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4: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车辆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车辆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面向全校所有部门,是后勤服务的一个窗口。本文讨论了北京某高校后勤车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功能特色、以及代码实现,重点介绍了数据查询与统计汇总的实现方法。
关键字:车辆管理系统;SSH;HashMap;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1.引言
车辆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中很重要的一块,它面向全校,是后勤的一个窗口行业。车辆管理包括用车申请、车辆调度、司机管理、成本核算、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北京这几年为了治理拥堵,不断压缩公务车的数量,同时高校在每年扩招的形势下,需要办理的业务却不断地增多,用车矛盾非常突出。通过建设车辆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简化用车流程,简少人力,提高效率,还能让车辆调度变透明,促进用车部门的理解,化解矛盾,同时,司机工作量精确化,加班补助、年终考核有据可查,利于集约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2.车辆管理系统设计
2.1车辆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整个车辆管理系统从大功能上分为对外服务和内部管理两大块。对外服务强调方便、透明、高效与意见收集。内部管理强调集约、方便、精确、公正、以及可操作性。系统的具体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对外服务模块主要针对系部操作员,提供网上的用车申请。用户申请用车时,可以看见当时的所有用车申请和当前可用车辆,这样用户对申请结果会更多一份理解。同时,系统也提供申请结果查询、用车意见反馈、部门申请统计汇总等多项功能。
内部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申请单处理、车辆管理、司机管理、统计汇总几个方面。申请单处理结果包括:无车、有车和拼车三种情况。车辆完成任务后,需要填写回程单,记录行驶里程,用户建议,加时数等信息。行驶里程和加时数两项可以作为司机加班补助的依据,行驶里程还可以统计车辆真正的任务行程,与车辆的实际行驶里程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公车私用”的情况。
统计汇总是系统中很重要的一块,可以统计指定时间段内车辆信息,包括出车次数、行驶公里数、维修费用、油耗费用、过桥过路费等内容。也可以统计司机相关信息,包括出车次数、行驶公里数、加时数、用户评价等内容。还可以统计每个系部的用车情况。统计汇总功能促进了对外服务的透明,对内管理的集约化和公正性。
2.2 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使用部门表(department)、用车情况表(carRequest)、车辆信息表(car)、司机信息表(driver)、费用信息表(carFee)五个表。这几个表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用车情况表是数据库的核心,存储信息量大,它关联了其它五个表,表内存储了所有的用车申请信息、车辆运行公里数、司机出车信息和加时运行情况。这种设计可以简化数据查询与汇总操作,同时也能提高数据存储与查询速度。
2.3 车辆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
车辆管理系统依托现有的校园网,在校园网内运行,平台终端多、地理位置分布广、系统功能更新快。根据功能需求,车辆管理系统采用了基于网络的B/S系统,以B/S模式开发的系统,系统升级和维护都很方便。系统开发语言采用了当前最流行、应用最广、认可度最高的Java语言。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新一代网络编程语言,它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机器、操作系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开发。用Java开发的程序可以在网络上传输,并运行于任何客户机上,将来也容易移植到手机平台上。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采用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对Web支持较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系统平台架构采用SSH(Struct、Spring、Hibernate)+Ajax。Struct采用MVC三层架构方式开发应用系统,三层架构与以前的二层、一层的架构比,具有数据安全性强、开发速度快、后期维护方便等优点。Spring是一种依赖注入机制,采用这种机制可以把一个大系统分解成一个一个子系统分别开发,最后在合成到一起。这种先拆后合的开发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开发效率,还能使系统具有可扩展性。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3 车辆管理系统的实现
3.1系统操作页面设计
车辆管理系统为后勤服务平台的一个功能子模块,分为面向系部用户的“系部操作员平台”,和面向后勤车辆管理员的“车辆管理平台”。两个平台风格统一,操作方式类似,都采用水平框架结构,主菜单始终在页面最上端,功能一目了然,操作方便。车辆管理系统信息量大、字段多,采用上下结构,可以加大页面的水平显示区域,数据显示完整,操作方便。
3.2 用户登录与权限设计
车辆管理系统隶属于整个后勤服务平台,后勤服务平台用户类型和权限设置复杂,一般用户只需根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录,系统自动选择用户的操作平台。例如:系部操作员会转向系部操作员平台,车管员会打开车辆管理操作平台,房屋管理员就转向房屋管理平台。根据用户类型独立设计各种的运行平台,主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后勤系统的操作人员很多是聘用工人,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安全意识弱。这种情况下,把系统平台分割成多个小块,每块就一个独立功能的模式,可以让他们较快学会平台的使用方法,也可以避免很多的误操作。
车辆管理系统把用户的每次登录信息保存在cookie当中,有效期24小时。这种设计主要考虑到日常的办公节奏,现在办公环境下,基本上是一人一台电脑独立使用,一天内免登录可以避免频繁登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系统平台的数据安全。
在页面权限设置方面,系统没有采用传统的过滤器模式,而是根据系统功能,编制相应的权限控制代码,再直接嵌入到相应的页面中。过滤器模式适合于用户类型简单,权限层级清晰的情况,对于后勤管理平台中用户类型丰富,权限交叉重叠多的情况,采用独立权限控制代码更有灵活性。
4.小结
信息管理最注重的按需定制,本文论述的车辆管理系统就是作者为本单位后勤量身定制的,有些功能需求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系统的技术架构、平台运行方式、系统的界面设计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系统开发过程中,SSH+Ajax的技术架构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其中的Hibernate技术解决了数据表多、字段丰富,书写SQL代码麻烦的问题。Ajax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程序的可操作性。Spring技术实现了模块间的相互依赖,可以分头开发,最终合成,这些技术对大系统的开发非常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1]王苏,万春旭,张文静.在Linux下开发办公教学和田径运动会管理平台.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2)
[2]万春旭.某高校后勤服务平台的搭建.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1(9)
关键词: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注意的问题;实施现状;改革对策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主要是针对高校后勤车辆的出行、运营、维修、服务等做出的管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目的也是要保证后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准点运行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保证高校公务的正常进行和教师的正常作息。良好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为高校树立良好的形象,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提高高校的影响力,对高校的发展无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注意。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后勤车辆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定的改革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1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实施现状
1.1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难以提升的另一原因是其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因为高校领导对后勤管理的不重视,严重导致了后勤车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目前,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采取的方式一般仍是静态式的,由人来操作的管理,对于车辆的使用情况、出入记录、维修情况、使用时间、次数等仍然使用人工来记录,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能够清楚记录车辆出入记录及使用调备的平台,这无疑加大了高校车辆管理人员的任务,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车辆的动态。而且这种记录方式车辆使用的透明度较低,导致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难以提升,使用的满意度相对较低[1]。
1.2高校后勤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
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也是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高校现有的后勤车辆一般都是在学校需要后勤车辆时第一批购买的,由于高校领导对后勤车辆管理的不重视,其后勤车辆很少更换,现有的后勤车辆一般都使用时间较长,维修费用也较重,而且近年来维修材料费进一步上涨,这也无疑加重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经费负担。再加上随着教师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使用越加频繁,直接导致了高校后勤车辆的运输任务下降。而且由于高校后勤车辆车型和载人的限制,很少能够满足高校科研及重要会议的要求,这就进一步造成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问题。
1.3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经费不足
高校后勤车辆管理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管理经费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为了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接受更好的生源,高校一般将资金都用于科研、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校硬件配置及学生住宿环境等方面,很少有将资金用于改善后勤管理、提高后勤管理制度的,这也就导致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经费紧缺,其管理人员即使有心改善后勤车辆服务的条件及设施,也因为经费的不足显得有心无力。因此,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就要给车辆管理配以合理的经费,不能只专注高校科研、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提升高校的综合影响力,才能真正意义地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2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改革对策
2.1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制度,加强节能降耗力度
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首先就要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制度,加强节能降耗力度。高校在加大科研力度、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要对后勤车辆的管理给予合理、充足的经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损耗,达到降低整体使用费用的效果。同时,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处应该针对出行的不同公务车辆的车型、行驶距离、耗油情况来制定严格的、合理的维修、耗油及司机补助定额,保证车辆使用的规范性,也要针对车辆的车型和使用情况定期保养车辆,尽量降低车辆的耗油量及使用损耗,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2]。
2.2建立完善的后勤车辆管理平台,使用GPRS提高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提高车辆使用的透明度是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另一改革对策。科技在不断进步,高校的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首先要放弃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根据车辆的购买、使用情况,制定适合高校后勤车辆登记、注册、审批、记录出入时间、次数、维修、耗油、使用公里数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并在平台及后勤车辆上装置加上GPRS卫星定位系统,让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情况及位置能够一目了然,同时,也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透明度和管理透明度,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改善现有的使用现状。
2.3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
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的另一措施是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由于教职工对高校后勤车辆使用需求的下降,导致了后勤车辆的运输任务不足,一部分后勤车辆闲置,但这些后勤车辆仍存在折旧费和维修费,加大了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费用支出。因此,在后勤车辆满足高校科研和会议正常需求的前提下,高校后勤车辆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团体的私人需求,在节假日和开学前后,也可以利用后勤车辆开通高校的专属线路,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的使用需求,节约车辆的成本支出,进而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3]。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实施现状中存在着经费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车辆老化、运输任务不足等现象,这对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效果,就要提高对后勤车辆的考核管理制度、提高节能降耗力度,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平台、提高后勤车辆管理的透明度,同时,扩大后勤车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车辆的使用需求,全方位地提高高校后勤车辆管理效果。
作者:陈宏志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一、高等院校车辆管理的主要内容
管理是手段,是为完成某一任务,实现某种目标或达到某一目的服务的。根据高等院校车辆管理的主要内容按照职能、作用等方面,可以分为车辆驾驶人员管理、车辆派遣管理、专用车号牌管理、车辆保养与维修和车辆事故处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驾驶员管理。高校车辆驾驶员的管理是管理者在指导与沟通的基础上,使车辆驾驶员明确各自的发展目标,并对车辆驾驶员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车辆驾驶员找出工作的不足,进而制订相应的改进计划。同时,通过调动车辆驾驶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车辆驾驶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而实现车辆驾驶员和管理组织的同步发展。
2.车辆派遣管理。车辆派遣统一由车管干部负责派遣,车管干部受理派车申请后,根据任务的性质和受理的先后顺序、轻重缓急进行派车,合理安排,严格手续,科学调度,车管干部有权调整派车时间,接受申请后,开出派车单,并负责交给驾驶员。装备车辆的派遣实行用车申请制度。申请单由用车单位或个人填写,上级领导签字批准。驾驶员凭车管干部开出的汽车派遣行驶卡片出车,做到准时准点,不得有误。误车视为事故,要从严追究责任。没有行驶卡片,任何人不得动用车辆。未经车管干部或院部领导批准,擅自动用车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不但要追求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驾驶员责任。
3.专用车号牌管理。专用车号牌实行责任制,即谁使用谁负责。专用车号牌管理要求车辆驾驶员按规定正确安装和固定,并经常检查专用车号牌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加固。同时,车辆执勤时要将车辆停放在确保号牌安全区域内,并要随时顾及专用车号牌安全。
4.车辆保养与维修。车辆保养是定期对车辆进行的维护性修理,一般按行程间隔分为三个级别:一级5 000公里,二级17 500公里,三级35 000公里。一级保养、口常保养、换季保养由驾驶员独立完成;二级以上保养进修理厂完成。车辆修理类别分为大修、中修、小修和总成大修。大修是指分解全车、修理或更换全部总成,使车辆技术状况达到完好的修理;总成大修是指发动机、变速器、前桥、驱动桥、车架、车身、驾驶室七大总成的修理;车辆小修是指更换或修理个别零部件,使车辆恢复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
5.车辆事故处理。车辆在运行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或其他损失者,称为车辆事故。车辆因自然灾害及维修保养种造成的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或其他损失不属于车辆事故。发生车辆事故,按车管部门渠道逐级报告,一般责任事故不得超过24小时,重大死亡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待相关部门裁决后进一步报告责任与经济损坏等情况。
二、高校车辆管理的主要职能
高校车辆管理的目标就是车辆管理主体所必须要实现的管理职能,而管理的客体则是车辆管理效果的主要承载者。因此,分析高校车辆管理的职能是理清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车辆管理一般按照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按照谁用车,谁管理的原则。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校领导专用车由校直接管理,学生、教师的车辆则由后勤部门管理,设有行政办公室,主要职能是:
1.管理计划。计划职能就是贯彻落实车辆装备管理的法制制度和上级指示,制定各种方案、政策、目标和具体步骤,简单地说,就是制定车辆管理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它是一切车辆管理活动的前提,有效的计划不仅为组织指明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统一了组织的思想,它是名副其实的管理第一职能。
2.运行控制。高校车辆管理的运行控制职能是与车辆保障计划职能紧密相关的,它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分析并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确保实现车辆保障目标。高等院校车辆管理人员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常常使管理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为了保证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就需要进行运行控制。
3.组织管理。组织管理职能就是指为实施车辆保障计划而建立的一种组织管理结构以及为实现计划而进行的组织过程。高校车辆保障计划与目标的实现需要由人来完成,完成计划的人要组成一个整体并有效运转,就必须根据工作要求设计工作岗位,通过授权与分工,把恰当的人安排到恰当的岗位,用制度规定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这是实现车辆保障计划、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对驾驶员的激励和领导也涉及车辆的组织管理问题,研究驾驶员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高校内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政令和信息畅通。高校车辆管理贯穿于管理领域中的教学、政治、后勤等的各个方面,而作为管理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一切人员、装备和经费,一切组织、项目和活动都有一个科学管理的问题。因此,根据高校车辆管理的对象与现状研究,通过分析高校车辆管理的问题框架中的不同领域实体及其内在关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长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高等院校车辆服务质量评价
(一)高等院校车辆服务质量的内涵
1.后勤集团车辆服务质量的设计。后勤服务的设计质量是指后勤集团向师生提供什么服务和如何提供这些服务。它包括设计后勤集团的经营方向、服务范围、服务程序、服务时间、服务价格及各种规章制度等。
2.后勤集团车辆服务的技术质量。服务的技术质量包括后勤集团车辆部门的环境、建筑、设备、管理能力、技术知识、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应达到的标准等。要提高后勤车辆服务质量,就应努力提高后勤服务的技术质量。
3.服务人员的行为质量。服务的行为质量也称为操作质量。它包括服务人员的态度、仪表、衣着、语言、行为以及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等。服务人员的行为质量直接影响师生评价后勤工作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后勤集团对车辆服务质量,从提供服务一方看,是要求有较高的设计、技术、行为质量,使师生能够形成较好的感觉质量;从需求者的一方看,服务质量是使师生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即师生出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等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高等院校车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为实现评价目的,进行评价研究工作的工具,通过它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时,它又是评价判断的依据,依据它做出价值性的判断。评价指标是由一系列反映单位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按系统论方法构建而成的,评价指标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既是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其外在表现。高等院校车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站台服务(候车点服务),客票发售和预订服务,信息查询服务等。
1.站台服务(候车点服务)。由于高校车辆主要是以教师和学生服务为主,在中国各高校的服务中,由于车辆受到客运的限制,各高校的站台服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甚至没有配备。近十几年来,一些新建的高校校区配备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客运向导服务。供外来访问者作向导,在有些高校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醒目的标志等来指出车站各种服务设施的方向和位置,引导师生方便地使用车站的各种服务设施以及按规定的路径便捷地乘车和换车。
2.客票发售和预订服务。由于是为高校的师生们服务,所以师生们乘坐的车辆都是自动投票服务。中国各高校的车辆服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加快这一领域的工作。中国各高校车辆的服务是全国客运服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建立预订服务,这样方便师生们出外旅游、出团访问的预订车辆服务。
供电企业的车辆高效率配置管理是供电企业顺利进行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尤其是确保了基建、维修、特种作业等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输电线路的无限畅通,给人们用电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利用供电企业车辆还能进行相关的一线急修、输配电、监察等班组工作,为电力的恢复运行提供了条件。但是目前的供电企业由于车辆众多,车辆类型复杂,管理混乱,给电力的运行和修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二、供电企业车辆管理的特点
由于供电企业业务活动比较广,日常业务量比较大,供电企业的车辆比较多,因此不可否认,供电企业对车辆的使用特点是工作量大、工作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是指供电企业的供电系统结构复杂,在工作检查、修理时,兼顾的内容比较多,如基建、维修、特种等作业,还有一线急修、输配电、监察等班组工作,都需要供电企业的车辆进行支持,而工作覆盖面比较广是指供电的业务活动范围比较广,供电企业的线路铺设覆盖面积比较大,需要大量的车辆远距离提供资源支持,以保证供电工作的正常进行。
但是基于供电企业的现状及特点,供电企业的车辆必须统筹全面管理,保证各个事故的类型都有各类专业车辆提供支持。但是供电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下,基于成本的考虑,车辆不可能越多越好,而要有意识地降低企业的车辆管理成本。同时,供电企业的车辆过多的话,其维护成本也会上升,鉴于此,供电企业的车辆保证满足使用即可,不用越多越好。另外,供电企业的电力维修工作大多属于突发状况,应当配备相应的应急车辆,保证电力维修的正常进行。如此庞大复杂的车辆管理工作,需要供电企业对电力车辆进行相应的高效管理,以满足供电企业的车辆需求。
三、供电企业车辆高效管理措施
(一)健全车辆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和用电时出现的不同状况,电力企业需要结合以往的供电企业车辆管理制度,根据实际出现的新情况,达到新的目标。在健全供电车辆使用管理制度,规范电力企业用车行为的同时,对车辆涉及的车辆管理、使用、维修保养、安全、考核等多个方面,都要详细规划在车辆使用制度内,为规范相关的用车行为提供依据,并对用车的监督和责任进行落实,保证车辆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具体制度的制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车辆制度的制定要合理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供电企业的车辆管理,应当根据供电企业的车辆实际操作流程为依据,在制度的制定原则上,应当以供电企业有效使用车辆为原则,明确车辆的安全停放地点、明确调度制度、用车审批单制度。其次,对于供电企业的驾驶员也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严格审核驾驶员的驾驶资格,详细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并对车辆维护和违规方面做出相应规定,从而达到严格规范驾驶员安全行车的目的。同时,可以建立车辆和驾驶员档案库、安全检查登记表、汽车维修动态表,明确保养检修制度、安全保管制度,确保车辆的安全和技术状况。最后,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于供电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相关的奖惩制度进行有效的约束规范,从而有效地落实供电企业的各项制度。
(二)加强车辆使用培训、提高车辆安全使用意识
对于供电企业的车辆管理问题,一方面要靠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另一方面,需要对供电车辆使用员工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其合理用车的意识,提高安全用车的能力。同时,切实加强和改进车辆管理工作,加大专项检查和整治力度。供电企业可以结合相关院校和相关安全事件进行实时教育,扩展教育培训的多样化。例如,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对于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对表现良好者给与必要的奖励,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制作学习简报、开展隐患治理专项活动、各班组开展班前会和安全例会、开展安全月专项活动等措施,完善整个车辆使用培训教育制度。
(三)集中管理,统一调度
在供电企业的车辆使用管理工作中,要提高供电企业对车辆的高效管理,坚持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从而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在供电企业车身安装相应的导航、定位、无线通信设备,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的车辆的调度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具体管理方法如下,首先,可以通过对供电车辆实施“统一调度”,实现车辆管理的高效率操作,完成对车辆的高效率配置,提高车辆完成任务的效果,实现实时调度和合理安排车辆。同时,供电企业的调度员可以根据电力事故的紧急程度,分清各个工作的轻重缓急,从而实现车辆的高效率配置。另外,对于电力企业专车私用的情况,也可以根据定位信息进行监控,减少专车私用的现象。其次,对于供电企业的车辆安装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很快定位到事故发生地,并与后台保持无线联系,随时将信息传送到控制台,如有特殊情况,可以立即请求支援,从而提高了车辆管理的效率。最后,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提高车辆运维效率,利用车辆信息的实时统计和系统报表功能,可统计车辆行驶里程,有利于车辆维护管理和车辆运维效率的提高。
一、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的内涵
教育部于 2006 年1月 28 日印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据统计,高校后勤支出约占各高校财政总支出的12―19%,而能源方面如水、电、气总支出则占到后勤费用的绝大比例,能源消耗总量不断被刷新,加上物价上涨、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建设节约型后勤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就是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高校后勤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构建后勤节约文化,参与培养包括具有节约品行在内的高素质的合格的专门人才。
二、充分认识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的必要性
(一)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思想,高校作为在科学、文明方面负有引领社会责任的单位,必须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做出表率。高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起节能减排的确观念,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思想落实到建设当中,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不断地探索出节能减排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学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此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后勤管理与服务之中。为此,车辆中心针对工作实际提出了 “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节能降耗”为宗旨的工作目标。
(二)高校后勤建设节能减排型的内涵及制度保证。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后勤是指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后勤保障以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节约文化,培育节约意识。节约意识是人们关于节约的认识、观念、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高校后勤工作是很实在的工作,厉行节约渗透到高校后勤的每项工作中,其中包括做好校园建设规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技术措施,搞好资源共享。
(三)高校后勤在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工作中示范作用。高校后勤是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保障系统,学校日常运行的大部分支出在后勤系统,后勤系统的节约直接关系学校的经济效益。学校的资源消耗及管理基本在后勤,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措施的落实在后勤。后勤服务涉及每位师生员工,学校后勤员工的节约意识、日常服务中的节约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学校后勤管理系统确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制订科学、严格的节约原则是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我校后勤管理处在车辆管理中节能减排的实践探索
研究如何降低车辆维修保养费用、车辆油耗问题,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笔者参与大学后勤车辆管理工作近十年,现联系本校后勤在实际车辆管理中是如何实施节能减排实践的。
(一)建立百公里耗油每月通报制度,强化节能检查管理,促进节能降耗增效。制定各类车辆百公里标准耗油指标,每月根据派车单、公里数、油料消耗、维修材料等费用做好详细记录并进行差费核算。定期统计公布,比较检查分析原因,积极引导 员工节约每一滴油的意识,切实将“节能降耗”活动落到实处,充分调动了员工车辆运行速度节油最大化和运行速度安全化。大部分员工均能通过节油降耗获得一定的奖励,驾驶人员在工作中增强了热爱集体、爱护车辆、勤俭持家的思想,努力争当“节能降耗”标兵。
(二)制定车辆维修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车辆的大、中、小修的计划性和规范性,保证车辆修理的质量和费用的可控性,在车辆维修(指正常维修,突发事件修车除外)应事先认真填写维修申请单,经中心安全检查生产小组检查,提出维修方案,由主任批准,方可到指定的维修单位修车,如擅自修车、擅自选择修车单位,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个人自负,通过管理办法规范和实施,使维修成本降低了10%。
(三)实行单车核算办法,建立单车核算制度。我校机关车辆所需材料采取集体询价、统一采购、集中保管,杜绝了材料的流失和降低了经费开支。加强成本管理,厉行勤俭节约,一车一本帐,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建立季度经营情况分析通报会。通过分析比较,使每一位员工都参与成本管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
(四)建立车辆加油卡管理规定。设立一车一卡制度,驾驶员用加油卡在规定的加油站加油,在市内不允许用现金加油。执行任务在500公里以内往返的也不允许在外用卡或用现金加油,如有特殊情况,电话汇报主任后进行解决。
(五)积极稳妥推进车辆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车辆管理上改“分散”为“集中”,实行车辆集中入库管理,实行派车单出入库制度,杜绝和控制了私驾公车、公车私用、公车满校园跑的现象,确保公私严明,领导不用车,无出车任务时,驾驶员们均骑起电瓶车、自行车在二校区之间办理业务,节约了能耗,赢得了领导师生们的好评。
(六)规范公务用车使用及运费结算规定。学校各机关、学院凡是公务出差用车,均有车辆管理中心进行派车,开具派车单,任务执行完成。有用车人在派车单上签字确认,运费在学校内部进行资金结算。这一规定的实施,基本上杜绝了私车公用,使国家的资产(车辆)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资产(车辆)的闲置,降低了运行成本,学校的资金在学校内部进行结算周转,提高了学校内部资金的利用率,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通过以上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等办法和措施的实施,我校机关车辆在维修总成本上节约了10%的费用;通过百公里油耗和用车公里数的限定,节约了油耗的消耗量,为中心和个人带来了经济效益;通过量化考核、节能降耗等指标为考核分配依据, 打破了正式员工与聘用员工的分配框架,建立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办法, 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高等教育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越来越突出的情形下,一味的靠争取更多的资源已不太现实!只有依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型后勤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后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厉行节约,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道德行为,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后勤员工队伍更新思想,摈弃一些陈腐、模糊的错误观念,建立起新的资源观念、效益观念和责任观念,把高校后勤建设成为“学习型后勤、创新型后勤、改革型后勤、廉洁型后勤”。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引入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做到了“通过工作学会学习,通过学习体验工作”。然而由于理解的偏差或者执行的侧重点不同,基于工作过程这一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师有必要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包括六个环节,即明确任务、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控制、评价反馈。学生通过明确工作任务而设法获得完成任务的信息,并作出完成任务的计划,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行动实施,以及严格控制行动的准确性,最后对成果进行评价并修正。在企业的工作活动中,各岗位的工作内容都不尽相同,但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却是基本相同的。职业教育必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服务,做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零接轨”,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工作,这其中包涵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六步法满足了工学结合的要求,真正实现“通过工作学会学习,通过学习体验工作” [1]。
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再看一项调查:分布于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个行业大类的6649位用人单位管理者,回答“用人单位在录用一线从业者时最看重的素养”时,在对责任心、进取心、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等项选择时,有61.74%的管理者把责任心放在首位。显然,职业教育如果把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是不够的,职业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在今后职业活动中需要能力,期中包括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新能力等等[2]。
三、目前汽车商务实训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办学。很多中职学校面临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困境,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生存危机。学校之间差异很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很差,设施设备陈旧,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2.课程建设 。相当多的学校课程体系仍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理论+实训为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仍未得到广泛运用。 许多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以及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教学脱离实际,在培养目标上出现了偏差。
3.师资队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的总师生比为1:35,尚未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的比例占65%以上,高学历和高级职业资格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是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在校企结合方面,多数企业没有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和运行管理,在学校教学设备和经费支持方面力度不够。职业学校缺乏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的渠道,甚至缺乏实际的意愿,仍然是被动地适应企业的需要。
5.与此同时,以上各职业院校的汽车商务课程常有的问题中,我校的问题出现具体如下:
首先是教学资源紧张。汽车商务课程如《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服务接待》中的核心教学内容绕车介绍、环车检查需要借助整车进行,考虑到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和教学分组的情况,一般是10至20名学生共同使用一辆汽车,实训环节学生争抢教学用车,教学资源显得相对紧张。
其次是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明确,造成学生练习的压力不够、动力不足,练习的数量大打折扣。如“任务:张先生开车到店内做保养,此时你如何接待张先生并对他的爱车做环车检查?要求:1人做服务顾问、1人做顾客。”这是典型的情景式任务,它能将学生引入一个比较真实的工作场景当中,但是,这样的任务布置没有明确是否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扮演一次服务顾问,忽略了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一个小组的学生有些得到训练,有些只能或只想观摩,没有压力进行练习。
再次,评价反馈环节侧重对技能的流程与标准的点评,如流程是否完整、有无漏项、各操作步骤是否符合标准,忽略了对学习的过程的点评,如学习方法、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四、怎样通过加强任务目标管理提高汽车商务实训课教学质量
1. 布置的任务必须具体、明确。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落实到“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事情”,如“张先生开车到店内做保养,此时你如何接待张先生并对他的爱车做环车检查?要求:组内每个人都要扮演一次服务顾问;时间40分钟。”或“任务:小组内每人扮演一次服务顾问,对张先生的爱车做环车检查,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这样,教师在任务的布置当中透露了明显的信息:此次课每位学生都需要至少练习一次,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才能积极投入到练习中,还能预想完成任务的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教学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时间的把控等。
2.教师对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情况进行监控,此时,教师可以借助组长来完成,要求组长对组员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本组一共完成了几名同学,表现好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有哪些方面。这样,教师可以通过组长的总结细致地了解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另外,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还可以对如何合理安排车辆与人员的分配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3.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前面提到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该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除了进行专业方面的评价,还要对他们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如某次课上,组长总结时提出在规定时间内让每一名组员都能按要求练习一次是不可能完成的。针对这一疑问,在教师评价中,我对学生的组内管理进行对比评价,并对如何管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目标分解、组内设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最后再进行情况汇总。结果,在以后的课程中,学生每次都能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学生也发现经过一次次的练习,自己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做出及时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认识自己,从而带来更大的突破。
五、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发展的推进策略与建议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
加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系统建设,积极开发工作课程导向课程,在教学中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体。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理念开发课程,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以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和职称学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制定专门政策,对符合岗位要求,经实践锻炼的新教师、访问工程师评定工程师或其他相应职称。同时鼓励企业单位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技术人员在接受师范教育后,到职业学校任教。
总之汽车商务及汽车商务专业都在不断的发展中,汽车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探索中。汽车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养体系。中职学校应从汽车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对汽车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突破汽车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汽车商务应用、学习、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学校是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后勤车辆的安排上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车辆配置。安排车辆的运营量是学校车队不同于其他车队的一个特点,而且通常在进行车辆购置时不好统一车辆的种类与型号,并在运行的过程当中还有车辆耗油量不一、地点不固定的特点。不论哪种类型的高校,在校园内部都会设有专属于学校内部的车队,为学校的教职工提供交通上的便利。车队管理属于高校内部的交通运输,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对校园内部的交通运输都有不同程度的需要,车队管理质量的高低将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之一。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的教育机构,当然也离不开对交通工具的使用,所以在学校内部产生了一种新的管理――车队管理。许多高校都将车队的管理划分到后勤部门,作为一项后勤工作来开展,目前高校车队管理的体制还不成熟,在后勤车队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高校后勤部门要做好车队管理,这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对高校车队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做出分析,希望能够对高校车队的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一、高校后勤车队管理存在的问题
1.车队资金来源多元化,脱节现象严重
就目前高校车队的车辆的数量来说,一般的高校车队都有二十辆左右的汽车;条件较差一点的高校可能数目会少一些,车辆在十多辆左右;而条件较好的高校,车辆就会比一般的高校要多一些,车辆在三、四十辆左右。高校在购置这些车辆的时候,所需的费用不是完全来自行政经费,之后对车辆进行维修、更新、维持运转时,所花费的费用也不是由行政经费统一承担,存在分散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部门对车辆都有要求,使得车辆分散、不集中,在资金的来源上主要有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行政经费、外事及其他事业经费、部门自筹经费等,所以用于车辆配置的费用是不统一的。这样就造成了高校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与投资计划以及消耗支出这三者之间的严重脱节,相互之间不能进行紧密的配合,不利于高校后勤车队管理工作的展开。
2.管理不当,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
由于高校后勤车队没有对人员进行优化,使得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高校车队的优化产生不良的影响。现在许多高校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高校领导对后勤车队管理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车队管理不严格,没有相关的用车规定,使得学校人员在使用学校公务用车时,太过随意,不讲求实用效率,增加了学校公务车的使用成本,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高校车队秩序的规范。
同时,高校车队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模式落后,其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模式需要创新。高校后勤车队的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没有将车队管理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市场观念弱,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管理模式单一,导致车队管理的效果差。而且也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引导车队管理,比如在人员的配置上,管理技术的培训上等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部分高校车队后勤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较为系统的管理办法,也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更新自己的管理方法,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二、提高后勤车队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后勤车队管理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措施。
1.加大日常检查力度,进行安全排查
后勤车队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营车队之前首先要对车队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以确保使用人员的安全。后勤车队要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将检查落在实处,避免流于形式,并且还要增加检查次数,对有问题的车辆应该在解决问题后再运行。同时还要让后勤车队的管理人员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还要增强他们认真负责的意识,杜绝马虎大意,要将乘车人员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若是高校条件允许,还可以对后勤车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讲座,从多个方面培养后勤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从理论上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重视,从而使得他们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省,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改进做得不好的地方,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管理,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俱进,确保后勤车队管理的质量。
2.明确车队管理规定,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后勤车队改革与其他改革一样,由于利益与权力之间的分配和调整的关系,将会遭遇各种阻碍,延缓改革的进程,所以高校车队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高校车队的管理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为人们提供遵守的法则。
首先,文中已提及要进行企业化的管理,并且作出了单车核算承包的设想,所以要完善管理制度,要与承包人签订协议书,使双方明确有关规定,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其次,实行单车核算虽然使驾驶员有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驾驶员可以擅离岗位,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要对驾驶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增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认真坚守岗位,当学校工作人员有需要时能随时为他们服务,保证学校事务的有效开展。最后,在实行单车核算之后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置意见箱,便于公务车的使用人员提意见或者建议,或是对驾驶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同时制定奖惩制度,有赏有罚,这样可以保证驾驶员的服务质量。
3.加强对车辆的管理
高校车队的车辆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它并不为个人所有,所以只有学校对车辆拥有支配权,个人不具备随意支配车辆的权利。后勤车队根据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调配,而个人要遵循车队的安排,承包者也不能随意用车,要听从车队的安排管理。加强车队的财物管理也有利于加强车辆管理,将所有的收入做成账单,让人能够对收入情况一目了然。加强车队的管理还应加强对驾驶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并对驾驶员开展学习工作,让驾驶员能够树立为教学科研、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做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同时还要将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出卖学校的利益,也要做到二者的平衡发展。
4.做好日常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包括车辆安全培训和驾驶技术安全培训。车辆安全培训主要是车辆基本构造,车辆四季保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路面车的安全驾驶,车辆常见故障排查以及故障排除,行驶途中路遇突况的应急处理等。驾驶员安全培训包括不断学习新交规、交通法、交通标志标示。汽车驾驶日常操作规范,检查个人驾驶陋习,拒绝存在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高校的后勤车队管理对于学校事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方便。目前由于重视不够,高校的后勤车队管理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高校后勤车队的完善。随着高校的发展,在车队管理方面的意识也会提高,这样高校后勤车队所存在的问题也会得到及时的解决。高校后勤车队的管理应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与时俱进,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车队管理的水平,从而能够为高校开展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落实校车监管责任,提高认识。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近年以来,校车是中小学和幼儿园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交通工具。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工作成效明显,广大学生的上下学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在车辆营运资质、安全状况及校车标识、校车驾驶人和跟车护送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漏洞,成为威胁乘车中小学生及幼儿的安全隐患。为认真吸取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11?26校车特大交通事故教训,具有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的教育、公安、交通、安监、质监等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进一步切实加强校车的交通安全监管。
二、明确校车责任主体,管控源头。
中小学、幼儿园及社会租赁车方是非专用校车管理及安全责任主体,各中小学、幼儿园是自备校车的管理及安全责任主体。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和非专用校车方主要负责人为校车安全第一责任人。
一)对各幼儿园购买的小学生专用校车,严格校车准入。学校自备校车必须按照规定办理非专用校车标牌(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除外)新购自备校车必须购买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专用校车(国家未出台幼儿园专用校车标准前。车辆管理所应按相关政策予以上户)租用社会车辆时,必须租用有营运资质且符合校车标准的客车,并办理非专用校车标牌。严禁租用未办理非专用校车标牌的车辆运送学生。校车必须每天例检一次,每月保养一次,每季度二级维护一次,并建立检查、维护台账。
二)需喷涂统一外观标识或核发非专用校车标牌。车辆性质发生变化,严格校车标识。各中小学、幼儿园购置或租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作为校车时。不再作为校车使用时,需如实填写《校车登记/撤销申请表》经所在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校车变更登记手续,重新申领机动车行驶证,同时消除校车外观标识或上缴校车标牌。
三)持有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3年内未发生负同等责任以上重大交通事故,严格校车驾驶。驾驶校车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年龄在55周岁以下。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无累计记满12分,未受过刑事治安处罚,具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同车型的从业资格证,1年内未出现超载20%和超速50%违法行为及酒驾行为;并且参加了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交通安全培训。
四)建立接送车辆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严格跟车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加强跟车护送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培训。设立接送车考勤表,清点学生上下车人数,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每天值班校(园)长必须对校车每趟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每趟跟车护送老师应提醒校车驾驶人不超速、不超员,对经多次提醒不改的应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建立每日日志。有关部门应根据举报,对校车驾驶人违法驾驶行为进行查处。
五)加强校园内车辆行驶管理。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实行人行道、车行道分离,严格校园管理。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严格控制进入校园的车辆。划定车辆停放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限制行驶速度,进入学校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车辆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学生上课和晚自习期间,所有车辆不得进入教学区(除救援、消防等应急车辆外)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三、确保校车运行安全,落实管理。
一)建立电子台账,严格档案管理。严格校车及驾驶人户籍化管理。全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学校和幼儿园的校车及驾驶人进行登记造册。实行户籍化管理。
二)应在初审校车和驾驶人资质的基础上填写《申领校车标牌审核表》经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送当地交巡警支(大)队。交巡警支(大)队对校车和驾驶人证件进行查验,严格校车查验。学校自备校车(含专用校车)租用客运企业客车申领校车标牌。并核对车辆登记信息、审验信息和驾驶人交通违法、事故情况等,严格做到与校方、校车、校车驾驶人三见面。申领校车标牌审核表》和其他相关手续应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交巡警支(大)队各存档一份。交巡警支(大)队在完成上述相关审核查验的基础上,填写《校车登记表》一式三份,报送车属地车管分所,领取校车标牌。车属地车管分所要严格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校车标识》GB24315―和《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24407―等规定,对校车进行认真查验,严格核定校车车载人数,机动车登记系统中及时录入校车类型、乘员数、学校名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名称等信息,机动车行驶证》副页上签注校车类型和乘员数,并核发校车标牌。校车车身应当喷涂校车载人数。2011年12月31日前,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交巡警部门,按照以上程序对本行政区域内校车进行一次逐车清理排查,督促其到车属地车管分所重新申领校车标牌。
三)一律按上限从严从重处理,严格违章处罚。各区县(自治县)公安交巡警支(大)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严查校车的超速、超员、驾驶资质不合格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及时通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严肃处理。处理情况应反馈公安、交通部门,并公开曝光。
四、提高校车管理实效,建立机制。
一)民办学校(幼儿园)取消办学资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制。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交巡警支(大)队、校保支(大)队要督促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完善校车使用、保养、校车驾驶人日常管理制度。校保支(大)队要严格落实“五不出校制度”车况不良、超员、驾驶人资质不合、校车证件不齐、跟车护送老师未到位绝不出校)凡校车发生超速、超员、驾驶资质不合格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被有关部门查获属实的公办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就地撤职。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是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引导信息产业革新的新一轮潮流,促进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应用。而智慧校园是基于智慧地球理念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来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的各项资源进行交互的方式,将各种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科研成果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的教学、管理、生活与学校资源和系统进行整合。
一、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物与物之间相连的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有所不同的是,它通过感应器将各种物体进行普遍连接,最终形成物联网[1]。互联网联网是通过电脑将人与人之间进行相连,物联网则是物体之间的相连。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物联网的核心依旧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其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发展到任意的物体和物体之间,从而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感应装置与技术对需要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物体按照约定与互联网进行连接,进行信息的交换,最终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跟踪以及监管的网络。
(二)物联网的特征
相较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有着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2]: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技术,主要利用各种信息装置和技术将物体和互联网相连,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可以进行识别和通信,在物联网中有着不同类型的信息传感设置,这些信息传感器都是信息元,不同类型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不同,同时具有实时性;其本事具备智能化处理的能力。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措施
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需要综合利用各式各样的物联网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设备、建筑等进行定位、感知以及控制[3]。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各种识别设备的感知对象进行分析,得出完善的感知对象数据,从而通过完善的网络体系实现这些信息的上传通过。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和汇总,在经过指挥系统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各级管理部门的高效实时化,感知具体的对象的详细信息,为学校管理层提供正确的决策和依据。
(一)实现人和设备的自动化管理
为学校各类人员配置完善的校园一卡通,通过系统完善的感应电和门禁系统,实现对学生、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的全方位、全自动、全覆盖的实时感应和定位工作。学生可以通过一卡通打卡系统实现课堂的现实电子考勤,当学生走进教师之后,能够通过系统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并可以实现对教案、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实时应用。
(二)构建出智慧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程无法实时反映出场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构建出完善的感知课堂系统,实现课堂向真实化、完善化场景发展,保证书本知识和现实知识的融合,保证理论知识贴合现实生活,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效率,全面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同时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物理环境实现物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计划的异地进行,同时系统通过智能化程序,实现对信息的处理、采集、保存和分析效果。在学习记录的过程中,通过将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科学、安全、高效的共享信息平台。
(三)构建出完善的车辆管理系统
随着现代化学校身份的多样化,学校的对外交流合作机会也呈现出逐步提高的特点,进出学校的车辆日益增大,而由于学校的停车位置相对较少,能够容纳的车辆有限,因此很容易因为管理不当导致停车难的问题。构建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能够对学校的进出车辆,例如校车、教职工车辆安装统一的电子管理设备,作为学校车辆出入的通行标准,实现对出入车辆的自动识别和停车通行管理。对于社会外来车辆,可以构建出车辆查询系统,根据学校的剩余车位发放临时停车卡,在进过系统识别之后方可放入校内。在车辆进入学校之前,需要对信息进行再次识别和比对,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校或者离校。通过车辆管理系统能够为相关车辆停引导工作,对学校内部的出入车辆进行综合性调度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提升停车位利用效率的目标。
(四)构建出完善的智能安保系统
校园内部的安全对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存在息息相关的关系。通过构建物完善的物联网系统,构建出具有实时性、高效性、可靠性及开放性的校园安保系统。学校可以在重点区域安装摄像头和感应器,对学校的出入人员进行有效地身份识别,同时对于初入重要区域的人员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对于学校的财务部门、考试中心等重点区域可以安装先进的智能传感系统,实现24小时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可疑行为,可以及时作出预警,以便值班人员及时进行问题处理。
三、结语
建立在物联网技术之上的智能校园的建设工作,能够实现校园的智能化、可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理念,为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通过构建完善的智慧教学系统,推动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使学校能够更好的和社会、自然、学习对象的融合,使理论能够紧密联系实践,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现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保承军,岳桂杰.云计算和物联网在智慧校园系统构建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3:62-64.
前段时间,各地接连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引发公众对学生安全的担忧。校车承载的是花朵般的孩子,校车安全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未来。那么我国关于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是怎样的?谁应该为校车安全负责?校车资金谁来承担?校车安全谁来监管?乘车安全又怎样保障?又如何解决校车安全的顽疾呢?本文将就此些疑问一一展开讨论,以期望为我国的校车安全管理的发展献出绵薄之力。同时期待《校车安全条例(草案)》早日出台,使我国的校车安全管理早日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一、 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
校车在我国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校车在我国应运而生。其实在校车发展的最初几年,为了保障校车安全,防止和减少校车事故的对广大学生和家庭所造成的伤害,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校车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山东省公安厅、教育厅、安监局联合了《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法》,全国其他各省市也在一些立法、地方规章、专门的规范性文件中对校车安全问题做了规范。这一系列举措在现实的校车安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在校车安全管理上的严峻形势。同时也为我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道路奠定了基础。[1]
但是,校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及校车安全事故在全国各地仍时有发生。如2010年,湖南衡南“十二・二七”校车坠河事件,一辆载满20名小学生的三轮车坠入河中,造成14人死亡,多人受伤;2011年8月、9月,海南三亚、海口分别有一幼儿园在学生下车后未清点人数就关闭车门,各至一名幼儿遗留车内窒息死亡;2011年11月,甘肃正宁一幼儿园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在大雾天气下逆向超速行驶,与迎面一辆重型自卸货车发成正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伤;一时间,黑校车、血色校车、山寨校车以及关于校车的安全管理成为了舆论焦点,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的状况令人担忧。
二、我国校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校车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实践中我国校车管理所暴露出的弊病,我国当前校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校车安全意识薄弱。
虽然各级政府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规范校车安全的管理规章,各级学校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安全漏洞仍然存在。政府、学校、家长的校车安全意识仍然薄弱。
(二)中小学幼儿园分布不合理和教育资源短缺。
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盲目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导致学生距离学校很远被迫选择乘坐校车往返学校。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校车数量严重短缺且大部分校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农村等教育资源缺乏的偏远地区情况更加严峻。[2]
(三)校车性质不明确,经费供给不足。
许多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导致专业校车被非正规车辆代替。谁应该为校车服务买单?首先必须明确校车的性质。校车服务牵涉到众多学生和家庭,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同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在消费时所具有竞争性,校车服务应该属于准公共物品,很显然政府必须担负起责任,为校车提供资金支持。[3]
(四)缺乏合理高效的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在校车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保障乘车安全的责任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校车安全管理涉及诸多管理部门,政府、教育、公安、财政、质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等。
(五)缺乏针对校车日常管理的详细制度。
许多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多粗糙简单甚至没有规定。有的校车服务提供者和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关于校车驾驶人员和随车照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甚至没有配备合格的驾驶员和随车照顾人员,同时校车驾驶人员对超载、超速甚至逆向行驶习以为常,随车照管人员责任心不足粗心大意。
三、 完善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建议
结合《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的讨论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校车安全管理:
(一) 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必须提高校车安全的意识。
校车安全关系着广大幼儿和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着众多家庭的幸福生活,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必须提高校车安全意识,拒绝不合格校车、黑校车上路,把校车安全做为重大问题高度重视。同时必须在全社会优化校车行车环境,树立校车优先的行车观念。
(二) 合理布局中小学幼儿园,加大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政府部门把校车服务纳入财政预算体系。
政府在学校布局调整时必须充分考虑走读学生的乘车需要。在国际上,解决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的问题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发展校车,二是寄宿制。[4]政府部门应该把校车纳入农村布局调整的整体框架,实事求是、统筹考虑,合理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尽可能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寄宿学校。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校车服务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政府需加大对校车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需承担校车购买服务的责任。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发展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5]
(三) 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校车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校车安全管理过程中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必须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责任。政府负总责,统一领导、统一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产品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同时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四) 细化校车安全日常管理的内容。
首先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要肩负起保障校车安全的责任。校车是流动的校舍,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单位是保证校车安全的主体,因此学校和校车服务单位应当对校车的安全负责。[6]其次,要明确校车驾驶人员及随车照顾人员的职责。包括驾驶人员及照顾人员的资格准入、工作细则、心理素质、责任心等方面的要求。最后,优化校车运行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相关法律必须明确规定“校车特权”,如优先通行权、专用车道权、校车停车上下学生时后方车辆等待、禁止超越等权利。
结语
本文认为,完善我国校车安全管理,需要:
(1) 全社会都要树立校车安全大于天的观念,学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更要把校车安全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校车的性质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政府必须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校车供给的合理充足。同时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幼儿园,倡导就近入学,优先发展公交事业。
(2) 完善校车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形成政府主导,教育、公安、交通、安监等多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工作体制和机制。面对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损害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严肃处理绝不手软,唯有此,才能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3) 完备校车日常管理的内容,使校车管理逐渐系统化。学校、校车服务提供单位、驾驶人员、随车照顾人员的责任都应当清晰。校车运行环境也应当优化。
[参考文献]
[1]丁芝华.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完善对策[j].中国安全公共政策(学术版),2010年,(4 ).
[2]张宪民.市政府五项措施治理校车安全[N].重庆商报,2011年11月22日(3).
[3]廖清林.论校车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职责[N].海南日报,2012年2月17日(6).
[4]张春铭.确保校车安全政府应履责[N].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0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