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状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8 17:07: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污染的状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环境污染的状况

篇(1)

中图分类号:[S9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81-02

一、引言

由于陆源污染的研究依据及相关数据较多,加之海上污染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很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导致很多学者认为陆源污染是影响渤海环境的主要因素。但是这些不能消除海上污染对渤海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伴随着康菲漏油事件在国内各界引起的关注以及思考,为了引起群众与相关部门对海上污染的重视,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影响渤海环境的海上污染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来预防和治理海上污染。

二、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渤海环境污染及环境治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表的文章多研究渤海污染与经济的关系,从经济角度分析渤海环境问题。海上污染的具体方面,林贤在2007年[4]、余江[5]等人在2006年对海水养殖自身污染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2008年,林凤翱等人对渤海赤潮发生的历史、现状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污染治理方面,2009年,王书明等人对渤海污染和关于污染的治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回顾[1];2010年,潘书策将日本成功治理濑户内海的方法与我国渤海的治理工作进行了对比,为渤海的治理工作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2]。同时,韩俊松等人利用风险评估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出单位区域传播污染事故分先的评估运算方法。然而专门将海上污染作为研究对象,对海上污染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仍然很少,因此,需对各方面的文献与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三、海上污染主要表现形式、特点及在渤海的主要表现

1.海上污染的特点

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海上各类污染有以下三个特点:

(1)扩散速度快、污染范围广且影响深。由于海上污染在广阔的海域,海水的水平流动与垂直交换能力均比近海岸地域强烈,因此海上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质能够较快扩散,甚至有些污染物沉于海底,很难清理。

(2)离海岸远。大多数的海上污染源与陆地距离较远,导致预防监测及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方面比较困难,因此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船舶进行海上巡逻并及时处理海上污染源。

(3)很难界定海上污染源的影响程度。海上污染的界定比较困难,一方面,由于海上污染的污染源来源于海上,污染一旦形成,很难将污染影响从海洋污染中明确的分离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海上污染的影响范围广、扩散速度快等特点,导致很难确定海上污染的污染影响及污染范围。

2.海上污染的表现形式

(1)海上工程与石油开采。海上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不仅会破坏海洋的原生态环境,还会改变洋流路径,造成海底生态环境的破坏。石油开采主要源于海上石油开采事故和石油平台正常作业的漏油等造成的海底管道破裂及井喷等。渤海湾是我国的第二大油区,大概有200亿吨的石油储量,其中占较大比例的是质量较高的轻质油。我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表示,渤海湾将会成为我国石油主产区之一。

(2)船舶污染。船舶污染指其在航行、装卸货物及停泊过程中由于船舶碰撞、搁浅或者船舶自身事故导致的沉没等,造成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及产生的化学物品、废气等而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渤海海域的船舶污染分布较为分散,在近岸地区分布较多。总体来说,船舶污染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但是近年来,天津、曹妃甸、大连三地建立了30吨原油码头,导致油类和化学品等专业化的船舶频繁出入,加大了船舶污染事故的发生。

(3)海水养殖污染。在海水养殖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固液态废物,会导致养殖水体及其邻近水域污染含量超过正常水平,水体功能随之受到影响。[4]近年来,在渤海沿岸地区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虽然渤海滩涂面积很大,沿岸有辽河、海河等流入海,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是鱼虾的主要索饵和产卵的场所。但是养殖的密度较大,且一些渔民向海里撒化肥及抗生素等,造成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循环受阻。养殖产生的大量残饵、鱼虾粪便及生活垃圾等的排放,产生大量氮磷营养物质,导致渤海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四、日本成功治理濑户内海的启示

1.濑户内海的治理历程

跟渤海一样,濑户内海是半封闭式的内海,气候干燥少雨,原是天然鱼仓,是日本列岛最富足海湾[3]。直到1940年代末日本战败后,为了经济发展,工业布局向沿海集中,濑户内海沿岸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导致濑户内海成为了各种工业部门的共用下水道,工程任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富含大量铜、铅、汞等重金属废水。1955年以后,濑户内海污染越来越严重,成为了水俣病的发生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着手治理濑户内海,到1980年代初,濑户内海水质已基本恢复到良好状态,海洋渔获量超过1950年,前后30年的时间,成功把濑户内海还原成基本清洁的海域。迄今,该海域和沿岸资源、环境都得到恢复和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已超过1960年代的水平。

2.主要治理手段及借鉴

(1)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都作了明确的分工。如全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由环境厅协调,海上污染事宜由海上保安厅处理,其他各个省厅、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要负责各自管辖海区的污染监测。还建立了海区沿岸13个府县和5个市的知事、市长参加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制度。在防止海洋污染的过程中,这种联席会议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2)大力加强内海环境调查与监视、监测的投资。上世纪70年代,整个濑户内海共设数700个观测站,自动化监测设备可以连续观测,并多次开展海洋污染综合调查,对濑户内海的污染现状、如何治理一目了然。

(3)成立了防止濑户内海水质污染研究会、海洋生物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许多省厅和地方政府的研究所、大学和民间团体也都从事着与防止海洋污染有关的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这些相关的科研配套机构为海洋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4)社会各阶层的宣传。社会各阶层都在宣传保护濑户内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半官方的濑户内海环境保护协会对濑户内海的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民间环保组织更是大量诞生,规模之大居全世界之首。

(5)为了切断污染源头,将污染严重的化工厂迁离濑户内海,并大大减少填海造地面积,濑户内海的大部分区域都被规划为国家公园,建立了800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五、海上污染预防与治理的对策

1.加强海上检测力度,多样化检测手段。渤海污染仍需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加强船舶的安全检查工作,提升沿海航行船舶的安全状况。其次,强大的海监力量、网络式的海监巡逻系统是预防的主要手段。除去巡逻船巡逻外,还可以在在沿海和渤海海域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有效减少船舶事故发生。最后,可以在渤海地区广泛设立海洋污染监测站点,尤其是在主要航道与养殖场周围,通过卫星遥感等系统及时发现污染源。

2.充分发挥海岛的作用。海岛被誉为“永不沉没的航母”,将海岛作为海上检测的重要根据地和中转站,通过加强海岛建设,缩短海上污染治理的反应时间,对海上污染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建立各种检测机制,加强陆源污染物的产生、输移以及排放的监管,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各项工程的审批和建设制度,在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倾废管理、渔业污染事故监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3.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知识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很难解决渤海海上污染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人来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我国NGO组织的积极作用。NGO既不是政府,也不是经济体,不依靠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的NGO及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以及污染监测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具有巨大的差距,充分发挥NGO的作用,加强政府与NGO的合作,不但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而且可以动员更多的人力与社会资金进入到渤海治理的进程中。

4.政府投入与支持是重要保障。渤海环境的治理工作仍是政府的职责,海监力量的建设、人员的福利、海岛的建设等多方面均需要政府足够的重视与资金。NGO组织的顺利运转与宣传,也需要政府多方面的配合。

六、结束语

影响渤海环境的海上污染预防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的政府部门不仅要反思在渤海治理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还应该从国外的先进经验中获得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为渤海的治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书明,周艳,李岩.渤海污染及其治理研究回顾[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2-44.

[2]潘书策,张焱.参考成功经验――治理渤海污染[J].世界海运,2010(2):42-44.

[3]林凤翱,卢兴旺,洛昊,等.渤海赤潮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2):1-5.

[4]林贤.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15):143.

[5]余江,杨字峰,叶长鹏.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J].海洋湖沼通报,2006(3):111-118.

作者简介:高天航,22岁,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海洋经济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是海洋经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篇(2)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业废水;污染物;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资金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和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结构对污染治理效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2]。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以及与工业废水排放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益、资金的合理配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分析

本文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对河南省2005-2012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进行分析,污染治理投资概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占GDP的比重却在减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与国际上大体控制环境污染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1%-2%的标准相差甚大[4]。通常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为工业污染治理、“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部分[5]。表1表明有70%以上的投资金额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同时”项目投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在2007年达到338132的最高值,2012年降至148347的最低,总体投资较低且呈降低的趋势。

2.工业废水排放分析

2.1.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表2为2005-2012年河南省工业废水、COD、氨氮的排放情况。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2.35亿吨增加到13.74亿吨,大体增长平缓;COD、氨氮的排放量则分别34.26万吨、5.36万吨降低到17.9万吨、1.3万吨,说明工业废水污染物去除率在不断的提高。

2.2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董小林(2013)[6]将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单位污染物所投入的资金。

3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污染治理投资关系

3.1工业废水排放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析图2为治理工业废水投资及工业COD、工业氨氮排放量的关系。首先,投资量与污染物的排放呈降低的趋势,而COD的排放量始终高于氨氮,且两条曲线均高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曲线,说明河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偏向工业,河南省废水治理任重而道远;其次,2007年、2011年的治理废水投资额有所增加,造成COD、氨氮的明显下降,而2010年投资相对较少,导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出现略微反弹。说明增加治理工业废水的投资能较好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3.2PCII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关系由图3知,COD与氨氮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曲线紧随治理工业废水投资的变化而变化,2007年和2011年的投资金额增加,结果是二种污染物的治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投资金额稍又降低,其治污效果也明显降低,呈正相关。

4.结语

(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偏小、总量不足是造成河南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体偏低且逐年减少。(2)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已初见成效,而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大体平缓增长,在当前水环境矛盾异常突出的形势下,要达到或超出既定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的治理投入。(3)工业COD的排放量显著高于氨氮的排放量,而氨氮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曲线表明其治理效果更好;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与治理工业废水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涛.我国环保投资结构对工业污染治理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4

[2]张霞.湖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03):232-235

[3]董文福,傅德黔,努丽亚等.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及存在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4):87-89

[4]吴舜泽,陈斌,逯远堂等.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3:112-117.

篇(3)

在环境污染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做出了一些努力,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对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来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治理,在治理中需要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治理效果更好的实现,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应该针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或者生产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或制定相关的规定,使得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

一、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城市环境大气污染与水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在社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入环境之中,当它的含量超出了环境的自身净化范围的时候就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大气质量的恶化对生态平衡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矿物燃料的使用增加,从而进入高空的烟尘以及有毒气体等也更多,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加严重。再加上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加重了汽车尾气对大气的危害,大气污染更加严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大气污染的最好体现。在城市的环境发展中,水污染也是其中重要的污染问题之一,主要包含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两种类型。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会不断的产生各种污水,而且不同地区这种污水的构成也存在差异,通常污水中含有较高的硫、氮等化学物质,与厌气细菌相结合就会产生恶臭的物质,而且生活污水中含有的细菌非常多,能够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城市居民每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然后排入河流等水道之中,造成水体的污染。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更加严重,它具有面积广、毒性大、成分复杂等特点,世界范围内每年排入自然水域中的污水大部分都是工业废水,造成了城市居民用水的污染,加重了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

2.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主要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垃圾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也成为了困扰人类的重大的环境问题,在城市中主要有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两种。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各种固体废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垃圾堆积成山的现象也愈加严重,比如上海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就有近万吨之多。另外,工业垃圾的数量比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更多,主要成分就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且工业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更加严重,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垃圾还在不断的堆积,使得原有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形成的危害还没有进行彻底的解决,新的问题又在不断的出现,使得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峻。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分析

1.增强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帮助市民更新观念,树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生态环境观[1]。积极的对城市居民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加强相关知识思想的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保氛围。实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主要目标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教育,为生态环境整体的良好营造打下思想基础,破除原有的生活陋习,普及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利用设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达到城市环境卫生以及企业环境卫生等的不断优化,为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还可以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开展环境美化的竞赛,可以帮助市民更好的树立环保意识,还可以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发展,积极鼓励人们为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而共同努力,形成更加优秀的城市形象,使城市居民的城市与环境意识都能够得到本质的改变与有效的提升。

2.改善城市发展规划。

在城市发展中既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采用生物学中的宜适策略,既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整治、保护自然环境[2]。在城市规划中需要遵循集约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形成一条探索节约能源与集约化、规模化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的道路,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杂乱的状况,应该进行调整,建立专门的工业园区,还可以增加工业生产效益。形成一种节约型的运输系统,将公交作为城市的交通主体,适当的减少城市中的客货运量,使得城市的生产生活体系的建设能够实现原料与能源节约的目的,减少城市中废气、废渣的产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具体的工业发展规划中,应该对那些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高新科技的产业嫁接,或者进行无污染产业的置换,增强城市规划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调节功能。

3.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建设发展。

在城市环保事业发展中,应该首先对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进行完善,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摸索中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3]。对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应该责令其限期治理或者实行关闭,强化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尤其是对那些化工、制药等污染严重的领域应该集体进行整顿,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污染的监管,对那些重点污染对象更要加强监督,对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那些已经取缔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不能让其有机会重新发展起来,要真正的发挥出监管的作用,为环境保护的发展提供耿强有力的后盾。城市环境污染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就是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紧缺,造成了生活品质的下降,属于城市化发展中的缺陷之一。其二就是对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造成城市的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废水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想有效的进行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就需要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路径,从不同方面对城市的污染状况进行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梦辉.浅析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2:99.

篇(4)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阶段,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是珠江和长江,其中海河的污染最严重。在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只有1个满足二类水质,满足三类水质的有5个。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加之任意排放农业废弃物以及在乡镇企业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的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对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农民的健康状况、农业生产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诸多污染源中,由禽畜养殖造成的污染现象较严重,且污染面也比较大。在很多农村地区,禽畜养殖呈现出一种无序分散的状况,且养殖数量通常比较多,产生的粪便、尿液,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河沟等处,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农民饮用水的质量。

其次,化肥以及农药等造成的污染。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化肥的利用率却不高,化肥的大量流失致使农田土壤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到湖泊以及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最主要的水体面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非常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且其中有80%以上流失到水体以及空气和土壤中。

再次,农民生活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农村人口越发集中,小城镇以及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非常大,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来源也不断增多,包括人的粪便、厨房污水、家庭清洁污水等,此类水污染较为分散,给治理带来了困难。在农村地区,几乎普遍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最后,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其流入到农田、河沟等处,致使周边水环境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加之随意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向小城镇转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剧。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2.1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策略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不可一蹴而就,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和环境等。鉴于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治理,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在具体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宜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政府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2.2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2.1 倡导生态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为此,宜提倡循环经济理念,使农业清洁生产得以有效实现。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农村水环境污染。在具体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一定要合理施用氮肥,并适度增加有机复合肥以及生物肥料的用量,应用生物防止病虫害技术,使化肥以及农药的总体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以及生态防治技术,使水、肥的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使农业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满足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2.2 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这里所说的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得到同步推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宜致力于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以及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宜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使得治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并使得禽畜的粪便逐渐减量,降低其对水资源的危害,将沼渣以及沼液有效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使农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3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3.1 集中处理模式。在人口总数比较多且产生的污水量比较大的村镇,比较适宜集中处理模式。通过管网将污水有效收集起来,建设并完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使相关污水可以进行有效排放或者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活性污泥法以及SBR等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2.3.2 分散处理模式。现阶段,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的技术主要有以下种类:土地处理系统以及高效藻类塘技术、厌氧沼气池技术等,以上技术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其中土地处理系统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净化技术。在高效藻类塘处理系统的应用中,可将藻菌共生生物体当作净化手段,使污染物得以被有效去除。采用该种方法,不仅效果好,且实施成本较低廉。选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以及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厌氧沼气池技术,其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结合,使污水中的相关物质经过处理后有效转化为生活

用能。

2.4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的措施

篇(5)

    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中,保险人和污染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污染企业对其自身的环境风险状况拥有的信息多于保险人。如果保险人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细分市场,就无法制定出真实反映投保人风险状况的费率,市场就会缺乏效率。逆向选择最终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细分市场和差别定价能力不足等原因,保险公司采取平均定价法,导致环境污染风险低或者风险控制有效的企业退出保险市场,而高环境污染风险企业则积极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致使保险市场失败。由于逆向选择和柠檬市场问题破坏了保险风险分担和大数法则的运用,保险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利益不愿承保柠檬市场中的高环境污染风险企业。

    (二)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与污染企业投保意愿不足

    西蒙(1947)认为行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因此不能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是有限理性的,由于环境污染损害的突发性和影响的渐进性,污染企业有时并不能充分意识到环境污染损害后果的严重性以及经济和社会影响。污染企业不能完全意识到环境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降低了其投保意愿。投机性和逐利性使得机会主义盛行,降低了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意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环境污染事故是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就成为一种额外的成本,出于逐利本性,企业很少自愿投保。

    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一)责任保险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

    市场机制本身不具备实现社会目标的功能,当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效应时会造成市场的失灵,使市场机制在环境污染和保护等特定领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保险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政府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定为强制保险,作为一种经济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与维护社会公平

篇(6)

 

近年来,管理会计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环境管理会计这个新领域,环境管理会计是随着可持续发展得理念而产生的。也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这是区别于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应该在增加税收的同时全面控制其工作各个阶段。对于环境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会有一个这样的定义:通过开发和实施恰当的换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对环境和经济绩效进行有效的管理,它包括和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大事环境管理战略规划是其侧重点。

 

Cumberland(1981)分析了税收竞争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他的观点是:地方政府会通过环境监管方式降低其招商引资的社会成本,这样会使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划方面陷入“趋劣竞争”。总体上而言,地区环境状况和破坏性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有关。环境业绩评价主要考核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成效,是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地方政府的经济绩效考评中,可以通过其辖区内企业的环境绩效考评来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在环境治理方面进行投资;二是企业在主要环境衡量检测指标上是否达标;三是企业对于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材料,废旧物资是否进行了妥善处理;四是企业在达成目标绩效所耗费的资源是否在标准线内;五是企业是否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成效。同时,也可以从社会层面对地方政府的经济绩效进行综合考评。Rauscher(2005)也指出,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地方政府可能会在经济竞争中采取降低税负或方式环境监管或两者兼有的策略。将地方政府的环境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应涵盖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出的贡献和环境忽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从而衡量地方政府是否在环境管理方面真正取得实效。

 

但是,保护环境资源的保障之一就是进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不但要考虑相关利益主体承担的经济受托责任,更要摆脱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以明确的是,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倒U型关系”,具体而言,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确实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因素降低,但是一旦到达临界值,环境质量将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上升而上升。因为此时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会采取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忽视的是,不同地区间的税收竞争是影响环境规制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财税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具有不同外部性的污染物治理问题上会存在一定的策略选择,这样的选择往往和税收收入相关。

 

通过环境成本计量的比例计量法,参照余绪缨(2004)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建立的环境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4)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本文主要选择了水、固体废弃物、大气三个因素,这主要是考虑到指标的代表性、可行性和关联性,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地区环境污染的状况与差异。通过对2008年和2014年我国31个省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比例计量,得出综合分值。本文将称为环境污染水平定义为分值,分值越大,排名越靠前,则污染越严重。

 

比例计量法是将地方政府绩效考评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因素以一定比例进行计量的方法。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省份主要有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和江西;环境污染不太严重的省份主要有宁夏、青海、甘肃和海南。直辖市中,重庆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的环境污染水平在不断恶化,浙江、四川和广西则略有好转。综合以上,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省份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不过今年环境污染有向西部内陆地区蔓延的趋势,同时沿海省份也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有些省份已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本省的环境污染。

 

以上结论在政策层面有较强现实意义:

 

第一,人事任免权的过度集中会导致地方政府官员的短视行为(比如对于治理成本较高的污染物的选择性忽视)。中央政府在利用经济措施激励地方政府官员重视环保问题的同时,更应该从行政上给予其激励。并结合环境管理会计的相关制度设计,推进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评体系改革,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第二,环境管理会计的考评理念对于地方污染治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立足于环境保护和地方税收的综合考虑,以“零缺陷”为最终的目标,全面确保地方税收建立在保证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之上。

 

第三,提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构建完善的污染治理体系。在环境管理会计的评价体系中,3E的理念应当得到坚决的贯彻和落实。注重效率是重中之重,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第四,增加环境保护信息的透明度,健全环保投资的全过程督查与绩效考评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保事业。

 

篇(7)

关键词:

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环境库滋涅茨曲线;模型

前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提出,人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正如包群(2006)[1]所言: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实践都表明了一个问题:环境污染、资源耗竭是经济增长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一方面是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以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另一方面是资源的可耗竭性、环境恶化反过来也限制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不再单纯的研究经济增长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而是开始关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双向反馈机制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是协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在Grossman等(1991)、Shafik等(1992)与Panayotou(1993)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学者们把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这一关系命名为环境库滋涅茨曲线(EKC)[1]。虽然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已受到了诸多学者的探讨及研究,但是不同的研究者估计的样本国家却不尽相同,这使得众多的研究结论出现较大的分歧,且难以比较。鉴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都会关系到国家乃至全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展探讨总结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综述工作,将具有利于今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意义,具有协调两者关系,制定出使两者和谐发展政策的现实应用意义。

1关系理论的提出

1955年,西蒙·库兹涅兹(SimonKuznets)在其《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论文中,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人均财富增长(效率、发展)与人均财富分配(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此之后Grossman等(1991)的研究对此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首先对多种污染物的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SO2、烟尘和一些水污染的指标(缺氧量和重金属浓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和库滋涅茨曲线相似的倒U型关系。1992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以“发展与环境”为主题,扩大了环境质量与收入关系研究的影响。1997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此关系的提出引发了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广泛研讨。由于数据的限制,以往大多数的EKC研究主要集中于跨国的计量分析。无论是国内的研究者还是国外的研究者,在深度上,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了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潜在关系,并得出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模型,例如:吴玉萍等(2002)通过分析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探究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以建立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为评价北京市环境政策提供依据。在广度上,关于两者的实证研究已遍及多个城市或者国家,例如:Shafik研究了31个国家的47个城市,Kaufmannetal.(1998)搜集到了从1974年到1989年为止共13个发达国家和10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而在Bertinelli和Strobl(2005)研究中,涉猎到了122个国家1950年-1990年间的面板数据[2];黄菁(2010)运用联立方程的估计方法对中国2003年-2007年的278个城市的环境数据进行实证分析[3]。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大部分学者仍然沿用早期文献的传统估计方法,即采用单个多项式方程对数据进行估计。

2实证研究的方法

2.1基于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从整理的文献数据来看,以截面数据为基础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的研究不在少数,截面数据不要求统计对象及其范围相同,但要求统计的时间相同,这就要求调查者能够选取同一时间点上的大量数据,并对其做统计上的分析。其中Pan-ayotou(1993)选用了1985年的54个国家的数据为基础,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因子,选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SPM污染物指标以及生态破坏指标森林砍伐率为环境因子,建立计量模型探究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均GDP和三种污染物的关系符合对数二次函数模型,呈现倒U型曲线;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森林砍伐率与人均收入和人口密度之间的函数,进一步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在接下来的研究中,NehaKhanna(2002)选取了单指标(CO、O3、NOx)关于面源污染物的收入弹性的分析。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被提出的初期,人们所做的实验大部分是在截面数据的基础上,以验证EKC是否存在作为出发点,而后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虽然有不少学者会基于截面数据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的研究,但本人认为,以此为基础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以此为基础呈现出的倒U型曲线,只能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而不能作为对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政策上的建议以及预测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潜在性危机或者优势,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学者不再专门针对截面数据而进行讨论的原因所在。

2.2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是根据食物过去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它的前提是假定事物的过去会同样延续到未来。基于时间序列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正是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这种连续规律性,运用过去的历史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此类方法多被用于探究某一城市在不同时间段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该城市的环境保护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卢源泉等(2012)选取兰州市2002年-2010年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等定量指标表征兰州市环境污染状况,选取GDP总量表征经济增长状况,分析得出兰州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发达国家所描述的“倒U型”(EKC)关系,但集中在左半段,污染水平较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兰州市经济运行状况和产业发展方向,要借助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西移,进一步加大“治旧控新”力度的相关建议[4]。国内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多数研究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所选的样本城市、指标和EKC拟合模型有所不同,得出的结果亦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不同城市EKC的实证研究,由此可见利用时间序列研究具体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已成为环境与经济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在结果分析预测中,要结合现实分析现象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表现,并且将这些新特点和新表现充分考虑在预测值内。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分析,当遇到外界发生较大变化,往往会有较大偏差,因此不能一味的参考之前研究者所做出的研究结果。与此同时,由于此方法只针对某一城市而言,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存在全面性及普遍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其他城市的相关结论。

2.3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可以克服时间序列分析受多重共线性的困扰,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更少共线性、更多的自由度和更高的估计效率,比较全面综合的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与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对于前两种也更有说服力。基于面板数据的优点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其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例如:Shafik(1994)和Panayotou(1997)利用GEMS的数据,研究了31个国家的47个城市;Harris、Chambers和Kahn利用146个国家1961年-2000年的生态足迹和人均GDP数据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并提出经济增长自身不会改善环境的结论。同样国内基于此方法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例如:包群、彭水军(2006)基于1996年-200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6类环境指标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包括产出方程与污染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经验结果支持了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双向作用,并提出了同时提高治污能力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组合[1]。张成等(2011)在质疑该“同质”假设的前提下,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整体和分组检验[6]。王敏,黄滢(2015)利用112座城市在2003年—2010年间的大气污染浓度数据,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7]。由于面板资料的选取和分析会耗费研究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数据可能不够全面,大部分学者会避开基于此方法的研究,而选择使用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但是,基于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可以增加估计量的抽样精度,对于固定效应模型能得到参数的一致估计量,甚至有效估计量,面板数据建模比单截面数据建模可以获得更多的动态信息,最后得出的结论会更有说服力更加全面综合的论证和阐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3四种基本关系

对文献中涉及到不同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得出,两者之间目前呈现出了四种基本关系:倒U形关系、同步关系、U形关系和N形关系。这四种基本关系图(如图1所示)在李玉文等(2005)有所体现,与此同时他们在总结其他研究者的基础上对每种关系都进行了理论解释(如表2所示),并且也能在相关文献中找到这些关系的存在[8]。虽然在所研究的文献中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只涉及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基本关系,但张成等(2011)在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整体和分组检验的探究过程中,却同时涉及到了这四种基本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主要取决于地区和污染指标的选取,具体会呈现单调递减、“U”型、倒“U”型、“N”型和倒“N”型五种关系;(2)不同组别的当前经济水平会给不同污染物带来不同的内生性影响[6]。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非只存在倒“U”型曲线,除了目前研究者得出的这四种基本关系以及张成等(2011)所涉及的倒“N”型曲线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关系,仍有待考察。

3.1倒U型关系倒U曲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所提出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U的形状。Y轴表示是基尼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间或收入状况。倒U曲线所表明的收入分配变化状况与实证研究并不完全符合,所以也常常被称作“倒U假说”。

3.2U型关系在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中出现了环境污染指标随收入的增加先下降到一定水平而后逐渐升高的情况,即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研究人员选择的指标不同,不同的指标呈现的关系图有所不同;第二是选取的时间段不同,在不同阶段可能因某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得曲线表现出不同形式;第三可能是计量模型选取有所差异,不同的计量模型导致不同变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生转变。

3.3同步关系在某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实证研究中,两者的关系图并没有出现转折点,环境压力是随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因为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选用多个国家的综合环境污染指标时可能出现同步关系;再者可能是城市或者国家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分离阶段,环境压力仍然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加。

3.4N型关系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呈N型关系,很好地体现了“重组假说”,重组假说提出了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分离状态不会一直不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当达到一定规模后,两者的关系将会重新组合,从而呈现N型关系。另外不同的指标也可能导致N型关系的出现,例如陈延斌等(2011)选取山东省1981年-2010年经济与环境数据,探究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演替轨迹。结果表明:山东省工业废水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EKC呈“倒U形右侧”曲线特征,SO2与烟尘的EKC呈“N形”曲线特征。

4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的学者是在EKC基础上进行的探讨,有的学者是在证实EKC理论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部分文献的分析,本文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4.1理论本身的问题首先,EKC假定收入仅是一个外生变量,环境恶化并不减缓生产活动进程,生产活动对环境恶化无任何反应,并且环境恶化也未严重到影响未来的收入。但是,低收入阶段环境恶化严重,经济则难以发展到高水平阶段,也达不到使环境改善的转折点。经济增长与环境是互动的大系统,环境恶化也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因此需要构建将收入内生化的模型探讨环境质量与收入水平间的互动关系。大多数的文献是在探讨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很少会有学者去探究其双向的作用。张乐柱、吴颖懿(2013)的文献也证实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作用,他们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985年-2010年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生产增加了环境压力,但环境质量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着反作用,即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反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时滞效应约为3~4年[9]。其次,研究表明EKC的适用性受到局限。EKC不能概括各种条件下环境质量与收入间的关系,在环境与收入理论关系的七种形态中,EKC仅是其中的一种形态,其倒U型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环境———收入关系。再者,在污染指标上,污染可分为存量污染与流量污染,事实证明EKC无法揭示存量污染的影响。从EKC的适用时间长短来看,EKC即使在考察时间段或较短时期内成立,在长期也可能不成立,会呈现N型曲线,即开始显示了倒U型,达到特定收入水平后,收入与污染间又呈现同向变动关系。因此,环境-收入关系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深入探讨。

4.2模型建立的问题目前,研究用EKC模型的基本函数有三种:二次函数型,三次函数性,以及将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与对数形式相结合的模型。模型如下:二次函数:y=a+b1x+b2x2+e;三次函数:y=a+b1x+b2x2+b3x3+e;对数函数:lny=a+b1lnx+b2(lnx)2+e。式中:y为污染物排放量(产生量);x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a为常数项;b1,b2,b3分别为模型相关参数;e为模型随即误差项。在现存的文献中,一般都是在基于一般函数的探究,对于对数函数的探究少之又少,如表3所示同一区域不同拟合模型所得出的不同结果来看,拟合模型选取的不同将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其次,在计量方法上,国内的研究普遍照搬国外的模型与方法,无法深入探讨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及其决定机制。

4.3数据和指标选取的问题在数据选取上,数据的选取对研究探讨环境质量与收入水平间的互动关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数据不全,近年来研究的数据类型大部分是截面数据或典型调查数据。用这些数据就意味着把所有国家或地区看成同质的,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数据收集的准确与否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结果的准确。在污染指标上,污染可分为存量污染与流量污染,流量污染物仅对环境产生影响,存量污染物经一段时间积累后在将来对环境产生影响。两者的区分视考察时间长短而定,二氧化硫、悬浮物、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一些水污染物等从短期看可作存量污染物,但从长期来看则是流量污染物。一般的探究者只是对其中的一种污染做研究,很少有学者针对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皆做研究,从大量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指标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卢源泉等(2012)经过反复拟合,得出兰州市固体废弃物排放与GDP呈现出弱“N”型曲线关系,废水排放量与GDP呈现出弱“倒U型”曲线,废气SO2排放量与GDP呈显著的三次“N”型曲线关系,烟尘排放量与GDP呈现二次“U”型曲线关系,主要为“U”型曲线的左半段[4],若此过程中只选择单一指标来衡量兰州市的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也就违背了准确性的原则。

5结语

库兹涅兹曲线作为关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假说,对当今中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无论是从健康发展经济角度、建设生态文明还是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库兹涅兹曲线都敦促着政府与民众对中国的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最后,在对已有的文献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性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将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的前景进一步展望:指标的选取上,首先不能只选取单一指标,要兼顾存量污染与流量污染,其次不能局限于环境污染,选取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指标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模型构建上,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型与方法,要根据以及收集到的数据建立能够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的数量模型。最重要的一点,在未来研究中应重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双向作用,不能只单纯的探究经济对环境的单向作用,在互相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改善环境质量和指导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48-58.

[3]黄菁.环境污染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联立方程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0(5):8-16.

[4]卢源泉,孙旖彤,吕剑平.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以甘肃兰州为例[J].社科纵横,2012(9):40-42;53.

[5]朱悦.辽宁省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65-68.

[6]张成,朱乾龙,同申.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研究,2011(1):59-67.

[7]王敏,黄滢.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5(2):557-578.

篇(8)

一、绿色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中国当前面临着一系列资源、环境与社会问题,特别是其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盲目追求经济高增长将会加剧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从而阻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最终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最新测算结果表明,从环境污染治理的角度核算,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约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10800亿元(不包括已发生的投资),相当于当年GDP的6.8%。“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3.03%(低估值)。这里的污染损失尚未包括大气污染造成的清洁费用的增加、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显而易见,中国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非常沉重。

“十一五”时期,是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河北省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但也成为环境污染与能源耗费的重点对象。河北省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产业发展以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十五”期间,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其中高能耗、高物耗的火电、钢铁、建材等行业更是过热发展,而污染治理进程缓慢,海河流域污染防治计划完成率不足50%,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等均没有全部完成。可见必须处理好经济――能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绿色预警指标体系,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为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预测和可行方案。

二、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分析了河北省及其他一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将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预警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分系统:信息指标系统、信息调查系统、绿色监测预警模型、绿色预警专家委员会等。

(一)信息指标系统的选择

现行的GDP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方法中,没有把环境的投入(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投入和环境容量的投入)计算在内,忽视了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等难以计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本,因此得出的经济数据是片面的,不能全面反映一国或一地区当前和将来的净福利变化。所以在指标选择时,我们采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从实物量和价值量两方面核算资源环境损耗,选择的宏观评价指标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评价指标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量指标四大部分构成。

1.资源产出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矿、稀土矿、磷矿、硫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

2.资源消耗指标:主要描述单位产品或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该类指标反映了节约降耗,推进“减量化”,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该项指标越低越好。

3.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主要反映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等废物的资源化程度以及反映传统的五大类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状况,体现了废物转化为资源、节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要求,即“资源化”的成效。

4.废物排放(处置)指标: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COD的最终排放(处置)量,该类指标反映了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处置)量、减轻环境污染的成果。

(二)信息调查系统

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信息统计调查体系主要是由经济技术开发区抽样调查、城镇经济技术开发区登记调查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状况观察点调查三个方面构成。

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查主要是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统计比较真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与能源耗费和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状况以及影响经济技术开发区状况的相关因素,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城镇经济技术开发区登记调查主要是从微观管理的角度,统计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与能源耗费基本状况,为政府实施具体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技术开发区状况观察点主要是在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与能源耗费状况比较严重的地区或行业设点,通过典型调查随时了解重点地区能源耗费状况。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监测预警模型

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绿色核算可以用于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进行预警,所以建立以经济――能源――环境为核心的绿色预测预警平台。这个模型体系的目的是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并针对不同“情景”提供不同的政策建议。该模型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预测经济增长和部门结构的变化,分析预测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以及治理污染所需的投资,从而分析与预测经济增长和环境的中长期变化趋势。把这一变化趋势与设定目标相比较,得出预测预警的结果。最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确保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调控政策建议。

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监测预警模型分为警报模型和预报模型。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监测预警模型是由经济、能源和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

经济模拟子系统主要由收入分配、消费、投资、进出口、财政、就业、最终需求形成、总产出等模块组成。该子系统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各行业产值、增加值、产品产量和产品销售量进行预测。

能源模拟子系统根据经济子系统对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预测结果,并结合部门能源消耗系数,对各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部门能源消耗总量及结构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增长和居民能源消耗系数,预测居民生活能源消耗量及其结构变化。

环境预测模拟子系统通过经济预测模型输出的行业产值、增加值,产品产量、销售量等指标,与经济模拟子系统对接,预测废水产生量、水污染物产生量、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指标。与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结合,预测这些指标的削减量和排放量,并作为污染治理预测模型的输入反馈到经济模拟子系统,分析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预警三个子系统经济数据统计调查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指标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确定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警戒线而建立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预警模型。

首先,合理确定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警戒线,其实质是如何从宏观经济、环境污染状况、能源耗费状况等方面综合研究确定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经济效益的具体情况。目前确定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警戒线主要有德尔菲法则、社会问卷调查等方法。绿色警戒线确定下来以后,即可以根据相应的警戒线划出相应的警戒区域,如绿灯区域、黄灯区域、红灯区域,为警报模型和预报模型打下基础。

其次,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警报模型,观测当期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与能源耗费、环境污染状况。在警报模型中,主要是通过测算当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与能源耗费、环境污染状况并与相应的警戒区域相对照,判定不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警情。目前一般采用合成指数法、离散指数法和单一指数法三种方法。

再次,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预报模型,预测未来一定时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与能源耗费、环境污染状况。目前一般采用等量增长法、回归模型法两种方法。

篇(9)

②化学农药(人们习惯称之为农药)是指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或稀释制成粉状、乳状和水状的化学农药制剂。包括化学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原药,化学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水剂等混合农药制剂。但不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2012—3—29。

③库尔勒英下乡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种植人员99%为外来汉族务工农民,在当地租种土地修建蔬菜

大棚,种植蔬菜为业。.2012—2—26。

④生物农药有五大优势:一是生物农药的毒性通常比传统农药低。二是选择性强,它们只对目的病虫和与其紧密相关的少数有机体起作用,而对人类、鸟类、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无害。三是低残留高效,很少量的生物农药即能发挥高效能作用,而且它通常能迅速分解,从总体上避免了由传统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四是不易产生抗药性。五是作为病虫综合防治项目IPMP (Inergrated pestmanagement programs)的一个组成成分,能极大地降低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不影响作物产量。http: //baike.

/view/54305.htm.2012—3—29。

参考文献:

[1]孙肖瑜,王静,金永堂.我国水环境农药污染现状及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07): 649—652.

[2][3]唐东民,宗贵仪,唐勇.农药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及其生态风险[J].四川环境,2011,30(02):115—118.

[4]丁素明,张晓辛.农药使用的污染因素及控制途径[J].中国农机化,2010,227(01):32—37.

[5]宋宁慧,卜元卿,单正军.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01):49—57.

[6]孔朝辉,张慧芳.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94—4898.

[7]刘冬梅,李雨.农业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J].世界农业,2008,346(02):21—24.

篇(10)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45-01

陆续发生的松花江污染、北江镉污染、云南曲靖铬渣污染等环境污染事件,不同程度地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同时对如何正确、及时、有效处置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环境污染事件的特点及危害

环境污染事件根据事故发生原因、污染物主要性质,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其具有突法性,在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产生方式、污染物排放方式及途径、排放种类、数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所以具有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处置和恢复的艰巨性。瞬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引发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可能对对环境局部造成污染破坏,事故发生区域环境内的空气质量、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给人群的身体、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是环境管理部门掌握环境污染种类、污染物浓度、范围、极其动态发展趋势的技术支撑和主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初步掌握污染物类别

应急监测人员通过对事故现场勘察,确定事故范围,采用先进的现场仪器可初步定性污染物种类,半定量确定污染物浓度,能迅速形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步分析结果。为现场应急指挥争取时间,掌握污染物性质,控制污染发展趋势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及时掌握现场状况

应急监测通过以污染事故发生地及其附近为主,注重对人群和敏感区的影响,考虑对地表水径流、地下水、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合理布设参照点、监控点,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以了解污染发生地环境状况、污染程度和范围。为现场应急指挥掌握现场污染物状况,采取必要得当的措施提供了数据保障。

2.3 配合现场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配合环境监察对事故地进行现场取证、取样,为环境管理后期采取正确的处置手段提供依据。

2.4 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应急监测对污染物进行事故中、事故后跟踪分析,并根据事故发展状况应急监测快报,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应急的指挥中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提供信息保障。

3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

3.1 缺乏足够的重视

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少、工作多、任务重,开展必须的监测领域工作就显的力不从心,环境应急监测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3.2 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基层环境监测站在能力的建设上逐渐加大了力度,但是在应急监测方面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因而缺乏现场必须的应急仪器、设备等硬件保障措施,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能力明显不足。

3.3 缺乏完善的应急监测体系

基层应急监测工作没有具体详细的监测体系机制做指导,万一出现了应急事故,大多数凭经验、凭判断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可能会出现应急处置不及时、信息反馈不及时、后勤保障未跟上等环节纰漏。

3.4 缺乏必要的环境风险识别

由于对本区域内存在的或外来的环境风险因素不了解,出现突发事件会显得非常被动,情况复杂时更难以识别。

4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

4.1 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基层环境监测站要充分认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开展环境应急监测规范文件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目的、要求、原则、实施方案、设备操作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增强监测人员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紧迫性的认识。

4.2 加大应急能力建设力度

争取多方面资金投入,采购必备应急监测现场仪器设备,开展应急监测人员技术培训,使每位队员熟练掌握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做到训练有素,有备无患,切实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4.3 建立完善的基层环境应急体系

(1)制定本地应急监测工作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监测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和职责,形成合力,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测程序。

(2)参照环境监测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家应急监测相关规程,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应急监测技术规范,重点加强现场快速分析手段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完善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

(3)编制环境应急监测计划。针对区域内存在环境风险因子,并根据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特定污染因子,编制完善地监测计划,包括从接受应急任务开始、准备工作、现场监测布点、采集样品、实验室分析及内部质量控制、报告编制与提交、应急程序终止等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

(4)充分运用现代通讯保障手段,及时、准确、快速传输应急数据信息。

(5)通过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落实组织、人员、设备、资金、技术、后勤等项具体措施,建设反应迅速、高效的应急监测队伍,确保发生污染事故时有兵可用、有兵能用。

4.4 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识别体系

基层环境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区域内存在的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特征的行业的定期排查,重要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的定期调查,并建立具体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关的应急监测预案,相关信息档案,以准确预警、安全防范环境风险。

综上所述,基层环境监测站要以加大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为抓手,加强人员培训,逐步建立确实可行的应急监测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反应能力,不断为环境管理处置应急污染事故提供及时、可靠、科学的依据。

上一篇: 视觉概念设计 下一篇: 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