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6 08:48: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

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患者使用核酪注射液预防呼呼道感染急性发作的意义。方法 对64例老慢支患者使用核酪注射液预防呼呼道感染急性发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后随访,32例未发病,29例发病后抗生素及其对症治疗疗程和病程均缩短且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病程缩短和临床症状减轻均不明显。结论 核酪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核酪;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称慢支)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主要表现,反复发作,可缓慢进展为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老年人多见[1]。慢支发病后临床上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罗文基等的研究显示在未对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前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费的3934%,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为4940%[2]。由于滥用抗菌药物,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的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安全[3]。在本院对6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称老慢支)患者应用核酪注射液预防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旨在提高老慢支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所带来的家庭压力。核酪注射液因预防效果明显且费用低,因此在老年患者中有一定的推广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患者64例,经医生确诊临床症状符合慢支的诊断标准。男28例,女36例,年龄70岁以上,病程10年以上,本组病例发病后在我院抗生素及其对症治疗疗程长、效果欠佳,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方法 对于确诊的64例老慢支患者采用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核酪注射液,行臀部肌肉注射,每周注射2次,每次2支(4 ml),每年2个疗程,分别于立秋和立冬当日开始注射第1次,连续注射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结果

6个月后即夏天随访,32例未发病,29例发病后抗生素及其对症治疗疗程和病程缩短50%及以上且咳嗽、咳痰或喘息等临床症状减轻明显,3例病程缩短和临床症状减轻均不明显。

2 讨论

21 慢支是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与反复感染、理化因素长期刺激和免疫球蛋白缺乏有关。慢支起病慢且隐匿,病程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寒邪伏于肺俞,痰窝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之邪而发。但虚是内在因素,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不外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尤以肺脾功能失调为主。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御外邪,调整肺脾肾三脏功能为之关键[4]。核酪注射液含酪蛋白水解液、核酸水解液和多种氨基酸等,这些物质可增强人体的淋巴细胞以及补体的活性,提高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激发免疫机能,达到增强和改善机体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率的防疫能力[5]。

22 祖国医学的观点:秋季养生,重点在肺。因秋季较凉,气候干燥,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人体若不适应气温的变化,便会引发肺病。老慢支多在冬季发作,因此在选择立秋和立冬开始注射核酪注射液符合我国传统医学的养生观点。

23 老年人因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能降低,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引起病变,使用核酪注射液可提高呼吸道的防御机能,能达到预防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目的。但赵世荣[6]、范秀群[7]分别报到核酪致过敏性休克1例值得重视,在临床应用中要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异常反应,严格执行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24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染的老年人,秋季养肺尤为重要,因此除药物预防外,还要加强秋季健康宣传教育,一方面提倡保健饮食,多食养阴生津的食物,以温食为主以保养肺,少食辛味寒凉食物以免伤肺;另一方面要加强健肺运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秋主收藏,故以静态锻炼为主,每日冷水洗脸、摩擦鼻梁两侧以强健鼻腔功能;通过炼气功调节呼吸、双手空拳反捶背强健肺脏功能等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达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雷寒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17.

[2] 罗文基,陈逸生,黄汉.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用药MTP项目的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132134.

[3] 蔡燕,邢艳,谢文光中药抗菌作用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11,8(6):91.

[4] 袁民,徐海峰,王瑞华,等五十营针刺法加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23):44764479.

篇(2)

1.我国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企业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企业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给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二、企业职业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防治检测不到位。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七十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企业不重视。一些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3.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将主要精力和任务放在经济效益上而极少对职业病的防治投入经费,导致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4.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企业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和企业的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另外,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此,谈谈企业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三、企业在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上的具体做法

1.认识上要重视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劳资关系的和谐;《职业病防治法》是维权最彻底、责任追究最严厉的法律之一,违法的代价非常大。职业病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如: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害,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个悲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可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国际影响。

2. 了解和建立相关的制度,做好前期预防

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知法、守法。要依法办厂,依法经营管理。办厂之前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其一、工作场所的基本要求。要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企业使用有毒化学品,或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企业责任人要了解和建立职业病相关的制度:比如建立预评价与审查制度;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制度;明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知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3.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关键环节

职业病防治工作重在管理,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抓好关键环节。

其一,人事部门:把好人事管理关。

在招工时要做到上岗前体检:防止把职业病人招进厂;把好职业禁忌关。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合同告知: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购买工伤保险,以防万一。

比如广东省公明街道某铸造厂1名工人从事粉尘作业,2004年6月1日被确诊为Ⅰ期尘肺,厂方赔付了9万多元。该厂吸取教训,入厂体检先拍胸片确认没问题再进厂上岗作业,2006年在招工体检的20人中就发现了4例尘肺病人,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企业职工上岗后要做到:做好在岗期间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体检工作应和体检项目应有针对性,即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要建立好工人健康档案。

4.企业采购部门把好物料采购关

企业的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料时一定把好关。比如,采购化学品时应向供销商索取详尽的中文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采购的材料应有合格的包装标识。应尽量选用无毒或低代替有毒、高。

5.企业生产部门把好日常管理关

一要落实防护措施。在使用原材料或化学品之前,先查看中文说明书,弄清其成份和毒性、中毒表现和防护。如果成份不明,可送样到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成分分析。

二要了解所使用的原材料或化学品有无发生过中毒的案例,以吸取经验教训。

三要确保防护设施正常使用,督促员工使用防护用品等。

四要张贴警示标志,要按规定张贴相应的警示标志。

五要搞好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按规定监测评价,发现超标或一些特殊的成分及时整改。

综上,希望本文的浅显认识能对企业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立群.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05期.

篇(3)

一直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燃烧煤炭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可见我国主要是煤烟型污染。[1](P230)1988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燃煤立法规定较少,如在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的第二十、一、四这三条提到。法条中规定推广成形煤的生产和使用,只是列举式的做出对燃煤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在第二十四条中提到了燃煤焦化应当同时建设脱硫装置或者采取其他切实可行除硫措施,这次立法并未从源头上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在199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由原来的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直接改为“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作为新修订第三章的章节名称,专设此章来明确规定燃煤产生大气污染的立法,规定推行煤炭洗选加工,以便降低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和使用,这就很好的从源头上着手解决了劣质煤炭的开采,还规定要求煤炭相关的企业必须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通过这些配套设施处理使其硫分、灰分来达到国家的规定标准。2000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增设了许多更好解决燃煤污染问题的立法规定,规定提到从改变能源结构着手,逐步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生产,同时对重点城市区域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的煤炭,采取改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进行替代以便缓解大气污染恶化。在1988、199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大、中城市饮食服务企业产生大气污染并未明确规定,忽视了对饮食服务业的燃煤立法,然而这些企业多数是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这次就对此做了限期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者改用固硫型煤或者是改用少排的炉灶,只是起到减缓作用,并未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燃煤质量标准,从燃煤质量上进行立法规定这就从明确大气环境保护具体目标出发,细化了对当下各行业使用燃煤的立法要求。并且立法规定集中供热设施的燃煤生产运营单位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才能进行营运,否则一律是违法行为,这就便于检测排放的浓度、总量、污染物的种类等,对企业是否违法排放等有了执法证据。在第四章第一节中规定:“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做出了更仔细的规定,提出通过调整能源价格,以便逐步推行其他新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优化煤炭的使用方法,逐步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而减少煤炭在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大气污染的排放。 

二、关于机动车船排放尾气污染大气的立法变化 

在1988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只用了一条立法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很笼统的要求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到199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机动车船的立法多增加了一条,规定要求国家鼓励、支持生产和使用高标无铅汽油,同时逐步减少到甚至停用含铅汽油的生产和使用。到200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就将机动车辆排放尾气污染大气这方面独立成一章节进行立法规定,增设为“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作为第四章。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用第四章第四节专节进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的规定,增加了对新生产机动车船的检测要求和在用机动车船检测的具体要求,对年检单位的资质也做出来了规定,从机动车船的各个环节进行立法监督管理,不仅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优化道路设置,推广使用环保型和新能源的机动车船,倡导市民低碳、环保出行,减少机动车船的使用频率,倡导司机环保驾驶。 

三、征收排污染费制度的立法变化 

1988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是对大气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单位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的,才实行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并且要求所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笼统地规定是用于污染防治,并没有规定其是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这就暴露了许多问题,有可能征收来的费用用作他用。许多排污企业宁可缴纳超标准排污费也不愿意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这也并不能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在200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制度,同时在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也沿用这一制度,实现了由“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到“征收排污费”的转变,并且规定征收所得排污费只能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到了“专款专用”,而之前是笼统的规定成用于污染防治,这样可以很好的弥补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工作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法律责任的立法变化 

在1988年、199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违法担责的法律条款较少,同时处罚力度不够。200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有了很大的立法变化,法条中明确规定禁止企业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并规定超标排放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法律的相应处罚,不再像以前那样,超标排放只是简单缴纳排污费就“息宁了事”了。同时开始实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这一双制度,这两个制度一起使用,改变了原来的征收超标准费制度,实行按排污总量收费,这就很好规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如以前一些企业采取稀释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再排放。这次立法也对限期治理制度做出了调整,将由原来的管理措施变为一种法律责任,强化法律责任这一块。 

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一共有法条129条,其中关于法律责任这块的法条有30多条,可见国家加大了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了有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就有相应的处罚,同时提高了罚款限额。特别是这次立法中还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按日计罚)的处罚制度,这样一来,要是企业还不抓紧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直接可能罚款至企业破产,这就更进一步震慑排污者不敢违法、不愿违法。有了这样好的立法,还需要国家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五、结语 

篇(4)

支气管肺炎继发小儿肠炎已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就其治疗均是出现症状后方开始治疗。为探讨支气管肺炎继发小儿肠炎的相关因素,控制支气管肺炎继发小儿肠炎发生率,应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疗效提供统计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相关资料

1.1.1 年龄 1月-3岁。

1.1.2 住院时间 48小时-14天。

1.1.3 入院时间 2011年1月――2012年12月。

1.1.4 支气管肺炎病情 轻-肺部细湿罗音;中-肺部细湿罗音伴哮鸣音;重-肺部细湿罗音伴哮鸣音,心力衰竭。

1.1.5 继发小儿肠炎 入院48小时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和(或)大便性状改变

1.1.6 微生态制剂,思连康 产地吉林天三奇药业有限公司(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思连活菌片),每片重0.5克。其中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杆菌分别不低于0.5×106CFU(集落成单位);蜡样芽孢杆菌应不低于0.5×105CFU。

1.2 分组与方法 治疗组: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支气管肺炎患儿114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微生态制剂。对照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支气管肺炎患儿108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未服微生态制剂。

1.3 调查方法与资料分析 从归档病例中摘录所需内容:发病年龄、住院天数、病情轻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将所得资料数字化统计。

2 结 果

2.1 两组支气管肺炎继发小儿肠炎发生率 见表1。

3 讨 论

3.1 本研究表明支气管肺炎继发小儿肠炎的发生率与患儿年龄相关,这与此期小儿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有关。此期小儿肠黏膜细嫩,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易受到疾病本身及抗生素的影响而致菌群失调、功能紊乱;且年龄越小消化负担越重、代偿能力越差。

3.2 本文显示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支气管肺炎继发小儿肠炎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这与病原的致病力有关。病情重,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差,不能有效清除有害因子,患儿易罹患严重感染,使感染泛化。

3.3 本资料显示随着住院天数的延长其支气管肺炎继发小儿肠炎的发生率也随着增加。国外资料显示: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25.0%-52.0%。文献报道:住院时间是所以医院感染的住院危险因素。因此应采取最有效的治疗,尽量缩短疗程,以减少其发生率[1]。

3.4 抗生素应用于支气管肺炎及小儿肠炎的治疗本身是无可厚非的。而应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同时干扰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菌群失调。继发小儿肠炎这一临床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时间尚有争议,故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但多数研究推荐5-7d的抗生素疗程。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学龄前儿童首选,如果考虑存在非典型病原感染,可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选择抗生素时应依靠本地区或病区的流行病学资料。使用在铺、高组织或血浆浓度的抗生素,短程集中给药[2]。

综上所述:由于患儿年龄小其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不完善;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升高;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肠道内感染及菌群失调发生率的增加。

表2显示微生态制剂(思连康)的及早应用可降低不同年龄组、不同病情程度、不同住院天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继发小儿肠炎的发生率,并使患儿总病程缩短。

微生态制剂(思连康)含有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肠链球菌为人体正常生理菌群,在肠道内形成生物屏障,抑制肠道内某些致病菌,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维生素的合成,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经口服进入肠道后,会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定值。蜡样芽孢杆菌:当繁殖时大量吸收肠腔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促进正常菌群中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制:争夺氧气和营养,调节菌群失调,消除气体,发挥屏障作用和微生态平衡。蜡样芽孢杆菌不属于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成员,在肠道中定植48h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经大量临床实践微生态制剂(思连康)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故推荐应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可降低和控制小儿肠炎的发生率。

篇(5)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题目,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题目。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题目,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转贴于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3.推行5S治理的标准化

5S治理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进进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治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夸大系统治理,即夸大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目多少。另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做好品质治理,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留意过程控制和治理。

4.培养5S治理的良好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人都不会放弃在一个好环境中生存,但面对压抑、杂乱的生产环境必定造成压力增加和离心力加重。5S治理要从环境入手,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员工“软件”,比如环境认同、企业认同、制度认同、团队认同及增效。从而培养出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惯性思维,能够自觉自律达到标准

5.持续进行5S治理的监视检查

监视检查目的是通过监视,使企业的“5S”执行文件终极形成员工个人做事的习惯;从提升基本要求,达到素养及治理的良性进步。在监视检查中,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治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治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四、结语

总之,实施5S治理制度是一项长远的实施活动,给企业的经营治理必将会带来深层次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实践证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行“5S治理”,能有效改进产品品质,进步服务质量,终极实现企业品质的奔腾。

篇(6)

[关键词] 对标管理;企业信息化;价值评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3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65- 05

1 前 言

近些年,企业信息化价值逐渐得到认可,信息化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价值也体现着企业价值。一般来说,所谓信息化价值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信息化价值,即某一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或信息系统建设能够为其建设主体带来的价值,一般表现为直接的、可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是对一种具体的、短期的、单一的信息化项目价值进行评估。另一种是广义的信息化价值,即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来影响和优化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的过程,是对宏观的、长期的、复杂的企业整体信息化价值进行评估。

伴随着国际信息化的深入飞速发展,我国两化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价值评估结果的模糊性表述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战略价值参考,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而严肃地评估信息化价值,但围绕信息化价值的分析与评估,仍然存在着评估方法的缺失和评估不够量化等问题。对此,本文作者结合信息化工作实践,参考大型央企集团信息化工作模式,提出了基于对标管理的信息化价值评估方法。该方法既适用于对具体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进行评估,又适用于对企业整体信息化价值进行评估。

2 基于Ρ旯芾淼男畔⒒项目价值评估

基于对标管理的信息化项目价值评估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选取对标企业、选取对标管理指标项、对标评估及分析。以我院建设的项目管理系统为评估对象来阐述该方法的应用。该系统建设目标是为了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使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系统实现了从经营、合同到生产组织、项目管控及验收、归档等全程线上管理,功能覆盖了正式生产项目、投标项目、代政府咨询评估项目、经营服务项目以及科研项目和管理类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业务流程节点涉及经营管理、生产综合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生产、工时管理、指标管理、综合报表等8大类41个功能模块。该系统2012年正式立项,至今已建设达5年整,先后投资达480万元。

2.1 选取对标企业

首先选取已经建设了类似系统的三家单位作为对标企业。对标企业的选择可以是行业内企业、集团内二级子公司或者与本公司规模体量及经济效益基本相当的单位。经过调研走访,选择了一家北京建筑设计单位、一家行业内施工企业和一家与我院规模体量基本相当的省级规划设计院,为方便描述,分别为上述三家企业设定代号为A、B、C。

2.2 选取对标管理指标项

对标管理指标项的选取对评估结果至关重要,它反映了企业对信息化某方面价值的关注程度,指标选取的恰当与否会影响价值评估结果。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提出的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的九大知识领域,结合企业自身对信息化价值关注点,选取其中与项目价值关系紧密的五项改进后作为对标管理指标项。

(1)项目整体目标:是对项目建设后形成的预期结果的描述,建设目标的方向性和现实性是系统能否体现其价值的关键,因此衡量项目建设价值时往往从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可实现的角度进行考量。

(2)建设内容及范围:是指为达成项目目标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对于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可从两方面来描述。一是根据项目周期的阶段按照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集成准备、集成实施及测试与验收等6个阶段对所涉及的工作进行层层分解;二是根据系统需实现的业务功能模块来进行层层分解,将业务流程进行细化。项目建设内容及范围有覆盖程度及深化程度之区分,在做对标评估时要确保使用同一维度的内容分解方法并使分解的各个工作事项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3)项目时间进度:是指为完成该项目所产生的所有活动的时间总和。一般指信息化项目从立项启动到上线验收经历的时间。

(4)项目投资及成本:指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金投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总和。

(5)项目建设质量:对于信息系统来讲,项目的建设质量主要从三方面来考察:一是系统建设选择的技术框架体系是否合理,如系统选择的软件技术,采取的安全技术等是否合理;二是系统本身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标准或客户要求,如系统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等;三是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过程是否规范合格,如过程的组织与管理(P-D-C-A的执行过程)、风险分析与管控、项目参与各方的沟通程度等。

2.3 对标评估及分析

对标评估过程需要专家参与。对于信息系统的价值评估,一般由领导、业务部门、信息化部门、行业专家及用户共同组成5-7人的专家组。首先到各单位调研,就对标管理指标项与各公司沟通了解情况,每位专家将填写对标评估表,经过对比分析给出各家指标项的评分;汇总专家对标评估表,取平均值作为该公司某项指标项的最后得分,得到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院的建设目标相对清晰,建设框架和内容、功能相对完整,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项目组织管理的质量控制环节,避免了走弯路,在时间上节约了返工成本,总体属于中上等建设水平。这与我院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也证明了基于对标管理的信息系统价值评估方法是可行的。

值得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将该办法应用于系统建设之前,即调研各家单位后形成上述对标评估表,根据评分来决策其他要素几近相同的情况下资金投入的多少或时间进度的控制。

3 基于对标管理的企业整体信息化价值评估

运用对标管理方法来评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价值同样适用,只是选取不同的对标项。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的信息化价值评估为例,根据国资委年度评测指标体系,在行业内信息化较有影响力的央企有某综合能源集团公司(设代号M)、某大型实业集团公司(设代号H)和某大型专业能源集团公司(设代号S)等。中国交建选择这三家行业优秀集团公司作为对标企业,对标管理可以选取以下几个指标项。

3.1 指标项1:信息化领导力

从信息化领导力来讲,大多数公司均由公司领导亲自挂帅或设立CIO制度,将信息化定位为驱动企业变革与转型的核心要素,以信息化为切入口实现企业整体变革。在这方面,这三家对标企业均由集团公司副总全面抓总信息化,实现集团范围内的管理提升和变革。

3.2 指标项2:信息化建设路径与策略

从信息化建设路径与策略上,信息化工作是系统工程,集团上下应齐心协力,适宜集中统一、步调一致,不适宜分散建设、重复投资。这方面,三家对标企业的实施路径与策略见表2。

3.3 指标项3:信息化管控w系及职责分工

信息化涉及众多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内容,建设过程中清晰明确的管控体系和职责分工能够帮助业务部门和信息化部门尽快进入角色,共同提升业务和信息化水平。在这方面,三家公司均有成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办法、信息化与业务活动的规范接口及相关技术标准。

3.4 指标项4:信息化建设力量

信息化工作的效用发挥一定是信息化理念、技术与公司特有文化、管理模式、组织模式的有结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一支自有专业队伍必不可少,不仅可以支撑企业内部管理变革,同时还可成长为行业内独立业务板块。三家对标公司的具体情况见表3。

3.5 指标项5:信息化资源投入

充足的资源投入是信息化工作的强力保障。在对标企业中,各公司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投入。经调研了解到各对标公司的信息化资金投入情况,见表4。

从以上五个维度的指标项来对标分析,目前中国交建在信息化领导力方面,尚未设立企业CIO制度,二级单位信息化组织架构尚需要完善和充实,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信息化建设路径与策略方面,2010年提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2年在《中国交建十二五信息化顶层设计》中正式提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筹建设”的四统原则,2016年又进一步提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投资、统一运营、统筹建设”的六统原则;在信息化管控体系及职责分工方面,公司已制定一系列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但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仍有待提升,业务部门及信息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仍需进一步明确和清晰;在信息化建设力量方面,中国交建下辖7家信息化专业公司,运维人员约1 400人,但由于市场分散、地域分散、人员分散、专业分散等原因,尚不能形成合力;在资金投入方面,目前中国交建年度投资约4亿元,同期营业占比仅为0.1%,相对建设期投资偏低。

为以上五项指标给出相应评分,见表5。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交建应在信息化领导力、资源投入及整合信息化团队方面进一步提升,这与集团当前信息化所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与中国交建在国资委信息化评比成绩是一致的,与当前集团上下对信息化的认可度也是一致的。

4 结 语

篇(7)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中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等,患者多于寒冷季节发病。随着病情发展,后期终年咳嗽、咳痰,冬春加重,继而咳嗽、咳痰显著加重,少数还可见痰中带血,同时咳痰加重后,气短气促明显,常有哮喘样发作[3]。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防御能力降低,身体恢复能力下降,因此慢性支气管炎对老年患者的生活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对社区干预在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下面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社区干预和不进行社区干预两组方式来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随机抽取的50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分布主要在60~75岁,平均年龄为(65.91±2.21)岁;对照组2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布主要在57~75岁,平均年龄(64.19±3.02)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社区干预方法 社区干预必须有外部人员对其进行实施,那么本次试验中主要由1名社区医生、1名护士、2名社区护理老师以及四名社区志愿者组成。针对治疗组实施的社区健康干预,每半个月由干预小组的人员对治疗组25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进行老年人身体素质增强方面的知识讲解、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发生症状以及简单预防疾病知识、志愿者帮助谈心等活动。从而加强社区老年人的疾病预防知识和能力,同时改善其生活状态,对于每次的随访活动护理人员都做好全面的记录;而对照组25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不进行社区健康干预,6个月以后对两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估比较。

1.2.2干预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6个月时间的社区健康干预活动的执行,在6个月后对两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估比较。通过利用生活质量测评表[4]来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打分,主要是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疾病预防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这五项内容进行评估。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1分为满分,2分为良好,3分为及格,4分为不合格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疾病预防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这五项内容。

1.4指标评价依据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表现为:心慌、身体发抖、无故发脾气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做事态度消极等;日常生活能力表现为穿衣、做饭、洗澡、购物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疾病预防能力表现为疾病发生时紧急的防护措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社会活动能力表现为和别人聊天、谈心、关心时事、助人为乐等。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状况评估结果对比,通过对两组生活质量状况评估结果对比,我们发现在治疗组的2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得分(15.25±0.31)分,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得分为(28.38±0.23)分,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分为(29.38±0.13)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29.38±0.13)分,患者的疾病预防能力得分为(15.65±0.32)分;而对照组的2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得分(21.15±0.21)分,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得分为(38.12±0.19)分,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分为(22.15±0.22)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37.12±0.490分,患者的疾病预防能力得分为(28.39±0.26)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治疗组的各项得分结果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得分,由生活质量测评表我们知道分数越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越好,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的一种。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防御能力降低,慢性支气管炎对老年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社区健康干预,了解到干预效果非常明显,社区健康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研究,生活方式将严重影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好转状况,因此在干预过程中我们严格纠正患者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较重或者伴发其他疾病的患者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健康干预,起到了显著效果,这说明社区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邵美红,郭胜利.社区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独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6,21(05):62-63.

篇(8)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40-02

一、引言

肉鸡养殖收益高、风险低,在全国各地有众多大大小小的养鸡场,鸡的养殖方法有圈养也有放养,在鸡养殖的过程中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是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措施。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是因为受到传染性的支原病毒的感染,对其呼吸系统、肾组织进行破坏,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在鸡养殖中,需要针对支气管炎病加强防治。

二、鸡支气管炎病的症状和特点

鸡的支气管炎病在鸡传染病中属于一种传染性强和急性呼吸道疾病,这种病症的产生主要是鸡感染了冠状病毒,使得鸡的呼吸系统和肾实质组织受到损伤,一旦鸡感染这种支气管炎病就会快速的传播。支气管炎病在动物中,尤其是鸡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是目前危害我国鸡养殖业的一大重要疾病。

1.鸡支气管炎病的症状

根据以往的鸡支气管炎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其发病症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一旦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毒,在初期病鸡的症状为精神不振,没有食欲或者食欲不佳,出现腹泻、鼻液增多的现象,在病鸡的鼻孔和颈部周围出现明显的沾污现象,病鸡的鼻孔被堵塞,严重的影响着病鸡的呼吸,病鸡还会频繁的发挥奇怪的声音,出现频繁摇头等症状[1]。

病鸡在刚患病时,将会出现流泪、眼睑肿胀的现象,随着病鸡病情的变化,在支气管炎病情较为严重时期,病鸡的呼吸将出现严重的困难,呈现张口大喘气的现象,而且呼吸中伴有罗音,还有咳嗽的症状。

病鸡生病期间体温会有所升高,生长速度相对迟缓,呈消瘦的状态,在幼鸡患上支气管炎病时,其产生的并发症相对典型,有黏性鼻液、鼻孔堵塞、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等,随着病情的变化,炎症将蔓延到鸡的呼吸道,增加鸡呼吸难度,出现喘气和咳嗽的症状,呼吸中还有罗音。

在鸡支气管炎病后期,鸡的眼睑将会出现肿胀,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停止生长,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羽毛松乱。

2.鸡支气管炎病的特点

当鸡患上支气管炎病之后,其生长发育状态会受到影响,病鸡生长不良。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高、发病率高,在没有控制病情的状态下,将会使得更多的鸡患病,为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支气管炎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的发病率最高,幼鸡非常容易患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非常高。当鸡患病之后,其产蛋量将出现明显的下降,生长速度也会受到严重的抑制[2]。

鸡支气管炎病,可以通过食用污染的饲料、饮用病鸡饮用过的水,也可以通过带有病菌的种蛋进行传播。支气管炎的传播,是通过和病鸡生活过的环境、服用过的饲料或者是被病鸡呼吸道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用过病鸡饮用的水等,进而感染支气管炎病毒,患上支气管炎病。

一旦这种支气管炎病在鸡群中传播,病鸡将同时患有传染性鼻炎等疾病,鸡养殖场所中有非常多的鸡,而且环境较差,通风不良,为支气管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供条件,增加了支气管炎传播的速度。

三、鸡支气管炎病的诊断

根据支气管炎疾病在鸡群中的传播特点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是对这种疾病进行的最为简单的诊断。针对鸡的支气管炎病诊断,主要将其分为两种:

1.血液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血清学,对病鸡的病情进行诊断,在载玻片上滴加2滴抗原,然后从采取到的病鸡血液中,获取1滴,将其和载玻片中的抗原进行混合,于此同时做阴阳血清进行对照,在血清检测中出现“++”,则此时的血清检测结果为阳性。

采用血液检测这种诊断方法,主要是对病鸡的败血支原体进行检测,进而对鸡群疾病进行监控。当怀疑有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毒时,采用这种诊断方法,可以对其病情的诊断起到辅助检查的作用[3]。

2.进行病原分离诊断

这种诊断方法是采用无菌操作,对鸡进行直接接种,为了更好的保证接种质量,首先进行支原体接种。琼脂培养,在恒温箱中,进行3天的恒温培养,3天之后琼脂培养基将会由红色转变为黄色,并呈现轻微的混浊,将支原体放进琼脂培养基中,7天之后,进行观察,看是否出现典型菌落,出现典型菌落,此时判定为获病。

针对支气管炎病的病鸡,单有这种疾病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当其和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时,才会呈现出明显的症状,所以往往将这种支气管炎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混淆,为此这种疾病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可以将这种疾病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四、鸡支气管炎病的防治

从支气管炎病在鸡中的流行特点和表现出来的症状,对病鸡的病情进行诊断,或者是进行实验室检验,确定鸡所患上的疾病为支气管炎病。这种疾病的高发期为冬季和春季,在其他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针对这种支气管炎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疫苗接种

在动物养殖中,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就是疫苗的接种,提升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鸡养殖中出现的支气管炎病是动物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这种疾病一旦患上,将严重的影响鸡的气管和支气管健康,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针对这种病症,在鸡养殖中需要加强预防和检测,在养殖时,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将鸡的支气管炎病毒抵抗能力提升。疫苗接种方法有滴鼻、饮水。

2.加强养殖管理

在预防支气管炎病中,加强日常的养殖管理,也是有效控制病毒传播的一种方法,当养殖环境中的温度较低时,可以采用保温措施,并加强养殖场所的通风换气。采用有效的养殖管理措施,对鸡的饲料、饮水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病鸡通过这些途径将病毒和病菌传播给其他的鸡,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在鸡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将养殖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降低,进而降低鸡的肾脏压力,直到鸡的身体机能恢复,再将其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恢复。此外,一旦发现有病鸡,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3.隔离治疗

在鸡的养殖中,控制病菌的传播,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隔离治疗,一旦发生病鸡,立即进行隔离,并对所有的鸡、养殖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针对隔离治疗的病鸡,对其产生的临床针状和发病特点进行分析,采取药物治疗[4]。治疗方法可以为药物注射、向饲料中拌入相关的治疗药物等,将鸡的抗病能力提升。针对支气管炎病,及时的治疗,可以将鸡的病情进行控制,抑制其传播,降低鸡的死亡率。

五、小结

在动物养殖中,往往会因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动物自身的抵抗力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动物患病。鸡养殖中,支气管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有较强的传播能力,病程较长,针对这种疾病,一旦发现,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将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提升,降低鸡的死亡率。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将鸡的抵抗力提升,降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孙红伟,曹文斌.一例鸡传染性肾型支气管炎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2008(04):29-30

篇(9)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小儿支气管炎属于临床儿科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咽痒、咳嗽、发热以及流涕、肺部罗音之类的症状[1]。为了进一步分析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本文以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月份儿科收治的50例小儿支气管炎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相关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地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

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月份儿科收治的50例小儿支气管炎中,男28例,女22例,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年龄为8岁,平均年龄为5.4岁。全部患儿的诊断是以1987年我国卫生部关于小儿支气管炎预防及治疗方案中的对支气管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

2.治疗方法

(1)纠正缺氧:全部患儿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吸氧治疗,以纠正缺氧,具体的流量为5 L/min。(2)液体治疗:可自行饮水者给予其补液治疗,葡萄糖液(15%)进行静脉缓慢滴注,患儿总补液的量控制在50~70 ml/(kg·d)之间,通常选用1/5 张溶液,速度控制于5~8ml/(kg·h)之间。(3)抗感染治疗:采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噻圬给予患儿进行静脉滴注,对于病毒感染的患儿载加以利巴韦林,用量控制在15 mg/(kg·d),亦是静脉滴注。(4)激素治疗:重症喘憋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用量为3~6 mg/次,每日两次,共用药5d。(5)并发症治疗:对所有并发症展开对症治疗。

3.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咳痰以及咳嗽、气喘等症状全部消失, 全肺呼吸音清晰清, 没有干性和湿性的啰音。(2)显效:咳痰和咳嗽等症状显著减轻, 两肺的呼吸音较为粗糙, 没有干性、湿性的啰音。(3)好转:咳痰以及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减轻, 全肺德呼吸音粗糙,有干啰音。(4)无效:相关症状体征没有显著变化[3]。

4.结果

50例小儿支气管炎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5.讨论

小儿支气管炎属于一种散发性的疾病,一般是多发于我国北方,在冬春季节最容易患此病,通常持续时间为1~4个月左右,在南方是发生于夏秋季,通常会反复发作,绝大多数的患儿在发病之前就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多是经过飞沫传播。若发生小儿支气管病毒感染,会导致下呼吸道的管壁出现炎性肿胀,患者的分泌物会阻塞其的呼吸道,导致产生各种症状。在春季,小儿支气管炎最为常见,特别是7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容易患此病,往往该病起病比较急,多有感冒的相关前驱症状。通常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预后比较良好,治疗的时间通常在一周左右,可是由于该病容易复发而且日后又容易发展成哮喘,在全国的小儿哮喘相关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对小儿支气管炎病患随访中,我们发现有30%~50%的患儿在今后会发展成小儿哮喘,所以,应该要做好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工作,这样可以减少哮喘出现。小儿支气管炎的初期症状和感冒比较相似。在流行季节,一旦患儿出现喘憋或者咳嗽等之类的症状,应该要及时就诊,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病情蔓延。

临床上小儿支气管炎主要为病毒性发病,最为常见的是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葡萄球菌,该病的病理形态有两种,即一般性和间质性。通常一般性的支气管炎多是分布在支气管壁周围的肺泡,仅有黏膜出现炎症的病变。而间质性性的支气管炎多是表现在细支气管壁、支气管壁以及肺泡壁发生炎症改变,通常蔓延的范围比较广。临床上病毒性支气管炎主要是间质性的肺炎,不过有时会出现灶性炎症影响到肺泡,造成肺泡内形成透明膜。在晚期有部分病例会出现慢性的间质性纤维化,进而发展成腺病毒肺炎。

临床上,多是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给予患儿纠正水解质和电解质的紊乱,应多鼓励患儿日常多饮水,对于无法自行进水的患儿应结合其的脱水情况展开补液治疗,以使患儿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还应给予患儿吸氧治疗止咳治疗、祛痰治疗以及雾化吸入治疗等。如果患儿的病情影响到正常睡眠的,则应该给予患儿镇静剂,以确保患儿的正常睡眠。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抗感染治疗为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重要方法,通常是通过对婴幼儿的咽拭子展开细菌培养,进而选择性地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对小儿支气管炎应积极地对症治疗,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本研究给予支气管炎患儿及时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起效快而且疗程短,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麦海燕,林清志.参百止咳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10(28).

篇(10)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09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ntelukast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sthmatic bronchitis.Methods 100 cases of pediatric asthmatic bronch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ontelukast Sodium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4 weeks.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disappeared time of cough,wheeze disappeared time,wheezing disappearance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which was higher than 80%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Paediatrics;Asthmatic bronchitis;Montelukast Sodium;C reactive protein

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指伴随有喘息症状的特殊性急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婴幼儿人群,临床不仅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而且还伴随有支气管痉挛、气道内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等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严重时还有可能会伴发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因此,临床上应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选取本院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别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常规对症治疗+孟鲁司特钠,旨在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符合纳入标准[4],年龄为2~8岁,患病时间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炎、止咳、解痉、平喘、抗病毒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20070,规格:4 mg,生产批号:2012-12-03)口服,1次/d,4 mg/次。

1.3观察指标

待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后出院,在家中服药维持治疗,两组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抗炎、止咳、解痉、平喘、抗病毒治疗,孟鲁司特服药4周后停药。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治疗前后两组的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咳嗽、气喘、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呼吸频率、心率等均恢复正常;有效:咳嗽、气喘、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呼吸频率、心率等均有所改善;无效:咳嗽、气喘、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均未好转,呼吸频率、心率等均未改善[5]。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关[6-9],同时又伴随有气道痉挛、喘息等特征,故临床上常规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方案为平喘、解痉、抗炎、抗病毒,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来减轻症状[10-12],但这种常规对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过程中,炎性介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的炎性介质为白三烯,故临床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从抑制白三烯着手[13-15]。孟鲁司特钠是一种新型的白三烯抑制剂,能够对白三烯的活性进行有效抑制,阻断白三烯与其相关受体的结合,减轻白三烯导致的气道内炎症反应,解除支气管痉挛状态,抑制气道内高反应性[16-18],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通常被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但由于喘息性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较为相似,故也被逐渐用于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9-20]。孟鲁司特钠应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兼具治疗和预防的双重作用,能够与支气管平滑肌中的白三烯受体进行结合,有效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其效果与组胺相比,要高出1000倍,且可长时间发挥药效,能够对血管通透性、变应原引发的气道内变态反应进行抑制,从而有效缓解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由于孟鲁司特钠可有效对患者气道内的白三烯受体等炎性介质进行抑制,进而可起到减少发作的作用,具有预防效果[2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

综上所述,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气道内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1]申玉,韩雄信,李若飞,等.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68例[J].中国药业,2015,24(5):60-62.

[2]Bozek A,Warkocka-Szoltysek B,Filipowska-Gronska A,et al.Montelukast as an add-on therapy to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 in elderly patients[J].J Asthma,2012,49(5):530-534.

[3]严炜.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9(5):605-608.

[4]朱克华.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3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7):65-65.

[5]吴先海,罗锦涛,何珊,等.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4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9-50.

[6]李华芳.孟鲁司特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3(20):4610-4611.

[7]周长华.喘息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患儿口服孟鲁司特钠预防喘息及哮喘发作的随访评价[J].河北医药,2015,37(9):1348-1350.

[8]Scaife A,Miller D,Spiteri-Cornish D,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Montelukast on mediator release by nas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asthmatic subjects with or without allergic rhinitis[J].Respir Med,2013,107(12):1859-1865.

[9]陈新宙,黄荷,易飞,等.孟鲁司特钠联合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3, 26(22):87-88.

[10]罗思华,唐渊,陈练,等.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4(27):155-156.

[11]刘金联.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210-211.

[12]刘华容.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6-78,82.

[13]Cai C,He MZ,Zhong SQ,et al.Add-on montelukast vs double-dose budesonide in nonasthmatic eosinophilic bronchitis: a pilot study[J].Respir Med,2012,106(10):1369-1375.

[14]高祥.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评价[J].医学信息,2014,27(24):513-514.

[15]丁忠莲.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2014,6(4):66,111.

[16]张丽红,钟远辉.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2):135-136.

[17]张钦刚.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12-114.

[18]秦微,施文叠,易仟仞,等.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135-13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上一篇: 声乐研究生论文 下一篇: 德育管理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期刊推荐 润色服务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