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工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8 17:06: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土木工程施工工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土木工程施工工法

篇(1)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个涵义,即可持续和发展,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环境、社会的发展,又不对环境产生破坏,使其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建筑土木工程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对国家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等具有极大的意义。建筑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环境的稳定性、完整性,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且利于环境的长远发展,对子孙后代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科学手段对建筑土木工程进行优化,能够更好地修整建筑结构,使建筑达到更高的要求,且能够降低经济投入,实现建筑土木工程的安全、经济;第三,建筑土木工程的持续发展能够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返修率。

二、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将建筑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优化建筑结构,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土木工程应该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够促进社会、环境持久发展的工程,也就是说,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①实现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②实现建筑与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③实现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④实现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土木工程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资源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寻求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土木工程绿色、节能、和谐的特征。

三、目前国内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随着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在国内的逐渐推广,当前,为了适应保护环境、降低噪音、文明施工等要求,我国大部分的承包商以及建设单位一致选择采取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减少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的承包商和建设单位对于绿色施工的理念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在采取绿色施工方面也是较为被动和消极的,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系统性的思维模式以及规范的操作模式来完成绿色施工。主要是由于承包商及建设单位对绿色施工缺乏认知,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科学制度体系、管理水平低、施工成本高等造成的。

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一)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中真正落实

时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重视度还不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往往不够重视,而绿色建筑意识的落实有赖于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可以在社会基础教育中强化公众绿色环保理念,在继续教育中促进施工涉及到的各方人员对绿色施工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加强对绿色施工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教育,提升建筑行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得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中全面而真正的落实。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绿色施工法规及制度体系

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于建立科学系统的法规及制度体系。当人们的思想还未能达到理性自觉的状态时,政府部门的参与及引导和相关法规的约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靠,制定具有可发展性的市场规则及法规体系,形成强大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绿色施工的法规是以保护环境法规为基础,也可视为环境保护法规的一条分支,它也是对文明施工管理的一项规定。绿色施工法规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行业、学科进行协商。

(三)加大土木工程建筑技术研发,对高新技长进行合理利用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通过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原有建设技术进行改进,对高新技术加以研发与利用。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可促使建筑能耗有效降低。在高新技术研发中,应明确研发方向,实现新技术对能源消耗的最大限度节约,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不可再生能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应对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建筑材料本身即可实现隔声、防潮、隔热及保混的效果,降低建筑中应用设备造成的能源消耗。

五、施工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准备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准备阶段是建筑土木工程的基础阶段,也是实现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阶段,因此,在选择建筑土木工程建设材料时也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选择生态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土木工程建设材料的良好性能,从而为建筑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在选择建筑土木工程建设材料时,一般要选择环保型、可再生循环型以及过渡性材料,有效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且可再生循环材料能够实现再生循环,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浪费,有利干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施工准备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规范的考察、调查,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周围的地质、环境等,从而更加合理的统筹安排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事宜,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例如,①在施工前,利用科学手段进行地质勘测,若发现地质不稳定或地下能源时,要尽量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或改变施工地点,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并延长建筑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②当施工准备阶段发现施工现场存在风险因素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变准备,为建筑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将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到工程的施工阶段,能够大力促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是建设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施工区域内需要保护的地区进行圈分,并要做好水资源、电能源、垃圾回收资源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例如,①在建筑施工中,水是不可或缺的,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比如,可以采用循环用水、废水利用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建筑施工中用水量;②通过安装声控灯、触摸灯、节能灯等照明灯具,降低用电量,减少电能的浪费;③将建筑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实现有用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建筑单位的垃圾填埋费用。提高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解决经济、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施绿色施工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延长建筑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寻求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土木工程绿色、节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作为工程施工当中各项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体现建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土木工程施工当中必须是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控制标准作为基础,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技术控制加以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与技术控制促进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发展。

一、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现如今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1.2 现如今如何能使理论研究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1.3 现如今工程应完善验收标准与规范。有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错误。

二、土木工程中主要施工技术的发展状况 土木工程中存在多种施工技术,而本文将主要分析深基坑支护及钻孔灌注桩基础等方面的施工设计与技术的发展情况。因为,这两个方面的施工设计与施工技术都是建筑工程基础设施中的主要内容。

(一)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与施工 深基坑工程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即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据相关调查发现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频繁发生,极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而带来相当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预控措施不到位。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对于保证安全施工、减低损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在深基坑支护领域已研发出一种设计软件,只是相当一部分设计院没有足够经济能力进行购买。大多情况下,建筑施工设计图纸中并不含有深基坑支护设计内容,施工单位只能执行解决与深基坑施工相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根本得不到有效保证。这是与城市建筑工程“安全、经济、高效、优质”设计原则相背离的,更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需求。因此,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内容应当纳入工程设计图纸,并做出严格的施工质量规范和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应当在财政方面给予有关设计院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当然,并不能完全依靠国家的扶持,设计院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寻求多种途径来增加经济收入。只有这样,与土木工程施工相关的设计院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现代化的设计软件。

(二)深基坑工程中SMW工法桩 SMW工法以多轴搅拌机在现场一定位置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进行混合搅拌,在各施工单元之间则采取部分重叠搭接施工,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之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补强材料,与水泥土结硬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体。该工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止水性能好,构造简单,型钢插入深度一般小于搅拌桩深度,施工速度快,施工噪音小,排土量少,型钢可回收重复利用,成本低,对周围地层的影响小等。

(三)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设计与施工 钻孔灌注桩是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基础施工技术,尽管这部分内容在设计图纸被体现出来,但设计单位不会规定应当采用何种型号的机械设备,更多情况下需要施工单位自行决定。桩基础作为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因此,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设备的问题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得到有效解决。

三 发展展望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意图能否实现。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施工过程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存在着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因此,施工控制就是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预测,最终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实现设计最佳目标。 施工控制就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施工过程,求解其内力和位移,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若两者误差较大则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施难度较大,涉及到不同材料、不同体系、理论分析、测试手段和现场组织等多个方面,实施中需要多方配合,协同工作。施工控制是施工阶段宏观质量和施工状态宏观安全的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且对安全性要求高,因为这联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管理体制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发展施工技术,在过去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人们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在教训中得到启示,因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将给加快土木工程发展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尚亚伟,应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

篇(3)

可持续发展本意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需要构成危害。在建设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工程中既不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又能达到最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可持续发展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它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内容。它同设计阶段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1.施工阶段中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给生态系统带来破坏和不利的影响。例如:施工运输会与工地附近或经过工地的交通发生冲突;设备的运转会造成噪声污染;施工中挖掘和干扰工地地面土壤暴露之后更容易受天气的影响,造成大气粉尘污染;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较大比重等等。此外,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工程施工人员管理不规范、施工人员自作主张不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施工等因素导致不应该发生的严重事故在实践中屡次发生。而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过程,可针对工程建设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根据现场的情况,积极地选择与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小和消灭这些不利影响,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可持续的土木工程业的重要体现,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针对我国施工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对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要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2.1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施工”意识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它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

(1)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宣传,加强培训。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仍然不足,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缺乏重视。而对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离不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基础教育中,应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在继续教育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承包商进行有利于可持续的行为方面的教育,并使其从中受益。

(2)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按照绿色施工原则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和绿色施工推广应用示范单位,注重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的比较,用活生生的例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3)建立和完善绿色施工的民众参与制。民众参与制可以挖掘民众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绿色推动机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充分了解民众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积极探索解决经济的可行性办法。

解决绿色施工经济性差的障碍是绿色施工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国家及地区应积极探索解决经济的可行性办法。以下是几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1)加决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降低应用成本。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绿色技术”并非都是“高新技术”,如果运用适当的“中等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绿色施工成本。在许多情况下,一种对环境更为有利的施工过程能够比传统的过程还要经济,或至少在费用上相当。

(2)加强财政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效的经济体制,是促进绿色施工的有效手段。通过税收调节,政策扶持,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凡新建和改建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效果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施工企业一般都会从政府获得一定的优惠条件,例如得到更多的建设项目、减税、奖励等。

(3)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行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提高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企业通过ISOI400I认证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另外,应使企业认识到,绿色施工决不仅仅是为了环境保护、为了社会公众利益,绿色施工涉及到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投资、质量、进度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

2.3建立系统、科学的绿色施工法规和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法规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定,技术标准及规范也应继续加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并不断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应建立一些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如:针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承包商应在投标书中说明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予以约束;可提出承包商应通过IS01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对于其它社会投资项目则可通过税收、奖励等制度促进绿色施工的应用;鼓励业主将绿色施工准则纳入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中,将环境等责任加入建造合同,并在建造期间监督承包商加以遵守。此外,还可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可将承包商运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程度,作为工程评标和评优的依据;可将一些“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完善为“绿色施工”或“绿色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使其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应进一步完善施工中的保险与索赔制度,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2.4加强施工阶段可靠性研究,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1)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调查,初步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荷载;根据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特点,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抗力的变化过程,并以独立增量过程为基础,提出了施工期结构抗力的随机过程模型,给出不同时刻结构抗力的相关函数。

(2)根据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形状、混凝上材料的性质(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施工荷载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了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弯和抗冲切可靠度,研究了支撑方案、施工周期以及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之比对施工期结构可靠度的影响。

篇(4)

[中图分类号]TU-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38-02

一、建筑空间的扩展

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堵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给人类居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土木工程的未来至少有以下五个发展方向:

1.向高空延伸

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之一,高层建筑物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在高度上也越来越高,与地面高空发展相对应。日本拟在东京建造800.7m高的千年塔,它在距海约1.25英里的大海中,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融于一体的抗震竖向城市中,居民可达5万人。中国拟在上海附近的1.6公里宽,200m深的人工岛上建造一栋高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达10万。印度也提出将投资50亿建造超级摩天大楼,其地上共202层,高达710m。

2.向地下发展

地下空间的开发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原因在于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不需要支付或支付很少土地费用。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其节省土地资源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另外工程实践也表明地下空间开发在一些大城市条件已基本成熟,而且是现代城市开发的必然趋势。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了《东方宣言》,提出了“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建造地下建筑将有效改善城市拥挤、节能和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

3.向海洋拓宽

为节约使用陆地,围垦、拓岸工程和建造人工岛都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为将来大的近海城市建造人工岛积累了科技经验和准备力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的七星大酒店也建在海上,洪都拉斯将建海上城市型游船,该船将长804.5m,宽228.6m,有28层楼高,船上设有小型喷气式飞机的跑道、医院、旅馆、超市、饭店、理发店和娱乐场等。

4.向沙漠进军

全世界约有1/3陆地为沙漠,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耕地被侵蚀,这将影响上亿人口的生活。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世界十大工程设想之一是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在缺乏地下水的沙漠地区,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使用沙漠地区太阳能淡化海水的可行方案,该方案一旦实施,将会启动近海沙漠地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5.向太空迈进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大胆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由于近代天文学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登月的成功实现,人们发现月球上拥有大量的钛铁矿,在800℃高温下,钛铁矿与氢化物便合成铁、钛、氧和水气,由此可以制造出人类生存必需的氧和水。预计21世纪50年代以后,空间工业化、空间商业化、空间旅游、外层空间人类化等可能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二、超大型工程的修建

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施工方法的出现,人类将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从事土木工程的人们将为改造世界做出新的贡献,取得新的突破。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割断了欧洲和非洲大陆的交通,至今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联络线方案。如全长30km,最大主跨为2000m的吊桥方案;全线长14km,最大主跨为5000m的吊桥方案;也有的提出采用最大主跨为5000m的海中浮游式桥梁方案等。对马海峡的地下隧道工程、白令海峡的填筑等也是世界上酝酿中的超大型工程。

三、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高轻质材料的出现,比如比钢质量更轻但是性能却更好的铝合金的使用以及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使用等,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新趋势提供了材料基础。具体体现,就是超高建筑和超大型工程的修建。

四、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世纪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由计算机技术和力学的结合产生的新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和新材料的结合。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新管理技术和运营方式的采用

建筑业的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1]葛晓红.新华.知识经济时代下土木工程之进展[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2]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03年增刊(总第92期).

篇(5)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篇(6)

工程施工实习实训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的操作性实训和现场管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两大部分,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关键必修课,是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有别于其他选修类别的课程。然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规范、工程实践。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陈旧,技术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紧跟现行法律和规范,贴近工程实践,没有形成较好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有层次的互动式的施工类课程教学体系。例如,2009年国家出台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尽管是推荐性规范,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中讲述的仍然是50年代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2.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理论跨度大等特点。施工课基本是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陈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一般较差。尽管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大量的图片、动画资料,然而,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也很难观察到施工的全过程。

3.施工生产管理实训方法和手段方面。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的好坏对毕业后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及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现在全国高校土木类院校的培养方案实习分为施工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3周,条件好的学校有3周的实训,以老师根据教学安排事先联系好实习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组织学生到工地去参观、见习,由现场技术人员和老师对工程概况及施工技术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效果极差。

4.在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方面。实习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是长期困绕《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实验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趋于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占用更多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资源。而这种矛盾可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得以缓解,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软件,可模拟环境情境,学生通过仿真实习实训后,对实训的整体到局部建立起直观感性认识,学生可不受实际实训条件和时间限制进行实验、实习实训方案设计。虚拟仿真技术和实际情境实验结合的模式可合理有效配置教学资源,解决实践课时少的问题,改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4]。

二、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

针对以上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现状,对土木类学生进行市场调研,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利用仿真技术在施工实习实训中的3D技术和教学调研取得的成果带到课堂上,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执业能力和技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1.加快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03年我系申报了我校教学科研项目《以软手段模拟硬设备开展多媒体辅助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的研究》,现已获批。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研制一个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实训教学的实验教学软件,越来越注重虚拟仿真技术实训教学的应用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人机交互,寓教于乐,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实现互联网,场景逼真体验等优点,规范化、标准化的实训教学引入虚拟现实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渴望和好奇心,避免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机械、沉闷的现象[5]。

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施工安全控制。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差等情况已经成为建筑企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土木类施工实训实习多数高等院校都是把实习生安排到与建筑施工企业校企结合的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现场安全隐患较多,一般建筑企业都不愿意学生在现场实训过程中的亲自动手操作,加上目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最害怕实习生在建筑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在课堂讲解演示与试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而利用它进行施工过程安全控制,规范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标准化安全管理,这也是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安全管理的基础[6]。

3.注重VR系统设计和实训师资培养。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VR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讲授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除了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外,还要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而培养出既熟悉工程施工专业知识,又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训指导教师是开展虚拟仿真技术的必要条件。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实验,在实训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实训教学科学周密的策划设计过程,更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上具备创新能力。利用学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机会,首先安排拟讲授施工课的青年教师到施工企业信息管理中心兼职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年,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此同时,可考虑与企业合作进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开发和设计,力争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师队伍,即双师型的施工课教师队伍,以满足施工授课的需要。

4.实习实训前做好充分准备。施工生产实习实训前由教研室充分论证做好实施方案,采用集中和散点方式,时间安排从大三第六学期末的倒数第三周开始,至第七学期第二周结束,其问包含一个暑假,共计十周左右时间,学生可在此期间灵活安排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在实习之前,除了实习指导教师会安排学生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各项任务外,土木工程施工任课教师还会专门为学生布置部分工作,即要求每个实习实训小组(3~5人),根据自己的实习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内容主要是在施工实习过程中,学生认为比较新的施工材料、工艺以及施工管理方法和措施。开课前提交给任课教师,并随时准备在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授课时讲授。通过此种形式锻炼了学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学生提交的多媒体课件还丰富了任课教师的教学素材和内容,及时更新的案例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篇(7)

前言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工程到整体质量,也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

一、土木工程主要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在实际的地基基础施工中,施工人员经常采用的桩基施工方法,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分为两种极限状态,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桩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桩型,提前制定桩吊的双吊点和单调点的设置位置,坚持遵守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原则以及吊点跨间正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应该对在预制桩吊运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的振动和冲击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保证桩基基础施工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有预制法和现浇法两种方式。预制法在施工地点的附近设置一个浇筑模具,其周围的支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并且施工成本低,浇筑的混凝土质量比较高。而现浇法是在通过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作用、粘性特征等对支撑模型进行创建。从整体上来说,两者方法的施工质量基本都是相同的,但是预制法的施工效率比现浇法的高一些。由于预应力筋具有较强的拉伸强度,因此现浇法也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图结构中,并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合理的施工,即可。

3.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钢结构的施工技术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有施工现场的清理、道路的修建、构建的运输、装备的检查等。钢构件按照顺序先后送入施工下场后,应该存放在起吊的位置,并采用一定量的木枕垫底。在吊装前,应该严格检查构建的位置和标准号,保持其表面清洁干燥。在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还在于钢结构间的连接处,主要包括有焊接、螺栓连接等。在处理问题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连接的方式,另一个是连接的位置,如果选择不当,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不够成熟 现阶段我国土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不能够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国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大多是一般性基础理论或应用性理论的研究,而缺少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实际应用。

2)管理措施不完善 土木工程一般较为负责繁琐,工程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因此对人力物力管理上要求极高,所以,一项土木工程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措施。

但是,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土木工程都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由此对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3)验收检验标准不规范 由于我国土木工程还处于发展阶段,管理体制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工程的验收检验标准缺乏规范性。验收检验标准的规范,不仅关系到土木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操作问题,所以,规范土木工程验收检验标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1.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

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抗震与人防新要求的提出,再加上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使得深基坑支挡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地下连体墙和永久性的柱子以及地下室墙一体化等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速度,而且增强了投资效果,节约了资源,进而使工程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

由于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工艺已较为成熟,且承载了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与土木工程建设当中。钻孔灌注桩是指在施工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是人力挖掘等方式在地基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部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方要加强对施工阶段的桩基检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质量施工的发展,并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给工程带来的经济损失。

3.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新型预应力技术主要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以及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当中,是一种新兴技术。新型预应力技术具有易于操作、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小等优点,有效提高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4.加大对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操作主体是施工人员,所以要加大对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这样不仅有利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基础素质,还能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

5.重视创新与实践研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虽然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多不足。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就必须重视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土木工程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投入,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

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都在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而实现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施工技术是否标准规范直接决定着设计人员的设计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对于施工来说,每个工程就像一个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材料条件等,同时在这期间还存在着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区别性。因此,施工技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识别、检查、调整、处理以及预测等,尽量不出现误差或者是在最小的误差范围内设计出最优的目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和提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具有越来越多的意义,为了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改革。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为我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需要传统施工工艺的支持,还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建筑进行更好的施工,从而不仅可以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改进,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高效利用,进一步大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前进。

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不断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成熟和提高的一项技术。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仅为人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要想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我国还需要不断提高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施工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为我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引言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提升。土木工程技术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它在不断地朝着内涵广泛、结构复杂、门类繁多的综合体系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土木工程所贡献的一份重要力量。要想更好地促使其得到发展,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创新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施工速度,对于施工质量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

1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的施工作业环境基本上都是相对比较恶劣的露天环境。因而诸如地理环境、风沙雨雪等等自然因素可能会对工程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上,另一方面还非常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一份具有预见性的施工方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防范处理工作。此外,土木工程施工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施工地点与施工人员常常都是不固定的,用工的人数多,人员更替频繁,并且还需要面临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其掌握的专业技能有限的问题,施工人员常常由于施工内容的不确定性而缺乏工作积极性,这显然都不利于施工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最后,土木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它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土木工程的功用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对它的建筑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且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也会提升施工难度。上述因素决定了土木工程的施工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

2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分析

2.1桩基础施工技术

顾名思义这项技术就是为了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桩型,并考虑到单桩、群桩基等因素所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在群桩的作业环境中,由于不均匀沉降问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控制。此外,在预制桩吊运过程中,要针对冲击、振动控制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针对装机钻孔以及灌注作业则要妥善完成包括定位、灌注、搅拌混凝土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从而确保桩基施工作业的状态始终符合需求。

2.2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的施工工作主要是构件的吊装,因而应当在施工作业开始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主要场地地清理、道路修筑、构件运输、对装备进行检测等等。要严格依据施工的顺序来安排钢构件运动的先后次序,在其到达现场后尽可能地将其存放与起吊位置,同时采用支撑面充足的木枕来进行垫底。在吊装开始前要对构件的标号、位置等信息进行核准,同时对其表面进行清洁,保障摩擦面干燥无污。由于钢结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常常会用到包括氧气、乙炔类的焊接工具,那么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引发火灾,因而必须事前准备好灭火器材。

2.3地基结构施工

增强其韧性与稳定性是针对地基展开施工工作的主要处理方式。只有做好对地基强度的提升工作,才能确保地基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承受得住来自建筑物的压力。此外,地基有时候也可能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基结构出现的裂缝等等,都可能会影响地基结构功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做好针对地基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一般会采用的检测方法是沉降检测法。以此来尽早地发现问题,在其影响尚且较小的时候就将其解决。

2.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无疑是传统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这些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现场浇筑法,它是指在完成对混凝土的搅拌后,第一时间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浇筑;②预制法,就是说提前搅拌好混凝土进行备用。

3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分析

3.1深基坑支护技术创新

由于当前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数目与日俱增,相应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越发受到重视,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如果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差,如果基坑开挖较深而周围的土地又比较松散,就可以运用桩-桩-锚的支护体系,以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体系来完成支护工作。此外,还应当尽可能实现承重结构与支护的一体化,通过整合实现临时支挡桩、永久性柱、地下室墙以及地下连续墙的一体化。这不仅可以充分满足支护需要,还能同时完成承重任务,既提高了施工速度又降低了施工成本,从而提升经济效益。最后,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作业时,旋挖技术可以很好地确保成孔质量,因而其应用前景势必会非常广泛。

3.2预应力技术方面的创新

预应力技术方面的创新在土木工程整体的施工技术创新中占据中重要的位置。它主要指的是在预应力钢防护工作完成后,采用环绕包裹的形式来实现对混凝土构建的防护工作,并选择适宜的设备来完成对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在相关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到预应力在极限状态下的表现,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依据其表现出来的负载需求来实施预应力的结构设计工作,从而有效地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包括土木工程构件出现裂缝甚至是变形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社会对于高层建筑、越江隧道、跨海大桥、深埋隧洞以及城市地铁、高架公路等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那么相应的,现代施工技术与相应的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实现对自身工作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可以看到,无论是新的施工工艺、技术、方法还是新的材料,都在不断地涌现,它们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土木工程本身就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从未沉溺于往日的成就中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地接受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地实现自我提升。当前,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人们实际需求的提升,都对土木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自身也确实还存在包括劳动密集、工作效率不高、自动化程度发展不足等等问题,但乘着世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浪潮,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立足于现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完成着推广与促成更加高效应用的目标,并逐渐地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专业技术分包公司,促使专业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实现更好地融合。

5结语

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为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关注点放在土木工程的建设工作上。毋庸置疑,施工技术的创新是促使土木工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只有不断努力实现其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严.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钢结构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2).

[2]钟秀举,李华.分析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5).

[3]康红.浅析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1).

篇(9)

土木工程建设在我国已经有超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先辈用他们的智慧与勤劳为我们积累下了丰富多样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土木工程现代化建设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众多新结构、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使得土木工程更加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当前,城市的规模、生态以及发展理念的变化开始对土木工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对其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一、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土木工程施工是将设计者的创意、理念以及构思转化为工程实体的过程,无论是乡村的民居民宅还是都是的高楼大厦都需要通过“施工”这一过程来塑造。目前,我国已经运用现代化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成了一大批标志性的土木工程,比如说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广州电视塔、北京“鸟巢”体育馆、青岛跨海大桥等等。当前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方面

目前我国在深基础施工方面的主要施工技术包括:降水与回灌、土壁支护、地基加固以及逆作法施工、托换技术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方面的施工技术主要有大模、滑模、爬模以及粗钢筋连接、混凝土真空吸水等技术;而在钢结构施工方面的技术主要有:框架整体提升以及网架安装两大类。

(二)新材料使用方面

在混凝土方面高性能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使用,混凝土外加剂以及轻骨料的使用等等;在装饰材料方面高档金属以及薄型石材的使用、复合材料、新型涂料的使用等;在防水材料方面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的发明与使用、涂膜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堵漏技术的改进与创新等等。

(三)施工机械化、高科技化以及工业化方面

当前施工机械化所包含的技术主要有自动化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新型塔吊以及钢筋连接等技术;在高科技化方面的额主要施工技术有计算机的使用、激光技术的使用以及自动控制和卫星定位技术的使用等等;建筑工业化方面的施工技术主要有建筑体系化、设计标准化、构建生产的专业化以及现场施工的机械化等众多方面。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分析

从上面我们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进行的分析与论述中不难看出,随着人们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工程建设理论的不断发展,未来工程施工的机械化、高科技化、智能化以及低碳化将会成为施工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施工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旧城改造的大力实施以及国内建筑土地资源的日益匮乏,使得高层建筑正在成为建筑工程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需要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度混凝土技术以及消防工程安装技术、电气设备安装技术等多方面技术的综合性发展做支撑。此外,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在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机械设备的性能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建筑工程各环节、各要素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这同时也表明了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开始向着综合性的方向上发展。

(二)绿色施工技术将会是未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作为人类较为复杂、大型的劳动创造活动,其对于资源的需求和环境的危害也是非常明显的,随着人类低碳环保理念的增强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土木工程环保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当前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土木工程建设事业只有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才能确保发展的正确性、科学性。当前工程节能环保技术在世界与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保温技术、空心砖(如图1)、加气硂以及各种节能板材、保温建材等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在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土木工程环保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创新还有待于全社会人类的共同努力。

(三)钢结构施工技术预示着施工技术正在不断地融合发展

自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后,“鸟巢”以及“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向人们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魅力以及现代工程建设技术的先进性,同时这也掀起了国内的钢结构工程建设热潮。如果将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细分,我们会发现其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工程建筑技术,它是融合了生物工程技术、建筑力学技术以及计算机虚拟建设技术之后的综合性产物。虽然工程施工本身就是人类多种智慧以及多样技术的综合体现,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发展的速度明显正在不断加快,这不仅在钢结构工程中能得到体现,在许多大跨度、超高层的工程建设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无不都说明工程施工技术正在向着与其他技术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总结:关于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内容可能因为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人类共同努力的客观结果,在具体的操作上,却是需要我们从工程建设的各细分环节以及各要素综合性的入手,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各项相关先进技术,才能不断科学、高效地促进其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强.试析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 2010(30).

[2]吴磊,沈建强,李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J]. 科技资讯. 2012(08).

篇(10)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土木工程施工现状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逐步深入开展,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已经懂得并开始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积极响应政府及群众对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和降低噪音的要求,采取了相应的降低扰民、减少环境污染和施工噪音的措施。但是,大多数承包商在采取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单一的,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正是由于认识不到位,而且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各部门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标准。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2.2缺少验收标准与规范

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2.3管理体制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3加强工程管理的措施

3.1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监测性。

(2)人、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首先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最后,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3)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3.2加强设备管理

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企业跨度大,范围广泛的领域,很多,所有类型,如果大量购买机器设备会造成浪费,企业的资产,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特异性和时间的差异,根据“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工程上的应用,安全可靠”的原则要求的工程机械管理。确保机械设备管理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在企业内部完善的机械设备档案,搞好机械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3增强核算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工具。还要认真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要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扭转帐物不符、财产不准、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要培养利润动机,构造积累机制,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4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所谓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

(2)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

3.5坚持遵约守信,强化合同管理�

企业要面向市场,必须通过严格执行项目合同,按期交货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编制水平的合同,以确保完整的合同;项目管理对项目合同工期,质量为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总承包企业生产;与单位签订了合同,承包商负责企业的项目,承包商分包单位负责。此外,还要学会工程索赔的方法和技术,与合同的雇主,依靠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在市场经济建立承包商独立运作,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位置,实现建筑企业承包商改变。

3.6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思考水平的窗口,通过严格的责任感和健全的规章限制的管理及业务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不断提高建筑设备和操作手段,注重现场工人的生活,改善了操作环境。企业应该从文明建设开始,做“脏,乱,穷人”网站建设的整治工作。

4新型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要想发展新型的施工技术,实现创新,必须从这些限制方面着手,突破制约,实现优化。下面仅针对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4.1深基坑支挡技术发展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需求和障碍的促进下,深基坑支挡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实现是施工技术的创新。

第一,桩、桩—锚支挡体系。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差的情况,通常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种类型的土层,但效率不尽人意。第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用于临时支挡的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资效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节约,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4.2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5结语

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还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探讨,只有我们的同行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并为之努力解决,就一定能使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套好的解决办法。

上一篇: 信息质量特征 下一篇: 土木工程的技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