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40: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60-01
林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三大战略任务。自治区党委把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作为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疆各族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坚决保护好全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做好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可为编制各项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及保护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源数据[1-2]。
1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变化情况,评定森林经营利用效果,为编制林业规划、设计、计划,确定森林经营措施和安排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3]。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基本图、林相图、经营规划图及资源变化图;森林资源变化分析说明;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表;林地林权证明资料;森林资源统计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卡片、簿册;森林资源各项调查、科研、经营的文件和经营总结资料等[4]。
2 存在的问题
各山区林场均设有资源林政科,科室有3人以上编制,有相应的资源档案室。但多年来各场对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仅限资料存入档案室,基本上未对林班的台账进行有效更新,资源数据较陈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年清、二年变、三年乱”的现象,未能充分反映该区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
3 建议
3.1 充分利用新二类调查成果,及时更新森林资源档案数据
2009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委托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新疆林业规划设计院等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林业勘察设计院,全面完成了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所辖25个国有山区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摸清了新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家底。各项数据都已更新到2009年度资源数据,数据资料已交付各场,为各场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带来了有利条件。以此为契机,及时更新资源数据是比较容易进行的。
3.2 开发适合新疆山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与财务管理一样,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应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软件,应保证其可操作性较强。应对适合新疆山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特点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开发,如编制森林资源蓄积消长变化程序,将各场森林资源以林班为单位,将二类成果中提供的各树种林木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龄的年平均生长率或年公顷生长量等森林资源蓄积消长变化因子编入程序,操作上较为简便,保证每年均可进行数据的更新。这样,不但保证了各林场资源数据计算的迅速、准确,实现了全疆山区森林资源数据共享,还方便查阅[5-6]。
3.3 各项林业工程建设都要抓好工程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林业局抓好林业六大工程、推进林业五大历史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7]。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为全力推进以防沙治沙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结合新疆当地实际,通过对正在实施的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细化、具体化,提出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新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涵盖了新疆山区、平原绿洲及绿洲边缘荒漠的广阔区域,通过十大林业工程的实施和推进,能够有效保护和增加新疆的森林资源,进一步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更加有效地为各族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显著地发挥林业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王帮霞.仁怀市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与更新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9):201.
[2] 郑洪军.浅谈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J].辽宁林业科技,2006(2):48.
[3] 郭丽岩,夏鸿喜.森林资源监督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2005(2):51-52.
[4] 金昌仙.信息时代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3(S1):69-70.
中图分类号:S7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65
众所周知,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不仅仅因为它是自然界的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饲料以及各种原材料;更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人类呼出的CO2,转化成人类所需要的O2,还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含蓄水源,保护水土流失,减少噪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样,森林资源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可以提供各种旅游环境、栖息场地等。所以,保护森林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因为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新闻会的资料透露,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4,全国各地森林覆盖面积不一,森林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低下。
全国第6次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比此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大概达到18.2%,但是仍然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5,居世界130位;人均森林面积也只有0.13hm2,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7.95hm2,居世界首位。我国森林从东到西分布不均,东部森林覆盖率约为34%,中部地区为27%,西部仅为12%。
2 森林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
我国森林资源增长缓慢,森林质量低下,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森林资源人为破坏程度严重,增长速度缓慢,是目前森林资源出现的两个突出性问题。
森林资源在保护上具有很大的难度,也不便于监督管理,有些人肆意破坏森林,砍伐树木,采集矿产,猎杀动物,使得森林资源财产遭受损失,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虽然近年来提倡退耕还林,但是不少开发商还是征收土地、林地来用于工程建筑,以及不少采矿、采石,造成林业面积不断减少,森林环境遭受破坏,长时间不能恢复;人类不但不严格遵守森林保护法,反而进行超限额的采伐、违法运输加工木材,并且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虽然引起了林业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但是这种现象还是难以制止;森林环境质量下降。由于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的可调控作用就受到了限制,污染的空气不能被森林完全吸收,弥漫在大气中,被人类吸入,造成各类呼吸疾病。树木的减少,在暴雨天气,雨水冲击,土壤不能被加固,随着流失,造成林地贫瘠,植被生长困难。风沙不能有效阻隔,污染了空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3 对于开展森林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我们相关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做了不少保护性工作,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并不是短期内造成的,它有着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那么如何保护林业资源,防止森林犯法遭受破坏,改善森林环境,就成了我国林业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对林业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森林法》以及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是人民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增加人民森林保护意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各种形式的森林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森林法知识,强化森林管理。并且能够深入各城市、乡村、山区等地区,对当地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以及进行森林保护意识教育;完成林业管理体制,加强林业执法队伍的建设。对于触犯森林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惩,作为案例对各级执法人员以及人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得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断优化队伍建设,达到更加合理、有效管理森林资源的目的。对涉林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强化森林管理、土地管理,依法打击各种事业、企业、个人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利用,拒绝各种非法商业建筑、工程建筑,土地破坏,对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要依法严格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做好森林防火管理。由于全国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森林旅游活动,游客由于缺乏森林法律管理意识,容易破坏树木,带火种上山,这样容易造成森林火灾,而且森林地区交通不那么通畅,一旦发生火灾,处理起来就相当的困难,损失就会相当严重。建议各林区建立火灾管理区,购买相关现代化设备。各林业区建立联防站,做好联防工作,一处着火,多处救援,能在第一时间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森林保护工作室我国林业资源的一项重要保护工作,无论是从社会长远发展还是自身利益出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森林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会保护自然资源,是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为人类社会的生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人类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85
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才可以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实现林业资源的有效供应,改善环境,实现森林面积的增长,使生态环境得以不断的优化。
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2.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作为森林管理部门,必须在森林管理上严格要求,要将国家所制定的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条文及规定作为执法之依据,并认真执行下去。必须重视限额管理,将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作为基层森林主管部门,要严格做好林地保护措施,贯彻执行林地保护制度,一旦发现林地被私自占用等行为,要果断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决不可放任林地的非法流失和逆转。
2.2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2.1 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想要改良生态环境,扩大绿化造林影响,必须重视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因为只有病虫害得到控制了,森林资源的质量才得以保证,森林产业的发展也才能持续下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前提便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要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要保护好森林资源,那么就要从防治森林的病虫害来着手。
2.2.2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为此,一个全国性的、运作灵活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体系就亟待建立。通过该体系,不仅可以实时了解全国病虫害的发展情况及动态,做出预报或预警,而且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上也能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只需要将掌握的病虫害情况与林木资源状况结合起来并与气候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即可;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也可以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监测来进行。这项工作的实施要得到森林部门的重视,才能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在进行调查监测时,不可掉以轻心或走形式,必须将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该项工作的终极目的来执行,一旦发现情况,必须及时处理,绝不姑息养患,使情况变得不可控制。
2.3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2.3.1 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
除了病虫害之外,对于森林资源破坏更为严重的是火。因为一旦爆发火灾,森林的严密性及易燃性会使得火势无法控制,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各级部门齐心协力来狠抓森林防火工作。要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制订森林防火预案。使各级都承担责任,使责任细化并分解到各级部门,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
2.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森林的火灾除了天灾外,很大部分是人为引发的。在引发的人群中除了有些人是故意为之,其他的大多是因为缺乏防火意识。所以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重视森林防火的意识的宣传。要利用一切宣传手段进行防火宣传,特别是一些偏远村庄及山上作业点,更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各驻村干部和护林员要对所辖区域内的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使之打消纵火念头;对于儿童及精神病人这类无法进行良好宣传的人群,要进行实时监护,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2.3.3 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和弄火行为
林区内,必须禁止烟火。倘若生产所需,则要事先申请防火指挥部取得批准,不然当按擅自用火处理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处以罚金。必须规范从事林内生产作业的人员行为,在工作时严禁抽烟和弄火。要将他们的责任明确下去,使之具有深刻的防火意识。
2.3.4 建立防火队伍,健全防火预案
要想防火工作顺利开展,就要未雨绸缪,做好应急准备。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防火队伍,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督察组、后勤组;要制定并完善防火预案,一旦发生火灾,即刻按照预案进行扑救工作,做到临危不乱,减少森林损失。
3 结 语
森林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好森林资源,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就要深刻认识到森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做好森林保护措施,加大森林防火宣传,组建森林防火队伍,制定森林防火预案,降低森林火灾损失,保护国家财产。作为森林部门,要明确各级职责,将责任分化下去,使每个人都重视起来。也要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至2012年4月,A省B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批准逮捕案件246件348人,其中涉嫌刑法中规定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罪名案件19件41人,并全部批准逮捕。这些情况说明目前森林资源(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岌岌可危,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 案件特点
根据对A省B县人民检察院2010年以来所审理批准逮捕的19件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的分析,呈现以下的特征:
1、罪犯的总体素质较低。在41名罪犯中,有22人是小学文化,17人是初中文化,2人是高中文化。其中小学、初中文化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5.12%。
2、年龄结构呈现两个极端并偏大龄化。年龄在35岁以上的有36人,25岁以下的有4人,25岁至35岁之间的只有1人。年龄在35岁以上占总人数的85.7%。
3、团伙犯罪较多。在19件案件中,16件案件为团伙犯罪,涉嫌多人,占总案件数的84.2%。从往日的单独一人作案变为团伙作案。
4、农民、无业人员占大多数。在41名罪犯中,农民31人,无业人员9人,个体1人。农民、无业人员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97.6%。
5、单个案件涉嫌的罪名较多。此类案件一般涉嫌多个罪名。如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一般会涉嫌到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非法运输国家重点保护罪等。
6、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危害大。此类案件涉及普通树木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通常数量都较大。如在谢某滥伐林木案中,谢某滥伐林木77.974立方米,折合立木蓄积111.41立方米。在廖某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中,廖某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将45株野生的香樟出售。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我国的森林资源。
7、犯罪动机由原来的自用转变为以牟利为主。在受理的19件案件中,罪犯都是将非法所得的森林资源用于出售。
二、原因分析
1、刑罚较轻。(1)森林资源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对于只具有经济效益的一般财物而言,对破坏森林资源的刑罚至少得和侵犯财产的刑罚相当。但在刑法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在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罪中,盗窃罪的最高刑为死刑。但在刑法第345条规定的盗伐林木罪中,盗伐林木的最高刑为十五年有期徒刑。(2)刑法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罪名中,有两个罪名是选择性的罪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行为的力度。如,若罪犯只触犯了非法收购盗伐的林木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罪犯既触犯了非法收购盗伐林木罪,又触犯了非法运输盗伐林木罪,情节特别严重的,还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犯罪份子的违法行为。
2、刑罚的种类不够完善。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型。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但在刑法中对森林资源保护的立法只规定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三种主刑及其罚金一种附加刑,没有规定无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这样的刑罚种类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来说种类偏少,过于单一。对于情节恶劣的犯罪来说这种威慑力是远远不够的,起不到应有的法律效果。
三、立法完善
1、完善相关的刑罚。(1)破坏森林资源比侵犯财产的危害性更为严重,与一般的财产相比,森林资源还具有生态价值,因此建议给予严重的处罚。对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可以比照侵犯财产的犯罪进行量刑,以更好的打击犯罪,保护森林资源。(2)对于选择性罪名,若触犯了两个或多个罪名,建议从重处罚。如,若罪犯既触犯了非法收购盗伐林木罪,又触犯了非法运输盗伐林木罪,相对只触犯了非法收购盗伐林木罪的罪犯,此类罪犯建议从重处罚。
2、丰富刑罚的种类。刑法中对于保护森林资源规定了三种主刑和一种附加刑,只有自由刑和财产刑。这对于一些作案手段复杂、主观恶劣的犯罪份子来说这种惩罚力度是不够的。因此建议丰富刑罚的种类,增设适当的主刑和附加刑。
3、规定非刑罚处罚方法。刑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刑罚虽然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且在实践中,常有无法可依的情况出现。因此有必要规定非刑罚处罚方法,以达到打击犯罪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了非刑罚处罚方法。非刑罚处罚方法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轻微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教育性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如:训诫等;二是民事性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如:责令赔偿损失,恢复植被之类的栽树判决等;三是行政性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如: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等。
参考文献:
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红崖子沟乡政府坚持林业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快森林培育,发展林业产业,加强资源保护,强化依法管理,深化林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全乡林业用地面积12 937.8hm2,乔木林地面积160.9hm2,灌木林地183.6hm2,未成林造林地2 832.9hm2,森林覆盖率达1.9%。现就该乡林业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取得的成效
1.1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推进,为生态乡建设奠定了基础
红崖子沟乡林业建设始终突出生态建设这一主题,以生态工程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战略,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使红崖子沟乡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1.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保障各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资源林政管理。积极做好林地征占用的审核、报批工作,服务、服从于红崖子沟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森林防火进一步加强。乡政府更加重视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与各村、户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把森林防火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明确了森林防火责任;健全了森林防火指挥和扑救机制,成立了各村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并进行扑火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配备森林防火必需的设施设备,做好后勤保障和应急准备。三是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森林火灾肇事者,视后果轻重分别作出批评教育、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理。先后开展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了森林资源。
2存在的问题
2.1对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与当前林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尚有差距。一是林业发展规划滞后。多年来,林业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林业产业规划、林地利用规划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导致林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无序性。而林业因为生产周期长,更加需要有科学长远的产业规划的指导。二是对林业总体上存在重取轻予现象,索取太多,反哺太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林业投入产出周期较长,所以社会资本对林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投入总量远远不足,导致林业总体产业化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林业粗放经营现象较普遍存在,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效益不高。
2.2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一是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木材流通领域违法犯罪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二是影响森林安全的因素较多。森林火灾、气象灾害、森林病虫害等防不胜防,森林生态安全面临较大的威胁。三是林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突出。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加强林地保护;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征占用林地的压力越来越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缺少有效衔接,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造成林地无序开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林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3发展建议
3.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林业发展规划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认真审视当前林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在生态乡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三是增加林业投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年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提高林业建设项目的扶持标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将林业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林业发展意识[1,2]。
3.2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进一步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质量,增强其生态功能。二是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工程和村庄绿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3,4]。
3.3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07302
1 引言
铜鼓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湘赣两省交界处,东与宜丰县毗邻,南与万载县接壤,西连湖南省的浏阳县、平江县,北靠修水县,地理位置为北纬28°22′~28°50′,东经l14°05′~l14°44′,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霜期较短。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3.2hm2,森林覆盖率达86.42%,属典型的山区县。
全县总人口为135 92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05 205人,占77.4%,人均拥有土地1.3hm2,其中人平山地1.0hm2。全县辖13乡(镇、场),85个行政村。据统计,2006年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2010年度全县财政收入2.6亿元。农民来自林业的年均收入达到4 365元,其中来自于以杉木为主的木材生产和加工的收入占50%以上,林业产业已成为铜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十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54 796hm2,林地面积138 694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9.61%,有林地面积132 364hm2,占林地面积的95.43%,森林覆盖率86.42%,林木绿化率86.95%。有林地中纯林40 394hm2,混交林67 215hm2,竹林24 756hm2。全县乔木林面积107 609hm2,蓄积832.493万m3。其中幼龄林4 538hm2,蓄积21.008 1万m3;中龄林51 859hm2,蓄积363.222 6万m3;近熟林25 976hm2,蓄积222.631 7万m3;成过熟林25 236hm2,蓄积225.630 6万m3。
2 森林资源整体评价与分析
长期以来,铜鼓县森林经营总体趋势为投入少,索取多。天然林多,人工林少,天然林87 759hm2,占乔木林81.55%;森林亩均蓄积量较低,仅5.1m3;林分结构单一,阔叶林、混交林比例低,纯林多,纯林占乔木林比例达37.5%。
虽然铜鼓县进行宜林荒山荒地改造,进行植树造林以后,全县的林木年平均生长量大于年消耗量,实现了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的同步增长,为铜鼓优化环境和林业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也应当注意到,部分地区还存在不适地适树、林木结构单一、林分质量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森林群体功能还不能适应优化环境要求,森林利用方式单一,加工粗,林产业规模小,主导产业滞后等问题。林业产业还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全县森林资源的动态分析后所表现的问题而言,全县的现有林地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林业用地的征占较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破坏了森林植被和森林景观。
(2)森林结构不尽合理。树种单一;龄组结构中幼林、近熟林多,成过熟林少;林分单层林多,复层林少,林相简单;林分质量低、单产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总体质量不高。
(3)过度依赖木材生产,加剧了资源危机。木材生产是铜鼓县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从而造成过度依赖木材生产、大量地采伐使得资源危机不断加剧,森林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由于多种经营生产能力低下,导致林区资源的综合利用较低,大多数林区资源都未得到开发利用,资源浪费较大。
3 加强铜鼓县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保护好有限的森林资源,提高现有森林资源质量,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利用好森林资源,是今后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应强化资源保护和管理,保持资源增长势头,任何时候,资源都是基础;经营中努力使森林生态功能和经济取向的协调(如现行的限额采伐)相平衡;实施分类经营,加大商品林的培育和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林业多资源经营和多产品的适度利用、加工、增值,宽松林业内部经济环境;目前全县中幼龄林较多,不能涸泽而渔,要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山区综合开发和林农脱贫结合,拓宽林业领域,减轻林业资源保护压力;新的经营体系要有相当部分划为公益林,作为商品林的也要按生态经营要求增加稳定性,提高单产,提高群体调节能力。
对于铜鼓县目前的具体工作而言,应加速疏残林改造,减少疏林地的面积;加速丰产林营造步伐;加紧幼林抚育间伐;扩大竹林、速生阔叶树种的营造比例;必须做到当年更新或次年早春更新。
3.1 加强保护林地资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城市、交通建设用地需求日益扩大,林地征占用的压力会随之增加,依法保护和管理好现有林地资源成为林业部门重要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审批程序和做好林地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防止林地的无序使用。
3.2 加强森林资源结构改造力度
要使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功效,就要加大现有林相改造力度,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做好林相改造规划,对商品林实行低产改造,种植速生丰产树种,提高林地的单位经济价值;对生态林实行生态景观改造,多树种结合,种植“长命”树种,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等级。
3.3 加强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火灾是森林的最大“敌人”,人的活动频繁,加大了森林防火的压力,要科学地做好防火林带建设规划,在山脊和山脚进行高标准建设生物防火林带,以防范于未然。合理种植混交林,提高森林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3.4 合理开发和利用林业的游憩资源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森林的游憩功能突显,成为现代林业功能的一个新亮点。铜鼓县森林面积大,且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这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县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开发非木质产品和发展森林旅游的基础。加上铜鼓县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红色旅游又为铜鼓县开发非木质产品和发展森林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建议从现在起,在林业的发展战略上,要十分注重林业游憩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大力引进这方面的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积极稳妥地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非木质产品;同时,加快铜鼓县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筑巢引凤,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投资开发森林旅游。
参考文献:
[1] 亢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林业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认识,人民群众越来越认识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大力发展林业建设,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说林业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对林业资源的使用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必须将林业可持续发展观深入到林业的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发展政策,最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实现林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完善的建议
我国十分重视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相继颁了布《森林法》、《草原法》和《水土保持法》等,在林业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有些法律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和理顺,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森林法赋予林业主管部门定期监测全国森林资源消长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的职责,是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以借鉴前苏联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为起点,通过60多年的艰苦努力,形成了我国一类清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年1次)、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10年1次)、三类调查(采伐及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为主体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目前,我国的一类清查已进行了6-7次,二类调查根据各县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大多进行了2-4次,三类调查在每个县级林业部门每年都在局部范围内开展,从这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活动中获取的数据之多、时序之长、数据种类之丰富、涉及区域之广,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对于这些资源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更新处理、信息分析提取、数据加工运用却成为了资源动态监测的瓶颈,调查的次数越多,数据越丰富,我们甚至越更容易迷失在浩繁的数据中无可适从,不知取舍,理不清头序。本文试图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过程和环节控制的角度,来探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提出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议,以期为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建立具有法定效力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总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上下一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目前林业各类监测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大体可分为6大类:森林资源、荒漠化(沙化)及石漠化土地、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生态定位监测和森林火灾监测及森林病虫鼠害监测、森林资源管理核(调)查等专项监测。由于各类监测工作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林业与生态建设的需要而逐渐开展的,因此,目前基本形成了各成一体、手段各异、标准不一、相对独立的格局,导致采集的信息关联性弱、可比性差,时效性不同、协调性不好等,难以形成较高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难以全面满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生态状况综合信息的需求。如果把纷繁复杂的各类监测数据比作米粒,那么我们现在急需要的就是一个装米的萝筐——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不可能一蹰而就、一步到位,技术和手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目前的现状是我们一直在寻找最好的那只装米的萝筐,却一直连一个破烂的萝筐都没有,当初珍珠一样珍贵的米粒却已经霉烂变质。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并强制性颁布实施,显得尤为迫切。一个统一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不仅为我们搭建起收集整理繁杂数据信息的基本框架,而且也使得信息数据的获取、加工成为可能。近年来,通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建立起来的全国林地一张图,可以作为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基准,以林地一张图建立起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
鉴于森林资源数据的特点,基础数据库还必须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统一:(1)必须具有明确的正式官方地位。森林资源覆盖率、林地保有量、生长量等等重要的林业数据,必须以此数据库作为基准依据,避免一地多库,数出多门,各自独立运行。(2)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必须是基于GIS的大型海量数据库。它的文件结构、字段结构、代码表、系统平台和数据格式是公开的,并且允许第三方开发应用于该数据库的管理软件。(3)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是其他专题监测数据库建立的基础。必须明确如何在基础数据库之上建立,荒漠化(沙化)及石漠化土地、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生态定位监测和森林火灾监测及森林病虫鼠害监测、森林资源管理核(调)查等各类专题数据,都需要在形成正式成果后,与基础数据库进行地理关联。
2 建立数据库年度更新的标准化方法和制度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96-01
200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彭阳县启动实施,初期工程实施面积3.34万hm2,到目前为止,工程实施面积增加到7.27万hm2,工程覆盖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808个村民小组、10 996个造林小班,每年落实管护人员达131人。
1 主要措施
1.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工程建设成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由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副局长、森林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森林派出所、天保办、林业站等人员为成员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小组,负责每年工程目标、任务、资金、责任的落实。二是县委、政府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纳入各乡镇和林业部门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三是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工程规划和年度作业设计;检查、监督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监督或直接查处毁林案件;负责天保工程项目的检查设计与工程档案的管理。
1.2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通过刷写墙体标语、重点区域树立宣传牌、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发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法律法规、政策等,使天保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林护林的良好氛围。
1.3 强化管护,确保安全
一是认真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每年按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任务,落实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地块,实现“四无”和“四落实”。同时,每年注重护林员的上岗培训,进一步完善护林员周年管理和护林员考核办法,使护林员的管理更加规范。二是依法严打涉林违法行为。森林派出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林地偷牧、非法占用林地、开垦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三是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按照“谁管辖、谁负责”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逐级签订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责有人担”的防火机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四是加强森林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在各乡镇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站,按时测报森林病虫鼠害和有害生物发生动态,根据监测预报结果,有组织地对鼢鼠、沙棘木蠹蛾、春尺蠖及野兔等病虫害和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确保林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4 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工程实施后,在执行好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的同时,紧紧围绕新时期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目标,总结经验,认真完善和制定了《护林员管理办法》《天保工程管护人员奖惩制度》《天保工程巡山管护制度》《天保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等,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健康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1.5 发展林下养殖,提高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
为提高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从增加护林人员收入入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自2002年开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开始在各护林点放养土鸡,由于土鸡主要以林地中的虫和草为觅食对象,投入的人力少、成本低,而且效益较好。目前,林区放养土鸡的数量每年维持在10万只以上,年收入突破500万元,创造利润100万元以上[1-2]。
2 建设成效
一是通过落实管护责任,切实保护了森林资源,提高了森林资源质量,优化了森林资源结构,增加了林草植被,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截至2012年底,全县森林资源累计保存面积达到13.04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5.3万m3,森林覆盖率25%,分别比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前提高了7.19万hm2、7.2万m3和10.8%。二是提高了人们的绿化意识、现代林业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了群众爱林护林、爱绿植绿的积极性,加快了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三是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部分人员稳定从事护林工作,增加了收入。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护任务越来越重。随着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管护面积逐年增加,管护难度和管护任务越来越重。二是管护人员文化层次低。林区人员流动性大,聘请的管护人员年龄偏大,巡山记录简单,管护合同的严格执行不到位。三是林区后续产业发展滞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护费主要用于管护,工程区发展林下经济等产业缺乏资金扶持,导致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四是林区基础设施薄弱。突出表现在林区道路、护林点、水、电、通信及办公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3]。
4 建议
一是创新管护模式,维护生态安全。认真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坚持“四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管护模式的新突破。二是组建国有林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生态移民迁出区植树造林后,对集中连片666.67 hm2以上的区域,通过组建国有林场进行代管,确保管护效果。三是培育壮大后续产业,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扶持农民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天保工程区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四是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护林点、效益监测点、林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4]。五是认真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全力做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等公益林建设项目的实施,增加林草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工程建设成效[5]。
5 参考文献
[1] 刘俊.山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林业经济,2006(9):25-28.
[2] 王顺彦.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现状分析[J].甘肃林业,2004(6):5-7.
贵州省扎佐林场(以下简称扎佐林场)始建于1958年,直属于贵州省林业厅,所辖林区分布于贵阳市修文、息烽、开阳三县和白云、乌当两区以及黔南州惠水县。现有在册职工431人(其中在职职工148人,离退休职工283人),临聘护林承包人员48人。林场经营林地总面积为10217.55公顷。其中,有林地7589.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4.28%;疏林地16.5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6%;灌木林地1290.9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63%;未成林地866.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48%;苗圃地17.7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7%;无立木林地108.9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07%;宜林地234.3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29%;林业辅助生产用地93.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91%。森林覆盖率88.6%,林木蓄积32.4万立方米。
2扎佐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建场五十多年来,通过几代林场人的艰辛劳作,林场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木材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很好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场在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2.1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
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土地实行承包制。1980年,开展了集体山林的“林业三定”工作。因时间紧、程序要求不严、工作方法简单等因素,致使这个“务实惠民”的政策,成为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的导火索。但其真正的成因,应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村集体或个人持有《集体山林所有证》或《社员自留山证》的森林资产,大部分被划归集体,并形成国有林场森林资产,由林场经营管理。但因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粗放,导致相当一部分已套印县人民政府公章的空白《集体山林所有证》、《社员自留山证》,留存于当时的公社、大队、甚至生产小队或个人家中。当时由于社会经济不发达,集体或个人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诉求权利意识不强等因素,未引起林业主管部门和林场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周边的集体和个人开始与林场发生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1990年,全国开展国有林确权发证工作时,虽然也对“林业三定”时期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和明确,但具体工作开展时,对出现的错误纠正力度不够,对错发的《集体山林所有证》和《社员自留山证》没有进行注销或申明作废,也未对留存在民间的空白《集体山林所有证》和《社员自留山证》进行清理和收缴,形成了一山多证、证地不符、界线不清等现象,进一步埋下了纠纷的隐患。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林权纠纷更加凸显,虽然国有林地划定了生态红线和保护等级,但村集体、组集体、个人都以“林业三定”时期所填发的《集体山林所有证》或《社员自留山证》,对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林地的范围提出争议,并进一步发展为强行占有国有林场土地,矛盾日益尖锐。具体体现为:一山多证现象并强行占地,即林场与村、组集体或个人双方都持有同一山林的林权证,村民据证占地;二是林场持有林权证,村、组集体或个人没有林权证,而村民认为有争议,并聚众强行占地;三是双方都没有林权证,虽然一直由林场经营管理,村民也聚众强行占地。四是村委找借口刁难林场,聚众制造混乱直接破坏林地改变林地现状的;五是个人隐蔽性的逐步蚕食。如2016年2月,龙场镇某村组织村民,在林场冷水沟分场凉风台林区,强行改变林地现状,种植经猕猴桃,面积有约7公顷;又如2012年12月,扎佐镇某村组织全村各户,一家出一人,强行用挖掘机在林场煤箐沟、煤水田林区破坏林地栽植弥猴桃,面积有约14公顷。
2.2林场与周边社会关系复杂
由于国有林场的特性,往往与集体村寨、农地、农田相互交错、纵横交替,如扎佐林场所辖林区,就涉及自然村54个,自然组200多个,林区周边社会关系复杂。林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与众多集体土地、农田经营者发生纠纷和矛盾。加之扎佐林场跨越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白云区、乌当区、惠水县四县两区,管理成本较高,如森林资源确权发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地变更等工作必需与六个县(区)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别对接资料和数据。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盗伐、毁坏林地开荒、开矿等方面,需要与12个乡镇配合,形成联动互动机制,进一步增添了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难度。如果各级政府分管林业具体工作的领导,对待生态发展、生态需求、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的看法不相同,认识不统一,就难免会造成在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协调方面跌宕起伏、忽冷忽热的局面,无法达成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社会担责的共识。
2.3林场职工待遇低
长期以来,林场的社会地位较低,职工收入少,待遇差。扎佐林场从1958年建场以来,职工群众一直居住在低矮的木屋建筑里,直到2013年国家实施危改房工程后,职工才居住条件才得到改善。在工资待遇方面也一直处于低收入水平,在绩效工资改革以后,职工工资才有了保障,但林场职工的其它福利,如目标考核奖,公积金、增量、存量补贴等方面,仍然与同地区的其他人员相差较大。
2.4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近年来,在“工业强省”、“大数据、大健康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工业性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地26处贵阳市北面30公里的扎佐林场首当其冲。区域经济追求强县(区)战略,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上马,导致了土地紧张,一些地方政府就想在林地上下功夫、打主意,先是不经过林业主管部门或森林生产经营单位同意,对片区(包括林地在内)作超大范围的总体规划,然后分步实施,美其名为林业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贡献、作服务;更有甚者,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占用林地。
3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3.1.1保障国有林场性质地位国有林场的建立源于建国初期,六十年代得到较大的充实和发展。目前,林场的性质“五花八门”,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企业、半企业、联营等等,由于投入不同,林场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对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明显不同,管理效率受到影响。因此,建议除省直属的国有林场外,有一定规模的林场应建成统一性质的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划归为市(州)管理,取消县级以下国有林场,实行垂直管理,统一资金划拔和投入,进一步改善现有国有林场待遇,稳定职工队伍,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3.1.2明晰森林资源资产权属加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必须做到产权明晰,否则管理起来困难重重。我国现有体制下的森林资源产权有两种,即国有和集体,权属确认依据是1980年进行的林业三定工作核发的《集体山林权证》和《社员自留山证》、1990年开展的国有林确权发证工作核发的《国有山林权证》、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统一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当前因林权纠纷、林缘交叉、边界不清等诸多因素,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者所持有的证件形式五花八门,并未统一。为做到责权统一,保障资源安全。必须做到:一是按照《森林法》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换发所有涉及森林资源资产的证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实行统一管理,规范为统一法定依据,确保所有者的绝对权利;二是对争议林地按照《林地林木争议处理办法》的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调解处理;三是对一山多证,证地不符,林相不对的林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核查,及时裁定;四是积极引导林地争议双(多)方向人民法院提讼确定权属。
3.2强化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水平
我国自1984年《森林法》实施以来,林业执法人员在保护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执法队伍的主力军作用。但是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灵活性。扎佐林场自1984年森林公安队伍建立以来,队伍里的人员很少变动,新鲜血液很少,一是人员严重不足,没满编运行;二是年龄偏大,新进人员很少;三是缺少交流、轮换机制,队伍严重出现厌倦现象,进取心不足。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很多案件查而无果,造成积累太多,打击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对森林资源资产管理队伍应建立相应的轮流、轮换、交换机制,加大队伍建设和管理力度。在使用法律条款方面,要易于操作,方便执行。如,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条款时,破坏面积数量上的大小和打击尺度应区别对待。对于破坏林地立案的标准,省、州(市)、县(区、市)所在地城市的3335m2的公益林与边远乡村的3335m2的公益林,应依据谁的功能较大、谁的效益较高来做恰当处理,以示区别。城市和城镇规划区以及地方性属于水源涵养、公路、铁路建设需要的林地与偏远的林地要有所区别,立案标准应进一步划分,这样有利于林业行政执法,可以提升执法的质量。
3.3建立合理利用和开发森林资源资产的体制
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也有静心养神养性的休憩作用,宁静和多姿多彩的森林风景,是运动和放松身心的最佳环境。以国有林森林资源为基础建立旅游场所,除供人们休闲、娱乐外,还能起到森林生态公益教育的作用,引导大众到森林中参与多种活动,必要时建立森林博物馆、陈列馆、生态教育基地、休闲养生之地,让公众了解森林、认识森林、从而保护森林资源"(&。同时可以合理规划利用森林中空地、残次林地、插花地建设一些利于地方经济、既环保又高效的企业,让森林的生态效果与工业发展相辉映衬,达到解决地方政府在工业发展用地方面的瓶颈问题,最终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使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4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监督培养体制3.4.1在法律上给森林资源资产监督予以明确依据对监督工作者的执法行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赋予监督的权力,便其对国有林场资源资产甚至是集体、个人经营户的资源都可以监督。森林具有独特生态和社会效能,其直接价值在表面上难于体现,但隐型价值非常庞大。为此必须坚持依法治林、依法治场、依法管理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并且接受森林资源资产方面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森林资源资产的安全。3.4.2建立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并形成规范建制从国家层面到基层一线形成一条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在国有林场经营过程的植树造林、抚育、采伐等活动中制定监督约束机制,并且指导实施。规范其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监督,协调好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以及林业行业与其它行业部门在行政、经济、业务往来方面之间的关系。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下属各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在现有机制中,应特别注重森林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中的监督。3.4.3赋予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人员的行政处罚权监督管理机构人员除切实履行经营管理监督外,在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出现失误、造成损失、影响面广的行为和人员应有行政处罚权,从立法上可以进行约定、赋予权力,使具体实施管理者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起到直接的监督警示作用,使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受到监督,避免出现个人主观意志主宰一切的局面出现。3.4.4建立健全现代化信息系统的监督机制利用卫星、GPS系统等高科技技术开展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管理,利用卫星技术可以对林地流失、林地流转等行为开展监督监控,利用GPS和移动通信技术,对直接管理一线人员的到岗到位、出勤情况进行后台跟踪管理,积极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建立监控平台、巡护系统管理平台,解决好传统的国有林场人员管理中懒、慢、缺(旷)等行为。3.4.5切实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的素质大部分国有林场存在职工过多、职工年龄偏大等问题,很难承担现代林业经营管理任务,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要想提高国有林场职工整体素质,在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的同时,应当科学核定国有林场管理人员编制,将国有林场作为行政机构纳入行政序列,这样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国有林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研讨交流、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引进专业对口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解决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的问题。还要密切与林业院校配合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方式,使国有林场和学校有效对接,逐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改变目前这种毕业生就业难、国有林场缺人才的局面。
作者:余元林 晏华 单位:贵州省扎佐林场
参考文献
[1]罗立平,刘敏,刘小青.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探讨〔J〕.林业与生态,2011,(07):19.
[2]刘代汉,黄寿昌,郑小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06: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