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40: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科融合课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具有独立、严密的内容体系,也有着符合教学规律的线性发展形势,它在本学科知识教学过程当中,经常没办法顾及其他学科的渗透,然而,各学科教学内容交叉融合的现象在教材当中随处可见。它是在原有学科之间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融合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促进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当今各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取得创新性成果的有效途径,是在美术和各学科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在各学科之间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合理延伸,促使学科之间形成互补、形成促进,形成系统结构,发挥更为高效的综合教学的强大功能。
一、融入语文元素,感受诗情画意
新课标提出“以学科教学融合的方式改革当今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不应该仅是单纯的美术课,而应在教学内容中综合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注重在生动而有趣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具有欣赏美、发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能在有限的画面当中诱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文字和色彩有机结合,形成和谐的整体。在传授美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用语言文本架起美术作品和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桥梁,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和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和陶冶情操。把语文引入美术绘画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感受丰富的形象。教学中利用文字描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一年级美术课《春天在哪里》,这是个比较抽象的主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了《春天的手》这一课文,文中“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春天的手掠过小河,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春天的手拂过树梢,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感受文中各种精彩画面,从而对课文句子进一步理解与想象延伸,让孩子们对春天的景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回忆,同时知道可以用不同表现形式表达春天的道理,为后面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融入数学元素,凸显立体思维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上美术课时积极性极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新思维,在快乐学习和用心思考过程中,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上,相比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致有很大的落差,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起来,被动学习占主要地位。对于这种实际情况,在组织教学时,将数学与美术有机地融合,用美术辅助数学教学,让美术和数学有机地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学美的特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不但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改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如在教学《小小设计师》时,由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学生从低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初步接触简单的几何形体,美术课上学生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作画,在教学时把生活中有规律的漂亮图案以美图形式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学生感受图形的结构美和对称美的特征,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懂得从画面上分析美丽的复杂图案是可以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而得到的,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最后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美感,引发了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及对生活的热爱,对于设计有规律的精美图案也就得心应手了。所以数学课堂中更应适时挖掘、渗透美育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型课堂的优势
1.1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数据库越来越完善,人类所需要资料电子文档越来越数字化,网络资源变成了丰富的广阔的宝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合或加入新的知识以新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将会带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全新天地,彻底改变索然无味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全新课堂。
与传统的教案备课相比,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突破了备课内容只来自课本知识的局限性,为新型课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检索简便、资源丰富的数据。例如在高中化学的酚类教学中,教科书只有关于酚类基本结构及其性质的介绍,对于酚类基在生活中充当着怎样的结构及具体生产过程都没有很详细的介绍,并且这些知识通过传统的课堂传授是无法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具体的印象。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对于酚类的运用过程可用多媒体制作成演示文稿或者影像直接面向学生,让学生最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2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主观能动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架构者,起着帮助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但是归根结底学习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就很难学到知识。
而通过信息技术设计课堂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案例及具体的操作方法,最生动、最直观地给学生带来知识的享受,同时可以设计趣味活动,例如高中英语教学,可以举办听歌填词活动,网络英语周刊中也不时会有这样的听力题目,往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我爱记英文歌词”的对歌训练,一个人唱一段,下一个人接下一段,这个环节一般在学习一段新内容就办一次。
1.3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实施最有效的对教育信息的组织和管理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能增加课堂内容的这一项优势,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多方位地对学生学习、老师授课产生刺激,能最大限度地为工作、学习带来新的体验。而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有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若仅仅靠老师讲课,只能在某种限度上满足听觉所带来的认知,而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感官刺激,满足这一条件需要整合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信息技术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教学内容的要求,把每个单元所包含的课文补充、练习题、测试题、演示和实验,进行有机整理,可以设立不同的难度等级,针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充分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
2.高中信息技术设计与各科课堂融合的要点与改进方法
2.1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功能
局限于学校经费问题,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现在大部分的学校都已经设立多媒体教室,在基于多媒体课堂的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切实设计教学内容。
在初期进行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时,很多老师容易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把黑板板书搬上了多媒体的荧幕,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变,这就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依托于网络资源的多媒体教学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把一些教学重点深刻化、清晰化,并且提供大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丰富完整地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从本质上就没有脱离原来的教学背景。例如多媒体的功能包括影视听三项主要内容,在化学实验课题的教学中,可以录制化学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按照标准的规范思路来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成功率。
2.2建立学校内部的网络资源数据库
基于C/S结构(基于Client/Server)或是基于B/S结构(基于Brower/Server)可以建立起学校自己内部的数据库处理,要求每个授课老师都建立自己的独特用户,将校园网中的课件库、试题库、资料库等作为每位老师的贡献资源指标,老师通过贡献自己的教学资源所获得的贡献值来获得分享他人教学成果的资格,这样既丰富了数据库资源的内容,又加强了校园内部老师之间的工作交流,还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
同时,还可以定期举行优秀内部资源评选活动,将对数据库做出巨大贡献者或者是分享新型并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心得或方法者,即给予表彰奖励,以激发老师对工作的创作热情,增强友好交流的工作氛围。
3.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各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必将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老师不讲学生就学不到新的知识,而在信息技术的新型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一个知识架构的设定者和参与者,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但还必须学会自己主动构建知识储备体系,从这个方面来说,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文科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文科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软件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活动目的
1 .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三、参与学科
英语、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
四、活动内容
[关键词]
化学性质;科学阅读;能量;生活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基本营养物质》是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重要连接点,我们选取了糖类这种人类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乙烯、苯等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也了解了乙醇、乙酸这两种生活密切关联的烃的衍生物,继续学习糖类等基本营养物质,可促使必修阶段有机物的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也为以后学习选修做准备。
学生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及化学阶段就已经接触了糖类,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错误前概念。良好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而课堂之内的正式学习更有必要修正学生的科学前概念。
由于糖类的结构和性质错综复杂,必修阶段教学不宜在结构上盲目拔高,课标建议要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所以我们着重将糖类的性质和用途紧密联系,结合化学史、新闻、生活经验、明星食谱等文本素材,引导学生联系基础知识开展科学阅读,尝试以各种糖类性质的应用串联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学习意义,凸显对事实证据的阅读分析以及随之带来的逻辑推理,这是尝试的一种创新。科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先存知识的唤起,知识概念的完善和分享式阅读三个阶段,而不只限于情境的简单呈现。
但如果一味停留于联系生活科普化,不免失去了化学味道。所以从体现化学性质的多元变化以及体现应用意义的能量释放,两个角度帮助学生强化学科观念,是本设计反复强化的线索和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必修二糖的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们的设计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并没有割裂两课时;适当拓展内容,也意在丰富中学生在必修阶段学习有机化学的实用性,强调学科观念和学科逻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常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及主要性质。
(2)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基本鉴别方法,能简单辨别葡萄糖和果糖。
(3)了解糖类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糖类摄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化学史,生活经验,实验探究等基本方法,讨论交流,了解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主要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辨识科学信息真伪,追求科学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回顾旧知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你们吃糖了吗?请谈谈在初中阶段你对糖化学的了解。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糖的已有认识,活跃学生思维。
(二)基于糖类化学式的分类和归纳
【教师】请同学根据所查资料,将糖类分类汇总。
【板书】
[分类\&元素组成\&代表物质\&化学式\&来源\&______糖\&\&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糖\&\&蔗糖______、\&\&______、\&______糖\&\&淀粉______、\&\&______、\&]
【过渡】根据表格填写情况,老师进行补充说明。
【教师小结】如何根据化学式初步判断单糖、双糖和多糖?
【过渡】这些糖类的化学式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规律可循,我们能不能归纳出一个通式来代表所有糖类?
【学生】发现规律,总结
【教师】是不是糖类都符合Cn(H2O)m这个公式?是不是符合这个公式的就是糖?
【学生】讨论、回答。
【补充】符合这个公式的不一定是糖,前面所学乙酸的化学式C2H4O2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
鼠李糖的化学式C6H12O5:它是糖但是它的化学式不符合糖类的通式。
【教师小结】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因此糖类大部分通式是Cn(H2O)m,但不是全部。
【设计意图】作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糖的已有认识,并更正部分错误前概念。
(三)从结构上辨别葡萄糖和果糖
【板书】绘制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
【教师】葡萄糖和果糖,它们都是单糖。它们的化学式都是C6H12O6,但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请同学们观察并发现结构式上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它们的官能团不同,结构不同。葡萄糖含有醛基,果糖含有酮基。两种物质拥有相同的化学式但是却拥有不同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同分异构体。
【教师】糖类中除了葡萄糖和果糖,还有哪些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做出猜想。
【教师小结】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因为它们化学式不能确保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两者的结构式,发现官能团差异,由此发现结构不同。它们是什么关系?这是学生脑海中的疑问,老师从而强化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必修阶段学生对醛基和酮基并不熟悉,但是简单提及、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是有必要的,不只是为选修做铺垫。更是为了建构学科观念必经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有机化学的复杂性是结构决定的。
(四)应用广泛的葡萄糖特征反应
(1)血糖检测――斐林试剂
【教师】有同学知道医院里血糖检测的原理吗?根据血糖试纸的变红程度,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
【学生】回忆生物知识。
【演示】呈现照片或实验演示:实验过程中蓝色Cu(OH)2变成了砖红色沉淀。
【教师小结】葡萄糖的醛基决定特征反应,Cu2+变成了Cu+被还原。因此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斐林试剂检验葡萄糖,作为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之一可以用来血糖检测。
(2)镀银的原理――银镜反应
【科学阅读】阅读科学史:13世纪后半期,威尼斯人制得了玻璃镜子,后来变为水银镜子,但因为水银有毒。直到一百多年前,人们才想出一个法子用金属银来代替水银镜子。在硝酸银的氨水溶液里加进去葡萄糖水,葡萄糖水把看不见的银离子变成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做成银镜子。
【教师】根据该原理实验室里如何制银?
【演示】在银氨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再次强调葡萄糖的还原性。并拓展以前家里用的水瓶胆,利用银镜反应的原理。
【设计意图】了解必修里的葡萄糖,一是对醛基的初步认识但不必深究,二是对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的深入了解,不用太纠结于葡萄糖的氧化产物,却可以通过反应对象无机物的化合价改变来体会葡萄糖的还原性,这是学生建构变化观的重要过程:从初中分别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到必修一中整体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再到有机化学学习中重新“割裂”氧化和还原――这种回归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深层理解的必经阶段。
(五)由提供能量提到糖类的水解反应
【过渡】糖类对人类的最大意义是提供能量
【科学阅读】提供数据资料:“游泳界传奇人物、22枚奥运金牌得主菲尔普斯的一日食谱与众不同。早餐:3个煎蛋三明治、2杯黑咖啡、5个鸡蛋饼、3片法式吐司面包、3块巧克力小煎饼和1碗玉米粥。午餐:约455克的意大利通心粉、2个火腿奶酪三明治和特制的能量饮料。晚餐:约455克的意大利通心粉、1大块比萨饼和特制能量饮料。”
【提问】为什么菲尔普斯没有像很多其他运动员一样大鱼大肉补充高蛋白营养食品?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愿意结合自身经验谈下么?
【学生活动】发言
【补充】菲尔普斯的食谱中有很多碳水化合物,比如面包、小煎饼、通心粉等。这样的饮食结构特别适合菲尔普斯这样的运动员。人在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源有三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其中,通过食物摄入的糖变成血糖,而血糖供给能量的速度是最快的。也就是说,喜欢运动的人一旦有需要,其体内的糖将在第一时间变成能量“冲上去”。所以,人们如果经常从事短跑、游泳等需要短时间内爆发很大力量的运动,就应该多吃些碳水化合物,好保证能量的及时供应。
(1)如何最快获得能量――直接摄取葡萄糖
【科学阅读】提供新闻素材作为情境:2016年合肥某医院一医生在手术室内连续工作24小时,手术结束后疲惫不堪直接坐在地上喝葡萄糖液。
【教师】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糖类水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恢复精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接受葡萄糖。
【板书】葡萄糖在人体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科学阅读】提供新闻素材作为情境:各类葡萄糖燃料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提问】如何设计葡萄糖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设计意图】具体事实的学习,是化学能量观形成的发展和基础,没有一定的事实积累,很难形成一定的化学能量观。(1)当实验无法表征葡萄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时,科学阅读的文本就成为一种间接素材。从最初的葡萄糖人体摄入,到葡萄糖燃料电池的前沿进展,给予科学视野的同时,更加引领学生对能量的转换途径有了更深认识。
(2)蜂蜜的水解切入到蔗糖的水解
【阅读材料】甜言蜜语,蜂蜜是甜滋滋的。蜂蜜可以减肥美容补充能量,恢复疲劳,蜜蜂从花中采得花粉,花粉中含有蔗糖,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
【教师】根据阅读材料,填写下列表格,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蜂蜜\&反应物\&催化剂\&生成物\&应用\&\&\&\&\&]
【实验探究】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煮沸3~5min,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代表书写蔗糖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拓展提问】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使用蜂蜜来做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没有单独通过实验室中蔗糖的水解来说明双糖的转化,而是另辟蹊径,结合蜂蜜的制成来讲述蔗糖的水解――蜂蜜主要成分是蔗糖,不能发生和葡萄糖类似的反应,但是它水解后的产物有葡萄糖,可以根据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来判断,所以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双糖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3)多糖的水解供能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罗列其他糖类的水解。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补充】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板书:多糖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小结】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纤维素只有在食草动物胃中水解。淀粉可以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们提供能量。纤维素帮助人们消化,有些营养学家称之为膳食纤维。
【科学阅读】回顾之前的菲尔普斯的食谱中进行分析:两次出现了“通心粉”。菲尔普斯为何对它情有独钟?
【拓展解析】这和通心粉在胃里被消化吸收的速度较慢有关系。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不应该让主食在胃里消化得过快,否则容易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而快速升高的血糖水平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又会迅速下降。于是,人又一下子没了力气。反观消化速度慢的食品,它们能够像“缓释胶囊”一样让血糖水平保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人的运动状态就会相应稳定,因此特别适合喜欢运动的人来吃。除了通心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粗粮、豆类、薯类都是消化速度慢的主食,纤维素含量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淀粉的水解速率。它们比精米、白面更能让人在较长时间里维持不错的体能。
【教师】“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吃饭时要强调细嚼慢咽,为什么仓促嚼的米饭味道和细嚼慢咽的米饭味道不一样?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做出猜想。
【实验探究】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
【学生活动】边做实验,边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请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相应的猜想。
[现象A\&现象B\&猜想\&变蓝\&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变蓝\&部分出现砖红色沉淀\&\&未变蓝\&都是砖红色沉淀\&\&]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早已了解淀粉的水解反应,因此另辟蹊径,探究淀粉水解程度。影响淀粉水解程度的因素有:时间,温度和试剂的量等。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可以科学地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
【设计意图】围绕提供能量的主线来说明糖类的水解反应,最终还是为了给人体提供能量。化学能量观是一个不断深化、有机联系的结构化内容,因此学生的化学能量观建构应该注重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性。(2)对于多糖的水解探究,终究还是一种科学方法的训练,化学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教学,需要重视方法教育。
(4)代糖不是糖――不提供能量
【教师】代糖结构和糖类相似,但是代糖不是糖。代糖不提供能量,只提供甜味,糖类既提供能量又提供甜味。
【补充】对于一些嗜甜却又必须要控制糖分的人时,除了控制糖类的摄取外,用代糖代替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但代糖不可以吃多,会消化不良。
【设计意图】选修才仔细通过结构来说明代糖不是糖,必修方面就一带而过。糖类在人们的认知中代表着 “甜”和“供能”。为了解决人们追求甜味,但也要抑制摄取糖类过度的问题,人们发明了代糖。但是人们解决了“甜”,也成功使血糖浓度保持稳定,但代糖无法解决“能量”问题,这是一种对比,更是一种观念强化。科学观念形成于学习、实践活动之中,又左右着人们的学习和实践活动(3),所以代糖的补充教学意义更在生活实践之中。
(六)课堂总结
用流程图表示糖类各个知识点。总结糖类是什么,糖怎么转化,糖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合理摄取糖类保障人体健康。
[参 考 文 献]
[1]姚远远,陈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能量观的建构[J].化学教育,2013,(5):7-22.
[2]梁永平.论化学学习中的能量观建构[J].化学教育,2008,29(8):7-12.
数学课堂常给学生的印象大多是枯燥,乏味,抽象,不像物理的实验生动,不像语文的意境深远,不像英语的互动活泼,满堂的A、B、C、D、加、减、乘、除,如何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运用一些古诗词,会使学生耳目一新,课堂变得别有一番风味,学生学得津津乐道,并学而后思、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颇有裨益。
1、借诗巧记
有时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古诗词、典故等,可以巧妙、快速地识记一些枯燥生涩的公式和数字。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融洽师生感情。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利用谐音的古诗记住圆周率∏的小数点后30位数字的:从前,有一个爱喝酒的私塾先生,为了有空溜出去喝酒,就常常留一些刁难人的题目让学生做。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数学概念和公式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记忆,也给数学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2、以诗巧导
根据数学课堂所要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衔接语文学科蕴含的课程资源,巧妙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巧妙借用高鼎的《春居》巧设疑问,学生头脑中生动鲜活的形象再次被激活,学习气氛极其浓烈。“儿童散学归来早,母亲叫我帮种桃。一棵苹果一株桃。果园周长四千米,间隔五米全栽到。挥汗如雨心欣慰,却想各自有多少?”刚看到首句,学生大概想到古诗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已发出会心的微笑,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想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这是数学学习中的植树问题,考虑到这是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类型题,课堂气氛既积极热烈而又轻松活泼,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寓诗讲解
在讲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时,引用“两从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的是两个“点”,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一条线”,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描写的是一个“面”,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一个“空间体”。正是由于这首诗概括了几何的四个基本要素,才构造出了一幅完整的画卷,创设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美妙意境。当然,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拓展数学课堂,使学生耳目一新,突破数学课堂的单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4、用诗激励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时,也可以用诗词来激励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操作。
二、融成语故事于数学教学之中——真情实境扣心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适当的成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理解程度更深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更优化。
【例1】二年级下学期的《认识方向》一课时,教材通过先复习上学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引入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这样学生认识的方向达到了八个。教师提示道:“在我们语文课当中有一个成语叫‘四面八方’,在语文上的解释是四周。那你知道这个成语在数学上的解释吗?”学生们一下子兴趣来了,又反应快的学生马上意识到“八方”就是指: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但“四面”呢?“谁记得在一年级时我们先学习了哪四个面?”马上就有学生想到是:前、后、左、右四个面。教师小结道:“数学是与语文有着紧密联系的吧?今天我们已经把四面八方学完了,你能够理解为什么语文上把‘四面八方’解释为四周了吧?”学生纷纷点头。
三、数学与童话故事的有效沟通——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的学科的兴趣。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恰当的在教学中创设童话故事,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引入:从前,在美丽的东海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同事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门,你们会帮他选一选吗?这样导入,引人入胜。因为故事,通话等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参与其中进行思索、探究,“打破沙锅问到底”。把传说故事融合在数学之中,学生在故事的交流中也就接触了数学,感知数学的存在,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原来不那么单调、枯燥,语文的优美的故事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融合信息技g,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在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重视知识的传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励学生,唤醒他们对知识需要的内在动力。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学生只有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大脑才能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学习效果才会变得极其明显。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语言的描述来创设情境,显得枯燥、不够真实,感觉是为学而学。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自然生动地创设生活化的语言情境,老师与学生或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地交流。如在教授小学《英语》6AUnit6Keepourcityclean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课前拍摄好的录像,先展示房间被弄脏弄乱的全部过程,让学生来描述“…make(s)the…dirty/messy.”当学生都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后,再播放一组干净、整洁的照片,小组间展开“Tokeepthe…clean,wecan…”的讨论。可见,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锻炼和提高交际能力开辟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融合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资源设计开展具有生活情境的任务型活动。有了具体真实的任务活动,学生产生了学习驱动力,这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信息,保证输入量,使得学生进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导向的教学行为,更多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特征,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友好。构建自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和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同时,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rning),或称探究式学习(ExplorationLearning)、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活动的开展。
1.提高听读能力
小学《英语》这套教材中的storytime版块的英语故事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环环相扣,处处设置悬念,十分引人入胜,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境界。如在教授5AUnit1Goldilocksandthethreebears的storytime时,教师先呈现三个问题:1)WhereisGoldilocks?2)Howaboutthesoup?3)Howaboutthethreebeds?学生带着任务听故事,会比较用心地抓住每一个关键词。接着是学生跟读环节和模仿环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生不仅能聆听纯正的语音、优美的语调,还可以通过欣赏动画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为正确的模仿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英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听读能力。
2.提高阅读水平
当进行延伸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英语阅读材料,如趣味故事、小诗、童谣、谜语等资源,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在真实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运用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整合和建构新的知识库,扩大知识面。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真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观,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起来。
3.提高写作能力
E-mail除了能加强人际交流外,在辅助写作教学方面优于传统教学。到了五六年级已经开始对写作有了一定要求,而如果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太多作文,学生积极性并不会很高,因此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方式,给他们一点新鲜感,而E-mail就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条件。如在学习了小学《英语》5AUnit6Mye-friend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E-mail与好朋友写信。当同学生日、传统节日到来时,也可以通过E-mail给亲朋好友写祝贺信。在写作交流中,学生都是在进行真实的、高度积极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4.发展学生个性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通过网络,能更好地开展分层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如在小学《英语》5BUnit7的Funtime板块,教师先安排学生欣赏介绍一年四季的短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的储备量,选择性地开展Drawandsay活动,通过活动来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
2.翻转课堂意义由于美国兴起
“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这一举动得到了国内广泛关注和认知,翻转课堂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实践配合。所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还是比较迷惑的,什么是翻转课堂呢?把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称之为翻转课堂,意思就是说以前的学习是老师为主,现在的学习转移到学生身上,利用图示来具体理解更为直观。其主要目的还是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和创新,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进来,虽然教学操作流程的变更称之为“翻转课堂”;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把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体系构建的原则
3.1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问题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线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身就是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问题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完成问题体系的构建。3.2准确把握问题间逻辑关系的原则。问题体系构建是否成功,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是关键。课程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逻辑体系,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由知识点衍生出的问题也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从因到果、整体到部分、具体到一般等等,把握这些逻辑关系,那么问题逻辑的构建也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说,这些逻辑关系是联系问题间的纽带,是我们构建逻辑体系必须明确的要点,因此,准确把握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是完成问题逻辑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教师角色的单极化。想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拆除学生赖以支柱的拐杖,让其真正在教育中独立成长,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因素便是教师的角色转变。事与愿违,在实际的调查中,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绝对主导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从讲授方式的单一,讲课时间的大量占用等方面可以得出,目前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普遍将学生看做嗷嗷待哺的婴儿,不信任其自我学习能力,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情景中一味的将自己作为思考的源头,怎么讲?讲什么?是教师备课的主要部分。学生自己的思考在哪里?这样的疑问似乎没有存在的空间。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师与生的平等地位,不论是授予知识还是习得知识,都不能是某一端单一的行动,教育是沟通是交流的行为。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师把握绝对权威,单向输出知识的教学方式占据了我国教育史的绝大篇章,教育主体的两端长期失衡。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局势,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软实力中人才的培养最为突出,衡量什么是人才,拥有其反思、质疑和独立探究的能力是其重要的参考因素。如何改变教师主导的地位,是我们未来教育中最先要解决的难题。4.2教学模式的老套,突不出学生主体地位。我们一直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依然承受传统教学的左右,有些教师还是不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情况,现实的教学当中依然秉承着“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老套学习课程方法。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同学们在单位时间内很快的接受并且熟知课本上的知识,但是这种以老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俨然成了被动听讲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磨灭,还造成了不够不理想教学效果。4.3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队伍不够完善。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首先需要把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功做扎实。但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就是历史学科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个大问题,现在仍有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历史教学,而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任职的历史教师年龄过大是其一,其二是主教其他课程的兼课教师,其三是对教学无经验的青年教师,诸多问题围绕着历史教学前行着,显然,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对教学质量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
5.翻转课堂深度融合历史教学的具体分析
5.1教学内容的选择。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阶段涉及一个视频的制作和网络资源的选择环节,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的时候,要突出主题性,以某个“问题”、重难点为出发目标。此时就要求教师事先对规定的课程熟知程度,“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除了对教学内容提前分析外,教师还要做详细的学情分析,比如,该班级学生平均历史成绩如何,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如何,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如何,“差生”差到什么程度,优秀学生知识面又能扩展到什么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和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密切相关。5.2建设校园平台。翻转课堂的重要特色就是建立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所以对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今后长期方便的开展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笔者提倡学校建设自己的校园平台。一方面将教师们制作的微视频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收集和归纳。另一方面可以下载校外网络资源上优质课。同时,在课程的每一章都设计一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内容包含本章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资源链接和课后习题。校园平台除了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外,也要设置好配套的习题测试,当然这里的测试要区分开一般的纸质测试,只要是针对观看视频后的同步测试。测试的题型分为客观题和开放性题目,数量设置不宜多,难度要适中,客观题最好针对个人,开放性题目可以针对团队和小组,类似于一个前期的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同时在开放性习题部分,学生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疑问,方便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5.3翻转课堂与历史教学的共生: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是技术变革的现代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只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才能展现出力量。历史教学有改革的要求,教学实践是二者的共生机制。翻转的历史教学在实践中创生,在实践中创新。翻转的历史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翻转的历史教学切实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依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结果确定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疑难问题,这既是小组合作讨论与协作探究的基础,也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准确把握这两个关键教学环节,翻转的历史教学才能真正成为高效课堂。5.4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兴趣提升上去。在所有的学习课程中,不管学习那一学科最重要的就是离不开兴趣和自身的亲身体验与参与,并且对其更深的研究和了解。如何想激发起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呢?其一就是对学生自主地学习正确引导和培养;其二就是教师就是把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留给学生们自主发挥。适当的组织各种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其更好的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其三就是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怎样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从而得到收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可以划分多种形式,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历史剧,深入情境之中,或者开展历史某一问题的辩论会,再者历史知识抢答竞赛,或轮流提问的形式等,多种多样的新颖形式更好的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不容忽视的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革新课程中,课堂的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只有学生主导课堂的积极性,俨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信学习,自强学习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笔者对初中历史课堂的一些认知和微薄建议。
作者:付丽娜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俊斌.配网调度精益化管理方略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33.
一、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起源于美国,1968年,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并实践其生命教育的理想。他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室,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而非单一的教授他们知识和各种求职技能。
随后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针对本国的现实需求,就青少年药物滥用、暴力、健康教育、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杀、校园安全等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生命教育,在全球掀起生命教育的热潮。我国港台地区于90年代也相继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开张形式、内容和途径也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2010年,生命教育正式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后续全国各地高校、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本文,比较趋向于上海学者的定义,即:生命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本文研究生命教育的内容大概框架如下:
二、体育课程概述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集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其中综合性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这些内容与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不谋而合,也更加突出了体育课程在实践生命教育上的优越性。
三、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学生自杀、他杀等漠视生命的案件不断攀升;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在各种地震、泥石流等突发自然灾害中逝去的生命更是我们心中的痛以吸烟、酗酒、校园暴力、沉迷网络等现象都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健康成长。这种种现象,都彰显了我们教育本身生命教育的缺失。不仅仅是学生本身对生命本质的回归的渴望,更是我们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2004年末以辽宁省为代表,各地学校开始探索、实践生命教育,目前生命教育已走入各个学科课堂,体育课程也不例外。目前生命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实践,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辅以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竞赛及校园体育文化,其中体育课堂教学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四、融合生命教育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1、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师生的态度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和各种教学策略的实践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教师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教师们都非常赞赏生命教育的理念,也在学校自己的生命教育理念下陆续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其中,广渠门中学的校领导高度重视生命教育,提出:“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用教师健康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让这种教育理念根植于教师的教学态度中。此后众多教师,认真看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将爱带进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正确看待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体罚。经该校学情中心反馈得知,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倍增,出勤率几乎为零,对教师的评价极高。
在191份有效问卷调查中: 57.6%的学生了解和很了解了生命教育,4.7 %的同学不了解生命教育,剩下37.7%的同学持一般的态度;虽然在生命教育上的认知度有待提高,但是74.3%的同学支持或非常支持在体育课中开展生命教育,只有1.6%的同学持反对态度。有上数据可知,虽然有一部分同学只多少了解一些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是他们还是很支持并拥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合生命教育。主要原因集中在生命教育给学生自身带来的益处上,如:能提高自我安全运动的意识,体验安全运动的快乐;在运动技能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进一步认识生命、感悟运动中生命精彩等等。
总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后,将生命关怀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更好的赢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进而更有益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2、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身体练习为主,不论从活动本身还是从教学场地、器材、以及教学组织上,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课堂常规。但是,正式这种课堂常规式的安全教育,久而久之教师忽略不提,学生也麻木了,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课堂伤害事故也屡见不鲜。
然而,生命教育的融入,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曾经的学科优势,从生命的角度,审视并落实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大多是教师将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定位于:(1)课堂运动安全,表现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课上听从老师的口令活动,使用体育器械、主动规避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和器材、维持有序的课堂秩序、运动安全的意识等;(2)生存技能学习,是生命安全的又一保护屏障,教师可相应的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一些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紧急避险技能,如地震、火灾等,并借助体育器材设计活动情景,进行实践演习和训练,这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创新和实践价值;(3)此外灌输将跑跳等运动技能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安全意识等,救自己于危难,将保护生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3、开展多样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生命,才会珍惜并尊重生命,可以说对于生命情感的教育至关重要。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彰显生命的活力和激情。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项目丰富,主要开展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体操、武术、游泳等,这些运动项目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和情感需求。为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广渠门中学还增设了健美操、跆拳道等学生很感兴趣的的运动项目,并以自助餐式的选修课的形式来开展,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集体运动项目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例如:队友间的合作配合能力,加强同他人的沟通交际能力,此外集体项目竞争性较单人项目浓,能充分满足学生的竞争欲个表现欲。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集体赛事,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其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生命态度。
借助运动项目,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体育项目就具有这样的特性,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战胜自我的过程中才能达成目标,取得好成绩,取得成功。其中,单杠、双杠、长跑、跆拳道等项目,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更能深层次的培养生命情感。
总之,不论是单人项目也好,集体项目也好,还是能培养学生抵抗挫折能力的项目也好,体育项目中蕴含着众多的生命教育的元素,这地我们用心去挖掘去运用,只为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4、保证每一堂体育课的质量,就是对生命教育最好的实践
生命健康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涉及方方面面,其中适宜的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在健康这点上,二者不谋而合。其中保障体育课的课时量和教学质量,就是对学生健康加以保障的一个量化标准。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杜绝“放羊式教学”,以及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的现象。
总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保证学生课堂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效果,就是对生命教育最直接的实践。
五、总结
融合生命教育的体育课堂,更具有生命气息和生命活力,也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价值。生命教育走进体育课堂,不仅仅是生命教育自身的完善,更是我们教育本身“育人”本质的回归。为了学生生命更好的成长,我们今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做的要努力的还有很多,用一种关怀生命的教育视角,挖掘课堂中点滴的生命教育元素,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为我们的学生能更好的迎接人生的挑战奠定基础。
1.音乐教学中的特征和原则
1.1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特征。初中音乐教学对师生互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并且要求师生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心理上、精神上进行互动,更加自由的交流,更加密切的交换信息,师生g频繁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音乐课程也不仅仅是让教师教会学生们吹拉弹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使养成学生的高雅情趣,由于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需要深入到神经层面、心理层面,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音乐理欣赏能力。
1.2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原则。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原则主要有多情景原则、双向构建原则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1)多情景原则。多情景原则对于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多情景指的是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该音乐,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并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的含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音乐。另一方面,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要擅长创设不同的情景,因为在不同的情景下人们对音乐的了解也会有所区别,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
(2)双向建构原则。双向构建原则指的是在音乐课堂上音乐互动的建立过程和作用过程必须同时存在,两个过程需要协同作用。音乐互动的应用依赖于音乐互动过程的建立,同时,音乐的互动应用又检验着音乐互动建立的过程的正确性,二者相辅相成。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保证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新知识,并且积极思考音乐之间的区别,构建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正确的理解,对客观对象的表象进行有逻辑的告知,从而使学生能够吸收音乐知识、深入的了解音乐,喜欢学习音乐,提高学习音乐的效率。
2.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2.1教师不能倾听学生心理。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一味地在讲台上教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以坦承认真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和学生互动,才能了解学生们的不同想法。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不能认真倾听学生想法的现象,这使得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的方法思路,影响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在倾听学生想法时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能完整的听取学生的看法,中途打断学生说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影响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不良学习方式,无法发挥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不能通过主动的探究来获取知识,造成了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和生气。
2.3教师缺乏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这需要音乐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自身就缺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变得更加困难,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充分的进入课堂之中,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上课如同“流水账”,平淡无奇,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初中音乐教学中影响互动教学的因素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对于互动的要求更高,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音乐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
3.1音乐的特点。音乐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是用嗓子传播的,相较于其他学科以对错来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知识,更具抽象性的音乐并没有明显的对错之分,只有音律是否优美的区别。同时,人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差异,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悟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音乐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真正互相彼此分享音乐理解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的说教。
3.2音乐老师的因素。在音乐课程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和人格魅力等都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着影响。教师如果形成了固定的教学习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式,用这种僵化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学生更有积极性进行音乐学习,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能够吸引学习更加喜欢音乐和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进而提升音乐学习的效果。
3.3学生方面的影响。在音乐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因此学生也是影响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理解因素和观念因素都影响着音乐教学效果,也影响着音乐的互动教学,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4.开展初中音乐课互动教学策略
4.1构建良好的氛围。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互动时教师一定要了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表达自我的意向较强,并且这一年龄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意思,会给学生带来焦虑、难过等不良情绪,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构建和谐民主的n堂氛围,避免学生不良情绪的出现,保持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激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和老师一起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2改进教学方法。前文已经介绍了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弊端,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初中音乐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像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差,学生学习效率低。因此为了提高教和师生互动效果,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类比等方式让学生认识音乐概念,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并且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不熟练,从而有效的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例如在教授《丰富民间器乐》这类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打击乐曲来进行合奏,使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融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更好的进行师生交流和学习。
4.3增强情感体验。由于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经历、性格等因素各不相同,也造成了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对同一个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也有所差别,这种情感体验上的差别,不仅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也对互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并且根据学生的体验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进而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
4.4提高互动技巧。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的实质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对互动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提高自身的交流技巧,并通过科学合理的交流技巧和学生沟通,使学生更喜欢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沟通并不是单方面的,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沟通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以及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将自己的沟通技巧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双方互动的质量和效率。
5.结论
初中音乐教育和互动教学的融合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体验,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音乐教育和互动教学的融合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来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宏发.浅谈互动教学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0).
[2]曹洪娟.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问题探究[J].亚太教育,2015(6):51-51.
[3]王小珍.浅谈互动教学与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J].小作家选刊,2016(17).
生物知识与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生活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前科学的、直观的、可经验的世界。融合生活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意味着要突破狭隘的科学世界的束缚,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生物教学内容不应仅仅是单一化、理论化、体系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而且还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他们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例如,在《病毒》这堂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目前仍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为例,讲解病毒的形状、生活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从而代替教科书中一些较为陈旧的内容。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生活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了与生物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它是沟通学生生活与生物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同时,生活问题的创设,让学生又再次面临茫然不解的境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不知不觉地进入生物学习的世界。例如,在《皮肤》这堂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为什么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皮肤较黑?为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们每周洗澡一次,有什么好处?脸上起了“痘痘”怎么办?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像这样的问题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既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三、贴近生活常识,激发学习情趣
将学生已知的生活常识引入课堂,然后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常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在教学“血液循环系统”这一课时,我选择生活中常识性的问题请学生思考:心脏为什么会不停地跳动?血液是怎样在全身流动的?出血时如何护理?输血时要注意什么?青少年为什么不可以喝酒,喝酒对身体有哪些害处?这样,课堂教学形式变得生活化了,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四、融入社会生活,开展探究性活动
注重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我们教师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科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动物的多样性”的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动物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调查了解几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并把调查的结果在班上交流。学生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深切感受到保护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他们懂得了:1.动物可以分成两大类,蚯蚓、昆虫、蜘蛛等是无脊椎动物,而虎、狼、鸭、鱼等是脊椎动物;2.大部分动物对人类有益,牛、羊、鸭、鱼等供给我们肉、蛋、皮、毛、羽绒等;3.保护动物首当其冲就是要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通过这一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知道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实际问题,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实验课是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打好时间差,必要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推迟或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