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动态监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2 16:50: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利动态监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利动态监管

篇(1)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扶绥县地处低纬,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1.3-22.8℃,历年最低气温-0.6℃,历年最高气温39.5℃,日平均气温≥10℃。左江是扶绥的第一大河,称为扶绥的母亲河。左江属珠江水系,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可通航500吨位和150吨位的船舶,随着下游老口电站的建成,通航吨位常年可达1000吨。左江河运船舶顺流而下经南宁沿西江航道可通达梧州、广州、香港等地,逆流而上可通达越南[1]。

长期以来非法采砂破坏河床与侵损河岸污染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水政监管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未能及时发现,所以很难有效治理,违法者往往采用突击的形式“作案”,监管人员到来后则遁去,与执法者玩起“捉迷藏”,盗采者因此而屡屡得逞,危害巨大。如何杜绝此类似事件的发生,一直是地方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若能在其“作案”之初则给予立即监管,把非法盗采和侵损河床河岸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此类事件的发生率将大幅降低。据于此,本文提出的应用高速发展的3S技术搭建扶绥县水政监察动态管理系统。对河道进行分段实时监控,及时拍照、摄像,使得非法侵损河道、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此外,管理平台还兼顾有河道受自然灾害威胁预警之保护功能。

1 建设任务

扶绥县水政监察动态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信息化建设标准,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补充完善我县信息化建设标准、制度,规范水政监察建设,提高扶绥县水政监察建设的标准化程度。

(2)数据中心建设

根据国家及区厅要求,建立县级水政监察动态管理系统数据中心,以实现各类水政监察数据的存储、管理、共享、交换等。

(3)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整合已有的各业务管理系统,建立水政监察动态管理系统,并建立其他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网上监察、公文网上审批传递的现代化动态管理[2]。

2 技术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260―2002

(2)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

(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1992

(4) 《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GB 14395-93

(5)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1992

(6)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1993

(7)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1997

(9) 《地籍测绘规范》,国家测绘局 CH 5002-1994

(10) 《地籍图式规范》,国家测绘局 CH 5002-1994

(11) 《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成图规范》,GB 14912-1994

3 总体结构图

图1 扶绥县水政监察动态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考虑到扶绥县水政监察大队的办公特点及与政府和上级、下级之间网络联接的要求,本文采用B/S为主,C/S为辅的网络模式的系统框架,大队内部各职能科室通过局域网用B/S模式访问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以C/S模式管理数据;大队与外网采用物理隔开,通过Internet网相连,并设有防火墙,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各级单位可以通过B/S模式访问大队信息中心。

4 系统搭建

4.1数据库总体架构

扶绥县水政监察大队数据中心依托MapGIS K9基础GIS平台构建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处理、显示、管理、分析、维护的核心功能仓库,运用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自定义搭建可视化的数据组织、视图加载、界面设计、后台更新维护,并运用MapGIS-IMS技术向外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成果。系统探索并实现了扶绥县水政监察大队数据中心与日常管理应用相结合的模式和方法,提供可供推广的数据编码标准、软件规范和实现技术,全程服务于土地批、供、用、补、查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了便捷、规范的综合管理和科学的、准确的数据分析决策支持[3]。

扶绥县水政监察大队数据中心中,K9基础平台是基础,提供了丰富、专业的矢量、栅格、影像、三维四位一体的存储、管理、编辑与分析功能。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提供了系统的运行框架,以及其他业务专用插件,通用搭建组合,最终行成了综合管理系统中用于后台的数据中心管理的C/S子系统,该子系统的用户对象是信息中心技术人员,主要提供了数据的上载入库、管理更新、综合统计输出等功能。

4.2 逻辑结构

数据中心主要包含六个部分:网络系统、数据存贮系统、空间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数据服务系统、数据挖掘支持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

网络系统提供网络接入、本级核心网络管理功能;数据存贮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文件管理系统,提供对各类数据的存贮、备份、恢复、迁移等基础功能;空间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提供数据的检查、整合、数据入库、数据的更新维护、数据清理等功能;数据服务系统提供数据目录、数据服务目录、元数据、数据搜索引擎、数据加工、服务计费等功能;数据挖掘支持系统完成数据的主题分析,主题统计,数据挖掘、输出,决策服务等功能;数据交换系统提供数据提取、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数据转换、数据传输方面的功能。

4.3 业务板块

业务库中的业务均可自定义的业务编号规则,每个业务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相关联或者组合在一起的案卷,不同类型的案卷编号均采用统一的编号规则,案卷中包含业务坐标信息、表格信息、多媒体信息,可以以数据包的形式压缩导出或者导入。

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更新与其数据中心的业务板块设计是紧密相连的。每个业务板块在运转时都需要特定的基础空间数据做决策基础,划定一定的分析范围进行空间裁剪分析得到决策结果,并最终提交或者放弃提交业务专题图层的落地更新。

4.4 系统数据库

按数据来源划分,数据中心数据包括调查数据和审批数据,调查数据指通过野外调查的成果数据;审批数据指办理各类业务产生的数据。按数据用途划分,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管理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基础数据主要是指反映水政监察现状,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专题数据是指根据水政监察需要从基础数据派生的数据。专题数据包括规划数据、执法数据与地质环境数据。

一般而言,水政监察数据中心数据库可能包括如下空间数据:

① 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数据库;

② 第二次土地调查DOM影像图;

③ “一张图”遥感影像图;

④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和竣工图;

⑤ 卫片监测数据;

以上数据通过分散采集、加然后工、检查,形成数据成果,按照统一的命名规范,按层存放在物理数据库中,形成各业务科室关心的逻辑上的专题基础空间数据库。

4.5 管理与共享方式

实现扶绥县水政监察信息统一管理与共享交换畅通,在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市、县级数据中心由各地信息中心或相应信息机构负责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保证数据中心建设的规范、完整和可靠。

将水政监察所需的各类基础信息汇总提交到各自信息中心或相应信息机构,由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存储,并负责与上下级共享交换以及对外提供信息服务。

为保证市、县各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和结构一致性及数据完整性,扶绥县水政监察系统应按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的标准进行建设,特别是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标准,如提供符合标准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等。

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能对本级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能实现与上下级系统间的调用、共享和交换。GIS系统管理的空间数据应逐步由单个图形文件形式过渡到由关系型数据库直接管理矢量数据的形式,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存于关系型数据库中。

由于数据信息在扶绥县水政监察信息系统乃至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数据备份是各地信息中心或相应信息机构需特别加强的工作,必要时应采取数据异地备份。

5结束语

扶绥县水政监察动态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将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及时遏制水事违法事件的发生。随着系统布点的增多,水政监管工作将会发挥巨大的水政监察动态管理作用,同时将大大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1 水司建立给水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的必要性

给水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是指将给水系统中的一些给水设施(如:水泵、管道、阀门、 水库或水塔等)的特性数据、属性数据及水量数据输入管网模拟计算软件,进行延时模拟计 算,并达到一定校验标准的模型。建立大规模城市给水管网微观水力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实现配水系统的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大规模给水系统,水司必须建立给水管网微观动态 水力模型,原因是: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及改扩建需要它;能指导和帮助安排检漏工作; 管网改造优先性评估;诊断管网中的异常情况,如:错关阀门,摩阻突变等,并提出解决方 案;分析事故或工程对用户用水的影响程度,分析用水困难原因,提高供水服务业务水平; 调查大规模给水系统中水打回笼现象,寻找季节性阀门经济开度;用模型进行每天管网运行 工况分析,能增强调度员调度信心,有利于经济调度,同时模型可用于培训调度员;能帮助 选定管网中测点位置,优化测点布置;在管网微观水力模型的基础上可开发水质模型,管网 水力动态模型与SCADA系统相连,可实现在线实时调度,为进一步实现离线或在线优化调度 提供条件等等。

2 建立给水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标准方法

2.1 管网分析软件及现场测试仪器的选择原则

选定管网分析软件原则:

(1)与GIS、营业水费账单系统及SCADA系统有接口;

(2)能支持多种操作平台,支持多种输入输出设备,有网络版,人机界面友好;

(3)计算管网节点数应无限,计算速度快,占内存少(15000个节点管网模型要求内存不能超过35M);

(4)能对多种给水设施进行模拟,同一种给水设施有多种水力计算公式(尤其是管道);

(5)具备条件选定功能,具备对某些给水设施参数整体改变或修改的功能,能进行延时模拟计算(至少24h),时间间隔可任意设置;

(6)具备模型组合、拆分及简化功能;

(7)建立的GIS图形能作为一个图层放在管网模型图形底层,同时能对管网模型进行正常的 修改等操作。

现场测试仪器的选择原则:

(1)水泵测试仪应具备测定电动机功率及效率,水泵的H~Q曲线,H~η曲线,水泵温度等参数;

(2)压力数据采集仪应能连接消火栓,收集压力数据;流量仪能安装在流量井里,进行双 向瞬时流量测定,杆的振动应该小,同时具备多种规格;水位仪投入水底,应能采集水位或 深度变化;

(3)各种仪器设备及电池能防水,有时钟、日历及随机存储器,采集时间间隔应能设置, 数据容量不能少于7d(间隔15min);

(4)采集的数据应能在测试仪的随机存储器和个人计算机(PC)之间相互调用;

(5)各种仪器设备采集数据的量程及精度应满足要求,安装操作应简便、安全。

2.2 建立管网模型拓扑结构

管网模型拓扑结构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数字化仪将给水设施数字化输入建模软件 ,形成点线结构的管网图形;另一种是从给水GIS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文件格式调入经矢量化 的给水设施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使之在管网模型软件里形成计算机给水系统管网图形。不 论是用哪种方法,实际的管网图形都要经过"微误差简化"[1],前一种方法是在 管线图纸上完成,第二种方法是在管网建模软件里完成的。

"微误差简化"原则:

(1)简化枝状管。一般情况下,将枝状管简化掉,把它的用户用水量划到与之相连的环状 管节点上,如果枝状管上有大用户,将保留该枝状管,便于大用户24h实时用水曲线调查;

(2)简化"T"(梯)型连通管。当连通两管道"T"的直径与其中一根管道的直径相同时, 将"T"简化掉;如连通两管道"T"的直径与两根管道的直径都不同时,将保留"T";如 "T"上有常规操作阀,将保留"T";

(3)输水管道如不是枝状管,不论直径大小,不能简化掉;

(4)管网结构不能进行人工分解,平行管线不能合并;

(5)多根管道连接于同一根管道,且节点间间距小于2m,可合并为一个节点,局部水头损 失转化为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6)管道拐弯或经"微误差简化"产生的水头损失,模型校验时转化为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节点的选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阀门和水泵的两端设置节点;

(2)水库或水塔设置节点;

(3)管道交叉连通处设置节点;

(4)管道变径处设置节点;

(5)埋设年代不同的管道(一般在5年以上)连接处设置节点;

(6)管材不同的管道连接处设置节点;

(7)大用户位置设置单独用水量节点;

(8)现场测试点处设置节点。

节点和元素编码方法:

节点和元素编码没有统一的规则,应该根据给水管网建模给水区域的具体情况而定。节点 和元素的编码应用有限的位数尽量反映多的信息量,模型软件里允许的节点和元素编码一般 各为8位字符,信息量一般包括:给水设施类别、使用年代、材质、区域、图纸号等。这样 一来,便于管网模型的更新和校验,便于对实际管网的操作、保养和管理,也便于工程应用。

给水GIS里的节点编码方法一般与管网模型里节点编码方法不同,如:给水GIS里的阀门、 水泵等,只有一个编码,而管网模型里将任何单个给水设施两个节点,一个元素编码;考虑 双方接口时,应考虑节点和元素编码在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化或生成方法;如给水设施是 利用数字化板输入,那么节点和元素编码是直接手工输入管网模型软件。节点的高程、管道的公称直径应从GIS系统里转入到管网模型,或手工直接输入,管道公 称直径转化为实际直径应在管网模型软件里采用条件整体改变方式完成。

2.3 现场测试

现场测试的目的是为计算给水区域或系统的总用水量、节点流量及校验管网动态水力模型 提供数据。SCADA系统或遥测系统返回的数据一般不能满足建模精度要求。

现场对给水系统任何检查和操作,都应该遵从给水系统有关安全操作程序,绝对不能影响 正常的日常供水秩序;对阀门或水泵的操作,必须得到有关责任部门的批准,并协作完成。

2.3.1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篇(3)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出发点是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内容就是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一)、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

(三)、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各类精确的数据信息,有关部门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手段。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判断水土保持的治理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是完善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水平的基础;2) 为后期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数据。通过动态监测获得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库,为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评价、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基本资料;3)为了保证水土工程执法的公正性、公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要提供尽可能完善和科学的数据;4)通过动态监测可以为水土保持的宣传提供依据,有利于科学地评价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效益,有助于国民经济建设更好、更长久地发展。

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运行管理经费渠道不畅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委托的水土保持监测总站负责监测点的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工程完工后移交到各监测点所属监测分站或县水保(利) 局进行运行管理,但运行管理办法相对滞后。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各分站和县水保(利) 局因本身经费极为紧张,无法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监测点的运行,即使省厅安排经费到部分县水保(利) 局,也多因无明确规定,所以被挪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监测设备稳定性较差,实际设施与理论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期工程所采购的监测仪器设备虽然是经过层层筛选、专家确认的,但实际运行时仍存在稳定性差的情况。

三、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原则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目的不言而喻,概括起来就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以及水土流失动态和发展趋势。考虑到动态监测的服务对象对参考数据的需求情况。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有效性。要避免监测方法、监测方式、指标等混乱和无规律可循,要注意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应遵循全国统一标准,监测的范围要划分明确,手段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法和监测对象的综合性。监测过程既要应用高科技又要应用常规监测方法,二者相互补充,各取所长,努力使监测成本最低而结果最有效。3)动态性。所谓水土监测的动态性就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测,为水土保持状况提供静态和动态数据。4)层次性。要注意监测层面的宏观性和微观性,监测地点可以在全地区、重点地区或典型地区进行。

四、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议

由上可得,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预报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要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耐心的敬业精神。2)完善监测管理制度。要真实、全面地预测对象区域在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和其危害。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现代化。这点是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积极开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中的运用研究,将这些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监测技术相互结合,建立起一个集监测、传输、处理、为一体的信息监测系统,模拟一个能够动态反映水土流失状况的空间数据库,致力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

(一)、严格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设立了工程专账和资金专户,配备了专职会计、出纳。工程采用报账制,市水土保持局与承包者签订协议,在施工期由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签字,竣工后由验收小组签字结算,再经市水利局、财政局、审计局审核合格后,凭发票和验收结算单到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报账,避免了挪用、挤占、虚列开支资金现象。项目财务账目清楚、手续齐备,资金管理符合国家规定,补助资金做到了及时向群众兑现,真正做到了“一批”(一支笔审扎口、“二专”(专款专卿、“三有”(有财务人员、有专人专账、有发票收撂 ,“四统一”(统一报账制、统一物资材料采购制、统一投资预算标准、统一验收结算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项目资金的非工程性开支,确保了投资足额用在工程上。

(二)、规范文书档案

工程建设是硬件,资料管理是重点。为了抓好各类资料管理,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整个运作过程都建立了文书档案。工程完工后整理文书档案,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图纸、监理资料、施工合同、图像资料、水土流失监测资料、监督执法及省、地、市、乡有关文件等。这些资料记录了小流域治理的全过程,也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三)、分层级推进不同的监测手段,省级推进高科技监测手段,监测站( 点) 尽量使用成熟、传统的监测方法。考虑到当前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实践的情况,大范围推进先进、高科技的监测手段会存在较大风险。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原因复杂、范围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极大。所有这些信息,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1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1)从整体性上看系统构成要素的复杂性与密切相关性,给系统化组织管理带来的艰难性。水利建设项目系统主要为业主管理子系统、承包商子系统、监理子系统、监督子系统、政府管理子系统等组成,但这些子系统是由不同组织单位组成,即使是一个子系统还可能是由几个单位构成的,人员组成复杂,变动大,由此给项目系统化管理带来的困难表现为:系统统一指挥管理的困难,系统计划与实施管理的困难,系统人、财、物管理的困难等。

2)存在环境的固定性决定了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社会性。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相对巨大,建设完毕以后搬不走,将长期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他的社会胜(即主要是考虑其社会效益),亦即投人使用后所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益。具体讲,必须考虑其社会性的特点是:项目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重点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影响;质量管理成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WWW.133229.Com

3)建设项目系统化管理过程的一次性与科学规律性。建设项目系统化管理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不可能有完全重复的2个项目,但任何建设项目的管理,都有其科学规律性,具体表现在构成要素相同,程序与过程相同,系统化管理方法相同等。

4)从目标特点上看存在目标的不一致性与一致性的矛盾。水利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并不能代表各子系统、各单位的目标一致性,具体来说,对于建设项目的业主追求的总体目标是:投资最小、工期最短、质量最佳、早日建成投人使用以后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等最大化;对于承包商追求的目标是:从事该项工作可给本企业带来的利润,对于建设项目本身的效益并不关心。因此,从各个参加单位来看,追求的目标具有不一致性。但由于各个承包商能够保证其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建设项目的完成,即按照业主的要求在保证总体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具体企业的分目标,因此又具有追求目标的一致性。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目标一致性与不一致性矛盾的统一,这就需要从业主、从对策的角度出发,通过动态博弈,来建立以业主为主体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5)水利建设项目的多承包商特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工程项目管理一般采用分段管理的方式,即将工程项目分为若干段,如某一大坝、输水洞、溢洪道、厂房、机电、金属结构等工程项目。按照该方式分别进行招投标选择,就形成了一个业主单位与多个承包商之间的分段工程项目管理。各个分段工程的完成,形成了整体项目的完成。

2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博弈浅析

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局中参与人:即业主与承包商。其中建设项目业主是管理的主体,是在行动中优先进行决策的,其目标是在保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资、最短的工期(与计划的投资额、工期误差最少)完成建设项目的实现;其决策行动为表现在合同、监理等基础上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但当其决策时,并不知承包商的具体决策;其具体行动受到国家政策法规、水利建设项目的具体客观规律、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含地理位置与项目技术等)的限制;其获取的信息与承包商相比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方式。承包商是管理的对象与客体,是在行动中处于从属的后决策,表现为根据业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的决策,做出企业决策,即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与财力投人到工程项目中去,其目的是获取企业的最大利润;其行动受到业主通过合同的限制、企业具体人才物资源的约束等;其获取的信息与业主相比是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方式。

从一个具体水利建设项目来看,一般为一个项目业主,一个或多个承包商,这是一种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合作博弈。利益分配是以招投标确定的合作者、计划工期与质量技术要求、资金计划为基础,从而建立合同管理基础上的动态博弈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3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内容

3.1.1激励的内容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激励的主要内容为目标激励和榜样激励。榜样激励运用传统的思想工作,评选与树立典型,科学适度的宣传,使承包商受到激励,这一方式目前广泛采用;目标激励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与激励机制,使承包商努力达成与业主的计划目标一致,在完成或提前完成的前提下,予以经济上的补偿,其为激励的主要内容。实现系统的整体项目管理可控性。目标激励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太高或太低将为激励行动产生偏差甚至是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系统整体项目管理的失控。

3.1.2约束的内容

建设项目管理约束的主要内容为压力约束、纠偏约束、协调约束。协调约束是通过沟通与协商,正确运用说服、批评、教育等手段,使承包商遵守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统一纪律、规范与系统规则,更加明确本类约束设置的目的、意义,提高约束的功能;纠偏约束为承包商一旦工作内容和进度与业主要求的内容与进度产生偏差,将受到经济上的惩罚。承包商为了实现本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将调整企业的投人,使偏差缩小到最小的程度,从而按照系统整体目标方向运行,其与系统激励相互统一构成了系统的可控性。

3.2建设项目管理激励与约束的形式

3.2.1激励的形式

建设项目管理的形式主要为合同激励、理想激励与报酬激励。其中合同为一切激励与约束的基本形式,一切激励与约束需要通过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理想激励不体现在合同形式上的,可以通过开会表扬等方式来完成理想激励,但今应通过建立水利建设项目市场的企业信用、企业参与水利设项目的后评价等方式建立企业的档案,为承包商的资质评定和今后参与其他水利建设项目提供依据,实现理想激励的目标;报酬邀励全晦丰募体现在台同的内容上,给承包商完成相应工程量的报酬,结合约束予以经济上的奖罚。

3.2.2约束的形式

建设项目管理约束的形式为规范约束、处罚约束与风险约束。通过规范化的合同制定、监理制度与实施方式等使经济处罚与风险约束发挥作用。合同的规范与项目具体管理的规范是实现约束的依据。

3.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要目标

篇(5)

一个完善的细致的分包合同,是施工双方愉快合作的平台。合同签订后,创建良好的工程分包管理台帐是有效地控制整个分包过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1完善分包合同条款,规避合同风险

合同执行阶段的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实质是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努力促使合同双方按合同要求认真完整地履行合同义务。合同条款拟定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明确合同范围,就是监督分包商履行合同的过程因项目有渐进明细的特点,随项目的不断进行,许多前期没有明确的问题,逐渐的清晰起来。这些问题不断对已有的合同规定形成挑战,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不断向分包商予以明确和理清,所以总承包商必须时刻的解释、理清合同范围,甚至重新定义合同范围,这是合同管理在执行阶段的重要工作。另外,不断理清合同范围,起了监控分包商按合同履行的作用和主动协调分包商的作用。

⑵验收交接和缺陷修补

a.合同内应规定验收程序和交接程序,验收包括中间检查和竣工验收。

b.缺陷修补。对缺陷应规定缺陷通知期(保修期),在此期间内,分包商有义务无条件修复缺陷,若分包商未能按时保质修复,总包商可自行修复,费用由分包支付。但分包商以外的责任造成缺陷,分包商可按变更要求索赔。

⑶合同变更项目变更必然发生,总分包双方应在工程开始之初就在协商变更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并写入合同文件。一般来说,分包商在总包提出变更之前或之后,有义务就变更内容提交一份书面文件,说明变更前当时的状况,实施变更后对进度的影响和价格的调整。总包方在限定时间内,予以回复,否则视为默认。

⑷合同支付应在合同签定时确定。合同支付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手段。合同支付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良好的合同支付方式值得深入研究讨论。合同支付是建立信誉的最根本体现,必须尽可能按合同履行支付义务,否则上述作用将失去意义。

⑸风险和保险分担应在合同订立时确定,一般总包方在发包时将风险转移到分包商身上,但在执行合同时,分包商往往将一些风险向总包转移。必须在合同之初,明确合理分担风险,在总价固定的合同下,承包商的利润往往就是对风险管理的节余。保险方面,总包商一般承担了较多的风险,其风险可能来自于业主、监理、分包商、政府、自然环境等,对总承包商来说,应进行综合保险,以避免损坏。分包商可投保工程一切险。

⑹索赔、争端、仲裁

a.索赔是总分包双方都可运用的武器。一般索赔在发生索赔事件28天内要发出索赔通知,随即提报索赔资料,42天内报送完整的索赔报告,索赔报告应包括:概述事项、索赔根据、索赔量计算内容、索赔证据。注意索赔的时间效力,如未能在28天内发出索赔通知,赔偿责任将被解除。无论总包还是分包,当发生可以进行索赔的事件时,应当有进行跟随记录的习惯,不论责任归属,应先采取同期记录的方式,收集证据。如遇连续的事件,应及时的在索赔事件发生时,发出索赔通知,并提交临时报告,在索赔事件结束后28天内提交最终详细报告。索赔批准应是书面的批准,分包商有权得到能足以证明其损失的次部分费用。注意违反索赔的有关规定的违约行为,将影响索赔结果。

b.争端一般来说,合同双方必然会发生争端,解决争端应在合同订立时就争端的解决程序和规则达成协议。争端发生可寻找第三方或组织予以裁决,第三方的选择应得到双方认可。

c.仲裁当争端在第三方裁决后,不能解决,则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直至法院诉讼。以上关于合同执行的看法,仅仅是合同管理知识的冰山一角,笔者无力综合归纳,如有需要,应查阅相关书籍。

2建立合同文件管理系统

建立合同文件管理系统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同文件管理系统应有两方面的工作:合同文件的文档化管理、合同事件的程序化管理。

合同的文档化管理合同文件主要包括:招投标文件、正式合同文件、来往信函、会议纪要、各类支付款记录、变更文件、施工记录、财务报表、索赔文件、进度报表、开竣工文件、技术质量文件等。

合同事件程序化管理一般包括,合同前期管理程序、合同执行管理程序、变更控制管理程序、索赔及反索赔程序等。

3创建分包管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⑴分包台帐的类型

管理台帐的建立包含项目预算台帐、项目施工图台帐、分包合同清单台帐、分包计量支付台帐、分包变更台帐及对比台帐等的建立。以上述台帐为基础建立起项目工程台帐管理制度,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投资控制及信息反馈手段,以加强对项目的投资动态管理,及时分析分包及投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成本、控制工程变更及工程的计量与支付,以利于工程结束时进行分包工程的决算工作。

⑵工程分包管理台帐的运用

整个工程分包管理台帐建立起来后,如何运用好各台帐就显得很重要,总的来说综合运用好各台帐可做好以下工程管理工作:

①方便计量与支付,控制工程分包成本

工程项目建立施工图台帐,变更设计台帐和计量支付台帐,能很好的实施计量与支付工作。变更工程项目能及时拆分为可支付项目并汇总到变更设计台帐中去,施工图台帐和变更设计台帐之和就起到控制计量与支付的作用。也就是说计量支付台帐所反映出来的工程量不能超过施工图台帐与变更设计台帐所反映出来的工程量,从根本上杜绝发生超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严格控制了工程投资。

②便于制定工程计划,反映工程进度

项目管理者可利用施工图台帐来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项目的年度计划及季度计划,如果施工图台帐建立得很详细、很细化,则工程实施计划同样能细化到各分项分部工程。同时结合变更设计台帐,项目管理者能根据增减工程量很块地调整项目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而计量支付台帐实实在在地反映了项目的进度,项目管理者据此可了解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可据此来管理和控制好整个工程进度。

③管理工程变更,避免分包重复计量

项目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工程项目变更,施工任务重新划分等情况。在没有建立起台帐管理之前,往往会在工程变更或在调整工程施工任务时造成工程量统计的重复和交叉,这样不利于整个工程的总体控制。建立起工程项目施工图台帐、变更设计台帐后,只要台帐是详细的,每一项工程变更的工程量与变更前相关工程量的关系就显得清清楚楚,不会出现分包工程量的重复和交叉。一但发生调整施工任务、重新划分工程量时,利用施工图台帐一样可把工程量划分的一清二楚,亦不会造成工程量的交叉。

④管理者能对分包结算情况了如执掌

通过建立起来的分包台帐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定期把施工图台帐和变更设计台帐的工程量之和统计汇总而建立起动态分包管理台帐,通过动态分包台帐与初步分包合同台帐对比,项目管理者就能全面的了解分包工程执行情况。

⑤利于分包工程的决算工作

一个工程项目建立起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台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计量支付、工程变更、施工任务调整及重新划分均在各种台帐中记录和反映,项目结束时,整个工程的实际完成工程量就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工程的决工作。因此,在水电施工过程中建立台帐制度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目前的工程造价控制中应该被广泛采用。

4结语

实际分包中,除做好以上三大控制以外,还需加强管理人员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加强成本意识,进行成本监控和实行预算管理,定期进行分析比较,切实有效地控制成本。为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应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⑴选择合理的分包方案。

⑵加强对工程分包的规范性管理。

篇(6)

1问题的提出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从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到设备材料供应等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为保证国计民生,做好水利建设市场的信用评价势在必行。自水利部建管司《关于建立水利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信用档案的通知》(水建管F20041415号)以来,水利建设市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的法制环境、行业管理与运行机制、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水利建设市场仍然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勘察设计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不严格按基本建设基本程序运作;施工企业间围标和低价抢标或靠不正当手段中标,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未按照合同要求甚至偷工减料、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进行作业等;建设监理单位借用其他企业或非本监理企业的执业资格人员资质进行越级承搅监理业务;工程设备、材料等供货单位提供劣质设备和材料等等,这些失信行为严重地扰乱了水利建设市场的秩序,也为水利工程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和健全水利建设市场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和行业自律的关键之举,也是保障水利建设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信用指标评价体系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2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的概念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下文中简称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水利建设的主要企业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机械制造、招标、质量检测等单位。信用评价是指由独立中立的专业评级机构或部门,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以评价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的规定为依据,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对评价对象在特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履行相应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经过与评价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行为。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指标是反映水利建设市场信用状况某种特征的专门概念,依据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对水利建设主体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客观的反映各企业单位的信用情况。为了能够全面的反映企业信用情况,评价指标的选取包括企业合法签订的工程合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资质设施、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3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标尺,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3.1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并接受公众监督。公开最重要的价值是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防止腐败;公平最重要的价值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机会均等,避免歧视对待;公正最重要的价值是维护正义和中立,防止。

3.2科学性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原则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确保指标选取的客观性,评价指标要尽量能够量化,做到有据可依、依据统一、核算准确,以确保评价结果能够使企业单位信服;二是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要科学,整个评价模型的建立要与实际相符,确保评价结果的价值。

3.3全面性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的全部指标,以免造成因指标不全面而使信用评价失真[1]。不仅要考核过去的有关情况,而且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要研究市场主体本身的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及其影响[2]。

3.4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标准化是一个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在体系建构之前应有明确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和质量标准,整个体系的规范标准的制定要完全遵循国家规范标准和有关行业规范标准。

3.5可操作性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包括2个方面:一是确保操作的简洁性,要尽量选取实用性强、便于获取和计算简便的数据和信息;二是建立合理的评价层次和指标数量,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考虑尽量实现计算机运算程序化,提高评价指标的可操纵性。

4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企业信用实现是主观品质与客观能力在实践上的统一,前者是信用实现对企业信用特征的要求,后者则是对企业信用能力的要求[3]。因此,信用评价指标应该包含市场主体的主观品质和客观能力,从基本信用信息、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和信用信息记录3个一级指标对市场主体信用进行评价。

4.1基本信用信息

市场主体的基本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的质量安全体系、资质设施、财务状况和工程业绩4个方面。其中资质设施、质量安全体系和财务状况直接决定着市场主体的客观能力,以往的工程业绩也直接反映了市场主体的施工状况和工作态度。从质量安全体系、资质设施、财务状况和工程业绩4个方面评价市场主体的基本信用信息可以全面而不重复的对市场主体的基本信用信息做合理有效的评价。

4.1.1水利部信用评价等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2015年9月我国水利部印发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为三等5级,分别为AAA(信用很好)、AA(信用好)、A(信用较好)、BBB(信用一般)、CCC(信用较差)。为了合理利用水利部的评价结果,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水利部信用评价中去,该体系将水利部信用评价等级纳入评价指标中,按照水利部的评价等级给市场主体加一定的分值。

4.1.2企业质量安全体系

随着基础建设项目的推进,项目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工期趋于更短、工程成本趋于更低,客观上对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安全体系尤为重要。在施工中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达到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全面达到招标文件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国务院、建设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预防预控、分级管理、分层负责,使安全生产工作与施工生产紧密结合,保证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因此,企业质量安全体系在水利建设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中非常重要。

4.1.3资质设施

资质设施是评价市场主体施工能力的基础。资质是企业在从事行业经营中,应具有的资格以及与此资格相适应的质量等级标准,水利施工企业的企业资质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客观反映,资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施工能力、技术实力、人力资源实力、管理水平和工程业绩[4]。设施包括市场主体的办公场所、机械设备等,设施设备是保证市场主体施工可以正常进行以及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基础。对市场主体的资质设施进行评价,能够直接反映市场主体的硬件设施是否齐全到位。因此,资质设施在水利建设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中必不可少。

4.1.4财务状况

市场主体的财务状况是单位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收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为使数据简单明了,便于考察理解,财务状况主要对市场主体的年度合同总金额和纳税情况进行评价。年度合同总金额是评价市场主体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市场主体的运营能力,对年度合同总金额进行评价,可以简单直接的反映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财务状况。纳税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向国家缴纳一定税款的责任,市场主体的纳税情况可以反映其诚信程度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4.1.5工程业绩

市场主体以往的工程业绩直接反映了单位的施工能力和施工行为,工程业绩主要包括在以往的项目工程中建设单位合同履行是否到位、工程质量是否达到验收规定的标准、有无质量安全事故、是否及时完成竣工验收等,所以市场主体以往的工程业绩直接反映单位合同履约和工程完成情况。评价市场主体工程业绩可以使水利建设单位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

4.2信用信息记录

信用信息记录包括良好信用信息记录和不良信用信息记录,可以直接反映市场主体在以往项目中的过失。信用信息记录有一定的追溯期,超过追诉期将不再追诉。

4.2.1良好信用信息记录

良好信用信息是指由国家、省、市或地方认可的荣誉奖励,包括优质工程奖、文明标化工地达标创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及企业的其他获奖和承担社会责任荣誉受到的嘉奖等。良好的信用信息记录是对企业过去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肯定,将良好信用信息记录纳入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能够使良好的企业在评价中能够突显出来,还能促进一般企业向优良企业看齐。

4.2.2不良行为信用信息记录

不良行为信用信息是指市场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或者违反合同要求、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专业部门的行政处理所作的记录,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执业人员的不良行为记录,企业资质、招标投标、质量安全、合同履约等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以及公检法、工商、税务和金融等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4]。不良行为信息记录了企业单位过去的不良行为,将该项纳入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单位得到警示,减少和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4.3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

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是通过各水利建设有关监管部门对在建项目的各类监督检查(包括专项检查、质量监督、互查、抽查、稽查等)所产生的信用纪录及评价。从信用评估方面来讲,对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进行评价,及时记录企业(单位)、个人在水利建设市场中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对保证信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从信用平台建设方面来讲,为使信用信息评价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实时化,信用信息的平台建设必不可少,将该项纳入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评价标准体系中,保证信用信息平台的实时监控、实时修正。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包括招标投标行为、配合市场监管行为、质量安全管理和项目施工现场管理4项。

4.3.1招标投标行为

招投标行为是市场主体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包括恶意投诉、在投标时间截止后放弃投标、企业或所属从业人员扰乱开标秩序、不签订廉政建设合同等不良行为。投标单位的不正当中标行为严重影响着水利建设市场的市场秩序,为改善市场秩序,维护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利益,必须将该项纳入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指标评价体系中去。

4.3.2配合市场监管行为

配合市场监管行为体现了市场主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配合监管,不配合监管的行为也属于失信行为。此处的监管部门包括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级质量监督机构。配合市场监管行为主要考察参加监管会议的情况,监管检查资料提供的情况,被要求整改的整改的情况等。

4.3.3质量安全管理市场

主体的质量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如果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正常工作、生产秩序。质量安全管理主要考察施工方是否建立并落实质保体系,工序及单元质量是否合格,“三检制”(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是否落实,员工是否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有无上岗证、安全生产作业是否违规、安全生产措施费是否按合同足额投入、质量与安全是否到位等。

4.3.4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主要考察施工项目经理部是否遵循施工现场管理法规和规章,认真管理施工现场,规范场容,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有序,不损害公众利益;项目经理部是否设置在现场入口的醒目位置,并公示相关标牌;是否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内容,并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相关是否按投标时的承诺或合同约定到位,主要施工人员能否满足施工需要,五大员是否在现场等。

5信用指标体系的权重

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在该体系中总分为160分,基本信用信息、信用信息记录和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分别占20分、40分和100分,其中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采用扣分制。基本信用信息和信用信息记录评分的依据是直接客观的,可以根据市场主体上报的资料直接评分,通过监督体制惩罚修正,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可能会因为不同部门在不同时间进行评价有所差异,为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需要每一季度更新1次,建设主体信用信息也要每一季度更新1次。由体系的权重可以看出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在评价中起重要作用,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真实性,考虑到市场主体有多个在建项目或者没有在建项目的情况,在建项目受同不同监管部门或同一监管部门多次评价的情况,以及在建项目未受到监管部门评价的情况。市场主体有多个在建项目的,分别对单个在建项目进行动态评分后,按算术平均法确定市场主体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得分。接受水利建设有关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单个项目,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得分在100分的基础上,根据信用评价标准及监督检查记录进行扣分;在1个季度内,未列入各级水利建设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单个项目,其动态管理信用基本分保持在80分。被各级水利建设监管部门考核评分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计分占60%,水行政主管部门计分占40%。接受同一水利监管部门2次及以上监督检查的,季度考核评分按倒权重计分法确定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分值。

6评价等级确定

信用评价等级分为A(信用好)、B(信用好)、C(信用较好)、D(信用较差)4个等级。A、B、C三个等级的有效期为1个季度,D级的有效期至少为3个月,若发生较大或以上质量、安全事故的至少保持6个月。其中A、B、C三个等级按上季度的信用评价分计算所得。水利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分85以上为A级;水利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分70以上为B级;信用评价分60以上为C级。D级按照企业当前信用等级及监督情况实时综合评价所得。市场主体失信行为在1个季度内扣分累积达到20分,或者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直接降为D,严重不良行为包括超越资质许可范围承揽工程;出借、借用资质证书或资质造假承接工程;存在围标、串标等行为;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重大质量或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被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处以限制投标,并在限制期限内;被司法部门认定有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被公共资源交易列入“黑名单”公告。

7总结与展望

信用评价是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誉程度和承诺履约能力的全面评价[5]。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新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工具,通过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企业信用进行打分和评级,为水利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可作为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工程招投标和资质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工程投标中,A、B级市场主体投标申请可不受标段的限制,A级市场主体中标资格可为2个标段,B级可为1个标段,D级市场主体不得参与水利工程的招投标;在资质管理中,可以给予A级市场主体优先晋升资质的资格,对于D级市场主体暂停受理资质晋升。一个良好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实施离不开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作为载体,为促进水利行业更好地发展,各地应积极建立水利建设主体信用信息评价平台,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评价体系应用到实际水利建设单位的评价中去,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的共享信用评价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形成全国性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按照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失信必惩、保障有力的原则,对水利建设单位进行实时监督、实时评价,营造良好的水利建设市场诚信环境,共同推进水利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水利行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恒.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平凉市样本[J].甘肃金融,2015(7):61-65.

[2]孙献忠.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人民长江,2015,46(24):55-58.

[3]李文辉,赵广信.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17):66-68.

篇(7)

一、关于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1.开展人为水土流失卫星遥感常态化监管。根据2020年水利部下发和省水利厅加密开展下发的卫星遥感监管发现的疑似违法违规图斑,开展现场复核、违规项目认定和查处工作;按照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要求,完成2019年遥感成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料和日常监管等数据资料的录入,及时录入2020年遥感监管资料,建立和健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库。

2.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要切实履行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的法定职责,健全监管与执法的联动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依法惩治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卫星遥感监管、日常检查、督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准确发现、严格认定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台账、严肃查处、逐一销号,进一步巩固提升2019年XX省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成果。

3.开展水土保持信用监管。要按照《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水建设〔2019〕306号)要求,落实专人,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形提出“重点关注名单”及“黑名单”;实行“重点关注名单”及“黑名单”每季定期报送制度,信用监管履职情况作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日常评估的重要内容。

4.优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按照省水利厅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在县本级已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一稿制,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刚性约束,对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 坚决不予审批。做好审批信息公开,提高审批效能,为管理相对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责任落实跟踪检查。通过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河湖卫士监督执法行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以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采用书面检查、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争取实现在建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基本全覆盖。建立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与行政综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明确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查处。

6.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监管。按照省水利厅有关要求,对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项目,认真组织核查,对核查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以及不满足验收标准而通过验收的,严肃追究生产建设单位和相关技术服务机构及人员责任。

二、关于水土保持考核评估

7.抓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迎检。按照全省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要求,做好2019年度自评和资料报送等工作。在2019年度考核评估工作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部署开展2020年度全县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自评工作。

8.强化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制度落实。按照《XX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考核方案与内容,做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政府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职责的落实。

三、关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9.全面完成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根据规划任务指标,明确2020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县水利部门要加强统筹,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政府各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协调推动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加大投入,广泛凝聚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 确保圆满完成本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10.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继续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创新水土保持投融资机制,引导政府、社会力量和水土流失地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有关政策和措施。

11.抓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提升示范工程质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乡村振兴、秀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四、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

12.做好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配合完成2019年度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复核、汇总分析和技术审查。按照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完善技术方案,开展2020年度全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

13.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点优化布局。配合省水利厅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点专题调研,摸清我县监测站点现状与问题,研究提出我县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建议;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强现有监测点日常管理,确保监测点正常运行。

14.强化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和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规范监测成果的审核、报送、使用与。及时完成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资料录入,加强数据质量审核。加大无人机、移动终端和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在水土保持监督、治理和监测等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全县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加强上下沟通和信息共享,及时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反馈乡镇,加强问题督查、整改。

篇(8)

2对水利工程的维修不够

水利工程所承担的灌溉与水利疏导量较大,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渗漏、垮塌或者其他问题,尤其是便民水渠,由于施工建设的粗糙简单,导致其在后期使用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水渠的正常使用。地方水利部门对地区水利设施的调研不足,并且及时修复出现问题的水利工程,导致问题不断扩大,并且,政府部门对新建水利设施资金投入明显大于对旧有水利工程的维修力度。

3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

3.1水利工程养护特点

水利工程的养护分为专业型养护与日常型养护两大类,专业型的养护是政府为了恢复水利工程原有标准,或者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能而进行的专门性、专业性的维修整治。而日常型的养护则是一种常态性的管理措施,它对管理范围内的水利设施做全面的、长期的、持续性的、灵活性的维修养护,带有一定的分散性和突击性。

3.2加强水利工程维修与质量监管的措施

3.2.1做好调研工作,定调水利工程养护类别

我国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较多,且大多建设时间较长,亟需得到维修以便继续正常使用。水利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多点调研,做好工程普查工作,准确掌握工程建设现状,发现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科学地划分养护类别,对具有重要作用且亟需维护的水利工程分配专业化的维修项目,配合日常养护,共同维护好辖区内的水利设施。

3.2.2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与维修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在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阶段,为确保水利工程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那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后期管理制度。后期管理要包括水利工程日常的巡视和维护、清淤、堵漏、疏导等工作,以确保水利工程能够稳定地运行。同时,要形成专门性、稳定性的维修队伍,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在日常养护任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验收程序来考核人员,拉开绩效考核档次,以增强其积极性和认真性。

篇(9)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水利工程则是确保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一大助力。目前,我国正加大对农业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投入力度,以满足地区农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我国基础水利工程大多以小型工程为主,其作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灌溉与水利疏导,其单体规模较小、数量众多,部分工程年代久远,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与专业设备。总的来看,基础水利工程建造相对粗糙、简单,其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并且,长期缺乏专业的维护与管理,致使部分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制约了原有功能的发挥。虽然,基层水利工程的综合用途十分多样,并且其专业化程度不高,较为适合山区、农村地区等使用,但是,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与维护,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其稳定、高效运行。

1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状况地区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与投入巨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导致水利设施的投入存在较大问题。东部地区水利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现代化程度高,具有向大型农业经济转变的基础,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带,受地形、地貌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制约,其农业水利设施并不完善,部分地区甚至仅有一些基础的蓄水池或者废弃的石质水渠,工程建设质量低劣,整体性不强,有的水利设施多年未进行修缮,根本承担不了地区农业灌溉和水利疏导的任务。其主要表现在:

1.1 工程质量建设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我国水利工程,尤其是基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周期不一,相关监管机制也不够完善,大部分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是由地区水利部门或者乡镇政府直接调配管理,工程压力小、质量监管较松。同时,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简单,在施工周期内的有效质量监管也较为缺乏,其工程质量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

1.2 基础水利工程缺乏整体规划与管理

许多地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农业灌溉,其兴建数量较多,“遍地开花”却又功能简陋,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地区水利工程支离破碎,难以有效衔接。并且,水利建设往往依靠发动农民来修建,而并非专业的建筑施工队伍,其施工设备十分简陋,技术力量也非常落后。

1.3 对水利工程的维修不够

水利工程所承担的灌溉与水利疏导量较大,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渗漏、垮塌或者其他问题,尤其是便民水渠,由于施工建设的粗糙简单,导致其在后期使用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水渠的正常使用。地方水利部门对地区水利设施的调研不足,并且及时修复出现问题的水利工程,导致问题不断扩大,并且,政府部门对新建水利设施资金投入明显大于对旧有水利工程的维修力度。

2 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

2.1 水利工程养护特点

水利工程的养护分为专业型养护与日常型养护两大类,专业型的养护是政府为了恢复水利工程原有标准,或者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能而进行的专门性、专业性的维修整治。而日常型的养护则是一种常态性的管理措施,它对管理范围内的水利设施做全面的、长期的、持续性的、灵活性的维修养护,带有一定的分散性和突击性。

2.2 加强水利工程维修与质量监管的措施

2.2.1 做好调研工作,定调水利工程养护类别

我国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较多,且大多建设时间较长,亟需得到维修以便继续正常使用。水利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多点调研,做好工程普查工作,准确掌握工程建设现状,发现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科学地划分养护类别,对具有重要作用且亟需维护的水利工程分配专业化的维修项目,配合日常养护,共同维护好辖区内的水利设施。

2.2.2 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与维修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在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阶段,为确保水利工程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那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后期管理制度。后期管理要包括水利工程日常的巡视和维护、清淤、堵漏、疏导等工作,以确保水利工程能够稳定地运行。同时,要形成专门性、稳定性的维修队伍,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在日常养护任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验收程序来考核人员,拉开绩效考核档次,以增强其积极性和认真性。

2.2.3 建立区域水利工程设施动态记录档案,时刻记录和反馈水利设施运行状况,以便预测潜在风险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的相关水利设施进行详实的记录,分时段、动态地记录成档案,直观地反映水利设施的变化状况,以便及时进行维修管理。同时,在维修过程中,要适当向隐患探测倾斜,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水利工程由外部维修向内部隐患发现转向。通过加强隐患探测,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处理,防止事故发生。另外,要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项维修整治项目,在资金和技术、人员、材料等方面给予提前预备支持,在维修过程中有的放矢、分步治理,使水利工程维修与管理逐渐规范化、条理化。

篇(10)

2、全年登记全省水利工程项目招标公告1623份,中标公示1669份。

3、完成203个标段(其中包含在2017年受理登记的24个标段)开、评标现场监督工作,同时草拟了《贵州省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实施细则》。

4、2018年共审核226个项目的中标通知书,发放了中标通知书1332份。

5、2018年对全省共569家施工企业开展业绩动态管理工作。共管理完工证明298份,人员变更兼岗证明83份,累计完成能力状况的网络动态更新1700余次,了《优化贵州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工程业绩填报的通知》。

6、2018年对11家施工企业拨付劳动保险费545.378789万元;对9家施工企业调剂补助劳动保险费828.27万元;对贵州中核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补助风险累积金15万元。

上一篇: 计算机网络能力 下一篇: 投资理财入门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