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3 16:44: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药基础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医药基础建设

篇(1)

1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的设计专业设置的主要基础课程三大构成都源干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这个基础课程的体系结构是现代主义发展的高峰,在传播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客观反映。由于文化的差异,设计需要立足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如果一味按照国外的要求训练,我们的艺术创作往往容易停留在技艺的模仿与提高,缺乏自己国家的艺术文化根基。因此对国外优秀经验的借鉴学习之余,更应该建立并完善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础课程训练。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能使我们的设计更好的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喜爱。

剪纸是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无论是创作素材还是创作方式、色彩搭配都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剪纸在民间美术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存。能够从民间剪纸文化中吸取养分,把传统文化转换到现代设计中去,这样的创作更能丰富我们的设计内涵。

2 创作形式多样化需要

创作工具的多样化,决定了艺术品表现效果的多样化。以刀是一种区别于常规画笔的作画工具,它有画笔无法呈现的表现’形式。创作过程多采用剪与刻两种方式。剪、切就意味着分离断开,负空间的图像一旦剪掉,就无法重新连接更改,创作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这种创作方式有着一定的难度。由于刀的硬朗,在细节的处理上,剪和刻同时使用,画面线条也较硬朗,没有渐变等效果。在剪、刻物像之前,还可以对载体进行初加工,比如折叠、扭曲。折叠后只能观察到纸张的一个局部,再针对这一局部进行设计。在创作之前,大脑中就必须理性的分析,剪好以后整张展开图的大致效果,从而进行反复思考,如何达到预计的创作效果。这就是一种“以偏概全”、“以小见大”的创作方式。这样的创作方式,有促于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特别是环艺方面的建筑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空间思维训练的需要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常用平视构图,将三维物像表现在二维平面上,使初学者在三维空间转换中开创了独特的视觉角度。剪纸一般用镂空效果与线条的长短粗细交错排列,表现三维空间感觉。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或者物像的深浅,善于用平面的眼光去描绘世界物像。因此删繁从简,用简练的线条和块面对物像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有促于概括能力的提升。求全的心理是民间审美创作之根本,在民间剪纸中,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同时这些不同素材又可以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这种散点构成的作图方式,对空间思维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色彩肌理训练的需要

剪纸的载体有纸张、布、皮革等材料,其中多选纸张。纸张的颜色、厚度影响着最终的创作效果,例如过硬或者易破粹的纸张无法进行剪纸创作。这就对纸张的要求有过多限制。同样,在有限的纸张范围内,用有限的几个颜色去创作,这就使得纸张色彩的搭配显得特别重要。由于剪纸的工具是刀,在色彩方面无法达到渐变柔和的效果。色彩的纯度、明度变化的可选范围也有限。所以常见的单色剪纸居多。如何扬长避短,用有限的色彩搭配出丰富的画面,是基础训练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纸张有不同的肌理,动手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材料的感知能力。

5 想象力训练的需要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先图腾的崇拜,是剪纸主要表达的内容。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善于用比喻手法来创造多种吉祥物,表达吉祥寓意。根据吉祥寓意的需要,作者可以随意把不同环境、不同季节、毫无关联的物像组合在一起。由于其反传统的思维方法、超常规的构形方式,往往能从大量司空见惯的平庸图形中脱颖而出,也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大众的欢迎。因此,剪纸的创作需要开放式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给剪纸作品注入无限生机。

6 归纳能力训练需要

篇(2)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建筑行业的崛起使得以建筑市场为依托的相关产业、工作都引发了高度关注,比如建筑电力电气工程。在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首先考量建筑物、电气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将安全要素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必然选择,也是确保配电系统发挥出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建筑电气配电系统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研判安全要素的存在及重要性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 优化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的环境,注重对安全要素的管控

建筑电气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以电力技术手段、电气和电能设备为核心构建的科学项目,是维持建筑物电力环境与良好电气氛围的重要工作。配电系统的设计是建筑电气的重要工作内容,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通过对建筑物配电线路、设备的优化设计来提升建筑物电气配置水平的系统。设计良好的配电系统需要工程设计与技术人员密切联系建筑物的实际,采取更为有效的设计方式,切实保证建筑物判断系统的完整性。其中,由于建筑电气施工尤其是配电系统的设计都涉及到“电”,所以必须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与危险因素,集中表现为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触电危险、安装隐患、责任事故及电力设施和线路的损毁隐患等。必须通过优化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环境,从总体上管控好配电系统的安全要素,确保设计与施工的安全系数。

如,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是建筑行业中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无论是住宅小区的楼宇线路布线,还是电力设备、线路的移机、安装等,都时刻充满危险。尤其是很多设计人员并没有预先设置安全预警、报警与防误装置,导致一旦有人触电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此类的问题在配电系统设计的周期中必须引起重视,以周密的设计安排来确保电网、电力设备的安全,防止人员因配电系统问题引发不安全因素。要通过对配电系统的设备、线路、管网、安全细节等各个安全要素的管控,确保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整体稳定和安全,确保建筑物与人员的绝对安全。

二、 开展有效的配电系统设计,优先确定负荷等级及负荷的总体容量

建筑电气的设计工作关系到建筑物及居住人群的用电安全,也喜欢配电系统设计的成败。所以,要首先确定负荷的等级,其次要计算出符合的容量,以此为基础构建配电系统的设计体系。一般情况下,确定供电系统中负荷等级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一级供电负荷指中断供电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二级供电负荷指中断供电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三级供电负荷包括一级和二级负荷意外的所有情况。以此可见,负荷等级的确定是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前提。

通常,在高层建筑物的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中,负荷等级的确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定,一般可以参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其附录的相关内容。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其附录中详细规定和说明了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其设施的负荷等级划分也不同,这就给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建筑电气的配电系统设计中变压器是重要设备之一,其容量的确定也是很重要的,对于设计人员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也要引发高度重视。

三、 配电系统设计要确保电源及线路的安全,做好相关辅助措施

前面已经提到,诸多民用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要以配电系统建设为核心,而安全性的保障则来自于电力电源、线路及设备的设计、维护。以电力线路为例,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开展对电力线路的日常维护、检修和保养是确保线路稳定、安全供电的重要措施。如,要加强对线路、管网及光纤线路的维护和保养,防止线路遭到腐蚀、污染物污染以及灰尘侵蚀,要避免外部热源的侵蚀及其他线路的错搭乱搭造成的隐患。

此外,在很多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的配电系统设计和操作中,要尽可能采用高技术含量及外部质量较好的线路、设施,在施工、建设及后期验收的过程中要遵照国家、地方有关的技术与质量标准,形成完整的管理与检修模式,以此配备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始终处于“安全区间”。此外,对于一级、二级负荷用电,必须配备两台及以上变压器,同时可以辅以一台柴油发动机,随时备用。这样,配电系统的安全隐患可以得到规避,建筑电气设计才能体现质量与技术规范。

综上所述,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日益引发业界的关注,其中配电系统的设计工作十分重要,事关建筑物的安全与建筑物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配电系统设计不仅要着力于设计工作本身,还有从外部入手,辅以配套系统、设备与线路的支撑,以形成完整的配电系统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整个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 王宇.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分析[J]. 林业科技情报. 2010(03)

篇(3)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41-02

中医药博物馆是通过收藏、保存、展览中医药文物,进行中医药文化研究和教育传播的行业博物馆。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外延和内涵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

一、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

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是:发展快、数量多、规模大、影响广。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陕西、南京等地纷纷建立医史陈列室及博物馆。据有关专家粗略统计,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已有近五十 家。这些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方式主要依托中医药院校、企业、医院、地方政府及研究单位。其中院校博物馆在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中居主体地位,北京、上海、成都、广东、南京、天津等省市中医药院校已建设或筹备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包括医史博物馆、医史陈列室)。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强及品牌宣传,一些企业也纷纷投资,建设了一批中医药博物馆。如成都迪康药业的成都中药博物馆、山东东阿阿胶博物馆、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天津中新药业自然人文陈列馆等。其他由医院、政府、民间力量创办的博物馆有常熟中医药博物馆、河北安国药文化博物馆、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等。而关于建筑面积,少的有几千平方米,多的有几万平方米。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建筑面积有4500平方米,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则有2万多平方米。依托建筑和文物,中医药博物馆不断扩大影响,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和基地,有些还将视野扩大至国际范围。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在意大利热那亚中国展中举办了中医展,详细介绍了有关脉象、穴位、针灸、推拿的历史和知识,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

我国中医药博物馆建设规模、数量、速度如此壮大,有着一定的发展条件:第一,政治条件。当今社会,文化是国家竞争的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并首次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中华文化等政治举措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国民的热切愿望。这样的环境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二,社会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精神风貌日趋高涨,健康观念日益增强,尤其是在崇尚自然的观念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国内外对中医药文化愈加推崇。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呼声下,中医药博物馆的大发展势在必行。

二、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及作用

1.收藏、保管、研究中医药文物

藏品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收藏、保管文物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功能。博物馆水平、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该博物馆所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中医药用具、中医药文献古籍、中药材标本、古代名医画像雕塑等文物体现了中医药博物馆的行业特色及实物优势。

研究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因此博物馆也是一个拥有科研人员、资料及设备的科研机构。中医药博物馆的藏品经过专业研究、与文字图示解说及陈列展览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使大众对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史有种直观立体的认识。

2.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物馆通过实物资料所展现的是一部部关于文化、民族、地方及时代的断代史或通史。中医药博物馆无疑就是体现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殿堂,通过馆内多方面不同角度的展览,通过人与物、人与人(观众与解说员等博物馆工作者)近距离的接触,引导观众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观众的自豪感,增加人们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加深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刻认识,继而促进现代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3.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基地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中医药文化越来越不陌生,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接触中医药文化和进行继续教育的平台。尤其是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大部分以高校为依托,这样能够使高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和博物馆的展示优势相结合,对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促进中医院校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通过历代名医事迹的展示,将医者严谨认真、医道正派、作风端正、求实创新等医德医风介绍给学生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再次,不同于死气沉沉、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实物展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三、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方向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说,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隶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范畴的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离不开人们这一建设主体。通过意见反馈、志愿者服务等使人们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

其次,从新博物馆学的角度出发,中医药博物馆不能仅仅是中医药文物的收藏室,而应是一座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殿堂。因此改变传统博物馆以“物”为导向的观念,树立以“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把观众当作顾客、朋友,努力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周到、热情、舒适的环境。

2.以优势为动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体系

中医药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首先需要突出中医药这一行业的特色,以弘扬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把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融入陈列和展览中,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让参观者在进行中医药文物视觉享受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保健养生知识,从而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可度。

3.建立结构全面的人才队伍、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第一,文物的收集、鉴定、保护、管理,藏品的展览陈列等需要文博系统专业人才。第二,为了能够深入地、全方位地研究中医药文物及中医药文化,充分实现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医药专业人才必不可缺。第三,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壮大需要管理人才。第四,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负责中医药博物馆展览高新技术及数字化建设等。第五,安保等其他人员。通过组织人员参加文物、博物馆、高校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去其他博物馆学习工作经验、邀请专家讲授文博知识等方式积极培养人才,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

4.展览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展示手段,一成不变的陈列方式只会让人觉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中医药博物馆的持续发展需要生动丰富的展览方法。

第一,大部分博物馆因为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使馆内的陈列固定化,虽然保持了自身特色,但却流失了大批观众。为了避免此种现象,需要定期改变陈列格局、展示内容,使博物馆常展常新,实现观众循环参观。第二,将展品陈列动起来。哲学上讲物质是运动的,有些事物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是以明确的运动状态存在的,而博物馆一般将藏品陈列在展览柜里,使其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因而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使展品动起来,增强陈列展览的趣味性,拉近展品与参观者的距离。第三,将新技术运用到博物馆的展览之中,使观众感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比如利用针灸智能人、按摩点穴智能人、中草药鉴定等使观众享受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刺激。通过观众与模拟展品的交互体验,增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第四,加强中医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中医药博物馆网站,便于观众与博物馆、观众与观众、观众与研究人员的交流沟通,实现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信息化、数字化。

5.加强宣传及文化交流

主动走近观众、走进社会,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媒方式,广泛地宣传自己,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四川省博物院通过文物大篷车的方式使文物走向乡镇,改变了观赏文物需要到博物馆、需要到城市的局面,迈出了主动接近观众的一步,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

加强中医药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流,通过馆与馆之间藏品的交换与调拨使其互通有无;通过馆际间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将部分展品适当地出借给学校、医院、社区等团体组织,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能提高藏品的利用率及博物馆的影响力。

6.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经费短缺是所有博物馆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瓶颈。我国的传统博物馆主要依靠政府进行投资经营,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种方式越来越适合博物馆的发展需要。依托中医药企业创办的博物馆,因为经费来源与企业利益及效益挂钩,因此发展的经济基础尚可。但其他的中医药博物馆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因此他们应该解放思想,树立经营理念,除了自身经营、政府拨款之外,通过自身努力、政府倡导,积极主动地寻求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参与和资助。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对进行赞助的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宣传,实现双赢。

总之,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分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医药博物馆应立足自身特色及发展目标,把握观众需要,通过建立结构全面的人才队伍,利用现代新技术丰富展览陈列方法,加强文化交流,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收藏、展览、研究、教育功能,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和中浚.中医高校博物馆及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喜与忧[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篇(4)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18-02

Sense of Importance of Laboratory Infra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Measure//HUANG Xia

Abstract University laboratory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place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an important base. Therefore, the laboratory infrastructure specifications, standardize management, and place of service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laboratory;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规范合理,管理措施是否得当,管理人员是否尽职,都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笔者在基础实验室工作多年,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感受。

1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必须要安全、规范、合理

实验室里的基础设施无外乎水和电以及实验台、通风设备等,尤其水、电,几乎所有的实验必须是在有水、电的保障下才能进行。特别是一些综合制备实验,没有水、电就根本无法完成。试想,在实验教学或实验过程中,一断电或停水,实验都无法正常进行,还何谈所谓的实验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有一个正常的实验教学环境,水、电的通畅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是安全用电,还有通风设备、实验台的设计是否合理等,都显得特别重要。

水、电安装要规范合理

1)水龙头安装的位置必须符合方便使用的原则;每一间实验室都必须安装总水阀和分水阀;进水管和排污管的质量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要保证进水和排水都要通畅;地面必须要有地漏装置;水池必须有渗水装置;排污设施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2)插座安装的位置要符合使用方便、安全的原则,必须带漏电保护装置(这点很重要,因在实验中往往用到大量的水,所以环境比较潮湿,容易发生导电的情况)。电线的负荷及质量、保险闸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供电的标准。

3)修建蓄水池。为了实验教学计划能顺利正常进行,最好能在实验教学楼建一个装有循环装置的蓄水池,以应对因突发状况造成的停水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计划。

通风设备的安装 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很重要,它关乎着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在实验中会常常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试剂,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室教学环境,实验室必须安装通风设备。而且,通风设备的开关最好能分别、分级设置,这样既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又可以节电。可实际上实验室的通风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往往只设置一个开关,没有充分考虑到它的合理性,不能够满足按需要使用,既费电,也影响到通风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实验室里必须要设一个专用通风橱来摆放有刺激气味的药品。

学生实验台、公用实验台的设置

1)学生实验台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地方,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操作。基础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多为玻璃制品,因此,实验台的设计应以方便保管、取用为前提。再根据各实验室仪器的特点来设计实验台。比如有机化学实验室实验用的玻璃仪器形状各异,种类多、规格多、数量多且易损。根据这一特点,有机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台应为多层设计的柜式实验台,每一层不仅可以随意推拉,还可以按仪器的形状、体积大小来设置一些隔断,这样便于仪器的放置、管理及取用。可实际上只是按常规来设计,没有考虑到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只有隔层,没有隔断。由于没有隔断,许多仪器只能混着堆放,学生稍不注意仪器就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2)公用实验台,主要是用来摆放药品、公用仪器的。因此,它的摆放位置以方便取用和操作为原则。

3)实验室里在安装水管的时候,为了美观,通常会将水管掩藏在实验台的背面。为了将来便于检修水管,实验台的背板最好设计成活动的。可在安装的时候,没有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背板都是固定的,如要检修水管,只能把背板敲掉,这样做很不划算。因此,在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监督,使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适用、合理。

2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根本保障。为了使实验室的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比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管理条例等,使实验室的各个环节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实验仪器的管理 主要采取集中管理和学生自己管理的形式,常用仪器以学生自己保管为主。为了方便学生,按照实验开设的内容给每个实验台都配备了一套仪器,并按实验台的编号给仪器编好号,依照清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保管,实验结束后再清点交还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如损坏仪器,视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赔偿。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仪器的损耗。以前,有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仪器到处乱放,有的甚至不清洗,仪器损坏也不报损补充,直接影响到下一组学生的实验,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管理措施的出台,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管理仪器,不仅降低了仪器的损耗,也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的支出,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而对于不常用的仪器,如分水器、分馏头等,则由实验室集中保管,需用时再发放。

实验药品的管理 实验中严格控制学生实验所需药品的量。一些学生做实验只片面地追求产品的量,不按实验要求,总是超量取用药品;而有的学生却不按操作步骤,实验失败了,不找原因,不报告实验教师,而是把反应物随便倒掉,又重来。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成本。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巡回指导。要培养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对待每一次实验和实验的结果。对具有强腐蚀性的药品比如硫酸等采用滴瓶分装,以方便学生取用;对有强刺激气味的药品,提醒学生在通风橱里取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验药品的回收再利用 在实验中,常常有一些制备实验的产品是可以回收后再利用的。如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酰苯胺的制备”的乙酰苯胺、“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的苯甲酸等,回收后都可以用做重结晶实验的原料。一些萃取剂如乙醚、乙醇等,回收后,经过干燥、蒸馏等手段处理,可再次用于实验。在化学教学法实验“氢气的制备”中,锌粒和硫酸也可以回收后再用于同一个实验。对于不能回收的,要让学生倒在指定的地方统一处理,告诫学生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这既节约了实验教学成本,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公德。

3 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搞好实验教学服务

实验室工作是融服务、技术为一体的工作,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实验技能。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改革体系。要想搞好实验室的工作,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研读实验教材 只有认真仔细地研读实验教材,才能熟悉和掌握每一次实验的内容,根据实验的内容、要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品。

做好预备实验 通过预备实验,了解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还需要注意和改进,即使做过的,也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预实验都当成是第一次来做,并做好记录。这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保持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其对该实验的想法和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及时调整实验准备方案。

对一些实验进行微量或半微量改进 在不影响实验效果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把药品的原始用量减少到一半及一半以上,比如正溴丁烷的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等。通过对实验药品用量的改进,既降低实验成本,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仪器设备 要充分了解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并且要会熟练操作,对出现的小问题能应对解决。加强对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如电热干燥箱、电热套等,发现问题及时报修,让常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持恒定。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12-02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2012年新增艺术学科中设计学下的一个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空间进行设计的专业,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属于一门交叉学科。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于传授公共和私人空间的设计专业知识,具体而言,是如何使室内外空间所共同组成的人居环境具有科学性、宜居性、艺术性等特征。目前,因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飞速扩充,环境设计专业已成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生源最多的专业之一。如何跟进人类对生存空间环境的发展需求,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开创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环境设计教育新局面的时代需要,对于中国当代社会人居空间文化的建设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化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预期目的,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及呈现问题的思考,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着手,分析和探讨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和性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角度提出了“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急剧上涨但其就业率却呈现逐年下降现象;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优秀的设计人才却难觅踪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则与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教学上侧重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与实践的相互联系是分不开的。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环境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脱离实践,在专业方案设计上仅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表现,而非着眼于功能上的艺术性考虑。此外,它也从侧面反映了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教育上存在教学认识的片面性,致使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专业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形式性、固定模式性,注重理论知识的空泛讲授而对实践教学的忽视,使专业实践课程流于表面,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自由探索的学习兴趣,形成惯性思维,无法按专业培养目标的预期设定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科学认识与发展观出发,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单一、孤立的,这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而言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其实践教学中更为凸显。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觉创新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而日新月异的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则是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专业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宽泛性、立体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本身具有宽泛性、立体性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计划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教学计划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因此设定为必修课程。该课程最大的特色是“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性的自主实地调查使学生同时获得感性和理性的专业知识积累,并呈现出“四性”特点:学科的交叉性、现实的针对性、考察的目的性和研习的主动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设计中所蕴涵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化的挖掘……这些丰富而多元的设计素材及设计内容融入其中,再加上学生自身的观察、测量、绘制……加深对实体设计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极大地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日新月异的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决定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现代社会是集物质与经济高度发展于一体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整合的强信息时代。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仅要从本专业获取信息,更要从其他各门类、各行业的艺术中广泛汲取丰富营养。因此,时代与社会的需求赋予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求。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可以促进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在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上,重视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接轨,以培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开放全局的的视野积极与社会各界相互交流、相互推进,其目的是汇聚合力,协同育人。此举不仅符合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亦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期望,在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下共同推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将已学理论与现实进行相关联,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理论分析现实的洞察能力,培养摸索与探讨改造现实环境不足的创新能力,进而使其获得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则将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能拥有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课堂转向实践,领略知识的延伸性和实践的功能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课堂所学知识。

三、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设计人才。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多元性”与“开放性”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将有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元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切实了解社会、了解行业,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应用动手能力,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粤闽.艺术设计专业采风与考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容华明.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考察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大家,2012(12).

[3]陈静敏.环艺专业艺术考察教学[J].文艺争鸣,2010(8).

[4]许丽.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5).

篇(6)

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药品生产企业。近年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呈现良好局面。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由管理、技术、生产、销售四种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职能部门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人员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但如果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仍有继续提高和改进的空间,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才分类

目前,公司管理层共有35人,约占总人数的11%,其中部门经理以上管理人员15人,基层管理人员20人;技术人员80人左右,约占总人数的26%,高级职称人员17人,其余为中级及初级职称人员以及各类技术工人等;生产人数超过115人,销售人员70人左右。从职能构成来看,基本保证了企业经营的需要,但对各职能部门的内部人员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管理人员35人,占总人数的11%,这一数据在合理范畴之内;但在管理者中,上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的比例为3∶4,比例则有失协调。在经营管理中,公司上层管理者所承担的是企业发展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人数不宜过多;基层管理者则主要负责常规性、事务性的工作,相对于上层管理者,人员数量应增多一些。否则,就容易造成管理中的多头决策,或是使公司陷入具体事务无人负责的境地。第二,技术人员80人,占员工总数的26%左右。制药公司属于知识相对密集的科技型企业,科研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助力。目前,公司技术人才占总人数比例较高,整体科研实力很强,发展后劲足,为公司占据药品生产市场的制高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三,生产人数超过115人,占总人数的38%。目前,公司已经配备了一流的药品生产设备和车间。生产人员经过严格的岗位技能培训后上岗工作,操作程序规范,车间流水线作业。公司生产状况良好,生产能力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第四,销售人员超过70人,占总人数的23%。多年的发展和经营,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对庞大和稳定的销售渠道、物流渠道,销售人员能够较好地完成销售任务,满足了企业的销售需求。

(二)梯队建设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显示,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职工仅占总人数的48%,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的职工仅占总人数的13%,年龄在45岁以上的老职工约占总人数的28%。以上数据显示,员工之间未形成良好的阶梯排布。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的职工比例太低,短时期内,对企业的生产发展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但在若干年之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容易陷入人才断层。

二、改进策略

(一)保证人才的“量”

同人体细胞自然消亡的状况一样,企业职工也会因多种因素流失,但这种流失应当是适度的,能够维持动态平衡的,否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状况。首先,根据这一情况,公司从招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吸引有工作经验的社会精英两方面入手,持续吸收和引进人才,以确保人才数量的相对稳定;其次,公司管理层继续进行管理改革和创新,通过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机制、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为企业人才搭建能够发挥才智的平台,使员工感到同企业共同成长、互惠共赢。

(二)提高人才的“质”

重视企业人才在“量”上的稳定,更要重视提高人才的“质”。公司应继续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鼓励员工通过自学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的在职培训、讲座,并使之成为公司的常规性工作;针对一些重要岗位,采取“换岗轮修”的办法,为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以上策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学习积极性,促使公司人力资源建设呈现出“活水清渠”的良好状态。

(三)合理的人才布局

篇(7)

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本地中医药资源

按照年初计划,今年我们对中医医疗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到20__年底,经过合理配置,我镇22个行政村,其村卫生站均已按照《标准》改造完毕。切实加强了农村中医药服务工作的力度。

三、中医工作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20__年,我镇卫生院对中医药工作的各项档案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中医台账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医药人员花名册、中医药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中医科室登记表、中医药工作统计表、中医药业务收入统计表、中医药学术论文登记表等各项登记表,并且有专人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进一步落实中医专项经费和创建经费

20__年,镇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政策保证和支持,按照创建标准,按辖区内人平不低于0.3元/人安排中医专项事业经费,今年划拨专项经费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25。用于中医药医、教、研工作,确保了中医事业后劲,促进中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和完善中医药三级网络

今年,根据《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要求,切实加强了中医药各项工作,抓好了镇卫生院中药房、中医科和村卫生站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备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与利用,强化专科、专病建设,提高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县中医院积极加强专科专病的建设,力争在明年将骨伤科建设为双流县的重点中医专科。

六、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

篇(8)

在中医药崇尚自然、整体的医疗理念,其临床优势得到了更多的认同的今天,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中医药人力资源的规范和维护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所以中医高等教育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载体,而在世界范围内中医高等教育的标准化建设又是中医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标准化建设是其实现国际化的关键。

1 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中医药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即国际化,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际中医药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除中国内地外,仍需开拓有良好设施和学科支持的中医药教育。(2)国际中医药人才教育目标和知识体系缺乏标准。(3)海外中医药教育机构中师资及学术管理体系有待建立。(4)教育计划中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5)国际中医药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中医药学术交流的语言平台尚未建立[1]。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全球中医药教育基本要求和国际标准,通过这些标准,一方面规范中医药实践和人力资源培养,更重要的是按照这些共同的标准来激励海内外中医药教育机构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亦即通过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化建设,使中医药人才培养实现国际化。

2 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可行性

2.1 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标准的建立

在中医药国际教育实践的活动中,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引导和控制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管理目标、行为标向、教学质量、设备效用和服务方式等统一于所限定的约束范围和应遵循的规范准则,使之定向地获得最佳的运行状态、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良性转化的过程[2]。核心内容是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标准而组建和构成中医药国际教育的标准化体系。

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标准的建立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国际医学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三个国际性组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简称WFME)、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简称IIM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简称WHO西太区)分别于1999年10月、2001年6月、2001年7月制定了各自的在校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3],即《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国际标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在校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其后,2007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4],将中医名词进行了国际统一,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推出此类标准,解决了独特的中医概念如何准确定义、翻译这样的一直困扰中医学术国际交流的难题,也为满足现代中医学教育,培训医疗、研究、信息交流的需要制定了统一标准。另外,为规范世界各国的中医学本科教育,解决发展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11月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基本要求(草案)》[5]。至此,建立了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标准,使世界各国的中医学本科教育有了规范标准,为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化建设,亦即实现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2.2 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实践基础

2.2.1 我国的实践基础

我国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已成为全球性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部分。每年来自世界各地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有3000余人,居我国自然科学教育界招收留学生人数之首[6]。且目前世界上开办中医学教育的国家已经超过了40个,数量达到了几百所,遍布到了世界各大洲,为普及中医学为人类健康服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同时,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推行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和我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教育部试行的《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和《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基本标准》等国际、国家标准指导下,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贵的实践经验,成为有良好设施和学科支持的中医药教育基地。

2.2.2 他国的经验启示

(1)教育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如2001年日本“大学结构改革方针”。其中包括:①通过调整与优化大学组织结构以加强大学的管理基础建设;②在国立大学实行法人化制度的同时,大胆地引进民营管理机制,在大学内部实行有效的管理体制[7]。(2)教学内容规划的标准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广泛开设国际化课程上。日本大学为培养学生具有能适应国际环境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力争使每门课程尽可能多地容纳国际化内容。(3)教学质量和考核的标准化建设。在欧洲地区为求各国之间的课程设置、学位制度等的统一。29国于1999年发表“博洛尼亚宣言”的推动下,日本财团法人大学基准协会于2002年7月召开了以“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为题的国际研讨会,通过了“东京宣言”。其中,提出了设立国际性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的必要性与建立国际性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教育机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质量、考核、教育模式、师资力量、教材等多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胡鸿毅,严世芸,尚力,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任务[J].中医教育,2007,26(5):22.

[2]柴可夫,钱俊文.浅谈中医药国际教育的标准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4,(3):43.

[3]曾诚,万学红,阎正民,等.三套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2,1(1):55.

[4]中医药术语走向国际化:英译获统一中译用繁体[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7):封3.

篇(9)

首先,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作为中国产业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将加快进入全球经济大循环的步伐。

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医药提供了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的可能性;中医、中药可以通过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形式,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与合作,提高竞争能力。

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我国开放医疗服务贸易市场后,有利于我国中医医疗服务领域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医疗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中医医疗服务的现代化需求,将有力刺激中医药科技的发展,促进中医临床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需求。

加入世贸组织,要适应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需求,必将刺激我们加速中医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以适应国际生物医药科技的多学科交叉发展对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多边贸易保障机制;有利于维护中药进出口的正常秩序;也有利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保证中医药贸易的市场安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贸易将进一步全球化,突破地域发展的传统观念,进入全球市场,有利于中医药更大程度的向世界开放,也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国际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各种资源,加快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中医药行业同时也将受到市场向世界开放的压力,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水平会暂时不适应压力,以及人力资源受到竞争冲击。

二、世界卫生组织对传统医药的重视和各国加强对

传统医药管理,使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面临新的局面

WHO西太平洋地区卫生大会于2001年9月,在文莱通过了新千年发展传统医学的10年战略规划,对各国卫生部门发展传统医药在立法、研究、医疗、教学、知识产权和资源保护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政府也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事业,认真执行WHO的十年,规划,推动这一规划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积极实施。

各国加强对传统医学的立法管理,有利中医药健康有序地走向世界,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对外交流、合作中必须符合对国家(地区)的管理规定。

三、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我们的职责。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科技和医药发展形势,我国中医药的

发展必须实施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略

所谓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就是将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国际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新的高度和层次上发展中医药,以满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社会需求的过程。

中药的现代化,目的是研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并使之进入国际医药市场

。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必须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医药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精华,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疗效,贯彻多学科参与的原则。

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探索创造新的理论、新的学说、新的观点。

要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探索和创造新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治疗设备和治疗药物。要加强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四、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10)

(一)积极配合做好医改工作。市领导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XX市的贯彻实施,王国平书记、XX市长多次就如何做好医改工作作出批示,市医改领导小组多次XX市深化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卫生部门作为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主力军,积极XX市医改办开展工作,认真做XX市贯彻落实医改方案的准备工作,包括前期改革经验总结、现状调研、信息收集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工作思路。同时,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

(二)推行医院集团化管理。在成功XX市一医院、市妇保院、市四医院、市妇女医院、杭玻医院“五位一体”XX市六医院、市十医XX市儿童医院“三院一体”集团化管理基础上,建立浙医二院-市滨江医院、邵逸夫医院-市下沙医院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名院集团化模式,以资本品牌为纽带,探索“市校合作、股份运作”的新机制。10月份,成功举办了公立医院集团化管理高峰论坛,王国平书记、杨卫校长都亲自参加论坛并作重要讲话。除在新医院建设等增量卫生资源大力推进集团化管理外,对存量卫生资源也进行了资源整合,市中医院将领办丁桥医院的建设。

(三)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在前期周密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命名标识、统一人员调配和培训、统一药品采购和价格、统一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统一信息管理、统一财务和分配制度,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提供了政策保障。XX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见》,切实保障了乡村医生的权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加快基础建设进度,卫生硬件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加快新医院建设。市滨江医院主体工程已顺利结顶;市下沙医院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到20层;市第十医院(市西溪医院)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到8层;市儿童医院(筹)挂牌试运行以来,门急诊日均350人次,门诊医疗综合楼已进入规划指标论证;市妇女医院即将完成桩基工程;市之江医院已完成医院选址;市中医院丁桥分院已确定医院选址;市二医院即将兴建门诊医疗综合楼。XX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于6月份全面投入使用。萧山、余杭、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区、县(市)XX县级医院也实施了迁建、扩建和新建。

(三)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以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建XX市级管理平台,并试点在主城区运行系统软件,初步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建立、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主城区统一数据库的电子健康档案已达10万余份。XX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XX市卫生数据中心建设、XX市卫生专网建设正全面开展,一期工程会商系统已经启用。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试点在三级医院开展电子病历、网上会诊、临床路径管理等探索,试点并通过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规范院务公开工作。

三、打响健XX市品牌,城市健康形象进一步树立

上一篇: 投资理财的方式及特点 下一篇: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