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心得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3 16:44: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教育心得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教育心得

篇(1)

随着国家对现代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日益重视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学院在重视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信心不足等问题。此类问题还会引起产生学生叛逆、敏感、自卑、懒散等不良心理。所以,学校要重视并广泛开展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教育工作,这对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学校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从生源方面来看,职业学院的学生大多在初中成绩较差,在中考中失利,未能进入高中而选择了职业学院。在初中阶段,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且因为成绩差,常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家长斥责,加之中考失利,使其性格敏感又自卑,这种性格也会带入职业学院中。从学校方面来看,职业学院硬件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过程偏重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一味追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德育课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未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引导和沟通。从教师方面来看,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纳入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也未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授课。从家长方面来看,按照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家长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过分溺爱孩子,抑或关心关怀不足,而忽视了孩子在求学及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二、职业学院学生自信心缺乏的不良后果

对学生而言,职业学院的学生年龄尚小,仍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之学校不重视、教师不引导、家长不沟通,必然导致学生敏感、多疑、好动、自卑,学习能力差,甚至出现厌学、逃课、打架、沉迷网游、早恋等现象。将来步入社会容易因为工作中的小事动怒,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利于其在工作中的发展。

对学校而言,如果进行强制管理,只能治标不治本,激化矛盾。长此下去,学生会浑浑噩噩度日,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不利于人生的良性发展,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三、职业学院应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

1.德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将自信心的培养列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面对学生,德育教师应有更多的耐心和激情,用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用身边的实例激励学生上进,用榜样的力量呼唤学生自强。除了发挥课堂的作用,使学生在德育课堂重塑自信,还应该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为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步入社会。

2.学校应组织技术技能培训,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树立自信心

职业学院应根据教学需求,适时组织技能大赛等活动,设置有特色的奖项,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自强、自信。学校要将品德考核纳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考核内容,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3.家长应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信心

很多职业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加之中考失利,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老师。在求学之路上,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加强沟通与交流,给予关爱与关怀,使其在职业学院的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人生道路上,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父母爱的付出非常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总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是学校、教师、家长共同的责任。只有学生重塑自信,课堂才能绽放光彩;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学校才能良性发展;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家长才能放心去爱;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英.浅谈高等学校教与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8).

[2]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篇(2)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作用与意义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数字化时代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内容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数字化资源促进信息教学的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通常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软件资源的一部分。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其特点有:

1.处理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加工、管理、呈现,也就是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2.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基于WEB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习者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音视频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网上点播(VOD)。

3.检索快速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管理,使用时可由资源的属性对其快速检索。

4.呈现多媒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纯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同样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电脑、电视、投影、移动终端等。

5.组织超链接化: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插入相关的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6.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指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也就是说数字教育资源具有较大的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3)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1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当前,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2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六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心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平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课改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3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4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5秋去春来,短短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我感触较多,现将本学期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一个反思。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许多使用过这套教材的教师都普遍认为:教材较难,不好把握。但这对于我来说,刚好是一个不错的挑战。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也非常繁重,其中知识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旋转与平移、方向与位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年、月、日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统计初步与不确定现象。其中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本册的重点,年、月、日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又是本期的又一难点。

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作好“能量”的储备。

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对待差生学习积极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篇(4)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流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到创新教育里在信息时代,为了跟上时代的步幅,我们在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电子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特别是创新教育,学生是未来社会,为学生特别是重要的教育,学生信息读写能力的及早开始,有许多好处。所以,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生的促进教育是必要的。下面是我谈论电子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几个方面的的作用。

1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教育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从文化开始问问题,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兴趣,导致他们认为而言,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为创新提供了条件,教师应激发学生提问,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一个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老师,老师不应该简单地否定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建立一个独立的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在活跃的创新思维状态。

2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再好,如果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整个节日类,所以将失去魅力,它的意义。教授的课程教学中,你可以感受到一些老师过于注重形式,“活跃”类表面追求,“荒凉”知识本身,但有多少学生掌握知识的事实?老师只考虑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遗忘的教学真正的颜色。学生只是机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刺激他们的火花。我们关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也不忽视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操作流程完成了“责任”,让学生明白,当我遇到问题,首先必须使任何,然后不得不做任何。因此,学生的思想运动显得极其重要。

3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实现创新教育的合作方式多元化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在传统教室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因素,老师是坚硬做每学生交换,交换学生,并且学生委员会是有限的,小规模,除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外,影响的因素是困难,完成一次独立调查的学生,网络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交互式作用。网络教的突破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局限在网络教学可能他们的学习时间,对他们自己的知识的理解的问题,可能使用较少时间,大师也许在他们的知识上花费更多时间,根据统一的教学进展的需要不再必须困难,其次是学生通过BBS直接地帮助计算机,当我是在困难,罐头为其他,也许也邀请老师和学生一起谈论和解决问题,人的计算机互作用,互作用,并且互作用,学生也许通过互联网平衡监督的教授英哩,打破地方限制。网上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和更加充分地探索,宽广的空间和合作或者电视电话会议、聊天室、留言簿和其他方法,为了体会合作方式。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在创新教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很久很久以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师在明白了解也许只使用一个简单的“被接受的”教学方法、附上重要性对老师的教学知识,学生焦点和准确结论,但听学生的学习的机械记忆,受理给老师的知识。这个方法,改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且妨害能力学会。我们尝试到到教的目标,课程内容,教的手段,方法和改革,改变方式学会键入,帮助学生接受纯净,谈论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接受研究,并且表现探索知识、实用解答和问题的历史形式,活跃地学会。电子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和促进者行动的迅速发展,在途中加速学生的学习的进展的变动,但网络教学,改进学生的研究方式催化剂转换。

4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是难想象,并且信息源是更加普遍,更加丰富的信息,这在将来将导致被改变的研究一次性毕生学习在学校。这是教育,信息时代,教育校园网络的社会化,提供先进社会的强烈支持。商品价格,作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车的速度,例如现代数学的最新的研究结果,国际时事,在互联网可能搜寻,全面在互联网,有一切。在我们生活,我们说,“生活数学,反射的生存需要的来源,也将使用解决实用问题”。提供学生的网络知道外界,生活窗口。相信在来年,教育将适合家庭,社会,趋向趋向所有电子信息技术普及从村庄学校。互联网在互联网将成为一所真正的学校,不用墙壁,学会是生活,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将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有趣的部分。变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真的,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解创造性教育的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大胆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潜在因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用先进的理论来显示新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创新思维和性格特征的快速进步,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创新”教育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M].北京: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01).

篇(5)

校外美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主要针对有美术爱好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学生。校外美术教育有其自由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借助这一特点,在课堂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术活动及课程,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增加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欣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机理、空间及作者的创作背景完成的,给学生启迪和感动,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达到胸有成竹。

一幅好的美术作品需要通过精心的装裱达到最好的状态,国画也是一样,作品的绘画过程是在宣纸上作画后进行装裱,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不能完全看出最终的美术效果,同时由于宣纸的特殊性,纸张较薄,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易将画纸弄坏,影响学生的绘画兴趣与自信心。在美术教学中,笔者改变绘画与装裱的顺序,让学生用教师已经装裱好的画纸进行绘画,学生既增强了绘画的兴趣,也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绘画的自信心,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珍惜画材,在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自信

教师应充分发挥校外美术教育的功能与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将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溶于美术活动之中,形成“玩中学、学中玩”的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学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只是用纸、笔来表现内心的想法,缺乏身体及语言的表现力。校外美术教育可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选择,自由度大,内容涉及的面较广。随着活动中心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交流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交流内容更加丰富。校外美术教育将交流形式从单一的绘画,逐步拓展到与舞台演出及联欢相结合、室内绘画与户外活动相结合。

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中俄青少年交流活动。

2012年6月,黑河市教育局、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承办的庆“六一”系列活动中,其中的一项是黑龙江省首届中俄日韩(国际)中小学生庆“六一”书画作品展评,还有黑河市区小学生义卖义捐活动。画展共展出了中国、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四个国家小伙伴们的作品多达110幅。义捐义卖现场共筹集善款5317元,组织部门将所有善款捐赠给黑河市8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

2012年10月11日,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特长班学员赴俄罗斯布市参加美术交流活动。由中心主任亲自带队,带领3名美术教师、10名活动中心的美术特长班学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2年12月8日,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主题为“缤纷色彩 友谊之冬”的中俄青少年美术交流活动。

活动中心积极利用与俄罗斯青少年交流的契机,发挥中心主办单位的作用,将绘画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在两国青少年庆“五一”“春之声”文艺汇演中,中心美术特长班的学员与古筝表演的同学同台演出,将演出现场绘画的作品送给了俄罗斯小朋友。这种形式多彩的活动打破了美术绘画单一性、缺乏舞台表现力的特点,为爱好美术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黑河的冬季气温寒冷,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35°左右。冬季孩子们很少到户外活动,抓住这个特点,活动中心将美术活动与冰雪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走出去,感受冰雪的快乐。校外美术教育将传统的美术项目结合进来,开展了创意冰花、雪雕、单人雪爬犁障碍赛和双人雪爬犁速度滑雪、冰上保龄球等雪上项目的比赛。虽然是隆冬时节,孩子们的热情却很高,他们尽情感受冰雪神韵的同时,还体验了个性化的创新,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团队精神和互动合作能力。

校外美术教育将画展与义卖活动相结合、与现场绘画相结合,将绘画与文艺演出相结合,将传统绘画与冰雪活动相结合,打破画展的静态性,使学生在参观画展的同时能在现场进行绘画表演,增加了绘画的灵动性与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增长了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力,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热情,在学生绘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提高了校外美术教育的影响力。

三、在与教师、同学交往中培养学生树立自信

校外美术教育一直是学校美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把校内外教学资源和教育力量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和青少年审美素质的提高。在校外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教师、学生的交往中培养了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时刻给予鼓励与表扬,在学生中树立表率,同时要关心到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内向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向他们提一些他们关心的、关注的、已经会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简单的有提高自信心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

篇(6)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保持下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委婉地批评,多给予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孩子展示自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自信心的过程;一次大胆地发言或许就是以后大胆发言的开始;教师的讲评课上,一次对学生习作的表扬或许就能燃起他们学习创作的希望的火光;课外活动中一次从容地表演或许能造就一个人的终身追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引以为豪的那些能力,注重课外兴趣小组对学生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自由展示自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尊重自由,让学生充满自信

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因此,在美术课上,我做到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因为当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尊重、欣赏、接纳时,就会全心全意地与老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老师,从而使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久而久之,自信心将会增强。

自由活泼、无所畏惧,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画画是自由的、毫无束缚的;在雪白的墙上乱涂乱画,有时涂得很兴奋,很有激情,甚至有点自鸣得意,事后却招致大人们的厉色呵斥,这是许多人有过的共同经历。可曾知这使几多的“艺术天才”胎死腹中?如稍加诱发,其中必有上乘的“抽象艺术品”面世。我在教学中从不用成人的思维对孩子做太多的规定,即使临摹范画也允许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增删,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想象中的向日葵》这一课时,孩子们初次接触想象画,即使对想象画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已经有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我没有让他们参考书本画,而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下来,没有做很多规定,完全由孩子自由发挥,相信自己能画得比范画更棒。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激发。由此相互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为师生的沟通和相互信任奠定了基础。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教师真诚持久地热爱和相信学生,师生间互相信任的桥梁就会架起,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生活在自信之中。

二、找到自我,让学生确立自信

自信心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上。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会说“我不会的”、“我不行的”这种谦虚有余、张扬不足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培养和树立起自信心。一次美术课上,一个孩子兴奋地举着手,我感到他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他,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可他绞尽脑汁还是说不出来。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他大胆举手回答问题提出了鼓励和表扬,他显得格外高兴。这一节课,他听得特别专心,画画也比较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以后我不轻易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会及时给予表扬,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

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女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她们时常会感到学习“吃力”,认为自己不如男生,此时就应及时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我常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教育思想来与她们分析,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就能完成学习课题,并非只有能力强的人才有完成高级学习课题的潜力。告诉她们,人的潜力很大,人的一生只用了自身潜力的10%,我们没有理由自怨自艾,并用身边成功女生的榜样来鼓励她们。况且,女生拥有细心、踏实、稳重和文科上的优势。所以,只要充满自信,及早行动,扬长避短,努力挖掘,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有进步,就会有所收获。

毋庸置疑,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存在差异,对中学生来说,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绩优异,出类拔萃。但教师要“研究”学生,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三、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

对中学生来说,老师和家长是他们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而老师的地位具有权威性,他们最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肯定积极的,那么他们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就强一些。相反,如果所获得的评价多是消极、否定的,他们的自信相对就差一些。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到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如果经常受到消极的评价,久而久之,也会动摇甚至丧失自信心,所以要保证教育获得成功,教师对学生应该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责备,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这一点对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尤为重要,在辅导中你会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是用手捂着作业,不让老师和同学看,这是一种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原因是他们怕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对于这部分同学,关键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鼓励。轻轻地移开他们的手,真诚地说一声:“你画得还不错,看看这个地方画得多好啊。”再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动手帮他们改一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且内心会十分感谢你,就能激发出学习积极性。要想让学生喜欢你,那就多给他们鼓励信,多为他们加油。老师善于用亲和的语言使学生充满自信,比如:“你能跟同学愉快地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会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看到学生有了进步就要及时告诉他们:“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学生会因此信心倍增。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尤其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奋斗之火,使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当然,有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但尽量不要用贬抑、否定的话语,更不可用“蠢货”、“”、“傻瓜”、“笨蛋”、“不可救药”这类有伤学生自尊的词来批评学生。

四、体验成功,让学生增强自信

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增强自信,不断上进。因此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在早期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并确立适当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有这样一个初一年级的新生,在第一节绘画课上,同学们都在开心地画画,他却拿着笔不敢画。老师走到他旁边,用手轻抚着他的头说:“你怎么不画画?”他说:“我不会画。”“会写你的名字吗?写出来让老师看看。”他慢慢地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你写的字很漂亮,怎么不会画画昵?正常字写得好的同学画就一定画得好。你会画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吗?”老师边鼓励边引导,他慢慢地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老师问他这个圆形像什么,他说像太阳。这位老师就启发他把圆形画成太阳后又因势利导:“你还会画什么形状?”他又画了三角形、正方形等,在老师的耐心启发下,他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画了出来。

篇(7)

一、引言

中专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中专教育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仅在实际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在师资以及环境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不佳。面对这样的现象,当前一定要积极地对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以便于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下面将对如何在中专电子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二、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思想上的主导,人的创新行为全部来自于内心的意识所产生的动力。对于中专院校的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只有具有了创新的意识,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图片,同时才能得到全面性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他们的最好教师,尤其是中专生,他们的年纪并不大大多数在14—17岁之间,因此更加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地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同时也能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产生足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未来规划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能在计划中看到美好的我来,促使他们的创新意识能得到激发,为未来的学生发展提供有益的基础。

三、加强基础知识教育

在中专的电子技术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条件和知识的掌握基础性质,更多地将时间放在巩固基础知识上。教师应当在专业教学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后的复习,并对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预习等,以便于学生能对基础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在进行复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他们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此外,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应当重视起教学环境的营造。课堂作为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充分地发挥出课堂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这对学生兴趣提升以及积极性培养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四、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这与现代素质教育之间背道而驰,为了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讲究艺术性和人性化,灵活的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促使课堂变得充满活力,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过程中,不要轻易地使用挂图,而是从单管共发射极电压逐渐地放大到两极放大,然后教师通过一边画一边讲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同时也不至于感到无聊,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起到积极的教学作用。

五、为学生创建好的条件

教学环境和氛围能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氛围的营造也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中要求教学氛围必须是开放化的,同时当中必须是平等的、融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才能得到更好的拉近,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进行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能以自己教师的身份来给学生压力,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满自信[3]。此外,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因为中专的学生基础可能不是太好,同时他们的心理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也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容的恰当性,尽量的地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在整体上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是格外重要的,在素质教育中也是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教学任务。因此,在中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教学创新性,在实际教学中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基础教育,促使学生成为社会中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杰.物理电子技术专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电子世界,2014(01):78—80.

篇(8)

数字教材是未来趋势,必然会对纸质教材带来冲击。但目前阶段,纸质教材仍在课堂中占绝对主要地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还将并存。随着数字教材产品的研发越来越成熟,数字教材将逐渐占据主要位置。

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无论数字教材还是纸质教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是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教学,但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仍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传统出版行业的专长是把内容通过合理的方式推送给需要的人。数字时代,依然需要这些人将好的内容通过恰当的呈现方式推送给需要的人。但要在数字出版大潮中不落伍,出版社需要在资源的积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产品研发经验积累方面加快步伐。

数字教材的优势

教材是承载教育目标的实体,是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好的教材能够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引领和辅助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相对于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具有先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充分互动。通过数字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多种媒体方式呈现,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排列和重组,实现人与内容、人与设备的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好的数字教材,还能够通过活动的设计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借助网络技术搭建人与世界互动的平台。

(2)海量资源。由于数字教材的数字化存储方式,使得资源在数量上可以得到充分的扩展。好的数字教材,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减轻教与学双方面的负担,从而使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并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使资源分类更为科学合理。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教材中的资源并非越多越好,若要使教学双方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必须将资源有序化,使得资源的呈现是合理的、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

(3)过程记录。数字教材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与学的过程记录变得简便易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将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供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评价、诊断、改进方案以及资源的定向推送,从而能够为教学过程科学化和个性化提供条件。数字教材的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利用技术的优势解决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人的智慧的补充,从而既发挥数据的作用,又不被数据所局限。

数字教材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对于教材理念实现所造成的干扰,使教与学回归本质,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各项教学目标。除了这些教学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数字教材在生产方面所独具的节约资源、可反复利用、不受地域限制、直接面向读者、为学生在物理与心理方面双重减负等特性也让数字教材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教材研发

数字教材的研发和使用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将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字教材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高质量的数字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并能够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研发的“iEnglish基础教育数字教材”为例,探讨数字教材研发的要点。

外研社研制的“新标准”一条龙英语教材在执行课程标准、贯彻科学理念、教学实际可行几个方面都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纸质教材本身在容量、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使得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不能全部完整地体现,与教材相关的资源也不能充分合理地展示,在教材的使用方法上也难以有重要突破。因此,外研社邀请教材主编,依据原有内容和框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外研社iEnglish基础教育数字教材。

在设计方面,该数字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深厚的资源体系为支撑,以教与学的过程为轴线,以教学活动为基础,以多样的呈现方式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整体设计尊重教学规律,教学目标清晰,并在教材内部给予教师以教学指导。同时,该数字教材针对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不同版本,呈现了不同特点。

教师版首创基于教学设计的具有清晰教学流程的教学活动。纸质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一个单元只能容纳4~6个活动,真实课堂上教师一节课约需10个~12个活动。为此,教师版教材中每课的活动拓展为10个~12个,满足教师基本的教学量。教师版配有“导教”模块,教师可以无障碍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减少由于教师能力差距造成的课堂质量差距,既能够部分解决教学公平问题,也能够基本解决质量问题。

学生版则基于纸质教材的原版原式,以此减轻学生对数字教材的接受难度,缩短学生的适应时间,使学生更快进入数字教材的使用氛围。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学生版增加了多种数字特性。首先,富媒体呈现,数字教材变成一个可以发声、可以播放动画、可以点读的有声有色的书;其次,学生版中嵌入了先进的语音引擎,可以对孩子按照准确度、韵律、流利程度等多个维度进行音评测;再次,数字教材学生版还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工具。

教师版与学生版呈现方式不同,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后台也将打通,实现课堂管理,记录教学过程。其功能设计丰富,既可用于课堂,也可用于课下;既可由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使用,也可以一人一机的模式创设一对一互动课堂。针对目前实际应用场景,该数字教材适配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手机,并可与点读笔结合使用。

为将科学的教学理念传递到课堂,并实现教材设计之初所设定的目标,外研社还为数字教材的使用提供强大的服务支持,包括课题研究、教师培训、教学指导等。目前,该数字教材在全国各大区的试点反响良好。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检验产品生命力的标准是教学效果,数字教材开发的终极目标是满足教学需求。为使信息技术真正深入到课堂当中,各教材出版单位都应当深入教学一线了解需求,花大力气研制真正满足需求的数字教材,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便促进教育信息化走向技术与教学的双向融合,达到“公平、优质、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篇(9)

作者简介:黄春(1979-),女,回族,河南新乡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梁万用(1978-),男,河南驻马店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007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4-02

电子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连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自动化的飞速发展,生活智能化信息元素的前仆后继,不仅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加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等院校是输出人才的重要基地,为迎合时代的呼吁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深思当前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铺好道路。

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重“教书”轻“导学”

课堂上,教师会把各元器件、各个电路的功能及设计方法讲细讲透,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的灌输,往往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引导,比如:实例分析、设计、实际工艺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是怎么展现的,去诱发学生的思考,使枯燥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易掌握。

2.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法认为实验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纲,以理论教学带动实验。这种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不够灵活,限制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总体认识,割裂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造成了学生总体设计电路能力的下降,有时实验甚至流于形式,现代实验观要求调动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以设计性创造性拓展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因此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3.缺少计算机辅助教学

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本身比较抽象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与课程配套的Flash可控动画和动态仿真;另外,电子系统仿真软件在实验和作业中的应用,可以弥补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缩短学生开发电路的周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4.缺少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应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很好的利用这个资源,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新型“教与练”的实现方式

(1)探索采用“项目依托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将电子技术课程的整个知识体系分成几个大的项目来完成,然后根据教学进程,再将一个大的项目分成几个小的项目来完成,教师可针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传授,同时,在项目化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基础。这样,学生在学习初期就知道这些理论的应用领域和前景,使之有目的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挥潜能。

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模块化的分割、整合,通过教研和实践,我们设计了涵盖重要知识点的7个项目:

篇(10)

就当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1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方法单一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面,学校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少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的课件、一些仿真的软件等,在教学的模式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没有将学生视为主导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很好的与教师形成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另外一点,关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通常情况下,教学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理论课程,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理论知识太枯燥无味了,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还会影响课堂的效率,在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又缺乏实践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

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以上,我们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相关情况,了解其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2.1 运用信息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将信息化教育引入其中,将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将以往的粉笔、黑板之一单一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课堂,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将计算机列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样一来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与一些很难理解的消化的概念、公式和推理过程,但是将信息化教育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兴趣基础上,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

举个例子,在介绍半导体PN结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在课前做一个FLASH的插件,利用声音和动画的效果,展示半导体PN,另外还可以展现微观运动的形式,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上的注意力。

2.2 运用信息化教育化解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难点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其他科目相比,每个章节都有相对较难由不好掌握的难点,但是这些重点、难点都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对他们进行攻克将取得较大的成就,而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是一项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关于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如何正确设置工作点,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信息化教育对放大电路进行设置,分为两种情况:

(1)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2)为设置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图形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这样方便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在信息化教育中实现电子技术基础的简单化,逐一的攻破教学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

2.3 运用信息化教育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图标和公式相对较多。运用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关于板书、作图的难题,因为信息化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快捷而方便的方式取代它。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教学上的时间,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运用信息化教育还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题库,方便学生的学习,往往信息化的题库做得较出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习题任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老师可以对题库的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设置题目的难度,这样可以有效的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2.4 运用信息化教育为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上一篇: 校园里的数学知识 下一篇: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