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44: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引言
产业集群主要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存在,被经济学家认为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产业集群模式发展环保产业,就形成了环保产业集群(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并连接和协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新兴产业)。环保产业集群是环保产业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的极化现象,依托人才、技术、管理、资本、市场和生产六大要素的互动、集成,是提高环保产业群体的集聚和产品规模化、高集化程度的专业化协作网络。目前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开始对环保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如芬兰奥卢大学的Kari Poikela, Eva Pongracz(2006)等在《奥卢环保产业集群中的商业潜力》中分析了奥卢地区环保产业子行业―废物开发与利用集群的现状,经过分析发现:集群所具有的促进区域内企业合作与竞争、提升企业创新等特征都得到体现,但同时也发现相关的环保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滞后性,特别是环境立法在集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黄静晗(2005)在《福建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研究》中,分析了福建省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集群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加快培育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环保产业园区等。王伟林(2005)在《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增强龙岩经济竞争力》中,分析龙岩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和资源,并提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优势支柱产业。国内外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深入揭示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理论与环保产业发展建设规划的关键问题。
二、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市场集中度低
根据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环保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环保收入总额占全国环保收入总额的39.9%,而在2000年仅为30.6%。从浙江省的发展情况看,1993年当时浙江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926家,产值43.5亿元;到2000年,浙江的环保相关产业产值已达290.1亿元,列全国第一。在最近的调查中,2006年浙江环保产值高达645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平均增幅已超过30%。江苏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同样迅速,该省“十五”期间环保产业收入年均递增率达46.01%,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全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速度。
长三角地区的环保产业虽然在国内所占比重较大,但目前大型的环保企业仍然不多,依然以中小企业为主,属于小规模生产经营,开发新产品能力弱,低档产品居多,利润薄,发展后劲不足。此外,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比重仍然不大。据统计,2004年整个长三角地区从事环保的企业单位数为3415个,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0.75%,环保收入总额为1826.3亿元,占总收入的2.83%。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离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环保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比其他产业更需要技术的支持。长三角环保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科研开发的加大投入等形式,环保技术已从无公害农产品等低技术发展转向开发新型清洁生产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环保材料、利用城市垃圾发电等高端的环保产业发展,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由于环保小型企业比重大,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相对落后,许多高科技环保产品依然需要进口,产品科技含量和制造质量、运行成本等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市场急需的污染治理设备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例如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大中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领域还不具备高科技含量设备的设计能力,难以与国外设备抗衡。
3、产业分布分散,集聚程度较低
长三角的环保产业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和绍兴等地区。2004年苏州、无锡、南京三市的环保产业收入占江苏省的70.4%,比2000年高11个百分点;而浙江省的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杭州、绍兴、温州和台州这四个城市,2004年四城市的环保设备(产品)产值为32.8亿元,占全省环保设备(产品)的产值的87.6%。从环保产业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分布情况看,也比较分散,不利于各城市间的环保技术交流,同时也很难形成聚集效应,形成较大的品牌。
此外,融资渠道少。环保产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无论是技术的提高,先进设备的引进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由于环保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规模较小、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不得不借助于利息高的民间资金,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资金来源不足成为困扰长三角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三、发展环保产业集群是未来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连接和协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特殊产业,环保产业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第一,具有高科技性,且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通过集群方式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在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该项技术创新较容易地在集群内扩散;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科技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第二,具有全方位渗透性,一方面环保产业渗透到各行各业,横向边界较宽;另一方面环保产业渗透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是从末端治理产品、单项环境服务向清洁工艺过程相关产品与一体化服务转变,因此纵向边界较深。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产品不断出口到区域外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从而整个环保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而其集群扩散效应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三,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政策依赖性。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制的法律法规约束工业界的污染排放行为;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环保设施为市民和工商业界服务。可以说政府参与特性直接影响了环保产业的资金来源、管理体制、公司结构,同时政府的参与特性也直接受制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以产业集群模式来发展环保产业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可以有效地增强环保产业的集中度;第二,可以有效促进环保产业的创新;第三,提高政策的有效性。环保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式,把环保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有效的结合起来,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迅速形成。浙江国家环保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环保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环保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产业新格局。江苏宜兴素有“环保设备之乡”的美称,目前全市共有环保工业企业1000余家,现已初步形成含环保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安装、售后服务等综合性系列化的环保工业体系。常州国家环保产业园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上海经济圈内,依托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具有一流的投资软、硬件环境。目前已有三立环保、维尔利环境工程、高化环保等20多家国内外企业入驻。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全方位、多功能、高起点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由环保工业区、环保生态区、环保科研区、环保产业展销咨询服务中心等部分组成,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将资源和废物充分利用、打造一条资源再生循环产业链,营造一个生产、汇展、科研、信息化为一体的和谐融洽新经济发展模式,是环保产业集群的典范。
四、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集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为集群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的创新,为集群的正确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加强集群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公共产品的建设。环保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如在产业发展前期需要市场分析、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中期需要制定、测试的市场检验,后期需要推广销售、技术服务等。这也就要求政府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培养各类中介服务人才。公共产品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需要将电力、通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好,这样才便于利用各项资源。三是建立促进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文化氛围。区域文化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集群所在区域的区域文化,二是集群内的集群文化或是企业文化。区域文化是由这个地域长期的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影响下形成的,一般不易更改。而集群文化则是在这个集群的形成初期就形成的,是由初始进入该集群的个别企业风格所决定的。因此,集群的最初形成过程非常重要,它几乎就决定了该集群以后的文化氛围。创新能力强、人才创新意识高并已形成良好文化的企业应优先考虑。四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在环保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以人才战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另外在注重现有人才的开发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部人才的引进。五是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合作和结网。促使广大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强合作,在企业间、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机构间建立网络,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琼、王小明: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研究[J].湖南农机,2006(11).
[2] Antero Honkasalo:Environmental Cluster Research Programme[J].Workshop on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2000(6).
[3] 黄静晗:福建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5(8).
[4] 王伟林: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增强龙岩经济竞争力[J].开放潮,2005(1).
[5] 方蕴捷:浙江环保产业蛋糕诱人[N].浙江日报,2007-2-13.
1978年以来,加拿大只有5%的企业有污染治理措施,更不要说开展清洁生产了。为了解决这种状况,1988年加拿大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污染预防。1999年,《环境保护法》经过修订后,更是强调从源头治理污染。依据法律,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先实施清洁生产,然后再按需进行末端治理。
1995年加拿大还制定了《污染预防行动计划》。该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做污染预防计划,提交计划书(如果不做,就属违法),污染预防计划书的摘要送交环境部,摘要包括本企业的污染预防目标以及如何进行污染预防工作等内容。政府则通过宣传媒体、网站向社会公告企业的污染预防计划书摘要,接受公众监督。
二、推广有法
在推广清洁生产过程中,政府没有片面强调清洁生产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理念,把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目标,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对实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1.缺乏相关技术;2.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3.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经营有困难、不能停产改造、资金困难等。为此,加拿大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技术援助;2.建立激励机制,与企业一起投入,共担风险;3.请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以保障企业和政府的利益;4.做好实施方案;5.请中介机构协助工作。
另外,加拿大出口信贷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世界银行针对40多个重要工业行业编制的《污染预防与削减手册》,在企业申请资金支持时,对其贷款项目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和清洁生产要求。在贷款批准以前,贷款企业要将所申请项目的环保计划公布于众,对于不符合准则要求的企业,不予贷款。同时,大力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加强各级政府和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教育。现在企业界基本上是在政府严格执法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进行污染预防和实施清洁生产。结果加拿大的能源、原材料等行业污染大幅减少,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
三、加强废物管理
为促进清洁生产的开展,加拿大政府为废物管理确定了新的方向,制定了节约资源能源技术的开发和示范规则,以促进减少废物、循环利用或回收利用废物的工作。近年来,加拿大开展了“3R”运动,即“减少、再生、循环利用(Reduce,Reuse,Recycle)”。加拿大采取垃圾分类、回收可再生资源、倡导使用可循环利用材料等措施,使垃圾废物总量减少了50%。尽管近几年加拿大国民生产总值有明显增长,但废物量却没有增长。
加拿大采取的废物管理措施主要有:费用返还机制(购买者先付费,退回包装时返还);产品绿色标志、生产者责任延伸(如油漆,购买者用不完,剩下的要交给生产厂家来处理,不得自行处理)等。对列入政府的可回收利用产品目录的,必须由生产厂家来负责回收。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是企业的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
加拿大开展的“化学品责任关怀活动”充分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项活动要求相关企业在生产工艺、流程和成品方面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主动收集包装物及废弃物,对产品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后遗症,并向社会做出公布和承诺。现在加拿大90%的化学品制造商加入了“责任关怀活动”行列。加拿大还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如安大略省废物分离组织来进行废物管理,形成民间和企业界在法律框架内自觉进行废物分类、回收和利用,并促使政府对新的或没解决的环境问题进行立法。
四、扶植环保产业
近年来,加拿大政府投资的重点已从过去的国防和太空领域转向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生物信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领域。政府资助企业开展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缩短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的过程,资金资助比例占总投资额的30%。等到产品商业化后,企业再偿还政府投入。1996年至2004年,加拿大政府在环保产业领域的投资达27亿加元。
众所周知,恰如一把双刃剑的现代工业大革命给我们人类世界带来了极大繁荣,但也同时令人触目惊心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我们只有一个家园的地球,面临着重重的危机。不及时采取行动,环境污染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倡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环保产业市场作为环境保护的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世界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倍受瞩目,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环保型企业,是未来经济中颇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
作为从事一家环保行业,一个从事烟气治理的公司,龙净环保的下属子公司,我们以前是负责总部集团公司内部市场的钢支架加工,现在需要转型为,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公司,我们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市场营销,以进一步提升子公司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加强市场营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营销。市场如沙场,谁能把营销做得更好谁就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谁就可以马到成功。当今,我们公司正经历着营销革命的时代。美国营销协会对营销的定义:对思想观念、产品、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分销来创造交换,并满足个人与组织目标的计划和执行的过程,其实通俗地来讲就是以销售为目的而进行的所有工作的总称。卖出东西只是营销的终极目的,营销涵盖着以销售为目的所进行的所有工作,包括市场分析、政策研究、消费定位、价值判断、制定策略等一系列的工作。营销也一定要找对了自己的道。正所谓得道者赢,失道者败!因此,市场营销,对于我们公司下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认知度,扩大市场份额和占有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市场营销?
首先,要对将要实施营销的产品、服务有足够地认识和了解,做到能流利地解答客户可能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如果营销人员,对于自己所销售的产品都不能了解透彻的话,否则。客户无法相信我们的产品。其次,要研究所售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对于目标消费群的了解以及熟悉程度决定了产品是否可以顺利地销售。给产品一个准确的定位,它适用于哪种层次的人,适用于哪个区域的人,适用于哪种年龄段的人。这些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及购买欲望的情况如何。依据所掌握的客户分析资料,对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是有所帮助的。对于客户的消费观念来说,情况比较复杂,它因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程度,地域差别,生活习惯、受传统影响等等的不同而不同。而对于消费能力,就比较简单了,就是看财富的掌握能力。再次,分析政策。对于国家制定的政策,也是我们营销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著名企业家张瑞敏曾这样说过:企业要有三只眼,一只眼盯紧产品,一只眼盯紧市场,另一只眼盯住国家政策。盯住国家政策,对于快速作出反应,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产品,不但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迎合大众的消费口味,更要适应国家的政策。
绿色转型以及低碳的绿色增长已经被确定一个新的转变,它也会成为我们新的市场竞争力的来源。亚洲的经济必须是要在碳之后的这个时代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发挥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和其他亚洲国家一道努力来改变亚洲的经济,借力发力改变我们企业的经营格局。,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稳健实现公司的战略转型。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我们自己。
此前《财经》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拟就《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参与政策调研和文件起草的人士透露,《决定》此前已经在很大范围内征求意见。而《规划》内容还需补充完善,时司或将推至今年年底。
密集决策调研
决策高层第一次公开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2009年5月份。去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国务院总理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者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表了看法。
11月3日,在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他强调,要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
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和相关文件起草组。
此后的3月~4月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成员部委开始了全国调研。由发改委等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亦同时征求各方意见。
参与调研的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陈志博士介绍说,调研分为区域调研和领域调研前后两个阶段。区域调研集中在三个区域:湖北、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省份代表,广东、上海代表发达地区,另外还包括东北地区。调研内容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以及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等。
回京后,调研组又分领域进行了多次座谈,部分企业家和科学家代表参加座谈,相关文件起草工作随后进行。
参与《规划》起草工作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吴滨博士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领域,都需要较长时司的培育,大规模推广应用也需要一定时司。大家目前的共识是将《规划》内容写得实一些,强调针对性,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尽量避免政策“通用性”。据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介绍,目前《规划》还在编制和研讨过程中。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室主任张晓文对《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国务院的《决定》,《规划》涉及的内容更多更细,涵盖很多产业,包括较多技术性内容,目前还在研究和制订当中,计划于今年年底左右出台。
“七领域”版本演变
《决定》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据《财经》记者了解,经广泛征求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版本与此前相比有所变动,如海洋工程和航空业,目前都已并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医药和生物育种扩展为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包含了原来的电动汽车,并在其中扩展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项。
曾参与地方调研的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段小华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相比此前版本,目前确定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集成,这与各产业之间融合的趋势有关,也与带动一些领域发展的意图相关。
吴滨表示,在七大领域之下,还包括20多个重点方向,不排除其中的重点方向有所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2010年年初的《2008~2009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1.41万亿元。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
另外,“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还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可达6万亿元。
扶持政策高含金量
《决定》在财政、税收、金融、国际化和市场等方面,都列出了扶持政策。《规划》则将对这些政策进行细化,比如在节能环保,能源价格、资源税收、新型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需要配套政策支持。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建设、新能源的上网定价等,都将有所突破。
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有关人士表示,《规划》中即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最主要的还是财税扶持和优惠政策。
此次《决定》指出要制定完善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据了解,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财税政策将参照和借鉴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另外为鼓励自主研发,按照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政策是,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人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增值税方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一定比例税负之外的税款即征即退,但该政策只针对软件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等。
据段小华介绍,在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和市场培育方面,政府将出台不同以往的举措,眼下呼声较高的“重头戏”是财政和金融相结合的政策,它体现着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耦合,可引导大量民间资本的跟进投入,包括资本市场、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方方面面都要发挥作用。
据悉,在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中央层面早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设下伏笔。2009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与北京等六省市合作,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发起设立20只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旨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之初即募集资金约9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亿元,相关省、市财政投入12亿元,社会资金近70亿元。
截至目前,20只创业投资基金中已有16只组建完毕,公开挂牌。
在8月28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战略性新兴
产业需要一个培育孵化的过程,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明显,政府参与创立的创投基金,就是要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问题。
此外,此次《决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融资方面也多有着墨,指出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协调政府与市场作用
段小华分析指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建立适应其发展阶段的科技投入政策。可以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科技公共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阶段应当是新兴产业的形成阶段,即孕育期和成长初期。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就处于新兴产业的孕育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则处在成长期,都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而信自、产业则处于发展期,更要强调竞争。业内人士表示,说到底,就是在各个阶段如何去协调政府和市场作用的问题。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室主任张晓文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重要原则是,政府不能管得太多。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不能像此前的4万亿投资计划那样,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力量。
abstract: the market composition of water treatment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is discussed in views of the concept of water industry. the contents of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ndustry composed of consultant,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service-management are explained and defined. and an proposal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water industry has been recommended on the basis of market analysi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0 概述
在我国水工业的概念的提出是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为解决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问题而提出的。水工业的核心问题是研究解决城市和工业发展对水及水质不断增长的需要和要求,与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水污染的加剧限制了水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控制水污染的发展是解决我国水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达国家在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研制开发上,具有较长历史,技术成熟,产品质量高,并初步达到标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我国水污染控制产业开创于70年代初,现已具备一定规模,近几年增长速度在20%以上。但是总体上看,我国水污染控制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较薄弱,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远不能满足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在水污染领域内已建立起了一整套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制度,同时为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根据建设部规划,“九五”期间我国用于给排水基本建设的总投资将达1 000亿元人民币,而国家环保总局统计这一期间的环保投资总计4 500亿。保持这样的投入比例,为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产业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1 传统给水排水技术的局限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不断飞速发展,以及与各种学科之间相互的渗透增加,推动了传统给水排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首先,传统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在近几十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技术内容上远远超出了最初的给水排水的技术框架。其次,在给排水领域的一些新的技术内容有别于传统的技术,传统给水与污水处理的界限也已经突破,例如:对于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采用了很多污水处理技术,而对于水回用、中水处理又采用了很多给水处理技术。因此,传统的给水排水技术领域应该扩大为广义的水处理技术领域。
2 对于水处理技术市场新的考虑
水处理技术涉及到有关水的科研、设计、工程、设备加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但是,从水处理技术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观点,应该根据水处理技术服务的主体——用户的角度,将水技术产业划分为:咨询产业、工程和设备产业及服务管理产业。
2.1 技术咨询产业市场
不仅仅是传统设计行业所包括的规划和研究、勘测与设计等内容。根据水工业的新观念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因此水处理技术的咨询产业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应该由简单的工程设计扩大为对水处理生产全过程的技术咨询,即从水源的保护和开采、水的处理和调配、水的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及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等等。同时咨询内容将涉及到开发和生产、研究和设计、资源及环境评价、技术及经济评价和市场信息等各个环节。在国际上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咨询公司”已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因此,我国的咨询产业将面临新的观念和新的市场机制,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水处理技术咨询市场。
2.2 工程和设备产业市场
当前水处理工程有以下特点:首先,工程中设备和施工技术含量及投资比例不断提高,从而反映了水处理工程技术的设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其次,工程市场已由传统的承发包方式引入了国际通用的“turnkey”总承包的运作方式。参与这种工程和设备总承包的“工程公司”在国际已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工程公司一般是具有系统设计、工程管理、设备集成、安装调试和运行培训的综合能力的大型公司,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样具有综合能力的大型专业工程公司。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外大公司和财团以bot方式参与水处理市场竞争,使得水处理工程市场的竞争具有资本竞争的意义。因此,水处理工程市场具有设备化、专业化和开放性的特点,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设计和生产部门要适应这种产业化形式,对于turnkey和bot这一系列产业化过程中的新的运作形式要加以研究和学习。
2.3 技术服务产业市场
传统的技术服务是简单的技术交底和工程配合,随着自控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技术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展;另外,由于环境法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加强,对于水处理设备运行的达标率和完好率要求更高,因此技术要求的时效性不断加强;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ot方式的引入在水处理领域也会逐步打破传统甲、乙方概念,产生甲、乙方角色互换,导致了类似于物业管理型的技术服务需求。这对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技术服务范围的扩展、要求的加强和形式的更新等一系列变化,导致技术服务市场内涵的扩大。
3 水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产业化市场分析
3.1 咨询与服务产业
从技术咨询和服务产业来讲,目前我国就工艺水平而言,与国际差距已经缩小。目前在水污染治理技术上,已能提供下列技术的工艺参数。传统活性污泥法技术包括传统法、延时法、吸附再生法、纯氧法和各种新型工艺,如:射流曝气法、深井法、sbr和iceas序批法、ab法和氧化沟技术等等;生物膜法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流化床法等);厌氧法技术(uasb、复合床法、二段厌氧法、厌氧流化床等);a/o法和a2/o技术;厌氧-好氧-生物炭技术(aabc法);酸化(水解)-好氧技术;多种类型的稳定塘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包括湿地、漫流、慢速渗滤、快速渗滤)等等。这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的要求。问题是传统的水处理市场,研究设计单位的市场份额一般为3%~5%,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所占市场比例偏低(见图1和图2)。这与我国在计划经济下,设计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因此设计行业长期实行低收费制度有关。从国际市场来看这一部分比例一般在15%~20%以上,在设计单位企业化实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需要适当调整这一部分的比例扩大技术成本。
图1 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比例分析
图2 工业废水处理厂投资比例分析
近20年来,国家仅对石油、化工、冶金、造纸、机械、染料等几个行业废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就超过了20亿人民币。建立处理装置5 000多套。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不到3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需要加强后期的技术服务。
3.2 城市污水处理投资构成
由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复杂性,在具体的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中投资的构成复杂。若根据产业的类型和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产业相关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几部分:(1)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设计、调试和培训费等;(2) 建、构筑物和厂平面:属于传统的土木工程,一般由建筑行业承包;(3) 水处理通用机电设备:包括水泵、风机等通用机械,属于传统的机电行业;(4) 水处理专用设备:脱水机、刮泥机等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属于机械加工行业;(5) 自控技术和设备;(6) 其他:各种税费等。
图1是对于两个城市污水项目投资分析,其中选择了大规模(20万m3/d)和小规模(1.5万m3/d)城市污水处理厂。从图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其中传统的产业(机电产品:如水泵、风机等)占了大约10%的份额,建筑业占35%~45%的份额,而水处理专用设备占10%。这三者(包括(6)项)之和占总投资的90%以上,在今后几年存在每年180亿的份额。一般来讲从事以上行业的主体为国家大中型企业。从而可见对于城市污水和城市给水这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投资将带动大批如机电行业、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和建筑行业等传统行业的发展。从而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消费总量的增加,有利于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也与国家目前的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政策是一致的。
在大型污水处理厂自控和仪表(如仪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等等)所占的比例虽然不高,在5%~10%左右,但是相对的产值较高。这一部分市场额定每年大约在10亿元。对于这一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目前国内厂家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形成从事水处理仪表和自控系统的生产厂家,主要靠引进外资进口。
3.3 工业废水处理的投资构成
首先由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占地、搬迁和其他政策性的费用不高,所以(6)项的比例变化较大,这导致其他部分比例的上升。这是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厂的主要差别之一。图2是各种小型工业废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分析,这是对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如啤酒、造纸、皮革、酒精、化工和油脂等)处理厂的投资统计结果。从图2可见其中传统的产业(机电产品:如水泵、风机等)占了大约10%的份额,建筑业占30%~40%的份额,而水处理专用设备占35%。另外一个特点,由于工业废水处理厂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相比规模较小,所以一般来讲从事以上(2)~(4)行业的主体为中小型和乡镇企业。我国现有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约4 000多家,其中真正能提供合格产品的企业不多。工业废水的治理给这些厂家提供了良好的商机。
投身节电环保行业
莫志禄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的人生可谓充满传奇色彩。他曾教过学,当过兵,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罗定党政机关工作过,后调往北京,在北京一家国企担任过总经理,随后还经营过贸易生意。
2002年,莫志禄在国企高管工作岗位上平稳前进,贸易生意正值红火,身家已经过亿。然而,此时他却决定收手不干了,然后跑到北京师范大学读起了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有些厌倦了。除了挣钱,我不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我想把心沉下来,好好想想我的未来。”谈起当初令人意外的决定,莫志禄显得很平静。据莫志禄介绍,当时灯红酒绿、攀比斗气的生活让他觉得特别累,感觉自己就像皮鞭下的陀螺,被名利牵着走,无法静止。20余年的工作阅历,不仅练就了莫志禄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同时也成就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读书可以让人心静,在读书的过程中,莫志禄不断审视自己的过去,也就在此时,他的思路豁然开朗,感悟到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造福大众,回报社会。
在2002年的一次聚会中,莫志禄从德国来的一位朋友的口中接触到节电环保行业,了解到节能的重要性,明白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随后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查和市场分析,2003年2月,怀着回报社会的使命感及对节电市场前景的巨大信心,莫志禄创建了北京禄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禄智科技”),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发展节电环保产业,利于整个社会、利于子孙后代,又可以给自身一个发展平台,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吗?”对于莫志禄来说,他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而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来说,却是多了一个执着而理想的践行者。
创业之初,一年只卖出一台产品
理想虽然很美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禄智科技”成立之初,由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仅仅是给美国一家制造节电保护系统的公司做业务,并没有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产品。而且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莫志禄发现,中国节电环保行业有的还仅仅是理论上的前景,现实中远远没有达到形成市场规模的能力。
虽然当时中国节电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国外相应技术水平不分伯仲,但在意识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当中国的企业徘徊在生产辅助节电设备的时候,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在产品生产源头着手解决节电环保问题;当中国的企业考虑经济利益的时候,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这就导致了当时国内专注于生产节电环保设备的企业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北方,很多企业眼里根本没有“节电环保”这一概念,即使是免费为其提供节电设备,也没有几家企业买账。在“禄智科技”成立后的一年时间里,莫志禄仅仅卖出一台产品。
现实的残酷虽然让莫志禄的企业发展步履维艰,但这并没有让他产生放弃的念头。面对惨淡的经营状况,莫志禄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充满无限前景的行业。
经过思考,莫志禄明白:面对国内的竞争对手,“禄智科技”必须在技术上占得优势,保证产品的质量,发挥实际效果,赢得客户的认可:在国际竞争对手面前,“禄智科技”只能从价格上寻求突破。只有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都保持领先的地位,“禄智科技”才能从根本上站稳脚跟,赢得更多的市场。而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自主研发。
对于企业开展自主研发,莫志禄有自己的见解:“我不管别人做什么,不管别人怎么做,我要把我的企业‘做宽做厚’,不仅要大的规模,也要精度和深度的钻研。当别人都在做表面工作的时候,我希望我的企业能踏实地进行细致的钻研,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担心企业的未来。”
与清华合作,打开发展局面
2003年6月28日,这是“禄智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天他们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节电节能环保领域搭建大型科研平台,共同研制和开发相关节电产品。这一次的合作,可以说为“禄智科技”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成功的大门。
“清华大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每次谈起与清华的合作,莫志禄言语中总是流露出感激之情,“清华大学擅长技术研发,我的企业擅长生产和市场推广,这样的合作就是将各自擅长的事情组合在一起,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双赢的效果。毕竟双方擅长的领域不同,‘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嘛。”
经过半年的研发生产,禄智公司与清华大学于2003年12月18日共同推出第一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Logintel禄智”节电保护装置,打响了抢占企业节约用电、安全用电、高质用电、降低产品成本市场的第一枪。一个月后,这个设备就被一家在京韩资企业订购,而且对方客户很满意,因为该设备使得韩资企业整体节电率达到15%,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一次的成功增强了“禄智科技”继续前进的信心。从此,“禄智科技”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成果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禄智科技”开始在节电业界声名鹊起。
2004年以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用电大省电荒现象不断发生,这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正视日常生产中的节电问题。同时,政府也开始明确提出一系列的约束性节能降耗指标。市场的需求加上政策的推动,国内节能环保行业的广阔前景逐渐显现,“禄智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顺,产品研发上不断突破,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经过十来年时间的发展,“禄智科技”的产品已具备世界领先专利技术,拥有高效节能效果。其产品不仅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且获得了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的检测和认证,禄智科技成为首家荣获国家能源节约产品确认证书的企业,其产品成为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首家推荐的产品。目前,“禄智科技”的产品已销往全国30多个省份,受到政府、企业、学校、酒店等众多机构的青睐。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重点
莫志禄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产品的热销,他更希望“禄智科技”能够为推动节能行业标;隹的建立、推动行业规范的形成贡献力量,造福社会。“我希望通过自己与同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让这个造福人类的事业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发出更大的效能。”
所谓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部分领域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国家发改委2010年的有关数据显示,节能环保产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总产值已达到1.49万亿元;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连续4年翻番;太阳能电池产量较上年增长108%……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和争论。部分新兴产业低水平、低档次产品供应过剩,同领域重复布局、规划趋同的弊端使得中短期潜在产能过剩的风险愈发明显。这种结构性过剩, 或者说是潜在过剩,通过适当的调节是可以缓解的,但首先我们要清楚其形成机制。
一、用“潮涌现象”解释产能过剩形成机制
产能过剩往往被认为是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复苏引起的,而我国目前这轮持续数年,广泛涉及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及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发生在世界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这显然已不能由周期波动完整解释。本文试图从投资层面,用潮涌现象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潮涌现象是由林毅夫于2007年最早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要投资的产业常常具有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等特征, 全社会很容易对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 在投资上出现“潮涌现象”导致产能过剩。在此基础上,2010年,林毅夫等学者就“行业内企业数目不确知”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得出结论:当价格与建厂成本的差异增大, 即行业变得更加有利可图时,产能过剩可能性更大。
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大力发展的产业往往是在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技术和市场,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已存在的技术、市场等特征,全社会很容易对行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存在共识,在这样的共识的推动下,大量社会资金涌入少数主要行业,带来了我国乃至世界史无前例的工业扩张。许多新兴行业产量增速世界领先.并且,事实证明社会达成的关于产业良好前景的共识是正确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多个行业的总需求等因素持续较快增长。例如,具有代表性的钢铁产业2007-2011年间需求量年平均增长高达10.7%。
然而,投资数量过大、目标行业过于集中、来源分散(表现为大量的地方投资、较多的企业和多行业涉及)、投资主体间难协调等使供给增长远远超出了需求增长,最终导致这些产业严重的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各企业不能确定市场上企业总数量和各企业投资的具体规模,只能按照自己对市场分析进行投资,可能对市场总需求高估,同时可能低估其它企业进入数量和规模,导致投资过剩。在本轮产能过剩中,投资数量大、产能增幅巨大、企业数目变动剧烈, 都使得企业家在投资时很难掌握和准确预测投资面的总量信息。投资来源分散、大量项目未经正规审批等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投资协调的困难。
当然,也有可能每个企业对市场前景由此推算的市场份额都是正确的,但所有企业总的投资规模远远超出市场总需求,这就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来的“合成谬误”的情况。
另外,企业得知未来面临巨大竞争、竞争对手众多的信息之后,为在日后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会增加投资、扩大规模,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总量过剩的可能。
发展中国家许多行业刚刚兴起,因过度投资产生的“潮涌现象”可能会造成行业内企业普遍开工不足, 市场价格下降,乃至企业大量亏损倒闭等严重后果,对其各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二、如何应对新型产业产能过剩
要预防产业由新兴迅速转为过剩,消解已经产生的过剩生产能力,就需要企业和政府同时提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
一方面,作为企业,不要盲目跟风,要有核心技术及打通上下渠道,才能开立新兴产业项目;新技术是新兴产业的标志,要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作为企业主攻方向,将稳定、持续的技术创新投入作为提升技术含量、塑造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有实力的企业应该放眼全球,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跟踪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申请国际专利,参与国际通行的产品技术标准认证体系。
另一方面,从政府治理的角度,(1)以技术和产品质量作为核心衡量指标完善新兴产业准入机制,完善新兴产业领域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2)积极建立信息服务制度,发挥政府的总量信息优势,建立产能过剩的识别、评估体系;(3)对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的产业,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环保和能耗标准,降低补贴,或采取相应的金融政策进行控制;(4)形成有效的主导企业退出的市场机制,当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问题严重时,应提供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导,避免政府过度干预。
参考文献:
[1]林毅夫:2007:5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6,5经济研究6第 1期.
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奠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鼓励全民节约用水,大力开展对污水排放治理整顿,己成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工作重点,连考核地方政府政绩也由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环保双重达标,同时对相关从事污水处理服务行业给予政策上扶持,高效、环保、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己经成为社会渴求。为了顺应社会需要,帮助解决污水处理难题,华中科技大学从97年就开始专门组织留学归国人员建立研究室从事污水环保综合处理利用及药剂生产技术研究,历近十年在国家创新基金和企业攻关资金支持及相关科研人员努力下,已开发出系列高效、环保、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及相关药剂,完成了多家企业(吉林、长庆、河南、中原、胜利等油田)委托的多项采油废水攻关和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并在国内首家开发以低成本玉米淀粉为原料高效、无毒、可以降解的环保型水处理剂和高效多功能复合型水处理剂及相关药剂,同时产业化应用,保持业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生活用水、城市废水及造纸、皮革、化纤、化肥、电力、食品、印染、冶金、矿山、电镀、油田、石化等行业。
技术特点:
1.破解污水处理领域的技术难题一HD系列生物淀粉废水处理剂(简称HD净水剂)是国内首家开发出的一种高效环保型生物水处理剂。对油田工业含油废水,普通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的化学处理具有明显的絮凝沉降效果。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适用于各类天然或非天然污水的净化处理。
2.高效多功能复合型水处理剂(简称HWP-3净水剂)兼具无机高分子净水剂与有机高分子净水剂的特点。在不增加污水处理综合费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是聚合氯化铝PAC革命性更新换代产品。特别适合油田回注污水的处理,有效减缓地层结垢倾向。也可用于城市自来水净化系统和热电厂循环冷却水净化系统。
市场分析:
水环境安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着重强调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对从事污水处理的行业给予发展支持;在污水处理行业中高效水处理药剂又是重中之重,新型水处理药剂作为精细化工新材料已列入国家优先扶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领域。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在850亿吨左右,而处理率尚不足20%。若以每处理1吨污水平均须用100克(即100ppm)净水剂计,则全国每年应需各种净水剂170万吨。全国现有50余家净水剂生产厂生产四大类净水剂。据有关统计2002年净水剂销售总额17万吨计,平均每家年产3000吨左右,仅能满足总需求量的10%左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的限制和环保政策的强制贯彻,水处理剂生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建厂估算及效益分析:
建一个年产为2000吨水处理净水剂广(如仅只能供一个日处理水5万吨的污水厂水处理净水剂年需用量)。所需主要设备包括反应釜、储酸罐、成品储罐、耐酸泵、附属管道、水电配套设备等。厂房总建筑面积约i00平方米(其中办公室及化验室20~3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为40万元。HD水处理剂原料成本700―1300元/吨,销售价格4000-6000元/吨:HWP-3水处理剂成本约为1000元/吨,销售价格2500/吨,年销售量为2000吨时总利润约为300万元。如销售得法,可做到当年建厂、当年生产、当年回收全部投资,其投资效益十分可观。
投资建议:
1、水处理净水剂正向“高分子化、复合化、系列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各类无机高分子净水剂以其“低价、高效、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等特点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也是当今世界性研究的热点。有远见和实力的企业与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协同攻关,逐步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适应是中国市场特色的水处理药剂研发生产联合体,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华中科技大学研制开发成功高效环保水处理剂系列产品因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比传统水处理剂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净水效果、处理废水成本低、应用方便、药剂无二次污染,实属当今环保污水处理技术精品;它既适应传统水处理药剂生产厂家引进新技产品更新换代,又适合普通中小企业和个人进入发展空间巨大、利润丰厚、刚刚起步的环保产业进行创业发展。
如今,全球被一股绿色的浪潮包围,这就是“绿色金融”。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重新审视金融行业的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所处地位和承担责任,研究各种金融工具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绿色金融又被称为可持续金融。不同于政府的强制约束和限制,绿色金融侧重于通过税收和价格等经济杠杆来引导资金融通,提高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企业的污染成本,以事前控制代替事后惩罚的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即要求金融行业将环保意识贯穿其整个经营活动,在业务设计和运作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社会资源资金的合理引导分配。
一、绿色信贷的涵义
一般认为,绿色金融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其中将环保意识纳入金融核心最强有力的体现就是绿色信贷。绿色信贷属于可持续金融的范畴之内。早期,西方发达国家将考虑环境因素的放贷称作“道德投资”,也就是现今熟知的“绿色投资”,表示信贷资金只流向有主动意识承担环保责任的项目或企业。当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这种投资理念时,一些准则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赤道原则”。它是由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在2003年推出的信贷指南,意义在于辨别、分析和管理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中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至今已有诸如花旗、汇丰等大型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遵循该原则,履行社会责任。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本文讨论的绿色信贷是指,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过程中,对利用新能源、从事绿色生产的企业大力支持并施以优惠政策,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及破坏环境的企业实行资金控制,抑制其盲目扩张。
二、绿色信贷理论基础
1、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管理
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有很多因素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环境的外部性带来了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不仅要运用法律、政治等手段对市场失灵进行调节,还应通过经济手段来约束规整企业的生产活动。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即是在这种理念下,政府出台的一种调节市场失灵、形成环境污染价格的一种经济手段。因此,绿色信贷作为经济手段的提出,与政府的直接管制形成互补,双管齐下。商业银行在放贷之前,通过对企业环境影响的调查和评估,判断该企业的环境友好程度,对未通过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或企业不予贷款。并且,从借贷资金规模、利率等方面加大对相关新能源、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绿色项目的扶持以及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打击限制,实行奖惩分明的借贷制度。由此,企业治理污染的激励得到了强化,排污成本内部化的目的更容易实现。
2、环境污染与金融机构的环境责任
在各国企业兴起环境责任的热潮中,以商业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也行动起来,将环境保护纳入机构的能力建设中。除了类似于企业的环境责任即自身的节能减排外,作为特殊的企业,金融机构应尽的义务还在于: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以便实现社会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追求盈利性、保护股东及存款人收益的同时,进行道德思考,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帮助。金融是一国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工具,自然,在环境污染整治中,它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比如《赤道原则》的推出,这对整个银行界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三、绿色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1)可操作绿色信贷标准法规的缺失。之所以说中国绿色信贷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比国际上较成熟完善的《赤道原则》,国内《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等系列有关绿色信贷政策还只是综合性、原则性的行动规则,内容大而泛之,缺少具体的放贷指引或环境风险评定、管理标准。各大商业银行在宏观指导下,虽然出台了相关制度规定,但由于关键概念不统一(如环保产业的界定等),执行速度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绿色信贷专业人才的缺口矛盾。虽然国内商业银行都意识到绿色金融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环境管理还是分配到传统信贷业务部门进行操作。因此,相比起国外环境专家和信贷专员的配合,国内绿色信贷执行者缺少相关专业背景,还需学习环境风险在信贷评估、审批流程中的实践应用,提高绿色信贷政策的效果。
(3)政府相关奖惩制度的缺失。环保执法活动开展速度缓慢,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内难以贯彻,绿色生产在企业内难以持续,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现有的奖励或惩治机制无法对绿色信贷相关利益体产生威慑作用,达到预期效果。环保当局对排污企业的经济惩罚最高也只有10万元,这对排污企业来说,损失并不大。
2、原因分析
(1)绿色信贷与短期经营绩效的冲突。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来自于大量的存款贷款差额,大客户带来的高额信贷利润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诸如钢铁、煤炭等国家经济支柱行业虽然有高利润,但往往也是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商业银行在响应绿色可持续信贷发展的同时,如果严格执行环境评估制度,控制对污染企业的贷款,无疑会大幅削减其信贷利润。另外,如果骤停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贷款,势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停产,由此对放贷银行带来更大的违约风险。因此,在中国信贷市场上,绿色信贷开展并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见的预期收益。若对污染企业惩罚不到位,在环境评估审查成本增加的基础上,绿色信贷反而会成为商业银行短期经营绩效受损的源头。
(2)绿色信贷与地方政府业绩的冲突。商业银行作为节能减排活动的主力,绿色信贷的推行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要求,也是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的阻挠,比如地方政府。这是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与环境的矛盾所决定的,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第一,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有包庇纵容的倾向。在企业环境污染还没有明确衡量指标的前提下,地方GDP增长这一经济指标成为考核当地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第二,商业银行难以保持对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商业银行的企业性决定了它在地区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行政支持和政策倾向。为了保住自身利益,当地政府往往会向银行施压,进行行政干预。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负担下,只能向污染企业大开绿灯。
(3)绿色商业银行与非绿色金融机构的冲突。如果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按照绿色信贷的要求,进行环境评审,严控排污企业的信贷规模,那么整个信贷市场就是有效的,不会存在资源配置的浪费或资金价格的扭曲,商业银行可以在规避环境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有效长足发展,既符合绿色金融的要求,又满足自身经营需要。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践表明,并非所有商业银行或融资机构都能切断排污企业的资金供给,大家都抱着自欺欺人的心理,认为污染企业总会得到其他商业银行的支持,在结果不变的情况下,与其让出本行客户资源,不如继续与排污企业合作,保持市场份额。由此可见,资本的逐利性对信贷市场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进一步发展中国绿色信贷的政策建议
1、完善发展绿色信贷的宏观体系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中首次将“从环境监管角度强化信贷安全,以严控信贷管理扶持环保工作”作为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提出,并对其绿色信贷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做出了明确安排(宏观体系总结如图1所示)。
2、改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
(1)构建并完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商业银行要想贯彻落实绿色信贷的发展,打造绿色金融,最紧要、最关键的环节就在于将社会环境因素融入风险管理过程中,建立一条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国内商业银行应将环境风险考察判断作为信贷环节的第一步加以重视,对企业环境风险的监查要贯穿始终。如图2所示,整个环境风险的管理应出现在每个环节,特别是贷款发放后,更要跟踪监测该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一旦出现违法污染,要强制其整改。
(2)实施绿色信贷的人才培养战略。绿色信贷发展需要的是熟悉金融、环境、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项全新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较难找出大批能胜任的人才。因此,要想加快绿色信贷的发展步伐,一方面应加强对内部职员的培训,一方面应加强对外交流,引进相关专家,从中国实际出发,处理融资过程中资金投放于环境影响的关系。绿色信贷是传统信贷业务的延伸和扩展,对资金运用及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前提下,信贷工作者的培训重点应放在行业划分、环境评估和风险判别等内容上,并兼顾强化信贷管理、资金风险控制等传统难点,实现绿色信贷知识的全面掌握。
(3)设计和研发绿色信贷产品。现阶段,对绿色信贷概念解读最为流行的是:仅仅通过借贷资金规模的改变来影响特定企业或行业的经营发展。事实上,绿色信贷的内涵远不局限于此。在环保意识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商业银行应借助绿色概念,创造更多信贷产品或金融工具,拓宽利润渠道,这也是绿色金融的意义所在。在单纯资金放出和回收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其信贷风险的管控。因此,今后绿色信贷产品的发展应该还遵循变“被动”为“主动”的思路,借助政府政策支持,设计资金的多种运用模式。
3、完善相关外部配套措施
(1)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法制体系。目前,国内出台诸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政策落实效果并不理想,还停留在指导性原则上,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会遇到很多障碍。若要从根本上改善绿色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就要按照“使用者付费”的思路,明确规定企业、政府及商业银行等利益相关提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权力。
(2)提升绿色信贷相关标准的可操作性。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涉及很多操作标准的问题,而目前有关绿色信贷政策的标准还很不完善,只是把绿色信贷政策大体的框架构建起来了,很多的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事实上,国家环保总局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联手其它经济部门、国内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积极酝酿绿色信贷可操作性政策,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环保信贷准则即赤道原则及其主要行业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污染行业信贷指南等,以期制定出适合中国的绿色信贷标准。
(3)建立环保信息库。为了加强企业环保信息的管理,方便绿色金融发展相关单位的交流沟通,环保部门应建立一个详尽、动态的数据库,为商业银行放贷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征信管理系统就是一个现实可操作的模板。全国征信系统是国内信用体系的基础,囊括了个人和企业的各种信用记录,但从开发至今,该系统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还停留在供信息查询的简单阶段。借此绿色信贷发展的契机,应该把信用数据库建立成更高效、便捷的数据平台。
(4)建立绿色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政府环保部门必须与政府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建立有效商业银行实现绿色信贷政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和压力。其中,不仅要有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或企业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的措施,而且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的政策。
【参考文献】
[1] Benjamin J. Richardson Professor Osgoode Hall Law School, Toronto, The Equator Principles: The Voluntary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Finance,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November 2005.
[2] Eran Feitelson, An Alternative Role for Economic Instruments: Sustainable Finance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 16.
[3] 于晓刚:中国商业银行环境(2009)NEO报告[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4]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出版社,2007.
[5] 庇古: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6] “中国金融、环境与和谐社会”研讨班:日本瑞穗银行与赤道原则[Z].2006(12).
[7]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24个摊位参与展览会,相较2011年有4%的成长率。
现场不但有最新电路板产品、技术,更可以采购一年一度由各电路板专业顾问所编制之电路板丛书。
由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主办,台湾电路板协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协办,华东PCB联谊会、华南PCB联谊会联合支持,展昭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讯通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C-TEX 2012苏州电路板暨表面贴装展”将于5月9至11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办。
苏州电路板暨表面贴装展览会今年已迈入第8年,已成为每年五月华东科技走廊的展会盛事,主办单位统计今年将会有323家电路板上下游供应链、电子组装及工业自动化厂商参与,1024个摊位参与展览会,相较2011年有4 %的成长率。展览内容包括电路板本业、电路板用干湿制程设备/检测设备/原物料/化学品、表面贴装及电子组装设备/材料、自动化控制设备等。本次展会吸引了奥宝、大族、环球、由田科技、斗山电子、哈福、硕成、至卓、斯坦得、正业、安美特、生益、陶氏电子等行业知名企业参展,将为观众带来一场饕餮盛宴。
本届展会中并搭配一场由IBM电路板全球采购委员会主席陈锦标进行开幕演讲、二场次最新便携产品设计趋势论坛、三大主题白蓉生大师Workshop、七所国内知名大学PCB优秀论文颁奖、十场次厂商新产品发表会、十六场次技术研讨会、两百二十位两岸电路板高阶主管联谊餐叙联谊及高尔夫联谊赛等活动。在现场不但可以看见最新电路板产品、技术,更可以藉由参加这次活动采购一年一度由各电路板专业顾问所编制之电路板丛书,现场价全面九折优惠。活动之丰富让展会更具可看性,活动之精彩更预计吸引超过三万名专业参观者。
开幕演讲主题为高阶IT产品趋势探索及电路板产业供应链发展
今年开幕演讲特别邀请到IBM电路板全球采购委员会陈锦标主席进行。陈锦标主席曾任珠江三角采购供应专业协会会长、IBM全球线路板委员会主席、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香港线路板协会的荣誉顾问、环境保护业行业培训小组委员等要职。今年展览会之开幕演讲上,陈主席将分享个人在IBM全球采购不同的职位角色上的积累的经验及贡献,并对中国企业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与经济环境下,化被动为主动,分享企业如何控制供应链的风险,整合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以及如何有效融合供货商与客户的质量管理体系等作出了精彩的演讲,集中展示了全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机会和价值,为国内外企业提升了全球经济危机下所面临的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是对电路板产业与相关供应链的发展关联有精辟的见解和专业的分析。
最新便携产品设计趋势论坛
今年主办单位邀请亚洲最具权威代表的电子行业媒体――日经BP日本总部之专业团队将全球最热门的便携产品拆解展示,并于5/10-5/11上午安排两场便携产品设计趋势论坛,向参观者于展会现场剖析最新便携产品技术及趋势说明!本活动将锁定美系(New iPad)、韩系(三星Galaxy)、中系(小米机)等三大全球畅销便携产品,做为拆解剖析目标。不同品牌产品,同台竞技!本活动将为设计工程师解读当下热门电子产品PCB设计、材料运用、SMT贴合技术与IC组件设计等内部设计构造,欢迎产业界之先进预先报名参加!
白蓉生大师WORKSHOP
由台湾电路板协会资深技术顾问白蓉生大师所主持的专家讲座系列,每年更是吸引了数百位产业研发、主管报名参与。白蓉生老师今年将以PCB产业发展的高端技术为讲授内容,题目分为爆板失效分析之判读与真因、传统镀通孔PTH各种缺失之深入检讨和绿漆工程与可靠度等三大技术内容:
白蓉生大师于大陆华东的专题讲座一年仅此一场。对业者而言,每年都错过者不容再错过,每年都参与者更是不能缺席。演说内容最专业、最先进;演讲风格最精采、最独特。除IBM带来精彩的开幕演讲与白老师专业的Workshop外,苏州研讨会另有包括软板前景脉络、材料发展趋势、环保工安新知、人资管理探索、先进技术等精彩场次。
各环节厂商云集 呈现行业发展动态
CTEX展会八年前利基于苏州,主要原因为苏州是华东地区电子业最大的产业部落,地域上比起上海更能贴近于重要生产基地。展会举办地点,苏州国际展览中心是为两高铁交汇中心,让江苏省周边一级城市的参观者都可当天往返展会现场,便利的交通让本展会参观人数每年不断提高。
又加上近年来协办单位及全球知名大厂的持续支持,让C-TEX所有参观展会的研发工程师或是采购人员都能收集到与全球PCB产业同步的最新的新产品技术信息及市场分析讯息,是华东地区最优质且有效率的PCB产业讯息交流平台。
本届研讨会的赞助单位有东莞斯坦德电子、杜邦中国集团、欣兴集团、创峰光电、陶氏电子材料以及超特(无锡)化学等厂商。
设备厂商方面,业者认为,大陆PCB设备供应商因很多精密配件都依赖进口,生产周期也受此影响较大,由于PCB制造厂商的内移,各方面的配合挑战也会加大,成本亦会增加,今年江西,湖北,四川等地诸多扩厂计划会释放出一些需求,但要做到一定规模还是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前提。
思沃公司从公司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PCB全自动贴膜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本次展会将展出PCB全自动贴膜机及周边设备。近几年国际经济整体形势并不乐观,思沃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其影响,但是三年来,公司的整体营收及增长幅度都呈每年翻一翻的趋势发展。2012年第一季度PCB生产企业接单状况整体较差,3月份开始稍有好转,但并未看到未来几个季度是否会有好景的延续,业内人士普遍持观望的心态。思沃的产品定位决定了只有中等以上有产能压力的企业才会是主要的自动贴膜机需求的群体,所以今年对于产品定位较高的PCB设备企业来说应该是不会太好。公司未来市场战略是把公司打造成电子工业高精度贴膜的专家。
为了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思沃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台用于IC载板的全自动贴膜机,真空贴膜机,目前正在研发的产品有卷对卷贴膜机,片到卷贴膜机,触摸屏贴膜机等。
中国大陆地区的环保、人力、汇率状况对产业发展限制趋严,对此,设备厂商认为,国内的人力成本相比前两年平均上涨50%左右,而产品的买价不升反降,无形挤压产品获利空间,只有在技术与管理方面不断革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将推出新型的“HD600D2 CO2双光束双台面PCB激光钻孔机”。它采用更先进的运动控制技术,更稳定可靠的专用光路系统,速度更快、产能提高30%以上,加工品质更优、功能更强大,具有更加高效、高精度、高稳定性、低运行费用等特点,此外,公司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针对机器外观改良,使设备更加新颖、美观、专业,为HDI线路板制造提供最佳选择。
顺应发展 环保产业受重视
随着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政令的逐一和执行,PCB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尤其是沿海地带的大城市,限期整改、达标排放更是刻不容缓。在苏州展这一业界盛会上,也将看到众多环保服务企业纷纷参展,而针对PCB企业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这些企业,将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为更多PCB企业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如深圳汉临新能源有限公司将在本次展会上精彩亮相,并带来中水回用新工艺,该工艺中采用的台湾新式过滤膜(NCM),以不怕堵、不怕干、能耗低、可反洗等特征,获得国内外17项专利,可使中水回用系统达到高效回收率(75%以上)。不仅如此,新工艺还简化了前处理过程,去掉了沉淀、砂滤、微滤,不需要投放药剂,运行能耗极低,且其独立开放型结构便于清洗、更换和维护,能极大地为PCB企业省电省地省运营成本,助力PCB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