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5: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课堂步骤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中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并实施“高效课堂”,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素与扎实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是构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要在组织教学活动上下功夫,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才是最佳的教学组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存在以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我们每节课的导引都精心设计,情境创设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二)第二阶段:相信学生,先学后教
刚开始使用“先学后教”模式时,老师们很不放心总怕学生看不懂、学不会,所以学生自学后,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再讲一遍,越俎代庖,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能动性就更加难以调动了,课堂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更加拖拉低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集体备课上我们共同讨论疑惑,集思广益。于是大家决定大胆尝试,我们相信只要过程不错,结果就不会错。相信学生,先学后教。我们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合自己的变动,出示学习目标后,教师会帮助学生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指导学生阅读自学任务,这样做使我们的学生渐渐的学会了把握每节课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并能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去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学生真的需要解惑时,我们老师才真正完成从课堂的主宰者到课堂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转变。
(三)第三阶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有所获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我们根据各班情况将不同学习发展类型的学生组合形成异质学习小组,在各个异质小组中,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教学中需要探究和讨论时,则以小组内部学生的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每个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努力训练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训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能够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这是一种以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为指向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运用的过程。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展开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其中,可以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也可以深入到一个小组参与讨论,要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发言,要允许有些同学的看法有所偏差。不要让有的小组在非关键问题上纠缠,对讨论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各小组的观点、认识,教师不要立即给予评价,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辩论,直到学生不能确定时,教师才给予指导帮助。对于交流中表现突出的小组,要及时公正、客观地给予评价,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在习题讲评课上采用这样的形式,效果更佳。
(四)第四阶段:当堂达标,巩固教学成果
“当堂达标”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巩固练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起着巩固、反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达标习题的设计,避免机械、重复、单调。习题应该有目标,有重点,有梯度。设计目的要明确,题目服务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有变化性,多样性,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完成练习。“当堂达标”的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学生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也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
(五)第五阶段:优化课后练习,达到“减负、提质”
高效课堂的现实着眼点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既是作业量的问题,在作业布置上可遵循以下原则:
(1)课后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本节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课后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3)课后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保证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只有跟上了老师的节奏,才能谈课堂效率.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在课前看书,教师也会提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只是简单的提醒是不够的,学生只是有了自主预习的意识,还没有掌握课前预习的正确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师要清楚教材的内容,分清楚哪一些是重点,哪一些是了解即可.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做出一个规划,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而不是盲目地看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包括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并且让学生根据这些知识点去做几道课本上的习题,起到再次加深印象的作用,让学生有方向的预习,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作好准备.例如,在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涉及很多公式,这些公式都是考试的重点,也是以后经常用到的知识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在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多面体的表面积和展开图的关系是什么?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分别怎么写?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预习,就能避免走弯路,并且预习的内容都是课本中的重点,从而提高预习效率.上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多面体的表面积就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也就是展开图的面积,而这几个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容易回答的,课本上有这些内容,学生能完整回答这几个问题,并且意识到这几个公式的重要性.
二、注重学生的听讲效率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顾着赶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听讲效率.教师不能只考虑自己讲解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接收知识的质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的学生在听讲时容易走神,看起来像是在认真听讲,但是思绪已经跟不上老师,感到学习困难,导致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甚至出现厌烦数学的情况.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听讲效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状态,如果学生觉得这部分内容很难理解,就要放慢脚步,把这些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课堂气氛,根据教学情况,改善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的精力都放在听讲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讲效率.例如,在讲“幂函数”时,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认真听讲.在引入幂函数的图象时,教师如果直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出来,虽然这样生动形象,但是学生不明白这个图象是如何出来的.教师要运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选取特殊点,然后根据所求函数值连成平滑的曲线,从而把幂函数的图象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做题时能够熟练处理幂函数的图象问题.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总结近年来全国高效课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许昌县灵井镇一中高效课堂实施具体情况提出来的。“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易操作性等特点,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在倡导高效课堂形势下语文课改的有效尝试。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使农村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与新课改靠近,进而在实践中创新。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预习检测,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教师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确定课堂重点、难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达到6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结对子的同学互助形式解决40%学生的“双基”问题。
第二步:班级展示,二查小组合作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各学习小组积极推荐人选进行竞争性展示,展示问题要有普遍性;问题应体现“双基”特点,给学困生一定的机会。在展示的过程在中,提倡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要及时,准确。预期达到8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20%学生的“双基”问题;60%的学生能突破重难点,结对子解决4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三步,师生互动,三查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时间控制在15分钟。
该步骤通过学优生的示范带动,教师的导引、点拨,突破课堂重点、难点。该过程提倡学生讲解、争论,教师当裁判。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0%以上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10%学生的“双基”问题;7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合作、探究问题,突破重难点,并产生学习兴趣,结对子解决3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四步,课堂反馈,四查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时间控制在10分钟。
该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达到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的目的,同时完成课堂作业。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85%学生能主动探究新问题,进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结对子解决15%学生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对子解决5%学困生的问题。
第五步,课堂衔接,五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由教师点拨下节课预习要点,并下发导学案。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使学生课下能自主学习,小课堂变成大课堂,让乐趣充满教与学的过程,同时在学生结对子的基础上解决学困生的预习问题。
xx二中整洁的校貌让人顿生和谐之感。教学楼的外墙上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墙报,如“青春舞动”、“五彩斑斓”,等;教室内有各种小墙报、每个小组课桌上都有组训牌;教室内外有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校园的宣传橱窗内张贴了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瞬间亮彩的照片;六十五公里的拉练活动;……。从这里,我们看到了xx二中开展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处处彰显出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让学生有“今天我以学校为荣”的自豪感,增强了“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自信心。特别是65公里的徒步行走,培养了学生们坚强的毅力,在帮助和被帮助中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使他们懂得苦中有乐,先苦
后乐的道理。这些也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石。
高三学生的贴吧里还有小组同学的志向、
时事评论,高考指南等。
二.认识了“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一个上午:我现场观摩了两节课:一节
高一地理课、一节高三地理课,又听了一个
关于“271高效课堂模式”的讲座,对“271”
高效课堂有了初步认识。
1. “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70%学
生—优秀学生,10%学生待优生。
(3)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主线和灵魂: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文言文阅读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抓分点,而文言文板块的复习呈现出篇目多、知识点繁杂的特点,因而增强文言文复习课的高效性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文言文复习课往往以知识梳理的形式“重炒隔夜菜”,这样的课堂难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复习效率低下。要增强中考文言复习的高效性,必须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
一、高效复习的必要准备――课前“三个把握”有的放矢
在复习课之前,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外,还需仔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2015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大纲》及历年的中考试题,据此把握考点、命题形式,如此有的放矢才可以实现复习的高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和内容部分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015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也做出了如下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纵观历年的中考试卷,大体上这些要求都在试题中得以体现。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这些命题的思想最终体现在试题中。对历年中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题的研读,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考点的一些具体命题形式,并一定程度上把握中考命题趋势。对以上内容的研读,对学情、考点、命题意图的准确把握是一项“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工作,是文言文高效复习的必要准备。
教师在准确把握了学情、考点、命题形式之后,应该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中落实。在课前预习中使用的学案题目应包括以下题型:(1)重点实词的解释;(2)重点句子的翻译;(3)重点句的节奏划分;(4)理解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5)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这些题型学案是复习内容的精华所在,好的学案体现的是教师对复习重点的准确把握。学案的编写需借助备课组的团队力量,备课组教师将在集体备课活动和学案的编写中更加准确地把握中考的考点和命题方向。学生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这是预习任务,也是课前准备。
二、高效复习的主要阵地――课中“四个步骤”盘活课堂
课中的“四个步骤”即:检查反馈、小组互学、展示指导、矫正提升。
第一个步骤,是对导学案完成情况和检查反馈。这可使教师准确地掌握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没弄懂的。已经掌握的那些是课堂上无需再花时间的;那些是学生没有弄懂的,是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文言文重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题目,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句节奏划分和文章中心中心思想的表达上。可以确定课堂的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步骤,是针对预习时完成学案过程中所标注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互相答疑解惑。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这个环节要着力于营造课堂民主平等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课堂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特别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要对学生学习状态关注和学习氛围营造之外,还应该全班巡视,从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为下面的展示指导环节做准备。
第三个步骤,是小组互学的成果展示与教师对学法的指导。高效的复习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不排斥教师的精讲。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文言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学法指导即精讲。如笔者在执教《伤仲永》的复习课上发现学生对于文言句子节奏的划分题上错误率较高,即进行以下学法指导。首先告诉学生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划分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要停顿,状中之间要停顿,如果只停一处,那么主谓的停顿优先,如果要求停两处,那么再考虑动宾和状中的停顿;其次,以第一个句子为例,这个句子陈述的是“什么怎么样”,因而是一个主谓句。其主语是“其文理”谓语是“皆有可观者”,如果要求停一处,那么应该这样划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如果要求停两处,那么再考虑动宾之间的停顿,应该这样划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第四个步骤,是对原来学习中存在的错误的矫正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升。在《伤仲永》的复习课中,笔者针对学生句子节奏划分中存在的错误,在展示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订正该题型下的其他错题,如对“余闻之也久”这个句子的划分,通过订正,进一步巩固已经习得的方法。
三、高效复习的有效保障――课后“一练一查”巩固效果
复习课离不开练习题。通过精选恰当的题目做课后练习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如何选择呢?应该注重练习的“质”,而非“量”。题海战术是低效率的,只有精选习题在“质”上取胜才算高效。这样才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李炳亭)选择与本地区中考考点一致的中考真题,不失为精选练习的一个好方法。这些题目有针对性、质量高、示范性好。可以说,一份高质量的练习是中考文言文高效复习课的有效保障。
此外,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积累有赖于记忆。反复的记忆和巩固是文言文复习的要诀。课后学习小组成员的互查,是对学习效果的跟踪与巩固,从而实现文言文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对于高效课堂,许多教师都觉得深不可测,认为它离我们很远,其实高效课堂就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机地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在教师导学案中设问导学的启发下,通过小组合作、当场检测、拓展延伸等手段进行说、写、听、想、做等有效环节的展示,以达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积极参与,大家全身心投入“的目的。那么如何让高效课堂更高效呢?
一是传统教学步骤+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高效课堂。魏书生谈到教学改革时,他说过一段话:一切的教学改革都应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不是把传统的东西一概推倒重来。他把传统比喻为一棵大树,改革不是把这棵大树砍掉,而是让这棵树不断萌发新枝,彰显生机。当然对于老树上的一些枯枝败叶一定要予以剪除。魏书生的这个比喻,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很有启示:(1)实施高效课堂其实不难,教学步骤、教学目标基本不变,只是将原来课堂中教师包揽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而已。(2)对实施高效课堂不要怕。不要认为高不可攀,因而无所适从;也不要刻意求新,认为传统的方法都不可取。我们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花的心思和精力。
二是课前预习要适可而止。教师不要让学生花太多的时间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全部通过预习去掌握。这种费时太多的预习不能持久,学生在课堂上激不起学习欲望,课堂生成效果不佳。预习要适可而止,费时不能太多,这样才能保持预习的常态化、高效课堂实施的常态化。
三是教学中不能重学案,轻课本。很多学生课本上干干净净,没有圈画批注,这说明学生没有看课文。不管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去看书,而不能在学生不看书的基础上来展示或者回答问题,即使问题很简单,答案就在书上也不例外。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径,路必须让学生去走,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并根据课本去“学”。学在展示前,而不是在展示中;自学是展示之本,展示是课改之魂。只抓魂,不抓本,则魂之易失也。故教师要将导学案和课本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特别是语文课要以阅读为主,通过阅读去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敦厚小学)
1. 省略过程,回归传统
老师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回到传统课堂,一张导学案六个步骤一人滔滔不绝连唱带演、全程包办。有的按照“三案”内容和“六步”流程念导学案,有的干脆直接给学生对答案,起不到参与探究,启发思维,提升效率的作用。
2. 流于形式,只走过场
部分老师为操作方便,严格按照高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但是每一步仅仅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方向和目标并不明确,不能突出课堂的重点难点,最终只能算是走了过程,而实际师生一起玩了场“猴子捞月”、“竹篮打水”的游戏。
3. 倚重模式,生搬硬套
高三语文复习课有自己的特点,老师不顾知识章节的需要和班级情况按部就班套用“三案六步”模式,将该忽略的或减省的内容步骤劳神费力地一一铺开,将该重点落实的内容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达不到高效的目标。
4. 轻质轻量,效果打折
有的老师用的导学案设计一个课时,而在课堂上不足半节课已经被学生“啃光”,内容的设计上难度偏小或者探究的问题太少,训练的数量不够,都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打折。
5. 过度开放,激励不够
学生能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探究,各抒己见,打开思维的门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是高效的表现,可是老师在对问题和答案的把握上没有原则地应和甚至肯定,容易误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同样老师如果不及r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也会导致学生自我价值丧失。
二、“三案六步”在高三语文对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1. 老师的观念要创新
“三案六步”不适合高三语文课堂实际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无论课程本身具备何种特点,对于优秀的教学模式而言只要用得好一样可以发挥最大效力。所以老师只有认识到高效课堂模式绝不是师生集体的表演和作秀,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练兵,不是只能老师讲学生练,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盛宴,才能彻底改变语文课堂的陈旧气息。高三语文复习对性强,高考考点覆盖对归纳运用知识、训练提升能力的考查,而高效教学模式正是对这种考查要求的最大满足。所以语文老师应该与时俱进,从观念上进行创新,将“三案六步”的核心理念理解透彻,利用其高效优势为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保驾护航。
2. 导学案内容编制要创新
“三案六步”作为一种模式,其包含的导学案覆盖的知识点系统全面,行进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清晰可操控,这一点基础课和复习课并无明显区别,可不同在于到了高三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差异较大,语文基础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可以适当增删内容,亦即二次备课时定要考虑班级特色。
3. 教学的形式要创新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思想品德教材和资料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自学时阅读教材,学生要明确勾画出不懂或者难懂的内容,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学习,清楚地知道这堂课学什么。这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思想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让他们敢于对教材说不,敢于对教师说不,敢于对传统说不,在自学中发现疑难问题。
第二步:释疑解难,教师引导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老师要“赏识有度”,善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让学生以学为乐、以思为乐,敢于向困难挑战,卓有成效地学习、探究。释疑解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抽查反馈信息,由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经归纳整理后当堂分析解释。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即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二是要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或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第三步:选题演练,学生展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展示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也是体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为了达到此步骤的目的,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选出三至五道题。所选题目要求典型、具有代表性,既能检测知识点和面,又能体现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其次,由教师在此阶段给出题目,要求学生当堂限时演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和应用目的。最后,借助黑板、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让部分学生分析解答相关题目。如果该学生不能分析解答,教师可以发动其他同学讨论后解答,当学生演练完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
第四步:总结反馈,整合应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二】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11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课题研究内容: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17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语文教学就其效果而言,长期处于被社会各界诟病的局面,虽有许多的教育名家提出了种种教育方法,许多教育工作者做出了种种努力,依然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究其原因,课堂教学的低效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
一、目前低效课堂的表现及原因
首先,是文本讲授的问题,语文课一般将课文视为文本,文本是制约语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文本内容最重要,其次是文本结构,而文本的语言特点只是参考性因素,不能作为决定语体的因素。但是许多教授者在处理课文的时候,出现了重内容轻材料,重语言轻结构的偏差。虽然说文本内容最重要,如果仅分析文本内容而不分析构成文本的材料,只会使接受者领会文章写的是什么,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安排,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在教授中不注重结构的分析,会使接受者误会知识内容的安排缺少了理性的思考,成为杂乱无章的一堆材料。又舍本逐末去大力分析语言特点,致使语言的妙处缺少支撑而没有韵味。
还有在讲授练习时出现的问题表现为重答案轻题干关键术语所蕴含的知识的分析,重结论却轻结论所需要的要素及必要推理步骤的分析。这也许是认为语文是艺术,艺术的东西比较玄学,不比科学的东西那么有条理,那么有规则。如若不讲出知识性条理性,学生的考试答题怎么确定其正确与否呢?
再有作文讲授出现的问题,初中学生的作文最麻烦的是文体不分明,造成原因在于,讲授者处理语体具有可预测、可验证、可重复的物质性特征不到位。
其次,是上课语言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问题,表现出重文本者语言和教授者语言,轻接受者语言,致使接受者信息的接受度不高。语文教学的一个层面就是处理信息,我们通常总是试图以最小的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我们的目的是将新信息与已有的旧信息联系起来,或者是重新获得相关的信息。但目前的做法,却与我们的设想相距甚远。
再次,对上课主体对象忽视所造成的问题,表现为重文本作者的体验、教授者的体验,轻接受者的体验,造成接受者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因为接受者对于文本作者的体验、教授者的体验没有切实的经历,不明白也不认可这些想法做法,常常被拒绝分享体验的接受者哪来的兴趣!
二、改变低效课堂的出路,创建高效课堂
首先,要解决语文课堂讲授者的问题,语文隶属于修辞学,在《修辞学通论》中,郭绍虞论述了对修辞学方法的两种态度:一是旧的态度,所论偏于文章方面,而尤其注重在风格。一是新的态度,所论偏于辞藻方面,而尤其注重在辞格。
旧的态度有时不免太玄学化、太笼统。其长处在于讲得很活,很精微,能使人深造,而短处在于没有指出途径,且有时会与文学批评相混淆。新的态度有时不免太科学化,太琐屑,其长处在于讲得很正确,很有规则,能指出途径,而短处在于没有使人图深造,且有时与文法学相混淆。这两种态度都很重要,辞本是一种艺术,所以论修辞不妨玄学化,必玄学化而后能得其神。而修辞学却又是一种科学,所以论修辞又必须科学化,必科学化而后能尽其法。只需能二者兼顾,不使修辞学成为文法学也不陷于文章学那就好了。
其次,是针对课堂接受者的建议。教师在上课时运用迁移法,将文本中创作者经历的事件的结果,分析出产生的条件,又加入讲授者的经历、结果及想法,引导学生去添加经历,分析产生事件的种种条件,推断不同条件下的可能性事件。学生在上课中不再是文本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本的创造者。还可采用印证法,让接受者的经历与文本中的道理互相印证,促使接受者为其感找到理性依据,以便其更好地发展。
三、高效课堂的概念
什么是高效课堂,简言之注意到讲什么(内容),对谁讲(对象),怎样讲(步骤和方法)而达到既定目标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授者启发了学生思考、发展了学生思维、分层分类地培养了学生能力的课堂。
四、如何实现自主高效课堂
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出本课时所复习的范围中,包括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是复习重点和难点,在课标和考试大纲中,这些知识点要求达到的等级。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本的目标要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各自完成能够完成的内容,小组学员交流指导,不同小组互相补充订正,逐步完成。要求学生参与至少一项内容、一个小知识点的储备。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充分利用黑板,教师可先让学生将参考书中的目标、问题抄至黑板上,找出其中的知识性术语,寻求解答或例证。将要求转化成作业形式落实,将作业的一般格式变成考试形式,并勾画出要求的关键词,解释关键词的具体达成条件,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替换关键词来比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参考书的答案提出自己的解释看法。
五、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
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要考虑两个方面:作为课堂主动要素的人和被动要素的文本。
在对待作为课堂主动要素的人的要素上,不管是作为教授者的人还是作为接受者的人,在课堂上,要高效地完成教育的内容,有效的对话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手段。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任何教者、编者、书写者是对话的一方,而学生是对话的另一方,语文教育具有深刻的对话性,语文教学要充分注意对话性,对话各方都需要得到尊重,尤其是作为主体性的学生的对话要得到尊重。这是高效课堂的实施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