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设计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3 16:44: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插画设计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插画设计分析

篇(1)

在我国社会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俨然成为社会民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与饮茶大国,通过物质形式和人文科学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深厚底蕴的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发展,茶馆和茶楼以及茶室等多种饮茶场所获得不断完善,但是当前许多茶室空间设计结构大部分都是娱乐休闲的风格,设计风格过于平庸和乏味,无法真正体现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基于此,深入研究茶文化和茶室结构设计,对于传扬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促使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仅能继承和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能够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

1探究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传统茶文化中包含有禅宗精神和道教精神以及茶道等精神内涵。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和饮茶大国。唐朝时期,寺庙周边都种植有大量的茶树,同时还通过人工培植各种野生茶树,由此可见,茶文化对我国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当寺庙僧侣在禅悟佛道时,必须要始终保持稳定和平和的心态,而通过饮茶能够提神醒脑,茶叶飘散的清香入口甘甜,使人内心宁清而平和,正符合参禅悟道的环境和心态。我国茶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历程,蕴含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精髓。道教始祖老子曾经说过,所有事物都向着至善至美发展时就会逐渐形成道,万物发展都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茶文化中就蕴藏着道家的无常、空、无等哲学思想,并成为茶文化发展的理论指导思想。道教注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受到道家思想理论的影响,茶文化逐渐发生转变,通过品茶能够提高自身修养,并全面实现肉体和精神的相互结合。茶道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核心,是经过长期饮茶和品茶而逐渐形成的生活礼仪,并能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这是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茶道促使茶文化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经过饮茶提高实现精神修养和思想觉悟即可称为茶道。我国茶道中重视对饮茶意境的深入体会,而茶室空间设计直接影响着饮茶境界,因此在茶道中茶室空间设计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茶室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充分重视茶道主题,使得茶室空间设计蕴含着传统茶文化和茶道精神。

2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

2.1茶室空间结构设计

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先设计其总体结构和框架,其中空间结构设计包含有入口大厅、茶室、茶亭、储物室、庭院、水池、艺术长廊、展示厅等。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室空间的独特性,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规定茶室空间大小。借助几何形体方式来划分茶室布局结构,并在平整的空间布局中体现各种不稳定因素,构成整体协调的茶室空间结构。结合饮茶者的个性化喜好与茶室的功能,区分不同的饮茶环境,主要包含有茶庭和茶廊以及茶室等多种功能区域。譬如西南地区的社会民众喜好露天饮茶,特别是露天庭院和回廊等场所受到广泛喜爱。所以,在西南地区设计茶室空间结构时,可以在以上位置设置茶亭,迎合地方民众的喜好。

2.2茶室的功能设计

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结合饮茶功能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饮茶环境,主要涵盖有品茗区和煮茶区等。其中品茗区大多位于室内茶室,主要表现茶道文化精神的热切追求。同时,在设计茶室时还要将品茶、烹茶以及制茶的乐趣充分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煮茶区主要位于长廊和大厅位置,部分茶室还会在大厅设置茶艺表演和古琴表演等节目,主要是为了增加品茶乐趣。此外,顾客在品茶时不仅可以让专业茶艺人士表演制茶茶艺,还可以自行烹茶和制茶。

2.3茶室空间的交通设计

在进行茶室交通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对功能区位置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墙面、步道、扶梯以及无障碍设施等位置。在设计茶室空间时,应重视不同形态空间结构的结合,以免出现重复空间结合的现象,形成独特的组合效果,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譬如,可以使用竹山格顶棚的结构来设计茶室大厅顶部和走廊通道,使得茶室具备自然气息和现代力度感。使用开敞空间的设计方式来设计茶室通往其他茶室和茶室以及水池等位置,并使用自动开关门窗处理开洞。完成开敞空间结构设计后,还要使用围合处理侧界面,从而有效保持茶室的密实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要注重和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达到借景和对景的目的。其中开敞空间实现了室内外的相互转换,所以,可以增添些许趣味设计,促使茶室空间更加丰富。在合围墙体中建造静态或者封闭的茶室,这些茶室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隔离性。为了有效避免茶室过于沉闷,可以采取开窗采光设计方式来增添茶室的韵味。同时,所有静态空间必须按照设计比例进行设计。此外,茶室空间整体应尽量采取柔和光线和淡雅色彩,实现清雅与和谐的效果。

2.4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

绝大多数现代茶室功能区域主要有茶室、茶水房、大厅等。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主要是指功能区域的附属设施的设计,譬如储物室、卫生间、经理室以及职员室等。在进行附属设施设计时,应避免与茶室功能产生重复或者冲突,附属设施设计应要注重和茶室整体格调的相互融合。同时,附属设施不能影响顾客。

3通过茶室空间设计继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3.1体现文化价值

在禅宗文化中茶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茶和品茶不仅能够获得心灵净化,还能提高精神修养和思想领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利用茶室空间设计和禅宗以及茶文化等元素共同创造出慢节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放慢脚步,通过饮茶体会出茶室空间设计的境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饮茶者的精神修养,还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精髓。对现代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文化和禅宗等元素的相互融合,利用现代化先进的高新技术来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促使现代化和传统茶文化的相互结合,不但能够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而且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社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现代社会的精神倾向设计现代茶室,同时还要在茶室空间中体现茶文化价值。所以,在设计茶室空间过程中,可以使用软质生态建材与硬质建筑材料,塑造出良好的茶文化空间,给予品茶者丰富多样的审美层次。营造宁静而平和的品茶环境,让品茶者充分领悟到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提高精神境界。

3.2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以传统茶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础,实现现代化先进技术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这样不仅使得茶室空间具有现代化科技特点,还能保留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传承和发展茶文化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现代室内设计广泛应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俨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创新审美元素,通过室内空间设计不但能够提高品茶者的精神内涵,还能够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现代技术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相互结合,能有效满足现代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其中,茶室空间设计质量和室内设计师的理念和文化层次有着密切的影响,同时,室内设计师对于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也直接影响着其设计风格。伴随着室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师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传统茶文化审美元素的重要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并结合现代化发展特点,创造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的文化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搭配空间色彩和造型,确保室内空间设计具备着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其中,茶室空间设计不仅能够继承和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而且还能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饮茶体验,从而提升品茶者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修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文化冲击,我国室内空间设计逐渐失去本土特色,同时,传统茶文化独特的意识已经逐渐边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严重影响着我国室内空间设计的独特性和本土性,设计的作品逐渐丧失文化差异性,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威胁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本土性。当前来说,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主要面临着传统茶文化传扬和创新问题,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所有传统文化只有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进行创新,才能够立足于社会中。在传扬传统茶文化过程中,应当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来创新茶室空间设计模式,促使茶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采用现代化创新的设计模式还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继承和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

4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室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作为茶室空间设计的基础,通过空间设计展现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所以,茶室空间设计和传统茶文化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当前大多数的茶室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品茶者在茶室中无法体味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因此,在进行现代茶室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从而满足现代社会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利辉.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体现[J].江西建材,2016(21):44-49.

[2]夏吉宏.古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传统[J].江西建材,2016(22):26-30.

篇(2)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01-01

1 设计原则

林业伐区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为:①未经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不得进行采伐设计;②先规划择伐伐区,经过林业局审批之后方可进行设计;③森林采伐作业单位按地籍小班进行,实行一小班一证制,设计伐区不得跨小班进行;采伐设计面积当年连片不得超过300亩;④杜绝超计划设计,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⑤禁止设计砍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⑥禁止采伐设计中幼林、封山区林、水源林、纠纷林、公路两旁林、石头山林等;⑦不得采伐设计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可及资源、无可伐资源、乱砍滥伐严重及山林火灾多、造林更新欠账、林场无经营方案、坡度超过46度等。

2 技术标准

森林采伐蓄积调查采用角规控制检尺进行,对每木树高和胸径进行记录,树高精确到整数,胸径精确到整偶数,各角规点公顷蓄积用树高和胸径查二元立木材积表及角规点进界株数计算得出,伐区蓄积用伐区面积乘以各角规点蓄积平均值得到。

要有代表性地进行角规点的布设,角规点的点数要求为:面积为3公顷以上,则需要6个点以及更多;面积为3~6公顷,则需要9个点以及更多;面积为6公顷以上,则需要12个点以及更多。采用10m×10m杨方对毛竹采伐设计进行实地调查,并计算立竹量。

用1:10000地形图作为伐区采伐示意图,勾绘应用圆珠笔或钢笔进行,伐区设计要有明显的地籍小班号、四至界限、有详细的面积、地点、材积、材种、采伐者姓名、蓄积等。

出材率标准为60%杂,70%杉、松,且根据实际的伐区山场林木情况进行计算,凡是采伐长2米尾径4厘米以上杉木,长2米尾径8厘米以上松、杂木者,均要纳入采伐计划。将伐根降低,保证不超过10厘米的伐根高度。要达到95%以上的材积精度、伐区调查设计蓄积,达到98%以上的面积精度。采取间伐方式进行毛竹采伐,每公顷伐后应当保留不少于2500株的健壮母竹。

3 设计伐区的程序

在当地的林业站,由采伐者领取《林木采伐申请表》,认真填写表格,然后由林业站进行审核,通过之后再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对伐区进行统一安排设计,在调查设计伐区的过程中,必须由有关人员参加、且汇同两名以上设计人员进行,绝对不允许单人操作。设计人员按照要求填写设计书,完成内外业作业,然后交由设计队领导审核,通过之后方可交到林政股办理采伐许可证。

第一步,提出申请:①申请书:树种、地点、四至界限、面积、采伐数量等内容;②林场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承包合同;③新山林证的原件和复印件;④如果属于集体林木,则村民代表同意的材料必须占所有村民的2/3及其以上。第二步,申请的初审:由林业人员、场长、林业站长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进行认真复查,此工作要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主要是检查是否为纠纷山林、是否有新山林权证、林场是否有经营方案、林钟是否生态公益林等。第三步,实地调查设计:必须有2名以上设计人员参加,同时还要有村干部、林业站林业人员、山林权属所有者、采伐申请者参加。作业工具有围尺、角规、铅笔、彩油笔、钢笔、1/1万地形图、林木采伐设计书等。采用对坡勾绘的方法进行地形图的勾绘,做到线条精细、清晰勾绘、认真对照。地点由熟悉地形的设计人员进行确定,或由大地形控制小地形,对东南西北和四至界限要仔细询问申请者,同时结合地形图判断是否准确,对现场地形、界止、地点等进行记录。对主要树种、林龄、林种、林分起源、郁闭度等因子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可为查档案或现场判断和询问。在填写的时候要按照专业知识规范化进行,不能新造名词。在对坡勾绘的同时,角规样点就应选择好有代表性的地点设布。对林分质量的好、中、差的地点进行认真分析,保证合理的布点个数和位置。采用角规控制检尺于布点找到后进行调查,对进界木树高和胸径进行记录,精确到整数的树高,精确到整偶数的胸径。采用10m×10m样方对毛竹进行实地调查,并对立竹量进行计算。采用每木检尺对散生木进行调查设计,对蓄积及采伐量用二元材积表进行计算,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角规进界木和半株进界木离散度。山林权属所有者和林木采伐申请者现场在设计书上签名认定。第四步,伐区内也工作:面积应用方格纸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单位统一用ha。树种主要分为杉木、松木及杂木,设计时不能采伐的树种有银杏、福建柏、香樟(樟树)、油樟、华南锥、润南、厚朴、楠木、长果安息香、半枫荷、大叶木莲、榉树、鹅掌秋等。用外业调查记录到的树高和胸径,查二元立木材积表及角规控制检尺每公顷株数表,角规点公顷蓄积用算得的单株公顷蓄积相加得到,伐区蓄积用伐区面积乘以各角规点蓄积平均值得到。出材率标准为60%的杂木,70%的杉木和松木,且根据实际的伐区山场情况进行计算。具体规定各个地方有所不同,比如有的规定胸径5 cm起计算蓄积,而根径材积表为松6.9 cm、杉6.5 cm、杂6.1 cm。采伐类型分为抚育采伐、主伐、低产林改造及更新采伐等。而主伐的方式又分为择伐、皆伐和渐伐;低产林改造方式又分为择伐改造和皆伐改造。地籍编号统一进行,14位组成。不超过5 cm的人工林伐根,不超过10 cm的天然林伐根。根据实地林况调查结果进行更新造林,并详细做好造林设计档案卡。采用交叉核查的方式对设计书进行核对,即乙组审核甲组、甲组审核乙组,要求有一式两份的设计书,一份在林业站存档,一份在林政股存档,采伐许可证(执照)由生产者持有。

篇(3)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一般岩土工程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界面、断层、地下水位、风化层厚度以及各种物探、化探资料,这些资料是直接从野外测量获得而用于某一工程设计的。虽然在工程设计中他们扮演着不可缺失的角色,但在工程完成以后他们一般就被“束之高阁”,很少再被使用。就算“有朝一日”再被利用,这些信息也只是一些离散的数据,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较难直接利用它们再去分析场地中工程地质参数的分布规律。更何况传统的岩土工程资料分析和解释一般都局限于二维、静态的表达,这种表达描述空间构造起伏变化的直观性差,往往不能充分揭示它们空间变化的规律,难以使人们直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感受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情况,也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的空间分析要求。如何利用这些实测参数来推断它们在区域内的分布规律,如何利用这些参数来预测场地中某点岩土工程性质,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个古老而且很有兴趣的问题,历来不断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今天,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特别是DataBase理论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完善,上述问题越来越有了新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可以集成以岩土工程建模、岩土工程数字化、岩土工程数据库管理、岩土工程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地质解释以及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和图形可视化的一体化系统,继而发展成为现代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新体系。

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RS、GIS,GPS(3S技术)的发展与集成,己促使岩土工程勘察进入到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勘察设计一体化产业体系。但是在注视上述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己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功能日益完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之间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完善,如分散作业,手工操作、图纸、表格、文字等资料以纸质媒体为主,转抄传递,效率低,错漏时有发生、资料共享性差;资料再利用率低。因此我们需要发展和推广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和一体化技术。我们需要克服存在的问题,使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取得长足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

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勘察、设计分散作业,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滞后。以及专业设置过细,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

2、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

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称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CAD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难顺利实现对接,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影响了设计系统CAD的推广应用。

3、设计软件不够完善

目前,岩土工程设计中主要采用设计软件,主要是为完成设计中的数值计算和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工程图的绘制等任务而编制的。但设计前沿的核心问题,如方案设计、设计中的综合评价等经验性工作,现在开发的软件远不能胜任。并且一些设计软件功能较少,常为单一功能者居多,很难实现网络化和数据共享以及综合化分析。

4、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

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表格、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确理解,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利用上的困难。

5、系统综合能力差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所涉及的信息是多方位的,如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村镇分布、农田、交通、水利设施、环境、经济、社会人文等,这些信息既有空间定位特征、又有属性特征,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既有确定性因素、又有不确定性因素。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由于缺乏对各类信息全面采集、表达、识别、分析手段,造成设计方案的优化和综合决策缺乏全面的情报支持。

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方案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是在结合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信息进行勘察的有效手段。就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的方案制定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

数字化就是将一些分散而多种多样的要素或单元合并组合成一个更加完整或协调的整体。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

2、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组成

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组成。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涉及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AutoCAD 和 Word 自动化等一系列技术,他们以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作为相互联系的基础组成一个系统工程。

三、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模块技术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场地物性指标的数字化、场地地层的数字化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岩土工程勘探中由于数据内容的复杂性和形式的多样性造成的处理困难。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的实现将地质统计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数字化模块技术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1、GIS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虽然GIS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有区别,然而二者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二者皆涵盖和空间坐标相关的信息,GIS 注重空间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注重空间信息的分析与决策。一般来说,和以往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相比,GIS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形式与内容上复杂多样性、较强的可视化操作功能及空间分析能力等优势。

2、岩土工程建模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

3、数据库建设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涉及到信息的共享,因此,构建高效经济的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常常具有空间性与多源性的特征,一般数据库技术是很难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处理。随着GIS、计算机图形学及空间科学的发展,这为复杂的空间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建模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出现为岩土工程领域复杂的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分析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目前,以GIS 技术支持的数据库技术已经应用到地质学的众多领域。

参考文献

篇(4)

茶文化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习俗、思想哲理等精髓,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服装文化的充分融合,显现出不可阻挡的迷人魅力,在服装的图案、样式、面料、款型、色彩等方面,都可以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充分渗透茶文化之中的茶义、茶韵、茶情,更好地将民族元素和文化元素渗透到服装设计之中,向世人展现中国元素的风采。

1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在茶文化元素与服装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服装的面料、廓型、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其加以探究。可以将茶文化元素的独特色彩和造型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使其在气韵生动的茶香茶色之中,为服装设计注入全新的创作灵感。如:龙井茶的清汤绿叶之姿,突显出其形态的柔美与舒展的品性、毛尖茶的亭亭玉立之姿,显现出不可比拟的意韵和情趣。又如:茶文化元素中的茶诗、茶画等元素,都可以充分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透过服装的面料、色彩等,将茶文化元素的笔墨淋漓尽致地突显出来,使人们在欣赏服饰之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沉浸到茶文化元素所营造的深远意境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所内蕴的哲理思想内涵。同时,在茶文化元素与服装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留白”的设计手法,使茶文化与服装设计文化在疏密错落之间,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新颖姿态,在虚实对比的留白空间之中,可以感受和体验到茶文化与服装文化的理念融合与渗透。

2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创新融合方向

2.1茶文化元素与服饰的协调搭配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茶文化的自然风格与服装设计场合的协同和搭配,要注意服装穿着时间、地点和不同的场合,保持茶文化与服装设计的一致性。当茶文化元素渗入服装设计的理念之中,服装的面料主要是传统的棉、麻为主,使用纺织、印染、针织等技法,这主要是保持茶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统一性,体现出自然茶文化的特性与环保服饰设计理念的融合,于自然观传递出茶文化的随性理念和思想,于清新的环保服饰设计中流露出茶文化的恬淡与优雅。同时,还要注重茶文化的色泽与服饰文化的一致性,要注重服装设计的色彩格律、明度与茶文化环境相搭配,可以运用茶的不同色泽变化,营造出服饰的不同视觉效果,体现出别具风味的文化深邃内涵。由下面的茶文化服饰图,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茶文化语言和创新设计理念。

2.2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精神互融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茶文化中深刻的哲理思想内容,要显现出其悠远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要借助于不同地域的传统茶文化元素,如:盘口、青砖、传统木器、瓷器等,为服饰设计创造出精神互融和共通的品性。如:青花瓷可以极好地诠释和解读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清秀与优雅,在服饰设计之中,可以加以融合和创新运用,将青花瓷文化元素与服装的廓型相协调,使茶文化与服饰融合为一体,彰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民族精神和思想脉络,显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如:还可以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茶画、茶书法等元素融入到服饰设计之中,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魅力和性格,以其抽象和具象化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更好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精神,成为一种东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服饰审美表达方式,以其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新颖的样式,赋予其不可多得的神采和风范。如:服饰中的宽博廓型可以体现出休闲惬意的情致,而茶文化的古色古香的色泽也凝练出令人神往的诗意和神韵。

2.3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融合创新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融合创新方式,完美地体现出茶文化的魅力和服饰文化特色,例如:可以将传统缝制工艺蜡染、扎染、编织、手绘等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更好地展示中国服饰文化和传统茶文化的链接,从而创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传统茶服品牌,扬名于世界的舞台之上。

3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文化的充分融合,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内蕴的精神和品性,映衬出服饰的审美观念。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艺充分融合的设计方向中,让中国茶服引领国际时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花.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113-114.

[2]秦傲.文化元素在品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品牌,2015(10):272.

篇(5)

1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的概念

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就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主要应用园林植物材料(乔木、灌木、花卉、攀援植物、地被植物等)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栽植手段,对城市主干道系统进行装点,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城市主干道绿化,不但可美化主干道,还有净化空气、减小噪音、减尘、防风、防火、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秩序等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城市主干道绿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道路质量较差,有些道路虽宽,但是绿化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主干道路绿化为了满足新的功能要求,不断的创新,由此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景观性多样、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主干道,形成了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融合等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德州市中心城区自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以美化家园、改善城市形象、优化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干道绿地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市民面前。尤其是2006年随着河东新城建设的全面展开,城市道路绿化有了新跨越。相继建设了东方红路、东风东路、长河大道、天衢东路、康博大道、广川大道、新河路等道路绿化工程,新增道路绿化覆盖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底,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平方米。

3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内容

3.1人行道绿化景观设计

人行道绿地是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一般,宽为2.5m以上的绿地种植一行乔木,宽度大于6m时可种植两行乔木,宽度在10m以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种植。在人行道绿化带中,行道树是构建城市主干道绿化的主体,在主干道道路绿化中起着关键作用,人行道绿化带种植类型一般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以及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形式。为了使主干道绿化整齐统一,同时又能使人感到自由活泼,人行道绿化带的设计以采用规则与自然结合的形式最为理想。

3.2 分车带绿化景观设计

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成为分车绿带,也称为隔离绿带,用它来分隔对向或同向的交通。一般分车带宽度为4.5~6m,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所营造出来的景观特色也各有不同,可以丰富主干道绿化景观,创造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

3.3 路侧绿带景观设计

路侧绿带是指便道外侧至建筑前的绿化空间,它宽窄不一,有的甚至延伸到道路红线外侧,与单位庭院绿地融为一体,形成较好的绿化景观。植物配置方面以乔灌草、乔灌花合理搭配,路侧较宽的绿带还可以设置花坛等,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增加绿化的植物种类,创造最佳的景观效果。

3.4 其他绿地景观设计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上,在一些交通路口的地带,根据需要往往设置交通岛、立交桥等道路形式,所以在城市主干道绿化中还有交通岛绿化,立交桥绿化等绿化形式,其绿化形式多样,为主干道绿化增添更多的风景。

4城市主干道绿化存在的问题

城市主干道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的形成与发展比较缓慢,人们对其认识程度不是很透彻,在实际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就难免碰到很多的困难,给城市整体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主干道绿化建设虽具有一定规模,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4.1 城市主干道规划建设与城市主干道绿化建设中存在不能同步进行的现象

在施工中,主干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决策者们往往先进行道路建设,而没有考虑绿化建设的需要,当路建成后才发现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不够,在预征土地时,甚至有些土地已无法征到,则达不到预期绿化的目的和要求,形成残缺不全、形态不整的景观,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4.2 城市主干道绿地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存在局部的不协调

近年来,由于各行道树的快速生长,树梢已经超过了上空各种管线(通讯光缆线、高压电线等),已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况且树木触及高压电线,有时甚至可能发生危险。

4.3 城市主干道绿化存在植物品种少、配置单调、不合理的局面

许多地段采用同一树种绿化,使各区段主干道面貌大同小异,相邻道路绿化雷同,掩盖了各自的景观特色,没有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采用背景树-主景树-花坛-草地的方式进行设计,更好地发挥绿化带生态功能效益和城市景观效益。

4.4 园林绿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结构不合理

一些园林行业的技术人员是“半路出家”的,对园林绿化所掌握的知识不足,对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欠缺,且绿化施工人员大多对设计意图领会不充分。因此许多设计作品,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5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发展对策

城市主干道绿化是城市绿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环境等因素,正确地解决好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重心。针对城市主干道绿化设计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

(1)从城市主干道的周围环境和立地条件出发,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的指标有:周围绿化的现状(绿化的树种、布置形式等)以及当地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地下、空中管线和大型公共场所。

(2)认真分析,具体规划。设计时要仔细分析,城市主干道绿化内容包括行道树、分车带、路侧绿带等部分,为了充分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不同的主干道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在绿化规划时,首先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其次在四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3)科学的选用植物品种。在设计时,避免盲目追求一时的美化效果,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选用植物品种。做好树种规划,减少树种选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首先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当引入外来树种,同时要选用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树种,其次要选用季节性的色彩变化的树种,做到四季有景。

(4)城市主干道绿化要适当的发展立体绿化,可以丰富城市的空间绿化。

(5)在后期管理方面,要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增加养护管理科技含量,同时要减少病虫害,延长树木的寿命。

篇(6)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231-02

Read Anime CG Illustrations in th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sis

WANG Ying

(Inner Mongoli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ohhot 010070,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ed, CG illustration is not new form of illustr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to catch on around the world CG illustration only experienced a few short years, but now, the world's media, business and People's Daily life a CG illustration figure in traditional illustrations under CG illustration offensive decline. In this paper, the CG illustr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imation in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find the problem of CG illustration in animation design in our country and find out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make our CG illustration better were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animation.

Key words: CG illustrations; animation design; application; analysis

CG插画中CG是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形式,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来绘制一切图形的技术形式,国际上都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领域统称为CG。因此,它不仅包含艺术,而且包含了技术,其主要广泛应用于建筑、影视、漫画、动画、广告等方面。不过CG插画本来就是在传统插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创作依旧要依靠传统的绘画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素描、色彩、透视等。所以,CG插画也是传统插画在新技术平台上的新发展和延伸。

1 动漫设计中CG插画产生的原因

动漫设计中CG插画产生的原因和CG插画产生的原因是大致相同的。广大的市场需求是其产生的主要外因,快节奏的时代,什么产业都讲求高效率,动漫产业更是需要,通俗易懂、快捷方便的图像信息更容易被人接受;此外,由于传统插画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都比较陈旧,动漫设计中对于插画的要求高且严格,CG插画相对于传统插画而言更容易修改和保存,受到外界环境的局限小,所以更多的动漫产业都会选择CG插画,以此满足更广大的市场需求。

2 CG插画自身的优势和局限

1)优势

通过和传统插画对比,我们可以发现CG插画将插画创作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绘画工具来看,传统插画的笔、颜料、白纸已经被取代为鼠标和其他数字绘图工具。手绘工具的局限性让绘画师在画图的时候无法立即看到自己所画出的插画的效果,而CG插画可以利用各种数字化的辅助工具对图画效果进行模拟猜测。同时,插画师在绘制插画的时候不用担心材料的局限,可以大胆地进行想象和创新。

从修改图片方面来看,传统绘图的修改问题是最让绘图师头疼的,但是数码技术让修改变得轻而易举,绘画师通过历史记录从中进行分层、液化等操作就能够解决修改问题。

从绘画平台来看,CG绘画将绘画平台扩展,它自身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让画出的作品可以不通过其他途径,直接进入各个媒体,即使是通过各种复制传播也不会失掉本真。许多插画师都已经适应了这种方式的创作,在他们眼里用鼠标或者是其他工具进行绘画和他们用一支笔一张纸并没有什么差别。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CG插画节省了传统绘画中的很多繁琐的前期准备,缩短了创作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非常适应于当前的快节奏生活方式。

2)局限

虽然CG插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也要从中看到它所存在的局限。信息化的社会一方面为绘画师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参考资源,另一方面绘画师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也有了更多的干扰因素,思想上总是被其他插画的思维所影响,很难进行突破和创新。

另外,CG绘画说到底,更多的还是利用技术进行绘画创作,绘画者的绘画技巧不是机器和数字能够完全模拟的。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如果当一个作品中的技术成分超过了艺术成分,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作品,充其量只能是满足商业需求的产品。

3 影响我国动漫设计中CG插画应用的因素

动漫产业是一种既古老又新兴的产业,说古老是因为几千年前我国的皮影戏就已经是一种动漫了,说它是新兴产业是因为21世纪以来动漫新媒体才起步发展,各国动漫产业的发达程度也各不相同。从我国来看,动漫设计的前景是很好的,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很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了各种阻碍。美国、日本的动漫在我们国家占据了广大的市场,中国的动漫产业若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转型就很难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动漫设计中CG插画也有过辉煌的时期,不过那也只是曾经,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的CG插画处于什么状况。

1)目前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并没有把CG插画当做是一种产业来对待,仅仅把与CG插画有着密切联系的动漫当做是低龄幼儿那个层次的人群所需要的。而且为了追求商业上的利益而粗制滥造,从而使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动漫的加工厂,导致我国的动漫原创能力日趋薄弱。

社会认知度不高导致整个行业没有一定的标准,从插画的生产、价格到知识产权,行业都没有一个标准来约束,造成了我国现在动漫产业的发展窘境。

2)教育环境

CG教育虽然在我国已经普及,然而CG插画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科,知识更新。而我国的各类高校中的教师大多都年龄较大,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师自身由于年龄的限制让教师对于CG插画和动漫产业很难联系在一起,导致教师所教授的东西和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不能联系在一起。而且CG插画的辅助工具更新换代频繁、大众的审美风格导致插画风格也随时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导致的是现在的CG插画方面没有系统的、完善的教材。

3)从业人员

CG插画的绘画艺术相对于传统插画而言更加便捷方便,这一技术也降低了绘画的门槛,但是并不代表着从业人员的水准也相对降低。我国早期的CG从业人员大多都是利益驱使,从业人员本身并不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功底。除此之外,受过教育的从业人员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受过正规传统艺术教育之后加入到CG插画队伍的人,直接在高校接受过与CG相关知识技能的人,自学或者接受过民间培训机构的人。这三类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也不能够很好的创作出惊艳的作品。

4 CG插画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

CG插画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是最普遍的。如今我们所看的二维动漫《蜡笔小新》或者三维动漫《功夫熊猫》等都应用了CG技术,这是相对于书籍或者一些静止出版物上的插画来说复杂的CG,由于复杂所以这就对插画师要求也较高。

CG插画进入插画领域之后不断的打压了传统插画,年轻一代在新技术的带领下也更倾向于使用这项技术来进行动漫人物的设计和合成,比如当前韩国用数码插画设计出来的各类游戏人物在我国的市场上普及,从而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美国则利用各种CG插画在电影行业进行利用,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神话;日本的动漫产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G插画还没进入动漫产业的时候,日本靠手工绘制就让动漫产业成为其重要的产业,而运用了CG技术后的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更是迅猛。CG插画在影像图形和信息传播中呈现了其强大的气势,在动漫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动漫周边、漫画、文具等,都离不开CG插画的应用。

5 结语

CG插画是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出现并发展的,它是集艺术与技术于一身的产物,因此它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成熟和进步,同时动漫产业是一个永不会被淘汰的产业,传统的动漫设计已不能够满足于新兴动漫产业的发展,因此,动漫设计中应用CG插画是必要的,如何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最大程度的体现艺术和技术,是CG插画师应该要思考的问题,并且使之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振超,刘丽君.河北民间武术文化在高校的传承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

[2] 解芷薇,韩宇,唐飞,边江.中国传统文化在商业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篇(7)

1 引言

在中国的最近十几年,各种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为了吸引购房者的眼球,开发商纷纷推出各种概念,例如德国风情小镇、法国香摈花园等等,让人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些概念中不光包括建筑风格等元素,也或多或少提到了有关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通过对许多楼盘的研究,现今流行的小区环境设计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欧洲古典/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法式、英式、巴洛克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和现代园林景观形式等等。本文拟对中国、欧洲等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找到各自特点,希望对小区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几种园林景观设计形式的特点分析

2.1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并以其特有的生态化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重在“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园林的意境与诗、画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孤立的建筑、有限的水面,而是要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够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史的一个缩影。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山水见长。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其中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更是苏州园林艺术 的典型代表,拙政园更是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2.2 欧洲园林景观形式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欧洲园林逐步从几何型向艺术曲线型转变。

2.2.1古典主义园林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它代表了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反映了绝对君权制度。这种风格具有宏伟壮丽、中轴突出、严谨对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勒·诺特的造园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这在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巴黎凡尔赛宫后花园、维也纳美泉宫花园就是典型古典主义园林。凡尔赛宫占大约600公顷,是勒诺特的代表作之一。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25km 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极宽阔的林阴大道,林阴大道

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双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形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塑和喷泉。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林阴小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视景线(Vista),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Vista Grand)。

2.2.2 巴洛克风格园林

与此同时,巴洛克风格园林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特点是景观设计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曲线。该风格代表人物是巴西的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他的作品扩展了古老的花坛的形式。他设计的曲线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画笔在大地上画出鲜艳的笔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长范围,但是从不修剪植物,这与巴洛克园林的模纹花坛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用植物叶子的色彩和质地的对比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将这种对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砾、卵石、水、铺装等。他的种种设计语言至今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2.2.3新古典主义园林

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物,它的精华来自古典主义,但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新古典主义是指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2.2.4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从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篇(8)

跨文化交际就是特指基于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借助于一种通用语言进行的交往行为。其实质和内涵在于加强整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旨在不断加强交际双方之间深入的交流与协作。 

二、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形式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之处,差异性比较明显,因此,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具体包括:中西方交际原则、交际时间以及语言和非语言交际形式等等方面的内容[1]。 

(一)交际原则和模式之间的差异分析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中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群体主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具有较强的对比性。 

1.中国人交际行为主要来源于家庭和亲源的关系,归属感较强,体现出一定的集体主义特征。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过于强调家、国、天下的利益;关注群体关系的和谐性与利益性;个体利益包含在整体利益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等等方面。交际行为侧重于情感原则,属于情感型关系模式。 

2.西方人交际中强调个体意识的重要性,包括个人潜力的发挥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侧重于个人利益的追求,极力维护私有财产;人人平等、相互竞争、公私分明;在实际交往中,尊重个人隐私,对于像婚姻、年龄以及收入情况等等相关问题一概不在公共场所提及,甚至不能未经当事人允许就私自碰触他人的东西。因此,西方在交际行为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逻辑性。 

(二)交际时间取向方面的差异分析 

交际时间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中西方在交际原则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来看,对于时间观念来说,也有较大的区别性差异。 

1.中国在时间观念上,属于“圆模式”[2]。由于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注重过程的整体思维模式。西方则属于“直线式模式”,注重时间的起始部分。 

2.从时间取向来分析,中国强调以过去为主,过于追朔事情的根源,而且强调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对人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评价人物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也存在着较不完善的部分,主要表现在过于守旧、不思进取,缺乏时间紧迫感等等。西方文化的时间观着重于未来,眼光比较前卫、发展,时间观念非常强,并不强调一定要遵守传统习惯。在词汇的理解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区别,例如:针对“老”一字,中国对其理解为智慧和高尚的象征,西方则代表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消耗。 

三、缩小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具体措施、策略 

通过上述中西方在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无论是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还是宗教礼仪和文化习俗上,表现各有不同,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参照指标。因此,就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而不断缩小中西方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提高双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 

(一)增强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格外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大重视程度。例如:在交流模式中,西方人通常会使用眼神来传递相应的信息,被定义为“眼神交流法”;中国则不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通常很少甚至不会长时间用目光来直视对方。因此,中西方非语言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要不断探索和发现二者在交际方式中非语言的影响因素,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 

(二)加大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想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口语能力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要加强对语言语法知识和语言发展历史等等非语言交际能力了解和掌握,不断加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上,中西方在其社会文化差异性表现非常明显,在积极全球化大范围的影响之下,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经济、文化、社会的交流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缩小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任重而道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要不断理解、宽容和接纳。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积极部分,结合自身地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传播,从而促进双方在国际中稳定地发展。 

篇(9)

插画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1.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插画设计的基础

本质而言,插画设计同传统国画、壁画、版画等均存在着极近的血缘关系,但是,插画设计并不属于其中某一流派,而是独树一帜。若追溯其根源,其可能是传统绘画中的某个分支,无论是从最古老的壁画,还是民间版画,无不传承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正是我国插画设计发展的高速阶段,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插画设计中已经成为摆在插画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传统文化与现代插画设计表面看似相互排斥,但本质正好相反。插画设计作为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种,虽然不断转变风格,加快创新,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恰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饱经时代更换之考验,却仍然能够展现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2.插画设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伸

我国传统文化为插画设计提供了基础,使得插画设计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二者之融合使得插画设计得以不断延伸。例如,传统工笔画与插画设计的融和,由于传统工笔画不强调空间感,因此,将其应用与插画设计中可谓恰到好处,与此同时,传统工笔画的装饰性为插画提供了意蕴深远的背景,不仅展现了传统工笔画淡雅、清新、质朴之感,更展现了插画的明艳、动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与现代插画的时尚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例如,在张旺所创作的插画――《孙悟空》中,他采用水墨画进行渲染,同时,采用工笔画进行勾线与造型,以展现孙悟空这一玄幻角色,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插画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3.插画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大体可分为如下两方面:一种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种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前者关乎精神层面,即我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平面、淡雅、不透视性,并将此意境作为表达目标,在展示意境气质的同时,体现国人独特而又不失厚重的审美;后者关乎物质层面,即大众所熟知的中国传统元素等。

传统节日文化的应用

在插画设计及创作过程中,设计者可以通过烟花爆竹、门神及灯笼的应用来使观众联想到我国的传统佳节――新年;也可以通过粽子、赛龙舟等的运用使大家联想到端午节;若运用了月饼、圆月、团圆、嫦娥等,则会使人立即联想到中秋佳节。此类由传统民族节日所衍生出来文化产物广受效仿,各地纷纷根据本地的民俗艺术展现不同的文化意义,诸如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甚至连当地少女出嫁所制嫁妆,传统建筑图腾艺术都成为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由此可见,多民族所敬畏、信奉及遵循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当我们一次次地追溯设计的本源时,很少有人从一个国家或民族情感的角度深入进行思考,以探寻这些已深深积淀在大众心中的文化。

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插画设计中也开始融入现代化科技元素,特别是在如今这个视觉艺术主流的时代,传统插画设计已经找到了新的改进方向,不少动画艺术纷纷进入插画设计领域,诸如米老鼠、唐老鸭以及阿凡达等,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时代的创新及插画艺术创作手法上的提高,此种提高无疑意味着和传统文化之间的“一决高下”。不少设计者过于追求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却忽视了作品想要传达的内涵及意义,使得作品脱离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必须将新、旧艺术相结合,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插画设计中,以体现插画艺术的真正价值,在向公众展示视觉美感的同时,传达出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例如,“东方树叶”等广告,就是传统民间艺术应用的典范。

历史文化元素的应用

现代插画中古老绘制手法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一些矢量图,虽然为设计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却丢失了原本的视觉亲和力,丧失了传统元素的应用使得插画作品欠缺情感底蕴,同大众间产生了距离与隔阂。因此,在插画设计中可借鉴类似敦煌壁画等传统历史文化元素,以深厚的历史底蕴拉近和大众的距离。

篇(10)

1. 前言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道路建设工作取得了进一步进展,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关系到道路通行能力,是提高通行能力的重要前提。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私家车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尤其在道路交叉口,拥堵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应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拥堵问题,优化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较多,各有优点,可有效减少道路建设的投入费用,改善道路交通情况,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加强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工作,避免道路拥堵现象。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作用及原理

2.1 渠化设计作用

渠化设计指的是采用路面标线与导流岛设计方法,分隔车流,减少行车冲突,使车流有序的进入指定的路线内,从而缓解交通压力,确保道路交叉口的行车要求。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可使车流及人流按照渠化的方向行驶和行走,有利于避免交通拥挤。渠化设计可有效控制车流,减少不必要的路面铺装,是常见的路口处理手法。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采用渠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平面交叉空间,还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道路行驶的安全性。提高渠化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相对于非渠化设计道路来说,更具安全性。但是在进行道路平面交叉渠化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设计原则,避免设计不当,影响道路交通运输。

2.2 渠化设计原则

在进行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分离原则。在渠化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车流冲突,合理设置标志物,给予过往行人指示,让路人根据渠化道路选择行车路线,分流人流和车流,确保行人和行车的安全;第二,疏导原则[1]。充分了解不同人流的行走轨迹就不同车流的行驶轨迹,设置禁止通道、变向道及专用道等,通过这些特殊通道,疏导交通流。

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

3.1 断面分布原则

渠化设计应遵循断面分布原则。在设计时,应先考虑两条交叉道路之间的断面该如何设计。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较大,相对于其他道路来说,交叉道路交通量更大,因此,为了保证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确保各个道路畅通无阻,实现各道路与交叉口的协调,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应设计适量的车道,合理设计交叉口断面,确保断面分布的合理性。设计出口车道的方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路口处道路红线进行拓宽处理:在正常情况下,路口拓宽幅度通常为5米至15米,总长度保持在50米至100米内。可以城市交通情况为准,适当增加路口拓宽长度。

(2)对车道宽度进行压缩处理:一般道路标准段车道宽度为3.5米-3.75米,而进入交叉口后可将车道宽度降低。一般交叉口进口车道最小宽度可压缩至3.0米,货车通道的最小宽度宜取到3.25米;改造交叉口,在交叉口用地受限制的情况下,可将最小宽度压缩至2.75米。

(3)对人行道宽度进行降低处理:如果交叉口的人流量和非机动车辆较少,交通流较小,可通过适当降低人行道宽度来增加车道宽度。

(4)对绿化带进行削减处理:如果交叉口已经设置了绿化带,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可适当削减交叉口绿化带,降低其宽度,将绿化带转化为车道,增加车道宽度。

3.2 合理划分车道功能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快速疏散交叉通流,应合理划分城市道路交叉口车道功能。因此,应充分调查交叉口,对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和调查结果,对车道进行合理划分,确保车道的基本功能。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第一,以调查结果为准,确定是否要设置单独转弯车道。比如说,当放行信号发出后,在一个周期内,如果路幅宽度较小,且转弯车辆少于3pcu,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不设置转弯车道;第二,交叉口右转绿灯亮灯的时间较长,交叉口渠化设计并不重视右转车道设计,但是,右转车道必须确保空间充足,以满足形成要求,应确保车道中间有6米宽的空间;第三,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左转车流较容易出现冲突,可通过渠化设计,来缓解车流冲突[2]。在设计左转车道的用时,可设置导流线及等待区,让左转交通流根据道路指引转弯,避免与其他交通流发生冲突,从而缓解交叉口的交通压力。

3.3 如何处理行人交通及非机动车交通

行人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问题是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中的难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居住人口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道路交通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不管是行人,还是非机动车,过往道路交叉路口时,随意性较大,稍不注意,将会导致交通事故。因此,应做好行人通道及非机动车通道设计工作,确保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渠化非机动车交通:①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时,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要进行隔离处理,可设置栅栏或隔离带进行隔离,如果空间较为限制,无法设置隔离带,可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线进行划分处理。②应确保非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避免出现交通事故。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与机动车交通产生冲突点。③当车辆经过交叉路口,或非机动车经过交叉路口时,车道设计应确保车辆可以看清对方的运动轨迹。

城市道路行人交通,可采用以下解决方法:①在道路交叉口,必须设置明显的人行横道,以便过往车辆能清晰看到行人的行走方向。且人行横道与交叉口的距离应尽量减小,保持与人流相同的方向。通常情况下,人行横道垂直于道路,是道路跟道路之间最短的距离。②一些道路交叉口宽度较长,为了确保行人的安全性,应在人行横道里面设置安全岛,以保证行人的安全性,凸显道路设计的人性化。一般来说,安全岛宽度均超过1.5米。③信号显示时间及行人数量是据顶人行道宽度的主要因素,例如顺延干路,设置其人行道宽度时,应以5米为界限,不得小于5米。例如顺延支路,设置其人行道宽度时,应以3米为界限,不得小于3米[3]。增减均以1米为单位。④设计道路中央分隔带时,应设置进口道,并在距离分隔带端1~2米处设置行人过街横道,确保行人的安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较多,应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充分发挥渠化设计的作用,疏导交通,缓解交通压力,避免产生交通冲突,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渠化设计过程中,应尽量考虑该城市的条件和环境,设计符合城市发展的道路,满足道路交叉口的交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工作,保证城市交通正常,促进城市道路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财政资金分配方法 下一篇: 会计合同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