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财务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3 16:44: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银行业财务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银行业财务分析

篇(1)

在计划体制下,银行的资金是按国家确定的计划分配的,单一银行体制下,银行一度成为财政部门的和出纳,此时是以单纯的资金计划管理为核心的,无需考虑收益;改革开放后,多家产权较为明晰、具有真正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建立,国有独资银行也开始了商业化进程,对商业银行的探索使银行业更加注重吸收资金的成本和资金运用的收益性。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促使银行在进行资金计划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财务计划的实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风险的日益显现,银行业普遍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核心就是风险管理。因此,商业银行对资金营运计划的分析从最早的单纯对信贷资金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发展到以盈利为出发点对信贷资金计划和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最终发展的方向是以盈利为出发点、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综合分析,真正体现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目标。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是风险收益分析,这是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由收益管理向风险管理方向演变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以风险收益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这是由于:

1.风险收益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首先树立风险收益观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容。

2.是稳健经营的要求。银行是高负债的企业,本身财务风险很高,决定了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同时,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会向银行集中,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危机。在金融风险环境中,为确保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以风险管理为内涵。

3.是银行自身生存发展、开展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前几年我国银行业快速扩展时期,各家银行普遍实行粗放式经营战略,传统银行发展思路是,以高投入为代价获取市场份额,在利率差较为稳定,未采取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情况下,规模的扩张能体现出账面收益的增加;但同时由于我国银行业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忽略了风险管理,缺少对经营行为的风险约束,也积累下了无穷的风险,目前已严重抑制了健康发展。海南发展银行和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倒闭已经对中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因此,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首先就要开展风险管理。

4.是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国际管理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80年代以来,至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西方国家已有多家银行因忽视风险控制而倒闭,教训惨痛。巴塞尔协议已经把风险性原则上升到第一位。因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要推行风险管理,提高银行运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仅银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也日益增加;同时,银行业的国际化促使我国银行要面临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环境。这些都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重要的一步就是财务分析的重点由收益分析向风险收益分析的转变。这是由于财务分析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银行经营中存在的、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银行历史和现实经营状况和工作实绩作出全面衡量和评价,为制定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因而是财务管理发挥为经营决策服务的具体体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首先要从财务分析开始。

商业银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直接表现为追求银行价值最优化,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使银行管理者必须在极其不确定的状况下实现银行价值最优化目标,因此,需要对收益和风险进行平衡分析和选择,这就是风险收益财务分析。

国内银行业在借鉴西方银行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时,都考虑了风险控制指标,但由于缺乏对银行风险的深刻认识,并没有因此实现真正的风险管理。开展风险管理,必须首先针对风险控制指标,实施风险分析,只有对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程度作出评价,才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见,风险分析是认清风险、量化风险、反馈风险信息和实施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财务分析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必然向风险分析转变。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几类风险及与收益的关系:

银行风险是指一切与银行业务有关的不确定性及因此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四大类风险:

1.环境风险。商业银行所处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法规所决定的风险。例如,我国银行法的出台和监管政策变化已经促使银行业相应的作出变革。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到银行的经营策略。

2.管理风险。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因素决定的风险。近年来,银行业中违规经营、大案要案所引起的一系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

3.交付风险。由于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所导致的风险。

例如,由于化手段滞后或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4.金融风险。银行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是指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如,流动风险、信贷风险、利率风险和资本风险。

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银行收益与所面临的某些风险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一般来看,环境风险属于不可控制风险,与银行收益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环境风险的增加并不能促使银行收益的上升,相反却构成银行收益增长的限制因素。而金融风险与银行收益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当金融风险增加时,银行收益也随之增长,并对收益实现和未来收益预期有一定影响。交付风险与银行收益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而为提高银行收益能力,管理风险应严格加以控制。

三、商业银行财务中风险分析

银行财务分析中的风险分析,侧重对风险收益的分析,即对风险和收益的交替关系进行分析,以获得在承担较低风险的情况下的较高的收益。对风险和收益交替关系的分析实际就是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特征,为与传统财务分析相区别、突出风险分析,我们暂且称现代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为“风险财务分析”。在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下,风险财务分析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风险财务分析为信贷资金计划分析提供收益导向,为信贷计划和资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金融风险是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面对的风险,是风险财务分析主要分析对象。不同阶段,风险财务分析侧重点不同,在经济发展平稳、利率管制严格的时期,人们可能会更关心信贷风险;而在利率频繁波动、利率市场化时期,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利率风险;而流动风险、资本风险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一直为人们所关心。各种金融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度,这综合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上。为便于操作,建议在开展风险财务分析时可以从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和利率分析入手:

1、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对应结构和自身结构)、资产质量,分析资产风险度和资本杠杆来分析流动风险、信贷风险、资本风险。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的流动性也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对流动性的需求的保证。而流动性与盈利性是流动性风险管理首要解决的矛盾,银行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流动性风险会降低,但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收益;反之,高资产收益而低流动性会使银行面临过大的流动性风险。风险财务分析首先应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的内容是对流动性和收益性相互关系的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仅是流动性也是收益性的决定因素,最佳资产负债结构应是在流动性和收益性求得最佳平衡的结构。

资产风险分析的一个侧重点是对资产质量的分析。资产质量的好坏是信贷风险的直接体现。信贷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因此,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至今仍是银行的主要风险。西方国家许多银行的倒闭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流动性危机,但其实质是资产中存在巨额呆坏账所致。资产中的有问题贷款不仅会导致流动性危机,而且因占用信贷资产规模,在资产负债比例限制下,直接导致了资产收益能力的下降。

资产风险分析中另一个重要分析是对资产风险度的衡量。巴塞尔协议建立于银行资本规定及其与资产风险的联系。银行资本充足的标准是以银行资产风险为基础的,对银行资本风险的管理取决于风险资产确定。在全球经济频繁波动的今天,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已成为各国银行界的首要关心的问题。与资本充足度紧密相关的是资本的杠杆作用,由于银行是高负债企业,有着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资本杠杆度,因此,银行资本收益率高于一般企业。但杠杆作用对银行风险和收益交替效应的放大作用,决定了这种高杠杆度不是无节制的,过高杠杆度会引起高财务风险,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最终危及到安全性和收益性。适度的资本杠杆与银行价值最优化的平衡是风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见,财务分析中对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分析与计划、信贷部门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更侧重于寻求银行资产价值最优化即在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之间寻求平衡,从而能为资金计划管理提供风险盈利的可靠依据。

2.利率风险分析。利率风险是银行的基本风险之一,因而,西方银行业曾一度认为资产负债管理就是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当然,目前来看这种观念未免失之偏颇。而过去,我国银行业并不重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因是我国利率没有真正市场化,也较少利率政策,在严格利率管制下,存在稳定的高利差,只要扩张规模,即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增长。但近年来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率政策成为调节经济常用手段。而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由于过去缺乏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在最近几次利率调整中,银行业普遍缺乏应变、调整能力。可见,利率风险分析是目前财务风险分析中的重点。

银行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两大方面决定的:一是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数量;一是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因此,对利率风险的分析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情况分析利率波动下所产生的利率风险。

由于我国银行业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产结构简单、利润来源单一,利差收入占利润的绝对比重,利率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就尤为重要了。

传统的利率风险分析是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差额风险的分析(缺口分析),用于衡量银行利差收入对利率波动的敏感程度。这种分析首先要对资产负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和对称性进行深入分析,这对目前银行业来讲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现行的账务体系和统计报表在设计的当初,并没有考虑这种需求。如果不能准确了解到资产负债利率期限匹配结构,就无法确定一段时期的差额风险,更谈不上对利率走势预测和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差额的调整。因此,开展利率风险分析,首先要对目前的会计账务和统计体系进行改革,以客户管理代替账户管理,借助机数据库技术建立每个客户和每笔业务的会计、统计档案。利率风险分析还包括在利率波动情况下,因收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利率变动幅度差异而引起的基差风险和客户对利率期限重新选择的选择权风险。

另外,开展外汇业务的银行除了面临前述几类风险还会面临汇率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汇率的波动。汇率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密切相关。央行的干预对汇率的波动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汇率的变化。这取决于本国的货币政策和外汇监管制度。在金融全球一体化和银行业务国际化的潮流下,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全面的风险财务分析还应对表外业务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四、对风险财务的几点考虑:

1.与信贷资金计划分析的协调关系:

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尚在探索之中,各家银行相应的组织结构也有所差异。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析体系中,风险财务分析应以风险收益为基本观念,信贷、资金管理计划分析结论,侧重于对风险与收益的交替关系的分析,反过来为信贷资金计划分析提供风险收益的依据。

2.必须借助机、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借助手工进行风险财务分析已经不大现实了,银行业务数据的繁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以利率风险分析为例,要准确了解银行的资产负债利率期限结构及变动,必须利用计算机详细记录每个客户和每笔业务,构建大型的数据库(甚至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索引、分析。对于一个大型银行,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和上万的客户,业务记录随时间推移更是成倍增长,不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算法而依靠手工来完成分析工作,恐怕连上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3.分析要不断创新:

财务分析从收益分析向风险收益分析转变,对动态分析提出迫切需要。财务分析常用方法是财务比率分析,是与收益分析阶段相适应的静态分析法,不能满足对风险动态分析与预测要求,应向现金流量分析过渡。传统风险分析方法也基本是静态分析法,无法满足对风险预警的要求,也要向动态分析方法过渡。如对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差额分析没有考虑到外部利率条件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连续变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西方银行业提出持续期动态分析方法。

风险分析的另一方向是借助数量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机开发先进算法,进行量化分析,对客户进行细分化,提高风险分析的针对性,实现从事后分析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前瞻性方法转变。

4.要不断地关注国外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并建立完善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分析体系:

国外银行界随着风险管理实践的广泛开展对风险管理的在不断的深化,风险管理理论在不断丰富。例如,1997年初巴塞尔委员会了《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国际银行界对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1997年下半年又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从银行监管的角度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也具有现实指导借鉴意义。我国银行业应该大胆借鉴外国成熟的研究成果,加快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析工作的进程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分析体系。

篇(2)

一、财务分析必备工作

受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政府长期干预银行展开信贷业务,使得商业银行在贷款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大多停留在表面上,而贷款财务分析工作有效防止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银行必须做好深层次的充分准备。以下是商业再进行分析必备工作中的三个“确保”。

第一,确保分析资料有效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只搜集会计报表主表而忽视其他会计报表,只注重当期或者历史资料的搜集而缺乏对未来资料的科学预期,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搜集分析资料的偏差,这就使得银行信贷分析资料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银行信贷人一方面员既要重视企业会计报表主表外还要重视其他财务报表的搜集,例如报表附表、财务状况说明书等其他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加大对外来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搜集到有效的信息,确保信贷业务的合理开展,降低信贷风险。

第二,确保材料的真伪性。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审计起步比较晚,这客观决定了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在收集贷款申请人的财务资料时,要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收集已经通过审计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要注意对非审计的采用,因为它可能会增加潜在的贷款风险。即便是在阅读时也要注意审计报告说明段中的说明事项,这对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第三,确保正确的分析思路。

根据银行债权人的身份,要在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例如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会计报表进行贷款财务分析基础上,采用沃尔分析法这种综合性法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才能够满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和判定。

二、财务分析侧重点

对任何事情的分析都必须有侧重点,同样对于银行信贷审查中财务分析要有侧重点,以下是对银行信贷财务分析的三个“综合分析”。

第一,综合分析所属行业发展阶段。

在对相关的企业展开贷款财务分析时,要对这个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有区别的对待,不能无差别对待任何行业,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指标和标准区别对待。

第二,综合分析规模与质量。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资产的规模和质量是反映一个企业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要综合分析负债和权益规模,重视对资本结构的有效分析,运用多种指标加以分析和衡量。

第三,综合分析银行审计关注点。

除了上述的常规分析之外,银行作为独特的金融企业,银行信贷审查还要有一下特点。首先要着重关注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它能够有效反应出一家企业的资产运营状况;着重关注已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状况,对于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着重分析各层次利润,尤其以营业利润为重点,有利于帮助了解企业的当前状况;加大对现金流量分析,结合其他分析考察揭示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出现的问题和状况。

三、银行授信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第一,现状分析。

银行授信审计在我国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正在摸索中前进,出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缺乏健全法规。在我国相关的银行法律法规中,对于商业银行的授信审计没有明确的地位认定,而且对于授信审计资格的认定没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其次,各授信银行缺乏对执业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认识,不能够鉴别会计事务所做出的审计材料的可靠度,因为有些会计事务所容易被企业左右。再次,银行授信审计不能满足实际业务需要,目前执行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不能满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和管理需要。

第二,对策。

篇(3)

对企业而言,管理者从财务上识别客户是非常重要的。从理论上讲,对我国企业客户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客户“当前”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二是对客户“未来”盈利能力进行评估。对客户“当前”盈利能力分析就是将客户产生的成本与客户产生的收益进行比较,计算在评价阶段内客户实际产生的净利润大小,这一计算过程主要在作业成本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盈利核算,进而得出客户对企业来说是否具有盈利性。对客户“当前”盈利能力的分析,是对客户过去时间内的盈利性分析,只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客户对公司来说的盈利性,而我们维持客户关系是为了能够长久地从客户身上盈利,这就需要对客户的未来价值进行评价。采用客户预期利润这一指标来估算客户未来盈利能力。

传统的财务会计系统只围绕“产品”和“企业”收集财务信息,但是在实务中,许多重要的管理和决策活动是基于“客户”的财务信息。在缺乏客户财务信息的情况下,许多管理决策都容易被误导,从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二八定律”可以大胆地推断: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价值最高的20%的客户决定了企业利润的80%;而20%最糟糕的客户将会毁掉公司利润的80%。因此,管理者需要把战略思考的维度从习惯性的“产品维度”转向新的“客户维度”,管理者不应该简单地把企业看作是“产品的组合”,更应该看作是“客户的组合”,因为企业的价值最终是由其客户创造的利润决定的。

一、客户财务分析可以改善客户关系管理

关于客户成本和客户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无法反映出来,传统财务模式不能提供这类极为宝贵的管理信息。许多企业一方面强调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不能从传统的财务模式中得到用以支持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传统上以产品与服务组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必须让位于以客户组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突出了客户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客户财务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有针对性地为高利润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将只带来微利甚至亏损的客户转移到低成本服务渠道中。客户财务分析获得的信息,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开展围绕客户而不是围绕产品或区域市场进行的业务和组织结构重组。因此,从财务角度准确识别客户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根据“二八定律”可以大胆地推断: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价值最高的20%的客户决定了企业利润的80%;而20%最糟糕的客户将会毁掉公司利润的80%。因此,管理者需要把战略思考的维度从习惯性的“产品维度”转向新的“客户维度”,管理者不应该简单地把企业看作是“产品的组合”,更应该看作是“客户的组合”,因为企业的价值最终是由其客户创造的利润决定的。

二、客户财务分析可以改进管理决策

1.帮助管理者优化营销资源的分配

客户财务分析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许多领域,但收益最明显的方面还是帮助优化营销资源的分配。客户需求差异化的发展,推动了一对一的营销模式。未来市场不仅要求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更要求企业将有限的营销费用直接分配到每个不同的客户身上。因此,企业要对客户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进行评分,以此区分客户类别,最终决定是否应该对某一客户追加投资,这也是优化营销投资的前提和基础。

2.帮助企业正确管理非盈利客户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家总是想方设法取悦自己的“上帝”。企业在向自己的“上帝”们提品和服务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要求苛刻、难以满足、无利可图的“上帝”。这些客户给企业带不来任何价值,只会耗用企业资源,因此,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尽快抛弃和淘汰这些非盈利客户。部分客户身上的低利润是企业考虑放弃他们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在金融和保险业相当普遍,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利润取决于客户的风险因素。目前,在部分企业的实际经营中,放弃不合适的客户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只有通过对客户进行财务分析,企业才能清楚地了解哪些是非盈利客户,进而制定出有指导性的政策,及时淘汰和剥离非盈利客户,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并购决策

其实,并购如同企业中的其他营销措施一样,只有被当作通过客户来创造股东价值的手段,成效才会最为显著。因此,并购决策分析中应该对目标企业的客户进行财务分析,必要时可直接锁定其优质客户作为并购目标,这对企业作出正确的并购决策意义重大。

4.帮助管理者纠正对客户盈利性的认识误区

篇(4)

根据2005年9月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究其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即针对特定客户群体个性化的金融需求,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与交易方式的组合与创新,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的综合化。

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更是爆发式增长。数据表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9176款,较2010年上涨幅度为71.40%;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市场环境和制度法规不健全,现在发展速度又过快、过猛,导致银行目前所开展的业务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匮乏,理财思路欠缺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大多为非金融专业人士,也不可能让他们先经过一番培训和学习再走进某家银行享受金融服务,这就需要银行理财顾问来担当起引导的责任。首先,理财顾问应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以及客户的价值取向来确定其理财策略;其次,根据该理财策略结合客户投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但是当前很多银行的一线理财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对产品的性质、风险收益及市场发展状况不甚明了,这样就极有可能背离了客户原有的理财目标,缺少针对性理财方案和理财建议。

2、风险责任不清,信息披露不完善。

银行在发售理财产品的时候,理财顾问向客户更多的是传达预期收益率能达到多少,但产品到期后实际实现的收益率是多少往往没有披露,不利于客户对产品的完整理解。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时,未能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3、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普遍存在产品单一、相似或雷同,产品设计缺乏新意,真正具有独创性的理财产品很少,主要表现为:一是仅就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投资产品缺乏广度和深度,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二是银行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

4、缺少沟通,理财服务意识不强

很多银行理财人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缺少足够的耐心倾听客户的咨询,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不强。理财顾问同客户的沟通不同于一般银行业务的咨询,当客户有意要求了解或购买有关理财产品时,理财人员通过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可发现客户投资意识、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推荐不同风险类别的理财产品。良好服务意识和有效沟通是银行拓展个人理财发展空间的关键。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1、提高专业素质,强化理财职业培训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混业经营全球化的冲击,组建一支专业的、全能的个人理财专家队伍势在必行。高素质的理财顾问并非是通过单一途径就可以造就的,而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首先,需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而且必须同证券、信托和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其次,需对理财候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

2、规范理财产品,加大信息披露

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那么这个风险由谁承担?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讲,银行理财业务是受托理财,是客户理财投资,从制度设计上投资风险应由客户承担,这源于国内外银行理财业务多年的发展实践。为此,银行在业务拓展中要树立理财产品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和投资风险识别能力;银行要合理设计产品,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销售;加强销售人员培训,避免不当销售和误导客户投资,加大产品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3、产品合理定位,加快理财业务创新

理财产品设计、定位和创新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各商业银行的新产品开发小组、技术指导、业务职能等部门应共同参与,在充分研究并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快理财产品创新。要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做大做精“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寻找与国外银行在理财服务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跨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4、提高理财服务意识,实现有效沟通

作为理财专业人士,应该明白服务意识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而双向交流又是最有效的沟通。有时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比做一个好的宣讲者更重要,只有当我们耐心、细致地听完客户的提问之后才会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目的,才能进一步实施“客户分层”;如果不顾客户的想法和反应而只是自己一味的独白,那就不是沟通而是一种自我宣泄。良好的服务意识,必须做到态度恰到好处,准备恰如其分,用语简单有效,这样才能实现与客户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2011-2012银行理财市场报告[R/OL].普益财富网,2012(03).

篇(5)

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是一场灾难,对全球的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均应从中吸取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率,降低信贷工作的风险。此时,为缓解信贷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需积极推行先进的信贷技术。在我国, 各类信贷技术中, 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和关系型信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指贷款的发放决策和贷款条件主要借助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关系型信贷技术指信贷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信息而做出。可见,财务报表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资料来源,在财务分析和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在信贷评审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可是,由于信贷工作本身比较繁忙,评审过程中缺乏团队对授信对象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分析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报告过于“八股化”,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试图挖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保障银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在现实的贷款活动中,借款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银行信用。更有甚者,银行有关人员与借款人串通,为其提供虚假报表出谋划策,以规避法律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达到骗贷逃债的目的,从中渔利。如果银行仅依靠报表表面的数据做出贷款决策,往往容易造成贷款落空。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

在如今的贷款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要求。有时尽管借款企业各项指标良好,但实际上借款人或保证人其本身财务状况并不佳,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由于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静态指标,非常容易受到操纵,有些信贷人员财务分析水平低,便会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搞形式主义, 结果造成财务报表分析名存实亡。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脱节

由于历史因素及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银行注重形式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注重信用贷款,而对担保贷款中的抵押和质押贷款重视不够,所以形成大量的贷款坏账;再者,银行往往注重贷款的贷前调查,而疏于跟踪调查,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已到无财产可供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银行贷款无任何财产担保,那么以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毫无实际意义。银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人员的跨行业流动性差,银行业太注重自身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法律、经济、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所以, 造成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对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缺少经验,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常有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更不能将财务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巧降低授信风险

以上问题均与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运用不到位有关,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授信风险,笔者认为应注意结合以下分析技巧,并在授信工作中熟练运用。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作为短期授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应评价客户近期是否有能力进行贷款的归还,及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归还。首先通过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解决愿不愿意偿还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质量及现金流量情况来判断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作为长期贷款的授信工作者,此时仅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对资本结构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贷款合约,但盈利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此时信贷资金的安全完全取绝于客户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围绕分析目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明确相关的分析目的后,围绕分析的侧重点,进行资料的搜集,所搜集的资料包括授信对象3~5年的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至少进行近3年的资料搜集。当然短期信贷工作者只需围绕其分析目标收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信用档案,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长期信贷工作者不仅要收集上述资料,还必须收集其他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的评价作充分的准备。此时重点明确,也容易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阅读分析资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好资料后,阅读分析资料。首先,从审计角度考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这是验证资料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财务报告中找出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审计收费稳定,未变更会计事务所,那么分析资料相对可靠;如果该财务报告未经审计鉴证,可以从报表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一步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特别是担保、抵押贷款等问题),阅读关联方关系披露,熟悉企业的往来客户。再次,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特别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发生变更。最后,通过几大会计报表,简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从而熟悉分析对象,为授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基本分析技术

基本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包括:(1) 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告项目的静态分析;(2)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熟悉报告项目的相互联系;(3)静态的结构分析,包括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及现金流量表的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等。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将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进行对比,这种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具体做法是:(1)对前后期各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求出增减的差额;(2)将增或减的差额作为分子,将前期的绝对金额作为分母,求出增或减差额的变化程度(百分比);(3)根据连续数期变化的统计数字,可以绘出一个统计图表,更形象地显示变化趋势。

如果某一分析对象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这些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授信过程中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重要线索。

3.同业分析

同业分析是指将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进行分析。

所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闭关自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才可以如实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具体操作时首先应细分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特别是综合类公司,我们要注意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计算平均数;其次,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后,重点分析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五)结合企业基本面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及发展、企业分析3个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均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只有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对企业基本面的敏锐洞察力。

(六)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信贷评审工作,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会计核算资料质量极低,不真实成分较大,不可以作为信贷评审的依据,此时,现场调查、现场办公最能奏效。当然,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工作也不可忽视现场调查的作用,它能让结论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工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民生。每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笔者认为,应制定《商业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规范》,加强对信贷工作者报表分析技术的培训,提高信贷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j].会计研究,2008(5).

[2]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张先治.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6).

[4]周朝平.透视商业银行信贷财务分析中的模糊认识[j].安徽农村金融,2006(6).

[5]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篇(6)

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问题分析

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系,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CCB)、交通银行(CTB)、中国农业银行(ICBC)、中国银行(BOC)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部分为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包括中国民生银行(CMBC)、兴业银行(CIB)、中国光大银行(CEB)、华夏银行(HXB)等12家股份制银行;第三部分是城市商业银行体系,比如营口银行、锦州银行、大连银行等。本文选取其中10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ICBC)、兴业银行(CIB)、浦发银行(SPDB)、招商银行(CMB)、中信银行(CITIC)、华夏银行(HXB)、中国建设银行(CCB)、交通银行(CTB)、中国银行(BC)、中国民生银行(CMSB)。并且以交通银行为主进一步分析基于财务视角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问题。

(一)安全性分析

1.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按银监会的定义,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为8%,核心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为4%。2012年,1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在10%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在6%以上,由此可见,各商业银行无论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资本充足率都符合银监会的标准,这说明各个商业银行一方面在通过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管理自己的资产,另一方面在不断地补充新资本来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标准。总体来说,国家控股的五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基本都高于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原因在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如工商银行2006年引入高盛等投资者;建设银行2005年引入美洲银行。但是由于其发展速度比较快,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两项指标平均值仍然要低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4%与8.98%。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银监会新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要求(2013年末达到9.5%),因此核心资本补充需求较为明显。

2.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是最大10家客户贷款总额除以资本净额所得的比值。该项指标也是反映银行资本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如果银行贷款集中度过高的话,会对银行的资产安全性造成巨大的隐患。因此,目前的监管要求为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上限是50%。对本文所选的10家样本数据分析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这10家商业银行的最大10家贷款客户比都小于50%,均符合监管要求。其中华夏银行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的比值第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低于其他银行,说明这几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安全性较好,可有效地防止贷款客户出现资金问题而引起自身的系统性风险。其中交通银行的最大10家贷款客户比为第三,证明其资本安全性较好,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有效地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

3.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率的上限为5%。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见表2。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各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符合监管要求,这与我国银行业自身的努力分不开。我国国有银行业曾一度负重前行,背负着相当沉重的不良资产的包袱。我国对其进行注资改造以后,大量的不良资产被剥离了,国有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是略高于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时间比较晚,其控制不良资产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强。总体来说,10家样本银行体现的不良贷款率比较良好。交通银行在样本银行中的不良贷款率排名第五,为1.26%,虽然说符合标准但还是有可改进的空间,也将会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有力帮助。

(二)流动能力分析

1.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是流动性资产余额除以流动性负债余额,我国商业银行用人民币计算的流动性比例的监管标准是大于等于25%。10大银行的流动性比较见表3。

流动性比率主要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能力,根据对表3的分析可知,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最高,说明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的资本流动能力比较高。另外,华夏、兴业、中国银行的流动性能力都要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在10家银行中以垫底形式出现,体现出交通银行在资金流动性方面较为薄弱,需要进行整改,与其他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交通银行不能在全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中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

2.存贷比的比较。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除以存款余额。10大银行的存贷比见表4。

我国监管部门目前对存贷比制定的标准是,存贷比率必须小于或等于75%,但银行通常将50%作为盈亏的平衡点,低于50%,银行常常可能发生亏损。根据对表4的分析可知,除了中信银行的存贷比为79.60%,大于75%;中国民生银行的存贷比为76.75%,大于75%之外,其他银行的存贷比均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另外,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存贷比值也比较高。存贷比过高可以使银行的利润比较高,但也极易引起银行的支付危机。虽然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初调整了部分信贷监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良好的中小银行,允许有条件适当突破存贷比,但是上述银行还应在这方面进一步提高,加强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

交通银行的存贷比为71.95%,符合监管部门目前制定的标准,存贷比过高虽然可以提高银行的利润,但也极易引起银行的支付危机。但结合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来看,交通银行在这一方面把握的较好。

(三)盈利性分析

1.资产收益率(ROA)和权益收益率(ROE),见表5。通过对表5的分析可见,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权益收益率值比较高,说明这几家银行的盈利能力比较强,华夏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比较低,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的资产收益率稍低,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的权益收益率比较低,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螺旋形上升,虽然有时候会略有下降,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令人满意,这说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步地向国际化的跨国银行趋同。然而结合交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与权益收益率比值在10家银行中比较落后,说明交通银行的盈利能力较10家银行来说比较弱,虽然整体态势呈现上升趋势,但结合我国的商业银行总体趋势来说,交通银行的上升趋势较弱,还需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2.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是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10家银行成本收入比见表6。

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45%以内,根据对表6的分析,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比较低,从侧面说明盈利能力比较强,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总体比较高,这说明成本控制情况不佳,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银行在10家银行中成本收入比处于中等水平。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普遍低于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一方面说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二者的环境造成的,中小银行要想与原有的国有银行相抗衡,就必须加大在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交通银行同样如此。

二、提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一)全面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

篇(7)

一、个人理财概述

所谓个人理财业务,就是银行为满足自然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而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服务,如:理财咨询、理财分析、存单质押、开具存款证明以及委托存款转期转账等。从消费者角度讲,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帐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站在金融企业角度讲,一是要研究开发个人理财产品,二是要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按照西方银行业的观念,“个人理财”服务就是意味着客户将资产交给银行后,完全由银行代为打点,按照客户与银行之间约定的额度实现资产增值。而我国银行业目前所谓的“个人理财”服务,客户并不能把资产交给理财中心,由它代为投资、管理,而是只能向客户提供建议。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业务是以“经济学”追求极大化为精神,以“会计学”的客观纪录为基础,以“财务学”的运作方式为手段,从个人角度希望达到实现个人理想,提高生活品质,丰富家庭生活的目标;从金融企业角度,集合和创新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二、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首先是将企业客户作为它重点发展的客户。实际上随着个人财务的增长,个人客户成为银行越来越重要的客户,个人理财只是个人客户业务中的一种。目前在一些富裕的地区,个人的业务已超过了企业的业务,所以与个人有关的业务有着较强的增长潜力。另外,从我们国家居民的财富增长速度看,它也为个人理财提供了一个现实的需求和成长的土壤。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银行个人理财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从城市的各个角度脱颖而出,各种品牌“量身定做”、“一对一”等词汇充斥着媒体报道。如招商银行推出“快易理财”、“酒店预定”、“贵宾等机”、“远程医疗紧急救援”四项个性化服务项目;兴业银行推出“自在增利”业务;工行继“理财金账户”后推出了金融@家,从根本上突破了银行柜面服务的地域和时空限制;农行的金钥匙金融超市,让各阶层的顾客享受“一站式”贵宾化服务;中信的理财宝;民生的钱生钱也都在从尽可能提高客户的收益方面突出自己的影响力。转载于范文中国网 fw789.com。

但是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反映了各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需求不足

1.业务的服务门槛偏高。多数个人理财项目定位于少数的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20万元以上。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万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客户资产达到20万等。中国目前来说总体上高收入客户比例较低,从现有品牌看,门槛的偏高导致能够满足这一门槛条件的客户比例并不多。这更显示了我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它还不能合理地驾驭和掌握居民的理财的需求,合理地确定门槛条件。

2.个人理财业务宣传不到位。这体现在银行市场营销观念不强,广告宣传做得不深不透。多数银行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思想严重,认为客户自己会上门来要求进行个人理财;或是不善于通过常规业务发展与客户的关系,造成理财业务开展的范围不大。也导致不少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认识,有些人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存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水准心存疑虑,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

(二)理财产品缺乏个性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势,如在投资领域,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就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因此可以看出目前银行针对普通人的“个人理财中心”的服务还处在较低的层次。

(三)商业银行的政策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业属于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商业银行理财方式只是传统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的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限制条件多,对于有些产品也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

(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

目前银行的理财员大多是原来银行储蓄所的员工,对证券投资和保险业务不甚了解,所以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力度,但多数理财经理参加理财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即使参加了理财业务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而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学问很深、操作技术性很强的业务,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若不具备全面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就很难确保服务质量。

四、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

(一)提高营销手段,加大个人理财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广泛的个人理财宣传,使广大居民懂得理财的重要性,要把银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介绍给广大客户,讲明利弊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客户自愿选择。商业银行也应该充分利用广泛的有形的银行网点进行理财产品和专业服务的宣传,同时加大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网点的渗透率,使客户既能享受到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的理财服务。

(二)实行差别化、个性化服务

个人理财的重点在于个性化的服务。因为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服务,这才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真正方向。另外商业银行在服务好高端客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因此要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

其次还要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加强专业化服务。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优秀理财品牌,通过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品牌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并实施差别定价策略,从而支持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三)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

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效益,逐渐形成以中等收入客户为主体,高端客户为核心的新个人客户群体。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的变化,银行有必要开发混合型的金融产品,例如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基金信用卡、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险储蓄卡等。

(四)培养专业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

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及客户管理水平,就要加强专业化服务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随着中国金融理财师(cfp)资格认证制度施行,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

五、结语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财富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焦点,各金融机构均把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做为抢占市场份额、赢取中间业务收人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测到个人理财服务是一个蕴含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市场,个人理财服务业务的发展将是商业银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要要增强银行竞争力,就要重视个人理财这一创新业务,塑造理财品牌,突出自身特色,从提高理财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岱云,陈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新金融,2002,(8).

[2]张九龄.对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甘肃金融,2004,(1).

[3] 谢珍贵.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篇(8)

商业银行财务质量分析是以银行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进行的质量评价和剖析,反映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财务质量评价是从财务风险入手,那我们就首先了解一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及规避

银行是高负债的企业,本身财务风险很高,决定了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同时,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会向银行集中,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危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不断走向成熟,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和领域将会不断地扩大,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则是指对在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中各项资金和财务收支活动不合理而承担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熟悉财政、税收、会计法律法规的专业优势,熟练运用和遵守相关财税政策,规避财务风险,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规避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财务风险规避观念所谓防范于未然

要意识到财务风险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有两种认识:

1、财务风险属经营风险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它特指股份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风险,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用资等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2、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要培育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观念,让这种观念在心中扎根,并适用于日常的工作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形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第一道屏障。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1、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主体虚拟使得很多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一个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使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得以优化,这是让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

2、改变会计核算体制,现行会计核算体制多是分级分散的,可以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核算新体制,即在总行统一核算,统一会计管理的前提下,全行设置若干核算中心,一个中心负责处理若干个基层分行的会计数据。

3、重要岗位人员轮换制,实行重要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是防范银行操作和案件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定期地让重要岗位人员离岗一段时间,对其经手的业务进行审核,问题、疑点很容易暴露出来,进而可以避免存在更大的风险和隐患。

4、会计主管人员委派制,商业银行应建立财务主管委派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由总行派遣,确立会计主管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赋予委派会计相应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其薪酬、福利由总行统一管理,受总行领导,对总行负责。

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呈现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好于中型城市商业银行,中型城市商业银行又强于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不过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财务一直是贫困性增长,这是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银行财务“贫困性”增长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财务一直是贫困性增长,近年来,我国有大部分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存贷款总量一直在迅速,且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其最终效益却呈下降趋势: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交税前已出现亏损;有的帐表上盈利可观,但纳税后净利润已为负数,其实为亏损,有的缴纳所得税后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满足股东的分红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在外因方面,经济增长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随之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地方经济增长率偏低,但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的增长率却达增长率的好几倍。在存款方面,竞争激烈的存款市场将城市商业银行也卷入其中,过高的营销费用、实物奖励、不良的以贷引存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显现,造成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提高,加大了经营风险。在贷款方面,由于贷款业务一味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甚至放松条件发放贷款,使得计息资产与付息负债严重失衡,造成连年虚盈实亏,最终导致资产状况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大量增加,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受到挑战。另外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风险规避。财政、货币政策不协调,导致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存在盲目性。企业改制也影响城市商业银行收益。

(二)在内因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权、效,利得不到有效结合,权力过分集中,调查、预测、分析、评估与决策相脱离。对扁平化管理理解不够准确,有些城市商业银行对扁平化管理存在认识偏差,由于机构的扁平化,造成基层人员紧张,使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不增加人员,这就造成人力费用的不断攀升。营业费用大幅度增加,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收益。未能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员工素质低,人才资源匮乏,造成竞争乏力,隐患四伏。考核分配机制合理性不够,许多城市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经营理念还处在传统的以单一存款指标考核员工薪酬的阶段。这种考核体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资产结构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不够,由于受历史原因以及传统习惯的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基本上反映为贷款单一形式,贷款向重点行业、企业倾斜,贷款集中、贷户集中导致风险集中。再加上负债业务成本高,增收创效、开源节流不够,这是都是致使城市商业银行财务贫困性增长的内部因素。

在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城市商业银行的掣肘运行,发展缓慢尴尬,要解决这种贫困性增长的现状,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结构的治理是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各项制度科学合理的前提保证,更是走经济资本运作之路的关键所在。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法人结构的治理,吸收战略投资者,使股权结构多元化。

2、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用人机制,才能形成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这就要求改变传统行政定级制,积极推行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确定各岗位的认定资格和薪资标准。城市商业银行只有确保在相关业务和管理上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要开拓经营思路。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业务经营偏重于数量、指标、规模,追求速度的发展,但这种经营模式导致不良资产沉淀,银行经营效益滑坡,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内涵型、效益型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在确保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争取最大的赢利。

篇(9)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纷至沓来,国内外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争夺帷幕已经拉开,国内银行将面临日益严峻的市场考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业竞相追逐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猛,但从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距离国外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理财业务含义的比较

在国外,个人理财称为财务策划,是指财务策划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客户的希望、要求、目标等,在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专家的协助下,为顾客制定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税金对策、继承、经营策略等方案,并帮助其实施。

目前,我国对个人理财的定义还局限在“如何处理自己的财富”。作为一种服务,它指的是根据个人(家庭)的风险偏好、短期、中期和长期需求或收益目标,对个人(家庭)的财产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方位管理,以实现个人(家庭)财产的合理安排、消费和使用。

二、经营模式、投资工具的比较

在国外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产品种类来看,外资银行可提供的个人业务产品面要广于中资银行,不仅品种丰富多样,而且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而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中资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银行只能代销这些产品,而不能针对客户的需要设计出个性化理财产品,这极大地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使得银行在境内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加上目前中资银行还不允许离岸投资,因此其个人理财产品比较单一,增值性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三、核心产品的比较

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划分主要以客户为中心,在设计个人理财产品时充分考虑了客户的实际需要,主要以多元化的投资服务和私人理财服务为核心产品,其主要内容包括结算业务、贷款业务、委托业务、投资业务和私人理财服务,同时,国外个人理财业务还十分注重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多是以传统的个人金融业务(结算业务、贷款业务、委托业务)以及部分投资服务为主,并且投资业务还是以代销基金、债券、保险、银证通、银证转账以及投资咨询和建议为主,不能直接代客进行投资操作。与国外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更多的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此外,国内个人理财还缺乏关于资产管理、遗产规划、税务规划等私人理财服务。

四、客户资源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客户质量较高,花旗、汇丰直接将境内的5%-10%的高收入阶层作为其目标客户,客户质量最高;子银行的理财服务,尤其是贵宾理财,门槛也比中资银行高得多,如花旗银行的贵宾理财v正就要求客户月平均账户余额在5万美元以上,汇丰银行“卓越理财”也有类似的准入标准。

而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面对成长性客户、城市高收入阶层、白领和私营业主等,客户质量相对较差且分布不均匀,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五、市场细分策略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在进行市场细分时,注重避免内部机构与人员的重叠和竞争,以业务模式、长远规模效应、盈利水平和交叉营销等作为细分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客户分层细致。

而国内商业银行在市场划分时比较粗糙,内部的重叠、摩擦、竞争较为严重,以单一业务量为划分标准,客户分层粗犷。

六、营销方式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从客户需要为出发点,以主动营销为主,注重系统性营销。

在营销方式上更多地依赖于高科技和网络,通过建设网上银行、自助银行、callcenter、以及全国联网的atm机与pos机等现代化界面,可以使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与银行的互动式无缝对接。

而国内银行从完成营销任务为出发点,以被动营销为主,分割情况严重,客户管理系统利用程度低,较为依赖营销人员的经验与个人努力。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在物理网点的建设上具有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无形营销渠道的市场渗透度不高。

七、客户关系管理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建立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及服务,并十分注重服务的机密性和专有性。同时还实行种种有利于巩固与客户关系的管理制度,举办各种活动,与客户保持“连续关系”,获得客户的忠诚度。

而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客户管理水平,绝大多数银行尚未开发和使用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在日常客户管理工作中无法进行准确的市场分层,不能快速、便捷地录入、更新、检索、调用客户档案资料,无法真正实现互动式和

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理财建议。

八、风险控制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有着完整的居民信用档案和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并且与其他银行共享目标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同时凭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具备一流的专业评估能力。

而我国,由于个人征信系统的缺失、缺乏配套的专业评估能力、不能建立有效的个人风险评估系统,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带来了风险隐患。

九、员工素质的比较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很多具有注册理财规划师(certified financialplanner,cfp)资格,有着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职业经验,并且在遴选过程中必须经过学历、道德、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考验,即使成为客户经理后,仍需接受财务分析师培训。

而国内商业银行近些年虽然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但大多数客户经理仍是从个人金融从业人员中临时抽调而来的,即使参加了由银行组织的专业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而且其资格大多是由各银行自己认定的,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

十、考核机制的比较

在国外,银行个人客户经理的待遇与营销业绩直接挂钩,营销业绩以客户群组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加权成本核算汇总结果为基础进行考核,考核指标有市场占有率、集中度以及客户关系提升变化情况等,采用平衡记分卡,考核的连贯性、系统性较强。

而我国,由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上,其效益又不能独立核算,使得理财师的收入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及付出并不对等。此外,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绩效目前尚未有完善的考核办法,一般以银行自身业务量为基础,采用单项指标(发生额、余额)或多项相互矛盾的指标,缺乏可以鼓励、衡量交叉营销的综合考核体系,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弱。

基于上述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应从经营理念、创建理财品牌、开发个人理财信息系统、细分个人理财客户、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个人理财队伍等方面着手努力,有效地缩小差距,提高自身水平,以实现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二、网上银行业务服务的优势

网上银行作为传统银行业务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的产物,对高校财务而言,除具备传统金融服务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实体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服务方便、快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银行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转账汇款、账户查询、银行对账、工资发放等服务,高校财务人员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相关工作,与实体银行不同,不存在办公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增加了财务工作的灵活性,提升了财务的整体服务能力。例如,在传统模式下,在进行教职工工资和学生奖助学金的发放工作时,需将发放数据送至银行进行,如遇数据格式错误、人员信息不符等问题时,要将信息修正后再送至银行发放,推迟了发放的时间。而通过使用网上银行的业务,在出现上述问题时,财务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后续处理,从而不影响工资、奖助学金的发放。

(二)实现了无纸化交易,提高工作效率在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后,传统的转账、汇款等业务将不必单独打印票据,只需统一打印对应的明细单,进而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无需打印票据,还可节省购买相关票据的费用。另外,使用网上银行业务后,当汇款单位信息有误而导致转账、汇款业务未能完成时,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快捷的从系统中查询到相关信息并通知汇款人。在传统的模式下,这些工作需在银行交换单据后方可进行,费时费力。

(三)简单易用,便于科学化管理网上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专业的服务,财务人员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如资金划转、查询、薪金、电子对账等业务。另外,其强大的账单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实时掌握高校资金使用情况;其角色和权限机制可进一步加强财务内部监控。

三、高校财务推行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分析

网上银行具有许多传统实体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加上各个银行的大力推广,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末,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9.09亿户,交易笔数达608.46亿笔,可见在我国网上银行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不选择使用网上银行的客户中,有八成人是出于对网银安全性的担心。网银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交易环节,按数据交互的流程可将网银交易分为三个部分,即客户端、银行服务器端和数据传送部分。在数据传送部分,客户与银行服务器通讯采用基于SSL的安全传输协议,因其采用128位数据加密,可确保数据在通过Internet传输过程中不会被他人截取及窃听,因此在数据传送部分能够确保网上银行交易的安全。截止目前,尚未有该部分被骇客破解的报道。在服务器端,银行在物理容灾备份、网络防火墙使用、路由访问控制、系统防黑加固、应用层安全控制等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保障措施,在理论上已经风险控制到了最低,因此是比较安全的。对网银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问题均发生在客户端部分。这是因为网银用户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并且个体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计算机使用水平、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差异较大,目前尚无法建立一套适用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网银客户端防护体系,因此骇客主要针对部分未采取防护措施或不足的网银用户进行攻击,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一)网站密码暴力破解暴力破解是在获取到用户账号的情况下,通过软件不断地将破解词典中的字符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后进行尝试,直至找到正确的登录密码。该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破解任何密码,但是由于现在的大部分网站已采取密码多次输入错误后禁止登录或者登录需输入验证码等方式,该办法已很少使用。

(二)键盘敲击记录该方法通过向系统植入木马程序,当用户登录网银时,记录用户所有的键盘敲击内容,从而获得用户的账号名、密码等相关信息,造成财产损失。现在很多网站均采用虚拟键盘技术,即在用户输入密码的过程中,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录入密码,从而防范了风险。

(三)屏幕快照该方法与键盘敲击记录相似,只是增加了屏幕录像功能。因此,当用户登录带有虚拟键盘的银行网站时,骇客依然可以通过记录鼠标的点击顺序,获得客户的账户名及密码。

(四)获取系统控制权骇客通过流光、superscan等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扫描,在发现漏洞后,远程进行攻击并获得电脑控制权。在获得电脑控制权后,骇客很容易就可以获取用户的用户名、数字证书等相关信息。

(五)钓鱼网站钓鱼网站是犯罪分子建立的与银行官网十分相似的网站,其一般包含恶意的代码。当用户误登录到此网站时,因警惕性不高而按网站提示将重要的个人信息透露给了犯罪分子,从而造成财产损失。除了上述的风险外,财务人员的人为风险也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如存在工资发放金额填写错误、转账单位填选有误等情况。同传统的银行业务相比,网上银行业务具有非常好的实时性,即在高校财务人员提交业务申请后,银行系统能够马上对此申请进行处理。虽然其良好的实时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处理人为误操作的难度,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防范高校财务网上银行业务风险采取措施

网上银行风险防范措施旨在保证用户信息不被篡改、泄露,提供高效、便利、安全的网银服务,其主要可分为技术保障和管理制度两部分。虽然网上银行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只要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便可将风险降至最低,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

(一)利用技术手段,降低网银使用风险1.多方式进行身份识别,保证交易安全确保网银业务安全的核心工作是对进行交易的人员进行身份的核实,以保证网银业务的真实、准确、合法。在第二部分介绍的屏幕快照、钓鱼网站等攻击手段便是通过获取用户的账户名、密码等相关信息,进而通过银行系统的身份验证,获得被盗用户的网银权限,将资金转移到其账户,造成财产损失。为了防范骇客攻击所带来的风险,近些年银行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对网银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以保证网银资金的使用安全。(1)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由第三方权威机构CA证书授权中心(CertificateAuthority)签发的文件,它主要包含公开密钥等信息,是在网银交易中识别对方身份的一种标识。通过使用数字证书,能够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身份认证系统,使银行能够确认客户的身份,并且保证信息在双方传送过程中不被其它人窃取和篡改,确保信息的安全。(2)USBKey(U盾)USBKey也称为U盾,是一种具有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外形与U盘十分相似,内置微型智能卡处理器,从外部无法读取内部保存的证书私钥数据,从而保证了网上交易的安全性。USBKey的安全性极高,但是使用也相对复杂,在使用前,需在系统中安装对应的驱动程序,在使用时需将其插在电脑上方可进行某些特定的网银操作。另外,第二代U盾均带有液晶显示屏,可将网银的交易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在确认交易金额、收款单位等信息无误后,点击U盾的确认键方可完成交易,这样的操作方式无疑将进一步加强资金的使用安全。(3)短信息动态口令短信息动态口令是用户在进行网银交易时,银行将验证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用户预留的手机中,只有正确的填写验证信息后,才能完成交易。使用此方式进行验证十分简单、方便,用户只需携带手机便可完成验证,而不需购买或使用其他设备。另外,通过短信息可传递更多的附加信息,例如告知用户此条短信是对哪项操作进行验证,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对高校财务而言,通过上述3种技术的混合使用,可以大大加强网银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即使骇客攻占了系统,获得了财务账户名和密码,因无法使用U盾和短信息动态口令进行身份验证,依旧无法进行网银交易,从而保证了高校资金的安全。以转账业务为例,当财务人员进行该项业务时,首先需要登录网上银行系统进行第一步身份验证,通过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在登录成功后,即使财务人员已确认转账金额与收款单位等信息无误,亦不能将款项进行划转,必须插上U盾,再次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核实无误后,点击U盾上的确认键,方可完成第二步验证。如果没有采用短信动态口令的方式,通过第二步验证后即可将款项划转至收款单位;如采用了短信动态口令的方式,还需填入短信验证码,验证无误后方可完成转账业务。在验证短信息中,包含转账金额及单位信息以便财务人员对转账业务进行核对。通过以上几步验证,使财务人员多次对转账业务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了发生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骇客即使盗取了财务人员的网银用户名和密码,亦不能通过U盾和短信息动态验证码的检测,因此多重验证身份机制确保了资金的安全。2.构建专用网络,防范网络攻击为了防范来自网络的攻击,可以使用银行前置机通过DDN网(DigitalDataNetwork,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也是平时常说的专线上网方式)将高校业务数据与银行进行交互,使骇客很难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攻击,从而降低了网上银行的使用风险。3.定制个性化服务,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对高校日常业务进行分析,归纳出使用网上银行业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不足,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防范,进而降低财务风险。如在办理薪金业务过程中,连续多次向同一人员发放酬金,网银系统需能向财务人员发送提醒,检查业务的真实与准确,杜绝误操作的发生。

(二)加强制度建设,杜绝安全隐患软件运行的本质是按照用户的设定完成一系列固定的操作,将人从繁杂、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单位管理水平。因此即使设计再完美的软件,如果用户使用不当,一样会出现问题,网上银行系统也是如此,只有建立明晰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风险。为了确保网银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校财务应从以下几方面规范工作流程和完善制度建设。1.建立资金支付多级审核制度除了前面介绍的骇客攻击风险外,操作人员的误操作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如将汇款转入错误的收款单位,当然这在传统的实体银行业务中也是存在的。通过建立多级审核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即业务流程的下一级对上一流程的操作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通过进入下一环节。如在日常工作中,制单人员填写相关转账信息后,复合人员需对这部分信息进行检查、审核,审核通过后凭证到达出纳的环节,出纳员会再对这部分信息进行核查,确认无误进行转账。在使用网银转账业务的过程中,还需增加一岗位对出纳人员的操作进行审核,已确保发生业务的真实和准确。同时,该制度的实施也可有效的防范骇客攻击带来的风险,当骇客攻破整个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时,其无法通过后续环节的检测,也就无法影响财务资金的使用,从而保证了高校资金的安全。另外,对于大额的资金的使用,可以采取更多级别的审核,从而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2.规范流程,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网银业务的开通,必然对原有的工作流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财务应针对这一变化,修订和完善各岗位职责,修改工作流程,加强监督机制,防止内部高科技犯罪的发生,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3.提高风险意识,确保系统安全网上银行的使用除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财务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在日常工作中,每台计算机均应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应定期更新系统的补丁,避免骇客通过漏洞对计算机进行攻击;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浏览无关网站,打开陌生链接及电子邮件;不要随意接入移动设备,如需使用,在接入前应进行病毒扫描等。这些措施的使用,将可以有效的阻止骇客对网银客户端的攻击,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

上一篇: 化学气相沉积的概念 下一篇: 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