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6 08:48: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篇(1)

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必要选择、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音乐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从目前中小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现状和社会对中小学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评价来看,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适应社会变化、发展要求的技能素养,不容乐观。

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新课程结构的组成部份,在此次改革中受到格外重视。追其原因,一方面是新课改"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和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密切相关,即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必要选择、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音乐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现状

1) 学生分化情况严重

特别是在音乐研究性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可能是"一路高歌到永远",有的可能是"默默无语到天明"。例如,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分组的的形式,讨论问题、设计演唱形式、创编活动等等都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合作。每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只见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个别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同学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的想法是……"。这样做的结果,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独立思考,优秀学生的个人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分化严重,优者更优,劣者更劣,走向两个极端。

2)重点是党政领导、职能部门领导不能转变观念

落实"教师教育是政府行为",不能放松对教师的束缚。"会上讲素质教育,会下搞应试教育",忽视音乐课程,带着这种观念领导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肯定搞不好。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中小学的学校音乐教育问题: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只有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3) 不少音乐教师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

在课堂上不敢讲,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认为这样就避免了"灌输"、"填鸭"之嫌。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学习,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反而造成了音乐课堂教学重主体,轻主导的现象。另外,音乐教师由于对新的教育理念理解不透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浮夸,一堂音乐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内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适应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二、提高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水平的对策

1)音乐教师要深人的学习、研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音乐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音乐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没有作硬性的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人细致的学习,准确领会其要求,不拘泥于选用的教材,灵活应用当地的各种课程资源。中小学音乐新课程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而我们的音乐老师们以往都习惯于按教材去设计、实现教学。因此,只有更好的了解音乐课程标准的精髓,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同时,我们也只有真正理解了新课标的理念,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新的理念落到实处,而不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貌似神离,歪曲本质。

2)变教师的教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全体参与到课堂里去,让他们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这样,教师也就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是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并激发起极度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思维,培养创造力,使学生乐学

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本宗旨就是弘扬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

篇(2)

1前言

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但从目前中小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现状和社会对中小学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评价看,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适应社会变化、发展要求的技能素养,不容乐观。因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人,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茶的拉开序幕。

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新课程结构的组成部份,在此次改革中受到格外重视。追其原因,一方面是新课改“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和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密切相关,即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必要选择、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音乐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现状

2.1学生面临的困境

学生分化情况严重,特别是在音乐研究性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可能是“一路高歌到永远”,有的可能是“默默无语到天明”。例如: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分组的的形式,讨论问题、设计演唱形式、创编活动等等都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合作。每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只见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个别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同学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的想法是……”。这样做的结果,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独立思考,优秀学生的个人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分化严重,优者更优,劣者更劣,走向两个极端。另外,学分制的实施对学生带来新的挑战:如选课制度,学分获取途径及认同方式等。

2.2学校领导认识面临的困境

重点是党政领导、职能部门领导不能转变观念,落实“教师教育是政府行为”,不能放松对教师的束缚。“会上讲素质教育,会下搞应试教育”,忽视音乐课程,带着这种观念领导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肯定搞不好。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中小学的学校音乐教育问题: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做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骨干”教师中,存在着抓少数“重点”音乐班的问题等。以上的这些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尽管在应试条件下,也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该说,只有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2.3教师面临的困境。

不少音乐教师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在课堂上不敢讲,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认为这样就避免了“灌输”、“填鸭”之嫌。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学习,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反而造成了音乐课堂教学重主体,轻主导的现象。另外,音乐教师由于对新的教育理念理解不透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浮夸,一堂音乐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内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适应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3提高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水平的对策

3.1音乐教师要深人的学习、研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该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和全面关注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课并不枯燥,这也是音乐教师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方面力度还不够,同时也不善于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来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对艺术体验与实践要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人文与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方面,还不够紧密;在对音乐情景、欣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归纳与提炼。

2、小学音乐课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缺少目的性。教师们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想一下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图有虚名,不设定目标,就草草收场。例如:上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与聆听的环节上学生还没有静下来,教师就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现,这样就不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

3、歌曲的学唱,教师要清楚学生完成的怎样,或怎样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更进一步的理解是不是可以用歌声、用情感、用心去表达出来呢?教师是不是注重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的钢琴伴奏是不是滞后于学生的歌唱?不能单纯的认为学生会唱了就算完成教学目的了,这仍然是停留在浅表的阶段。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歌曲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达,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得音乐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音乐教师教学缺乏基本功。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体表演来启发学生的审美,导致有的音乐课音乐性不强,学生没有在教师示范下活动。因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就显得十分苍白。

5、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机智与课堂上及时反应的能力。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语言苍白、贫乏,虽然很着急,但是表达的还不够准确。所以,要认真地备好课,找到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等,充分挖掘教材,以丰富的内涵、激情的讲解、巧妙的设计等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去对待、完成好每一课音乐课。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足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就成了一门技巧。因此,从教师所用的交流语言、神态中都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还可以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音乐中来,激发孩子本身喜爱音乐的天性,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一旦爱上音乐课,兴趣就会提高,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便不是件难事。

2、制定出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评价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依据。因此,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将新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贯穿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

(2)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应成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音乐创造。”因此,能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确立准确合理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了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涵盖了三个方面: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三个具体目标。换而言之,就是说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必须先是人的教育。要保证学生们持续发展,关键点不在于知识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误区,改变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3、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每个音乐教师都希望学生们能轻松愉快的上好音乐课,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是将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们就能够掌握,重点是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来实现:一是充分利用语言来创设情境和氛围;二是利用直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和氛围;三是利用环境来改变创设情境及氛围。

4、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灵活调整教学环节。例如:在不同的几个班执教同一课时,教师要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出不同的调整来。总之,设计任何教学环节都必须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入手,

这样才有利于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5、提高专业的教学技能

在教学中努力实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此外,音乐教师还要不间断地练习基本功,重点是加强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6、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

任何评价都不是随意的,目前,教师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因此,随着课堂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教师对课堂评价应遵循着以下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小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又有很重的好奇心,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跟不上教师节奏的情况。因此,我们要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给予他们善意的批评和好的评价。

(2)课堂评价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以便于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每个学生,这是评价的前提。不仅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更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改变以往教师评价在课堂中运用最多的形势,以至于不压制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将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们更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加深情感体验,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为学生上好每一堂音乐课,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来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参考文献

篇(4)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误区

基本误区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较为随意的提问。然而,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对于进行课堂教学提问也是一样的,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对课堂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若师生之间对话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话题以及师生之间的角色扮演等教师都没有进行良好的设计,那么整节课堂是没有新意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也会非常低下。基本误区二: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集体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指导、引导的作用,对于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各方面情况,教师要及时予以关心,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控制。基本误区三: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师生有效性互动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为:有效的师生互动、有效的生生互动、有效的小组互动、有效的人机互动以及有效的群体互动等。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众多教师只重视和学生之间单一的进行互动,互动形式较为单一。

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措施

高效的师生之间合作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全面互动,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以及情感触碰。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有效的师生互动,具体措施如下:

3.1教师要善于设立有效的教学环境

小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来说,轻松和愉悦的教学环境是大家所喜爱的,在这样的气氛下学习,会使学生都变得轻松和愉悦,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非常活跃。引用一首古诗中一句:“源头活则流泉清,根本固则叶宽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蕴藏着无限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有效的互动使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环境。积极营造平等、民主、愉快和自由的音乐课堂。

3.2教师教学活动期间的提问要有技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要充分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的提问,良好的课堂教学提问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设置的教学提问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指导,其中,最为常见的指导方式是语言指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要善于设置问题,问题要清楚明确。以《摇船调》为例,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思考,因此,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这样一种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聆听的好习惯,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歌曲的鉴赏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31-02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格素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师范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乡村小学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于小学教育师范生来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涉及音乐课教学、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排练等工作,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他们胜任这些工作,同时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成为高水平的小学音乐的师资。本文试以乡村小学教师为考察对象,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习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选择合理的音乐课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熟悉小学音乐教材、加强学生岗前培训、制定考核标准等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一、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小学教育师范生往往只学过几节简单的音乐课后便上讲台兼任音乐教师,而实际上,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所要具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他们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传统的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音乐基础较差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在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今天,小学教师的音乐素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普通音乐师范院校都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才能入学学习,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却不同,该专业在招生时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的考核要求相对较低,有一些学校甚至不作要求。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小学教育专业很多学生甚至从来就没有上过音乐课,受过音乐教育或是学习过某种乐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大部分都偏向流行音乐方面,对音乐课上教授的音乐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有很大的差异,“集体课”的授课形式使得授课的时间、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技能水平不尽如人意。

(二)课程学时较少

由于专业需求,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包括语文、数学、教学法、心理学等,还有许多通识课程,所以能安排音乐课程的课时非常少,有些是一个学年甚至是一个学期。由于课程学时严重不足,大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都采用“集体课”的授课模式。大班的集体音乐课主要在30到40人,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扩大教学对象的人数,大大减小教师的教学任务压力。然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上课,无法因材施教,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进度不同,教师上课感到吃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比如大班的钢琴课教学,一堂课9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40多名学生一一进行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有时候都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新课的示范,学生课后只能“瞎练”,不仅教学进度慢,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教学内容不合理

原来的师范生音乐课程内容基本上是参照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的内容包括乐理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法等。学习的内容很多,有些内容比较深奥,学生很难理解。学生往往是什么都学,但又学得不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学教育专业音乐培养目标不是学艺精湛的音乐人才,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通过技术技能的训练,能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特性有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小学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然而,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或是师范院校,有很高的音乐技能和很深的音乐专业情结,所以在教学中就会潜移默化地把传统的音乐技能教学理念搬到小学教育师范生的音乐培养上来,把师范生当成音乐专业学生来培养,忽视了小学教育师范生对音乐针对性的学习和对未来该职业特色的音乐需求。

二、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师范生音乐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很多乡村教师不能胜任音乐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对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尤为重要。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特点及乡村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学对象和硬件环境的特点,可从以下方面采取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一)学习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

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新的小学音乐课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标的出台,使得教师创新教学有了更大的舞台,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开展指引了方向。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通过学习小学音乐课的新课标,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时期小学音乐课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等,为今后从事音乐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合理的音乐课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专门的音乐教材,很多时候都是用专业音乐师范院校的教材来参考,以至于有时候也会把培养专业音乐师范生的那一套模式运用到小学教育专业来。其实,大多数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认为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技能训练,训练学生演唱歌曲难度有多高,器乐演奏能力有多强,会演奏多少种乐器,往往忽视了音乐的美育功能,忽视了音乐对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新颁布的小学音乐课标中,音乐课程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上要区别于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教材的选择上,更应该强调师范性、基础性、实用性、审美性、创造性与多样性,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的学习,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也同样重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是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学生的兴趣爱好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必须把“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画家不一定会教画,音乐家也不一定就是好的音乐教师,“会”是一回事,“会教”又是一回事。教师要学会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多上台、多试讲、多讨论和多总结,讨论如何设计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环节、如何将音乐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让学生做到与小学音乐教师岗位早接触、早了解、早熟悉。除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比如合唱训练、合唱指挥、歌唱比赛和晚会演出的组织等。

(四)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

受专业课程开设的限制,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时设置得比较少,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音乐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是很难做到的,那么,学生在课后的音乐技能训练就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本身的音乐技能水平较差,大班教学的人数众多,教师不能一一顾及,课后训练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学生制订了一系列课后训练计划和措施,并根据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训练,以“优生”带“差生”的方式来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此外,还要合理运用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对训练内容进行录像、录音,保证学生课后训练的质量。

(五)熟悉小学音乐教材

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要从事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小学音乐课,所以要求学生对近几年来小学音乐课使用的音乐教材要很熟悉。为此,在进行音乐技能训练时,可以参考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和教学要求,编写一些视唱训练的教材供学生练习,也可以进行儿童歌曲表演唱训练。这样,学生不仅能得到技能上的提升,也对小学音乐教材更加了解。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儿童歌曲量的积累,要多学、多听、多唱,丰富自己的曲库。还要对新出的儿童歌曲或是动画片的主题曲多留意、多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曲库得到及时的更新。

(六)加强学生岗前培训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培训,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得到巩固。根据实习学校情况的考察,为学生创造情景教学或是试讲,同时,还加入一些音乐教具的制作等,为学生站上教师岗位提前做好准备。

(七)制定考核标准

音乐教学技能的考核,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课程教学掌握情况最直接的评价。应根据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音乐技能考核标准。这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更加重视,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对音乐课教学与训练做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还要合理调整音乐课程的比例,使音乐课程的结构得到完善。当然,在培养模式上要具有灵活性,要根据学校与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与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丽娟.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师从教能力结构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周晓露,刘霄.小教专业(本科)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践途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篇(6)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体验,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诱导、启迪的作用。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 音乐课程标准 》也作了重大的改革与创新。《 修订版 》主要是在《 实验稿 》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不少的调整、修改和创新。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对音乐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明确

1.课程性质更加突出

《 修订版 》深化了对音乐课程性质的理解,把原来第一部分中的“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了“课程性质”,并且从人文性、审美性与实践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从性质中体现了价值内涵,并且明确了音乐具有较强实践性这一特点。

2.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

《 修订版 》将《 实验稿 》中的十条基本理念进行整合、提炼,变成了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协调统一的五条。具体变动情况是,将《 实验稿 》的第一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和第二条“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进行合并,变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同时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等内容;将《 实验稿 》中的第三条“面向全体学生”和第四条“注重个性发展”直接合并成为第五条;将实验稿中的第五条“重视音乐实践”和第六条“鼓励音乐创作”合并为第二条“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从而把音乐实践由“重视”提到“强调”的层面上;把实验稿中的第七条“提倡学科综合”进行创新提炼,变成《 修订版 》的第三条“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更进一步强调音乐课程的特点以及价值所在;将《 实验稿 》中的第八条“弘扬民族文化”和第九条“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强调音乐文化的主要地位。将《 实验稿 》中的第十条“完善评价机制”在此部分中删除。

3.音乐课程的本质特点更加明确

《 修订版 》从整体来讲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更加突出,凸显了音乐学科的内在性质与理念,明确了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强调了音乐较强的情感性、审美性、再现性、形象性、实践性等特点,也更加清晰了课程的价值导向。

(二)对音乐课程要求的进一步细化

1.对音乐课程的要求用词更加准确

这主要表现在内容框架中用词的改变。比如,《 修订版 》将《 实验稿 》第一领域中的“感受与鉴赏”,改成了“感受与欣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有很大的区别。“欣赏”一般是怀着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而“鉴赏”则较为深入,它是通过对照、比较和评价性的判断来欣赏,两者的感受程度不同。所以,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欣赏”较为恰当。又如,《 修订版 》将《 实验稿 》领域三中的“即兴创造”修改为“即兴编创”,这个要求是有不同的,“编创”具有编排创造的意思,比“创造”更适用于音乐艺术当中,也显得更专业。

2.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更明确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内涵和体验作品意境,《 修订版 》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体现“技巧为作品和感情服务”的精神。主要体现在:① 在节拍感受能力上,要求小学1~2年级 能对二拍子和三拍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3~6年级主要是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律动感。② 在演唱上,《 修订版 》对演唱歌曲类型的要求更为细致。例如,对于小学1~2年级,具体到指定民歌类型的要求;到3~6年级时,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增设了了解变声期嗓音的保护措施等内容;在3~9年级时,还把京剧和地方戏曲的唱段要求加入其中,更加重视京剧和地方戏曲的学习和传承,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③ 在演奏上,《 修订版 》对所要学会演奏的乐器类型作了明确的要求,主要是竖笛、口琴、口风琴等。④ 在识谱能力上,《 修订版 》的要求提高了。例如,《 实验稿 》在3~6年级时,只要求学生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而《 修订版 》中则把原来7~9年级的“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提到了3~6年级,并且把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二、音乐课程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学一线音乐教师的访谈得知,在实施和推进《 实验稿 》的过程中,音乐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专业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课程的开发者和传递者。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表现这样一种转变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修养,它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1] 音乐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需要比别的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前中小学校普遍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当作主要学科,而把音乐当作副科,造成音乐课的社会地位不高,相应地音乐教师获得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就少。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课常常由其他学科的教师顶替。这些教师能勉强完成音乐教学内容就不错了,对《 音乐课程标准 》自然不能充分有效地实施,这就影响了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所以音乐教师在专业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教材的编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材是《 音乐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的承载者和传递者。优质的音乐教材不仅能够展现出音乐最本质的审美价值,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所以,教材在编制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而且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但不少音乐教材在编制时,没能充分传达《 音乐课程标准 》的理念,就以戏曲知识进教材为例。戏曲艺术是我国的本土文化,音乐课理应加以重视。然而在音乐教材中,对戏曲相关知识的介绍较为稀少,甚至存在空档的现象。在人音版教材(实验稿)中,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一些戏曲知识的介绍,接着是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介绍了几种地方戏曲,而直到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才再次对经典剧种中最具代表性的选段进行介绍。笔者认为,教材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应具有连贯性,就拿戏曲知识学习来说,建议该教材在修订时可以考虑在每一册用一个单元对戏曲知识进行介绍,以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总之,2011年的《 修订版 》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它能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又如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更加凸显音乐的本质价值和注重音乐的实践特点,等等。对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将《 修订版 》中最新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和陶冶功能,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篇(7)

音乐是一种艺术,对人的整体塑造至关重要,关于音乐对人的影响,特别是在成长期,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而在中国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一种缺失状态,这种缺失,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塑造有失平衡,更对农村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发展和协调影响重大。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缺失现状

1.音乐专业师资缺乏

在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不言而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任属于教师。在农村,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承担学生摆脱贫困的使命。而目前的中国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城乡差别,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建设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其他科老师兼任,这些非专业性师资必然建构非专业性知识体系,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化,对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也缺乏专业的理念,因此教学形式不能完全脱离文化课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处于与其他课程相差不大的劣势。而那些音乐的专业师资会因为农村课程理念的滞后、设施的不够完善感到无用武之地,渐渐要么失去了热情随波逐流,要么离开农村,变成北漂、南漂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

2.音乐基础设施缺乏

音乐是听觉艺术,既然是听就要有发声源来配合,唱歌需要有伴奏,需要有和声背景,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对于这些基本的要求,城市中常见的音乐课教学基础设施如钢琴、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在今天的中国农村中小学还是鲜有的,即使有也只是风琴、口琴等简单陈旧的音乐器材,这对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音乐潜能都受到限制,从小的说,这直接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长远看,也因此制约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是没有城乡差别的,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上是脱节的。

3.音乐教育观念偏狭模糊

在中国农村,学校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所以在教育者的思想中,文化课程的成绩优劣是决定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而音乐,他们觉得既不能创造财富,又不能代替文化课的成绩,更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就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升学率作为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唯一标准,对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学校只好放弃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简单的牺牲品。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主科课程占去时间。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对学生而言,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存在,爱好音乐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但是当升学和爱好看似产生冲突的时候,孩子也会为了升学的压力放弃爱好。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4.音乐课程实施的缺失薄弱

由于上述原因,真正落实到音乐课程设置上,音乐教育的教学基本条件基本上属于缺失状态,师资不专业、设施不健全、观念不重视,必然会导致课程构架单调、课程内容松散随意、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程式化的结果,因此,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才能的培养受到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与城市音乐教育差别更加显著的是,当课内的音乐教育受到升学率压力被排挤出课堂时,城市的课外音乐教育却是另一番天地,家长在素质教育的政策感召下,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不仅学习种类齐全、而且花样繁多。声乐、舞蹈、乐器种类齐全,古典现代、中西结合样样精彩。这种城市音乐教育的多样性和普及性在农村是一个重大的缺口,致使学生的音乐才能被积压在峻岭山沟、乡间地头。

二.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

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是农村改变面貌、走向小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的农村基础教育的音乐教育的缺失对农村文化建设影响重大。

篇(8)

诚然,基于综合理念的贯彻,音乐课中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但涉及它们是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如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的方向,这显然是同“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相悖的,这也反映了教师对“课标”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扎实与深入。其实,在“课标”实施建议中,已非常明确地提到“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问题,但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在新课程实施中却没有引起教师们的充分关注,今年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全部选手无一人答对,“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两道填空试题,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是新课程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根本原则。之所以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这是音乐课程的本质所决定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如果冲击了音乐为本的课程理念,就等于削弱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那么,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音乐课就会被异化为另类课程,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意义。因此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中要体现音乐,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篇(9)

我国当代的音乐教育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个系统。在普通音乐教育系统中,又可以分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等不同的类别。

就教育规律、对象和性质而言,各种类别的音乐教育都有着自身的体系和特点,不可相互代替。然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追随与沿用专业音乐教育模式,一直忽视对自身体系的研究和建设,音乐教学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传授为贯穿线。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只面向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音乐特长的学生,导致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一些省、市、地区和学校成了准职业教育、准专业教育的现象。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名学生不论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享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因此,面向一切学生、适应所有学生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获得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它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性的音乐教育。

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2001年7月,由教育部制定的适应素质教育目标、促进音乐教育健康发展而又切实可行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终于通过审查正式公布出版。“课标”的实施将对新形势下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的作用。从2001年全国38个实验区反馈的信息来看,广大教师已经认同、接受并正努力实践着“课标”的理念。2005年,根据“课标”编写的中小学音乐课本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始使用,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音乐院校本来应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但在现实中,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对新课程的理解、接受、实施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即将成为小学、中学音乐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在见、实习过程中,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对新课程的麻木、迟钝,每被问及,听到的回答常常是“不太清楚”、“知道一点”。学与用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试问这样的毕业生如何在他的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如何在教学中改进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意识?

要改变高师音乐教育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就必须从高师的课堂教学抓起,尤其应从研究音乐教学方法的“小学音乐教学法”、“中学音乐教学法”课堂抓起,因为教育专业课程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是解决未来教师“如何教”的课程。高师院校的教授们、高讲们应走出象牙塔,走进中小学校,走到教育改革的最前列。

二、问题的解决

(一)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音教法课程一般在最后一年开设。建议在第一节音教法课上就引入与新课标有关的内容。首先,创设教学内容。按照惯例,第一节课往往是介绍课程的重要性,大概的学习内容,大致的学习方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要求等。应改变这种惯例,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作为音教法课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师应抛弃用熟用惯的“讲授法”,而将“新课标”的内容转变成大纲式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如: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新课标的特点是什么样的?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突出的变化?实施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对培养学生有什么好处?……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的学习和理解,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并给出答案。答案不唯书本、不唯教师,是生成性、开放式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由的,既可以看书自学,也可以自组小组讨论,还可以向教师请教、讨论,并可以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第三,改变评价方式。以往的评价总是由教师指向学生,常常形成“一言堂”。新课标要求转变评价方式,在总结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采用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

以上种种做法都是为了通过教师的行为告诉学生们: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从现在起就树立科学的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即将开始的教师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二)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歌唱部分规定: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发声的自然、音高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时感情的表达均与呼吸有很大关系。歌唱时的呼吸与自然的呼吸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教会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准确的呼吸方法不容易,如果选错了教学方法,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我曾经布置学生书写教案“呼吸的教学”。学生们一看到题目就议论起来:这有什么好教的,太简单了吧?很快就写完了。可是在小组中试讲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他们大多采用了“讲授法”,而且表述太专业、太抽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根本就听不懂。受此挫折后,他们意识到问题远不是原来以为的那么简单,开始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下面是一个学生设计的得到大家认可的方法: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封闭的不透明的小塑料袋,要求全班一起放在鼻子前打开。这个设计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习兴趣。学生们打开,发现里面装的是芳香扑鼻的鲜花时,不禁发出了惊喜的欢呼,并深深地嗅了起来。这时,教师才带领学生边嗅边体会呼吸的动作,在呼气时同时发声,然后要求学生拿开袋子,用相同的感觉进行发声练习。

这个设计在实习中得到应用,果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小学生们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件事,学生们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备课”着眼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的音乐教学要求实现师生角色的根本改变和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使学生们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多的了解,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它。

(三)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

《新课标》的第四部分特别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认为《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科书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它们和其它的具有地方、民族、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建设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培养高师学生利用与开发音乐教育资源的意识,在音教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根据学生专业特长的不同成立四到五人的学习合作小组,互相取长补短,学以致用,优化专业资源,增强专业自信。并且在教育见习、实习中仍然分配在一起,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同学间的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音乐教学设施,如专用音乐教室和各种教学设备,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礼堂、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都是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还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我校与周边的小学、中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个月都可以带学生去听课、观摩、见习,包括每年长达三四个月的毕业实习。在学习打击乐教学时,由于缺少儿童打击乐器以及开发儿童打击乐器资源的需要,学生们有的向家长求助,有的向民间艺人请教,还有的寻找其它渠道,最后呈现的作品品种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3.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系统交流课程资源,为音乐教学服务。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声像技术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服务。为了让学生们尽早建立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掌握使用的方法,我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实施教学,由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学生们边学边模仿边用,学习效果非常好,到毕业前大实习时个个学生都学会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各种电教器材的使用。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理解新课标。

篇(10)

一、绪论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

卡尔.奥尔夫(1895-1982),1895年7月1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在短时间内写下超过50首的歌曲以及管风琴小品。19岁时受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的影响创作了《跳舞的牧神》初步奠定了奥尔夫的音乐创作风格。作为作曲家奥尔夫除了创作了《卡尔米娜.布拉娜》等作品外,还专门为儿童创作了大量的、适用于教学的音乐作品及教材。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已经在全世界五大洲广泛流传。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奥尔夫创建了一种能在儿童心中激发起丰富音乐想象和幻想的动力性过程,吸引并带领儿童在音乐世界中遨游。20世纪初,达尔克罗兹的著作和音乐教育思想、方法流传于世界,影响到欧洲。达尔克罗兹的学生著名舞蹈教育家拉班和他的学生维格曼的作品对艺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达尔克罗兹及他的学生的启发下奥尔夫提出了“声势”教学。同时奥尔夫模仿民间艺术的传统,引入发明了许多新的适用于教学的乐器,统称为“奥尔夫乐器”。奥尔夫还编写了《学校音乐教材》适用的奥尔夫教学体系教材。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即节奏与旋律练习、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节奏与旋律练习中的“声势”教学。这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它区别于其他教学法,使得节奏训练与身体生活紧紧联系,变得简单有趣。

总的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所要传达和推广的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奥尔夫乐器的演奏,结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讲故事、说儿歌、做游戏、拍手、唱歌等形式,甚至可以将音乐教学与舞台剧、小音乐剧等综合性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孩子们在玩耍中触摸音乐、感受音乐,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带领孩子们接触音乐的同时,并进行认识、记忆、协调、美术、反应速度、心理、注意力、创造性思维、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过程,对孩子的情商、智商开发大有好处。奥尔夫音乐课堂抓住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儿童的综合性全面发展。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不论从学习的有效性还是对于音乐的兴趣培养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奥尔夫音乐课突破了传统音乐课堂的生硬的“教唱”和“音乐知识硬性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将儿童最易接受的游戏等新颖的教学形式与音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感受音乐、参与音乐、从而喜爱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与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60年代末由苏恩也(比利时)神父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9年我国著名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音乐,亲自访问会见了奥尔夫本人,并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国内。从此,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逐步的到推广与运用。于1989年6月2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协会成立以来,对于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中国的普及推广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协会为了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种先进的教育体系与我国现有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活动。随后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音乐委员会的会刊《奥尔夫之桥》问世,《奥尔夫之桥》问世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和推广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年来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在我国引进、实验、推广奥尔夫音乐教育,借着奥尔夫音乐教育这个桥梁打开一个通道、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接轨。可是在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中国音乐教育并未受到很高的重视。中小学音乐课堂一直以来依旧遵循着注重技能训练、忽略能力培养的说教、教唱的被动性音乐教学。新课改制后情况稍稍有所改观,遗憾的是落实到学校依然并未受到重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推广也就变得越发的困难起来。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可行性研究,所要探讨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能不能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中小学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我国音乐新课标的联系

音乐新课标的中心内容所体现出的理念与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培养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教学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理解多元文化,关注过程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内在契合性。我国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观念也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在这过程中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也进行了分析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借鉴运用于我国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学中,已成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及其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结合了动作、语言、歌唱、欣赏、演奏、创作和表演等内容的综合性音乐教学体系。其教学要求就是要使孩子们会唱、会奏、会跟着音乐跳舞、表演、还要会读谱、记谱。而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在逻辑上是相似的。

1.从语言朗诵中提取节奏“基石”――语言引入节奏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伟大贡献。奥尔夫教学法中提出了音乐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时节奏学习,所以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他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四大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音乐教学的六大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这些领域与模块的学习也都是基于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而展开的。而作为中小学生节奏训练最好的切入点便是语言。中小学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也许他们天天都在学习的语言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所以潜移默化的用语言来引入节奏的学习是在中小学课堂中节奏训练的一个可行的教学手段。

2.声势教学――声势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声势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基本语汇有:跺脚-男低音声部、拍腿-男高音声部、拍手-女低音声部、捻指-女高音声部。前面提到过奥尔夫认为:“‘原素性’是原始的音乐、原始的乐器、原始的词语形式和动作形式。”而奥尔夫将人的身体作为乐器,正是遵循了他的“原素性”的原则。从中小学课堂来看声势教学有很大的可行性,首先人的身体不同的部位的拍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以从中让学生探索不同的声音区分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冲破学生对音乐高高在上的形象,向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会是音乐的创造者。其次基于中学课堂场地的局限性,和大班学生较多的客观事实。导致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相对艰难。而声势教学的易操作性在中小学的课堂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声势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接近了音乐,而且好操作适合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

3.乐器教学――奥尔夫乐器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奥尔夫乐器演奏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一大特色。它分为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旋律性的音条乐器两个种类。这些乐器大都音色丰富,且大都是不用经过专门的乐器演奏训练就能容易的掌握,演奏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单声部演奏,也可进行多声部演奏,还可以在合唱中担任伴奏。由于中小学学生音乐基础不同。这种简单易学的乐器演奏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音乐学习兴趣,训练相互间的合作能力,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在教具方面奥尔夫乐器可以拿我们生活中的任意一个可发出声音的物体来代替,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明创造乐器。这也就大大地提升了奥尔夫乐器教学在中小学课堂重的实用性。

4.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动作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奥尔夫的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练习、动作变奏与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这些都是综合的对音乐的感知训练,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对音乐的节奏、音乐的风格变化、音乐的曲式结构等整体的初步感知训练过程。这与我国新课标教育的四大领域六大模块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如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就可以通过动作变奏与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等对音乐进行直观的感受与理解。

5.听力训练――听力训练在中小学课堂重的渗透

听力是通过培训学生对音响的最直观的感知是感知音乐的唯一途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说听力的训练不仅是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它还可以帮助人们尽可能的体验音响的表现力感受音乐的内在情绪。所以说听力的训练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训练。而在奥尔夫教学法的所有手段中都渗透着听力的教学训练。这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曲式结构等都形成了一定的概念,逐渐加深印象视听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游戏的特殊功能

游戏是少年儿童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奥尔夫音乐体系以游戏为纽带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联接起来,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科目在游戏的粘合之后形成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教学手段。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渗透、层层递进,从而为学生建立起宏观的艺术概念,让他们学到艺术结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璀璨的音乐艺术文化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学生们还能从游戏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如为不同的节奏填入不同的音,就能创作出不同的歌曲。选择不同的音,还会构成不同的调:有像太阳一般明亮的大调,也有像月亮一样温柔的小调,它们都是表达不同情感的基本模式。这些音乐基本框架概念的建立,会大大加快孩子以后在音乐学习上的进度。通过游戏形式的课堂教学,乐理曲式结构等方面的抽象知识也变得不再枯燥。

前面提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原素性”教育。奥尔夫教育最适合的群体是儿童,而游戏又是儿童群体最能接受的教学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游戏会适用于我国的小学课堂。以游戏的形式授课的轻松的奥尔夫教学法也许会使中学课堂不在那么沉闷。使学业繁重的中学生在放松休息中学到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

四、结语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运用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次极具挑战而又令人愉快的尝试,它需要漫长的宣传、磨合、适应、渗透、接受过程。但基于理论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众多契合以及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先进性,都给我们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中小学课堂中的工作以很大的希望和鼓励。

参考文献:

[1]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 项目部年度规划 下一篇: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