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6 08:48: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篇(1)

数学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还能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衡量学生数学学习程度的依据。所以我在具体的教学中一般都是给学生布置一些分层作业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是我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分层作业的点滴体会。

一、学生分层,确定分层作业的对象

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暂差生或学困生分为C组,中等水平的学生分为B组,优等生分为 A组。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可以使学生合理定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也能获悉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便于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将学生分层之后,作业也分成三个层次:

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C组学生。

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适合B组学生。

开放性的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A组学生。

在具体设计分层作业时,原则上是给C组布置与教材例题类似的作业,目的是能让他们仿照例题能找出解题方法,掌握新知;给B组布置一些例题的变式练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灵活的运用,提高和巩固所学知识;给A组布置一些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题目,使他们能把知识拓展延伸,提高优秀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针对上述三个层次作业的特点和要求,可以设计出独立型分层作业和合作型分层作业。

二、独立型分层作业

1.按题目的难易程度设计分层作业

例1:教材上有一道二次根式计算的例题:

计算:(1)(√2+1)(√2-1);

(2)(√a+√2b)(√a-√2b).

在讲解学习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如下:

计算:(1)(√3+√2)(√3-√2);

(2)(√2a+√3)(√2a-√3)

2.按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点多题,由浅入深)

例2:学了因式分解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作业:

A组: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3ax2-3ay4 (2)-2xy-x2-y2 (3)3ax2+6axy+3ay2

B组:利用图形面积因式分解:

①a2+3ab+2b2 ②a2+b2+c2+2ab+2bc+2ac

C组:请你从下列各式中,任意选择两式作差,并将得到的结果因式分解:

9a2, (x+y)2, 1, 4b2

C组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而且要懂得借助课本内容的思想方法去编拟习题,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作业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3.按目标的不同对同一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例3:某面包店出售每个成本为5元的面包,当单价为7元时,每天可卖出160个,在此基础上,这种面包的单价每提高1元时,每天就会少卖20个,设这种面包的单价为x元,每天销售这种面包所获得的利润为y元,

(1)用含有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每个面包的利润与卖出的面包个数;

(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面包单价为多少时,该零售店每天销售这种面包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要求是:C组同学至少完成(1)和(2),B组同学至少完成(2)和(3),A组同学直接做(3),并提示他们,如果在做题的过程当中遇到问题,则可以一步一步地做。具体做法是:(1)对同一道题目由易到难梯度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设问的梯度可以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多面性,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合作型分层作业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再者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更强调合作交流。所以,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我还有意地安排一些合作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例4:以本地区今年3月春季气温变化情况为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现象的分析并展示研究结果。

(1)从哪里搜集到有关的数据?

(2)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现最鲜明具体?

(3)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

篇(2)

分层作业设计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要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我们该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所有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从而既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下面我谈谈体会。

一、注重作业类型,促进素养提高

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平时我们的作业布置,正是体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设计时应该着眼学生的认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课前让学生从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中,回顾旧知,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新授做好铺垫。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知道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进行割补,然后得到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复习旧知后再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此时,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也就不难了,同时也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适应的练习。

(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D组学生板演。

(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C、B组同学板演。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安排A组同学板演。

3.布置巩固性的作业。

学完新课,必须加强对新知识的练习,保证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把握学生层次,做到有的放矢

1.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分层,做到有的放矢。

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充分了解学生是分层布置作业的前提。如果布置作业时一把尺子衡量,则对后进生无异于揠苗助长。根据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分为四类。D层:计算能力差,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C层: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会解答与新授相适应的简单数学问题。B层: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能解决稍复杂的数学问题。A层: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

2.在作业层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要教师教一两遍就记住了,有的学生可能四、五遍都记不住。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都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这样学生在做作业时困难就少一些,成就感多一些,质量也就会高一些。

3.在亲子活动中,感受学习乐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的互动类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时,教学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合作动手制作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用圆锥的物体中装满沙子往圆柱中倒,看几次能倒满?

三、设计层次作业,促进整体发展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解答能力是不同的,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题目。现就“相遇问题”设计如下。

1.D层学生,基本懂得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更深入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作业设计就得体现层次性。如层次一:甲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共行多少千米?乙每小时行55千米,行了5小时共行多少千米?教师应当多出此类题目加强学生对行程应用题的理解。层次二: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55千米两人行了5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层次三: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55千米,两车行了5小时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除了让学生知道数量关系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现场模拟体会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两车所行的总路程就是它们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时间=路程。

2.C、B层学生,可以依靠课文中的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相关的练习要求学生能按时完成并能提出练习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如:小芳和小红同时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走来,小芳每小时走45千米,经过5小时后两人还相距100千米,小红每小时走多少米?此类学生思维能力居中,作业中常常会出现不会做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可引导学生借助家长或同学之力解决问题。

3.A类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反映较快。在新授后可以布置提高题和拓展提,或是同样的作业给予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如:小芳和小红同时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走来,小芳每分钟走45米,经过7分钟后两人擦肩而过又相距100米,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对A类学生提出要求:除了这个问题外,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答,从而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发挥学生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推进分层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分层作业有其优越性,但也需关注几个小问题。

1.个别孩子偷懒,消极殆工,本可以很好地完成练习,都由于懒惰或是粗心完成不了。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独具慧眼,对于做不了和不愿做的学生区别对待,合理评价,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

篇(3)

一、将学生进行分层

主要通过谈话和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来了解学生,从学生学习态度、智力发展、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综合分析,进行合理的分层,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是智力因素较高,但上进心少,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c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作业困难的学生。

二、不同学习内容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要求

1.计算练习中的分层作业

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同学计算作业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做拓展题,以培养这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b层同学要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计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c层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2.空间与图形练习中的分层作业

在图形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形状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要求c层同学做课本上的常规练习题,根据不同条件求圆柱的体积、表面积及圆柱形容器所装东西的质量;b层同学除熟练地掌握常规练习题外,还要有选择地解答类似于:“一个装满粮食的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直径10米,高是6米,已运走60%,剩下的用每次能装7.85立方米粮食的汽车运输,需要多少次运完?”等圆柱与其他知识综合运用的实际问题;a层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常规练习题,但必须用不同的方法解答b生上述综合性题目,还可以自主选题练习。让这类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与可能性练习中的作业分层

在统计教学中,我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教师要给c层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b层学生先要做部分a层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a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a、b层作业,同时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比如,学习了统计后,设计这样的作业:a层学生,调查统计妇幼保健院路口与佳乐家路口早上8:00——9:00各种车辆经过的数量并绘制统计图进行比较;b层学生,给出两个路口各种车辆经过的数量,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c层学生, 除了给出两个路口各种车辆经过的数量,还给出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的图样再进行比较。这样,既培养了优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又兼顾了差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练习中的作业分层

在学习“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差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我首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c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作业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或先分步,再综合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举一反三。

比如学习了比例尺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a层学生,画出我们学校操场的平面图;b层学生,用1:100的比例尺画出我们学校操场的平面图;c层学生,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120米,宽是60米,请你用1:100的比例尺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

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c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掌握类型,打好基础;对b生则要求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对a生则要求一题多解的题目必须能一题多解,并有几种解法就做出几种解法。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尽量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作业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增强自信。

三、正确把握作业分层设计的灵活定位

篇(4)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小学英语作业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教师训练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必要的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业同样能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从而调节教与学的进程和方法。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作业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一、小学英语作业的现状

大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却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这一环节中费心思较少。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作业布置没有系统性。我们平时在布置作业时,有时较随意,并没有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去布置作业,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2.作业形式单一、枯燥。目前,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形式单一乏味,都是“听音跟读,抄写单词句子,背课文”这样的作业居多,有时老师还没布置,学生就知道要写什么作业,甚至提前完成了。3.作业布置缺乏创新。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能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不同的作业,作业不应该知识局限于抄抄写写,听听读读,而是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新颖又具有实效性的作业。

二、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英语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其个体差异,让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形式,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成功。基于以上英语作业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设计,需要进行深入地探究。

(一)做好学生能力分层,有效设计作业

每个班级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班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不同。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布置的作业能否被全部的学生接受,有效地完成作业。可将学生以A、B、C三个水平层来分别对应不同水平的学生。A 层:学习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较强,对英语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对他们则要注重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和运用。B层:有一定学习能力,能够独立且流利地朗读课文、默写词句、较顺利完成作业的学生。对于他们要在达成基础教学的前提下,侧重听、说、读、写等英语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C层:针对有一定学习困难,学习习惯和基础较差,作业质量不高的学生。对于他们要以把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爱好为目的,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二)明确教学目标分层,做到心中有数

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前,教师应先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预设出可供不同层级学生达到的分层作业目标。我一般分为A、B、C三层目标:A层为基础型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掌握;B层为提高型目标,在单位课时内要求学习水平中等及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C层为拓展型目标,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基本达到。以Let’s learn的目标定向为例:A层:学生四会掌握单词和词组,能用基本句型造句,还可以联系课文插图,编写小对话或小短文。B层:学生四会掌握单词和词组,并能用基本句型造句。C层:学生基本能四会掌握单词和词组,或掌握重点单词和词组。只有对教学目标清晰,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地设计作业。

(三)根据教学内容作业分层,提高作业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因时制宜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一般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我将作业设计为、、三个等级,由易到难,形式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作业是“必做题”,与作业可选做其中一项,完成后可以得到适当的奖励。如果同时完成与作业的学生可以免做星作业。这样一来,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高了,作业质量提升了,作业不自觉的学生也减少。以Let’s talk分层作业为例:作业:听音跟读对话,能分角色表演对话。作业:听音并正确朗读对话,能分角色表演对话,能仿写对话。作业:听音、流利朗读对话,创编新对话。如,在学了PEP 3 Unit 6 Meet My Family中的Let's talk后,我设计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作业:能看着课本听懂录音,选择部分片段进行表演。类作业,由两个同学自由组合表演文中的dialogue。作业:学生可以自由想象设计一张“family photo”,然后描述photo。这样的作业设计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对该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四)进行作业分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分层评价。例如在课堂提问时,有些题目 A、B类学生能轻易回答出来,我就与“Good! ”“Great!”之类口头的评价语进行表扬。而对能够正确回答的C类学生则给予了较大的表扬和鼓励,如奖券、小奖品之类的。关注他们,给予他们鼓励和自信心。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正误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针对不同学生对其作业做出不同等级的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层课外作业的效果,并最终达到激励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结束语

分层作业是一种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但具有积极意义,它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理念,使设计的作业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它可以有效地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了教师的素质的提高,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能很好地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并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学英语作业的创新与实践 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10

篇(5)

(一)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并根据学生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层次及组别

将学生分层是我们整个实验开展的前提,盲目分层可能导致整个研究失去意义。因此,每学期初,课题组教师会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的爱好、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结合观察、测试、家访等不同的方法,认真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将学生分为A(低层)、B(中层)、C(高层)三个层次。并将各层次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建立4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二)以学科集体备课为保障,探讨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分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之处,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研究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备课质量,我们设计了分层备课用教案纸,其中既有每一单元的分层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分层情况),又有每一节课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训练设计、分层作业布置与评价、分层辅导记录。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数学组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以一课为例,集中进行研讨,集体设计分层授课过程,跟踪观察并进行集体反思。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组织讨论分层、练习作业分层等。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层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三)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在学生分类、备课分层的前提下,结合我们的理论学习,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们确定了三个层次的不同施教方法:A层学生采用的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方法;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对C层学生采用的则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使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解决,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事实证明,分层施教充分调动起了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是很明显的。

(四)尝试布置分层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通过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题组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获到学习的喜悦。

(五)实施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课堂评价。鼓励实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同评价对象所处的层次,采用适合这一层次标准的人性化评语,帮助差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寻找到快乐的收获,使优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体会到超越自我的乐趣。

2.作业评价。我们尝试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的作业要求,同时也给予不同的批改方式。A层的学生作业做错后,暂不打分,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帮助下真正弄懂,自己再订正,等到他们订正后再给A+,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作业中找到乐趣,学起来也就开心轻松多了;而B层的学生,完成了基础题,并选做了灵活性题目,才能拿A+;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综合性的题目才能得A+。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得A+,个个享受成功的喜悦。

3.考核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命制一、二两级试卷。一级为基本要求的测试卷,二级为要求略高的提高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试卷。也可以在一张试卷中使考试内容更富弹性,一部分为基础题,另一部分为略高教材内容的附加题,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做。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收获

经过三年的分层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收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各种研讨、评比活动中,构建出适合校情的分层教学模式。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研究课评比、研究反思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拓展了实验教师的视野,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总结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于数学学科分层教学的“合―分―合―分”式教学基本模式,即:“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口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这种教学共分6个环节,即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巩固检测――小结收获。

学校对实验班进行了跟踪监测,并召开了专门的质量分析会。我们发现:除四一班数学成绩略低于四二班之外,其他几个实验班的数学成绩,均高于非试验班。课题研究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内,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三年间,课题组成员在市、区级的各种比赛中作课十余节。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生在课程中更加健康活泼,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主动参与,乐学好学。

三、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中的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如何通过分层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信心和动力,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篇(6)

教师在完成课堂授课后,为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但就小学数学来看,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有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作业,不再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创新;而有的学生则对作业感到头疼,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完成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在预习课本时就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而有的学生在做了大量习题之后还是不能消化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采用分层策略,为不同的学生布置与其能力相配的作业,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锻炼发散性思维,掌握有效思考的方法,不仅提高数学成绩,对学习其他科目也有帮助。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

1.内容针对性

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公式和定理较多,要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这些公式、定理,必须以作业加以辅导,才能让他们学会应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注意作业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当天所教授的知识紧密相连,若能附带少量曾经学过的内容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则更好。同时,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需要针对其实际水平布置相应的作业使学生既不感到为难又不会感到过于轻松,在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的同时,留给他们一定的思考空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逐渐在数学中取得进步。

2.作业精简性

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直接把练习册的某一章或某一节全部留给同学们完成,而练习册中的习题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题目很有意义,有的题目则没有价值,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帮助。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适当精简内容,挑选出有价值的题目让同学们做,才能对其数学成绩的提高有帮助。在分层设计中,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挑选适合的作业,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3.评价激励性

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除了要认真批阅之外,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激励。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挑战更高的高峰;而对于完成情况一般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同样要给予适当的赞赏,并及时指出不理想的地方,耐心地辅导学生改正,才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更勤奋地学习。教师在激励学生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但需要注重情感和语言的表达,因为老师的肯定能给予学生更大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1.培优作业

培优即为培养学习较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通常能在课堂上消化吸收老师所讲内容,对于难度不大的知识点在预习时就能完全接受,因此,对于这一类学生来说,一般的巩固性作业可能会过于轻松,只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不能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为这类学生挑选出中等难度的题目,并搭配少量具有挑战性的题目,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联想,难度较高的题目不一定要求正确解题,但应该有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同时,鼓励学生对中等难度的题目采用多种方法解题,这样能帮助学生将各种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全面牢固。

2.辅差作业

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对其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布置作业时,注意紧扣教学内容,训练其对知识点的应用理解能力。作业量可以适量增加,但必须严格把关难度,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加强其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还能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对数学更有激情和兴趣。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找到该生的弱项,耐心地讲解,倾听学生对题目的想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然后配以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攻克难关,掌握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逐渐得到提高。

3.提升作业

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更多的精力来分析,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方法。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必要的基础训练和知识巩固外,还要配备适量的提高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消化吸收基础知识点之外,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当中等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挑战更有难度的题目,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潜力,获得更大进步。同时,在攻克难题之后,学生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不仅有利于学习,对于学生健康性格的培养也有帮助。

三、结语

教师布置作业时,采用分层设计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不能使学生产生自满或自卑的情绪。总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精力研究学习,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是否科学、客观,直接影响目标分层、施教过程分层等其它分层的的客观科学性,进而影响整个分层教学的效果。因此笔者从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和能力的综合实力,将学生大致分为A、B、C(即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分层名单只有教师知晓,属于隐性分层。而且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会随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改变而变化。

2. 目标细化分层,让学生获取准确定位

目标分层是将朗读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之间的朗读水平差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全体学生都不同程度得到发展,让所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学生设定的目标应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的,所以笔者给A、B、C层学生设定的目标分别如下:

A层次目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流利朗读教科书中的课文,一次性背诵课文且不允许错误。每天坚持朗读课外短文,同时一周背诵一小篇。

B层次目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流利朗读教科书中的课文。可以分两次或一次性背诵课文,如果一次性背,允许有一些小错误;分两次背则不允许有错误。每天坚持朗读课外短文。

C层次目标: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流利朗读教科书中的课文,可以分小段背诵课文,背诵时允许有一些错误。

3. 教学策略分层,使朗读实现充分融合

现代教育意义下的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教学观指导下,教师根据一定的情景,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内容、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求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在具体的朗读教学课堂,笔者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

3.1内容分层,异步达标

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的目标、价值及其策略、方法都要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和实施。因此,教学内容安置和实施途径的适当与否,同样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实现。

以牛津英语9A 《Unit 1 Star signs》 Reading 1为例。这篇课文是对十二星座的描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星座,无论是A层、B层还是C层学生,都有好奇心想知道自己的星座的特点以及对它的描述是否与自己的性格相吻合。笔者借学生的这种心理作为一个推力,鼓励学生朗读。首先,提供三级不同的目标供学生选择:一级目标是在5分钟内背诵出自己星座的语段;二级目标是在5分钟内流利朗读自己星座的语段;三级目标是在5分钟内完整朗读自己的星座语段。5分钟后检测学生完成三个目标的情况。接下来可以抛出第二步,让学生找出自己同桌的星座(如果与自己的星座相同,则找其他好友的),按照前面的目标去完成,去检测。课堂时间有限,按照此法完成2-3个星座即可,其余部分可以安排为课外朗读作业。按照分层教学同内容、同进度、异要求的途径进行朗读,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很快实现,能有力地增强学生英语朗读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英语朗读甚至是整个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提高。C层学生在成功完成三级目标后,自信心增强的他们势必会尝试冲击二级目标甚至是一级目标,B层学生同样会信心满满冲击一级目标,而A层学生看到B、C层的学生都在不断往上冲,他们则会给自己提出更高目标,不断挑战。如此一来,英语朗读效果会越来越好,英语整体实力自然而然水涨船高了。

3.2提问分层,异步认同

课堂提问是一门集设疑、激趣、引思为一体的教学艺术,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问对课堂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问题被分成不同层次,逐步递进,让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提升。笔者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在提问中都能找到认同感,从而提升了问题的有效性。

针对C层次的学生笔者设计的问题主要侧重于Yes/No问题,但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适当增加一些信息性的wh-问题鼓励他们回答。如在学习9A Unit 2 Reading Colours and Moods时,学生朗读完课文后,可以提问 “Can colours affect our moods?”及“What colours are calm/warm/strong colours?”等,让C层次的学生回答。

笔者为B层次的学生设计了理解性和应用性的wh-问题,这类问题更符合他们的水平,既不会太简单让他们不屑回答,也不会太难使他们无法回答。如在学习9A Unit2 Reading Colours and Moods时,学生朗读完课文后,可以向B层次的学生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Why?”

为A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则是最大难度地分析性和评价性问题。要求他们能够分析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在学习同一课文时,相对B和C层次学生的问题,A层次学生的问题难度系数更高,可如: “How do colours affect our moods?”及“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ffect?”

笔者提问时并不按A层B层C层或C层B层A层顺序发问,而是把各层次问题全部打乱,在问题提出后请相应水平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B或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学生的自尊。

分层设计问题可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个体和主体性,让学生全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3训练分层,异步提升

朗读训练,是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听说读写整体性训练的重要一环,需要综合运用单词词组、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设计了以下朗读训练:

C层次的学生首先要把语音基础打扎实,能够熟练拼读单词,做到语音语调正确,重读、非重读分明,次重音把握得当。坚持练习听课文录音,模仿录音朗读是很好的途径。

B层次的学生除了模仿课文录音朗读训练,在打扎实语音基础之后,应以句子为单位,集中单句朗读训练,正确把握各类句式的句子重音和基本语调。在脑海里形成整体语音语调形象,实现由词为单位过渡到以意群(语段)为单位的跨越,使整个句子和文章意义贯通。

A层次的学生应该在B、C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和基础上达到更高的目标,也就需要更高水平的朗读训练。除了模仿课文录音朗读,还应该适当选取课外材料进行模仿朗读;在贯通整个句子和文章意义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理解,表现自己的个性,注意发掘课文内容的深度,发挥创造性,使朗读既达意,又传情。

4. 作业恰当分层,助反馈完成荣耀升华

作业是学习新知识的实践训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分层教学中,作业分层也非常重要,关系到目标的真正落实,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整个分层教学效果的实现。

作业一般分为三种: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考前作业。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作业主要是指笔头作业,然而从英语的四大技能“听说读写”出发,笔头作业只体现了“写”,是不够全面的,“听说读”三大技能也必须时时强化。因此,在布置课堂作业时,要合理安排足够的相应练习。

笔者设计了相应的分层教学下朗读教学课堂作业。针对A、B、C三层次学生的差异和实际目标,布置的作业相同,但是要求却不同。以牛津英语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 Reading 1为例,在初步学习完有关Millie和Simon困惑的信之后,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作者的感受,笔者布置了相关课堂作业:朗读课文两至三遍。虽然每位学生得到的作业相同,但是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能够完整朗读两封信,几乎不存在生词,流利度和感情度不作过多要求,如果能做到很流利或很有感情则更好;B层次的学生在完整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顿、升降调,要求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A层次的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除了达到B、C层次学生的要求之外,还要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封信是关于两位初三学生的困惑的,这是两份求助信,希望能够得到有价值的帮助,这两份信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们的焦虑、矛盾、无助和期盼之情。因此,A层次的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把作者的情绪表现出来,把他们的焦虑、矛盾、无助和期盼之情表露无遗。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是课堂作业的补充。笔头作业也占了课后作业的大部分,其实,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口头作业和笔头作业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笔者设计课后朗读作业如下。任务:每天读背三个句子、五个词组和十个单词,第二天听写;每周朗读一段短文并录音,用U盘拷好,周一上交批阅。要求:C层次的学生每天听写的十个单词要全对,词组和句子对的额外给分;每周的朗读录音材料150字左右,可选自教材课文。B层次的学生每天听写的五个词组和十个单词要全对,句子对的额外给分;每周的朗读录音材料200-300字,来源可选自课文也可选自课外。A层次的学生每天听写的三个句子、五个词组和十个单词都要全对;每周的朗读录音材料300字以上,材料选自课外。

考前作业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或其它综合性考试前布置的作业,是对学生较长一段时间所学内容的全面复习。通过这种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进行考前复习。

初中英语考试的内容更多还是来源于课本,如果把课本融会贯通了,考试成绩自然会很好。而把课本融会贯通的首选方法自然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的功夫不是在考前临阵磨枪,而是在于平时。每天一点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临考再突击、再温习,效果会很明显,而且很轻松。学生尝到甜头,努力得到回报,行动得到强化,兴趣有了,积极性提升了,学习的动力倍增。

因此,笔者设计的朗读考前作业主要是把平时学生读背的内容按复习时间把总量分块朗读背诵,第二天听写相应内容。以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的考前作业为例,总复习时间为4个星期,共计28天,除去周末剩余20天。9A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复习时间为3天,把平时每单元读背听写的句子、词组和单词分成3份,每天听写一份。因为总量较多,考虑到课堂时间的紧凑,每天只听写其中的一部分。相对平时听写,考前听写量稍多点,四个句子、六个词组和十二个单词。考前作业内容相同但要求同样分层:C层次的学生每天听写的十二单词要全对,词组和句子对的额外给分; B层次的学生每天听写的六个词组和十二单词要全对,句子对的额外给分; A层次的学生每天听写的四个句子、六个词组和十二单词都要全对。虽然是以上要求,但是学生的听写效果却比要求的要好的多,A层次的学生基本每次都能全对,B层次的学生大部分能够写对所有的句子、词组和单词,C层次的学生不少学生能写出所有的单词和词组,甚至有几个能写出两三个句子。

朗读分层作业的效果很明显,成果很喜人,过程也很充实。

5. 评价综合分层,促学习达成终极目标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它起着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和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

笔者根据《课标》要求,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总结性评价以期末考试和中考作为依据,而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多样化,笔者主要采用教师评、家长评和自评三种形式。

教师评价学生通过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来进行,学生的朗读学习档案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考前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上的表现如问题回答情况等。笔者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对各层次学生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考前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情况打分评价。每个月公布一次结果,不是全班通报,而是让每位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给学生一定隐私权,也是给某段时间内表现不佳的学生及时调整的机会。

家长评价学生根据学生每天在家朗读、背诵英语的情况来打分评价。为确保评价的真实性,事先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如实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如此,一来家长可以更好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情况良好可以保持,情况不太好可以调整;二来可以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更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可以减少与父母的摩擦和误解,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和评价,是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和调整自我的途径。笔者采用问卷作为学生自评的一种形式,不定期进行。

各个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同,自评的结果会出现较大差异。笔者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他们的自评,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反思他们的学习,让他们既不高估也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提供帮助。也有部分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在自评完后情绪会比较低落,笔者会根据他们的自评,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或者把他们的自评与之前的进行比较,找出进步的地方,对他们进行鼓励性分析,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自评起到真正促进作用。

笔者从上述实施探究中发现,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朗读的畏惧心理,重拾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对初中英语学习有明显促进作用。因为动态隐形分层,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会自卑;因为有A、B、C层次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准确定位;因为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所有学生都能在朗读中收获自信;因为作业的多样分层,学生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因为评价的全面和多样化,学生能够多种形式多个角度获得动力和压力,增强自我效能感。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孙阳.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9).

篇(8)

爱因斯坦曾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功课就会被当做礼物来领受。”这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能获得知识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领受“礼物”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导学”,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目标、内容、方法、评分几方面实施“分层导学,培优补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个班级学生相同的知识内容时,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并为每个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分层对待,使学生能够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存在明显的差异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学生数学思想、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学现状呼唤分层教学的实施

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小学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科目骤然增加,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有所变化,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初中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顾及到所有的学生,统一的教学要求反而不利于能力较强或较弱的学生的学习,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使教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二)新课程改革呼唤分层教学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提出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最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大幅提高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分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基本一致,都是在保证学生共性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分层教学的使用与推行对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十分重要。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是关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首先就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心理和理论基础。其中!对于全班学生如何进行分组是关键。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计算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差异,还包括建立在这些能力基础上的W习成绩的差异。教师如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必须要对学生的诸多指标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如果学生的分组不恰当,不仅会使学生由于目标定位不当造成学习困难,而且还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所以,在分组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确保能够正确分组,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对有必要调整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策略的优势,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分层教学策略的重要一环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要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对不符合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要及时地进行修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充分发动不同层次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帮助教师来制定适合本组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

(三)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

课后作业是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温故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后作业的设计也要体现出分层的原则。数学老师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作业难度及不同题量的课后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数学老师对课后作业题型的设计要呈现由易到难的阶梯式,如: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根据当日课程所教授的知识点设计相关的基础性题目、提高性题目、创新及拓展性题目,并分别将这些题目对应安排给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进行训练。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之内顺利地完成作业,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完成作业的满足感,进而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标准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学生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训练,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教师所制定的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不同层次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才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家庭背景差异化也在不断的扩大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响应国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初中的数学教师也要多关注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适当参考上文中的意见对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指导。

篇(9)

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可专门设计一个作业题库,在题库中标明每道题的难易程度(如难、中、易),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当然,要控制三种难度题型的比例,使学生在选择题目难度的同时,也能兼顾选择题目的数量,从而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到适合自己的作业题。

教师还可在每道题前面标注①②③类:①类题主要是针对优等生,侧重于综合实践的应用类作业,然后再加上拓展性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

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②类题主要是针对中等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综合性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类题主要是针对学困生,侧重于简单的模仿作业,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打牢学习基础,同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提高学习信心。

二、分层作业的收交

如果采用分层作业的教学模式后,仍旧像往常那样统一收发作业,那么,分层作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分层作业,应采用分层收交的方式。在具体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教师可在三类学生中分别设定一名科代表,专门负责不同层次的作业的收交。这样做,便于教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有个清晰的了解。

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选题的情况,设计一个统计表格。像选择①类题的学生有哪些?选择②类题的学生有多少?而选择③类题的学生又是谁?通过统计,教师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选题情况,也能大致评估出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这样,方便教师针对单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来进行辅导。而综合每次学生自主选题的情况,教师还能对学生的偏好有所了解,例如“这名同学爱选择力学方面的习题,那么他

可能

?αρв幸环?自己的见解,而另一名同学爱选择电学题,那他可能对电的认识高人一筹”。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师能更好地安排学生间的互相辅导,提高教学效率。

三、分层作业的讲评

篇(10)

科学的分层教学不是分班而是在教学中灵活分层,分层设疑,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把班内学生按好、中、差分成A、B、C三个群体。一般、好、中、差的比例为3:5:3左右。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然后以相邻前后两桌的四人为一组,为便于互帮互学,这四人应该 好、中、差适当搭配。至于分组建议采取隐性分组,既不告诉学生本人,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标签效应”和差生的自卑心理,避免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二、教学目标分层次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O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课堂教学分层次

(一)导学方法分层次

课堂上多让A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B和C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二)课堂设疑分层次

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不批评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给予更多的表扬,赞许,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B和C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

(三)课堂练习题目分层次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四)课后作业分层次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五)课后辅导分层次

中等生和后进生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优良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加强数学能力的深度和广度。

(六)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上一篇: 科研创新机制 下一篇: 财务经理的核心能力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