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7:06: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传统文化的类别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Abstract: as the native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a profound philosophy and rich art connotations,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guiding meaning for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Contemporary designers have to choose, let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o find good agreement, mutual integration, spark.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Landscape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征
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思想、民俗、艺术等,在每个独具特色民族漫长的历史实践中汇聚而成的社会因素,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在物质媒介和心理结构的作用下代代相传。它普遍是富有民族图案的物质或具备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体现形式。传统文化元素有可视形象和非可视形象两种内容。作为人文思想意向载体的可视形象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精神和文明,让中国式的审美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在高耸林立的建筑物中,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生活器皿中,这种文化元素都环绕在人们周围,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流传下来,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可视形象传统文化。非可视形象传统文化表现的是传统文化精神,涵盖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学作品、等文化类别,指导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1-2】。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中表达的形式
㈠传统展现式
1.静态元素展现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积淀,在造型和技艺上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不要改造这些文化,因为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它们原生态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足矣。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开设某个类别的中华传统文化专题,专门展示某一类别的文化,例如传统竹雕、根雕、石雕、砖雕、木雕等工艺品,他们的设计手法已经非常纯熟,并极具审美价值,可以当作园林景观中的雕塑小品直接展出。
2.动态元素展现
在特定时间举办民间传统活动,能够短期内增加园林的客流量。此类活动多是当地居民依据自身文化,有组织安排的民间文化传统活动,像舞龙表演、舞狮表演、赛龙舟等等,这种活动通常有时间限制,往往是某个特定时间才能看到。现代园林景观中可以根据需要,针对不同的场地和设施,对应加入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荟萃了多种传统文化,还能够为民间艺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给园林景观增添了一抹富有传统色彩的氛围,成为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㈡现代改良式
传统文化中朴素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审美观和趣味观,让人们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和谐统一,昭示着中华民族豁达的精神世界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经过改良,将这些预示着吉祥的图案应用到园林景观的景墙、小品、雕塑以及建筑中去,在丰富园林景观内容的同时还能够给景观增加内涵,更能够让游客体会到园林景观的亲切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除了可以展现在景墙和雕塑上以外,设计师们完全可以让神话故事中的人们“活”在园林景观当中,可以设置民间生活重现区,游客可以直观地观看古人生活状态,了解生活细节,还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亲手操作,体验过去人们生活的乐趣。
㈢多元共存式
并存式设计手法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征及特色来相互碰撞、交流,结合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巧妙的设计手法,美妙地将二者有机结合的设计方式。设计者要重视现代元素的节奏和模式,更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气氛、内涵和意境,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物质、精神、行为三方面同时出发才能够达到多元化共存,在继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寻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所处的位置,让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三、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表达的手法
㈠旧物新材
采用现代先进材料仿建传统文化艺术。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很多仿古建筑采用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玻璃、复合材料等现代材质代替传统材料,轻松避免了旧式材料不耐用、易老化等问题。
㈡化繁为简
精简传统文化或选用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造景,这种方式在抓住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时,对文化特征进行概括、整理和提炼,打造更加精湛的造型。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无需完全照搬传统文化,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缩减人力开支。用经过提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运用借代手法,营造出超凡的效果。这种方式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比比皆是。
㈢打散重构
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设计方法,又可叫做分解重构,它打破了固有特征的限制,设计人员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审美法则,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拆分,再重新将不同元素整合到一起,转化为前所未有的特殊形式,给人一种视觉冲击的效果,达到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时,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材料和形式,要将突破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㈣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是在现代园林景观当中,设计者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将传统文化的形态和结构融入到新的景观中来,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意义,让这些元素融合现代人的生活,获取新的生命力,为打造特色园林景观和传统文化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传统器皿、乐器等都富有独特的气质和造型,能够为景观设计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素材,这些元素一旦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定会成为吸引眼球的特色园林景观,更不乏趣味性。
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营造更加富有韵味的园林景观是当代设计师们努力探讨的问题。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并加以利用,结合现代园林景观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使二者紧密结合,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温军鹰.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J].时代文学,2008(6):125-126
如果从2003年算起,也只用了8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就突破了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在产业发展史上是个奇迹。2010年以前,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量在千亿元上下,2010年以后年份的年均增量超过了2000亿元。从占GDP的比重看,2004年只有2.15%,到2011年达3.28%,2012年为3.48%,2013年为3.42%。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支撑,由此派生了两个类别,即文化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渗透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由此增加了一个类别,即生产性文化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将文化元素植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
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经过10年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体系。
从投入看,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遍布于文化产业六个类别。2004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生产服务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三个类别的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资产总额分别超过2000亿元;2013年,除文化装备制造外,其余五个类别的从业人员均已超过百万人。从产出看,2013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生产服务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的主营收入均突破万亿元,生产性文化服务的主营收入接近万亿元;除文化装备制造外,其余五个类别的增加值均已超过2000亿元。综合投入和产出,10年间,文化产业各类别呈现竞相增长的良好态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体系业已形成。
文化产业以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为主体
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融合的产物,也是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不断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主要手段。文化产业如何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而不会偏离方向,更不能“耕了他人田、荒了自家地”,这是宏观决策和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大问题,更是决定文化产业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快速的,而且是健康的。
1. 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保持主体地位。无论从投入看还是从产出看,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这三个类别在文化产业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2004年、2008年和2013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的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和主营收入加总额占文化产业六大类别的比重均在60%以上,增加值加总额占比在70%左右。如果把生产性文化服务加上,在文化产业六大类别中,2013年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高达91.13%,资产总额、主营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分别达86.88%、74.84%和86.72%。
2. 文化内容生产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生产,在文化产业统计上,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大类中。
2013年,新闻服务的资产规模为3770.65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5倍;出版服务的资产规模为4321.34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近3倍;影视制作的资产规模达到1615.37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0倍以上;演艺的资产规模达991.42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22倍。
2013年,出版服务的主营收入已超过千亿元,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保持领先;演艺和影视制作的主营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3年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25倍和14倍。
3. 旅游和休闲娱乐占比很低。在文化产业统计中,旅游仅限于公园景区游览服务,不包括旅行社。2013年,公园景区游览服务的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为52.46万人和7696.7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98%和7.44%;增加值为645.0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1%。2013年,休闲娱乐服务的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为84.72万人和2276.9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1%和2.20%,增加值为576.9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87%。
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阶梯状
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现东部领先、中部追赶、西部快跑的梯度发展态势。
1. 东部领先是全面的。2004年、2008年和2013年,东部10省市的资产规模平均为1006.55亿元、1605.41亿元和4502.25亿元,是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3.63倍、4.01倍和1.89倍,是西部12省区市平均水平的7~8倍。
在文化产业六大类别分地区分年度排序中,广东省“拔得头筹”,江苏省综合排名仅次于广东省。北京市虽然在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生产性文化服务三个年份的排名均在前三名,但文化装备制造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两个类别的排名明显靠后,所以综合排名在山东省和浙江省之后。上海市与北京市的情况基本一致。
2. 中部大步追赶。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中部六省与东部10省市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2013年,二者资产规模的差距已从2004年的3.63倍缩小至1.89倍,主营收入相差的倍数也从4.94倍缩至1.93倍。2013年,中部地区湖南省、河南省和湖北省文化生产服务增加值仅低于广东和山东的规模。
3. 西部个别省市发展迅速。与中部六省相似,西部12省区市与东部10省市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这一点在资产规模和主营收入两项指标上均有体现。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西部地区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的发展水平与中部地区大致相当。
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时间较短,发展基础还不牢固,急需规划引导和重点培育。
1. 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近年来,国家财政已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以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为原料,就可以形成“中华文化素材库”,既为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打好基础,也为文化生产部门提供各式各样的素材,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为一体,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自2013年起,财政部会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持电影、新闻出版、印刷复制等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建议将扶持范围扩大到演艺、广电节目传输、电影院和剧场等行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造。
中图分类号:J52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170-02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亦是原始文化和艺术的延伸。在中国服饰积极吸取国际时尚流行元素并与世界服饰接轨的今天,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中国现代服饰设计要想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从中吸取灵感和创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充分理解传统装饰纹样的文化艺术价值,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把传统符号、纹样的形式美、寓意美、智慧美和精神美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是现代服饰图案设计的一条智慧之路。中国传统虎纹是深厚民俗传统文化沉淀的产物之一,形式多样并具有完整的发展体系,应用于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能产生特定的视觉艺术效果,表现出应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二、传统虎纹
传统虎纹是中华民族图腾纹样之一,在汉族、彝族、纳西族、土家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民间艺术中都有形式多样的虎纹图案。同时,因其隐含很浓的吉祥意义,它也可以归属为寓意纹样的范畴。它主要从两个方面表达其吉祥意义:一是积极方面,指求致、获取、掌握那些有利于人的事物;一是消极方面,指抵御、驱除、镇避那些不利于人的事物。
虎纹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从各种原始崇拜、民间信仰、民间习俗到作为现代装饰纹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虎文化始于传说的蒙昧时代,虎被赋予吉祥意义起源于各种的原始崇拜,在这些原始崇拜的各种祭祀活动中产生了原始的虎纹。例如,在崇虎民族――彝族的一些祭祀活动中,人们就以虎纹画脸纹身充当老虎。这些原始的虎纹主要从消极方面表达其吉祥意义,通常用来抵御、驱除、镇避那些不利于人的事物。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虎纹在构图和色彩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变化,所象征的吉祥意义也在不断演变。早期的虎纹主要用于驱避邪恶,是一种庇护的图腾符号。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虎纹逐渐被用于古时行军打仗的旗符、朝廷官员的官服、朝廷公堂堂案等之中,用来象征的权利、威严、正义、威猛等正面形象。在民间,虎的吉祥意义一直伴随着儿童的成长,早在西周时期,虎就作为胎教的教具挂于墙上,孕妇观之以期生下“虎子”。虎是张天师的坐骑,传说张天师能够射天狗护子,虎也因协助护子有功,成为儿童吉祥保护物。民间的许多虎吉祥饰物,如虎肚兜、虎帽、虎头鞋、虎围肩、虎枕、布老虎等,都包含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虎纹图案,是民间、民俗艺术的结晶。这些民间的传统虎纹所表达的吉祥意义亦是广泛而多元化的,既有积极方面的乞求吉祥、健康,象征儿童健壮、活泼有生气,也有消极方面的驱避病痛灾祸等不好事物。
根据传统虎纹的发展过程及其内涵可以将其大体分为原始图腾虎纹和民俗艺术虎纹两类。原始图腾虎纹主要表达了远古人类对虎的崇拜,奉虎为神灵,寄托自己的愿望和向往,如对力量的渴望、期望被保护、对生殖的崇拜等等,是一种原始的图腾符号,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类虎纹在构图和色彩上都比较夸张,并且融入了许多图腾元素,例如神器、云雾、神符等,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比较凶猛、神秘、灵异甚至是恐怖,如图1。民俗艺术虎纹主要寓意为健康平安,带有对生命力的象征,祝愿意味和吉祥色彩很浓。它们很好的表现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在色彩的选择上多用红色和金色,这两种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是具有很强吉祥意义的色彩,构图中所运用的块团状的体积感和爆发感,给人一种充盈的生命力蓄积和阳刚之美,整体构图喜气、刚健、吉祥,如图2。
自然虎纹在早期民间生活中也常出现,也可以归为传统虎纹的一种。在古代,人们穿虎皮制的衣物驱寒保暖,这时的虎纹(即虎皮上呈现的自然虎纹)主要是作为一种功能附属的自然形态图案而出现在人们的服饰纹样中,并不具备特别附加的吉祥意义和审美情趣。
三、传统虎纹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虎纹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元素,例如彝族服饰多以虎头的纹样装饰,儿童衣物鞋帽也常以虎纹装饰。传统虎纹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是简单地模拟了虎的外形,而是以舍形取意的方式,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既具有审美功能,又标志着某种信仰的涵义,还是民族价值观的体现。
大约自1996年开始,国际时装界掀起了“中国风”,99时尚・COSMO一周年聚会上明星穿着富于中国昧的服装成为当晚亮点。当今时尚服饰图案中也常常可以见到中国传统龙纹、传统植物纹样等。然而,传统虎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类别的服饰图案都比较少见,其深厚的民族内涵也没有在现代服饰图案中得以充分的发掘和传承。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自然虎纹出现较多,主要应用于女性服饰图案的设计,纯粹从视觉的角度体现一种感性、野性的美,是一种西方的设计风格,并不具有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一)传统虎纹在现代服饰设计图案中的应用方法
在前面我将传统虎纹分为原始图腾虎纹、民俗艺术虎纹以及自然虎纹三类。关于传统虎纹在现代服饰设计图案中的应用方法,可以依据对传统虎纹的分类,在分类虎纹的基础上,系统的把每个类别虎纹应用到对应与其相适合类别的服饰图案中,即相互对应的应用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对传统虎纹进行分类,也要对服饰图案风格有所了解,合理选择类别对应,使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具体应用方法:
1、民俗艺术虎纹应用于儿童服饰图案设计
传统的儿童衣物(如虎肚兜、虎帽、虎头鞋等)中便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虎纹,这类虎纹造型活泼可爱,整体构图喜气、刚健、吉祥,并有着庇护儿童成长,乞求健壮、有生气的吉祥寓意,而且这种吉祥寓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在现代儿童服饰图案设计中仍然可以传承民俗艺术虎纹的构图造型特色及其吉祥寓意,灵活应用。
2、自然虎纹、原始图腾虎纹应用于女性服饰图案设计
自然虎纹在现代时尚女性服饰图案中已有应用,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女性服饰图案设计中仍可以延续这种设计风格,使自然虎纹在女性服饰图案中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原始图腾虎纹具有一定的图腾神秘色彩,可以挖掘这种神秘基调,应用于女性正装及晚礼服设计中,塑造女性神秘高贵的独特气质。
3、原始图腾虎纹应用于男性服饰图案设计
在男性休闲服饰特别是青年休闲服饰图案中,传统的纹样常常被用以代表前卫与时尚元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传统龙纹、植物纹的休闲衬衣、T恤等。原始图腾虎纹也可以以这种方式应用于男性服饰图案设计中,以其构图造型的神秘、另类的视觉艺术特点体现一种前卫与时尚潮流。同时,原始图腾虎纹可以小范围用于男性服饰设计中。
4、传统虎纹在服装饰物设计图案中的应用
服装饰物主要包括领带、腰带、皮带、丝巾、纽扣、胸针等。在进行这些饰物图案设计时,传统虎纹的三种类型虎纹均可以根据设计需要灵活应用,形式是多样的。在某些服饰饰物设计中不仅图案可以应用传统虎纹,造型设计也可以借助传统虎纹造型,例如纽扣、皮带扣、胸针等的造型设计。
(二)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与款式风格协调
虽然传统虎纹在服饰图案设计应用中采取了分类选择、相互对应的应用方法,但是在传统虎纹的每一类别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虎纹样式,同时每一类别的服饰又有许多款式风格,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选用虎纹与服饰款式风格的协调统一。使传统虎纹图案成为服饰款式风格的有机部分,更好体现出款式风格的新颖美观、时尚前卫。
2、与服饰面料相协调
现代服饰面料主要有棉、毛、麻、缎、化纤织物等。传统图案在各种面料上都有相对适应性,织物粗细、经纬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传统图案的视觉效果,所以要结合不同服饰面料选取适合的传统虎纹图案。例如,原始图腾虎纹中的白虎纹,如图3,纹路粗糙、造型图腾感很强,可以应用在麻制面料的服饰中,达到协调统一的视觉艺术效果。
3、色彩搭配合理
色彩对人的视觉是一个十分醒目且敏感的因素,服饰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服饰色彩搭配的方案很多,传统虎纹应用于现代服饰图案设计,色彩要根据穿着人群、服饰风格以及传统虎纹类别、内涵合理搭配。例如民俗艺术虎纹应用于儿童服饰图案设计可以选用对比色搭配,鲜明活泼、吉祥喜气,与儿童特征相符,同时也烘托了民俗艺术虎纹的吉祥寓意;而原始图腾虎纹应用于男性服饰图案设计则可选用相近色搭配,与男性气质和图腾虎纹内涵统一协调。
4、继承的基础上再发展
时间在推移,历史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的审美眼光、意识情趣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不光需要认真借鉴传统图案,而且要把传统的审美经验和新时代的审美信息融会贯通,创造出新时代的新图案,使传统民俗艺术焕发新的时代气息,成为时尚潮流。
四、结束语
传统虎纹是古老中华民族留给我们的历史精髓和文化遗产,具有特别的视觉艺术效果和深厚的民族内涵。研究适合的应用方法将其融入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之中,会使服饰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元素。然而,如何把这种魅力在现代服饰图案中体现出来,不是单纯依靠生搬硬套,而是一个整体的统一协调过程。在寻求到系统合理的应用方法以后,还需要全面考虑设计应用的各个方面,力求达到整体的协调统一,相辅相成,既能发掘出传统虎纹的艺术魅力及民族内涵,同时也能体现服饰的时尚美观和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王志强.传统纹样和当代装饰设计艺术[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4).
文化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趋势和规律,我国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夏、商的奴隶制社会,秦朝以来的封建制社会,直至现在,社会在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好像一个大熔炉,而美术教育就好像是一个操纵火候的锅炉工,我们需要的不是将一切文化都抛入熔炉,也不是拒绝一切原料文化的渗入,而是要牢牢把握文化的融入。在实际中,美术文化往往会出现失衡的状况,其原因就是美术教育程度和文化发展没有很好地同步。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以很好地传递和表达人类的情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人们将艺术比作文化发展的胶卷。文化的传播通过艺术可以表达得更加生动,艺术因为文化的融入更加完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制约,在潜移默化中互相渗透。
2.美术教育和文化继承
可以说艺术源于文化,而文化又包含着民族精神及内涵,当一个人真正对于一种文化或者一种艺术有所理解并受到熏陶之后,才会真正地欣然接受和热爱它,才有可能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才能使其成为滋养自身的一种养料,而这种精神状态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其首先要对民族文化和美术教育有所涉猎和了解,对于外来的文化要有所选择,不能一味地接受或者拒绝,而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艺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美术教育可以愉悦人们的生活,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习中不断增强爱国情怀。如何让受教者自觉地继承、发挥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育者需要加以引导、教育的。
3.基础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基础美术教育对于文化的继承、对于艺术的影响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评估机制,但是根据一些相关人士的研究可知,基础美术教育对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过程中,人们对于艺术的选择性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就会获得什么样的精神层次。教育者要教会受教者的不仅仅是熟悉,更是喜爱,从而真正地接受文化艺术。如果学生一味地追求西方的文化、崇洋,那么我国未来的文化前途不可想象。如果我们选择了基础美术教育和富含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我国文化就能进一步发扬光大。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
二、对于现代基础美术教育和传统文化发展的探讨——基础美术教育体制的完善
人们往往认为教育改革是国家的事情,往往需要政府先出台一定的规章和相关政策。我国的美术教育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是增加美术欣赏课,明确规定美术课需要有欣赏课类别。美术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对于我国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们要以更加尊重和宽容的态度看待。第二就是加强对于本土文化的重视,加强对于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不同程度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改革。本土文化的课程资源来自本土,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优化美术教学设计,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程度,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体验、感悟美术传统艺术带来的益处。
除了教师诵读以及学生诵读的开展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以班级为单位的诵读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要想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在比赛之前必定会对相应的诗歌或者是词曲背景进行了解,只有了解到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中注入的情感,在诵读比赛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带着感情诵读。从准备环节到正式表演这一过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实已经完成了一个对传统文化自学的过程。
二、从引导手段入手
(一)让趣味诗篇作先行者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灌输给学生,最初的诗歌鉴赏,课外诗词的引入,应以简易的、趣味性强的诗篇为主,以了解知识为辅,以培养兴趣为主。学生一般会对闺怨诗、离别诗、思乡诗、爱情诗等比较感兴趣,对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诗词兴趣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诗词着手,培养兴趣,以易带难。例如教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文艺论文《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纯理论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当然觉得索然寡味,若能引入一些简易有趣的诗歌作为这篇文章的辅助阐释材料的话,趣味性便会大大增强。在讲“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时,对应文章中崔颢《长干曲》中的船家女形象,教师可以引入乐府诗《上邪》中那个对爱矢志不渝的女子形象。“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诗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相信不用教师提醒,学生自会有兴趣整理并背诵它。对类似诗词的引入,非但不会影响课堂内容的学习,反而能使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二)刻意淡化应试性
从应试性来讲,学习古诗词最直接可见的效果就是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而我们的学生现在学习的动力也是为了做那两道题。但这样的动机并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喜欢并真正领悟诗词所蕴涵的意思。学生不得不考试,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大多学生对考试有种天然的叛逆、反感(不管它有没有明确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如果一味强调学习古诗词的应试性,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让学生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作为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鉴赏诗词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高考,甚至不是为了掌握更多的诗词,它只是为了一种感受,一种用心感悟之后得来的感受。我们只需要走进诗词,与千百年前的那个灵魂接触,在诗中找到自己,并为之而感动,这对诗词鉴赏来说就够了。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传承至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换言之,即提高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自主性与自主能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便会自觉地去发掘知识。
(四)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出了多元化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除了教材之外,利用多媒体资源选择多种呈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积极性,如某些诗歌朗诵,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制作精细并配以柔美音乐的Flash进行具体讲授。
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一项简单的、短期性的行为,而是高层次的、长久性的文化活动。随着现代文明的涌入,传统、原生态的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鉴于此,国家提出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故此,在民众中扩大、普及原生态音乐文化教育,增强人民群众本土文化自觉意识,是保护、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传统艺术、本土民族民间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如何将其进行弘扬与传播,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理论界关注的问题。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影音资料也无法把鲜活的、只在自然环境中由传统音乐家体现出的无形的力量和围绕着他们的文化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相关音乐家也试图尝试再现过去的传统音乐,但只能是在形式、音符等外在因素上再现,根本无法表达出传统音乐文化原有的特殊内涵。因而,只有真正继承衣钵的艺术传承才能将本土音乐存留下来。在以往的传统文化整体发展过程中,各自独立的音乐团体或音乐工作者,通过下基层、采风挖掘整理而成的资料大都只在音乐理论中体现;但在我国,音乐文化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来传播,可以说,没有传承就没有传统音乐的延续。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以人为载体,教育才是传承的重要手段。因而,重视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已成为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尤其在新时期新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潮流中,本土民族文化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中国及世界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高校音乐学院中设置民歌课,由有采风经验的专业教师授课,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田野考察。使学生通过亲身所见、所闻,从实践中真正去体会民歌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并辅以理论分析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
二、传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对保护与传承音乐的贡献
在国际化的语境中,本土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处祖国边陲的黑龙江省并不因其偏远而在文化积淀及文化根源上有丝毫逊色,黑龙江流域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这些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是我们应该认识并深入了解的。可是,就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整体而言,仍是沿袭了学堂乐歌以来的“西乐”之路,对中国音乐,尤其是对种类繁多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就其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更极少被纳入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故此,这对推动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
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会长谢嘉幸曾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观点,但针对这一命题进行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不知道”“没兴趣”现象严重。这一答案把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意识到,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认识和了解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学校教育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责任、义务和功能?
通过本土音乐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社会文化背景去理解、分析和感受此音乐,并从中了解、体验这种文化,是当前国内外贯彻于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途径之一。仅民歌这一种音乐类型就反映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劳动的、宗教的、游戏的、爱情的等。在如此浩如烟海的音乐类别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擅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种类,进行收集、学习、研究,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音乐基本技能及知识的积累,更能形成自己的个性音乐与追求,进而在音乐实践中归纳完善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三、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定位准确,方法得当
建立一套研究型学科体系,把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课程定位在研究型课程上,使该课程与其他的学科相区别。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田野采风、分组学习、资料分析整理、分类汇总等多样学习方式。在师生共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去认识各民族音乐的类别与其表现形式的各异。
2.积累素材,发展创新
学生积累一定的音乐素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展创新本土音乐。将本土音乐渗入到音乐教学中,加强本土音乐与其他相关教育课程的联系与结合,创作出一种将音响作为传播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叙事、达意、娱情的艺术。直接诉诸观众感官的视听综合影像,是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响,把音乐的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自由转换,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戏曲的舞台局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在当代大学更多的是一种选择性学习类别而非必修课类别,所以这在给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开展空间及便利方式的同时,如何保证效果也成了摆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现阶段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通过集体学习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集体学习因为教师引导教授所以总体进度不会有太大差异,但是因为是课堂教授的方式学生吸收消化需要自身来进行,更多需要实践来认证,所以活动成为学习传统文化最好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活动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应该更多担任吸收与认证的工具,但是现阶段活动在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实际要求并不相符,造成传统文化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所以科学的制定活动细则与执行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吸收具有极佳的作用。
活动在总体教学计划中所起作用较低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活动本身的实践认证作用,不要过渡强调活动的学习性而忽略活动的印证性
活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但是不可以脱离专门教育而仅仅依靠活动来让学生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只会让学生获取的知识碎片化。因为这里是学习型的活动而非活动型的学习,重点应该在活动上,通过动手来验证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通过眼前如如何孝敬老人,听老人在面前的谆谆教导,来印证自己所学知识。
2、科学制定活动内容,不要为活动而活动
如在具体执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制定了读书交流活动,必须建立在同学们对指定传统文化类图书内容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要在活动中让同学们边自我认证同时也要进行交流,痛过实践证明,在活动中增加交流环节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程度要远远超过不增加交流环节,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补全理论学习中缺失部分。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认为只要搞活动就能让学生学到东西,为活动而活动,忽视内容及环节的设置,这需要在在指定计划中分别对活动进行指定与预期。
3、根据学生实际及时修改活动
学生在进行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会出现进度差异,往往与既定计划产生偏差,这时原定的活动就会出现不合适的情况。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或重新制定活动内容,具体需要根据进程、学生理解程度来进行。同时很多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发现学生无法有效印证或出现技巧类活动如剪纸艺术、传统美学赏析无法理解等诸多问题时就是根据学生能够理解程度来制定新的活动来填充原本的计划。
4、长、短期活动交叉配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始终要有一个基准线,那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制定时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在学习上体现的是理论课程的学习,在活动上的体现就是长线活动,所以在制定活动尤其是长线活动时不可过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定期的读书经验交流会是很好的一种载体,能够很好的让同学们发动头脑风暴同时相互认证,但是在制定长期活动时如果制定两个及以上长期活动就会出现冲突,如经验交流与定期的义工帮扶甚至其他更多的长线活动会让学生在活动迷失方向,因为长期活动具有指向性,所以合理的安排一个长期活动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意义。长短期活动的搭配要合理,如果原定计划中制定了多个长期活动可以将长期活动拆分后根据实际需要去配合核心的长期活动,同时机动灵活的指定短期活动去进行配合,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认证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认证知识。短期活动中并不建议加入学习部分,通过寓教于乐,合理竞赛的方式让同学们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全局服务。
5、定期进行活动效果认证
活动在指定与执行就会产生效果,效果是为了总体学习服务的,但是效果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学习结果,所以定期进行活动效果认证则成为了必然。如何进行有效的活动效果认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查看学生学习进度是否符合既定计划,因为如果活动达到既定标准则学生会在学习上不出现过多问题,同时也会根据所学知识在日常中表现出来如学习道德文化部分会在生活中注意礼节,如果没有明显改变说明活动或学习上出现了问题。所以注意观察学生动态可以有效鉴别学生学习进度。二、调查问卷。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更为直观的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程度,同时统计出学生对活动的改进意见为将来新的计划制定提供实际数据,最主要的是可以调查学生对活动学习的接受、认知程度,通过调查问卷修改活动错误,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对未来的学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让同学们自己提前准备学习内容。三知识竞赛或定期考察。定期进行考察、考试可以让同学们紧张起来,让同学们不至于太过懈怠,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需要一定的强制力尽心保证,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定期考察、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而举行知识竞赛可以通过荣誉刺激、竞争机制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上,通过竞赛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分析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竞赛中其他同学通过观赛也是一次良好的理论学习机会,进而达到共赢目的。
6、注意学生意见反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在活动中进行很多事情,同时也会反馈很多事情,这也是制定活动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果单纯的执行活动而不深入了解同学反馈意见则会出现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活动中会反应诸如学习与活动内容印证不上、活动没意义、活动目的不明确、参与度不足等等诸多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整改,成为最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如果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并非实际情况也会提醒教育工作者某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单独帮助学习等。所以注意学生意见反馈并及时作出反应是科学制定活动的重要环节。
活动作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制定活动帮助学生吸收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会让学生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与认识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孙汝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民主.2007(05)
[2]崔金贵.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少年德育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4)
[3]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03)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中国元素作为设计主题,不仅是设计师的自由与创新,更是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多方面审美需求。无论是服饰上的刺绣,还是音乐中的中国风、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等,都是吸引受众的热点。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充分、合理地运用中国元素,能够取得显著的宣传效果。
一、中国元素的类别与价值
1.中国元素的类别
其一,水墨元素。水墨元素源自我国传统的国画,将水墨元素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水墨所独有的虚实变化,提高设计的层次,能够营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空间关系,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二,民俗元素。中国民俗与民风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艺术可被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如,过年过节的红灯笼,采用传统的“中国红”颜色,象征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中国红”运用到平面广告的色彩设计中,营造出喜庆、热烈的气氛。再如,设计师可以借用中秋月饼的圆形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表达团团圆圆的美好祝愿。其三,文化符号元素。文化符号是随着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中国文化符号来源于普通大众的生活。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中国文化符号元素,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如,秤代表公平,算盘代表准确,等等。
2.中国元素的价值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能够给人一种民族性、独特性,其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与经济的象征。设计师可以从本民族的角度,观察、认识以及挖掘出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充分将这些精髓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这是对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见证。
二、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多方面运用
1.运用于文案
将中国元素运用在文案中,也就是应用在标题、正文以及标语上。以OLAY“中国式美丽”的平面广告设计为例,这是将中国元素运用在标题上。“凤”指的是凤眼,“变”是变得更美,“水”是如水般温柔与坚强。这三个字及其形,都与女性的特征相互呼应。首先,品牌符号能够与产品形成外延层面,内涵则是指玉兰油有能力塑造出中国式魅力。
2.运用于图形
平面广告不单单是一种商业的宣传推销手段,也是一种宣传文化。平面广告设计者将中国元素运用在图形中,强调与抓住的是产品本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与象征。利用中国元素将产品特征放置在广告画面中,能够给予受众一种视觉的烘托,当受众第一眼看到图形时,就能够感受到其所包含的意义,并产生视觉兴趣。如,在平面广告画面中加入青花瓷或青铜器,能够给予产品一种历史悠远的品牌形象。
3.运用于色彩
色彩是平面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根据远观效果来看,色彩传达远远优于图形传达与文字传达。如,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也是最常用的颜色之一,其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色彩,具有热烈、冲动、温暖的含义。黄色是亮度最高的一种颜色,一般用来象征高贵、智慧以及文明等。一些活动的平面广告就比较喜爱使用红色或黄色,如佳能的促销活动广告。
三、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案例
为了使人们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笔者以可口可乐为例,探讨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可口可乐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推出新的宣传广告,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普遍使用了中国元素。春节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可口可乐在春节期间投放的平面广告,在设计上以红色为主,广告中也多出现生肖、春联、鞭炮、剪纸等具有中国风的元素图案。消费者看到这些图案,就能够联想到春节,获得一种团圆、热闹的感受,这与过年的主题非常契合,也与中国人过年的心理状态非常符合。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带动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国元素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平面广告设计师也不断尝试将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文章通过对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种类及其价值、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播与设计内涵的丰富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浩然.平面广告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运用.科技信息,2012(3).
形:指形体、形状;色:色的本意指颜色,但颜色有很多种,借此用来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因此此处“色”不是指颜色,而是指种类、类别,比如我们常说的“诸色人等”、“形形”。所以是形状种类各不相同。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76-01
中国行业服饰要独树一帜,必须要有自己本国的特色与内涵,恰如其分地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区域的气质,勿庸置疑,与民族元素合理微妙的结合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中国民族元素一直都是国内外设计师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中国元素已经成为众多的设计大师的创作灵感源泉,Giorgio Armani John Gallian的作品中以时尚,现代的语言向世界爱好时尚的人们重新演绎了中国传统元素的精彩与独到,并在西方掀起一阵阵的中国风。对于我们从事服装设计者来说,在设计中体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并上升至一定的高度探讨其作用是我们所肩负的重任。所以,关于如何将中华民族传统元素合理运用到代表中国形象窗口行业,航空业,如何提升她的国际形象,识别度,体现本土特色,是本论文开展的旨意所在。
首先中国有着衣冠王国之称,在五千年的服饰长河中,从商代的上糯下裳到汉代的深衣,从清代的旗袍至现今,我国的服饰文化体系可谓广博精深。我国的传统服饰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其次民族传统服饰代表款式的相关设计元素解构。中国传统服饰的诸多元素都蕴含了我国人民的创造力与独特审美观,如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廓型、领、襟、开权等是传统服饰中最具标识性的细节,也成为传统服饰设计重点所在。
另外纵观中国服饰史,我国传统服饰色彩随着社会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特色。从历史演进角度来分析,传统色彩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为远古自然色彩,表现为对于自然的崇拜与敬仰;其次是制服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色彩的形成;最后为近代色彩文化的发展。自然色彩是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形成的最初形态。
再次民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元素构成。动物类纹样是首当其冲的。按类别分,动物纹样是民族传统服饰图案中一大类别,其中,龙凤图案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图案之一,由于龙凤图案的本身所具有的传统内涵与造型特色,在国内外的作品中更是常见的设计元素。中国的龙纹经过无数代工匠的创造,通过对于自然界的多种动物的想象组合而成。凤纹,凤居百鸟之首,与龙纹同视为最具代表性中国传统服饰图案。它是象征美好的瑞鸟,常与龙并用。
自然、植物类纹样是服饰图案中的另一重要构成部分。牡丹早在唐代就有国色天香之誉,在民族传统服饰图案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纹样之一,其花型饱满绽放,造型卷曲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凤穿牡丹是常用形式,为富丽吉祥的象征,千百年来都受到国人的推崇。荷花自有形态独具风格,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它不仅有令人赞赏的品质,而且结构作为一种常用图案在传统服饰中沿袭下来。宝相花是古代的吉祥纹样之一,被称为宝相是吸收了牡丹、莲花等花型的特点,盛于隋唐时期,凭借优美的造型、吉祥的寓意,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使用范围广泛,在以龙凤、荷花、牡丹等民间吉祥纹样为主的团花纹样设计中常出现并运用。
装饰纹样要求美感与内容的统一,这是我国服饰艺术的特色。随着理学的发展,在装饰艺术领域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社会的价值观念,宗教观念都与装饰纹样形象联合起来,表现某种特定含义。
目前,国内对于航空制服设计研究相对而言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对于国内航空制服领域的研究中发现,航空制服设计对于传统民族元素的运用是一个重要趋势,这也论证了本人此文分析的立足点:即在航空制服中合理引入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不失为一条有效方法,将传统文化、形、意合理地融入航空制服设计中,体现具有东方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的现代设计理念。
中国已经形成了国际著名的设计、制作、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群。许多世界顶级品牌在中国均有加工生产。中国的设计要高速发展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推出名牌产品,打造价值链营销,实现文化与工艺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