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数字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6 08:48: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小学生数字教育

篇(1)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这个年龄的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高年级的教师来说,此时更重要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课堂讲评,更多的是应将重点放在引导之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与学习中。为此,本文从当前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优越”的年代,家里都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与环境。但若与学习结合在一起,家长们似乎除了为其争取一所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好的家教之外,精神上的支持与关怀却是空洞乏力,致使即便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仍较差,依赖性更强,受挫能力差,等等,这些精神层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来说,课后进行复习、课前进行预习等是相当重要的。老师在身边手把手教的模式,已经逐渐远去。如果说之前是“授之以鱼”,那么现在正是“授之以渔”的好时机。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太久,不仅是学生,许多教师也很难从旧思想、旧模式中跳跃出来,无法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其自主学习意识。而对于学生,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则只停留在字面上,什么是自主学习,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怎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都还只是停在口头上,缺乏进一步深入与学习,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

1.2数学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自主学习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然而由于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思考分析能力不够强,再加上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致使学生不愿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公认难学的数学学科来说,更是不想也不懂得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1.3依赖性很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自主学习需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是自主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学生自觉地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意志力等来说都是挑战。主要原因是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管得过多、过严,通常是把课内和课外都安排得满满的,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再加上家长的娇宠溺爱和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做任何事总想依赖别人,自己不愿动手动脑,总是找出各种理由逃避困难,这无益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生活。

1.4受挫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引导及良好的学习心态。

现如今的学生个个都是宝贝,从小到大,听到的几乎是赞美。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多数家长重视幼儿教育,许多小朋友在幼儿的时候已学会二三年级的数学知识了。这样的孩子很有成就感和优越感,但到了高年级,学习难度加大,再加之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所取得的成绩及成就感自然弱了许多。一旦成绩没考好,家长、老师“齐嚷嚷”,没能有效引导学生,学生的内心自然会受挫,厌学情绪与日俱增,成绩自然慢慢下滑。试问,这样的情境下,自主学习的动力又从何而来?

2.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全面培养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可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2.1.1“以人为本”,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从传统教学理念中走出来,“以人为本”,树立自主学习观念,促进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才是教与学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师可“大智若愚”地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尊重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动力。

2.1.2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自主学习与探究。

素质教育下教师不但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而且要努力为数学有效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探索。作为参与者,教师应尊重学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融洽相处,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积极地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才会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与错误,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作为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外,还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直接解答,而是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数学的奥秘,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数学学科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3通过有效引导和适时鼓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当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时,教师应第一时间与学习进行有效沟通,找出其厌学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清除消极情绪。首先要培养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告诉学生,学习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涯中,挫折是难免的,但一定要想办法战胜挫折。这需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是这样的,生活也是如此;其次,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孩子走出低潮期,增强其学习信心和能力,从思想上,从心里关心和爱护,由内而外地改善,才是最佳途径;第三是适时鼓励。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再不能延用学生小时候的鼓励方式,动不动就说“很好、很棒”,要让学生开始明白,他在什么时候是真的棒,真的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与肯定。

2.2学校以身作则,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应试教育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影响深远。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体现,这就导致了教师深陷于应试教育中,不敢轻易尝试或创新教学方法方式,而学生也习惯于按部就班,学习丧失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学校应结合实际,科学制定、调整考试及教师的评价制度。都说“分分学生的命根”,家长和教师都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在这样的压力下,迫使学生不得不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看起来学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却压抑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为有效改变这一局面,学校应从多方面入手,更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与研究,这样既可让学生重新喜欢上数学,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家长积极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中。

向来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除了细心呵护孩子之外,还应尊重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就“知难而退”,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不感兴趣,面对这样的局面,家长应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事物或情境,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了解数学、学习数学,并对他们的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奖励,让他们亲身体会获得成功高兴之情,进而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另外,家长要经常和教师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或在家里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自主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家长和教师的积极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结语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不断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相信在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密切的合作之下,学生各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2)

据了解,在南方一所中学里超过70%的学生认为用电脑打字是大势所趋,除了写作业,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份社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5%的中学生有过自己被人说“字写得不好看”的经历。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林旭也曾在提案中表示:不愿意写汉字甚至不会写汉字不仅关系到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还关系到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网络时代下汉字书写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今年暑期,中央科教频道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笔者观看了四场复赛,感触颇多,现就一些想法略抒己见。

一、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的缺失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电脑科技的日益兴起,当代文化语境下,人们的手动书写观念日趋薄弱,现在的一些社会评价以及职业入行简历、要求都不涉及写字。通信设施发达的今天,人们无论在哪里都习惯刷微博、聊微信,对汉字生疏了许多,提笔忘字现象十分严重。随着应试教育中大量选择题、客观题比例的增加,中小学的写字教育形同虚设。而且由于各个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也不可能手把手去教每个学生该如何写字,怎样端正写字姿势。大量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为写作业而使用汉字,中小学阶段汉字书写水平逐渐下滑。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许多学校本身并不存在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写字环境的客观条件,很多老师自己就不具备写一手漂亮汉字的基本功底,不能起到榜样作用,自然也无所谓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示范。而且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习惯当中,教师大量采用电子课件,让学生到网络和电脑上查询资料,手写作业的频率日趋降低,文字对师生双方的束缚力都在日趋减弱。因此,要提高汉字书写的规范化水平,学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中小学生汉字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尽管大家都明白加强规范汉字书写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完成任务却相当困难且容易被人忽视。特别是在电脑使用普及的今天,学生、老师书写态度越来越不认真,书写水平越来越糟糕。针对当前中小学普遍不重视汉字书写教育的状况,笔者以为,要重视中小学生汉字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具体方法如下:

(一)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执笔方法:每个人的手掌大小、手指的长短粗细不同会影响到执笔姿势。从执笔的外观看,每个人的执笔姿势可能会有不同,不必强求完全一致。但是,执笔的基本原则———执笔协调用力,运笔灵活———不能违背。中小学生执笔训练时,尤其是小学生,要强调笔杆与纸面约成50°角,头不能太低,眼睛必须能看到笔尖。手捏笔位置离笔尖约2.5厘米,无名指和小指不能接触笔杆,五个手指要密实靠紧不能分开。笔杆的上部要斜靠在食指的指根部位,千万不能倚靠在虎口之上。执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手指发育和书写美观。

2.写字姿势:两肩自然平行,头部抬正,不能歪斜紧贴桌面,否则会影响视力,而且不能把字写端正。身子要挺直,腰背部不倚靠桌、椅,身体略向前倾,不能趴在桌子上。因为写字时胸口紧靠桌沿影响人的正常呼吸,所以胸部与桌沿要保持一拳距离,否则写字时人会感到气闷、难受。双臂分开,双手自然平置在桌面上,左手用来固定或移动纸张,右手执笔书写。这样,书写时轻松流畅而且省力省时。坐椅子的三分之二处,两脚平放,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始终保持身体平衡。书写时不能交叠、跷二郎腿或者踮着脚尖不停抖动,否则既影响书写效果,也影响自身形象。3.笔顺正确:掌握笔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书写时能够顺应手腕的生理机能和汉字的结构原理。笔顺合理,书写就顺手,就容易掌握汉字的结构。中小学生要牢记笔顺规则,一方面可以把字写美观,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书写速度。因此,不难看出讲求笔顺的准确无误,是规范快捷地书写汉字的必要条件。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尽管多媒体技术在目前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升,却无法取代传统教师为学生批阅作业时,留在作业本上的笔迹的熟悉感和带动性。教师留在学生笔记本上的文字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促使学生不自觉地去模仿、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仅有的文字书写中一定要工整美观、标准匀称、笔画正确。这样才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在模仿和学习当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三)注重汉字讲解的趣味性

每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笔画构成的,这些笔画不仅对汉字构成、汉字重心的平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协助教师展开趣味教学,实现汉字讲解多元化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按照字形特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住笔画书写的重、难点精讲,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关键笔画。教师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将汉字古体字的演变过程、古人学习汉字锲而不舍的精神,结合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汉字书写的方法。以寓教于乐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写好汉字的信心。

(四)引领学生感悟汉字的博大精深

教师在进行汉字书写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规则对学生的束缚性,允许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差错。引导学生在错误中不断加强文字印象,感受汉字笔画俊秀的美感和笔顺的灵动性。帮助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不断为汉字文化所熏陶,让自身在汉字所构筑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氛围当中,感知汉字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深邃和悠远。

(五)发挥汉字书写的综合育人功能

由于汉字本身的表意属性以及工具性质,汉字学习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处在该阶段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知识和技能,生成一定驾驭文字工具的能力。

1.汉字书写教育具有发展文化素质和巩固文化基础的功能。一方面汉字书写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充分的汉字文化气息,使之在不断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历史和释义的过程中,培养和生成对汉字文化的情感。另一方面,汉字书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交际工具,达到服务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重要使命的目的。

2.加强汉字书写教育也是承继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途径。我们祖先所创造的书法艺术在一代代书法大家中传承与发扬,虽然汉字和书法之间并不存在一致的对等性,但是方正严谨的用笔姿态、力道适度的笔触角度,可以培养学生手、眼、脑并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心境的磨炼,间接引导学生走上书法练习的重要探索之路。

3.汉字书写教育可以多角度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其心理和智能素质。一方面,学生在进行汉字练习时需要不断对固有汉字进行观察,能激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丰富细腻的汉字书写动作有助于学生开发智力,让学生在欣赏汉文字、感知其中美感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心性,活跃心态。

4.汉字书写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音、形、义统一的汉字本身就蕴含着多元化的审美元素,一方面汉字书写本身需要情境、意境以及用笔姿态的外部形式美;另一方面,汉字的笔画结构、留白布局又彰显着一定的空间美和形象美。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练习时,一定要将这些美的元素融入其中,深入情感表达过程中。

5.汉字书写教育本身富含着丰富的文明伦理因素,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和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汉字当中蕴含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蕴含着崇高而强大的民族意识和创造性智慧,通过汉字书写教育,可以不断强化人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认知。

(六)设立汉字书写测试等级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进汉字书写工程,教育部近年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全国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该如何推进和改革进行了明确说明。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将写字课程纳入课程表中,对学生的写字规范、态度以及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提笔练字”。同时要求在教育学生进行写字练习过程中做好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还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教学实际每周至少设置一节或者长度达到20分钟的汉字书写课程,并基于具体的课程设置方式来对教师的粉笔字、钢笔字以及毛笔字进行具体的培训和考核。此外相关地区的教育机构以及语文教研室应尽快组织和规范汉字书写等级测试,要求小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写字一级考试,初中毕业时必须通过二级考试。各地区也要积极对汉字书写工作做好调查研究,以便为今后的汉字书写课程做好引导和指示参考。总而言之,汉字书写教育对发展心智素质、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其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较强文化意识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明白汉字书写对于传承文化、发扬我国本土文明价值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环节的育人价值,始终秉承“语言文字规范是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体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意识和思想高度,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从事汉字书写和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帮扶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发展、推动全面教育素质的提升。

作者:郭晖 单位: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39-01 收稿日期:2016-07-15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遇到新知和旧知有紧密联系时,老师应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通过复习旧知,找出新知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这么一个情境:“牧场买来山羊125只,绵羊375只……”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山羊是绵羊的几分之几?山羊比绵羊少几分之几?绵羊比山羊多几分之几?山羊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绵羊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我再要求学生一一解答,并说出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然后我又要求学生把刚才有关的分数应用题改编成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很快就提出:“山羊是绵羊的百分之几?绵羊是山羊的百分之几?山羊比绵羊少百分之几?绵羊比山羊多百分之几?山羊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绵羊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学生自主学习得出了以上几个问题。我再要求学习小组之间讨论,得出“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的结论。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复习了分数应用题的特征,而且找到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也找出了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直接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大胆的猜想。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十几减8”的题时,我让大家任选一题讨论,看谁的想法最好。有的小组一边摆学具一边讨论,有的小组在练习本上边写边讨论,课堂气氛很浓。有的小组选的是14-8这道题,把14分成10和4,先从10里面减掉8,就剩下2,然后把剩下的2和4加起来就是6,所以14-8=6。有的小组选的是15-8,把8分成3和5,先用15减5得10 ,再用10减3得7,所以15-8=7……我再引导学生找出最简便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自主找出解题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有部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步,分析问题时往往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另一方面,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比多少”时,老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指出图中有什么。学生很快就争着回答:“有5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打乒乓球,有5个同学在打篮球,还有6个同学在打羽毛球。”老师都给予肯定,再提出问题:“跳绳的和打乒乓球的谁多?”学生马上说跳绳的多。老师又问跳绳的和打羽毛球的谁多,学生又说打羽毛球的多。这时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自主讨论,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来引起兴趣,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20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哪些图形?围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进行预测:可以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能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围成的圆的面积最大。

篇(4)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点的连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设置一定的悬念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他们的自主参与教学。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你们所熟悉的车轮的外形是什么形状的?车轴应安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这样安装?通过设置这些问题让学生随意猜测,然后为他们设置悬念:对于设计师而言,他们都会将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并且会将车轴设计在车轮的轴心,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既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题,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小问题:谁要是能用一笔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就奖励给谁一个小笔记本。为此,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用小绳绑住一个小石块在空中旋转一周;有的说用细线系住铅笔,将铅笔另一端固定,用铅笔围绕一周划线。不同的观点使学生们产生了意识上的冲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他们的求知空间。当我宣布他们都能获得奖励的时候,更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索的信心。

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供他们自主地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交流和合作,让他们自主解决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历。”在此过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自主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思维,以在提升他们理解程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供给他们新鲜、有意义的事例来供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从而引导他们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探究成果,并充分审视自己的想法与操作方式。

在教学“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相关内容时,有的学生说:“如果将一个圆形的纸剪去周围的弧形能得到一个正方形。”随即又有学生说:“用一个正方形力也能剪出一个圆来,用三角形都可以!”这时,教师在化解学生间思维冲突的同时,应鼓励他们进行团结合作,如引导这两个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让他们感觉到别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能有效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三、学生思维开放,发挥自主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以使他们的自主参与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自主探究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为他们内化所学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我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氛围:为他们提供了多种三角形模具、三角板、量角器等材料,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究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我扮演了学生的“助手”角色,当他们存在一些迷惑时,我给予他们合理的引导,但主要的参与活动还是靠他们自己。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学习氛围能引导学生处于不断发现问题的状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兴趣的同时,使自己的学习自主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深入挖掘教材功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5)

第一,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利用。可以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是学生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台阶。合理引导学生踏着这个台阶,就有可能走向数学知识的巅峰。

第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不可淡忘的教学资源。

随着数学的学习,在学生身上都要形成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不要将其淡忘,要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然后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接下来让学生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一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学生自身的资源,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第三,学生的感知冲突是可以塑造的心理资源。

感知是一种心理反应,有“感”才能“知”。但我们也要把学生的感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看待,要合理运用这种资源。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感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感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感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篇(6)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不仅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学生帮学生,避免了学困生辅导时的紧张情绪,有时会收到比老师辅导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心,同时,也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样,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定会孕育出自信与创新的种子。

二、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了乘法计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动:某花店有若干种标明价格的鲜花,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5枝百合需要多少钱?20元钱可以配哪些花?三八节到了,你打算用30元钱给妈妈买怎样的一束花?等等。这样的设计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并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同时,自信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新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再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把7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还余几个?”这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指名一个学生分苹果给其他两个同学,然后请全班说说分的方法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苹果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他们都愿意来表现自己,当他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获得成功时,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四、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还可以适当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拓展探索的空间。

篇(7)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中探究和求知。因此,现建立的“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拓展创新——反思总结、自我建构”的教学结构,正充分体现了这一新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吸收传统教学之精华,为克服传统教学之不足而提出来的,它是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指导,将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形成的新型教学结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者主动地去接触有关的信息,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建构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赋予意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目前教学心理学者都一致强调知识是由学习者自行建构的。他们认为:课本知识,是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唯一答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同时强调教学中的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与合作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与交互教学。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文本)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等方面的品质。在学习中,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进行建构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建构数学知识。

2、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发现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发现学习理论运用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这一模式能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断和预测的态度;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更重要地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自行发现为主要特征,旨在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细心地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积极地探究收集并组织信息,从而自行发现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

二、操作阐释

(一)情境导人,明确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小学生的学习则更加依赖于实际情境,多媒体创设和模型虚拟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知识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驱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学习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留下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这是现代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倡的组织方式。

(三)实践应用 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既是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和检测掌握运用学法的效度,又是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能力的训练,也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身边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阶段。由于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教学由于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用同样的要求对待学生,造成高层次学生“吃不饱”,学习动力丧失,低层次学生“吃不了”,学习兴趣全无。为了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照顾这种差异,采用分层练习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分成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师分类指导,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能力都有新的提高,也可以将开放题引入课堂,由于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在解答过程中能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能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要,能充分体现人人都能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它比分层练习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突出新知,再现重点,完善认知结构。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归纳所学的内容,回顾梳理形成知识体系;谈本课的体会与收获,总结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的乐趣。

三、模式的主要优势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符合团体动力原理,旨在改变“静态的集体”为“动态的集体”,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强化了主体意识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变传统的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教后学为学生先学后导,教师总结归纳,为学生反思建构,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主体教学思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品尝到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改善了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是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学生独立思维空间狭小,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单一,这有利于知识传授,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打破了师生单一互动的交往局面,组建学习小组,适当变换学生位置编排,增加组内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分类指导,合作交流,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们的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相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愉快的学习活动。

3、开放了思维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机械、被动地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自主学习教学走出了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模式,开创了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新局面。

篇(8)

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能力的培养。美术是有情节、有形色的艺术活动,有创造性和情感性的特点,能启发人的创造能力。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鼓励。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丰富创作素材

美术老师要常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了解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飞鸟游鱼、乡村风光、天空云彩、蚂蚁搬家、蝌蚪变青蛙等等。在细心的观察和感悟中,萌发他们的绘画才能。例如,在《小交警》一课中,我让学生去观察、了解红绿灯、交通标志。再动手画出交通标志,画出与之相关的街道、建筑、道路、汽车、行人等等。总之,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是培养其自由创造力的先决条件。

二、激发创作欲望

丰富教学形式,开展“游戏”教学。美术“游戏”包含了添画、儿歌、涂色、猜谜、构图、角色扮演、拼贴等。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要放到学生绘画兴趣的引导上来,而不是纯粹传授绘画技能。如,以《花的世界》课文为例,我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来到课堂,然后变着法子地进行多种插花创作,将不一样的鲜花、小草变成了一个个好看的花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同学们,你觉得哪朵花最漂亮呢?把它画出来吧。”经我这样提问,他们跃跃欲试,急切地动手画了起来,孩子们的眼中流露出了艺术表现的欲望。

三、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树立评价意识,采用适当语言。老师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关注绘画技巧、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老师要以顾问、诊断者、观察者的身份,对教学信息进行反馈评价,提高学生的自由创造力。

小学生喜欢听“好话”,希望被赞扬,所以美术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说话的艺术性,多鼓励、赞美。例如,“瞧瞧我们小画家的作品!”“进步很多,继续努力哦!”等等。这些赞扬的、鼓励的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点燃学生的绘画激情。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丰富创作的素材,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实现美术课堂的高效教学。

篇(9)

在教学书法中“点”画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永”与“良”,“安”与“宫”,“心”与“为”,“公”与“亚”,“不”与“食”,“其”与“欲”,“於”与“”等几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仔细观察,描述特点的时候,我相机点拨,巧妙地渗透书法德育教育。

片段一:

师:仔细观察“永”和“良”,点画有什么特征啊?

生1:“点”画处于字的中间,像人的“头”!

生2:“点”在上面时,比在其他的位置时写得要小,歪着的像个小三角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非常形象。是的,这样的点给人的感觉是很正气,我们做人也要正正气气的。再看这样的点,是不是给人的感觉是丰厚、有力、饱满啊?

(生点头说是)

欧阳询说:点如高峰之坠石。意思是说,点要写得厚重、峻拔、有飞动的气势。我们学习也要稳重,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得扎实!

二、感受汉字与书法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观察“点”画不同的形态,我相机介绍“点”画在书法中的不同笔法,使学生体会点画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并感受书法的精妙之处与魅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

片段二: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点的不同笔法,说说看呢?

生1:“永”和“良”中的点像个小三角!

生2:“心”和“为”里的那两点真奇怪,朝向上仰着!

生3:“不”字里的那点画像捺的写法!

……

师:我们的点可只有一种写法,有好多笔法呢!书法的点法有专门的名称叫“侧”(板书:侧),“侧”说的是“侧下其笔”,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惟笔软则奇怪生”的“造妙”功能。细究其意,对于我们写好“点”,无疑会有很大的启发……

在这一过程中,“点”画的魅力无疑已经植于学生的心田,另外再通过讲述“点”画的多种笔法以及古人书法的点滴推敲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书写的过程也是先人不懈努力与艰难探索创造的过程,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油然而生出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自豪感。

三、赏析经典书法作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写字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的过程。在学完了“点”画及带有“点”画的字的写法之后,我出示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几位名家书法作品中带有“点”画的字,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其笔法之美、结构之美。欧阳询的字用笔精到,法度森严,意态精密,独具风格。欧楷中的“侧法”即是点法。称之为“侧”,实际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笔画形态上呈斜伏状,点以斜势居多,斜则多姿;二是作点时皆顺势落笔,尖锋入纸,以侧取势,十分便捷。颜真卿的字丰腴劲健,端庄雄伟,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力量”美。柳公权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他的书法结构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一幅幅名家的书法作品欣赏中学生受到熏陶,从而激发他们传承书法文化的历史责任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篇(10)

目标是达到成功彼岸的强大动力,而信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和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培养自我表现的意识首先就得有自我表现的信心,就是说要敢于表现自我。

一、适时恰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学时,教师要适时、适地、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特长,当学生通过努力就克服困难,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成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当场表扬。心理学家盖滋说过,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让学生在鼓励的语言中尝试成功,有了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后就会有信心。“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 没关系,只要你认为有道理,就要大胆地说出来!”等一些鼓励的话语,会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特别是鼓励学困生,教师发现了哪怕只是微小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使他们同样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迈开自信的脚步。相反,当学生遇到挫折失败时,老师责备的眼神,责怪的语言,轻视的语气不仅会使学生失去继续努力的愿望和勇气,接着会丧失信心,有的甚至有可能使学生自暴自弃、找不到自信。要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感受快乐。

二、引导学生把握机会,超越自我。

教学中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在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能力的时候,都要注意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不要使他们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不会、那也不会、没有自信,不敢展现自我。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一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如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办小报比赛、绘画、表演等,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勇气,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开展丰富多彩语文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忘记自己学习的压力和不快,释放自己,还学生一个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兴高采烈地参与到活动中,尽力表现自己;语文的课内外活动可既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变得自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创造出成功的体验。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活动手,如阅读比赛、抄报的设计、识字王、演话剧、祖国在我心中的歌咏比赛等,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度, 可以是与语文知识有关的, 也可以涉及各种边缘性、交叉性的知识, 即使刚从电脑网络上搜集来的最新的知识信息, 也可以纳入语文活动课的范畴。

四、激发学生强烈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

同样的起点,同样的环境,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信心百倍的投入到各种活动中,能克服各种遇到的困难,想尽办法去参加这些活动,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赞许,从而又获得更大的动力,那样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找优点”“认字PK” 歇后语对抗赛、 成语接龙赛、 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 猜谜语比赛、 演讲比赛、 读诗绘画比赛等形式等一些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 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找自己的长处,也找别人的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精神。

五、对比更能增强自信。

横向对比能发现差距,纵向对比能看到进步。横向的对比,同学之间对比,能激发起他们的竞争意识,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纵向的对比,通过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对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上次的与这次的进行比较,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进步了找到方法,继续努力,退步了,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力争下一次进步。

六、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据说奠定了相对论的伟大基石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在上小学时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大家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却告诉大家,这个不像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这个故事告诉听着的每个人都是有一定能力的、有的比较明显、而有的不明显、是潜在的能力。比方对自己说“XX加油!”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一定会获得成功。如果发现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时,针对自己的弱点,教学生选择与自信心有关的名言警句或有激励的语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常对自己说,暗示和勉励自己,从而获得自信,敢于面向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学生树立自我表现的自信,才能在学习中、生活中逐步增强表现的自信心,能够在生活中有更多地表现自己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 护士长的职业规划 下一篇: 思想道德自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