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40: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变声期情况概述
变声期主要指的是14-16岁的青少年,具体情况根据性别有所不同。男生的变声期一般在14-16岁开始,一般在18岁结束;女生的变声期一般在13-15岁开始,在16岁结束,除了有性别的差异以外,还有个体的差异,有些早熟的人甚至在9岁就开始变声了。变声的原因,是由于喉头、声带增长会伴随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分泌物增多等现象,导致青少年在平时开口说话时的声音与少儿时期不同。在变声期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青少年说话时声音会出现容易疲劳、持续性差、并且还会有声音的不稳定等现象,此外,男女生的声音变化还有差别。男生的声音会有些沙哑,女生的声音则会有些涩滞,但这些特征不会持续多久,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此时的声音会逐渐丰满。到了变声期中期,男生会出现第二特征,喉结会变大,声带也会增加,声音随之变得浑厚。但是这时期也会有声带充血的现象出现,不注意保护的话会有失声现象出现。女生到了变声期中期,虽然表面没什么变化,但是在体内,声带和咽腔黏膜等地方会出现分泌物,阻碍发声。男生变声期快结束时,声带充血现象会慢慢消退,喉咙处慢慢发育完全,喉结明显突出,声音也慢慢像个成年人。而女生在变声晚期的声音会比男生高8度左右,声音显得尖和细,特征明显。
二、变声期嗓音的训练
女生的话,由于变声阶段的声音变化并不明显,音域和音色的前后变化都很小,所以女生在变声期之前或者期间就可以慢慢接受声乐训练。但男生不行,男生因为变声期阶段的声音变化明显,特别是早期和中期,沙哑的声音容易走调,声带还会充血,正常训练很难进行。所以只能等到变声期快要结束时,声音稳定后,才能逐渐开始声乐训练。男女生在变声期的声音差别十分明显,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区别性对待。让女生发音主要胸腔和头部,而男生的话,则教他们依靠胸腔发音。变声期是对一个人的声音来说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对于声音练习来说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训练法来帮助青少年进行声乐练习。具体而言的话,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嗓音。
(一)教学内容选择要合适,音域范围要合理
教师在挑选声乐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好音域这一因素。音域在8度以内的歌曲比较适合练习,声调变化合理,太高不好,同时针对学生变声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正确指导学生发声,但也要控制好音量大小。
(二)采取科学的声乐练习法,强化气息练习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会科学的发声练习,并强化学生在气息方面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平稳的气息进行声乐演唱。此外不要忘记提醒学生在练习时音量不要太高,循序渐进就好,尤其是处于变声期的学生。
(三)科学制定教学内容,让嗓子避免疲劳
变声期阶段,保护嗓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特别是男生,在嗓子疲劳时会导致声带充血,损害嗓子的健康。所以教师要注意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避免学生嗓子疲劳。
(四)传授变声期的相关常识,在日常生活里保护声带
保护学生嗓子,除了在课程和一些声乐练习上下功夫以外,教师还应该教学生们在卫生和饮食方面保护嗓音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们在平时生活里避开会危害嗓子的潜在威胁。
三、变声期嗓音的保护
(一)学习科学合理的发声方式
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以往错误的发声方式,加强自己的发声技巧,掌握气息和呼吸与共鸣腔之间的调节技巧。同时,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激动、大声喊叫,这会造成声带疲劳。
(二)声乐练习不要图快,以免声带疲劳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的时候要把握好练习的时间和强度,避免造成声带疲劳,学生练习的时候不能声调太高,也不要长时间练习,避免损伤声带。训练结束后也要注意声带休息,减少说话次数。
(三)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与状态
抒感的有效方式是声乐,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演唱时表达出歌曲里的真情实感。除了良好的心态,标准的姿势也是十分重要的。标准的姿势是身体站直,两腿略微分开,距离保持与肩一样宽,身体重心放在双腿,收腹保持身体放松。演唱时用深呼吸调整气息,为发生做好准备。
(四)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学生在日常生活里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少抽烟喝酒,规律饮食,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这些都会损害喉咙健康。
声乐教学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发音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正处于重要的变声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对嗓音保护不好,将会给以后发音带来遗憾,不仅不利于歌唱,对讲话也会有影响,损失很大。变声时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如何在变声时期保护好嗓音,做好声乐教学是每个声音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变声期及其特征
1.初期变声:这个时期声带变得比较厚,一般会有较少分泌物,并轻微充血。在唱歌的时候会感到费力,并且容易疲劳。男生青少年声音一般比较粗糙并伴有略微沙哑,女生青少年声音一般比较涩滞,当经历过变声一段时间之后,声音会逐渐丰满。
2.中期变声:这个时期声带变化比较剧烈,严重的会出现水肿,沙哑较严重,分泌物较多,充血严重。男生声带变得更厚,声音低沉,并且喉头逐渐增大,不容易控制发声,在唱歌的时候会出现失声或者破音现象。女生声音变化没有男生变化大,但是在这个时期仍然要做好保护工作,消除影响声音发展的障碍。
3.后期变声:这个时期上述所讲的症状会得到一定缓解,喉咙部位一般发育完成。声音基本定型,男生喉结比较突出,声音接近成人。女生和男生声音差别比较明显,但是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变声基本已经过去,女生声音比较丰满,男生声音比较低沉,音色厚重。
二、变声期的声乐教学方法分析
1.首先要建立科学正确的歌唱呼吸状态。呼吸是在唱歌中最重要的艺术,歌唱声音的变化需要得到呼吸的支持。在歌唱中进行呼吸是人体有意识的行为,可以通过呼吸控制声音强弱、长短、高低、速度以及吐字情况等等。所以,对变声时期青少年的声乐教学要进行强制性训练,通过反复练习获得流畅的呼吸,把声带负荷减轻,移动声音支点到小腹部,使声音共鸣体和声带处于放松状态,促进发声。
2.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青少年声带变化特点选择合适的声乐教材。虽然在教材中歌曲音域并不宽广,但是对于变声期青少年来说唱好歌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学习之前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变声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最好选择音域不宽的歌曲教材,并且力度和音量也不适宜太大,一般歌曲旋律要适中不可以过大。例如可以选择这样的曲子。男生可以选择F调《小白杨》和c调《雨花石》的练习。女生可以进行G调《小背篓》的练习和降B调《绣红旗》等歌曲的练习。
3.训练方法要科学。第一,教导学生在平时的唱歌中最好用轻声,并且练唱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保护嗓子,防止声带疲劳导致损伤。同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从最基本,最适合的自然声音练起。第二,对传统声乐教学进行了解,把“咽音练声法”运用到变声青少年的教学中。研究提高变声时期发音能力的办法,通过各种矫正方法提高青少年歌唱声效。第三,利用正确方法教导青少年在变声时期保护嗓子。在唱歌之外的时间尽量较少说话,让嗓子得到充分休息。第四,教学环节安排要合理。变声时期唱歌时间要有一个度,所以要合理安排唱歌时间。
4.运用科学的方法适度进行中高音训练,声乐老师在进行这一训练时,要把握好科学教学方法,要用高位置轻音开头,用轻声引入头声的方法进行清唱,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气息来控制机能,可以让发音更加准确而且富有美感。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头声可以用假声来代替,这样可以提高声带的振动幅度,开始前要深吸一口气,因为这种科学练习方法需要有深气息作为支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落于底,声发于顶”。在这个引入的过程中,关键是需要形成比较长的通气时间和可变共鸣腔,要把喉头放低,抬高软腭的位置。当呼吸的气多了,气压也就大,发声的时间也就长,可以有效地放松喉头软骨肌肉,减少发声部位的负担,可以有效地省力护嗓。这一高位轻声引入头声的方法在科学的实验方法中是十分有效的。
三、变声时期声带的保护
变声时期对声带的保护非常重要,青少年要保护好声带,才能为以后更好地发声做准备。
中专学校声乐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周岁,有些学过一点发声方法,有些一点也没学过。入学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声乐技巧、技能训练,他们基本能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但到了舞台演出和考试汇报时,却出现了声音“假、大、空”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三、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周岁的学生都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乐器相当困难。首先用“鼓励”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然后从“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开始时可用“哼鸣”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深呼吸支、头腔位置等。建立了声乐的歌唱通道后,就可运用哼鸣状态来带动汉语音韵的十三辙,进行扩张声音练习,用“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代表汉语音韵十三辙训练头腔、咽腔共鸣和胸腔联合式呼吸,最后,带动全身心去歌唱。对于尚未度过“变声区”的学生就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童声来训练。因为他们是童声,自然上高音就困难,教师可找一些音域相对适度的歌曲训练,避免拉伤声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变声区。如何解决男生的男高音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男生唱到小字二组e—f(即“换声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男生从“w”母音拢着唱,闭口音开着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歌唱,忘记换声点“高”音的存在。这样就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达到字、声、情、表、形统一,声音乐耳之目的。
四、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一位好的声乐教师会有很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简单、灵活、有效地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声音训练的角度看,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要求教师的听觉是平衡的,思想方法是辩证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在训练中,如果过分强调声音的靠前和高位置而忽略了与他们成反向的声音垂直“拉伸”和气息的深度,就会失去歌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位置时,始终要注意与它反向的气息的运用;反过来,在提示气息放下来时,又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提示声音靠前时,要注意声音的垂直状态;在提示喉咙打开时,要注意声音的集中或加强声带的张力;当强调吐字清楚时,要注意科学歌唱方法的运用等。此外,歌唱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在科学唱法的共性之中,而科学唱法中的每一个字,又有它本身的个性体现;歌唱的姿势既要放松又要积极等。
声乐教师往往习惯用听觉效果来要求学生,这样会造成声音向单一或局部方向发展,失去歌唱的平衡,使声音无法控制,科学的歌唱状态也受到破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正与反、上与下、前与后、大与小、宽与窄、声与字、开与闭、紧与松、横与竖、圆与亮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保持良好的、科学的歌唱状态。
普通中学的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懂得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键盘乐器的使用能力;在演唱方面不仅自己能唱,也要使青少年懂得歌唱生理及歌唱心理,歌唱的技能上也要适当掌握。本人就从心里、方法、基础训练三部分浅谈我工作这几年的声乐教学经验。
一、注重心理教学
当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既含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亦有后天锻炼的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的因素等,正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气质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变声期内,上课时会提醒学生这是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不必担心及烦恼,只要适当的保护和正确的用嗓就行。如遇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现象,就把歌曲适当降调,使用正确的唱歌技巧等,来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教师要做到动脑教学,让每一位学生爱唱歌。我们学校的百灵社团,是针对爱唱歌的孩子开的一个社团,孩子们都愿意唱歌,非常不错,但我的要求是,不允许大声唱,不允许用最大的力量唱。起初孩们不懂,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声音有了一定的共鸣力,其他同学听到后都觉得很美,她们都受到了影响,现在在音乐课堂上几乎所有学生都愿意唱歌,因为他们认为不用大的声音也能唱好歌。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他们,我会说:“某某同学,你的声音不错,很有特点,加油啊!”具体什么特点他们不知道,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希望与众不同,所以他们愿意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声音唱歌。现在在我的课堂上除了爱唱歌的学生之外就是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唱歌者。只有愿意唱歌,他才能去学习唱歌,才能在这个堂上讲述关于唱歌的知识。
二、注重方法教学
学习歌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歌唱的器官小部分暴露于体外的在歌唱时可直接受大脑支配外,其余大部分必须通过科学训练才能达到间接控制生理功能的目的。所以要想立刻改掉歌唱时的弊端,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时间的磨练。
发声是根据发声生理学研究,人的嗓音的整个音域中,最自然、最容易发出的又最省力的,是人们用于说话的一段音区的声音。声乐上称为“自然声区”,也叫“中间声区”。发声是建立良好歌唱状态的基本手段,是有效改善与发展嗓音、提高歌唱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变声期嗓子的明显变化就是哑嗓,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反映,合唱队中有位女同学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在一次练习中发现这位学生的牙关并没有打开,偶尔一次打开声音状况还不错,我让她单独演唱了两遍。第一遍,不予她说方法,让她用自己的方法唱,可唱到一半她停下来说老师我高音唱不出来。确实牙关没打开怎么唱都觉得压抑,怎么能唱上去,怎么能有好的声音,在鼓励下她吃力的唱完了一遍。第二遍的演唱我要求她每个字都要打开牙关,要撑住气息。这位学生也挺聪明,看着我的嘴形带着气息很轻松的唱完了第二遍。而同学们也惊奇的发现,这位同学第一遍的演唱声音是沙哑的,高音上不去,而第二遍的声音却是非常干净。所以接下来的集体演唱中,几乎所有的学生也能够尽量的打开牙关。我把这个例子在每个班上音乐课时讲出,现在学校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唱歌要打开牙关。
抓住一些特殊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不予学生讲空话,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得到概念,获得方法。让学生用脑袋去思考音乐,去实践音乐。
三、注重技能训练及基础训练
歌唱的方法很重要,呼吸却是重中之重。歌唱呼吸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在意大利美声学派中就有着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唱歌。”而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里也有说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和“气动则声发”。今天,我们强调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生命。不仅是对呼吸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乃至对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因此,在歌唱时只有掌握最自然、最深长、最正确的呼吸,才能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物质动力,才能更为自如地进入歌唱艺术创造的境界,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练习声乐不能够用喊嗓的方式进行,尤其是男生更不行。必须要用气息带动,这样才不会造成嗓子受损。到底怎样运用气息,实际上很复杂、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模仿迪里拜尔教学中的弯腰找腰部气息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学生找到了腰部的气息位置。要把气息保住我让学生在腰部系一条绳子,用力绷住腰部,要求学生把握好吸气的状态,顶住气息。这个效果也很不错。有充足的气息,可以更好地抓住音准,可以让你的声音更佳的有质感。
合唱队中只有一位男生,嗓子一般,音乐感觉也并不是特别好,唱歌老走调,在社团课中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走调或找不到调。很想劝其退出,可怕打击他的积极性。再说,有个差点的同学在内,可以给其他同学做个反面例子,这样所有同学进步可以大一点,起初我的想法就是这样。可上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学生并不是天生条件不行,而是后天的培养不够,我开始每节课特意在他身上花了一点时间,从练气息开始,还不错,小孩抓住了气息点。因社团中男生较少我让他坐在了钢琴旁边,盯着他唱谱,在气息的带动下,现在音准抓得还不错,进步不少。该男生有个优点,每次唱歌都会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所以现在即使不让他唱大声,他在同学中的声音还是挺明显的。他从一个反面教材的学生通过气息、方法、音准的训练现在都成了每次正面示范的学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声乐艺术又是音乐教育中最容易普及的一门艺术,它不依赖其他乐器,而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修养,因此成为音乐教育中一种最简洁、最广泛的实施手段,所以在初中课程里也应当重视学唱的科学教育。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学经验,在实践运用当中还有待探索、提高。总之,初中音乐课声乐教学,还是应该给学生以深入浅出的技能方法,轻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为学习的基础,使学生想唱歌、爱唱歌、能唱歌。
参考文献:
[1]张重辉.声乐基础通用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邹初本.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三、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15—17周岁的学生都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乐器相当困难。首先用“鼓励”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然后从“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开始时可用“哼鸣”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深呼吸支、头腔位置等。建立了声乐的歌唱通道后,就可运用哼鸣状态来带动汉语音韵的十三辙,进行扩张声音练习,用“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代表汉语音韵十三辙训练头腔、咽腔共鸣和胸腔联合式呼吸,最后,带动全身心去歌唱。对于尚未度过“变声区”的学生就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童声来训练。因为他们是童声,自然上高音就困难,教师可找一些音域相对适度的歌曲训练,避免拉伤声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变声区。如何解决男生的男高音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男生唱到小字二组e2—f2(即“换声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男生从“w”母音拢着唱,闭口音开着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歌唱,忘记换声点“高”音的存在。这样就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达到字、声、情、表、形统一,声音乐耳之目的。
初中阶段是整个中学时代身体发育处于最快的时期,而变声期正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在14-16岁左右,这个时期是他们的喉头、声带增长发育阶段,其表现为: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男生一般于13岁开始进入变声期,到了15岁已完全进入变声期。男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应该主动去关注自己的喉头发育情况,会出现左右两块方形软骨所构成的夹角变小,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这时的喉头前后颈也迅速松宽,声带的长度几乎猛增一倍,宽度和厚度也增加。随着声带的发育成长,从嗓子的发音音频上讲,大约要降低一个八度,于是清脆的童声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浑厚而低沉的嗓音。而女孩在青春期喉结虽没有明显的外观变化,但喉结内一样有明显变化,声带会变长变窄,因而发音频率高,声调也随着变得高而尖细。变声期阶段一般为半年至一年,但也因人而异,长短不一,短则4~6个月,长可达一年之久。在整个变声期阶段,声带容易发生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等显著的变化,非常容易受到损伤。因此正处于变声期的初中生,如果这个时候想学好声乐,掌握一些歌唱方面的技巧,那么一定要对自己的生理发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嗓子出现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要重视,保护好声带,不能大喊大叫,平时尽量做到少说话,少用嗓子,避免长时间的高谈阔论、争论不休或呐喊助威。对一些音调较高的歌曲不能只凭真嗓喊,要注意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嗓子,同时不要经常使声带处于疲劳状态,平时说话或者练声时注意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为半小时以内比较适宜。也可采用一些无声练习,如用嘴唇打嘟噜、用鼻子闻花吸气等来进行声乐辅助训练,这样可以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另外在饮食、睡眠、休息等方面也要稍加注意。只有在这几方面加以重视,才能使声带受到很好的保护,给以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掌握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做到科学训练发声
作为初中音乐老师或者是初中生的课外音乐辅导老师都应该掌握初中学生在生理上的一些变化,针对变声期临近和已经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除了帮助他们安全、顺利地渡过变声期,教师还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首先在声乐课中对每一节课堂上声音音色的变化,以及练声时出现的声带疲劳、破嗓等细微变化,要及时和学生取得沟通,证实是生理上的问题还是方法掌握能力上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科学的声乐教学,如果证实是生理上出现变化的学生应该停止上声乐课程。其次在练声曲和演唱曲目的选择上要慎重,特别注意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练声时可先让学生从合适的、容易发声的自然音区练起,以练哼鸣为主,并要把男女生分开练声,以适应各自的声部特点及音域。女生在变声以后,可适当地加些假声,进行混合训练。选择的练声曲注意音符跳动变化不能太大,要以音阶的平稳上行、下行为主,加以少量的小跳,特别强调学生在发声练习时要以气息练习为重点,音量要适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大音量从而造成喊嗓和白声。在演唱曲目的选择和把握上,教师要尽量做到挑选学生演唱与表演都力所能及的歌曲,并根据学生情况的异同,做到因材施教。选择的的作品特点应该是音域偏窄,音调不高、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作品难度适度、较容易演唱的一些歌曲。而不能像个别学生在模仿唱歌或者单纯为了追求音高音量时去故意拉长脖子使劲喊,也不提倡学生自己盲目地去演唱像《离歌》、《青藏高原》之类的流行歌曲和《今夜无人入睡》《我的太阳》等一些难度大的艺术歌曲以及歌剧作品,这些作品因为高音较多,难度较大,整个作品也比较难把握。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欣赏以及讲解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样学生可以从音乐中去感受和体验情感,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把潜在的问题带到以后的声乐学习中并逐步解决。掌握好变声期嗓子变化的规律及采取科学的嗓音训练方法,将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会给声乐爱好者以后的歌唱事业铺平道路。
在歌唱训练中,要掌握好声区的统一、声音的流畅及宽广的音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掌握好换声区唱法。无论男女声都会碰到换声区问题。
我们在“声乐特长生”声乐训练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女声常见的“真假声”打架,或者中声区用真声,特别是初学者,唱到高声区突然变成假声,中声区到高声区之间总有一个坎儿,形成中高声区的不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两截子”声音。男声常见的是高声区唱不上去,或者唱到一定的音高,喉头就上提,发出一种白声,甚至喊叫的声音,高声区总是掌握不好。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不懂换声区的唱法及没有掌握好换声区的唱法而出现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声的自然音域是非常有限的,不经过专业训练,人声的自然音域仅有一个八度或者一个八度多点,如果超过了这个自然音域再往上发展,恐怕大多数人都唱不上去,唱上去也可能是喊的声音。所以,超过了自然音域再往上发展,就必须转换成另一个声区的唱法,这种自然声区到高声区的连接区域,就称为换声区。各声区从自然声区转入高声区,都有相对固定的转换点,这个点就称为换声点。男女各声部的换声点分别是在:女高音:#f2、女中音:be1、女低音:#c1、男高音:#f2、男中音:be2、男低音:#c2。清楚了各声部的换声点后,各声部在唱到换声点时,就不能再用自然声区的唱法,而是要使用换声区的唱法。
一、女声的换声区训练
女声各部经过换声点时,不能再用真声唱,而是适当掺入假声,形成真假声,也叫混声。假如女声经过换声点时不掺入假声,那么中声区就会真声太多,再往上发展声音就会产生破裂,并且将失去高声区,或者形成中高声区的不统一。所以,女声的换声区训练,我认为主要是解决用混声过渡,而不能用真声,只有掌握了用混声过渡才能顺利进入高声区,才能使中高声区统一起来。
女声的换声训练多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采用“真声”和“混声”对比的办法
因为初学者往往不懂什么是混声,所以,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声”,什么是“混声”。教师可先示范一句真声,然后再示范一句混声让学生分辨,在分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掌握用混声过渡。
2.采用戏曲喊嗓的办法
我们知道戏曲喊嗓时,声音位置高,而且多采用混声去喊,所以,才开始练习可先不用音阶,而是直接用i和a两母音做喊嗓练习,要求必须用混声,而不能用真声。掌握了i和a后,再练习其它音。
3.采用下行音阶练习的办法
在分辨、喊嗓的基础上,再做音阶练习,开始最好用下行音阶,注意起音不要太低,太低了不易掺进假声,起音最好在换声点以上,但也不要太高,可先在b1或c2处做下行练习。因为下行音阶容易找到混声,特别是起音找到后,其它音只要保持住起音的状态,然后慢慢过渡到换声点以下。所以,最好先采用下行音阶,然后再用其它方法练习。
4.采用半声唱法的办法
换声点过渡时,还要注意不要用太强的音量,因为太强的声音容易发出真声,很难控制声音,而且容易产生真假打架,所以,要耐心有控制的用半声过渡,只有控制音量,才容易顺利通过换声区。
二、男声的换声区训练
如果女声的换声区过渡是解决真假声结合的问题,那么男声的换声区过渡,我认为主要是解决“敞开”和“掩盖”的关系。也就是所有男生各声部在通过换声点时,不能再用敞开的声音唱,而是采用掩盖的手段,比如:a母音唱到换声点时,不能再唱成纯a母音,而是略带点u音,形成一种a和u音的混合音,使a母音变暗变圆,这就是换声区的掩盖手段。这里不仅仅是指a母音,无论什么母音,在唱到换声点时,都不能再敞着唱,而是惨入u音的音色,形成换声区的掩盖唱法。所以,男声换声区的过渡,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掌握了换声区的掩盖唱法,才能顺利进入高声区。
男生换声区的训练多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采用母音掺u音的办法
可先采用上行阶,三度、五度、八度都可,注意唱到换声点时,所有母音都要掺进u音的音色,达到掩盖的目的。最好先用a母音练习,因为a母音过渡时掺入u音容易体会掩盖的效果。掌握了a母音的掩盖技巧后,再用同样的办法练习其它母音的掩盖方法。
2.放下喉头保持稳定
通过换声区时,还要注意放下喉头,找到打哈欠时的喉位,并保持喉头的稳定,不能随着音的升高而随意抬高喉头,同时,抬起软腭打开咽腔,使声音顺利掩盖过渡。
3.保持头腔共鸣位置
换声区过渡时,要保持头腔共鸣,使声音全部进入头腔,形成意大利关闭唱法。不能忽前忽后,更不能使声音掉进喉咙里,造成一种舌根下压发紧的声音,这样既影响换声,又影响吐字。
4.将声音焦点集中
进入换声区时,还要注意声音不要太散、太大,这样能很难控制声音的掩盖,而且容易造成声音吃力、疲劳,而是要将声音焦点集中,在保持声音管状的同时,将元音变窄,使声音形成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状,上小是指将声音焦点集中,下大是指将喉咙充分打开,这样掩盖后的声音就会省力、明亮、有穿透力。
声乐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骨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发声方法,呼吸方法,咬字吐字方法,作品演唱处理方法以及声乐基础理论和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和训练,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最终使学生掌握高规格的发声方法和高水平的演唱能力,掌握比较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并能够具备初步进行声乐教学工作的能力。为了达到,完成和取得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基本教学原则,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灵活多变的教学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其现代意蕴是: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地实施教学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化才能得以有效的挖掘和发展。二千多年来,这一教育教学原则被历代的教育工作者所传承,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因为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所以它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
声乐教学是一项既注重共性又注重个性的系统工程,在某种意义意义上说,突出个性是其终极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声乐课一般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所面临的都是个性差异很强的教学对象,学生的嗓音条件,性格,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千差万别,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十个学生始终用一个方法,用一个练声曲,其教学效果会如何?比如。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就性别来说,或是男生,或是女生,就声部来说,或是男高音,或是女高音,或是男中、低音,或是女中音。个别差异是很明显的。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声音特点是有区别的,罗女高、中、低音的腔体状态、音域音区、发声部位、共鸣运用,音色特点等都有相对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性格,年龄、嗓音条件、学习程度和成长背景方面的不同,你若不分男生和女生,不分高,中,低音,不顾及学生的性格,年龄、嗓音条件、学习程度和成长背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地采用一种手段和方法,采用一个母音,一个练声曲,一个作品,一个教学套路,那么,这肯定是违背科学的,也是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的,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可见,性别、嗓音条件、声部不同,生理与心理状态不同和性格、年龄、学习程度以及成长背景方面的不同,就必须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策略、方式和方法,在练声曲的选择,练声母音的选择和演唱作品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运用上,都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情况,采用最适合他们的练声曲,练声母音、作品,以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实施教学,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教学上的成果。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学习和任何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得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自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声乐教学是对自然原始的人声进行改造、重建的一项系统工程,学习者要经历从门外到入门再深入的过程,要经历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再到自由王国的过程,要经历从低级水平到中级水平再到高级水平的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完成好这项工程,而完成好这项工程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工作,必须从一点一滴打基础开始,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凡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冒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当然,用快捷有效的方法实现声乐教学中有关棘手的问题,在策略上完全是有可能的,关键是科学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的,要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才能实现其科学性的。学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基础好一些,有的基础差一些,但仍然存在一个打基础的问题,声音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稳定到稳定,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日常声乐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学生各种的问题,但往往还是那句老话:欲速则不达。没有走好第一步,就想走好第三步乃至第四步,犯的是违背科学,自然规律的低级错误。
三、坚持灵活多变的教学原则
声乐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这种手段和方法是不是灵活的,多变的,有些手段和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用在每个学生身上,有些手段和方法用在这个学生身上能管用,而用在那个学生身上却不管用,有些手段和方法用在这个阶段能产生效果,而用在另一个阶段却产生不了效果。所以,在运用声乐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时候,要有辩证的发展的思维,不能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声乐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随着声乐科学的不断发展,有些方法陈旧了,有些方法更先进更具有科学性了,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具备超前意识,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方面,需要下很多功夫,一方面,要通过外出进修和学习,获得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探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男高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女中音的教学中,能够通过不同声部灵活运用方法,从而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发声练习是歌唱训练不能跨越的阶段,歌唱者只有通过科学的发声练习才能让歌声感染人、打动人。高中声乐特长生学习中,因为时间的紧迫、高考的压力,急功近利的思想等,练声过程往往被忽视,有的走过场、有的粗糙进行、有的甚至单练几首声乐作品,拔苗助长达到演唱速成等。针对练声的问题师生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能把练声曲只当作唱歌前开嗓子用的,要把它当作基本功,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下面就练声曲的选择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循序渐进――科学性选择
练声是一个养成良好歌唱习惯的过程。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标、有计划、按步骤阶段科学性地选择练声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高难度的发声技巧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练习之上的。这个阶段要进行耐心细致地磨练。如:姿势的正确、呼吸的运用、喉咙的打开、共鸣的获得、声区的统一、口型的正确、母音的清晰准确及安放、声音的高位置、如何起音等练习。在这个阶段我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让学生调整站姿,然后打嘟噜进行呼吸训练;运用U、O母音进行稳定喉头、打开喉咙的练习;用闭口哼鸣获得声音的高位置;训练自然柔和地起音练习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声习惯是声乐学习的基础。之后再选择连贯流畅的音阶发声练习、断音或连、断相结合的练习、母音均衡练习、肌能练习等。练习时要选择合适的速度,适合的音域等。这些都为建立稳固的中声区打好基础。
有了扎实的基础练习后就要进行提升阶段的练习。随着作品难度的不断加大,要求音域更宽广,声音更统一连贯、灵活,气息更流畅,共鸣调节更自如,音色更有光泽、力度对比更强等对歌唱技巧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快速的音阶练习(单独的母音或加h、m的其它母音都行)使横膈膜的呼吸支持持续有力、声区上下更统一、避免不必要多余的发声动作;选择琶音练习、大跳音程等练习可以使音域上下扩展、锻炼较深的气息、获得较高的声音位置,以上这些训练都是为全面提高歌唱发声能力做好技术准备。
二、难点突破――针对性选择
声乐练声曲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点,在解决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老师对每个学生声音上的某些不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拿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技术难点作突破性练习。比如:有的学生出现竭斯底里喊叫的“白声”,声音出现在口腔里,与头腔、胸腔共鸣脱节。针对这种声音,可以选择o、u母音,采用中等音量在中声区进行的练声曲;另外,可以采用加m的哼鸣练声曲,建立有支点的呼吸,速度放慢,防止喊叫。又如:当学生演唱咬字不清时,可以让学生对照镜子矫正口型,在中声区内的一个音上变换母音练习。个别学生母音发音不准的,还需要单独反复地练习,然后再选择配有歌词的练声曲,做到与呼吸、共鸣、声音位置、咬字吐字、脸部表情等全方位配合练习。另外,还可以把学生演唱声乐作品中的难点乐句单独提取出来作为练声曲进行训练,把解决作品的难点作为突破口,以后碰到类似的难点要学会举一反三。
学生练声时出现的难点问题呈现各式各样,师生对问题的存在要做到心中有数地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对症下药地选择每个人适合的练声曲,提高他们练声的质量。
三、扬长避短――独特性选择
学生掌握了科学性的发声方法,解决了技术上的难点,只是完成了歌唱共性的基础技术。由于学生的嗓音条件、音色特征、声部类型、唱法等不同,选择练声曲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扬长避短全面提升演唱能力,体现个人演唱风格,独特性地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练声曲。首先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个声部?(高音、中音还是低音声部?)声音的特色如何?(属于真声、假声、真混、假混、或一半一半地混)。适合采用什么唱法?(美声、民族、还是流行唱法)其次,练声曲根据性别而进行不同的训练。如:女声训练更多地采用“U”母音。“U”母音起什么作用呢?就是我们在演唱中都要有通道,用的是“U”通道,“U”的概念就是后通道,后通道比喻来讲就是在耳朵后边,裤线的后边,一直到脚后跟,后一半为后通道。用它的好处在:上下比较通畅、声音很容易进入头声、气息跟头声很容易连成一条线。男生训练大多“e ”“ i”母音练习,容易使声带的张力加强,它的色彩性比较强。男声在唱的时候穿透力就比较强,音色也很好听。不过,相同性别的学生每个人所擅长的母音也不一样,选择母音练习也要区别对待等 。另外,高中生大多处于变声期(尤其是男生),选择练声曲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加强气息的训练,轻声练唱,选择作品符合高中生的嗓音特点和音域限度,难度要适中。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选择他们独特性的练声曲。否则就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没有独特性,阻碍学生歌唱能力向前发展。
练声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是全面提高声乐技巧不可逾越的阶段,师生都要充分认识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练声曲,发挥他们在练声当中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
参考文献:
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稳定和腔体打开是声乐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叹气哼鸣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哼鸣练习,通过不断的摸索体会,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一旦正确掌握这种哼鸣练习的方法,声音在较短的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提高。从而缩短声乐训练的路程,寻找到歌唱发声中发声器官正确的协调运作状态,达到整体歌唱的效果。
一、叹气哼鸣是启蒙学习的基础
叹气哼鸣是一种声乐基础训练的手段。对初学者来说它是达到学习控制、支配嗓音器官高效、快捷的训练方法。只要方法科学,练习得当,就会有很好的收效。声乐大师兰培尔蒂曾说:“如果你不能闭着口唱好,你就不能张开口唱好。”笔者认为这样讲是很有道理的,其实闭口哼鸣练习就是在为张口歌唱做准备。正确的哼唱是最有价值的练习,它能够将声音引导到正确的发声上来。哼鸣练习只要得当,对于声带的负担是非常小的。因此学习唱歌的人要尽可能多地练习哼唱。
二、叹气哼鸣能使喉头保持向下
叹气哼鸣是声乐基础训练的重要环节。它并不是简单地闭口用鼻子哼,掌握它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先以单项叹气哼鸣稳定各个发声器官的状态。在站立好的基础上,头微微低一些,嘴张开(以一个鸡蛋大小的形态为宜)。双唇稍向前伸,上唇用力稍大些,舌头放平,注意下巴一定要放松,这一点很重要。这时,口、鼻同时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吸气(以听不到声音的深吸气为佳)。气息吸至腰腹,以“hèn”或“èn”的呼气(或叹气)方式哼出声音,动作要自然放松,干净利索。感觉到声音沿后咽壁进入头腔内。这时的喉头也会自然,松弛,处于一个最佳位置。以这种状态进入下面的叹气哼鸣练习。
1.叹气哼鸣的状态。将嘴唇轻轻闭上(应注意的是嘴唇不要用力,颌关节是打开的状态,里面的腔体打开的状态也要保持不变)。在开始哼唱之前,喉要先挡一下气,用向下叹气的方法把第一个音叹到横膈膜之处,并要保持住这个喉头所处的位置,不要有任何精神负担,再开始哼唱。这种方法为打开鼻腔、咽腔,稳定喉头、拉紧声带以及在横膈的支持力上提供了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为美好的歌唱艺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此哼鸣练习要求声音轻松明亮,位置高,喉头稳定向下,喉咙保持打开,舌根放松。
2.喉头向下的叹气状态。用第一个音往下,然后带下面一个音的方法去哼(如:上行1带3,3带5,下行5带3,3带1),练习时要注意连贯,音与音之间不能出现任何断、卡、不均匀等现象。换音时要精神集中,稍不留意,喉头就容易往上跑。在哼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始终保持一种喉头向下的叹气状态。如果一开始不能完成这种三度练习的话,也可以用1带2,2带3,下行3带2,2带1的方式进行练习,等适应后再加大难度也可以。
练声曲:2
此练习由低向高进行,易找到与气息搭配的起始音,保持气压及喉位稳定,促成声区的平衡统一,练唱前运用正确的无声呼吸方法,在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住横膈膜和两肋的张力,一直往下叹着唱,并抓住起始音气息控制的状态,喉位稳定,使每个音都搭在气息上,要求声音连贯、灵活、匀称,一气呵成。
三、叹气哼鸣练习能锻炼声带的张力
1.练习声带拉紧的感觉。在歌唱中声带始终要保持一种绷紧的状态,并感觉到声带上有一个拉紧闭合的着力点在不断地向下、向后(后咽壁)带着用力。随着音阶的上升,这种力要逐渐加强(但要注意整个腔体要保持打开、放松的状态,这样声音听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在向下走的低声区时,声带的下压力相对减弱,但声带并不是就可以松懈了,而应该继续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时可以用上胸腔共鸣,让声音处于丰满、统一的状态。同时声音的位置要保持住,不能掉下来。声带收紧的同时,喉咙张开,状态是里收外展。喉两边的肌肉是向外、向下用力扩张的,并不是向里用力。每一个音都要感觉是从身体的深处发出,千万不要用力去压迫喉头。注意气息流动要均匀、舒畅,整个哼唱过程要始终保持在横膈膜和两肋的支持状态下,有气息吸到腰腹的扩张感,并保持在这里,使整个状态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共鸣通道。
2.面罩共鸣练习,高位置的共鸣效果。学生在充分建立起口咽腔、胸腔的整体共鸣后就可以加入头腔面罩共鸣练习,可以用哼鸣和半打哈欠等状态送气,感受从眉心向面部发射出的一种高频率声波;混声练习,注意男女生在声音练习中换声点的不同,让学生寻找最舒适的发声练习,在混声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中声区处于稳定状态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鼻腔、咽腔、喉要始终保持一种打开的状态,同时感到后鼻咽腔处有一个着力点,使咽腔处于一种拉长、绷紧的状态并向深处用力,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紧贴咽壁、直上面罩的气流感,同时发出明亮、集中、结实、高位置的富于穿透性的共鸣音响效果。如这种哼鸣效果与艺术歌唱的整体共振声道紧密配合形成一体。在进行艺术歌唱时,只需把嘴唇张开,保持里面腔体的状态,即可发出一种美好、动人的音色、音质、音量来。这也正是歌唱者们渴望寻求的那种演唱状态和歌唱技能。
四、叹气哼鸣能锻炼呼吸控制
叹气哼鸣对一些声音空、散、共鸣薄弱、咽肌无力、下巴僵硬等歌唱方面的毛病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和解决。在逐渐掌握这条哼鸣要领以后,音域会较快地获得拓展,把这种哼鸣歌唱的方法正确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训练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克服。
(一)练习前的准备要充分
在练习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但应注意的是,一定要从低声区向高声区以半音高的递增进行练习。每个环节都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忌出现局部过分用力的现象。喉头必须要自然向下(即保持叹气的状态),喉外肌肉不能紧张,注意下巴一定不能僵硬,要以自然放松、被动的状态为佳。要注意不要急于拓展音域而是以自然声区为主,将自然声区的基础巩固好,再向两边扩展。在练习时还应该注意男生女生练习上的区别,以“男生不求太高,女生不要太低”为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因为男生大多在高音时比较困难,在此练习没有巩固的时候不要盲目拔高音,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而女生也不要练得过低,这样会对女生声带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二)呼吸控制的基础练习
1.重视深呼吸练习。先将嘴唇闭上,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深吸气,闻花时要自然放松,不用猛吸,练习时感觉花的“香味”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从而解决吸气的误区。在这种感觉获得后,再用张开嘴巴的办法吸气,但气深的部位与闭口闻花的一样。注意开口时胸一定不要上提。
2.训练快吸快呼。要求练习者迅速地将气息正确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缩并迅速返回的状态,横膈膜要保持扩张。在这个正确呼吸下,保持住气息的控制,就是气不能松,横膈膜保持扩张状态。以此循环地把每个音唱完。在吸气练习时,让学生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和腰腹的扩张来体验歌唱中吸气的感觉,在呼气练习中,以母音的练声曲和叹气的感觉加以练习。
(三)起音的练习
1.软起音。声乐学习中的“打哈欠、叹气”是有效解决错误呼吸方法的途径。首先练习模仿“打哈欠”的动作,做好“打开喉咙”的准备,把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当成有意识的体验,可使我们较容易找到建立在气息支持上且位置较高的起始音。相反,“打哈欠、叹气”的动作可使学生感觉气息抚摸声带发声的软起始,感觉呼吸往下走的力量,这有助于改善声带滞重、声带逼紧的歌唱不良状态。
2.硬起音。在训练中可针对声音的虚、漏,声带机能差的学生练习硬起始。发音前先将声门紧闭、喉头向下挡气,再由弹性的支持力量,将气息冲开声门振动声带发声,以此激起的力量使声音清晰集中,并延续于歌唱之中,硬起始也可通过生活中“打喷嚏”的自然状态来体会,这也是下意识地将气、声良好配合的结果。正符合一刹那吸气状态时腔体的打开、快速吸气的动作要领。
3.断音练习。断音练习速度较快,主要是训练快吸快呼,要求练习者迅速地将气息正确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缩并迅速返回的状态,横膈膜要保持扩张。在这个正确呼吸下,保持住气息的控制,就是说气不能松,横膈膜还需要扩张。以此循环地把每个音唱完。
练声曲:3
mimimimamama
练习3在练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呼吸的支点和呼吸的弹跳,做到声断气不断。同时找到叹气哼鸣的面罩位置,使声音音色纯美而动听。
综上所述,叹气哼鸣对于初学者或是在声音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使他们尽量减少甚至是杜绝走弯路的可能。对于在练习中盲目喊叫的练习者来说,也有很好的养护声带的作用。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注意叹气哼鸣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方能使学生在声乐技巧学习和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学生在技巧学习上盲目求高求大,而掉入歌唱学习的误区,使学生在歌唱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因此声乐启蒙教学要首先强调叹气哼鸣的基础训练,这是一种有效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同行对此进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并能推广运用,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①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②王如湘.美声唱法卷[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