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40: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的相关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进度控制
所谓进度控制,就是根据施工计划,对工程的总体工期以及各个具体项目环节的施工时间和进度进行计划和管理。进度控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以满足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状况,所以,有关工作人员和计划编制人员应该在熟悉工程计划和设计图纸的基础上,结合应该工程进度的各种因素,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进度控制计划。尤其是要实现对人力、设备、材料的合理调配,否则将无法保证工程按照计划完成,为了更好的实现进度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总进度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各个短期目标的实现的基础上的,所以编制短期的可以有效的提高进度的完成销量,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各类月计划、周计划。
其次,实施动态控制。就是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的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调整进度计划,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再次,材料要保证供应。施工材料是工程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也是工程施工计划和进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施工进度管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材料的采购和供应的管理。
其四,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资金是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合同要求,为工程的开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
最后,提高劳动效率。工作效率是影响工期的进度完成情况的核心,所以工程管理部门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2.成本控制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各个环节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严格的管控,以达到成本的优化利用。成本控制作为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不仅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具体的管控内容有主材、辅材、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以及租赁费等等。
从工程的成本的具体形式来看,可以将其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几种,对于不同的成本形式应该采用不同的控制和管理的方法。首先,预算成本,指的是在工程项目成立之初,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的建筑情况以及市场上的建筑平均水平,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消耗的各种资源的总的预估。其次,计划成本,指的是有关部门根据工程的施工设计以及预算成本的大体情况,对每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发生成本进行设计的环节,是预算成本的进一步实现。再次,实际成本,指的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有的工程环节的开展活动所消耗的实际的工程成本,是预算成本和计划成本的结果形式,通过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对比,可以有效的判断工程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施工项目管理活动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它对工程的施工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成本管理活动,直接关系着工程的盈亏情况,所以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以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的实现。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作为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是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
要制定一个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技术,就必须要认真的掌握工程的相关情况,且需要由具有成本管理和控制知识的专业人士完成,而在具体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则应该按照不同的工程业务项目,实行经理负责制,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环节的成本控制计划的有效落实。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
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3.质量控制
所谓质量控制,就是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具体项目的完成情况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控制的标准要严格的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执行,并且要结合自身的工程使用需要来评定,以达到实现的预定验收标准为宜。
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4.安全控制
所谓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4.1 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4.2 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4.3 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
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要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班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对新工人或转岗的工人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对特殊工种等关键人员要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临边、洞口等关键部位要加
强安全防护措施,对大型机械设备,安全员要天天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活动中的控制管理进行了浅析,并从工期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以期为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上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一、管理与文化
管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管理大师彼·德鲁克曾这样论述,“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技术都是建构在一定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任何一种管理制度或体系要起作用的话,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载体。
现代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暗合,当然也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差异。如果我们在吸收西方先进管理理念、技术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承载该理论与技术的社会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那么这些管理理念或管理技术在实践运用中,其效能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现代管理理念与技术尤为必要。
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本文主旨在于探讨儒家文化中的中和思想与现代管理之间的关系。
二、中和思想的文化内涵
要理解“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首先要理解“中”与“和”的含义。从“中”字起源上,通常认为:“中之一字,本义为射之命中”。也就是说,中是人们对射箭“中”的认识派生,应为狩猎经济见长的部族观念,它是夷殷所形成。因而,理学家程颐在为“中”下定义时,就作出“不偏之谓中”的解释,反映了“中”即“正”的含义。而“正”有“不偏”之意,即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恰到好处,无过而无不及。
“尚中”作为一种原则是孔子提出来的。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凡事叩其两端而中便是正道。《礼记·中庸》将“中”概括为处理万事万物的根本:“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通观儒家文化,“中”一般有中礼(或中道)、时中和适中之意。其中,中礼反映了循道的思想,主张遵循合理的制度和规律,讲的是“中”的标准或尺度;时中是“行权”的表现,即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强调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要随时变通以合于中。至于适中,强调的是“执两”、“用中”,即不偏执、不走极端,它是“中”在行为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在某种意义上,“中”是手段,“和”是目的,也是衡量“中”的最终标准。“和”的内涵主要是指和谐,它包含自然界内部、人与自然、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循道”思想是“中礼”的外在表现,这里的“道”就是“和谐”之道。在中华文化中,贵和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末年,周太史伯就得出了“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论断。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也表示对“和”的重视。到孔子那里,对“和”的重视更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原则:“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自孔子之后,中国的思想家几乎都重视“和”的思想传统。
事实上,“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在宇宙生命的流变中,任何现象即存在,都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每一生命的过程,都是由无秩序均衡结构的状态,到秩序均衡结构状态的完成与解散,而重新建设新均衡结构之过程。一切存在都有“求生的意志”,“总要求继续存在,总不愿意死,……既然存在即生命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无论如何长久,终归是要死的、要结束的,因此所谓的“存在”,就是某一现象或某一事物相对保持一定的质、自产生到突变所持续占据的时间和空间,也即事物相对同一、和谐的发展状态或过程。换言之,只有和谐,万物才能生存;和谐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事物的灭亡。因此,和谐是存在之道,维持和谐,也就是维持事物的存在。
三、中和思想与现代管理
1.中和思想与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组织的决策层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组织的具体情况,在广泛听取组织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然后逐级展开并落实到岗,变成每一个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实施措施,形成一个全组织、全过程、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以达到激发和动员组织全体成员参与目标并为目标实现而奋斗的目的。
显而易见,目标管理深刻地体现出了中和思想的要义。有效的目标管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执两”、“用中”。“执两”就是要准确认识到目标之于组织外部与组织内部、组织整体与成员个体、上级与下级的价值的差异,“用中”就是要均衡“两端”的矛盾、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而有效的目标管理,其实施的过程则需要“行权”。目标规定了总的方向,以及具体实施的步骤与方法。然而,组织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有权变的意识与胆略。
而“和谐”则是衡量有效性的标准,更是目标制定的原则。所谓的“和谐”原则,就是要促使组织外部与组织内部、组织整体与成员个体、上级与下级均衡、有序地、可持续的发展。矛盾两端的失衡,必然会导致组织的动荡与混乱。因此,现代目标管理深刻地体现出了中和思想的内在要求。
2.中和思想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地域内的具有正常智力,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它与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共同构成组织的三大资源。然而,人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与经验上。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劳动能力。而不同的岗位对人的劳动能力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让有用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一个岗位有一个合适的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人才招聘、任用与激励的过程中,这一原则无不贯彻其中。而这一原则即人职匹配原则。人职匹配原则是中和思想的内在要求。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和谐”就是要使个体所具备的能力与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保持一种平衡。如果个体的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的话,那么就是“不及”,可能就会影响到工作的完成;而如果个体的能力大大地超过岗位需求的话,那么这就是“过”。这样的话,一会造成人才浪费,二会影响人才的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因此,人才的选拔与配置必须要做到岗位与人的匹配,做到无过无不及。“过”与“不及”是矛盾的两端,我们必须要“执两”而“用中”,以达到“无过无不及”。
人才的任用一方面要遵循人职匹配原则;另一方面,要做到“和”而不同。管理的实质就是使各种管理要素和谐有序。在组织管理中,和谐的员工关系意味着企业有一种在各个方面都能够真诚合作的气氛,而这种合作表现出来的信念和力量,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最高目标,是使企业具备最大活力的源泉。除此之外,和谐的员工关系也有助于满足员工对人际关系的需要、相互尊重的需要,并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的承诺度,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组织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从而使得组织获得持续的、稳定的和健康的发展。因此,和谐的员工关系是组织致力于达成的目标之一。但是,“和”并非等于“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与“同”异,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和的方面有所不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混合叫做同,同的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人才的任用,是将不同的人和谐的搭配,以产生最大的效能。 人员激励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其实就是如何用好人才的问题。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激励差异性原则的重要性。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优势需要。不同的人,其优势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激励的首要原则就是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务,要制定有不同的激励政策;对不同的人,要实施不同的激励手段。这一思想既体现出了中和思想“行权”的主张,也体现了中和思想“执两”、“用中”的内涵。“行权”对于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激励手段;“执两”就是要根据个体的需要,把握住激励“过”与“不及”的两端;“用中”即是激励手段符合个体的需要。“过度”的激励是资源的浪费;“不及”的激励达不到最大的效能。
3.中和思想与信息管理
信息贯穿于管理活动中的全过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都离不开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是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准确性是信息的生命。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保证分析和判断的正确性。经济性就是要考虑信息处理与效益的问题。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应该在确保管理者决策需要的前提之下,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信息价值。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经济性,必须要遵循“执两”、“用中”的原则。“执两”是一种全局的、系统的视野,就是要寻求到矛盾的两端:过与不及。过量的信息是“过”,其搜集的过程必然会损伤经济性原则,既耗时又耗力。过少的信息是“不及”,无法达到准确性的要求。因此,“用中”是解决信息管理准确性与经济性问题的根本手段。
The Atten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Super-long and Large-diameter Compresol Pile
Jiang Yong Xin1 Chen Hao2
(China Ordnance Industry Survey,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53, China)
【Key word】: Compresol pile , Height of the super-filling, Slump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水下灌注桩工艺在桩施工中是非常成熟的工艺,广泛应用于建筑、铁路、公路、市政、地铁等领域,但是地层不同、地下水条件不同以及混凝土原材选用不同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都会对桩身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1 工程设计概况
某工程基坑深16m,坑下施工工程桩,工程桩有效桩长41m,桩径800mm,采用旋挖钻机施工,素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3400kN。
2 岩土工程条件简述
2.1工程地质条件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按成因年代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7个大层及其亚层。现分述如下:
表层为厚约0.30~3.00m的人工堆积层之杂填土①层,主要成分为粉土、砂砾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之粉土②层;砾砂③层,粉细砂③1层,粉土③2层;圆砾④层;粉土⑤层;粉细砂⑥层,粉土⑥1层;粉质粘土⑦层。
2.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补勘资料,该场地存在1层地下水,第1层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赋存于圆砾④层及粉细砂⑥层,稳定水位10.0-11.5m,含水层厚度10-15m,迳流强度大,水量丰富。
3 灌注桩施工
3.1、施放桩位点:桩点定位根据建筑物基础轮廓线与《桩平面布置图》由测绘人员施放桩位,放点完成后检查验收。
3.2、埋设护筒:钻孔开始前先测放桩位后埋设护筒,护筒长2m左右,直径0.90m,以保证钻机沿桩位垂直方向顺利工作,同时保护孔口和提高桩孔内的泥浆水头。同时测量护筒标高,以便控制成孔深度,埋设高出地面200mm~400mm。随地质情况不同进行护筒高度调整,护筒上边缘设置吊环,便于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吊装回收和循环利用。孔口用土围制一个较大容积的坑,方便成孔下钻过程中泥浆不外溢,且提钻后孔内泥浆不低于孔口过深。
3.3、泥浆制备:泥浆采用专业造浆剂加水拌制,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用量,因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且具有微承压性,泥浆比重如不及时调整增重,地下水形成流动会稀释泥浆,从而造成孔壁坍塌,成孔无法保证。
3.4、成孔施工:
(1)打桩顺序:
施工中考虑采用隔一根桩跳打。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近桩旁成孔施工,最少时间间隔不应小于二十四小时。
(2)钻进作业
钻机安装就位并具备开钻条件后,开始钻孔,并开动泥浆泵进行循环。进尺应适当控制,在护筒底部应低档慢速钻进,超过一定深度后方可按土质情况以正常速度钻进。成孔过程中易保证孔内泥浆面高于地下水面1m,成孔过程中应根据土层性质调整泥浆性能指标。
当孔深达到要求时应立即进行终孔检查,经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后立即安置钢筋笼、浇灌混凝土。
(3)清孔
成孔到设计深度后,进行清孔,清孔利用成孔结束后钻机不提慢转清孔,调制性能好的泥浆替换孔内稠泥浆与钻渣。
3.5、混凝土灌注
清孔后及时灌注混凝土,水下灌注混凝土选择混凝土的坍落度值宜小于200,当单桩混凝土灌注量大于20m3时混凝土宜选择坍落度小于190。当水下灌注混凝土孔口返灰后宜继续超灌混凝土,直到见到碎石后,方可按正常情况处理。
3 使用效果及评价
经载荷试验及动测验证,桩承载力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桩身质量完好,桩头高度基本符合要求,清除量不大,整体质量符合要求,满足使用条件。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该条件下施工过程中存在部分桩头高度不够,原计划预留的桩头保护层高度不够。经开挖后验证主要原因如下,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得已验证并改过。
4.1 因地层沙层较后,且地下水存在微承压性,单桩深度较大,灌注导管安装时间较长,成孔并清孔后安装导管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沙悬浮。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顶面会漂浮一层较厚的沙层并夹杂着混凝土析出的水泥浆,该层沙浆沉淀高度可以达到1-2m,当在孔口返出时施工工人误认为是混凝土已经灌注到位,提前停止灌注混凝土,造成桩身混凝土高度不够。
4.2 混凝土灌注时坍落度过大。该地层条件下因沙层较厚,且富含地下水,混凝土失水率较低,基本能保持混凝土原有状态,此时当单桩灌注混凝土超过20m3时的冷凝收缩会在非常明显,此时桩头会有明显的下沉量。
5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常规灌注桩施工工艺已很成熟,不过多赘述。当在富含地下水的砂层中施工灌注桩应注意如下内容:
5.1 大体积灌注桩灌注时间长,在含砂的地层中灌注时过程宜连续,一气呵成,因混凝土顶面会有大量砂浆沉淀,往往被误认为是混凝土,造成混淆。孔口返灰需确认含有碎石方可按正常灌注工法进行。
5.2 当富含地下水的砂层中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90以内,且桩顶保护桩头高度宜多留置。由于地下水丰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很少失水,与正常的灌注桩的地下状态不同,因此混凝土的收容现象明显,过大的坍落度会造成桩头沉降量很大,甚至达到1-2m。另外,由于采用水下灌注工法,导管体积相对保护桩头的体积占比很大,当导管拔出后桩头便会产生下沉。因此,在该种地层条件下宜减少混凝土坍落度,且多预留桩顶保护桩头高度,防止因混凝土的下沉造成桩顶高度不够。
新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在医药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运用大致可以包含如下步骤:
〔中图分类号〕F275;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9-0091-04
一、引言
Jensen和Ruback(1983)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引发了“并购能否创造价值”的讨论。他们对13起并购重组事件进行了总结,
认为目标公司股东在公司并购中获得了巨大收益(20%-30%)。[1] 他们的结论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争论。目标公司从重组中获得的收益是来自协同效应还是仅仅来自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失?于是一派支持“价值创造说”,另一派支持“价值转移论”。随后不少学者运用各种不同的数据来检验“价值创造说”和“价值转移论”孰是孰非。从基本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金融经济学家的研究支持“价值创造说”。
尽管并购是否创造价值的争论仍在继续,但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并购创造了价值。并购是否创造价值可以从是否提高了企业的EVA来判断。但更重要的是并购从哪些方面提升了企业的价值?通过对EVA指标的进一步分解和比较,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并购。
二、文献回顾
自Jensen和Ruback之后,大多数学者使用事件研究法来探讨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而当“价值管理”这一概念逐渐取代传统的预决算成为财务管理甚至整个企业管理中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后,经济增加值(EVA)开始被广泛应用。最近几年,我国学者已开始采用EVA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比如,张新(2003)结合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对1993-2002年的1216个并购事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并购重组为目标公司股东创造了价值而对收购公司却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提出我国经济的转轨加新兴市场的特征为并购提供了通过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潜力。[2] 舒强兴和郭海芳(2003)研究了2000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前后一年的EVA与当年EVA的差别,发现并购当年比并购前1年EVA增加的公司只占28.95%(38家中的11家);并购后1年比并购前1年EVA有所提高的公司也只占39.47%。他们还发现能提高EVA的并购发生在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投资业务以及高科技行业的公司。[3] 刘亮(2005)以EVA回报率(等于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来考察上市公司并购行为中创造的价值。他所选取的样本为1998年发生过并购的上市公司,其研究结果表明,发生过并购的上市公司并购前三年(1995-1997年)的EVA回报率明显低于没有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直到并购当年(1998年)才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没有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4]
仅仅知道EVA并不够,于是一些学者对EVA进行了分解,以便进一步判断EVA的来源。张小宁(2004)将企业的EVA经济增加值分解为五个不同关注层面:一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管理创造的EVA,记为营业EVA;二是企业对外投资创造的 EVA,记为投资EVA;三是企业融资行为创造的EVA,即通过融资杠杆降低了资金成本而创造的EVA,记为融资EVA;四是企业避税行为产生的 EVA,即把企业全部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按 33%计算所得税与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两者间的差额,记为避税 EVA;五是企业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入创造的EVA记为营业外EVA。[5]
张小宁的分解指标使我们能从不同方面审视并购的价值来源。
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1. 研究方法。
按张小宁(2004)的研究成果将企业的EVA经济增加值分解为五个不同关注层面:
(1)营业EVA: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管理创造的EVA,计算公式为:营业EVA=(营业利润+财务费用)×67%+坏帐准备+存货准备+长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准备-(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6%;①
(2)投资EVA:企业对外投资创造的 EVA,计算公式为:投资EVA=投资收益-(长期投资+短期投资)×6%;
(3)融资EVA:企业融资行为创造的EVA,即通过融资杠杆降低了资金成本而创造的EVA,计算公式为:融资EVA=(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短期投资)×6%-WACC×总投资;
(4)避税 EVA:企业避税行为产生的 EVA,即把企业全部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按 33%计算所得税与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两者间的差额,计算公式为:避税 EVA=(营业利润+财务费用-投资收益)×33%-所得税
其中,当(营业利润+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5)营业外EVA:企业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入创造的 EVA,计算公式为:营业外EVA=(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67%。
将样本各年的EVA按正负分成两组,并分别计算出这五个分解的EVA。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检验两组样本的各分解指标(或分解指标差值)的差异,差异显著的指标反映了并购中的价值来源。
2. 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
(1)《中国证券报》2000年4月14日-2000年12月29日陆续公布的《一季度重组事项总览》、《二季度重组事项总览》、《三季度重组事项总览》、《四季度重组事项总览》。
(2)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融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CSMAR数据库。
(3)Stern-Stewart公司中国网站(.cn)。
(4)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EVA直接取自Stern-stewart的计算结果。
在计算EVA过程中WACC的计算如下: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股本资本=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
EVA计算的资本= 债务资本+股本资本+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累计税后补贴收入-累计税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准备-在建工程②
WACC=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总市值)×(1-税率)+权益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市值/总市值)
其中,债务资本成本率采用5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债务资本以帐面价值计算,股权资本市值以个股总数与年末流通股收盘价相乘得到。
股本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 BETA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其中无风险利率采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我国的市场风险溢价采用6%。BETA系数来自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3. 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0年发生过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之所以选择这一年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笔者曾用事件研究法研究过1999-2000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使用2000年的样本可以对基于超常收益和基于EVA的方法作一个比较;二是Stern-Stewart公司仅提供了2000-2002年的国内上市公司EVA数据,以2000年的公司为样本可以研究并购当年、并购后两年的情况。研究样本首先建立在之前所研究过的89家主并公司和69家目标公司上,然后利用CSMAR数据库收集用于计算EVA的财务数据,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公司数据不全,将其剔除后剩下75家主并公司和57家目标公司。
四、实证结果
1. 主并公司EVA与分解EVA指标。
以主并公司EVA和分解的EVA指标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分解指标在EVA增加的主并公司样本和EVA减少的主并公司样本中的差异并不显著,仅有2002年的营业EVA和避税EVA在两个样本呈现出显著差异(表1)。这说明并购后第二年EVA增加的主并公司和EVA减少的主并公司,其价值驱动或毁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营业EVA和避税EVA的不同。
注:(1)这里仅列出了方差是否相等的Levene’s检验结果以及所对应的均值是否相等的T检验结果。即检验方差相等时sig.值>0.1取等方差假设下的均值检验结果;检验方差相等时sig.值
(2)仅列出T检验结果显著的指标。
(3)各年度的驱动指标检验分别基于该年度的EVA正负分组。
以EVA与分解指标的差值来进行同样检验的结果表明,并购第一年比并购当年创造了更多的EVA的主并公司,其价值主要来源于融资EVA和避税EVA的增加(表2)。其他年份分解指标的差值都未能反映出两个样本EVA的差异。
2. 目标公司EVA与分解EVA指标。
以目标公司EVA和分解的EVA指标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分解指标在EVA增加的目标公司样本和EVA减少的目标公司样本中的差异无一显著,这说明分解指标不能反映出两个样本EVA的差异。
以EVA与分解指标的差值来进行同样检验的结果表明,并购第二年比并购第一年创造了更多的EVA的目标公司,其价值主要来源于营业EVA的增加(表3)。其他年份分解指标的差值都未能反映出两个样本EVA的差异。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2000年发生并购的75家主并公司和57家目标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提高营业EVA是并购后主并公司和目标公司提升价值的共同来源,而主并公司还能通过避税来进一步提升价值。
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以传统的会计指标为基础的,因此不可避免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达到提升这些指标的目的。如果这些指标是与价值创造正相关的,那么即使是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提升这些指标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还应该鼓励。但是,从以往的并购实践来看,很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的仅仅是这些监管指标,却没有创造真实的价值。
为了能有效监管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建议相关政府机构在审批并购行为时加入相关的价值分解指标,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并购能创造价值的分解指标的预计情况,从这些分解指标的预计变化来判断并购是否能为股东创造价值,以避免盲目、无效率、毁损价值的并购行为。
[参考文献]
[1]Jensen, M.C., and Ruback, R.S.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3,(11).
[2]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3,(6).
中图分类号: 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profit is for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entities, how to with the smallest input for maximum profit,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he eternal theme.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ost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s a elements of the three key link to related discuss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1前言
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实行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工程建设中抓好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是项目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针对成本控制作为施工项目管理中心三个关键环节
2.1事前控制
确定目标成本和进行成本预测,是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利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发现偏差,预防纠正,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1)提高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并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要加强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使每个人明确,成本控制不单是工程核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和项目部的职责,而是全体建设者的共同任务。只有真正树立全员控制、全方位控制、全过程控制的观念,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是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经验。由具有一定管理权限企业内部单位,统一责、权、利,控制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由施工企业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负全责。细分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形成全员、全方过、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严格考核、将罚分明。通过成本指标,及时发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3)搞好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工期、质量目标、技术措施等指标,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这是工程成本考核中确定目标成本的重要依据。
2.2事中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照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具体包括合同控制、人工成本控制、材料费控制、机械费控制、质量和安全控制等内容。
(1)合同控制与索赔管理
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线,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既要加强总承包合同合同管理,又要加强分包、分供的管理。鉴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施工企业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拟订数份标准合同文本,经过专业的法律顾问和企业内部评审,将所有经济业务纳入合同管理,保证合同或协议的质量,真正起到全方位监管的作用。一般项目施工工期较长,各级段差异较大,履约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研究合同,正确行使合同赋予的权利;另一方面要重视合同履约过程中的索赔置理,随时关注现场动态,做好索赔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变更新增项目,必须有建设单位书面签认的设计图纸变更,并及时协商确定价格,以便索要工程款。
(2)人工成本控制
人工费占全部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有严格控制人工费。在施工开始前,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也应据此排出每道工序的民工用工计划,并与民工负责人商议并落实;在工程开工后,及时调整派工不当、安排不合理的现象,视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民工上岗;此外,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施工工序定工期、定质量、定人工量,由民工分段承包施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管理的许多麻烦,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项目部内部人员要例题配置、加强管理,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除特殊岗位由专人负责外,其他岗位尽量采用一人多岗。
(3)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通常的作法是按量价分离的原则,要注意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第三,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
二是由采购部门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合理组织运界,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第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和,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降低材料储备。
2.3事后控制
当工程竣工后,一是要整理完整的技术资料,为竣工决算提供前提条件;二是要及时追收工程款,促进资金早日回笼;三是要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l)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移交
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明确的界定,因此,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归档,才能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要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
(2)加强应收帐款管理
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结算,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专人负责与建设单位联系,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甲方,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
(3)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强化成本核算管理,坚持预算成本核算原则,坚持实际成本核算的原则,提高核算质量。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责任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的原则,提高成本节约意识。
3总结
总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目标管理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前言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的优劣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施工管理又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人员不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在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劳动人员非常多,并且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要相对简单,所以很多施工人员都是无证上岗,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使得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同时不具备专业技能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施工时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影响。
1.2 设计图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图纸在设计期间也同样有很多问题存在,因为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开始,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纸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对工程的后期建设有着致命的影响。但是在很多时候图纸设计人员存在马虎态度,或者是没有将全方面的考虑工程框架结构,致使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纸存在很多弊病,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1.3 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为了确保工程建设期间的建设安全和建设质量,我国有关单位制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但是这种体系只是被动的监督管理,是一种较为程式化的监察形式,不具备多元化的管理和监督模式。
1.4 建筑耗材的质量监管问题。建筑耗材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建筑耗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其质量不但影响着工程建设工程中的质量,同时对后期的使用也有着致命的影响。所以,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将材料质量关把好,监控材料生产、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材料选择方面,应该对供货商提供的建筑耗材进行严格的筛选,检测耗材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等。
1.5 薄弱环节施工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建设期间,薄弱环节指的是施工组织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具有较大难度的环节和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建筑项目。
1.6 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各部门职责、权限界定易出现交叉和混淆,工作冲突增多,内耗加大。人财物等资源不能统筹调配使用,易出现因争夺资源或资源不能物尽其用而造成的浪费现象。此外,重复而繁杂的内、外部审核,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增加了企业的审核成本、审核费用。
1.7管理阶层内部存在缺陷。管理阶层是一个企业的领军部分,但是有些干部领导利用自己的职权为所欲为,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造成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存在缺陷。
2 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控制
2.1 会审图纸阶段。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会审工作应该与整个工程的施工阶段紧密相连。其不仅仅是工程建设前期的准备阶段,同时其也是保证工程后期顺利开展建设工作的基础,所以施工组织一定要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将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会审,检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能否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只有这样做才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步骤和建设质量按照图纸说描述的内容进行,保证工程交工的使用质量。
2.2 建筑耗材的管理措施。施工组织在选购建筑耗材时,必须要对耗材供应商贩卖的建筑耗材质量进行审核,在选择耗材方面应尽量选择大厂家,只有在满足耗材质量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购买。同时在建筑耗材进入施工场地后,应该将耗材的养护工作做好,避免在材料进场后出现腐蚀、损坏等情况影响建筑耗材的质量。而且在耗材即将投入工程建设中时,质检人员应该对将要投入工程建设的耗材进行抽样检查,保证材料质量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
2.3 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在工程施工期间,必须要将机械设备的性能保证好,应定期对工程施工设备进行检测,将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上来,是工程的建设进度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施工组织一定要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重视起来,成立专门的保养和维护部门,将设备管理工作做好,保证工程施工进度。
2.4 从业人员的管理措施。工程建设的一线员工与工程建设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十分细致。工程施工人员包括了各个岗位的在职人员,在建筑项目施工之前,施工企业一定要向工程建设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人员了解工程建设的质量需求,同时要对施工人员在不同的时期应根据工作进程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培训。主要的培训内容应包含:(1)全员基本知识培训;(2)对内审员和骨干进行标准和审核知识培训;(3)对编制体系文件的骨干进行文件编制的培训;(4)在不同层次开展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宣贯培训;(5)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指导文件的培训。同时施工单位应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质量好坏一个样的工作思想,对于在工程建设期间表现良好的施工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而对于在施工期间以消极态度工作的施工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处罚,将员工的自律性培养起来,同时通过奖金鼓励等方式促进员工的赶超比拼意识。与此同时,建议施工单位在任命基层干部时,应该根据基层施工人员平时的表现任命,通过考核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工作绩效任进行提干,切不可出现任人唯亲的不断,从而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5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和评估体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分项完成的时间都不一样,所以就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和评估。监管每个分项工程的施工周期,保证工程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符合工程建设的基本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将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提升上来,确保施工单位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2.6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者要制定适宜的管理方针,建立并保持分层次的文件化体系,强调“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思想,强调系统的信息沟通;要求采用适当的管理技术,注重体系实用性和有效性原则。首先,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管理者对建立、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有充分的认识,对其复杂性、艰巨性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一如既往地对此项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各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明确是保障。应成立领导小组、业务工作组,明确职责。还应该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职能的分配,明确体系中各相关组成部分相应的职责和权限;策划与配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人力、物力、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资源策划和资源配备。
2.7实施效果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进行一次覆盖标准全部要求和所有部门的内部体系审核,并组织责任部门进行跟踪验证。开展管理评审,评审一体化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完成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具体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使工程质量有所保障,不但可以提升建筑施工单位的社会形象,是企业更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因此作为相关从业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
参考文献:
尽管“景观”一词已经有“文化”延伸内涵,但发展“文化景观”这一新遗产类型是为了明确表达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其景观中所存在的物质和非物质价值。文化景观定义:“是文化财产(cultural properties)的一种,代表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品”。它证明了人类社会和聚落在时间历程中的进化,这种进化发展的过程受到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内部或外部力量的限制或机遇的影响。文化景观概念的关键在于,它是人类文化与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在地理一文化语境下的多样性表达。
文化景观在物质层面涵盖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个领域,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其定义直接决定了“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特殊性。它不同于文化遗产对三大价值即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估体系,而是强调“文化景观”类型的遗产地具有文化价值(cultural values in landscape)和自然价值(natural values of cultural landscapes)。这一观点的形成是因在文化景观保护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文化景观提名地不僅符合文化遗产价值标准,同时符合自然遗产价值标准。这使得文化景观价值难以按照以往的评估标准而划定,从而发展出符合文化景观遗产特点的价值评估体系。文化景观的文化价值强调了景观的历史可识别性(historical identity)和它保持着作为一种可延续的记忆的属性。文化景观可能与当地居民的活态传统(living tradition)直接联系,也可能存活于人类的记忆和想象中;并与场所名称、宗教和民俗等密切相关。文化景观的自然价值在于它的保护有利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持或增加遗产的自然价值;并且遗产地所延续的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景观虽带有景观一词,但它的自然价值并不僅限于遗产地的景观价值或美学价值。考察文化景观类型遗产地时可以发现,当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顺应自然环境条件时,遗产地的景观必然是和谐美好。
1 问题起因
同事开设了一节《酯 油脂》的教学研讨课。在评课环节,大家对乙酸乙酯中“酯”字的读音产生了争议:念“zhǐ”还是“zhī”?笔者翻出了商务印书馆发行、2013年修订的第六版《新华字典》,确认应念“zhǐ”。虽然平息了争论,却惊讶地发现对“酯”的释义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酸分子中能电离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新华字典》是从酯的生成机理角度进行释义,但从化学专业角度看,这一释义值得商榷。
现代化学通过同位素示踪法,对酯化反应的机理已达成了共识:“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所以建议“酯”字的释义修改成“酸分子中的羟基(-OH)被烃氧基(RO-)取代而成的化合物(RCO-OR)”。根据新华字典的释义,RCOO-H的氢原子被烃基(R-)取代的产物是RCOO-R,但这只是“形似神不似”。
笔者突然来了兴致,上述例子仅仅是个案吗?是否还存在类似的错误?于是翻找与化学有关的字词,将值得商榷的释义整理如下。
2 对部分字词释义的商榷
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剧臭的气体(第4页)”。
化学中认为氨气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虽然“刺激性”和“臭味”都会令人不快,但产生的人体感受却不尽相同。“刺激性”气体会对呼吸器官或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而让人呼吸困难、咳嗽。氨气“会对眼及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眼结膜、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发生喉头水肿及肺水肿,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所以,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淀粉:“一种不溶于水、很微小的颗粒(第99页)”。
如果淀粉不溶于水,那淀粉溶液(化学上用于检验碘单质)该如何配制呢?高中化学教材选修第三册(1995年10月第二版)第94页提到“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它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有一部分淀粉会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
所以,淀粉是很微小的颗粒,不溶于冷水,但部分可溶于热水。
酸酐:“是含氧的无机或有机酸缩水而成的氧化物(第146页)”。
酸酐分为无机酸酸酐和有机酸酸酐两种。
无机酸酸酐是指无机含氧酸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如SO3是H2SO4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又被称作是H2SO4的酸酐。
有机物酸酐是羧酸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缩合而产生的有机物。如两分子的乙酸分子脱水生成的乙酸酐(CH3CO)2O,从组成上看它就不属于氧化物。
建议修改为:“无机含氧酸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或者有机羧酸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缩合而生成的有机物,称为酸酐”。
另外,某些有机酸分子缩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却不是酸酐,如甲酸(HCOOH)分子内脱水生成CO,但CO却不是HCOOH的酸酐。
焓:“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含的全部热能(第178页)”。
焓没有确切的物理意义。热力学上把压强和体积的积与内能的和定义为焓,即HU + PV。所以不能把它误解为物质所含的热能。
碱:“化学上称能在水溶液中电离而生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第225页)”
众所周知,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卤:“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是氯化镁、硫酸镁、溴化镁及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供制豆腐用(第316页)。”
认为卤水有毒,是受了一些文学作品的的影响。如影片《白毛女》中白毛女的父亲杨白劳就是喝卤水自尽的。但卤水有毒吗?据百度百科介绍:“大量口服或误服,也可以导致严重中毒。盐卤对皮肤及口腔、食管、胃粘膜腐蚀作用很强烈,口服后即出现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口干、痉挛性腹痛、腹胀、腹泻,可伴有头晕、头痛、皮肤出疹等,……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呼吸麻痹和休克,以致循环衰竭而死亡。”所以卤水中毒,是因为过量摄入后的生理性反应,而卤水自身的毒性。生理性中毒,与摄入量有关,如短时间内过量摄入水会引起“水中毒”,但我们不会说水有毒。
炔:“有机化学中分子式可以用CnH2n-2表示的一系列化合物(第417页)”。
有机化学是根据有机物定结构――官能团,而非分子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因为有机物存在复杂的同分异构现象。满足释义中CnH2n-2的可以是炔烃,也可以是二烯烃,如丁二烯分子式是C4H6。
所以,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
类似的错误还出现在《新华字典》第522页的“烯”字的释义中,也应作相应的修改“烯烃是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3 小结
新华字典是中国最畅销的字典,销量超过3亿册,在字词的读音、字形及释义上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于非专业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新华字典》是一条极其重要的了解科技名词的途径。所以《新华字典》对专业性较强的字词的编辑应追求极其的仔细和严谨,让每一释义都能承担起科学普及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新华字典[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5月第9版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5版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明确项目质量控制是项目经理的重要职责
在工程项目上,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所负责的项目拥有与公司经理相同的责任和权力,所以项目经理不仅要管好人、财、物,管好工程的协调和工程进度,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质量的控制,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为企业赢得声誉,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后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项目经理而言,项目质量的控制,不单是对项目本身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部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认真抓好工程质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界定
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企业质量管理同项目质量管相比,其形式、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在面对两种质量控制时要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这样才能为项目质量管理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范围,使项目工程质量得到合理有力的控制。
市政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虽然互相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不同概念和层次的管理,在管理主体、对象、内容、手段诸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或相关职能人员;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是总体施工任务,而项目质量管理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及相应的人和物等生产要素,重点是工序质量的管理;企业从总体角度出发,就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组织、制度、重点工程等进行管理,而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渗透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它在时空上和项目施工交织在一起。因此,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合格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企业质量管理则是间接管理和控制,主要以监督、检查、检测、指导为手段。所以,市政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而项目质量管理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项目管理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使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涵义更明确地阐明了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因此,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性形成的因素进行管理都是项目质量控制的范畴。
3.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控制是一定的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监督、检查、引导和纠正,使其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管理行为。所以对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
3.1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
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将专职质检管理人员设在项目经理部,正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3.2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
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已由工程承包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例如为了达到某项城市道路工程的优良,就必须要达到各种预埋管线、路基、基层、路面等分项工程优良,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工程的优良。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部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 就要依据相应的技术标准,对实施工程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计划措施,来保证目标质量的实现。
3.3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
控制活动的实质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准备创优质工程却没有计划和措施;准备克服某项质量通病却没有预定的标准;甚至有了计划和标准也不执行,施工中只凭经验和想当然,这样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
3.4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
质量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施工的延续而延续,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在全过程控制中,特别需要重视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4.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市政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可以依据“TQC”中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管理的理论和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4.1工作质量的控制
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责权利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4.2工程所用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4.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带有计量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标定,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4.4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市政工程施工不象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市政工程施工工程量大,隐蔽工序多,共同操作的人员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使市政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通过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实施全面监管,设置专职质检员检验把关,采取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管理控制项目全过程
5.结束语
总之,项目质量控制与企业质量控制不同,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赋予项目经理相应的权利,明确其相应的职责;项目质量管理中要以人为本,要以提高全员素质和质量意识为前提抓工程质量;在施工全过程中,要严格目标计划和规范的执行,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按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奖惩制度,严格检查检测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工程的质量,发挥“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