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4: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引 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修建水利工程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进行水量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特点主要包括: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工作条件复杂;受自然条件制约,施工难度大;对环境影响大。
1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含义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目的是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资源的控制、开发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水利工程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各种治理和开发目标,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
工程地质资料是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内容。水库是治理河流和开发水资源中普遍应用的工程形式。在深山狭谷或丘陵地带,可利用天然地形构成的盆地储存多余的或暂时不用的水,供需要时引用。水库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径流分配,提高水位,集中水面落差,以便为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养殖和改善下游通航创造条件。在规划阶段,须沿河道选择适当的位置或盆地的喉部,修建挡水的拦河大坝以及向下游宣泄河水的水工建筑物。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划设计作用分析
(1)优化施工规划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当建设单位工程造价,设计该项目投资项目成本控制与施工有显著影响,尤其是直接关系到规模级项目,建设标准,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等决策阶段和决心投资该项目的水平成本,设计是基础,确定项目成本,直接影响决策,以确定和控制施工阶段的各个阶段后,该项目的成本是科学的,合理的问题。
(2)优化施工规划设计方案,可以起到限额设计工程项目的作用限额设计,项目成本控制,加强定额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旨在加强配额管理实施限制的实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设计阶段的执行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下,目的是不仅要在批准的费用限额的投资项目,更重要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最大的投资回报,限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设计的有效手段,提高投资效益,应大力推广。
3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3.1确保水利工程规划经济性和安全性
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与庞大的工程,不仅包括着防止洪涝灾害、便于农田灌溉、支持公民的饮用水等要素,包括保障电力供应、物资运输,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该从总体层面入手。在科学的指引下,水利工程规划除了要发挥出其做大的效应,也需要将水利科学及工程科学的安全性要求融入到规划当中,从而保障所修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保障,在抗击洪涝灾害、干旱、风沙等方面都具有较为可靠的效果。
3.2 保护河流水利工程空间异质原则
河流作为外在的环境,实际上其存在也必须与内在的生物群体的存在相融合,具有系统性的体现,只有维护好这一系统,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才能够达到其有效性。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的时候,有必要对空间异质加以关注。尽管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并非聚焦于生态目标,而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建设当中同样要注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确保所构建的水利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对于异质空间保护的思考,有必要对河流的特征及地理面貌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确保所指定的具体水利工程规划能够满足当地的需要。
3.3注重自然力量自我调节原则
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将自然的力量结合到具体的工程规划当中,从而在最大限度的维护原有地理、生态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作为一项人为的工程项目,其对于当地的地理面貌进行的改善也必然会通过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维护,这就要求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必须将自身的一系列特质与自然进化要求相融合,从而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将自身也逐步融合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4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重要因素分析
4.1设计方案对比的重要性
一个方案的确定包括方案的拟定、方案的设计、方案的比较和方案的选择四个步骤。方案的拟定是根据工程开发的任务、规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物布置、施工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经过分析,拟定两个或多个参与对比的方案。方案的设计是对各参选方案进行一定深度的设计,分析各方案的建设条件及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估算各方案的投资、工期等,为方案的比较提供依据。方案的比较是结合比选因素,对各方案进行全面的比较,得出各方案的优劣。方案的选择是在方案比较后,经综合分析,推荐最优方案。
4.2设计方案对比原则
方案对比的首要原则是方案的设计和比较应实事求是,对各方案的利弊应进行科学和客观地分析。拟定方案时,不能凭设计或建设单位的意愿而故意舍弃可能较优的方案。方案设计时,对各方案应一视同仁,不能故意压减或做大某一方案投资方案比较时,不能由于偏好哪个方案,而重点分析和夸大其有利因素,而故意突显该方案的优点。
方案设计完成后,应结合对比因素对各方案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比较前应列出影响方案比选的各种可能因素。比较时应针对各对比因素按顺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进行工程量和投资比较时应计入影响投资比较的所有项目。方案对比应抓住关键因素,对比前应分析哪些因素为关键因素和控制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如果各方案各有优劣且难以抉择时,对关键因素应进行重点分析和对比方案比较的结果应明晰,针对各对比点应明确的结论,在报告编制中应将比较结果列表。
4.3 方案设计
对水工设计来说,建筑物的型式、布置和工程处理措施等应根据设计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首先是场址不同时,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等不一样,建筑物的型式、布置等有所差别。坝址比选中,各参选方案的坝型、枢纽布置等会由于场址不同而可能不一样,而不仅仅是工程量和投资等的差别。长距离输水渠道中,渠道的型式、断面尺寸等随着渠段所处位置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4工程投资
工程投资决策阶段要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论证,对不同的开发方案(如海堤走向、工程规模、平面布置等)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开发方案。海上工程要充分考虑海上作业风大、浪高、潮急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台风大潮带来的风险等多变因素,科学地编制投资估算。这是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龙头,应适当留有余地,不留缺口。
结 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工程任务与综合利用要求;拟定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工程位置、工程形式、工程规模与主要参数;研究工程实施程序与运用方式;估算工程费用、工程效益;评价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综合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等。
水利工程规划通常是在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或工程初步设计时进行的。由于拟建项目多是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或专业水利规划中推荐的总体方案的组成部分,在编制这些规划时,对项目在流域或地区中的地位、作用和其主要工程的有关参数等都已作过粗略的规划研究,除了围绕上述任务要求落实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外,要重点研究以往遗留的某些专门性课题,进一步协调好有关方面的关系并全面分析论证建设项目在近期兴办的迫切性与现实性,以便作为工程设计的基础,并为工程的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071-01
水利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在规划设计阶段,一旦出现测量误差,对工程的后续工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好工程控制测量、各种比例地形图测量、纵横断面图测量等一系列工作。
1 工程控制测量
工程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它是工程建设中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为测区提供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为工程中各项测量工作提供位置基准,让工程建设在不同阶段对测绘在质量、进度和费用方面预测和计算提供位置参照。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建立地形测图控制网,用来控制整个测区,保证满足最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平面控制测量的作用是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测量工作需要,在测区范围内选择一系列的控制点,在各控制点上建立地面标志和测量标志,使各个控制点构成三角形、矩形、中点多边形、折线形等,构成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测量是为了精确控制点高程,根据需要在测区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两相邻水准点之间组成水准路线,由各水准路线构成的控制全测区网线称为高程控制网;用水准仪观察各水准点间高差的称为水准网;用电磁波测距仪侧边和经纬仪测垂直角的称为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首级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加密网可布设成附合路线、节点网和闭合环。
2 GPS定位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测量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为后续工程工序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项要求非常高、非常严格的工作内容,GPS定位技术给施工测量带来了全新的改革。传统的定位测距主要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等,人工操作很麻烦,精度不高,全局感不强,给水电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妨碍。GPS定位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等特点,它的定位范围甚至可以扩大到全球范围,且从静态定位扩展到动态定位。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更加精确有效的技术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 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对于大量的测量数据如何更好的使用和管理呢?这就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作用。管理测量数据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数据库或GIS技术建立信息系统,这样能够把大量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存储,便于随时查找和检索,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通过运用这些技术,还可以用三维全景的形式来展现施工总布置情况,动态直观的反映项目施工的全过程,真正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中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4 地物测绘
地形图测绘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地形测绘主要为水利工程规划选址、建筑物布置等提供依据,水利水电专业测图的地物测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测量控制点,②居民点;③道路和管线;④输电线路和通讯线路;⑤独立地物;⑥地质勘探点和水文、气象设施;⑦境界、地类界及垣栅等。测绘区域可分为工程区域内和工程区域外两部分,在进行测量地物时,主要围绕相关工程涉及的区域进行测量。比如,中小河流治理主要包括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护坡、护岸等等,在测量地物时重点要注意堤防附近房屋、跨河建筑物、堤防附近、跨河的电力、通讯设施与堤防和河道交叉的建筑物、沟渠、现有堤防与河道的护坡护岸及材质等等,对跨河的各种堵水设施(桥梁、涵闸、溢流坝)还要在地形图上标注其建筑物的规模(宽×高)、底高程、桥面高程、堰顶高程等。房屋测量,工程区域内应详测(一般不绘廊檐),区域外的即使大比例地形图也可适当放宽测量,进行综合、取合;村庄房屋应详测,内部房屋可较大取合。这样就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信息。
5、地貌、土质和植被测绘
与其他工程尤其是城市测量相比,水利工程地貌、土质和植被测绘更具有其特点。水利工程对地貌要求比较高,不像其他行业测绘仅保留部分高程点,而没有进行等高线的勾绘。有时为了显示地貌碎部特征(如鞍部、小丘、台阶地以及盆地等),还加绘间曲线,地貌应用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点来表示。地貌元素如陡崖、土堆、坑穴、路堤、路堑以及梯田坎等在测绘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并适当保留高程注记点和比高。另外,凡是面积在图上大于1cm且具有经济价值的土质植被需用地类界绘出范围。
6、水下地形测量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水下地形测量极其重要,也是测量中的重点之一。与很多其他测量相比,水下地下测量不仅要绘制河道的河口线或水涯线,还需要测出水下地形,对于沟渠一般还要求图上2~3cm注记底高程。其难度比其他测量都要大,要求的数据也要比较详尽。
7、纵横断面测绘
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通常会涉及到土石方工程,包括有填高、挖深、削坡等,这些工程量概算都要涉及纵横断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量,所以在纵横断面测量环节必须要得到重视。横断面位置的布设非常重要,横断面间距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工程量的计算,是影响工程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横断面间距一般要求在50~200m之间,该阶段不能断面间距过密,所以断面选位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在布设横断面时在满足断面间距要求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把横断面布设在横断面形态(长度)显著变化、河道急转弯、支流入口、比降明显变化等有关部位。横断面位置布设一般在地形图测完以后根据地形特点在图上初选,再到实地选定。横断面方向也是影响工程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高差较大的地物或地形,如堤防加培、高切岭段。断面方向显得尤为重要,断面方向的确定正确与否对水利水电工程后续的工作影响极大。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断面方向能够垂直堤防、河道,最好的办法是在地形图测完后先在图上设计好断面方向线,然后再到现场定测。纵断面测量与横断面测量在操作方法上有很大的类似,也有很多的不同。纵断面测量断面的选取根据测绘服务对象的不同也有差别:例如河道疏浚一般选取河道中心线、拟建道路、堤防加固一般选取堤顶线、渠道一般选取规划中心线等。所有这些纵断面测量的目的就是要量取横断面间距、中心线上高程变化情况、沿线或两岸相关地物(涵闸、护砌及桥梁)投影于中心线上所在位置。
8 结语
做好一项工程阶段性工作,首先要清楚工作的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就是工程控制测量、各种比例地形图测量、纵横断面图测量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测量技术,将高科技的测量仪器更好的应用到实际测量工作中,同时要总结自己的工作,参考同行,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借鉴,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好此阶段的工作。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2-0195-02
目前频率计算的方法多采用适线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适线方法:一种是目估经验适线,通过主观判断,决定适线的优劣,此法虽然简单灵活,并反映设计人员的经验,但适线因人而异,任意性大;另一种是计算机适线,把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的拟合误差作为适线准则,优选统计参数,求得最佳的拟合曲线,但是这种方法不便处理样本资料中的特大或特小水文数据,编制和使用电算程序时要特别注意。
一、适线法
绘制理论频率曲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经验频率曲线的外延问题。我国水文界目前普遍选用的理论频率曲线为P―M型曲线,它是由三个统计参数(X、CV、CS)决定的。三个参数从理论上讲应是总体的统计参数,但水文变量的总体是无法知道的,通常只能由样本资料用矩法公式求出其三个统计参数,而样本统计参数都具有抽样误差,这就使由样本统计参数确定的P―M型曲线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分布规律。生产上通常采用调整样本的统计参数及相应P―M型曲线来拟合样本的经验频率点据,以尽可能减少参数估计的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进一步探求总体的概率分布,这个过程在水文上称为适点配线法,简称适线法。适线法得到的成果仍具有抽样误差,而这种误差目前还难以精确估算,因此对于工程上最终采用的频率曲线和相应的统计参数,不仅要从水文统计方面分析,而且还要密切结合水文现象的物理成因及地区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二、设计标准
所谓的设计标准,就是指备用水部门的用水和水利水电工程自身、下游防护对象允许破坏的程度。这种允许破坏的程度是建立在频率基础上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广义上的设计标准分为兴利标准和防洪标准两种。
(一)兴利标准
兴利标准是用设计保证率来表示的。兴利的内涵非常广泛,通常包括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养殖等。若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各个用水部门的用水要求,就需要工程规模大一些,因而造成投资增大。而多追加的投资和增收的效益相比,是否经济合理,这就要进行分析论证。如果增收的效益远比追加的投资小,就没必要把工程修得很大。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时,一般不要求百分之百地满足各个用水部门的用水需要,而是允许适当断水或减少供水量,这就要求研究各用水部门允许减少供水的可能性和合理范围,定出在多年工作期间,用水部门的正常用水得到保证(或不破坏)的程度,这一保证用水(或不破坏)的程度就是设计正常用水保证率,简称为设计保证率。
设计保证率是指各用水部门在未来长期内,按规定用水量保持正常工作而不受破坏的频率。设计保证率的选定,实质上是一个确定缩减用水合理程度的经济权衡问题。设计保证率若选得过低,则正常用水遭受破坏的机会将增加,从而引起国民经济的损失。相反,设计保证率若选得过高,虽然用水部门用水保证率得到提高,但要增加工程投资和其他费用,使工程效益和投资的比例减小。因此,设计保证率应该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并考虑其他影响来选择。然而这种经济论证,无论在方法上还是技术上都很复杂,是难以做到的。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保证率是通过国家规范的形式,根据各部门的用水性质、要求和重要性,以及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来确定。
灌溉和水力发电的兴利标准见表1、表2,其他用水部门的兴利标准参照有关规范选用。
(二)防洪标准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除了兴利外,另一主要作用就是防洪。根据《防洪标难》(GB5020l-94),防洪标准是指防护对象防御洪水能力相应的洪水标准。这里的防护对象不仅指自身没有防洪能力需要采取防洪措施的保护对象,如城市、乡村、工矿企业和机场等,还包括能保护其他防护对象安全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身,如水库、堤防等。防洪标准原则上应在准确预报未来洪水的基础上,通过投资效益综合经济分析来选定。然而和确定设计保证率一样,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只能采用统一规定的洪水频率(重现期)作为防洪标准。根据工程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仍然以规范的形式给出。
我国现行的防洪标准分为设计一级标准和设计、校核两级标准两种情况。根据防护对象的不同,其防洪标准可采用设计一级或设计、校核两级。这里的设计标准是指当出现小于或等于这种标准的洪水(设计洪水)时,应保证防护对象的安全或防洪设施的正常运行。校核标准是指遇该标准相应的洪水(校核洪水)时,采取非常运用的措施,在保障主要防护对象和主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次要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及次要防护对象受到一定的损失。
水库、水电站、城市、乡村和工矿企业的防洪标难见表3、表4,其他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参见有关规范的规定。
三、结语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工程所在流域已经发生的水文过程,预估未来工程运用期间的水文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径流调节计算,从而确定工程的规模和尺寸。作为由样本资料估算总体统计参数和探求总体概率分布的一种有效方法,适线法频率计算是可以用来推求未来水文过程的,因为未来水文过程也是水文总体过程的一部分。所以,生产上根据水文样本资料,通过频率计算适线,把最后选定的理论频率曲线近似地作为水文总体的概率分布,在该曲线上可查得该水文总体的另一个样本值(某一频率户的设计水文变量值xp)。频率计算方法是目前推求设计年径流和设计洪水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宝璋.水资源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2]蒋金珠.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2.
[3]崔振才.水资源与水文分析计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崔振才.工程水文及水资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案例
1.地理概况
某某县位于湖南省东部罗霄山脉西侧;西北接枚县,西南邻安仁,东南毗炎陵县,东部与江西省的宁冈、永新、莲花县交界;地理坐标:东经113度20分一113度65分,北纬26度30分一27度7分之间,总面积为2500 km2, 山地面积占51.69 %。武功山绵亘于西北,万阳山蜿蜒于东南,地势朝中部、西南部倾斜,形成一个三面环山,朝西南敞开的丘陵性盆地。
2.地形地貌
该县属南方丘陵山区,境内诸山均系罗霄山脉所派出。山地海拔平均高度在500m以上,最高1405m,最低50m。地形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势。
3.水文
该县境内有沫水贯穿南北,82条江溪呈扇形汇入沫水。主要支流有茶水、挑水、沤江、文江。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1370.2毫米,境内控制集雨面积2494.1 km2。平均年降水总量37.1亿m3,地表水20.18亿m3,此外,还有客水23.02亿m3,地下水3.16亿m3,水资源较丰富。年平均蒸发量为1482.1mm。
4.植被与主要农作物
该县土地面积392万亩,其中耕地42.86万亩,林地221万亩,可放牧草地90万亩,其他38.14万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该县木材蓄积量达120万m3,其中主要是杉木、松木、阔叶林等。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旱作物主要是柑橘、红薯、大豆等。
二、工程规划设计
根据该县工程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田间工程、附属建筑物,以下对各工程设计、布置情况逐一介绍。
1.水源工程规划设计
1.1人工降雨
旱灾是某某县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干旱时段是每年6一10月。公元338--1949年的1612年中,有记载的较大旱灾132年(含水旱交侵26年)占总年数的8.3% 。1950-2009年的60年中,有25个旱灾年(含水旱交侵7年),占总年数的41.70% 。由于“天有不测风云”,人工降雨不时采用,以缓解旱情。
1.2水源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一般地处较高位置,相当于在山上建了“森林水库”。完全可以实现自流灌溉,减少了修建提水灌溉设施支出。具有灌溉自如,节约能源、工程费用及管理费的优点。
1.3“土壤水库”
土壤水库对某某县有借鉴作用,该县农民历来都有翻耕田块的习惯,增加土壤含水量,蓄水保墒,采用覆盖地膜,以防土壤水分蒸发,都是利用“土壤水库”的成功范例。因此某某县可在适当的地方开辟多功能、高效益的“土壤水库”。
1.4取水工程
1)无坝引水
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雨相对比较丰富,在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偏远地方,植被茂盛,水土流失较轻,大小溪流常年有相对稳定的基流。丘陵山区地形,存在大量灌溉水源相互独立的小面积灌区,无需修建具有调节库容的水库,采用无坝取水工程较多。
2)拦河坝
①冲沙孔设置
在实际工程中,每一条河流总会挟带泥沙,许多已建小型拦河坝大部分只考虑奎高水位以满足下游地区农田灌溉,工程长期运行使原河床拓展较宽,能够满足泄洪安全,而没有考虑建坝后上、下游泥沙冲淤平衡,没有设置冲沙底孔。在进行旧坝改造时,由于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没有或不全,尽量不要缩窄坝宽。为了能保持河床平稳运行,无孔坝必须增设冲沙孔,采用固定闸门或活动叠梁闸门控制运行。
②梯级小拦河坝规划
由于该县属丘陵山区,有的地方没有条件修建蓄水工程,小面积灌区大量存在,由于该地区梯田之间落差较大,又有丰沛降雨,同时还有地形、地质、水土保持、植被等有利于水源涵养可靠因素,绝大部分河流(溪流)有长期稳定的灌溉基流。另外,天然降水量时常分配不均,干旱时有发生,又存在回归水利用问题。可以采用建梯级小拦河坝引水灌溉,见图4.6。建坝材料一般采用浆砌石或者混凝土。其特点库容通常很小或者没有,工程量小,比较适合经济薄弱、灌溉面积较小、地形地质条件不适合建大坝的地方。
3)水闸工程
由于该县小型取水工程通常远离农户居住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管理困难,加之丘陵山区河流坡降大,降雨时,河道水流陡涨陡落,泄洪安全尤为重要,同时又必须考虑保证一定农田灌水时间,可设简易水力自动翻板钢闸门与直升式平板闸门组合水闸,既可防洪,又可引水灌溉。在丘陵山区,1000亩以下小面积灌区大量存在,每一次灌水时间较短,工程实践证明,这种不同闸门组合式水闸,较好地解决了泄洪安全与灌溉的矛盾。
4)水库灌溉水温与工程措施
该县气象资料表明高温灌溉水少见。而低温灌溉水倒较常见,主要原因有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又主要是人为设置拉杆铸铁底孔闸门,见图4.12和图4.13,取水库底层低温水灌溉。
2. 输水工程规划设计
2.1引水工程规划设计
1)设计引水流量的确定
由于小型灌区资料缺乏,技术力量不足,编制灌水模数图比较困难,因此在推求渠道的设计引水流量时,可根据相似灌区典型年作物需水高峰期的最大灌水定额和灌水延续时间来确定,其计算方式为:
式中:a―主要作物的种植比例(%),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通常取a =100070;
A―渠道的灌溉面积(亩);
e―典型年水稻用水高峰期的日耗水量,根据调查,取e=ll mm;
t―每天灌水小时数,自流灌区取t=24h,提水灌区取t=21 h 。
η―渠系水的系用系数,灌区灌排渠道改造全部采用硅防渗衬砌,防渗效果好,输水损失小,水的利用系数较高,可取n =0.7 , 以设计流量作为渠道设计依据。
2)渠道横断面设计
渠道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渠道横断面尺寸。渠道按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渠道平均流速,mls.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m;
ι―渠底比降。
2.2排水工程规划设计
1)排水沟流量的确定
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设计暴雨标准为十年一遇,3d暴雨(200--280mm ) ,3d排至作物耐淹深度。由于该县地形复杂,各地情况不同,需采用不同公式计算。
①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式中:q、一旱地设计排涝模数Lm3 /(s 。 km2 )]
T一排涝历时(d)。
3.田间工程规划设计
根据该县地形属丘陵山区,绝大部分农田是梯田,田块至少有一侧方向是临空面,比较容易解决农田排水,主要问题是解决引水灌溉;该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8亩,为了少占耕地,采用灌排分渠布置较少。绝大部分灌排渠系采用灌排合渠。下面提出设置渠、田、林、桥涵、路的一般要求。
①渠:引水渠尽量布置在位置高的地方,以利增大灌溉面积,在丘陵山区地区,支渠沿等高线走向。
②田:田面要求平如镜,使田块水深均匀一致。
③林:在风沙区,农田防护林显得非常重要,其设置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结合灌排渠沟布置进行布设;在田间机耕道一般不设林带,以防遮挡阳光,影响作物光合作用。
④桥涵:为满足生产和交通需要,在路渠交叉处设置桥涵,。各级渠道上的桥涵具有量大、面广、形式类似、跨径小、标准低等共同特点,适宜采用定性设计。桥面板尽量设计平整以利出行方便,宽度同路面宽度,其他尺寸通过过水流量、结构计算确定。
4.附属建筑物规划设计
根据某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际,附属建筑物规划设计主要叙述:1)陡坡与跌水;2)渡槽;3)挡土墙;4)反滤层;5)下水槽;6)倒虹吸管;7)伸缩缝和沉降缝;8)便民设施;9)沉沙池;10)退水建筑物;11)量水设施。
结束语
灌区经过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后,耕地能排灌自如,早涝保收;田间道路的修建,便利了耕作,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水土涵养林建设力地改善生态环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明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生活更加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和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水环境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树立并融入生态理念,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反思和改进,进而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模式的创新,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规划设计,将原先的粗放型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转变为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建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等负面影响,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如何有效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开展生态水利工程活动,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拟就个人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解决思路,丰富完善生态水利工程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可用于指导水利工程规划的工作实践。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工程,顾名思义,指的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强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治理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所蕴含的生态思维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而近现代的生态水利工程则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逐步演进而成的,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现阶段时展的需要,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用于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为了维护生态水域的健康。生态水利工程在注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对水利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和应用要求。生态水利工程中,须在传统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理论的基础之上,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基础,生态学专业知识、技术为手段,并对河流水域当前的生态环境予以修复或优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关系
水利工程是通过人为的工程建设活动对水资源进行调配并加以利用,起初人们兴建水利工程主要是出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或者防洪的目的,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逐步为水力发电、蓄水养殖以及旅游观光等活动服务。生态水利工程,是基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将保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作为核心服务目标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具备双重属性,其一自然是能够满足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功能型属性,其二则是能够提供生态修复功能的环境友好型属性,利用生态水利相关技术进行生态改造或者对传统水利工程所在水域进行生态修复,均属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范畴[1]。生态水利工程是以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为基础、以生态开发目标的明确为背景、以生态系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逐步演化而来的,相比传统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具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和功能,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有关生态系统健康的考量是被排在首要位置上,在水利工程的选址、布局、项目成本以及环境成本等方面,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双赢。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生态水利工程是由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演化而来,但在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也是难点重重,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2]。下面,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着重论述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
3.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地域性和特定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其服务目标的主要特性,即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是在某一特定地域展开,并需要考量经济和生态之间的一系列特定要求,才能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具体而言,不同地域中的生态系统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趋于差异性,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相应地适应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满足当地在地质、水文和生物等多生态领域上的功能性需求[3]。要使生态水利工程对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具有足够的适应性,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来予以明确。现阶段,我国虽然出台了针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而言,但现行的方法指标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无法满足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困难。例如,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区域差异性明显且类型众多,但现行的设计方法较为单一且不合理,且并未针对具体的地理区域制定相应的明确评价标准,导致设计方法和标准在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中难以发挥其指导及实践作用[4]。事实上,这一难点不仅只限于某一地区内的生态水利工程,国内有关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家政府、相关单位得不到足够的、有效的理论指导信息或实践参考经验。除了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所造成带来的直接影响之外,还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即由于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导致无法形成配套的、明确的规范,造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处于“无准可依”的困境。3.2规划设计人员生态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匮乏。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的问题是制约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短期发展的一大难点。生态水利工程注重在传统水利工程活动中有机融入生态学领域的知识,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规划设计出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水利工程。这也就向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者在扎实掌握传统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应熟练掌握生态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拥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国内外众多生态工程实践也告诉我们,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活动的成效是与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的生态学专业知识水平成正比的。然而,就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言,鲜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具备足够的生态学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关实践经验,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水利工程活动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其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工程的生态开发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流于形式[5]。例如,尽管有一些水利工程在其规划设计阶段有考虑到生态系统问题,但在实际建成后,依然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周边水域中的生物群落在工程建成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不少地方的防洪工程和水坝,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学方面的影响,工程建成后,严重威胁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生存状态。上述任意一种情况的出现,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并破坏所在水域原有的生态环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运行体制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生态学专业知识,并且和环境保护工作者之间缺少直接的合作机会,再加之现行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都造成了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在整体的设计水平上存在落后性问题[6]。3.3水利和生态二者的平衡协调复杂性高。社会发展也好、自然演变也好,都需要遵循各自的运行变化规律,同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也应遵循相关的自然规律。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社会活动,势必会对自然演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如何平衡协调水利工程活动和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论是水利工程活动,还是生态环境变化,其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及其变量都是极其复杂的,要实现二者的平衡协调,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变量更可谓是海量的。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而言,应充分考量相关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某一地区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如水文条件、河道形态、生物群落等等,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反复的推演论证,最后方可形成一套有利于当地水域生态系统发展的设计规划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水利和生态二者之间平衡协调的复杂性给生态水利工程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困境和难点,这就要求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变量进行考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7]。
4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社会的稳定。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1.2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我国依然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用水不可能大幅增加,然而,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对灌溉的依赖性愈来愈更强,而原有的技术和条件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3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成本的降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规划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在工程立项时常常忽略可行性研究,常常在立项后才发现诸多问题,在迫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形势下,常常追求急功近利,甚至有时不顾技术规范,违背自然规律,在工程立项问题上搞政绩项目。
2.2立项不规范,对工程了解不周全,致使有些工程今年建,明年坏,后年废,达不到应有的设计使用周期。某些工程设计,对项目的远景发展分析不够充分,在项目方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上,项目方案所适应的整体条件和个别条件区分不够严密,常造成顾此失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性能大大减低。
2.3在投资上对项目实行强挤、硬压,明知某些费用严重不足,却要强行开工建设,常常对工程项目缺乏技术经济分析或不搞技术经济分析。在某些设计方案上采用生搬硬套的办法,造价能够节省的方案没被采用,所以,一些工程项目在进行实施建设之前,其方案预算成本就已经失控了。
2.4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相关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
2.5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
3.1实事求是
在设计建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3.2申报和建设,要讲实际
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利于环保”等原则,申报建设项目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一窝蜂的上,以免给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3.3认真做好农民群众的动员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农民群众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要把农民群众的工作做通,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4 坚持筹资筹劳的多样性
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通过国家投资、地方积极筹资、社会广泛集资、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积极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来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时,必须坚持自愿、公开、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4、科学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措施
4.1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从整体、长远角度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支持灌溉、储水、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改、扩、新建项目,做到主支衔接、因地制宜,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做到水库、塘坝、水窖等相互补充,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的水利工程体系。
4.2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
要根据当地水利设施现状,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同时,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
4.3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通过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促进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节水型用水模式和节水型经济发展与运行体系,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4.4技术标准执行要灵活
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尚不完善,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依据现行的技术标准,但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不能教条地应用技术指标,可在现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或建立地方性技术标准。
4.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安案制定要严格
作为水电设计的施工企业,对于水电项目的质量负有重要的责任,管理的规范化是非常关键。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施工企业要把质量管理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抓下去,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做到规范管理,科学施行。
一、当前水电设计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状
(一)封闭的监督管理模式导致监督不公
水电设计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中由于水电工程存在一定的的特殊性以及专业性,加上一直以来的传统管理模式,使一些地方形成了局部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而很多负责工程设计的业主以及勘察单位并不具备水电工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更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水平。这样的管理格局,使他们形成了惯常的内部监督模式,长此以往,“内部人”说了算,肯定会有不公正之处。
(二)一些非专业的单位进行设计导致问题多
水电工程设计过程当中,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到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施工。有很多非专业的单位进行施工,导致了许多问题出现,需要有相关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和把关。就目前的情况看,很多非专业的单位参入到水电工程项目设计当中,虚假的有资格无能力及高资格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广泛存在,使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而那些非专业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虽然他们在揽项目上比起那些专业人员更加的积极,正是由于他们的非专业性,因此也给监管造成了困难,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三)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施工设备乱
在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设备的选择及源材料的采购,一直都比较乱,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程序,有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不少科技含量较低的设备充进水电项目施工过程当中,设备选择令人担忧。
(四)机构和人员配备不足导致缺位
由于水电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形势要求不断加强,需要有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机构和人员配备上尚不健全,与当前以及未来水电工程建设的需求极不相称。
总结我国水电设计施工企业管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不尽人意,存在着许多不足,急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
二、构建适合水电设计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健全法制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完善的法规和制度是搞好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可以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水电工程质量的程序化管理进行一明确化。尤其是对政府、企业、施工单位、社会团体等所应承受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进一步的明确。
建立水电系统《单位内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使相关人员能够在相应规矩范围内进行作为。在该制度中要使每一个成员明确职责分工,懂得自己所处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职责是什么,让单位内部人员都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有机整体,该整体所发挥的聚合效应能够有效的实现工程质量管理总体目标。
(二)安全管理工作要贯穿到每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水电工程安全管理规范化的目标,要求贯穿到全过程当中,要及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的进行纠正,从而保证安全、规范的进行操作。
1、水电工程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控制。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保证那些水电工程各专业的设计符合有关水电工程相关的要求以及各专业工作设计规范。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要能够通过设计更加具体化,并作为施工的一个基本依据。其次,要能够把好设计方案审查关,保证水电工程项目的相关设计方案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符合水电工程设计标准、规范,方案要合理、技术要可行;再次,要及时的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使施工单位能够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整个工程特点以及设计意图等内容。
2、水电工程设备购置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所用到的设备以及材料的质量优劣,关系到设备能否顺利安装调试,尤其是关系到竣工后工程能否正常使用,影响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在对相应的设备进行选择时,在确定设备型号材料质量以后,要及时的对供货厂商进行调查了解,组织招标、评标委员会,按照择优选廉的一些原则,科学选择有品质保证的厂商;其次,还要对一些重要设备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对那些各不相同的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点进行一些及时的检查和监控。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2469
国内刊号:11-5014/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1标准体系需求分析
我国现行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1]按层次分为基础类、通用类、专用类;按专业序列分为综合技术类、规划类、建设类、管理类、材料及试验类等;按专业门类分为综合类、水文水资源类、水利工程类等按照《水利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运行等标准多是水利部和原水利电力部制定的,标准中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内容较少,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一般包含在水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之中。根据水利部公告,现行水利技术标准共435项,属于生态环境保护范畴的仅有12项,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类标准体系。
现行标准中涉及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标准有《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等。但是,上述标准多是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缺乏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的生态保护标准。从现有的标准体系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现有规划设计技术规范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很少,对于河流、流域尺度的生态影响考虑较少,工程规划设计中难以科学确定保护和修复的目标,措施设计缺乏依据;二是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较混乱,现行的有关河流生态需水量确定、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规定对水资源属性和适度开发重要性考虑不周,许多内容脱离流域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和工程规划建设的实际,造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与流域生态保护脱节的被动局面;三是水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缺乏,在水利规划设计中,有关流域规划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水工程调度、流域生态修复与重建等方面的技术依据不足。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水利工程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和运行三个阶段,各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阶段。在现行标准规范中,仅提出了宏观的生态保护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的、可量化的指标,不便在工程规划设计中进行表征和控制,难以评估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规划设计中难以科学确定保护和修复的目标。水能资源开发的“技术可行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有关“理论蕴藏量”、“经济技术可开发量”的计算,未考虑生态环境约束。规划及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主要依据,由于基础理论研宄不足,环境评价的理论、指标、规范、技术手段落后,因此难以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作出准确评估,造成评价报告内容空泛、结论模糊,提出的环保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无法指导工程规划设计。
(2)设计阶段。关于主体工程设计缺乏基本和具体的生态保护保障条款,造成工程与自然的和谐性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尚未正式颁布,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内容较少,设计质量普遍较低。当前,生态流量、河道减脱水、低温水下泄、鱼类洄游通道等是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环境问题的热点。2003-2005年环保部评估中心审查的水利水电项目共有54个,涉及河道减脱水的项目有37个,涉及下泄低温水影响的15个,涉及鱼类影响的42个,引水式水电站生态流量不满足率近57%,接近3(%的项目没有给出下泄流量的具体实现方式和保证措施,产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规范。
(3)运行阶段。现有的设计规划和设计标准中很少有运行阶段的标准这为工程运行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2国外水利工程相关环保标准分析[2-]
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标准体系对水利工程生态和环境保护实践的作用,通过总结国外水利工程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的发展脉络,可以为我国的相关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欧美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期出现河流污染后,即开展了水质评价工作。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流管理的重点己从水质保护转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如:美国中西部出现的河流健康评价和监测的生物学评价法——生态完整性指数;1989年美国环保署(EPA)流域评价与保护部门提出的旨在为全国水质管理提供基础水生生物数据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1998年B〇n提出英国的河流保护评价系统,把河流的保护价值更加系统地通过35个属性数据构成六大标准(自然多样性、天然性、代表性、稀有性、物种丰富度以及特殊特征)来衡量,在此期间,英国建立了以RVPACS为基础的河流生物监测系统;澳大利亚于1992年开展了国家河流健康计划,用于监测和评价澳大利亚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值得重视的是,2000年12月22日实施的《欧洲共同体水框架指令》,是一份旨在使欧洲的水域更清洁、提高公众关注和投入的水政策文件。《英国水框架指令》技术顾问组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环境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指南,新的环境标准定义了支撑水生植物和动物环境群落的条件,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质及水文(河流、湖泊的水量、水位)、地貌、特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等。美国华盛顿州《水生环境指南》项目组编制了一系列用于水生环境评价的技术标准指南,包括鱼道的设计、运行和评价,河床保护和河流生境保护等。马萨诸塞州东部Assbet河Srawach项目组则给出河川水流、水质和生境可用性指标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英国、德国、瑞士、秘鲁,以及非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编制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导则。这些导则范围涵盖了农业灌溉、生物多样性、渔业、港口建设、能源开发、湿地、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如1987年英国政府的《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手册》、1990年日本国际合作机构的《大坝建设项目环境导则》、1985年印度政府实施的《江河流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1990年亚太经社会的《水资源开发环评导则》、1997年世界银行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更新第18号:环境评价中的健康方面》等,分别考虑了灌溉、渔业/水产养殖、流域水电开发、海岸带开发、森林和土地清理以及社会评估和社会参与、公众健康等有关环境参数和标准。
从欧美国家的相关研宄可以看到,进入21世纪后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根据多年的研宄积累和管理实践,制定和正在制定一系列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相关的标准这对我国制定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提供了参考。
3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建立
按照《水利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以及开展水利标准化专题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建立应以现有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为基础,在现有水利标准体系框架内,结合我国水利工程的特点及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体系应符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层次分类,并具有一定的可分解性和可扩展性。体系内各结构层次和各项标准之间应协调统一。
(2)实用性.体系应便于使用和管理.
(3)完整性。体系的组成应完整、配套,基本涵盖当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各个领域。
(4)动态发展性。体系的建立既要考虑当前的技术水平,也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使标准体系框架能适应各项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得到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将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划分为涉及生态环境要求的主体工程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和水工程生态保护专项标准两大类。
涉及生态环境要求的水工程规划设计相关标准,从规划、设计和运行等不同工作阶段对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和整理。这些标准或规范是以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主,但涉及一些环境因子和要素,因此需要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运行时关注,在这些规范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中,需要把环境约束贯穿到工程设计的理念中。
水利工程生态保护专项标准,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移民安置等大环境角度进行了细分,该体系的标准都是专项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或规范,是为解决水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专项环境问题而提出的标准,部分己经颁布,多数需要制定。该部分专项标准体系的建立将形成水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对完善水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我国水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一 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风景建设相结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央对基础产业的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景观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以改善水域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就成为当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按平原水库来设计,通过疏挖,扩大库容;通过修建闸坝、堤防,增大运河的调剂水量,从而达到为河漕运用水。
人们之所以提出的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水利行业尽快改变观念,在工作内容、规划、设计、施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和理论。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只注重于对水的资源功能的开发,而现代水利建设理论则同时注重对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开发和保护。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更启发人们去创造优美的自然风貌来美化和改善景观环境。
二 利用水体的多样化与美化环境相结合
水做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依靠良好水质和浩渺水面,形成以水生动植物生态群体为主的天然景观。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有优美的观赏效益。这里水体的布局是:深的水域养鱼,浅的水域种植莲、藕、菱、芡等,洼地则广种芦苇。因为环境优美,水面多鸟禽翔集,不少达官显宦在周围造建寺、刹、亭、墅,与水体风光交相辉映,适成天趣。北京城内有这样的好去处,是当时的水利、建筑、园林、艺术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劳动的结晶,然而近代以来却无大的突破。借古比今,我们应该创造出比古人更加优美的水环境,要出现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昆明湖、新积水潭、新长河、新玉渊。
有很多学识不是水利工程师所熟悉的,有些边缘科学亦非一朝一夕所能学会,目前,更需要水利工作者从观念上加以更新,要允许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工程作品出现,自己不会做的应该请高明的人来做,例如拟建中的奥运村中的新湖设计就不妨采用国际招标的办法。
三 水利水电工程中景观设计新理念的实践探索
首先由于景观中房屋、道路、广场等建设的不断扩大,迫使河道泄洪能力的不断加大,不得不硬化河底及河坡,影响了河中动植物的生长,影响了生物链的形成。由于硬化,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不畅;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水循环系统。只考虑河道的整治、疏挖、通畅; 未考虑河道与湖泊、湿地、低地、绿地等连通起来,以增加其调蓄能力以及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处于分割、孤立的状态。为了获得更好的水环境,必要时应打破“两堤一河”的传统模式,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河,变为在土地上分散储存。要尊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河弯、曲折、浅滩、瀑布、深潭、沼泽等手段。要重视非工程建设,例如视觉效果的考虑——如倒影、夜景、透视等,总之景观河流景观建设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水利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新的立场、新的态度、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去进行研究。
四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的要点
水利旅游作为大旅游业的一支新生力量,以其秀美的山水、壮观的水利工程、浓郁的水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旅游业的一朵“奇葩”。然而己建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风景旅游区,都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完工后,进行二次或多次设计,自然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构筑物多次被重来,极大地破坏了自然景观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且旅游资源开发率低,旅游产品单一,有历史意义的人文景观少等。面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的彷徨与无助,积极思索,努力探究出可行的办法或措施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包含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面,工程设计需要掌握水利工程专业知识,景观设计需要掌握人类社会学、环境科学、景观规划、建筑学、艺术学、心理学、地理学、林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此外景观设计牵扯到环境、生态、经济,是涉及多方利益和价值观的工作,因此在其规划设计时,需要和城建、水利、环保、园林等不同专业和部门协调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