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48: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5-01
1 作业设计内涵
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化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根据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理念,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这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教”。
2 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存在问题
2.1初中生对数学作业存在厌烦的情绪
初中生对数学作业普遍存在着厌烦的情绪,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老师作业布置方式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作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初中数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巩固课堂知识训练,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另外,初中数学作业还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进行进一步拓展,保证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尽管数学作业有着种种好处,但是学生对这些好处往往置若罔闻,学生对于老师的作业也就是应付公事,根据老师的作业布置进行被动地学习与训练,甚至在作业布置中出现抄袭现象,数学作业布置也就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
2.2传统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乏味僵化
传统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这些难点和重点是老师教学的关键,老师过于重视难点和重点往往导致作业针对性过于强,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不能够得到充分提升。这样就使得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差,数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偏离。
2.3题量如海,有量无质,无目的,无梯度
初中数学作业搞题海战术是常见的,老师在数学作业布置上往往是作业堂堂有,学生堂堂做。老师在作业布置数量上过于重视,忽略了质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思维空间过于狭小,同样也是同我国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选取课堂作业时,只是将数学作业布置面向所有学生,根本就无法做到层次分明,毫无梯度可言。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又束手无策,最终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长期数学学习与研究。
3 基于有效性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策略
3.1作业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并不是毫无目的性的设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标基础上的,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要同国家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与目标相一致。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应该根据数学课本内容要求,对一些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还应该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相联系,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受挫,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一步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应建立在原先知识基础之上,对新的知识进行预习和练习,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更新与进步。
3.2多样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采取的策略方法。因此,老师要想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就要根据数学各部分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中课外补充的作用。
3.3层次化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应该得到不同的发展,层次化作业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设计的。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方便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3.4实践化设计,发展学生探究数学的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都很强的学科,老师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查学生记忆与模仿能力,而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才是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与归宿。实践化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实践当中去,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探究数学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深化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增强自主性,进一步激发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兴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有效数学作业类型很多,联系生活实际,并使之多样化、层次化和实践化,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欢乐,真正实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建国.谈谈关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看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2).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训练,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而知识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得到巩固,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以五年级课程《画人像》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很显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作业来辅助完成。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速写练习和临摹练习,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选择速写,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进行人像的临摹。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巩固速写知识和速写技法,又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绘画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选择性作业让学生当家做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要求。以欣赏课《节日的装饰》为例,这一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出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节日的场景录像,展示节日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节日的多彩装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合理科学的作业设计可以使这一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节日的图片,视频,自己动手制作节日装饰,或者分组进行节日装饰展示,这个收集、整理、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好的美术作业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美,使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
三、作业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的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应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这一点在美术作业设计中尤为重要。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往往不如学生自己的感悟来得深刻明了。以《献出你的爱心》这一课程为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手段常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无论是作品欣赏还是“根据边远地区小朋友学习的情况,展开丰富想象”都无法使学生感同身受,给学生一种深刻的感悟,对他们产生怜爱之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来弥补这些不足,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我来献爱心”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制作出“爱心物品”献给需要的人,或者仔细观察,然后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生活场景,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爱心”的理解,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进行。通过美术作业设计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是一个完美的作业设计的魅力所在。
四、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81-01
一、研究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除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以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吸引性、激励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数学探究的的参与者和主体者。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
1、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值得关注。我们广泛研究了现有小学生数学作业的书籍和资料,通过阅读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成果,发现传统作业中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情绪。
(2)习题中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3)学生的作业都是统一的,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所做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作业太简单,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因为作业太难而不会做。
(4)大部分老师只是将书上的练习题和练习册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而这些习题很多都只是例题的翻版,机械的模仿和套用例题的方法即可解答,并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理解与应用。如此一来,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就会下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影响,一些教师仍抱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宗旨”的旧观念,不敢越雷池一步,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2、国内外数学作业研究动态。“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在我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西方学者对作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其结论和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学生作业问题进行认识与审视?如美国有一种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Real-life homework),这种作业所依据的原理就是: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那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愉快教育”、“兴趣教学”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有效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在作业方面研究方面也提出了开放性作业、实践型作业、创作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游戏型作业研究等。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颖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只是让繁华的外表掩盖了数学的本质。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型作业”有二:
(1)改变传统标题,对作业进行华丽的粉饰和包装,作业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2)通过设置情境图,以使作业图文并茂,鲜艳华丽等。其实大量色彩鲜艳、纷繁复杂的情境也给学生的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喧宾夺主,偏离了设计的意图。
3、我个人对作业布置的看法
我校是团场学校,生源构成十分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也参次不齐,家庭教育环境千差万别,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高标准需求,及自身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学生请家教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家庭、社会及校内教育的三重压力下厌学现象十分严重,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没有乐趣可言,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迫于家长、社会的需求,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
二、研究意义
1、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上到下已成为一种共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着想,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新的作业方法,使学生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和快乐。
2、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且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学科的作业多了,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使能力的发展出现缺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布置作业是老师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途径之一,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要对单一、枯燥的传统作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顺应时代变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作业的布置是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对于数学教学进程来说,初中数学是数学知识难度加大的一个过程,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学生的引导、教育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简要概述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对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数学作业的厌烦。初中生普遍对数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只是机械的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学习。而初中数学因为难度的加强,老师往往会布置大篇幅的作业,这会让学生很被动地学习,忽略了学习目的,他们会应付了事。有些学风不好的学校学生抄袭的现象也很常见。
2.乏味的传统布置作业方式。初中的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是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会机械的重复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另一方面,数学本身是一门应用能力很强的学科,老师如果布置作业时不注意联系实际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乏味。
二.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
为了具体了解初中生对数学作业布置的看法,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谈话法,对初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采访,调查发现:64.7%的初中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是“一般认真”,初二、初三的学生有72.8%不喜欢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可以看出初一的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等有趣的知识点会稍有兴趣,但是非常认真的学生也很少,而到初二初三,数学知识难度加大会使他们厌烦数学作业。
三.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方法
就笔者的调查和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传统数学布置作业模式只会让学生对数学越来越乏味,为改善这种情况,一下介绍3种有效的布置作业方法:
3.1遵循适量原则
现在大部分初中生在数学作业的时间上要花2个小时以上,这对于离学校较远地区的学生来说时间上就会有矛盾。数学作业布置的过量不仅影响了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还会使学生厌学,最终会导致其结果适得其反。遵循适量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个人能力布置作业,同时精选题目,避免题目类型重复,尽量多留给学生自由空间。防止“一刀切”。
3.2分层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题目多分三种类型:模仿型题目是最基础的,是对书本上的例题知识的重复;其次就是理解型题目,是换汤不换药的题目,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举一反三;最后一个层次则是探究型,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数学各方面的能力较突出,往往答案不仅只有一个。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个合适的比例,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消耗、吸收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布置探究型题目的时候,由于此种题目难度往往比较大,要给与适当的提示,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家长还要充分发挥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辅导作用,对于探究型题目的多个答案,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解法予以罗列,总结经验以便发现解决此类题目的契机。
3.3增加趣味性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涉及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这对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很有帮助,其次还可以增加应用型题目,如某初三学生迟到20分钟,已知骑车速度为步行速度的2.5倍,扶盲人过马路的时间为10分钟,求步行速度。这种应用型题目,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解答之后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小结:总而言之,数学作业的设计就是要走好三步骤,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运用很多方法,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数字化图示等。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精取题目,在批改作业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抽批、学生相互批阅,还可以给予批后语。这一系列操作完成后,还可以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其次还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将数学题目设计得趣味化、生活化,最后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带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基础性作业训练不仅起到复习的作用,还可以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学习基础,让他们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为进一步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要从基础题目入手,每天配备一定量的基础训练题目,这些训练题不仅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还训练他们的解题速度与准确率。比如,小学数学中涉及的基本运算题,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较准确地完成四则混合运算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这些基础性题目体现了学生课堂上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趣味性的作业训练,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这类作业训练除了教材中设计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比如,“你知道吗”这一板块,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趣味性作业,引导他们课后展开探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借助于网络等手段,适度查询补充较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如,当学生学习过“年、月、日”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布置他们借助于家中的日历,探究日历表中横行与纵行数字之间的关系,自己总结发现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设计可操作性的数学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强调学生的理性思维,也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数学中,知识间的联系比较多,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小学生的眼里却是高不可攀的,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缺乏一定的数学感。因此,对于形象直观的数学实践作业,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所探究的问题,灵活设计可操作性的数学训练题,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动手实践测量出它的周长,不仅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充分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经过学习提炼,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究性作业训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是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训练的目的所在。实践证明,通过数学探究性作业训练,让学生从数学思想层面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设计这样的探究性问题: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五、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作业设计是检验教师课堂评价能力和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良好的作业设计,和教学目标一脉相承,更是对课堂教学避轻就重的精华提炼和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它不仅要求教师对课堂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能够充分的解读教学目标、融合学情设计难易适中的作业题目。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倾向于按照教学进度来布置课后题,或者大量的做试卷,作业设计缺乏体系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造成了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等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作业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作业设置形式,提高作业的单位效能,这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实践,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一、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基础性特点,设置口算、快速计算等常规作业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稳固数学根基、提高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也是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抓住的本质特点。正是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数学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落实中都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了学生成绩的高低和课堂教学的流畅与否。因此,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和基础性特点,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首先要定时定量的设计计算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计算题目,如口算、列式计算、竖式计算、应用题计算等。其次,在作业设计中要注意计算与当天学习内容的均衡,过度强调计算容易造成当天学习内容的敷衍,或者让学生的负荷过重。另外,小学生的数学作业量不能过大,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趣味性快速作业,如数字接龙、计算连环套等,快速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以《分数乘以整数》一课为例,教师共设计了两项作业,第一项作业以课后题为主,旨在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第二项作业为计算能力训练作业,包括口述题如=()×()、简单计算如、大数据计算三个类型。通过这两项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也提高了计算能力,获得了更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根据知识巩固规律,将复习、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发育还不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都需要通过多次重复来完成。因此作业设置中必定会以复习为主。根据知识遗忘规律,知识的巩固必须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和强化,这也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隐形要求。同时,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是为了将要学到的知识奠定思维基础、做好课前准备,所以作业还要涉及到预习内容。只有将知识复习、系统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统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精髓,也符合作业设计的本真追求。当然要做到三者合一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小学数学知识的体系,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内容框架和层次,提高作业设计的准确性和规律性。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理解规律设计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激发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掌握上节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方能潜移默化的将知识复习与预习融为一体。例如《一个数乘以分数》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把作业设计为三部分:上节课知识即分数乘以整数的复习、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混合训练,第一项作业完成了知识复习,为巩固当天学习内容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第二项作业是直接复习当天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第三项内容则是涵盖了前两项内容,也正是下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提前进行学习,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个作业设计不仅达到了作业设计的应有目的,也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高效措施。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用于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活跃,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必须具备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因数和倍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将自己的座位号写在一个卡片上,然后让学生听教师的口令站立或者坐下。如教师说座位号是奇数号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叫到3号学生出列,让这位学生说能和他组成3的同学有哪几位,对于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没有出错的奖励一个星星。通过游戏能够一下子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轻松解决数学中枯燥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具备增容性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策研究
从学生上学的第一天起,作业就贯穿着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的生涯,而这其中的数学作业,是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数学作业在培养并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作业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谨慎思考并使用。如果数学作业这个工具运用的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果运用得不好,大量机械式的作业,不仅掠夺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重新思考作业的作用和意义,并且提高自身作业设计的能力。本文从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希望研究成果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亲自调查过多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部分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过大,使得一些学生在一个小时之内根本做不完作业。很多小学生表示,他们除了要做完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外,还需要做完一些家长规定的辅导练习册等等。但是笔者发现,这些作业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巩固和掌握知识的,都是追求以做题为学习数学的核心的,这种理念明显地与新课标中的要求相违背。
根据笔者的总结,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模仿课本例题的题目过多,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题目太少。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题目,但是类型都是一样的,只是在简单地重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巩固,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这种机械地追求做题数量的数学作业,还会让部分学生对数学题目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第二,纯计算的题目过多,而能够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的题目又太少。这就使得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第三,几乎全部的题目,都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很少有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的题目。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对策研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为了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中达到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作业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爱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以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为出发点,从生活中寻找真实有趣的案例,设计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的题目。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作业,小学生便会喜欢做,愿意做。比如,在我布置的让小学生认识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数学作业中,我让小学生去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以此让他们用手、用眼体验和熟悉这些长度单位,从而巩固对这些长度单位的认识。小学生对此都很积极,作业完成的情况都相当好,而且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都更进了一步。
(二)有效的结合作业的质与量
小学数学作业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者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作业的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作业的量越多越好。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还不能持续的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若是作业的量过大,反而使小学生很快厌烦做作业,长此以往,便产生抵触情绪。小学数学作业的用时,一般在30分钟以内比较好。那么,如何保证这30分钟内的学习效果呢?这便需要在作业的“质”上下功夫。一般来讲,作业的重难点要分布合理,能让学生较快较直接地掌握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业的“质”与“量”要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发展数学思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加入一些探究性的或者需要合作的题目,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集思广益,拓展思维,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做一些比较有深度,可以拓展思维的题目。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尝试做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学题,以期能让他们继续有所提高。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为他们布置一些具有基础性知识的作业,让他们能够完成任务,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教师在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目标。
参考文献
[1]万泽民.构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作业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14,25
一、采用分层性作业设计方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数学知识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数学,因此利用课余时间掌握很多数学知识,而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勉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因此,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题,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布置作业的时候,C层次的学生
必须完成基本习题,其他习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选做;B层次的
学生应完成基本习题和附加题,其他习题根据个人情况选做;A
层次的学生需完成基本习题、附加题和五星习题。通过这种分层次的作业设计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也可以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并努力挑战下一个层次的目标,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设计探究性的课后作业
探究性的课后作业就是指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调查、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数据分析等方法完成数学作业,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具备数学自学能力。一直以来,教师往往将作业当成巩固学生知识的工具,而没有将作业当成能够带领学生探究的手段。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应适当增加探究性的话题,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学会发掘数学公式、理论背后的含义,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习题:“请与妈妈共同去菜市场买菜,并将购买的种
类、数量进行记录,帮妈妈计算出买菜的全部花费。”在学生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利用乘法将每种菜的数量和单价相乘,并用加法相加,再对商家的折扣使用减法扣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并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反馈学生掌握新学知识程度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由原来的单纯地传授知识、加强练习模式转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标准下就要求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必须转变观念,对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进行一些调整。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虽然随着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但是在应试教育发展较为久远的情况下,教学的一些行为方式还没有做出较大改变,使新课程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作I量大
新课标规定,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应试教育盘踞多年的情况下,许多老师为了抓教学质量,通过题海战术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所以学生总是有数不尽的课后作业,在提倡给小学生减压的今天,我们仍然看到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作业是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适量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心态来完成,而过多的作业就难保证学生不会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了,作业量过多不但会给小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更会让学生的作业质量下降,造成的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2.作业缺乏创新性
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他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定量的,每学期要学什么都有一定的量,而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跳不出这个知识量的框架,大量的题海战术可能会让学生加深记忆,但是相同或者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一遍遍地重复,只会让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疲劳,这种单一而又乏味的重复做题,只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重视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环节,以期对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进,从而在作业设计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作业设计可以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我们又用它来服务于生活。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我们就可以从生活出发,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可以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来进行作业设计,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例如,在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加减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课本上就采用捆小棒方式让学生认识加减之间的关系,在数一数、捆一捆中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是十根单独摆出来的小棒,而后面则是一捆十个的小棒,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能理解加减,那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摆铅笔的方式直观操作,或者是老师让学生回到家后利用家中的棍状物品进行加减的摆放来加深印象。
2.作业设计可以融入探究性
小学生处于身心的发展时期,他们对于周围的一切都还抱有好奇心,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从另外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老师在进行数学设计时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探究性数学作业,不但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内容的数学作业设计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或者是自己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在检查作业时,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轴对称事物进行列举,如,课桌、故宫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而动手做的学生就可以拿出自己画的长方形、球等。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身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在课后的探讨中,学生更加倾向的是同学之间问题的探讨,只有在大家都不能解决的时候才会寻求老师的帮助。那么,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一些数学作业的设计。例如,在学到分数这一章时,老师就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作业设计:同学们都过过生日吧?一般过生日都会吃蛋糕,假设今天就是你的生日,你有一块蛋糕,你的同桌和你平分,那么你们各自拿的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如果你后面的同学也来分这块蛋糕,你们三个人又各占几分之几?那么再加一个人呢?大家可以课后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请同学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