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物品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7 16:34: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院科室物品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院科室物品管理

篇(1)

护理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依赖于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有效[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方法[2-3]。从过程质量控制到结果性质量控制,持续跟进,从体系中反映出患者在治疗、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用制度约束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4]。本研究旨在观察、评价、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工作年限1年以上;无感染性疾病,无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疾病;剔除护生、规培生。根据以上条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后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9名,女191名;年龄18~52岁,平均24.94±4.67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6.42±4.21年;职称:初级职称143名,中级职称54名,高级职称3名;学历:专科117名,本科83名;科室:外科57名,内科53名,妇科37名,产科31名,儿科22名。实验组:男11名,女189名;年龄:19~51岁,平均25.03±4.57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6.41±4.00年;职称:初级职称140名,中级职称56名,高级职称4名;学历:专科110名,本科90名;科室:外科60名,内科54名,妇科36名,产科27名,儿科23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照组有效考评人数195名,实验组有效考评人数192名。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每季度根据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及整改。

1.2.2实验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方案及修订质量控制考评标准。①成立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正、副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干事组成,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及完善,以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②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为成员,根据医院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做好日常动态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记录于“护士长管理工作记录本”;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对本科室的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每月一次报护理部。③个人质量管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④科室质量管理。护理组长每班检查,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时发现日常工作缺陷、安全隐患,并动态记录于“科室三级质控登记本”,及时改进,消除隐患。⑤院部质量管理。护理部、质控小组人员日常随机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⑥质量控制分析反馈。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质量分析,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日常检查及季度全面护理质量考评完成后针对存在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意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落实整改。将各检查结果汇总,形成全院护理质量情况分析,对普遍性问题进行PDCA循环管理,落实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包括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2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2)消毒隔离管理评分:包括无菌物品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3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3)急救物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越高。(4)护理技术达标率: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手册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最后统计每名护士护理技术达标率,达标率越高护理技术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消毒隔离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篇(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15-0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越来越引起管理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重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化程度迅速提高。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量加大,供应物品种类繁多,需要由计算机管理的现代物流系统才能适应这一模式的转变。目前国内多家综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注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库房管理、物流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我科从2006年开始与医院网络办一起探索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经过不断实践与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方法

1.1前期准备: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组织全科人员共同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专门一位护士与网络办的专职人员沟通,由网络办设计出消毒供应中心物品供应管理系统。根据设计的系统在一两个科室实行试运行,把存在的问题反馈网络办修改设计,最后全院推广使用。

1.2设备安装:在污染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物品存放区安装电脑,除污染区外,其它三区安装打印机。网络系统与全院各使用科室联网。

2操作管理

2.1出入库管理

2.1.1一次性无菌物品入库由消毒供应中心固定护士统一管理。一次性无菌物品按规范验收合格后进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计算机的入库管理。使用科室根据需要录入向消毒供应中心申请,申请数应≤库存总数。

2.1.2重复使用的无菌物品由使用科室按‘换’,‘借’,‘还’需求申请录入,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护士清点回收物品数量核对确认出库。‘换’的物品由无菌间护士根据出库量发放;‘还’的物品科室借用总数中会自动减去还的数量,换+还的物品数量应等于回收的物品数量;‘借’的物品由无菌间护士直接出库发放,建议科室借用物品与对换物品分开申请。

2.2免费物品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需要备有基础库存量,使用棉纺织品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7天。临床科室不愿接收临近过期的物品,消毒供应中心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鼓励使用科室使用临近过期的无菌包,建立失效期免费物品管理,既使用有效期内无菌包收费,基础备用包过期失效不收费,妥善解决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无菌包存在的矛盾,这样,临床科室愿意接受,不用担心无菌物品是否快过期,满意度调查中再也没有反应这一问题。

2.3库存管理:使用科室可以从库存查询中查询物品品名,规格,生产厂家,库存数量,价格,拼音码。若物品无法录入,可从库存查询库存量。库存查询还可进行各科室固定基数管理。

2.4报表查询:使用科室可以随时查询每天、每月领用无菌物品及一次性无菌物品数量,科室领用财务报表。还可以随时了解领用物品的品名、数量、价格、总价,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

2.5物品字典:只有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长和一次性物品库房管理护士才有这一权限。物品更改或新增录入物品代码,名称,规格,单位,类别,使用单价,拼音码、还有生产厂家录,使用科室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情况选择不同厂家的物品。

3体会

3.1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消毒供应中心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后,每天物品的配送速度大大提高。减少在科室清点的时间,污染区护士边清点边分类摆放,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科室借用物品,后勤人员要先到科室拿借条,再到供应中心领取物品。现在只需电脑录入借用物品,通知后勤服务直接到消毒供应中心无菌间领取,急需的抢救物品消毒供应中心在第一时间内下送,节省时间和人力。报表人工统计费时又费力,容易出现差错。而计算机统计及时准确,解决消毒供应中心的一大难题。

3.2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使用物品交换网络化,在消毒供应中心内,物品交换单不会在各室间进行传递。[2]使用科室申请单在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区域都可查询,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污染物清单进入无菌区,在配物发放中成为无菌区污染源的问题,无纸化的区域管理,避免由于污染的清点单、借条在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中造成的交叉污染。由于是按科室计划数量准备物品,无菌物品未用返回率与工作人员返回供应中心提取物品的问题得到解决。将无菌包消毒信息输入计算机储存,便于追踪检查及特殊查询,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提高了满意度:由于能及时准确满足临床需要,方便病区无菌物品的管理和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在科室的满意度调查中,得到肯定与赞赏。

3. 4信息数据共享:统计数据迅速准确系统实现了同一数据一次录入后,信息可共享。即信息可被各临床科、职能科室、财务科室等共同使用,满足了及时、准确、通畅的信息要求。存入计算机的所有资料,只要提供一项相关条件,即可迅速查出并打印出来。把工作人员从手工记录、统计的繁锁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克服了人为计算造成的差错,为各科室的成本核算及医院经济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3. 5科学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计算机管理可全方位对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简化了供应中心库房管理工作,可随时快速查询消毒供应中心的库存数量及消耗量,动态了解全院物品的需求量,增强了物品管理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可避免不必要的物品积压及浪费。以往供应中心人员每天到各科室下收物品,无论科室是否需要,均要去每个科室巡视一次,浪费了时间及人力,使用该系统后,可根据科室电脑填单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下收,避免时间及人力的浪费。通过打印的无菌包标签减少了手工书写的错误,不但节省了工作时间,也使标签的灭菌时间和失效时间清晰易辩,方便工作。使用该管理系统后,物品管理、质量控制、人员管理,均可依据客观数据进行,使管理者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由凭感觉、凭经验转变为依赖动态的、量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避免了管理中的盲目性,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次性物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大量的一次性物品、贵重耗材应用于手术室,如胃肠道及食道手术所用的吻合器、闭合器,脑室分流管、动静脉血管夹、皮肤缝合器等。如何管理好这些物品,各家医院都有不同的看法,我科根据我院现有的条件、具体工作实际情况采取了新的管理方法,克服了以往的工作不足,收效很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了满足临床一次性物品的需要,我院手术室主要通过手术间的管理、备品间的管理、库房的管理来完善科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工作。传统管理法:手术间根据工作需要固定备有各种一次性物品,标示清楚,每日下午办公室护士推着物品车进行每个手术间补充,随着手术量的增多,一次性物品涉及面的普及,这种方法已不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因此改为物品库相对开放式,巡回护士手术后自行补充一次性物品,通过临床实践,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经过科室研究决定采取新的方法,运行3个月收效很好。

1.2 新方法 根据手术间每日一次性物品需求量购进合适大的物品筐,每个手术间一个,标示清楚,将手术间所有一次性物品以表格形式体现在“手术间一次性物品补充单”上,各个手术间发放一定数量的一次性物品补充单,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负责进行手术间固定的一次性物品清点,将消耗掉的物品记录在补充单上,交给办公室护士,由办公室护士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发放[1]。另外备品室所有一次性物品均上架,标示醒目;贵重物品及容易丢失的物品定数加锁保管,列入交班本内;超过千元的一次性物品用后做好贵重物品使用登记。对于以上工作的改进,质量标准均相应的纳入科室质控管理,和科室月效益工资挂钩[2,3]。

2 结果

通过新方法管理一次性物品,经过3个月时间运行,手术间一次性物品补充及时、准确,物品摆放规范,库房物品没有丢失现象,备用的一次性物品也保证了临床需要,贵重物品及器材在保证应用的同时,可以进行临床跟踪观察,以满足临床研究的需要。这种管理方法完全符合三级甲等医院一次性物品管理要求,同时带动了科室其他工作稳步、健康的向前发展。

3 讨论

我院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也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即每日手术后,由巡回护士推着物品车,挨个手术间进行补充物品,这种管理方法随着手术量的增大、一次性物品涉及面增宽,办公室护士每日补充手术间一次性物品需要耗去大量的时间,影响其他工作的进展,已经不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第二个阶段是物品库相对开放,巡回护士自己补充,这种方法比较乱,随着手术结束的不统一性,补充一次性物品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而且存在物品补充或多或少、漏补充现象,同时物品库相对开放,有些人乘虚而入,使得一次性物品有丢失现象。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新的管理方法。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将耗去的一次性物品记录在手术间一次性物品补充单上,交给办公室护士,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公室护士按照补充单填写状况将所需物品放到每个手术间的筐内,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间物品摆放标准进行补充。这种管理方法,克服了以往一次性物品管理的缺陷,规范了一次性物品管理标准,杜绝了一次性物品丢失的现象。同时我们对备品间的一次性物品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凡是一次性物品均上架摆放,标识醒目,便于检查和使用;贵重和易丢失的一次性物品定数加锁保管,纳入科室交班工作中,并建立贵重耗材使用登记簿,做到有的放矢便于跟踪检查,能够满足临床研究需要,防止漏收和丢失现象。我科经过3个月时间的应用收效很好,值得各家大医院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篇(4)

于2007年5~6月对全院9个临床科室治疗室的一次性治疗用品管理状况进行调查。

2结果

临床科室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状况调查结果(表1)。现外包装破损和过期现象。

3讨论

1)科室护士长工作多侧重于对疗养员的护理与治疗,疏于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理念的培训及督导,致使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存在疏漏。

2)护理人员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理论缺乏,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未严格区分一次性医疗用品与清洁用品。导致一次性医疗用品与清洁护理用品混放。

3)主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外包装破损和过期现象。

4护理干预

1)提高管理者意识,组织全体护士长学习班,针对科室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作成多媒体影像资料,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意识,规范无菌物品的管理标准,便于护士长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专项督导检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管理意识。

2)统一一次性医疗用品存储管理模式,经护理部协调,为各科室配备统一的不锈钢无菌物品存储柜,柜门选用透明玻璃,做到专柜保存,固定基数,规范放置。柜内物品按种类、规格、包装材料及灭菌有效期分类摆放,要求标签醒目。一次性医疗用品统一用无菌柜规范保管,造就了良好的视觉管理,节省时间,每日交接班护理人员只用1~2 min便可看清楚无菌物品的有效期,改变了原来反复翻看有效期的交接班方法,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有效避免了包装破损、过期现象。

篇(5)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经验性管理逐渐转向科学化的管理是提高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水平的关键。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品管各种统计手法作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1]。起初,品管圈活动起始于1950年Deming的统计方法课程和1954年Juran的质量管理课程,由日本石川馨博士1962年所创,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200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在全国医疗系统引入QCC活动。2011年卫计委医管司将其引入质量管理中。我科为了降低手术室不计价耗材的浪费率,从2014年3月开始开展了品管圈活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无菌层流手术间25间,现开放16间,现工作人员50人,男1人,女49人,年龄跨度为18~50岁,平均年龄29.5岁。医护人员的学历状况,其中本科生12人,专科生25人,中专12人。我院2013年每日的手术量平均为(40.2±0.54)台每个手术间日平均约2.3台;2014年平均日手术量为(52.3±0.73)台每个手术间日平均约3.07台,随着手术量增加,手术周转快,不计价耗材的浪费率也随着增加。

1.2方法

1.2.1我科于2014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12名护士自愿组成,推选圈长一名,辅导员一名(由副护士长担任),确定小组名称为光影圈,口号:生命之托,光影相伴,圈徽的意义:无影灯是手术室的象征,灯下的剪影代表手术室护士、医生携手相助,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胸前的红十字表达了对患者的爱心,代表和平的橄榄叶将两者包容在一起;将2013年3月~9月科室不计价耗材使用量作为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9月实行品管圈后使用不计价耗材数作为实验组。

1.2.2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结合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最后综合大家意见,以投票计分方式筛选出主题:"降低手术室不计价耗材浪费率"[2]。

1.2.3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每天早上将自制的不计价耗材调查表发放到各手术间,由该手术间巡回护士登记当天不计价耗材的使用情况,然后由专人负责统计并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如图1。

1.2.4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 由品管圈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责任人,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1.2.4.1加强培训制定本科室各种手术配合常规,定期修订,定期培训,了解手术所需准备的不计价耗材物品。

1.2.4.2制定医生喜好卡,让护士都能更加了解各专科医生习惯能无间隙准备医生所需要的不计价耗材。

1.2.4.3首先从我们自己做好,管理好台上的用物,向医生宣传节约意识,节约医疗物品不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有利于实现医疗资源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是建设节约性社会具体体现。

1.2.4.4由专人管理所有不计价耗材的物品,制定领用登记本,并定期清理不计价耗材有无过期。

1.2.4.5制作回收箱放于每个手术间手术结束后将未用完的物品放于回收箱内并进行登记,再将未用完的物品进行回收利用如棉签可以打包在所需手术的包内,小纱布可以用于做耳鼻喉科纱球,慕丝线可以做带线纱球等。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改进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统计学的描述完成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当P

2 结果

手术室在开展品管圈后不仅降低了不计价耗材浪费率,由2013通过1个月的不计价耗材统计,棉签降低了18%;纱布降低了16%;手套降低了19.3%;慕丝线降低了22.5%。见表1。

3 讨论

QCC又称"质量控制圈",是一项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手段,它的核心是PDCA的循环管理,符合卫计委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中要求医院领导阶层与各科室部门能将管理工具运用于日常管理活动,并有案例说明,在管理中要充分体现PDCA的要求[3]。

近年来,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逐渐被引入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其工作方式比较灵活,针对所选定工作中的问题,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强调的是工作人员的有效结合,利用少量的人员,发挥最大的功效,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77手法),探求有效对策,改善工作流程,实现操作规范化,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4],以激发成员的参与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使成员因解决了问题而体验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4 结论

品管圈打破了传统的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群体智慧提高了现场问题意识、改善意识[5]。通过品管圈活动,使不计价耗材浪费率明显降低,不仅节约了手术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因耗材准备不当造成的手术时间延长,从而医师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秋香.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一次性物品使用率应用[J].医学信息,2015,1(3):275.

[2]汪继斌.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31-1432.

篇(6)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Methods The job quality of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before implement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as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job quality of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after implement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as chos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job quality effect of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Results The disposable sterile item management,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instrument and the Endoscopic equipment cleaning pass rate afte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activity(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Quality;Continuous improvement

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对医疗用品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责任,是为医院提供无菌医疗器械的场所,同时也是污染医疗用品的集中处理点[1-3]。其涉及临床各个科室的无菌安全,关系到医疗、科研的工作质量,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紧密联系,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4-5]。目前,品管圈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教学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效[6-7]。我科运用品质管理圈工作模式开展工作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实施品质管理圈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作为对照组,2016 年1~12月实施品质管理圈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作为观察组。对照期间,两组护理人员共有27名且均未发生变动,其中女21名,男6名,年龄32~52岁,平均(37.9±6.5)岁;岗位:护理人员23名,消毒员2名,工人2名;每日平均包装复用无菌器械包、医疗器械389件,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4 065件。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前后两组消毒供应物品、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依照自愿参加方式成立品管圈小组,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圈长,负责QCC活动的开展;辅导员邀请护士长担任,对QCC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及建议;组员包括?t院感染监控人员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共12名。

1.2.2 明确主题 圈长组织召开全体圈员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列举,采用“5、3、1”评价法确定活动主题,用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表。

1.2.3 现状把握及要因分析 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质量通过日常管理指标落实情况检查分析,在我院46个临床科室发放一次性物品领用、存放、监管调查表,如一次性物品请领方式、物品存放环境、是否存在过期及物品周转使用情况;全院腔镜类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包发生缺陷率等情况。从人员、环境、物品、消毒设备4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工作质量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主要原因。采用柏??图及根据80/20原则进行要因分析。

1.2.4 制定对策并实施 根据二八定律(80/20 原则),确定消毒供应中心在护理工作上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品管圈活动小组每周进行小组开展活动情况讨论1次,充分发挥全体圈员的作用,尊重不同意见,科学客观的分析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对策。如在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管理,加强人员的分层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相关科室人员操作规范、岗位职责规范,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各个圈员掌握相应的流程和规范[8];一次性物品领用、存放、监管不合理问题的对策,在护理部的协调下改变输送方法,做到病区一次性物品由专人管理,时时监管、合理调配、按要求存放使用,避免一次性物品积压过期问题;腔镜类器械的消毒管理,科室管腔器械使用后立即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保湿处理,避免体液或隐血干涸后留存于管腔壁内致使清洗难度加大,降低湿包率;工作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制作器械对账卡,减少器械包差错事故和缺陷等情况的发生。

1.2.5 检查效果、标准化、总结经验 品管圈开展过程中将有效的对策制定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若对策实施无效,将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1.3 评价方法

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圈员分别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做了如下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圈员对全院46个护理单元的一次性物品领用、存放、监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一次性物品请领方式、物品存放环境、是否存在过期物品及周转使用情况等,圈员们共调查282次,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不符合一次性物品使用及管理要求的内容进行汇总并比较;圈员对腔镜类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工作质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腔镜类器械是否完全拆卸、目镜和光纤等是否以擦拭代替清洗、清洗用具的选择是否合理、多酶清洗液是否及时更换等8项内容,对活动前后腔镜类器械清洗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向手术室的手术间发放调查表,由手术室护士和医生对使用的器械包名称和出现缺陷的内容进行登记,圈员对器械包发生缺陷的例数、出现缺陷的内容进行调查,将活动前后的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QCC 活动前后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情况比较

QCC 活动前后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不合格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71,P

2.2 QCC 活动前后腔镜类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

QCC活动前后对腔镜类器械清洗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8,P

2.3 QCC 活动前后器械包发生缺陷情况比较

QCC 活动前后对手术室使用的器械包发生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10,P

3讨论

篇(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CC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surgical instrument package,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hospital,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Method:QCC management group was established,QCC management method related knowledge learning plan was formulated,the theme of this activity was selecte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investigated,summarized and analyzed,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management of surgical instrument package were summarized,made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implement,carried on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to the surgical instruments package management.Th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surgical instrument pack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CC management method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urgeon to the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center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The number of nurses in the operation room to supplement th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 two groups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QCC management; Surgical instrument package; Quality improv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6.035

在社会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背景下,国内各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都在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对手术器械进行精细化管理[1-2]。品管圈管理法(Quality Control Circles)即QCC管理法,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 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3-5],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手术器械的管理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的灭菌效果、性能、部件完整性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开展,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无菌物品的终末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安危。文献[6]研究显示,手术器械的管理是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缺陷发生率最高的环节,占供应室工作质量缺陷的47.95%。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发展不断细化,外科手g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手术器械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手术需求[7]。本院是三级甲等医院,于2015年7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器械的管理实施QCC管理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护士18名,其中年龄21~53岁;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3名,护士4名。按目的抽样,随机调阅资料,分析、统计2015年1-6月手术器械包1500件为实施前资料,2015年7-12月手术器械包1500件为实施后资料,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1.2 管理方法

1.2.1 传统管理方法 本院以往对手术器械的管理,一般是回收后按正常程序进行清洗、常规消毒灭菌,根据灭菌日期进行有序摆放,右进左出,有效期为7 d,对未使用、已逾期的手术器械包拆开、检查,重新包装进行消毒灭菌。特殊手术器械按规定摆放,专人负责。

1.2.2 QCC管理法 (1)由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共同成立QCC管理小组,组成品管圈,由手术室护士长担任圈长,成员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1名。所有成员均为业务骨干,熟悉手术器械的各项相关知识。(2)选定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制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策略、目的性、重要性、现有的综合能力,由全体成员根据本次活动内容的品质、成本、效率、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评判,经讨论后研究后,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及活动方案,并制定计划表和进度表,设定目标,根据每位圈员的职责进行分工。(3)把握现状并分析要因:组织圈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当前手术器械包存在的质量现状展开调查,根据2015年1-6月的查检数据表明,缺陷共51件,表现为手术包内物品不正确、清单未及时更新26件,器械包签名潦草20件,包内未放指示卡3件,器械性能不合格2件。根据80/20法则,将本次活动改善重点定为手术器械包内物品不正确、护士签名潦草。根据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确定目标值,由圈领导设定本次QCC活动圈能力为60%,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即目标值=51-(51×82%×60%)≈26。(4)要因分析:①人员方面,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职业依从性低;主管人员对新护士岗位职责及专业知识培训不够,缺乏一定的评分标准及处罚措施;回收人员与清洗人员、清洗人员与包装人员交接不认真,不及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整体素质参差不齐。②物品方面,器械种类多;包内物品经常有变化,增加或减少;③环境设备方面,室内环境差,温度高,噪音大,影响工作人员体力、精力;仪器使用不当,参数检查不到位。(5)拟定对策:圈长组织成员开会,陈述调查存在的问题,一一制定对策,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建立完善、统一的业务评分标准及奖惩措施。(6)对策实施:每位圈员根据分工,对措施具体实施结果作出报告,对进展困难者进行方案的分析和修改,督促自查,并进行跟踪反馈,收集数据。(7)效果确认:改善方法实施后,统计2015年7-12月手术器械包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器械缺失、清单未及时更新共计23件,包括手术包内物品不正确、清单未及时更新11件,器械包签名潦草9件,器械包内未放指示卡3件。目标达成率为112%(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为54.9%(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8)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①严格按照器械包装流程图进行包装;②认真核对器械清洗质量、数量、规格、性能;③实行一人整理一人核对;④化学指示卡放在包的中间位置;⑤包布对光检查无破损,清洁、干燥;⑥包装松紧适宜,包的两头无空隙双人核对签名,包内容物与包外名称相符;⑦所有信息进入无菌物品管理追溯系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QCC管理法实施前后,手术器械包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外科手术医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处理、分析相关的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QCC管理法实施前后手术器械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 QCC管理法实施后,存在缺陷的手术器械包共23件,传统管理方法下缺陷手术器械包共51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QCC管理法实施前后外科手术医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比较 本次共调查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同类手术的外科手术医生100名,在传统管理方法下,医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为88.00%(88/100),明显低于QCC管理法实施后的99.00%(9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153,P

3 讨论

QCC管理法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器械包的管理质量,带动整个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是当前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最主要的工作职责是要为全院各科室提供各种合格的、高质量的、无菌物品,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是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8-9]。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发出合格的器械以便使用科室及时救治患者,可提升医院品牌形象,提高医院工作效率[10]。但长久以来,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配置方面一直落后于临床一线科室,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不了解,认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低,甚至有误解认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无技术含量,文献[11-13]报道,消毒供应中心自身工作人员面对枯燥的器械,也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本次QCC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实属来之不易。通过本次QCC活动的开展,临床外科医生对手术器械的提供工作满意度增加,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得以改观;同时,增强了各科室的凝聚力,提升工作协作能力,提高了各项操作技能水平,与工作效率;提升了圈员的沟通协调能力、责任感、团队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器械包装操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化,最终为患者提供合格的手术器械,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减少痛苦,挽救生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

QCC管理法的应用促进手术器械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护士的自我价值。QCC管理法虽起源于美国,但在日本得到充分的发展,于1978年引入中国,主要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让成员发现事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临床医学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14-15]。近年来,QCC管理法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控制中、基础护理工作中及护理教育等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加,效果显著[16-18]。QCC管理法的应用效果,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和成果上,还能充分激发实施者思维,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19-20]。本次QCC管理活动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表现得很高,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上认真负责,利用评判性思维去解决手术器械管理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养成自查习惯,对自身存在的不足给予及时改正,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了自身业务水平、整体素质以及自我价值感。

综上所述,QCC管理法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器械包管理质量,降低手术器械包内手术器械的人为耗损,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手术器械包的有效使用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秋英,马小明.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74.

[2]钱小芳,陈亚岚,林瑾,等.系统追踪法在硬式内镜手术器械追溯管理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10):11-13.

[3]俞凯燕,吴彩英,求卓利,等.品管圈活动在完善供应室追溯质量管理中的效果[J].护理与康复,2012,11(5):468-469.

[4]林荣瑞.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1-1812.

[5]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4):1089-1090.

[6]曹永革,王丽君,孙月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缺陷的多发环节及防范措施[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40):273-274.

[7]周丽芳,彭罗芳. 手术室手术器械后勤组的组织管理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6,21(6):45-46.

[8]石兰萍,杨楚威,王继梅,等.手术器械跟踪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335-337.

[9]张凯,陈慧,黄浩.影响手术器械包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51-1653.

[10]孙庭婷,方亮.品管圈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85.

[11]胡清媛.消毒供应室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自我和谐的现况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92-93.

[12]于菊琴.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116-117.

[13]向超群,黄浩,何小燕.新形势下中心供应室护士素质探讨[J].华西医学,2007,22(4):887-888.

[14]张幸国,赵青威,李盈.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

[15]蓝雪花,李淑芳,周建仪,等.品管圈在缩短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时间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7A):2372-2374.

[16]李琳凤,张毅,吕海瑛.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1.

[17]成金焕,温穗文,陈俊凯.品管圈对提高产房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依从性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16):2532-2534.

[18]倪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9(1):97-98.

篇(8)

手术室:“征・雁”圈

手术室开展的首个“征・雁”圈在2008年,活动主题是病理标本管理的“零宽容”制度,目的在于分析病理标本管理中已经发生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采用“零缺陷”管理,做到标本管理“零风险”。

手术室人员采取容器改进、专人管理、环境改善等措施。根据项目效果追踪数据,2007~2012年,标本送检总量不断增加,从2007年的5548例增加至2012年的10024例,缺陷次数大大减少,从2007年的69例减少至2012年的6例,尤其是在项目实施期间,缺陷次数从2007年的69例大幅减少至2008年的14例。

2012年,手术室开展了第二个“征・雁”圈,此次的主题是“心”型手术“无声配合”模式。由于心内直视手术必须在体外循环、低温、停跳的情况下进行,这虽然方便了医生进行心内操作,但容易引起患者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明显减少。这一项目旨在缩短医护配合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圈员设计了与各种手术器械对接手势,做到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无声沟通,传递精准,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心脏手术指引手册”。

神经外科:“百分百”圈

神经外科的“百分百”圈开展于2012年6~8月,由护士长张和妹任圈长,还包括4名医师与两名护士,共7名成员。圈员之一何萌护士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百分百”作为圈名,是因为他们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这意味着百分之百的责任心、爱心、细心、真心和精心。

圈员采用531评分法,选定了活动主题: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变化的早期主要表现在于瞳孔的改变,但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判断同一位患者也会存在差异;而且临床上,瞳孔测量工具多样且不实用,医务人员也经常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来目测判断瞳孔大小。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患者抢救时机延误。

根据鱼骨图、冰山图和柏拉图的分析,项目将问题确定为测量工具不实用和无瞳孔测量指引,并作为本期改善的重点。圈子运用5W1H拟定对策,运用PDCA来解决这两个问题。针对测量工具不适用的问题,他们制作出的瞳孔测量尺在2012年6月27日~7月18日短短不足一月的期间,已经过了4次更新换代,最终达到了测量快速而又准确、使用方便而又便捷的要求。不过,张和妹告诉记者,他们依然在不断改善测量尺。针对无瞳孔测量指引问题,神经外科制定了“近距瞳孔测量指引”的小册子,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项目实施之后,根据统计,2012年7月29日~8月4日,瞳孔测量224次,差异次数从60次降低16次。根据计算,针对测量工具不实用这个问题,目标达成率高达266%,进步率高达92.3%。针对无瞳孔测量指引问题,目标达成率为140%,进步率为91.3%。及时准确发现患者瞳孔的改变,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日从早先的18.2天降低至实施后的16.5天,平均住院费用也减少了5000元/人。对本科室30名护士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54.82%。除此之外,圈员对科学工具的应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责任感等也大大提升。

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的活动已经圆满落幕,“百分百”圈却将持续前进,他们已经将下一步活动的主题选定为降低压疮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消毒供应中心:“壹圆”圈

消毒供应中心的“壹圆”圈成立于2011年7月,活动时间为6个月。核心团队成员共9人,圈长由副主任护师周淑萍担任,护理部主任许晨耘任辅导员。之所以选择“壹圆”作为全名,是因为成员希望将合作、微笑、安全、探索汇聚在一起,四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合起来就是CSSD,又恰合消毒供应中心之名。

圈员通过531评分法将活动主题确认为减少临床护士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时间。“将临床护士从物品的管理中解放出来,减少临床护士的‘非护理时间’,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同时为患者的诊疗提供安全保障。”该活动的申请表如此陈述。

主题确定之后,圈子成员拟定了从2011年7月~12月为期6个月的计划表,并按照PDCA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计划进度,每个成员都有各自负责的部分。在2011年7月18日~7月31日期间,圈子共调查328个案例,其中122例不合理。根据现场调查,圈子发现物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包括领用不合理、存放不合理、不按批次使用、CSSD不易宏观调配物资和物品积压过期,其中最大的问题为领用不合理,出现了58例。根据分析,圈子将重点解决的问题确定为领用不合理和存放不合理。

篇(9)

关键词 计算机;医院供应室;物品发放;合理有序

现代化供应室不仅需要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还要有规范的管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供应室作为医院消毒灭菌的心脏,既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又是医院许多医疗物品保管和发放的场所。传统的终末质量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供应室管理需要,需要借助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供应室进行全程管理。供应室通过运用医院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平台,横向可以连接各业务科室,可以及时掌握各科室所需,同时可减少人员来往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供应室污染:纵向可以对供应室内部的物品流量、存量实施监控。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连接,信息系统可以直接向医院主管部门反映出当月供应室收放情况。系统框架功能菜单的设定:申领管理、入库管理、库房管理、有效期提示、报表、向库房提交申请、入库记录、库房单据查询、供货商证书效期、库房收支汇总表、本库房提交申请、入库单查询、库存状况、库存物品有效期、科室领用报表、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1 申领管理

1.1 建立良好的物品需求信息反馈统计体系 计算机依据每月、每季各科室物品器械需求状况,自动形成供求曲线图。在物品的供应上,根据需求曲线制定出年度计划。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预约请领物品取代了手写请领单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科室与供应室 科室通过计算机向供应室,提出本科室所需的物品名称、数量的申请。供应室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物品需求信息进行及时、准确收集、分析、归类、汇总。供应室根据科室申领的需求准备各种物品,统一时间下送至各部门,满足临床需求。

1.3 供应室与医院采购部门 供应室根据库房的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向医院采购部门提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

2 物品入库登记

2.1 库房的物品原靠人工清点数目,不仅不容易清点,而且常会出错,工作量大且繁琐。应用计算机管理后,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了库存管理程序,将入库物品按编码登记,注明品名、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单价、数量。只要准确输入入库、出库、报损物品等信息,程序内就会自动盘存和统计,该数据库设有低储报警系统,在某种物品储存低于定额时,就不能再提取,并设以特殊符号报警系统,这就可获得准确信息,有助于掌握库存物品的存储情况。

2.2 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人工用手登记~统计~结算的繁琐模式,使供应室与临床科室换领物品的数量、金额一目了然,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2.1 方便随时查询所有物品的位置、数量及物品本身的状态。

2.2.2 方便管理者查询订单、发货、生产、历史记录、用户、库存信息,各科室通过系统向中心供应室提供物品订单,并根据医院成本核算汇总各类报表。

2.2.3 强大的财务管理功能。方便科室间内部结算,根据库存统计,系统给出合理的采购信息建议,避免大量的非必要库存。

2.3 库房管理供应室是二级库房,最佳库存量的数值应达到最小。根据库存状况采用定期订货方式,还可应科室要求,搜索其所用物品的详细情况。

2.4 打印报表打印各科室每日向供应室申领各类物品的数量、总额,打印库存量及其他的统计表,以便为成本核算提供科学数据。

3 物品发放与下收上送管理

3.1 供应室与科室联网,每天由科室在上、下午上班后输入所需物品的有效数据,供应室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掌握各科所需。打印出各科室所领数量清单,将物品送至科室,科室领物者与供应室送物者双方核对无误后在物品清单上签名。这种方式减除了以往每天2次与临床科室逐个电话联系的繁琐,而且也避免了手工记录物品容易出现的错误,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4 信息反馈机制

4.1 计算机的使用,将日常物品发放统计工作从数据信息的简单收集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统计分析和监督上,进一步利用信息资料。

4.2 供应室的物品管理大到高压灭菌容器,小到一块纱布,几个棉签均可精确记入成本核算,同时种类繁多的物品在计算机的管理下,库存情况一览无余,有利于及时发现库存不足或过量积压,既保证了临床供给,又避免了物品的流失与浪费,提高了物品管理质量。

4.3 通过计算机管理,使工作人员对物品的供应量和消耗量做到心中有数,动态观察、了解全院的物品需求量,增强计划性和条理性。根据临床需要,供应室调整物品供应量,同时增加物品基数,做到保质、保量供应临床。

5 成本核算体系建立

5.1 成本核算是供应室管理的必然选择,准确无误的数据是成本核算的基础。计算机对各种物品均标明价格,输入物品数量后单项物品金额就自动产生,及时反映出各科室的支出情况,“明细查询”模块内,全方位地提供了各项信息的查询与数据统计,并以规范化的报表形式输出统计结果。

5.2 如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查询任何一个科室在任意时间的物品领用、支出金额、在供应室的月及年总支出、总收入,同时对科室日、月、年工作量一目了然。从查询报表的信息中,可动态掌握单项、多项或总的经济收支以及供应物品的分流信息。每月定期将各科室在供应室的总支出报表上交财务科,为成本核算及经济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量依据。

6 预防医院内感染

6.1 供应室去污区与无菌物品存放区联网后,取消了各种物品的领用单,减少了污染的机会,各科室所需物品在无菌物品存放间对照污染间输入的具体数据发出,减少了开窗次数,也杜绝领物单等非无菌物品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避免了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污染。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管理系统内有灭菌物品的数量、有效期,可随时查询现存数量、有效期及备用基数,能及时通知包装人员添加物品,满足临床需要。

篇(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0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也是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要求,在对手术器械和相关物品进行集中化处理时,其不仅有效地实现了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的共享,同时优化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健康发展。在临床上,对医疗器械实行统一回收和周转以及清洗、配送等。但是,各个科室存在治疗范围等差异,进而使得各个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很大的异同[1]。以前都是由各个科室负责进行消毒,但是随着医院各项制度的完善,逐渐将这些医疗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统一清洗、消毒、包装、配送等。但是,怎么样做到不让物品出现丢失和错送等,防止影响正常的诊治。为此,我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进行总结,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主要使用的普通器械和物品为:清创包、拆线剪、腰穿包、缝合包、活检包等,在对其进行回收之后,再按照各个科室的基数进行对换处理。然而特殊物品主要为:肌电包、烧伤整形包、疼痛阻滞包、痔瘘换药包、心导管器械包、针灸包、介入手术包、穿刺枪等[2]。

1.2 方法

1.2.1 建立各科室特殊物品清单制 以往都是没有物品清单登记表,目前主要是采用BD测试包用后的硬纸块来作为标识牌,主要分为高温清单本和低温清单本。然后根据物品的种类以及灭菌的要求来进行登记。并将详细的信息进行填写完整,主要为:科室、物品名称、数量、时间等;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作为包装和发放的凭证,另外一份则作为从下收取时给工人保留,以便进行复查和追溯[3]。

1.2.2 设计和制作不锈钢标识牌 标识牌:大小为4cm×2.5cm,材料为不锈钢[4]。在标识牌上要注明科室名称。在将这些特殊物品进行回收之后,不管是采用手工清洗还是机械清洗,标识牌一直跟随物品到包装。然后根据标识牌将物品进行分类,便于查找和拿取。

1.2.3 操作人员 根据清单将相关的信息进行完整的打印,并打印好条形码,当特殊物品进入到检查区之后,根据其包装的要求来进行包装和分类,并贴好条形码。在对其包装完成之后,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装载,并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再发放。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AS14.0软件处理。

2 结 果

100.0%达到了消毒水平,没有发生特殊物品配送错误和遗失的情况。同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性的提高。回收分类方法改进前:标识牌:无;物品信息:出现部分缺失的情况;灭菌方式:无;配送错误:有时会发生;资源是否再次利用:否。改进后:标识牌:有,100.0%消毒;物品信息:完整、准确;灭菌方式:界定;配送错误:无;资源是否再次利用:是。

3 讨 论

在经过实施相关的物品清单登记制度之后,其能够有效地对回收分类物品进行规范。此外,之前使用的纸质标识牌也存在较大的弊端,并且操作流程也亟需改善。在物品供求进行双方交接时,实施清单制度则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措施。其能够通过书面的形式来对需要方物品的名称和来源以及数量、灭菌方式、包装要求等有很明确的界定。同时能够减少和避免双方发生纠纷。

此外,实施清单和标识牌消毒也是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并且还能够保证操作的安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的局域网也逐渐建立和完善,各个科室之间的一次性物品管理也开始走向无纸化申报,并且按需进行配送,也便于查找和跟踪。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100.0%达到了消毒水平,没有发生特殊物品配送错误和遗失的情况。同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性的提高。

此次制作的不锈钢标识牌则主要是根据医院科室片区的要求来进行摆放,因此,在交接时也十分的方便,不会给工作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与之前手写的纸质标识牌进行比较,前者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标识牌能够反复利用,使得医院成本得到降低,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保刚,高至刚,许文燕.卫生检疫法修订与特殊物品管理模式的适用性探讨[J].口岸卫生控制,2012,(04):1-4.

上一篇: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 下一篇: 休闲农业行业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