名经济的总量进行核算,其中包括资金流量、国际收支核算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等,这样的安排会导致现代化的内容逐渐增多,但却也十分简单明了,能够满足宏观调控对于经济统计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核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无法容纳一些国民经济中的动态统计内容。
(三)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
要能够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根据近年来宏观经济管理对于统计的要求,要把其中的动态统计、结构统计以及相关的国际经济比较统计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补充,将其相互结合,对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来说,必须要能在量化的基础上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高度,对统计方式进行研究,不能够仅仅是局限于再生产的四大环节[4]。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统计研究,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国民自愿的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的统计、国民经济动态的统计、结构的统计、国民经济关系的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的统计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必须要坚持先存量统计,后流量统计的形式,在流量的统计中,主要是按照总量的指标进行统计,但是对于指标的统计,要能够遵循着先总量统计、然后再进行分部的统计,最后进行动态统计以及结构统计。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人们能够迅速掌握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概论。
(四)结构设计是动态的以及相对的
通过相关学者对于经济统计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在经济统计的内容上,属于一个相对优化的问题,很多的专著中都是主要讲经济的存量统计,并且能够在进行经济存量统计时候,将其中的存量以及流量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5]。一些学者则是先讲流通统计或者是分配统计,很多学者的阐述都是不相同的,并且内容的安排不是有序的,必须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些设计。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内容
首先,是国民经济资源的统计,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劳动力资源的统计、自然资源的统计以及国民财产资源的统计等,在国民经济运行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各项生产以及生活服务才能够得到有序的展开。其次,是对于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主要是在一定的时期之中,通过对经济运行总量进行统计,能够使人们充分的掌握到相关的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其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了生产、流通、分配以及使用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社会生产是主要的基础,生产成果则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然后,对于国民经济的过程进行统计,主要是指能够在完整的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将一些若干项目运行的子过程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是国民经济的动态统计,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数量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预测,尤其是对其中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也要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内部组成进行分析。最后,还包含了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国民经济效益的分析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分析等方面。
五、结语
国民经济的统计必须要能够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进行完整的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要能够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适当的方式使其能够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力.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回顾[J].内蒙古统计,2011,1(1):50-51.
[2]赵彦云.世界SNA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统计,2012,2(2):60-65.
[3]孙中震.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J].上海统计,2010,3(1):30-31.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于1969年由Barrows教授提出,是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向导,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PBL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提出或引导提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评估系统和激励体制等,在实施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地综合运用课程内外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PBL教学方法的实施,改变了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早期就能够学会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释或解决临床问题,很好地实现了基础学科之间及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组织、表达、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为其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2]。肿瘤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并且近十余年肿瘤知识更新迅速,肿瘤的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的理念越来越重要。因此,肿瘤学的教学随之纳入了很多新的教学内容,如肿瘤的综合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心理学,等等。这些内容的扩展,给临床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展适合现代肿瘤学的教学模式,是肿瘤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尝试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肿瘤学临床课程中,对比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传统教学法,对新疆医科大学60名实习学生进行观察和考核,得出以下结果。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新疆医科大学2010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于我院肿瘤中心实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本科及本硕连读班学生共60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PBL教学法,共30人,对照组为LBL传统教学法,共30人,两组学生年龄及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30名学生采用PBL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
对照组学生共30名,使用LBL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为主导,按照课本编写内容进行灌输式教学。
1.3教学效果评估
常见恶性肿瘤诊治知识评估,采用答卷形式,内容包括理论及病例分析两部分,理论50分,病例分析50分,分别计算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教学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试卷考试成绩比较发现,在理论知识方面,二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例分析方面,PBL教学组好于LBL教学组(P
3.讨论
医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悉临床分析问题思路,能够鉴别诊断,同时有施治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方式及学习态度对达到教学目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将LBL结合PBL运用到管理实践教学中,既克服了LBL以个体为单位学习发言的局限性,又克服了PBL“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4],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分析和诊断以往真实事件,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善思维、增长智慧,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学会应用、检验和发展理论知识。
医学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PBL教学过程中重视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理论知识,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技能。这些都是作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可缺少的[5]。这种联合教学模式适应当今肿瘤科临床实习的教学需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值得今后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Neville AJ.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J].Med Princ Pract,2009,18:1-9.
[2]刘杨.PBL教学模式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Basic Medical Education,2015,8:694-696.
[中图分类号]R75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90-02
白癜风作为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色素障碍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光疗方法,国外文献报道用于治疗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驱虫斑鸠菊注射液(vemoniaan.thelminticawsxldinjeefion,W)是利用科学方法从新疆特有的菊科植物一驱虫斑鸠菊的种子中提炼而成的,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经多年临床应用显示,该药对白癜风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是多种多样的,针灸疗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NB-UVB对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和针灸在治疗上的协同作用,以及三种治疗有无疗效相加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四组:①驱虫斑鸠菊+NB―UVB+针灸组(A组)20例,其中寻常型14例(泛发性2例,散发性3例,局限性9例),节段型6例,进展期5例,稳定期15例;②驱虫斑鸿菊+NB-UVB组(B组)25例,其中寻常型18例(泛发性3例,散发性4例,局限性11例),节段型7例,进展期9例,稳定期16例;③NB-UVB+针灸组(C组)22例,其中寻常型16例(泛发性2例,散发性4例,局限性10例),节段型6例,进展期8例,稳定期14例;④NB-UVB组(D组)23例,其中寻常型17例(泛发性3例,散发性4例,局限性10例),节段型6例,进展期7例,稳定期16例;四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白癜风分型及分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四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白癜风分型及分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皮肤病学组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草案)(2003年修订稿)进行分型及分期。
分型:①寻常型:局限性,单发或多片白斑,局限于某一部位;散发性,散在,多发白斑,常呈对称分布;泛发性,多由散发性发展而来,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有时仅残留小片岛屿状正常肤色;肢端性,白斑初发于人体的肢端,而且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②节段型:白斑为一片或数片,沿某一皮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
分期:①进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渐向正常皮肤移行、扩大,境界模糊不清,易发同形反应。②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白斑边缘色素加深,没有新的白斑出现。
1.3治疗方法
A组:①肌内注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1次2ml,每早1次。注射1小时后,晒太阳或行NB-UVB光疗。30天为1疗程,停药3-5天,再行第2疗程。②NB-UVB光疗按设备说明书所推荐方法2次/周,起始剂量0.3J/cm2,以后每次剂量增加0.1J/cm2,如有红斑,瘙痒,水疱等不良反应则维持原剂量辐照或者停止辐照1次。中断光疗1周者再次治疗时仍维持原治疗剂量:NB-UVB组单纯行NB-UVB光疗同联合组。③针灸取穴:血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膈俞(双)、三阴交(双)、阿是穴(皮损处)。局部穴位作常规消毒后,用普通1.5寸毫针针刺以上穴位,得气后静留针30分钟,1次/日,20天为1疗程。白斑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从外向内,以同心圆方式.梅花针轻巧扣刺,以局部皮肤微微泛红或微量出血为度,2次/周。共进行6个月治疗。
B组:药物驱虫斑鸠菊的使用与NB-UVB光疗同A组
c组:针灸方法与NB-UVB光疗同A组
D组:只进行NB-UVB光疗,NB-UVB光疗同A组
1.4药物与设备来源
(1)斑鸠菊注射液(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
(2)光疗设备: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ss-03AB型紫外线光疗仪(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波长310-315nm,峰值3llnm]。
1.5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白斑复色率100%;
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白斑复色率≥50%;
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白斑复色率≥10%或有较多色素点形成。
无效:白斑无变化或缩小,白斑复色率≤10%。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不良反应检测
用药后每次随访或就诊时,询问并记录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时间、处理及结果,症状包括局部刺激症状、过敏症状和全身症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的相关性,分无关、可能无关、可能有关、有关。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对多个样本率的比较,用行×列表的x2检验和行×列分割x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2、结果
2.1疗后3个月四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四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统计结果显示A组痊愈率高于其它三组,B组和c组高于D组(P0.05),B组和c组相比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00,P0.05)。四组患者有效率相比,A组高于其它三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P0.05),即驱虫斑鸠菊或针灸联合NB-UVB照射,以及驱虫斑鸠菊+NB-UVB+针灸治疗白
癜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NB-UVB照射、针灸与驱虫斑鸠菊三者在白癜风的治疗中有协同作用,见表1。
2.2安全性评价
90例患者均无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A组和B族各有2例、C组1例发生局部不良反应,出现红斑、瘙痒、疼痛,调整NB-UVB剂量后缓解,继续完成治疗。四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血、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均未见异常。
3、讨论
现代医学关于白癜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既往主要有遗传、自身免疫、黑素细胞(MC)自毁以及神经化学因子等几种学说,此外,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微量元素含量偏低、免疫缺陷、微循环障碍以及表皮黑色素生成障碍等病因有关。
驱虫斑鸠菊为一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经测定含有K、Ca、Nn、Fe、Cu、Zn、A8、Sb、Rb、Sr等多种微量元素,富含Ca,Sr等元素(白癜风患者缺乏的元素)。白癜风病人存在着免度异常,而驱虫斑鸠菊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但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同时驱虫斑鸠菊还可以促进黑素细胞增殖,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以上三方面可能为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奠定了基础。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的、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多在24小时以内完全恢复,但可有反复的发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障碍。TI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TIA的病因很多,动脉粥样硬化是最重要的原因,其他有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一过性低血压、颈部血管受压等。现就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TIA患者128例,其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30~69岁。患者在入院前1个月内至少发作1次,其中颈内动脉系统8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30例,累及两个系统12例。
1.2 临床表现 男性多于女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一般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出现可逆性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损害;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
2 结果
2.1 TIA发作累及的脑血管系统
128例TIA患者中,以颈内动脉系统多见86例(67%),椎基底动脉系统30例(23%),累及两个系统12例(10%)。
2.2 TIA发作频率、发作时间与后继脑梗死
128例TIA患者中,发生脑梗死52例(41%),其中颈内动脉系统35例(67%),椎基底动脉系统10例(19%),累及两个系统7例(14%)。52例发生后继脑梗死患者与7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相比,其发作频率增多,发作时间延长,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临床上应注意完善检查以明确TIA的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预防再发。症状在24h内完全消失定义为TIA,这仅仅是人为的规定,事实上如症状持续超过3h则脑部可能已经出现梗死性病灶。对于频繁反复发作的TIA,如常规治疗仍不能完全终止发作,可根据病情增加联合用药或增大药物剂量、延长治疗疗程,但联合用药时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于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目前认识上还存在分歧和争论。多数认为:①虽然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但绝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与主动脉一颅脑动脉的粥样硬化有关;②这种反复发作主要是供应脑部的小动脉中发生微栓塞所致;③此外,这种发作也有可能由于血流动力学的、血液成分的异常等触发因素所引起。也有极少数患者是因微、小量脑出血所致。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基础上,由于下列一种或几种触发因素的作用,使某些脑小动脉闭塞而引起小动脉-毛细血管床中的局限性低氧、缺血发作症状。如微栓子很快崩解或移向远端,或小动脉痉挛解除,或因侧支循环的及时建立而纠正了这种局限性脑低氧,症状可在24小时以内消失,即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虽然,这种发作的时间限度是人为规定的,但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往往脑部己发生或轻或重的梗死性病灶,故不应再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
脑栓塞的起病年龄不一。因多数与心脏病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所以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起病极急骤,大多数并无任何前驱症状。起病后常于数秒钟或很短时向内症状发展到高峰。个别患者可在数天内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系由反复栓塞所致。脑栓塞可仅发生在单一动脉,也可广泛多发,因而临床表现不一。除颈内动脉栓塞外患者一般并不昏迷。一部分患者可在起病时有短暂的意识模糊、头痛或抽搐。神经系统局灶症状突然发生,并限于一个动脉支的分布区。因栓塞约4/5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前半部的分布区,因而临床表现是面瘫、上肢单瘫、偏瘫、失语、局灶性抽搐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系统病变的表现。偏瘫也以面和上肢为重,下肢相对较轻。感觉和视觉可能有轻度影响。但一般不明显。抽搐大多数为局限性,如为全身性大发作,则提示栓塞范围广泛,病情较重。1/5的栓塞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后半部的分布区,可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的表现。
关于椎基动脉的TIA发作中,如果只出现眩晕发作及跌倒发作时则多不发生脑中风,而如在TIA中出现颅神经损伤及轻偏瘫时,多预示不久将发生脑中风。
已有此病发作时,如未经适当的治疗而任其自然发展,则约有1/3的患者在数年之内有发生完全性脑梗死的可能,约有1/3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的功能,可导致严重的脑功能损害,亦有1/3可能出现自然的缓解。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老年性脑白质改变(Age-relatedwhitematterchanges,ARWMC)是Scheltens[1]于1998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术语,指的是脑室周围深部脑白质区中的斑点状及斑片状异常信号改变,在MRI上T1加权为等或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ARWMC可见于正常老年人,也可见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或有局灶神经系统体征者。ARWMC是脑损害的早期标志[2],也是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的早期信号[3],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近年来ARWMC在老年人群中检出率大大增加,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的表现是国内外学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为了预防ARWMC的发生,做到早发现,积极治疗,我们对120例ARWMC者与100例脑MRI正常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ARWMC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观察组120例,均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经头颅MRI检查证实有ARWMC,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62-88岁,平均72.3岁,其中60-69岁者26例,70-79岁者65例;≥80岁者29例;合并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30例,冠心病10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3例,血管性痴呆20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60-87岁,平均70.2岁;合并高血压27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26例,脑出血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应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为12-5MHz的高频探头,检查前嘱患者休息5-10min,取平卧位、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检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CCA),至分叉处探测颈内动脉(ICA),纵切检查后,将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行横向扫查,测量指标包括: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形态、大小和回声特点,并计算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Crouse积分),表示分别将同例CCA、ICA、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各个孤立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得到该侧动脉斑块积分,双侧斑块之和为其斑块总积分;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血管腔内膜界面的前缘至中膜-外膜界面前缘的垂直距离,IMT增厚指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后壁的最大IMT≥1.0mm或分叉处后壁的最大IMT>1.0mm[4];③估计管腔狭窄程度,狭窄程度=狭窄处的最小内径/狭窄远端最大内径×100%。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表示为(x±s),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见表1。
观察组120例中有84例(70.7%)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272处,其中颈总动脉61处,颈内动脉30处,分叉处160处,颈外动脉22处;IMT>1.0mm者28例(23.9%);颈动脉狭窄20例(16.3%),其中狭窄1.0mm者12例;颈动脉狭窄
3讨论
老年性脑白质改变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病理改变是脑白质内局限性和弥漫性脱髓鞘及胶质增生[2]。王国艳等[5]研究已证实,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和脑动脉硬化是老年性脑白质改变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众所周知,大脑的血流供应70%-85%来自颈动脉,而且颈动脉是脑动脉的上游血管,颈动脉的硬化程度与脑血流的灌注直接相关。
据文献报道,弥漫性脑白质改变与症状性颈动脉疾病有关[6,7]。Streifler等[8]对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切除术试验(NASCET)中的596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在试验开始时所有患者均无ARWMC的CT表现,平均随访时间为6.1年。在随访期间,有18%的患者发生局限性ARWMC,3%的患者发生弥漫性ARWMC。超过1/3的ARWMC患者发生过1次或多次卒中,而相比之下无ARWMC的患者发生卒中的比例不到1/4(P=0.01)。ARWMC患者更倾向于发生腔隙性卒中,ARWMC的发生也与小的深部梗死患者比例的增多有关。在对进入试验时就存在局限性ARWMC的89例患者进行的一项独立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大约1/3的患者发展为弥漫性ARW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