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自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6 08:48: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思想道德自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思想道德自述

篇(1)

孟子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其诸多思想涉及德育范畴。孟子以“性善论”为理论根源,认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之善,生而具有向善的潜能,但这种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流失。人性的完善,则有待于后天的努力和学习,培养和扩充,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保持和找回人所固有的这些善性。为此,孟子主张突出道德学习者的理想人格教育;注重道德实践者的自我主体教育;强调道德教育者的榜样示范教育,并提出了持志养气、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深造自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原则。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繁荣,但与此同时“经济效益决定论”也充斥于社会各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社会道德一定程度出现了暂时的混乱与无序。作为新一代“90后”的大学生,他们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与道德困惑,深刻体现在对现有道德教育体系的怀疑和内心世界的荒芜无助。认真研究并辩证吸收孟子德育思想精髓,对于我们在新时期辅导员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工作实效,创新工作艺术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一.从“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到实现“大丈夫”理想人格,突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孟子十分推崇精神气节的培养与扩充,他强调“大丈夫”应有无所畏惧的“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之气也,为了实现理想的人生境界,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操存本心,持志养气,坚守道德人格,富有担当意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辅导员在工作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巧妙结合孟子的“养气说”、“大丈夫”的理想人格来教育人、鼓舞人,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考场舞弊、迷恋网游、学习生活习惯散漫等问题,更可在重塑大学生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上取得实效。

二.从“反求诸己”到“心容万物,不假外求”,注重对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教育。孟子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道德内省的目的。正如孟子所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当对别人施予友爱,别人却不亲近,要反省自己的仁爱;当管理别人却不听从,要反省自己的智慧;当礼遇别人却没给予回应,要反省自己的恭敬。在孟子看来,人只有不断地自我向善、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才能发现人生之乐,即心容万物,不假外求,“万物森然利于方寸之间”的人生之乐。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们不但学会求知和做事,更要学会共处与做人,这将对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起到重要作用。

三.从“射者正己”到“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强调道德教育者的榜样示范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有言“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孟子用只有射者正,才能射正的道理阐明了榜样、示范作用在德育中的巨大力量。德育是一种榜样的教育,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和教化力的模范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高校辅导员更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储备,不断警醒自己,严格自律,注重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和人格魅力来感染人、带动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孟子所提到的“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孟子・万章下》)的德育目标。

总之,我们着重学习研究孟子的德育思想,结合时代特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对于改变当前德育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对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一)“原于一”的大视野

《天下》篇的大视野表现为,庄子及其学派并不是争道家一家的独尊,而是力图打破各家的局限。所谓“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其所说的,就是这种局限的表现,从而需要打破。只有打破局限,回归“道通为一” 的淳朴与和谐,才能出真正的大智慧,成一切人间事。就是说,若成天下之大事,都不能各自孤立分割,相反都有赖于“道通为一”。这就是《天下》篇所说的,“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曰: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太过注重庄子思想与当时阶级、社会的联系,而忽略了庄子及其学派思想本身超越时代的内涵,忽略了这些超越内涵的价值和意义。那种局限于划阶级成分而从现实政治需要加给古人种种帽子的批判方法,现在看来,实在是对于古贤思想的一种亵渎。何况那种阶级划分,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也并不合乎实际。庄子“道通为一”或“原于一”的大视野,无论在当时,还是对于后世,其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当时正处于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学派所针对的,乃是“天下大乱,贤德不明,道德不一”。对于这种“天下大乱”的局面,囿于一曲之见,是无助于大局好转的。而当时的百家之说,恰恰都是这种一曲之见。所谓“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或者说,都属于裂“道术”的种种“方术”。应当说,这种裂“道术”而出现的种种“方术”,即当时百家之说的出现和争鸣,正象周朝一统天下分裂为互相争霸的诸侯国一样,乃是历史发展和与之相应的思想发展之必然。但是,“天下大乱”应当是走向新的统一的过渡阶段。那么,如何走向新的统一?这正是在“天下大乱”之时,庄子及其学派所超前思考的问题。“原于一”的大视野,就这样提出来了。这种“原于一”或“道通为一”的世界,在这里也是从古代寻找理想的镜子。如《天下》篇在叙说完圣人、君子、百官和民众在古代由于“道法自然”而有序和谐生存之后,接着写道:“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过去一直认为,这是庄子向后看的复古表现。其实,任何社会批判必须设定一种前提,一种作为理想的镜子,用以照映现实的黑暗与丑恶。同时,借此也给人一种可以争取光明的希望。意大利思想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个著名的论断,它的合理意义,是说任何历史的语境都不可恢复,而任何具体时代的人所写的历史,都不能不打上不同于原来语境历史的现代烙印。就是说,人们讲的历史都具有联想和创造的成分在内,或者说都具有理想和希冀在内,也就是含有借历史来影射现实和预示未来的意味。所以,不能见到古贤赞美古代,就认为是复古。可以说,在本质上,中国道家、儒家、禅宗对于古代的称赞,都不是复古,而是都具有借此批判现实的丑恶和对美好未来希冀之意味。

《天下》篇“原于一”或“道通为一”的大视野,其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邃的。关于“道术”与“方术”的划分,以及“道术”裂而出现百家之学的问题,庄子及其学派借以所批判的,仍然是文明发展的负面效应。不能不承认百家学的出现,乃是思想文化的进步。但是,对于治天下而言,这种百家学由于囿于一己之见,所谓“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却无助于解决分裂中的“天下大乱”问题。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及其学派还对儒家思想作出有条件的肯定。有些学者对此迷惑不解,甚至误解,认为这是庄子思想源于儒家的一种显示,或者说庄子后学调和儒家的表现等等。?1?(参见钟泰:《庄子发微》,“天下第三十三”注释。)其实,这些看法都不对,都是被现象所蔽。首先,虽然这里在讲君子、百官、民众时,提出相当于儒家的仁义、礼乐、名法等范畴,但是这里讲的是原始古代,还处于“道法自然”状态意义下的社会。所以那时这些范畴的意义与后来孔孟以降的儒家所讲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所谓古代的这些范畴属于“道发自然”,正如文中所说的“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或者处于古圣之时,“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就是说,还处于道惠于人惠于世的时代,也即没有失道与损道的时代。无庸讳言,这些看法,当然包含有庄子及其学派对古代社会加以理想化的成分在内。但这里讲的“礼乐”思想与孔孟以降的儒家“礼乐”思想,即道家抨击为“大道废”的等级制“礼乐”思想,无论如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至于下面一段通常视为对儒家经典评述的话,就更值得玩味。在讲过古代社会的和谐有序之后,《天下》篇这样写道: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里所述的关键问题在于“数度”,此段引文前面指出,“数度”分为“本数”与“末度”。对于庄子及其学派而言,“本数”只能是“道”或“道通为一”,*参见钟泰:《庄子发微》,“天下第三十三”注释。此外的百家之学,包括邹鲁之士的儒学,都属于“末度”。因此,即使这里提到儒学经典作为“百家之学”一种来源,但也不能与道家之“道”作为“本数”相比。所谓“本数”的“道”,就是“天人”“不离于宗”的“宗”,“神人”“不离于精”的“精”,“至人”“不离于真”的“真”。这是儒家经典都还没有达到的思想高度。

不过,在“原于一”这个大视野下,《天下》篇在评述儒家思想及其经典时,似乎对于之前只批判文明的负面效应而对其正面缺乏应有的肯定,而有所补充。这就是对文明发展中出现的多样性分化,如这里所说的百家之学,虽然批评其偏于一曲,“得一察焉以自好”,“不能相通”,但是,并不是完全否定。相反,还同时指出,“皆有所明”,“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应当说,这也是“道术”之为“道术”之思的一种必然。就是说,在“道通为一”大视野下,一切分化的百种千类,都能看到其正反两面,并且在道的大化流行中,都能化于道或通于道。也就是说,不能因为道家侧重批判文明负面效应,就认为其看不到正面效应和完全否定文明的正面效应。

有的学者以《天下》篇开头的总论最后提出“内圣外王之道”,认为这是庄子及其学派最终归于儒家的表现。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也是皮相之见。因为,“内圣外王”的观念并非儒家独有。实质上,“内圣外王”是儒道两家都有的追求。但是,何为圣?何为王?儒道两家的看法却有本质的不同。儒家尚仁的修、齐、治、平,还囿于现实的层面,缺乏超越精神,而道家崇道“无为”的“南面之术”,则具有超越的人文精神,这在老子对侯王守道的教训中,特别是在庄子《应帝王》篇的寓旨中,均清楚可见。

特别值得注意的还有,庄子及其学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学这种“道术为天下裂”,即文明多样性分化发展,预见到这种分化难以回头的必然性。如其所说:“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这里所作出的预见,实际上为后世提出两个重大问题。其一是,“往而不反”的多样性分化,能否驾驭?其二是,如何驾驭?对此,庄子及其学派在其“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的慨叹中,表现出一种无奈之情。事实上,庄子及其学派这种无奈,仍然是当今有识之士的无奈。就是说,对于文明发展这种多样性分化,能否驾驭至今仍然是一个问题。这种文明多样性分化,就象一匹烈马,人们总在驯服它,却总是驯服不了。那么,是否驯服不得法呢?可见,对于文明这种多样性分化,能否驾驭以及如何驾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个问题。也许,我们至今还未找到如何驾驭的正确方法。

当然,庄子及其学派的慨叹主要不是我们这里讲的当今现实,而是他们那时的现实,即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而这种“天下大乱”,就源于“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在这里,明确指出“天下大乱”的病根,在于“内圣外王之道”不明不发。而此道不明不发,又在于天下之人都坚持自己的欲望。就是说,都脱离大道,而各行其是。或者说,百家之学这种文明的多样性分化,正是适应“天下大乱”而生的思想文化。从这种批判中,不难看出,庄子及其学派的“内圣外王之道”,不过是归结为“原于一”的大道。其理想的镜子,乃是“古人之大体”,即“无为而治”的“天地之纯”。由此可见,虽然都谈“内圣外王”,但道家借以所说的,乃是崇尚自然无为之超越精神,以“道通为一”化解一切的精神。显然,这与儒家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生勤”“死薄”以效法大禹的墨家精神

墨家与儒家曾以“儒墨”并称于春秋战国之时,并且是在现实层面上与儒家针锋相对的学派。这和儒道两家的对垒,一个在囿于现实层面,一个超越于现实,是不同的。墨家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非常具体的。所以,《天下》篇对于墨家的评述,也比其他诸家具体。虽然《天下》篇对墨家思想境界的总体评价不高,但是,也不能不佩服墨家为济世而表现的世人难为的苦行精神。正是在这一点上揭示出,墨家的理论和实践,实际上都是以大禹治水的精神为依归的。如果说墨家学派带有某种宗教神秘性,那么他们所信奉的最高精神教主,就是大禹。如《天下》篇所述: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大禹治水的精神,儒家和道家也都是称赞有加的。但是,真正在学派行为上具体实践这种精神的,却只有墨家。此外,《天下》篇还提到《墨经》和借此展开的逻辑辩论问题。从而指出,陷入这种辩论的墨家,属于不同于墨翟、禽滑厘正统墨家的“别墨”。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个“别墨”,以墨翟、禽滑厘之意为是,以其行为非。所谓“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

《天下》篇对墨家思想的概括是:“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这一概括,就是对于墨翟、禽滑厘《非乐》和《节用》内涵的诠释。其实,非乐与节用是统一的。墨家这种非乐与节用的批判,不仅指向当时的儒家,也指向整个礼乐文化传统。所谓“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就是不彰显礼乐常规,就是非乐与节用。特别是这种批判,既表现在墨家的著作中,也表现在墨家的实践行动中。所谓“以绳墨自矫”,就是墨家以非乐与节“自矫”。具体说,就是以大禹治水的精神“绳墨自矫”。

《天下》篇对于墨家的批评,并不是否定这种精神本身,而是指出这种非乐节用精神,不合于天下人之常情,因此不为天下人接受。因此,墨家的道术不能列入圣人的大道。三代到禹、汤、文、武、周公,都有制礼作乐,对于死者的棺椁分等级而不同,而墨家却要斩断这种传统,主张“生不歌,死无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墨家对儒家这种批判,是以现实的另一极,对抗儒家“礼乐”制度的现实及其传统。这与道家对儒家“礼乐”制度取超越态度的批判,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天下》篇对于墨家这种批判,又作出批判的批判,指出墨家这种极端的效应是:“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J谷擞牵?谷吮??湫心盐?病?制洳豢梢晕?ト酥?溃?刺煜轮?摹L煜虏豢啊D?铀涠滥苋危?翁煜潞危±胗谔煜拢?淙ネ跻苍兑樱 闭馐欠浅V档猛兜囊欢位埃?渲校?紫忍岬侥?艺庵帧胺抢帧薄ⅰ敖谟谩保?炔弧鞍?恕保?膊弧鞍?骸薄U饩捅砻鳎??蛹捌溲?啥杂凇袄窭帧辈皇窍竽?艺庋?滞耆?穸ǖ奶?龋??强隙ㄆ涠杂谌司哂小鞍?钡暮?濉>褪撬担?松?枰?幸欢ǖ摹袄窭帧崩春腔ぁ;蛘咚担?袄窭帧痹谄湮幢灰旎?男翁?拢??侨死嗲?鹩谝奥?奈拿鞅硐郑?墙?胛拿鹘锥稳死嘤焉坪拖嗷プ鹁吹谋硐帧@?纾?魑?喟?娜嗣牵?窭帧钡墓嬖颍?彩瞧鹇胍?袷氐墓嬖颉K?健跋嗑慈绫觥保?创酥?揭病=幼胖赋觥拔窗苣?拥馈保?侵匾?摹T谧?蛹捌溲?煽蠢矗??犹岢龅摹暗朗酢保?谀?印⑶莼?寮捌涞茏右慌扇四抢铮?唤鲂欧疃?疑硖辶π小K?源恕暗朗酢薄拔窗堋薄F湮侍庠谟冢?岩晕?煜氯私邮芏?玫酵菩小>褪撬担?憧梢圆话?憾??写恕暗朗酢保??床荒芪?怂?邮堋R蛭??恕暗朗酢辈话?恕>咛逅担?侄?柚????拗??的巳酥?G橐病N?裁匆?侵?兀空庵帧吧?睬凇薄ⅰ八酪脖 敝?溃?翘??量塘恕U?蛭?说捞?量蹋??裕?笆谷擞牵?谷吮??湫心盐?病?制洳豢梢晕?ト酥?溃?刺煜轮?摹L煜虏豢啊!薄短煜隆菲?赋稣庖坏悖?欠浅I羁痰摹H绻?怠爸泄???樱?骱趵褚澹???谥?诵摹保ā短镒臃健罚??幢弧袄窭帧币旎?娜迨俊奥?谥?诵摹保?敲丛谡饫铮??业牧硪恢直硐中问揭彩恰奥?谥?诵摹薄R桓鲋患?袄褚濉保?桓鐾耆?灰?袄褚濉薄A礁黾?耍?浣峁?匆谎??础胺刺煜轮?摹L煜虏豢啊薄W?蛹捌溲?赡苤赋瞿?艺饫辔侍饩捅砻鳎??窃谂?腥寮业摹袄窭帧惫凼保?皇欠穸ㄒ磺小袄窭帧保??皇欠穸ㄆ湮?袄窭帧敝?锼?嗡?鄣囊旎?O匀唬?馄浼渌?允镜乃枷牒途辰绲母叨龋?际悄?宜?豢善蠹暗摹?/p> 也许最值得注意的是,《天下》篇在此节最后对墨家的总评价,即所谓“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在前述《天下》篇前言或总纲中所提出的“天下大乱”问题,实际上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只是思想理论和采取的方法不同而已。在这里,《天下》篇指出“墨子真天下之好也”,说明墨子思想理论和采取的方法,也是为了解决“天下大乱”的问题。但是,在庄子及其学派看来,墨子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不对头,而且是本末倒置,即“乱之上也,治之下也”。指出这一点,确实在思想理论上打中了墨家的要害。“天下大乱”问题,出自诸侯国的统治者不顾民众死活的争霸战争。因此,《天下》篇把墨子贬称为“才士”,是有道理的。就是说,墨子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和根本,没有战略眼光。以至于本末倒置,用现今时髦的话说,就是所谓“上面患病,下面吃药”。同墨家相比,儒道两家虽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是把解决问题的大方向都确定为作“帝王师”,则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两家都衷情于“内圣外王”,只是观点不同而已。也正因为如此,自汉代以降,墨家思想失传,就连《墨经》逻辑也烟灭了。而儒道两家,则能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即现实与超越现实的层面上,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如果在这种意义下,陈鼓应先生前些年提出的“道家主干说”,似乎就可以成立了。

(三)宋?、尹文“别宥”“?、调”的救世幻想

宋?即《逍遥游》中所说的宋荣子,在《天下》篇将宋?与其弟子尹文一起来讲,是把其作为一个学派来看。这个学派,也是着眼于解决“天下大乱”问题。所谓“以禁攻寝兵为外,以寡浅为内”。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从《天下》篇对这派思想的概括,可以见之。其概括是:“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从这一概括中可以看到,就“不累于俗,不饰于物”而言,是与墨家的观点类似的。但是,以下所说的,则显示出与墨家不同的特点。墨家更重视自己作为榜样的践行,而宋、尹则重视把自己的思想作对上和对下的说教,以求与人平和沟通,这就是“不苛于人,不忮于众”的意思。而“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则见出与老子清心寡欲和小国寡民的安宁思想相通。其中的特色,“人我之养,毕足而止”,正是这派“以寡浅为内”的诠释。

宋、尹派的核心思想乃是主张“别宥”进而“?、调”。如《天下》篇所述:

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所谓“别宥”,不过是指对荣辱等界限既有超越,又有保留的境域中。在庄子看来,不过是走在试图超越的路上,却最终没有真正进入“无待”的自由境界。正如《逍遥游》篇所描述的那样:“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运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而已矣。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欢,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就是说,虽然对于荣辱不“欢”不“沮”,于世无争,但由于仍然对之有“定”有“辩”,就仍然未进入“无待”境界,即“犹有未树也”。可知,在思想境界上,宋、尹与庄子具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宥”,庄子是以“道通为一”,也即“齐物”的态度,而宋、尹则还停留在辨别而有所不动心的境域,还没有真正使“宥”化于大道。

再说宋、尹的“?、调”思想。无疑,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所谓“心之行。以?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这种使海内“合欢”的“心之行”,确实是美好的。但是,要想把这种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都“置之以为主”,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宋、尹采取的办法,就是上说下教,即使受到侮辱、饿饭,也不计较。甚至遭到厌弃和反对,也要坚持这种上说下教。对此《天下》篇描述得很具体: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

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对于这种不畏劳苦饥寒,力图平海内战乱以求合欢的精神,庄子及其学派还是称道的。如其说: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这里,宋、尹“我必得活哉”的感叹,当然不是苟活,而是为了平息战乱以求海内合欢,宁肯在饥寒中活着。因此,庄子及其学派才称赞他们“救世之士”。

但是,宋、尹如此救世,其结果如何呢?在庄子及其学派看来,并不能解决问题。这在上述他们上说下教的反应:“上下见厌”,就已经说明了。那么,在思想理论上又如何呢?首先,“别宥”这种“心之行”,不仅在思想解放上不彻底,还停留在辨别“宥”而未超越的境界上,而且这种思想理论在实践上,也是非常软弱的。教育从古至今,任何时候都不是万能的。所以,企图完全通过上说下教实现“?、调”,消除战乱,使海内人都过上安宁平和的生活,根本是一种幼稚的幻想。宋、尹所谓“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这种“别宥”的思想,不作苛刻的计较,不为物役物累,对于他们个人的修养,也许是可行的,但是如果通过上说下教,让天下争霸的诸侯和争利的大众接受,则根本不可能。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过:利益决定一切。若想改变人们这种利益决定一切的观念,就如同使江河倒流一样不可能。可以说爱尔维修这种论断,完全适合于宋、尹的时代,而且其合理性至今没有过时。毫无疑问,庄子及其学派清楚地看到了宋、尹思想理论的软弱,所以对他们批评的结论是:“以为无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就是说,这种思想理论,既然无益于解决“天下大乱”问题,还不如干脆停止上说下教。

(四)彭蒙一派道外的“齐物”之思

《天下》篇虽然认为彭蒙、田?、慎到一派还没有真正进入大道的境界,但是认为比起前两派则有所进展。从品评中可以看到,此派在几个方面都有力图超然于物外而趋向于道的表现。首先,在品评中提到该派具有“齐万物以为首”的特点。从《齐物论》中,我们已经知道“齐物”是庄子解构“物累”、“物役”等世间异化和走向“道通为一”的根本手段。所以,该派能“齐万物以为首”确实是走向道的一种进展。正是具有这个“为首”的特点,所以对于趋向于道的“天覆”“不能载”、“地载”“不能覆”、“道包”“不能辩”有所认识。特别是,关于“道包”“不能辩”的感悟,接近于道之体会。此外,关于“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笑天下之尚贤”,“非天下之大圣”;“舍是与非”等思想,看似都很接近于庄子《齐物论》的思想。但实际上,两者又有质的区别。主要的本质区别在于,庄子是从“道通为一”的境界高度,体悟“齐物”,是以“无”这个根本处出发,所以由《逍遥游》篇“无名”、“无功”、“无己”这个体道思想总纲的提出。而在彭蒙等人一派这种“齐物”之说里,还没有从“知”的层面进入“悟”的层面。“可不可”的问题,在庄子那里,不是知其区别,而是在“道通为一”中消解这种人为的区别。而在彭蒙这里,即使“弃知”,也是“不得已”。同样,对于圣贤、是非,也是观之有别,而“舍”之。这种“泠汰于物”的超然,还是在道外的超然,而非“道通为一”的超越。

在庄子那里,体道而“道通为一”的超越,或破待而进入“无待”的自由境界,不是消极被动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精神,所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但是,彭蒙一派又是怎样呢?他们的态度是:“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这其中,如果说“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还有某种任自然的精神,但是“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等表现,则完全是一种随波逐流的态度。这种态度,与能动地体道或与禅宗的参禅,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实际上,无论体道还是参禅,除了天才的条件之外,都需要有能动性,都需要下“心行”的磨练工夫。《齐物论》中的子綦的“吾丧我”的入道之境,《大宗师》描写的“朝彻”、“见独”之境,禅宗“无念、无相、无住”的开悟之境,都不是被动消极随遇而得的。相反,那是需要艰苦磨练方可进入的境界。在世俗中,对于道家和禅宗有一种误解,在对庄子寓言故事和禅宗传灯录的故事不作深刻领会,以为得道与开悟,都是随遇碰巧而得。就如常言所说:“随遇而安”。这种态度,虽然在逃避艰苦磨练和入俗的随波逐流中,可得一时之“安”,但与体道而得道、参禅而开悟则完全是两码事。彭蒙一派这种态度,引出“豪桀”的批评,认为“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不是偶然的。就是说,“生之人”,不可能没有能动性,不可能象无生命之物那样被曳来曳去。而彭蒙一派的处世态度,所谓确实具有这种消极被动一面。即使就彭蒙一派的“无誉”之说而言,所谓“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也与道家存在本质区别。从老子到庄子,道家都不是完全反对功名,而是能有功名而不居功名,“功成身退”。例如,老庄所说的得道之侯王或君王,就是如此。特别是《逍遥游》对于尧帝的描述:“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然丧其天下焉”。这则寓言,就是指尧帝在建立功名之后,由于得道而能功成身退。这与彭蒙一派单纯诉诸使人成为“无知之物”以求“无誉”,是完全不同的。

从上述可知,彭蒙一派虽然较之墨翟、禽滑厘派、宋?、尹文派更趋近于道,但仍然没有真正体道而得道。由于没有站到“道通为一”的高度,所谓“齐万物以为首”,并没有达到真正超越的“齐物”之境界,而还停留在“于物无择,”和“与物宛转”的道外之境界。就是说,彭蒙一派的“齐物”,由于在道外,所以,还不能“吾丧我”或“朝彻”、“见独”,不能“外物”以至“外生死”和“无古今”。同时,他们也不知道,体道和入道需要积极能动的磨练,而取随波逐流的态度。这就难怪《天下》篇在品评的结语中,认为他们“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就是说,由于他们毕竟趋向于道而行,所以与常人的思想行为还是有所反常的。这种反常有趋于道的方面,也有把人变成“无知之物”而思的反常之怪。同时,又“不见观”(古本为“不取观”),即不能入“观其妙”之观,所以也就难免于“?断”即难免做作而不能“道法自然”。就此而言,《天下》篇认为,彭蒙一派没有入道,所谓“不知道”而只是“尝有闻者”,是很恰当的评价。

(五)“博大真人”关尹、老聃之道思

进入道家学派,《天下》篇的笔调就变得充满赞叹而富于诗情。关尹、老聃开道家之先河,是庄子及其学派的思想源头。所以,对关、老思想的阐述,虽然篇幅不长,但非常精辟和凝练。这也说明,道同神通的学派之间最能沟通。在起首概述关、老思想的文字,就言简意赅,诗意盎然。如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这些带有诗韵的文字,可以说都是在描绘道家的道术,作为整体之道。所谓“以本为精”的“本”,就是《天下》篇开头所说“原于一”的“一”或“道”。与物之粗相比,道则为精。因之,“不离于精,谓之神人”。而这种万物之“物”,其“粗”和“不足”(任何物与道相比都是“不足”),恰恰描述出“物”的时空有限性。显然,这种“物”不是道家所追求的栖居之所,道家如关、老则是“谵然独于神明居”。所谓“神明”是对“一”或“道”的另一种写照,也就是“不离于宗”、“不离于精”、“不离于真”。

接下来所说的:“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则是对老子核心思想的概述。所谓“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就是指老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第一章),以及“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老子》第二十二章),还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第三十九章)。而所谓“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则是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以及“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第二十八章)。由此可见,只有对《老子》之说真正心领神会,才能概述得如此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关尹之所述。所谓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此段话,都系对“道”的深刻表述。首先,看“在己无居”。似乎可以把四个字分两组“在己”、“无居”并作一颠倒,即变成“己在”、“居无”。这样,对于现代人似乎容易理解一些。这个“己”就是道之“己”,这个道之“己”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但是,这个道之“”己,似有若无即“居无”。再看“形物自著”。这里的“形物”不是指“粗”而“不足”的派生之“形物”,而是对“道”之“己”借用“形物”加以描述的“形物”,也即借形物来寓指“道”。这种自显自著的“道”之“己”,乃是动态的整体。对于这个动态整体,关尹用水之动、镜之光和响之声作出生动的立体描绘。从中可以感悟的是,这个“道”之“己”不仅是“生生不已”,而且其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不过,这个道之“己”“生生不已”的动态,具有难以把握的“惚恍”之特性,如这里所说的“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其中“芴乎若亡”、“得焉者失”,说的就是这个“道”之“己”,窈然得几乎不存在,似乎得到又失去,难以把握。而所谓“寂乎若清”、“ 同焉者和”,则说出这个“道”之“己”具有内在的沉积和凝聚力。这种力可以使浊世变清,如前引老子的话:“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同时也能和天下,如前引老子的话:“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这一描述的含义。在老子关于道、天、地、人“四大”中,已经指出人与“道法自然”之道,具有一体通透性。所以这里关尹所说的“未尝先人而常随人”,正是人与道这种一体通透性。对于这种通透性,常人都在“物蔽”、“物役”中被遮蔽而茫茫然,以至还要在体道中祛蔽来恢复与道这种一体通透性,也即恢复真正的人性。

还需要讨论的是,关尹与老聃是怎样的关系。《天下》篇把关尹排在老聃之前,有些学者据此认为,关尹年长于老聃,可能就是老聃的老师。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有其合理性。在关于道思的阐发过程中,似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道可道,非常道”,即未提出用道字名之的阶段。二是老子用道字名之,但老子认为是不得已,属于“强字之曰”。就这两个阶段看,关尹确乎在老聃之前。在《天下》篇引述关尹的话中,道都是借形物来寓指的,而未点出道字,如说“在己无居”等等。虽然关尹在老聃之前,但真正留下系统道家思想的著作,还是《老子》一书。在《天下》篇这一节中,也大部分是阐述老聃的思想。关尹的思想阐述,只是中间一小部分。这可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关尹虽说是开风气之先,但真正作为体系而成熟的思想,还是老聃作成的。其二可能是,关尹的著述大部分遗失,以至《天下》篇也只能把握其少许残篇。

关于老聃的思想阐发,可以看到,几乎都与《老子》一书契合或对之概述,如我们在前面所论述的那样。当然,需要指出,还有少量不见《老子》书的话。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天下》篇,或庄子及其学派在阐发老聃思想时,他们所强调和突出的是哪些思想?以及为什么要作如此强调?从上述“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已经看到,《天下》篇所强调的是人与道关系中的人,强调人如何体道,象关尹、老聃那样成为“博大真人”。在这种强调中,《天下》篇突出了三个方面:首先是: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在这方面,说的就是《老子》书中知雄守雌、知白守辱而“为天下谷”的思想,也即是“有容乃大”的思想。其次是: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这些话,除了“无为”一词语,都不见于《老子》书。但其思想,与《老子》书的思想有的合,如,“徐而不费”俭约思想;有的不合,如《老子》中有“虚其心,实其腹”,讲的是两方面,而这里却“己独取虚”,即突出“虚其心”。第三是: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对于福祸,《老子》也讲两方面,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而这里则“己独曲全”,也是突出主体人的体道功夫与境界。这种但求“免于咎”的“曲全”,作为体道的修养,就被描述为“以深为根,以约为纪”,表现为对于己,不可“坚”即僵化,也不可“锐”即不可“走钢丝”,否则都会遭到毁灭和挫折的命运。而对于人和物,则要“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就是说,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物累,不为人缚,而入超越的精神自由境界。由此可见,《天下》篇从这三方面在道与人的关系上突出人的体道功夫和境界,正是庄子及其学派进一步发挥关、老思想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庄子》一书追求精神自由的主旨。

(六)庄周追求精神自由的道思

在谈及庄子学派时,无论对于道的描绘,对于庄子文风、文体的描述,还是关于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独特追求,都写得鞭辟入里、活灵活现。这确实可以证明,《天下》篇或者是庄子本人所写,或者是最能领会庄子思想本意的庄子门人所写。庄子作为道家集大成者,不仅继承了道家开创者关尹、老聃的思想,而且加以发扬光大。特别是,庄子把体道的目的主要在于克服为“物蔽”、“物累”的异化,而追求人能进入“道通为一”这种精神自由的大视野和高境界,从而使体道变成升华人性的事情,使道性成为根本的人性。这一点,对于华夏民族从古至今都是极为可贵的巨大贡献。首先,我们看庄子是如何描绘道的。其说为: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其中,头两句“寂漠无形,变化无常”,就把道作为“大象无形”的整体特征,以及动态的“非实体性”特征,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得非常清楚。“寂寞”就是老子所说的“寂兮寥兮”,言其广大无边际,也即“无形”。而“变化无常”,在这里必须在大道的层面领会,意指“生生不已”的原发创生,是创生的“无常”,与世俗所说的“变化无常”,不可同日而语。正因为道之动态表现为“无形”和“无常”,所以从道的高度看死生、天地、神明,才会有如《齐物论》所描述的“方死方生,方生方死”以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说。如果说以天地描述道,是着眼于实,那么以神明描述道,则是着眼于虚。此外,从时空坐标看,以天地写道,是着眼于空间,而以神明写道,则是着眼于时间。所谓“神明往与”,即在时间这个维度上“往来”,如后面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接下来的发问:“芒乎何之?忽乎何适?”则是描述道性的“惚兮恍兮”,或者说“道可道,非常道”,以至“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就是说,道不能归结为有生灭的任何事物。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前述各学派,《天下》篇均未涉及其学说表达的文风、文体,惟独在概述庄子学派时,特别强调了庄子的文风、文体。那么,应当如何理解这里的强调呢?首先看其强调之所说:“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对此的领会,也必须站在道的高度。既然“道性”超常,那么在庄子及其学派看来,其文字表达,即在文风、文体上,也不能不超常。因此,所谓“谬悠”、“荒唐”、“无端崖”,正是适应表达“道性”之超常。那么,应当如何领会这类说法和言辞呢?接下来的四句“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就是对之解答。也就是说,对于这类说法和言辞,虽其“恣纵”,但并非飘忽无所指引,不应当以单一片面的观点去看。同时,世道太浑浊了,不配用端庄的言辞对之描述。就是说,庄子的文风还具有对于浑浊世道的讥讽意味。再就文体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也是适应“道性”阐发的需要。所谓“以卮言为曼衍”和“以寓言为广”,都是因为“道可道,非常道”,而又不能不言说,才求助这种意在言说之外的表达文体。至于所谓“以重言为真”,我们在《绪论》中已经指出,重言之真也不是对于历史上真人真事就事论事,而是服从其文整体寓旨的需要。

我们在讨论关尹、老聃时,指出《天下》篇在这里所强调的方面,就包含在道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人,特别强调人的精神追求。就是说,在那里已经显示出庄子及其学派推进道家思想的特征。在接下来对于庄子思想本身的概述中,《天下》篇在阐发道与人的关系时,这个追求人的精神自由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如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可以看到,庄子这里的表现,与“独与神明居”的关尹、老聃不同,除了突出精神自由的追求外,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不敖倪于万物”和“与世俗处”。我们曾经指出,庄禅相通。此处就是一个重要相通之点。就是说,庄禅都在体道和参禅中求悟而超越,但是又都不与世道世俗隔绝,都是追求“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境界。或者说,道无处不在,禅亦无处不有。因此,问题就在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祛蔽破染,都能体道和开悟而实现人的精神超越。

毫无疑问,庄子这种精神自由的追求,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道通为一”。这一方面,在《天下》篇对庄子思想总体评价上可以清楚见之。如说:“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可知,庄子的精神自由追求,其“本”其“宗”,都是“弘大而辟,深闳而肆” 之道。正是这个道,能使这种精神自由的追求“稠适而上遂”,即使这种追求适宜地达到最高境界。也正是这个道,虽然在解脱于物而适应“无常”变化上,可以理会不竭,未可脱离,但是,在惚恍的体味中,仍然不能穷尽。而庄子之书,就是这样以道为本为宗的,所以,其书内涵深邃,意蕴无穷。《天下》篇联系庄子本于道的自由精神之追求,对于庄子书就是这样评价的。如说:“其书虽瑰玮,而连?砦奚艘病F浯撬洳尾睿??m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就是说,庄子书的文字外观无论多么怪异,但其内涵却无比充实,内中无穷的意蕴,是领会不尽的。从“象思维”的角度看这一评价,确乎并不过分。如前所述,庄子的“象以筑境”和“境以畜意”,乃是一种“能指”的指引,并不是如概念思维那样的一种有限的规定。所以,对这种指引的领会,就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

(七)大才惠施与庄子及其学派对他的批判

《天下》篇最后,以较大的篇幅陈述和品评惠子的思想。惠施不仅在私交上是庄子的好友,如在庄子妻病故时前往吊唁,而且在道术上也是庄子可以深入讨论问题的朋友,这在《庄子》一书中多有提及。在庄子眼里,惠施不仅有才,而且是大才。《天下》篇谈到庄子对于惠施的深惜和大悲,只是因为惠施没有把大才归于大道,相反却流于逐物而不知返。显然,庄子对于惠施的大才是怀有崇敬之情的。且看《天下》篇的述评:“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在这四句话的概评中可以看到,前两句就是对惠施才学的肯定和称赞。所谓“多方”,就是指惠施博学多才,其学不是只表现在一个方面。就《天下》篇所说的“方术”而言,惠施也属于“多方”。而“其书五车”,更显示出惠施创造的丰富。对于惠施的批评则表现在后面两句。所谓“其道舛驳”之“道”,在这里并不是老庄所说的道,而是指驳杂的方术之学。由于总致力于这种驳杂的方术之学,所以,“其言也不中”即不中于道,处于道外的“与物相刃相靡”的情境。

但是,即使惠施总致力于驳杂的方术之学,这种致力所提出的问题,却是不可轻视的。庄子在列举惠施提出的十一个问题时,用“历物之意”来作导引,是值得注意的。其中,“历物”就是逐物而不知返。然而,这种逐物所提出的问题之意义,却应当重视。对此,我们可用下面的推论加以证明:如果惠施所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和不值得重视,《天下》篇何以会那么具体那么不厌其详的一、一列举呢?《天下》篇列举惠施提出的十一个问题并予以评论的是: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有意思的是,在一些不求甚解的读者和作者那里,以为凡是在庄子书中的话,都归属于庄子。所以,本来是惠施提出的命题,如这里的“至大无外”和“至小无内”,还有下面与惠施辩论的辩者所提出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往往都被算在庄子名下,为庄子显名。不过,《天下》篇收进文中这些命题,不仅说明庄子及其学派认为这些命题具有“历物之意”,而且名家提出和争辩的这些命题,在当时已经在各学派那里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儒家《荀子》、道家的《淮南子》以及《吕氏春秋》等书中,都受到重视和引发评论。实际上,惠施及其名家提出的这些命题,虽然当时主要是从消除矛盾的逻辑意义上而争辩的。但是,这些命题本身不仅具有逻辑意义,而且还超出逻辑意义而具有近代以来西方所说的“认识论”、“宇宙论”、“本体论”、“进化论”等意义。所以,这些命题具有常青的意义,至今还能引发思考,可以继续讨论。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两个命题,从逻辑意义上说,是为“大一”和“小一”定义或命名。但是,从宇宙论或现代物理学意义上说,这个命题又同时提出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问题,以及数学意义上的无限大和无限小的问题。从这两个命题以下的诸命题,也都具有与现代联系而由概念思维可分析的意义。所谓“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其中,“无厚,不可积也”,说的是薄是小,但却“其大千里”。这是一种矛盾,需要辨析。但是,这里只是列举命题,而未列出惠施的辨析。现代逻辑学家汪奠基先生提出:“惠施是从‘小一’的概念存在,来肯定宇宙有‘无厚’的存在。由于‘小一’的定义的认识,所以推论‘无厚’的性质就是‘不能堆积起来的’的特征。但是‘小一’无限,它在宇宙里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无厚’的东西,对于这种绝对无限的小一而言,当然是‘其大几千里’了” 。 实际上,汪先生的解释已经超出了逻辑意义,而深入到宇宙构成的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了。不过即使是这样一个命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或领会,其意义也会不同。如果从道家的眼光看“无厚”,除了上述“小一”那种无限小的意义,也可以看作“大一”的“大厚无厚”之“无厚”,显然这种“无厚”,也是“不可积也”,也更是其大不止几千里了。而且从道的动态整体观出发,无论“大一”、“小一”,最终对归结为“道通为一”。庄子及其学派批评惠施的,就在于他没有继续往前走到这一步。

在惠施接下来提出的命题中,许多都具有对事物的差别、矛盾能消解其僵化的辨证思想。例如:“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这些命题所提出的问题,基本可归结为三类。其一是,人对空间的感知和认识。如天地、山泽之无高低问题,太阳运行之无正偏问题,天之中央点可燕北可越南取点任意之问题。在两千多年前,能提出这样超常认识的问题,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这里没有列举出惠施的辩析,但后人却可在试图辩析的思考中受益于惠施的指引。首先,惠施提出这些命题,打破了人们看问题的僵化视角。的确,只要视野一扩大,从“大一”的视野出发,如站在另外的星球看地球,那么天地、山泽高低就抹平了。同样,如果从地球自转饶日而行的视野看太阳,在动态中,太阳之与地球确实也偏正不定,而是偏正互含互转。而就天的“大一”即无限而言,对于有限的地球来说,哪一点的指向都可谓天中央,又何论燕北越南。其二是,人对时间的感知和认识。如生死的界限不确定的问题;今昔界限不确定的问题。这里,都包含有不仅从整体而且从动态发展观透视问题的视域。所以,能看到生与死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就是说,生包含死,死也包含生。今昔也不是绝对的,昔曾经是今,而今也要转化为昔。不仅如此,从不同的视角看,同一时间可以既是今又是昔。从昔之昔看昔,昔亦是今。同样,从今之今看今,今亦是昔。其三是,所谓“小同异”与“大同异”的问题。这里,不仅包含逻辑的种属问题,即“大同与小同异”。如命题:“人是政治动物”。其中动物是“大同”为种,人是“小同”为属,“大同与小同异”即属加种差,使这个命题成为人的一种定义。意味深长的是“大同异”,所谓“毕同毕异”问题。这个问题超出逻辑领域,而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所谓“毕同”,就是道家的“道通为一”。在海德格尔那里,就是不可定义而具有最高普遍性的“存在”之“毕同”,或“天地神人四位一体”之“毕同”。正是这个动态整体“毕同”之“道”或“存在”,成为一切事物的根源和灵魂而又与一切事物“毕异”。一切事物都可以说,或为之定义命名,而“道可道,非常道”。同样,在海德格而那里,一切“存在者”都“存在”,但都不是“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列举上述命题的最后,还列举出惠施一个总命题:“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从字面上看,这“天地一体”颇有一些道家整体观的意味。但实质上,这一命题的主要意味在于“泛爱万物”,也就是从名家的立场和视角作逐物之辩而不知返。“天地一体”,如上述分析,具有打破对于矛盾、差别僵化的辨证意味,即具有打破天地万物绝对化界限的意义。但是,这与庄子“天地与我并声,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通为一”,仍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从这些命题都可以通向于“道通为一”,问题是惠施没有朝这个方向走。如《天下》篇所说:“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以此为大”的“此”,所指就是“泛爱万物”。而“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就是在辩论中,以“天地一体”的相对性来消解矛盾、差别的绝对性。正是惠施这种通晓名辩的态度,使天下辩者都乐与之辩。

以下的辩题,就是天下辩者在辩中向惠施提出来的。这些辩题是:“卵有毛。鸡有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同样,这里也只是列举辩题,而未列出惠施的辨析。也因此,这些辩题更具有引人深思和启发的意义。从逻辑学和具体科学的观点,特别是从哲学的高度,对这些问题领悟和分析,似乎也可将其大体分为三类做具体领会。其一是,揭示名或概念与事物之实的差异、矛盾。如说,“鸡有三足”,可以看作鸡的实际两足与其足的概念成为三者。“郢有天下”,“郢”为楚国之都城,虽然“郢”不等于楚之天下,但作为都城可代表楚之天下。“犬可为羊”,因为犬、羊都是两种动物之名,而非其实,所以,就其非实的名而言,两者是一样的。“黄马骊牛三”,也是马、牛与颜色“黄、骊”为三,如果将马、牛之名与其实再分,则可以说“黄马骊牛五”。“白狗黑”,有的学者认为,没有纯白的狗,至少其眼睛有黑。其实,颜色的显示需要光这种条件,如果完全在无光的黑暗中,“白狗黑”则是必然的。“目不见”也是如此,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或者思想走神等,都会“目不见”或熟视无睹。“孤驹未尝有母”,更是利用名即概念“孤”与“有母”的矛盾形成之辩题,实际上,“孤驹”之“孤”是失母,而非未尝有母。

其二是,利用事物发展过程阶段显示区别形成辩题。如说,“卵有毛”,不过是说卵为有毛的鸡所生和卵又可孵化为有毛的鸡,在其潜在意义上确实可以说这样说。“马有卵”,“丁子有尾”,也是从发展过程出现中断的区别而设的辩题。其中,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生物进化已经有所认识,马虽然非卵生而是胎生,但是胎也是经过“受精卵”的过程;“丁子”是当时楚人对青蛙的称呼,就是说在青蛙成长处于蝌蚪阶段时是有尾巴的。“狗非犬”,也是利用那时对这种动物幼崽和成熟两种阶段不同称呼所设的辩题,实际上,是把幼崽的犬与成熟的狗的区别绝对化。事实上,任何生物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这种区别都是发展的标志,是生物整体联系的环节,而不是隔离或对立的标志。之所以会产生隔离甚至矛盾对立,主要是拘泥于概念思维的名词概念,名家设立这类辩题和辩论,已经带有语言游戏的性质。

其三是,从主体与客体、整体与局部、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等矛盾方面设辩题。如说,“火不热”,从今天的科学观点看“火”,乃是物的燃烧状态,是分子运动的一种形式,其本身无所谓热不热。热是人对这种物燃烧状态的感觉。至于,古人是否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不可猜度,但这个命题在可启发意义上,确实可以使人作如此思考。“山出口”,较古的版本为“山有口”,是一个有意思的辩题。这是把山拟人化的一种说法,但山不是人即不可能有口。那么,怎么说通呢?这里似乎包含有从更普遍意义上看“口”的意味。口对于人也是其七窍之一,所以从口之为窍的意义上,说“山有口”可以说通。实际上,在今日“山口”已经成为公认的说法。口之为窍,而窍为人和自然所同俱。例如在庄子《齐物论》中,其所说的天籁、地籁、人籁就都源于不同的窍。“轮不?地”这一辩题,可从两方面看,一是说在轮转动时只是轮的圆周点着地,而轮的整体并不着地,其次是说,轮不可能真正着地,总有空隙,否则轮就转不动了。与这个辩题相似的命题还有“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矩与规所画出的方圆,在与数学上理想的方圆相比,则还不方不圆。同样,围凿的枘与凿之间,也不是绝对吻合的,而不能不有空隙,所以,“凿不围枘”。类似的命题,还有“指不至,至不绝”。这个辩题的前半句,与“指非指”相当,说的是名之所指与事物本身不是一回事,即“指不至”,后半句则是说即使是对于事物有所认识,也是无穷尽的,即“至无穷”。同样“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题,涉及的也是无穷分割的问题。在数学和哲学上,都有研究的价值。但是在惠施等名家那里,这些命题的提出,却陷入割裂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而不知道相对与绝对的统一。“龟长于蛇”这个辩题,似乎可以测试人们视角变换的智力。例如,换个视角,从龟蛇的横断面测量,就可以说“龟长于蛇”。而“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与“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两个辩题,则提出了如何理会运动性质的深刻问题。在两物以同样速度运动时,其间的距离不变,从而在两物之间显示不出运动,此之谓“鸟之景未尝动也”。关于“镞矢之疾”这种运动,提出“有不行、不止之时”,更是一项非常杰出的认识。它似乎接触到运动的本质:运动乃是在同一时间既在此点又不在此点。其“镞矢之疾”,正是在时间中“不行、不止”的统一。

惠施对于辩者提出如上述的一切辩题,都积极参与辩论,标新立异,并以之为“最贤”。如《天下》篇所述: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对于惠施这种标新立异和以为“最贤”之辩,《天下》篇作出尖锐的批判。首先指出惠施与之辩的名家,如桓团、公孙龙等,乃是“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即所谓“辩者之囿也”。这一批判的实质,在于指出这种囿于名词概念差异的辩论具有诡辩的性质,虽然“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如果说《田子方》篇曾经批判齐鲁的儒士“陋于知人心”,那么这里则批判名家“饰人之心”,即通过囿于言辞的争辩或诡辩,把本来的人心掩盖起来。对于这种“饰人之心”的争辩或诡辩,惠施以为“最贤”且为之骄傲,这正是《天下》篇认为惠施的可悲之处。在对桓团、公孙龙批判之后,接着就是直接批判惠施。这个批判是借一典型的个案即黄缭对惠施的发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以及惠施之辩答展开的。其辩答表现是,“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这里,头三句几乎是以赞赏的口吻,写出惠施应答的机敏,不用思虑,不用顾及言辞,就能“遍为万物说”即从各个方面应答。这三句之后的话,则属于贬斥和批判。指出惠施是以说得怪异以及“反人”和“胜人”为目的,口若悬河,说得没完没了。他这样的表现,其“与众不适”是必然的。《天下》篇对惠施批判的深刻性在于,能从此进一步把惠施的问题提高到“道通为一”的高度考察。如其所指出的,“弱于德,强于物,其涂?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其中,“弱于德,强于物”,有的学者“德”诠释为“得”,不能说错。但是,总观道家对于“德”的使用,特别是这里的使用,应当说,这个“德”就是道。由于“强于物”即“囿于物”,所以就离道而“弱于道”。所谓“涂?”也是指进达道之途太辽远了。接下来的话:“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则是一针见血,打中惠施问题的要害。对于天道而言,惠施囿于物的言辞之辩,挖苦地说,就如“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实在是太渺小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天下》篇并没有完全否定惠施,而能指出其“夫充一尚可”。就是说,惠施辩说的一技之长,一得之功,还是应当肯定的。当然,如能由此进于道,就更好了。但是,惠施不能“自宁”于道,却自甘“散于万物而不厌”,也就只能“以善辩为名”了。不难看出,在庄子及其学派对于惠施大才的肯定中,已经包含希望其“几于道”而不成的深惜和大悲。这种深惜与大悲,在《天下》篇结尾处,以声情并貌的文辞,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庄子》天下

天下之治方?者多矣,皆以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 “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曰:“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顺。作为《非乐》,

*参见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第889-890页,中华书局 1983。

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C》,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J谷擞牵?谷吮??湫心盐?病?制洳豢梢晕?ト酥?溃?刺煜轮?摹L煜虏豢啊D?铀涠滥苋危?翁煜潞危±胗谔煜拢?淙ネ跻苍兑樱∧?映频涝唬骸拔粲碇?魏樗??鼋?佣?ㄋ囊木胖菀病C?饺?伲?Тㄈ?В?≌呶奘?S砬鬃圆匍荫甓?旁犹煜轮?āk栉蕖C_,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篇(3)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深入,数字图书馆平台在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任务。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文化观念、心理认知等都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研究分析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利用这一平台,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平台;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功能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37—02

收稿日期:2014—06—19

作者简介:佟萍(1970— ),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图书馆平台在大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是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使用者,因此,怎样利用数字图书馆平台,使其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和“第二课堂”,是现在高校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分析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数字图书馆平台的教育功能,使其成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

(一)颠覆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在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一个人内在的涵养往往体现在琴、棋、书、画等层面,而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包容了很多业余文化生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听音乐、玩网络游戏、看数字电影等,很多的业余娱乐都可以在网络中轻松获得,因此,他们投入到绘画和书法上的精力就会越来越少,玩琴、棋等娱乐项目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一现象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造成了影响,还对其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受数字图书馆的影响,传统图书馆中的人文精神逐渐缺失,人文气氛也不再那么浓烈,难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对大学生的学术道德修养产生消极影响

受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为了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很多学生难以深入地进行学术研究,因此,运用技术手段抄袭论文等学术不端现象屡屡出现,不良作风开始抬头。虽然相关管理人员也对抄袭论文等造假行为进行了监督惩罚,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学术不端行为。

尽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时代背景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但这样的造假行为会影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应该予以重视。

二、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引导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人格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品质被界定为自身人格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这种独特品质涵盖了行为模式、心理素质、道德水平等综合因素,同时,也涵盖了创造性、独立性、主动性等个体特质的多个层面,其中还包括自身的道德实践主动性以及个体在社会既定道德标准之下的模式等诸多层面的内容。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只有在现实社会中有效地得到彰显,才能够体现出人格模式,进而将其内在的自律、自强等美好品德充分地展现出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群体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实践,有效地把控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独立性,因此,独立性和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2]

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是数字图书馆的主体,只有数字图书馆才能够真正体现用户的主体性。所以,数字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自身人格的独立性和主体性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这一模式,充分重视数字图书馆对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培养的积极意义,仔细研究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快了知识更新的步伐。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各方面的压力, 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完善自我,才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另外,随着知识更新的大大加快,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教育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指学校教育,还涵盖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是一种广义上的“大教育”。政府也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热潮已经蓬勃开展起来。[4]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中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以及社会文献信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数字图书馆海量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在现代信息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各种类型信息的能力,是对人的基本信息能力的一种要求。从人文层面看,它主要体现在人们面对信息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修养以及心理状态;从技术层面看,它主要体现在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上;从信息意识的角度分析,它主要体现在人们是否能够敏锐地感受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新的信息,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是否具有持久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现如今,我国大学生的信息思路还不开阔,信息感受力还比较弱,信息素质还有待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对信息的主动性意识不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源主要来自课堂。大多数学生除了做论文设计等特殊情况,平时很少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查阅图书馆某个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检索去做某项研究以及跟踪深层次的研究资料。因此,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明显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

三、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科学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转变工作职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规律,同时,为信息用户检索文献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努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和“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使得数字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5]例如,借助一些软件和社会网络,为大学生提供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能力和服务水平。

另外,要完善监管体制,加强网络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科学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是双方面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效地利用数字图书馆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能够合理利用数字图书馆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减少数字图书馆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实现“服务育人”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瑜.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心理与行为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5).

[2]赵超.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状态影响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3).

篇(4)

[中图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24-02

Effects of Fenofibrate on the serum levels of adiponecti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in ra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LI Jie, ZHAO Weihua, HU Ji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Fenofibrate on the serum levels of adiponecti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in insulin-resistant rats,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Fenofibrate in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Methods: 36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n=12) and high-fat group (n=24), they were fed with standard diet and high-fat diet respectively. Six weeks later, the high-fat group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other two groups: fenofibrate-treated group (F group, n=12) and high-fat control group (HF group, n=12), they were gastrically administrated with Fenofibrate and distilled water respectively for four weeks. Euglycemic-hyperinsulinemic clamp was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Serum concentration of adiponectin and TNF-α was measured by ELISA assay. Results: Serum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was decreased (P<0.05) and TNF-α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P<0.01) in HF group,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was decreased (P<0.01). After Fenofibrate treatment, the serum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and TNF-α concentration was decreased (P<0.05) with insulin sensitivity increased (P<0.01). Conclusion: Fenofibrate treatment may increase the serum level of adiponectin and decrease that of TNF-α in ra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Fenofibrate treatment may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Key words] Fenofibrate; Insulin resistance; Adiponectin; TNF-α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非诺贝特是氯贝丁酸类血脂调节药,调脂的同时还可以改善IR,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非诺贝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改善IR的分子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140~200 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主要试剂胰岛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粒,法国利博福尼公司),大鼠脂联素ELISA试剂盒(美国Chemicon公司),大鼠TNF-α ELISA试剂盒(晶美公司)。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36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饮食组(NC组)12只,给予普通标准大鼠饲料;高脂饮食组(高脂组)24只,给予自行配制的高脂饲料(热量组成:碳水化合物20%,脂肪59%,蛋白质21%)。大鼠分笼饲养,自由光照,自由摄取食物和水。6周后将高脂组大鼠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F组)和高脂对照组(HF组),每组12只,继续给予高脂饮食,同时分别给予非诺贝特30 mg/(kg・d)和蒸馏水灌胃4周。NC组继续给予普通饮食并用蒸馏水灌胃4周。

1.3 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模型大鼠的IR

实验结束时,全部大鼠禁食12 h过夜。每组大鼠随机选取4只做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实验: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行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右颈静脉和左颈动脉,分别用于输注胰岛素、葡萄糖和肝素盐水抗凝以及采动脉血标本。术毕静止30 min后,抽取动脉血0.5 ml测定基础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然后以恒定速度[4 mU/(kg・min)]输注胰岛素,每5分钟采血1次,自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浓度,当血糖低于基础血糖时开始输注10%葡萄糖溶液,从5 mg/(kg・min)开始,并根据血糖调整,使血糖保持在(基础血糖水平±0.5) mmol/L范围。当连续3次血糖均在上述范围时即达到了稳态。记录最后1 h内葡萄糖输注速率,每5分钟测1次,共1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葡萄糖输注率(GIR)。

1.4 标本的采集

其余大鼠麻醉处死后取下腔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并分装于1.0 ml EP管中,-40℃保存,用于测量脂联素和TNF-α。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

2 结果

各组大鼠GIR、血清脂联素和TNF-α水平的变化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GIR、血清脂联素和TNF-α水平的变化(x±s)

与NC组比较,#P<0.05,##P<0.01;与HF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束时,HF组大鼠GIR和TNF-α明显增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非诺贝特治疗后,GIR和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而TNF-α明显下降。

3讨论

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如游离脂肪酸、TNF-α、抵抗素、脂联素等,直接参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1]。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表达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抗糖尿病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脂联素基因敲除鼠与野生型鼠相比,表现为严重的IR和糖耐量异常[2];给患有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动物注射脂联素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3]。本研究采用高脂饮食成功地诱导Wistar大鼠产生了IR。IR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增高,同时IR得到改善,与Naderali和Hiuge等[4-5]的研究结果相符。非诺贝特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激动剂,能够激活PPAR-α,在转录水平影响脂联素的表达。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PPRE)位点[6],贝特类药物通过位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的PPRE位点来增强脂联素的表达,并且贝特类药物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部分是通过脂肪组织PPAR-α途径实现的[4-5]。

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和免疫病理反应。脂肪组织是内源性TNF-α的主要来源,脂肪细胞分泌的TNF-α是导致IR的重要因素之一[7]。TNF-α与肥胖及胰岛素敏感性直接相关,在各种肥胖和糖尿病动物模型中,血清TNF-α水平增加,当体重减轻时TNF-α浓度下降,同时伴随IR的改善[8];IR患者以及IR动物模型的脂肪组织中也都存在着TNF-α的过度表达[9-10]。TNF-α可能是发生IR的调节因子[11],通过作用于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干扰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而改变胰岛素的敏感性[12]。本研究观察到IR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并伴有胰岛素敏感性增加。TNF-α与脂联素的表达互相抑制[13],非诺贝特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同时增强脂联素基因的表达来改善胰岛素抵抗。

总之,非诺贝特能够升高IR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TNF-α水平,能够改善IR。

[参考文献]

[1]Pajvani UB, Du X, Combs TP, et al. Structure-function studies of the adipocyte-secreted hormone Acrp30/adiponectin: implications for metabolic regulation and bioactivity [J]. J Biol Chem,2003,278(11):9073-9085.

[2]Kubota N, Terauchi Y, Yamauchi T, et al. Disruption of adiponectin cause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neointimal formation [J]. J Biol Chem,2002,277(29):25863-25866.

[3]Yamauchi T, Kamon J, Waki H, et al. The fat-derived hormone adiponectin reverses insulin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both lipoatrophy and obesity [J]. Nat Med,2001,7(8):941-946.

[4]Naderali EK, Fatani S, Telles M, et al. The effects of 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weight loss on adiponectin and leptin mRNA levels in the rat 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J]. Eur J Pharmacol,2008,579(1-3):433-438.

[5]Hiuge A, Tenenbaum A, Maeda N, et al. Effects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ligands, bezafibrate and fenofibrate, on adiponectin level [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7,27(3):635-641.

[6]The BIP Study Group. Secondary prevention by raising HDL cholesterol and reducing triglycerid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Bezafibrate Infarction Prevention (BIP) study [J]. Circulation,2000,102(1):21-27.

[7]Borst SE. The role of TNF-alpha in insulin resistance [J]. Endocrine,2004,23(2-3):177-182.

[8]Lofgren P, van Harmelen V, Reynisdottir S, et al. Secre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shows a strong relationship to insulin-stimulated glucose transport in human adipose tissue [J]. Diabetes,2000,49(5):688-692.

[9]Hotamisligil GS, Shargill NS, Spiegelman BM. Adipose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direct role in obesity-linked insulin resistance [J]. Science,1993,259(5091):87-91.

[10]Kern PA, Saghizadeh M, Ong JM, et al.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 human adipose tissue. Regulation by obesity, weight loss, and relationship to lipoprotein lipase [J]. J Clin Invest,1995,95(5):2111-2119.

[11]Togashi N, Ura N, Higashiura K, et al. Effect of TNF-alpha―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fructose-fed rats [J]. Hypertension,2002,39(2 Pt 2):578-580.

篇(5)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理生理变化,它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冠心病以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上述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因此,探讨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及作用机理,成为目前医学领坷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大鼠造成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能够反映胰岛素损抗水平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为指标,观察针刺对胰岛素抵抗的调整作用,以及饮食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牛的影响;并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抗体(INS-A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分组及造模

实验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合格证号NO0009132,许可证号SCXK(粤)2003―001],整个实验过程中均饲养于屏障实验环境(温度20~25℃,相对湿度40%~70%)之内。普通饲料配方:玉米31%,小麦18%,豆粕21%,稻谷4%,黄豆2%,麸皮10%,蛋黄粉3%,鱼粉5%,预混料3.5%,植物油1.5%,多种维生素1%;高糖高脂高盐饲料配方:普通饲料39%,化猪油23%,蔗糖24%,蛋黄粉9%,食盐5%。动物、饲料及实验环境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将40只SD大鼠(体重180~220g)普通饲料适应性饲养1w,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①空白组、②模型1组、③模型2组、④针刺1组和⑤针刺2组。空白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则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从第6周开始,每隔1周对①组和②组大鼠从眼眶静脉窦采血1次,检测FBG、INS,并计算ISI进行对比,当②组大鼠ISI与空白组相比明显降低(P

1.2 针刺治疗

穴位选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和“肾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均沿皮向肢体近端以30°角斜刺8mm,“肾俞”直刺5mm,在“内关”“足三里”穴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3~5Hz,每次20min,1次/日,连续治疗2w。

1.3 标本采集及检测

各组大鼠与治疗结束后禁食12h过夜,次晨眼眶静脉窦采血检测FBG、INS、INS-Ab、TNFα等。FBG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INS、INS-Ab、TNF-α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INS、INS-Ab试剂盒由北京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TNF-α试剂盒由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提供,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ISI参照李光伟等方法,以1/(FPGxINS)计算,因其为偏态分布,故取自然对数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比较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给予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8w后,模型1组大鼠FBG、INS、TNF-α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3 讨论

本研究模拟胰岛素抵抗发生的自然过程,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SD大鼠8w,成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模型。有关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疗法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率。针刺可以调整胰岛素抵抗,是众多学者在研究针刺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本研究观察了针刺改善大鼠实验性胰岛素抵抗的效应以及饮食因素在针刺治疗中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高血糖症、高胰岛素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这与笔者前期研究结果相一致。研究还发现饮食调整同样具有调整胰岛素抵抗的效应,而且在针刺治疗中配合饮食调整可以加强针刺逆转胰岛素抵抗的效应。

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受体及受体后抵抗,但也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存在受体前抵抗。受体前抵抗主要由于胰岛素抗体的存在,使胰岛素与抗体相结合而阻断了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影响胰岛素生物效应的发挥,产生胰岛素受体前抵抗。据报道约18%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存在胰岛素抗体。本研究中笔者观察到,各组大鼠血清中胰岛素抗体阳性数均为0,无差异。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模型中,大鼠发生胰岛素抵抗不是主要由于血清中抗体的存在而致,而可能存在受体及受体后抵抗。给予针刺后则发现大鼠血清中胰岛素抗体阳性例数未见变化,但大鼠ISI明显上升(P

TNF-α主要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它不但能抑制脂蛋白

脂酶活性,激活中性粒细胞,介导内毒素性休克及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近年来还发现其在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病理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与血清胰岛素水平、葡萄糖代谢及脂代谢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TNF-α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影响胰岛素受体底物的酪氨酸磷酸化和激酶活性水平,干扰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②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通过抑制GLUT4表达而抑制了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③调节相关激素,间接介导IR,TNF-α可引起血液循环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升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升高,这些激素可能分别或共同参与了TNF-α介导的IR。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8w后,模型1组大鼠TNF-α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经过2w治疗以后,模型2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的血清TNF-α较模型1组显著降低(P

篇(6)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7.021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7-0075-03

Effects of Amygdalin on TNF-α and sICAM-1 of Rats with Type II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LUO De-mei, SHAN Zhi-gui, GE Jin-lian, LIU Qing, LUO L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effects of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amygdalin on rats with type II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 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amygdalin group, and tripterygium group. Type II CIA rat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From the 15th day after the modeling establishment, each administration group was given corresponding dose of medicine for continuous 28 days. Levels of TNF-α and sICAM-1 were detected by ELISA in serum of rats, and expression of TNF-α was detected by immuno- 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NF-α positive expression in amygdalin group and tripterygium group was similar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Levels TNF-α and sICAM-1 in amygdalin group and tripterygium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mode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mygdalin can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and levels of TNF-α and sICAM-1, in order to treat rheumatoid arthritis.

Key words:amygdalin;type II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TNF-α;sICAM-1;rats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苦杏仁苷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广泛存在于蔷薇科植物的种子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4211C047);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专项基金(2012YX06)

通讯作者:罗莉,E-mail:

抗纤维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等作用[1]。Hwang等[2]采用体外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系和角叉菜胶诱导的踝关节炎大鼠模型研究显示,苦杏仁苷对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消炎和镇痛作用。本研究观察苦杏仁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type Ⅱ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干预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滑膜和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变化,为临床防治RA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SPF级雌性Wistar大鼠45只,7~8周龄,体质量(180±20)g,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IACUC-20130319012。实验期间饲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部,SPF级常规饲养。

1.2 药物

苦杏仁苷购于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MUST-13011801;雷公藤多苷片购自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30105。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牛Ⅱ型胶原(CⅡ),Sigma公司;弗氏完全佐剂,Sigma公司;大鼠TNF-α、sICAM-1定量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脱钙液,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NF-α一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V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PBS缓冲液、抗体稀释液,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切片机,德国LEICA RM2135;光学显微镜,中国NIKON YS100;显微照相机,德国LEICA DM3000;孵育温箱,日本EYELA SLI-700;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与分组

实验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选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参照文献[3]方法建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IA)。将CⅡ溶于预冷的0.1 mol/L冰醋酸中,终浓度为4 mg/mL,4 ℃过夜。将溶解于冰醋酸CⅡ加入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在冰浴条件下使二者充分乳化。于大鼠左足跖肉垫及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CⅡ乳剂0.2 mL/只进行初次免疫,7 d后,使用上述乳剂于足跖及尾根部再次加强免疫。造模14 d后参照文献[4]进行评估,于致炎第21日剔除未发病大鼠,将造模成功的3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雷公藤多苷组10只及苦杏仁苷高、低剂量组各10只。

2.2 大鼠关节炎症指数评定

初次免疫后每周对实验大鼠进行关节炎症评分(arthritis index,AI),大鼠关节炎表现以0~4分计算,分为5级。0分:无关节炎症状;1分:单个爪或趾(指)的红肿;2分:2个关节受累;3分:2个以上关节受累;4分:全部爪及趾均发生严重关节炎。每只大鼠AI为4只包括趾(指)在内的整个爪评分之和。初次免疫第14日后AI≥6分及以上的大鼠提示造模成功,用于实验。

2.3 给药及取材

雷公藤多苷组给药剂量为1 mg/kg,苦杏仁苷组给药剂量为120 mg/kg,临用前分别用灭菌蒸馏水配制,给药体积1 mL/100 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游标卡尺记录后足踝关节肿胀情况。给药4周后大鼠称重,10%水合氯醛0.3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参照文献[4]方法,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4%多聚甲醛固定分离膝关节滑膜作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染色标本。

2.4 组织病理学观察

常规乙醇梯度脱水,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5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测定

ELISA检测血清TNF-α、sICAM-1,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6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关节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

切片脱水脱蜡、水化,PBS洗3次×5 min,滴加3%H2O2室温10 min阻断内源酶,PBS洗3次×5 min, 0.01 mol/L柠檬酸盐抗原修复液,微波修复10 min,室温冷却,蒸馏水、PBS依次洗1次,各 5 min,加一抗,4 ℃冰箱过夜。将湿盒置于室温1 h,加二抗,37 ℃温箱孵育25 min,PBS洗3次,每次5 min。新鲜配置的DAB显色液进行显色,检测滑膜中TNF-α表达?苏木素复染、盐酸乙醇分化、返蓝、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4 结果

4.1 膝关节滑膜病理观察结果

给药28 d后,镜下观察可见正常组大鼠滑膜组织学结构正常,细胞排列清晰,未见增生,无明显炎性细胞聚集浸润;模型组大鼠滑膜增厚明显,排列紊乱,有新生血管生成,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苦杏仁苷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大鼠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生成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4.2 苦杏仁苷对大鼠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明显肿胀(P

4.3 苦杏仁苷对大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给药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苦杏仁苷组、雷公藤多苷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sICAM-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sICAM-1水平比较(―x±s,μg/L)

组别 只数 sICAM-1 TNF-α

正常组 8 20.1±0.4 59.2±7.1

模型组 5 22.0±1.5 74.2±8.7

苦杏仁苷组 10 19.6±0.9# 59.3±7.7#

雷公藤多苷组 10 20.4±0.3# 60.2±8.6#

4.4 关节滑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给药28 d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炎性细胞因子TNF-α阳性表达区域呈棕黄色。正常组大鼠关节滑膜中仅见极少量的TNF-α阳性表达;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可见TNF-α阳性表达明显增多,各给药组TNF-α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果见图1。

正常组 模型组 苦杏仁苷组 雷公藤多苷组

图1 各组大鼠滑膜中TNF-α表达(免疫组化染色,×400)

5 讨论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目前,研究RA模型包括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judvant arthritis,AA)和CIA。AA制作方便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动物,但它与RA差异较大,病变具有自限性。CIA大鼠模型是Trentham等[5]于1977年首次建立,现已公认为是研究RA的经典模型。

TNF-α是RA中重要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可诱导滑膜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滑膜细胞增殖,促进RA滑膜细胞凋亡,引起炎症反应持续发生并逐渐出现骨侵蚀;ICAM-1是一类黏附分子,为淋巴细胞相关抗原-1的配体,通过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的黏附作用,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雷公藤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目前已被用于治疗RA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取得肯定疗效,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苦杏仁苷对AA能够抑制炎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苦杏仁水煎剂对AA大鼠具有软骨组织破坏减轻,组织学上有明显改善炎症程度作用[6]。本实验结果显示,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切片在模型组显示滑膜增厚明显,排列紊乱,有新生血管生成,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给药组大鼠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生成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另外,给药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sICAM-1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且给药组TNF-α阳性表达相似,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提示苦杏仁苷通过抑制TNF-α及sICAM-1的表达,有效抑制CIA大鼠关节肿胀,减轻病理损伤,进而达到抗RA的作用,且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相似,可为RA的中医治疗用药及中医免疫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Deng JG, Wang HL, Liu YD, et a1.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s medi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robucol and amygdalin in apolipoprotein e-knockout mice fed with a high fat diet[J]. J An Vet Adv,2012,11(1):20-25.

[2] Hwang H, Lee H, Kim C, 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amygdalin o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ible TNF-α and IL-1β mRNA expression and carrageenan-induced rat arthritis[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8,18(10):1641-1647.

[3] 李宝丽,唐方,庞晓东.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制备[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5):350-352.

[4] 石磊,李小峰,王彩虹,等.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制备及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4):245-247.

篇(7)

作者单位: 310006 杭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

通信作者: 傅永清,Email:

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中发生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HIRI)是导致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HIRI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已知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有关[1]。当前,尚无防治HIRI的有效治疗措施 [2]。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的核心观念是利用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措施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创伤,促进早期康复。其主要措施包括术前不禁食、禁饮,不作机械肠道准备,术中不留置引流,术后早期进食,取消不必要的胃肠减压等与以往传统习惯不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式。本研究以FTS联合中药四君子汤作为干预手段,从抗细胞凋亡的角度研究其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H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健康SD大鼠80只,雄性,体质量(220±40)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1个对照组、3个实验组(FTS组、四君子汤组、FTS+四君子汤组),每组各20只。

四君子汤(人参12 g、茯苓9 g、白术9 g、炙甘草6 g):上方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生药质量浓度为1 g/m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美国罗氏公司。鼠抗人Bcl-2,Bax单克隆抗体:美国Santa Cmz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模型及手术方法 制备模型方法如下。每100 g体质量0.13 mL 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距肝门0.5 cm处用4-0丝线结扎胆总管后关腹(图1)。术后第4天,第二次手术(肝脏缺血-再灌注)。开腹后,分离肝蒂,用5-0血管缝线结扎门静脉,持续缺血40 min,开放门静脉予再灌注,关腹(图2)。

图1 胆总管结扎 图2 门静脉结扎

1.2.2 分组干预方法 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术前禁食、禁水12 h;术前生理盐水灌肠1次;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禁食6 h。①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处理;②四君子汤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处理,胆总管结扎后至缺血-再灌注手术前予四君子汤灌胃3 d,每次2 mL,每天1次;③FTS组:不实施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开放饮食、饮水,不灌肠,不放置引流管,术后不禁食);④FTS+四君子汤组:不实施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术前、术后均不禁食,不灌肠,不放置引流管),胆总管结扎后至缺血-再灌注手术前予四君子汤灌胃3 d,每次2 mL,每天1次。

1.2.3 标本采集及检测 缺血-再灌注术后24 h,心脏取血,打开腹腔,剪取肝脏组织约10 g检测。 血清,检测AST、ALT水平。 TUNEL法检测肝细胞原位凋亡,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判断标准:以光镜下观察到胞核呈棕色或棕褐色为原位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光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计数平均2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以百分数表示。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检测肝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结果判断标准:胞浆出现黄色或棕黄色着色为表达阳性。每张切片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400),测平均光密度(OD),以平均光密度作为指标进行半定量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包,以P

2 结果

动物总共死亡7只,病死率8.75%。其中胆总管结扎术后至缺血-再灌注手术前死亡5只(6.25%),缺血-再灌注术后死亡2只(2.5%)。

2.1 血清ALT、AST水平

3个实验组ALT及AST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2.2 肝细胞原位凋亡及凋亡指数

3个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

3个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ax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A:对照组 Bax;B:对照组Bcl-2;C:FTS组 Bax;D:FTS组 Bcl-2 ;E:四君子汤组 Bax ;F:四君子汤组 Bcl-2 ;G:FTS+四君子汤组 Bax ;H:FTS+四君子汤组Bcl-2

图2 三组大鼠的Bcl-2蛋白及Bax蛋白表达( ×200)

3 讨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错综复杂,其中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这些致损伤机制相互交错影响[3-4]。本研究选取FTS和中药四君子汤作为干预措施。根据FTS理念,已发展出多项贯穿整个围手术期的具体措施,术前:不禁食禁饮,避免机械肠道准备;术中:控制体温,控制液体量,避免不必要的引流;术后:早期饮食,早期拔除胃管、导尿管等。临床研究已证明应用FTS较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具有更好的康复疗效[5-6]。本研究中另一干预措施为中药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研究证明四君子汤具有抗氧化作用[7],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及心肌缺血-再灌注等急性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8-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单独运用FTS或四君子汤均可显著降低HIRI时血清ALT、AST水平,联合运用FTS+四君子汤时降低ALT效果较单独运用更好,而降低AST的效果则与单用四君子汤相似,较单用FTS强。可见两种措施均有明显降酶效果,其中以四君子汤降酶效果较强,联合运用两者是更理想的选择。Bcl-2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基因。实验表明,Bcl-2可能作用于细胞凋亡的最后共同途径,即阻止DNA损伤后激活凋亡机制的信号到达它的靶位,从而中断凋亡感应子和效应子阶段的联系[11]。Bax在高浓度时本身可启动细胞死亡,低浓度时可使细胞器释放出某些分子,引起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活化,并拮抗Bcl-2的保护效应而使细胞趋于凋亡。已有研究表明Bcl-2/Bax比例失调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比例增大时凋亡受抑制,比例减小时凋亡活跃。本研究发现FTS组、四君子汤组、FTS+四君子汤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Bcl-2表达在对照组、FTS组或四君子汤、FTS+四君子汤组中呈逐渐增高趋势,Bax表达则呈逐渐降低趋势。运用FTS或四君子汤作为干预措施使HIRI时肝细胞凋亡受到明显抑制,其机制与上调肝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使Bcl-2/Bax比值增大有关。

参考文献

[1]孔瑞,孙备,潘尚哈,等.缺血预处理联合丹酚酸B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12):951-953.

[2]麻勇,姜洪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2,29(10):1880-1882.

[3] 张美齐,翟昌林,涂建锋等. 丹参酮II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6): 626-630.

[4] 郭涛,黄亮.硫化氢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20(7):777-779.

[5] 王刚, 江志伟, 鲍扬,等.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116例结直肠癌手术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5):342-345.

[6] 许长起,武阿丽,张建雷,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初步应用的对照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1):27-29.

[7] 单涛,于向阳,周振理,等.四君子汤对家兔肠梗阻解除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3):319-323.

[8] 陈志强,曹立幸.加速康复外科技术与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26(3):288-291.

[9] 李花,刘旺华,廖亮英,等.健脾补土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层黏连蛋白降解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7):645-647.

[10]谭志鑫.四君子汤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抗氧化酶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2-233.

篇(8)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01-01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难管似乎是大家的共识,那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呢?在此我想就此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树立“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指导思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帮学生找回自信,应该是这一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要办一所好学校,其唯一标准就是这所学校能让每一个学生变好"。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眼中的坏学生就会变得可亲、可爱,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在成功的体验中,拥有健康、自信的心态。

2.言传身教,发挥班主任的楷模作用

"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使双方产生理解和信任。我想班主任的楷模作用应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

二是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3.采取形式灵活多样,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聚光灯"。要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及效应,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新精神,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角。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总结出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演讲式主题班会。比如新生入校第一次班会可举行"我的自述"演讲会,请每一个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过去、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情况等等,既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是结合节日举行生动活泼的文艺性主题班会。比如,新年来临之际举行"迎新年"文艺主题班会,纪念"五四"青年节举行歌咏比赛等等,给同学们一个施展他们艺术才能的机会。通过组织这样的主题班会,可以融洽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和教育。

4.着眼于未来发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意识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是职业学校育人成才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在教育学生时,不应只局限于眼前问题的对与错,而应用发展的观点来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所做的一切,ψ砸训奈蠢慈松、工作、生活可能造成的后果。现在学校让他们所遵循一切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将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必须做的,并不是为了"管"他们,而是教育他们。

5.充分利用实习机会,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的核心是培养"技能"型人材。搞好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就成为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的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6.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科学合理的择业方法

毕业生面临着毕业与工作,这一年是人生的关键,是转折点。因此,班主任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求情况,及时分析掌握近期的就业形势和远期的就业前景,进而引导他们按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长选择就业或自行创业。引导学生拓宽求职信息渠道,走出求职谋业的心理误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观望、恐惧焦虑、盲目乐观、怨天忧人等心理。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思想和创业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审时度势的干练和有自知自明的自信等心理品质;使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和方法,懂得创业在人生中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业的信息和创业的机会,了解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学会如何去进行创业,并引导和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做好创业准备。

总之,中职班主任工作是具体而繁杂的。平凡而崇高的,是光荣而艰巨的,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因此班主任工作也是一个富有挑战的工作,我的这些实践还很不够,一些想法还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篇(9)

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开发他们的智力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是否具备创造意识关系着其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其产生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内容,如音乐、美术、文学等。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发散他们的多重思维,从而改善以前那种思维结构简单、思路不够宽广、想象力严重匮乏的现象,最终提升他们只是层面。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都自述音乐对他们思想与创造带来的巨大意义,如诗人普希金、高尔基、拜伦等。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与创造意识尤为重要,是知识改进的源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灵感都是在音乐启发下而产生的。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分为左脑与右脑,开展音乐教育能够让左右脑平衡地开发,有效体现大脑的强大功能,最终使得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意识的增强。

三、保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态

一方面,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可以凭借其蕴含的强烈情感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音乐可以为人们在当前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保留一片心灵上的净土,当人们受到压力或者遇到困难而烦躁不安时,就可以通过倾听和欣赏音乐的方式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例如,当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方面遇到挫折时,教师就可以在音乐课堂中用贝多芬的《命运进行曲》使得学生能够从懈怠苦闷的情绪上摆脱出来,树立不拍挫折、迎难而上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学生处在人生的青春期,其身心发展还未趋于成熟,难免会出现起伏不定的现象,如果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就会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强烈的干扰作用。开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向上发展。那种旋律优美、节奏缓急适当、富有生机、洋溢活力等音乐更能吸引当代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学生喜好音乐兴趣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堂课程,多多鼓励支持他们对优美、积极、乐观等音乐的学习,使得他们能够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并经过合理的调节,保持自身积极向上的学生态度,最终使得他们身心保持健康的发展方向。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指中小学各学科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教学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活动是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在各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必然要求。

心理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它是一门新兴的、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门类。

在小学,很多学校已经将心理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纳入课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和切实提高。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原则,心理活动课在承担着帮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健康情绪等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这种任务是隐性的,润物细无声的。那么如何在有效完成心理活动课任务的同时加强或有效地融入品德教育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我们的实践与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1.对品德概念的认识

品德是道德品质这一伦理学概念的俗称,也可叫做德性。所谓品德,是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人的品德与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的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品德为基础的,而人们的品德又总是由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基础。没有一定的道德行为积累,就不可能形成品德,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客观内容,品德是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心理活动课因其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为其融入品德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对心理活动课的认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是非、羞耻的观念,成年人逐渐告诉他什么是美的、丑的、对的、错的。他在做某事时,做得好就获得鼓励,做得不好就会受批评,这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强化过程。另一种是学习,是从父母、大众传播、同龄伙伴中学习,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当孩子长大,他会把成人灌输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规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再后来他就能用这些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能够自律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少年时期通过教育培养的良好心理品质,犹如天生自然一样。这就决定了开展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的必要性。

小学心理活动课是指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并得到切实提高的课程。 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辅导目标重在发展、预防。

心理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目的专一。心理活动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第二,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的是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受,以提高心理素质。第三,有一定的系统性。作为一门课程,心理活动课有自身的目标、计划和固定的内容,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三、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从实施途径上融入品德教育

利用心理活动课学科特有的优势,我们从途径层面上进行了尝试与实践。

(一) 以内容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为全体学生服务,要能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的和谐发展。

小学心理活动课主要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而按照《小学德育纲要》内容,在小学德育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为此,为了有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需要及共性问题,同时要体现出阶段性特点,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如一、二年级活动应突出学校适应和学习兴趣培养;三、四年级则突出学习习惯养成和人际交往;五、六年级突出情绪、品德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内容上,两者本身就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比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和品格等内容就具有一致性。这些内容既是心理活动课应该完成的,同时也是德育目标要求小学阶段应让学生努力做到的。

有效内容的选择与落实,不仅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塑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 以环节结构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的经验由变坏变好的过程。学生的自我体验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为了有效地实现活动目标,我们要求心理教师在每一节课环节结构的设计上通过“活动区、明理区、互动区、实践区”的结构形式,来有效地完成活动目标的。

1.活动区:通过小游戏等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到某些情感或理解某些道理;设计或创造出学生生活中某种情景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此情此景中亲身体验、表明态度,从而得到某种认识、启示和教育,改变态度和行为。

2.明理区:通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 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与感悟是心理课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达到育人的作用,学生在明白事理的同时,自我认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如针对有的小学生在公共汽车上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有的小学生在公共绿地摘花摘叶,乱扔垃圾;有的小学生在广场路边胡乱拥挤,不守秩序;有的小学生在排队场合加塞儿,一拥而上等现象,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通过例举大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实例,让学生分辨出什么是真诚?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公共道德等,学生在分辨是非的同时,思想品质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3.互助区: 同学之间结合实际分析自身情况,形成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等。在如在学校生活中,小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在活动内容安排上老师们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思想倾向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辩论,自己反思,自己感悟,自己反省……

在相互分析、辩论中纠正自己的不良倾向,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4.实践区: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感悟,达到自我提升之目的。

当然,这几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要按此顺序操作,环节可根据具体的内容教师进行调控安排。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学生在其中体验、感悟,促进了自我感悟、自我反思水平的提高,从而也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逐渐内化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 以方式方法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小学心理活动课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为融入提供了宽阔的空间。

1.情境式。教师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此情况下表明态度、采取行动。如“盲人过街”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帮助盲童过街的哑剧表演,强化学生助人为乐的观念,诱导类似的行为和美德。

2.训练式。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按某种操作要求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重复训练。如“学会倾听练习”、“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发散思维训练”等活动。

3.游戏式。教师设计精简、短小的游戏进行教学活动,活动内容和目的通过游戏活动来实现,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得到教育和得到心灵上的启示。如“二人三腿比赛”“双人单脚跨绳赛”等就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的优良品质。

4.辨析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似是而非或者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辨析。如“谁是谁非”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就有促进作用。

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运用常见的讲授法、自述法、讨论法外,还可以运用训练法、表演法等。

训练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练习、实践、锻炼的方法。如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和行为训练等。

表演法。在活动中让学生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以达到渲泄情感、消除压力,克服羞怯和自卑心理,提高交往能力的目的。

(四) 以改进人际关系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搞好教育的首要条件。心理教育更是如此。在心理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也需要被尊重和接纳,只有在尊重、接纳、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地、有安全感地成长。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要寓理以情,以情动人;要借助环境的陶冶,情景的感染,活动的激励,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调适、理想抱负等。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人际关系,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打下了基础。新型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到心情的放松,学生在教师鼓励的言语与行为下,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良好道德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四种关系并不是独立的,要想达到目的,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预设,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 加以融入。一节活动课中,可能同时可以用上,需要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而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包含品德内容,教师只要在过程教学中就很好体现。而有的心理活动课内容不包含,就需要教师采取人际关系等方面加以研究与提炼。总之,只要有心,教师一定会找到融入的突破点。

四、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形式与发展,良好的品德修养逐步养成

1.心理活动课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为目标,以活动为中介,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认识自己、发展潜能、获得自助能力,真正激发了学生自求发展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得自助能力的同时,必然带动良好品德的形成与促进。

2.我们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让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了希望,拾起了前进的勇气。

3.加快了学生道德品质内化的进程。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说教而成,学生只有经历了内心的冲突,在自我感悟与体验中才能将品德要素转化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五、参考文献

【1】吴发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作与管理 【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任俊.积极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 中小学生数字教育 下一篇: 档案现代化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