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6 08:48: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

篇(1)

一、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当期,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仍旧存在着缺陷,需要不断改进。

(1)落后的教学理念。一直以来,国家在教育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相对于其他学校,职业学校显然逊色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不重视音乐欣赏课,在他们看来,音乐欣赏非考试科目,纯属浪费时间。在这些职业学校常见的现象就是:音乐教师经常是班主任或者其他老师代课,音乐欣赏课大部分情况是用来学习其他科目,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音乐欣赏课形同虚设。例如,某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由班主任代课,作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来讲,受落后教学理念的侵蚀,音乐欣赏课就是“副科”,经常将音乐欣赏课用来上数学课或者其他考试科目,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2)单一的教学形式。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音乐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单方向讲解为主,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另外,音乐欣赏课重在“欣赏”上,而大部分教师一味地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忽视了音乐欣赏环节,学生很难理解作品,音乐欣赏课的效果达不到预期。例如,某地专业学校的音乐课教师以教科书为主进行教学,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按照顺序依次讲给学生听,缺少与学生互动,并且没有相对应的音乐欣赏案例帮助理解,音乐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讲犹如“天外之书”。

(3)专业素质不足的教师队伍。很多职校的音乐教师并非专业出身,而是其他学科老师代班,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急需提高。音乐欣赏课专业性强,要求具有专业知识、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缺乏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同时学校也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

(4)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丰富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最常见的便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大部分专业学校没有引进多媒体技术,还在沿用传统的黑板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高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多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审美教育以及正确的三观教育非常重要。音乐欣赏课的学科特殊性,正好符合对学生审美教育的要求。因此,音乐欣赏课成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三观、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环节。

(1)改变教学理念。职业学校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该有与时俱进的理念,积极转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形成现代化教学理念。首先,职业学校应该正视音乐欣赏课的地位,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不能单纯认为教会学生教材上理论或让学生学会几首歌就算达到教学目的,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欣赏,感受到音乐的美,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还应规范音乐课程设置,提供合适的音乐教学环境,提高教师与学生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

(2)多样化教学形式。职业学校要从丰富教学形式入手,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的音乐潜力。教师还可以引入当下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自身实际,使音乐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欣赏《蓝色的多瑙河》时,教师带去了本曲目中用到的管弦乐器,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分辨出有哪些乐器,并讨论不同乐器之间的不同之处。接着,教师讲述这首曲目作者作曲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这首曲子的认识。

(3)专业化教师队伍。职业学校要加大引进专业素质教师的力度,同时加强对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组织音乐交流活动,开阔音乐教师眼界,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例如,某职业学校,聘请音乐界权威人士来学校向音乐教师传授教学心得,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4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音乐欣赏课也逐渐受到了许多学校的重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把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审美对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来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审美价值观的形成。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等问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效策略来分析和讨论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开展,以更好地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1 加强教学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

兴趣作为音乐欣赏的动力,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全取决于知识本身和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通过对他们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充分把握来营造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爱好选择一些欢快活泼和生动形象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欣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

如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学生们喜欢的《跳圆舞曲的小猫》、《狮子王进行曲》和《天鹅湖》等音乐作品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以更好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这些音乐作品的播放时,为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的说明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欣赏氛围,还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让他们在音乐欣赏的同时跟着教师的讲解来不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2 加强音乐作品选择的层次性和梯度性,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音乐作品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但随着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不只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还要注重音乐作品选择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以保证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如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初期为学生选择一些《铃儿响叮当》和《劳动最光荣》等声乐作品来供学生欣赏。由于这些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而曲调又活泼欢快,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时可以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对器乐作品的欣赏阶段。在这个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器乐作品来欣赏,如《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等一些学生喜欢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欣赏中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难度更高的器乐作品,如《在钟表店里》《百鸟朝凤》等作品,课堂上这种层次性梯度性的音乐作品欣赏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有利于他们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

3 注重视听结合,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使用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把抽象性的音乐作品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视听盛宴,从而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帮助他们加深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积极地意义。

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这部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作品欣赏之初通过多媒体为他们播放一些关于各类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情景,同时还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给学生配以相关的音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画面和收听优美音乐的视听结合中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增强他们对作品美的感受,从而促使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

4 重视教学评价,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促使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适时的评价能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并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和成就感。

如在欣赏音乐作品《苗岭的早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出的这部音乐作品,然后让他们在聆听中感受曲子带来的欢快氛围,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景,想象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并通过自由发言的形式来倾听学生的感受和他们心中的苗岭早晨的情景。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每个人的观点进行及时地评价,并且要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促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

音乐欣赏课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与积累,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丽.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3,(3).

[2]李小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华章,2013,(5).

篇(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开始日渐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所以,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当代音乐欣赏课教育现状

笔者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关于音乐欣赏课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喜爱音乐,但是他们并不喜欢上音乐课。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学生们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单一

现如今,仍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就可以,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简单的学习唱一首歌曲,了解曲作者生平和欣赏作品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只从教师的主观角度出发,并不考虑学生的教学观念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气氛紧张呆板,使得学生对于音乐课丧失了兴趣,甚至逐渐产生反感。

(二)教学内容陈旧

许多同学反映,音乐教材中收录的音乐作品过于古老,学生们更偏爱时髦的流行音乐。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完全没有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对于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导致对音乐欣赏课这一门义务教育中的课程并不重视,对于音乐知识一无所知,这也是阻碍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一)改善教育教学理念

想要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堂质量,首先要改变一些教师的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开展富有生机的实践性课堂,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强迫性和权威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允许他们在各个阶段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并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尊重和肯定,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发展和延续,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程质量。在这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还能培养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创作能力和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和所处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旦学生进入了思维误区,教师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一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出学生想要创作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必须适度地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进行纠正,营造出温馨的教学环境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改善教育教学内容

中职音乐欣赏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运用许多不同种类的音乐素材来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逐步的培养他们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并且在日常的音乐课程学习中,能够做到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设计并开展符合学生们认知水平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更改或增加音乐的内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的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才能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想要挑选出能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播放给同学们的音乐佳作,对于浩瀚的音乐海洋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这就考验了教师的组合能力,要求教师能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再根据不同的人文主题进行排列组合,挑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在这种音乐组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的构成,配合教学内容等,将各种类型的作品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三)启发引导

一个人富有创造力的核心条件是富有想象力,如果他失去了想象力,那么他的创造力也将随之枯竭。中职的学生们正处于一个想象力蓬勃发展的阶段,而音乐,恰好可以给他们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可以自由的想象,尽情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育的陈旧束缚,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中职的学生相较于其他类别的学生来说,更为敏感,更加渴望得到认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的理解方式与传统审美有偏差,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尊重,并适当地进行引导。如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进行分析和想象,提出自己的感悟等等。案例:《梁祝》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将眼睛闭起来聆听音乐,然后引导他们在脑海中自由的想象。欣赏后,教师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于这首音乐的感受,学生发言踊跃积极,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受到了感动,也有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时代背景加以控诉,课堂气氛达到了空前的热烈,学生对于音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触动。

三、对于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之后,中职音乐欣赏课程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们由原本被动的接受知识改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思考、参与、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氛围和谐积极,学生们更是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创作性的实践活动中来,大幅提升了自身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和音乐修养。要想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中不仅仅只局限于一个授课者的身份,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然后启发学生去进行自主的思考,自然地进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体验,思考,提出疑问,加深记忆的过程,以达到最终学习的目的。最后结课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采访的方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从中受益,以便于更好的决定以后课程的方向。

四、结语

中职音乐欣赏课对于中职学生和老师来说意义非凡,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丰富了学生们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启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不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有意识地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最后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创新型教师,探索出更多能够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谢华.谈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的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2011(7).

篇(4)

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这块的政策和资金的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全国的各种形式的高职院校像雨后春笋般一般逐渐地涌现出来。现阶段各个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是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学校发展的规模和财政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不成正比的现象。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院校还处在由中专向大专转变的过渡期,仍然采用中专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配置,可能并未开设相对基础的音乐课程,更不要说相应的高级音乐设备了,尤为严重的是相应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漏洞百出,无法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这些都导致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参差不齐,音乐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高职学生大多数不是在城市长大的,来自于广大的旗县和农村,甚至在小学和中学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过音乐课,音乐的基础知识更是一清二白。这些学生仅仅接触过流行音乐,对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完全是空白一片,更有甚者把音乐欣赏课与演唱课混为一谈。那么,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推广音乐欣赏课,就是为了把通俗和典雅的音乐带入象牙塔,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从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放在第一位的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音乐欣赏课放在了选修课的位置上,这样学生们根本就不能系统和全面地学习音乐欣赏课及其相应的作品,音乐欣赏课程的作用大打折扣。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使学生们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便于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体会。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要在以音乐审美为音乐教育核心的理念下,将音乐欣赏课程放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要大力普及学生们的音乐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切实丰富学生们的内在审美情感,全面拓展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大力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们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音乐欣赏课应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将学生与音乐密切联系的纽带。如何很快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是保质保量地达到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的关键。课堂所选用的音乐作品在内容上比较严谨,对演唱者唱功和技巧要求很严格,对于刚刚接触赏析课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演唱内容和方式这两方面都是强人所难,自然不会激起他们的兴趣。另外,音乐欣赏课里的中小型器乐和交响音乐,拥有着强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们通过在充足的时间跨度和音频表现的区域内,用无与伦比的音色和力度来表现自然生活中相互交联的冲突和矛盾,进而为我们讲述一个个深奥的哲理。这些隔阂感,都使得刚刚步入校门、没有过多的生活阅历的学生,难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流行音乐在文艺舞台上的展现,具有着个性鲜明的时尚风格、明快的强烈旋律、耳熟能详的歌词和无与伦比的穿透力,为广大人群所接受,尤其是深受年轻人的钟爱。但是我们目前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教材过于偏重于传统的经典音乐,鲜有流行音乐的身影,不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如果把流行音乐和音乐赏析课交融成一体,就必然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这对音乐欣赏课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三、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的音乐作品了解得不多,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是不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音乐欣赏课难以摆脱选修课的地位,与其他所谓的重点专业课相比较,受学生们关注的程度相对要差了很多,所以要促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工作者们要在教学方法上做足文章。首先,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把握其所传递的精神内涵,明确音乐欣赏课在整个国民素质教育的位置。其次,高职院校设立音乐欣赏课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培育专业人员,而是要全面促进学生们的素质修养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安排中就不能填鸭式地灌输大道理,而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依照他们所在专业的特点和大致的就业趋向,有针对地灵活安排和选用符合音乐教学计划的曲目。最后,应着重了解高职学生们的领悟能力,尽可能地挑选能够为学生们所欢迎的音乐,特别是要避开诸如内容枯燥和生涩难懂的音乐作品。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配合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依照曲目的具体内容和风格特色,在课堂上架构一个逼真的虚拟氛围,帮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激发想象力,感悟音乐深层次的内涵。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民音乐基础素质教育的地位与日俱增。切实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年轻学生们的道德文化修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关教育部门制定了在普通高职院校大力开设音乐欣赏课的计划,全国各个高职院校也依照教育部的相关精神,相继增设了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努力是一项系统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赏析课要担当提高教育的艺术化和素质化,启发高职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在轻松良好的学氛围境中,创新学生们身心健康的最佳的社会实践方式,完善和全面促进高职学生们的自身素质,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莹,王刚.论当前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J].电影评介,2009,(07).

[2]黄剑敏,马达.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篇(5)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了某小学2个平行班的96名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开展了教学实验。运用文献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以《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为例,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班的学生的教学具体如表1所示。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我们比较和分析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后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情况,进行了t检验。分析发现:针对两班学生音乐欣赏平均成绩的t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01,是小于0.01的。这说明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两个班学生的音乐欣赏平均成绩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

2.分析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41-02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近况

当今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与学生喜好兴趣期待不符。学生们感兴趣的可能是某一类型风格的音乐或者是某个人的音乐作品。当音乐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们欣赏时,学生们就会暗暗排斥、甚至敷衍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古代和近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久远,学生们很难身临其境感悟、感知其古典的魅力,有的学生觉得古典风格的音乐枯燥乏味,艰深晦涩,听着是昏昏欲睡。

最后,对流行音乐的盲目崇拜。如今的流行音乐深受初中学生们追捧,连同演唱者和创作者也备受崇拜,导致古典音乐黯然失色,甚至是在学生世界中销声匿迹。学生们一起分享这些风格的音乐时,积极性和参与性很强。但是,学生们只能简单地从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进行分析描述,要剖析其精华却又“云深不知处”。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忽略学生的需求

教师过于重视教材,设计的教学方案统统都是围绕课本,一味地研究教材内容。重视分析教材重难点是应该的,但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适时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和教学,更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如果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权衡好教学中主体和引导地位变化,就无法达到现代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

2. 教师角色单一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想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能从教学对象和自身教学方案进行理智、客观地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

3. 教材不合时宜

每一轮的新课改都应该对教材也有一番新的选择,注入新的思想和文化,才能保持青春活力,跟进时代。教材中的内容如果过于老化陈旧,学生就无法对其感兴趣,脱离了现实环境,学起来也索然无味。课堂上增加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就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 应试教育的影响

音乐、美术作为副科,不仅学习的时间少,而且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由于高考制度的制定及音乐等学科不需要考核的原因,学生无暇关注、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 时代的冲击

社会节奏的转变,对音乐风格的选择也在转变。流行音乐的崛起,引领了时代的先锋。可是一些鱼龙混杂,少儿不宜的音乐也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干扰了学生们的审美观甚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一种音乐文化危机。

三、音乐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学知识的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呢?可以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跟随乐曲旋律,用手拍掌、或者用笔敲击桌面、水杯、跺脚等方法,一切能够发声的材料物件都可以利用,以此感知曲风的节奏变化,而不是单纯靠耳朵听。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过各种培训,有机会给他们一个平台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也是对他们才艺的肯定。此外,鼓励他们根据原曲自我创造改编也是一个好的计策。

(2)运用对比教学。对比教学的方法很多,如同一主题下,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的比较;同一首歌,用摇滚唱和用民谣唱又有什么区别等。

(3)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们更容易理解音乐内容,这种形式美在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深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电影、戏曲、曲调《化蝶》等形式表达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三种形式的不同呈现都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对比出不同形式的不同感知效果。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按照以往的教学步骤、形式流程走,学生们一定没有多少兴趣去欣赏学习。设计出不仅用大脑去学习而且还可以带动全身每一个细胞,手、脚去活灵活现的教学方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组织一些简短的歌唱比赛或是音乐分享会。

例如,王菲唱的《水调歌头》和《清平调》,不仅有音乐美,而且也有文学性,学生可以借着歌唱的形式背下古诗词。也会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不再觉得老师都是“老古董”。偶尔借用一些服装道具,也能让学生有新意,比如,穿上借来唱戏的戏服唱京剧、黄梅戏等乐曲时,学生就能感觉出戏曲的韵味。

3. 领悟音乐内在的情感历程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适宜表达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悱恻,或如泣如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风格和内涵,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品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和艺术功底,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唱几首歌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要学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专业术语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圣地,体验音乐的情感是要领。

例如,张雨生的《我的未来来不是梦》和郑智化的《水手》,积极向上,对歌词进行剖析,可以领悟到折射出的人生经历和心得。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加强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们应该以严谨、端正的态度不断深入教学,弥补教学中的纰漏,让学生能享受音乐学习带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05(96):40-41.

[2] 朱孟文.中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初探[J].2012,01(12):110-111.

篇(7)

目前,音乐欣赏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低,音乐欣赏仅仅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教师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调,学生呈现出没兴趣、不想学的状态。怎样改变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相关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

一、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现状

长期以来,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以老师的讲、学生听为主,师生互动的机会则很少,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过分强调音乐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意义,将音乐放在次要地位。音乐欣赏课形成了一种标准模式:介绍作者及生平、介绍作品的背景、介绍作品的结构、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师过多的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主观映像灌输给学生,但不作有意义的引导和拓展,忽视学生主动参的过程。另外,教学过程中缺乏有趣、高效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欣赏教学的程序上课,一节课下来感觉枯燥,课堂气氛呆板。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还是一无所知,没达到上欣赏课的目的。

(二)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有的偷偷听流行音乐,根本谈不上静下心来感受、欣赏与理解音乐。出现了学生喜欢听音乐,但不愿认真上音乐欣赏课的现象。

二、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期,是儿童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逐渐形成自己见解,对喜欢的、有趣的音乐学习内容可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童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情感带有短促和爆发性的特点。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随意性较强,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音乐兴趣还不稳定。加之有些学生存在功利思想,对音乐学习重视不够,在欣赏不熟悉的音乐作品时,会觉得迷茫,对音乐产生厌倦。

(二)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表现为是理性的塑造者,还没有真正由传统的知识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强调传授书本知识、重视技能训练,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唱,学生跟唱。在这种传统的口传心授式、讲解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所特有的聆听、体验、表现与创造的特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得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制约着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一)以听为主,创设情境,强调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而围绕“听”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则是欣赏者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欣赏时泛听和精听、细听相结合,让学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分享自身的感受。同时,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创设以情育人的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积极地感受音乐的特点和情绪,体验和把握了音乐的基本内涵。

(二)恰当采用直观教学,结合经验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仅仅用听觉是不够的,还必须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借用影视画面的感觉,发挥听觉与视觉的联觉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同时,在欣赏教学是还要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唱歌、演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当中。

(三)适当的讲解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音乐欣赏中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理解认识与分析方面,它不仅包括音乐内容在通过形象思维感受后的理性定位,而且要从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直以来,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只是讲解某一部作品反映了什么,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音乐。所以,老师的讲解要力求精炼、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经过讨论、思考、探索后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四)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应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音乐创造能力。例如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故事、诗歌等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也可以结合音乐进行律动创造表演,随音乐拍手、跺脚、捻指、做即兴音乐表演或误舞蹈动作。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到表演创作等时间活动中去。

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将影响其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其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并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才能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主丹.音乐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沈睿.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与对策 [J].在线学科教学,2008(5).

篇(8)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篇(9)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二)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三)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四)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二)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三)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篇(10)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连贯的知识。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例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

二、运用直观法,增强学生感性认知

直观法的教学特点是直观明了。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音乐素材,从而营造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欣赏《金蛇狂舞》时辅以民间端午赛龙舟的图画;欣赏《牧歌》时辅以蒙古大潮原的幻灯片;欣赏《动物狂欢节》辅以被描写的动物的录像资料等等。直观法如果同讲授法结合,效果就更佳。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在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后,再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油画的意境之中,对教学的深入十分有利。

三、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取决于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和谐、有序地运用。比较法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音乐作品加以对比从而了解各种音乐表现手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按体裁品种、风格色彩、地域年代、演唱方法、乐器种类等进行比较。

如按风格色彩比较,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舒伯特的《末完成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作品风格大不一样。前者是一部悲壮宏伟的戏剧,而后者则是哀感动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如按器乐种类比较,同样是描摹大自然百鸟的呜叫,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笛子独奏《荫中鸟》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但都把百鸟的鸣叫声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两首乐曲对比放映,速度和直观性都加强了,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四、运用体验法,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支美妙的乐曲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就更加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如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观赏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短笛,配乐清晨的山谷等,让学生很快就能入境。体验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身、动曲,还可以动口(唱)、动手(奏)。在《中国进行曲》欣赏中,先让学生反复听辨乐曲中的结构,运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形式,熟悉乐曲的主题,理解乐曲集中表现的是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和一住无前摧枯拉朽的强大战斗力,接着让学生学唱乐曲的旋律。最后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伴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学生们受到了感染唱得十分投入,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也进行了德育的熏陶。

五、运用创作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创作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

例如:在讲授音乐要素时,选用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袋鼠”等乐段来让学生分析推测乐段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某些音乐要素来设计其他动物形象,如“一群小鸡”;“温柔的大象”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来演奏。这样,学生对他们自己创作的形象效果非常感兴趣,同时对这些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记忆也更为深刻。另外也可由教师写出几句歌词让学生谱写曲子,或由教师写段小曲子,让学生填上歌词。当然,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要适当。类似这种创作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运用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满足了学生音乐创作的欲望。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实践的空间,让看似单纯的欣赏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由此让学生更加的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小琴.谈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读写算,2012,(27).

[2]乔凤梅.怎样上好中小学音乐欣赏课[J].新课程研究,2008,(04).

[3]罗筠.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0,(17).

上一篇: 财务审计重要性 下一篇: 工地安全施工规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