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7:06: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音乐教育叙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63-01
现阶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低、培训手段落后以及培训队伍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明显。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要激起音乐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意识和热情,加紧创建良好的继续教育平台,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努力提升广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国家继续教育政策缺乏针对性
尽管这些年整个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国家也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但具有针对性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教育政策还是相对较少,现有的也缺乏针对性。由于有的教育政策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加上受地域偏远、经济落后、师资短缺等因素影响,造成继续教育政策在农村实施相当困难,效果并不明显。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尚且如此,音乐教师又是这一队伍中不受重视的群体,因此一次次被忽视。这也说明,国家继续教育政策在农村缺乏针对性,尤其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素质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办法。
(二)教师自身意识落后
继续教育政策在农村实施困难的另一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乏再次学习、继续提升自己的意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大特征是来源复杂、学历偏低,并且兼职教师比重大,多数为非科班出身。这些教师从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往往都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认为音乐不是升学科目,可有可无,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多数仅把上音乐课看作一种糊口谋生的手段,有的甚至从心理上感觉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自信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对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低,更别说主动克服困难去学。
(三)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落后
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侧重于学历提升教育的多,真正专注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的少。二是受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地域偏远等因素影响,继续教育形式单一,多数是教师买来一堆书本自学,少数条件好点的能运用DVD、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学习。三是学校音乐师资短缺,许多学校就一名音乐教师,校本研训难以真正有效开展起来。四是教学用具配备不齐全,很多学校缺少电脑、电视机、录音机、风琴等基本的电器设备和乐器,教师难以进行自我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
二、改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研训渗透结合,灵活开展校本培训
笔者认为,校本培训包括狭义校本培训和广义校本培训两种模式,在本校组织开展的培训即为狭义校本培训模式,以某一中心校为基地辐射周边校组织开展的培训为广义校本训练模式。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同时采取这两种培训模式,即共同基础课程知识的培训采取狭义校本培训模式,由本校组织,可以充分节约成本,灵活形式;而在音乐专业知识的培训上,考虑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有限,一般每所学校只有一名音乐教师,可以某一中心校为基地,组织周边各校音乐教师集中培训,这样可以集中使用教育资源,同时可有效促进音乐教师之间专业知识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二)加强硬件建设,真正用好现代远程教育
在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现代远程教育无疑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也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从其特点和功能性来说,现代远程教育是比较符合交通不便、偏远农村地区的一种培训模式。而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现代化教学设施比较欠缺,教师经济状况也相对落后,现代远程教育开展起来缺乏硬件支撑。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和省市有关部门都应在经济和各个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积极为农村中小学配套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相关设施设备,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创建良好的远程教育平台。
(三)科学设置课程,突出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农村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必须从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兴趣、能力和经验出发,解决其在农村音乐基础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处理好教授内容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关系。一方面,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尤其是兼职音乐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扎实、缺乏系统的音乐理论基础等问题,在音乐专业知识理论方面要区别于城市教师,不要片面求高求全,适当侧重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另一方面,考虑到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强化教育技能和教学实践训练,教授内容上应多设置些诸如演唱方法、弹奏技巧、互动方法等内容,以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是完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素质和更新教育模式、观念等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不断开展,一方面继续教育促进了我国教育模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另一方面,继续教育从某些程度上不断变得越来越形式化,继续教育的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发展。其有效性、实效性问题也越来越令人担忧。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不断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质量,将教师的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加大支持力度,对中小学教师实行至少每五年进行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这不仅仅保障了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从制度层面和经费层面上得到了保证,同时也说明了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对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音乐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音乐教师对参加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继续教育期间缺课、旷课冒名顶替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说明存在一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的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没有形成完全正确的认识。第二,许多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者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许多的偏见,比如认为音乐继续教育对教师的提升作用不大,继续教育的教师也认为自己对培训并没有完全的考核能力从而松懈了自己的教学。同时,许多教师认为音乐的继续教育在时间安排、考核等方面的做法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效性。第三,很多组织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或院校,每次都实施同样的课程和派出同样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统一性的继续教育体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从整体上看,我国再继续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出现了以上的众多问题。
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的交流方式,首先要不断改进各地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等管理性观念。让继续教育在合理安排好的时间中得到质的飞跃,因为时间的安排涉及到音乐教师个人生活、课程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加强自学提高音乐技能的能力,还要提高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认识。这就要求除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音乐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知识文化,树立重视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另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承担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基础课题的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只有不断通过科研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对策
(一)转变工作方式,树立服务意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培训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教师、教课老师四方面,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统筹工作,树立服务的意识。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所决定。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树立重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意识。继续教育要使得音乐教师所学的内容能真正改变中小学生思想和完善他们知识结构,使的音乐教师和中小学生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学校要大力支持中小音乐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力度,合理安排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是学校的命脉,学校以及教育主管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学校领导不仅要在人力、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要认识到继续教育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同时,教育主管机构还要建立音乐继续教育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对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行有效的考核。其次,合理安排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时的阶段性任务。不仅要安排好教师外出学习时做好本校的音乐课程交接工作,同时尽量安排在假期,根据教师的意愿分批次进行培训。
(三)转变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加强研究性的培训课程,为音乐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首先,在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充分抓住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从征集音乐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方面,不断完善继续音乐教育。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开设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课程,比如中小学流行音乐的当下处境以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等,从而使课程的内容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中国民族教育,2010,(7—8).
[2]章树茂.关于农村初中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
[3]连伟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05).
[4]余新.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五个基本环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5]赵庆云.新课改视野中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6,(05).
[6]林春艳,任屹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11).
1 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音乐管理机构不健全。高校音乐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有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为其服务,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漏洞,使得教学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不利于高校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管理上出现管理人才紧缺、校内部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从而降低了高校的音乐教学质量。
(2)教学过于重视理论讲解。音乐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它作为一门艺术又高于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高校音乐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会逐渐降低对音乐的兴趣,不利于他们今后音乐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只是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无法更好地进行音乐创新。
(3)音乐教师队伍创新力不足。高校音乐教育与小学、中学的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素质,从而满足高校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较低,导致高校音乐创新力度不足,学生在学习上无法掌握音乐精髓,从而影响到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许多教师刚刚毕业,他们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讲解过程中不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2 施教需求下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首先,高校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时,教师首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以及他们的音乐知识需求,结合他们的要求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提升高校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减少对专业理论知识过深的讲解,而是要在实践学习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学习音乐的方法,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第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声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技巧之间的关系,掌握艺术表演和声乐演唱技巧,增强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民族音乐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音乐,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为今后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保障。第五,高校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外,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实现音乐生活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可以开展小型音乐会、演唱会等,充实学生的音乐生活,让他们更愿意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2)转变音乐教学理念。大学生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时他们已经形成自身的音乐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音乐学习空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教师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出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降低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难度,加深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在脑海中逐渐对音乐形成完整体系,为他们以后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对于学生独特的音乐思想,教师要多加鼓励,让学生敢于发散自己的思维,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增强他们的音乐感悟能力。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高校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高校应该要做好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提高教师的素质,第一,要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音乐学习需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更好的环境。教师还要做好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参与到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第二,教师要积极学习系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培训中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学习技巧,增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认识。除此之外,学校也要积极引进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学习技巧。高校管理部门也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增强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在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师也要有较高的数字音乐技术应用能力,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音乐魅力,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音乐专业知识。
3 总结
高校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学习更好的音乐教学技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音乐特长,帮助他们提升音乐创造力,为学生以后音乐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陈园.浅谈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当代音乐学科发展.音乐时空,2013(10):134+11 0.
池涵.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音乐时空,2014(12):175.
关于音乐教育与人的情感发展及人的人文素养的关系,许多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对中国教育有深刻影响的前苏联教育家就曾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叫铃木,他也强调: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刻意的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德国音乐家奥尔夫,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早在几千年前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名言,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音乐教育之于人的情感健康发展、人格完善等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在人的培养发展过程中,音乐不可或缺。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要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我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和素质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情感
最具情感的艺术就是音乐,所以它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上的作用不可小看,也不可替代。一部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宣泄,是音乐家灵魂的写照。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演化出的都是音乐家内心的高尚情感。我们听音乐,听到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背后的丰富情感内容。因此聆听贝多芬的慢板乐章,我们会不自觉地进入沉思;聆听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愉悦,甚至迈开轻松的舞步。古今中外,每一部称得上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一定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和情感在支撑,无论是中国的《二泉映月》,还是西方的贝多芬《命运》交响乐,我们聆听,都能随之获得情感升华,人格也会提到纯净。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音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滋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会因此而丑化。”也就是说,音乐的创作源于情感的驱动,大凡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都饱含作者的丰富情感内容。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聆听,从音乐的旋律变化中体味到其中包含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内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中的歌词及旋律变化。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先让学生听两遍,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感情,很多学生很快说出“喜悦”、“欢乐”、“幸福”等词,能说出这些,说明学生通过旋律正确体验到了这首歌曲中的主基调情感。而这样的情感如何通过旋律表现出来呢?接下来就是教师分解说明并演示了。在分解说明中,这位教师通过自身演示说明了每句歌词旋律走向趋势与情感起伏变化的关系,说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学生很快体味到每一句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内容。分解说明完成后,再让学生反复听录音,闭着眼睛体味每一句歌词中的情感,学会调节自身情感,使自己与歌曲产生共鸣。学生理解了情感,带着情感体验欣赏音乐,才真正从音乐欣赏活动之中获得审美享受,获得莫名的愉悦感,进而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热受情感。与此同时,学生的心性从中得到陶冶,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歌曲学唱中培养学生情感
在学唱歌曲时,为了唱出感情,同样需要充分理解歌词中对应的旋律特点和蕴含的情感内容。教师在教学生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歌词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唱的时候有相应动态和表情。比如教学生唱《王二小》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关于王二小的故事,了解其惨遭日本鬼子杀害的背景,以此建立起基本的情感基调。整首歌并非一种情感状态从头贯到尾,而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比如开头“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样的内容是陈述性的,重在以平缓的情感叙述事件。从“九月十六那天早上”开始,故事的叙述开始渐渐沉重。当唱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这部分时,情感应是深切悲痛之感。在这部分,如果学生体会得当,则应有欲泪之感。这样一句一句,逐步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充分体会歌中所含情感,并努力将情感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素养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
三、通过角色扮演助推情感培养
儿童歌曲很多都是叙事性的,适于表演。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适当组织角色表演十分必要。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要表现出一种童真和欢乐,让一位女生扮演采蘑菇的小姑娘,根据歌词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做得好不好,可以让其他学生评判。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慢慢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内容。角色扮演由于现场感强,且有较强的互动性,因此学生往往乐于参与。学生在参与中情感上会有更深入体验,能得到更好的升华。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增长,还使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更使动作协调能力得到发展。综上,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和塑造完善的人格为目标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味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升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情怀。
参考文献: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获取音乐旋律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这种艺术通过旋律和节奏反映其突出的时间性和动态性。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音乐节奏和旋律感的培养,通过大量的活动对其进行节奏和旋律训练,发展其音乐才能,使其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美妙并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小学低段,教师可以大大发挥音乐课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强烈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与律动音乐音色、力度、音高、节奏的协调配合,去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并通过鼓励学生的自编自演,让其学习表现美、塑造美。
二、体味歌词,欣赏音乐的文学之美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词教学是帮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基础。现行的人教版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易于小学生感知的音乐形象,歌曲的个性生动鲜明,有很强的文学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有效的歌词教学,通过细致分析,让学生体味、吟诵和演唱歌词,体味歌词的文字之美,进入音乐想象的空间。如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内容丰富生动,既有叙事又有抒情,感染力强。在进行这首歌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脑海中勾画这个悲壮动人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让学生去想象当时的场景,以进一步加强对歌曲的理解。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教学大纲 中小学 异同 比较
一、内地与香港音乐教育的理念比较
内地和香港音乐教育均强调音乐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能力与对音乐的鉴赏力,通过音乐陶冶生活情趣和激发爱国情操方面,内地的教育理念比较明确。我们着重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及陶冶情操,使学生身心健康。香港则希望学生通过创作活动来表达自我和增进演奏技巧、读、写能力。 从两地音乐教育理念异同点看出,香港是紧扣音乐科目宗旨,要求也高于内地。
因为音乐是情感的形式,只有通过创作实践才能表达自我情感体验。乐器演奏技巧在今天成为音乐活动的密不可分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乐器演奏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欣赏音乐及进行一切音乐活动如比赛、演出等。考虑到条件所限,内地的音乐教育中只好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要求。
香港,内地均重视歌唱技巧训练与情操熏陶。对基本乐理授课以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设置。对欣赏共识是增加学生音乐见识,开拓学生的音乐领域, 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歌曲的欣赏,内地和香港都比较重视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份量以及通过音乐欣赏发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内地、香港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大纲的比较
从总体上看,内地试用大纲的教学内容不够具体,梯度不明。大纲的基本结构只是由歌唱、欣赏、音乐基础三项内容构成,而且要求较低、范围较窄。对创作一项还没有列入教学大纲,对五线谱教学未提到必要位置上去。对器乐没有任何规定性要求,只提及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由于对器乐教学无具体要求,学生不能运用乐器教学来参与整个音乐活动,不能体验音乐活动的全过程,小组合奏、歌唱伴奏效果相对减弱。对歌唱一项要求较全面,有齐唱、轮唱、二部合唱,有条件的学校可学习多声部合唱。
香港纲要则是与小学阶段的大纲紧密衔接的。因此系统性严密,起点高,具体、实用。从歌唱起到音乐专题研习,内涵丰富,梯度明确。开始的歌唱一项,首先让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不同的歌唱传统。香港课程的六大项目,把智力因素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高度融为一体,把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认识贯穿在教学活动的细节上。比如要求聆听的歌曲要增强学生的音乐活力,然后把节奏、旋律和声融于学生日常歌词谱写与乐器演奏之中,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音乐创作一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倡用已获得的知识与技巧来叙事而不用对白。他们试用不同曲式(三段体或回旋曲等)去创作乐曲。这种实施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很大的乐趣,而且大大加强音乐感受。在创作中,香港的特色还配合实践创作。比如使用录音设备协助创作,为歌曲配上特殊的音响效果,创作乐曲配合图画、照片需要的气氛,创作电子音乐等。在音乐专题研习一项中,大纲所选的题目能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科学,也能让学生回顾历史。这是音乐领域 较深层的问题。可以而且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打下一定的基础。选题中从爵士音乐、电影音乐、音乐中的幽默,某些国家的民族音乐到绘画与音乐、科学与音乐、音乐与音乐科技、电子讯号合作器到中国古今音乐风格 的变化与发展,这些研习无疑以生动、形象的效果达到音乐科目的目的。
关键词:歌曲选择 小学 声乐教学 音乐教育
小学声乐教学的第一步任务就是歌曲的选择,也就是教材的选择。这一步任务完成的质量好坏,不但关系到学生们对于歌曲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们学习歌唱的持久性和主动性。如果老师们所教的歌曲都是学生们爱唱的歌曲,那么学生们将会对这样的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能够吸引住学生们,慢慢地让他们从喜欢唱歌变得爱唱歌,最后他们将会离不开歌声。这也是一种兴趣的延伸,这样的声乐教学会给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小学声乐教学的工作中老师们一定要注重歌曲的选择,一定不能在这一点上有所随意。
一、歌曲选择要依据学生的特点
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为他们选择歌曲,就一定要考虑好歌曲的内容是不是真真切切地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是不是符合学生们的兴趣,能不能够使学生们接受和理解。否则,离开学生们的兴趣来选歌,选择了脱离了学生们生活的作品,即使所选歌曲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非常新颖,可是不会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的歌曲适合放到小学声乐教学的课堂上来教唱,例如《爷爷为我打月饼》、《门前有条小溪流》和《真善美的小世界》等等,由于这些歌曲唱出了学生们的生活,所以不论时间怎么推移,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这些歌曲总是那么的长盛不衰,越来越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且一代一代地唱到了今天。总而言之,在为学生们挑选歌曲的时候,老师们一定要以学生的眼光,用学生的口吻,带着学生的感觉对所选歌曲进行反复哼唱,反复韵味,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老师们才能选出具有学生特点的歌曲。
二、歌曲选择要有广泛的材料来源
我们的机体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然后才能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样的道理,在为学生们选择歌曲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歌曲选择的广泛性。设想一下如果总是让学生们只唱一种类型的歌曲,或者由于某些老师的偏爱,经常选择某种特定风格的歌曲来让学生们唱,这样会导致学生们的“营养不良”。所谓歌曲的选择要有广泛的材料来源,首先是体现在歌曲的不同情绪方面,即歌曲有优美柔情的,有活泼欢快的,有自豪奔放的,有充满朝气的,有风趣顽皮的,有热烈激昂的,有思念怀旧的等等。其次是体现在歌曲的不同类型方面,即歌曲有叙事的,有猜谜的,有歌唱科学的,有提倡文明礼貌的,有歌唱友谊的,有歌颂祖国的,有赞美老师的等等。最后是体现在歌曲的不同风格方面,即歌曲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过去的,特别是有民族的,包括民族歌曲和改编的民族歌曲。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民族之多是世界之所罕见的,语言之丰富也是世界之首的。所以,为学生们选择歌曲要有广泛的材料来源,然后进行歌曲教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丰富学生们的情感,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我们应该让歌声伴随着学生们健康成长,让歌声使学生们快乐地成长。
三、歌曲选择要有针对性
歌曲是选给谁唱的,每个老师心中要有一个数。在给学生们选择歌曲的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防止“感情用事”的毛病出现。这里所谓的“感情用事”,其实就是指由于某些老师对于某种类型的歌曲或是某种风格的歌曲具有特殊的偏爱,造成他们在为学生们选择歌曲的时候只顾及其个人的偏爱,而没有考虑或者是忽视学习唱歌的对象是否喜欢,即他们的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够接受。这样选出的歌曲是带着某些老师个人偏爱的产物,选出的歌曲是没有针对性的。要做到有针对性的选择歌曲,就不能选择高年级学生的歌曲让低年级的学生来唱,就不能选择幼儿歌曲来让小学生唱,就不能选择成人歌曲来让学生们唱,否则会让学生们学起来感到非常难唱或者感到非常乏味而放弃歌唱的学习。
四、歌曲选择要注意艺术性
歌曲的艺术性,首先在于其对音乐形象的刻画是否生动感人。例如《树上挂着一串小书包》、《太阳送来一朵红霞》和《老公公和老奶奶的话》等等,就是属于生动感人这一类的歌曲。其次在于它对音乐意境的烘托效果如何,在于它能否引人入胜。例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在春风里奔跑》和《玫瑰,红红的玫瑰》等等,学生们唱起来会感到热情和生动。最后在于其词曲是否结合得自然和流畅。例如歌曲《锣鼓咚咚锵》、《藤儿长长牵着瓜》和《和星星对话》等等,学生们唱起来活泼可爱,而且这样的歌曲还充满生活情趣。而对于那些公式化的,口号化的,概念化的,以及说教式的歌曲,是老师们在为学生们选择歌曲的时候应当极力避免的。
五、歌曲选择要从实际出发
选择歌曲要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只顾着追求高难度、高水平的歌曲,而应当量力而行。所选歌曲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及其自身条件相适应,可以选择难度稍微高一点的歌曲,但不能高得太多,否则会导致所选歌曲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们唱起来感到非常吃力。要做到歌曲选择从实际出发,就要考虑学生的音色、音准能否达到,考虑学生的气息、力度控制如何,考虑学生的音域能否到位,考虑学生的艺术素质怎样,考虑学生的声部协调、平衡感如何,考虑学生的连、断、跳的唱法运用是否自如,考虑学生的读谱、视唱的能力怎样。
总而言之,小学声乐教学中歌曲的选择是一项重要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广大声乐教师们在为学生挑选歌曲的时候要慎重而又全面地进行。让学生们歌唱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歌曲,让学生们歌唱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们歌唱他们喜爱的歌曲,是声乐教学工作的神圣使命。科学地为学生们选择歌曲,是新的声乐教学形势下对教师们提出的更高要求。贴近学生,让小学生们在美妙的歌声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薛良著.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7.
[2]乔爱玲.声乐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2).
[3]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30-01
一、中职开设声乐课的必要性
(一)学校课堂声乐教学及课外活动的需要
中职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真正符合幼师、小学教学的有用人才及社会团体的演艺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完成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能够胜任音乐课堂的教学能力。2.具备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和课外艺术教学能力。3.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4.具备中演艺人才的专业素质及思想素质等。
(二)社会音乐活动及教学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许多人希望能学到一些声乐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这种热潮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为我们的音乐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使音乐艺术走出了象牙塔,成为了普通劳动者家庭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往往会误入歧途,所以中职毕业的学生也可考虑担当一些课外学习班的辅导等工作,进行声乐教学,从就业的方面来讲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可以多渠道发展的道路。
(三)进行多元民族音乐文化教育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宝贵中智慧的结晶。声乐表演的思想性及艺术性都比较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他们的声乐作品的风格及表现也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乐曲的了解,感受不同国家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反之,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化去真正体验音乐。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其民族文化广博,独树一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乐,它们记载着民族的文化,国家的历史。通过教学中对一些民乐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及审美素质。我们无可韦言,通过对民族优秀歌曲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能,还能够理解民族音乐精神和了解世界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为以后的音乐教育及演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声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虽然多数中职类学校,开设了声乐主修及选修课,但是并未受到重视,开了选修课也只不过部分弥补了这些学生本应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受到的教育。这样的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热爱音乐,渴望在不同基础上全面而大幅度提高音乐素质的愿望。因为选修课通常为一、二个学期,教学内容各校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且同学们希望在此课程中获得知识的侧重面又不同,所以造成了虽然开设了选修课,但却因“众口难调”而收获甚微,并没有切实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修养及演唱水平。
(二)近年来,社会上多种器乐考级活动,培养了一批有多年专业训练的器乐考生,给中职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生源,但声乐考生却未受重视。以二胡学生为例:有些学生进入学校就能演奏《豫北叙事曲》、《兰花花叙事曲》甚至《第一二胡狂想曲》等这类难度较大的作品。对待这样的学生,中职学校考虑到毕业、就业等问题,自然会以器乐学生为重,一些学校开设了民乐队、管乐队,故而声乐学生渐受冷落。
(三)社会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职业逐渐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1世纪的音乐教育,应紧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教师、演艺人才的专业化。音乐教师应当像医生和律师一样,不但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艺,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可能造就高质量,有效的音乐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四)教材不足。例:从目前声乐教学的发展来看,练习曲的体系化有了进展,但仍然没有解决好,伴随着演唱技术的难度加大,教材的出版却没有及时跟上。从低到高纵观整个声乐演唱曲目便可发现,适合中职声乐教学,从初学到中级教程这一阶段的系列教材以及高级教程的教材一直不够系统化。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教师定期的进修
中职学校要定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教师要走在本学科的前沿,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经常与各学校进行业务交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较高的技艺更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应该是极高的,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等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及在演唱时的处理,都应该是恰如其分的,符合时代及风格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多读一些文学、历史、美学的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结合所学知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3、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
教师应该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本专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心以及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当做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用满腔的热情和关爱来对待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对教学一丝不苟的精神,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二)在教材的使用上
1、对初学者所选用的教材,各调的音阶练习,用流行音乐或中外民歌改编的小型声乐作品。
2、对有基础的学生应选用的教材,在教材的使用上应本着有音阶练习,练习曲(有针对性的),有传统曲目与新曲目及流行音乐(中外民歌改编)的演唱,使学生能够大量接触各种练习曲有重点的学习几首乐曲,达到质与量的统一。
(三)在课堂教学上,教学法的改变,在课程的安排上可大课与小课相结合
第一、合理的分组。学习声乐的学生,由于入校时相互间的专业程度差异较大,故按学生的专业情况合理分组。
1、入学前未受过声乐训练的学生,可根据选修人数的多少分为5—8人一组。
2、入学前受过训练的学生,程度在中下等的学生,可分为3—4人一组。
3、入学前受过训练的学生,程度在中等左右的学生,可分为2人一组。
4、入学前受过良好训练的学生,程度在上等的学生,可作为主修,一人一节课。
第二,课程安排。中职声乐专业的学生主修课为两年,选修课为一年。
1、对待选修器乐的情况
第一学期:以器乐基本演奏法训练为主,学习所学乐器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选练中外简易小曲及练习曲。
第二学期: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选练中外乐曲及练习曲,(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加大练习曲及中小型乐曲的学习)。
2、对待主修课程的情况
可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授课。对程度较好的学生,除了加强基本功训练外,还应加大练习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作品,使学生走出校门还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专业并能够很快进行教学。
3、加强合唱演奏的学习,每周可开设两次课(每次两到三节),在曲目的选择上:可选一些小型的中外音乐作品,也可选用学生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及实践能力,合唱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唱的编排及合唱的训练。使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到学校及社会中能够进行合唱的辅导及普及音乐教学工作。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的基础音乐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仍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三点问题:
1、部分师生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音乐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素养对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开发人的智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显然人们还没有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这个层面上,没有在思想层次上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致学生、教师都无动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考试也可有可无。
2、音乐考试内容单一、方法简单。长久以来,初中音乐考试基本处于简单唱唱歌或者发一张音乐理论试卷,进行开卷考试的状况。有的学校还甚至没有音乐考试这样的要求。这种音乐学习评价状况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不到切实提高。
3、音乐考试要求不严、不规范,评价效果不尽人意。初中音乐教学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以及教育法规的要求开设的,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很多学校从不将音乐考试列入到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范围中去,有关部门也很少有人去视察、调研音乐教学的情况。这种状况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漠不关心,音乐能力根本没有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二、巧妙运用导课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日渐成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知识,对音乐理论问题也有所关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学生接触的音乐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看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新颖,因此,音乐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艺术世界的殿堂。
1、利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广大音乐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法。的确,多媒体画面内容丰富有趣,形象逼真,加之多媒体音响效果,能是音乐的感染性充分释放,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
2、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中学生对叙事性内容的艺术作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点,在课前准备一段与课题相关的视频或故事作为开场,使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在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因艺术内容取材与我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情感变化跌宕起伏,叙事性很强,所以教师在正式引领学生欣赏前可以先讲述故事,了解艺术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品的内在深意。
3、以配乐朗诵导入。音乐本身具有模糊性、非语言性的特点,在音乐鉴赏中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诗歌的艺术形式来导课,即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又能突破传统导课模式的瓶颈,创新导课形式,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推波助澜。
4、用演唱的形式导入。演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引唱,更是同学们所关注的,通过范唱的形式,能使学生对音乐获得整体的认识与感知,并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有助于下一步的教学开展。用演唱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歌曲导课,不仅显得贴切自然,而且还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增了知识量,是一种很好的导课方式。
三、重视合作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与理论,已经成为新课
以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它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活动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我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伴侣。从小培养学生好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驾驭学生正确健康的音乐审美取向,是我们校园美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学校是利用校园音响系统播放校园背景音乐。散学时分,放松的音乐伴着孩子们依依惜别校园。设置的上下课铃声摈弃了刺耳的闹铃声,欢快活泼的下课铃声告诉我们完全放松的课间休息时间来了,孩子们听着音乐从一节课中的紧张状态舒缓下来,暂时休息,为下一节课养好更充裕的精力。所谓背景音乐,主要是指在校园的午间节目穿插播出的,起到调节节目节奏、烘托节目内容、改变节目组成等作用的有歌词或无歌词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对生活保有乐观的态度,对未来充满热切的期待。有些学生的生活态度比较消级,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学生对未来信心不足,非常需要心理辅导。不过,学生们普遍喜欢音乐,午间校园广播不但起到新闻报道、宣传学校教育方针的作用,而且是极好的音乐心理调养的机会,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巨大。
一、“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是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往往以问题为中心。这种消极的价值取向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忽视学生的成长潜能和主体能动性[1]。“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逐渐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回归本原,而音乐可以令学生精神振奋,使学生具有责任意识,最终成为具备一定知识,掌握一定技能,富有同情心的有用人才。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点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使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获得情感陶冶,进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这完全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更宽泛的视野,重新整合心理健康的各种要素。毕竟,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只有把各学科、各要素有机结合,互补与重组,才能发挥心理教育的最大功能[2]。从这个意义上看,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
二、作品贴近学生是关键
“积极心理学”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幸福、满足、满意、希望和快乐。音乐形象新颖而富于变化、鲜活而充满创意,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情绪体验。因此,背景音乐要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价值,无论是目标、内容,还是手段,都要贴近学生。
首先,目标贴近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在音乐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就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丰富学生的体验,健全学生的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此,教师要选择圣洁、高贵的音乐引导学生。当学生读书需要平和的心态时,教师就用速度缓慢的音乐使学生的心态趋于平和。当学生的学习需要热情时,教师就选择大乐团演奏激发学生的热情。
其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只有融入生活才能产生力量且成为真正的育人活动,而融入生活的育人活动必然具有真实、自然的品格[3]。在音乐教育中,音乐作品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完全可把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现实,体验生活。
最后,方法贴近学生的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此,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音乐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因为音乐教育是将音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得到相应的感化与感悟。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重视学生个体成长的经验,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与评价,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尊重、懂得分享、充分感悟和享受快乐。
三、适合当下情境是重点
经过比较与思考,我们大体上把校园广播的背景音乐氛围四种:
1.恢弘大气、沉郁顿挫:这样的音乐大多很有气势,有有助于振奋士气,更好的帮助播音传达撰稿人的感情,也更有利于唤起听着的共鸣。例如《火之战车》、电影《珍珠港》主题曲等。
2.温婉细腻、娓娓道来:偏向于叙事类小说及访谈类节目,在传递感情方面,用音乐说话的效果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助于把听众带到一种意境,例如:音乐小说《只能谈情,不能说爱》的组曲。
3.轻快明朗、阳光向上:这种音乐适合放在节目的开头,能给人平易近人之感,具体到节目,更适合服务于访谈类节目。例如《Flowers in the river》。
4.节奏感强,热情奔放:这类背景音乐是很适合在体育类或娱乐类节目中播放的,可以激发感情、鼓舞斗志,至于娱乐性质的广播,就更需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校园背景音乐一定要选好曲目。在好多中小学校园文艺汇演中,有些孩子演唱的是通俗的成人歌曲、网络歌曲,还有演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符的“哈韩”街舞,“RAP”(说唱)。一些浅俗的歌曲对孩子将来的音乐审美取向起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适当的时间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很重要。早晨,可放旋律轻柔,清新舒缓的世界名曲,如《蓝色多瑙河》、《月光奏鸣曲》以及中国民乐,如古筝、葫芦丝、琵琶、二胡等演奏的纯音乐。课间较长的休息时间可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争当四好少年》、《诚信歌》、《礼仪歌》等歌曲,把我们需要大力推广的主旋律音乐当作背景音乐,孩子听来听去,耳熟能详,久而久之就会传唱了。劳动的时候可以播放我们熟悉又活泼的《劳动最光荣》,游戏的时候可以播放《春晓》、《跟彩虹一起成长》等优秀儿童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