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7:06: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养老金融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养老金缺口 广义养老金缺口
一、引言
养老保险涉及人口较多、保险给付金额较大并且解决的是老年人基本生活问题,是各国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危机,即养老金缺口问题。缺口严重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养老金支付危机,可能威胁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也会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甚至影响一国的经济安全。因此,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严重、财政承受能力又相对有限的背景下,对养老金缺口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类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广义养老金缺口的概念以及指明未来可供研究的方向。
二、文献综述
在养老金缺口界定方面,我国国内学者何平(1998)、曾毅(2005)、段家喜(2007)以及徐晓华(2012)的研究中对其进行了界定。目前学术界对养老金缺口的概念界定不一。内涵界定的不同是导致测算对象和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不论已有研究中是否给出缺口的概念,学术界对于缺口的理解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为泛指养老保险制度中资金短缺的部分,如有的研究中将个人账户的空账称为缺口,有的将隐性债务称为缺口,有的单纯是指精算缺口,还有的是指个人账户缺口、社会统筹账户缺口;二为当期缺口的概念,即某一个时期内,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基金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
在养老金缺口测算方面,何平(19 9 8)、路和平(2 0 0 0)、宋晓梧(2001)、王燕(2001)、王积全(2005)、袁志刚(2005)、贾康等(2007)、刘玮玮(2010)以及徐晓华(2012)均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测算,可见,对养老金缺口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隐性债务或转轨成本上,而对于现行养老金本身收支平衡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
针对我国养老金缺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主要包括如下几类建议:其一,朱青(2000)、贾康(2000)和王利军(2008)等认为应该加大国家财政对养老保险补助支持的力度;其二,Martin Feldstein(2004)、项怀诚(2004)、胡继晔(2004)以及吴敬琏(2005)等认为应该变现国有资产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其三,段家喜(2005)、王利军(2008)、丛春霞(2010)以及徐晓华(2012)等认为可采取多种途径来解决缺口问题。
当前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养老金缺口内涵的界定差异较大。同时,针对养老金缺口的测算受到内涵界定、假设条件、采用的预测方法、模型的设定以及取得数据的准确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然导致测算结果差别较大。第二,当前针对养老金缺口测算以及解决养老金缺口对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而涉及养老金缺口财政承受能力的研究较少,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更少,并且多为针对当下情况的测算,很少有针对养老金缺口财政承受力的长期预测研究。第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然而现有关于养老金缺口的研究中,基本没有涉及到全体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后,养老金缺口问题的预测研究,针对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农民全体参保后的养老金缺口情况、事业单位改革后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以及新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推广后的情况,对于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变革和持续性问题至关重要。
综上,当前学术界针对养老金缺口的研究,尽管概念界定有所不同,导致测算对象和结果产生巨大的差异,但大都是单纯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是针对我国养老金缺口某一个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我国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口全貌,有些人研究中,在对缺口测算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财政对其承受能力问题,这只是考察财政对于整个养老保障体系承受力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利于展开我国财政对于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承受力的分析研究。
三、广义养老金缺口概念的提出
本文认为,在考察我国财政是否对整个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足够的承受力时,单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这一项缺口来考虑是不够的,也是目前研究中所欠缺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及灵活就业者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想考察财政对于制度的承受力,首先就要全面考察国家财政对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负担情况,然后才是承受力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广义养老金缺口的概念。
广义是针对狭义而言的,事物定义适用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者为广义,小者为狭义。由本义而推广原意,趋向于一般化,此为广义。针对养老保障而言,缺口分为累积缺口和当期缺口、广义缺口和狭义缺口,还可以具体区分为针对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项目的缺口。广义养老金缺口泛指养老保障体系中没有资金来源或者需要国家财政承担的部分。在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当养老支付资金不足时,国家是以最后兜底人的身份出现的,在这种意义上理解,广义养老金缺口也就是某一年国家财政需要为国民养老保障负担多少钱。
从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不同的项目来看,广义养老金缺口应该包括某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缺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财政负担的部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负担的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城乡社会救济中财政用于养老部分的支出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的社会养老保障中财政负担的部分。而某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缺口,为狭义缺口。不论是广义养老金缺口还是狭义养老金缺口均取其当期缺口的概念,包括当期已经显性化了的那部分隐性债务,并没有考虑总的制度转轨形成的隐性债务。
四、结论
广义养老金缺口概念的提出,可以更广义、更全面的看待中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在养老保障广义缺口概念提出的基础上,从某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缺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财政负担的部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负担的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城乡社会救济中财政用于养老部分的支出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的社会养老保障中财政负担的部分等方面出发,分别进行当期缺口的测算,再加总得到广义养老金缺口值,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财政承受能力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Martin Feldstein,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J].China Economic Review ,1999(10):99-107
[ 2 ] 何平. 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及对策研究[ J ] . 经济研究参考,1998(9):20-44
[3]曾毅.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J ] .经济学(季刊),2005,7(4):1043-1066
我国自2000年前后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速,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目前接近14%,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超过17%。而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30%,步入超老龄化社会,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使得养老成为全社会日益关切的话题,也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提到养老,便离不开养老金。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截至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40974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31800亿元。这意味着,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所有结余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也仍然会有接近1万亿的空账。
为了缓解老龄社会劳动力不足以及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延迟退休”在近年被频繁提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9日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延迟退休方案今年会按照相关程序批准后推出,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完善后再正式推出。制定延迟退休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二是区别对待、分步实施;三是提前公示、预先预告。
而对于与养老金直接相关的养老保险,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适当降低“五险一金”的保费费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分析认为,现在各种缴费中,养老保险中单位缴费为20%,医疗8%,失业保险按缴费职工基数为2%,工伤和生育保险完全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不需要缴纳,还有住房公积金,总计是40%左右。因此医疗、失业、工伤三种保险费率下降的幅度不大,养老保险降低费率的空间比较大。
“我国的社保费率设计存在缺陷。目前的办法是以一年为基数,我国每年工资水平都会增长,使得缴费基数并不准确。养老保险由于空账和低收益率化的个人账户,不利于延长缴费。” 姚余栋提到,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初衷是统筹体现共担风险,个人账户体现劳动差别和激励,但它的积累功能没有得到体现,降低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作用,很多人缴满15年便不缴了,光等着享受以后的养老待遇。他同时提到,高费率没有带来更好的保障水平。有些用人企业不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很大程度是因为费率高。
老龄社会带来的重重压力,让人们过早地考虑未来,也让养老成为我国社会一直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从理论上讲,通过金融的力量能够实现老有所养。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业务总体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金融部门对于养老服务业的认识和投入也刚刚开始,针对居民养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单一,养老资产管理的理念和机制比较滞后,养老金融业的服务模式还处于粗放阶段,养老金融市场也欠发达,与居民养老和养老服务主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养老金入市箭在弦上
“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多层次养老服务市场传统的养老机构,包括不同层次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临终关怀、养老园区等等,都需要得到养老金融的支持。”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表示,应该建立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市场,关注社会各阶层对养老金融的需求。
养老金融是一个颇为庞杂的体系,它包括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可以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这三大体系。其中“养老金金融”这个概念由英国学者大卫・布莱尔首次提出,可将养老基金投资于金融资产、衍生工具和另类投资,目标是通过制度安排积累养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入市已然箭在弦上,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这一办法的出台,为加快基本养老保险的市场化投资运营全面铺平了道路。有消息称,人社部正会同财政部制定资金归集和划拨的具体办法,确保养老金投资运营可以在2016年正式启动。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养老基金累计结余3.56万亿元。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曾表示,以养老基金累计结余为基数进行推算,将可以动用超过1万亿元的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股票市场。
尽管目前尚未公布今年养老金入市的具体时间,但这一预期已经给A股市场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变化。此外,根据深交所《2015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证券市场投资者去年对各项改革举措的期待程度较高,其中最受投资者期待的是“养老金入市”,占比77.5%。
“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起点在于首先确认准备承担多大的风险,也就是说需要确定一下可以接受的最高风险水平。收益和风险就是同方向变化的,风险较大,预期收益率也会较高。”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规划研究部副主任熊军提到,国际上的一些养老储备基金年报里通常开篇就会写到“我们是养老储备基金,投资期限很长,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在资产配置中准备配60%的股票加20%的债券。
但国内通常是资金安全第一,对于养老基金的收益构成,他表示,第一部分是存在风险的回报,属于战略资产配置的回报,第二部分是通过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得到的超额回报,第三部分是投资管理人得到的超额回报,投资管理人实际回报减去委托基准的回报。熊军说:“这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最重要,第二和第三部分非常珍贵,是努力的方向。
养老金融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据了解,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订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中国的养老金融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也没有引起业内足够的重视。近年来伴随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以及社会对养老金融认识的不断深入,在金融业如何支持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上,一些金融机构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对此他谈到,未来应发挥金融跨期资源的配制功能,提升养老的消费能力。在做跨期资源配置方面,可以通过金融产品,开始为养老做准备,或者让子女为父母购买养老服务。结合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提供养老金融服务的综合方案。
在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最开始认为养老金仅具备社会福利保障的公共服务职能,而忽略了养老金的存在形式是具有资本属性的货币资金,很少将养老金与币值波动、国家储蓄率、资本市场成熟度等金融概念联系起来。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然按照行政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运营机构金融投资专业人才的不足造成了金融功能创新思维的缺乏。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资金只能存银行或者购买国债,具有投资环境不佳、投资管理非市场化等初级发展阶段特征。但是,只有养老金的资产收益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或资本增长率),才可以使以基金积累制为基础的养老金体系具有财务可持续性。
2养老金的入市研究
21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研究
Davis(1995)认为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更多地将为中长期投资的形式,这样就减少了资本市场上的短期套利行为,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结构。David Blake、Bruce NLehmann and Allan Timmermann(1999)认为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行为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许多金融衍生工具得以被发明。张松(2005)、张健(2008)认为现代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互为依存关系,二者在互动过程中受到养老金积累规模过小、资本市场规模结构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和一体化程度低、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四个约束性条件的影响。韩涛(2011)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的原因,在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的初期表现出对资本市场的单向作用关系,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才开始作用于养老金,其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对资本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在10%的显著水平下资本市场可以促进社保基金的发展,但是5%的显著水平下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则没有促进作用。
22养老金入市深度的研究
Deborah Lucas(2001)认为在养老金投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在配置投资组合时,难免会加大股票、期货、衍生类金融工具等高收益投资工具的比例,进行非理性投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使得养老金的投资风险大幅提升。Gary Burtless(2003)认为现收现付制度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其弊端日益显现,不断有放弃该制度的趋势,如果在制度发生巨大变革这一情形下,再进行养老金投资上的改革,无疑会大大提升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Stiglitz、Easterly、Islam(2001)的研究也表明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深度应该合理把控,养老金制度的成熟度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养老金资金的波动性和风险性,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在进行外国经验移植和本土化的过程中,应该切实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投资组合,更加关注风险性,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养老金投资策略。我国学者也认为我国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不宜过快。张健(2008)认为如果养老金投放资本市场过量,导致资本市场超负荷运行,则有可能引发泡沫经济,降低资本市场边际收益率。唐运舒等(2012)认为应该将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作为重点考虑因素,结合实际,采取循序渐进的投资策略,以实现养老金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国家的资本运作。沈澈等(2013)、马红鹃(2013)认为在指定养老金的入市目标时,应该从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规划,投资工具应该多元化,注重投资产品的长期性。
3养老金投资的风险管理
31养老金投资的风险组合构建
在如何构建我国养老金投资组合方面,由于我国社保基金投入资本市场以来收益良好,因此可以借鉴社保基金入市的做法,在投资中引入精算的概念,加强养老金的精算管理,综合考虑市场类型、监管规则尤其是风险偏好、年龄、财富等个体特征,采取循序渐进的投资策略,降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投资比例,把收益确定、风险较小的固定收益类投资项目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固定投资比例之上,逐渐加大股票、期权、期货、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投资,也可以进行基础设施类项目和优质外国债券类项目的投资,但是为了控制风险,应该限制增长型和进取型投资的比例,在投资中坚持长期性、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同时将投资策略随市场的变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牛市时可以加大股票等风险类投资的比例,在股市低迷时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马红鹃,2013;蔡筱,2014;薛惠元,2015;曹冬梅,2015,姚金海,2016)。32养老金投资的制度建设
今年3月23日,现年已逾60岁的郑某,在携带125克返回遵义的途中,被当地民警抓获。郑某称,自己没别的本事,只能靠贩毒养老。
无独有偶,2009年10月,辽宁营口大石桥市警方曾抓获一名76岁高龄的贩毒人员孙某。根据孙某的交代,他1990年来到大石桥市,在那生活20年,没有一个儿女过来看过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感觉到依靠儿女养老不可能了,想让自己晚年生活得更好一点,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多赚钱,最终干起了贩毒养老的勾当。
虽然从法理上讲,郑某和孙某都是罪有应得,但是很多人从感情上对他们都表示了同情。同情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除了铤而走险,还能做些什么来养老?
养老金空账1.7万亿元
近日,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的一组数据,引发了关于“亏空”和“养老”的热烈讨论。据他介绍,截至2010年底,中国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等于账户有1.7万亿元的缺口。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更预期,“如按照目前的制度及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和企业分别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和20%缴纳保险费,从理论上讲,记入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险费为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但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基金被用于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支出,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3月7日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养老金收入大约为1.3万亿元,支出约为1.2万亿元,略有结余。据此,胡晓义称:“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如果仅从全部养老金收支来看,胡晓义上述表述符合事实。但国内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养老金目前收支仍有结余,但实际上全国多地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资金全部参与了收支核算,实际上是个人账户资金参与了社会统筹支付,也就是将未来的养老金填补了目前统筹资金的“窟窿”。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目前中国城镇职工按照工资的8%缴纳养老金并建立个人累积账户,雇主按工资总额20%缴纳养老金,由政府建立基本养老金统筹账户。但是社会统筹账户收不抵支,占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形成了养老金收支缺口。
与巨额养老金空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内地有1.85亿60岁及以上老人,65岁及以上人口也达到1.23亿,占总人数的9.1%,规模超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的老龄人数已经占世界首位。 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对养老金无疑是个考验。
以房防老概念新
“都说养儿为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这句歌词让听者心酸,是因为它道出了现今的一个实情:独生子女时代,且不说“养儿防老”的念头,光是赡养老人的责任就会让很多人喘不过气来。
传统的养老思想正在被修正,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国外较推崇的一种养老方式。
“ 以房养老” 实际上就是“ 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去年,中信银行首家推出了养老按揭贷款业务。
据介绍,该“以房养老”业务要求借款人为养老人本人或法定赡养人,养老人本人须年满55岁,并且拥有2套或以上住房。贷款金额根据担保物价值和养老人养老合理需要的资金确定,计划累计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所抵押住房评估价值的60%,且每月实际发放的养老金额不超过2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利率按照央行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或上浮1.2倍左右。以一套估值100万元的房子为例,消费者最多可从银行贷款60万元。假设贷款期限为10年,则每月可得养老金4000余元。
如果这种方式可以得到推广,也不失为一种养老的新选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以现行的规定,住房使用权只有70年。人老了,房子使用权也相对短了,有的离规定年限只有十几年,有的甚至只有几年。房子使用年限减少,价值就低,不仅本人抵押不划算,而且购买者也不划算,因而,在实行“以房养老”之前,还得明确房屋70年后的结转,如此才抵押得实在,他人买得也放心。
金融投资稳收益
按照现在的退休年龄计算,假如男性准备60岁退休,退休后每月需花3000元钱,按平均寿命80岁来计算,则要为自己准备20年的养老金。不考虑通货膨胀,则需要0.3×12×20=72万元养老金。所以,为养老金做准备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金融投资,其中包括基金投资、收藏品投资等。
对于完成积蓄养老金的目的来说,投资理财最首要的条件就是“稳健”。因此,选择金融投资的手段储蓄养老金,就要选择保本保息相对稳健的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比较普及的选择是基金,由于可以一笔投入,也可以定期定额、定期不定额、不定期不定额,所以投资比较方便。不过基金品种繁多,预期目标的收益率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在投入时点上,利用一次性投入和定期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更利于辅助养老。
国债也是不错的选择, 它的门槛较低,不需要太大的投入,每年定期购买国债或者进行储蓄,依然采取定投的概念,只是按年为单位。目前,电子国债分为3年和5年,年利息分别为5.58%、6.15%,略高于存款,而凭证式国债除3年期和5年期,还有一年期,利率为3.85%。
商业保险不可缺
商业养老保险无疑是社会保险的有力补充。据悉,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体系的基础,据统计,其发放的目标替代率不超过58%。2011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水平是1 5 3 1元,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企业为职工安排的企业社团补充养老金计划,这种形式在中国刚刚起步,除了少数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员工之外,“企业年金”对很多人仍是陌生的名词。这不仅不能保障个人退休生活水平,也无法应对养老所需的医疗、护理等额外支出。此外,就是个人选择的补充商业养老保险。
投保商业养老保险,首先要全面地考虑自己的养老保障需求,可自己列个清单,然后清楚自己的工作年限以及在生命周期内财产的几大分配途径,再结合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选择投保的额度。但一般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准侧,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额度应该占到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
目前市场上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传统型、分红型、投连型和万能型等几种。有保险专家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投连型和万能型的风险比较高,建议一般工薪阶层选择传统型和分红型保险。
退休后领取社保养老金金额计算方法
目前社保养老金可以从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两方面领取
1. 个人账户的资金全部由个人缴纳,以您缴纳社保的缴费基数8%为计算标准。例如,您每个月缴纳的缴费基数为5000元,那您每个月需缴纳400元放入您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会按照1年期定存利息来为您计息,这也就意味着,个人账户未来领取的钱全部都是您自己存的钱。
2. 统筹基金的资金由企业来缴纳,以社保缴费基数的20%来缴纳,到未来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以领取。计算的方法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指在退休年龄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指所有各年缴费基数的平均值)×(缴纳养老金年数)%。
举例:郭先生30岁参加工作,预计60岁退休,假设城镇预期寿命为80岁(同时不考虑利息因素)。假设郭先生平均每年按照5000元/月的缴费基数来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0元,那郭先生在60岁退休时月领养老金为多少元呢?
计算:退休时,养老金缴纳年限=30年,规定计发月数=(80-60)×12=240月月领养老金=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
=每月缴纳工资基数×8%×12×缴费年数/计发月数+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缴纳养老金年数)%
=5000×8%×12×30/240+(20000+5000)/2×30%
=600+3750
=4350(元)
* 链接
国外养老模式
新加坡:两种形式来养老
老年人在新加坡被称为乐龄人士。62岁以上的乐龄可以从公积金账户中领取养老金度日,政府也允许老人将自己拥有的祖屋或私人房产进行部分或全部出租,以换取租金养老。
除此之外, 新加坡以房养老还有一种形式: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申请将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或金融机构,由这些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仍居住在自己的住房内,待其去世后,房屋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置,进行抵押变现并结算利息,剩余的钱则交给其继承人。
英国:以房养老
英国人退休后得依靠国家养老金,而这部分钱在2010年是每人每周97.65英镑,只相当于以最低工资水平工作两天的收入,这对于维持一个相对舒适的晚年生活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多数英国人通过以房养老的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
美国:结伴养老
退休费与养老金均是我国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而推出的惠民政策,但是退休费与养老金之间的差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找到退休费与养老金差额的形成原因,并逐渐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对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退休费与养老金的概念
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环境的变动,我国社会已经逐渐走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完善我国的养老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对促进社会的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退休费与养老金这两个十分类似但又截然不同的概念。所谓退休费就是指未能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员工,在退休后所享有的资金待遇。而养老金则是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在按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情况下,于退休之后按月领取的养老费用。二者的资金来源不同,计算方式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别,导致退休费与养老金出现了差距。了解退休费与养老金差额产生的原因,能够帮助退休人员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相关制度,明确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退休费与养老金差额的形成原因
(一)资金支出的渠道不同
通常情况下,退休费的资金均是由国家以及地方财政直接拨款支出,而养老金则是由社会保险体系支出。也就是说,养老金的支付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保险的表现形式之一,和退休费的资金来源有着本质的差别。资金渠道的不同决定了退休费与养老金之间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别,因此在计算方法与发放形式上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退休费的发放对象是未能参加我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如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因此领取退休费的人员并不存在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的义务。相比之下,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则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缴纳足额的养老保险金,否则便会影响到退休后养老金的发放。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实施中必然会存在有缺陷和不足,因此,将退休费与养老金进行对比,势必会发现其中的差异。但退休费与养老金之间的差额并非是固定不断不可逆转的,即便在资金支出的渠道上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障我国退休居民的生活,只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就能够逐渐缩小退休费与养老金之间的金额差距,二者共同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养老保险体系过于单一
当前,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正是这种状况导致了社保改革之前基本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大幅偏高的现象。在完成社会保障改革之后,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政策的出台,对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进行了合理的调节。然而在养老保险制度落实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会受到市场波动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因此无法保证替代率的稳定,增加了养老保险金积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而对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产生影响,导致退休费与养老金差额的产生。
(三)养老保险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在日趋完善,但是依然存在有决策分散与管理混乱的问题,在我国对养老保险进行统一管理之前,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由企业内部的养老保险部门来承担。在养老保险改革制度推行之后,虽然养老保险的管理逐渐向着统一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但想要彻底的完成责任交接的全过程中,必然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会呈现出决策分散的现象,给养老金的管理与发放带来负面的影响,进一步拉大了退休费与养老金之间的差距。
三、缩小退休费与养老金差额的措施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退休费与养老金之间存在的差距,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的统一管理与统一发放,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养老保险金评价标准和科学规范的计算方法,将退休费与养老金相合并,简化养老金管理和发放的难度,彻底解决退休费与养老金差额的问题。
(二)逐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制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依然不够完善,各个地方在进行养老保险管理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个人账户中“空账”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改善我国养老保险体制中存在的漏洞,我国应该加强对养老保险体制的重视力度,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通过国家与地方政府相配合的方式,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充分发挥养老保险金的金融功能,将我国关系养老保险的科学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缩小退休费与养老金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维护我国退休人员的利益,确保我国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使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全面维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总结
根据退休费与养老金性质之间的差异,找出导致二者之间存在差额的原因,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尽快提出缩小退休费与养老金金额差距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缩小退休费与养老金差额的目的,对保障我国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国栋.企业养老金与机关事业退休费差距问题分析与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7(1).
一、发展以房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缺口扩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养老金的数额已经无法满足长期给付。如何保障高龄群众有充足的养老金进行养老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单单依靠社会保险金已经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保障,只有适时购买商业保险采用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才可以保证晚年生活的品质。
2.养老机构发展差
我国一部分高龄群众选择去养老院安享晚年,而房产由子女继承。这样既解决了养老问题又使子女继承了自己的财产。但是由于我国养老机构环境以及设施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其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高龄群众的需求程度。全国高水平养老机构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而且高水平养老机构的费用也并非是大众所能接受的,这一养老方式并不能彻底解决养老问题。
二、以房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
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而以房养老方式恰恰与这种传统养老观念相悖。以房养老是指将具有自主房产所有权的房屋进行估值后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照房屋估值来决定每个月应给予被保险人多少养老金。当被保险人故去后保险公司享有房产的处置权。保险公司将房产的价值抵扣养老金后剩余部分返还给其继承人。由于保险公司享有最终的房屋处置权,所以很多老年人从心理上很难接受,对以房养老的模式也不是很认可。
2.保险公司对房价的走势较为悲观
从2009年后我国房屋成交价格持续走高,目前已经达到了短期内的高点。如果此时推出以房养老保险,当进行房产估值时可能会发生估值过高的情况。房屋如果想要有市场就不可能一直疯长下去。如果一直保持高速度的增长,达到有价无市的状态时只会影响其需求量。所以在此价格高位时保险公司对后市房价较为悲观,认为房地产价格在后期可能会下跌。若推出以房养老保险,当被保险人去世后其房屋估值可能少于其支付养老金数额,保险公司可能面临亏损状态。
3.适用群体较小
由于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以房养老目前更适用于家里拥有两套房产,且老人和子女单独居住的家庭。在此类家庭当中,当高龄群众以其中一套房产抵押购买以房养老保险后其可以将另外一套房产留给子女,而且当子女和老年人分开居住后年轻人不会因为老年人购买以房养老保险后而变得无家可归,这既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又提高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但以我国目前高昂的房产价格来看,拥有两套房产的人群毕竟占少数,而较小的群众基础不利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4.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2004年就已经提出以房养老的概念,但直到2014年我国才出台了关于以房养老保险试点的相关法律文件。以房养老保险先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个城市展开,试点期限为两年到2016年6月止。虽然提出了保险试点的相关文件,但是相配套的政策性文件还未出台,这大大的限制了以房养老保险在我国的发展。
5.业务分割严重,无法统筹协调
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各金融机构虽职责明确但容易形成权力的真空地带。保险公司并没有抵押贷款的职能,如果贷款则必须向商业银行申请,而投保人是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并不是银行,银行和保险公司业务上的无法协调性使得以房养老保险业务一再停滞。
三、发展以房养老保险的对策
1.加强政府宣传引导
由于传统养老观念导致以房养老保险不被老年人接受,如果想要在我国顺利地开展以房养老保险就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工作,对老年人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工作,只有养老观念的改善才能够顺利开展以房养老保险的后续工作。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许多保险公司不敢开展以房养老保险,许多高龄群众不敢购买以房养老保险。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国情,政府必须快速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只有当相关法律制度完备后以房养老保险才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3.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以房养老保险发展面临困境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金融业分业监管导致权责分散。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分业监管的弊端越来越突出,金融混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养老问题越来越尖锐,改革金融体制推动以房养老保险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只有金融体制改革保险公司才能大力发展以房养老保险。
4.设计多种款式的保险产品,扩大群众基础
1、概念的区别。养老金:就是我们所缴纳的社保里面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是国家颁布的,保障一些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按照他们所缴纳的养老保险,每个月发放一笔钱,每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的多少以及时间长短都会影响这笔钱的数目。退休金:退休金是员工在退休之后,因为年纪已经慢慢变大,最后会失去劳动能力。而国家根据这些退休员工在单位工作的时候为国家和这个社会的付出,以及这些员工也符合退休的条件,退休金主要是在国家机关以及公务员退休后领取的,职工们不用缴纳什么钱,退休之后就能领取到退休金。
2、缴费方式的区别。退休金是不用缴纳任何费用的。而养老保险则是我们平时所缴纳的社保中的其中一个,一般由参保人所在的单位进行代缴,一部分上交给国家,而另一部分则计入参保人个人账户。
3、资金渠道的区别。养老金:由社会保险资金列支的,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统称为养老金。退休金:由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列支,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的退休待遇,简称退休金。
4、领取方式的区别。退休金包括两种领取方式,即一次性领取和分期领取,可以自由选择。退休金的领取方式分为一次性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职工退休后一次性支付退休金;后者则是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直到死亡为止。养老金则由政府部门机构统一发放,只能按月领取,通过社保卡的金融账户发放。按现行的规则,养老金要在退休前连续缴满15年,退休后才能够领取,并且,缴纳的越多,退休之后拿到的也就越多!
(来源:文章屋网 )
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理论分析
(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概念
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个人缴纳的保险金在一定金额之内,可以在税前工资中扣除,领取保险金时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缴税额,也就是“延迟纳税”,即现阶段在个人所得税前先支付保费,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这两个阶段的边际税率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对于投保人有非常大的税收优惠。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
截至2009年末,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16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65岁及以上的比重为8.5%。按照国际化评判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从下图可知老龄化人口急剧上升,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都为社会的养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图:2005-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及占总人口比例
其次,老年人几乎没有收入,养老金难以满足。随着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且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偏低,单纯凭靠基本养老金收入很难满足老年人当前的生活需要。我们经调研发现有64.86%的人认为他们的养老金对于满足生活要求是非常不足的,还有33.17%的人认为勉强可以,只有1.97%认为足够了。由此可以看出养老金的需求非常大。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压力颇大,建立补充型的养老保险制度非常必要。
(三)企业年金养老问题
企业年金对于缓解养老压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我国企业年金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企业年金规模小,在GDP中所占比例很小,发展不平衡。企业年金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垄断性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因为其可以帮助企业享受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这样就导致税收不公平的问题。其次,企业年金在多数企业中并未展开,导致企业年金覆盖面小。通过调研了解到,参加企业年金的人只有5.71%,仅比商业养老保险多一点,相比较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来讲,比例上少之又少,并没有充分起到第二支柱的作用,也没能为基本养老保险承担应负的压力。
(四)个人储蓄性养老问题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虽然发展在不断强化,但存在与第一支柱脱节的现象,要加强与基本养老保险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起到促进养老保险事业、缓解养老压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经过我国多年的建设,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形成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以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补充的体制,但从上述分析中可知,我国的养老保险现状并不乐观。基本养老保险的担子重、责任大,企业年金的规模小、覆盖面小,个人储蓄性年金的发展与社会保险的脱节,这些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在如今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养老保险金不足等状况下是不容乐观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必然要寻求改革之路,由此,我们提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改革方法。
二、 我国建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 我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纳入我国的国家决策可见于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融30条”),该意见提出了“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议题。国务院于2009年4月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要“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会同上海市研究具体方案,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从国务院意见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上海却迟迟没有实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其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这值得我们去研究。另外在2009年4月1日,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在深圳金融监管工作联席会上透露,“深圳市政府对养老保险递延纳税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并将积极做好相关沟通和协调工作,希望该项政策能够在深圳先行先试,率先推开”。可见,深圳也在积极筹备实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中。
(二) 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
在普遍实行累进税率的条件下,个人适用税率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而个人在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水平通常会比工作时的工资水平低,因此适用的税率也较低,递延纳税给个人带来了低税率低税收的优惠,然而对税务局等政府机构而言,这肯定会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的财政收入对相关机构的影响是否严重,将直接关系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能否在我国实施。
2009年底,全国人口13.36亿,GDP达到为33.54万亿,人均GDP为25104.79元,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8477亿元,增长11.7%。中央财政总收入完成35915.71亿元,比08年增加3235.15亿元,增长9.9%,完成预算100.2%。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每年的GDP增长率都在10%以上,位列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第一。由此,中国的财政收入也是大丰收。07年以前中国的财政总收入每年以二位数增长,2007年更是达到惊人的32.4%。虽然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财政收入有所下降,但是从08到09年增长的形式上来看,中国的财政实力非常强劲。
而从09年来看,我国个税收入约占财政总收入的6.1%。那么,如果政府愿意放弃个税收入的一半来实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话,即支出财政总收入的3%,占GDP得比重仅为:1077.47/335400=0.32%,这个比例是中央财政完全能够负担的。
把这笔钱当作对我国养老保险的补贴,相比国外,美国联邦政府在绝大部分人都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对退休养老金及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约为总收入的42.8%。瑞典政府一年用于养老金的费用占GDP的20%以上。所以,3%的中央财政收入用于补贴养老保险是可以承受的。何况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而这一补贴比例可以维持几年不变,具有确定性,中央便于安排,不是无底洞。
(三)对企业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现有的企业年金规模小,覆盖面窄,而且引起了税收不公平的现象,不仅未能消除我国企事业单位之 间日益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还扩大了员工之间的养老保险差距。但据我们此次调研发现有企业年金账户的人只占少数,从407份调研问卷中得到只有5.71%的人有企业年金。这还是在上海地区得到的调研结果,要是从全国范围看应该更低。
很多企业未设有企业年金,且企业间年金账户不通用,若员工跳槽等,原年金就不能得到保证。若建立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账户,任何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均可参加此项养老计划,即均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另外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账户可以与企业年金账户挂钩,所有的公司都可以用该账户,职工不再担心跳槽后企业年金得不到保障,这就缓解了在企业年金中存在的社会矛盾,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 居民参保意愿及能力分析
A.参保意愿分析
除了有企业年金的城镇职工外,该保险品种可以吸引到许多没有养老保障的人员参保。根据新制度的政策设计,在国家愿意减税的前提下,应该对民众有足够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缴费少。相比目前付养老金时交个税,现在只要缴纳养老金即可。在资金时间价值下,领取养老金时再纳税就相对少很多,使得养老金增多,生活更有保障。
2,体现个人责任。实行储蓄型投保,自缴自用,责任明确。比现有基本养老金及企业年金大部分的缴费进入统筹,个人帐户占少数,具有明显优势。
但是现在我国居民对其他投资渠道有限而风险较高且理财意识不强、技术不高,特别是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享受不到税收优惠,储蓄是目前我国家庭应对养老问题最主要的手段。许多民众对于个税递延并不了解,由调研得知:只有7.4%的人对该养老保险有所了解,而92.6%的人不了解甚至完全没听说过。
这说明他们没有不愿意去购买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相信他们了解后,是愿意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
b.居民参保能力分析
根据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8%。
根据以上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状况,可以基本测算出各自的参保能力。个税递延养老金制度下,由于国家个税递延的刺激作用,假设农村居民会将收入的5%,城镇居民会将全年收入的10%投入参保,那么各个层次的居民都可以在年老时领取相应的养老金生活。作为健康的储蓄,拿出一部分收入参加保险,从而可以获得一个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是值得的。
三、我国建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 完善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法律
个税递延与我国现行税法相抵触,要实行该制度必须重新立法。立法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建立清晰、明确的个税递延型保险制度,既能有效增加养老金的金额,又能让税务局让步,促进我国养老保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保障养老保险的发展。
(二) 建立养老金信用评级体系
鼓励各保险机构参与信用等级的观念,保障我国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建立我国保险评级体系,借鉴金融评级机构的先进经验,对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承保、保金的保值和增值以及客户领取养老金情况都进行监督评级。通过信用评级,减少养老金缺失情况,优化保险资产,让消费者更放心购买养老保险。
(三) 成立专门的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机构
我国应成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公司。该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由财政部出资组建。公司由国务院直接管理,可以按照央行的模式组建,设置各级分公司, 具体贯彻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政策,办理消费者的养老保险业务。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公司应统一调度资金,独立核算,这样有利于财政部管理递延的个税。
参考文献:
[1]新浪网,让老龄化危机实现软着陆 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
sports.sina.com.cn/s/2010-12-08/00581693572s.shtml,2010-10-20
关键词:以房养老;国内外实践;利与弊
一、以房养老概述
(一)以房养老的内涵
从广义上来讲,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利用自己拥有的房产,采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并最终保障自我养老的^程。究其形式来说,包括出售出租房屋养老、异地集中养老等。从狭义来讲,以房养老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自有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在综合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有价值等因素后,一次性发放贷款或一定时间内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在其去世后,把房屋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升值部分归金融机构所有的自我养老模式。
(二)国内外以房养老模式与实践
新加坡:职总英康私营保险公司NTUC INCOME于1997年1月率先推出反住房抵押贷款。之后由于新加坡政府规定反向抵押贷款仅限于私人建造的商品住房,政府组建的房屋不能“倒按揭”等诸多限制导致其“以房养老”市场狭小。
英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英国一般被称为“房产价值释放机制”或“逆向年金”,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推行这种“以房养老”模式,其突出特点是住户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所获得的贷款须充当保费用来购买年金。
南京:2005年南京汤山温泉留园老年公寓在全国率先推出“以房换养”的概念,南京成为我国首个公开推行倒按揭性质业务的城市。这种以房养老模式主要针对在南京市区至少拥有一套不小于60平米住宅的60岁以上老人。
北京:2007年10月18日,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寿山福海国际养老服务中心共同启动了“养老房屋银行”项目。2007年10月30日,北京幸福人寿保险公司通过保监会审批开业,并推出了反住房抵押贷款等主营业务。
二、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益处
(一)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以房养老”模式使老年人可以用抵押出售房产等方式获得一定养老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从而减轻了子女的养老负担和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可以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消费增长进一步拉动了内需,从总体上达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效果。另外,房屋交易促进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间接地拉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活跃房地产市场,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有利于推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与房屋产权人、养老保障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养老保障产品的丰富与多样化,同时“以房养老”将住房、金融保险抵押和养老保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金融机构将老年人抵押的房产进行运营并获得一定收益时,就直接活跃了房地产市场和间接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
(三)减轻养老保障压力,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医疗、住房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养老金缺口问题也日趋严重。实施“以房养老”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它使老年人通过抵押出售产权房的方式获得一定的养老金,减轻了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养老负担,有效地缓解了养老金缺口问题,为保证老年人的晚年正常生活和解决其医疗问题开拓了多元化的渠道。
(四)减轻子女养老经济负担,形成新的家庭代际关系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主流,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经济负担过重。以房养老作为一种“自我养老”模式,可以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老年人将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的行为导致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房屋遗产,培养了其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从而有利于新的更好的家庭代际关系的形成。
(五)有效配置家庭经济资源,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老年人为了保障其晚年生活将住房抵押、出售,使房屋这种不动产变现为流动资金,最终成为养老金的补给来源。这种“以房养老”模式使家庭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老年人有更多财力和精力用于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最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真正使老年人得以“颐养天年”。
三、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弊处
(一)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容易引发代际矛盾
受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子女应该照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老人的所有财产,在其去世后也理应归子女所有。但是“以房养老”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家庭关系,使老年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换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在其去世后住宅归金融机构所有。这种情况极容易引发子女对父母的不满,导致家庭矛盾,总体上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以房养老的不确定性使交易双方都承担很大的风险
房屋价格的波动性和人生寿命长短的不确定性是以房养老产品面临两个主要的风险。如果房屋价格上涨,金融机构收获颇丰,但是老年人从金融机构获得的养老金收入将小于抵押产权房之前房屋本身所能获得的收益,这就造成老年人承担一定的价值风险。如果房屋价格下跌,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而要让房价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保持平稳,一成不变的状态是很难的。
(三)导致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管理和发展的混乱
“以房养老”的推行包括三种模式:公积金管理中心模式,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模式,养老机构模式。但是公积金管理中心没有买卖和租赁房屋的职能,金融机构不能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并进行“混业经营”,养老机构能否提供与老年人房产价值相符的服务有待考究。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以房养老方式的实施,三家机构中的任何一家实施以房养老都会涉及到国家政策不允许的领域,最终损害老年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张晓青.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9(11): 78-79.
[2] 龚睿. 倒按揭式以房养老与中国式养老的碰撞[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 (2): 263-263.
[3] 王新. 走出 “以房养老” 困局之对策[J]. 现代经济探讨, 2014 (2): 20-22.
[4] 金晓彤, 崔宏静. 亚洲国家 “以房养老” 模式的经验与借鉴――以日本和新加坡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为例[J]. 亚太经济, 2014 (001): 11-15.
[5] 张建伟. “以房养老”: 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
[6] 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 C-2-24 老龄事业情况. 徐立 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398-405. [7] 胡耀祺. " 以房养老" 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D][D]. 复旦大学, 2008.
中图分类号:F293.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美国养老地产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伴随着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一轮又一轮调控,房地产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辉煌不再。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养老地产”的新名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养老地产是老年化商品经济时代特有的概念,它诠释了养老这一社会主题和地产这一商业主题。由于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因此,美国的养老地产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养老地产如今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体系。总结美国养老地产的开发经验,对于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颇具借鉴意义。
一、美国开发养老地产的主要经验
1、政府支持是开发养老地产的有力保证。在美国,老年住宅的建设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超过了其他国家,除了良好的市场运作之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重要原因。首先,养老的支付来源是整个养老地产业运行的关键。在美国,养老金是人们养老的主要支付来源。美国现有的养老金计划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这一养老金计划为美国养老地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一个稳定高效的金融体系。此外,政府在老年住宅与老年社区的开发上提供优惠,重视吸引私人企业投资经营。政府的管理和配套政策措施也为老年住宅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按需开发不同类型的老年住宅模式。在美国,专家认为理想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该是允许老年人自由且独立的生活,并提供必要的协助,而不应该一切包办,否则反而会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加速老化进程。他们依据老年人所需社会服务支援的程度,来划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模式。日前,美国老年住宅模式主要有五种类型:独立式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和老年社区。独立式老年住宅主要满足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一般分为普通住宅和老年人专用住宅。老年公寓则一般分为自住型、陪护型和特护型三种类型。老年社区大多为私人投资并进行商业化运作,社区中提供各种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配套设施,逐渐形成了老年产业的发展基地。
3、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美国在老年住宅设计和管理上非常重视人文关怀。在老年住宅的设计和建造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既方便其使用,又不至于使其感到孤独和无用。这里仅举一例来加以说明。在美国,有的养老院除有房门外,卧室、卫生间都没有门,有的养老院则是室内房间有门但无锁。这样设计是为了节省有时老人在卧室或卫生间昏倒又锁上门时需要破门而入的时间。因为,如果老人昏倒在门旁,破门而入则可能发生伤害。
4、“以房养老”模式发展成熟。“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指的是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房主去世后,该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上世纪末,美国不同的州开始尝试“反式房产抵押贷款”,供年长者养老,取得了一定的成熟经验后,美国议会在2005年通过了赞成法案,由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具体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并进行审批和管理。该部在网上有详细的解释、申请条例、相关规定等,还有免费咨询电话,不明白的地方,有专业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反向抵押贷款在美国的发展既帮助老人解决了养老问题、分担了政府负担,又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收益方式,它为解决美国的老龄化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5、养老咨询业发达。美国的养老咨询业非常发达,有国家政府的咨询服务组织,有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的咨询服务,也有地区小公司和个人提供的咨询服务。就咨询项目来看,有为国家养老政策提供咨询;为企、事业的各类养老项目、工程提供硬件和软件方面(项目发展建设、市场开拓、管理经营、经济效益等〕提供咨询;以及为社区、家庭、个人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项目、质量控制、个案管理、居住环境改善、心理卫生保健等〕提供咨询。美国养老咨询业以市场需求为主,服务项目众多、服务周到,对美国养老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专业“谋士”作用。
二、美国经验的启示
美国在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与经验方面相对成熟,对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采取国家保障和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模式。政府可以在多种政策上鼓励和扶植私人和企业开发老年住宅,比如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政府一定要做到管理有力,要加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我国的老年地产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同时,政府还应特别重视规范养老院和护理院的建设和管理。
借鉴美国经验,政府还应积极推进以房养老模式。“以房养老”模式的内容比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更为丰富,它是一种由特定机构提供的,以与房地产有关的权益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特定机构向老年人提供养老费用和服务支撑保证的金融产品。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因此以“以房养老”方式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模式,由于我国老年群体中很多人拥有一套以上房产,以房养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老年住宅有别于普通住宅的地方在于,除了设计时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以外,还必须提供额外的服务,如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等。但由于我国普通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养老住宅方面缺乏经验,专业度不够。因此,未来应该让专业化的团队去从事养老地产的开发。普通开发商在拿地后,可以按常规开发普通商品房的部分,将其中的养老住宅交给专业团队去开发,他们再按约定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这样的专业团队一定是囊括养老地产金融、设计、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不仅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还要提供后续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