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4: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2 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箫、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4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1 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2 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4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我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听过几节公开课,发现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这让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上的我时常感到困惑,是否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吗?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吗?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上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学科综合化体现了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学习领域的扩展,是素质教育理念在实施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通过课程与教学的变革来打破传统的课程缺乏内在联系、课程内容脱离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少年儿童知识学习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提供了指导方向与目标。
二、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音乐学科本身内在品性的体现。
三、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音乐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诉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实践中倡导音乐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其它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音乐与其它非艺术学科的综合,以期实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然而,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标准》的要求,如何实现学科的综合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国内目前区域之间初中音乐教材版本不一,又给初中音乐学科的综合化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加强综合化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音乐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教学一直不受学校教学的重视,课程资源匮乏是其长期面临的一大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音乐学科的健康发展。探索和开发初中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促进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使潜在的音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是学校和教师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根据这些问题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教师、学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
目前,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音乐教材是国家根据课程标准组织教育专家进行整理、筛选编写而成的,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是,初中音乐教学过于依赖国家规定的教材,教学的实施主体没有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这样就导致资源开发的主体单一化。每个地方都有特色和文化,而且不同地域的学生是有差异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因地制宜,将地域文化与社会、生活、家庭、学校、学生结合起来,开发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音乐课程资源利用率低是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中学对音乐学科忽视,音乐课不是被其他学科占用,就是老师敷衍了事。一些中学生反映,学校配备的音乐器材,比如,钢琴、电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老师上课只是简单地讲讲理论而已,这些音乐器材知识是用来应付检查的,根本没有利用起来。部分学校将这些音乐设施仅仅作为一种摆设,由于常年不用,年久失修,这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就这样浪费了。
3.忽视潜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多样的、丰富的,不仅局限于教材,它们与社会、生活、家庭、学校文化也息息相关,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音乐课程资源。比如,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歌曲、戏剧、乐器可以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课程。再者,多媒体也是辅助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音乐学科的学科地位。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开发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丰富音乐课堂,首先要转变音乐学科的教学观念。学校要认识到音乐陶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音乐学科的学科地位,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不乱占用音乐学科的课时,对于教学需要的音乐设备要配备齐全,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进行监督和考核。老师要认真对待音乐教学,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教学资源。学生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音乐学科,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2.科学管理,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配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因此,钢琴、古筝、吉他、二胡等重要的音乐器材是必备的。一方面,学校要科学管理,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增加用于音乐器材配备的财政资金,并严格监督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滥用资金和不配备相应的音乐器材的学校要根据规定合理治理。同时,对于学校的音乐设备和设施要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防止出现常年不修废弃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改善音乐学科的评价机制,从管理机制上提高老师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调动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些课程资源开发的奖励机制,对于积极进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和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音乐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发展。
3.促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多种途径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促使教师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是音乐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最了解学生差异性与需求的人,因此要促使教师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单一,主要以教材为主,但是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较少且没有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愿意学,老师的教学热情不高涨。要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就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从生活的细节中开发课程资源。同时,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老师合作,编写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4.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我们在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音乐方面,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有天赋,喜欢组织一些歌唱比赛,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合唱团,进行音乐的交流和创作。这些都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推动音乐课程的发展。
比如,学校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音乐氛围,精心选择一首符合自己校园风格的校歌,由音乐老师教给每一位同学,在重要的活动中让学生们集体合唱,课间利用广播、电台、多媒体为大家播放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而且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另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定期举办一些歌手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喜欢音乐创作的学生,学校聘请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创作。
三、结语
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音乐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丰富音乐课堂至关重要。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鼓励老师创作、鼓励学生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除此,还可以通过建设课外音乐活动小组,增强师资队伍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具体措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大舞台,2011,05:195-196.
[2]张大海.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27.
引言
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以此为指导,音乐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浓厚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最终达到素质教育之要求。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调动需要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实F学习主体角色的扮演。要实现这种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性体现的目的,音乐课堂上的师生高质量互动成为必需。另一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音乐具有较强抽象性,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互动才能进行音乐信息的交流,实现较好的音乐课堂教学,从而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智能和品质的培养。笔者结合在音乐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互动性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音乐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实际在音乐教学中,初中生大多不重视音乐教学,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去。互动性教学模式倡导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的进行交流互动,教学相长,不但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指导教师改进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互动形式,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想要让互动性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实用,还需要教师创新多种互动模式。老师范唱之后,领学生学唱的模式是最基本的互动模式。但是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过于单一化形式化,时间久了也会让学生们觉得课堂索然无味。创新互动模式为互动性教学增加多样性与趣味性,为整个的教学过程增添一抹亮色。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举办歌曲接龙小游戏,可以通过游戏让学过的曲目得以温习,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随机应变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大都喜欢流行音乐的元素,教师还可以在互动教学中,尝试多用一些流行曲目的赏析,又或者每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们以才艺表演的形式演唱喜欢的曲目。这样做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有助于老师对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与深入,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分组合作作为另一种互动的形式。老师可以在每个学期末组织一次创意音乐比赛,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尝试编写一段旋律或者一段歌曲,并让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指导不断去完善团队的作品。互动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新鲜感的保持,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有利于音乐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营造多元化音乐课堂
教学时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与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时,也要恰如其分的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只要学生们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自己就会积极地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积极配合老师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
如,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网络资源是近年来在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应用,在网络上有大量关于音乐教学的资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教师根据每节课要学习的音乐内容,到网络上搜寻合适与相应的音视频资料,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资料,来对课程做出整体的铺垫,进而巧妙引出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
四、利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电教手段,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学生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对相关作品理解更透彻。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宏伟气势,能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愤情怀,能与《牧童短笛》同乐等等。健康优美的音乐还会让学生逐渐养成好的审美意识,在审美过程中还能去伪存真,扬善弃恶,促进审美素质与艺术素质的形成。
五、进行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互动的积极性,进行生活化教学就要求教师采纳优秀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资料,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也会让学习体现出实用价值,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看法,然后不断的调整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逐渐的成熟起来,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也会进一步的加深。
互动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高质量、高效率课堂的保障。良好的互动使音乐教学达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良好的互动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去理解音乐,并欣赏音乐,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学习音乐知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那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思路是:
(一)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一)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中学校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是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友情演出等。像我我们文昌中学是一所规范化学校,在音乐教学设施的配置方面很好,学校还拥有音乐排练室、多媒体教室等,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广播站,并且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经常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对学生在起床、吃饭、午休、就寝的时间段,都精心设置了相应的音乐。这样使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学习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情趣、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的殿堂。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开发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富有特色。我们成立了校合唱团和器乐团,定期邀请专家来指导。
(三)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长资源主要指一些具有艺术专长或一定艺术素养的家长及他们的亲友及他们所拥有的有关艺术的书籍、音像资料、可利用的艺术器材等。在全校家长中征集了一名“客座音乐老师”,这一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学生在这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下,欣赏到了当地耳熟能详的民歌、豫剧、农村红白喜事中常用的音乐、民俗音乐……这样联合家长参与的音乐课程,不但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巩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音乐能力,也使音乐学习的层面更广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08-001
音乐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研究其开设的必要性及如何开设具有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选修课,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开设初中音乐选修课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要求。中小学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而从目前初中音乐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大多仍不分对象、不分内容,采取由教师统一授课的形式进行,学生自我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难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选择性较强的音乐选修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
二是顺应社会发展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时代要求。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创造能力是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当前音乐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音乐选修课,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课程。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选修课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动力,为不同发展类型、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广阔发展空间,可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可促进学生全面、有特长地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体系的内在要求。音乐学科必修课程重点是关注学生基本的学科素质,只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忽略了教学多样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选修课的开设则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创造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拓展了音乐知识的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陛发展提供了助力。选修课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知识发展的能力与特长,完善了初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使选修课的开展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开设初中音乐选修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尽管有极少部分学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了音乐选修课程,但大多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内容体系支撑,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效果不容乐观;而且大多数是以器乐、合唱、音乐鉴赏等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启发,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达不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最终目的,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开展初中音乐选修课,一要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理论指导实践,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在开展音乐选修课之前,必须通过大量的调研,收集相关理论材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及成果,系统地研究音乐选修课在培养初中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校、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确立初中音乐选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二要大力开展实践探索,寻求一套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初中音乐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体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实验班级开展一系列的音乐选修课,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详尽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明确音乐选修课中培养初中生创造能力实践过程中必修把握的关键问题,初步建立了初中音乐选修课的实践教学体系。三要重点提升教师素质,培养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课标明确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知识的创造者”、“平等首席”,这是对教师地位的全新诠释。教师是影响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在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现成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高低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水平的高低,都决定了选修课程实践的成功与否,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开展初中音乐选修课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需“可选”
初中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一般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甚至条件好的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技能。这为开展音乐选秀课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但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正因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选修课的选择上,指向性更强。因此,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索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是课程内容需丰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78
在初中阶段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习惯于向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课程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压抑,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不仅难以感受到音乐教学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和深厚情感,同时还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学习压力,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背景之下,如何转变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丰富音乐课程教学方法,采取更为有效的课程教学策略,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成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音乐课程教学之中,改变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认知和理解,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使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和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建立相关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音方滩闹中,单纯的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教材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
这种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局限在教材的狭小教学框架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一定的强制性和压迫感,而不能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练习,影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将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重点,全部放在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挖掘上,使学生忽视了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音乐元素和音乐曲目,影响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影响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视野。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积极的在音乐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元素,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音乐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历程之中,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品味。在向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以适当渗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曲目,例如学生熟悉的电影插曲、民族传统曲目等。使学生在一种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中,放松心情融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去,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学习的同时,对各种音乐类型和经典性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感悟。切实开阔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视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曲目的品味和鉴赏能力,突出音乐课程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将音乐课程的教学设定为对于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及对于音乐曲目的讲授上,认为只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曲目,便是完成了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了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关注音乐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知识性,而忽视了音乐课程所具有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使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和演唱的音乐曲目,仅仅停留在听和唱的学习上,而没有深入到音乐曲目之中,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智慧等,进行全面的赏析和挖掘。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以一种全面、科学的视角,对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加强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纵向挖掘和延伸。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曲目进行深入的感知和体会,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音乐曲目进行演唱和赏析,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音乐教师配备情况
被调查的307所高中音乐教师配备总数为629人,平均约为每校两名,按人均周课时量16节计算,基本能够满足中等规模学校音乐课的正常开设。
从学历达标情况看,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38%,其中音乐专业毕业占99.04%,确保了高中音乐课的专业性。但从了解到的教师专业结构来看,目前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钢琴和舞蹈三个领域,而能够担当选修模块中的戏剧表演、创作或其他乐器专业教学的比较少,导致目前高中学校普遍存在不缺教师缺专业的现象。
如何改变目前音乐教师专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使教师能一专多能,胜任不同模块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也要考虑本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调配教师。另一方面是改革师范教育,音乐师范院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学好声乐、钢琴这两个基础专业的同时鼓励学生选学其他专业,以满足高中音乐课程内容多样化的需求。第三方面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提倡教师或学生走班上课,甚至可以让区域之间的音乐教师实行跨校兼课,或者聘请社会上的音乐专业人士到校兼课,以弥补本校师资的不足,落实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音乐课程开设情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音乐课上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须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54课时)。
各校音乐开设总课时数及模块选择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能按规定开足54课时的学校占被调查的307所高中的20.52%,有61.88%的学校开设总课时为36课时。各校选学的模块主要集中在“音乐鉴赏”和“歌唱”这两个模块,另外几个模块开设的相对比较少。这表明,目前高中音乐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课时不足,选学模块单一,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是为了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而设定的。因此,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握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乐课程。在开齐开足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快推进选修模块的开发与开设。
浙江省于2012年9月开始实施《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加快选修课程建设,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根据该方案,我省普通高中课程的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为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可以基于目前的现状,积极探索高中音乐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高中音乐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我省广大音乐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如: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和价值(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1第1期《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重组策略探究》);对音乐教学模块进行整合教学(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2第6期《以鉴赏为基础的多模块整合教学》);开展高中音乐教学的分模块小班化教学,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组,由两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不同的模块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我省许多高中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专业特点,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等模块进行了拓展与二度开发,形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标”化,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当地的音乐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这些地方课程一方面能够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三、音乐教材配备与使用情况
调查的教师中完全按教材上课的占10%左右,基本按教材上课的约占71.3%,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占18.6%。学生用书的配发率达到86%左右,还有少部分学校补充使用自编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问卷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造成教师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者在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方面比较随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音乐课时数少而教材内容比较多,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难以取舍;教师自身对教材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少;选修模块的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教师拿到这些教材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按教材要求实施教学有一定难度等,导致教学的系统性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也对音乐教材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如下图:
调查表明:广大音乐教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认同度总体比较好,很满意率为7%,基本满意率达到57%,不满意仅占了5%。
不少音乐老师在调查中对教材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如:增加学生感兴趣和易于理解、学习的内容,不至于过于专业和深奥;教材应该编写得更精练,符合当前音乐课时的实际需求;要从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现有音乐基础出发,重视城乡和地区差异,不能一刀切;多选一些学生熟悉的经典的名家名作编入教材;增加中国传统的经典曲目欣赏,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一些贴近现实生活,顺应时代潮流的学习内容,多一些现代的元素,适当增添近代创作的优秀作品……
四、学生音乐学业评价情况
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对学生的音乐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调查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校是由音乐教师自行组织评价的,评价内容以“音乐鉴赏”和“歌唱”居多,评价方式多为书面测试与现场表演。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对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工作还不够重视,对评价的标准、内容、方式等都缺少明确的要求,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也缺乏指导和监管,导致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音乐学业的评价流于形式,随意评价、随意送分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研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音乐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建立系统科学的音乐学业评价机制,使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在一个科学体系中得到全面的体现,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也要成立学生学业评价领导小组或其他专门的组织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的指导和管理。高中音乐教师更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中音乐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如采用现场表演、听音乐答题、问卷调查、论文、报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课堂陈述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表演或书面测试。要重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艺术竞赛结果或参与学校艺术活动情况来代替音乐学业评价。
五、学校音乐室配备情况
从各校音乐室配备情况来看,具有一类配备标准音乐室的学校有207所,约占67.42%,基本能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音乐教室硬件配置要求也更高了,特别是对于选修模块所需的专用教室需求更迫切,但从数据显示来看,选修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舞蹈室、乐器排练室或琴房、数字音乐教室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为此,建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满足基本的教学所需。有条件的学校还要为开设音乐学科选修模块提供专用教室,提供网络服务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六、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