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4 16:40: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预警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财务预警分析

篇(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不但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其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内控机制的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更好的化解存在的财务水平,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现在,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是财务风险的存在,若是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便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来降低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组织机构都不够健全,管理时也不够科学,企业运营水平较低,企业管理水平无法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大,二者不协调。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制定时也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外部环境,这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比较被动。并且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比较高,财务状况瞬息万变,实施财务预警系统存在较大的难度[1]。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但是仅仅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不够关注,更没有针对其变化分析原因,这也导致其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二)企业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都对生产和营销比较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或者是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变化,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从财务分析方面出发帮助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这样给财务分析正常进行和作用发挥造成了很大影响。

2.指标构建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选取财务指标科学性和全面性不够,行业不同,财务指标预警标准存在一定差别,就财务比例而言,工业企业中流动比例为2:1会比较合理,而在商业企业中,其流动比率标准要比这个数值低。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系统建立时,选取指标比较盲目,导致了企业选择的指标无法将企业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财务预警系统的功效更是不可能发挥。其次,非财务指标选择存在问题,现在很多制定的预警指标针对的主要是财务,很少考虑到那些和财务无关的指标。企业财务危机是否出现不但由财务指标决定,还和非财务指标有着直接关系,而这些非财务指标也会给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影响[2]。

3.技术分析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会计信息真实性较差,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便是真实和全面的财务信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报表资料往往景观了包装,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这也给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其次,分析过程存在片面性,比如过度重视客观分析,轻视主观分析等。最后,对象分析存在狭隘性,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资金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会直观的反映在资金变动中,通过资金变动情况的分析,便能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3]。但是在分析时,往往只重视资金方面的变化,没有分析业务活动的进行给资金变化造成的影响。

4.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首先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做好时候信息分析,并进行信息的反馈,这样直接导致了财务预警系统构架缺失,预警机制没有得到完善。其次,财务预警后续管理欠缺,后续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经验和教训无法吸取,出现类似问题时,企业反映不够及时,不能给后期经营管理提供经验。

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一)全面科学的认识财务预警机制

想要做好财务预警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领导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制度的建立,并通过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以及预警分析对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分析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4]。

(二)确保构建的财务预警体系真正的科学合理

首先应该根据相关原则进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其原则包含了下面几点,分别是敏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原则。其次,应该重视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的拓宽,确保其合理性;再次,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引进必须慎重,只有全面了解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才能够提高预测能力。最后,还应该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和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三)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预警分析技术的提高

首先应该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需要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保证期科学性,做好人员选拔工作,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目标和责任。最后,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分析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直接了当,提高其针对性[5]。

(四)重视内部预警机制的完善

首先应该完善内部预警机制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重机制,将预警系统功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其次,需要进行对策库的建立,及时的收集相关的数据,确保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

三、结语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但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预警分析的重要性,操作过程也不够规范,通过笔者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牛怡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108-109.?

[2]朱大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会计之友,2011?(26):55-56.?

篇(2)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失当造成的。企业财务危机通常从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信号表现出来,如:生产方面表现为生产设备盲目扩充的情况常有发生、存货异常变动、规模过度扩张等;经营方面表现为公司人员大幅变动、经常拖欠银行借款和员工薪水、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等;销售方面表现为销售的非预期下跌、交易记录恶化,平均收账期延长等;财务管理方面则表现为关联企业趋于倒闭、过于依赖某个关联企业或银行贷款、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等。为此,针对财务危机的上述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危机的风险控制环节,将财务危机的形成因素进行化解,争取在财务危机的形成过程中控制住,同时对财务危机进行适时监控与预警分析也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财务支持。

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说来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危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

(1)资本结构不科学

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的总资本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融资决策的制定。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很多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性负债过高或是过低、不恰当的运用银行借款或是股票融资,导致资金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成比例,不仅制约了财务杠杆效应的发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产权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也因此飘忽不定,致使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2)成本管理不科学

成本管理是一个公司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因为对于顾客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的品质以外,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价格,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把价格战升级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激烈的价格战中,单从价格里是捞不出几分油水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何节能降耗、有效降低成本是现在所有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企业虽也倡导“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加强全面预算控制”等先进管理思想,然而却未见其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也许仅是为了完成内部考核,机械的拿实际成本与预算做对比,但对比完成后对其差异的原因却分析的很肤浅,没有做好本量利分析,从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成本差异的原因,或是这个企业的预算从编制时就脱离了现实,并没有按客观情况来给企业自己量身裁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预算,从而导致分析数据与市场客观情况屡屡失误,实际现金流已流出后,企业也许还认为是节省了成本而大开表彰会等不良的结果。

(3)负债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财务危机大部分是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又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负债状况造成的,由此可见负债管理对一个公司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很多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往往是因为负债管理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负债规模没掌握好,企业不论采取哪种负债经营形式,首先都需对决定资金借入量即负债规模做出科学的决定,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了企业的承载能力即临界负债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造成财务风险急剧增大,引发财务危机;2、负债与资产的比例没有合理的进行监督控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付率是监控这种风险的三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50%左右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应高于2,偿付率控制在20%较为适宜。

(4)资产(资金)管理不科学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如果在资金管理上出问题,那么企业的血液循环将不再顺畅,产供销这三个重要环节一旦受此因素影响,那么企业的产值、利润都将会因此而下降,同时现金流量周转能力减弱,致使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下降,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

(5)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财务管理权限的过于分散会影响企业对财务的实质控制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尤其重要,很多因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败继而引发财务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无疑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财务管理权限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引发财务危机的隐患,企业应在日常的经营、投资、筹资以及分配活动中重点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建立安全指标体系,并对此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分析。

如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企业若发生财务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种阶段:(1)潜伏期;(2)发作期;(3)恶化期,其中每个过程都会有某些特殊的征兆,预警分析就是对这些征兆进行预先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企业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但预警分析并不能脱离一定的模式,进行孤立或是漫无目的的分析,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或模式,针对各种可能形成财务危机的隐患,建立安全指标体系进行有的放矢。

财务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财务预警模式的建立要结合以下两种分析: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和多变量模式分析,多变量主要是以构造数据模型的方式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多个变量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预测财务风险,由于数据模型对数据样本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指标的敏感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构建数据模型的难度很大,而且由于企业处于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很多财务指标与风险相关的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这一点来说,多变量模型分析模式并不是最优的模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预警通常也不采取这种方式,单一模式分析是财务预警分析最常用的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会选取一套预警体系指标,按照反应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设立以下比率:

(1)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

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企业集团市场竞争的优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比率经常性的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呈持续走低态势的话,便意味着企 业在客观上业已处于了竞争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企业集团竞争功能的完全丧失,最终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企业集团能否对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的变动趋势予以适时的监控,并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及其运行的高效率性,对于危机的防范意义重大。同时,这一指标也警示企业集团的决策者,离开了核心能力这一基本点,企业集团注定是缺乏竞争活力的,即便一时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面对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企业集团欲求得生存与发展,务必促使投资报酬率对股东与债权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要达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经营性资产(收益来源的主体物质基础)的获利水平,即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了劣势地位,随即将会导致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可见,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集团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并防范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3)已获利息倍数

负债融资能否发挥正的杠杆效益的前提是: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能够补偿债务利息费用。否则,如果息税前利润不能补偿债务利息,企业就不仅无法获利,而且将导致难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可见,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4)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企业在销售增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亦即必须将销售收入的增长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现金流入量的基础之上。否则,势必导致企业有效现金流量因过度经营而遭受蚀失,支付能力低下,后劲增长乏力。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5)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小,表明现金流量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新创造出来的,亦即企业的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基础保障。反之,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既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作出深刻的检讨,并采取及时而得当的管理对策。

(6)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业已处于过度经营状态,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业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2、定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效用,由于定量分析灵活性较差,对于特定方法都有同一的模式,较少考虑到企业的个别情况。非量化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轻易的预示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1)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或管理层的集体辞职。(2)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3)过度大规模扩张;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评判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在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并根据评判结果作为预警结论的理论依据。一般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标准化调查法

是指企业组织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外环境,对企业在整个发展、壮大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纳出企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预判,并借此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通常都会有特定的表现形式,由最初阶段到后期阶段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该分析方法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对于每个阶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理调整。

(3)、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的应用原理是把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或预兆按大类分别列示, 并按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然后对受评判企业进行打分并汇总加和, 最后用总分和标准分进行比较,确定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将定性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结果更直观,更容易比对。管理评分法简明、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受评判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评判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于被分析的目标企业的认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分析过程及结果,如果分析出现偏差,就很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分析中,各有所侧重及特点,在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才可以对财务危机进行全面的把握。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蕴涵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中,财务危机的爆发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衔接点,从量到质,为我们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和风险环节的控制提供了时间,企业可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式则正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2004年1月, 《高级财务管理》

【2】张后奇,罗旭,2002年8月,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3】张 玲,2000,“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4】吴少平,2000,“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 2000年第1期

【5】吴世农,200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篇(3)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及其问题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就现状来看,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组织机构并不健全,管理缺乏科学性,运营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规模脱节,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也未将外部环境纳入考虑,这就导致在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始终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此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本身具备较高的财务风险,财务状况较为复杂,变化十分突然,实施财务预警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已经相对成熟,不过较为倚重其数据分析以及计算的功能,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则缺乏关注,故而并未对其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导致其作用难以全面发挥。

(二)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认识不清的问题。我国多数企业领导更加看重企业的生产及营销,而缺乏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或是仅仅关注于企业的利润变化,并未切实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财务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其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是技术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即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对较差,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则是建立在财务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会计信息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这就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次是技术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即过于强调技术分析的客观性,并未站在主观角度进行探讨。最后则是技术分析的狭隘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之中,企业的资金也会随之不断变化,而企业资金变动则是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反映,加强对于企业资金变动的研究,无疑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过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企业虽然十分重视企业资金的变化,但并未关注企业活动对于资金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控措施研究

(一)加强对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认识

为了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首先就必须认识其重要性,企业领导务必积极转变自身认知,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视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并着手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各项制度,通过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再者,企业领导班子必须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对于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以求切实提高分析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二)提高企业财务预警制度的科学性

首先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其基本原则囊括了市场敏感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等多个原则;其次,需积极拓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变量的范围,促进其合理性的提升;再者,慎重选择非财务目标的引进,在全面分析企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之上,切实提高其风险预测能力。最后,着手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以及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两者予以结合。

(三)提高技术分析能力

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会计信息真实性、科学性的提升;其次,需着重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使其与企业当前发展的规划相一致,并做好人员的选拔及任用工作,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必须实现的目标。最后,还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针对性。

(四)完善内部预警机制

篇(4)

上述财务风险现象明显时,企业很可能已经出现了财务危机,亡羊补牢己经不能挽救企业。只有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建立财务预警分析系统,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控制财务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1.2财务预警分析的概念

财务预辈子分析是指企业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对经营资料和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关于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以及企业财务、经营体系巾隐藏问题的结论,并将结论预先告知经营者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以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的管理手段。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是企业经营预警系统的子系统,它为企业纠正经营决策、有效配置资源、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产损失提供有效的依据,是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3财务预警分析系统的作用

1.3.1参照、作用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依据相关的经营和1财务特点,并用具体的数量方法测试出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使其成为分析财务风险的判断依据。

1.3.2预测作用

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根据企业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及时发现财务危机的信号,根据信号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并财务适当的措施。

2财务预警分析的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的基本方法有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经营利财务资料以及一定的数学段,型或数理统计方法,边过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而定性分析法的主要依据则是由分析者的主观判断进行预警分析。

2.1定量分析法

2.1.1单变盘分析法

单变量财务预警棋型选取了美国1954-1964年间资产规棋模相同的79家经营失败企业和79家正常经营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对多个财务比率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具有良好预测性的两个财务指标依次为: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负1;1总额〉、资产收益率(泞’资产/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单变量分析实施简单,但由于有时会出现对同一企业运用不同指标测试约果不同的现象,逐渐被多变量分析法取代。

2.1.2多变是分析法

Z值脱型是具有代表性的多变盘分析法。该模型对33家经营失败企业和33家正常经营的企业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对5个指标加权汇总对财务信息、进行预测,研究结论就是著名的Z指模型型。该模型如下:Z=1.2Xl+1.4X2+3.3X3+0.6X4+1.0X5,其中,X1=营运资金/总资产;X2=商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X5=销售收入/总资产。根据得到Z值的不同对财务情况进行判断,当Z<1.81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极大。Z值模型从企业多方而的综合信息指标考核企业财务状况,是具有代表性的多变芷分析方法。

2.2定性分析法

2.2.1标准化检查法

该方法又称为风险分析调查法,是通过专业的风险分析咨询公司、人员等对企业可能迎到的财务危机进行调查与分析。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提出的方法普遍适应于大部分组织或企业,缺乏对企业个性特征的分析,都某些存在财务危机隐忠的问题无法进行识别。

2.2.2不同阶段症状分析法

该方法认为企业的财务危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在四个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运营特点。因此,分析人员需要及时将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与各阶段经营特点对照,及时发现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保证财务的正常运在企业实施财务预警一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约合的方法,对于各种内外部因素产生的财务影响运用定性分析进行分析,当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现象时运用定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当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内,分析原因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遏制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不同。企业应当根据历史信息建立适应于本公司的财务指标以及预警临界值。

3企业实施财务预警分析的措施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多数企业破产倒闭的原因都是因为出现财务危机,现金断裂,而引发财务危机的原囚则扑不相同,外部原因主要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囚素和技术环挠等原因,而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经营决策不当引起。为了保证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实施财务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建立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

财务预警系统中必须包含企业的现金流量,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收、应付账款以及存货的机关信息,是企业短期内能否正常经营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经营企业的现金流量应该能够保持正的现金流量。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出现异常现象时,企业往往已经陷入危机当中。准确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危机预警信号,使经营者和管理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2选取适合与企业的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

建立正确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可以从长期期指标和短期指标两个方而进行选取,其中,短期指标主要与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负债情况有关,常用指标有现金流量、营运资金等,而长期指标主要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潜力有关,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收益率等相关指标,为企业设计合理的指标系统,并分别设定指标的上下线值,能够很好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在指标选取上需要选取通用指标以及专门适合用于本行业的指标进行全面反应。

3.3建立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库,加强风险识别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债务风险和收益风险,债务风险即企业不能到期偿债的风险,收益风险即资金的仪用放率下降,资金在回收的过程中出现时间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能够有效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预警系统需要建立财务信息的数据库,及时、准确地收集内外部数据,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抓住得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对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进行预测,并对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

3.4提升解读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解读能力是判断财务危机的重要依据。提升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而着手:区分企业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针对不同动态指标分析侧重点不同;对其也静态财务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了解相关的性质结构和对企业财务经营的影响;对表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层信息下的深层信息,合理分析深层信息含有的财务意义。通过解读信息能力的提升,财务预警分析所起到的作用能够得到不断加强。

3.5合理利用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

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首先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立即制定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其次,企业可以分析不理想的财务指标,对其所代表的深层经营和财务信息进行挖掘,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及时进行管理,例如,当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时,表示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应采取方法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再次,企业通过对财务预警系统的多次运用和相应的经营财务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常年存在的隐患问题,对其成因深究,通过改变管理方法或者规避、承受、转移财务管理风险对内在风险进行控制,充分发挥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在内控系统中的作用。

3.6加强对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

财务预警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系统,同样需要不断的维护、更新与完善。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是其正常发挥作用的保障。维护工作主要指日常的监管与维护,主要目的是维持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以保证财务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顺利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字。财务预警系统的更新与完善则主要是对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信息的有序更新,保证财务预警系统实施的基础得以实现。

篇(5)

1、简化复杂问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等会计资料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但是面对包罗万象的海量信息,很多信息使用者尤其是非专业人士会无所适从。通过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这些海量信息加以相应整理,将庞大的数据内容和非财务信息标准化后的结果归纳总结为一个简明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从而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尤其是公司管理者更快捷、更深入地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

2、拓展会计信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但是会计理论研究注重研究会计信息的生成,忽视会计信息使用;会计实务中注重单纯地提供会计信息,忽视会计信息的再加工及其分析使用。使用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生成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分析使用,以便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样又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合理使用与准确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是对不同公司、不同时间、不同指标的三维信息的汇总加工,是为了预防财务危机、控制财务风险而对使用会计信息的进一步拓展深化。

3、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要研究公司对于各种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应对措施及其管理,以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带来的危害,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在内部推行了危机管理,财务危机预警正是对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和监控,是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财务危机追根溯源因财务风险所引发,因此正确识别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和控制是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财务危机预警将公司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财务逆境与财务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提前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用于监测、评价、预报公司财务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努力做到有效预测和监控财务风险,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财务危机预警理论丰富了危机管理理论。

(二)实践意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最基本功能不容置疑是实时预警,即根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反映的公司财务危机信息,对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尤其是在瞬息骤变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现代上市公司若想生存、发展和获利,势必实时关注财务状况,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因而,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宏观层面以及上市公司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微观层面,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财务危机预警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得以持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且波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方面面。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明确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及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制定相应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也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反馈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灵敏变动能够及时反映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对上市公司整体和各行业、各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了路径。

2、有利于上市公司自我诊断。上市公司根据编制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综合排名,或者通过横向比较某一时期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找寻自身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了解在各行业、各地区中的竞争地位,做好客观有效的定位。上市公司也可以依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持续跟踪、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全过程,比较不同时期本公司财务活动运行轨迹,分析自身财务安全并预警潜在风险,找出危机源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损失,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决策。通过对综合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动态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能更有效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潜在投资价值。而对个股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横向比较分析,又有助于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理性投资,又会促使整个股票市场走势趋于理性,降低股市的非理性波动。一套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可以为投资者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多维度的财务信息,提供一种间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尺度,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事实上,正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强烈要求推动了该项研究的飞速发展。

二、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应的遵循原则

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必须明确引发财务危机的财务风险的特征:全过程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等,因此有必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持续、全面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控,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时必须坚持和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选取预警指标是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重要环节。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依据的正确性、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可信度、权重确定的准确性和预警模型的逻辑严密性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预警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二)可预测性原则。在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构建过程中,通常是在传统的以面向过去为主体的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中,增加对未来期间财务信息的加工统计和总结归纳,使政府及相关部门、上市公司本身以及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深入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未来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篇(6)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由于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经营管理的不善,不少公司也出现了财务危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有必要对其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分析,以应对各方面的风险,并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即建立了多种财务预警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并且已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财务预警模型有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和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但由于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只对单个财务比率的趋势分析,没有哪一个比率能够概括企业财务的全貌;另外,某些财务比率有可能被公司管理者进行过粉饰,单一的依靠某一比率做出的预测不一定可靠。因此,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逐步取代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成为广泛应用的模型。虽然多种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为现代企业预测财务状况提供了多种选择,但由于每种模型有其各自的前提条件以及模型自身的特点,这使得从众多模型中挑选出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基于此,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各种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比较。通过对多种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情况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我国财务预警实证研究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对我国财务预警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就财务预警实证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此外,也为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相关使用者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预警模型提供了依据。

二、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基本原理

国内外常用的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类:

2.1多元线性判定模型

多元判定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美国 Altman(1968)的Z分数模型:Z=0.12XI+0.14X2+0.033X3+0.006X4+0.001X5,其中x1、x2、x3、x4、x5是五个财务指标。根据判别方程可以把单个企业的各种财务比率转换成单一的判别标准,或称为Z值,根据Z值将企业分为“破产”或“非破产”两类。国内学者周首华等(1996)以Altman的Z分数模型为基础构建了F分数模型,该模型加入了现金流量预测指标体系。

2.2主成分模型

该模型是国内学者张爱民等(2000)借鉴Altman的多元z值判定模型,运用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的。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原始的财务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使综合指标为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综合指标不仅保留了原始指标的主要信息,彼此又完全不相关,同时比原始指标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质。该模型的差别方程式为:PS=V1Z1+V2Z2+V3Z3+V4Z4+V5Z5,其中,V1、V2、V3、V4、V5是系数,Z1、Z2、Z3、Z4、Z5是综合指标。

2.3多元回归模型

多元回归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和Probit回归模型。Martin(1977)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首次采用了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该模型假设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破产取1,非破产取0),并假设Ln[ P/(1-P)]可以用财务比率线性解释。假定Ln[P/(1-P)]=a+bx,推导得出P=exp( a+bx)/[ 1+exp(a+bx)],从而计算出企业破产的概率。判别规则是: 如果 P>0.5,则判定企业为即将破产类型;如果P<0.5,则判定企业财务正常。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相似。

2.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

1990年Odom和Sharda第一次运用神经网络进行财务困境预测问题的探索。该模型由输入层、输出层和隐藏层组成,通过网络的学习和数据的修正得出期望输出,然后根据学习得出的判别规则来分类。

三、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应用

目前传统的统计模型发展得比较成熟,计算也相对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Z分数模型主要用于信用政策、信贷评审、贷款定价以及证券化等方面。主成分模型也相对简单可行,可以在实践中广泛运用,但该模型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综合评分式权重的确定以及判定区间的确定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尤其是后者受样本数据分布的影响很大,从而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Logistic模型与Probit模型的最大优点就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而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理论上来讲,该模型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模型结构定义的复杂性、计算量过于巨大,而且其在决策方法中表现得像一个黑匣子,以致对它的接受和应用都较困难。另外,这种模型要求拥有大量的学习训练样本以供分析,如果样本数量积累得不足、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则会大大地影响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结果。

四、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实证比较分析

4.1前提条件比较分析

在研究财务预警模型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各种模型适用的前提条件。多元判定模型和主成分模型通常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据此判断待判企业的归属,一般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和两组样本间协方差矩阵相等。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均是为了克服简单线性概率模型的缺陷而建立起来的,一般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估计,不需要满足正态分布和两组样本协方差矩阵相等的条件,得出的结论直接表示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的大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则对财务指标的分布没有特别的要求特别适合于变量服从未知分布,且自变量组间协方差矩阵不相等的情况。

4.2样本和数据选取的比较分析

财务危机预警的国内外研究者由于国情不同、研究目的不同,对财务危机含义的界定有所区别:国外学者大都以提出破产申请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而国内学者则以沪、深两市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p#分页标题#e#

国外的研究学者通常采用比较样本建模,即选择相同数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Altman(1968)则选取了33家1946~1964年间破产的且资产规模在70~2 590万美元之间企业和相同数量、同一行业、同等资产规模的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企业,数据来自《Moody的行业手册》。我国学者则大部分是选择近几年的ST公司和相应的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均来自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如吴世农、卢贤义(2001)则选择了1998~2000年期间的70家ST上市公司和相对应的70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4.3财务指标选取的比较分析

国外学者Altman(1968)选取了5个具有代表的会计比率类财务指标,构建了Z分数模型,他认为这些财务变量是评价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学者周首华(1996)的F分数模型是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现金流量这一预测指标,证明在短期内许多公司财务危机和现金流断裂有直接关系。张爱民(2000)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以及杨淑娥、徐伟刚(2003)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的Y分数模型中也仅涉及到会计比率类财务指标。直到2004年,张友棠引入了现金盈利值(CFV)与现金增加值(CAV)这两个现在指标概念,虽然这两个指标并未得到后来学者们的广泛使用,但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学者们。在随后的绝大多数文献中就开始出现了现金流量类指标的身影,并且在越来越多的文献中占据主要地位。

Marttin(1977)首次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时也只选取了25个财务比率。随后,Ohlson(1980)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时,不仅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而且加入了非财务类指标,即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随着财务预警研究与应用成果逐渐引入国内,基于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思想也同时传入国内,非财务指标是在2004年后大量出现的,并且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非财务类指标与会计比率类指标和现金流量类指标相结合建立的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预警模型的预测精度。国内学者杨保安(2001)首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时,只考虑了会计比率类的财务指标,杨淑娥等学者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时则加入了现金流量类指标。

从上述文献来看,在研究初期,学者们都只注重会计比率类的财务指标,但指标选取并非与模型是匹配的,而是随着研究的发展指标选取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加进了现金流量类指标和非财务类指标,使模型能够更加准确预测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

4.4模型预测准确度的比较分析

Altman(1994)以意大利工业企业为样本,比较了神经网络方法与线性判别方法,发现有时神经网络方法要优于线性判别方法,但由于神经网络有时过度训练产生了不合理的权重,从总体上看线性判别方法要优于神经网络方法。陈瑜(2000)对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判别分析对证券市场ST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预测效果最好,回归分析法的预测效果次之,判别分析法的预测能力则随着年份的临近,正确性逐步提高。吴世农、卢贤义(2001)通过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三种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并比较三种判定模型的效果,表明Logistic模型的判定准确性最高。乔卓等(2002)通过对Fisher判别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在财务困境预测中的比较研究,发现提前2年和提前3年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Logistic模型和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杨淑娥、黄礼(2005)分别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并且对同一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进行预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确度相比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精确度有很大的提高。吕长江等(2005)分别运用多元判别分析、逻辑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对财务状况处于困境的公司进行预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主流模型均能在公司发生财务困境前1年和前2—3年较好地进行预测。其中,多元判别分析要逊色于逻辑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率最高。

通过以上的比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能力要优于统计模型的预测能力,而要统计模型中,主成分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优,回归模型次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相对较差。然而,财务预警模型的优劣不能光凭预测能力的高低来判定,因为各种模型的适用的前提条件是有差异的。

五、结论与启示

综观国内外文献,财务预警研究对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上几种模型上,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理论上是预测能力最强的模型,但在实务中应用却有诸多的问题,相比之下,统计模型简单可行,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只是为相关使用者提供一种预测财务风险并归避风险的方法,而不是强调模型本身的精妙性。加之,财务预警模型只是用财务报表进行财务预警,而不能对财务报告的真伪进行鉴别,很有可能对失真的财务报告进行预警,进而使预测结果发生偏差。因此,对财务预警的研究应该与财务失真的研究相结合,以提高财务预警预测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Altman E.I. Financial Ratio,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9).

[2]周首华. 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 会计研究,1996,8.

[3]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

[4]Martin D. 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A Logistic Regression Approach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7).

[5]Odom M.D and Sharda R.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 Tool [J]. Financial Management,1990,2(6).

[6]吴世农、卢贤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7]杨淑娥,徐伟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引言

公司破产是财务危机的终点,这已经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根据我国破产法及其司法解释,公司破产的情形主要包括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出现上述情况,即可申请公司破产,也能够清楚确认公司已经发生严重财务危机并已实现财务危机的最终结果。然而,这种财务危机的确认对于投资者来说几乎不存在价值,因为公司破产使得他们所持有的股份转让价值为零。相对于财务危机的终点,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财务危机的起点,即公司开始出现财务危险的时点以及财务危机的预兆。如果能预知公司将陷入财务危机,经营者会更加警醒,努力改变公司经营现状和财务状况。本文采用中国学者在研究财务危机时的通用方法,将上市公司被“ST”作为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

二、判别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判别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Fisher典则判别函数中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其采用原始数据判别,带有常数项。我们将危机组(即ST公司)的组别设为1,将正常组(即非ST公司)的组别设为0。将估算样本2011-2013年数据分别输入SPSS16.0处理,采用全模型法,可以得到三个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陷入财务危机前一、二、三年的财务预警判别函数为如下判别式(1)、(2)、(3),可见判别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X5资产报酬率,并且其贡献远大于其他指标。可以看出,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其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判别式(1)的最大特征根为1.108,正常组组重心为1.035,危机组组重心为-1.035;判别式(2)的最大特征根为1.179,正常组组重心为1.068,危机组组重心为-1.068;判别式(3)的最大特征根为0.227,正常组组重心为0.468,危机组组重心为-0.468。

Y=-0.220X1+0.660X2-0.551X3+0.418X4+15.306X5-0.245X6+0.590X7-1.574X8+0.515X9-0.095X10-1.51

Y=-0.260X1+0.781X2-0.720X3+0.381X4+22.955X5-0.786X6+1.660X7-0.207X8+2.359X9-0.006X10-0.386

Y=0.450X1+0.519X2-1.029X3+3.199X4+7.884X5+2.770X6+4.151X7+0.361X8+1.236X9-1.26X10-3..723

三个判别函数Wilk的λ检验值为0.000,0.000,0.370,其中判别式(1)、(2)统计值χ2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

公司被ST前一年,对危机公司的判断的正确率为83.3%,对正常公司的判断的正确率为93.3%,总体判断正确率为88.3%;公司被ST前二年,对危机公司的判断的正确率为96.7%,对正常公司的判断的正确率为80%,总体判断正确率为88.3%;公司被ST前3年,对危机公司的判断的正确率为80%,对正常公司的判断的正确率为60%,总体判断正确率为70%。可见,公司陷入危机前两年运用本文确定的10个财务指标对财务状况做判别分析,可以较为有效的预测出公司将来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但运用前三年的数据预测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将正常公司错误地预测为危机公司的概率达40%。

2.判别模型的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判别模型的预测效果,将2013年20家被ST的上市公司以及20家正常公司作为检验样本测试模型的有效性。将上述公司2010、2011、2012三年财务数据分别带入判别式(1)、(2)、(3),其综合判别结果为t-1的正确率为72.5%,t-2的正确率为77.5%,t-3的正确率为55%。

采用检验样本检验模型有效性时,判别的正确率有一些下降,但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一、二年的预测结果还是比较好的,正确率均在70%以上。与估计样本的判别结果类似的是,运用三年前的数据进行预测时,效果是最差的,55%的预测正确率对投资者的参考价值很低。

3.结果分析与讨论

综合以上判别模型的构建和检验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运用流动比率等10个财务指标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判别分析,对于预测公司在1-2年后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被ST)是有效的,具有财务预警作用,投资者可以运用该模型测试公司的财务状况以选择恰当的投资策略,经营者也可以运用该模型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以了解为避免陷入财务危机而需做出的努力。

篇(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38-04

一、引言

在我国,虽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从1952年的51%下降到2012年的10.1%,但这改变不了我国还是农业大国的现状。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约合3万亿元,年均增长比率高达23.6%;2011年的投入更是达到10 408.6亿元。然而,发展现代化农业仅仅依靠财政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1993年同人华塑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农业企业正式进军资本市场,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在整个证券市场中,农业上市公司的数量、资产规模和发行股票数量所占份额依然低于10%,与农业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同时,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频频因严重的财务问题而被证券交易所ST处理。在目前国际金融局势极为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困境预警体系来提高自身抵御外部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主要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条件概率分析法和人工智能预测法。陈远志(2008)基于2003―2005年我国沪深两市农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比较了单变量预警分析、Z计分模型、Zeta模型、修正的F模型以及分数模型对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效果,结果显示,后三者的预测准确率明显较高,且越接近被ST年份预测准确率越高,其中加入行业修正值及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在各时点均最高。马晓利(2009)采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6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建了包含资产留存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增长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和销售增长率7个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袁康来(200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含有农业收入状况指标的预警模型。郝晓雁(2008)对2003―2005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分年度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利用被ST前三年的财务数据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

以上方法和模型虽然在理论上发展的较为成熟且在实践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传统分析方法都不能避免静态时点性的缺陷,无法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进行动态把握,进而影响其对企业财务预警的效果。本研究拟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数据纳入模型,更好地满足财务困境预警研究的动态性要求,丰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

三、生存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

(一)生存分析的基本涵义。生存分析是研究一个或多个生物,在经过某一特定时间后,会发生某种特定事件的概率。这个特定事件称为“死亡事件”,这个特定时间称为“死亡时间”。简单来说,生存分析就是一种动态研究某现象或因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二)生存时间的概念。生存时间是指从某种起始事件开始,到某种终点事件截止,研究对象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常用符号t表示,由起点、终点和时间尺度三个要素构成。定义生存时间概念的关键是某种“特定事件”,该“特定事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专业知识由研究者在设计阶段自行确定。

(三)生存数据分类。实验设计的思路各不相同,不同的研究者进行观测的时间也不同,加上观测对象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生存数据的表现形式会因为研究对象进入或退出观测的时间不同而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完全数据,是指起点事件和终点事件都可以被观察到的研究对象,其观测数据完全落于观测起点与终点之间,这类研究对象的时间信息可以被完整记录下来;第二类是截尾数据,是指未知真正生存时间的研究对象,其在观测过程中因为失访、退出或研究时限已到而未能观测到其起点事件或终点事件,这类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数据是不完整的。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的设定。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研究,找到样本公司被ST处理的时间规律,进而描述样本公司生存状况的特征。由于本文抛弃了配对抽样的方法,将样本一次性全部纳入模型,且生存时间为离散数据,取值范围为[3,18],所以根据非参数方法大类下各方法的适用条件,最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该方法由英国统计学家Kaplan和Meier于1958年提出,该方法利用概率惩罚定理计算生存率,又称乘积限法(Product-LimitMethod,P-L法)。Kaplan-Meier过程适用于小样本或大样本未分组资料的生存率的估计。对总体T的n个个体的生存时间进行观测,得到t1、t2…tn。当ti是寿终数据时,令δi=1;当ti是右截尾数据时,令δi=0。将数据记为(ti,δi)(i=1,2,…,n)。

其次,本文选用适当的财务指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各财务指标与样本公司的生存率的相关关系及程度,并根据SPSS计算出的基准生存函数,结合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计算并预测各个样本公司的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是1972年由Cox提出的一种在存在截尾数据时使用的生存分析半参数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形式是假设有n个观察对象,第i(i=1,2,3…,n)例个体的生存时间为ti,同时设协变量X=(Xi1,Xi2,…Xip)是影响样本生存时间的p个危险因素。设h(t,x)表示在危险因素x的影响下时刻t的风险率;设h0(t)表示在没有危险因素x的影响下时刻t的风险率。显然h0(t)=h(t,0),并称h0(t)为基础风险函数。

(二)生存时间的界定和研究样本的选择。本文借鉴“大农业”的概念,认为农业不仅包括证监会行业分类的狭义的农业――农林牧渔业,还应当包括把农业资源或农业产品作为经营对象的行业,具体包括制造业中的依托农产品创造价值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据此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界定,在证监会分类的40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补充了65家,共计105家(其中ST公司18家,非ST公司8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一般是根据上市公司前一年和前两年的财务状况来判定其是否应该被实施特别处理,所以如果用上市公司被ST前一年或者前两年的数据来建立模型,就是使用存在异常的财务数据来预测企业的异常财务状态,容易导致模型的预测能力被高估。所以本文需要对样本公司观测终点和被ST前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故剔除上市时间不足3年的公司39家,剔除南方食品(000716)、中农资源(600313)这两家上市不足3年即被ST的公司,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0家,得到样本公司共64家。

本文定义生存时间的起点为企业首发上市交易的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左截尾数据带来的影响。由于财务报告有延时性,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故将观测终点确定为2011年12月31日。本文定义生存分析中的“死亡事件”为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证监会施以“特别处理”,本文采用的时间尺度为年。所有样本生存数据来自大智慧,财务数据来自锐思数据库。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Kaplan-Meier分析。以2011年12月31日为时间观察截点,以上市公司IPO作为起点事件,以上市公司被ST作为死亡事件,依此对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转换。如果在此期间公司被ST,则生存时间为完全数据;反之,则为截尾数据。对样本公司的生存状态变量的定义如下:“1”=发生ST,“0”=未发生ST。在所选取的样本中,上市公司康达尔(00048)在观测期间内发生了两次ST,对第二次生存过程,本文视其为新样本;新样本起点事件为“摘帽”,即在第一次ST之后,重新恢复正常。所以实证研究过程的最终样本总量为65,其中ST公司17家,非ST公司48家。样本公司具体生存时间如上页表1所示。

利用Kaplan-Meier法对样本公司的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并估计生存函数和累积风险函数。从图1可以看出,生存曲线分为两阶段,在8年以前,曲线下降幅度较小,而8年之后,曲线下降幅度显著增大,以2年为单位保持较大的下降幅度,直至14年之后不再变动。从图2也可看出,在8年以前,累积风险函数上升较缓,而在8年以后,累积风险函数上升幅度增大,并保持较大的上升幅度到第14年,之后不再变动。因而可以认为,上市8年是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在8年之前,上市公司由于刚上市,财务结构良好、资金充足、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与企业相适应,因而风险率相对较低,而在上市8年后,由于生产经营可能遇到发展瓶颈、资金流动性不足、管理层对新的市场把握不足等因素,使得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逐步上升,被ST处理的概率也相应增大。

利用非参数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估计,可以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与时间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财务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缺点是无法得到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及影响的程度,且无法度量个体的财务风险大小,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可以分析协变量影响的Cox模型。

(二)Cox预警模型构建。

1.预警指标的选择。本文构建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主要考虑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以及反映农业上市公司农业收入状况六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并结合数据情况确定了37个具体指标,如下页表2所示。

2.预警模型系数估计。本文对T-3年的财务数据进行Cox回归分析后,有5个财务指标选入模型。如下页表3所示。将下页表4的Step 5中指标作为协变量,代入公式得到生存分析模型:

入选模型的5个财务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回归因子相关系数矩阵显示,入选指标的相关性均不高,所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最终入选模型的变量为产权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农业收入占比5个指标。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和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及农业收入占比情况相关。

Cox模型结果中得到的生存函数图与K-M法得出的是一致的,因此所求的基准生存率应该服从对数Logistic分布,其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分别为:

在已知分布形式和对应变量数据的情况下,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对基准生存函数进行拟合,首先对式(7)进行变换,将其转化为线性回归形式:

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模型中的未知参数γ、α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7。

从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R2=0.971,两个参数也通过了t检验,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也间接说明基准生存函数服从对数Logistic分布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得到的模型具体形式为:

(三)Cox预警模型的检验。

1.比例风险假定检验(PH检验)。比例风险假定检验可以分为统计量检验和图形检验,其中图形检验中常用的检验是Cox-KM生存曲线比较图,它将Cox模型和非参数方法估计的生存曲线对比,若其趋势基本一致,并且没有交叉,则说明符合PH假定。

如图4所示,左边为原始数据K-M分析得到的生存函数图,右边为Cox模型估计所得到的生存函数图,可以看出两张图的形状基本吻合,可以认为模型满足PH假定,即比例风险模型在此是适合的。

2.参数检验。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常用χ2来检验模型整体的统计显著性,包括似然比检验、Score检验和Wald检验三种方式。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都显示:显著水平均为Sig

3.判别能力检验。检验模型判别能力首先要确定判定临界值,在利用Cox模型进行预测时,对于确定区分财务困境公司和非财务困境公司的临界值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假定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或财务健康的概率各占一半,这样可以得到临界值0.5;另一种是采用样本中正常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为分界点。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后者,得到的最佳判定点生存率为0.738。

本文所建立的Cox模型的预测结果中,一类错误率为22.22%,二类错误率为3.64%,总错误率为6.25%,相应的,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3.75%。

六、结论

本文运用生存分析法找到能够反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随着持续经营时间而变化的实际财务风险情况的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证明了生存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具体结论如下:

1.利用K-M法对样本公司的寿命数据进行分析并估计生存函数和累积生存函数,初步得出了在市场中维持健康经营接近8年或者超过8年的企业,要及时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预测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生存时间超过14年的企业基本可以维持健康的财务状态的结论。

2.用T-3年的财务指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与财务困境显著相关的有五个指标,分别是产权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农业收入占比,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应该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Cox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误判率仅为6.25%,证明生存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中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陈远志.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效果的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5).

[2]马晓利.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篇(9)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复杂变化、企业理财过程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经营者能力的局限性以及所使用的手段与方法的有限性。

一、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

尽管财务风险的成因多而复杂,但在财务风险阶段,企业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便企业分析评估,有效防范。

(一)定性分析方法

1、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依靠一些专家,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状况做出判断而进行的一种集体研讨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通过讨论与辩论,取长补短,去异求同,全面考虑并得出结论。

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专家间的相互交流,引起“思维共鸣”,产生组合效应,形成宏观的只能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它又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根据一定规划,通过共同讨论具体问题,发挥宏观智能结构的集体效应,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集体评估,预测的方法;质疑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同时召开两个专家会议,集体产生设想的方法。

3、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直观预测方法,它采用函询条差的方法,向同预测问题有关领域的专家提出问题,然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而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该法对未来发展中的各种可能出现和期望出现的前景做出概率估价,因此该法为决策者提供了多方案选择的可能性,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二)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计算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分析财务风险。是管理与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杠杆分析,标准离差分析和层次分析。

1、杠杆分析。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DOL)和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分析率衡量企业经营风险和融资风险的大小以及杠杆利益水平的高低。

(1)经营杠杆,是指由于企业存在着固定成本而出现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衡量经营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DOL)。

其计算公式为:

DOL=(EBIT/EBIT)÷(Q/Q)=1+A/EBIT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息税前利润;Q为销售变动额;A为固定成本总额。

上式表明,DOL是与特定的人销售量和固定成本比重相联系的。

首先,DOL随着A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只要企业有固定成本存在DOL总是大于1。在EBIT给定的情况下,DOL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改变A的比重来实现,A的比重越大,DOL越高,经营风险就越大;A的比重越小,DOL越低,经营风险就越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固定成本比重看作是DOL的“支点”,通过改变这一支点的位置来改变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其次,DOL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销售量上升,DOL下降,EBIT增加,但销售量的上升或下降必须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销售量越接近盈亏临界点,其DOL就越大,在达到盈亏临界点时,DOL达到最大,超过盈亏临界点时,其DOL开始递减。因此,当销售量达到盈亏临界点之后,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力,努力扩大销售,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EBIT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经营存在着固定利息费用从而出现的普通股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衡量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只表示财务杠杆系数(DFL)。

其计算公式为:

DFL=(EPS/EPS)÷(EBIT/EBIT)= EBIT÷(EBIT-I)

式中: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EPS为变动前普通股每股效益;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I为负债利息总额。

从上式可以看出:第一,当EBIT

财务杠杆效应=负债额*(负债利润率―负债利息率)

=B*(K―I)

财务杠杆效应不一定只产生财务效应,当K>I时,财务杠杆会产生正效应,在K和I一定时,B越大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即杠杆收益越大;如果K

(3)总杠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总杠杆作用。衡量总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总杠杆系数(DTL),它是DOL和DFL的乘积。即:

DTL=DOL*DFL

=(EPS/EPS)/(Q/Q)

显然,总杠杆作用超过了单个杠杆的影响作用。

企业使用财务杠杆的目的是想通过长期债务或发行优先股对企业资产进行资金融通,并对这些资产合理充分的利用,产生一个高于固定资金成本的投资报酬率,从而提高普通股的每股收益。然而,长期债务的利息、租赁合同下的租金及优先股股息等式一项固定性支出,如果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各项资产加以利用所赚回的利润低于这项固定性支出时,则导致必须用普通股收益来弥补这个差额,从而会使普通股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企业越多使用财务杠杆,固定性费用支出越大,DFL越高,对权益资本变动的影响越大,融资风险就越高。为减少破产的风险,提高股东收益水平,企业必须合理、适时地调整负债规模,以降低财务风险,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用。

2、标准离差分析。从投资的角度来考察,根据投资方案在各种经济状态(概率)下的可能收益率、平均收益率和概率分布来计算标准离差。标准离差是可能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标准离差越大,表明财务风险越大。由于标准离差不便于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较,故还需要计算标准离差率,对各种可能收益率下的概率确定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企业历史资料,结合市场分析和行业特点现状、企业前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综合确定。

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普遍是用哪个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多准则决策(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可以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应着重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获利能力: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多,偿债能力就越强。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说明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开支的需要,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EBIT/利息费用

=(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EBIT(即息税前利润)”是指损益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的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资本化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分的能力偿付利息,财务风险就越小,反之,财务风险会越大。在有财务杠杆作用的情况下,该指标维持在1-3是适当的。

(2)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占得比例越高,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说明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使用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二、财务分析预警

(一)利用滚动式现金预算表进行短期预警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和检测的短期预警方式。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是经营者能及早采取行动,为能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建立以销售预算为主导及起点,进而包括生产、成本、费用、资本、及现金等各个方面的全面预算体系。在全面预算之下,预计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旬、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采用滚动方式编制现金预算,有利于提高现金预算的准确性,并真正起到短期财务预警的作用。

将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配合每日现金收支报表及每周(或每日)现金收支预估表,既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使企业经营者及财务管理人员能尽早得知潜在的现金缺口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长期财务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模块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择方面,又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

1、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很弱,这样的企业很危险。

3、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所得。

4、发展潜力。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决不会把眼光停留在目前的运营状况,企业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讨论主要是侧重风险防范,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可以规避的财务风险只是面临财务风险中的较小部分,对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水平影响不大,风险减轻是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就不可避免,任何补救措施只起到消极的减损作用,且一直成本较高。同样,风险融资也是事后管理,风险管理成本较高。风险防范的方法有: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缓冲等。

(一)财务风险转移

1、控制性财务风险转移。转移会引起风险及损失活动,即将可能遭受损失的财务及有关活动转移出去。这种随所有权转移而实现的转嫁属于风险控制型转移,是转移风险的一种主要形式。例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银行优质资产证券化将极大地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以未来收益权的转移为代价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即市场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外。通过这种方式,赋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以流动性,从而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通过风险的转移和流动,再改善银行资产的质量,进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2、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将标的物面临的财务损失转嫁给保险人承担。保险转移是经济单位或个人,以缴纳保险为条件,将自己可能遭受的风险成本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或部分成本的方法。由于保险转移是以保险费为条件的,因此转移之前就发生了风险处理成本,所以考虑保险转移时,应充分考虑保险转移的成本问题。

(二)财务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法师通过付出一定的成本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这部分讨论资金回收风险中的结算资金回收风险;预付、出借资金回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集中在对客户资信的评价方面,是结算资金回收风险防范的一个方面。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孵化,这一过程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时要遵守以下各项原则:确保快速收回应收账款;维持公司利润和销售的最大化;维持和客户的关系;提高公司的形象。应收账款发生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的实现,但是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财务风险缓冲

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建立偿还基金;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对企业的盈亏与否、经营状况如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只能尽量充分的而不能完全地认识和避免。

篇(10)

【关键词】

财务风险;预警方法;预警指标

0 引言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使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市场环境的复杂及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使得企业面对多种多样的财务风险,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的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并做出有效控制,对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并预测财务风险,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可抑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1 煤炭企业财务预警理论研究现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最早由Fitzpatrick(1932)展开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他以19家企业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划分为破产与非破产两组,FitZpatrick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1966年,美国的William Beaver 使用5个财务比率为变量,预测79家经营未失败公司和79家经营失败公司,发现“现金流/总负债”这一财务比率预测企业失败效果最好。

我国关于学者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建立财务预警理论研究的框架。1986年,吴世农和黄世忠对企业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进行理论介绍。1999年,陈静选取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非ST公司,运用Logistic回归建立财务预警模型,考虑的指标有:毛利率、短期借款与总资产比率、其他应收款与总资产比率,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接表征指标—股权集中系数。

2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2.1 煤炭企业的经营特点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发展煤炭行业,虽然煤炭成本增值因素有所增加,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但这些政策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比如有利于国家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等。综合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煤炭行业整体形势基本运行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2)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煤炭价格有所上涨,但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3)煤炭行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

4)煤炭企业发展的矛盾逐步凸现,机遇与挑战并存。

2.2 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方法

目前按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及组织管理的各种风险,综合评判得出预警结论。定量分析主要以量化的资料、数据及模型进行预警。常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如表1。

2.3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产生影响及程度的会计报表。主要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有助于分析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并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并结合负债资产数据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盈利与成长能力。

3 神华集团指标体系预警效果分析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之一。神华集团于1995年10月成立,是中央直管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以煤炭生产、销售,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铁路,港口,航运等服务为主营业务。公司注册资本金25.8亿元。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由神华集团发起,2004年11月在北京注册,中国神华H股于2005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神华A股于2007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经过政策的调控,市场化的调整,煤炭企业的发展逐渐放缓,效益减少,盈利逐步下滑,即使是一些煤炭上市公司也逐渐出现财务风险。选取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需要考虑其行业特殊性,同时由于神华集团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样本数据来源渠道少,目前只能借鉴行业年鉴、网络、协会组织公开的资料等收集需要的样本数据,以尽量丰富的数据,构建较为准确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考虑到以上方面,本文选取单变量预警分析方法,结合神华集团主要的现金流量指标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化逐年呈上升趋势,2011年的现金流量活动中大量的现金流出,比09年增加了1693700万元。投资活动11年上升了45%,主要是神华集团在煤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加大。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在逐年上升,可能是神华集团筹资活动有所增加的原因。

3.1 偿债能力分析

神华集团偿债能力指标在2011年表现较差,现金流动负债比和现金债务总额比都在较低水平,在2011年负债比下降到-11.75,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较上年变差,说明神华集团短期偿债能力较差。

获取现金的能力的销售现金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及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显示,神华集团在2009年获取现金能力最强,但在2011年出现大幅下滑的现象,说明神华集团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不足,长此发展下去,可能无法满足正常经营。

3.2 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增长率在2010年有所上升,但2011年下降幅度较大,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及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神华集团在2009年之后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较差。

4 神华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缺陷

在神华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中,预警指标的选取直接影响财务预警的效果,而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大多局限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些不足影响着企业财务预警的效果。这些不足有:

1)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财务预警指标只能反映结果,对于风险发生量变的过程和根本原因不能充分的确定,导致内部管理者不能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2)现有财务预警方法主要依赖会计报表数据,比如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等会计报表公布时间滞后,则财务预警风险的时效性比较差;

3)现有的研究方法只是静态分析,并且获取数据范围较窄,只在一个横截面结合有限的指标对企业财务预警,缺乏动态分析。

5 神华集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有效的控制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当从企业自身入手,加强集团管控,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频率。

财务风险需要进行内部进行管理控制措施,包括:

1)完善神华集团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2)定期收集并管理集团内部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根据相应的数据作出财务风险管理报告,有效的预防一些财务风险的发生;

3)结合神华集团的财务状况,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4)加强集团内部员工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张固柱.论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系统[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5):22~25

[2]李吉林.基于F分数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

[3]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4]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4(4):31~38

[5]AltmanE.I.(1968):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teanalysisandthe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ournalofFinance,23(4):589-609.

[6]Aharony,J.,C.P.JonesandI.Swary,An Analysis of Risk and Return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Using Capital Market Data”Journal of Finance 35(September1980):1001~1016.

[7]杨沨.中国神华2010年财务报表的具体分析与评价.2010

上一篇: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下一篇: 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看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