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9 17:20: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疗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疗的意义

篇(1)

医疗集团指的是集医院、体检、养老等板块于一体的团体企业,是医疗机构迎合居民需求和市场发展的必然措施。内控制度是企业内控活动的约束和指导,可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前者包括人事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后者涵盖会计纪录控制、资产保护控制、编制业绩报告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确保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但是,医疗集团对内控制度的建设并不是十分重视,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疗集团的长远发展。为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深入了解内控制度对医疗集团的意义,提高内控制度的地位,为我国医疗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健康的经营管理环境。

一、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对医疗集团的意义

(一)保证组织结构正常运转

组织结构是全体职工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是企业的部门设置、职能规划、生产经营等最基本的依据。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明确医疗集团对下级单位的集权与分权,规定集团的纵向和横向控制跨度,指引集团合理选择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科学设置集团的组织形式。同时,制度还确定集团内部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上,划分各部门权责,合理设置岗位,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分工合作,优化集团的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以及职权结构。医疗集团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对组织结构设计的正规化、专业化、分权化进行严格的规定,提高组织结构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保证医疗集团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实现资源的整合配置

医疗集团涵盖了医院、体检、养老等多个板块,其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对资源的整合配置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事管理控制制度规定员工的入职、任职、离职和退休,制定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合理安排员工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材料供应控制制度对供应商标准、采购方案、议价方式等做出规定,要求集团科学计算经济批量,合理规划材料供应,力求采购成本的最小化;产品销售控制制度指引集团合理利用医疗产业链,打通产品服务市场,节约医疗材料成本,例如连锁诊所可以为养老、体检等板块的客户提供诊疗服务。内控制度规定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方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实现集团资源的最优化整合和配置。

(三)促进集团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的文本化管理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速度,科技与管理的结合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成为一家企业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志。在医疗集团迷茫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技术管理控制制度提供了清晰的发展策略,为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在软件方面,技术管理控制制度以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平台为中心,要求集团内部信息的整合分享和外部信息的公开披露,并对此提出建设标准和实行措施,优化医疗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软件环境。在硬件方面,内控制度对机械设备的技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严格规定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和定期维护,并且对医疗器材的引进更新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素质指的是员工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对员工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尤其是医疗集团的要求特别高,不仅要求员工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判断能力、实践经验,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昼夜倒班的健康状态,多方面的严格要求给医疗集团的员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不过人员素质控制制度的建设降低了员工管理难度。招聘标准、岗前培训、部门要求,这些在制度中都进行了规定,有利于员工基本素质的提高;制度规定集团需定期开展培训,并对培训的内容、形式、频率、奖惩提出要求,可以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专业水平;制度还包含了政治素质内容,要求医疗集团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医疗集团的意义

(一)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编制内审制度,制定内审流程,规范监督手段,提高医疗集团内部审计的自觉性。同时,内控制度还促进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要求医疗集团协作政府部门和会计事务所开展外部审计工作,规范财务信息的公开披露,提高外部监督的有效性,从而增加资金资产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此外,资产保护控制制度,通过对资产的采购、保管、发货、销售等环节的紧密控制,严格规定资产的人员权限,科学编制资产保护方法,优化资金资产物理环境,完善接近控制和盘点控制,保护医疗集团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无形的监督和有形的保护,同时加强医疗集团资金资产的保护控制,有效保障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提高经济核算正确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有效保障经济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医疗集团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明确生产调度表、产品验收表、考勤记录表等各种手续的办理,提高医疗集团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为成本的分摊、产品的定价、绩效的考核等提供决策依据。第二,规定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写,对会计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完整的反映和监督,规范医疗集团的会计核算。第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确定统计核算的收集、整理、分析,规范核算方法和步骤,形成有用的统计资产,提高医疗集团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三)规范财会人员业务处理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对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进行规定,明确办公费用、日常开销、原料采购等业务活动的审批流程,确定“三重一大”决策的权限责任,提高了医疗集团授权审批的规范性。通过会计记录控制制度,医疗集团的财会部门建立岗位责任制,对财会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制约的分离关系,防止财会工作的相互干扰和财会人员的串通合谋。预算制度包含了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以及评价,规范预算方法和流程,采取动态监督关注预算的偏离,分析差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事后开展绩效考核活动。内控制度通过这些规定,对医疗集团财会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财会人员的业务处理提供指导和约束。

(四)防范集团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风险指的是资本结构不佳、融资不当导致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这是一种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有效措施降低甚至完全消除,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一种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定了医疗集团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要求集团合理分配债权股权比例,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功能,科学确定最佳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另外,内控制度还对医疗集团的投资活动和利润分配进行了规定,指导集团合理选择适中型、保守型、激进型的投资策略,科学制定股利分配政策,从而增强医疗集团的偿债能力,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总之,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疗产业链成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内控制度在医疗集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内控目的出发,分析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对组织结构、资源配置、信息建设、员工素质的意义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资产安全、经济核算、业务处理、风险防范的作用,加强医疗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提高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我国医疗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所探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医疗集团的意义难免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医疗集团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管彦琼.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全国商情,2014(20).

篇(2)

一、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开办的情况

医疗责任保险,在我国由于受到经济水平、法律制度、保险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上个世纪 80年代末期,个别地区开办了地方性的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真正大规模地开展此项业务,始于2000年1月,由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医疗责任保险”;之后平安、太平洋、天安等保险公司也相继开办了此项保险。但该保险推出已两年多,投保并不踊跃,存在不少障碍,部分医疗机构人员的观点代表医疗界普遍的想法。

1.医院地位高,败诉几率小

在执行旧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10多年间,医疗机构一直处于强势地位。首先,在事故鉴定方面,过去是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单独组织鉴定,这就造成了“老子给儿子”做鉴定的局面,鉴定人员中甚至就有事故医院的专家,鉴定结果的公正性便会大打折扣;其次,患者对医疗事故缺乏鉴别力,而且取证难。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医患双方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性错误,只要不是致命的,患者一般也意识不到。就算怀疑院方有,也会因为拿不到相关物证而无法起诉。让一个外行在短时间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大量搜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在病历书写龙飞凤舞,而所有病情记录、化验结果、单证材料又都保存在医院的情况下,患者如欲在法庭上胜诉,简直比登天还难。难怪曾有大夫感慨道:“以前我们很少输官司,如果输了,也是因为医院内部有人向患者通风报信。”第三,司法方面也帮了医疗机构不少忙。以往的民事诉讼都是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医疗诉讼也不例外。医院接触并提供证据就比患者容易得多,当然就更方便说服法官,也就难怪医院无所畏惧。此外,缺乏既懂法律又懂医学的律师帮助患者出谋划策,也是患者胜诉难的另一原因。医院成不了被告,即使成了被告也输不了官司,哪还有风险可言,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也就没有必要了。

2002年4月1日公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2002年4月14日由国务院颁布,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含义、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疗事故的鉴定、争议的解决等都做了重新界定。例如:医疗事故由三级增加到四级;明确和扩大了患者的知情权,病人可以复印病历;参加医疗事故鉴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处于中立地位的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进行独立、客观的工作,使这一程序更加透明、合理;如果患者认为医政部门有“偏袒”嫌疑,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上述新法规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助于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医患纠纷与事故,使患者的权益得到更多的法律保障,这也意味着今后医疗诉讼案可能会激增,而且诉讼中患者打赢官司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加。

2.赔偿金额少,风险可自担

在一起复杂的医疗纠纷中,患者最关心的就是最终的赔偿金额问题,这也是整个医疗事故处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确定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是根据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各省市制定的《实施细则》。一般一级事故的赔偿额只有3 000元左右,最高也在2万元上下。对于受害者,这一金额在当时可能还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于医院,觉得这一标准也还可以承受。一年甚至不到10万元的赔偿,却要多交几倍的保费给保险公司,实在划不来,因此也就没有风险及保险的压力。例如在2002年新法规公布之前,北京市有179家二级以上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只有12家;河北省有医院4 500多家,投保率只有10%左右。有些医院特别是甲级医院认为自己的事故率很低,即使发生也是小金额的赔付,院方完全可以自担。但凡事都有“万一”,过去无事故并不能说明未来、永久无事故,即使是三甲医院,其从业人员也可能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况且目前已有法院判赔290万元的医疗事故 (湖北龙凤胎儿脑瘫案)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人的健康、生命价值认识的改变,几千元、几万元的赔款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解决医疗纠纷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新《条例》中对医疗事故赔偿详细罗列了11项,并首次增加了精神抚慰金的赔偿,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欢迎,但在医学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我国的医疗机构多数还是非盈利性单位,以后,一起事故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赔偿可能会屡见不鲜,让肇事医生掏腰包根本不可能,医院的经济负担也会陡增,而且判赔金额的不确定性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医院、医生恐怕以后再也不会因为赔款少、风险小而无动于衷,毕竟约束医方的法规已经开始逐步完善,患方寻求权益保护的意识已经普遍觉醒,途径也越发通畅。

3.风险保障少,保险交费高

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0年1月实施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在一个保险年度内,医疗事故每人最高赔偿10万元,医疗差错每人最多承担5 000元的赔款。保险费根据医院病床数和不同风险岗位的医务人员数交纳。据北京一家拥有一千张左右病床的三甲医院负责人介绍,按规定他们医院一年要交纳将近40万元保险费给保险公司,这是很大的一笔支出,而2001年该医院才赔了4.8万元,这就产生了保险是否值当的问题。从保险赔偿角度看,医疗机构认为10万元的额度也很低,真要出了大事故,保险公司还是不能把全部责任承担下来。当然,无论是保险范围还是收费标准,保险公司都是了1987年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新产品初期投入的成本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而制定的。

随着新法律法规的出台,百姓维权意识的提高,加之目前医疗事故与纠纷的日趋增多,医疗损害索赔数额的加大,医疗机构对于自身风险的认识有所提高,化解风险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及时配合2002年9月1日实施的新《条例》,在了前两年的保险经营情况并结合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建议和意见之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对原有的保险条款和费率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新产品将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大概而论,医疗责任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

被保险人:依法设立、有固定场所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均可参加此保险。医院投保后,其正式在职医务人员将自动获得保障。

保险责任:被保险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执业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此外还承担一定限额的法律诉讼费用。

责任免除:主要包括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被保险人的违规、违纪行为造成的损失;以及明显不属于职业责任保险应当保障的范畴的损失。

索赔程序:当发生医疗事故时,患者或其家属向医疗机构索赔,然后由医疗机构根据保险条款的约定向保险公司索赔。

赔偿处理:有三种方式:(1)赔偿金额可由患者、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三方协商确定;(2)由仲裁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裁定、调解确定;(3)由法院判决确定。

除此之外,和医生关心的损害赔偿金额也根据新《条例》的规定有了较大提高,从而使保费水平趋于合理。

二、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积极意义

1.转嫁执业风险,减轻财务负担

俗话说“人无完人”,即使是医术再高明的大夫,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在从业当中不出一丝差错,尤其是在外科、妇产科等具有高风险性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根据美国保险行业的统计,医院的妇产科是比较容易引起诉讼的科室之一。1982年到1998年期间,美国各大医院为此支付的保险费用增长了167%;2001年上升了12.5%。妇产科医生作为被告的诉讼案,赔偿额往往惊人。1999年的赔偿额平均为349万美元。由于所接触的病情的特殊性、复杂性,医生一旦发生疏忽,就会造成患者身体上的伤残、疾病、死亡和精神伤害。根据我国《民法通则》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国务院 2002年9月1日实施的新《条例》第51条明确了11种赔偿项目及标准;第52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新《条例》大幅提高了医疗事故赔偿金额,而且首次增加了对于精神损害的赔偿。由此可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可以减轻医院的财务负担,医疗机构只要交一定的保险费,就可以得到十几倍、几十倍的风险保障,从而保障了医院经营的稳定性和营业秩序的正常进行。

2.解除后顾之忧,提高业务水平

医生的医术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主要是依靠大量的临床实践,只有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例,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下有准。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大夫,更需要这方面的锻炼。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在于7年、8年基础医学的认真与,更为重要的是在活生生的患者面前,如何处理而使他们转危为安,尤其是遇到一些疑难、突发事件或急诊状态。在新《条例》出台之前,医务人员还没有过多的心理顾虑,只要患者前来求医,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尽其所能地进行救治,只要有一分的希望就会付出十分的努力。然而自从宣布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及加大事故赔偿力度后,医务界的不少人士表现出了担忧甚至恐惧的心理。因为有些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医生本身的过错,而是由于患者情况特殊所致,不进行救治就会死亡,但进行救治就可能出现意外。以后患者或其家属可以轻易提起诉讼,张口要求高额赔偿,哪一个医生还愿意再冒风险接收高危病人,尝试新式疗法,医学何以得到进步?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引进国际通行的医疗责任保险,让医生放开手脚去救治病人,这才是一条必由之路。在这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如果医务人员整天担心出事故、患者或家属会闹事、法院会重判,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而然选择保守做法,“大病小治、重病轻治”,最终受害的还是无辜的患者。因此给医生吃“定心丸”,不仅可以排除其杂念,激励他们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勇于知难而上、改革创新,提高业务质量,促进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而且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早日康复,毕竟医患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3.减少医患纠纷,增强公众形象

医疗纠纷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10大热点之一,因为轻者它妨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重者则剥夺了公民的宝贵生命。医疗纠纷的大量涌现,不得不让人们感到焦虑,特别是纠纷案逐渐升级,甚至出现命案。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年7月10日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的血液病专家王万林,被他亲手医治的患者,在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残忍地杀害了。尽管医患矛盾在医院里一直存在,但演变为杀人事件,是医生们无法想象和接受的,它为迫切解决医患纠纷和保护医生生命安全敲响了警钟。

据国外的保险同行介绍,他们的医生和患者也会有摩擦,但情节很轻,更达不到使用暴力的程度,因为患者来医院的目的是寻求救治而不是寻衅滋事。国外保险业已经很完善,医院买医疗机构责任保险,医生买医务人员职业责任保险,患者买医疗、住院意外事故保险。一旦出现问题,彼此都有默契,如果达不成共识,就找各自的保险公司,按程度分担责任。大吵大闹、拳脚相加于事无补,反而会更加耗时耗财。

篇(3)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分段式的教育,利用书面和口头讲解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健康教育时,应针对个体化的需求,根据病人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连续性分期教育,在听病人的主诉时要耐心并及时指导,提问要简单,语言要通俗易懂,不用医学术语。

2入院当日健康教育当患者到达病房后,护士热情接待每一位病人,主动介绍病房的环境、卫生制度、设施、作息探视时间等以及负责的医生和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确定每位患者所需要的健康教育内容,打印第一份健康教育单。向患者解释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时间、特殊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可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其内容格式为:

xxx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x,您的床位医生是xxx,您目前的治疗是:止血、消肿、止痛。您的饮食应以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每天饮水量2000ml左右。您还应注意:(以四肢骨折为例)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可多活动患肢手指或足趾以促进血液循环,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着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入院2-3天健康教育骨折病人一到医院面临着创伤、疼痛、牵引、石膏固定、手术等这许许多多问题,这些都影响着病人的情绪的变化。专业护士在此时不仅要关心、体贴病人,还需教育有关疾病知识及护理。如介绍检查项目(如抽血检验、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胸片及磁共振检查等)其目的及注意事项,同时要教育病人如何保持骨折固定,介绍牵引的、效果、注意事项,也要注意因创伤引起骨折及相伴随的周围组织神经损伤会引起疼痛和反应性肿胀等不适。

4手术前后健康教育根据围手术期护理要求,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实施心理疏导,宣教各种术前训练项目,方法及意义(如肺功能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唤醒试验等),手术过程及时间,如何缓解术后疼痛、不适,术后恢复情况等。术后的重点要放在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正确锻炼上。如解释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和应注意事项,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饮食,注意对伤口和末梢血运的观察,协助患者患肢的功能锻炼,以防止预防肢肌肉萎缩、孪缩、僵直和深静脉血栓等,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预防褥疮的发生。

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解释,使病人对自身的病情全面掌握,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除以口头形式反复向病人进行康复教育外,还要积极的把相关的健康知识整合起来,然后制定成方便的小册子,还可以主办一些健康知识的板报,内容可以涉及到病友介绍的一些康复经验等,对于共性问题可采用按计划、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持续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不断增加病人的依存感。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措施,比如那些年龄较大、记忆力不太好的病人就要对他们反复教育;如果病人的文化程度不高,那么就要给他们多示范几次。

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灵活选择,合理应用,并做好记录。在骨折病例中,由于病种种类比较多,各种骨折的情况不一样,因此教育也要因病而异,对症下药。例如,股骨颈骨折的病人,术前要先做好心理护理,术后要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相关的患肢功能锻炼。如内固定术要术后3个月扶拐下地活动,过了6个月后才可能不再用拐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4天之后就可以扶拐下地活动等,若是脊髓损伤,病人很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的情况,有一些麻木的感觉,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断的折磨着他们,最终只能让家属照顾一辈子,所以向病人和家属讲述相关的护理和健康知识。

5出院健康教育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要一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在病人已逐渐康复,准备出院的时候,可以给病人一些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宣教单,护士要在饮食、用药等方面提醒病人应该注意的情况,包括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的方法、肢体的锻炼方法和程度等。患者出院后主动电话和致信咨询患者,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

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及评价

1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病人入院、住院到出院,都要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中,将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医疗护理结合起来,让病人自觉遵循健康行为规则。健康教育的推进可以使病人减少住院的时间,还能减少医院中的一些纠纷,减少保健治疗费用。

2健康教育的评价是对病人教育活动计划及实施的全面审核过程,首先护士要对照计划评价完成情况,其次是依据具体的计划向患者提一些问题,然后观察患者的一些行为,了解他们进行自我保健的能力,评价病人掌握到哪种水平,对于护理者来说,护士要严格遵守护理方面的相关规定护理患者,比如按时给他们翻身,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给病人适当的,来缓解他们的疼痛,心情上更加放松,同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等。

3评价方法:问卷调查。自制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两部分内容。健康教育掌握的程度调查对工作人员、环境介绍、医院及科室相关制度,对饮食及营养,各种留置管道的作用、手术效果,疼痛、舒适的护理,术后活动与康复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包括对护士沟通能力、疾病相关知识、康复知识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由此可见,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后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全程教育,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丰富其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体会

篇(4)

1 引言

在当今医学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便利,但是如何对这些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进行良好的使用,并且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由于目前医疗设备方面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因此本文重点研究自动化设备在医院当中应用的情况,并且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案。

2 建立医疗设备管理的意义

在目前现代化的医院建设当中,自动化的医疗设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大大促进医院的发展并且促进患者的有效治疗。目前来看,当今社会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自动化设备的帮助下,在医院所面对的一切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医院在引入这些高科技的设备之后,关于如何对这些设备或者资源进行管理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

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有许多种,所有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都对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除了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之外,还能够保证患者能够满意放心的进行有效诊断。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在科学上陆续有重大发现,这些发现导致目前的社会对于医疗设备有着较高的需求,也正是这些医疗设备大大促进了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在医院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过程当中,医疗设备在临床诊断当中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应用。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质量,医院需要从自身的角度来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3 医疗设备管理的构成

医院的设备在构成和管理上都十分复杂,每一个模块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且相互之间缺一不可,需要严格的进行操作与执行。

3.1 验收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有效完善的验收制度,这种制度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来提出,并且制度提出之后还需要提出有效的执行制度。在制度提出的情况下,相关的部门还需要对自动化的设备进行验收,了解其中的技术原理,并且开展相关的技术工作。在验收开始之前,医院需要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来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在措施满足之后才开始进行验收。并且通过现场验收还可以对设备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进行检验,这样相关的技术部门才会通过验收。

3.2 医疗设备的使用及维修

在使用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注意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方法,并且保证各种有效的资源不被浪费掉,这样才能够充分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和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医疗设备的及时维修和检测,通过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3 医疗设备的档案

建立有效的设备档案管理可以保证当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各种故障进行记录,并且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及时收取市场上有效的设备信息,才能够及时的对设备的更新状态进行了解,最终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3.4 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当前所有医疗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不要浪费各种有效的资源,医疗设备在报废或者损坏的情况下还可以制定有效的查询工作。医疗设备在报废的情况下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有效的报废申请,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报废申请来对设备进行管理。除此之外,设备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上报,在设备上报之后才可以采取有效的回收策略,并且相关的设备还可以通过管理人员来进行购置和管理。

4 自动化医疗设备管理的作用

在当前医护人员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医疗设备成为了当前管理的重点问题,医疗设备同时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多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渠道之下,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并且还需要在这种模式当中发现多种遗漏、错误。自动化管理刚好弥补了这个方面的缺陷,因此本文展开自动化设备在医院的管理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4.1 首先来说医疗设备需要一定的数据库

并且医疗设备在相关的维修记录当中不便于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数据管理工作显得比较复杂,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相关的设备需要进行使用和查询。

4.2 对数据库的使用可以提升设备的管理价值

通过对数据库的联网服务可以有效的对医院数据进行查询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发现医院设备的各种优点,并且有效弥补医疗设备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尽全力发现医疗设备的价值。

4.3 有效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当前医院的多家管理模式之下,可以对设备的最大效益进行发挥,这样可以充分节省医疗设备和医疗资源,并且将医院的设备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医疗设备人员还可以集中对各种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管理,这样一来,医护人员能够对医疗设备进行一个良好的应用,保证设备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5 自动化医疗设备管理的实施

一个良好的医院不仅要有医疗水平较高的医生,还需要配备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因此一个医院的运作离不开高特性的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能够将医疗效果发挥到极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借助发达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开发出高精度的医疗设备,这种医疗设备可以充分解除患者对医生的依赖,并且还可以获取第一手的客户信息和数据。广大的患者也开始对医疗设备进行关注,这种医疗设备能够从最大限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提高相应的治疗水平和治疗手段。通过建立有效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并且对制度进行准确执行能够确保在管理过程当中发挥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在整个执行过程当中,除了需要保证医疗设备制度的正确之外,也需要注意录入的数据库信息是准确有效的,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自动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国理.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研究初步[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郑忠伟,王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研究[J].四川医学,2012(01):162-164.

[3]白冬梅.浅谈医院医疗设备资源的自动化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3):148.

[4]袁明泉.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3.

篇(5)

医院的诊疗活动与设备管理越来越密切,医疗设备己经成为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医疗设备的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重,医院诊疗活动的开展变得越来越依赖医疗设备。设备管理从狭义上讲,指医疗设备的论证采购、保管发放、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的流程管理。其目的就是为医院的诊疗或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医院可通过控制设备的选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完善规章制度和培训等来提高设备运营的整体效益,有效、高效的设备管理能帮助医院实现良性发展且意义重大。

一、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作用

医疗设备在开展医院医疗诊断方面、教学科研方面必须的物资基础和先决条件,现代医院的治疗水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医疗设备的发展,甚至于对医疗诊断治愈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医院的医疗服务将临床诊断与医疗设备仅仅联系在一起,相关数据显示其相关联系度高达55%以上。高质量的医疗设备要依赖于高水平的医疗设备管理,而高质量的医疗设备及其科技进步的程度对于提到诊断的准确率至关重要,也对患者治愈率提供了保障。技术水平先进和设备管理良好的医疗设备也是增强医疗综合竞争力,让病人进医院为消除病患痛苦而来满意离开医院能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仪器,借助于这些完善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对病人的诊断数据就会更直接和准确,而诊断结论也更为可靠和科学全面。有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需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的辅助,因为,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另外,专门的医疗设备还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综合体能,特别是对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是药物无法取代的一种治疗手段。因此,对于当前的某种疾病治疗而言,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高和地位的重要性在医学临床上处处得到体现。

二、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医疗设备是用于诊断和救治病人的特殊专用设备。因此,对医疗设备管理的探讨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影响现代医院设备管理的因素

(1)设备验收与资料管理是影响因素。设备从签订合同至到货的时期内,医院基本脱离了中间的管理。通常到货时,验收工作由设备科管理人员进行,设备使用部门基本不参与。由于没有严格的验收流程约束,加上技术人员缺乏专业培训,验收设备时看重外表,忽视设备功能、设计中可能有的缺陷,所以直到设备投入使用,潜在的问题才会被发现。医院漠视专业技术培训和学习,验收时,设备随机所带资料被直接归档后,便不再过多研究,技术人员思想懈怠,通常无法及时主动的跟进设备信息的更新,有时甚至会忽视其中是否技术资料短缺以至影响后期的维修。

(2)设备维修管理的影响因素。技术人员仍然习惯于设备只有坏了才修的观念,注重检修,轻视日常维护。设备随机性突发故障对医院的临床治疗产生较大影响,这和医院最初采购设备时所具有的期望值落差较大。医院对重要设备主要采取计划检修,以定周期检修为主,容易造成设备的过度维修,经常拆装设备加大了工作量也磨损了零部件,对设备的可靠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在日常维护中就可花较小成本完成的维修最后发展成较大的故障,这是医院维修费用高的重要原因。

(3)设备运行保养的影响因素。首先,医院设备管理欠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化管理。设备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调并不到位,科室特别是设备使用部门衔接不流畅,很多时候凭借先前的经验处理设备的问题,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来约束现场管理,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其次,部分重要设备超负荷运转时有发生,缺少全员参与、监督的意识。医院部分重要设备存在超负荷运转现象,例如某医院供氧室现有制氧设备因设备已使用5年多,效率降低,单位时间的制氧量在逐渐下降,而临床需求日益增加,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且经常出现故障,表面上看是设备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注重事后检修、漠视。

(4)缺乏配套及时的培训机制。近几年来,医院所购的医疗装备种类明显趋向多元化,所蕴含的专业技术水准也越来越高。很多高精尖的维修技术被牢牢控制在设备供应商的手中,而本院的技术团队却因缺少先进的技术培训而变的力量薄弱,这就造成对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依赖,一旦有了问题,就只能依靠外在的维修力量,不仅维修成本高昂,还容易造成停机时间过长耽误临床诊疗的事故发生,影响医院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5)现代医院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许多医院设备管理一直处于手工处理阶段,未进行医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是纸质进行手工处理,医院原有大部分设备管理业务流程没有在计算机上进行体现,部分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的设备没有做到动态监测与防控,设备的维修维护没有实现预防性、预测性的管理信息,防患于未然,当前业务流程是发现问题再进行处理与解决。设备台账没有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纸质的台账信息不利于对医院庞大的设备的管理与监测。不能够很清晰明了的体现医院全院设备台账信息的精准化。

2.现代医院设备管理的内容及其任务

(1)主要内容。医疗设备管理的内容包括了从设备采购到设备报废的全过程,被称为全寿命周期管理。全寿命管理也分为两种运行状态,物质运动状态,即为技术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质保量的为病患者服务。价值运行状态,即为经济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合理运用医院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为临床医学一线服务。因此设备管理应该是两种运动状态的结合,两者密不可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主要任务。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应该首先满足医疗诊治的需要,在设备的采购申请、厂家选定、型号审定要本着经济、适用、先进的原则进行采购医疗设备,其为医院医疗诊断提供符合医院实际需要、性能精度适当以及能够解决病患者的病痛需要。医院的设备管理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各种岗位责任制,强化设备的完好率管理,采取日常检修与定点检修相结合、使用者与维修者相结合等方法,保障设备运行状况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和高效率。应充分提升国家投资的作用,对于国外引进设备做好“消化、吸收、完善”工作,为减少临床治疗的误诊率提供保证。

三、完善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路径

1.制定采购的论证制度与流程

首先,医疗设备的购置,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使用科室组织人员进行效益分析、技术分析,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填写《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申请表》,交医院设备科审核。内容包括购置理由、设备基本配置、选型论证、所需使用人员、效益分析、房屋及安装条件、安全问题等。设备使用的部门在申请购买时,不能把装备的技术要求或配置描述过高,但也不能把技术要求或配置描述的过低,这也可能造成所购设备无法满足实际的临床应用需求。

其次,设备科进行基础调研,收集相关信息,报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每年度组织召开一次论证评价会议,对设备购置申请进行研究论证,并将初步论证结果报院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审核批准的医疗设备方可列入采购计划。设备采购论证过程中,装备的技术条款必须由设备科和所需科室临床医学专家充分沟通,把握尺度,而不能由有需求要求的科室或设备科室单独决定。

最后,设备科应协助使用科室了解设备的市场情况等,并制作医疗设备参数对比表,报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进行采购,10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组织院内招标,10万元以上的报卫生局招标。

2.设备维修流程优化

设备部门的维修组负责调配全院维修队伍。日常工作范围由制度明确规定。负责设备技术验收和保修期内的维修记录,保修期结束前的设备运行总结和维修记录,记录重要零配件的来源和使用。维修人员对分管的设备,尽可能采取下修方式。出现复杂故障或者相关配件缺乏时,维修人员应通知设备使用部门采取应急方案。

维修人员应把无法解决的问题、返修率较高的设备和报废设备及时上报。维修人员应和使用人员保持畅通的交流,全面了解设备运行状况。维修人员与厂家技术人员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和学习常见和特殊故障的处理方法。若厂家分管设备的技术人员有变动,维修人员应及时更改备案并联系,保证设备零配件的供应。维修借阅的技术档案应及时归还,不随设备档案存放的设备技术资料由维修人员管理。

制定严格的设备检修工作流程,能保证维修工作顺利实施,使之处于严格的管理中。设备检修流程中要做好备件的登记,若被忽视,会导致备件数量统计失误,备品或太多或闲置,严重影响检修。备件的详细记录为预防性检修提供了准确数据。设备检修工作流程。

3.加强自主保养的质量控制

点检能够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能够训练职工检查异常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职工更加熟悉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设备更换配件后的校准工作要严格按技术和步骤进行,不可随意更改或减少,避免给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设备科技术负责人针对不同设备,制定相应的保养工作制度和流程,及时调整保养的周期;设备部门的技术人员要定期举行技术研讨会,分析工作中的漏洞并及时弥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应定期对大型设备巡视,与使用部门沟通;技术人员下修和保养后,要详细记录维修的过程和结论;设备科负责人要对维修记录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对己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不能被修复或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主要部件陈旧,性能落后,达不到必须精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没有使用价值的、严重影响设备安全,继续使用可能引起危险又不能修复改装、极浪费能源造成公害的、因为事故或者灾害受到严重损坏但修理费过高,没有修复价值的、不符合使用管理要求的医疗设备实行强制报废。

4.强化设备检修人员培训

大型设备采购专员必须参加相关的培训,其它中小型设备的使用管理人员必须参与制定全年的培训;大型设备投入使用前,安排技术人员参与供货厂家提供的培训。培训的考核要跟进,考核记录必须存入档案以供回查;特殊的医疗仪器操作要求具有一定的资历并持有相关培训证明;技术人员定期培训的内容要全面,必须包括设备的运行操作总结;设备的更新改进;设备软件的升级换代。据各设备使用状况确定参加人员并在结束后跟进考核;对日常常见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和较严重的故障,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查找起因,无法确定时会同其他技术人员论证并进行专项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技术。

5.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实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更现代的化、科学的化、规范的化、标准的化的方法来加强医院的设备管理,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设备管理成本,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医院整体运营成本。

优化现有的设备管理系统,结合医院医疗器械实际业务管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优化,设备管理综合管理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数据库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实现基于C/S结构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充分体现用户需求、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能够满足要求,在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标准。

参考文献:

[1]于京杰,陈锐华,汤黎明.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8)

[2]丁忠,邓勇、陆银春.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1(12)

篇(6)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21

1前言

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就深化医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公立医院改革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指明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围绕医疗改革的多方面举措,在部分领域已显成效,如全民医保的实施,极大地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拓了医疗市场的资金来源,同时也给医院提高自身能力以赢取医疗市场带来了动力和机遇,对医院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是极大的促动。那么,公立医院依靠什么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呢?那就是管理,管理出效益。在管理中,财务管理历来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地位,有效地发挥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这不仅是医院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也必将对医疗改革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医院的管理和经营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提高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转变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效益上探求发展的出路,然而,多年来,由于医疗体制上一味强调其公益性、事业性,而忽视其经营性,在医院管理上极少提及经营,这种倾向,在国家相关的医疗改革指导文件中已明确有所改变,但在现实的医院管理中,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以及作为其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的重视仍未提到日程上来,特别是县区级公立医院,这种现象极其普遍。这种现状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必将造成极大的阻碍。

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能否确立,核心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取决于医院领导的认识和态度,医院领导层对医院财务管理必须有明确的“中心”“核心”意识,才能在决策时和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把财务管理真正放在中心地位,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区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下实行的是院长负责制,院长多出身于医疗业务骨干,而非管理专业人员,他们对医疗业务驾轻就熟,而对统驭全院各部门协同管理医院,往往以其经验处之。现实中,医院内部财务、总务、设备、药品各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会计业务指导不够、督促不力。

2012年1月1日实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提出:医院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即是指医院的财务活动在院长和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明确了在三级医院中设立总会计师的要求。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集中管理”是指一切财务活动都要集中在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即是从管理体制上保障了医院财务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然而,至今为止,不设立总会计师或以医疗副院长兼管财务部门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医院的财务负责人与收款处负责人同一级别,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具有领导收款部门的职责,根本谈不上对经济活动部门及其业务的统一领导。财务负责人与收款部门负责人同是医院的中层干部,享受同等级的职权和待遇,严重地挫伤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遏制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医院财务管理职能主要有:核算职能、参与职能、监督职能、管理职能、分析职能和协调职能。目前医院财务人员主要履行的是核算职能,对于参与管理、监督经营行为、管理经济活动、分析投资经营效果,以及协调参与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共同完成经营目标等职能,部分已被弱化和取缔。要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内容主要有:统一人员管理,即是所有财务人员统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账户管理,即所有账户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核算管理,即所有核算部门、业务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即所有资金收入、支出使用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资产管理,即所有涉及物资管理部门的流程、环节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票据管理,即所有收发票据业务和对票据使用、保管和销毁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收入;统一成本管理;统一物价管理;统一分配管理。等等。医疗服务涉及复杂的流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医疗服务还具有全天候特征和高度专业性,要建立医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必须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加强医院经营管理,确立医院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使医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因此,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改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就要遵循有效的途径,首先从宏观上,要从医院管理的制度体系上对医院管理的体制加以规范,要明确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要确实实行总会计师制,要明确其职责范围,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从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上更要从多角度、多途径、多举措加强财务管理。

31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

国务院有关医疗改革文件中也提到要建立法人治理机制,医院要在内部管理机构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控制机制。医院财务部门是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本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为此,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牵制机制,实行严格的职务分工岗位制度,即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等。应制定严密的授权控制制度,将所有经营活动都纳入授权管理范围,保证各管理层次权责分明。应建立岗位轮换制,医院重要职位和内部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关键岗位还应实行回避制度等。

32要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

医院的财务人员担负着财务核算、监督、检查等重要工作职能,以人为本,提高财务人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是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根本。

财务人员要“以诚信为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具有实事求是、慎独自律的品质,要具有敬业、乐于奉献、廉洁奉公的精神,要建立、健全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执业能力,提高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业务能力和方法的研究和培训,不断拓展应用先进方法和手段用来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财会队伍。

33要搞好财务预测与决策

遵循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积极开展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做好预测是医院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投资决策即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要建立立项制度,要建立健全投资的分析、决策制度,分析投资的可行性,考核投资回报率、确保投资安全性。

近年来,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引进高技术人才,改善医疗环境,医院领导层过于相信自己能控制好局面,低估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盲目投资基本建设,超规模购置大型设备,超越了自身承受能力,带来投资风险。

34要搞好成本管理,开展全成本核算

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支出标准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支出,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根本。

加强成本管理就要对物资采购、物资保管、物资消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控,物资采购要货比三家,同时查看历史进货价格,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最优的物资;物资保管是要以最少的库存量保证临床所需,减少过期、损耗等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物资消耗要合理、可控,尽量采用与收费相关联的消耗和定额定量消耗等措施。对于费用支出,要确定合理的支出范围,严格遵守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杜绝随意性。

35要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防范财务风险

资金的流动性是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资金储备总量要与业务量相适应,资金过剩是种浪费,资金不足影响周转和使用,更会带来风险,因此要有一个合理的储备界限;二是资金使用上要有管理跟踪,重视资金在经营活动中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流动风险,监控现金流量的合理性,及时发现问题,杜绝风险发生;三是加强对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设定应收账款款期,有计划地安排应付账款,严格控制呆、死账,加快资金流动,使资金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度假的首要选择,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广泛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缺口,因此,各个高校纷纷兴起旅游管理专业,这极大的缓和了我国旅游业的专业人才缺口[1]。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主要就业方向为旅游景点、景区,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人员流动较大,相关突况较多。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必然还要拥有一定的医疗急救专业知识,用以应对突况,保证游客安全。

1.常见急救知识

1.1外伤出血急救方法分析

(1)指压止血法:即在伤口上方近心端,按压跳动的血管,直到创口血液凝结(创口也可采用药敷,加快凝血),再送往医院进行相关治疗。该种止血方式要求救护人员对各部位出血压迫点较为熟悉。

(2)头部出血:前头部出血需按压耳前、下颌上方的颞动脉;后头部出血可按压耳后下外侧的耳后动脉。

(3)前臂出血:按压上臂肱二头肌内侧,也可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4)手部出血:在腕关节处,施救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即人们通常触摸脉搏的位置。

(5)手指出血:按压手指指根。

(6)足部出血:按压踝关节下部,足背跳动位置。

(7)大腿出血:令伤员曲起大腿,放松大腿肌肉,用力按压股动脉,即大腿根部与腹股沟中点。由于该处位置肌肉较多,必要时可双手按压,增大压力[2]。

1.2骨折急救措施

(1)不得按摩、揉捏骨折部位,不得随意搬动和止血。

(2)如疑是脊柱骨折,需就地固定,缓慢搬运伤者。如伤者四肢骨折,并在骨折处快速出现肿胀,需对伤者局部进行毛巾压迫止血,并用木棒、树枝固定伤者骨折部位。

(3)开放性骨折患者,需立即闭合伤口,可选用干净的毛巾、衣物覆盖包裹伤口,包裹不宜过紧或过松。如伤者骨折端外露,不得将骨折外露部位复原,需继续保持外露。如对伤者进行捆扎止血,需记录捆扎时间,捆扎时间不得超过1h,以免出现组织缺血坏死情况,每隔1h,松口止血捆扎物5-10min。

1.3动物昆虫咬伤急救处理措施

(1)狗咬伤:咬伤发生后,需及时撕开或脱下伤口处衣物,用20%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并轻轻擦拭,反复多次。如伤口较深,可用导管导入,以肥皂水灌洗。伤口不得包扎,清洗完后,需快速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猫、狼、狐、猪咬伤都可采用该方法进行急救。

(2)蜘蛛螯伤:蜘蛛螯伤后,伤口一般出现2个红点,伤者局部出现疼痛、麻痒,进而出现水泡、红斑,部分伤者还会出现肾衰、寒战呼吸苦难等。蜘蛛咬伤后,需立即在伤口上部近心端进行捆扎,避免毒液扩散,每隔20min松开一次捆扎物。可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反复5次,在用酒精消毒,选用刀片或针将伤口扩大,用手挤出毒液。再将季德胜蛇药捣碎敷于伤口上,如患者情况严重,可口服季德胜蛇药4片,然后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毒蜂螯伤:螯伤后,需挤压伤口将毒蜂断刺挤出,也可用小刀、针将断刺挑出。取肥皂水、10%苏打水冲洗伤口中和毒液。取季德胜蛇药1片捣碎,敷于伤口周围,也可将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等草药捣碎敷于伤口[3]。伤者需大量喝水,加快毒液稀释、排出。如伤者具有过敏体质,可选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过敏药进行治疗。

(4)水母螯伤:水母螯伤后,伤者需立即上岸,以免再次出现螯伤情况。先将附于伤口的水母、或水母断肢清除,利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反复几次。如伤者出现休克情况,需进行抗休克处理,并及时送往医院。

1.4烧伤急救措施

(1)远离着火点,并脱去着火衣物,或者用冷水浇湿衣物,就地滚动、跳入水中亦可。

(2)如被液体烫伤,则需去掉衣物,如衣物与身体粘结在一起,不得强行撕下,需剪开为粘结部位,留置无剪开部位,等医生处理。

(3)对烧伤部位进行清水冲洗,在进行包扎,包扎物需保证清洁。强酸碱烧伤或沥青烧伤时,需用清水长时间冲洗。眼部烧伤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去除异物,滴入0.5%的氯霉素眼液。

(4)手指、脚趾烧伤时,需分开手指、脚趾进行包扎,以免粘结。

1.5心肺复苏: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很好掌握的,不需要有很深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双手,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医疗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通过旅游来进行度假和休闲。在这情况下,作为为旅游业而工作发展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但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掌握相关的医疗急救知识,最大程度的保证游客安全,提升自身的全面职业能力。

旅游景点和景区地理环境复杂,部分景区动物、植物繁多,而且,旅游人数激增,这些情况都导致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几率激增[4]。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未来旅游景区、景点的工作人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然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用以应对这些突况。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工作是旅游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结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人才缺口也急剧增加,一个合格的旅游业人才不但要有专业的旅游业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以面对各个突况。积极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可以极大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技力,保证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魏穗霞,徐小华,邓春梅;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在医院,医疗设备是非常关键的资源,也是现实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情况和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临床大型设备而言,进行效益分析工作,有助于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因此,本文的研究对医院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临床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的意义

(一)为医疗设备使用和配置提供经济参考指标。医院医疗设备配置和使用的水平关系到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效益水平。从经济的层面去考虑,配置何种类型的设备、何种层次的设备、何种数量的设备、何时购买保修最经济、何种程度下进行老化设备的更换最为合适等等,都和设备的效益紧密联系。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另外,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的结果也可以医疗设备使用的收费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既不会让过低的收费存在而影响医院的总体运营绩效,也不会因为收费过高而加大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为医院有效践行其社会职能,满足自身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

(二)为医院工作提供管理和决策服务。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自身经管工作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医院算清自己的经济账显得越来越紧迫。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是通过其使用成本和使用收入来表现出来的。设备的收入和支出在医院总体收入和投资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医疗设备的效益也是决定医院管理和盈利的重要因素。进行医疗设备效益的分析工作,可以利用得出的结论和数据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支撑。

(三)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成本。进行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有助于快速、科学的把握某些或者某个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益情况,发现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效益分析工作结果的反馈,医院可以对设备的维护、使用管理、收费标准的确定乃至于今后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运营成本。

二、医院临床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采购缺乏可行性论证。对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属于长期投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耗费金额大,设备的变现能力较差。所以,大型设备的采购必须要建立在财务人员多次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下进行。假如没有经过准确的测算便进行盲目的投资,势必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成本浪费。进行上述这种经济可行性论证工作,是使用财务分析的原理对医疗设备采购的效益、必要性和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其目的在于用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一旦缺乏可行性论证工作,很容易导致采购设备使用率较低甚至出现闲置不用的情况。当前,不少医院在设备购进前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分析工作,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便进行采购,给医院的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缺乏对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时代,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化了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流程,在医疗设备效益分析上,信息系统是医疗设备基础数据采集的前提。但是在当前,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的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缺乏相关软件和系统的支持。信息系统只能够提供检查收入和人次的简易数据,无法提供反映医疗设备效益的全面数据。特别是当存在相同功能的设备时,系统仅仅提供总的数据,缺乏对单一设备效益数据情况的反映。这些极大的影响了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三)基础数据工作不充分。进行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牵涉到医院的会计部门、采购部门、设备使用科室和总务部门等等。医疗设备的原始档案是进行效益分析工作的关键资料,往往因为工作人员缺乏重视,而导致原始资料不完善,无法为财务人员进行分析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同时,在财务人员处理和分析设备数据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各个部门报送上来的数据存在失真的情况,这是因为很多数据都是后期修改的,无法反映设备的客观情况。

三、医院临床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设备采购前强化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应当成为医院采购设备前的必备工作。设备的采购要纳入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来,申请设备采购的科室应当在每年度医院预算的时候进行采购计划的申请和上报。在申请前,相关科室要加强前期的调查和取证,比如要考虑到该设备的收入情况,要耗费的人力成本、配套设施费用、维修保养费用、水电费等等。财务部门要对科室上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核实,并从财务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可行性论证。财务人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论证,比如投资回收期、盈亏平衡分析等等。

(二)健全信息系统的建设。人工分析和统计的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医院设备管理的需要,所以信息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当前医院应当把现有的HIS、PACS和LIS系统进行必要的链接和整合。实现对材料消耗、单个检查耗时、开关机时间和收入等数据进行快速的查询。

(三)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并不需要很多大型医疗设备,但是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地位不得不采购较多的大型医疗设备。基于此,卫生部门要发挥其统筹管理的作用,在各个医疗机构间实现同一个医疗设备的资源共享方案,将既有的设备利用起来。最大限度的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医院进行大型设备效益的分析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并且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工作。医院应当利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强对设备效益的分析工作,最大限度的提升医院的运营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工伤保险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是被认定工伤并鉴定为伤残等级的职工在和工伤所在的单位解除合同后,向职工支付的用于后续治疗工伤的补偿金,在2011年1月1日前也就是修改后的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直由工伤职工单位支付 ,修改后的新《工伤保险条例》和新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第七款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以统计部门最近公布的当地上年度人口平均寿命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的年龄差和相应的伤残等级所级系数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乘积来计算。以这个方法决定一个职工医疗补助金水平高低的因素除了伤残等级外,还有解除合同时的年龄,伤残等级越高,年龄越轻越高医疗补助金发放的金额越高,以这个计算方法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比例是全国最高的,不仅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也高于上海浙江广东的医疗补助金发放水平。

一、实践中出现问题

自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以来,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县工伤保险待遇基金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的金额骤然增加,并且呈连年增长的态势,导致工伤保险基金严重透支,笔者作为工伤保险基金待遇支付经办人员,在审核工伤保险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过程中,发现工伤职工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的情形可分以下几类:一、工伤职工由于伤残不能胜任现有岗位主动提出或与单位协商解除合同;二、企业倒闭破产或被合并导致职工被动失业离职;三、和大部分职工或单位在不需要后续医疗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而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真解除合同,其又分以下几类:1.工伤职工为取得工伤保险支付的医疗补助金和工伤企业支付的就业补助金后很快到另一家企业就业,这种情况在有一技之长有较强就业能力的中青年职工中较为常见,事实上这部分职工在再就业过程就并没有因工伤伤残等级而降低就业能力,解除合同只是为了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单位支付的就业补助金。2.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为了取得医疗补助金在退休前几个月甚至在办理退休当月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以领取医补助金。3.单位和职工为套取医疗补助金和失业金,合伙假解除合同,假解除合同后职工仍在原单位上班,领取医疗补助金后以个人名定缴纳社保,或在一段时间后又到原单位再就业。二、职工发生工伤后社保关系从原企业换到原企业法人的另一个企业,或社保关系保在同一集团公司或同一法人的两个子公司不同企业转换,造成名义上社保关系己离开原单位,而事实上没有从未离开原单位原岗位,以建筑项目参保有企业职工,在工程结束后即以解除合同的名义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对于大多数不需后续医疗的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没有起到本应有医疗费用补的作用,最多只是一个精神补偿金而己,和就业补助金不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只是作为一项工伤职工的额外“福利”而己,存在道德风险,占用了大多数的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承担了就业补助金的直接支出外,还承担了由于支付医疗补助金而引起的后续整个单位工伤费率浮动上涨带来的隐性成本增加,在劳动力紧缺的用工环境下,大多数职工及劳动力流失带来的生产经营影响的隐性损失,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成为企业职工离职的原动力,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用工荒,加重了职工的道德风险,因此对于申请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的工伤职工,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是通过当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再次进行鉴定,鉴定的目的是职工是否需要或有可能因工伤伤残而要后续医疗,对于鉴定结论不需要在解除合同后进行医疗的工伤伤残职工,则可根据结论不可享受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对于因工伤需要长期治疗或需要后续大额医疗费用的职工则应根据伤残等级建议其在力所能及胜任现单位岗位的情况下保留劳动关系,缴纳社保至退休以根据实际治疗工伤费用报销,以防因后续医疗费用远远高于所领取的医疗补助金而成为个人及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

二、思考及建议

篇(10)

1、联邦级项目

美国的联邦级医疗信息化推动机构主要有美国医疗信息化协调官办公室(ONC)、卫生部(HHS)下属的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美国医疗研究与质量管理局(AHRQ)、美国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局(HRSA),针对特定人群的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A)、印第安人健康服务署(IHS),甚至还有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疾控中心(CDC)都在开展促进医疗质量数据电子化测量方面的项目。其中ONC统筹整个美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AHRQ作为HHS下属的研究机构,主要负责通过资助研究的形式,引导相关领域进展。而CMS则直接对有合作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经济刺激,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ONC的整体规划协调、AHRQ的科研支撑、CMS的直接经济刺激,形成合力实现对医疗质量信息化项目的全面推动。

(1)AHRQ

AHRQ的医疗信息技术项目是推动医疗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国家战略。该项目包含急诊安全和质量项目、通过医疗信息系统促进质量测量项目、通过医疗信息系统改进质量项目等很多政府支持研究。自2004年至2009年支持了118个项目,这些项目在计划、应用和研究医疗信息技术在很多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2)CMS

包括:(1)医师质量报告系统(PQRS);(2)PQRS项目和电子病历刺激项目的融合;(3)医院住院质量上报项目,为医院提供经济刺激,促进其上报质量数据,为CMS提供数据帮助消费者作出更明智的就诊选择;(4)电子病历激励性上报项目试点2013;(5)测量管理系统。

2、区域项目

除联邦级项目外,州一级层面也有许多项目在推动信息化在质量测量中的应用。如CaliforniaPayforPerformance项目,由IntegratedHealthcareAssociation发起,该组织是8个医疗服务计划组织的代表,覆盖了上千万投保人。该项目设立了常用质量指标集,不同医疗服务计划提交标准化的质量报告,病人可以很方便的在加州病人倡议办公室查到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质量信息。其他开展信息化质量测量项目的地区还有科罗拉多、夏威夷、印第安纳、爱荷华等州。

3、非政府组织项目

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医疗质量组织,如专门的质量指标开发组织NQF、医疗质量评价组织JointCommission,医疗信息化标准组织HL7,医疗信息化组织HIMSS,医师行业组织如AMA、AHA。另外还包括高校、医疗服务提供者如KaiserPermanent、供应商等。

二、我国目前的现状

1、病案质量控制不等于医疗质量控制

病案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病案的书写内容质量及格式能够满足医疗、研究、教学、医疗付费、医院管理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符合所提出的质量要求,是对其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逻辑性、合法性等内容的监控。传统的病案质量控制主要由病案科承担,涉及病案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由于病案内容质量下降、医患双方对医疗安全的重视、法律的健全、病案的利用更加广泛,因而对病案质量也就更为重视,在过去的20年间,许多医院选派了一些临床医师对病案的书写质量进行审查,加强质量管理,建立了病案的终末质量监控。由于病案内容具有能够反映医疗质量的特征,所以对病案质量监控也是对医疗质量监控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医疗质量的监控并不等于病案质量监控,医疗质量监控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案。

2、基于住院患者病案首页的医

疗质量评价是不够的在病案首页中,管理性数据占了很大一部分,临床数据尤其是诊疗流程相关数据却相对有限,因此有很多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敏感度比较高的指标都无法从病案首页中采集到计算所使用的数据。当然这种数据源的缺陷并不是病案首页本身的问题,当初设计病案首页的目的并不是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只是在需要医疗质量定量评价的今天,我们无法找到标准化程度更高、更适宜大范围数据收集的情况下,才采取的一种过渡性、阶段性的做法。我们也不能仅仅依赖通过增加病案首页内容来完善医疗质量评价的数据源,就算增加的内容可以完全覆盖医疗质量评价的全部要求,而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都无法在病案首页这一层面上得以完美的实现。

3、医院信息系统应该成为医疗

质量评价的大数据宝藏依赖管理数据(如财务数据等)还是依赖临床数据所进行的质量评价,所产生的结果和效果是不同的,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带有一定的引导性。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根据医保数据统计的糖尿病患者数要比真实情况下的患者数少很多,因为医保要求每个患者必须连续两次得到门诊医生“糖尿病”的诊断,才被视为患有糖尿病。而很多患者没有连续两次的诊断,只有一次,那么在统计患者数的时候,这部分患者就被漏掉了。为了更好的比较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和EMR系统中的数据在医疗质量评价方面所产生的差异,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从EMR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和指标电子化翻译,得出具体结果后才能继续比较,但是目前为止,此类文章在国际上也非常少见。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EMR系统中的数据比利用管理性数据的指标结果更为敏感:96%比62%。

三、基于医疗信息化的医疗质量评价的实现路径

如何能够科学、权威、公正、透明、方便、可行的评价医疗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发展卫生行业信息化(HIT)(如EMR、EHR)的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更及时、高效、高质量的服务,减少医疗错误,提高医疗质量、医院的工作效率、医生的工作效率,通过临床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实际上,更为直接的目的是有可能对复杂、自由的医生行为,包括诊疗活动、质量、效率和收费实现监管。我们有近200个疾病的临床路径没有达到可交换共享的电子病案标准,没有格式化的表达临床路径规范的标准。众多HIS开发商个性化的把临床路径规范融入CPOE,有应用临床路径规范的要求,但没有医疗质量量化测量的要求,更没有标准化的质量测量报告要求。结合美国医疗质量测量发展的经验,我国主要应在以下方面努力建设医疗质量测量体系:

1、建立全国性的医疗质量主管机构

建立国家的医疗质量机构是促进医疗质量评价和促进的必经之路。全国医疗质量中心的主旨就是促进国内医疗质量评价和医疗质量改进工作的不断发展,从指标的开发、电子化翻译和表达、与EMR系统实现融合,按时要求各医疗机构定期上报指标结果等。

2、建立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

的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价与改进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在满足评价目的需要的前提下,设计时概念要清晰,表达方式简单易懂,尽量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或层次复杂的指标树。在评价的同时,不能干扰医生的诊疗流程,给医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而是要通过后台的临床数据处理和挖掘来生成新的知识,实现绩效评价,褒奖效率最高、质量最优者。

3、各类编码、数据库、知识库

亟待开发与使用以往靠手工模式收集质量指标相关数据的做法成本非常高,要利用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就需要将已公布的质量指标翻译成可计算的格式,然后收集结构化数字化的数据,这样才能完成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虽然美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尝试电子化上报医疗质量的流程和结果数据,但是各家机构所使用的数据定义和上报格式却是千差万别。而医疗质量、绩效等评价的内在要求却是精准、可靠、统一、标准、价廉。因此,虽说“经济刺激”的方法在美国各大医疗机构激起了千层浪,但需要解决的底层基础问题是信息系统自从进入医疗行业时起就埋下的隐患——统一底层标准,此时此刻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了。如若要从最初就规避美国出现的五花八门的上报内容,就需要在临床质量指标的开发阶段开始考虑EMR系统中存在哪些已编码的数据、结构化的数据,指标和标准代码要同时上马,同时还应该要求各EMR厂商也采取相同的数据标准来支持标准化的质量指标评价。除了各类编码标准,目前数据库和知识库知识表达也没有标准格式。

上一篇: 村镇银行未来发展 下一篇: 毕业设计遇到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