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4 16:40: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

篇(1)

随着经济发展走向现代化,教育的高科技不断推进,使教学的各种手段得以提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技巧的改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点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技巧应用对小学语文就有了应用的必要性。

1.1 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化,并且这些变化都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崭新内容,这就必须借助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来提供素材。

1.2 信息化下不断丰富的手段有助于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

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对于数学来讲是较为“死气”的,因为其文科的特点决定了其融会贯通的弱性。信息化技术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理性的,而这些理性的内容同时又是通用的,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则能够改进语文教学方式,使其能够灵活、更有效地起到基础工具性的作用。

1.3 信息化能够使课堂冲破时空限制,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融入广阔的现实天地

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社会高科技元素,具备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同时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的功能。信息化的这一特性能够使课堂无限扩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枯燥的理论,而向实践不断进发。

2 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化技巧具体应用

2.1 在教学素材和内容方面应用信息化技巧中的信息开放性特点

信息技术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开放性,其与传统语文教学内容的较为固定和封闭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借助信息化的开放性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且有效的丰富。具体来说,就是要应用多种与语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增加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创造出知识与学问更多的来源。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雾凇》和三年级上册的《小露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利用信息化来丰富教学内容。《雾凇》一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需要加强的内容,然而这一部分又是难点,单凭课文中的讲解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相应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信息化技巧对雾凇的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应的课文内容,更能拓展其视野。《小露珠》也是如此,虽然课文中并没有具体讲述露珠的形成过程,但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动态展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也将自然地表现给学生,从而丰富其知识面,使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

2.2 在教学手段和方式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化技巧中的多样化特点

现代信息化技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多样性,而且这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对手段和方式的应用中。如现代信息化技术具备动态性,这种动态性能将静态死板的内容活起来,从而提升教与学的乐趣性。如《航天飞机》一课,虽然讲述的是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的高端表现、在科技类知识中对学生也是有着极大吸引力的内容——航天,但是单凭课本的纯文字讲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航天飞机的功能及作用原理。如果借助信息技术,采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将航天飞机的内部构造加以展现,并结合网络的应用将其作用原理穿插入演示动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本课内容了。

2.3 教研活动的信息技术化更新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信息化不仅对教学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对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化的丰富性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从而使其教学更加顺心、顺手、顺意,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并在便利的基础上产生更为强烈的创造欲望,有效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并改进教学。

2.4 信息技术化的广泛应用对师生沟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建国之初,国家就开始大力推行普通话和汉字教学。而拼音作为学好普通话和识字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入学后,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拼音,可以说,学好拼音就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汉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要重视小学语文中的拼音教学,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技巧、努力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做好拼音教学工作。

一、概况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好它,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以及别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学好拼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做好拼音的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做好了汉语的教学工作。

在我国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拼音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拼音教学注重的是从整体着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和多层次教学,而不在是先前传统的、相互独立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管是从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编写标准还是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核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都不再是单一、独立的教学,而是将拼音、语言交流和识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样不仅能做好拼音教学工作,也能做好识字和阅读等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

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游戏、活动和教学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教学看起来有趣味。”在这个基础之上,国家推行的新教材中,加入了一些帮助学生学习拼音的歌曲和图像,这样不仅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对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一种温馨、欢乐的气氛中去学习拼音。

二、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主体是小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向对待中学生那样,直接给学生讲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他们可能暂时理解不了拼音那些枯燥乏味的抽象符号,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老师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看似简单的拼音很可能成为孩子在学生生涯中第一道不能跨越的鸿沟,这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韵母“e”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时,老师可以拿出一张画有鹅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认识鹅的同学基本都会回答是“鹅”。这时,老师可以微笑地点头说答案正确,这样不仅是对孩子的肯定,也是对孩子的鼓励。然后老师再问“鹅这个动物的读音,和我们所学的哪个拼音相像啊?”再循序渐进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通常都比较好动,不认真,再加上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在拼音教学过程中,课程进度缓慢,效果不好。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比如小学生好动,爱做游戏。老师就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拼音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被抓住的同学要接受“惩罚”——背诵一段拼音字母表。如果合格则继续回归到“小鸡”队伍中去,如果不合格,则要当“老鹰”,去抓别人,直到抓到其他不会的同学。这样将拼音教学和游戏、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老师做好拼音教学工作。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设备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多媒体设备是集图像、声音、色彩、动态和文字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教学设备。由于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电脑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所要学的拼音字母以图像、声音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引起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分配学习小组,建立一个良性、健康的竞争体制

在对小学生的拼音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按组坐在一起,由老师出题,对他们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做一个检验,比如“谁能完整地背诵一段韵母表”“谁认识这几个字母”,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些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可以,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千万不要批评或体罚学生。这种良性的、健康的竞争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六、总结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手段,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学好汉语。而拼音作为汉语的基础,做好拼音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做好了汉语的教学工作。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搞好小学拼音的教学工作。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99-01

一、引言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美的乐曲讲究好的“引子”,好的文章讲究精彩的“开头”,讲课同样讲究好的“导语”。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第一时间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快速引入课堂正轨,向他们展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成功的语文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入的技巧性。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导入的技巧作去下分析。

二、.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牵动学生的思绪,使其产生疑问激发兴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趣味性。趣味性是课堂导入的最基本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到学习。

2、针对性。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教学,不管是引入环节还是其他环节,都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不能脱离所要说明的问题,引入要为整堂课所教的内容服务。

3、有效性。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课堂的引入必须围绕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主区域,引入需要回归到课堂的教学。

三、课堂导入的技巧分析

1、直接导入。直接导入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它是教师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字字珠玑,篇篇佳妙,不仅文质兼美,且文题高妙,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睛,一个好的文题对作品有着统帅灵魂之功,有着画龙点睛之妙。我们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秘所在,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开门见山就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说明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

2、意境导入。意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高度统一而形成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写作阅读都要达到的极致。在教学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名师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

3、情感导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阅读课的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4、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也是常用的一种导入法。“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习的母亲”,就语文课来说,不少课文之间或者在题材、思想内容,或者在体裁、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知识的“网眼”是相通的,因此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后面复习前面的概念,新旧相连,不断拓宽加深学习内容。有些课程逻辑性强,前面已学的知识是后面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导入新课,首先必须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由于是复习,学生对复习的材料往往兴趣不大,但教师可以变换复习的形式,或通过讲评作业,或通过提问。关键的是,要在复习中自然地引出新课的内容。

5、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知识点编成谜语而导入新课。孩子们最喜欢猜谜语。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针对课文的课题、内容,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能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新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尽管它在一节课当中所占据的时间不是很长,可是意义重大。有效地导入新课,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大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4)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48-1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发现,目前提问主要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

例如,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笔者就此调查发现,一堂40分钟的课,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接着一个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又如,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老师的回答。如在一个很大的没有扩音设备或扩音设备不好的教室,或是问题本身较复杂,有多个层面,就有必要重复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避免这种无意义的重复。再如,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在有些时候,教师故意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以示惩罚。实际上,这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不,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些不带任何消极感彩的中性词语。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有鉴于上述种种后果,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组织教学活动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第二,要旁敲侧击,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第三,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这样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第四,要适时设问,随机应变。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勿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毫无所值。

篇(5)

一、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

1、提问方向明确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学生有益的.所以,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比如,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 "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问题方向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 "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2、提问语言要浅显易懂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坚持科学性原则能保证课堂提问的准确性。问题的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比如在1班上课 "认识物体与图形"这个环节中,我先用课件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接着就问学生:"你见到过这些物体吗?"当我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们的回答时,台下却是一片沉默,怎么回事?在2班上课时,我稍微修改了下我的提问:"你看到过像这些形状的物体吗?"全班同学顿时就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表达出来: "我在超市看到过,饼干盒子是这个形状的……"整个班的气氛顷刻间高涨起来,这两节课给我的感触太深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就像给他们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一切变得如此简单!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讲话可不能随随便便,提问时语意一定要清楚,不能模棱两可,造成学生的误解,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孩子,理解能力本来就不高,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意思要清楚明了.

篇(6)

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得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济南的冬天》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的温情的特点,我们习惯北方冬天的干冷,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象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济南冬天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体味济南的冬天的温情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望岳》“造化钟神秀”中的“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而录象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集”而用“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景象美不胜收,录象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动态画面中领悟到“钟”字的妙处,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彩。

3、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而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母亲节前,让学生写《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学生看《娘心》的视频短片,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信息技术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画面时,用课件展示春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春的美好。

(3)配乐欣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篇(7)

准确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进行提问。例如,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讲授的时间长,学生产生了疲劳厌烦的心理,教师要即使提问,重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讲到重点、难点的地方,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思维发生障碍,要及时提问,以便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笔者认为提问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设计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教师的提问偏难,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提问心有余悸,不敢回答,或干脆回避,这样就会削弱学生的求职欲望。反之,太容易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回答起来轻而易举,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且简单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学生回答时无需动脑筋,思维能力处于原来的水平,同样也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当教师发现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当,应该立即更换另外的问题,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道理,教师掌握问 题难度的原则应该是稍难但不超过学生的水平。

第二、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宜太少,也不能过于频繁。课堂上提问太少,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之,如果课堂提问过于频繁,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学生疲于应付,容易产生焦躁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善于控制课堂节奏和提问频率。对于一些简单的提问,可以采取快节奏、高频率,如连锁回答、连珠炮式的提问等;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提问,教师则要放慢节奏,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由于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再加上大班教学的客观环境,因此中学课堂提问一般采取快节奏和高频率的形式为多,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提问人次,扩大提问的覆盖面。当然,并不是提问越多越好,过多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应接不暇,还容易使学生对提问产生紧张和厌倦的心理,而且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总之,课堂提问频率要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相适应,并根据教学内容大难易做相应的调节,做到起伏有致,快慢和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还要注意分析问题对象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的高低,接受反应速度的快慢,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让聪明自信、学有余力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范围,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个人的身上,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不能过难,只面对少数尖子生;也不能过易,要使大部分学生通过动脑筋都能答得出。复习旧知识时,要针对后劲生提问;传授新知识时,要保证全体学生都进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操练机会。

第四、注意保持提问态度,营造愉快学习氛围。教师要想营造宽松愉快的提问氛围,还必须注意自己提问时的态度。小学生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教师在学生答错问题时 态度冷淡、求全责备或言辞尖锐,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和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时,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亲切、友好、宽容的态度,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回答问题出色的学生,教师要热情表扬,使之产生成就感,强化刻苦学习、超越自己的能力。 教师的提问技能在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行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尽快掌握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249-02

语言是师生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民族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在中学实习的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技巧,结合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语言技巧。只有如此,才能圆满完成教学实践任务,为自己日后所从事的教师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无论是新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管理,还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说,教师语言技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

一、语言和教师语言

所谓的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是指交际系统。这里的交际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指人与非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前者如我们人类交际使用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等有声语言及体态(势)语言;后者如我们人与机器之间的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如计算机的语言、植物语言、动物语言等形式的语言。狭义的语言是由具体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组成的交际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要由两大部分结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所谓的教师语言虽然是语言系统中的一种,但它与上边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教师语言既包括广义语言中的体态语言,又包括狭义语言概念中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面对性格、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面对现实,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所以,在研究语言技巧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明确教师语言,先弄清教师语言的特殊性。

二、语文教育专业实习教师的语言技巧

技巧是一个名词,指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教师的语言技巧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时表现出来的技能。这里的“语言”指上边我们讨论过的教师语言;这里的技能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在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能力。教师的语言技能包括:

1.学生管理中的语言技巧

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但又非常活跃。因此,我们教师为了维护正常的上课秩序,必须管理好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技巧,一定要使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又使学生的自尊心免遭语言伤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就要做到:

(1)委婉。课堂上如果遇到有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影响到课堂教学,这时你一定要保持冷静,采用委婉的语言,点明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免受不必要伤害的基础上,让学生听从你的建议,停止违反纪律的行为;另一个目的是避免师生因此发生冲突,影响自己讲课的情绪,进而影响正常的讲课进度。因为,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全班的学生,不是一个或两个违反纪律的学生。例如,当你上课的时候,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知识基础很好的学生因为上课和同桌聊天而没有学会你所讲的内容。这时候你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委婉地提醒他。特别是当他说自己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你刚才和同桌讨论得那样激烈,怎么说自己不会呀?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你也用不着和同桌那样激烈的讨论吧?

(2)和蔼。老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管理自己的学生,在课后也要管理自己的学生。而且课后是老师管理学生最好的时间段,因为,课后时间充裕,师生能够充分地沟通思想,交流心得。课后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一定要让自己的语言和蔼。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课后老师找他的时候,他一定忐忑不安。这种情况会使师生的谈话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种是完全的逆反,即你说什么学生反驳什么;一种情况是你说什么他也不理你,默默地和你对抗。如果这时候你的态度和蔼,学生的心情就会放松,学生心情放松,他就会和你推心置腹地沟通,交流心中所想。学生犯错误很多时候是一时兴起所致,真正地想违反纪律的人还是很少的。

(3)严肃。教师的语言应该严肃,语言严肃也能同样能收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也包括体态语言。有一次我去上课,上节是体育课,而且下课还晚了点。上课的铃声都响过了,但学生还没有从篮球比赛的兴奋中返过神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站在讲台上,学生们一点也不在乎。于是我就用严肃的目光盯住那位最能说的同学,当我的目光和他对视时,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停了下来。

面对这乱乱的课堂,满怀一腔热情来上课的老师不可能不生气。如果你这个时候批评学生,难免会引起言语冲突。但是如果老师采用体态语言,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场面,可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所以,老师的严肃不能仅体现在你的语言上,还应该体现在你的无声语言――体态语言上。

2.知识传授中的语言技巧

(1)准确。老师的语言技巧不仅表现在其管理学生上,还表现在其知识的讲解上。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老师的有声语言一定要准确。所谓的准确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表意要准确,不能有歧义。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老师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不能使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理解。如果不同的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产生了不同的理解,那么就意味着老师的语言出现了问题。从另一个层面讲,老师语言的准确是指老师在表述自己意见,组织语言的时候,选词要精。每句话里的每一个词语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再添一个词,语句就显得嗦;再减一个词语,句子就表义不明,词语的数量是恰到好处的。

(2)通俗。课堂教学的知识讲解中,老师的语言应该是多变的。多变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所谓的多变既指语句里词语、句式的变化,也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交替使用。相对来说,口头语言易懂,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但它表义的准确性稍差;书面语言的表义性准确,但它不如口头语言那样贴近生活,不如口头语言那样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理解、接受的不同状况,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灵活地选择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精确地讲解知识的重点。

(3)精炼。老师讲解知识时的语言技巧除了准确、通俗外还必须精炼。所谓精炼是指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惜字如金。一句话能说明白的问题不能用两句话来说;一分钟能讲清楚的问题决不用两分钟。教师精炼的语言技巧可以避免学生因老师重复性语言导致的反感,可以减少课堂上宝贵时间的浪费。老师语言的精炼与老师故意的语言重复并不矛盾。老师故意的语言重复是为强调某一个知识要点,是为了突出某一个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

3.沟通中的语言技巧

老师在课堂上除了管理学生、讲解知识外,还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根据课堂反馈及时弥补教学的不足。因此,老师还要注意与学生沟通的语言技巧。

(1)坦诚。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知识后,往往要布置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辅导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一定坦诚。例如,老师想要了解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一定要坦诚地告诉自己的学生,自己原计划对此知识点讲解几分钟,原计划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讲解,现在用这样的方法来讲解,是不是比原来的方法好,所用的时间是否比原来的时间要短。当学生认为你是真心与其沟通的时候,学生就会如实地告诉学习的情况,从而老师就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了。

(2)多表扬。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习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另一个语言技巧就是表扬。面对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老师要分析出学生对与错。对那些学生做得好的一定进行表扬。表扬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对。在表扬的同时再指出学生的不足,也就是俗话说的先扬后抑。

(3)客观。教师语言另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客观。所谓的客观就是实事求是,既不能言过其实,又不能言不由衷。老师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否则,就不利于你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当然也就无助于你改进自己的教学。客观不仅是教师语言沟通的技巧,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态度。所以,我们的语言一定要客观。

总之,语言技巧与教法是同样重要的,实习教师应该针对知识传授、学生管理、思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掌握恰当的语言技巧,是实习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体验,不断的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技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教育部对各学科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也都开始转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出整合性、互动性、开放性特点,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第一,整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的运用,强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新教学大纲做到了多样教学目标的整合,体现出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性。第二,互动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开放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单一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开展,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1.营造愉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学好一门学科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主动的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当然小学语文也不例外,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乐学、好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在游戏的同时学习到语文知识,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其次,注重学生求知兴趣和积极性的引导,对于课上学生的小动作、溜号等现象教师要积极的引导,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受到负面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2.运用新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运用新颖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就要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全面性、综合性,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各学科知识的练习,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形成有效的语文课堂学习。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利用手工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这样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在教学中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小马、老牛、小松鼠和老马进行课文对话。再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们尝试着将课文改写成一首诗歌,也可以画一幅家乡秋季的景色,同时配一段优美的文字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涵,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对自己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改进和完善,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舞台。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多元化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主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局限在测验中,要多方面相结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测试成绩相结合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教学准备到实施再到最后的反思,都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行为,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真正地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10)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让朗读教学的地位大大提高。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小学生,都要做到说普通话,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课堂与其它学科课堂最明显的差别就是书声琅琅,没有读书,小学语文课堂就不完整。换一个角度看待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问题,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才能给小学生创造朗读学习的好环境。

1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

虽然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之下,朗读教学的地位已经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质量并不高,具体问题如下:

1.1缺少朗读时间: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标准,还是教师的个人教学目标中,都没有对课堂朗读教学的时间作出明确的规定。要做好朗读教学,就要保障朗读学习的时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属于小学生的朗读时间较少。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看来,朗读就是学习之前的导入或者是预习的一种方法,教师不要求学生读够多长时间,小学生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朗读时间。朗读时间不足,阻碍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的实施。

1.2朗读拓展不足: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朗读的内容更是数不胜数。要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要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学习兴趣进行提高,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到朗读学习活动中。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一般是检查作业的方式,并且,很多教师眼里只有优秀学生。在教学中,这些教师会将仅有的朗读机会给优秀学生,无视其它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使得学生的朗读学习机会不均,朗读教学的公平性目标难以实现。

1.3朗读评价单一:

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课文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一段或者一部分,但在评价时,教师总是重复地说“读得不错,请坐”或者“读得挺流利”这样的评价语言。没有情感的评价语言无法让小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教师没能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对学生朗读的语音、语调以及情感等进行综合评价,会影响小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自信心的建立。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2.1激发小学生朗读学习兴趣:

要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小学生朗读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生自己懂得朗读学习的重要性,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朗读学习活动,才能体会朗读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内外的朗读活动中。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与表演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时期,形象的事物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会让朗读教学效果得以优化。融入表演的形式,给小学生声情并茂表达个人情感的机会,有利于其朗读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朗读《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大自然的音乐,创设情境。将学生分成几个表演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每一个小组通过排练给大家表演一段课本剧。形式的丰富,会让小学生成为朗读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2.2做好朗读内容与技巧的扩展:

朗读,不只是锻炼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更是培养小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扩展,让他们在朗读中积累更多的语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很有益处的。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安排不同的朗读内容,设计不同的难度,且传授不同的朗读学习技巧。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考虑到他们词汇量少且句子结构了解不多的现状,指导他们朗读一些有图的小故事,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生词问题。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考虑朗读内容的文体特点,反复去读优美的句子或者经典的故事,通过用心、用情朗读,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朗读学习,在小学阶段接触诗歌、说明文、记叙文、童话、寓言等不同的文体,会让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大大提升。

2.3优化朗读教学的评价方法:

朗读教学中,评价的作用不可忽视。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要讲究语文教学评价的艺术性与激励性,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重视评价感情的积极化。针对小学生的朗读学习过程与结果,给予及时且合理的反馈,才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激励的标准。一些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弱,当他们勇气站起来在大家面前朗读,并努力去完成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说“你读得很棒,但更棒的是你很勇敢,很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一些小学生朗读能力强,也乐于在课堂中朗读,为了保持其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朗读技巧这么丰富,分享一点给大家吧”,促进学生就朗读学习进行互动交流。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放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支持之下,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学习标准,明确朗读学习的要求,才能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用朗读教学,展示小学语文学科的魅力,给小学生正确的引导,会让语文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89-91.

[2]赵丽荣.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摭议[J].考试周刊,2014,13:46-47.

上一篇: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 下一篇: 信息化工程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