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概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4 16:41: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德育概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德育概述

篇(1)

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概念有两种形式,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形成,是指通过经历一定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新的概念。例如在形成球这个概念时,学生对各种被称为球的物体进行观察,去除一些无关的属性如颜色、质地等,抓住主要属性形状。再从形状入手挖掘球的属性,光滑的,没有棱角等。接着以此为依据辨别物体是否是球体。概念的形成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经历“抽象―类化―辨别”的过程,从而建立新概念。

概念的同化,是指学习者以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为基础,以定义或描述的方式直接揭示新概念本质属性或补充完善原有概念的认识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时,是以学生掌握的直角概念为基础进行的: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概念的同化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经历了“定义或描述―同化―强化”的过程,进而形成新概念。

二、概念教学的三项考虑。

教学追求有效,众所周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概念,只有选对了方法,学习才能有效、高效。选择合适的方法必然要考虑影响学习的因素。

1.考虑学生心理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抓住事物的属性而不拘泥于外形的变化,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但是还没有达到抽象思维的水平,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思维。在语言方面,该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在获得和使用此类概念时,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形象的支持。

2.考虑教材编排层次。

苏教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方面注重划分层次。整套教材将知识点按照难度系数进行切分,同一内容按不同难度安排于不同年级。比如分数,三上是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到三下则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接下来的几册教材中也不断出现分数的相关知识,难度逐步增加,一砖一瓦地帮助学生堆砌起关于分数的系统知识。

3.考虑概念本身特点。

概念教学时根据概念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概念。例如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区分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概念。如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上位概念,反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下位概念。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间则互为并列概念。学习上位概念可以用概念的形成,而学习下位概念就可以用概念同化。

对牛弹琴是因为弹琴者选错了对象,在牛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改变的就是弹琴这件事。在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可逆转,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材料,教师能做的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这个教学对象。

三、概念课堂的四条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中楼阁。

数学诞生于生活的需要,发展于生活的需要,与生活密不可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或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较熟悉。教材也经常选用生活实例来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作为教学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与数学之间密切相连的体会,提升学生的数感。

2.构建先行组织,切忌无米之炊。

当代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从概念形成的方式看,我们可以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概念教学。从教材看,很多的概念都是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安排在教材中的。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知识经验,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和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的桥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3.借助直接感官,切忌空口白话。

小学生认知的局限使他们需要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来理解并运用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他们倾向于直觉地理解概念。教师更适合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操作等。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学生的直接感官,让他们可以更方便同时也更深刻地进行学习。概念是通过言语来表示的,而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滞后于智力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用语言讲解抽象概念时,最好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实物或模型演示的例子。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75-01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指脑、口、耳、手等各种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程度。社会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具有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知识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审美素质――指数、形、图、式等的审美修养,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数学知识。劳动素质――具有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会制做一些数学模型、学具、测量数据等。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素质――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品质素质――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具体数学教学中,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调节、强化作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不同方面,认知过程是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能使非智力因素对智能发展起到调节、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身看成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二、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学法即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认为最少可以抓如下几个方面:①如何预习;②如何听课;③如何作业;④如何复习;⑤如何课外学习等等。

三、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教学,应注意做到:概念的教学,重在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教学,重在推导过程;四则运算的教学,重在审题过程;应用题的教学,重在分析过程。

四、重视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小学生是在具体的事物当中进行思考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同时,要注意示范教学的内容要和课题吻合。利用电化教学,能是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生动具体,学生能初步掌握情感教育,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热亲,可以将初步的情感教育转化为知识教育。

五、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情境、问题和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注意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过程的激励性评价

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重视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化的表现,又要注重“因人施教”,对学生特别是个性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激励性评价。评价要注意采用个性化的鼓励语言,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算法。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有的尽管很“笨”,但方法是可行的),有时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鼓励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习惯的更好的方法。

七、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发展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时施教。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他的长处促使改变他的短处,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目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等教改试验,以各自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几种教改试验,都注意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篇(3)

不管是否新课改,做作业就成了数学学习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学生开始上学就有了作业,教师布置的正式作业、数学家庭作业、数学配套练习,再加上家长给学生买的资料题,学生一有时间总是不停的做作业。我们能否把布置作业与作业批改也改革一下,把学生和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当中解放出来,干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呢?我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谈一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布置数学作业

作业作为数学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数学作业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数学学业上的提高。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也是巩固教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学作业布置的好,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协调与发展,反之,就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布置好作业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布置数学作业要有新颖性、实践性。以往数学教学当中的作业老是要求写写写、算算算,枯燥无味,父辈们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数学的。而现在的我们,应将数学作业看成学生学习、创造激发兴趣、游戏的乐园。

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实践。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当中才能感悟到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我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教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学生主动操作、试验的作业。如认识完长度单位《米》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量一量你家里人的身高,并作为家人的小资料记录保存下来。在学习完《时间的认识》后,我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一天作息时间写下来,看谁安排的合理。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布置数学作业要有层次性、形式多样性。数学作业形式多样,学生做作业就有好奇心,进而喜欢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在教学当中,每一个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起,我们布置的作业就会使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事情发生。为了照顾全体学生,首先我们可以布置一些“自助餐”式的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将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适合水平差一点的学生,B层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适合优秀的学生。以圆锥的体积为例,A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面积,求圆锥的体积。B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圆锥的高和底面直径,求圆锥的体积。C层是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圆锥的高,求圆锥的体积。其次,布置一些“套餐”式的作业,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混合运算后,我提供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苹果每千克3.5元、梨2.25元、桃子1.78元、橙子2.567元根据信息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这样的作业因人而异,优秀生提的问题难一点,差生提的问题简单一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作业的批阅

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师批阅作业还用红色的“√”与“×”,这种单调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也没给学生传送多少温暖的鼓励;一个“×”却能带给学生太多的冷漠与打击,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新课标》提出“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所以批阅作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及时面批。作业批改时教师的常规工作,学生刚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批时及时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改正,也有利于教师知道每一个学生的那些知识没有掌握,在纠正时可以做到心里有针对性,为以后教学调整起到关键作用。还可以避免学生对答案或个别抄袭作业的现象。

篇(4)

随着我国新课改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基础教育领域也有了全新的要求,而小学教学教学时基础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小学教学也受到了新课改的理念影响,而小学数学为了适应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了新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并且作为工具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过程造直接影响。并且小学数学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小学教育的全面开展而言,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格外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却并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产生了脱节的现象。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轻视德育而重视智育,忽略了教学过程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并且没有终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新课改的理念是通过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成果。改变以往单向的教学方式,让师生成为学习的合作伙伴,而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和接受者。而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进程中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并且教师能够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从而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学生与知识之间产生连接,从而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可以让学生发现小学数学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将所用知识在生活之中加以运用。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这些特点,能更好的的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指引作用的强调

1.1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单向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习惯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关系,一味的注重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这种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在课堂上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而知识和能力的脱节现象,往往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不能注意到教材知识的实用性,并且对于生活中教学问题的延伸也往往不能发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教学方式,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并且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1.2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推行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教学方式相比,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教师的指引作用,并不单单的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将学习知识的方法对学生加以传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受到新课改的教学指导理念的影响,也有了一定的创新和改变。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从而拓宽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一位数乘法和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以此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单纯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在对学习方法进行传授之后,将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去进行学习和思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之中应充分的发挥指引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得到启发,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受到新课改理念影响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更能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优势的利用

2.1学生的思维活跃优势

小学教学因其基础教学的特性,所以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小学教学的授课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活跃性。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这种活跃的思维往往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偏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通常会对这种思维的活跃性加以抑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更好的利用了小学生思维活跃这一优势,让学生能在提问、解答、思考的过程之中,从而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学生的好奇心态运用

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通常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态。而对于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而言,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态正是启发式教学开展的基础所在。正是因为学生心中存有强烈的好奇心态,因此学生会更为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求知和探索。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好奇心太的分析,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让学生面对问题能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并且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从而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之中,找好自身定位,加强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并强化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有强烈的连贯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加以重视,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之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对以往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以此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从而建立学生完整的数学思维。并且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之中,注意相应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能在提问的过程之中获得思考,教师在学生陷入思维困境之时,应及时的给予帮助,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善于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充分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来保障教学进度能充分的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教师的对作业的布置,也应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加以促进。

结语: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气氛的塑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但这也为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加强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此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特教学校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体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紧锣密鼓的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也应紧跟改革的步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各残疾类型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实现残疾身体和功能的恢复,走出封闭自我,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一、体育硬件设施经费投入要增加,突出特教特色

特殊教育学生需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比普通学生上体育课要求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更加苛刻、更加严格。例如,国家规定:“盲校体育场地设置在适宜视力障碍使用的环形跑道或直道,除少部分留做硬地外,宜铺设草坪。”可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心)的体育场地都是水泥地或沙土地,本来就很少的室外体育设施,基本是竞技项目的器材,不适合特殊教育学生使用。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没有专门配备适用于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育器材,尤其是智力障碍学生需要的体育器材价格昂贵,造价比较高,都没有专门配置。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应该增加投入,减少“常人化”因素,保证的体育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改变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根据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这个主要的因素确定教学的内容,通过我们的努力转变为根据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改进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二、体育教学的实施要与时俱进

(一)开展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应大力开展融合教育,更好的为特殊教育学生融入社会,更好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融合教育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美国教育界所提倡的回归主流运动,其目的是要让特殊儿童不要被隔离在传统的启智学校、启聪学校、启明学校以及现在的特殊学校。而是让特殊儿童回归到正常的主流学习环境——普通学校(或普通班)。主要的涵义有:

1.教育机会均等:强调一般儿童与身心障碍儿童在教育上的师资、设备、教材、权益是相同的;

2.回归现实正常生活环境:教育即生活,但传统的隔离教育却把学生隔离在特殊学校内,这毕竟不是一般的社会;

3.最少限制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特殊学校的学习环境限制较大,例如他们无法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实施融合教育以后就可以取消这个限制。

(二)加强健康知识的教学、增进体育教学的个性化

当代体育教学倡导的是,多样化的快乐体育将替代“模式化”体育教学,各种有氧健身活动取代体能训练等等,精选重视体育健身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削减繁、难的陈旧的内容。每个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内容后,可根据需要在拓展新的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可根据自身条件(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学校传统等)选择拓展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这种富有灵活性的内容安排,改变了所谓“吃不饱”、“吃不了”或“吃得无知无味”的状况,能让特教学生精力充沛、劲头十足的进行练习,达到入趣、入情、入境的境界,充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三)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跟踪学生成长

积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二个不同的文件,分别记录成长与学习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长期跟踪特教学生的成长。这二个跟踪文件是:儿童期基本情况、入学前基本情况、每学期的成长足迹。应当把这个经验扩大到每个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学校针对学生建立完善的长期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效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固定的,选择面很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与以探究活动为主,在这方面应当予以加强,扩大情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智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以语言传递为主、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原因在于智力障碍学生入学前有大医院开据的智商鉴定证明,入学之后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根据医院开具的智商鉴定结果并结合学生年龄进行分班教学。低年级智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交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基本的精细动作的活动能力,教学方法是示范法与一对一的指点,讲解法较少,体育教师直接发出指令,学生完成动作。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并注意发现学生某些兴趣爱好进行重点的培养,条件突出的学生可以进入校运动队进行训练。

(二)视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视力障碍学生对外界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片面的认识,在分析、推理和判断上出错。视力障碍学生没有空间定位能力,体育教师不会对视力障碍学生进行示范教学。视力障碍学生的听力没有损坏,仍然能够比较好接收到体育教师的大量的语言讲解,针对视力障碍学生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

(三)听力与语言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听力与语言障碍学生无法接受到体育教师的讲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手语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示范动作,直观的教给学生相应的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因此,直接感知的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达到了,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这是由于语言与听力障碍学生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加大特教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从体育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体育教学的实施、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进行,争取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篇(6)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应该由学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要注意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形成合作机制。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名“领头羊”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保证组内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适时抓住学生的发现,积极创设适于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因此,在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正确把握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条件,“该出手时才出手”。具体做到:(1)激发探究兴趣。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是否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这种探究兴趣很难自发产生,它需要教师在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的相关点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兴趣诱导学生认真思考、乐于探究。(2)把握探究时机。(3)提炼探究问题。备课时,教师要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形成一个基本“框架”。对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组织探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篇(7)

现今的信息社会,我们随时都要面临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统计和概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国家到个人,都应用到统计和概率,如个人消费、投资理财、天气预报等等。当然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求不一样,低年级对于统计和概率的教学重在给学生灌输这种观念,重在激发孩子们对数据的兴趣,加强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意识。比如:可能性,一二年级的学生知道不确定现象的存在,认识可能性的现象,等学了相关知识以后,再进一步学习可能性大小,提高定量化研究的要求。通过统计和概率,可以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客观的分析。从小学让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数学统计和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信息处理过程,首先学生要进行收集数据信息,然后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 “买气球”、“抛硬币”、“统计生日”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硬币的正反面次数、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然后全班交流把调查收集的数据整理制成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制成的统计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最后根据统计结果,由学生自己决定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实施统计和概率教学,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我们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用于教学,如天气变化、家庭电视的品牌、同学们爱看的电视节目等等,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思考,进行处理,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深深体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

国际上早就将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知识纳入到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在我国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学统计与概率主要是对制作统计图表的技能训练、单纯记忆过多的术语和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这样的安排很难让学生体会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很难感受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统计与概率的教育目标,即“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以随机观点来理解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数学思考和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三维目标来考虑,可以做如下阐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思想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参加统计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统计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统计的过程和结果;初步认识统计与概率的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是新增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于这部分的内容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把握。所以加强培训是开展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关键,通过培训,解决教师自身对统计和概率知识的缺乏,更好的开展备课。其次,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要进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收集数据很重要,而这部分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小学生又比较活泼,如果控制不好,整个课堂就会凌乱不堪,另外,这部分活动占用时间较长,很多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是由自己采集数据,提供给学生处理。这样做是节省了时间,但是信息处理的流程不完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如收集数据的时候,可以分组,可以将这部分过程放在课外,教师予以指导就行了。另外,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材不成熟,特别是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教材时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充分了解教材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就行二次开发,比如降低难度,活动选取学生身边的内容,选择一些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收集数据的活动,自己编写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辅才能真正适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篇(8)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实现了不断地改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越来越普遍地实行了生活化教学模式。数学知识源自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提供服务。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对象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年龄限制的考虑,教师应当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深入地贴近实际生活,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激发和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拘泥生活原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属于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对其难以进行准确的把握。尽管根据教育学理论,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然而,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将生活化的教学理论付诸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拘泥生活的原型。一些教师为了设计出有新意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往往不考虑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联系生活,反而对学生造成了误导。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非每堂数学课都适合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2.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一些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只能将实际生活和教学知识简单地联系起来,这种教学只属于浅层次。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的教学时,只是拿出一些球让学生来摸,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种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的生活化教学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使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实现的有效方法

1.对与教学相符合的生活情境加以构建

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还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了让小学生更容易地对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知识来代替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文字知识。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合理的生活情境加以构建,实现将所教的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节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引学生将它与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刚植不久的树木经常需要使用一些粗木与其成角度地支撑起来,以避免其倾斜;或者人们往往会将一根木条斜着钉于栅栏门上,还有家里吸尘器的脚等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真实地体会到利用数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的乐趣,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对生活化的教学原型加以运用

教师通过对一些小学生熟悉且喜欢的现实生活原型加以探寻,同时从探寻到的现实生活原型中合理地提取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关知识信息,并把它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其进行交流与共享,使之产生共鸣,这就是对生活化教学原型的运用。例如,在学习了毫升与升的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带有刻度的水瓶或水杯,并让他们观察上面的计量符号,同时解释其代表的意思。随后,教师再通过提问让学生倒出相应的水进行计量,譬如需要在一个杯子里加入100 mL的水,再准备一个已经加入了1L水的瓶子,让学生考虑需加入多少次100 mL的水,才会与装有1L水的瓶子中的水相同。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很快就可以了解到升与毫升的概念了,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利用和创新

仅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不够,教师还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转化和创新,通过巧妙地设计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以及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上来,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行领会。例如,笔者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情境:某超市正在举行促销活动,在超市出口设置了一个转盘,转盘分为20份,共有7种颜色,当指针停留在蓝色区域时顾客可以获得20元购物券,停留在黄色区域时顾客可以获得50元购物券,停留在红色区域时顾客可以获得100元购物券。凡购物满100元的顾客,就有机会转动一次转盘,如果顾客不愿意转动转盘,也可以直接获得10元购物券。此时让学生以顾客的身份进行思考,讨论如何选择更加划算。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还能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整体提高,这对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也是有益而无害的。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需求,也必须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实现真正的提升。

篇(9)

现在有的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如:将三万零一百写成300000100;15.8+2=16;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65°,不知道顶角是多少度;问:1、2、4、6、51这五个数中哪两个数互质?写成6和51,这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质。6和51两个数还有公约数3,怎能互质?正确答案是4和51。再如:8的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相等判断是(×),进行这道题对与错必须综合运用八个概念,才能判断对错。有的小学生经不起八个概念的考验,结果认为错了。涉及哪八个概念呢?“约数”,一个“自然数”的约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倍数”,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没有;还有“相等”,等等。这些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没有掌握好。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概念的教学”。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把概念教学放到突出地位。小学数学教材中那些名词术语的释义,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例如乘法概念的建立,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等。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概念的引入。

2.1从实际引入(直观)。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2从旧知识引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2.3通过计算引入。概念虽然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可以提示它的本质属性。例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从而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进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

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因为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方式引入概念,都应考虑如何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3.引导分析比较,得出本质特征。

篇(10)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样,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让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为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让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实现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需要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操作。教师不能因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而被迫取消这一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交流中发现问题,提高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个能够得到培养的空间和环境。再者,要舍得在情感上投资,多鼓励,不要泼冷水,应把学生的兴趣、乐趣、志趣放在首位,这样,师生关系融治,学生畅所欲言,才能使探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概念后,让学生小组出示自己准备的圆形学具,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形物体的周长。有的小组准备的是铁丝围成的圆,经过讨论后认为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准备的是硬纸片圆,经讨论后认为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布,再撕开拉直后测量长度;有的小组用绕线的方法;有的小组把圆在尺子上滚动一周来测量等。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用刚才大家发现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吗?”学生顿时陷入沉思,纷纷提出质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求圆的周长呢?”老师肯定地说:“有”。然后引导学生把刚才测出的每个圆的周长和每个圆的直径比较,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最后告诉学生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种关系,以后计算圆的周长时用圆周率和直径相乘就可以了。

三、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究

探究时间给予太短,会使探究流于形式,没有充分的探究时间,不同意见就不能发表,就不能引起争论,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就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探究局面。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定准备的实验材料:圆柱、圆锥、沙子。然后提问题,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装满,说明了圆锥体的体积正好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这时老师出示一组圆柱、圆锥,请同学们看教师的操作,教师操作的结果是: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装了四次才装满,这时学生都瞪大了眼睛,有的学生说教师装的不标准,结果指定一名学生当众演示,还是原来的结果。这正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通过生疑来促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探究推向了。同学们通过再次探究、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终于发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体体积的1/3,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等底等高。

上一篇: 中医基础基础理论 下一篇: 建筑工程及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