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能提升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3 16:44: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技能提升培训

篇(1)

3.提升教育人员数字科技素养

身处第一线的教育人员应随时掌握时代的脉动及社会型态的变迁,不断创新教学思维及提升专业素养,方能有效协助新世代学生培养关键能力。为提升教育人员数字科技素养,拟逐步完成下列三个计划。

(1)陶成校长科技领导涵养

①拟定中小学校长科技领导能力指标。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并结合台北市资讯教育的实际情况,修正并转化、研拟中小学校长科技领导能力的面向如下。

形塑科技愿景:校长能运用各种有效的领导策略,带领学校成员形塑学校科技发展愿景并拟订具体可行的计划。

激励科技作为:校长能激励学校成员致力将科技整合到校务经营中,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与行政工作,以提升教学及行政效率。

培训科技能力:校长能重视学校成员科技素养的训练与发展,并能以身作则示范科技的使用,使学校成员具备科技素养及运用科技的优质能力。

管理科技环境:校长能争取资源充实学校科技设施,提供学校成员使用科技时所需要的软硬件,并且能有效管理学校科技环境。

落实科技评鉴:经由评鉴与研究以评估学校成员的教学与行政绩效,并引导其有计划、有效率地不断专业成长,使学校成为科技的学习型组织。学生能不断提升其数字科技应用能力,并要认知到数字科技对其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

创造科技文化:校长能与学校成员、小区家长进行沟通讨论,并不断反思科技在教育上的法律与伦理议题,以带领学校成员创造数字时代的学习文化。

②实施校长科技领导能力培训课程。

整合规划校长科技领导能力培训课程与经费补助项目,针对候用校长的培育过程及现任校长的调训过程,规划适当的科技领导能力培训课程,以培养校长领导学校信息科技教育发展的能力,使校长成为信息科技教育领导者。

(2)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技能力

现阶段的教育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及专业技能,才能充分运用信息化社会中的数字工具与资源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力。

①发展教师应用信息教学能力指针。

依据各领域教师职能,建立其在教学设计、实施、管理与评鉴等方面应具备的信息科技应用能力指针,并建立教师自我检核系统,便教师定期自我检核,持续提升信息科技应用能力。

②定期办理教师数字科技应用能力培训。

办理教师数字科技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数字技能并应用于教学,同时亦加强教师使用数字工具进行师生互动及亲师互动之能力。教师应能应用信息科技提升工作效能与专业发展,亦需具备高度的信息法律与信息伦理素养。

③鼓励教师参与科技教育相关协会。

辅导对教育科技有热忱及专业的教师组织专业社群,积极发展数字教学专业及科技领导力。

④奖励提拔数字教学典范教师及绩优推动行政人员,深化教学分享效益。

奖励提拔数字典范教师,提供全年不需授课或酌减授课时数的机会,使其参与学术性组织,从事相关研究计划,并至全台湾地区各校分享数字教学专业技能及经验。

⑤推动教师个人数字教学历程档案制作。

提供教师制作个人教学历程档案的系统化环境以整理教学档案,教师通过制作教师电子档案过程,进行教学反思以精进教学技能。

⑥办理信息科技新知及教材教法工作坊。

工作坊的办理除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应强调实务教学的应用,务求理论与实务结合,使教师充分学以致用。

⑦办理教师数字教材设计工作坊或资讯教育研习相关学分班。

委托专业机构办理相关课程,鼓励具备积极兴趣与优秀创意的教师进行数字教材设计相关技能的系统化培训,以培植优秀数字教材设计种子教师。

⑧办理国际资讯教育研讨会,以扩展教师视野。

定期办理数字学习与信息融入教学相关国际交流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或教师代表发表数字学习与信息融入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策略,鼓励各级学校教师进行跨区域e化合作学习与交流并踊跃参与国际资讯教育研讨会。

(3)落实教育行政人员科技应用能力

①发展友善且具连贯性的行政化计算机系统。

开发友善、适用性高且具备各学制一贯延续性的校务行政计算机化管理系统,作为各级学校e化管理的基础。

②制定校长、教师、行政人员数字科技能力指针及检核分级系统。

邀请专家学者建立校长、教师、行政人员数字科技能力指针及检核分级系统,使其能有效规划、推动及经营学校的信息科技教育;实行各项措施激励教育人员定期进行自我检核,了解个人数字应用能力的长处与不足,与时俱进发展数字科技应用能力。

③制定激励校长和教师发展信息科技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制定具体激励措施及相关配套办法,使校长及教师愿意主动定期检视自我信息科技应用能力,有效规划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进修方式及渠道,持续提升信息科技应用能力。

④开发校长与各领域教师适用的信息科技应用培训教材。

开发或评选能提升校长与各领域教师信息科技应用能力的优质培训教材,教材应符合校长与教师的能力,协助校长有效推动及落实学校信息科技教育,并满足各领域教师多元教学的需求。

⑤奖励绩优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务行政e化绩优人员。

篇(2)

二、实习日程安排

1、实习日期:7月4日

实习内容:学习安全守则

2、实习日期:7月5日

实习内容:数控铣床

3、实习日期:7月6日

实习内容: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4、实习日期:7月7日

实习内容:注塑机及模具拆装

5、实习日期:7月8日

实习内容:现代测量技术

三、实习单位概况

我们本次实习的单位是位于天山路的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即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本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通过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发展趋势,根据上海产业发展方向,以“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指导思想,坚持“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浪潮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图书馆重视馆藏建设,多以纸质图书文献为主,而信息时代是以文献的资源开发为核心,图书文献信息载体呈现多样化;服务内容发生了变化。传统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是文献的典藏、管理、流通、阅览、复印等,而信息时代,图书不但提借纸质文献的借阅查询等服务,而且提供电子文献服务。所以信息时代提升馆员的素质迫在眉捷。

一、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提出的素质要求

1、重构知识基础。图书馆员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读者将淹没在文献信息海洋中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奉献给读进,指导和协调读者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一个书刊材料的守护者和提供者。因此,重新整合和优化图书馆员的文化知识结构,是适应信息化对图书馆的必然要求。首先,图书馆员要熟练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与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图书馆员只有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网络环境下,快捷地为读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其次,图书馆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图书馆正在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管理为核心的自动化管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由于现代图书馆的文献载体多样化、业务工作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形成了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与专业知识的深入化,其中网络信息服务已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模式。图书馆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才能维护好图书馆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信息传播,才能快速、准确地捕捉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第三,图书馆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提高服务层次。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外语应用十分广泛,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才能发挥现有外文书刊的作用,并熟练地在网上检索、搜索、整理、组织国外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快速准确地将它们转换为读者便于应用的形式。

2、加强业务技能。数字图书馆员应具备如下几项技能:快速学习能、表达能力、讲授能力、分析和评估能力、想象力、团队工作能力、用户服务能力。而在这几项技能中,快速学习能力是放在首位的。在图书馆员的知识体系中,最新的技能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正确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有效的学习能力是形成和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数字图书馆员全面的技能形成和提高是艰苦的过程,如何顺利完成该过程,是现阶段图书馆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3、重新定位角色中国。传统图书馆员所担任的角色往往非常单一,采购馆员、编目馆员、咨询馆员,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的工作

摘要以前述的知识基础和全部技能为保障,来胜任这些角色。总之,优秀的数字图书馆员应当具备先进的数字图书馆理念,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和未来有深刻的认识;能熟练使用网络,掌握相应计算机知识,无语言障碍;具备满足数字图书馆时代用户需求的分析、评估、讲授、表达等各项技能。

二、信息时代提升图书馆员素质途径的分析

1、更新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图书馆员的首要问题,只有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馆员才可能真正跟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员要正确理解数字图书馆的完整内涵及其运行特点;要认清数字图书馆时代馆员的责任与作用,树立大图书馆以及读者即用户的观念,以充分认识到满足各类用户对信息和知识的个性化需求是数字图书馆员的最重要职责;要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始终坚持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理念,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地持续学习新的观念、知识和技能,才能成功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2、加强业务培训。要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重视选拔各类人才,优化环境,为图书馆员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组织馆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如定向培训。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使馆员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对非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加强图书情报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对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馆员,进行现代信息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对非外语专业毕业的馆中,则强化外语阅读、翻译能力的培训。另外也可重点培训。根据图书馆人才结构现状和工作实际的需要,在胆选拔一批专业基础好、思想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的馆员,有计划地送出去培养信息传播,使他们能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补充知识,更新结构,逐步成为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或现代化技术应用的业务骨干。

3、开展学术研讨。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图书馆员的理论知识应同实际工作相联系。同时,图书馆又是科研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信息库。无论是科研成果的新点子、新课题、新思路,还是有关科技的基本知识和新的专业知识,都离不开图书馆员的及时动态报道。可以说,图书馆员的信息服务本身就带有科学研究的性质。因此,图书馆员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开展学术理论研究。例如,可以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申报一些科研项目,也可以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使图书馆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篇(4)

1.2提升现有人员的工作素质.除了正常合理的引进图书馆专业人才来管工作之外,对现有人员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提升也是当务之急。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技术队伍,高校数字图书馆是无法正常运转的。尤其是网络环境下本身就是对旧有思想,旧有馆员工作思想和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坐拥“教辅部门”头衔的“清水衙门”,只有图眼前清闲或者上进无望的专业技术人员才会想到来做图书馆员。但凡有“另谋生路”的机会也不会想法设法来图书馆。因此,想要在入职前就引进到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的学生就非常困难。而传统的图书馆员当中有来自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等学科的老师,迄今为止他们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都略显老化。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需要。因此,给数字图书馆招徕较高素质的人才的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进而避免馆内人员的正常流动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同时,图书馆内要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对在岗人员进行有所区别、有所重点的培训,包括计算机网络知识普及、信息资源加工分类管理、系统数据恢复和修复、馆内系统服务升级等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要在此基础上,适时进行轮岗,从而使图书馆员一专多能,进而提高数字图书馆整体的人员素质,一边适应将来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人员紧张的问题。

2.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的问题.

2.1争取学校政策的支持。就学校宏观政策而言,作为教辅部门的图书馆离不开学校政策的支持。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向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迈进过程中,一定要得到学校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并要在政策制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同时要注意在具体实践上不要缺乏整体意识和科学化管理。譬如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要按部就班的制定发展规划,不能一哄而上,要宏观发展与具体实施相结合,目标方向发展与学校总体布局相结合。同时进一步明确学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2.2转变观念,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数字图书馆是大学图书馆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建设的目标之一,而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整体的投入。包括基建设施、资源配置、人员调配等建设。而作为学校也应该积极申请上级的专项资金并采取多种渠道包括市场化模式对数字图书馆建议改造和提升。

2.3明确任务,分工协作。数字图书馆本就是虚拟数字的聚合体,具有可复制性和可修改性。而在投入和收益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先前馆际交流的基础上依托各馆实际,采用统一标准,分头聚合,共同享有的模式,就像实行股份制,对投入的人员、设施、资源、资金等信息量化测算,实行分级管理和消耗管理,并且按照贡献大小进行贡献值大小的测算和付费。

2.4建立特色信息储备。对于高校而言,数字图书馆是自己的外展亮点,而包括网络信息在内的信息资源是应该是具有自己特色的。特色就是数字化图书馆的生命力,是后继建设的动力,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动力就说明没有潜力。其中关于特色馆藏可以将馆藏文献做成全文数据库并尽快上网,在高校内部首先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与本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特色文献方面互通有无,在实现统一建库标准,兼顾技术串口通用性并且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2.5改进网络信息导航工作。虚拟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导航是对数字图书馆员和数字图书馆特定领域内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挖掘,尤其是专业性、学术性信息的导航,是对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并加以过滤存储,去伪存真,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备索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图书馆员专业技能的一项有益尝试。高校数字图书馆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发挥自身支柱的优势,创造更多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而在考察引员的同时,要建立相对综合的考量机制,要从数字图书馆整体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等方面考虑到图书馆的人才建设,当中年龄、学科、性格的合理有效搭配。建立合理长效的人才阶层结构,以避免和减少人员短缺的问题。图书馆员正在从咨询参考馆员到学科馆员再到嵌入式馆员的转变和提升,而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要从单纯的参考咨询服务甚至是纯技术支撑的工作中逐步转变角色。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时代首先就要借助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答疑解惑,通常是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参考咨询”链接,如何有条件的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和馆员还可以进行实时咨询,模拟咨询情境的发生。因此,数字图书馆馆员不仅要熟悉本馆馆藏,更要熟悉国外和国内信息资源,还要及时加强与相关院校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的联系,为加快数字信息的传递打好基础。

篇(5)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随着生活与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老龄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老年大学是适应社会老龄化、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建设“终身学习”和谐社会的最恰当体现。老年大学的档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历史记录,它记录和反映了学校各个时期的行政文书、人动、教学管理、学员信息、学员成绩与作品、声音影像、宣传刊物以及设施设备器材等资料,是老年大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规范教学行为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年大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紧跟信息化时展的需求,如何推进高效、专业的老年大学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老年大学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略抒已见,希望能够给其他各个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以启发与借鉴。

一、观念上的更新

传统保管方式,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易存储、占空间大、不易查阅,时间长了易失真等诸多不利因素。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各领域,老年大学的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档案数字化管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 (录音、录像) 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供及时查询、修改、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档案的数字化已非常普遍。我们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硬件、软件上的配备

要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必要的硬件配置不可少,例如互联网、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机等数字化设备,以保证能够实现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对纸制档案、文书、照片及其他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同时,要以相应的软件系统为载体,依托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处理、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例如,可以依托有关技术力量,创建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档案管理软件,通过数据库创建数字化平台,以满足大量的数据归类、存储、查询、修改等功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呈现交互,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三、技术上的提升

(一)资料处理

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必须做到不可变更,即“固定化”。如对于纸质档案,要尽可能采用扫描仪进行图片扫描或利用照相机进行拍照的方式,做到对纸质档案内容的保真。对于录音录像资料,除保持数据原样永久存储外,还要利用刻录机刻录复本进行备份存储。对于电子文档要做到草稿、修改稿、正文一并归档,修改稿要保留草稿字样和改稿人姓名、修改内容、修改时间、并做到整套归档的电子文件不可改变。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以达到灵活建档实现数字化目的。

(二)安全保密

档案内容涉及到安全、保密,数字化档案信息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所以,提高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安全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首要的前提条件。必须要采用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信息传输的过程中重要信息不会泄漏或被篡改。

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存储信息的安全,数字化档案的存储应该使用带自动备份功能的专用服务器,设置工作站与办公网络相连接、同时使用光盘库定期刻录备份,而且最好备有另一个异地保管的备份;二是保证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数字化平台运行安全,网络系统必须采用物理隔断和功能强大的防火墙等措施,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和信息传输加密产品,安装防病毒系统,防止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使数据和应用系统不被破坏;三是保证登录者的身份安全,需采用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通过登陆身份安全认证、动态口令等方式,严把登录者身份,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登录安全。

(三)人才提升

篇(6)

随着生活与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老龄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老年大学是适应社会老龄化、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建设“终身学习”和谐社会的最恰当体现。老年大学的档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历史记录,它记录和反映了学校各个时期的行政文书、人动、教学管理、学员信息、学员成绩与作品、声音影像、宣传刊物以及设施设备器材等资料,是老年大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规范教学行为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年大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紧跟信息化时展的需求,如何推进高效、专业的老年大学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老年大学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略抒已见,希望能够给其他各个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以启发与借鉴。

一、观念上的更新

传统保管方式,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易存储、占空间大、不易查阅,时间长了易失真等诸多不利因素。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各领域,老年大学的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档案数字化管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供及时查询、修改、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档案的数字化已非常普遍。我们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硬件、软件上的配备

要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必要的硬件配置不可少,例如互联网、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机等数字化设备,以保证能够实现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对纸制档案、文书、照片及其他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同时,要以相应的软件系统为载体,依托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处理、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例如,可以依托有关技术力量,创建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档案管理软件,通过数据库创建数字化平台,以满足大量的数据归类、存储、查询、修改等功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呈现交互,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三、技术上的提升

(一)资料处理

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必须做到不可变更,即“固定化”。如对于纸质档案,要尽可能采用扫描仪进行图片扫描或利用照相机进行拍照的方式,做到对纸质档案内容的保真。对于录音录像资料,除保持数据原样永久存储外,还要利用刻录机刻录复本进行备份存储。对于电子文档要做到草稿、修改稿、正文一并归档,修改稿要保留草稿字样和改稿人姓名、修改内容、修改时间、并做到整套归档的电子文件不可改变。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以达到灵活建档实现数字化目的。

(二)安全保密

档案内容涉及到安全、保密,数字化档案信息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所以,提高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安全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首要的前提条件。必须要采用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信息传输的过程中重要信息不会泄漏或被篡改。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存储信息的安全,数字化档案的存储应该使用带自动备份功能的专用服务器,设置工作站与办公网络相连接、同时使用光盘库定期刻录备份,而且最好备有另一个异地保管的备份;二是保证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数字化平台运行安全,网络系统必须采用物理隔断和功能强大的防火墙等措施,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和信息传输加密产品,安装防病毒系统,防止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使数据和应用系统不被破坏;三是保证登录者的身份安全,需采用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通过登陆身份安全认证、动态口令等方式,严把登录者身份,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登录安全。

篇(7)

搞好全年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应当始终抓住放映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放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在落实上出狠招下功夫,提升广大放映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自信心和荣誉感,用心去为人民服务。

一是加强教育,实行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双考核。实行一年一度的数字电影放映员聘任,坚决杜绝人情聘,把思想合不合格,工作敬业不敬业作为能否聘任的标准。思想进步,工作热情,积极性高的人员,哪怕是技能不太熟练,也可以通过后来的培训学习得以提高。强化这一理念,把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热爱数字电影放映的优秀人才引入放映员队伍,为确保高质量圆满完成全年数字电影放映任务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是剖析问题,按计划实施放映和值班监控相结合。广大放映人员应对过去一年自己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明确搞好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正确方向。可以为放映员统一印制《数字电影放映月计划报表》,实行按计划放映和网上GPS监控相结合的办法,杜绝放映中存在报表与实际放映村镇不符,村表不实的放映漏洞。

三是维护设备,经常性的开展放映设备的维修保养,保障放映工作的顺利进行。除院线公司,省广电系统对放映设备进行年检维修以外,还应自行组织多次放映设备性能检测,设备除尘,全面维修保养等工作,对所有放映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减少人为的设备故障。

四是开展培训,努力提升放映人员的放映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积极参与国家广电总局开展的网上远程业务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的放映技能培训,技能比赛,让有经验的老放映员介绍如何及时发现放映设备故障的方法,使放映员都能独当一面,人人都能成为技术能手。

五是了解需求,推广影视需求信息员制度,了解和掌握群众的观影需求。放映员不光做好电影放映,还要深入大众、掌握观众的观影需求,在放映员中选出责任心强的放映员和节目主管,担任影片需求信息员,尽可能的为群众提供合季节、合农时、合民意,好理解的好影片。

六是安全放映,杜绝责任事故发生。狠抓全年的安全放映工作不放松,确保安全无事故。整理细化人员的档案资料,多种联系方式,工作人员深入放映一线,及时掌握所在放映员放映运输工具的安全状况,对放映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下发劳保用品,使每一位放映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全年放映顺畅无事故。

二、贴近实际放映,满足群众需求。

当今,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他们对致富增收的上级支持也十分迫切。因此,播放电影应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开展放映工作。经常与有关部、局保持联系,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及时预定下载、配合中心工作内容的影片。重点工作、重大节日放映工作早安排。围绕新农村建设选好影片。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科学技术难点和建设项目选定。结合实际,适时推出科学生产、生活类片子,必然受到好评。

三、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放映市场。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59-02

为全面落实“持续推进基地建设,强化实训特色品牌,创建全国一流电力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培训功能,服务公司电网发展,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提出了重点建设和发展包括“国网河南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在内的“特色品牌基地”的工作思路,以及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公司网络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此,针对国网河南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提出了以数字化教材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平台,通过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构建的配网不停电作业一体化培训系统和网络培训平台,实现以数字化教材强化特色品牌基地和网络培训大学建设的新思路。

一、数字化教材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和国网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需要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进一步降低设备停运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公司系统要大力开展和推进配网带电作业的发展。同年颁布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规范》,增加了综合利用绝缘杆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以及旁路作业设备的“综合不停电作业”项目, 以加快10kV架空配电线路综合不停电作业的推广与应用。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颁布了《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技术导则》,并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同年,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了促进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一并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电力公司深入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旨在安全地开展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同时,推广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并确保此项工作安全开展。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为了推进10千伏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工作,持续提升城市配网供电可靠性,下发了《关于印发推进10千伏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同年,国家电网公司针对公司内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包括国网河南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和资质培训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省公司要确保带电作业培训设备设施满足培训要求,配置仿真培训系统,丰富实操培训手段,加强培训装备、工器具配置及场地设施建设,保证设备设施正常维护和更新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为了进一步降低配网设备计划停运率、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快包括电缆不停电作业实训基地在内的配网不停电作业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力度,确保配网不停电作业人员资质培训工作全面有效地深入开展。

二、数字化教材是未来教材建设和数字出版产业的需要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按照其表现的形式分为:普通版纸质教材、图解版纸质教材和电子版数字化教材。其中,“数字化教材”作为未来教材的重要特征。它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来呈现教学内容的“电子化教材”,或称为“多媒体教材”。

目前,“数字化教材”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所包含的各种“媒体资源制作”以及采用“Adobe Acrobat Pro软件”进行整合的技术已经成熟,为其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目前,这些学习方式所需的设备、网络、存储条件已不是主要的技术问题,而包括数字化教材在内的“学习资源”(在线或离线)匮乏和管理水平落后是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数字化教材”将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必然需求。“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2006年,国家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都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的出版、印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2009年到2012年,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数字出版发展的积极政策和措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为数字化教材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出版与发行的平台支持。

三、数字化教材是国家重大战略政策支持的需要

在对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政策衔接方面,“数字化教材其所处的技术范畴”(虚拟现实技术、新型交互技术)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信息技术领域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这些为数字化教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国务院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为目前正在积极推广的网络培训或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提供了基础平台支持。同时,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坚持网络建设与应用服务相结合”以及“推动信息消费,培育新服务、新市场、新业态”,又为数字化教材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用户保障支持。

四、数字化教材是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对人才培训的需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自20世纪末开始,世界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特别是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应用与快速发展,如人们的学习或培训模式相应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人才培训提出新的要求与需求。

第一,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纸介质”开始向“新兴媒体”转移,包括电子书、在线阅读、手机书等数字出版的全新载体正悄然兴起,且发展日新月异。目前,“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同时,国家级的“数字出版基地”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并投入运行。

第二,面授学习向网络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或转移。互联网应用与快速发展的浪潮到来,使人们已经习惯的课堂“面授学习”向“网络学习”的方向发展。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学习”又进一步向“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与转移。同时,在Web2.0 环境下,“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仅是“读”信息,而是向“写”以及“共同建设”信息的方向发展,为互联网交互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第三,单一学习模式向组合学习模式的方向发展或转移。目前较为理想的学习模式是“混合式学习”的应用与发展。它是一种将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要素相互混合而构成的一种复合性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借助“面授学习”与“网络学习”这两种模式的优势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施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该模式下,“面授学习”学时数将得到有效压缩,而高效的以数字化教材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学习”,将是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缓解网络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以及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与培训成效的“最佳选择”。

五、数字化教材建设是充分发挥培训功能、服务公司电网发展、加快国网特色品牌基地和网络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

篇(9)

关键词:

信息化;数字化;微格教学;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医院校走上讲台的教师,除了外语、体育等公共课程的老师是师范院校毕业,经过了专业的教师教育能力培养外,大多数专业基础课程、临床课程的老师,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仅经过了短时间的岗前培训,便走上了讲台,那么,对于医学院校老师来讲,职后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各种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高校院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我院在各级领导、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教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提出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以期促进我院教师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一、应用微格教学提升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多数中医院校新近教师在上岗前,一般会进行岗前培训。这种岗前培训一般都是集中式培训,时间在1个月左右,多是一些讲座形式的听课安排,新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实战演练并不多,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结果。可想而知,新手教师在经过泛泛的岗前培训后,在教育教学理论不太深入,而临床经验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上岗后的教学情况,频繁发生照本宣科,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则不足为奇。尤其在医学院校,专业技术往往被提到较高的位置,老师们入职后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提升,几乎没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故这点是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院校教育的弱点所在。由此可见,提升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但各种现实的原因又阻碍了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合理的实现,故可以考虑利用微格教学这种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1]。现代微格教学作为在职教师的补充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提高性教学的一种有利方式,缘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培养教师过程中的基本技能训练。我院组织各级专家经过充分的论证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建成了现代化的微格教室,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微格教学全程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部门将录制视频反馈给教师反复观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充分实现教师自主地反复练习,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反思教学效果[2]。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使教师能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恰当的技能训练,显著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二、信息化与数字化特征的微格教学模式提升中

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势分析“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来自“格物致知”,推究、探讨及变革之意,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3]。我院微格教学是建立在建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目标控制论和反馈原理、最优化的教学系统设计分析和形成性评价方法,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分层次系统地培养、提高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微格教学与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师能力训练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2]:将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许多教师可操作的具体的、容易掌握的单项教学技能,诸如导入技能、呈现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使老师们不再是单调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将教学过程表演化,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提高教学技能;在较短的时间(一般5—10分钟)内对上述某一技能进行反复训练,使老师们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集中学习、讨论以训练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记录,使老师们能反复观看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过程,且声像化的教学过程,还可以发现到自己平常无法意识到的失当教学行为细节,高效迅速地找出不足并进行矫正,信息反馈及时、准确、直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微格教室固定装置的摄录教学实况设备,避免了常见的人为摄像引起的心理干扰和紧张,有利于降低受训者心理上紧张感、焦虑感、压力感,有利于教师以常态进行教学训练。

三、如何应用微格教学模式提升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1.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利用率。把微格教学纳入到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计划中,开放微格教室,简化管理使用流程。结合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制度,以及“教学名师资源传帮带”计划的实施,使一批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微格教室资源,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中医院校人事部分合作,逐步推广和影响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微格教学模式中,通过积极训练,不断提升学院乃至学校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2.拓展微格教学应用范围。随着微格教学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除了将之用于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外,也有利于教师教学非认知因素品质方面的养成,有助于从这些教学实践中衍生出很多与教学学术相关的问题来[2],进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正如“以教生研”。而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也并非是单向性的,教学研究涉及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又能反哺促进教学,又如“以研促教”。因此,拓展微格教学的应用范围,超越既有的传统教学概念,以教生研、以研促教,发现微格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从问题中去研究,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古语说“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故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现在、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医院校教育政策的导向,对微格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微格教学资源的传播,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相关国家层面、省市级或学校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教育水平,满足中医院校教师通过微格教学实现教学教育能力提升的需求,提升中医院校对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教师掌握自己的数字化资源,克服在发展中的困难。

4.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性。心理学认为,人的动机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由外部环境引起,有时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外在动机要通过内在动机起作用,故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性是根本。教师发展的内生性,一方面能促进教师自觉进行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促进微格教学应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促进教师积极利用微格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实施模拟教学之前,根据学习的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微格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等内容,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更好地诠释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技巧,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上也能有更高层次的突破,真正发挥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

作者:左小红 胡一梅 郭静 彭波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29-03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性发展,数字摄影、电子杂志、博客、播客、数字视音频、微电影、微博的应用与发展等,逐渐成为数字媒体发展应用的主力军。数字媒体专业是为了促进新媒体产业和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设置的兼信息技术、文化传媒和人文艺术高度融合的信息艺术教育专业,它具有集艺术创作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整合了当代人文艺术的综合表现能力和传播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未来3~5年内,数字新媒体人才缺口将达60万。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门人才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随之带来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的迅速扩张,截止2012年,全国开设数字媒体技术(艺术)的院校就达上百所。

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阶段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充分利用国家皖江城市带战略承接转移规划的有利条件,除了建成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之外,还筹建了蚌埠、马鞍山、淮南、池州等省级动漫支持基地。除此之外,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也逐年递增,目前共有10余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专业。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性和高水平人才,内容建设上侧重技术外包服务而忽视数字媒体创意性人才培养,数字媒体相关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互动合作较少,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尤其是缺乏具备一定实践经验或行业经验的蓝领人才。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不少高校还是以理论教学、理论研究为主,不少的实践操作也与实际技术性操作存在差距。

师资队伍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实际运作过程别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运用,故要想输送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企业满意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除了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和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之外,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 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分析安徽省的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构成,主要来源于美术、艺术设计、动画、动漫、影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且大多数未接受过数字媒体专业的系统培养,尤其是缺乏数字媒体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是确保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目前,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师资来源基本上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计算机教师转过来的,这部分教师对计算机及相关教学和实践操作比较熟悉,但是他们缺乏相应的艺术素养;第二部分是由原先的艺术类教师转过来的,这部分教师有着深厚的艺术素养,但是对计算机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要弱一些;第三部分就是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加上数字媒体专业在我国专业开设的时间比较晚,因此他们最缺乏的是相应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总的来说,这三部分的师资除专业知识外,最缺乏的就是数字媒体产业相关的实践经验。

2)服务于教学的兼职教师来源复杂,较难保障教学效果。在目前,安徽省的不少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方法就是聘请在读研究生(博士生)、数字媒体产业的从业人员、普通高校教师做兼职教师。但是,在读研究生主要的精力和时间仍旧放在自身的学习与科研工作中,很少去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及参加教研活动等,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从数字媒体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有着数字媒体企业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同样也降低了教学效果;普通高校教师虽然从事的是高等教育,但缺乏校本研究和行业实践经验,不少也不适应相关课程的教学。

3)缺乏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在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各类师资培训中,缺乏针对数字媒体等新兴专业类别的培训科目,而数字媒体行业或企业的技能培训良莠不齐,不能很好地满足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也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上述问题不是某个系部或某个部门或某所院校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长期培养,才能建设既懂理论又重实践的合格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

2 关于数字媒体的项目流程

数字媒体的项目流程是按照数字媒体项目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细化为项目的规划、项目的启动、项目的实施及控制、项目的验收和项目的后续维护。数字媒体的内容要求结合特定的环境从而转化为若干个有实用价值的子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人员分组、资料收集与项目调研、项目总体设计方案讨论、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报告呈交等环节。通过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教师不但可以获得企业真实环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使教师在参与企业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媒体开发方面的辩证性思维、质量与品牌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及人际沟通、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锻炼,而且在对待数字媒体项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得到实际锻炼。

项目流程的实施,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一般说来,项目流程的实施要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思路设计,项目之间强化联系与综合,建立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3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途径和方法

鉴于数字媒体教师的现状,以数字媒体项目岗位能力为构建依据,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既具备最新技术和理论,又拥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理实一体”型动漫专业高素质师资队伍。具体而言,即进行以动漫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实现师资资源的重新组合。即以数字媒体“项目流程”为主线,划分数字媒体项目生产流程的各阶段,推导各阶段的岗位需求,依据岗位需求建设对应的课程群,采用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针对各课程群且以校本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小组,依托对应项目流程各阶段的教学小组,构建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并通过师资轮训、企业兼职/挂职等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

3.1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途径

1)通过走访和调研省内数字媒体产业特别是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调查和统计数字媒体项目流程各阶段所设立的岗位及相应的岗位能力。

2)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岗位能力需求,构建满足阶段岗位能力需求培养目标的课程群,针对课程群教学要求,建设对应的教学小组,再由教学小组构成完整的师资队伍,做到阶段岗位技能由教学小组进行针对性培养。根据数字媒体项目的实施阶段,组建由对应项目阶段的教学小组构成的师资队伍,做到专业教师研究有侧重,课程分工合理,避免“全才式”教学。

3)探究和建立长效的师资轮训及教师兼/挂职锻炼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先进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及项目管理能力,增强教师的动漫行业实践经验。由校本教师、外校专业或相关专业教师、企业资深人士等共同组成教学小组,做到以校本骨干教师为教学小组核心,由其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师资队伍的成员通过师资培训保持理论知识的时效性,通过去合作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提高和培养行业实践技能,做到“理实一体”型教师的培养。

3.2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的方法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校企合作,真实的数字媒体实践平台与高校的各课程专业实验室存在很大差别,在进行师资培养上要特别关注校企双方的协作培养。

1)数字媒体专业师资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培养出数字媒体相关企业技术研发和内容创意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以项目流程或者相关的横向项目为校企合作项目的支撑和导向,教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2)系统化课程设置。根据行业发展和高校专业发展的实际,制定适合专业和教师发展“双轨制”发展的个性化系统课程。课程可以分为校内培训和企业实践两部分。校内培训包括诸如平面设计、数字视觉传媒、动漫创意、影视制作与特效、手机游戏开发等模块,主要课程培训采取项目流程方式进行,由国内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知名高校和行业一线专家授课,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提升课程开发设计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相关流程的创作与开发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将内容与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3)在企业中完成项目流程的实践环节。在校企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学校为企业提供一切方便,相关教师进入企业,由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导师”,指导教师的科研开发与应用工作。强化学校、企业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和技术性。

4 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建设中要注重的几个环节

4.1 突出数字媒体专业的职业性特色

在校企合作环境中,以专项任务为引领,突出项目驱动的内核。要围绕现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适时整合目前数字媒体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扎实数字媒体的项目内核。

4.2 创新课程开发模式

结合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以实践操作环节为导向,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基础,以提升教师数字媒体创作技能为中心,设计相应的产品和媒体项目,注重项目化内容开发的多元性,充分发挥企业技能型专家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真正做到课程由职业岗位专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来完成,并实现职业技能以及相关职业项目的认定。

4.3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专业的师资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同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及媒体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因此,要强化知识结构的更新,以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体系为基础,以项目流程中的工作任务为结构,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课程内容体系要注重将数字技术、数字艺术、数字设计等相关的工作知识紧密结合,实现课程内容职业化与综合化。

4.4 任务引领,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专项媒体设计与开发为任务引领,实施项目驱动,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分工,教学中积极与数字媒体企业实施人才共同培养,注重在校内与企业锻炼的一贯性,做到理论实践相融合,使用虚拟现实、网络教学、实体操作、企业数字化教学平台等教学手段,实现情景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4.5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和完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与行业相关企业共同开发理念先进、符合专业生产实际、更适合于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数字化教材,促使企业相关教程、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校企合作资源数据库等立体化教材的常规化建设,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协作开发和成果推广。

总之,基于项目流程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的建设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与协作,需要项目流程的稳步实施,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出适合时代和市场欢迎的数字媒体“双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玺玫.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29-131.

[2]王衍.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1).

[3]胡春芳.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2(5):32-33.

上一篇: 酒店品牌形象设计 下一篇: 初中教育课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